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修养(精选12篇)
加强文化修养 篇1
2011年1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 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同年4月, 安徽省文化厅、财政厅联合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 要求我省各地市图书馆、文化馆 (站) 统一于2011年6月28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按照此时间表, 我馆经过积极策划, 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已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馆, 现开馆已两月有余, 应该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馆布置的摄影展览室, 每日都有市民来参观, 活动室由社区艺术团免费使用, 免费辅导也已开展, 但是和国家的总体要求相比较, 还是有较大差距, 如何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后的文化成果,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的公益性, 把免费开馆真正落到实处,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 要认真学习领会两部下发的文件精神, 充分认识到免费开馆的重要意义;免费开馆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 是加强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 需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职能, 改变以活动、演出为主要工作的模式。文化馆免费开放后所有的活动空间都将对外免费开放, 基本服务项目也都免费提供。同时免费开馆在时间上也有具体要求, 这就需要文化馆更要转变观念。从以前完成广场文化活动任务为主, 完成领导交给的指令性任务为主, 和参加各种比赛汇演为主, 转变为“阵地战”。即在文化馆提供的空间里 (各活动室) 免费进行基本文化服务, 包括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 公益性展览展示, 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骨干, 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因此免费开馆后大量的是服务性工作, 对前来活动的广大市民需要热情接待。当然广场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也要举办, 这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广大市民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 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文化修养, 创新服务内容。
随着文化馆免费开放, 主要工作职能的转变, 对馆内的工作人员要求也随之提高, 文化馆干部不光是要组织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 更多的是搞好基础性艺术辅导培训、讲座等。这就需要广大群文干部加强对本专业的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 虽然文化馆从事业余群众文化活动, 但相对于本专业来说, 完全是“专业”的。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才能使得基础性艺术辅导培训水平相应提高, 所创作表演的艺术作品才更精彩, 更有感召力, 更能鼓舞人心。同时要学习文化知识, 不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与时俱进, 难以改革创新。国家对免费开馆的内容有着明确要求。由于客观原因, 有些活动项目暂时还不能向广大市面市民提供, 成才环境。
6、要重视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它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中, 纳入文化大市 (县、区) 建设之中。做为文化主管部门要将其纳入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本着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求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要求, 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省、市加大文化下乡力度, 对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指导, 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 合理配置, 仔细安排, 认真落实, 虚心听取广大市民的声音, 明白他们需求什么, 以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作为免费开馆的宗旨, 让广大市民满意。
第四, 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良好形象, 创办服务品牌。
应该说, 文化馆对广大市民还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单位。熟悉的是一到节假日, 庆祝日, 文化馆就在广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 举行汇演、比赛。陌生的是不知道文化馆是干什么的。有的市民甚至不知道文化馆的存在。据报道, 前些年北京市文化局曾委托一家咨询公司做了北京市民对文化馆认知度抽样调查, 结果除了当时的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 其他的文化馆认知度均不足5%。北京尚且如此, 其他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我市免费开馆两月以来, 根据市民调查情况确实如此。市民对文化馆工作性质职能不了解, 他们只知道节假日广场有文化馆举办的活动, 但平时文化馆具体干什么工作一点都不了解。因此借着此次免费开馆进行大力宣传, 让广大市民了解文化馆的功能是与他们的平时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化馆的免费开馆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食粮, 更充分的享受改革开放的丰富文化成果, 成为广大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终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第五,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馆舍, 增加编制, 落实免费开馆经费, 更想让文化馆成为广大市民精神文化家园, 除了文化馆文化干部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工作职能, 创新服务内容以外, 对文化馆的硬件设施更需加大投入力度, 尽快地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免费开馆各项服务项目。给广大市民一个宽敞明亮安全的文化活动空间, 要有尽可能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 尽可能完善的文化活动设施。同时还需要根据广大市民的需求, 增加新的文化活动内容。因此文化馆舍的面积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按照国家文化部评估文化馆的标准, 市级文化馆三级馆的面积要求是3500平方米, 二级馆是4500平米, 一级馆5500平米。同时, 一个城市如果要评选国家级精神文明城, 图、文、博三馆必须是一级馆, 这是一个客观评选条件。有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各种文化活动项目才有活动场地。再者要建立免费开馆经费拨款的长效机制, 应将免费开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按时拨付。从经费上给予支持, 保证经费正常到位, 便于文化馆免费开馆的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一方面文化馆基本服务项目、基础性艺术指导、培训全部免费;一方面原有租赁、收费项目全部停止。如果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将会影响到文化馆正常开馆。同时因为文化馆面积扩大, 活动室增多, 服务项目增加, 文化馆现有的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有关部门应考虑给文化馆增加编制, 以适应开馆的需求。当然也可以采取聘用工作人员, 招募志愿者的办法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总之, 为了保证文化馆免费开馆, 保证广大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馆需要抓住这一机遇, 重新树立良好形象, 创新服务内容, 提供多种优良的文化服务, 使文化馆真正成为寓教于乐的文化阵地, 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为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
2.《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的决定》.
3.《温州市委关于建设文化大市的决定》.作者简介:
袁爱萍, 文化程度大专, 温州市群众艺术馆活动部, 展览部主任馆员。
加强文化修养 篇2
4月22日,省委中心组就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文化修养举行集体专题学习会。省委书记苏荣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强调,全省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学习的进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把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热爱江西、建设江西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次专题学习会邀请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折射”问题作了辅导报告。
苏荣在主持学习时指出,面对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的新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要求领导干部养成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中,首要的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要求,今年,中央又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在全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省委近期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省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学习的进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把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党员干部,为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和自觉实践者,引导和带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热爱读书的浓厚氛围,形成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风尚。
苏荣指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和重要特征,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代表和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心灵和智慧。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行为标准、思维模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动力,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文化修养。我们今天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加强自身修养和人格锤炼,增强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加强文化修养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汉语言文化修养 异同 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110-01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教师应该把握好英、汉语的异同,突出英语的自身特点。
在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存在疑问:汉语和英语相比各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时各自怎样表达才算得体,它们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想找到明确的答案。如果老师对汉语言知之甚少而不能很好地排除汉语的干扰把英语独立出来;或者不能居高临下地看语言的相通性而把英语搞成一种模式,这是造成英语教学模式化、简单化的原因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內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入汉语语法,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应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
要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外语;英语老师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英语老师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例如,可以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horse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在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西方对狗是情有独钟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失败者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动物的习语,开展“动物晚会”(Animals Party)的活动。因此,英语教师对民族文化要有广泛的涉猎,不断提高本民族文化修养。
三、本民族文化是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
多年以来,我们都是以西方为中心,认为学英语,只要创设“纯英语”的环境就可以了,却忽视了学生生长的土壤,对学生学习的环境重视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英语是生硬地被迫地接受。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广泛涉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都会涉及。如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在课堂中,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翻译成汉语的谚语。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 ”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渗透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中学阶段,注重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 [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
2 [英]John Simpson、[英]Jennifer Speake.牛津英语谚语词典
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篇4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强化师德修养, 意义深远。
1、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 是师德修养的思想基础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 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 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 就该对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 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无论何时, 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 投身教育事业, 我终生无悔。
2、热爱和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教育好学生, 才能使教育发挥育人的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是难以培育适应新世纪、面向现代化、把把握未来的合格人才。当然, 严要得法, 严要有度, 不能按部队的训练来要求。慈, 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 使学生全面发展。
3、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 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 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人民教师, 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为人师表的水平, 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4、传授知识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课程标准》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 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 上至宇宙太空, 下至海洋生物, 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 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 教师应珍惜它, 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 和学生打成一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所以, 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 不断开拓, 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 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 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5、塑造人格是师德的宗旨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 而应是一个教育家,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 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德育为首, 五育并举,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师德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师德建设的前提。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 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要自学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要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 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按照党中央的精神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教师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 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观念。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
2、不断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
制度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壮大的必要条件, 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制度的规范和制约, 就无法正常运行。搞好制度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建设的重要课题。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教师的自身修养, 但也需要纪律的约束, 这是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质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 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
3、加强考核与监督
在有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后, 还要进行科学的考评。加强对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考评和舆论监督, 是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如何, 会在有意无意间接受群众的鉴定和评判, 因此, 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
4、发挥榜样的力量, 正确引导
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做到学有榜样;而对于工作敷衍、追逐金钱名利、贻误工作、造成失误等不良行为则要坚决惩戒, 以鞭策后进。
对于广大师生举报的教学事故、恶性事件和严重违背师德的人和事, 决不能姑息迁就, 对于个别严重违法乱纪、违反师德规范的害群之马, 要坚决地毫不留情地清除出教师队伍, 只有加强管理, 有效地利用教育惩戒手段或法律手段, 才能促进师德建设的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才能真正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文化修养 篇5
——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体会 于2010年3月7—8日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闽旺
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推进福建加强海西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推进海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党、关键在文化系统的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锻炼的程度和水平。
关于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段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衡量阶级觉悟的高低和立场是否坚定的准绳。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党章规定: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之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些都是有无党性觉悟的表现。
关于修养:《辞海》解释:(1)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如理论水平修养),(2)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71年前写就,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讲演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把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我们锻炼和修养的模范。要进行七个方面的修养:(1)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2)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3)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4)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5)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6)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7)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大家都无不例外地需要进行上述各方面的修养”。
少奇同志提出:我们可以说:只要社会上还有这些恶浊东西,社会中还存在着阶级,存在剥削阶级的影响,那末,在共产党内也就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恶浊的东西,正是因为社会上和党内还存在这些恶浊的东西,共产党员就有改造社会的任务,党员就有改造自己的必要,就有修养和锻炼必要。
最后少奇同志作出总结:
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干部。这就要求:
(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党的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
(二)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己一切的思想行动,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
(三)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于影响到当时革命斗争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
(四)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地约束自己,特别是对于同当时革命斗争有关的政治思想、言论和行动,要用严格的立场和正确的原则来约束自己,除此之外,最好连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在原则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之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
重温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有四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1)加强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党性修养、党性锻炼提高的过程。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联系实际,勤于思考,提高素质,增长本领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孙春兰同志指出: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精神追求。
习近平同志在去年中央党校进修班开学式上谈读书学习问题,讲到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引用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说,我看,领导干部读书应有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亦“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学习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学习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2)严于律已。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就是要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章”第六章34条对党员干部提出六条“基本条件”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任用条件”六条是一致的,都强调:①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②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④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⑤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⑥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中央2009年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提出“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刚刚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条例》提出五个必须: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对照党章、条例、准则我体会严于律已,领导干部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做的,厅党组首先要做到,要求厅党组成员做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二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崇高气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是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最为重要。常修为政之道,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特别注意防微杜渐,严密防范因在一些所谓“小事”“小节”问题上不检点最终滑向腐败泥潭。
(3)与人为善。“善”是善良、友好的意思。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就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作为领导干部心地一定要善良,对人一定要友好。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有民主作风,全局观念。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讲团结在任何地方、单位都十分重要,一定要增强团结意识,团结是战斗力,有没有民主作风,能不能讲团结是一个人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二是与人为善还体现在对同志对他人要尊重、要关心、要帮助,少奇同志提出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政治问题以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对自己最好连“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都要注意到。三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这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为单位、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解急事、难事,办大家关心的事。要关心群众疾苦,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切不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指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四是与人为善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的需要,一个地方、单位只有和谐才能干成事,这也是中央的要求。
党性修养强调提高思想理论文化水平也讲究待人处事,严于律已与人为善就是讲待人处事的态度,讲党性修养在这方面的提高和养成。(4)事业心与责任感。党章和条例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这也是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落脚点。讲党性锻炼修养,就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推动事业发展的信心、决心,有落实事业发展的责任和举措。事业心,讲的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讲的是对福建发展海西发展建设的关注和参与,讲的是对文化事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积极投入。领导干部还不同于一般同志,还要考虑业绩,要考虑一年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文化强省、为文化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感与事业心紧密相连。光有事业心,没有责任感,无法把事业心落到实处。责任感体现在心思放在工作上,事情做不成有责任,事情办砸了有责任,你的单位出了问题有责任,要勇于负责,敢于负责,还要善于负责(合理分工负责)。
加强诗词修养好处多 篇6
在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喜欢诗词,在出访中,在讲话时,常常诗词佳句脱口而出,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在兰考考察时,他朗诵了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词,深深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以及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可见,诗词不仅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能力,而且还能夯实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凝聚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加强诗词修养大有好处。
有利于展现领导者的风采。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在诗词创作方面可谓独领风骚。1945年秋天,他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他离开重庆后的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公开刊登了他创作的《沁园春·雪》,轰动山城。重庆谈判之前,由于延安地处偏远,国民党又进行消息封锁,广大人民对毛泽东的了解局限于道听途说,真知者寥寥。重庆谈判,毛泽东和蒋介石不仅斗智斗勇,也在展示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沁园春·雪》的公开发表,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在国统区的一次展示,不仅使人们看到了一位诗人毛泽东,也看到了革命气魄宏大的毛泽东,使国统区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产生了心理变化,并自觉不自觉地为今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奠定了文化和心理基础。
有利于提高理政水平。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都是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为政者必须最先做到的。同时,还应看到,一切政事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文学,特别是诗词,正是通过描写社会、自然来表达真情实感,言志抒情。学习运用得好,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讲理有情、寓理于情,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连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来比喻腐败懒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来形容天下大乱,终于打破歌舞升平。他又引用唐代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来说明懒政就会误事,腐败必将亡国,以此提高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激发人们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勇气。
有利于抒发个人情感。人有七情六欲,党员干部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和内心世界,而且他们每日处理政事,忧国忧民,烦恼忧愁更是少不了。在排忧遣愁这一点上,诗词具有较强的优势。诗词的表达,其形可以大至宇宙,小若尘丝;其声可以巨如洪钟,细若耳语。用诗词描述人和事,抒发志和情,反映苦和乐、喜与忧,表达爱和憎,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950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彭德怀总司令提出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缓缓地念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时,还不容置辩地说道,“还是让这个孩子同其他烈士一起,就地安葬在朝鲜吧!”这两句诗,除了赞扬毛岸英及在朝牺牲的志愿军烈士的忠魂与朝鲜的青山绿水同在外,也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崇高情操和大海般的胸襟。
有利于陶冶道德情操。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廉政诗句。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
明代政治家于谦担任地方巡抚时,政绩卓著,为官廉洁,从不奉承权贵。当时,宦官当道,官场腐败,地方官员进京都要向京官们赠送金钱或土特产。于谦每次进京公务,从不带任何禮品。进京后,同僚们问他带来了什么礼物,于谦笑着举起两个袖子,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而今,“两袖清风”已经成为廉洁奉公的代名词。
古代的这些诗词名句,对于陶冶党员干部的情操意义重大,多学点儿古诗词,可以从中领悟到不少做人为官的真谛。
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风险同在的时期,党员干部执政压力增大,由此引发的各种事件频繁发生,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诵读古诗词在减轻党员干部工作压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早在春秋时期,诗词在心理健康保健方面的功效就被认识到,管仲就有言:“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也提到读诗妙处:“上可稗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古诗词韵律悠扬,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激情横溢,陶冶人的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对减缓压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党员干部加强诗词修养的关键是要反复诵读、深入诵读,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读,让自身充分沐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想象古诗词描绘的情景,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在诵读时,要根据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在细细品读中,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如何切实加强党性修养 篇7
党性修养又称党性锻炼, 是指广大党员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会和践行党的性质, 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因此, 党性修养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的。我党历来重视党性的修养,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指出,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邓小平提出:“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 (1) 关于党性修养江泽民同志这样谈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而这个党风的形成关键在于每个成员的党性修养。胡锦涛同志指出,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习实践活动。
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
(一) 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现实需要
维护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每位共产党员的共同职责。党性修养是对每位共产党员思想、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我党共同努力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党性修养的提高, 党风建设的提高。
(二) 加强党性修养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中, 党员队伍中慢慢滋生出了一系列不良习惯。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是制定和贯彻国家经济政策的主体, 是带领广大人民奔向小康之路的带头人。因此, 加强党性修养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三) 加强党性修养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是执政党, 肩负着治国理政的重任, 只有把自己的作风管好了、治好了, 才能有力量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要把转变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有机结合起来, 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扎根于思想和行动中。我国实行的是一党专制, 多党协商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是执政党, 其他各党派是参政党, 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执政能力、意识高度直接决定着人民的幸福, 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
(一) 个人的努力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环节。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政治理论、业务知识, 还应包括其他各方面知识理论, 比如科学的管理方法、文学艺术等。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牢固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观念, 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2.加大党员实践的力度。党性修养本质上就是一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实践是立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 (4) 党员的实践活动是党员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展现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党员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一名党员所具有的素质与能力, 还能充分地磨炼党员的意志, 提升党员的修养。
3.加深自我反省的深度。自我反省是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剖析与解读。一个人只有时常静下心来, 仔细思考自己行为是否恰当时, 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明确前行的方向。广大党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常对自己进行反省。有些党员干部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 官僚意识不断膨胀而忽略了自我反省。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 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
(二) 外在的干预
1.加强党员学习与培训的力度。党性修养仅靠党员自身的学习和完善是不够的, 在广大党员自身不断努力的条件下, 还需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的政治氛围。首先,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强化党员意识。其次, 加强政策法规、时事政治的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最后, 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只有具有过强的业务知识才能将工作做好做实, 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监督与惩罚力度。每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 共产党员也有犯错误, 难抵腐朽思想腐蚀的时候。为此, 在加大党员自身修养、提高党员自我约束能力的同时, 还需加大监督惩罚的力度。加大党员的监督与处罚力度能够有力地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提高整个党员队伍的党性修养。
3.将年轻党员干部放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基层是最锻炼党员干部的地方, 在基层, 党员干部深入群众, 能够充分了解百姓的心声, 能够深刻地感受百姓的疾苦。每天工作的内容是直接解决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将年轻的党员干部放到基层, 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高处事的能力, 重要的是能够从根本上磨炼年轻党员干部的性格, 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马光焱.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重新解读党性修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6) .
[3]邵英明.切实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2) .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 篇8
一、师德的作用
1. 师德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调节是师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 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是师德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 必然存在着不少关系和矛盾, 需要一种机制来调节。否则, 任何阶级的教育目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师德正是教育过程最主要和最有效的调节机制, 它以特殊的形式向教师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 鼓励和支持他们采取有益于教育过程的行为, 反对和阻止他们采取不利于教育过程的行为, 促进教师和教育过程的其他参加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 以便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 完成教育任务, 实现教育目标。
2. 师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立德志之时, 增知识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 也包括思想认识的提高, 道德观念的形成。他们的观念正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思想尚未定型, 可塑性大。这一基本特点, 一方面表明青少年是可以教育的, 而且是比较容易教育的;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旧的思想意识少, 接受新的思想快, 对新事物比较敏感。
面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爱模仿的特点, 教师究竟需要给学生树立什么样的榜样, 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断言的, 教师的道德榜样和个性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3. 师德对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
师德不仅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而且也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催化剂。师德对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1) 通过学生影响社会。师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体现出来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的道德面貌, 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变化, 而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变化, 又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教师以什么样的师德面貌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来教育学生, 就很可能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尤其重要。
(2) 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社会生活而影响社会。一是, 教师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消除社会上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素。二是, 教师在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以自己的努力, 尽职尽责, 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教师的个人品质对家庭、亲友、邻里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其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庭、在社会上的表现应当是一致的。一个尊敬师长、尊重同事、热爱学生的教师, 在家庭生活中也必然会以身作则地去教育子女尊老爱幼, 而这种家风必然会影响亲友和邻里, 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 学习和实践的统一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进行师德修养, 无论是提高师德认识, 还是培养师徒情感, 无论是坚定师德信念, 还是锻炼师德意志, 都离不开学习科学理论和参加社会实践。一是, 加强师德修养, 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看书学习, 可以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 明确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目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二是, 加强师德修养, 必须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也是师德修养的基础。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 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和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所在。
2. 严格解剖自己是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师德修养的过程, 就是教师世界观、道德观、教育观的斗争过程, 而绝不是道德思想、教育思想上的兼收并蓄、折中和中庸之道。
首先, 师德修养要高标准严要求。师德修养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立志, 就是要立下做一个忠诚于人民、有高尚师德、有献身精神的教师。其次, 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是自我修养的前提和起点。一个人民教师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才能发扬优点与长处, 改正缺点、纠正错误。最后, 要敢于自我批评, 善于控制情感。自我批评是师德修养的内因。教师的道德品质是一种自觉意志的行动过程, 通过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战胜与克服自己。
总而言之, 师德培养不仅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且对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所以今天把师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施修华, 严缘华.教育伦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9.
加强自身修养踏实高效工作 篇9
关键词:工作职责,自身修养,工作质量
一、明确工作职责, 找准自己位置
小学教学副校长工作职责: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指示,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负责组织管理教学教研工作, 处理教学日常行政工作。
2.具体负责全校各学科建设, 执行教学计划, 完善课程标准工作, 构思、部署并指导学校全局性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 安排和指导教导处、教科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工作。
3.协助校长制定教学、教研、教务的有关岗位职责条例和考核措施。
4.协助校长做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选配以及教学人员具体课务的安排;负责教务人员、教研组长和各学科任课教师岗位职责考核。
5.负责师资和教辅人员队伍建设, 组织教学人员“教书育人”,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6.深入各个教研组, 指导学科教研活动, 组织体育训练与艺术兴趣活动, 组织审批各学科开展的教学教研工作, 及时解决教学、教研、教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7.加强政治修养和业务修养,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学习教学管理理论, 积极参与教务、教学、教研、活动,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以身示范。执行上级各项工作任务, 完成学校党支部和校长布置的其他工作。
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树立良好形象
(一) 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领导的一言一行, 都可能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效仿, 因而, 学校领导应率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勇挑重担, 奉公克己, 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带动身边的教师, 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 知人善任, 宽以待人
教师之间在知识层次、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业务领导在管理教师的过程中, 应善于做一个“有心人”, 应具有识才、用才、爱才之智, 把教师安排到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激发其进取心和事业心, 引领和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稳步推进。事实证明, 教师是否能做到人尽其才, 是学校领导最基本的管理能力的体现。“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领导应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正确对待教师的错误, 尽可能采取教师乐于接受的方式, 如暗示、谈心等, 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可以。
(三) 以诚待人, 以心换心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密切协作。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业务领导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这就要求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 领导应充分尊重、理解、信任教师, 以诚相待, 善于同教师接触和交流思想, 积极参与师生的各种活动, 做同事的知心朋友。其次, 学校领导应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领导的真诚、友好, 能使教师积极工作, 并能使学校集体友好相处, 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 认真学习教育政策和法规
学校领导者在工作之余要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通过学习提高了学校管理者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据可循, 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 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校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应努力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课程理论等方面的书刊, 了解新信息和课程改革发展动态。每个学期开学, 可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阅读各学科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的更新, 并指导教师写好备课簿中的年度课程标准, 及时帮助并解决教师备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 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并带领全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使自己理论基础得到充实, 知识水平得到提升。
四、抓好自己分管工作, 保证工作质量
(一) 教学工作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制订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 每个学期开学初根据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 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要全面, 要体现教学工作的重点, 要考虑到本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情况。
2. 有效落实工作过程
落实工作一定要做到不拖不弃, 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要有步骤地进行, 每个月份做什么, 每周做什么, 都要认真完成。
3. 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检查指导
每学期都要重视教学工作的指导, 每一节课、每一科作业都要进行认真指导、下批语,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并把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每位老师。每个月都要对整体工作进行总结, 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意见。
4.对工作过程进行总结评析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教导处负责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负责对阶段工作进行分析, 根据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 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改进意见。
(二) 教研工作
抓好校本教研,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制订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组建中心教研组。
1.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定”, 即定时间, 定内容, 定主讲人。学校可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通过实践集体备课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 弥补教学上的失误与缺陷, 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优化, 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2.抓中心教研组活动
每个教研组可按照学期初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每月开展一次活动, 活动要围绕学校教研重点, 体现本学年度的特点, 每次活动要讲究实效, 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教研组活动由教导主任监督指导。
3.抓好学校整体教研工作
学校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研方面要努力做到:
教研活动主题性。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学校关于本学科的教研主题和教研要求, 结合本组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所获得的一些体会, 通过全组成员的讨论确定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关于主题的研究应该分成“主题学习、主题上课、主题听课、主题评课、主题成果 (通过教研形成的关于本主题的相关建议) ”等几个过程。
教研活动问题式。各教研组要认真关注本组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本组教师的问卷调查或平时相互之间的交谈, 发现比较普遍的教学问题, 形成本组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然后通过学习等手段分解这个问题, 并确定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实践研究, 进而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经验或策略。
教研活动常规化。每个教研组的工作分成两大块,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研究,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题活动。把原来由教导处组织的自上而下的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变成由教研组内部检查为主的形式, 包括备课、听课、作业、辅导等环节, 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主动性、积极性, 以真正提高教研组的工作质量。教导处除了参与和指导各教研组活动外, 还要根据学期教研计划监控各组的活动正常开展。
教研活动资料有效性。要求每个教研组在活动前都要有所思考并计划, 而且在活动中要把教师们发表的意见或建议记录下来, 总结提炼出本次活动的经验或心得。比如教学研究活动必须有“主题学习———课堂实践———互动评课———小结报告”等几个内容, 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做详细安排, 都要有详细记录。
(三) 教育科研工作
1. 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
“十一五”期间学校组建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 由校长负责, 下设分管领导, 一线骨干教师做成员。为了确保教科研工作有序地开展,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 完善并制定教育科研各项规章制度, 分别是“教育科研制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教育科研考评制度”、“课题评估激励制度”、“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鉴定制度”和“课题研讨论证制度”。在此基础上, 着手创建一支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教科研队伍。注重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的骨干教师, 让他们在教科研工作中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并以他们为龙头, 影响一批人, 形成特点鲜明、结构合理、各有所长的教科研队伍。教育科研的骨干人员具有自己明确的职责, 在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单兵作战的能力, 还要搞好团队协作, 共同把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计划
每学期的开学之初, 学校都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要点和课题研究进程, 拿出年度工作计划, 并把它列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之中。认真制定包括课题研究、培养骨干、成果交流、论文评选推荐在内的制度, 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具体工作中, 严格按照计划所规定的步骤和内容逐项实施, 并根据研究的要求, 及时做出阶段总结和期末总结。坚持和进修学校科研所保持密切的联系, 定期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 同时积极邀请教科所的教研人员到校指导工作。
3. 认真履行教育科研的全过程
在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成果报告、结题报告等每个环节我们都要认真对待, 详细总结整理各个方面的资料, 形成材料, 装订成册, 并装入档案。
(四) 师资培训工作
1. 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的管理
学校可坚持实行教师研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材料管理, 把教师在研训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听课记录、个人反思、经验总结、理论资料、学习心得、教研活动等原始材料归档管理。
2.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重点, 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 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每个学期都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 做到有计划、有记录。
新课程培训:遵循“先培训, 后上岗;不培训, 不上岗”的原则,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 足额参加。保证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接受岗前培训, 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把新课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培训水平, 扩大培训成果。
教师技术能力水平培训: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实施方案》以及省、县两级的培训实施方案,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并给予参加培训的教师以大力的支持。
鼓励教师自学研修:为提高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 学校要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课外书籍, 大力支持和帮助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函授学习, 并给予教师时间保证和物力支持。
加强师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 篇10
1.敬业奉献意识淡化, 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差。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 放松了教书育人, 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引导。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不认真备课, 不遵守教学纪律, 随意变更教学时间。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 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身正学高的表率作用, 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谋生职业, 对教学敷衍了事。
2.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术腐败严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部分教师治学不严谨, 急功近利, 心态浮躁, 不求甚解, 教学不认真, 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甚至在个别教师中还出现了剽窃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
3.不能妥善处理“利”和“益”关系。一些教师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 重现实追求轻理想追求, 少数教师本末倒置, 从事“第二职业”或单纯为挣钱, 进行一些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兼职工作。有的教师利用学校资源、资金, 谋取个人的利益, 或是利用学校师资经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 加强师德教育, 建设一支思想品德精良、文化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是无声的教科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法律、道德、知识、能力、语言以及风度、仪表等方面的修养。我认为要树立教师形象,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为人师表
我们说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 受到社会尊重, 对于教师本身, 应该怎样办呢?首要的是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孔子说过, 为政与施教一样,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其身, 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已, “为教师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 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 滋润幼苗, 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一次次映入我们脑海。张米亚、连蓉、古雪岷、邓霞、谭国强、张春东、李懋、刘忠能……在地震的生死考验面前,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 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成了呵护孩子们生命的翅膀。义无反顾地, 书写了无私大爱, 弘扬了崇高师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是全中国教师的自豪,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
2.道德自觉
教师作为公民, 首先必须遵守社会的共同道德规范。就教师的道德责任而言, 主要表现在:
(1)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爱, 它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 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 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诲人不倦。自古以来,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一直被视为教师的美德。其内涵包括:第一, 教师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耐心和毅力。这种热情、耐心和毅力是出于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强烈责任感, 是基于热爱学生的感情和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职业精神。第二, 要主动关心, 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实际上, 诲人不倦既是一种教育态度, 又是一种教育方法, 要使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必须从关心了解学生入手。没有关心, 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了解, 没有对学生真实的了解, 诲人不倦则失去真实的意义而成为教育的一厢情愿。第三,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安排教学, 使学生各得其所。
(3) 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 但光教书不育人还不行。应把教书与育人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 同样的鼓舞和期望。
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 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有特长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选好目标, 在学好技术基础课的同时学有专长,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其次,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 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着眼未来, 面向现代化,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把教会学生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生存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理论和实际、学习和操作结合起来, 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清楚, 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主体是自身, 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是他们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师的责任是通过理智情感的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 帮助每个学生把良好的愿望化为实际的行为。
3.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 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 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 教师不能墨守陈规, 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 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 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 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 潜心学习理论, 运用理论, 钻研业务,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 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 终生奋斗。
加强师德修养 铸就教育梦想 篇11
关键词:师德;尊师重教;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97-01
人所共知,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常把教师比作父母,可见教师的地位之高,多么的受人尊重。那么教师为什么受人尊重呢?因为他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试想,把一个幼稚、天然的自然人,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人,是何等的不容易!教师的职业的确是伟大而又神圣的。我们每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培养我们成长起来的那些教师,他们的确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从精神、灵魂上培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还因为教师是经师,又是人师。教师是人中楷模,职业要求他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和模范。
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而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尘不染”,敬业尽职,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就不很容易了。再者,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就上述两点讲,为培养一支师魂崇高,师能过硬,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中小学教育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适应时代给予的任务,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自身修养。工作中体会到,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
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三、制定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增强自身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同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一样,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而必须有着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做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
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磨练,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铸就中国教育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主持人的语言修养 篇12
语言修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 尤其是主持人在节目中, 无论是串联、提问、应答, 还是报道、采访、评述, 都需要主持人的话语脱口而出, 容不得从容地思索, 缜密地斟酌, 更不必说还有言语内容、表情达意, 以至体态形象方面的要求。所以说主持人的思想学识、人生态度、能力性格, 主要就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近些年, 逐渐成熟起来的受众, 对主持人的评价也不仅仅停留在声音外壳的层面上了, 而是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表现来判断主持人的学识修养和能力。对于广大受众来说, 主持人的语言, 特别是即兴口语, 是洞察主持人“心智的最好窗口”。所以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从来都重视语言内容及表述方式, 努力进入“遇事能让人仿佛目睹, 说理能让人心悦诚服, 片言只语可以久而不忘, 长篇大论也可以听之不倦”的上佳语言状态。
不过, 我们也不必讳言, 某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表现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实际上, 电台、电视台在招聘主持人时十分看重口语能力, 来应聘的人也基本知道主持人节目“谈话式”“个性化”的语体风格和传播格局。然而“基本知道”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对“口语能力强”的标准, 也不见得就达成了适应广播电视传播的共识。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口头语言能力高, 不是指口若悬河说个不停, 也不是指的词藻美丽, 才华出众, 或者诙谐幽默, 引人发笑, 更不是孔夫子说的巧言令色, 那种会说迎合他人爱好的好听话, 而是指:能用基本准确的标准语, 即普通话, 有力而得体地达到说话目的。”
“有力而得体地达到说话目的”, 说起来容易, 做到可不容易。“得体”, 在一般意义上理解, 就是说话要看对象、看场合, 了解交谈对象的文化背景, 心理需求, 以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在广播电视主持节目中说话“得体”, 除以上要求之外, 还必须了解广播电视工作的性质、自己所主持栏目的宗旨, 具体每一次节目的传播意图, 以及收听、收视对象的需求等, 换句话说, 对主持节目的主客观语境要有较清醒的认识, 对语言目的、节目播出意图了如指掌。固然, 谈话式的语体风格、个性化的传播格局, 是主持人节目区别于非主持人节目的重要特征, 可是, 这些特征仍然是为缩短传授双方的心理距离, 优化传播效果而采取的手段, 而不是传播的最终目的, 如果不明白手段与目的的区别, 把手段当做目的去追求, 就会本末倒置, 适得其反。可是有些人以为只要能侃善聊, 只要有表现欲、有所谓“与众不同”的个性, 就可以去主持节目。有个别主持人竟以“拿张报纸进直播室开侃”为荣耀。这类随意性极强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式的“摆龙门阵”、“唠闲嗑”, 不是受众所期待的。主持人的漫不经心, 是对受众的不负责, 无形中为浮躁的世情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主持人即兴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言语形态方面:有的主持人表现出高人一筹、颐指气使的架势。其不耐烦之情, 懈怠油滑之状溢于言表, 不礼貌、不友好的言词屡屡耳闻。有的则亲“腻”逢迎……总之, 有意无意地丢开了与受众平等的朋友关系, 失去了为受众热心服务的态度。
在言语内容方面:有的格调低下, 有的政策水平差, 有的只有“半杯水”, 却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 贻笑大方者有之, 捉襟见肘者有之, 甚至还有过言词失误而引起受众反感的。
在言语组织方面:语言粗糙, 语病迭出。不合语法、不合逻辑, 不讲效率、不讲文采的问题尤为突出。“啊、吧、呢、吗”这些貌似体现口语特点的语气助词狂轰滥炸, 随时切入;随后就是“那么”之声充塞于耳, 凡是不好联结或无法起始的话, “那么”就成了“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殊不知随意乱用的语气助词及“那么”等零碎, 它们的泛滥只能暴露说话人思维不畅、言语木讷、反应迟钝等弱点, 并不增加口语的灵活和亲和。还有不合情理、不合逻辑、没话找话、不痛不痒的话也常常会出现在情急的应对之中, 届时急不择言, “捡到篮里便是菜”, 且不管它是否准确得体。至于主持人即兴口语缺乏文采, 寡淡无味的“大白话”也比比皆是。不重视语言的锤炼, 实际上反映了思维的肤浅和惰性;忽略语言的魅力, 主持人的形象将大打折扣。
在言语表达方面:语音不规范, 错别字连篇, 吐字不清晰, 用声不自然的主持人并不鲜见, 实在是有伤大雅。而表意不准确, 传情南辕北辙的也不乏其人。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离题万里的“滔滔不绝”, 风马牛不相及的“反应迅速”, 南腔北调的所谓“特色”, 绝不是受众期待的主持人的“口才”, 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个性。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善于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思想、有丰富的知识, 有敏捷而致密的思维能力, 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有敏捷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是得体的, 效果是好的、有力量的, 如此等等, 这是善于说话需要具备的条件。至于听感灵敏, 发音清晰, 能说正确流畅的标准话等基本功, 更是不在话下。”
【加强文化修养】推荐阅读:
加强文化教育08-24
加强群众文化11-17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05-1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07-08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07-10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10-02
加强职工文化品牌建设10-11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12-02
加强县域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和谐发展05-24
加强公司廉洁文化建设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