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共10篇)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论文
在企业的长期经营中,企业全体员工之间树立了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之一,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企业的经营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的领导,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的完整价值体系,并且这套价值体系被全体员工认同和接受,完整的价值体系包括的内容有道德规范、经营风格、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管理特点等。
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将深入到员工的内心,并且成为员工实践工作的引导,企业文化在形成时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企业文化的积淀、创新和升华,企业文化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变化,随着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规模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企业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文化,尤其是在早期的企业文化形成阶段,最终的决定权在于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力和管理理念。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要使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共同认可、接受和遵守,并逐渐发展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追求的价值体系,反之如果企业文化无法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形成一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也不能发挥其价值导向的作用,这样的企业的`发展前景将不会一帆风顺,没有核心的企业文化也就失去了一部分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更好的构建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除了要在公司产品、服务和品牌意识上下足功夫外,还要提升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在经济上不断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在其他方面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次,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提升员工的认同感,认同感也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不断提升对企业的认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2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是表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一定价值为核心, 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 最终推导出该过程中凸显的企业形象, 从而形成具有多级复合培养结构的载体。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文化的意识形态, 也就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的人的观念, 它是深厚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建设的基础和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次, 行为文化形态, 各种发生的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活动行为体现在企业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 在企业文化的中间起到收敛和交付整个企业文化的作用;第三个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形式, 是指由企业文化所示的形象外观。这是通常的信息, 产品, 英雄模范人物为载体, 外化和凝聚在企业文化的表层生产专注于企业的思想, 文化和行为, 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形象文化模式直接显示在公众面前。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 我国的企业经营面临着严峻挑战,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 我国企业开始加大了走向世界市场的步伐,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参与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建设企业文化, 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竞争意识, 对员工实行按劳分配, 严禁平均主义, 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积极进取, 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还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所学的知识, 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我们要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深化企业的文化体制改革, 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一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用企业制度来约束员工的思想, 扭转员工的思想观念, 增强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 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较我国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性, 也没有相应的协调部门进行任务执行, 也没有制定对企业内部员工管理的内部员工制度, 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词语只是一些空话, 甚至是一纸空文, 导致企业制定的文化管理制度不能够迎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制定了企业管理制度, 但是这些老套的管理制度只是一些空话对企业自身发展还会产生不利影响。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国有企业深入进行文化建设, 深化国有体制改革能够保证自身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帮助是帮助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通过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最终促使国有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机械、僵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需求。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通过建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进行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管理, 过去企业的经营是通过支配员工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对于岗位的安排也完全是命令式的, 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要,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通过控制员工的思想来进行管理的, 控制员工的思想才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员工的行为。企业虽然控制了员工的思想, 但是却对员工加倍尊重, 以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工作需求作为基础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使员工在企业中有家的感觉, 这样就为员工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员工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没有工作压力, 员工可以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努力工作, 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好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反之则产生不利影响。从短期影响来看企业文化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 能够激发员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决心, 实现企业运行态势的好转;从长期影响来看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 员工的潜力得到激发可以使员工发挥出巨大能量解决一些平时所不能解决的困难,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短期内看不出企业文化发展有明显变化, 但是企业缺少了企业文化就会使企业员工失去前进的动力, 不能够鼓舞员工士气。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是企业无形的约束和支柱。企业往往以团队为导向进行管理, 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团结企业内部的纽带, 可以作为团队或团队内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共同语言”。因此,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后, 他给公司员工带来的协作精神, 新鲜活力, 好比为企业的正常运转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电机, 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在世界各地, 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 企业的成功, 其经久不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优质的产品, 精明的市场营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并以优质的产品, 精明的销售和服务理念为基础产生和丰富企业文化底蕴。因此, 加强企业管理, 不仅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带领全体员工, 增强企业员工纪律意识, 促进员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在促进新的, 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物质以及精神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自身拥有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优势。企业只有有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才能够在企业当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才能拥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大更新的发展, 反之企业则会失去强大的竞争优势。根据美国在1987年—1991年间对22个行业的72家公司文化以及经营状况的研究证明了企业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将会是企业文化。通过分析一些世界成功企业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能够长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成功的企业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一些知名的企业倒闭都是因为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现代化的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 是的改使得员工不能够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热情。就如:无锡尚德, 是我国最大, 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有最好的技术, 也有最好的品牌。可从去年开始, 尚德逐渐走下坡了。截至今年3月, 尚德的负债总额已达到35.82亿美元, 负债率高达81.8%, 市值也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如今的1.49亿美元。到如今, 宣告破产重整。所以说企业的成败和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文教育, 而不仅仅只是不断更新各种设备, 要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摆在一个重要位置, 因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灵魂, 影响到企业发展的成败。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 在经济和文化意义上出现了混合效果, 对人的行为准则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体现出的是员工对知识的态度以及员工对企业利润的心理而不只是停留在对知识以及企业利润的浅层认识上, 企业文化还可以体现出员工的为人处世哲学。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 可以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 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培养了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对企业“以人为本, 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层明白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以及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可以提高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 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如果企业想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意识, 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工作, 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而这一切都需要以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无形资产, 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到一般优秀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使企业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举例子来说作为美国最大的一家农副产品企业——美国帕社农场, 农场主法克兰十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把企业形象的塑造作为企业完善经营的出发点, 法兰克把为顾客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最为企业经营的着眼点。有一次一个顾客在一个零售店买了帕社农场生产的真空包装鸡肉, 但是回家后发现这包鸡肉变质了, 然后这个顾客把鸡肉送回了零售店, 零售店的服务员立刻将鸡肉的钱全额退还, 这位顾客很感动还写信给法兰克, 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顾客收到法兰克的回信后, 看到信中法兰克向顾客表示歉意, 而且赠送给这位顾客一张鸡肉的免费兑换券。法兰克在信中表示很希望得到这位顾客的帮忙, 帮助企业维护声誉, 自此以后帕社农场的产品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经历这件事情之后这位顾客就只买帕社农场的鸡肉而不买别的地方的鸡肉, 同时这位顾客还写了一篇短文发表在了报纸上, 帮助帕社农场提高了信誉, 这样就在无形中帮助帕社农场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 帕社农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
上文分析的帕社农场是成功塑造企业形象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帕杜农场主法兰克那里, 重视企业形象与信誉, 绝非是一种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 而是一种与农场命运攸关的企业公关基本策略, 它体现在帕杜农场经营活动的各种细微之处, 当帕杜农场的这种良好形象在顾客的心目中稳固地存在的时候, 它便成为一种向心力, 把帕杜农场和它的顾客联系在了一起。
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以有力的事实证明, 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 顾客已经不太计较价格, 产品的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 所以顾客的决策是很容易受企业的形象影响的。因此, 企业形象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变得非常重要, 企业形象的树立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 促进企业服务承诺的实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的载体, 起到非常直观的宣传作用,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以上讲述的种种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也使我们明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5.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优良传统
在我国石油的发展历史中, 石油企业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长期的企业发展进程中, 延长石油一直秉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不断地发展积蓄中, 逐渐的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在解放初期形成的石油文化是石油企业的一笔珍贵的、无形的财富。它可以在以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让企业的员工思想凝聚在一起, 发挥出卓越的战斗力。对于之前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 然后在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加以改革和创新, 使石油企业的文化真正意义上更够促进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延长石油从开始建厂、钻井出油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历史长河中, 延长石油从创建、发展到壮大一步一步走来, 积累了浓厚的企业文化。经济的全球化, 为企业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延长石油应该在巩固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让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延长石油文化, 使延长石油文化得到永久发展。
三、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使我们明白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 让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 工作境界得到提升, 使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倾注自己的热情。同时企业应该以新格局的发展作为基础,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 企业员工应该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形态,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本文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分析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使企业员工能够企业发展倾注自己的热情,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帮助企业员工增强凝聚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企业全体员工以及企业领导人的共同努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有利于企业管理, 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优良传统。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旨在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窦海燕.当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 2010, (14) :62.
[2]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任志宏, 杨菊兰.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浅谈加强中铁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3
关键词:中铁;企业文化;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注1)。
二、中铁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凝聚力、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中铁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就好比“硬件”和“软件”,两者互相支撑,缺一不可。从“软件”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的经营之道、崇高的经营境界以及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加强中铁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三)加强中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活动的精神以及价值取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不可逆转性的特征,职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工序及多工种上的协同合作,这就需要职工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及自觉性,施工企业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及管理,随时面临着施工过程的变更、风险、成本、索赔等多种问题,需要一个核心的文化来统领全局,实现企业内部有效的沟通及管理。
(四)加强中铁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内部保持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思想,能有效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及思想行为,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将价值观念和员工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套约定成俗、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体系,被员工广泛地认同,使员工充满归属感,使之自觉簇拥到企业文化的周围,能有效地将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乃至战斗力凝聚起来,激发员工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加强中铁企业文化建设,能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在施工企业内部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凝聚员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的行业,项目工期长短不一,拥有大量的一线施工人员,施工现场较为分散,工程施工流动性大,一线员工劳动条件比较艰苦,企业文化的建设难度较大,其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因而施工企业要谋求自身的生产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
中铁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时,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企业文化的同时,应具备超前的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两个文明建设,提倡团队精神,注意文化的群众性以及普遍性。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向员工注入活力,使员工拥有更高、更远的奋斗目标,为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文明精神的发扬光大,使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中铁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塑造中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把握市场脉搏,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逐步建立起真正以人为本的中铁企业文化,使企业更加的成熟完善,推动中铁企业建设有声有色地发展。
注释:
①张德.企业文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张德.企业文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第三版)[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3]王吉鹏.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实务[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4]牛士红.企业文化建设操作宝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王吉鹏.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论与实务[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6]陈洪玲.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1 (07):68-69.
[7]李宁.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1(15):72-73.
[8]赵海军.论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商贸,2011(29):92-93.
[9]李琦.论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商业,2011(15):89.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篇4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人才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问题,通过管理现状的分析,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意义,并提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人力资源、加强管理、完善改革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世界上存在三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有效利用其人力资源而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人员安排、业绩评定、员工激励、管理培训及决定报酬和劳资关系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市场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竞争不容企业有丝毫的懈怠,产品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也不是无限的,竞争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成为成本的领先者或者差别化的产品,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开发企业的特殊技能或核心能力。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依赖有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因为他们身上具有一种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的能动特性。因此,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人力开发。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维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己经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并不是人力资源的所有特性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当这资源和能力被市场认可时,人力资源才可以由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恰恰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密切结合而进行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的基础。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成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内容一般包括招聘录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板块充实了更多的具体内容,如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统计、社会保险汇缴、人力资源预警系统、考核数据测评等。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管理被广泛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传统因袭的厚重,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亟需通过管理的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
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对人才的引进、培训、指导、激励、检查、整合等。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往往抱怨职工管不了,没法管。于是动辄辞退另聘,其结果是企业总是多为技能生疏的新员工。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只是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发工作做好,结果使许多专业的资源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最后导致人才匮乏,企业效益低下。
2.对提高管理者素质重视不够
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是普遍重视的,但对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往往重视不够,投资不力。管理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10%,而他们的作用却远远超过过90%的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所以,管理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大量事实也证明,那些能使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的人都是高素质和高管理水平的。培养选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是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
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直至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更未制定出符合国家政策的选择、任用、激励等规定,以达到尽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在我国,企业培训工作通常是与人事部门分离的,一般都由业务部门举办短期岗位培训班,这常见于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ISO9OOO系列达标验收等的应急培训。企业人事部门还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培养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经理人的规划。
4.人力资本投资严重浪费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投入,作为一种资本,人力在性质上具有决定和制约其他生产力的第一位的作用,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这已成为共识。但不少企业不顾本身实际情况,不遵循教育投入的规律,不惜血本,搞豪华学校、贵族学校、高档次的培训机构、高额聘请培训师等等。但效果往往相反,效益并没有多少提高。这实际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严重浪费。
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理念陈旧,管理过程不精细化,管理方法沿用传统的人事模式,而没有深刻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作用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存亡的背景下,深化改革,促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极大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的职能部门数量及级别大大压缩,组织机构不再是“多级管理”,而是呈现“扁平化”趋势。以专业技术组织的职能部门仍将存在,但部门之间的“边界”大大淡化。部门经理权力倾向发生质变,一般只是制订战略、培训及管理人员,员工直接服务对象是顾客,而不是“上司”。在运作中,员工将分为具有领导及沟通能力的管理者和各类应用专家,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只要认真努力,自然会拥有名义及地位。如在微软公司的项目组中,一个级别较低的PM(项目经理)可以领导一个技术级别等同于比尔·盖茨的技术专家。在此情况下,每个人追求的将不再是各级“经理”或“处长”等,而是各种“专家”。
2.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巨大飞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促进条件。由于数据库、通信、网络技术的巨大成就,人们可以快速、方便、实时地共享信息,了解以往潜藏在企业各个文件柜中的数据,从而在物质上保证了能够打破劳动分工,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
3.最大值的节约投资
人力资源的管理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包括员工培训、教育投资、招聘开支等等,都能得到节约,压缩开支的结果,相应地提高了员工的生产产出率,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这能在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死存亡,是现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有效配置企业人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效益,这就在总体上促成了企业生产力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促成企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更新观念,突出对人才的人本终极关注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突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人本关怀。“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它把人看成是企业中最宝贵的、可以增值的资本。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三要素(知识、技能、人格动力),调动和提升员工的人格三要素,并且从员工的反馈中得到营养,从而进一步增加自己金三角的面积。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每个员工充分的发挥所长,做出更大的绩效。在对待所属人员时,应特别注意他们希望公平,追求平等的愿望。为了给职工的这些要求以最大的满足,而同时又不忽视任何原则,不忘掉总体利益,企业领导者应经常把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出来,努力使公平感深入各级人员心中。要尽快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包括人是资源的新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的观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观念、引才借智的观念、法制管理的观念等。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应尽快制定出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包括稳定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员工的活力等。
2.积累增值,强调人力资本的节约
由人力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本管理,这是企业人本化现代管理的趋势,体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亦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个人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则在于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概念,人力资本则是一种质量概念;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存量、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新增长理论特别强调,在经济的长期增长中,除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外,还在于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而且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特殊的知识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依次推论,我们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可以通过投资节约、使用节约和管理节约,促成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提升到人力资本投资经营的高度,加强对投资的有效调控,包括企业员工培训考核、企业的教育投资、企业的人才流动,都必须注意节约,尽量减少开支,压缩成本。同时舍得激励投入,激励投资是人力资本支出受益最大的类别,其结果是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特殊作用。通过资本节约的办法来实现扩张,才能保证专业人员的价值积累和增值。节约的结果,就是一种投资,这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辩证法。
3.整体创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是上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入中国学术界,而后随着我国ERP应用热潮的兴起而逐渐被国内企业所熟悉。根据哈默的定义,“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Dramatic)改善”。显然,BPR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OrientedOrganization),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由于流程重组过程处于管理学的心脏地位,所以BPR与并行工程、敏捷制造一样特别强调过程,即如何将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通过过程的重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高度协调。从定义可以看出,要成功的实施BPR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框架、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等硬性因素;另一方面转变领导行为、组织文化、沟通方式等软性因素。
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既有环节上的承接性,又有活动内容的独立性,就单一员工来说,管理到其去职为止。这从范围来说,管理是到位的,内容是完整的,其精华值得保留。按照BRP理论进行优化组合,重组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管理规划、管理过程两大工作板块中,把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捆绑在一起,并突出了信息收集、意见反馈和客户满意三个环节指标,特别是把最终目标锁定在员工、领导、企业和社会满意上,这就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宗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本化。流程是详细的文档,但又需要简洁清楚,易被使用者理解。流程文档(管理和操作)需要嵌入业务过程和控制。因此,如同操作过程本身的简捷一样,流程图中的准备过程和具体审计操作过程也应该是简洁的,形成的板块中体现出细节的逻辑联系和科学规范,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力求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总之,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优化,需要建立专门的、完善的、高效的人力资源机构,通过观念的更新、服务精神的张扬,让企业员工和人才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浅议加强班组建设的意义 篇5
一、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二、如何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三、通过创新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一、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班组是企业直接组织员工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开展业绩评估,实施固本战略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健康发展的基础。班组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才能强化劳动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进技术和管理现代化,企业才能稳步发展。
搞好班组建设是促进公司发展的首要条件,如何搞好班组建设是我们每位班组长的首要任务。只有搞好班组建设,才能有效的执行生产指令,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以促进公司的不断向前发展。班组建设,是企业综合性的基础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行政部门又涉及党群组织。
要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建设和谐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只有各个细胞健康,才能保障整个机体的健康。班组不仅承担着完成生产、服务任务的职能,而且是员工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根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理,如果班组管理混乱、歪风盛行、人心涣散不仅生产不出合格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而且难免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制造人际矛盾,使企业不得安宁,企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实践证明,要建设和谐企业及和谐班组必须重视班组建
设,通过加强班组建设形成健康的班组文化,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建设学习型团队,培育和谐的人际氛围。
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企业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企业的质量体系就会得到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就会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就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抓好班组综合考核工作。在不断完善班组综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在班组实行综合考核工作,以改变在分配问题上的企业内部班组和个人之间平均主义的问题,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考勤制度等,明确班组内的工作职责,任务、作业程序等,形成制度,颁布执行?同时要做到月有考核,年有总结,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组的依据。整套制度建立健全后,就会逐步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提高班组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是搞好班组建设工作的关键。班组长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是生产
经营现场的直接管理者,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前线指挥员。班组长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实践证明,班组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为了提高班组长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首先应归口管理集中参加劳动部门轮训班组长的培训活动,取得班组长资格的上岗证后回到班组任职,让班组长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才干。在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
三、通过创新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着矿业公司三个石灰车间原燃料入厂质量数据的检测任务负责石灰产品质量的自检工作,并向生产车间提供科学的分析数据,为提升产品质量进行优质的服务。是技术性很强的单位。检测中心的各班组人员少,检测的种类和项目多,要求班组员工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水平。检测中心针对本单位班组的特点,结合“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把班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把加强班组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创建“学习型班组”作为班组建设的核心。面对一些员工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的局面,检测中心狠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检测中心专门组织人员去水泥厂参观学习,为提高员工
学习意识,鼓励和引导员工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励了员工的学习热情。
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6
摘要:国防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而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的行为,通常包括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交通战备动员等。国防动员涉及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外交等一切领域,从而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安危,更与个人密切相关,因为有国就有防,有国才有家。
关键词:韬光养晦,信息化,一体化,在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的主题。而长期以来,我国都奉行着“韬光养晦”,积极防御的政策。在全心全意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断相应地巩固发展我们的国防建设。但是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如日本,菲律宾,越南.......的关系不尽人意,特别与日本的关系更是跌到了冰点。而这一切都在于日本安倍政府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安慰妇等历史的存在,还美化战争,霸占我国的钓鱼岛。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我国的最南端,南海。如今,岛屿的再次争端打破这里昔日的平静,菲律宾,越南依仗着美国,打着美国“支持”的旗号,在国际社会上表现成受害者,背后却不断地加强军备和巩固侵占的岛屿建设,以此想“一劳永逸”,霸占我国岛屿。尽管我国多次重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表现出极大的忍让和诚意,但也未能从根本上阻止了越南,菲律宾等几个国家赤裸裸的侵占和该区域的石油偷窃。同时,还有以美国为首的,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在科技上,对我国进行高新技术的封锁;在经济上,我国设置高门槛和进行所谓的反倾销反垄断;在军事上,对我国进行“珍珠链”式围堵;而且不断干涉我国内政:美国对台售武,与“藏独”分子接触;英国也会见**,插手香港“占中”事件.......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当今国际形势里,我国药自立自强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国防支撑,离不开国防动员的进一步加强建设。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庞大的国土注定让我国也成为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如地震: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大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大地震,还有今年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6.5级地震......地震我们难以探测,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动员建设,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周密做好准备,积极开展演练,一旦有事能够迅速拉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较大,所以,还要加强边防斗争、反恐维稳的主动权,维护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和有关部门,对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7
关键词: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意义,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多种所有制经济迅速得以发展, 以非公有制为特征的各类企业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做好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 党的各级组织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部分, 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新方法、新举措来加强和改进企业中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本文简要论述了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并从企业工作重点、规章制度建设、科学发展观、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加强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 是社会基层组织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 它们身处市场经济的第一线, 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使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 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果企业的党组织和党员不起作用, 企业的改革和生产经营工作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全面完成新形势下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 重视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 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 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在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 只能坚持, 进一步加强和不断改进。
1、加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们党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 特别是对企业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实践证明, 企业基层工作包罗万象, 也是比较薄弱和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 因此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正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 党的自身建设也确实还有不少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的方面, 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都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部分企业的领导干部素质不高, 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不高, 脱离群众现象严重, 经常出现一个人说了算, 搞权钱交易, 甚至是出现贪污腐化等违法乱纪行为。
所有这些都使党的执政地位遇到严重威胁和挑战, 所以在企业机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情势下, 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才能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正确与否, 组织能力如何, 急需一个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 因此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 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加强企业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要建设好党支部班子, 各单位需要有一个懂经营, 会管理, 且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党支部班子, 班子成员还要有较强的党性原则和党务工作知识, 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二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要根据形势需要, 探索选人用人的新机制, 要变过去的单一任命制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与组织培养选拔相结合等多种用人途径, 在部分岗位选拔一批专业性、社会活动性较强的, 具有一定才能, 做出一定贡献的工人到这些领导岗位上。
三是要选树推广典型, 必须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大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富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党支部和基层单位,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二、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
1、围绕党的基本路线, 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作为党的整个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 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因此, 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此外, 在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 每一项工作都要同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全面体现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要求, 要同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及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有机结合。
2、立足于经常性工作, 坚持做到常抓不懈。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 也是一个坚持不懈地细致工作的过程, 因此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立足点应当定位在经常性工作上,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远规划, 常抓不懈。在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 一系列明确的阶段性任务, 构成了切实可行的规划的具体内容。企业只有做好经常性工作, 把长远规划和近期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 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出一条靠改革和经常性工作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促进基层党建规范化。
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在抓党员教育管理方面, 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巩固已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已有制度, 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促使党员教育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此外, 还要针对不同情况, 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 对困难家庭党员、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
4、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主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中解放出来, 积极探索, 大胆尝试, 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打造为风气好、能力强、作风硬的战斗集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就是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5、解决实际问题, 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企业基层党组织要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创造新经验, 在实践中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对于在活动场所、经费、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为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要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党务干部, 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激发员工斗志、凝聚员工合力、鼓舞员工干劲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贺随岐, 马九如.用创新精神推进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石油政工研究, 2007 (02) .
[2]李秀亮.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03)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8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预防腐败的重要作用
能够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和社会意识。廉政文化从内容上主要表现为道德和制度两个层面。廉政道德文化的目标是培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廉政制度文化的目标是建设清正廉明的社会秩序。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内容,更深的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中,从而进一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使其消除腐败意识。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内各项民主制度,通过廉政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使社会公职人员按规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使广大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处于平稳和安定状态,使不同利益的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使社会安定有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进步。
是预防腐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执政的文化根基,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的营养。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的观念。要运用文化的力量,让廉洁的观念转化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上,从而进一步净化党的执政主体,筑牢党的执政基础,使党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是落实廉政制度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措施。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一项重要措施。廉政教育要以文化为载体,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先进文化建设,反腐败斗争就是用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斗争。要把预防腐败工作体系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应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力度,在“求实”上下功夫;其次,要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在“深入”上下功夫;第三,要不断拓展建设形式,在“创新”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拓宽视野,提高层次,才能达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廉政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廉政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功能,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廉政文化是解决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抓手,具有深厚的渗透力。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明确的目标性、极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以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可以开阔党风廉政教育的视野,拓展党风廉政教育的思路,丰富党风廉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9
论文摘要: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的思想、行为、精神与灵魂之凝聚,而文化则是文明进步的基石。于是,滁州公路人有了“筑路先育人。育人先塑魂”的行业之训。
论文关键词:公路文化;内涵;作用;主要途径
公路行业多数单位是编制,然而单位无论是称谓还是机构性质在西方国家都是没有的,单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作为机关的附属物存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段加快和单位改革的日益深入,单位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而公路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将日益凸显。
与国外文化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公路文化研究显得滞后而薄弱,而对即将面临市场化改制的公路行业来讲,文化将是以个新的课题。公路行业文化,亦可称之为公路文化,是指行业内为维护生产,生活,学习持续而共同遵守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价值观念。
一、公路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流动性文化
公路文化是流动性文化由公路所具有的连接四通八达的地域空间和公路的发展史所决定。近年来公路的大量新建,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公路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流动性,充分发挥了公路传播动态文化的作用。
(二)环境文化
环境性是由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生态状况决定的。现阶段的公路建设,在提供高质量的公路实物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在公路的建、管、养中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在创造一道风景线的同时,要尽量做到不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损坏。
(三)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目前正处在向“以人为本,打造和谐交通”的服务型时代转变,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畅通”是公路行业向服务型转变的首要任务。公路行业要在建、管、养、执法等每个环节都建立起安全服务的意识,以向社会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服务为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
(四)社会公益文化
社会公益性是由公路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理应由政府无偿提供。虽然目前国家财力不足,公路建设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但公路从本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变。
二、公路文化的作用
公路作为我国的单位组成部分,公路文化同样在公路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激发公路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公路的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单位文化不同,公路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因此,在构建公路文化时,必须根据公路的特点,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能为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和要求的全新价值观。
三、建设公路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文化的推广,通过宣传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公路文化的建立在初始阶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更要讲究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达到使员工乐于接受的目的。使公路文化从实践中来,推广应用于实践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领导作则全员参与
单位领导者在真正深刻理解公路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文化建设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形成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良好局面,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实现单位的目标竭尽全力。
(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榜样人物使公路文化的价值观“人格化”,使舆论引导具体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化。榜样的行为被员工仿效的过程中,在过程中就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选树过程中,只有将真正先进人物、具有群众威信的人物选出来作为榜样,选树榜样工作才能与公路文化建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选树榜样的目的是要学习榜样。
(四)完善机制制度引导
公路制度文化所包括的法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是不同员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操守。制度的.落实过程,也就是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促使不同文化朝着个陛化的方向发展,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
(一)建设“人文”的公路文化
文化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员工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建设公路文化时应按照“人文”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以人为本。
(二)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公路文化
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但它在各个单位所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单位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采用的推动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建设公路文化时,都必须以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的公路文化。有选择地学习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避免盲目追赶或照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和发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建设体现“公路人”特点的文化
单位精神是单位价值观的核心,是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指导实践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因此,公路要注意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公路人”精神。一方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上下一致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有人人自律的行为规范,同甘共苦的和谐氛围。
(四)建设鲜明的公路“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的产品就是服务,由于是替政府实施管理与收费,单位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交通行业或服务行业。而事实上,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向过往车户提供可以顺利通过的公路设施、通行条件及相关服务,并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因此,公路完成收费任务是责任,提高服务水平是根本。在构筑公路服务文化时要着重体现优质、文明、高效的原则,不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时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文明服务真正融人到一言一行中,力争使优质服务体现在公路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全程的服务。
五、结束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10
黄挺拔
2007年04月13日15:0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紧培养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和政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社会工作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安全阀”,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来看,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专业化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必须把做好社会工作摆到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高层次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这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好一个高层次、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的人才群体;培养造就各类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可以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总的来讲,我国目前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甚至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尚未被社会各方面广泛了解,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素质与现实需要都存在很大差距。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切实把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摆上日程,大力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人才,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高起点、树立新观念和构建大格局
始终坚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起点。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谋划筹划、宏观指导上,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统筹起来,通盘考虑,注意抓住重点和急需人才工作,带动和促进整个队伍的壮大与发展。要长远规划、综合安排,根据长远需要与眼前需要、总体目标与阶段要求,对人才队伍怎么建、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要求,都应考虑得很周密、计划得很具体,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牢固树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观念。要树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和谐社会建设主力军的观念,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以应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各种挑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树立超前培养的观念,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选拔的目标、任务,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舍得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上出思路,下力气。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培养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统一起来,想方设法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搭梯子、铺路子,使各类人才能够才尽其用。
努力构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格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努力形成重点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局面,不断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施所长,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完善教育体系,拓宽育才渠道,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各级党委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选送院校培训的具体专业、目标和单位的实际需要,切实选送那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后劲和培养前途的人才入读深造。要积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譬如坚持开放式育才,建立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协助区,把教育资源用足、用活、用好,逐步使育才模式向基地化、正规化、现代化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摇篮。
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岗位锻炼,充分发挥实践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最实际、最有效的舞台。要强化在职学习,引导大家深入学习政治、历史、社会、哲学、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理性、辩证和创新思维能力。要大力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着力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注重实践提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人才,要适时进行交叉任职和换岗锻炼,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坚持正确导向,凝聚吸引人才,不断强化社会工作人才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公正用人,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五湖四海,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论,真正把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要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典型,切实让优秀人才成长进步的步伐快起来。反之,对那些工作马虎、能力素质提高不快的,该调整的调整,该诫勉的诫勉。要不断建立健全全方位培养机制,如内容规范、方法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效能强化、配置优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氛围良好的引才聚才激励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推荐阅读: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09-03
银行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10-07
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06-2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11-29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11-1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07-08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01-04
浅谈加强新时期县域农行企业文化的建设10-1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06-08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