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舞弊审计(共12篇)
企业舞弊审计 篇1
一、纳税舞弊行为的产生原因
1. 产权模糊, 责任虚置。
目前, 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产权模糊现象, 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 企业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使国有资产增值的义务, 但是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责任, 因此, 企业的产权模糊就导致企业内部责任虚置, 给企业纳税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经济利益的驱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面临着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 往往不能自制, 为了获得股票期权、融资、操纵股价、侵占资产等经济利益, 不惜违反国家法律, 采取舞弊行为。上市公司已经管理层为了炒热自己公司的股票, 往往会进行会计舞弊, 借助不实的财务信息来得到目的, 管理层还会借助舞弊手段来掩盖自己侵占企业资产的行为。
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
当前内部审计作为现代风险导向的一种审计模式, 它所指的是审计的工作人员始终都是依照企业经营风险作为分析的评估导向, 依据量化的分析来判断审计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 根据风险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审计的重点, 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及治理程序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进一步的改善和解决。更好的协助企业管理的风险, 确保企业价值的增加和独立的鉴证与咨询。因此内部控制是它的薄弱环节, 如果内部控制强而有力, 就能够有效减少纳税舞弊现象, 如若不然, 就会给舞弊行为创造很多机会, 降低企业采取报表的可靠性, 审计人员的重点是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 但是目前, 企业的内部控制大多处于失效状态, 这无疑给纳税舞弊行为创造了机会。
为了避免和减少纳税舞弊行为, 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其进行审计的重要性。
二、审计准备阶段防止纳税舞弊的对策
1. 收集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
企业的纳税舞弊主要可以分为直接减少应纳税额、隐瞒应纳税、故意混淆税率和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四种, 在审计进行的初期, 审计人员要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等相关资料, 并分析企业各项税分缴纳数与报表所反映的收入、利润等情况是否相符, 审查企业的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是否配比。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采用分析复核法或者从横向和纵向观察企业采取是否存在异常变动现象, 并留意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
2. 查阅监督部门的监管资料以及以往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要查看监督部门的纳税鉴定书, 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要求缴纳了税金, 核对被审计单位的工商年审报告、营业执照等, 并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是否全面覆盖单位的经营范围与经营项目。如果会计资料没有全面覆盖单位的经营项目, 要进行询问或者实地观察, 分析其经营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纳税舞弊现象。同时, 审计人员要查阅被审计单位以往的审计报告, 判断被审计单位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其财务资料的可信度。
3. 与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部门的管理负责人进行交流, 详细询问单位的具体经营项目、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状况等, 并对各部门之间的说法进行对比, 判断是否存在说法不一的现象。如果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仓库利用率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较低水平, 但是财务部门却显示库存货物数量庞大现象时, 审计人员就要分析查明其原因, 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故意隐瞒收入不转成本的现象。
4. 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内部控制评审。
在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 结合审计阶段掌握的一些重点以及线索, 有序展开工作。收入环节是审计实施阶段的一大重点,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环节进行审计时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要对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归纳以及分类汇总, 收入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经营项目、经营方式、产品销售地区、服务对象、服务类型等, 方便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等, 对被审计单位的纳税额度进行初步的估算。同时, 审计人员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同订单以及经营与销售网络进行分析, 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等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二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抽样检查, 从销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再到明细账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审查, 检查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是否实现不同税目、应税与免税项目的正确划分, 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判断其有无偷逃税金的现象。三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时候采取了正确的直接收款、预收款、委托代销和分期收款等销售方式, 以及采取这些销售方式时是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四是审查被审计单位收入计价的合理性, 合理运用比较法, 将同一类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历史同期、年度期间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价格明显偏低的现象, 同时要审查被审计单位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否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五是分析被审计单位往来账户、合同等资料, 观察销售记录是否完整。
三、审计实施阶段防止纳税舞弊的对策
1. 加强企业收入环节的审计。
在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 结合审计阶段掌握的一些重点以及线索, 有序展开工作。收入环节是审计实施阶段的一大重点,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环节进行审计时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要对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归纳以及分类汇总, 收入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经营项目、经营方式、产品销售地区、服务对象、服务类型等, 方便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等, 对被审计单位的纳税额度进行初步的估算。同时, 审计人员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同订单以及经营与销售网络进行分析, 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等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二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抽样检查, 从销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再到明细账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审查, 检查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是否实现不同税目、应税与免税项目的正确划分, 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判断其有无偷逃税金的现象。三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时候采取了正确的直接收款、预收款、委托代销和分期收款等销售方式, 以及采取这些销售方式时是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四是审查被审计单位收入计价的合理性, 合理运用比较法, 将同一类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历史同期、年度期间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价格明显偏低的现象, 同时要审查被审计单位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否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五是分析被审计单位往来账户、合同等资料, 观察销售记录是否完整。
2. 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环节的审计。
成本费用环节也是审计实施阶段的一大工作重点, 对被审计单位的成本费用进行审计时要重点从这五个方面着手:一是灵活运用询问、复核等方法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是否前后一致, 是否遵循相关法律的规定, 如果企业存在无原因的任意变更成本费用核算办法的行为, 就要将其作为审查重点, 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通过变更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来偷逃税金。二要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在成本费用核算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 比如:企业材料购入、入库、材料领出和出库、成本结转的原始凭证残缺、缺乏原始凭证或者伪造原始凭证的现象, 白条报销的现象等, 以此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增成本费用、少缴税金行为。三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计提标准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 同时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是够存在任意提高工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费用的计提标准, 是否存在将罚款、滞纳金、违约金等列入当期费用的现象, 还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进行严格划分, 新技术开发费等是否经过税务部门批准等。四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大额预提费用提取、转销的记账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抽样检查, 检查预提金额以及处理方式是否正确。五要对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或应收票据的利息通知单进行抽查, 检查单位已实现的利息收入是否足额入账。
四、结语
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很多单位以及企业都会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利益, 纳税舞弊手法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这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要做好审计准备工作以及具体落实情况, 审计人员要密切关注企业大额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盈亏, 对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及投资收益期间的核算方法进行区分, 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原则。
摘要:本文对纳税舞弊行为及审计策略进行了讨论。产权模糊, 经济利益驱使以及法律法规的缺弦造成了纳税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本文在研究纳税舞弊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审计实施和准备阶段的各种策略来有效进行审计控制。
关键词:纳税舞弊,成本费用,企业收入
参考文献
[1]程琳, 胡玉可.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探析——对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释解[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9) :23-24.
[2]杨利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的识别[J].商场现代化, 2009 (2) :45-46.
[3]张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中存在的程序与方法问题探论[J].科技信息, 2013 (14) 98-99.
[4]陈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的比较分析[J].财会研究, 2012 (5) :17-19.窗体底端
企业舞弊审计 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相关利益者;审计对策
一、财务报表舞弊定义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者是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对财务报告中列示数字或报表附注进行有主观性错报或忽略,从而达到欺骗报告使用者的目的。一般而言,财务报表舞弊包括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法,最常用的手法有夸大资产和收入;错误不充分披露或披露遗漏;少报负债和费用。在财务报表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按照规则,通常只关注下列两类舞弊行为:由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而产生的错报和由于侵占财产所导致的错报。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舞弊包括故意的财务报表金额错报和故意的财务报表披露遗漏两项内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理层出于利润最大化动机,企图通过操纵利润达到影响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看法的目的;二是压力和动力可能使这些行为上升到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程度;三是由于承受迎合市场预期的压力或者追求以业绩为基础的个人报酬最大化,管理层可能故意通过编制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而导致虚假财务报告。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资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员工以非法手段占用,包括员工盗取较小金额且非重要资产和管理层通过难以发现的手段掩饰或隐瞒侵占资产的行为。侵占资产的方式主要有:贪污收到的款项;盗窃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使被审计单位对未收到的商品或未接受到的劳务付款;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成因
在资本市场效率方面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司未来前景的相关有用信息的重要角色是盈利数字。当公司试图满足或者超过分析盈利预测的战略迫使管理层达到盈利目标或者当管理层的花红与报告盈利相关联时,管理层选择可能导致盈利错报的会计行为会受到鼓励。由于管理层在从事财务报表舞弊时可以获得诸如提高薪酬,增加个人所持公司股票的价值,获得职位提升等个人收益,因此管理层通过凌驾于控制之上实施财务报表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在正常经营渠道下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在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导致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因此,超额经济利益也是财务报表舞弊产生动因之一。使公司获得信用长期融资或额外的资本投资;维持或创造有力的股票价值;隐瞒绩效方面的不足;隐瞒虚构的销售或错报的资产;临时解决各种财务困难,这些都是促使财务报表舞弊产生的原因。
由于财会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长期不够重视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公司没有制定会计职业准则,且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为了满足公司领导的不良心理,从而违反了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此外,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导致部分财会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和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对上市公司本身健康生存和长远的发展产生危害,例如“原野”、“琼民源”、“红光”、“郑百文”、“张家界”等公司的倒闭,都是源于财务报表舞弊泛滥与企业内控机制瘫痪。当前企业管理决策层依赖于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实现对企业过去的成绩与不足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做出合理预测、决策和有关规划。企业管理层通过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舞弊行为,这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但是应当看到,从长远来看如此虚假的会计信息显然不足以满足未来管理决策要求,也严重削弱了会计应有职能;最终会导致管理当局决策失真,如果长期持续下去,这必然会削弱企业的基础管理与内控机制,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
不仅如此还会对相关利益者的有关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而经济利益则是多元化利益主体经济活动的驱动力,包括潜在投资者,企业员工和政府部门。投资者可以据此决定是否投资企业;企业员工可以以此争取他们应有权益并了解企业目标与自己的目标契合度,以此做出职业发展决策;政府部门则可以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掌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实施调控政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有序运行。虚假的会计信息会掩盖经济运行中潜在问题,政府部门如果以此作依据,势必会破坏正常经济环境,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企业舞弊审计 篇3
【关键词】审计环境;舞弊;审计处理
一、舞弊审计的定义
舞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始终坚守职业的谨慎原则,是在充分的预测和分析之后,确定舞弊行为已经、正在或者将要发生,从而进行的以揭露为目标的审计。这种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因此,舞弊审计不仅是对舞弊行为发生之后的审计调查,还包括针对舞弊正在或将要发生的防范和监管活动。与常规审计相比,舞弊审计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一种发现性的活动,具有重要性、随机性、广泛性和风险性。
二、审计环境的新变化
1.审计责任
受托责任理论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在明确受托责任后,就产生了委托人对受托人的监督。为了降低受托人伪造财务报表、管理层舞弊的几率,委托人就必须实施审计。
2.审计内容
在信息化社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知识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使用人员越来越关注无形资产的价值。其次,信息使用人员往往站在企业整体效益角度,希望掌握更多的企业在履行责任方面的数据。故而,审计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而是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3.审计手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换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人们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与此同时,审计的空间也被进一步拓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传统手工会计方式暴露出诸多不足,无形之中增加了舞弊与错误风险,故而,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监督审计。
审计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影响着舞弊审计目标的达成。传统预防管理层舞弊、保证信息准确的舞弊审计目标已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在新环境下,审计风险进一步提升,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高明,若审计人员不懂信息技术,就会影响审计效果,例如大量抽样审计的方式,很可能遗漏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因此应将审计目标拓展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同时与税务、工商等管理部门积极配合,从根本上预防舞弊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舞弊行为的影响。
三、基于审计环境变化的舞弊审计处理策略
1.完善舞弊审计制度
随着审计内容、手段、内容等环境的变化,舞弊审计难度明显上升。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健全舞弊审计制度,全面加大审计力度,规范各项财务流程。审计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怀疑精神,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还应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审计人员敢于揭发舞弊事件。与此同时,还应全面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通过社会舆论监督舞弊行为,进一步加大舞弊审计力度。
2.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舞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技能水平、业务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全面掌握审计知识、财务知识,还需要掌握风险防控知识、内部控制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等。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知识、行业背景有所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控制舞弊问题。故而,审计人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降低重大错误风险、揭示管理舞弊,全面提升审计质量,进而赢得公众信任。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积极聘请资深的审计管理人员开展审计、舞弊审计管理讲座,普及舞弊审计知识,使舞弊审计理念深入人心。还可开设相应的舞弊审计课程,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软件操作水平,预防操作失误。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培训考核,对培训过程进行不定期培训,并制定针对性奖罚措施,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审计人员的学习与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舞弊审计水平。
3.创新审计目标与方法
首先,审计目标创新。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后,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审计目标。在新环境下,一方面需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另一方面要对无形资产的效益、公司治理情况、审计客体的可持续性与风险性、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其次,创新审计手段方法。新形势下,舞弊审计人员应及时改变传统监督审计的方式,逐步向风险导向审计迈进,从而更好地保障审计人员权益、适应审计环境的发展。还应充分结合计算机技术与高新科学技术,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提高审计问题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积极应用新型软件,在降低审计人员任务量的同时,提升审计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审计人员不能将目标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要站在宏观角度,全方面、战略性地认识被审计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審计工作。舞弊行为与环境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若形成了舞弊条件,就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故而,审计人员不能单纯分析舞弊行为的表面结果,而必须着重分析产生舞弊问题的环境因素,深入研究舞弊产生的环境特点,从源头上降低舞弊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审计环境的新变化为切入点,从审计制度、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目标与方法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基于审计环境变化的舞弊审计处理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应对审计环境新变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白丽芳.浅析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挑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0).
[2]吕子玲.试论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企业内部审计与舞弊控制 篇4
1. 内部审计的涵义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 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 内部审计的特点
(1) 审核的及时性。可以根据需要, 简化审计程序, 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及时开展审计, 并且通过日常了解, 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采取措施, 纠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 都必须具有独立性, 这意味着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管理制度, 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维护单位利益。
(3) 审计目的的明确性。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十分明确, 首要目的就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 确保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3. 财务舞弊的涵义
财务舞弊是指舞弊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用财务诈骗等违法违规手段, 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根据舞弊发生的原因和本质可以对两种不同类型的舞弊进行区别, 比如管理层滥用职权很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而员工则更有可能盗用公司的资产。
4. 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表现形式
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的舞弊行为, 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 虚减负债、费用, 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 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从中谋取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
⑴向财税机构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
⑵虚报企业盈利, 夸大经营业绩。
⑶带有误导性的报表附注, 如未披露重大事项、抵押、贴现或有事项等。
二、内部审计与舞弊控制分析
1. 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中的作用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控制企业舞弊最有效的方式, 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定和修改, 使企业内部控制在建立之时就充分考虑了各种管理流程对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其次, 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 内部审计对这一职责的体现, 会大大减少实施舞弊的可能性, 提高舞弊行为被发现的风险。
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以及财务报告中的出现的异常数据有着更加敏锐的洞察力, 这样就能够在实施经济监督和经常性审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尽早控制各种舞弊行为。正是由于内部审计在审查舞弊中有独特的内在优势和外部审计在审查舞弊中暴露出的缺陷, 我们更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
2. 内部审计发挥舞弊控制作用的优势
(1) 内部审计具有服务和监管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既是本企业的经济监督部门, 同时也是本企业管理者做出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 以及是否有贪污浪费、违法乱纪等舞弊现象的存在, 发现和揭露企业存在的问题, 监督企业各部门有效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督促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2) 内部审计的监管范围十分广泛。内部审计存在于本企业之中, 可以着眼于基本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加工生产、采购原材料、销售货物等方面查找管理漏洞, 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审查, 也可以对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跟踪, 定期分析相关经济指标, 查找异常现象。
(3) 内部审计部门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内部审计机构是常设于本企业内部的专职机构, 机构人员来自企业内部, 具有信息完整、熟悉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在进行经常性检查时, 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最新情况, 能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连续地系统地深入地审查。
(4)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人员通常为具有良好品质且具有职业操守的的职员,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秉着维护企业利益的原则, 本着对企业经营状况监督高度负责的精神, 不轻易放过任何有可能损害企业利益或可能产生舞弊行为的线索, 并且不计较个人得失, 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到极致, 也使内部审计更加有广度有深度。
3. 内部审计发挥舞弊控制作用的劣势
近几年, 在国际上内部审计飞速发展, 在我国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我国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内部审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突出的问题, 在舞弊控制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而言, 阻碍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上发挥有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较弱。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 就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经济监督。内部审计机构越独立, 机构内专职审计人员数量就越多, 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就大。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失去独立性或独立性不够,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就不能客观地进行, 从而阻碍内部审计有效发挥舞弊控制的作用。
(2) 内部审计很难全面发挥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机构受企业管理者直接领导, 为了逃避外部机构监管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 内部审计机构很容易隐瞒所发现的问题, 监督制度如同虚设。在这些情况下, 久而久之, 内部审计监督就会流于形式, 难以有效地发挥监督的职能。
(3) 内部审计效率低, 审计资源分配不科学。目前,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还不能对现有审计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因而不能对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做出及时、准确地判断, 也不能对经营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审计, 从而难以发现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及舞弊行为。
(4) 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以及决定是否进行舞弊检查, 如何进行舞弊检查是企业管理层的主要职责, 内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是协助管理层完成这一系列流程。但是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会计、审计专业出身, 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其他专业较少, 专业结构不合理, 这样势必导致企业无法审计财务审计经济业务之外的其他审计业务。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及防止舞弊的建议
1. 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直以来,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设机构, 受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 在审查和监督企业所属部门和分支机构的舞弊行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要想完善公司结构, 促进企业飞速发展, 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引进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 保证内部审计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增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内部控制制定的完善, 在起草内部基本管理制度时应交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评价, 保证内部控制制定的整个过程都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 并且允许内部审计师可以自由地参加各项内部会议, 自由地了解整个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获取相关信息。为了促进企业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 达到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
内部审计在舞弊控制方面发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企业为了更好地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不仅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 保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而且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再教育, 一是对内审人员职业操守的教育。二是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教育。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质量的优劣, 往往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内部审计知识和技能, 熟练地运用专业技能, 来辨别舞弊的相关行为, 而且要具备客观、公正的思想, 不被他人的思想所操控, 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只有这样内审人员才能真正履行监督的职责。
4. 通过舞弊审计来发现舞弊行为
舞弊审计首先考虑的是行为动机、舞弊机会及控制的薄弱环节。舞弊审计的目的在于调查揭露故意歪曲事实与非法占用资产的舞弊行为, 确定舞弊损失的金额及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关注例外事项、不正常事项和潜在发出危险信号的事项, 寻找舞弊证据, 侦破舞弊案件, 并且舞弊审计必须做到有证据, 不能凭推理去设想与舞弊有关的事项, 一旦发现舞弊行为的蛛丝马迹, 就要一查到底, 一般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而, 舞弊审计可以对企业内舞弊者的作弊动机形成威慑作用, 从而通过舞弊审计来监督和发现舞弊行为, 完善促进企业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伟, 林昭呈.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审计研究, 2012 (4) :5966.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策略 篇5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方法
会计电算化舞弊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其舞弊的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篡改输入。该方法是通过在会计数据录入前或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篡改来达到舞弊目的。包括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行为。会计数据要经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相关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
(2)篡改应用程序。该方法通过对应用程序的非法修改达到舞弊目的,如通过对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或暗中加入隐藏程序。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录入到会计报表的生成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产生错误或被修改,计算机就会以错误的方式处理所有业务,一旦系统被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后果不堪设想。
(3)篡改输出。指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报表送给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行为,从而达到作案目的。
(4)其他舞弊方法。如违法操作,即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就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或通过物理接触、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
对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评价内控制度,关注舞弊环境。内控制度是控制舞弊的有效措施。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点,确定被审单位可能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技术性审查和取证。其次,审计人员应关注容易引发舞弊的途径,确定审计重点。由于会计电算化舞弊者主要通过输入、输出、程序等途径入侵系统的,审计人员应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特点,采用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及策略对舞弊的高发地带进行重点审计。
二、系统输入类舞弊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输入环节是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的入口,也是舞弊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当被审单位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比较明显时,比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接触控制不完善、无严格的操作权限以及系统自身缺乏核对控制等环节,就可能出现下列舞弊行为:舞弊人员将假的存款输入银行系统,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额;将企业账号改为个人账号以实现存款的转移;消除购货业务凭证,将货款占为已有等等。
审计人员应重点收集输入环节的审计证据,以捕捉舞弊迹象。如原始数据文件和业务中有疑问的数据记录;记录有关数据的介质,如磁盘、光盘和磁带等;系统运行记录,如修改的审计线索记录、日志记录、异常报告以及错误运行记录等等,并采取以下实质性检查方法:
第一,应用传统方式审查手工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合法性。首先,审计人员应抽查部分原始单据,重点使用审阅法确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判断原始单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其数据有无被篡改,金额是否公允等,
其次,采用核对法,将记账凭证的内容和数据与其原始单据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核对,审查计算机处理的起点是否正确。
第二,将人工控制审查和计算机自动校验审查相结合,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审计人员模拟一组被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输入,使该系统在审计人员的亲自操作或者控制下,根据数据处理系统所能达到的功能要求,完成处理过程,得到的数据与事先计算得到的结果相比较,检验原来数据与现有数据之间有无差异,并且输出差异报告。
第三,对输出的差异报告进行分析,核实例外情况,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或涂改行为。
三、程序舞弊类的审计
程序审计是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此环节舞弊的隐匿性极强,舞弊人员通常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精通计算机。常用的手法是采用截尾术、隐藏逻辑炸弹、活动天窗等,对系统的破坏性也极大。当被审单位电算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分离不恰当,如程序员兼任操作员;系统开发控制不严,如用户单位没有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没有详细检查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被留下“活动天窗”或埋下“逻辑炸弹”,系统维护控制不严,如程序员可随时调用机内程序进行修改;接触控制不完善,如操作员可以接触系统的源程序及系统的设计文档等,表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弱点,极有可能为舞弊者提供便利,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审查程序编码;核对源程序基本功能,测试可疑程序,如果是非法的源程序,就是被埋下了“逻辑炸弹”和“活动天窗”。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程序的设计逻辑和处理功能是否恰当、正确,以检查是否存在“截尾术”舞弊。
第二,进行程序的比较。将实际运行中的应用软件的目标代码或源程序代码与经过审计的相应的备份软件相比较,以确定是否有未经授权的程序改动。
第三,使用特殊数据进行测试。审计人员应采用模拟数据或真实数据测试被审系统,通过系统的处理来检查系统对实际业务中同类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以及对错误数据的鉴别能力。审计人员要根据测试目的确定系统中必须包括的控制措施,检查其处理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第四,追踪非法编码段。使用审计程序或者审计软件包,对系统处理过程进行全方位或某一范围内的跟踪处理,得出的结果与系统处理结果相比较,以判断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并追踪那些潜在的可能成为其他目的所利用的编码段,追查由此可能获取的收入。
四、系统输出类舞弊的审计
该类舞弊的主体除了内部用户外,大多为外来者。他们主要通过拾遗、破译密钥、篡改输出报告、盗窃可截取的机密文件等手段作案。当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以下弱点:(1)输出控制不健全,如对废弃的打印输出信息没有及时送到指定的人员手中。(2)接触控制不完善,如无关人员可随便进入机房,无专人保管系统输出的数据磁盘,或虽有专人保管但无借用手续。(3)传输控制不完善,如网络系统的远程传输数据没有经过加密传输,容易被截取。此时应该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警惕,并采取以下对策审查输出类舞弊:
第一,检查无关或作废的打印资料是否及时销毁,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是否还残留数据。
第二,审查计算机运行的记录日记和拷贝传送数据的时间和内容,了解访问会计数据处理人员,分析数据失窃的可能性,追踪审计线索。
第三,向计算机重要数据的管理人员了解原始备份文件和拷贝的内容,分析特殊的舞弊线索。
由舞弊案例谈风险导向审计 篇6
一、典型舞弊案例简析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典型案件的分析发现,最大的审计风险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而经营失败往往导致管理层舞弊,由此导致审计失败。
案例1:2001年的安然事件是近年来震惊国际资本市场的重大案件。安然公司的破产导致了作为世界“五大”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终结,并引发了全球性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和一系列重大变革的出台。其原因在于公司虚假经营、虚构利润、隐瞒亏损。例如,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通过合伙企业操纵利润;利用合伙企业网络组织自我交易,隐藏巨额亏损。
案例2:2001年的银广厦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案件之一。其直接原因是银广厦天津公司捏造虚假经营引起的。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由此,银广厦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银广厦事发之后,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被吊销执业资格,并受到法律惩处。
案例3:2002年6月25日,世界通信公司财务真相被揭露,涉嫌虚报巨额利润。经调查,2001年到2002年第一季度,公司凭空捏造出38.52亿美元利润。在真相被报的次日,世界通信股票价格由鼎盛时期的60多美元降到9美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民事欺诈的罪名将其告上法庭。
不可否认,在上述案例中,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多负有普通过失、重大过失或欺诈等责任。但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败而承担风险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事务所本身,而是被审计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因此被审计公司利用虚构业务、虚增收入、夸大利润、隐瞒亏损和负债、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等手段进行舞弊,并且这种舞弊是由管理层策划并执行的“一条龙造假”,可以轻易绕过内部控制的约束。近年来,资本市场上有很多重大的财务丑闻属于管理层舞弊。“一条龙造假”一般能做到证证相符、账务处理正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失灵。如果是员工舞弊,内控导向的实质性测试可能有效,但对管理舞弊往往无效。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财务风险,而是直接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的测试,容易产生审计失败,因为企业管理层的舞弊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是失效的。正是基于这种管理舞弊,注册会计师需要把视角放在企业内部的监管之外,放在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相关的经营风险方面,审计时要跳出账簿、跳出内控,根据现代财务舞弊的特点进入以查找管理舞弊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二、国际上审计风险准则的发展
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理论研究与实务中的运用日趋成熟,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的审计风险相关准则。
新的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成立联合工作小组,进行了调查审计方法的发展、探讨审计风险模型是否仍然适当、在这三个国家开展调查研究等工作,最终在2000年5月向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提交报告,从而将风险准则提上了议事日程;第二阶段是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进行的相关工作,这时的制度环境发展的新情况是美国成立审计有效性小组,对2001年-2002年的会计失败进行调研,并提出新的监管规则(美国萨班斯法案);第三个阶段是三项新准则于2002年10月开始征求意见,2003年10月发布并自2004年12月15日起生效。
新国际审计准则修订了审计风险模型,而不是规定一种新的方法,但相关内容有大量的改变与发展,更多地体现了风险评估导向的审计理念。例如,国际审计准则315款规定,审计人员必须先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包括内控,以充分确认和评估由于错误和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设计和实施后续审计程序。这一条款使基于经营风险分析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各部分制度化,成为一个循环递推的过程,并提倡使用交叉查证。其他国家的准则修订也突出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例如,美国审计准则(SAS)第100号关于舞弊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增加了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向负责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人员进行查询;舞弊引起的重要错报风险是一项重大风险,应该得到相应的处理;需要对发现舞弊风险的控制的设计进行评估,并确定控制是否得到实施;收入确认应该一直被视为一种舞弊风险;注册会计师对舞弊风险的反应增强;关注管理层舞弊;管理层越权控制的风险一直是一项由舞弊引起的重要错报风险;需要额外的文件记录。
三、我国审计风险准则的创新
根据行业面临风险的特点以及国际审计准则的新进展,我国对审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审计风险的项目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的审计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借鉴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础上,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制定、完善了审计风险的相关准则,体现了基于风险分析、评估的审计理念。
我国制定审计风险准则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我国的审计风险准则着力解决了以下问题: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三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四是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五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四、以风险评估应对舞弊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审计应将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系统分析和评价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编写单独的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报告,并以此作为出发点,作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制定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始终将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内容,并不断分析其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影响。在编写审计报告时要充分考虑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实施是否了解公司的实际状况,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然后,根据其实际状况分析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使审计过程成为以分析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状况为轴线的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职业判断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石。
根据对有关事务所的调研,笔者认为,在风险评估程序方面,在审计过程中考虑舞弊风险主要应包括五个步骤。
(一)审计业务小组的讨论
包括:讨论容易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审计小组成员应撇开对管理层和公司治理方的诚实性和正直性的信任;与未参加讨论的小组成员进行沟通。
(二)取得为识别舞弊风险所需要的信息
包括:询问管理层、公司治理方(例如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以及其他人;考虑所取得的信息是否显示了一项或几项舞弊风险因素的存在;考虑不寻常的或非预期的关系;考虑其他信息。
(三)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
包括:在财务报表层面和认定层面进行识别与评估;将风险与认定层面可能发生的错误联系起来;考虑风险的规模和概率;确定是否所有的评定风险都是舞弊引起的重大风险(即可能导致重要错报的风险);如果存在重大风险,则评估公司相关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实施。
(四)对评估结果采取应对措施
包括:确定对会计报表层次上的整体反应;设计并执行对交易、账户层次认定的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与管理层越权控制相关的认定,评估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
(五)评价审计证据
包括:考虑在审计结束或接近审计结束时执行的分析性复核是否显示出先前未识别出的欺诈风险;考虑一项已识别的错报是否可能存在欺诈;如果是,考虑该项错报与审计的其他部分的关系,特别是管理当局陈述的可靠性。
浅析企业舞弊与内部审计对策 篇7
一、企业舞弊及危害
舞弊又称为欺诈, 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主要就是为谋取局部或个人利益而故意实施的一系列不正当行为和非法的欺诈行为。企业存在的舞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为一个组织谋取利益而进行的舞弊。
一般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取得利益, 并用以欺骗企业其他利害关系人。这种舞弊的施行者通常会间接得利, 因为这种行为使组织受益而个人随之受益。这种舞弊通常表现为:以损害企业利益, 出售或转让组织不应处理的资产;不正当付款, 如向权力机构人员或其代理人、客户或供应方支付非法捐赠、贿赂、回扣和报酬等;对交易、资产、债务或收入故意做出不正当陈述或估价;故意做出不正当的转让价格, 通过有意地组织不恰当的定价技术, 用以提高一个企业组织的经营成果而损害另一个企业组织的利益;故意做出不正当的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交易, 在这种交易中, 一方接受了在正常交易关系中不能得到的利益;故意做出不真实的记录或泄露重要的信息给外部当事人, 用来改善本企业的财务状况;从事被禁止的商业活动, 如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的商业活动等等方式进行。
2. 为损害一个组织谋取利益而进行的舞弊。
通常是为了一个雇员、外部的个人或另一家企业组织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利益而进行的。为损害一个组织利益而施行的舞弊通常包括:接受贿赂或回扣;把一项可能赢利的交易转移给一个雇员或个人, 这项交易在正常情况下会使这个企业组织获得利润;贪污企业财产, 如通过贪污侵吞钱财, 并篡改财务会计记录掩盖这种行为;有意隐瞒或虚报事项或数据;获得赔偿没有如实上交给组织等等。
3. 公司舞弊。
主要表现为欺诈性财务报告及挪用或侵占公司财产。主要包括: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或记录不实的经营收支;在会计记录、会计凭证中隐瞒或者删除经营成果、交易或事项, 篡改、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者会计凭证;虚增资产价值;截留和挪用现金收入, 转移账户金额, 挪用或侵占公司财产;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或故意歪曲会计政策, 做虚假的会计核算, 发表误导性财务报告等等的欺诈行为。
4. 计算机舞弊。
主要是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 避过计算机安全系统, 进入计算机信息和资源系统, 改变和运行程序, 制造计算机病毒, 盗用服务, 剽窃软件等以计算机作为诈骗工具, 或作为掩饰舞弊手段的各种表现。
舞弊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 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 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 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2) 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3) 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 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4) 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 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5) 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 (6) 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 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 破坏市场游戏规则, 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 影响社会安定。
二、企业内部审计对策
舞弊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和人员以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为依据, 对可能侵害国家、企业利益的舞弊行为进行的检查、揭露和报告。
1.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挪威人在海上捕捞沙丁鱼后, 在运回码头途中总要把一条鲶鱼放入鱼槽, 鲶鱼以鱼为食, 四处游动, 沙丁鱼自然紧张, 到处乱窜, 空气流通, 保证沙丁鱼能活蹦乱跳的运进渔港。管理学家认为, 放进鲶鱼能够提高沙丁鱼的成活率, 关键在于这条鲶鱼是“不和谐者”, 是个“搅局者”, 它以自身的不安分, 让那些满足现状和安逸的沙丁鱼感到一种威机感, 因而时时处于理智、谨慎的状态。
众所周知, 一些企业领导原本都很优秀、廉洁, 由于手握重权, 平时身边围满一些唯利是图的人, 时间一长就习惯安逸、满足的环境, 放松警惕, 甚至导致自身的腐败。如果周围不是唯利是图的人, 而是瞪着眼睛、随时监督他们的“鲶鱼”——审计人员, 同时重视审计、支持审计、发展审计, 充分发挥审计的“鲶鱼效应”, 企业舞弊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有效的制止。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 独立性是它的灵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6月26日通过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而如果将内部审计机构内置于企业,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作为评估人员与所评估的对象 (管理层) 同处于一个狭窄的空间, 必然受到来自经济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影响, 导致其在评估活动时不能做到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 大多是民营家庭企业, 家族思想非常严重, 高层管理者大多是所有者的亲属,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 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核时, 会遭到巨大的阻力, 不能保证完全的独立。因此, 只有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如中小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2. 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执业水平是开展舞弊审计的有力保障。足够的专业熟练性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鉴别舞弊行为的能力, 并有助于保证舞弊审计的工作效率。 (1) 审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执行审计任务; (2) 审计人员应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 精通会计原则和技术, 了解、熟悉管理原则并懂得与审计有关的经济法、税法等专业知识。现实情况下, 会计电算化已非常普遍,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最好具备数据库程序化专业知识, 对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十分精通, 并且知道质疑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并编写程序使这些疑问自动化, 他还向其他成员提供有用的备份数据。 (3) 具备与人进行有效交流的技能, 并通过后续教育保持其专业技术胜任能力。足够的专业熟练性还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有关舞弊的知识, 了解舞弊的特性, 并且知道某一行业可能存在哪种类型的舞弊, 同时也应非常熟悉舞弊产生的症状以及如何察觉这些症状。随着经济的发展, 舞弊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仅要通过自身学习, 还要通过与其他审计部门及有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技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只有这样, 审计人员才可以提高识别舞弊行为的准确率, 保证舞弊审计的恰当性。
3. 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促进内部风险管理。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审的基础上的审计, 传统审计和现代审计的重要区别之一, 就是现代审计要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明确审计的的重点, 而不是对所有的账目进行详细具体的审查。现代内部审计应该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我们知道,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里的控制风险就是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 在此基础上评估控制风险, 并确定审计风险, 这也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联系性。内部审计通过管理者来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帮助管理者、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从审计角度分析, 舞弊的存在与发生, 说明被审组织管理上有漏洞, 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因此, 实施舞弊审计时, 需考虑并注意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审计人员有责任通过有效及相应地检查, 来评价经营业务的各个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 发现舞弊行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标准包括:被审组织是否建立了现实的组织目标;是否有书面政策以说明具体的管理条例及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行动;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当的授权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与程序及其机制;是否具有为管理层提供足够、可靠信息的通讯渠道;是否具备能保证控制的控制环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协助防止舞弊的建议等。
4. 采取恰当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应采用灵活运用舞弊审计与防范的方法与技巧, 发现和揭露舞弊。审计中通常可运用的技术方法如分析性复核法、交易实质分析法、期后事项分析法、税项分析法、资产质量分析法等。值得一提的是, 舞弊审计必须执行风险分析, 即对舞弊暴露的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性含义就是必须比罪犯更聪明。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编制审计计划, 特别是在估计舞弊的可能性时采用。但是, 要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 审计人员必须先考虑到企业可提供的会计数据、可供使用的审计资金以及下属人员的执业能力。例如, 如果一家公司想查明采购成本增加的原因, 审计人员可以审查与每位供应商有关的会计记录。若某一供应商的价格上涨, 但采购人员却增加了订单, 那么惟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该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从而导致采购人员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其更多的商品。然而, 一旦审计人员分析了客户服务记录后发现, 顾客对该种商品的抱怨很多, 则极有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不过, 明确应当以哪些地方为目标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 对于审计人员而言, 他们必须做到:
(1) 了解可能产生的舞弊类型; (2) 判定最有可能出现舞弊的症状或信号; (3) 运用问卷调查来查找公司存在上述症状的信息系统; (4) 评价所发现的症状, 以便弄清楚是舞弊引起的, 还是其他无害的因素引起的。
企业舞弊会对社会、公众以及自身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其进行审计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内部审计工作中严格贯彻审计准则, 并对上述事项予以足够关注, 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审计程序, 以有效发现和制止大部分的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海林: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山东纺织经纪, 2007~04
[2]吴中春: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研究, 2004~01
企业舞弊审计 篇8
关键词:企业舞弊,危害,原因审计
一、引言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天下未乱计先乱, 天下未治计乃治”。自有了经济, 便有了会计审计,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在美国, 剧烈的舞弊风暴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灾难。在国内, 也有诸多舞弊审计案件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会计舞弊危害巨大, 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会计舞弊也与国有资产流失、腐败等现象密不可分。
(二) 课题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与归纳推理相结合, 通过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确定研究课题的大致方向, 归纳相关文献中的论点论据。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从其他角度对研究课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2. 研究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文章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 得出相应结论, 并通过与其他研究对象的比较以凸显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3. 经验总结和理论推理相结合, 通过对现实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 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并结合理论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并以此做出具体判断和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企业舞弊的概念
企业舞弊是一种以欺骗性手段, 故意违反法律法规, 从而获取某种利益的行为。自从第一个原始人将树上的野果中饱私囊, 便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这就是舞弊, 舞弊之后, 审计便出现了。企业舞弊的分类:
1.对公司不利的内部人员舞弊。主要表现在虚开发票套取资金、伪造签字或背书、转移或套用资金, 人为操纵应收或其他应收款等。有的违反职业道德, 有的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
2.有利于公司的舞弊。主要表现在虚列成本和支出, 造成企业利润减少, 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或者做账外账, 给税务机关提供利润减少, 为企业“瘦身”, 给银行提供资产庞大, 利润丰厚, 以造成假象有利于取得贷款。其次, 产品以次充好, 以蒙骗顾客, 使顾客承受损失。再者违反法律、法规、行业准则, 通过行贿、受贿为企业取得项目, 造成扰乱社会正常竞争秩序。
三、企业舞弊的危害
1.误导信息使用者, 包括市场经济运行主体、国家决策机构以及企业决策层。
2.破坏市场秩序, 藐视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
3.侵犯市场经济中合规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 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5.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
6.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 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 破坏市场游戏规则, 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
四、企业会计舞弊的成因
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的多方面的, 笔者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 客观因素
1. 产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 是会计舞弊行为的源头。
2. 内控制度的不规范导致的舞弊。
3. 程序不严谨。
(二) 主观因素
1. 公司管理层利益驱动。
公司的管理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运作, 资产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对资产的效力不同, 但是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盈利。为了盈利, 公司管理当局尽量避免审计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 降低非法财务成本。
2. 市场压力使得公司管理层无力承担。
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 市场竞争的逐渐增大, 财务结构的日益复杂都是市场主体要十分关注的东西。同时公司股东、政府部门、债权人等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不合理期望, 都可能使公司管理层产生舞弊动机, 以夸大业绩以粉饰报表, 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
五、企业审计的方向
(一) 检查资金来源落实
企业发展的项目很多, 如技术改造工程, 新产品科研开发, 扩大生产规模的新建、扩建以及联营、兼并的企业组合等, 都体现着企业生产技术与业务经营实力的增长和壮大, 使企业得到立足于市场并加强其竞争能力。这些资金来源, 主要依靠三个方面:
1. 企业内部积累的资金, 包括税后利润中的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折旧费, 技术开发费等。
2. 发行新的股票、债券吸收的投资。
3. 银行或金融集团提供的长期贷款。无论是企业内部积累的资金或由社会提供的资金来源, 都应通过财务审计加以审计落实, 包括分期用款的额度和时期, 都与工程需要相衔接, 保证各项工程能够按期进行。
(二) 审计工程项目的经济合同的正确和合规
工程项目对外承包, 采购项目所需的设备和物资, 企业的联营与兼并, 都应签订经济合同据以执行;而合同条款中的工程价款是否正确?设备、物资或劳务的价格是否合规?结算条件是否适当等, 都需加以审计核实。
(三) 监督工程项目的资金合理使用
企业自主经营之后, 对企业中各项资金都可灵活调度, 不存在划分专项资金并实行专款专用的概念;但是, 按照已确定的各项工程项目预算, 监督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仍然是必要的。实施财务审计, 检查资金按期供应并有重点地对其遵守预算, 标准, 指标的情况进行监督, 防止发生虚假错乱和浪费损失, 是保证各个项目顺利完成所不缺少的重要环节。
(四) 审核项目决算的真实性
各个工程项目完工都要编制竣工决算, 并经过验收, 投入生产使用。这些都应进行审计, 通过检查取证, 核实项目完工的工作量、主要设备的数量以及全部工程的价值, 监督其交付生产和检查运行的状态。对于联营或兼并的项目, 更需对产权关系、资产价值、债务问题、盈亏状况等加以核实。这样, 才足以保证企业增长的经济实力真实、可靠, 确切地表明企业自我发展的程度。
六、解决措施及方案
结合上述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和成因, 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设计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性操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 现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 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中的执行者, 他们自身的素质是决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包括法律知识、审计知识、监管知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良好的道德素质也是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通过对以往审计案例的学习分析, 向有经验的审计工作者取经, 这样可以避免审计问题的重复出现, 提高审计工作的完整性、严肃性。
(二) 通过财务数据, 深入剖析企业内部财务情况
财务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反映, 各种财务数据之间都有某种关联关系, 通过对各种财务数据的剖析分析, 发现企业生产、资金运营的隐蔽性问题。
(三) 客观分析舞弊环境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压力, 如果压力没有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调节, 就可能导致一些管理层产生违规动机, 再加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就可能产生舞弊行为。因此重视对舞弊环境的分析, 从舞弊的根源入手, 才是发现、揭露舞弊行为的突破口。
(四)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职业怀疑对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质量, 有效揭示舞弊行为至关重要, 舞弊行为的隐蔽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要对所有可能产生舞弊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善于发现线索, 审计组成员要经常交换意见, 达成信息共享, 提高审计质量, 提高对舞弊行为揭露的合理性。
七、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日益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领域将越来越宽, 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比审计结果而言, “结果的结果”更重要更有价值。只有穷追猛打, 对审计问题落实情况及时跟踪, 才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只有举一反三, 堵上预算执行体制的漏洞, 才能避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只有严肃问责, 才能树立审计的威信, 才能做好人民的“经济警察”。
参考文献
[1] .杨学华.论内部控制的发展与舞弊审计模式构建.商场现代化, 2009 (10)
[2] .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4)
[3] .张丽华.舞弊审计的方法和技巧.商业会计, 2010 (4)
企业内部审计对舞弊的揭露及预防 篇9
2002年辛西亚·库珀等三位世通公司的内部审计师揭露了世通公司高层财务舞弊之后,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证明, 内部审计作为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高管层实施控制的手段, 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 成为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对舞弊的揭露及预防是其履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一、协助组织遏止舞弊是内部审计的责任
众所周知, 遏止舞弊是组织管理层的责任。凡舞弊行为起因于组织内患, 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不科学、不健全或执行无效所引发, 因此组织管理层应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 防止舞弊的首要机制是控制制度, 组织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或在舞弊确实发生时限制其影响范围。
内部审计机构是组织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有效, 协助组织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揭露舞弊行为是其工作职责。从内部审计范围看, 审计内容涉及组织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范围广泛, 因而有条件及早发现、揭露和纠正舞弊问题。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在查错纠弊、防范舞弊方面寄予了厚望。因为内部审计人员根植于组织, 服务于组织利益, 与员工广泛接触, 熟悉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人员素质, 更容易发现不易察觉的内部管理漏洞和舞弊迹象。有所作为的内审部门的存在, 对企图舞弊的人员具有威慑作用, 是企业管理的“杀手锏”。内部审计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协助组织遏制舞弊。
二、保持职业审慎, 审查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
尽管企业舞弊行为比较隐蔽, 被发现往往带有随机性, 但舞弊酿成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具有征兆性,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随时保持职业谨慎, 在日常审计中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 以发现可能导致舞弊的因素。美国总结了不断发生的世界著名公司特大欺诈及审计失败案件后, 2002年10月发布了新的舞弊审计准则, 提出了舞弊风险评价新模式, 重点放在舞弊产生的根源上, 而不是表面结果, 当“压力、机会、借口” (三要素) 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时, 就意味着出现舞弊的可能性很大。参考“舞弊三角”风险评价模式, 基于舞弊三角形理论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均具备) , 内部审计在审查和评估内部控制时应关注以下风险点:
1. 针对舞弊的第一要素“压力”应着力采取措施:
(1) 审查组织目标的可行性, 是否建立了现实可行的目标。如果目标设置不当, 超越了执行人的能力范围, 会产生较大压力, 使其可能采取舞弊手段去达到目标。 (2) 审查组织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是否有书面政策, 包括规定禁止进行的活动和违反时应采取的行动。考察书面政策是否科学可行, 执行效果如何, 如过度的激励政策可能导致舞弊产生。
2. 针对舞弊的第二要素“机会”应着力采取措施:
(1) 审查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有关经济业务恰当的授权政策, 通过职责分离、分级授权, 防止各个层次的执行人滥用职权。 (2) 审查风险管理机制的可行性, 是否制定了用以控制风险和保护资产 (特别是高风险处) 的政策、方法、程序、报告和其他应急机制, 能否有效地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 或将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3) 审查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通讯渠道是否为管理层提供了足够的和可靠的信息, 包括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及时收集、整理、交流和沟通, 管理信息不畅通很难监督和约束员工的工作。
3. 针对舞弊的第三要素“借口”应着力采取措施:
审查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创造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 使舞弊者找不到任何借口。要防止管理人员品质不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个人专断的家长作风。要充分认识到, 如果失去对权力的监督和控制, 必然导致治理结构有名无实, 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更容易发生最高管理层的舞弊行为。
三、发现舞弊迹象时的审计措施
1. 评估舞弊涉及的范围及复杂程度。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已知线索, 评价组织内部发生舞弊的可能性有多大, 以及参与舞弊的人员可能有哪些、舞弊影响范围有多大等, 目的是暗中严格控制涉嫌的舞弊人员, 防止其出逃、串供、销毁有关单据、转移被贪污的组织资产, 同时避免检查中误向舞弊人员提供信息, 或被舞弊人员提供的信息误导。
2. 评估参与舞弊检查人员的资格、技能和独立性。
舞弊检查往往要识别舞弊者破坏、篡改记录、消除痕迹、提供虚假信息等伎俩, 内容复杂、时间紧迫、难度大, 因此需要组织一支力量较强的审计调查队伍。必要时, 可由上级管理当局派出分管纪检工作的领导亲自参加, 以便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防止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不配合审计工作的行为发生。审计组成员要求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 并具备丰富经验、熟悉审计业务、精通财务会计知识和审计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如果涉及计算机舞弊专业性较强的问题, 可以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参加审计。要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要求与涉嫌舞弊者没有亲缘关系, 不曾参与被调查系统的设计、安装、程序起草或操作工作, 以免影响审计调查的客观性, 使审计工作不受干扰、独立进行。
3. 设计适当的舞弊检查程序, 有理、有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舞弊审计一般需经过询问笔录、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外部调查等环节, 根据财务舞弊被发现的实际情况, 由内部审计人员合理确定必要的审计程序。
(1) 拓展询问。拓展询问是法律专家公认的调查舞弊案件的有效方法。询问有疑点的人员时, 要打消其抵触情绪, 在无设防的气氛下, 调查与舞弊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活动、动因及结果, 对疑点处可质询, 并要当场做好笔录, 让对方签字认可。询问其他相关人员时, 多听他们对本单位舞弊风险的看法, 以及怀疑舞弊方面的任何信息, 不放过蛛丝马迹, 求得相关旁证, 以便恰当锁定舞弊对象, 进一步实施查证。
(2) 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舞弊发生过程, 探询负责和执行某项职责的人员的工作态度 (听其言) ;观察他们实际履行该项职责的工作情况 (观其行) ;审查记录其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明细单据、凭证、账册、报告 (查其果) 等。
(3) 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关注容易实施舞弊的项目, 如收入确认、费用分摊、资本投资、易被侵害的资产等。在审计技巧上应注意: (1) 关联方交易和相关信息披露, 如母公司与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交易情况, 查证是否存在虚假交易粉饰经营业绩、以虚拟公司名义转移侵吞组织资金等舞弊问题; (2) 异常会计分录的调整和异常数额的变动, 查证是否存在打“擦边球”的舞弊问题; (3) 对容易被侵占的资产, 如现金、库存商品要认真盘点, 并严格审查支付凭证的原始单据, 查证是否存在虚假付出和出库, 实则被盗用的问题。 (4) 书面询证函要由审计师亲自投寄和收回, 不可由被审计单位代劳, 防止其从中作弊。 (5) 复核会计估计, 如坏账、存货毁损、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等, 许多公司如美国安然公司的报表舞弊通常是通过蓄意利用会计估计差错的方式达到的。
4. 审计过程中经常与管理层、法律顾问和纪检、监察及
舞弊专案调查人员保持必要的沟通,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争取相关方面强有力的指导和参与, 既要把问题查清楚, 又要避免损害相关组织或人员的合法权益。
5. 编制舞弊审计报告。
舞弊审计报告应注意对以下几种情况的处理: (1) 如果被审计单位只是存在舞弊的迹象或具备舞弊的条件, 审计人员并没有发现舞弊的实际证据, 或者舞弊金额较小, 可以提出常规性审计报告, 建议被审计单位针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2) 如果审计发现舞弊性质严重、金额较大, 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指出舞弊行为的性质、涉及人员、舞弊手段、审计结论及处理意见。对涉及敏感的或对公众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还应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 (3) 如果确信舞弊已经存在, 但因舞弊者擅自离职等原因无法继续审计时, 仍应出具审计报告, 说明已经发现的事实和无法继续审计的原因, 建议管理当局采取其他途径进一步调查。 (4) 支持管理当局起诉舞弊者。明智的组织领导面对雇员舞弊、且暂时无法追回的巨额损失必然会运用法律手段提起诉讼, 因为在司法程序下不仅有望追回组织损失, 而且会威震全体员工, 使大家看到舞弊者绝没有好下场,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工作, 提供适当的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需要指出的是, 发现企业舞弊本身并不足以威慑企业舞弊行为, 还必须营造消除潜在犯罪的客观环境, 即应培养抵制逆向选择的理念。在组织内部培养正气, 增强组织的免疫能力, 比查找舞弊更重要。虽然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但传统理念表明,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同样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企业或组织应当制定严密的预防措施和奖励与惩罚并举的政策。还需注意, 内部审计在舞弊防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和职能密切相关。
目前,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隶属于董事会,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公司行政机构进行监督和检查, 权限较大;二是隶属于总经理, 是行政职能部门;三是隶属于财务总监。其中较多见的组织形式是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这种组织形式下, 内部审计对于管理层舞弊是无能为力的,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知情不报, 甚至参与舞弊。对此我们应当十分警惕, 可以从国外发展了多年、比较成熟的企业舞弊及企业反舞弊理论中吸取经验、教训, 尽快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舞弊与反舞弊理论, 尤其要寻求切实有效的反企业舞弊的内部审计对策。
【注】本文受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1-B070300035) 资助。
参考文献
[1].李若山.企业舞弊与反舞弊的国际理论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1
[2].黄芳.用舞弊三角理论求解审计舞弊.审计月刊, 2006;14
企业舞弊审计 篇10
一、评价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进行应收账款内控制度评价,目的是充分把握应收账款收付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可靠性及坏账处理的适当性,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审计
一是企业是否建立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二是企业是否建立了应收账款催收制度;三是企业是否对每笔赊销款都严格控制并分类登记;四是企业是否建立了坏账审批制度。
进行企业应收账款收付控制在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是审查应收账款的核算范围、计价基础等内容,其中审查的重点就放在应收账款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防止企业虚构应收账款,或者会计人员利用应收账款挪用、侵占单位资产等情况的发生。
进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在设计和运行上的有效性的评价。主要审查应收帐款在提取坏账准备的范围和计提基数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擅自扩大计提范围和基数的问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符合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是否确实存在,有无弄虚作假的行为。企业的坏账处理是否及时、得当、有无虚假增收等行为。
二、应收账款舞弊的表现形式
一是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而将各种债权统统记入应收账款户,造成债权不明晰;二是企业将不属于应收账款核算的经济业务列入应收账款处理,从而影响本账户核算内容的正确性;三是要么虚增应收账款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粉饰经营业绩,要么发生了现货交易却继续作应收账款挂账,将货款予以贪污或挪用;四是企业故意将已收回的“应收账款”不按规定及时结转,长期挂账,达到挪用已收回款项的目的;五是选择核算方法上舞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应采用总价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往往采用净价法入账,减少应纳税额;六是坏账处理上的舞弊。有些企业坏账处理不履行审批手续,擅自核销,或是将核销的坏账收回时不增加“坏账准备”,而增加“营业外收入”或“应付账款”不入账,作为内部“小金库”处理贪污私分;七是年末结转时舞弊。有些企业利用年初建新账簿的时机,将一个账户或几个账户的余额在新账簿上采用分解或集中的手法,不进行进行账务处理就可以达到某种舞弊目的。如将有关的费用直接废记入应收账款科目,在年末结转余额时就可以这笔应收账款的余额合并到“在建工程”或“待摊费用”科目,就样就可以达到将费用转嫁到“在建工程”或“待摊费用”科目挂账的目的。
三、应收账款舞弊的审计技巧
一是将“应收账款明细表”中的金额复核加总,与其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进行核对,检查是否相符,以判断应收账款数据的正确性;二是通过审计其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并结合“库存商品”的盘点、结算后审计年度内是否有退货等现象,确定应收账款内容的真实性;三是审计产品销售合同确定是否虚增应收账款账户,调节利润,夸大经营成果或者是否通过应收账款转移资金等业务的合法性;四是对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是否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收回款项时是否贷记本科目。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是否进行相应合规性处理;五是报表列示是否恰当。审计应收账款“年初数”是否为“上年的“期末数”,是否按会计报表规定填列报表和披露。
四、应收账款审计的常用方法
1.核对法。将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加计与总分类账的余额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将账、表、证核对,看是否相符。
2.分组分析法。就是按一定的标志将属于同一类的型的应收账款进行归类分析。通常的归类法有:正常款项、催收款项、疑问款项、待解决款项和坏账。
3.函证查询法。通过函电方式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联系查对,以从外部获取应收账款真实性的有力证据。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数目较多,也可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予以发函查证的客户或选择有可能出现应收账款舞弊的客户发函询证。
4.账龄分析法。就是根据应收账款实际发生日起,到审计日止的时间进行排序,按时间长短进行账龄分析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是按照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段来编制进行试算。
应收账款审计是资产负债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固有风险较大,需要严格的审计程序,避免重大舞弊行为等违法乱纪问题。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应收账款管理的漏洞,有关的犯罪和舞弊行为不断涌现,如何在具体实务操作审计工作,提高应收账款审计的质量,发现错误和舞弊行为,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成为首当思考的问题。
摘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成为企业销售业务结算的主要形式,伴随信用销售方式的发展,必然导致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被审计单位利用应收账款舞弊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应收账款成了审计实务操作中的重点对象。审计人员应理清思路、注重方法、突出重点,从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本文从应收账款的内控制是否健全、应收账款舞弊的主要形式及应收账款审计中的技巧和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应收账款,舞弊审计,技巧方法
参考文献
[1]赵金芳,黄元喜.对应收账款审计中函证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7(1 5)
新形势下公司财务舞弊审计探讨 篇11
关键词:财务舞弊;审计监督;独立审计
引言
近些年来,各个国家的财务舞弊频频曝光,例如帕玛拉特、世界通信、银广厦、卫星石化、创维等,众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爆出财务丑闻,促使公众对财务舞弊问题产生格外的关注。财务舞弊行为将会严重损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会给资本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从政府与企业的角度考虑,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不断对审计方法进行完善,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反舞弊作用。
一、公司财务舞弊的形成动因分析
(一)由于利益驱动,造成财务舞弊
从诸多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公司的舞弊动机包含有下述几类:第一,争取上市资格,谋求高价发行。在公司上市之前,可能会通过舞弊的手段实施会计处理,从而保证公司三年的连续盈利,使财务指标能够达到上市的要求。第二,保持或取得增发新股与配股资格。我们知道,增发股票与实施配股都属于成本较低的融资手段,同时只要满足要求,就能够进行不断融资与再融资。所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通常也会围绕着增发与配股资格来展开。第三,避免PT、ST或退市。对于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而言,他们会尽可能地去避免PT、ST;对于已经成为PT、ST的公司则会尽可能地避免退市。倘若主营业务已经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上升,公司业绩又较差,那么管理层通常就会采取巨额准备计提、冲销等舞弊手段,从而避免连续三年亏损的厄运。第四,大股东的谋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与国外公司最主要的不同点即为大股东控制,不管其形成方式如何,都是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占有公司大量的资金,关联交易时有发生,疯狂牟取利益。第五,职务调动与升迁。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总经理、董事长的人选多数都是通过主管部门进行任命的,同时带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于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引导,很多高管人员都想通过业绩来加强自己的政治资本,对于业绩的追求较为强烈,所以,调高收益的财务舞弊动机,具有相当浓烈的政治色彩。
(二)公司的内部治理不尽完善,也给财务舞弊行为创造了机会
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证监会于2002年给予上市公司建议,希望其能够健全与完善好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现如今,十年已经过去,而这一建议在我国公司的实践状况并不理想,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尽健全,有些公司即使设置了内审部门机构,通常也是处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的领导与监督之下,自身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
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与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另一方面,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也对内部审计所发挥出的作用产生影响,部分内审人员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缺乏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这就制约着财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不尽理想。
二、财务舞弊审计的局限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独立性有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的大環境下,审计对象利用诸多经济手段,对审计部门的专业作为产生影响。在内部审计当中,审计人员的晋升、评价、薪酬等都是其审计对象来负责的,甚至某些财务舞弊也是由经营者所主导的,舞弊审计缺乏其应有的独立性,可能经常出现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的现象,对于报告也是轻描淡写,草草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为缺乏,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与效率的发挥。
(二)审计活动相对滞后
财务信息所反映的主要是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所以,舞弊审计通常是在发生舞弊事件之后才能进行稽查,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这一滞后性就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严重的危害,当舞弊事件被发现时,其早已经对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产生了侵害,因此,财务舞弊审计不能从根本上对市场实现保护。
(三)审计技术与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就审计方法而言,较为常见的有分析性复核法、期后分析法,可以利用其对财务舞弊进行侦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审计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加强。以历史信息为基础展开侦查工作,较难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难以进一步降低舞弊的风险。审计技术局限性与审计活动滞后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审计人员对舞弊行为发现的越早,其产生的危害也就越小。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问题
考虑到审计技术与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水平,对于综合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而言,其对于相关审计方法的运用更为熟练,对舞弊的侦查工作能够提供较好的保障,所以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也对财务舞弊审计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三、提升财务舞弊审计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审计独立性
1、内部审计地位的确立
我国实务界只是把内部审计当成是公司经理对下级单位经营、财务的监管手段,内审部门向经理人员报告,内部审计没有对财务报告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实际上,内部审计应该被当成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理人员行为进行监督是其最为重要的功能。内部审计想要真正发挥出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就应该使其向监事会以及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所组成)负责。
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对其管辖范围内财务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等,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策略,积极做出调整与纠正偏差。对待每一次的检查工作都应该做到认真、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公司的实际运作状况进行整改,将道德处罚与经济处罚有效地连结起来,加大处罚力度,对待公司上下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坚决抵制只看领导不看制度的现象,从而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与效果。
2、保障外部审计独立性
上市公司可暂时停止自聘注册会计师,改成监管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展开审计工作。完善上市公司的审计轮换制,隔几年就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强制更换,从而避免由于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过于亲密而导致独立性的丧失。严禁审计机构为审计对象同时进行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加强审计机构与审计对象之间的信息披露合作。
(二)健全与完善制度体系
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所以,成熟、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亟待建立,这一机制体系应该包含财务报告制度、公司治理制度、内部与外部的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要保障制度制定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从法律的层面上实现对制度的保护。
(三)通过法律建设,提升会计失信的成本
具体而言,法制建设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提升会计失信的成本,加强法律惩治也应从这几方面着手。就目前情况而言,诸多法律条款的责任未实现量化,所以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实现法律责任的细化,加强解释的具体性。尽快出台财务造假的民事诉讼细则,加强机构负责人会计反假的责任法规,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制度,注册会计师由于舞弊过失而未发现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而导致债权人与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加大了会计失信的成本。
(四)对传统的审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善
财务舞弊审计与传统审计是差不多的,但在其实际运用中更多是要考虑财务报告的舞弊风险。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的发展也加剧了财务舞弊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传统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较好解决,因此,对传统的审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公司环境进行关注与评估
对企业环境进行评估实现了对传统审计的补充与创新。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主体环境评估时,要重点关注公司管理层面、行业层面、关系层面、财务经营层面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对公司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以后,才能够明晰审计重点,不断提升审计效率。
2、实现内部控制的正确评审
从审计的角度考虑,舞弊行为的存在反映出审计主体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体现了内部控制的薄弱性。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该对内控系统的健全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具体而言,注册会计师要重点审查被审组织的目标建设情况,看其是否以书面方式形成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考虑授权政策的建立是否恰当,资产安全的程序与政策是否完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是否畅通等,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正确评审。
3、根据环境评价结果,运用审计方法展开审计查证活动
这一步骤是在审计的实施阶段进行的。注册会计师完成被审主体的环境评估及内控评审以后,能够确定出审计重点区域,同时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审计查证活动,科学安排审计的资源,切实实现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五)强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积累,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现如今,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对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对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财务知识的掌握与研究,积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学习更为专业与全面的财务审计相关知识,提升学习的系统性,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执业能力。
企业舞弊审计 篇12
近年来,国内外财务舞弊的案件频频出现,例如安然、世界通信、万福生科、绿大地、琼民源、红光电子、蓝田股份等企业财务造假事件导致股价崩盘、投资者损失惨重,使得财务舞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的欣泰电气,涉嫌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导致中国证监会对欣泰电气欺诈发行正式做出行政处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尽管早期的审计准则不承认注册会计师负有舞弊审计责任,但迫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压力,审计职业界纷纷修订执业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充分关注由财务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因此,会计师必须具备识别财务舞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因此,为了防范财务舞弊,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将目光转向审计治理。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审计是以满足高管层的需求为目标,审计质量的高低是否真正对财务报告质量有影响,目前只在理论界被认可。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对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审计策略之间的关系做出新的诠释。
二、企业财务舞弊的行为特征
财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具体而言,财务舞弊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
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舞弊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进行,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增加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者擅自提现等。
2、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
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私利,而合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有些企业将外单位还款不冲销往来账,而是截留并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
3、隐瞒收入,虚报损失
企业向供货单位购买货物后,取得了蓝字发票,但又因故将货物退回,取得了红字发票,财务人员用蓝字发票计入“应付账款”而将红字发票隐瞒,然后寻机转出,贪污此笔款项。企业利用预收账款将尚未实现的收入提前做收入处理,虚报商品销售收入,调节利润;或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做销售处理,以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
4、调节费用和利润,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实现的利润,采取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固定资产、提前计提折旧的方式以虚增费用或减少利润。利用“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科目达到企业所要的目的,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段。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继续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目的,采取虚列预提费用的方式来人为地调节利润,对早已提足的大修理费用支出一直在预提费用中列支,做成“真盈假亏”的假象;还有对已预提完毕的预提费用支付时不转销,并将其重新进入成本费用账户,以达到增加当期费用的目的;有的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人为虚增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不惜多缴纳一些税金;或对有一定销售业绩的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超过实际销售收入。
三、欣泰电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2016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对欣泰电气欺诈发行正式做出行政处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包括不得重新上市,冻结或限制发行人减持,承销商兴业证券先行赔付等措施。欣泰电气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且在退市后不能重新上市,它为何会走到这般田地?其财务舞弊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又通过何种方法防范于未然?
1、欣泰电气简介
丹东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辽宁欣泰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位于丹东鸭绿江畔,坐落在辽宁欣泰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电子科技产业园区内。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23日,注册资本为1.72亿元人民币,于2014年1月27日于创业板上市,发行数量2144.5万股,发行价格16.31元,主承销商为兴业证券,目前停牌价格为14.55元。
2、欣泰电气财务舞弊事件回顾
中国证监会查明,欣泰电气的《2013年年度报告》、《2014年半年度报告》、《2014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欣泰电气在上市后继续通过外部借款或者伪造银行单据的方式,在年末、半年末等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大部分在下一会计期初冲回,导致其披露的相关年度和半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存在“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等问题,在2013年之后的四份财务报告中,“自制”银行单据的做法频频出现。金额较大的是2013年1月至6月,欣泰电气直接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的方式虚构收回应收账款近1.29亿元。另外,欣泰电气实际控制人温德乙以员工名义从公司借款供其个人使用,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占用欣泰电气6388万元。欣泰电气在《2014年年度报告》中未披露该关联交易事项,导致《2014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3、欣泰电气财务舞弊的经济后果
2015年7月14日,欣泰电气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自此欣泰电气开始定期发布存在暂停上市风险提示信息;2015年11月27日,公司公告承认财务造假,从2011年到2014年,持续四年,六期财务报告,每期虚构收回应收账款从7000多万元到近2亿元不等。事实上,早在2012年7月3日欣泰电气IPO成功过会之时,就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欣泰电气在上市前涉嫌虚增利润,约为其报表显示净利润的40%以上,且负债居高不下,涉嫌严重财务造假。2016年7月8日,欣泰电气公布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公司以及相关人员被罚款1900余万元,公司董事长温德乙、总会计师刘明胜被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处罚,终身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此外,欣泰电气承销商兴业证券及相关责任人也被罚没近5800万元,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律所、评估公司也被立案调查。
四、企业财务舞弊的形成原因
如上所述,案例从财务舞弊的行为特征上看,虽然其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但是从成因来看,根源还在于制度方面的问题。具体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财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每个经济交易人都将得到其应得的利益,同时也都应支付其应负担的成本,在比较收益和成本、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再做出行为的选择,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公平的、合理的、有效率的。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样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这种责任。这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模糊所带来的保值增值责任的虚置,是国有资产经营权不清晰所带来的管理责任的虚置。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财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财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2、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
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财务舞弊失效。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人员的重点就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的实质性程序。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舞弊主体通常为管理当局,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舞弊失效。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3、实质性程序失灵,分析程序不够
绝大部分的舞弊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实行一条龙造假,针对目前的监管政策或审计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务中,不少被审计单位聘用了原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这使得他们对事务所的审计流程、审计手段、重要性水平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未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分析程序,没有站在战略和经营角度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前景进行分析,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行业、会计、财务和市场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就不能深入探求真相,查错防弊。由于商业经营的复杂性及管理层的自利性,要想彻底消除舞弊是不可能的。但是,审计人员如果能够秉持专业怀疑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熟悉各种可能的舞弊迹象,则必然能够增加揭示财务报表虚饰的可能性。
五、针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
结合上述财务舞弊的行为特征和成因,本文认为:财务造假不是“一锤子买卖”,欣泰电气正是为了圆上市前的一个谎而延续了四年的造假路,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所有准备上市和已经上市的企业都应该引以为戒。审计是现代社会创造的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旨在管理和控制公司权力的实施。本文把建立在受托经济责任思想基础上的经济控制观作为诠释审计本质的思想基础。经济控制观认为,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是审计存在的根本前提,而审计正是作为保证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而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手段,因此,审计的本质目标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本文试图从制度设计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性操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现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1、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组织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层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等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
2、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识别财务舞弊
有关财务舞弊征兆的研究表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因而,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应该对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质量差,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公司的财务舞弊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动分析。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方面来分析。
3、谨慎选择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前,应先做好征信调查,而且要评估自己有无能力提供此项鉴证服务。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甄别客户时必须高度关注客户是否存在经营失败、客户管理当局是否存在重大欺诈行为的迹象。如果对于该客户管理阶层的诚信存有重大疑虑,应有勇气坚持立场,必要时尽早抛弃。事实上,选择优质客户,远离不良客户,已经成为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重要环节。
4、保持高度职业审慎和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当局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一是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审计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发生的舞弊风险。二是要根据被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三是要运用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在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当局汇报。
参考文献
[1]陈国欣、吕占甲、何峰: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3).
[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企业舞弊审计】推荐阅读: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09-18
审计舞弊06-26
舞弊导向审计模式08-02
存货舞弊与审计对策09-02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06-22
会计舞弊10-20
舞弊风险08-01
高考舞弊09-24
舞弊预防11-11
舞弊行为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