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024-12-2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精选12篇)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1

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安全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对煤矿安全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相应地, 加快建设先进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生产, 日益成为广大煤炭职工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与态度的总和, 是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 对人的安全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领域是企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提高了, 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相对稳定, 人们对国家和企业的认同感也会不断提升。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行业的整体形象。由于人的安全意识和态度的强弱, 安全文化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因此, 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有效协调好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 就可以对人的安全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 从而对人的不安全生产行为产生控制和调节作用, 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实践证明,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改变职工的安全理念, 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从更深的文化层次上引导职工“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 确立在煤矿生产中“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才能使职工更加珍视生命的价值, 产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使煤矿生产在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安全文化是一种价值观, 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观念、行为和物态的总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淀和凝结的一种文化氛围, 是职工安全观念、安全意识, 安全态度的集中体现, 反映职工对生命安全与健康价值的理解以及所认同的安全原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 安全文化建设应把“生命至上”作为主旨, 把维护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核心, 以此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其实质就是对人性的管理, 即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确保人的安全, 建设安全文化, 就是要使企业在实现职工人身安全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 找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新的策略和方法, 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 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 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 真正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 达到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是煤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盖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法制、安全规范、安全伦理、安全管理、安全文艺、安全技术、安全习惯等各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 人是安全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建设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包括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能力、对安全制度的理解和对安全法规的执行力等。在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利益。要实现这一目标, 应该从建设安全文化入手, 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以此影响职工的生产行为, 只有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才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利, 规范自己的行为, 各类事故才能得以控制和减少。

其次, 要切实提高领导者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既是煤矿生产经营的主导者, 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带头人, 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如何, 直接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以前, 中国煤炭企业事故频繁发生, 给人民 (下转30页) (上接24页) 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 不少措施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 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二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 基础工作薄弱, 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不断发生:三是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历史欠账较多,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落后:四是煤矿职工缺少安全培训, 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 这些都与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针对以上问题, 煤炭企业领导者应切实提高自身的安全文化素质, 切实做到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在职工中树立安全工作表率作用。

最后, 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载体建设。安全文化载体既是安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依托, 又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通过安全文化载体来体现, 重视和利用好安全文化载体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期, 由于企业职工对安全文化的认识不到位, 要利用好安全文化载体, 必须采取一些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如举办安全生产月、安全文艺晚会、安全表彰会、安全学习培训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成熟期, 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物质手段和技术方法, 总结和传承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 积淀安全文化建设的丰富作品, 发挥这些成果和作品对后来者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 这既是安全生产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又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百年大计。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2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是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安全要发展,群众是基础。抓安全,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为此,中岭公司对怎样建设有“中岭特色”的群众安全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充分认识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群众安全文化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员工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动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群众安全文化所涵盖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观念、安全水平等,体现了广大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文化程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对事故和风险分析判断上的偏差,给安全生产造成威胁。所以说,开展好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安全状况稳定好转的基础和前提。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大量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培养员工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人生态度、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可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安康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导。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更新员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可以给员工提供适应改革发展、促进安全生产的安全新观念,加深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用新的安全理念指导安全活动,规范安全行为。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凝聚员工的思想。群众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新风尚。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使员工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发生趋同性。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约束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使员工加深对安全法规、质量标准、安全规程、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安全意识,约束工作行为,促进安全生产。

二、剖析“三违”心理,寻找事故根源

“三违”是事故的根源,“三违”不除,矿无宁日。“三违”的产生和存在,主要有以下心理原因。

一是侥幸心理。“三违”是安全的大敌,事故的祸根,但并不是每一次“三违”都会出事,这就很容易在一些员工中产生侥幸心理。并因此认为偶尔“三违”不会出事;或者认为只要注意,不会出事。殊不知,许多事故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支配下发生的。一时的“三违”也许能幸免于难,屡屡“三违”,最终会酿成事故。

二是麻痹心理。有人认为,井下作业,“三违难免”,对“三违”看惯了,干惯了,也就习惯了。甚至认为煤矿生产,不违章不能干,“三违”反得紧,反而碍手碍脚,不利于生产。操作者不知道违了章,违章后却心安理得。

三是懒惰心理。井下生产环境艰苦,需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的人怕苦怕累,贪图省事,该支的棚不支,该打的柱不打。省时、省事、省力、省料本是好事,但是以“三违”来省,为自己偷懒去省,不要规章制度去省,最终只能付出血的代价和损失,害了国家、企业,坑了家庭、工友,更是作践了自己。

四是逞能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员工中表现突出。多次违章的人,胆子越来越大,置公司、区队、班组反“三违”活动于不顾,我行我素,明知故犯,名目张胆。等到突遭横祸才意识到“违章作业等于自杀”,但悔之晚矣。

五是放纵心理。“三违”之害,人所共知,但真正站出来反“三违”的员工并不多。不少人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不加以制止;有的人视“三违”为乐事,加以炫耀,把“三违”当成经验加以传授;有的人认为遵章作业是做给领导看的,有人监督能遵章,无人制约就违章。

从剖析“三违”心理原因来看,反“三违”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必须常 抓不懈的工作。反“三违”的难点,不在“三违”本身,而在人们思想认识的障碍。反“三违”要靠公司带头反,区队主动反,员工自己反,才能使“三违”现象逐渐减少。

三、完善五大体系,促进齐抓共管

一是舆论引导体系。公司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广播、牌板、橱窗、标语为基本渠道的舆论体系,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积极作用,在增强人情、亲情、感情和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安全生产、遵章作业的氛围,努力形成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收集整理了“聚员工智慧,创中岭辉煌”、“质量验收要认真,安全生产才放心”、“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主导安全”、“生命无价,平安是福”、“我们明天怎样做得比今天更好”等200余条安全文化理念,制作宣传牌板,分别安设在矿区主要路段。今年以来,工会、团委、宣传联合开辟“安全专题广播”,采写、播发稿件200余篇;广播安全知识30期;更换宣传橱窗9期。经过周密策划,政工科、工会、人力资源科,从3月份开始,历时一个月时间,深入四户工伤员工家中拍摄一部40分钟左右的《前车之鉴,平安是福》安全教育纪录片。纪录片围绕发生工伤后,给员工身体、家庭、企业、社会带来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真实反映。并将纪录片刻录成光碟发到区队,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日组织员工进行观看,以达到用身边的事故教育员工,用血的教训震撼员工,用家人的期盼提醒员工的目的。

二是现场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以班前会、群监员座谈会、现场指导培训为基本载体的现场适时教育体系。及时传达有关安全指示、指令;分析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和员工思想动态;提出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的针对性措施;结合工作面质量标准化和员工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现场培训和帮教,使上级安全生产指示、指令能够迅速贯彻,当前安全生产重点和措施让员工明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组织、编排、印制了2300本《员工安全技能操作手册》发到员工手中进行学习。政工科、工会、团委每月深入井下工作现场利用生产间隙开展“送安全,到井下”有奖答题活动。至今,已组织活动60余次,发放现金8000余元;班前会发放小奖品6500余件。每季组织员工开展一次安全警示教育活动,用血的 事实教育员工在工作中遵章作业,文明生产。

三是业余帮教体系。结合中岭公司单身员工多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以宿舍、区科、班组为阵地,以区科长、班组长、群监员、协管员为主要成员的业余帮教体系。定期深入员工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签订师徒合同,组织“三违”人员现身说法,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帮教模式。

四是技能培训体系。有侧重地建立和完善以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为主的培训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举办反“三违”培训班,进行系统知识的教育培训。职教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岭公司《职教培训考核奖惩办法》、《教育培训计划》、《职教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赴外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自主培训管理办法》、《实际操作培训考核办法》等职教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五是干部示范体系。围绕“党员干部树旗帜,多做贡献当模范”主题,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学查创争促生产,规范行为保安全”活动。“学”,就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安全技术业务知识,做学习的模范;“查”,就是党员干部要协助班组长排查安全隐患,做排查隐患的模范;“创”,就是创建质量信得过工程,创质量标准化工程,做素质提升的模范;“争”,就是争当践行理念带头人,争当规范操作示范人,争当安全管理执行人,做遵章守纪的模范。通过开展“学查创争促生产,规范行为保安全”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群众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因为规范了“五大体系”,从而实现了“六大转变”。一是从事后查处的被动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性管理转变;二是由经验管理向技术性、专业化管理转变;三是安全监管由分散横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转变;四是从少数部门注重安全向党政工团纪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安全管理转变;五是安全管理由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六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明确努力方向,实现长治久安

一是创新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借鉴先进企业的典型做法,建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的安全管理新机制,形成安检、纪检、工会、团委、宣传及员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开展好安全宣传教育“八法”工作,即:媒体宣传、主题宣传、重点日宣传、典型教育、案例教育、“三违”帮教、身心调适、安全学习日活动。通过实施安全“八法”,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到区队、进班组、入岗位、进家庭。

二是创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往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一般只是宣传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报道安全典型事迹。如今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更主要的是将安全思想教育、员工身心调试纳入安全管理工作,把对员工安全理念的培育、思想行为的引导,直接融合到安全生产过程中。安检、工会、团委、宣传一起形成合力,多方调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自律意识、安全自保互保意识,使员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防线,自觉遵章守纪,按规程作业,从而达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一切为安全让路的状态和环境。把安全管理从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由以制度为本的管理,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从而实现由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转变。

作者姓名:吴 剑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提高企业安全文化素质,筑牢安全防线

以人为本,保障人的安全和健康是企业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灵魂。人是安全保障的客体,也是施行安全行为的主体。人对安全的认知和情感化程度,直接影响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行为,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制度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以培育安全理念、思维、心态、知识、技能等为重点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理念是一个地方、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总的价值选择,主导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思维、思路及决策。目前,企业安全理念的培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有的企业还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只看重经济指标,忽视安全目标。因此,培育正确的安全理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企业领导干部自觉树立“重视安全就是保稳定、促发展、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安全发展理念;企业管理人员树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利益理念;从业人员树立“注重安全就是对生命爱惜、对亲人爱护、对家庭保护”的安全爱护理念。

(二)是培育良好的安全心态。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安全事故并非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人的过度情绪化所致。不正常的心态和不稳定的情绪,有时将突破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防线,表现为安全行为的失控和失误,导致无意或故意违章。心存侥幸、盲目乐观,精神不振、精力分散,怨气郁结、情绪偏激,都是情绪化的表现。因情绪化而导致事故,惩罚是必要的,但仅靠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企业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多点关心,多份爱心,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其急难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情绪,让其身心愉悦地从事生产活动。

(三)是加强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人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直接影响对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和判断,对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等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提高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更要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对企业要实行全员培训,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必须加强安全专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凡培训不合格一律不准上岗;而对全体职工,则要开展经常的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加其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建好安全屏障

实现安全不能仅依靠个体,更需要一个群体。很多安全事故,不仅表现在一个或几个人的失误,而且表现在群体团结帮助、共同监督的缺失。这种缺失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没能及时得到有效遏制。在有些地方,存在较明显的安全隐患,很多人都看见、都明白,但就是没有人提出来,眼睁睁看着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在一些企业,有的职工看见明显的违章操作,但认为不关他的事,不及时提醒或者制止,结果导致事故。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群体安全利益观和责任感,人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加强以提高群体安全责任意识为重点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屏障。

怎样建好这道安全屏障?一是在思想上,引导群体树立正确的安全荣辱观,大力提倡讲“安全为荣,不讲安全可耻”,“安全为大家,没有安全就没有家”等群体安全观念。二是在责任上,大力提倡团结互助、共保平安的安全监督风尚,增强“一人不安全、大家受连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监督责任意识。企业可采取安全连带责任、利益捆绑等办法,把安全与每个职工利益挂钩,强化群体安全责任。三是在营造氛围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关心、个个重视安全的环境,并以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促进个人自发地、自觉地转变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从而提高安全素质,实现整体安全目标。

三、建立安全制度体系强化安全根本

安全制度体系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特殊形式,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全制度提供了安全规则,明确了安全操作、监管、责任等规定,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重点建立健全五大安全制度体系。一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组织内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具体实施者,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的安全责任。对企业而言,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二是建立各司其职、合力监管的安全监管体系。作为监管层面,进一步明确监督和安全监管责任,强化监管责任追究,确保考核奖罚的不缺位;公开企业安全建设标准和重大隐患,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作为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做到对生产环节全过程监管,对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全时段监控,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行为全天候监督。三是建立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安全预防体系。加强安全超前预防型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评价、预警、应急和救援机制,完善各类安全救援预案,并加强日常演练,提高应对各类安全突发事故的能力。四是建立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和健康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中要重点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对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权益的维护,使人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四、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4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生产力和生产手段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产物, 它以关注和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存权、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中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员工在无伤害的环境中劳动, 并获取报酬的客观需要, 是企业制度和员工自身安全的需求, 是安全意识、安全措施和安全行为习惯的相互统一, 是保障员工个人和家庭幸福生活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简言之, 可理解为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行为习惯。

2 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建设安全文化是国家经济科学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是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客观要求决定的。就我们企业而言, 虽然近几年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重、特大事故得到一定的遏制, 但我们作为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同时也属高危行业, 面临安全管理的难度就显的非常大, 这主要是由以下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1) 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

(2) 作业时间、内容和环境多变。

(3) 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管理过程复杂。

(4) 立体交叉作业 (高桥、隧道、地铁、深基坑、高空、露天作业) 、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5) 劳动力密集、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

(6) 人员流动性大、分包作业多、员工技能参差不齐。

(7) 本企业员工和分包队伍之间的文化差异, 易造成文化冲突。

(8) 企业大讲特讲安全生产, 员工、作业人员却对安全熟视无睹, 不珍惜自己的宝贵生命。

以上都是企业需要在平时生产中要面对的问题, 也是容易造成事故的客观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消除隐患, 加强对员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的能力。同时增加安全经费投入, 建造相对安全的作业环境, 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氛围。

3 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

(1) 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①对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思想教育。

②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③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2) 建立严格科学的制度和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 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②切实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覆盖各单位、各项目部、各工种和各个生产工序的安全管理网络, 有效地卡控生产过程, 监督员工的生产行为, 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

③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作到赏罚分明, 通过硬性手段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

④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等物质手段来预防事故, 保证安全。

⑤建立起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

(3) 充分发挥安全标识、安全用语的警示作用。

在项目部形象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划好, 切实抓好。

(4)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团员在安全生产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在项目上, 因此项目部党 (团) 组织要按照工作职责发挥作用, 组织开展各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 以身作则, 带动全体员工、外协工一起投入到保安全活动中去, 为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 可靠的安全设施, 先进的技术设备, 优良的作业环境, 不间断的安全生产教育, 员工的思想素质不断的提高是安全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要我们真抓实干, 齐抓共管, 就一定能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安全文化建设就能落到实处, 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摘要: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生产力和生产手段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产物, 它以关注和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存权、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中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员工在无伤害的环境中劳动, 并获取报酬的客观需要, 是企业制度和员工自身安全的需求, 是安全意识、安全措施和安全行为习惯的相互统一, 是保障员工个人和家庭幸福生活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5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和生产手段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产物,它以关注和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存权、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中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员工在无伤害的环境中劳动,并获取报酬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制度和员工自身安全的需求,是安全意识、安全措施和安全行为习惯的相互统一,是保障员工个人和家庭幸福生活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 者:艾民 作者单位: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公司,湖北,武汉,430064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年,卷(期):20(8)分类号:G0关键词:安全文化 和谐发展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篇6

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施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途径,为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管理则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扬弃和变革,是自觉地、科学地运用安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它的作用机理在于:通过培育和确立企业员工共同认同和接受的现代安全价值观,来指导企业建立现代安全管理机制和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通过营造"珍惜生命、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亲情感化,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把安全管理制度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安全文化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第一,传统的安全管理"以物为中心",即安全管理的着眼点、着力点在于机械设备、场地和技术技能等;而安全文化管理则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员工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员工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因而员工在受尊重的基础上,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自觉地而不是强制地实施安全生产,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第二,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的约束机制在于严格严厉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在于物质刺激;而安全文化管理则主张建立一种刚性与柔性交融的灵性管理,这既有利于消除员工在制度硬性管理下所形成的被动服从的消极心态,又有利于促进员工在企业安全价值观指导下形成一种强大的长效的自我控制和约束力量。第三,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实际上是将企业作为封闭系统,侧重于调节企业内部安全运行机制;而安全文化管理则将企业视为开放系统,强调企业的安全事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尊重遵守政府的安全管理法规,强化了企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调节,因此,它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第四,安全文化管理不仅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且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强调不仅要实现安全生产,而且要培养具有现代安全文化素质的员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要为实现生产经营的价值服务,而且要为实现企业员工个人的价值服务。

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适应现代管理潮流、富有战略远见的选择。

注重培育和确立现代安全价值观

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制约着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一切愿望、一切选择、一切行为的方法和目标。是否有利于安全生产、是否有利于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是衡量企业安全价值观念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客观尺度。

安全价值观的培育和确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领导人是安全价值观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他们对安全价值观的自觉认识程度是培育和确立安全价值观的前提条件。领导者只有具有建立本企业安全价值观的强烈愿望,才能为培育本企业安全价值观创造出最初的契机。在企业安全价值观的整个过程中,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承担起"安全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引导这一过程沿着正确的方向逐步深入。

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培育安全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他们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基本力量。离开了他们,就不能确立正确而有效的安全价值观。尤其要善于发现和树立最能体现先进安全价值观特点的模范,大力宣传他们的安全事迹,热情倡导他们的模范行为,认真挖掘他们身上那些值得推崇的闪光点,这是确立安全价值观的基础。

大力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7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实现企业安全的强有力支撑。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组织,不仅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去完成,安全事故也多发生在班组。另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重心应放在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和谐平安的氛围。因此,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环境及条件下营造一种安全氛围,将人们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为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员工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安全知识和行为、安全思维和防护技能,不是天生固有的。企业要提升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除强化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监督外,主要靠教育、培养和文化建设,在岗位工作的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通过企业不断的安全教化,用安全文化渗透和默化心境,融合提升,优化发展而不断提高。

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既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注点,又是企业生产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企业必须强化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好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要积极营造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为班组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形成安全氛围,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引导,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人人重视,使员工自觉主动地预防工作中的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离不开班组安全文化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事故常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要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或有效形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职工的头脑中,使每位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使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就会使大家站在每个人的立场和工作岗位角度,主动发掘其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危险因素,确保班组安全生产,从而推进企业安全管理。

2. 搞好班组管理首先要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重视安全文化能极大地促进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的水平又决定着安全文化的开展是否具有成效。首先,班组管理的目标,是如何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这个系统工程,这也是营建安全文化工作目的所在。其次,优秀的班组安全文化,可以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3. 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实现

由于班组成员对岗位都很熟悉,容易对潜在隐患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有利于隐患排查和整改,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任何员工都不愿意受到伤害,都希望安全。如果把这种愿望化作一种精神财富,提倡“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零伤害挑战”,成为班组人员的共同意志,就容易得到班组成员的一致拥护,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4. 积极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危险状态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采用有效形式和工作方法,使安全管理全员参与,通过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活动的进行,让员工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使广大员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增强安全事故的控制和解决能力,提高安全事故预防能力,才能防范事故于未然。

5. 推进企业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同时班组处在基层施工一线,扎实有效地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局势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班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方式,会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从而体现出班组安全文化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

总之,班组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有效地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和事故预防机制,使安全管理科学发展、提高和升华,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企业安全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只有将人的行为可靠性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的能力,达到最佳水平的安全结果,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重心应放在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8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而管理者安全管理观念、方法、考核的思维方式对于安全生产是否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 在新形势下, 各级管理者都必须强化安全管理观念。

一是强化人本管理观念。人是在整个安全生产实践中的主体, 对“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进行强调就是将对人的生命的珍视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各级管理者都必须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以对企业发展负责、对职工生命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 对与安全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熟知, 成为安全生产管理和指导的“明白人”。

二是强化科学管理观念。科学的管理能力和方法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 在进行安全管理中必须按照专业管理、系统负责、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要求, 进行自上而下一级管一级, 自下而上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方式, 充分发挥技术室的技术管理作用, 对各班组的专业管理不断强化, 由此形成控制有序、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闭环系统。

三是强化精细管理观念。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实现企业安全无事故、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在管理中, 必须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 精细化管理必须落实到制度上、机制上以及生产作业上, 全过程、全方位的对员工进行管理。

企业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 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此, 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将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一是提供亲情的感染氛围。宣传教育从理论上讲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手段。但是以往在进行安全教育时, 大部分都是“我说你听, 我打你通”, 经常都是满堂灌大道理, 或者是家长式的训斥。要使这一情况得到避免, 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就一定要注意情感投入, 可采用亲情教育法, 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 兄弟交心等方法对职工不失时机、潜移默化的进行安全思想宣传;如在办公室设立“全家福”牌板, 将每个家庭妻子、子女对员工的期盼及寄语都写在招聘上面, 提醒职工要时时都牢记亲人的嘱托。同时基层单位可采用向职工家属定期发出安全承诺书, 邀请家属积极参加企业举办的安全共保活动。

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向职工大力宣传学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岗位能手、自学成才的技术能手, 并且充分给予职工学习上取得的成绩, 若职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要积极帮助寻找解决问题、困难的方法, 由此使企业内部逐步形成提素质、钻技术、学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对职工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是给予培训。企业应当将学以用为出发点,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以岗位适应性培训作为重点, 通过各种灵活的培训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个性化差别化培训与短期强化普及型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员工培训, 以此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进行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要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形式创新的教育活动。其可分为三类。

(1) 活动类:在团员中建立“安全文明生产监督岗”活动;在党员中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广泛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安全月”、“安全周”活动“三不伤害”活动、“千次操作无差错”活动等。

(2) 表演类:利用单位节日, 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书法、救护演习、安全生产工作现场演示、摄影展等活动。

(3) 竞赛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征文征联竞赛、查隐患竞赛、知识竞赛、有奖征答等。

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而其行为又受其思想支配。实践证明: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在同等物质条件下是不同的, 由此导致其会发挥不同的能力出来。然而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和动力是职工的思想、信念和主人翁精神。那么如何使职工主人翁精神能够得到真正发挥, 以此使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得到保证, 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职工树立爱企、爱岗的正确思想和敬业精神。

一是引导职工加强政治理论修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 用理论的成熟对广大职工进行教育, 促进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加强对职工关于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良好企业环境的建立, 熏陶和培养职工, 由此在职工的思想中灌输正确的政治思想理论, 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所必须的。

二是把握思想的着力点。紧紧地依靠职工群众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企业必须要将职工的愿望放在首位, 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好事, 深入了解职工的想法及需要, 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工作、思想上的问题, 使员工放下思想包袱, 安心工作, 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职工积极加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由此使安全工作的系数得到提高。

总之,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永久的工程,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企业中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以“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感、使命感, 树立一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 将员工素质的提高作为第一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先行、诚信尽责的原则, 对安全反复抓、长期抓, 充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形成一个电力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我们相信, 只要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 那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清秀.浅议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

[2]贺体龙.构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探索[J].电力安全技术, 2007.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的措施 篇9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处罚备案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 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全面快速地发展, 随之带来的一些地方企业, 各种生产事故频发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 政府和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 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达到治标也治本的目的。深化安全生产整治, 强化落实责任制和安全执法队伍建设, 事故才能降到零点。

一、主要问题

1. 企业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主体作用和地位尚未真正建立。

虽然各地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监察队伍基本成立, 但是, 人员到位和真正开展执法监察工作有一个过程。新建立的安全监管机构是从经济贸易部门中分离出来而组建的, 造成了执法检查的先天不足。从自身工作适应性和社会影响面来看,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主体作用和地位尚未真正建立。

2. 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在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中, 有的制度法人员不能很好的体现执法过程。从办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件的一般程序看, 一些案件为了抢时间先办理了立案审批手续, 后进行调查取证, 还有行政处罚前的告知、听证等不够规范;在调查取证方面, 缺乏针对性;在行政处罚方面, 对案件处罚额度上不平衡, 自由裁量权过大。

3. 行政执法存在盲区。

由于监督企业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多, 监管执法人员少;部分企业部门之间安全职能交叉, 出现职责不清、执法不到位的情况。

4. 装备配套不足。

当前安全监管设备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一是执法车杂乱。执法车的车型、式样、标识从省到县, 没有统一规范标准, 各不相同, 给予社会形象不统一, 有错乱的视觉, 形成不了强大的安全生产执法感官意识。二是执法装备仪器不适应。在监管上还是凭借以往的经验“看、听、摸、闻”, 缺乏相应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手段落后, 随意性较大。

二、原因分析

1.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意识不强。

因受行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着重审批, 轻监察;重检查形式, 轻处罚整改;重行政手段, 轻执法手段;重实体, 轻程序的现象。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习惯于搞运动式的大检查, 出了伤亡事故才进行查处, 对于超前防范, 主动执法, 认识不够, 意识不强。

2.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素质不高。

目前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新进入安全监管人员来自各行各业, 大多数为经济工作管理人员, 有近一半的人员过去未从事过安全生产工作, 尽管都参加了安全生产监察员和行政执法培训, 但是, 他们大多数执法人员, 执法业务知识浅薄, 工作程序生熟, 导致机械片面地按照法律条款进行查办。

3. 专职执法力量不足。

全省现有安全监管队伍中, 执法监察人员有840人。目前现有的执法机构人员不到位, 有的虽有执法监察机构, 但力量分散。目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缺乏一套考核和监督办法及措施。面对全省450万多家企业生产经营单位, 以目前监管人员计, 平均每个执法人员监管300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 按平均每两个人, 每天执法检查两家企业计算, 需要6年多的时间才能跑完所有企业。目前全省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安全生产事故处于高发期, 高发的特点明显, 现在执法力量显然不足。

4. 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安全生产, 我国已经有了比较齐全的法律体系。但是,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 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经不相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中有许多条款过于僵硬老套, 没有了时效性, 《安全生产法》操作性不够强, 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太小。

三、对策措施

1. 牢固建树执法监察行业理念, 提升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可分割的行政执法工作的组成部分, 也是各级监督管理部门, 履行监督大中小及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职责。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标准水平的高低, 关系到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和企业安全生产, 关系到安全监督管部门的执法水平、行为形象和权威性。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包括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安全生产行政执法, 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加大安全生产违法成本, 才能达到惩戒和预防作用和实现安全生产。只有加强执法监察, 加大执法力度, 才能切实提升全民的安全防范事故发生的意识。

省市县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安全执法人员必须增强执法意识, 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上来, 依法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 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监管手段“软”的问题。

2. 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大执法力度。

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抓安全生产工作, 制订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要求执法人员检查要严、处罚要重。用典型案例事实说话, 吸取教训, 以点带面。今后执法的重点查处对像是:不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安全生产职责的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个人经营的投资人;重大、特大事故的责任者;抗拒执法、屡罚屡犯的生产经营企业。

3. 建设高素质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

针对危险化学品、矿山企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 必须选择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各级安监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这是适应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招聘政策法规工作机构和懂得法律专业的人才;执法人员必须经法制专业培训后, 并取得执法证书, 方可上岗;执法监察人员, 必须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提升职业综合素质;抓好业务培训, 建立定期学习制度, 加强执法人员廉政教育, 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4. 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10

一、公交安全班组建设初见成效

1. 班组基础工作得到规范。

一是各班组“一长二员” (班组长、宣传员、安全员) 配备齐全, 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成为班组的直接管理者。二是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宣传员在现场站宣传板上及时更新安全提示, 做好运营发班前安全提醒工作。三是各班组根据自身特点, 设计行车日志, 落实回场后行车日志制度, 同时规范班组例会制度, 每周开展不少于20分钟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研讨会。四是制定班组长培训制度,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提升班组建设的综合力量。

2. 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首先, 企业与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与安全职能科室、职能科室与路队、路队与班组分别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明确班组的具体任务、责任与权力。第二, 各班组结合实际, 本着“以小见大”的创新思路, 自己定出小规矩、树立小楷模、解决小隐患、执行小惩罚, 并自主制作线路行车隐患图,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组自我管理新方法。第三, 各班组对事故违章驾驶员进行自主帮教, 采用“苦口婆心”化解驾驶员压力与逆反心理。

3. 班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提升。

公交企业在现场站建立现场站视频教室, 涉及线路近70条。视频教室用于播放安全宣教、节油王经验、心理健康宣传等内容, 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力与心理素质。同时, 各班组除内部交流安全行车心得外, 还通过座谈交流、走访学习等方式借鉴其它班组的优秀经验, 有效改善班组安全生产的整体条件。

4. 班组安全宣教得到改进。

部分企业制定以班组“亲情树”为主体的班组建设园宣传板, 宣传内容包括“亲情树”、班组安全理念、线路安全隐患提醒图、班组考核公布栏、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实时信息、安全监督电话、班组安全宣教日等, 寓意为通过各种措施、渠道确保企业这棵参天大树健康发展、安全发展。

5. 班组凝聚力得到强化。

各班组将“一长二员”及线路成员图像制作成KT版进行了上墙, 增强班组的团队意识。部分班组还设立班组口号, 弘扬班组精神, 形成班组合力。部分企业通过组织一些文体、娱乐等集体活动, 开展趣味竞赛、知识竞赛等, 建立轻松、团结、和谐的班组文化氛围。

二、安全班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个别地方班组建设的硬件基础尚未完全具备。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从调研情况看, 由于宁波全市公交化进程并不统一, 县 (市) 区还是比较普遍地存在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车场等场站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问题。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目前, 个别地方的公交线路仍然实行承包经营, 驾驶员每天的工作强度较大, 无相应的班组服务质量考核, 安全班组长的职责也是义务承担, 无相应的经济利益激励。

2. 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班组建设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认为生产管理就是靠制度、规程和指令, 基层员工仅仅是执行者, 而不看重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更忽视班组建设对生产管理的辅助作用。“驾驶员开车就挺累的, 还让他们去学习、讨论、写报告, 还搞什么行车日志进行情绪管理, 驾驶员哪有这么多精力……”, 这说明部分管理者对基层管理工作还存在误解和偏见。

3. 班组管理力量薄弱使班组建设工作落实难。

目前, 各公交企业建立的班组数量在20个左右, 每个班组的班组成员数量不一, 但总人数众多, 且班组成员流动性大。除个别企业的班组长是脱产外, 大部分企业的班组长都在生产岗位上。这些班组长受自身的生产任务、管理权限、管理人数等限制, 使得班组长工作压力大, “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很多时候班组建设只是落在表面。

4. 班组成员对自主管理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强化。

部分职工对于班组建设持逆反心理, 认为自己做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就行, 公司还搞这么多花样出来就是浪费他们的精力, 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班组激励机制还有待加强。

部分企业的安全车公里奖励、星级管理等奖励制度, 提高了职工对自己个人安全生产的重视, 但针对整个班组的激励还很少。此外, 部分企业的班组长、宣传员及安全员每月几十元的补贴, 同时班组长每年有较小数额的考核年终奖, 但这些不足以激励班组一长二员的工作积极性。且只有少量的优秀班组长能走上一线管理岗位, 成长机会还很少。

6. 班组文化建设存在片面性和形式化。

目前的班组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安排, 缺乏自下而上的创新, 不能契合员工的兴趣和利益, 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班组文化建设被浓缩成宣传板报、会议记录、工作汇报, 或者变成个别优秀员工及班组长的专职工作。

三、推进公交企业安全班组建设措施

安全班组建设作为公交企业的“双基”工作之一, 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逐步完善, 这是企业生产现状的需要, 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工作措施:

1. 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各县市城区内、及至宁波市区的中巴线路公交化改造, 全力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促进全市公交行业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与驾驶员建立劳动关系, 实行员 (下转第295页) (上接第293页) 工制管理, 这是推进安全班组建设的首要条件。同时, 加快推进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车场等场站设施建设, 设立专门的驾驶员休息室、宣教室, 为班组建设提供坚实、必需的硬件基础。

2. 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组织领导。

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最基层组织, 不仅仅是执行者, 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公交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的要求出发, 高度重视班组建设, 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 由单位一把手牵头, 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明确牵头部门, 形成行政主导、工会督查、职能部门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班组建设体系, 并从民主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现场管理等角度出发, 制定班组建设计划和方案, 并要求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责任部门和岗位人员。

3. 进一步健全班组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班组“一长二员”岗位职责组织架构, 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 按照一定的年龄结构组建班组, 注重新、老驾驶员合理构成, 并明确各自职责、岗位标准、任务目标, 做到“一岗双责”, 并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 应该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提出详细的要求和标准, 使班组“一长二员”工作有章可循、有绩可评。企业应当将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至班组,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班组, 班组长为班组安全建设第一责任人。

4. 进一步完善班组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班组长选拔机制。结合企业实际, 根据班组长岗位职责, 制定班组长任职资格和选拔程序, 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 通过组织选择和职工选择相结合, 选配责任心强、敢于管理、群众公认的优秀职工担任班组长。二是建立班组激励考核机制。综合考虑违章率、事故率、成员优秀率等因素, 每季度考核班组, 选举优秀班组, 对于优秀班组全体成员予以奖励;并适当提高班组“一长二员”经济待遇, 实现权责统一。三是完善班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班组长聚合力、执行力、竞争力培训;加强安全预防、事故处理等业务技术和危机处理能力培训;加强班组跟车驾驶员的培训等。四是建立班组安全隐患自主排查治理制度。要求各班组深入排查“人、车、站、线”安全隐患, 加强现场自主管理。发现隐患, 及时整改, 不能整改的及时按级上报, 并做好班组提示。五是强化线路班组考核机制。要求制定线路班组考核办法, 细化考核标准, 做好月度考评。

5. 进一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企业要结合各班组特色, 有机融合班组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一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车轮一动, 情系民众”等核心理念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 总结提炼本班组特色, 形成个性安全理念。二是加强亲情文化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和班组建立家庭安全责任互保制;制定班组“亲情树”展板, 以亲情文化提升安全文化。三是加强活力文化建设。每季度每一班组至少开展一次“小竞赛”活动;定期邀请班组先进模范或星级驾驶员传授心得等。

6. 进一步加强班组环境建设。

制定班组“亲情树”展板, 张贴于现场站。强化“亲情树”和评价内容, 如,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加强现场站职工书屋、心灵氧吧等建设。加强现场站视频教室管理, 并尝试现场站管理标准化建设。改善班组工作、休息环境。同时, 积极整合现有现场站宣传栏, 划定一个安全宣教展区或安全文化展区, 用于展示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班组“亲情树”、安全隐患示意图、班组事故违章排名、情绪知识宣教等内容, 形成浓郁的安全生产氛围。

7. 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的资金保障。

根据企业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 公交企业应当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设立一定比例的资金, 并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专项用于安全班组建设。安全班组建设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挪作他用, 以切实保障安全班组的基础建设和各项奖励机制能够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宋玉宁.固定资产审计体系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篇11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辩证关系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企业文化已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员工个人层面上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文化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

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全面构建企业文化

1、吸收传统企业文化精华

首先,在目前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现实社会中,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至关重要。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政府部门,只有以营利为目标,才能自求生存与发展:但同时企业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利益的要求。所以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应是义利并重,守义取利,即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或追求利益最大化。

其次,树立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贱买贵卖,获取利润是商人的基本目标或经营手法、方针。中国古代商人中不乏有奸商,但是廉贾也不少。司马迁说:“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廉商们是通过什么信条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和方针的呢?他们的经营方针正是诚信为本、薄利多销,即通过树立“诚信无欺”的经营信誉来赢得顾客,以薄利多销来增加利润。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也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企业道德的核心。

2、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

任何一个国家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都必然要受到世界性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理论。当然,对于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理论,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而要从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出发。

首先应树立自尊、自信的主体意识。一个企业和企业的职工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没有高度的独立和自主性,一切听从别人支配,干事随大流,很难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西方传统强调个性独立,讲求个人自由、个人利益,社会文化心理突出自我中心、个人本位的个体意识。这种突出个体意识,忽视群体意识的文化传统,往往诱发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很难形成一种社会的人格,具有很大的弊病。但是,在这种文化传统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强调启发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尊重人、相信人,努力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应树立开放意识。现代化的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广泛地进行信息交流,特别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时代更是如此。在有些企业的活动中,职工极少流动,长期固定某一职业,思路不够开阔;企业接受外界信息缓慢,经营的灵敏度差;企业自身也不善于向外界发送信息,不善于通过广告宣传等媒介以及其他各种方式树立企业形象,等等。封闭性必然导致企业的落后。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不断拓宽视野,强化开放意识,克服封闭观念,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3、以人为本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觉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再有,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4、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12

一、海事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生产、生活领域中, 为保障其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海事安全文化, 我认为是海事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中, 与其相关的管理相对人等在预防水上安全事故, 促进航运安全、有序、畅通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主要表现在经过长期积淀, 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哲学观, 为民服务的情感观, 让“航行更安全、让水域更清结”的目标观, “务实、廉结、高效”的服务观, “安全生产、服务社会”的综合效益的价值观。海事安全文化是水上安全监管方面的一项新举措, 是传统的海事监管与现代安全监管理念、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

二、实施海事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在内河安全监督工作中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 水上交通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如何提高内河海事安全监管水平是海事部门一直在考虑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内河水上安全现状的思考, 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根本的安全, 最终的出路还在于一种安全文化理念。实践已证明, 我们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管的局限, 用海事独特的无形文化产品即海事价值理念、海事精神、海事形象去塑造每一位海事人, 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 才能确立安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实现内河水上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

三、海事安全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安全文化是“安全”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安全文化的监督作用, 不是其本身怎样监督, 而是在于它能唤起职工的监督意识, 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从而激发职工去监督。具体表现在, 随着安全文化的传播, 职工获得的安全文化知识会越来越丰富, 职工的主动监督意识会越来越强烈。

四、海事安全文化对海事管理人的巨大作用

1、建设海事安全文化是海事监管机构安全管理的需要。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 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 是解决所有海事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 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 把搞好水上安全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建设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是创造最优海事管理环境的需要。

长期从事海事管理工作, 我对海事的发展了然于心。要做好海事管理工作就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将管理向服务延伸。在政务窗口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在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时, 一张笑脸, 一句问候, 一杯水均能体现我们的人文关怀, 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另外我们还注重提高效能建设, 积极推行船舶持IC卡签证, 在办理前一次性告知或事前告知, 避免船员多跑路, 尽可能地方便船员, 提高船舶营运周转率, 从而也就创造了最优发展环境,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海事安全文化对管理相对人的深远影响

1、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要达到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保驾护航的目的, 就要运用我们的快速反应机制。只有平时多练兵, 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秉持这种安全管理理念, 一是继续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 不断探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基层海事处的水上巡航执法与应急动态待命功能;三是加强“四客一危”管理, 防止非法载客和碍航, 教育与处罚并举,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2、海事安全文化建设是管理相对人的期望。

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已成为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共同认识。在对安全效果与目标的追求上, 海事部门与管理相对人是一致的, 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与秩序, 求得和谐可持续发展。

3、海事安全文化对管理相对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海事安全文化来源于日常管理与实践, 它是海事管理及相关部门根据水上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 经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一种带有共性的安全理念, 它符合水上安全监管的目标、方针及指导思想, 符合各方的客观需求, 让大家耳濡目染, 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从而影响相关人员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 无形地教育相关人员的行为。

六、海事安全文化的构建与实施

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海事执法人员及广大管理相对人与服务对象, 大家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 与海事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提高安全文化素质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理念的灌输, 提高安全觉悟, 牢固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观念。二是要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规范安全行为, 狠抓职工安全操作技能的强化性训练, 切实提高大家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要加强对广大管理相对人的教育, 充分发挥海事管理资源, 不失时机地组织船员进行各类培训, 加强指导, 力求让每个船员知法、懂法、守法, 营造一种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电气自动纠偏控制系统下一篇:分析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