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2024-05-23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精选12篇)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篇1

文化是兴国之本, 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文化的作用日益显现, 文化已经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兴旺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甚至超越了经济需求。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必须要注重基层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注重基础文化教育的开展, 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

(一) 部分基层群众思想保守落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50%以上的人口为农民, 而大多数基层农民由于受到的文化教育不多, 对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合理、科学、全面的认识, 甚至有些年老的群众会认为开展文化教育就是浪费, 不如省下钱来吃喝, 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推广属于文化推广的一部分, 就卫生和计划生育来说, 许多群众认为计划生育没有必要, 完全不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 坚持认为“养儿能防老”, 完全忽略计生宣传员的文化推广。这些人对文化活动的开展不积极, 甚至有抵触情绪, 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无法进一步开展。

(二) 基层文化设施落后

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村庄和小区里都安装了健身器材, 但是时间一长健身器材的维修更新工作便无着落, 并且一个小区只有零星几个健身器材, 数量和质量都不过关。乡镇中文化站的数量不多, 并且现有的文化站大多数只是虚设, 或弃置他用, 没有真正地发挥文化推广宣传的作用;一些乡镇图书馆藏书较破旧, 缺少新的科普类书籍。这些基层文化设施的缺失给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大了难度。

(三) 基层领导干部对文化缺乏重视

考核基层领导干部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经济, 一个是文化。经济是实际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是文化的绩效却很难制定, 而且文化的发展也很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体现出来, 所以大多数基层领导只重视经济的发展, 对文化只是敷衍了事, 只是作为一个形式工作开展, 并没有赋予它实际的意义。还有一些基层领导会响应国家号召展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但是也只是暂时的, 短时间的, 很难长久坚持。这些现象的存在也阻碍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

(四) 缺少专业的文化推广指导人员

在开展基层文化工作时, 缺少专业的文化推广人员, 而现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大多是快退休的中老年人, 他们对现代的科学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 无法科学准确的宣传现代的文化思想, 比如计划生育的文化宣传工作, 一些基层的思想落后的宣传员可能从自身来说就抵制这项工作的开展, 就更无法对此进行宣传。基层文化宣传员在文化的传播中起带头作用, 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对人民群众有直接影响, 只有配备了高素质的文化宣传推广人员才能使基层群众文化宣传推广工作进展的更顺利。

二、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发展基层文化也要遵循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要发展基层文化, 不仅要求政府加强对基层文化的建设, 完善基层文化设施, 更要求基层大众从自身出发积极、自愿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这样才能形成基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 就群众自身而言

1. 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审美情趣。

要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的审美情趣, 就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和热情, 形成一致的认同。如对卫生和计划生育三下乡的工作, 文化宣传人员从自身来说一定要认同计划生育的做法, 刚刚召开过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 每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放宽了对原来计划生育的限制, 这也使计划生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有关人员在宣传这一文化理念时, 要从年轻的夫妇入手, 打开如破口, 切实做到计划生育文化活动下乡,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面向解答下乡, 计划生育宣传下乡。并以计划生育的家庭为榜样,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 进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这样才更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文化传播。

2. 扩大基层群众文化队伍。

虽然现在全国90%以上的城市都有了自己的群众文化队伍, 但是水平参差不齐, 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还不够, 尤其是许多偏远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地方, 或是大多数年轻人出去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的留守村落, 还尚未形成自己的文艺队伍。这就要求基层群众要充分发挥身边文化人的带动作用, 由少及多, 形成自己的文化队伍, 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 提高队伍的文化素质。多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演出队, 并依托基层文艺骨干的力量, 对各个演出队进行指导, 让演出队可以“走出去”, 激发各个地区群众对文化的热情, 扩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面,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 就政府而言

1. 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

从2008年开始到2015年, 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原来的9%上升到25.1%, 说明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就目前来说, 我国的各个地区基层文化设施较为落后, 所以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 把财政资金多向此方面倾斜, 建设更丰富、高质量的基础文化设施。同时, 政府也可以选择融资的方式建设基层文化设施,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好调研工作, 二是要建设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参与的文化设施。做好调研工作要求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建设文化设施, 并因地制宜, 建设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设施。同时政府要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判断, 要建设大众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设施, 而不是符合少数人需求的文化设施, 让大众都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 才能使场所、设施建设的更有价值。

2. 拓宽渠道, 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群众基层文化根植于群众, 服务于群众, 为群众喜闻乐见。近些年, 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日, 依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组织群众开展瞻仰革命圣地、参观主题展览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深入挖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革命历史, 弘扬优秀文化,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收到不错的效果, 要坚持继续创新, 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要特别重视开展农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例如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活动, 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计划生育“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的经常化开展。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村延伸, 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各级政府要抓住机会, 把活动办成群众自己的文化节日, 让更多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切实感受到文化的发展成果。

(三) 就社会而言

1. 给群众文化活动一个正确的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自身活动为主体, 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 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正是因为主动参与, 人民群众才能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的享受, 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境界。社会要广泛呼吁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 给群众文化一个正确的定位, 倡导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乐观性、大众性, 这样才会使基层大众认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体会到其他活动中所没有的愉悦。

2. 群众文化活动要符合群众需求。

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中, 形式枯燥单一,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 文化活动的多元化的选择对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就要求社会和相关部门对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 让文化的形式做出改变, 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文化需要。社会各界要开动脑筋, 以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 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大众的喜爱。要认真研究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 比如在留守村落中多开展老年楹联书画活动、老年戏曲爱好者活动、广场舞活动、少儿艺术培训、少儿阅读演讲活动等。

三、结语

文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大潮流, 新时期我们更要注重基层的群众文化建设, 要从群众自身、政府、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切实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 让基层群众文化惠及每个群众, 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

摘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推进, 我国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全国文化发展的关键部分, 它的繁荣发展不仅能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更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到发展。本文从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问题, 并从群众自身、社会、政府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切实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基层文化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周玉玲.《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探讨》.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4) .

[2]张建洁.《浅谈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大舞台, 2011 (6) .

[3]曹建.《构建出版企业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体系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 2013 (11) .

[4]汪馨兰, 戴钢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网络文化建设》.求实, 2013 (5) .

[5]戈铁胜, 赖晓葭, 庞菲.《论独立学院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考试周刊, 2010 (9) .

[6]吴奕兆, 吴丹枫.《反邪教阵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法制博览, 2014 (5) .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篇2

进行统一管理,如果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就无法给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也无法建立对应的吸收和招揽基层

群众文化建设人才平台,哪怕有人想要发挥自己的专长,想要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却缺少一个有效的平台让他发挥,没有有效的平台,也会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无法前进。

另外,有一些文化机构很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很多职位空缺,或者由其他岗位

兼职,这导致在实际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人手不够、不知道如何开展等问题。

此外,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也会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相应的培训,造成他们专业能力和素养不能得到有

简析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文化建设场所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由于文化基础设施齐全,因此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但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郊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首先,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由于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大的宽阔场地,而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基本上以露天广场、空旷院落为主,虽然能进行舞蹈训练、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但是对于阅读、下棋等类型的活动则很难开展。其次,由于活动场地少,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往往很难吸引周围基础群众踊跃参加文化活动。

(二)基层文化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文化工作者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其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娱乐性,成为了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关键。但是从当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整体工作状况看,专业素质偏低、组织策划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受到基层群众的投诉和不满。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活动组织观念,不了解基层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要,还是以传统的活动方法进行活动策划,因此很难符合当代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

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采用基层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渗透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的教育意义,让基层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位置,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内容的同时,提高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文化建设思想认识,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各个城市社区、乡镇、村落的领导需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国家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在思想认识上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社区、乡镇和村落公共服务管理的重点项目,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开拓创新性的战略举措,意识到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加大管理和干预力度,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指示,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实现基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项目安排在重要的决策项目之列。各个基层单位把各项文化建设任务纳入本地区财政专项经费调度范围,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各个基层单位领导人员加大与本地区文化馆、文化站以及风景名胜管理处的联系,保证可以取得较为全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相对准确的文化内涵保障。

(二)多措并举,建立专业化的群众文化队伍

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是保证基础群众文化建设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组织活动方式多样的现代化基层文化工作团队,成为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建立起这样一支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相关的基层文化活动负责领导要加强对文化工作队伍的重视程度,并在工作运行范围内,适时的开展队伍培训,有针对性的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先进的活动组织技能,丰富他们的活动开展经验,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其次,建立其配套的培训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效率,保证培训工作的最优化开展。

(三)从实际出发,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

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整合何种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实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主要的文化项目可以包括计划生育、体育锻炼、教育、青少年儿童板块、各个艺术门类(戏曲、影视等)、老年人活动区、广播等,实现综合性的文化建设。另外,还可以一站多用,共建共享,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以最低廉的成本收货最大的文化效益。还可以借鉴外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典范和经验,加强与外地文化项目建设的交流与互动,丰富自身的文化层次。以文化项目的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群众性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需求主体和消费主体,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建设和群众关联较为密切的文化项目,促进实现群众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审美化的生活和充满文化生机的人生。让文化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在具体的文化建设项目中,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传统文化、习俗、民风等)设计出贴近当地群众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文化活动项目。让文化服务于群众,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基层群众文化设施进行管理,建立咨询网站,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利用数字电视、信箱、网络远程教育和网上公共文化资源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段志芳.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J].青春岁月,2014(08):19-21.

[2]刘莹.基层群众业余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06):46-47.

[3]鲍秀忠.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J].大众文艺:群文论坛,2012(30):14-15.

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篇4

关键词: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一、为基层群众奉上精彩的文艺演出

为给老百姓送上高质量、贴地气的文艺表演, 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要组织广大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汲取营养, 到基层“接地气”, 积极培育基层文艺骨干;不断改进演出形式内容, 多说“大白话”, 拓展基层文艺演出服务内容和项目, 把“群众演, 群众看、群众参与”的活动送到广大群众身边, 让一些“草根明星”和普通百姓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让他们唱自己喜欢的曲子, 演自己拿手的节目, 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以打造小广场、小剧场、小剧团、小团队、小擂台为重点的“文化繁星”工程, 用“小广场文化”引领健康文明风尚, 用“小剧场文化”展示城乡特色文化, 用“小剧团文化”弘扬传统戏剧文化, 用“小擂台文化”活跃百姓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成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演出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积极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贡献力量。各文艺演出团体应精心策划、统筹协调, 建立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服务机制, 重点选择革命老区、重大建设工程一线、新农村示范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常年联系点, 在采撷创作灵感、文化养分的同时, 把欢乐带给基层群众, 以作品回馈基层群众, 播种、培育开放在广大生产生活一线的文艺之花、文明之花。

二、完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省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都以“文化惠民”为落脚点, 结合各地实际, 夯实基础, 完善网络, 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办法。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 建设覆盖城乡、使用高效的区、街道 (镇) 、社区 (村) 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基层服务站点要达到规范化标准, 覆盖率达100%;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积极投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公共服务中心, 可内设文化活动多功能厅、舞蹈培训、棋艺馆、群众文化活动展演交流、琴房、排练室、图书馆等;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深入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 不断完善街区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建成集演出排练、教育培训、图书阅读、数字化服务、文化鉴赏、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 并免费向群众开放。总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能够提升区域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让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它是时代的需要, 更是百姓的诉求。

三、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发挥地区群众文化人才优势和区域优势, 保护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 促进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此, 各地文化宣传单位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一系列的惠民活动, 如群众合唱比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书法比赛、庆国庆书画展、全民摄影大赛、“让梦发声”大型公益活动、讲述身边好人好事讲故事大赛、送电影进基层活动等。还可以以协会的形式把大家组织起来, 让群众自建自管, 建设文化型社区, 以文化活动倡文明、促和谐。地区文化站、文化馆等单位一方面在资金、设备、场地、师资等方面要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有趣, 形式多样, 贴近农村实际, 贴近群众生活, 吸引各年龄段的人来参与, 这样既展示了全镇农民的才艺, 提高了群众的文艺素质, 又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立足群众, 打造文化精品

过去农村文化建设偏重政治宣传, 形式呆板, 内容陈旧, 群众认可程度不高, 接受意识不强。为此, 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群众为本, 了解群众的审美志趣, 努力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经常开展一些群众看得懂、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并培育一批健康、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文化精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 采撷文化养分、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多创作一些文艺精品, 推出更多打动人心、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送去文化服务, 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播撒文化种子, 通过教、学、帮、带, 培养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 这是回归生活、回归实践、汲取创作养分的机遇;对于基层广大群众而言, 这是一次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生活的契机。文艺来源于人民的实践, 又滋养着人民的生活。创精品, 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带着感情扎根人民, 带着敬意深入基层, 聆听普通百姓的心声, 感触平凡生活的温度。深入基层不是“到此一游”, 扎根生活更要破除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态度, 只有真正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 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怀着炽热的情怀走进群众生活, 怀着敬畏的态度向人民学习, 才能挖掘到题材的宝藏、寻找到灵感的源泉, 收获艺术的感动、提升创作的品格, 真正创作出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对文艺界而言,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是文艺工作者必须练就的基本功、必须完成的基础课, 也是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从更宏阔说来,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是文学艺术反哺社会实践、反哺群众生活,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途径。广大作家艺术家要沉下心来, 踏踏实实地走进群众、深入生活, 锤炼作风意志, 提升创作水平, 完成采养分、创精品、送服务、播种子的四个目标,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 为中国梦在文艺界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五、总结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提升。现阶段,经过人们长久的努力和奋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致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文化建设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状态,无法真正满足基础群众的精神文化发展需求,所以,在新时期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想要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管理,首先应进行基层设施的建设、文化队伍的建设,同时改善群众文化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模式。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以后的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是指基层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各种文化,想要满足基层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必须进行传统文化的改革,加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推进国家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做出贡献。[1]

一、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层群众的文化发展与时代脱轨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部门对基层群众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力度不够,首要任务是要提高文化事业单位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度,提升管理和建设效率,特别是对于贫困农村以及山村地区的群众而言,更应加强建设力度,使其摆脱贫困、落后的窘状。部分村落内部腐朽的文化仍然存在着,经不起任何时代的考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从而阻碍着村落健康、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观念较落后

我国属于历史悠久的国家,对于某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群众思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阻碍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部分文化工作者认为基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无较大关联,不必进行基层文化的改革,从而导致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三)设施较落后

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相对匮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健身活动等的需求,而导致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效率较低。

二、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性措施

(一)正确认识群众文化

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导致地区文化工作者以及群众对基层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弱,因此在进行基层文化建设中,首先应加大宣传和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基层群众充分认识、了解基层文化知识,同时应提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性。在进行基层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政治和经济的管理,同时加大新时期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服务力度。[2]

(二)进行个性化的文化建设和管理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超级大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在进行基层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依据各地域的特色和历史,做到基层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效益最大化。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基础是文化设施,同时这也属于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民族的特点进行文化建设,如文体活动室、乐器室等,必须符合当地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民俗风情,同时应不断改进传统的设施,更好地丰富群众的娱乐设施以及教育等,强化应用功能。另外,在进行文化设施管理时,应做到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三)优化地区资源

每个地域均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和资源,在进行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并优化。首先,应充分利用地区的人才以及地方的学校、企业、团体等设施,进行科学的整合,维持区域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多举办各类提升群众文化的.活动;其次,应充分利用志愿者对基层地区产生的作用,多动员文化名人、文体干部以及退休人员组建一支志愿者团队,合理利用单位、培训场所、区委会等资源,设立文化基地,来更好地服务文化建设和管理。[3]最后,基层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文化志愿者与文化基地的集合,形成一个优质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系,从而满足基层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发展,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在不断进步及发展,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面对人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大,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基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区域文化的展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影响。目前,我国的区域文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文化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应依据我国的地域特色,从实际出发,走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开拓创新,构建文明、和谐、健康、先进的群众文化,使全国人民进入和谐、幸福的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龙先颐.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2012(24).

[2]檀卓秀.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策略[J].文艺生活,2015(05).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对策 篇6

一、当前农村基层文化现状

各级领导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当前,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基层领导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主要表现在:农村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導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除节庆文化活动和长年不间断的集中“三下乡”活动外,乡镇重要节庆日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农村文化消费逐年增长。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近几年来,卡拉OK、健身跳舞等非传统的都市文化活动在农村兴起,并渐成时尚。

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民营文化渐成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经纪人不断涌现。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的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地理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的文化站建设不容乐观。

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当前特别是有些村庄,群众的娱乐方式除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外,几乎无其他活动选择。且输赢不大的“小麻将”、“斗地主”在农村的庭台院落随处可见。已成部分落后地区较为盛行的娱乐活动,文化资源严重匮乏。

重视程度较低,投入不大。现在考核政府的硬件指标是偏重经济建设,而文化事业则属精神领域,对基层文化的考核方式不硬,伸展度不大,因为群众的文化生活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下级党委政府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财政收入,工农业产值增加等指标上。放松了农业文化建设,认为只有投入无产出,引不起重视。由于文化设施短缺,部分群众谈天喝茶搓麻将,劳作经商打扑克,也因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服务运转困难,服务机能弱化。农村基层文化开展的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如今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导致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失散。乡镇文化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被分配到抓硬指标上去,文化站的作用日渐消弱,“三下乡”活动进行的次数少,现在城区广场文化活动日渐丰富,但延伸到村社较难。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策

针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种种不足,从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正确引导,规范管理。当地政府应重点引导、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这些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无事可做,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很易走上邪门歪道、而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团结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很好方式,是抵制“黄、赌、毒”等社会毒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民间剧团、文化大院、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通过民办公助加强引导管理,促进农民自办文化健康发展。

加大投入促进建设落实。群众基层文化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应投入不是全部推向市场,因为经济投入与文化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成败,况且基层文化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提高服务机能,优化结构组合。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希居、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改造,利用远程资源平台为农民服务。

创新载体,解决文化品位问题。一是要抓牢节日文化。牢牢抓住节日文化这一农村“文化大餐”,创造性地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吸引大量的返乡休闲人群参与,抢占各种低俗文化和不良陋习的市场。每年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已持续开展几年,成为传统文化大餐,不仅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大、效果好。二是抓好常年文化。建立“三下乡”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型活动集中送、日常下乡及时送、结合实际重点送、运用传媒常年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不断地输送到农村,满足农民日常文化需求。三是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本地特色产业,即本地的特色文化。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产业。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篇7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基本现状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迅速壮大,参与文化的热情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策划和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十分贫乏,这就使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产生矛盾。

(二)对干文化建设偏重于一时一地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设施、文化工具的简单建设和配发,缺乏农村文化工作的长远规划,仅仅使文化成为农村工作中“锦上添花”的摆设,没有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尽管不少村镇已经基本建成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积极性依然不高,表现在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内涵单一、服务频率低下,导致群众对文化服务的参与和接受度不高,从而造成了公共下,导致群众对文化服务的参与和接文化投入与产出的失衡。

二、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策略

(一)以道德建设为中心。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文化发展模式中,必须要与时俱进、 转变思想观念。文化建设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以思想直德建设为中心,制定符合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计划,并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做出不懈努力。开展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围绕爱国敬邻、 尊老爱幼、互惠互助、爱岗敬业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考虑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应尽量采取表演、演讲等通俗易懂的形式。

(二)以事实为依据。虽然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析的原则,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还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考虑,七如农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农民的生活状况、农村人口的构成等,制定适合农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此外, 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关注到农民的经济活动,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开展商业道德规范学习等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活动,有益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文化活动的有力开展。

(三)以文化建设为重点。农村文化的开展,离不开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设施作为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支柱,应当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文艺表演、电影播放等话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其次,要做好文化设施的管理工作,除了定期添置更新和补充各种图书、电视节目、电影影:等文化资源外,最重要的是后期对这些设施的维护工作,进行整合,与周边乡镇合作互利,要能够统筹利用农村一切可以服务于文化建设的文化资源,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

文化馆工作在基层,与百姓最近、最能了解百姓的心声。如今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日趋旺盛;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基本温饱无忧的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如今需求与现实却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基层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设施陈旧简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 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亟待提高等等,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会逐步解决这些困扰文化长足发展的短板。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

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环节的文化馆和群文工作者来说,改善文化民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室施免费开放正是提升文化馆形象、加快文化馆事业改革发展的极好机遇,它既是群文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也是全社会对体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价值职能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履行职能,通过积极支持和帮助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带动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

摘要:乡镇文化为民服务,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将文化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活动的一种有效载体。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员要广泛地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探讨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篇8

一、提高文化建设思想认识,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各个城市社区、乡镇、村落的领导需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国家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在思想认识上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社区、乡镇和村落公共服务管理的重点项目,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开拓创新性的战略举措,意识到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加大管理和干预力度,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指示,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实现基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项目安排在重要的决策项目之列。各个基层单位把各项文化建设任务纳入本地区财政专项经费调度范围,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各个基层单位领导人员加大与本地区文化馆、文化站以及风景名胜管理处的联系,保证可以取得较为全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相对准确的文化内涵保障。另外,文化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基层群众整体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合理意见,保障群众文化建设的科学民主性。扩充基层群众的文化空间,引进非本地文化内容的文化项目,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层次2。

二、运用多种措施建立起素质较高的群众文化队伍

吸收大量的文化设计人才,提高整个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团队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在文化专干的聘用方面严格采用考核审查制度,只有文化素质和技术条件达到标准要求时才能参与文化建设部的工作。防止文化转业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保证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定期对文化建设项目中的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教育,在保证文化质量的同时,保证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后勤部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施工器械以及各种材料的管理保存。文化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对民间的特色传统文化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征集和调查,挖掘潜在的文化因子。将各种文化建设的项目规划在附近中小学进行展览和宣传,激发广大学生参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在学生间征集文化建设建议,不断优化文化建设队伍工作的全面性。

三、从实际出发,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

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整合何种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实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主要的文化项目可以包括计划生育、体育锻炼、教育、青少年儿童板块、各个艺术门类(戏曲、影视等)、老年人活动区、广播等,实现综合性的文化建设。另外,还可以一站多用,共建共享,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以最低廉的成本收货最大的文化效益。还可以借鉴外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典范和经验,加强与外地文化项目建设的交流与互动,丰富自身的文化层次。以文化项目的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融入市场,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旅游观光事业,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群众性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需求主体和消费主体,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3,注重建设和群众关联较为密切的文化项目,促进实现群众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审美化的生活和充满文化生机的人生。让文化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在具体的文化建设项目中,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传统文化、习俗、民风等)设计出贴近当地群众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文化活动项目。例如利用传统节日的集会发展独具特色的庙会文化,建立丰富多元的综合性文化俱乐部,包括小型图书馆、医务咨询室、社区事务公开栏等基本组件。让文化服务于群众,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基层群众文化设施进行管理,建立咨询网站,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利用数字电视、信箱、网络远程教育和网上公共文化资源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加强对社区村落内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人道主义关怀,利用文化服务带来心灵安慰。

五、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大众的喜好和多种兴趣,开展多样化和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高跷秧歌等群众性强的大型表演活动、露天电影放映、读书看报、实用技术培训、文化辅导、医疗卫生常识讲座等。在乡村地区成立农闲时节文化团体,开办能提供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类型。只有满足了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证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益。

摘要:群众文化在大众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促进人民大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大众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弘扬我国民族精神和体现我国文化生产力和魅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经验,从提高思想意识、建立群众文化团队、群众文化多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等方面来具体探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思想认识,文化团队,多元发展,以人为本,文化活动

注释

11.鲍秀忠.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J].大众文艺:群文论坛,2012,12,30:14-15.

22 .袁恒梅.浅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群文论坛,2011(7):21.

让旅游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服务 篇9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必要条件;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正是直接作用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是搞好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观念、文化相互交融,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社会上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冲突、碰撞、摩擦,如果不注意妥善解决,不进行正确引导,就会引起群众的思想混乱,甚至导致社会危机。在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大力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基层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既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基层文化的实践者,又是基层文化的受益者。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繁荣民俗文化和民族文艺创作,从而达到净化群众文化环境,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良好效果。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基层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对精神生活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既需要政治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保障,也需要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虽然群众文化建设是政府的公益性、服务性行为,但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却是巨大的。发展地方经济,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基层群众文化的日益发展,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保障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重要发展思路的提出和推进,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发展和成就。地方政府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自发性和组织性不断增强。但是,根据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目前各级政府考核领导干部的方式存在局限性,导致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文化工作认识程度的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有的领导认为自己的全部工作就是抓好招商引资,提高财政收入,把经济增速搞上去,从而忽视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没能有效发挥政府组织、引导、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的作用。

(二)基础薄弱,投入不多。近几年,苏木镇、社区都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各地也建起了广场、公园、少年宫等活动场所,但仍然无法满足基层文化活动的需求。社区、苏木镇作为基层单位资源匮乏,有些苏木镇根本就没有活动场地、设施,跟不上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经费严重短缺,在基层苏木镇,文化业务活动经费、设施建设、器材配置、日常活动经费等都微乎其微,基本没什么活动经费保障。

(三)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开展的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被分配到抓硬指标上去,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日渐消弱,城区广场文化活动日渐丰富,但延伸到基层苏木镇比较困难。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基层文化建设的需求,缺少文化活动组织人才和文艺骨干,不能很好的发挥文化服务队伍应有的作用。

(四)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部分苏木镇文化中心仅仅流于一种形式,不能够根据本地特色开展引导性较强的活动,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群众参与困难,不能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能真正满足群众对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除了要充分发挥苏木镇党委、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领头羊”的作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群众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二)加大软硬件投入。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公益性、服务性事业,政府应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基层群众文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基层文化站所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活动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是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基层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必须依靠一支思想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骨干队伍。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文化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篇10

群众文化是社会大众的文化, 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和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群众的文化素养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我国当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 追求“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 才能加快社会和谐的步伐。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 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指引方向。

通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可以让群众接触到、认识到新文化、新思想, 这对宣扬爱国主义、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倡导社会和谐等方面都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 抵制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 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3.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文化活动是群众的精神食粮, 没有这些活动, 群众在精神上就会处于饥饿状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 促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如何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1. 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行军, 只有提高认识, 改变观念, 才能更好地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毕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涉及最基层、最广泛群众的利益, 因此必将是我们文化工作的重点, 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稳抓稳打的。但是并非我们所有的基层文化站工作者都能认识到基层文化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很多偏僻、贫困的地方, 或者是在一些乡镇、农村, 人们对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生活贫乏, 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事件频发, 影响到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因此文化部门要提高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采取措施, 扎扎实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 健全机制

要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决策研究机制和监督执行机制。要建立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文化工作常设调研组织, 及时作出正确决策, 统筹全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确定切实可行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同时要根据目标任务实现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不得放任自流, 更不能文过饰非, 谎报业绩, 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3. 以人为本

当今社会处处都在提倡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之中, 我们也要注意以人为本, 以群众为本, 从群众需求和需要出发, 维护他们的切身文化利益, 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供积极文化需求满足。因此我们文化站需要将服务中心下移、服务质量提升, 精心营造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 使群众文化活动释放出特有的以美育美的生命力、文化力, 使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具备它应有的主导性文化服务内涵并发挥出相应功能, 从而产生文化吸引力、感召力, 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离不开的便民、利民、乐民、为民的文化家园。

4. 突出特色

各地区、地域、民族都会有其自身的特色, 就文化而言本身就不是整齐划一的, 有些地区人们能歌善舞,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时就应该根据本地现有的特色来制定相应的群众文化活动计划, 凸显本地特色, 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当地传统节日期间, 多举办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突出当地文化的特色。比如说我们文成县, 自2012年以来, 通过深入挖掘特色的文化资源, 将红色文化、孝文化、侨乡文化、刘基文化和畲乡文化建设融入社区建设工作中, 以红色文化坚定党性, 以侨乡文化引导艰苦创业, 以孝文化追寻礼仪, 以刘基文化筑牢防线, 以畲乡文化促进团结, 结合农村新社区建设, 按照“一社一品”的要求, 通过打造特色文化长廊、特色文化一条街、特色文化基地、特色文化示范区等手段, 提炼总结每种文化的精神内涵, 拓面提质, 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参与到文化品牌创建的各项活动中来, 将每一种文化打造成党员干部群众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以文化带动党员干部争先, 以文化圈建设增强凝聚力, 有效推进了社区建设工作。

5. 整合资源

在整合资源方面, 我们应该做到两个结合:机关团体与文化志愿者的结合。

一方面, 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资源, 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利用社区的人才资源, 合办各类协会、培训班等, 维持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文化志愿者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动社区各阶层的文化名人、文体骨干、退休老干部等组建文体志愿者服务队伍, 依托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各类文化培训场所等社会资源, 建立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利用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 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的文化氛围, 以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 要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还需要加大奖励力度, 大力扶持业余文化队伍。应完善各项奖励机制, 重点加大对有特色, 有精品的业余文化队伍的奖励力度, 使之不断提升知名度, 扩大影响力, 从而提升业余队伍水平。这些无一例外都是重在活动、贵在坚持。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特点, 动员各方面力量把活动开展起来, 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 引导他们积极建设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三、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 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处于这个文化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时代, 我们基层文化站要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狠抓群众文化建设, 提高认识, 健全机制, 以人为本, 突出特色, 整合资源, 面向大众, 面向基层,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 强化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实施。我们每一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 都应该以此为己任, 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文化建设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卢英.构建群众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12) .

[2]相继琴.探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J].家教世界.2013 (02) .

[3]蒋克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7 (33) .

[4]徐美侠.镶嵌在城市的“田园风光”——中国城市基层群众文化现状的再思考[J].黄河.2009 (02) .

[5]古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J].才智.2009 (11) .

浅谈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及发展 篇11

关键词:新型社区;群众文化;新型社区

文化是新型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柱,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素质,從而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理想精神家园”。莆田市截至2013年底,全市总人口在300万多人,莆田作为海峡西岸近年来崛起的一个新兴城市,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虽然在新型社区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定差距,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核心概念及目前发展状况

1.新型社区定义

目前新型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新型社区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

2.社区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二、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现状总体概况

在农村建设中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是核心内容之一,加强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将极大改善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莆田地方文化优势,莆田相关部门请来北京大学等专家,编制《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论证,莆田市与北大正式签约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引领莆田文化发展方向。莆田市还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进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更快发展。为支持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莆田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目前,莆田市共补助56.4万元,建成338家“农家书屋”,极大丰富了基层百姓的业务文化生活,同时,莆田市政府建成莆仙大剧院,体育中心休闲广场,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莆田市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等也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相信将来也将成为群众文化学习的好去处。

2.新型社区群众文化蒸蒸日上

莆田相关部门也以各种各样的文化方式打造新型文化社区,如在社区里开展的全国第三次物质文化普查工作,非物质文化保护,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卡拉OK大赛、书画大赛,莆仙戏下乡演出等,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文明健康的社会得到大力提倡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传播,各个社区党支部也在不断完善自身文化建设,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道德水平。通过广播,墙报等方式宣传人人有责,共创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制定了相应制度使居民能够约束自己行为,从而打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区,为社会的和谐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4.政府对社区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省委,市委明确提出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注重建设新农村文化,强调了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政策、打造样板、树立典型,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新型和谐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存亟待改进

(1)文化建设依赖性过强。近年来,莆田市的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兴建了很多新型社区。但是,相应的文化设施建设依旧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文化设施建设大多数是政府出资修建,也有部分是村两委出资修建,对政府、集体依赖性较大,也有部分新建社区几乎没有文化建设。例如城东新建的东城一号小区,龙腾东方小区等,其中的文化建设项目很少,投资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很少。

(2)精神文化建设的不协调。调查中,莆田多数新型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绝大多数的提高,但是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没跟上,文化设施建设不足,对居民提供不了更好的文化帮助,调查中社区居民绝大多数希望举办社区文化培训班、配备文化管理员,特色文化交流会等,使自身的精神文化水平能够提升。

(3)文化建设中的急功近利。我们在全国第三次物质文化普查中,全国多数城市的重点物质文化遗产随之城市发展,拆迁等系列因素逐渐消失。眼看雕梁画栋、绿荫满院的住宅,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不禁黯然神伤。

四、加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对策及对策

(1)新型社区文化建设需融汇多方面力量。社区文化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或者使公共产品,一定程度上由社区集体提供,只有加强社区集体经济的不断加强,提供物质保障,才能使文化将设有待于提高。

(2)提升社区群众精神文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政策。打造广场文化品牌,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等,使各项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使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不同文化需求。

(3)构建文化产业品牌带动行新型社区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时代性,应充分注重推陈出新,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打造文化品牌模式为下一步发实战打造一个有力基础。大力提升文化品质,通过旅游、城市文化、异域文化等方式注入到社区中,搞活文化产业链,带动特色文化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坚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努力繁荣文艺,在生活的深处含英咀华,在时代的高处迎接八面来风,下更大的力气做好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坚持面向大众,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展、创新,努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团结一心,为我们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虞敏.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08)

[2]王红星.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浅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 篇12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

(一) 文化活动单一

当前, 我国多数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仍然较为单一, 文化产品供给匮乏, 加上开展的文化活动程序均较为复杂, 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参与热情。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基层群众在一天的工作以后, 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活动来缓解紧张的压力, 会导致一些低俗文化潜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当中, 对惠民问题造成很大的影响。首先, 惠民问题不仅仅指的是文化活动, 而是通过文化活动来打下一个生活上的基础, 促进民众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帮助社会获得一个较大的进步。其次, 惠民问题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国家的发展并不是依靠最尖端的人才或者是某些技术活动, 而是依靠广大的基层群众, 只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工作水平、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 才能更好的促进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

(二) 文化队伍建设薄弱

当前我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仍然较为薄弱, 缺乏相应的主骨干与文化氛围, 且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亟待提高。相对而言, 当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完全可以当做同一个问题来看待。文化队伍建设薄弱既反映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够, 同时也反应了惠民问题表现的各项不足。第一, 各个地区对本土文化建设问题并不重视, 无论是体制的建设还是各项活动的举办, 都流于表面, 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内容, 而且往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与响应。第二, 惠民问题在文化方面特别凸显。例如在举办文化活动的时候, 基层大众仅仅是一个参与者, 而不是主导者,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民众的热情不断下降, 对文化工作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在文化建设工作长久的发展当中, 政府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 某项建设工作由政府倡导, 但是并没有持续性的支持, 基层群众已经习惯了半途而废的情况。惠民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政府没有高度关注, 他们仅仅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关注, 各项工作的投入力度非常小。未来要想彻底解决惠民问题, 政府必须在各项文化建设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客观需求出发, 不要总是做一些表面工作, 要关心民生问题, 关注基层民众的重要诉求, 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的对策

(一)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吸引基层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不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切实考虑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 做到以基层群众的要求为出发点, 从而吸引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从现有的情况来看, 日后的文化建设以及解决惠民问题的时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 对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查研究, 得到最符合实际的数据和资料, 为日后增添文化设备、文化活动、文化规范提供保障。第二, 随着各项文化政策的不断落实, 惠民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例如, 某些地方的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不够完善, 政府应该通过财政上的资金调动和国家申请, 在这些方面进行大力投入, 满足民生要求, 在根源上解决惠民问题。

(二)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惠民问题在长久的探索解决当中, 之所以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原因在于相关工作人员不足。日后必须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方式来完成惠民问题的解决。首先, 要在队伍中配备多方面的文艺骨干, 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 遇到了很大的文化难题, 那就是很多地方的文化氛围都不够强烈。在选拔文艺骨干的时候, 要通过多项考核标准来确定, 一方面要保证文艺骨干的文化素质水平和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必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在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 能够了解到惠民问题的根源和客观原因在哪里, 否则选拔出来的文艺骨干也不过是个摆设。其次, 聘请专家讲师, 大力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政府等相关机构对骨干的培训次数和时间都不少, 但由于他们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并不能较好的解决惠民问题。从外部聘请专家讲师, 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解决方式, 无论是文化建设, 还是惠民问题的解决, 都能够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工作成果。

(三)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外来文化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展,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已经得到了水上的广泛关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当人们习惯一种文化态度和生活以后, 面对新奇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 基层群众的倾向过于明显, 这种情况的长期持续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安定造成一定的压力。日后的工作重点在于, 通过优化本土文化, 倡导优秀的传统活动, 让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这样一来既能够较好的解决惠民问题, 同时还能够促进国家文化的发展与建设, 实现更大的社会进步。

三、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的思考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很多工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惠民问题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国家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提升。本文认为, 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在日后的相关工作中,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案去解决, 否则无法得到理想的成果。第一, 文化建设要遵从地域性, 小到一个乡镇, 大到市区, 要符合当地人的需求来建设文化。利用活动、竞赛等方式,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提高各项基础素质。第二, 惠民问题涉及到很多的领域, 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等等, 文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日后可以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心, 向周边因素进行拓展, 根据惠民的指标和发展方向来解决问题, 避免固有问题频繁解决。第三,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 需要得到各个领域的大力支持,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私企等都要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丰硕的文化成果, 促进国家的各县基础建设, 深入解决惠民问题, 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结

本文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和研究, 从目前的工作来看, 工作成果还是值得肯定的。未来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必须提高文化建设, 防止旧思想的再次蔓延。另外, 惠民问题的解决也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出发, 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惠民问题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1 (15) .

[2]林苑霏.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 .

上一篇:银行柜台业务下一篇:饭店服务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