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需要

2024-08-17

群众文化需要(精选12篇)

群众文化需要 篇1

“一瓶辣酱支撑中国一个贫困省份火爆的经济增长。”前几天一篇关于“老干妈”的报道, 让我很振奋。报道称, 别小看这瓶辣酱, 它支撑了中国一个身处贫困省份而获得名列全国前茅的经济增速。3年缴税18亿, 15年中纳税额增长了100倍以上, 在贵州7个县, “老干妈”建起了28万亩无公害辣椒基地, 直接间接带动800万农民致富……

经济逆境影响文化成长。优秀文化源于一份对事业的坚持。陶华碧是一个早年丧夫, 经济拮据, 靠自制的辣椒酱配米饭度日的打工者, 她的辣椒酱受到大家的青睐, 萌发了承包作坊生产辣酱的想法, 原来只是一个两间大的小作坊, 慢慢发展壮大成为贵州的纳税大户、就业强企。从最初的拓荒者, 到企业的金凤凰, 离都不开“老干妈”团队对企业优秀文化坚持的信心。

优秀文化的坚持让企业发展壮大。文章提到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曾喊出了一句口号:“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 赚外国人的钱。”时至今日, 为保持灵敏的味觉和嗅觉, 陶华碧坚持不喝茶, 不喝饮料, 时至今日, 能做到这一点的食品企业无几人。如今“老干妈”不仅畅销国内, 而且远销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45个国家和地区。报道称, 一瓶280克的老干妈辣酱, 美国亚马逊卖9美元;而在奢侈品折扣网站Gilt, “老干妈”被誉为全球顶级辣酱, 售价接近12美元。与此同时, “老干妈”遍及韩国各大超市, 而且卖出了3800韩币 (约合21元人民币) 一瓶的好价钱。当然, 令“老干妈”最为骄傲的是, 以“零缺陷”顺利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常规检查, 成为贵州首家通过FDA检查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当提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老干妈”的成功是缘于对优秀文化的坚持。

华为高管24小时手机不关机随时待命, 华为员工24小时随时上门服务, 华为人抓住了欧洲人喝茶的契机来做服务, 这种金牌服务文化, 也正是华为发展迅速、快速成长, 并在国际市场迅速推进的原因。从两万资金起步到一千亿销售额, 华为用了18年。华为依赖的是用户至上、低成本快速服务的文化。

很多优秀文化都需要坚持, 它和陈年的古董有相似之处, 但又超越了古董的价值, 它有古董的实际价值, 更有古董无法超越的无形社会价值, 比如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拓宽就业渠道, 引领优秀企业文化等等。

文化依赖坚持, 存在于宣传, 但宣传不等于广告。比如现在流行的微商, 在朋友圈中大肆做广告, 但销售的效果几乎为0, 其实我也知道, 仅有语言的广告根本站不住脚跟。宣传与广告是两回事, 没有直接的关系。

宣传是硬件的标志, 有好的售后、好的服务、好的口碑, 就是硬宣传, 相反天天浮躁于广告之上的宣传那叫等中奖。有广告不等于有宣传, 无广告不等于没宣传。迄今为止, 无论平面纸、媒体还是电视网络空间, 人们完全看不到“老干妈”的广告身影, 但却以别样的销售路径铺展牢牢控制着市场, 其中秘诀无非是“老干妈”一直行走在营销的原点, 同样, 依托强有力的产品元素力量而存在, 并一直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同样, 华为人的服务意识以及对待产品的用心度就是华为对自身最好的宣传、最好的广告。

文化不只包含包装, 华丽的包装能赢得一时的销售, 而内在的实惠才是长久的实体文化。一直以来, 行业有人质疑“老干妈”包装土气, 可就是从这个“土”字身上, “老干妈”挖掘出了对消费者的利益点, 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包装便宜, 那就意味着消费者花钱买到的实惠更多, 而省下来的可都是真材实料的辣酱。也正是如此, 多年来“老干妈”从未更换包装和瓶贴, 而这种标识已固化为最深入消费者内心的品牌符号, 甚至成为这一品类的标符, 成为品牌最强有力的宣传。

硬实力是优秀文化的标识。“老干妈”卖了这么多年, 无论什么时候买, 去哪里买, 味道都始终如一, 这种高度稳定的品质就成了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竞争力。因从未更换包装和瓶贴, 其标识已经成为这一品类的标符。厚实而坚定的市场底气, 让“老干妈”将产品做成了硬通货。

对优秀文化的坚持造就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未尝不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 是国家对每个公民文化意识的规范, 是新时期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符合时代意义的文化, 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坚持, 每个人的坚持就是一种文化的宣传, 每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表现就是一种对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宣传广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恒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制胜法宝在于对优秀文化的坚持, 优秀的文化需要自身硬实力作宣传, 优秀文化的演绎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广告, 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无形“资产”。

摘要:优秀文化源于一份对事业的坚持, 而优秀文化的坚持让企业发展壮大。文化不只包含包装, 内在的实惠才是长久的实体文化。优秀的文化需要自身硬实力作宣传。

关键词:经济逆境,文化坚持,文化成长,无形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 2013 (11) :35-39.

[2]陈建新.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J].南方论丛, 2016 (1) :27-29.

群众文化需要 篇2

——浅谈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苏醒

一、引子

在蒙古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敖包”(即蒙语“鄂博”的谐音)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和一种图腾信仰,更是由来已久;更是蒂固根深地永植于蒙古人民的心中。近代,一曲《敖包相会》,更使得蒙古敖包声名远扬。实际上,“敖包”并非是指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实心的包状体。在其上竖立木杆经幡,彩旗彩带。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类似藏民族的“玛尼堆”。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草滩的醒目处。当地人都知道,它有一个讲究就是你如果在敖包周围正转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放在敖包上,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谁不想有一个寄托、一个信仰、一个形式来表达自已追求幸福、祥和以及平安的愿望呢?一般在大型的敖包,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三“雨节”那天,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在我的原籍坝上草原有一被清帝康熙封为“三脚金蟾”称为“塞北灵验佛”的敖包,每年六月十三人们不远千里赶去祭拜,彩带插挂,祷香点燃,烟尘蔽日,方圆五十里都被占满,香火燎人,不能近前,可见其盛况之空前。他们希望神灵庇佑只是泛神论的范围,主要是寄予并祈求国泰民安、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牛羊肥壮等等。

实质上,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其实是作为一种草原的“导航”标志。因为在茫茫草原,天高地阔,少有参照物,为防止迷路,蒙古人千百年来都是自觉、自动、自发地完成这一标志性建筑物的,它让草原人或将到草原的人得益。按理说,牧民们每人奉献几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草原本身就少有石块,况且要骑马走上几百里而且要携带着直到遇到路标的敖包为止。难能可贵的是牧民们千百年来的始终如一,使得敖包越堆越大;更难得的是把撒落在草里的石头捡光了,牧人骑马就不会因为石头拌马蹄而令人落马了,可谓一举多得。

在没有科技的古代,路标的作用和意义相当大,草原上一座座敖包建成有多少人的贡献!如果是埃及金字塔式的石塔标志物,可想而知,那是耗用多少人力及成本才建成的。“敖包”这种不花费建设成本的功劳不是单是一个人的,乃是整个民族的。

民族需要精神,人人需要路标。如果草原人谁都想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而自己都有了方便或是存有坐享其成的心态,那么“敖包”就不可能挺立到今,人们共同祈求平安、富裕愿望的路标,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让具有路标功能的敖包其建设能够进行下去的解决方案,就是让每个人在祈祷、信仰中完成他们的自发、自动的过程的,关键的是他们赋予了功能路标以人们的信仰与宗教的意义。

作为企业也应有信仰!信仰什么?信仰企业精神,信仰企业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如此,作为企业文化就更需要信仰的加注、完善、强化和始终如一。

二、企业需要信仰

美国新港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汀顿曾在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1987年已历经121年,他的这段话还被这家公司的管理者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了新港公司的永久文化和信仰。这说明无论怎样,要想成就企业,就必须有信仰。

IBM是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学校和公司,IBM的意思是:无所不在。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在不断地激发学员的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公司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学校把“思考”的每个字母制作成2尺高,贴在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每天上课时踏着楼梯就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思考,已成为IBM的企业文化信仰。

美国可口可乐的公司遍布全球。至今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仍坚持认为他们的公司是世界

上最好的公司,他们的销售技巧是世界上最好的销售技巧,他们的饮料风味是世界最好的风味。我们姑且不论是否如此,但就他们对可口可乐公司坚执的信仰,就令好多企业钦佩。通过上述例子,足以说明企业信仰的深入和根深蒂固。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带有企业独特的烙印。

就派捷而言,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那就是“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创新是我企源源不竭的动力;那就是“关心天下冷暖”,这是派捷人的崇高使命;那就是“超越客户满意”,这是派捷在发展中永远追求的主题,是派捷生存的命脉所在。这说明派捷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就更需要这种信仰,这种文化。这就要我们在战略、人才、质量、服务、素质等方面相匹配,就要靠从上而下不断地宣导、复制、灌输和身体力行。

三、执行力来源于企业信仰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企业区别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源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这个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只有始终如一的企业信仰才能浸淫出生生不息的动力,才能激发出员工把执行当做使命的员工。所以说,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

“铁棒磨成针”的故事里那种坚执和刻苦,它只能说是古人的看法,在今天它显然违反了成本观念。这就说明,越是不认同企业文化的能干之铁棒,越不可能成为公司披尖执锐的针。因为在他的管理或运行中,无疑造成了极大的材料及人力浪费。这个典故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反思。

执行力作为企业的信仰,不是在企业文化的复制过程中一个公司就出现各种版本,从而造成很多分隔和差异。比如一家公司总是出现一些特殊的部门和特殊的员工或一个公司出现多种薪资结构等等,其实他们在执行力上很可能大打折扣。执行力作为企业文化它应是一个系统,不是作为“反作用文化”而存在于企业。

企业信仰除了需要很好的宣贯以外,它作为执行力的最终体现,应该变成一种自动的过程。首先员工第一要务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他比较优秀的,优秀可能是在一点或一方面上。如果他不认同企业一贯一致的企业文化,那么,他就不会永远按照公司的理念去做事,最终也会降低了执行力而导致绩效低下,而使执行力在企业信仰里变得可有可无。

四、执行力更是一种文化

“企业文化”在当今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但我们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只变成了空喊的口号,实际上都有效吗?溶入每个员工的血液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企业文化来源于信仰,执行力诞生于企业文化。作为执行力它不仅仅是战略,而关键在于人员,人员决定运营流程。它应该是细微而现实的,它是每一个细节的探究和顶真。可口可乐的总裁在上海的马路上能够询问“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为什么不卖可口可乐?”,尽管可口可乐公司的分销网点在全球是最大的。“永不满足”就作为可口可乐公司上层的追求,这种自主的行动,都已经扩展到了国外街上的摊点,不能不说该公司的执着,这种执着就是执行的支柱。这就说明,执行本身就是身体力行。执行也应当是领导者和每一层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每一级别的员工都必须复制。而不是空谈“文化”使得执行变为公司的“亚文化”和“特类文化”存在,从而忽视了企业真正优秀的文化信仰的实践。

执行作为企业文化,繁杂的战略流程、人员流程、运营流程是一个公司必然的系统。简言之,就是“身体力行”,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没有身体力行,那么执行作为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办公室里的幻想,只能是虚幻的未来远景。所以,执行是真正经过时间锤炼的企业文化信仰,它是建立在一套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今天到未来的且深深渗透的执行文化系统。

文化需要大品牌 篇3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中国文化产业却异军突起,呈现出较好较快的发展形势。文化产业如何在危机中逆势而上,中国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欧阳坚说,未来拟建的文化企业包括中国动漫企业集团、东方演艺集团公司以及文化节目数字制作公司。其中,中国动漫企业集团注册资金10亿元,三年以内预期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北京和天津分别设有制作基地,“三五年以后完全可以达到上市的要求”。

他介绍,中国动漫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被形容为“小、散、弱、差”。而且,原创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此外,整个动漫产业发展还很不完备,产业链不完整。

“现在可以说,85%以上的动漫企业是亏损的,整个动漫产业素质不高。”欧阳坚说。他表示,要打造具有国家水准的,有较强实力的动漫产业领域“领头羊”、“航空母舰”来整合相关的资源,开展国际竞争,提高整个中国的动漫水平和竞争实力。

欧阳坚说,拟建的东方演艺集团将脱胎于东方歌舞团,“这会成为中国真正最大的演艺集团。”他说,东方演艺集团将整合相关资源,“把上中下游打通,包括将演出、策划、票务营销综合起来,几年之内做到10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是完全可能的。”

欧阳坚表示,为了应对现在数字化技术急剧的推广应用和越来越旺盛的文化产品需求,文化部还将专门组织一个文化节目数字制作公司,为网络、数字电影以及3G手机等数字终端量身定做专门的文化节目。“应该说这方面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做得好,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公司,将来做成上市也好,做成大型企业集团也好,我认为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欧阳坚说,除了尽快培育一批骨干的文化企业外,中国政府还将探索和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以解决当前文化企业受到的缺乏流动性资金和战略投资者等最大制约瓶颈。

他还说,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部还在考虑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地区群众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方式,来提高他们文化消费的支付能力,以此来刺激文化消费,推动产业发展。

我们不需要伪文化 篇4

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在文化繁荣的背后,却出现了许多披着文化外衣的伪文化、假文化,而且占据了文化市场的大半江山,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反感。

一是滥用文化概念,造成恶俗文化的泛滥。文化的概念虽然内涵丰富,也有高雅与通俗之别,但现在文化概念的滥用,低俗化之风的盛行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什么东西都要打上文化的旗号。造酒的喊着酒文化,卖茶的喊着茶文化,做饭的打着饮食文化,洗脚的打着养生文化,连鸡文化狗文化猪文化和厕所文化也都应运而生。有的地方还把历史遗留的陋俗也以文化保护的名义再次推到公众面前,比如最近炒得很热的裸体纤夫事件就是一例。虽然不是恶搞,但文化泛滥到如此程度,真令真正的文化汗颜。当社会上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文化”,那谁还会把真正的文化当回事?

二是抓住一点,无限夸大。什么某某出生地,某某修行处,某某故居,只要与一个历史名人或历史事件沾点边,就打出“打造XX文化,建设XX故里,带动经济发展”的口号,然后就开始大肆炒作。先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造成全民皆知的声势,随后就是盖房修园、建纪念馆和广场。这类现象比比皆是,随便踏进一个地方城市,就会看到这个节那个节,口号标语铺天盖地,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上下互动声势浩大,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背后就是连鬼也不相信的虚假数字。一些地方就是靠这一套东西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

三是莫须有文化层出不穷,已经到了可笑的程度。利用名人效应搞旅游开发,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近年来有些地方在此问题上却越走越远。除了把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人逐个从坟墓里挖出来用筛子过了一遍贴上地方标签之外,还把那些稍微沾一点边的名人也一个不漏地拉到地方上来,到了后来就愈出愈奇,竟然把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甚至神话小说中虚构的人物都能给他找到籍贯。比如近期以来争夺不休的西门庆、孙悟空、观音菩萨故里,各个地方都如火如荼,把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弄得跟真的似的,让人看了忍俊不禁。难怪有网友说,如果孙悟空能找到故里,那白骨精、蜘蛛精、猪八戒、沙和尚哪一个不能找到故里,真是可笑!而奇怪的是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信以为真,而且堂而皇之地打起了这些招牌,搞起了所谓的纪念园区,真让人啼笑皆非。

在这里,文化被经济需求任意裁剪,甚至文化所依据的历史事实也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当时当地经济政绩的需要。

社会需要文化,但不需要这样的伪文化。

真正的文化是一代代人用智慧在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几个领导的拍脑门。现在在许多地方盛行的文化不是真正的文化,而更像是暴发户的张扬炫耀。

伪文化的盛行,幕后推手就是地方政府。伪文化表面上对文化似乎很重视,而骨子里却是对文化的轻蔑,不拿文化当回事,任何东西都是为自己脸上贴金,为我服务。虽然打出的口号是继承文化、弘扬文化,实质上却是在糟践文化,玷污文化。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伪文化泛滥的始作俑者。虽然这一模式在挖掘地方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功劳不小,但越到后来越变味,完全沦为被利用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可谓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干脆就靠着几个所谓专家的“考证”,东拉西扯,弄虚作假,大搞所谓的文化开发,经济带动。走到全国各地,无处不在的大而无当、千篇一律的标志性建筑、塑像、广场、文化园就是这类恶俗文化结出的恶果。这些所谓的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动辄占地几百亩上千亩,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真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与其搞这些虚假的东西,何不如把这些钱投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中去,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篇5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时至今日,亲情的淡漠、人情的冷漠、对生命的无视、对弱小的蔑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人情稀缺而不是人情过度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历来有着急公好义、除暴安良、舍身取义、古道热肠、杀身成仁的传统,不是一直有着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向往亲情的传统吗?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有批判而没有发掘,只有抛弃而没有肯定;二是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束之高阁,建几个文化馆,录几盘录像带就可以。

思想界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是犀利的,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则是软弱的。总是视传统文化为包袱,为阻力,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对中国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诚信危机。再比如“孝”,现在尽管人们已经较之过去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很多人孝心已经没有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同时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孝”文化的式微也将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是合格的炎黄子孙了。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当前,在举办弘扬某类传统文化的活动时以发扬“传统”为名刻意“仿古”的现象,在中国各地是比较常见的。其实,刻意模仿古代的某些形式,却忽视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交融,其效果往往有限,甚至流于“形象工程”亦或市场逐利之嫌的作为,传统文化不是“濒危野生动物”,它并不缺乏载体。可以说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可以做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现象,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足球需要文化 篇6

大连万达、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方面的合作引人注目,大家对于万达在未来三年提供五亿资金支持中国足球寄予了很高期望,对于三年计划从娃娃抓起表示了深切关注。

今年元宵前后,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北京市密集调研,考察了北京市中小学乃至社区的足球赛事情况,了解青少年足球和社会足球活动开展的情况,体现了从基层抓起、从青少年抓起的积极努力。应该说,这是中国足球在特殊的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有关方面作出的明智选择。

其实,我们看看世界足球强国的基本状况,就不难发现我们足球水平低下背后的巨大差距。在对足球文化的关注与理解、对足球产业的投入与消费、对足球行业的支持与支撑等方面,中国存在的差距不是短期间可以缩小的。

据最新的统计资料,中国目前登记在册的足球运动员总数是近3万人。而在日本足协正式注册的踢球人口近100万,韩国有52万正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荷兰每15个人中就有1人踢球,人口远少于中国的西班牙有380万足球人口,巴西的注册俱乐部就超过30万个。

大量的足球人口和无数的足球观众,体现的正是足球文化的丰厚和足球产业的兴盛,而企业、媒体等对于足球的关注则是足球社会系统完善的重要标志。

17年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以后,全国短期间出现了几百所足球学校,我也曾经和几个送孩子进入足球学校的家长交流过,几乎无一例外的回答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太挣钱了,希望我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

如今残酷的现实是:中国当前的足球学校只剩下不足10%了,那些孩子不知道还是否在对金钱的憧憬中享受足球的快乐与痛苦。

前国际足球联合会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判断世界上与足球直接有关的人多达1亿,与足球间接有关的人高达10亿。不管这个数字是否精确,与他的这个判断相对应的当时的另一个数字是:世界足球产业产值2500亿美元。

我的观点是: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从欣赏和品味足球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资足球能逐渐有所回报、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公众能心甘情愿地支持足球,中国足球就有了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当前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恰恰是:真心诚意投身足球运动的人不多,把职业足球作为产业来经营的人有限,心甘情愿支持足球运动的人很少。

只要解决文化根基不稳、产业环境不佳、社会支持不足这几个基本问题,中国足球的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群众文化需要 篇7

一、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必要性

(一) 国家整体实力得以提升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 各个国家之间正在如火如荼地较量硬实力, 但较量软实力同样不可小觑。在国际竞争中, 国家文化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 只有抢占了文化制高点的国家才能具备强大的软实力支撑,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因此, 很多国家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整体的文化实力,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要想在竞争中屹立不倒, 就要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坚持强化整体文化实力。所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是国家充分利用文化软资源建设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是国家提升整体实力的力量源泉。

(二) 群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必然需求

十三五规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文化繁荣, 它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小康社会里, 群众不仅要享受殷实的物质生活, 还要在积极的、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得到满足1。当下, 群众对文化的需要越来越旺盛和多样化, 文化消费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但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并不能满足群众的这一要求。所以如何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群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必然需求, 是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 群众幸福指数得以提升的必然选择

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群众全面发展和幸福, 而有效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能显著提升其幸福指数, 它是一项必然选择。让群众享受文化的目的在于让他们获得尊严、幸福, 文化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为群众提供基本文化产品, 而要提供优秀的、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确保群众从文化中获得精神享受2。同时, 文化发展需要群众共建、共享, 其过程就是群众体验文化的过程, 能促进人取得全面发展。所以文化需要是群众较高层次的需要, 只有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促使他们从生活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幸福感。

二、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措施

(一) 积极营造创新群众文化的社会氛围

十三五规划以民生国家的构建为主线, 而在创新发展中, 群众是主体, 文化创新要注重积累、总结群众在生活创造中的鲜活经验, 最大限度发挥出群众中隐藏的巨大的文化创造力, 为构建民生国家奠定文化基础;在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发展、创新文化得到培育的同时应注重总结、推广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取得的有益经验、成功经验, 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力度的方式, 促使全社会在注重文化创造方面形成共识, 从而积极营造创新群众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领军队伍, 着力发展基层群众文化, 这才是创新群众文化强有力的支撑。因此, 需注重在乡村、基层、民间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 有效保护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而建立健全支持创新群众文化的人才机制, 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等, 尽快形成对开拓创新性群众文化有利的制度环境, 将社会各方参与群众文化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提供基础性条件。

(二) 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产业结构布局

由于资金短缺、产业开发能力有限, 文化经营机制急需激活, 以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产业结构布局, 构建群众文化共享模式, 推动地方群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如将地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把重心放在群众文化的创意、演绎、旅游、影视等特色产业上, 探求特色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模式, 各个区域都走群众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引导文化产业走上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发达地区应积极启动群众文化援助机制, 立足优势互补与合作互利, 在群众文化开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对基层的对口支援活动, 形成各具优势、良性互动的新型群众文化产业格局;在欠发达地区, 应牢牢把握好文化产业转移及区域分工的良好机遇, 主动参与区域的合作、竞争之中, 不断提高区域文化产业实力, 缩短地区之间的差距。此外, 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的辐射功能需得到进一步发挥, 各级政府也应不断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合作机制, 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合作, 为发展区域群众文化产业、满足区域群众文化需要提供良好条件。

(三) 用特色活动带动改善群众文化生活

从十三五规划的民生国家建设主线来看, 人民群众不但是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消费主体, 更是文化的创作主体、参与主体, 只有切实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才能寓教于乐,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 各地群众文化活动正在蓬勃开展, 有的是地方政府部门主办的, 有的是专业团体发起的, 还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分别具备规模大、艺术水准高、趣味性强的优势, 只有重视将各种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带动群众改善生活。

因此, 需重视运用政府力量组织打造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活动, 结合重大的传统节庆日精心筹划, 重视跟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融合, 从而形成长期性的群众文化主题活动, 打造一批重大的、独具群众性的特色活动品牌。与此同时, 各地应充分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及民间特色的文化资源, 打造地域特色浓郁的、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节庆活动。除此之外, 应加快构建人民群众文化建设体系, 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通过社区群众文化体系、组织职工文化体系、农村群众文化体系、网络社区文化体系等, 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开展非市场性的文化活动, 促进群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城乡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最强的, 它不仅跟群众联系最紧密, 还要注重对文化活动的运作机制进行创新, 将专业团体参与、群众自发组织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能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充分体现出来, 还能为群众的文化活动质量、品味等提供可靠的保障3。首先, 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 联合文艺院团、大专院校等具备丰富文化资源的部门, 促使文化能自上而下地输出, 并逐渐进入社区、基层, 形成此类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制度化、长效化;其次, 要重视联合基层社区力量与社会力量共同举办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增强文化活动对基层群众的吸引力, 包括社区与大众媒体之间的双向互动, 自上而下形成顺畅的文化资源输入以及自下而上形成顺畅的文化内容输出, 促进群众改善文化生活, 满足文化需要。

(四) 不断完善发展群众文化的良性机制

群众文化具备自发性特征, 要想使其发展和壮大, 就要发挥其美育功能, 但这离不开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更离不开专业文化人才、专业群众文化人才给予的科学指导以及全社会良好氛围对发展群众文化给予的支撑。在十三五规划中, 政府已经明确将群众文化的大力发展作为国策之一提出, 各级政府必须要积极相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将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摆在重要位置, 将目光投向乡村、投向基层, 将文化资源用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上, 为发展群众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目前, 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一个事实, 即群众文化正积极向上发展, 正在吸收民间的文化资源4。基于此, 各地纷纷定期举办文化节, 不仅演出了优秀的戏剧、戏曲等艺术作品, 还为文化艺术从业人员评选奖项, 增加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展演的积极性。如某地开展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 不仅吸引众多爱好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士, 还凸显出普通群众参与文化展演活动的特色。活动中演出的节目都是按照群众的经历改编的, 群众观看的欲望与热情也被调动, 他们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享受真善美。所以贴近群众实际的文化活动具备显著的审美教育效果, 能促使群众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回馈社会, 促进群众文化取得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 群众文化的载体大多都是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孕育着对群众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参与文化活动的环节, 群众不仅获得美的享受, 还能充分彰显自我价值, 文化需要得到极大满足。另外, 群众也能在文化活动参与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与体会, 能在歌颂真善美的过程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 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促使社会重新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解脱物质生活给群众带来的枷锁, 将宅男宅女们从虚无的大众媒介世界中解救出来, 重新回归美好的现实生活, 完善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让群众能在享受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基础上摆脱工具与理性的束缚, 促使群众文化能良性发展下去。

三、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形势下, 群众不仅要享受物质生活, 也更加重视享受精神生活, 文化需要也越来越多样。所以需充分认识到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必要性, 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 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注释

11.吉孜哈土.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探讨[J].大众文艺, 2015 (22) :10.

22 .刘开智.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01) :30+32.

33 .陆吉星, 方延厚.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J].电影评介, 2012 (13) :105-107+110.

群众文化需要 篇8

一、当前基层文化市场建设现状

(一) 文化市场综合性逐渐加强

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市区文化市场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最初较为简单的台球活动室、录像流动播放等逐渐拓展到当今社会的八个重要门类, 文化市场的综合性不断加强, 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1。总体来说, 当前我国各级城市中文化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多, 仅网吧、KTV歌吧、电影院等就多达几十家甚至上百家, 在城市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化产业体系。但文化市场的发展也为其依法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也一定的难度, 甚至在管理力度不足的情况下, 导致基层群众接收到不良的文化信息, 对基层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 文化市场管理呈现出法制化和科学化趋势

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和相关不良信息对基层文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各地区内开展了相应的“扫黄”和“打非”专项整治, 对基层文化市场中的网吧、游戏厅等进行检查, 并及时对存在不良或违法操作行为的网吧和游戏厅等加以取缔和限期整改2。同时对市场上的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检查, 收缴盗版、淫秽色情等图书、音像制品, 及时取缔多家非法经营的书店和音像店等, 取得了相应成果, 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提供了相应保障。

(三) 群众对基层文化市场建设认识不足

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 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规范文化市场建设, 但由于宣传力度较差, 部分基层群众仍缺乏对文化市场建设工作的认识, 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文化建设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发展需求, 不利于未来社会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依法加强群众文化市场管理措施

(一) 完善文化市场执法体制

要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 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重点,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全面履行文化市场监管职责, 不断推进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依法加强基层文化市场的管理, 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也就是文化管理部门采取具体的措施, 在法律的规范下加强对本地区文化市场的监督和检查, 在及时取缔非法文化产业、收缴不良文化图书和音像制品, 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健康文化环境的基础上, 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设定更为合理的文化市场管理规范, 积极营造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氛围, 为本地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3。

(二) 严格规范日常管理行为

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能够为群众营造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是当前我国各地区文化市场得以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日常管理工作实践中, 文化市场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结合基层群众的发展需求, 对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申请和审批等进行严格把关, 在保证文化活动积极健康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促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获得群众的支持, 引导基层群众自觉地参与到文化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4。同时, 严格的管理与群众的广泛参与还能够促使本地区基层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文化活动中, 为本地区基层文化建设创造条件。

(三) 推进科学文化活动管理

现阶段, 随着政府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 以及各地区文化活动的探索和开展, 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科学的文化活动, 能够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辅助作用。如对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民间艺术活动以及广场文化宣传活动等实施科学的管理, 不仅有利于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 还促使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推动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有序发展。

首先, 加强群众自发文化活动的管理。目前我国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以广场舞为主, 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也成为城市和乡村的靓丽风景, 对我国基层文化建设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5。但群众自发的广场舞如果不能够得到相应的规范管理, 就极易产生噪音扰民, 引起其他群众的不满。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广场舞这一文化活动的管理, 在具体操作方面可将广场舞作为群众性体育项目纳入到文化市场的管理规划中, 适当限定广场舞的类型, 并充分利用公园和广场等公共性场所为群众提供场地、搭建舞台, 避免广场舞活动人员在小区中开展活动对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进而为群众自发的广场舞文化活动健康开展创造条件。

其次, 加强文化惠民下乡活动的管理。为响应国家号召, 我国基层文化管理部门也积极组织了一些文化惠民下乡活动, 但由于部分文化惠民下乡活动没有贴近基层群众生活、宣传力度不到位, 导致文化惠民下乡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中宣部部长曾强调指出, 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 要创作贴近群众需求的优秀作品,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多一点家常味, 多一点泥土气。所以应该加强对文化惠民下乡活动的管理, 在积极调查和分析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其文化需求设置相应的文化惠民活动, 让惠民下乡活动真正得到认可, 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但必须依法保证免费为基层群众提供相应的文艺表演或图书资料, “绝不拿群众的一分钱”, 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基层文化活动中来, 促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 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就应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 严格规范日常管理行为, 积极探索更为健康、科学的文化活动, 促使群众广泛的参与到相关文化活动中来, 为基层文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注释

11.吴晓芹.浅谈我县文化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才智, 2012 (26) :244.

22.胡莹莉.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探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3 (9) :262-263.

33.傅佩蓉.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 201 (15) :20.

44.杨晓峰.分析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与建设[J].大众文艺, 2013 (14) :5

企业为什么需要文化? 篇9

1. 文化正日益成为管理与创新的基础, 乃至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凝聚、规范、引导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在现代企业中占据灵魂的位置。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可以奠定现代企业管理与创新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 (1) 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整个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和一致行动的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 员工的潜力和团队力量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2) 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彰显个性和创新的强大推动力量。将充满企业个性和活力的文化发展成一种基于能力的绩效管理文化体系, 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和牵引, 就可以起到通过树立远景目标来激励和引导组织与个人的作用, 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自主和自由地发挥。 (3) 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人才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则构成了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2. 市场营销的战略重心正从产品先导转向文化先导

正如国家的扩张其实是一种文化的扩张一样, 企业市场扩张的实质也是企业文化广为传播并被接受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经营文化、营销文化在成功开拓市场中越来越重要。心智资源、文化概念资源正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新的制高点。新技术、新产品等往往要借助于新概念、新知识的传播才能更好更快地为日益理性的顾客所接受和认可。因而, 企业的营销理念能否唤起顾客的文化共鸣成为营销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之, 市场营销战略必须更注重文化先导的作用。例如蒙牛乳业倡导的“为了优质生活”、“强壮每一个中国人”的营销理念, 就很好地激发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感。

3. 先进的文化可保障企业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高度统一, 从而获得更强的适应力

在多变的市场中, 如何才能体现企业不变的原则, 保证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始终到位?在突发事件面前, 如何体现企业不变的理念和宗旨, 使之成为树立社会形象的契机?要想企业行为不走样, 不变的只有原则, 原则来自企业文化, 文化来自永恒的价值信念。企业只有坚定其承担一份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的信念, 找准自身的定位, 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不断增强竞争能力。要在制度上实现企业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的接轨, 达到二者的良性互动, 使企业文化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的先进性。例如, 在突发的环保事件面前, 企业应当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去。

4. 管理的新进展大多与文化观念的创新密切相关

近年来兴起的知识管理、价值管理、客户管理、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管理等都基于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彼得·德鲁克早就指出:“所谓企业管理, 就是对人的管理”。中国众多成功企业的事实也反复证明“要让企业有活力, 首先要让人有活力”。这些观念的树立无疑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进步。只有让员工深刻理解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才能使他们在各种新的管理方式中成为有活力的人;反之, 创新管理方式也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 文化本身的创新往往可以在一个更高层次为管理创新开辟一条通途。例如, 如果百货公司售货员把向顾客推销衣服的观念转变为帮助顾客买衣服, 那么, 其整个营销方式都会发生改变。

5. 高水平的管理在整个社会文化观念进步的基础上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创新文化”需要进行时 篇10

在国内, “创新”一词也是泛滥成灾,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企业文化中必有一项, 就是创新文化, 好像抓住了“创新”这个法宝, 企业就能成功。然而对于创新的落地化, 事实情况是这样的, 据统计, 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 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 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 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 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从设立专门机构到经费投入, 我国企业都离创新相差甚远, 难道我们的企业家们不知创新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 国内企业都把“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但是在如何应对创新的方法上, 我们还存在有很多误区。

创新就是大资金的投入?我们大多数企业对创新的结果赋予太多的期望值, 总希望能通过一项技术性革命项目或产品, 能换来企业五年到十年的市场优势, 正是因为这种大期望, 很多企业认为创新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 在自己生存与发展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 创新, 只能以精神激励为主?因此, 把创新投入视为大手笔, 非财大气粗者不敢为, 从本不多的利润中还要拿出百分比做眼前根本看不到效益的“科研研发和攻关”。另外, 谁也不敢保证研究成果一定会“一炮打红”, 为此, 不少企业的所有者是持谨慎意见的, 中国传统观念中, 能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才心底踏实。要不, 在中国历史上晋商徽商一有钱就忙着买田买地呢?

创新等于模仿?西方国家总是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一事耿耿于怀, 总说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受重视, 主要是中国市场太大了, 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从供票经济到汉正街, 深圳速度、温州模式……中国企业快速走过了西方企业一个多世纪走过的路。市场的迅速发展与企业经营体制的不完善, 不少成熟企业的成熟产品也不可以能占领全部市场, 于是众多企业无暇顾忌产品的创新, 忙于积累原始资本, 抢占市场空白。创新就等于模彷, 虽然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但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换种模式, 又能占领新的空白市场, 只要能紧跟在知名品牌的后面, 机会还是很大的。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很多成长型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创新的紧迫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企业做大了, 解决了生存问题, 认为首要树立内部“规矩”, 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 呈送公文和汇报都要有一个流程, 形象上做事情讲究循规蹈矩, 要不然别人会看笑话的。这种企业好似山大王, 割据一块地盘就自认为“兵精粮足, 再图吞并天下之机”。有机会吗?守业尚且不够, 更别谈有创新意识了。

创新真的很复杂吗?创新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好的创新在于意识, 没有做不到, 只是想不到。格兰仕空调在夏天一反常态, 把空调涂上了各种颜色, 从而改变了空调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变过的单调色, 此举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追捧。

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利润的增长率, 要稳定现有的市场份额。对于此, 企业可以做很多, 对于重大的项目要做专门投入, 这是大企业的重大战略创新, 公司的财力足以支撑得起这个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先易后难, 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 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价值就可以了。张瑞敏曾经说过:“创新不等于高新, 创新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创新不仅仅是口号, 它应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一种自发行为, 全民行动, 自觉的参与。

创新才能先人一步。创新就意味着能不断接近成功。以被经理人推崇的十大品牌的招商银行为例, 招商银行作为一家非国有制银行, 在创新上, 招商银行就显示出卓越的战略眼光, 善于洞察市场需求, 创新一直持续不断。当竞争者开始在借记卡上缩短与招商银行的距离时, 招行又推出创新性的信用卡。在品牌创新上, 招商银行第一个推出境外消费, 人民币还款的信用卡。在服务创新上, 更是领先一步, 在几十年前, 各大银行傲气凌人时, 招行就开始提供有人情味的服务, 营业大厅里鲜花糖果, 服务人员笑容满面。19年来, 招行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20%, 每年的利润增长也超过了20%, 现在, 招行的信用卡也已经占领了中国信用卡市场35%的份额。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 市场总是在创新中发展, 任何创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唯有持续不断的创新, 才能增强品牌的美誉度, 促成品牌的传承和生命力。在我们身边不少企业取得了成功。据《环球时报》报道, 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公司普罗顿公司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穆斯林专用汽车, 该汽车上配置有能反映向麦加圣地方的罗盘和专放《古兰经》和穆斯林专用头巾等物的空间。同样, 尽管对手实力强大, 微软依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尽管收购雅虎的交易最终流产, 这家软件巨头推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云”计划, 这将帮助Windows用户更好的实现PC和因特网的整合。

如果想创新, 就不要放过任何机会。事实上, 美国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们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谷歌说:不论你在什么岗位, 都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我们的血统。即使是最好的技术也能继续改进。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计, 国航在2006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 推出吉祥号飞机——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形象喷绘在飞机上, 消息一经传出, 大受客人欢迎。上座率爆满, 客人下了停机坪后, 还纷纷和吉祥号合影。

其实, 创新正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法宝。从管理和公司发展的角度上看, 创新是回报率最高的商业投资, 一旦养成习惯, 创新就会逐渐变得容易得多。对小公司来说, 设计好就能卖得好。对于大企业来说, “我们时刻倾听你的需求”。把“创新”付之行动, 企业才有成功的可能。

反腐需要“朝阳群众”参与 篇11

众所周知,“朝阳群众”“西城大妈”都是对人民群众的泛指。人民群众在社会治安、案件侦破、举报不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反腐领域有没有“朝阳群众”?当然有。公开的报道显示,从中纪委到各省市区纪检监察部门接到大量群众举报,由此查处了很多蛀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举报的案件在查办的腐败案件中占比不断攀升,这说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参与者越来越广泛,打击越来越有力。

反腐离不开“朝阳群众”。尤其是在现阶段,反腐已经从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猛击一掌”,发展到了更加注重制度化建设的“长效反腐”,这个时候更加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一方面,这是反腐走向深入的需要。现在,明目张胆为非作歹者少了,腐败的隐蔽性越来越强。一些腐败问题,穿上“隐身衣”,改头换面,不易被发现。人民群众是“老虎”“苍蝇”身边的监督员,任何蛛丝马迹都逃脱不了他们“雪亮的眼睛”,循着他们的举报往往能深挖蛀虫、精准打击,让腐败分子心惊胆战。所以说,“群众参与”就是反腐制度化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参与反腐也是广大民众的强烈意愿。反腐为的是惩治不法、铲除毒瘤、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反腐越深入、越彻底,政治就越清明,贪官墨吏为非作歹的空间就越小,民众的生活就过得越好。为什么一些老百姓甘愿冒着被打击报复的风险举报贪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腐败分子对老百姓的伤害最直接、最剧烈,而反腐能够为民撑腰,让老百姓有“获得感”。也不光是贪污财物,老百姓日常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吃拿卡要,遭遇的“奇葩证明”之类的故意刁难,以及常见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都在监督和举报的范畴之列。只要让人民的监督切实起效,党风政风就会长保清正。

“民力可依,民心可恃,民智可用”。深入反腐不是哪一个机构、哪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执政党内部的事,而是一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战役。它需要“朝阳群众”“西城大妈”,需要他们所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让我们进一步降低举报的风险,拓宽举报的渠道、创造监督的条件,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一场人民反腐的歼灭战、持久战,叫腐败不敢露头。(光明日报)

群众文化需要 篇12

地区文化宣传部门要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导向性活动, 提到建设品质城市、推进文化强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 纳入到年度宣传文化工作的总体安排中, 并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进行周密部署、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明确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市委对各县市区综合考核的项目中, 作为各县市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全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总协调、承办单位抓业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有关单位要予以重视, 调配人员进行密切配合、加强协调, 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要突出活动的特色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充分体现出活动的群众性、公益性、普惠性, 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参与面, 提升影响力, 增强实效性。各地各单位要根据上一级的总体安排, 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 充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力求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光要注重“量”, 还要讲究“质”, 因为我们应创建一个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支持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 建立起周密的执行网络, 从而在群众中间获得口碑, 赢得赞誉, 使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活动设计要与时代合拍, 要吻合广大群众物质文明发展的实际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要配合本地发展的需要。例如近几年来, 乡村文化旅游备受游客青睐, 国家高度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就应朝农村、基层的方向进行构思定位, 这样才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赞许, 使各界媒体颇感兴趣并纷纷进行采访报道,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知名度, 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发展。

三、注重群众文化作品的自主创新

文化作品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构成要素, 我们要把活动开展与繁荣创作、壮大队伍、培养人才、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充分结合起来, 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结合起来, 探索建立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特别要重视来自群众中间的自主文艺创作, 力争推出一批优秀的群众文艺节目。这些自主创作节目可以是音乐、舞蹈、曲艺、小品、小戏等多个门类, 可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倡廉和本地文化传承保护等颇具时代特色的热点话题融入到创作中, 跳出以往局限于日常生活的创作格局, 做到作品吸收零门槛, 以吸引群众展现自我风采, 真正实现自娱、自乐、自编、自导、自演, “360度无死角”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四、做好活动经费的预算筹集工作

每项大活动的策划实施与开展都必须有经费的支撑。市场经济时代更是决定了精神文化生活必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因此, 我们在安排活动之前, 必须要对整个活动的经费开支做一个客观的预算。根据本地的实际现状与中央省市文件的规定, 很多大型宣传活动与文化活动财政均不再完全买单, 于是便采取“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 部门支持”的经费筹措方式。因此, 我们每举办一次活动都要积极努力争取企业的支持与参与, 并争取与宣传内容相关的部门共同承办。这样, 我们每项活动在经费上都能获得一定的保障, 在宣传内容、活动形式上避免了单一化, 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彩, 活动效果更受各部门各行业的关注。与此同时, 还要认真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精神, 力戒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讲求活动的实际效果。对于有限的活动经费要做到“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 避免讲排场, 造成不必要的物力浪费。

五、加大活动的宣传工作力度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离不开地方媒体的宣传和报道,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各种新媒体的作用, 宣传各地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效果, 为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正能量。每举办大型活动时, 为使活动达到好的宣传效果, 使得更多的群众能够了解活动内容、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 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在活动举办的前两个月, 除了在电视台、新闻网和广场大LED屏幕上进行专题宣传外, 还应在户外醒目广告位处设计公告进行全方位的广告宣传。比如各地的日报社、晚报社、电视台、新闻网可开辟专栏, 实时报道活动的动态信息;电视台可制作一个活动宣传片头, 从活动启动到结束坚持每天播出, 派出专门拍摄小组对重大赛事进行直播或录播, 做好及时的连线转播工作。

六、培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人才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也给发掘、培养和储备本地文艺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为了确保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关部门要专门组织编导人员、文化馆长、文化专干及部分优秀群众文艺团队骨干, 举办文艺创作培训班, 充分发挥这些本地文艺人才的资源优势, 鼓励他们深入到各行各业进行业务指导, 帮助和指导基层群众创作出优秀的地方特色节目。

七、对活动举办的细节进行周密部署

大型的活动离不开细节的支撑, 要想成功举办一场大型活动, 事无巨细是必不可少的, 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周密考虑。每一项大型活动涉及的单位多、人员广, 每个环节必须紧紧相扣, 既要考虑到活动内容本身的设定与设想, 又要考虑到活动场地的布置与安排, 包括户外大型活动的天气, 各部门人员都要做好工作与活动的协调, 做好第二手准备;还要根据筹措经费的多少, 根据场地的特点预测参加群众的人数。如在举办篝火晚会、自行车环行赛、拔河比赛时, 在参赛者和观众的组织、安全性与可控性方面, 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安排中, 对节目主持、串台词、节目的内容及人员调度与安排、领导的要求、座位与方阵队的安排等方面也都要有细致的全盘考虑。需要注意的是, 在大型活动安排中, 一些关键事情必须要进行多方面考虑, 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以免因为经验不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还要高度重视活动的安保工作, 保证活动的现场的秩序稳定。

参考文献

[1]刘玉玺.浅析市场化运作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模式[J].大舞台, 2011 (10) .

[2]张霖.试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策略[J].神州, 2013 (04) .

[3]李幸芷.浅谈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的策划[J].大众文艺, 2010 (02) .

上一篇: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下一篇:企业舞弊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