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群众文化

2024-11-17

加强群众文化(共12篇)

加强群众文化 篇1

摘要:近年来,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群众文化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来的群众文化发展实例,可以看出群众文化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健康、文明、积极的群众文化活动,真真正正的是各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剂。

关键词:群众文化,辅导,队伍,建设

一、目前群众文化队伍的现状

(一)群众文化辅导人员的现状

群众文化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事群众文化辅导的人才队伍却不容乐观,目前普遍存在着人才年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年龄偏大,都面临即将退休的情况;另一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年轻人,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技能和方法,还不能接替老一代工作人员。新老交替问题较严重。

(二)基层文艺团队的现状

基层文艺团队大多是业余艺术团体,这些业余艺术团体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地区提供了大量的节目源,丰富了各地区的舞台内容。这些业余艺术团体大多来自于基层,因此,更能表演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节目。但是,这些业余艺术团体仍然存在着整体水平较低、管理跟不上的情况,需要群众文化辅导人员的进一步参与,使管理跟得上发展的步伐,使业余团体的整体水平上升,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团体。

二、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一)加强群众文化辅导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策划者、指导者,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这些责任于一身,就需要群众文化辅导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及文化技能,需要培养出与群众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确保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有效开展,保障群众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作用。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辅导出现新情况,对文化辅导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新时期文化辅导的新特征主要包括:一是辅导对象的知识层次逐渐提升。接受文化辅导人群的学历不断提升,以前很多群众都是学历比较低的人群,甚至是没有上过学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很多接受辅导的群众都已经具有了较高的学历,并且有不断提高的倾向;二是接受文化辅导的群众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从刚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到退休几十年的老人都愿意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因此,辅导人群年龄的跨度很大;三是文化辅导种类越来越多,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到现代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成为文化辅导的内容。

由于这些新特征的出现,文化辅导工作人员也就要相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技能,迅速适应文化辅导工作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区如果具有一个德才兼备的群众文化辅导队伍,那么这个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会丰富多彩、绘声绘色。因此,需要将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群众文化辅导队伍作为目前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来抓。一是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对目前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文化管理的组织能力、文化创作的指导能力、文化市场的运作能力等方面,尤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需要进行重点培养,多给他们提供机会,多让他们进行锻炼,使他们尽早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较强的组织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尽早为群众文化事业作贡献;二是引进人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更新人才库、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群众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来。

(二)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

群众文化的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群众文化艺术团队或缺乏团队建设意识的群众文化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工作。群众文化活动过程就是人们参与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群众接受辅导,激发自身的创作能力,并且得到了艺术的享受和熏陶,使自身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比结果要重要,更有意义。群众文化活动表面上展示的表演才能和艺术作品,其背后是群众文化辅导团队的辛勤指导和整个团队的辛勤劳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整个团队无论从专业技能上还是从团结合作的精神上都得到了提升。

我们要以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为己任,坚持探索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节假日,组织好群众文化活动,借此机会向基层群众推广优秀的节目和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让广大群众在娱乐放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加强群众文化 篇2

如何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论证了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生产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提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转变思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机制,打造群众性安全文化理念;加强管理,强化职工安全文化行为;强化培训,提高职工专业素质;更新观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作 者:郭爱霞 作者单位: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党委组织部,山西晋城,048006期 刊:新西部(下半月) Journal:NEW WEST年,卷(期):,“”(4)分类号:X9关键词:加强 群众 安全文化 建设

探讨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 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加强

群众文化是依靠社会的存在而建立并不断发展的,这是一种以人的活动为主体并融入了各种文化的活动,需要活动开展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得以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群众活动在社会的功能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国多位领导人都强调了对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视,强调只有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才能使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精神娱乐和享受,才能体现新的活力。

1 群众文化团队的现状

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团队的存在和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群众文化的团队当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而居委会的组成成员年龄大小各异,跨度明显。(2)在群众文化的队伍当中女性明显比男性要多。(3)一些团队通常有很多的演出任务,如代表社区去表演舞蹈、戏曲等比赛比较普遍,但有一些团队只是自娱自乐,以体育锻炼为主,缺少出去表演的磨炼机会。(4)大多数团队的人数在20个左右,通常来说,街道团队会比居委会的组成成员要多。(5)街道团队在经费的问题上也多于居委会团队,他们主要依靠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街道团队成员自行缴纳的费用也是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6)在举办文化活动的地点上,街道团队会以街道文化的活动为主,而居委会的团队则将小区文化和居民文化相结合。

2 群众文化团队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费问题。很多的群众团队并没有得到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缺乏相应的经费来源,尤其在外出表演的服装、道具、音响等必需品方面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长期以来经费短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最终使得团队文化難以延续。无论是街道团队还是居委会团队,无可置疑都盼望更多的活动经费来源,可以为团队增添新的服装、道具,甚至是老师培训等需求。

(2)培训问题。目前我国很多的群众文化团队人才缺乏,由于在一些团队舞蹈的编排、活动策划的工作中更是缺少文艺骨干,很多团队门类不全,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群众团队都表示出了希望得到高水平老师培训和指导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合唱、舞蹈表演方面的要求最为显著。

(3)场地问题。这里提到的场地问题包括了两个方面,主要是场地选择不令人满意甚至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场地。很多的群众团队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只能选择居民区附近的地点活动,但是又会造成扰民的后果,有些团队活动的场地太小,对舞蹈的编排或活动的开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团队的规模越大,那么对场地的要求也就会越高,因此,场地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群众团队的发展和壮大。

3 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我国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工作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刻地体会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必须要整合群众文化团队以及文艺创作团队的骨干力量,逐渐规范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建设,使之形成一个强大的组织团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团队,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这样才能为发展区域群众文化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1]

3.1 完善科学的团队管理机制

(1)完善科学的统筹管理机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居民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逐渐将重心向精神娱乐方面延伸,这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文化团队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文化部门的统筹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大重视力度,积极展开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培训,积极地进行引导,并不断创新统筹管理机制。

(2)完善合理的监督服务机制。相关文化部门要把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任务放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并将其作为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可以提高对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切实履行多种方式促进团队建设发展的工作。

(3)完善系统的评估激励机制。由于每个群众文化团队的情况都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具体的不同情况,完善评估体制,促进良好发展。此外,还要根据团队成立的时间、组成人数、社会贡献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分配群众团队参与多种表演活动,并根据活动多、质量高的要求给予优秀的群众团队相应的奖励,并促进各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成果共享。[2]

(4)建立合理的规范约束机制。不断完善群众队伍的规范约束机制,对队伍的整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人员、经费以及场地等方面不断细化和完善各种规则,从而保证百姓享受到群众文化的同时又不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负面的影响。

3.2 加大群众活动的资金支持和投入

加大群众活动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是群众文化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可以引进有品牌效应的发展商的资助,加入必要的社会力量共同促成群众文化的发展。在履行的方法中,可以考虑动员政府提供资金的支持,或者是通过筹措公益性的活动发展基金,同时也使得群众活动的经费得以解决。要通过多种渠道重视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发展,使之不断形成良性的循环,从而适应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项目竞标的方法,鼓励优秀的群众文化团队加入竞争,坚持申报经费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自觉接受社会成员的有效监督,不但能够为群众文化团队的生存争取到了物质条件,还有助于群众文化团队健康稳定发展。

3.3 整合社会资源,促成服务升级

定期对群众文化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增加团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给予群众文化团队最大的需求和帮助,实现团队的生存和发展目标。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要做到逐渐挖掘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招聘专业化的人才进入团队当中,再针对群众队伍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指导,使层次和质量都取得大幅度的提升。这样还能有效减轻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压力,减轻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3.4 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活动场地

随着群众文化团队的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投入到了文化队伍中,在享受精神娱乐的同时也为文化团队建设的宣传工作出了一份力,但还是要发动社会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而在活动场地的问题上,可以根据团队不同的级别,由不同的单位提供相应的场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团队的健康良好发展,除了要靠队内成员在节目创意、编排、制作等环节上下功夫以外,还需要社会的力量为其提供多方面的保障。群众文化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引导团队优化内部组合结构,逐渐完善内部的组织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团队的青春和活力,这样才能在更好让老百姓尽情追求精神文化娱乐享受的基础上,逐渐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为我国的文化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忠明.浅谈如何加强社区文艺团队的建设[J].综合论坛,2012,11(28):4647.

加强群众文化 篇4

其特点表现在:结构基本合理, 但发展尚不平衡;网络基本健全, 但运行尚不能高效;服务已经尽力, 但尚不能达到优质。例如:定兴县16个乡镇均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 有较充裕的群众文化活动阵地, 而玉田等个别县大部分文化站仍然处在有站无舍、待建状态。沧州市103年文化站 (2004年) 计指导文化户7255个, 而邢台市195年文化站 (2004年) 仅计指导文化户72个。邯郸、沧州等市大部分文化站为兼职人员, 缺乏群众文化知识、文艺技能和群文工作经验, 很多文化站工作人员不会使用文艺器材, 没有能力发挥有文化设施、设备及“阵地”的功能作用。

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县 (乡、镇) 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缺乏行政规范, 随意性大。例如:省委、省政府对于基层文化建设年年都出台新文件, 向各地方政府布置新任务, 提出新要求, 但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政令不得畅通。因为一些县 (乡、镇) 政府总能以本地区所谓的特殊县情、乡情、镇情、村情为由拒绝执行, 而没有问责。这些地方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总能显露出党政领导个人的意志在起着作用, 也就是说, 他们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思想态度决定了所在的地方的基层文化建设命运, 同进也暴露了这些县 (乡、镇) 政府封建“人治”的残余色彩依然浓重, 与当今现代意识的现代社会文明格格不入。这是我们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面临着最大障碍之一, 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文化建设没有搞好, 通常的说辞是“经济欠发达”、“加财政匮乏”等, 实践证明, 这些理由都是站不脚的。例如, 地处西北山区的易县是个较贫困的“财政县”, 但该县党政领导能够认真遵循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 经过调研和专家谁, 确定了依附东陵、西陵这一宝贵、珍稀文化资源作为突破口, 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力度, 张扬全县的文化氛围, 努力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发展旅游文化经济。于是, 在全县28个乡镇全部建有文化站, 文化站设有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 所有文化站站长全部由县财政开支。尤其在近几年里, 该县对于文化投资粗略计算就达1300余万元, 其中为建文化馆投资了260多万元, 从而营造了这个县良好的文化环境, 使得该县28个文化站中涌现出了8个先进文化站, 包括3个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的文化站。好的文化环境必须产生好的文化效应, 这个县新畔石村就是一个很好范例。该村除了拥有能满足村民一般性文艺活动必要的乐器外, 还建有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 并且还依照“小康文化建设规划设计蓝图”, 动员村民搬迁以腾出场地建设了两人处文化广场。该村村民拥有了充裕的文化活动场所, 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村民们在闲暇时间唱歌、跳舞、练习乐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自娱自乐、寓教于乐,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而杜绝了违法犯罪事情的发生。

基于上述, 当前必须着力解决关键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才能把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落实到实处。

1.各级党政领导必须与时俱进, 更新思维方式、端正思想观念, 协商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执政地位的视角审视基层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略意义,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致力于使基层文化建设速度迅速赶上来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

2.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本地城乡建设整体规划, 纳入同级财政支出预算, 纳入扶贫攻坚计划, 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 切实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和经费投入“四到位”、“四落实”。

3.各地方要把每一项确定了基层文化建设项目以及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计划, 及时报送当地“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群众团体、媒体征求监督, 做到面向社会、公开透明。对凡是不能如期完成或落实的文化建设项目, 都要公开召开“答辩会”, 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4.把对于基层文化建设绩效的“评判权”移交给当地人民群众, 以防止发生“浮夸风”。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尊重当地人民群众的民意, 促使基层文化建设始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高速可持续性地健康发展。

5.尽快为基层文化建设立法, 为政府在这方面的行政规范提供法律依据, 才能使得各级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有法可依, 切实做到行政规范、杜绝封建“人治”残余思想的滋生, 从根本上避免行政随意性给基层文化建设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加强廉政文化宣传 篇5

**乡加强廉政文化宣传

为进一步促进辖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近日,**乡向辖区9个行政村发放了《规定》宣传挂图,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这些宣传挂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结合《规定》各章节内容,分别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实施与监督等进行了诠释。**乡纪委要求各行政村收到挂图之后,务必结合挂图,组织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认真进行一次宣传教育,要求其对照《规定》,查找不足,廉洁自律,顾全大局,服务于**区的建设。

简析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文化建设场所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由于文化基础设施齐全,因此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但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郊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首先,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由于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大的宽阔场地,而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基本上以露天广场、空旷院落为主,虽然能进行舞蹈训练、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但是对于阅读、下棋等类型的活动则很难开展。其次,由于活动场地少,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往往很难吸引周围基础群众踊跃参加文化活动。

(二)基层文化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文化工作者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其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娱乐性,成为了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关键。但是从当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整体工作状况看,专业素质偏低、组织策划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受到基层群众的投诉和不满。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活动组织观念,不了解基层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要,还是以传统的活动方法进行活动策划,因此很难符合当代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

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采用基层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渗透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的教育意义,让基层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位置,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内容的同时,提高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文化建设思想认识,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各个城市社区、乡镇、村落的领导需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国家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在思想认识上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社区、乡镇和村落公共服务管理的重点项目,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开拓创新性的战略举措,意识到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加大管理和干预力度,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指示,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实现基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项目安排在重要的决策项目之列。各个基层单位把各项文化建设任务纳入本地区财政专项经费调度范围,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各个基层单位领导人员加大与本地区文化馆、文化站以及风景名胜管理处的联系,保证可以取得较为全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相对准确的文化内涵保障。

(二)多措并举,建立专业化的群众文化队伍

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是保证基础群众文化建设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组织活动方式多样的现代化基层文化工作团队,成为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建立起这样一支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相关的基层文化活动负责领导要加强对文化工作队伍的重视程度,并在工作运行范围内,适时的开展队伍培训,有针对性的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先进的活动组织技能,丰富他们的活动开展经验,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其次,建立其配套的培训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效率,保证培训工作的最优化开展。

(三)从实际出发,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

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整合何种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实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主要的文化项目可以包括计划生育、体育锻炼、教育、青少年儿童板块、各个艺术门类(戏曲、影视等)、老年人活动区、广播等,实现综合性的文化建设。另外,还可以一站多用,共建共享,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以最低廉的成本收货最大的文化效益。还可以借鉴外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典范和经验,加强与外地文化项目建设的交流与互动,丰富自身的文化层次。以文化项目的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群众性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需求主体和消费主体,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建设和群众关联较为密切的文化项目,促进实现群众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审美化的生活和充满文化生机的人生。让文化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在具体的文化建设项目中,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传统文化、习俗、民风等)设计出贴近当地群众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文化活动项目。让文化服务于群众,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基层群众文化设施进行管理,建立咨询网站,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利用数字电视、信箱、网络远程教育和网上公共文化资源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段志芳.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J].青春岁月,2014(08):19-21.

[2]刘莹.基层群众业余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06):46-47.

[3]鲍秀忠.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J].大众文艺:群文论坛,2012(30):14-15.

加强群众文化 篇7

关键词:职工群众文化,民族,和谐家园

成立于1958年的市工人文化宫,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曾经是乌鲁木齐市的大型、重要活动场所。五十年来, 它始终坚持“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及“共建民族团结和谐家园”的办宫宗旨, 以培养职工艺术人才、丰富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 坚持面向职工、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坚持服务职工群众, 服务工会工运事业, 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呈现出多样性,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是汇聚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把各族人民丝丝相扣地联系在一起, 成为“三个离不开的”的重要基础。维吾尔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十二姆木卡姆”“麦西来甫”“刀郎”, 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 回族“花儿”, 汉族的“秧歌”, 这些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 既易于学习又增进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友谊, 它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 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同, 更容易引起人们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 更能够支撑起一片真正属于职工群众自己的文化领地。所以加强职工群众文化, 是构建和谐新疆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二、加强职工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确立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文化, 弘扬新疆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工人文化宫作为广大职工群众学习的课堂, 精神的庭园, 在职工业余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源于职工群众自身精神层面追求的需要, 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行为。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文艺活动来进行自我完善和表现。比如, 你可以看到在公园、广场、小区流行的广场舞, 交谊舞、跳新疆舞, 唱京剧、秦腔, 室内外卡拉OK等等, 都是职工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工人文化宫可以为各族职工群众提供这样的平台, 让他们从自我娱乐和相互学习中, 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喜爱, 在相互融合的学习中促进民族团结。

因此, 加强职工群众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 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各级地方政府要把职工群众文化的工作, 做为头等大事来抓。

三、加强职工群众文化促进民族包容和谐

文化宫作为职工群众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促进者, 必须勇担责任,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 通过组织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 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宫由八十年代开展大量的文化补习课, 到现在聘请专门的师资力量, 开展合唱、民乐、舞蹈、书法、摄影、各类球类比赛等活动。乌鲁木齐工人文化宫一直致力于满足乌鲁木齐市各族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已任。为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 努力丰富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提高职工的艺术修养。

2009年3月, 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职工合唱团, 包含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八十余人的集体, 成立五年多来, 已参加各类演出及比赛30多场,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也赢得许多优异成绩, 还曾跨越海峡为台湾同胞演唱。同时, 合唱团还经常深入到社区、学校、工矿企业, 为职工群众们带去一首首充满正能量的劳动者之歌和欢快的舞蹈演出。

文化宫还成立了京剧社、越剧社、秦腔艺术团等, 这几年下基层到工厂, 去社区到学校, 在自治区残联新疆残疾人职业培训中专学校, 为百余位各民族师生奉献精彩的慰问演出。在红山体育馆百姓大舞台连续5场专场演出, 观众近千人次观看, 影响力很大。到新疆钢铁厂, 为广大工人老大哥送上了倾心准备一场越剧艺术的文化大餐。到人民公园, 给广大秦腔戏迷朋友送去了欢乐和幸福。每到一处, 我们都深深感到艺术不分民族, 美丽可以感知。当社员们粉妆登场, 华丽典雅的古装造型、清新婉约的唱腔韵律一下子就吸引了台下一双双目光, 让各族职工群众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共荣, 2013年6月6日在红山体育馆, 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协办了首届乌鲁木齐职工趣味运动会比赛。共有42家事企业单位参与, 总计参赛人数达到500多人左右, 本次乌鲁木齐职工趣味运动会是全程免费参与, 不需要任何费用。职工趣味运动会的开展, 对于员工来说, 可以释放员工工作压力, 增强职工身体素质、提高健身意识。

本次运动会主要采取趣味竞赛项目, 共有毛毛虫竞赛、趣味铅笔大力士、众星捧月、跳大绳、勇往直前5项比赛项目, 项目集竞赛与娱乐为一体。为了使运动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老少皆宜、参加人数更多, 趣味运动会所有项目均设置为集体项目, 提高参与者的团队意识, 激发员工敢于拼搏, 奋勇向前的精神。

通过我们的努力, 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践行, 职工群众文化这颗常青的种子, 将会在各民族团结、包容、和谐的土壤中传播成长, 并将其深深地浸润在每个人的生活里, 为新疆, 为乌鲁木齐市的各族职工群众共创和谐美好家园做些有益的工作和成效。

参考文献

[1] (全国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情况调查组供稿)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否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J].中国职工教育总第207期.

[2]庄秀惠.新时期工人文化宫的文化经济发展前景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6) .

[3]胡贵平.加强职工文化之思考[J]工友, 2014 (4) .

谈我国群众文化管理的逐步加强 篇8

关键词:我国,群众文化,管理,加强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起来了,各种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和群众文化组织建立起来了,群众文化队伍逐步壮大起来了。

一、逐步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

建国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文化部门逐渐从宣传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政治机关中的一个独立工作部门。总政治部和各大军区军种、兵种设立了文化部,军、师政治部设立了文化处(科)。这些文化部(处,科)负责管理部队的专业文化艺术工作和群众文化工作,团政治处设立团俱乐部,连队设立群众性的俱乐部,专门负责管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形成了文化部门、工会系统、共青团系统和部队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体系和管理体系。

各个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自成体系,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各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是整个中国群众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事业又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各个系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群众文化事业,要结合各个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同时它们之间又要互相联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否则,就必然互相矛盾,抵消力量,或者造成重复浪费。建国以后,政府文化部门和工会、青年团组织等有关部门,通过联合颁发有关文件,联合召开会议,联合举办群众文艺汇演等措施,彼此之间加强了配合和协作,促进了整个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文化部和全国总工会,两次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厂矿、工地、企业的文化艺术工作的指示;一九五六年,文化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配合农村合作化运动,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指示,一九五五年,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互相配合,举办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会;一九五七年,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民委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有关部门之间密切联系,加强协作,是建国以后,发展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开展的一个特点,而且彼此配合,加强协作的内容和形式,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改进。

二、制定和实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建国以后,经过短短几年的恢复和建设,我国财政状况迅速得到了根本好转。一九五三年,我国开始了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开始进入有计划的按比例发展的新阶段。政府文化部门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制定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比较顺利的。全国文化馆由一九五三年的2455个,发展到一九五七年的2748个;全国群众艺术馆从无到有,一九五七年建立39个(主要是省级馆),全国文化站由于采取了压缩的方针,由一九五三年的4296个,减少到一九五七年的2417个,全国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由一九五三年的8355个,发展到一九五八年的31604个。在这个时期,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农村俱乐部有了迅速的发展,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农村俱乐部。

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篇9

关键词: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一、为基层群众奉上精彩的文艺演出

为给老百姓送上高质量、贴地气的文艺表演, 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要组织广大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汲取营养, 到基层“接地气”, 积极培育基层文艺骨干;不断改进演出形式内容, 多说“大白话”, 拓展基层文艺演出服务内容和项目, 把“群众演, 群众看、群众参与”的活动送到广大群众身边, 让一些“草根明星”和普通百姓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让他们唱自己喜欢的曲子, 演自己拿手的节目, 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以打造小广场、小剧场、小剧团、小团队、小擂台为重点的“文化繁星”工程, 用“小广场文化”引领健康文明风尚, 用“小剧场文化”展示城乡特色文化, 用“小剧团文化”弘扬传统戏剧文化, 用“小擂台文化”活跃百姓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成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演出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积极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贡献力量。各文艺演出团体应精心策划、统筹协调, 建立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服务机制, 重点选择革命老区、重大建设工程一线、新农村示范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常年联系点, 在采撷创作灵感、文化养分的同时, 把欢乐带给基层群众, 以作品回馈基层群众, 播种、培育开放在广大生产生活一线的文艺之花、文明之花。

二、完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省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都以“文化惠民”为落脚点, 结合各地实际, 夯实基础, 完善网络, 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办法。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 建设覆盖城乡、使用高效的区、街道 (镇) 、社区 (村) 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基层服务站点要达到规范化标准, 覆盖率达100%;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积极投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公共服务中心, 可内设文化活动多功能厅、舞蹈培训、棋艺馆、群众文化活动展演交流、琴房、排练室、图书馆等;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深入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 不断完善街区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建成集演出排练、教育培训、图书阅读、数字化服务、文化鉴赏、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 并免费向群众开放。总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能够提升区域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让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它是时代的需要, 更是百姓的诉求。

三、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发挥地区群众文化人才优势和区域优势, 保护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 促进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此, 各地文化宣传单位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一系列的惠民活动, 如群众合唱比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书法比赛、庆国庆书画展、全民摄影大赛、“让梦发声”大型公益活动、讲述身边好人好事讲故事大赛、送电影进基层活动等。还可以以协会的形式把大家组织起来, 让群众自建自管, 建设文化型社区, 以文化活动倡文明、促和谐。地区文化站、文化馆等单位一方面在资金、设备、场地、师资等方面要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有趣, 形式多样, 贴近农村实际, 贴近群众生活, 吸引各年龄段的人来参与, 这样既展示了全镇农民的才艺, 提高了群众的文艺素质, 又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立足群众, 打造文化精品

过去农村文化建设偏重政治宣传, 形式呆板, 内容陈旧, 群众认可程度不高, 接受意识不强。为此, 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群众为本, 了解群众的审美志趣, 努力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经常开展一些群众看得懂、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并培育一批健康、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文化精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 采撷文化养分、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多创作一些文艺精品, 推出更多打动人心、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送去文化服务, 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播撒文化种子, 通过教、学、帮、带, 培养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 这是回归生活、回归实践、汲取创作养分的机遇;对于基层广大群众而言, 这是一次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生活的契机。文艺来源于人民的实践, 又滋养着人民的生活。创精品, 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带着感情扎根人民, 带着敬意深入基层, 聆听普通百姓的心声, 感触平凡生活的温度。深入基层不是“到此一游”, 扎根生活更要破除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态度, 只有真正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 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怀着炽热的情怀走进群众生活, 怀着敬畏的态度向人民学习, 才能挖掘到题材的宝藏、寻找到灵感的源泉, 收获艺术的感动、提升创作的品格, 真正创作出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对文艺界而言,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是文艺工作者必须练就的基本功、必须完成的基础课, 也是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从更宏阔说来,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是文学艺术反哺社会实践、反哺群众生活,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途径。广大作家艺术家要沉下心来, 踏踏实实地走进群众、深入生活, 锤炼作风意志, 提升创作水平, 完成采养分、创精品、送服务、播种子的四个目标,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 为中国梦在文艺界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五、总结

加强群众文化 篇10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

农村在我国占有极大的比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人们也日益关注乡镇农村文化建设,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要搞好实属不易。我们乡镇文化站必须加强资源整合, 积极创新, 多措并举, 努力构建起良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

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尽管我国农村文化工作已开展多年, 并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重视,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 由于多方面的制约, 致使农村文化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下列三点:

1. 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匮乏

现在, 受到地方乡镇财政制约, 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十分有限。这也造成很多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地区的的乡镇文化馆都建成于40、50年前, 属于危房。同时, 部分乡镇基本没有像样的电影放映室, 仍旧沿用的露天放映模式。乡镇图书馆中的藏书种类单一、陈旧、数量少, 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此外, 群众活动室不仅数量少, 而且建成的规模较小, 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 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匮乏

目前, 农村基础条件有限, 待遇较低, 致使很多文化工作人员大量流失。同时, 乡镇文化站的组织机制还有待完善, 加上工作人员的不足, 从而使农村文化活动不能有效开展。部分乡镇文化站甚至只有2、3个工作人员, 根本无法大力开展大型活动。

3. 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一方面, 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当地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 工作人员较少, 群众参与的热情不高, 使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多流于形式。

二、多措并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 明确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目的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基层的文化工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中重要的战略作用。它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因此, 必须将他们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契机, 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的惠农政策及服务措施, 帮助群众及时了解我国社会好、经济发展的动态。依托当地资源, 加强文化创新, 深化群众文化形式, 使广大群众在优秀文化的感染下, 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乡镇文化站自身没有资金, 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中, 必须遵循少花钱、多办事, 不花钱也办事的原则。首先, 要努力构建乡镇群众文化基地, 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从而以乡镇文化基地为中心, 不断带动周边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当然, 乡镇也要加强对自身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 起到强基础重效果的作用。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进而提高文化活动的水平。另外, 还应完善乡镇群众文化干部管理机制, 引进文化工作人才, 提升工作待遇, 不断强化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3. 凸显农村文化特色, 使农村文化活动更有生机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农民群众也有了新思想、新观念, 对精神文化活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他们开始追求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要想搞好, 就必须在乡村开展。尽管农村没有城市那么优越的条件, 不过, 农村文化活动应带有农村的特色, 不必拘泥形式, 只要贴近生活, 激发群众的热情, 为群众提供优质、愉快的节目, 他们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打心里欢迎。有时, 开展活动也不必受场地限制, 随便打个场子, 便开始表演, 为群众带去欢乐。

“露天电影”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取而代之的是电影院、数字电视。不过, 进电影院对农民来说, 还比较奢侈。因此, 时间一长, 大家也想起了露天电影的好处。因此, 重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是乡镇文化站重要任务之一。文化站可积极和电影公司协调配合, 为群众提供可口的影片。

加强“农村书屋”建设, 广开渠道, 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 在各村成立“农家书屋”, 让群众免费使用。图书选购应结合农民的需求, 多配套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的书籍。

重视农村老年文体事业发展, 构建和谐老龄社会。我国早已步入老龄社会, 在广大农村有着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因此, 农村文化活动还应体现出为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由乡镇文化站负责牵头组织乡镇中的老年文体爱好者、文化工作人员等成立起村老年文体组织。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 制定出相应的活动规章制度, 从而确保村老年文体协会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这里, 应重点加强老年体育的组织、活动、配套设施的相关建设。按照老年人的个人喜好, 成立相关的活动组织, 如秧歌队、腰鼓队、健身队、太极拳队等。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 增强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另外, 它也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乡镇文化站必须高度重视, 从自身建设出发, 充分将当地群众的需求和文化工作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更多丰富精彩、群众热爱的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段岩峰.论如何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群文论坛.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文体广电中心.内蒙古成吉思汗162691.

加强群众文化 篇11

一、教师的素养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任何知识的传播大都由教师通过语言进行宣讲和演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用恰如其分、既丰富又精彩的语言吸引学生,牵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真正成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导师。另外,教师表述的逻辑性和点面结合能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突出重点、易化难点、辐射到面的教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其次,教师的板书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提炼,教师通过设计新颖、简洁明了的板书,能直观地指导学生充分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理顺学生学习思路,使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认知。`

再次,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把控首先要掌控好自己,课堂教学以课前备课为基础,但不能完全受制于教材、教案,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的“二次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对比式教学等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内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做到科学合理,切忌牵强附会,只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却忽视了教学的知识性。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但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试验设备等其他教辅设施,都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各种教辅设备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的诠释教学内容,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创设民主氛围`

首先,教师要培养强烈的“爱生”精神,树立“教学神圣”的意识。教师应该是“仁”与“智”的结合体,教师的除了体现在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之外,应更直接表现在对学生的“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工程师通达学生心灵的“高速公路”是“爱”,“爱”的给予是相互的,“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对教师更多的尊敬与爱戴,从而搭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这样学生才敢于吐露心声,敢于发表意见,教师才能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给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教师应善于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不因其优而善之,不因其差而鄙之,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他们的存在,切不可冷落或放弃,拯救—个落后生不但是拯救一个家庭,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四、以教研促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力`

首先,要深入研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在新课标模式下如何诠释每个教学模块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科研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起着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其次,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充分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备好课、实施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同时,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也非常重要。`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专多能”、博览群书,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教师所必需的,而所有这些的根基都来源于教师的文化内涵。所以,多元文化修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都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12

一、目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随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伴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增长, 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但是就目前来看, 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人才紧缺

因受到地域的限制, 我国的农村发展潜力有限, 通常农村的生活便捷程度、经济条件等都要远低于城市, 也因受此制约使得农村无法吸纳优秀的文化建设人才, 这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虽然目前农村的村委以及乡镇政府等均有相关的文化工作人员, 但是这些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年龄较大的问题, 缺乏文化建设的创新理念。同时,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 仍有一些文化工作从业者对村民的文化需求不甚了解, 不能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展开文化建设工作。

2.缺乏文化创新意识

农村群众普遍对文化建设缺乏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对文化建设的创新认同度普遍偏低。因为农村的经济水平较差, 决定了村民们对于物质层面的关注度更高, 而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则较低。在这种前提条件下, 农村的文化建设已经固步自封在了传统层面, 缺少创新意识与对策, 多数文化活动的开展依然停留在政府部门主导, 农村群众被动参与的层面, 群众并没有处在文化建设的主体位置。

3.资金匮乏

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基础是文化设施及活动经费, 就目前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来看, 大多数的农村并没有专供爱好各项文艺活动的村民进行文艺活动的场所, 更别提文化活动的设施了。比如在许多农村, 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 这样一来, 即便村民们对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热情, 也难以参与进来, 会进一步打消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虽然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力度逐年增大, 投入的专项资金也越来越多, 但是相比所有农村的整体需求量, 依然具有较大差距。设施的建设以及活动场所的修建依然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 而目前的资金投入依然难以满足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大环境下, 具有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提升村民素质的重要意义。下面, 笔者就如何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谈一些想法与建议。

1.加强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文化专业专项人才。目前, 在具备文化建设专业性知识的人才急剧短缺的前提下, 各地政府应当积极加强对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升文化建设人才的待遇, 提升其地位以增强其归属感。吸纳人才, 培养人才, 留住人才。在具体的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才能, 发挥出他们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注重加强对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双管齐下, 实现农村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

2.提升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提升他们的热情。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凸显出其娱乐性质, 因为多数村民从事地里田间的体力劳动, 所以应当从愉悦身心的角度出发, 服务于群众, 这样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农村大型传统节日时, 按照当地习俗, 开展传统的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看花灯等等活动。也可以展开文艺培训、农作物培训、养殖技术培训等等专业性的培训活动, 丰富农民多重知识, 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提升农村群众的参与热情。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我国的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全面提升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积极探索、规划原则、分步实施, 并引入社会资金及个人投入, 鼓励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参与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来, 拓宽资金道路来源, 以此缓解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压力。同时应加强对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依照各地区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需求, 提供文化设施及场地, 逐步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提升。

摘要:农村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群众文化建设也是目前我国基础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受多方传统因素影响之下, 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显示出缺乏创新, 缺少人才, 文化设施落后, 经费短缺等等不足之处, 因此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谈一些笔者对如何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巍, 史丽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 2013, 24:74+89.

[2]刘硕.哈尔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2.

[3]何志鸿.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浅析[J].艺海, 2013, 12:239-240.

上一篇:六步法教学下一篇:阅读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