群众文化发展

2024-07-20

群众文化发展(精选12篇)

群众文化发展 篇1

《荀子·富国》:“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也,群众未县也,则君臣未立也。”群众就指的是大数人,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人民群众、广大老百姓。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是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这个本持特征决定了:群众文化,要让人民群众自己唱主角!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者,是精神文化消费的真正主体。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行为不同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进化出了文化。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这个社会的生命力;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这个国家的凝聚力;一个城镇,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这个城镇的独特个性,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富庶,生活日益安康,百姓日子好过了,开始想怎样过开心充实的好日子,在精神文化上,人们自我显现,自我为主体的要求日益强烈。群众要求:自已说自已的,自己唱自己的,自己演自己的;要求自已在文化行为中是占主导地位的。群众文化一定要让人民群众自己唱主角!只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自觉的地运用文化来创作来表达自己和社会和真实一面。群众文化一定要让人民群众自己唱主角!只有满足了广大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这些自身的精神需求,然后以这种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行为才能化为成果,才能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得以发展,才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群众文化,让人民群众自已唱主角。这对社会也提出了各种客观要求:

首先要求社会提供一个面向全体老百姓的服务供给的平台。不管在什么样的在历史时期,不管哪个国家,哪种民族,不管哪种阶层的人都有着他们各自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的历史的长流中,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统治机构只注重自己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社会的服务机构也只为他们自己阶层提供文化服务供给。老百姓只有充当配角,只有看的份儿,没有参与的份儿。只有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过去被偏视的、被遗忘的、被做为配角的这个大多数人的群体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才会日益被重视起来。1932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的《关于四个月的工作报告》:“……对于最紧急的群众文化政治工作,还未引起注意……”。只有被“注意”起来,社会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才会想法设法为群众文化搭建各样的服务供给平台。

兴建文化基础设施就是搭建这个平台的一个直接的表现。一个城镇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展示其城镇文化品们的底蕴的重要标志。一个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就最基层的文化阵地,“基层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封建迷信、落后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就会去占领”。可见,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群众文化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必需要先建设起属于自己的设施。有人说:街头巷尾、田间工厂,也是群众开展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可是这些简陋的环境卫生毕竟还是会受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只有有了坚固的基础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开展才会得到最有力的保障。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提供服务供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活动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活动范围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阶层。可以利用重要节日、重大庆典活动等有利时机开展文娱演出、文艺宣传、联欢晚会、灯艺比赛……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地方特色,开展具有乡土气息和民间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良好的、高尚的、能振奋人精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能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只有不断的“注意”,不断的重视,面向广大老百姓的这种文化需求,并付之实践,才能做到更好的服务供给。

群众文化,让人民群众自己唱主角,还要求社会尊重老百姓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当然,这里所说兴趣和意愿应该是符合历史进化潮流的。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彰显自我,表达自我声音的重要载体。社会充分充许和尊重各种“自我”的存在,不要以强迫的手段扭曲人性的真实发展,只有老百姓的人性不被扭曲,社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同一立场上,统治阶层才不会把本阶层的意志加强与人民群众。“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吸呼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

劳动人民充分体会到了社会的尊重,才能更好的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凭借自己的创新能力的革新能力推动着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群众文化,让人民群众自己唱主角,再要求社会在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科技水平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的实践能力的占有水平。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豪无意义,不是对象,”“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用,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的审美水平,首先要求社会在群众文化教育建设上投入的力度不要断加强,要增加群众文化事业经费,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要求社会教育深入到群众文化领域。开展群众文化教育专业和注重群众文化人才的培养。

群众文化,我们只有让人民群众自己唱主角,才能更清楚的认识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在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管理。

群众文化发展 篇2

K J.CO

M 4

群众路线学习心得:群众路线是跨越发展的法宝

根据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部署,按照全乡班子成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安排,我认真参加了集中学习,主动研读了学习内容,深刻开展了理性思考,全面提升了实践认识,为推进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真正感受到群众路线是xx实现跨越发展的法宝。

一、主要学习收获

列宁告诫我们:“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毛主席留下“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好学佳话。陶渊明更是对学习作出形象比喻:“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我对群众路线了解得更深了,对群众政策理解得更透了,对群众感情增加得更深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更加清楚了我是谁。平时与老乡、朋友、同事交往之中,难免会有“一方诸侯”、“地方父母官”、“家乡父母官”之类的恭维,难免会有点飘飘然而沾沾自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犹如当头一棒,喝醒我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共产党员来自群众,只是群众中的一员,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不是任何群众的“父母官”,只是一位为群众搞好服务的人民公仆。不为群众谋福利,不为群众办实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人,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必将为群众所不齿,必将为群众所唾弃。只有明白了自己的身份,站对了自己的位置,才能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利,履行好党的职责,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赢得群众的信任,获得群众的喝彩。

第二、更加懂得了依靠谁。历史唯物主义告诫我们,英雄只能是群众中的精英,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上真正的英雄。无论谁有多大本事,多高抱负,多少财富,脱离了群众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以“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飞机加大炮”,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金寨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很多是放牛娃,多是贫苦农民出身,革命战争年代依靠群众的保护,逃过无数次生死劫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靠群众的智慧又立下汗马功劳,毕生践行着群众路线。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作出领导认可、群众满意的贡献!

第三、更加明白了为了谁。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为了谁,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共产党人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根本要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人生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其最高境界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就是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为一己私利而斤斤计较的人,终究是卑鄙的小人,为群众利益而奋斗不息的人,才是千古圣贤。所以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能够流芳百世,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余国之欢心”的苟延残喘导致亡国亡家。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第四、更加知道了谁算数。“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的眼睛最雪亮,群众的评价最客观,群众的称道最算数。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诗情豪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杰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能把几千年的封建帝王与共产党人作比较,就在于封建帝王代表的是家族和个人的利益,共产党置根于人民群众,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人民群众能作出历史性的评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新中国。”

二、工作努力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目的在于投身实践,“以它山之石,攻xx之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对践行群众路线更有热心,对破解群众难题更有决心,对消除各类矛盾更有耐心,对引领群众致富更有信心。今后,我将不懈努力,争当一个践行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第一、敢于亮明身份:我是普通群众!我出生在农民家庭,自幼在农村长大,是父母培养我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到农村工作是我无悔的选择,为农民服务是我毕生的追求。在xx,我办公室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欢迎每一位群众、每一位干部与我谈心,也会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干部、每一位群众的诉求。亮明身份是我的品德,热心工作是我的态度,解决问题是我的能力。与群众打成一片,热心解决各类问题,是品德、态度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不拍别人谈论我的出身,我担心的是出身农村的我,为农民干不好事、干不成事。长期农村工作实践让我感到: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知责任有多大;只有常思为民之策,才知事情有多少;只有常做利民之事,才知感情有多深。

第二、勤于调查研究:谋求xx出路。xx在金寨的版图上是最边远、最偏僻、最困难的乡镇,但放眼大别山区域经济格局定位,恰恰处于天堂寨、白马尖、铜锣寨、天柱山、吴家山、张家嘴、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燕子河大峡谷十大景区中心地带,只要宣传有力,道路贯通,错位开发,xx完全可以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中转站”,华东与华中游客交融的“会客厅”,必将成为开发的热土、旅游的胜地。在xx,目标比金钱更需要,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接地气广纳民意,聚人气加快发展,扬名气打造山水,经营好xx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唯此,我们才不会错过xx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才能在区域发展大局中找到定位。xx与天堂寨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活环境联防联建,“背靠大树好乘凉”。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提出了“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以差异化融入天堂寨旅游经济圈”发展思路,为xx发展找到一条出路,让群众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信心倍增,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坐井观天,不再妄自菲薄,汇聚跨越发展的正能量,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打好绿色发展的主动仗,走上旅游富民康庄路。

第三、勇于破解难题:甘当群众公仆。xx乡要实现跨越发展,不仅要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眼界,更要有苦干实干、大干快干的境界,必须着力在四个方面破解难题:一是破解旅游交通瓶颈问题。自2012年以来,我们迎难而上,争取到了转春至界岭水泥路建设工程,贯通了xx东西大动脉,争取到了xx至天堂寨库区后扶项目、以代赈资金、老区交通资金,基本完成xx境内路基工程,力争年内开工水泥公路建设项目;争取到了xx至漫水河县际连接线项目,接通xx通往铜锣寨和白马尖景区的近道;争取到了交通部门支持,将xx至永佛道路纳入县道管理,进入拓宽改造总体规划。四条道路,为我们融入大别山区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破解旅游景点雷同问题。如果说天堂寨是“大家闺秀”,xx目前只能是“小家碧玉”,xx旅游不可雷同于天堂寨主要以生态景点观赏为主,必须错位发展,走差异化之路。所以,在龙凤河谷与乌凤沟烈士纪念园景区开发中,我们突出红色和古色文化打造,在桐元“岭秀天堂”生态农业开发中,我们突出生态种养、科普教育、影视文化、休闲养生等特色内容;在九龙涧景区开发中,我们突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缕梅、大别山首次发现的桃花水母等罕见植物、水生物的宣传。三是破解旅游产业链短问题。着力在旅游经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上做文章,在天堂寨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化发展上下功夫,在特色集镇、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我们要狠抓永佛、界岭两个边界点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抓两头带中间,促进龙河新区特色集镇开发,实现特色商贸,星级宾馆、特色餐饮文化相得益彰。我们还要狠抓长春蝠牌茶业“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高山茶基地”建设,打造知名茶企;狠抓以亚泰为主的道地中药材开发,建设大别山中药材博览园,打造药膳养生基地;狠抓以永鑫养殖为龙头的肉牛、山羊等特色产业,增添旅游购物特产,打造餐饮文化基地;狠抓以松美公司为龙头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生产、山野菜生产、药百合生产,打造生态观赏农业基地。四是破解旅游文化单调问题。在乌凤沟红色文化上着力,充实三凤跳崖、藏兵奇洞、六霍起义之西镇暴动、金寨首任县长白涛等内容,以革命故事引人入胜、震撼心灵。在程端中墓园古色文化上着力,把古代护主献身的忠烈之举与现代革命烈士的英勇献身,归结为“忠烈文化”,打造“中国忠烈之乡”。在弘扬“好人精神”上着力,把省、市、县已经评选出的余浩铁脚板精神、郑家四代80年守墓精神归结为“好人文化”,打造“金寨好人之乡”。要通过深入挖掘xx乡红色、古色、现代文化,形成xx无与伦比的“文化软实力”。

第四、善于抓好落实,增加群众福祉。李克强总理在抓落实上掷地有声:“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xx发展道路已破题,美好蓝图在绘就,倾力而为抓落实才能实现“xx梦”。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走前人未走的路,做别人未做的事,发展站位比别人高一筹,发展措施比别人新一招,发展速度比别人快一拍,发展效果比别人好一倍。二是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在千帆竞发发、百舸争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勇挑重担,我们要形成共识:错误发展是坏人,干扰发展是仇人、贻误发展是罪人。xx已经发展迟缓了,我们刻不容缓,必须立说立行,亲力亲为,顶真碰硬,敢作敢为,不负人民期盼,不辜组织重托,不违干部职责,不误发展良机,不做历史罪人。三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xx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狠劲干工作,必须以“首问负责、浅问担责、不问追责”的执行促工作,必须以“不问过程要结果、不讲条件讲效果”的考量比工作,形成人人干实事,个个真干事,事事有着落的良好工作氛围。四是要有群众至上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李克强总理告诫我们:“当官莫发财、发财莫当官。”只有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才能获取成绩、创立业绩、留下政绩。

第五、精于干部管理,叫响向我看齐。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我们党政班子10名同志是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理所当然要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带好头、起好步,讲规矩、严要求。要通过“照镜子”,尊党章之威,从纪律之严,唯民心之上,学先进之德;要通过“正衣冠”正党性修养,正党员义务,正党纪国法;要通过“洗洗澡”涤理想之灰,扫信念之尘,袪浮躁之气,除行为之垢;要通过“治治病”,医形式主义之疾,治官僚主义之病,疗享乐主义之毒,除奢靡之风之瘤,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干部管理上,我们将实行考勤、考绩、考廉“三位一体”,让乡干包保到组,一包一年,实行教育对象,问计于民,为民服务,促民致富“四个全覆盖”。继续推行村书记先进上挂制和末位代理制,不断提高村干部政治和经济待遇。通过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来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风建设正在路上”,“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规范程序,统筹安排,既保证规定动作,又有xx自身特色;不把整风变整人,不把批评变批判,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两提升,扎实有效地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向党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向xx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服务群众 建设群众文化品牌 篇3

【关键词】 群众文化品牌;特点;意义;建设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参与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给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好群众文化,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服务于群众,是当前各级政府基层文化部门探究的课题之一,建设群众文化品牌,是其中有效途径之一。

一、群众文化品牌的特点

什么是群众文化品牌?笔者认为是在一定地域内,把人们认知度高、参与度广,并且个性鲜明、有持久力的文化活动,提升为有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的文化项目。群众文化品牌既有传统的、现代的,也有都市的、乡村的。从其活动内容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

一是以传统习俗民俗为主体的:庙会、传统节庆活动,舞狮舞龙等。

二是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书法、绘画、戏曲等。

三是以名人特产类为主体的:各地名人、名产为核心的文化节等。

四是以现代时尚为主体的:流行歌舞、体育等。

综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地域性。地域性是群众文化品牌最大的特点,正是因为不同地域的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了具有本地区特有的印记,这种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地域群众日常文化艺术表现出来,并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其特点中也有表现。因此,我们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必须立足于区域文化特点,打造区域内人们所认同的文化品牌。也因如此,群众文化品牌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具有不可复制性。如景宁畲族风情节、象山开渔节等。

2.多样性。群众文化覆盖面广,既有本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既有乡土文化,也有都市文化;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既有动的,也有静的等等。因此,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参与的,喜爱的文化活动也不一样。这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都市、社区、乡村都可因地制宜,建设自己的群众文化品牌。

3.持久性。群众文化的持久性,体现在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体现在人们对这一文化活动的喜爱程度,它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特定区域的文化标志。有的历史悠久,随传统的节日诞生而诞生,如庙会、元宵灯会等;有的因纪念历史名人而生,如我们诸暨三江口的水灯节,因纪念西施而诞生,一直沿续至今;有的是传统的民俗、习俗,舞狮、舞龙、戏曲等,在这些活动中寄托了人民群众的情感,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穿越历史的长河,不管时空如何变换都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没有持久性,也就没有品牌可言。

4.效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群众文化品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殊。一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精神愉悦,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显示强大的社会效益,这是品牌建设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一些文化项目适应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走向市场,成为当地的文化产业之一,如长兴的百叶龙、嵊州的越剧、诸暨的珍珠工艺等,举不胜举。

二、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是时代发展需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有其自身的独特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同本地域传统的民俗习俗,紧密结合。因此,一方面可以把现有保存完善的民俗习俗立刻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对本地区一些失传或濒临失传的项目,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使之重放光彩。品牌建设,推动了地域传统文化建设。

二是有利于增强群众文化的自信心。群众文化,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下里巴人”,是自娱自乐,登不了大雅之堂,但现在随着人们对它的重新认识,经过包装打造,一项项特色文化活动,已成为一颗颗瞩目的舞台新星,临安的“龙腾狮跃”,长兴的“百叶龙”等,从乡村走向世界,这些都有力激发了群众的热情,也使群众文化充满激情和憧憬。品牌建设给了基层群众文化自信与文化激情。

三是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如书画、剪纸,一些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因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其经济价值也充分体现出来了,因此,一是与市场接轨了,其经济效益也显露并增值了,可致富一方百姓,正因如此,各级政府都想方设法打响本地的特色文化品牌,使文化特色与经济效益相连。

四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群众文化履盖面广,参与人多,通过特色文化的建设,让更多的人知晓、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快乐,在参与中获得身心健康,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赌博少了,纠纷少了,凝聚力强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剂润滑剂。

三、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的途径

建设群众文化品牌一方面文化站、文化馆、基层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辅导与策划;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新发展,做好结合文章。

一是与传统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是人类群体历史传统的沿袭,传承和演变,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的产物,是民众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追求、享乐的方式,具有显明的地域特点,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开展,文化部门十分重视保护传承民俗民间文化,这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也给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品牌建设为民俗民间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民俗民间文化为品牌建设提供了亮丽的色彩。如我们诸暨市结合本地特点,打造了元宵民间表演艺术踩街活动这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动的目的一是营造传统元宵佳节祥和欢乐的节目氛围,二是给民间表演队伍一个展示的空间,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每年我们从抖狮、舞狮、竹马、舞龙、蓬灯等20多支表演队伍中选择8—10支队伍到城市广场表演,已历时七年,深受广大民间表演队和百姓的喜爱,已成为我市一个亮丽的群众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我市民间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建设,部分表演队伍,如草塔仪仗队、抖狮队由此走向省内外。对传统地域文化,还要不断创新挖掘,《淳安竹马》、临安《龙腾狮跃》都是通过对传统的民间舞蹈整理加工而呈现的优秀节目,则激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品牌随之而响。

二是与名人名产相结合。一个区域在特定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下,往往会产生影响大的名人、名产。在当今名人、名产也成为一个区域的名片。名人文化、名产文化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各地竞办各类文化节,无非是要打响名人、名产文化品牌,显示区域的文化经济,这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带来了机遇。乘势而为,赢得社会、政府的关注。如我们诸暨名人众多,西施是家喻户晓的古代美女。我市每两年举办一次“西施文化节”。西施文化节活动既有高雅的艺术登场,也有民间文化的展示;既有中外游客的互动,也有高层次的对话。使这一文化品牌的内涵提升,影响力扩大,成为我市响亮的文化品牌。常山的胡柚节、嵊州的领带节都是如此。

三是与群众文化的制度建设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建设,有规划、有制度地建设群众文化,也是打响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途径之一,品牌建设的制度确保了活动的长效性和持久性。我们诸暨市早在几年前就制度规定,设立三年一度乡镇文艺调演,二年一度书画大赛,三年一度外来建设者才艺大赛等,这些大赛现已家喻户晓。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参与面广,群众中影响也大,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求,给群众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上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培育了大批新的群众文化文艺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谐氛围。

四是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群众的需求是建设群众文化品牌的基础,品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文化活动的基础,凭空臆造或者盲目模仿只能是昙花一时。在建设品牌时,要摸清底细,创设载体,不断引导。义乌市的乡镇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已成为了义乌农民一道每年不可缺的群众文化大餐,它的载体和目标符合人们的追求。在我们诸暨,越剧是大家喜爱的一个剧种,戏迷众多。我们暨阳街道文化站,打造一个越剧角的文化品牌,在市区建设了七个越剧角,夜幕下的越剧角是诸暨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如秀州的农民画、桐庐的剪纸等也都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

群众文化发展探讨 篇4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

1、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 以和谐精神的构建为基础和先导。我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要防止两个视角的偏颇:一是只着眼于现实的具体操作, 用日常的具体目标代替战略思想, 缺少大视野;二是只着眼于道义文化理解, 用单一的愿望代替现实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思考, 容易走向空洞与随意。因此, 我们不仅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角度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更要关注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谐社会首先就是精神和谐与文化和谐。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群众文化发展是与专业文化的互补结合。

在形式多样化发展的专业化演出活动以及各类专业演艺群体逐步成熟的同时, 积极有效地引导非专业化的群众文化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 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文化的积累可以滋生出大量精彩的专业文化形式;其次, 专业文化的成熟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最后, 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在人才的共享上也起到了互补的功效。对于任何的文化形式来说, 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 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专业文化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二者在人才资源上达到了共享与互补。

3、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通过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完善生态文化建设设施和培养生态文化队伍实现的。首先, 可以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重要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其次, 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准,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 并非完全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 而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生态道德教育, 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群众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 特别是提高生态道德水准。在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使人拥有保护自然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知识与道德习惯, 自觉养成遵循保护生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 使它更容易把群众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统一到生态建设中来, 把生态发展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群众文化发展的途径

1、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资源。

与任何其他文化形式一样, 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 人才的推动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对各类高水准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摆在了突出位置。各个地区纷纷采用从外面引进优秀人才与地区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群众文化人才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搭建社区文化艺术人才交流平台, 建立社区文化指导人才数据库的模式形成社区文化指导员的选拔、培训、派送和日常管理服务平台。只有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才能使得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具多样化、艺术吸引力才能更加显著。

2、树立“服务”的理念, 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 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性,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 就是作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 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 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3、广泛普及, 夯实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

群众文化, 顾名思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 它的整体水平不仅体现在质的高度, 而且体现在量的广度。一个地区, 如果仅是少数人偶尔搞搞活动, 那么, 纵然技艺出类拔萃, 活动惊世骇俗, 也不能表示这一地区的群众文化整体水平很高, 局部不等于全部, 个别不代表整体, 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 群众文化的普及程度, 也是其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通俗易懂的艺术, 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 是群众文化普及的重要内容, 虽在某些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 却在普及的内涵中蕴藏着提高的萌芽。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促进着“下里巴人”的升华, 众多特色文化的艳丽香花, 无不植于广泛普及的根。

4、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 以主导产业为龙头, 搞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调整文化产业布局。目前, 要突出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体育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 力争使五大产业的年均收入有较大增长。

5、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 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应一手抓社会效益, 一手抓经济效益, 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文化单位和企业提供群众欢迎、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规范执法行为, 坚决打击一切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和不正当行为, 优化、净化、美化文化市场环境。

6、以人为本, 突出活动特色。

要坚持群众性, 使活动符合群众的“口味”, 满足群众的需要, 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扩大参与面。一是活动开展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 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二是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结合起来, 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与增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以及维权能力结合起来;三是把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内容, 融入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文化大院等文化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通过活动有收获、有提高, 并逐步使参与各类活动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以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一是采取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 大力开展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 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定, 降低使用这些设施的门槛, 让人民群众进得去、进得起;三是鼓励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 送文化下乡, 杜绝“热在上面、闲在中间、冷在下面”的现象。

摘要:群众文化既是整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属于社会文化范畴。而作为社会文化, 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群众文化发展 篇5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

谐”主题活动

为动员和组织全县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从现在起到明年2月在全县群众工作站室中深入开展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为主题的大规模干部下基层活动。

活动分为动员部署、摸清底数、开展调研、“四访四问”、督导检查和总结成果六个阶段。要求各级各单位组织发动机关干部进村、进社区、近企事业单位,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促民和。坚持重心下移,采取座谈调研、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真正做到“四访四问”,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活动内容重点是解决困难、消除隐患、化解问题、促进发展。要求各级干部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为困难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把群众工作站室作用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要从源头上发现化解各类矛盾,把工作重点由事后解决转到事前排查化解上。要以“理旧案、清重案、防新案”为重点,把解决好群众反映的信访

群众文化生活要科学发展 篇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33-02

摘要: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科学发展和理念创新,应当以先进的群众文化理念为引导,更加注重坚实的群众社会根基与文化根基。本文提出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科学发展观,探索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群众;文化生活;科学发展

群众文化生活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相一致。群众文化生活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文化建设自身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1群众文化生活的科学发展观

1.1群众文化生活要以人为本。

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生活需求与精神文明生活需求的协调发展,为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文化保证。把以人为本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尊重客观文化规律,坚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客观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微观影响机制。人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或生理的成熟,还包括个人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发展,依赖个人对社会习俗的认同和对社会文化生活的习得,离开个人与文化环境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谈不上人的成长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从微观层面人的发展来看,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先进的、有效而系统的文化環境,为社会成员的文化成长提供合理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因此,文化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全面推进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并重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式,积极引进健康文化活动形式,创造与新时代特征相符的文化活动格局,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1.2群众文化生活要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生活建设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等先天营养不足的问题,面临着发展生态文化和知识文化的建设任务和文化发展途径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资源基础薄等问题的挑战。为解决我国文化生活建设中的文化发展失调问题,我们需要继续推进文化生活建设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如今伴随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应科学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文化发展和文化需求的新趋势,要求以发展和运动的观点看待文化建设中的针对性和紧迫感。因此,由于不同的人对文化存有不同的需要,直接决定文化生活建设需坚持多样化的全面发展道路。

1.3群众文化生活关键在于协调发展。

处理好不同文明模式的文化传承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是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我们国家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还要对传统文化中不适宜的部分加以批判并加大对工业文化精神的宣传和移植。同时,还要吸收日渐成熟的知识文化精神,以及倡导生态文明模式探索的生态文化精神。处理好人与文化协同发展关系是文化的协调发展的关键,其中包括社会成员群体与文化发展的协同和文化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协同。我们在建设社会文化进程中,应坚持从下到上开展文化公共设施基础建设,并抓好青少年社会文化传播的主导化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科学化。

1.4群众文化生活要重视可持续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处于不断被建构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其持续发展过程是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的。推动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和文化建设采取措施推进文化改革的客观约束就是这种社会文化环境自身发展能力的体现。因此,文化建设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目标,实现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推进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推进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社会成员文化的需求变化加以重视, 并以文化需求为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社会成员文化需求发生了变化,则必然会对已有社会文化模式产生冲击进而危及社会文化的作用机制,最终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想保证社会文化体系的健康发展,推进社会文化与文化需求之间的协调,则必须要注重对社会成员文化需求的深入研究。其次,推进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文明模式下的文化冲突,以文化冲突的协调机制来建设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性文化机制的健康运行日益受到文明模式文化冲突的影响。总之,我们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行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也要符合内在性规律的要求,深化文化发展路径的改革与创新,让文化建设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成为可能。

2群众文化生活的科学发展之路

2.1注重打破陈旧的群众文化思维定势,致力创新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理念。

人们往往会自然地把群众文化当成一种低俗文化的代名词,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群众文化的淡漠,把群众文化定格在基层文化事业的边缘上而零敲碎打。近几年来,龙口市文化馆以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长效建设为根本出发,结合当地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提出新的群众文化建设理念,并认为当前群众文化建设必须涵盖以下几方面,即:群众文化的思想先进性!参与广泛性!理想追崇性!形式多样性!精神凝聚性!活动效果性以及能动转化性"。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体现和挖掘群众文化的上述内涵,并通过拓展群众文化的特殊外延,将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的实际成果,有效转化并表现为社会建设的强力推助剂,以群众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个进程。

2.2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努力实现群众文化建设目标。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只有在不断创新群众文化理念,着力突出地方特色建设才能搞好群众文化建设,其中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经常组织群众性的体育比赛、读书竞赛、歌咏比赛、书法绘画摄影竞赛等一系列的文体娱乐活动,陶冶群众情操,创造良好的氛围。二,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种类。三,要坚持确立传承传统、求是创新的群众文化建设格局。在以往简单的组织群众开展吹拉弹唱活动基础上,将现代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积极融入进群众文化活动生活之中,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品味、思想品味和艺术品味,进而使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得到新的繁荣与创新发展。

2.3坚持不断引导群众文化的前进方向,倾力塑造群众文化为民之魂。

必须坚持不断地引导群众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搞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要以文化的导向和指引、凝聚和熏染、宣泄和影响来全面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当前,必须坚持以推进群众文化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文化的三新来创造和带动社会大众的三美,即: 以新群众文化魅力创造群众文化人才不拘一格尽展风采的完美:以新群众文化理念创造广大群众理想追求的完美;以新群众文化内涵创造社会群体素质修养的完美。有了这些群众文化,就有了基层文化事业新的繁荣与科学发展。

3结语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样的重大战略思想,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突破和超越并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整体进步,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肖新发.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7(6).

[2] 李贺顺.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群众文化的发展[J].热点关注,2006(7).

群众文化发展 篇7

一、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概念

所谓群众文化志愿者就是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 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来主动服务于他人、社会的人。群众文化志愿者团体同专业的文化团体以及文化产业活动有着很大区别, 其提倡是通过无私付出以及使命感来传播文化, 虽然群众文化志愿者团体的出现没有多长时间, 但是其规模已经比较可观, 对文化传播氛围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通常情况下, 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活动就是志愿者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下到基层中去, 把文化传播工作落实到较为封闭的地区, 具有雪中送炭的重要价值, 对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性作用, 不仅表现出了文化的自觉性, 而且也充分体现出了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目前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已经把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工作重视起来, 例如有的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志愿者注册活动, 以此来推动志愿者队伍更快的壮大, 使其更加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群众文化实践的内涵

所谓群众文化就是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活动, 人们参与群众文化实践都是自觉的、主动的, 文化实践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管理这种形式上, 还体现在各种自发性的文艺娱乐活动中, 因此在当前多元化越来越深入的形式之下, 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一项问题就是如何高效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 因此文化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要站在普通群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活动要满足大众的喜好。例如推出一些人文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动, 通过政府购买文化的形式推出各种文艺汇演, 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其中志愿者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总而言之, 群众文化实践活动必须要体现出传承与发展、城市与乡村、文化与经贸的结合, 更好的满足人们文化要求。

三、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一)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价值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群众文化志愿者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志愿者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下降, 在这种和谐环境下, 形成了更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其二, 群众文化志愿者能够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通过传播志愿文化, 使人们的道德准则有了极大提高;其三, 群众文化志愿者能够使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只有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国家更好进步, 因此, 群众文化志愿者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作用

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指标, 文化水平是现代化建设工作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 只有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发扬精神文明, 才能推动一个国家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实践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也是保证文化更加稳定发展的因素, 因此群众文化志愿者必须要积极引导人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更好的享受文化。

1. 推动文化建设的进步

在文化实践的过程中, 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包括很多种, 如乐于帮助他人的热心人、专业的文化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 正是这些多种身份的志愿者极大优化了文化服务, 使文化实践具有充足的活力, 同时也能完善服务职能, 引导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例如在开展书法公益培训活动时可以特邀书法协会的专家参与活动, 专家作为志愿者通过指导和培训使学员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这样学员对文化实践工作也有了较高的评价, 极大提高了社会的影响力。

2. 发挥道德示范作用

当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道德准则也无时不刻不受到巨大考验, 在这种形势之下,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实践中一方面能够传播文化, 使社会更加和谐, 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人们的道德准则。志愿者在活动中无私的帮助他人就是一种正能量, 起到引导人们的重要作用, 通过感染和号召使人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主动帮助、服务他人, 整体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另外, 文化志愿者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增进感情,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下去。

3. 拓展文化活动的局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工作来讲同样如此, 志愿者通过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 一方面能够完善文化体系, 另一方面也能极大的拓展文化活动局面。志愿者不仅能够在指定范围内完成服务的作用, 另外在固定范围之外, 也能有效发挥出服务的职能, 起到推广文化的作用。例如在春节期间, 可以邀请书法家来承担志愿者的工作, 通过送春联的方式来慰问附近乡镇的居民, 有效拓展了文化活动的局面。

4. 人力资源的补充

目前文化建设工作不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 总体来看, 文化建设和建设人员都相对较少, 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当前人力物力资源短缺且短期之内无法解决的形式之下, 群众文化志愿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志愿者作为人力资源补充, 妥善解决了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培训指导、管理等, 这样文化组织机构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处理更加宏观的事项。通过文化组织机构同志愿者的沟通与合作, 从而使文化实践工作更好的开展, 解决了当前文化建设人员短缺、服务不到位等多种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无法替代, 在群众文化实践的过程中, 志愿者所体现的是高尚、奉献的精神文明, 树立了良好的人生榜样。因此, 全社会要大力支持文化志愿者的工作, 使文化建设的发展向着更高台阶迈进。

参考文献

[1]葛秀姣.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音乐大观, 2014 (09) .

[2]庞亚军.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08) .

蒙城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 篇8

一是由家庭文化向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电视、VCD、DVD、家庭影院等家用电器进入蒙城的千家万户,为蒙城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种种便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各种自娱自乐活动的乐趣。但是,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要自娱自乐,更重要的是要有氛围,有他人欣赏,与他人相互的交流,这就要走出家门、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活动。近年来,蒙城的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与广场文化都搞的热火朝天,根本原因在于它既保留了个体的文化娱乐的爱好,又使个体能融于集体之中,在社区文化与广场文化的大集体中交流、提高与发展。这符合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的新型潮流。

二是由文化的娱乐性向健身与健美、知识性与教育性结合的方向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娱乐”,这是由文化活动的个性决定的。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民的文化活动就不会留于“娱乐”。如:自98年以来,各个比较大一些的广场、公园等,都形成了全民健身的体育风景线。全县年年有体育竞赛。近年以来,“图书科普进农家”等活动,都预示着新世纪蒙城人民的文化活动将朝着娱乐与健身健美、知识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是由文化活动的消遣性向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审美兴趣的方向发展

过去,蒙城的文化活动主要有打麻将、跳交谊舞、卡拉OK伴唱等。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蒙城创建文明社会活动的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的同时,文化活动也开始向追求它的品位、审美趣味方向发展。例如:经常性开展广场诗歌朗诵会,主持人播音大赛,在影剧院组织大型文艺演出,广场文艺演出等,盛况空前。一些群众开始领略了高雅艺术的魅力,如举办名人的书画展等,都获得了社会上的高度赞誉。可以预言,21世纪的蒙城人民,对文化活动的要求将向着提高品位与审美情趣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并不否认蒙城群众文化活动仍有消遣性的一面。但即便如此,消遣性也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提升它的层次。

四是由文化活动的休闲性向在休闲中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人的休闲场所和自然环境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蒙城一些干部群众对旅游文化、度假、观光农业等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单位或者家庭外出旅游,到近郊度假,到现在农业开发区参观,不仅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领略了自然风光,认识了现代高科技农业,同时意识到了保护人的休闲场所及自然环境的意义。良好的自然环境将为蒙城人民群众的休闲文化活动提供更理想的场所。

五是由文化活动的消费性向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蒙城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在营业场所还是在家庭、社区开展,还是在企业等地方开展,都要消费,都离不开消费。以往我们只是注意了文化的消费性的一面,而且这种消费因为是公益性的,所以,群众性的文化消费一般都由政府、单位、企业来投入。市场经济的深入,使我们认识到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它在消费的同时,也应该能产生经济效益,从而给持续健康的消费提供一种补偿。近年来,我县发挥古代寺庙、园林绿化、特色古建筑、广场空间、宾馆等的集中综合优势,形成了与外来文化相辉映,与商务旅游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给蒙城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群众文化发展 篇9

(一) 群众合唱的历史

群众合唱就是集体演唱, 主要由合唱者、指挥、伴奏三者组成。一般情况下, 合唱的音响效果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 这样可以保障整体演唱效果。

群众合唱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不长, 在国外, 群众合唱主要是在教堂中举行的歌唱仪式, 后来新式军歌也由合唱组成。我国的群众合唱开始是新式学堂中的学生在音乐课上的集体演唱, 后来逐渐演变成大型的集体歌咏活动。这种活动在上世纪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发展。各种抗战歌曲和爱国歌曲都是集体合唱组成的演唱方式, 这样的演唱通过激昂的旋律和雄壮的曲调, 给人精神振奋的感染力, 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建国以后, 我国的集体合唱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集体合唱的主要功能是宣传主旋律, 以歌颂领袖、革命历史以及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为主。

在文革中, 群众合唱一度跌入低谷。之后, 这种音乐表演形式又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 群众合唱的内容已经不再以弘扬主旋律为主, 而是将电影插曲, 流行歌曲改编后进行演唱。在唱法上, 有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表演形式也一改过去的刻板模式, 变得丰富多样。有载歌载舞式, 也有戏剧表演式。参加者有军人、学生也有普通群众, 最近几年来, 退休的老年人合唱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

(二) 群众合唱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群众文化已经由过去的接受式转变为参与式, 过去的集体合唱大多由专业人才组成, 现在已经变为群众自组的形式, 群众由过去的台下的观众转变为台上的表演者。

群众合唱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特点所决定, 在艺术表现上它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表现力强、音响层次多这些特点, 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演唱者都有自己的音色特征, 多人合唱将这些特征做了集体展现, 丰富了歌曲的音色。

群众合唱除了在音色上的特征之外,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视觉上也有新特征, 它不像早期那样演唱者站成一排又一排。在排列上, 群众合唱有的站成心形, 有的站成弧形。服装上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统一, 而是富有层次感, 男女着装, 前后排着装都不同, 整体上给人一种华丽端庄的感觉, 加上灯光设计和舞台背景的变化, 都给人美感。

群众合唱由于从过去的专业演唱变成了群众演唱, 还打破了表演者与观众的界限, 由于都是自娱自乐, 观众和表演者都是群众, 他们不需要别人给予高度评价, 只要自己快乐就满足了。

二、群众合唱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陶冶群众的情操, 而群众合唱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第一, 群众合唱可以对人品进行规范, 尽管群众合唱是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但合唱队对于每一个参加的群众还是有严格要求的。首先, 在演唱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 只有这样才能将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其次, 既要激发听众的热情, 又要保证演出效果, 这样就要使演唱者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演唱中去。这个过程可以使参加者的人品达到一定的规范性, 提高了他们的人品素质。

第二, 群众合唱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合唱中, 不仅要求演唱者具有一定的和谐程度, 还要在音乐表现力上达到相应的标准。这就需要所有演唱者密切配合, 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互相帮助, 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 合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合唱是将不同的人、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共同主题, 这个过程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基督教的唱诗班就是利用合唱的方式将教徒的精神世界凝结在一起。合唱可以感受到圣洁, 由歌声营造出的天籁般的意境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四, 群众合唱可以普及音乐知识。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是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但在我国大部分群众中, 掌握音乐知识的人不多, 这主要是历史和教育失误造成的原因。在过去, 我国没有普及义务教育, 致使大多数人成为文盲或者半文盲, 当然也不可能接受音乐知识。后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教育也开始普及, 但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采取的是应试教育, 学生读书主要为了考试, 学校对于那些不需要考试, 并且与升学无关的艺术类课程采取忽视的态度, 也使得相当一部分中青年对音乐基础知识陌生。在开展群众合唱活动中, 音乐知识也相应地得到了普及, 由此可以提升人们的音乐素养。

三、群众合唱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目前, 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但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人的业余时间变得充裕, 因为一些电器化分担了人们的家务劳动。尤其是退休老人, 他们有充裕的时间, 可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很多人在家带孙子, 也因为无所事事, 他们将精力都用在照顾孙子上, 事事包办, 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反而成为无能一族;还有一部分人热衷于打牌、打麻将这样带有赌博性质的活动。有的人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姿势, 结果造成腰椎盘突出、脑梗等毛病, 不仅自己生活受影响, 还连累家人。

因此, 在群众中开展合唱活动, 可以杜绝这些不良现象产生, 可以将一些有时间的老年人组成合唱队, 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又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 这样比打牌强多了。

在中年人中, 也有一些家庭主妇在家做全职太太, 她们的生活也比较枯燥, 如果将这些人组成合唱团, 也可以提高她们的生活素质。

群众合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可以提高群众的生活素质,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值得提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还为社会文明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 群众合唱由于其特殊的表演性质, 拉近了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 具有自娱狂欢的特征,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关键词:群众合唱,文化建设,自娱自乐

参考文献

[1]黄艳.浅谈群众合唱的发展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2 (18) .

[2]俞岚.浅谈群众合唱与和谐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6) .

群众文化发展 篇10

一、关于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鼓励和扶持牡丹江市群众群文团队、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自二0一一年起,我馆通过走访、调查、收集,逐步建立了城市社区和农村团队(村社区团队),并组织社会上优秀的经常活动的业余团队,共134支,今年又新增了6支队伍,现共有140支包括声乐、器乐、舞蹈、合唱、剪纸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群众文化团队。其中东安区20支、西安区14支、阳明区20支、爱民区20支、林口县20支、海林19支、宁安8支、穆棱16支、东宁3支,涉及数万人, 并把他们登记入册,存入艺术馆档案中。

群众文化是“点多面广”的文化,需要一批专业的艺术人才队伍,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就是这样一支专业群文队伍。面对辅导量大、被辅导人数多等工作难点,我们很难做到人人都教会,人人都照顾到。所以,我馆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学习方式,每支队伍选出几位带头人,把他们请到馆里来定期进行辅导,再由带头人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另一方面,我馆采取“走出去”的辅导方式,把辅导团队定期组织到一起,让本馆的业务干部走下基层,走到群众中间, 针对不同队伍的需要,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辅导。辅导者还要根据被辅导者不同的年龄、层次、能力等情况进行专门的辅导。我馆还以“以奖代补”的方针创办了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把奖金作为重点补助,鼓励开展文化活动较好的团队。

二、关于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深入群文团队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当前群文团队建设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群文团队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群文团队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的。通过对基层群文团队的多次走访,我们了解到有大部分群文团队存在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相对而言,发展水平好、领导重视的团队,其文化设施都比较健全。而经济发展落后的乡镇团队、农村团队、村社区团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并且缺少活动阵地,农村文艺队、秧歌队、舞蹈队缺少必备的器乐、服装、音响、锣鼓等,难以有效地开展活动。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团队,夏天活动还好说,在公园或者户外空旷的场地进行活动就可以了,冬天活动就成了问题。如果健康的文化活动不活跃、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人民的思想文化阵地,落后和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健康向上的群文团队文化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但是主流文化的渠道和空间很有限,这从客观上影响了牡丹江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深入发展。

(二)群文团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管理缺位

目前大部分群文团队的带头人多数是兼职,而且大多数是“外行”。各城市社区群文团队人才队伍的素质还能高一些,有一部分是退休的老文艺家。但是乡镇团队、农村团队和村社区团队普遍缺少文艺骨干,而文艺骨干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虽然群众对文化活动充满热情,但因为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组织,无法顺利开展活动。

(三)群文团队基本的经济保障薄弱

群文团队活动基本上没有专项文化活动经费。经济条件好的群文团队,平时的活动和每次演出都是团队的队员自己凑钱。但是光靠这些还不够,群文团队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因此,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群文团队长期生存。

三、关于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毋庸讳言,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群文团队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阵地、有设施, 才能有效发展群文团队。二是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群文团队要创作出能够表现本地文化特色的作品,有特色的作品, 群文团队的发展才能得到提升。三是挖掘当地文化能人。对文化能人进行文艺技能培训,由文化能人带动本地文艺团队发展。此外,定期为队员提供培训、观摩等机会,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增进队员的凝聚力。同时,业余团队的选择要以思想素质、文化艺术素质为重要依据,择优录用,并不断培养新人,做好“新陈代谢”工作,永葆业余团队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管理缺位,基本经济保障薄弱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当地文化能人,定期为队员提供培训、观摩等机会,并不断培养新人。

繁荣群众文化 篇11

关键词:群众文化;声乐培训;探讨

声乐在音乐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它具有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近年来,声乐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在积极的推广声乐教育。声乐艺术有了很迅猛的发展,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低下。这是由于教学模式太过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影响了声乐教学。而声乐教学是一门独特的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的趋势。在另一方面,声乐教师专业技能的水平也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了学习声乐的群众技能的水平,学习声乐的群众学习声乐的兴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现有声乐教师的现状不利于声乐人才的培养。

一、文化馆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现有的声乐教学中,依然有不少地方采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教育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各种新生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声乐教学中,依然有所体现。进行声乐教学时,还是采用的教师教,群众学的方式,学习声乐的群众获得知识的方法较为单调,方式过于单一,影响了声乐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群众声乐技能的学习。加之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缺乏自我提高,造成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停滞不前,无法给出群众声乐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权威的指导。造成声乐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在声乐教学中对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从事声乐学习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不到位,这样就会使学习声乐的群众学习和老师讲授之间出现问题,沟通不够。群众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听声乐知识的程度,而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并没有教给学习声乐的群众太多声乐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有时也许是教师讲解了学习技巧与方法,但部分群众由于自身原因还是不能领会。这样就会使人唱歌跑调、忘词。要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就要努力提高学习声乐的群众综合素质,使其能认真学习并领会声乐中的技巧,并能认真的应用于实践中。

(三)学习声乐的群众水平参差不齐,从事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有待改善。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学习声乐的群众的整体素质长短不一,导致声乐教学出现了困难。另一方面声乐教学的师资队伍也出现了问题。在声乐教学上常由非声乐出身的教师兼任,就近取材,耽误了学习声乐的群众专业技能的培养。几年下来,学习声乐的群众什么专业知识都没有学到,而且影响了群众学习声乐的兴趣,不利于繁荣群众文化。

(四)学习声乐的群众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声乐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习声乐的群众受益终生。纵观近些年的声乐教学,群众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加强。随着时间的增长,很多群众对声乐的学习欲望减退,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所以,一方面要自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画等提高他们的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技能,这样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能挖掘其身体内部的潜能。提高感受美、学习美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出积极的建设作用。

二、对于文化馆声乐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声乐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群众听。由于教师讲课缺少与群众的沟通与交流,感觉教师像在唱独角戏,群众基本没有学习的欲望,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尽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课堂,在课堂中穿插群众喜欢的话题,激发他们的激情,使得群众喜欢上声乐这门课程。这些方法的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群众的创新意识。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强群众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群众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加强群众声乐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熏陶群众的品德,还能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开发群众的思维,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因此,加强群众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习声乐的群众的声乐质量。在文化馆的声乐学习中,群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其次是自身能力。声乐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首先要进行考核,入职后还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达到与时俱进。

(四)改正不良的声乐学习习惯。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更多的注重学习声乐的群众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鼓励群众反复进行声乐的演练,并对错误的音调进行纠正,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也能历练自己的嗓音。在声乐中,吐字、咬字是基础,怎样发音准确,是声乐学习中最头疼的事。声乐老师要对发音环节进行专业的训练,通过一些更好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自己训练的目的,促进学习声乐的群众声乐水平的提高。让学习声乐的群众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发展群众文化的策略 篇12

一、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 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 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 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比如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活动以宣扬企业文化为宗旨, 建立现代企业形象, 增强凝聚力, 扩大影响力, 提高战斗力为目的。企业文化活动即由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的带有普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 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之类, 有带有体育性的操类比赛 (表演) 等等, 现代企业往往还大手笔、大制作创作一些企业形象歌曲 (制成VCD) , 邀请一些名星参加企业的文化活动进行造势, 把企业文化推上了一阶新台阶。

二、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 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 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 不仅在中国, 就在国际市场上, 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 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 不被重视, 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 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

首先, 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 长期以来, 在提到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时, 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文艺比赛, 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 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 县级城市搞县级大赛, 而在群众眼中, 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 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 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 而且在演出过程中, 组织者要开题演讲, 评委要频频亮分, 工作人员在场内来来往往, 最后还有领导的颁奖环节等等, 这些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 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其次, 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 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 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 加大投入, 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 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三、发展城市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建立社区良好关系的精神纽带。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约束、有利于减少磨擦、减少犯罪。社区文化也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感, 社区责任感是社区成员个人对社区的关心, 是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一种心理, 它形成社区群众的防范之网。

社区是个大家庭。“传播先进文化, 丰富居民生活, 营造欢乐社区”是社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丰富社区活动, 光靠几个社区工作人员是不够的, 要把社区的群众充分调动, 各类资源充分运作起来。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公共资源。如公共公园、公共广场。可以组织群众喜爱的元宵灯会、业余戏迷沙龙、广场演出等, 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社区文化注重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如社区开展戏迷擂台赛、纳凉晚会等活动, 把社区内的文艺骨干, 有特长的专业人士、青少年等组织起来成立特色团队, 定期集中排练, 使其成为各类活动的主体。三是活动要不断创新。社区文化在保持原有节、庆日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力求内容创新。创作出具有先进文化内涵、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自编自演,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创新作用发挥方式, 更好服务人民大众

在当今时代, 群众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因而, 我们要以创新群文化龙头作用发挥方式来引领群文事业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思想大解放, 推进群文发展理念的创新, 推进群文内容形式的创新, 推进群文体制创新, 推进群文传播手段创新, 把推进群文创新作为群文发展地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 不断增强群文的创新能力。首先理念要创新。这种新理念主要表现为“群文为民, 群为惠民”, 特别注重群文建设的“大众情怀”, 创新发展群文服务体系。其次形式要创新。各地群文种类繁多, 优势得天独厚, 特别要注重群文形式的创新发展, 为传统群文注入新的元素, 催生新的群文品种。第三服务方式要创新。要像浙江启动文化“创业创新送服务”活动那样, 既要开展送文化下乡服务, 向全市 (县、区) 农村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书法作品, 做到各乡 (镇、街道办事处) 平均每两个月能看到一场演出, 人口集聚的中心村平均每1至2个月基本能看到一场电影;又要做好农村文艺队伍培育服务, 通过示范组织开展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具有较大影响和地域特色的群文展示汇演活动, 向特殊群体提供文化帮扶服务来提高农村文艺队伍的素质, 壮大农村文艺队伍。

总之, 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标志,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精神要求, 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摘要:市场经济下, 传统的群众文化遇到了冲击和挑战, 要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 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群众文化消费, 因为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变化, 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

上一篇:幕墙应用下一篇:休闲渔业旅游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