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动因论文(通用6篇)
财务舞弊动因论文 篇1
一、引言
财务舞弊这个提法与美国著名的犯罪学研究专家Edwin Sutherl and在1939年提出的“白领犯罪”这个概念十分相近, “白领犯罪”是指某个个人或集团在从事高尚行政生涯或进行财务活动时, 违反法律的行为。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认为“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取欺骗违法违规手段, 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 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秦江萍和段兴民 (2005) 的定义是:会计舞弊是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 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舞弊所下的定义是指故意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 如管理人员蓄意虚报, 有时指管理人员的诈骗、盗用资产, 有时指挪用公款。
本文的选题是从舞弊当事人本身来研究舞弊发生的动因, 也就是从有可能参加舞弊的管理者、员工、注册会计师等的角度来分析。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上市公司舞弊案件的当事人为什么会参加这些舞弊行为?有没有什么因素使得他们愿意主动实施这些舞弊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来为我国对上市公司舞弊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上市公司代表性财务舞弊案例特征描述
本文检索了在2002年~2007年7月间来自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中的舞弊案例, 尽量选择了那些证监会公开斥责的或者法院做出判决的, 这主要是考虑到所选取样本的可靠性。通过对所搜集到的代表性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常见的舞弊手法有:
1. 关联交易舞弊。
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虚构利润, 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常见的关联交易舞弊手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通过向母公司或非控股公司销售来实现最终的销售。第二种是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相互间的股权投资或股权转让来产生投资收益。第三种是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 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
2. 资产重组舞弊。
我国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 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在实践中, 舞弊者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容和会计方法的选用, 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另一种资产重组舞弊的方法是管理当局利用债务重组中产生的收益对利润进行调节的一种舞弊行为。
3. 虚构业务收入舞弊。
常见的手法有:第一种是增加收入, 比如多计收入、提前计算收入、人为创造收入等等。第二种是减少成本, 比如推后计算成本;非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 例如已被揭露的蓝田股份造假案.上市公司享受了大量广告投入的好处, 但广告的费用却基本上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来承担;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如股票期权.在使公司员工得到很高的收入的同时.公司财务报表却体现很少的成本。
4.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常见的舞弊手法有: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选用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三、对代表性案例的理论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参与者一般是人, 因而从动因的角度来研究舞弊行为更能解释舞弊发生的机理。研究舞弊动因的理论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提出的公司财务舞弊的三角形理论, 本文将使用该理论对舞弊案例进行理论分析:
第一是面临的压力。压力主要包括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 (1)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经济压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活的窘迫造成的, 另一种是生活中的相互攀比和不断膨胀的私欲所造成的,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第二种压力。实际上对上市公司的高管来说, 只要能够筹到资金, 并把年报做的很好看, 他就能实现自己的私人利益, 比如高工资、奖金、股票期权收益以及职务消费等等好处, 因而也就出现虚增收入等舞弊现象。 (2)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工作压力是和经济压力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比如, 根据规定, 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有一年的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 公司将被处以特别处理;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实际上, 无论上述那一中情况出现, 都是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所不愿意看到的, 因而一些公司的管理层就不得不用舞弊手段来粉饰其会计报表。
第二是存在的机会。机会是舞弊行为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机会主要体现为:
1.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被明确写入有关法规之中, 并在管理实践中广泛地加以推广应用在中国却是近几年的事情。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上市公司本着审慎经营、化解风险的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制度。1999年10月修订后的新《会计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并在第二十七条中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2001年6月, 财政部在《会计法》基础上作为其配套性规章另行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试行) 》。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起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存在着利用改制、改组、拍卖、租赁、担保等手段侵吞企业资产、中饱私囊等现象, 以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这说明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很多的漏洞, 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 信息不对称。
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进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掌握公司真实会计信息的一方, 在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告时, 有可能会有选择地报告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隐藏不利信息——逆向选择;在管理过程中, 有可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福利而不是最有利于投资者福利的行为——道德风险。我们上述的很多案例中的管理层都存在着虚假报告财务报表的问题。
3. 审计的不足。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 但基本上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 独立性、客观性以及权威性很难得到应有的保证。另一方面, 外部审计的委托方往往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 而不是股东大会, 其直接后果就是管理当局聘请注册会计师来监督管理当局。因而审计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妥协后的结果。
4. 工作质量不易辨认。
实际上, 无论是上市公司的高管的经营活动还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财务报告的活动都是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辨别出来, 非专业人士很难看出其中存在的“门道”;他们的这些专业活动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检验出来, 投资者等很难在短期内对他们的活动的质量做出判断, 这也客观上为他们的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搜索的案例中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有的都要经过4年才暴露, 这也说明了这一点。
5. 无知和能力不足。
上述的案例中还可以看出, 很多上市公司舞弊行为大都由控股股东或者总经理董事长发起, 既使上市公司有审计委员会也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督。另外, 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 舞弊者也未必能意识到舞弊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最后是常见的借口。对于这些财务舞弊行为, 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往往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自我合理化。比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股民的利益”等, 这些借口的存在, 扫除了舞弊者的心理障碍, 使其能够心安理得地进行舞弊。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建议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事实和特征, 以及本文分析和讨论的结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
1. 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舞弊的产生和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 一个优秀的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有可能会有舞弊行为。要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让管理者、员工以及注册会计师等明白什么可为和什么不可为, 以及明确如何落实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
2. 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实际上是财务舞弊行为的先兆。1992年特雷德维委员会下设的发起组织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可区分为以下五个密切联系的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内控因素的执行力的强化要达到以下的目标: (1) 使舞弊难以发生; (2) 使舞弊在某些场合下不可能发生; (3) 使已产生的舞弊易于发现, 并使相关的舞弊责任易于确认。
3. 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依附于董事会或者总经理或者公司内的其他职能部门, 这无法形成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制约。审计委员中独立专业人士的增加会减少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 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
4. 强化外部审计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地位,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职业技能承担着反舞弊的最后希望。社会公众投资者希望通过外部审计, 获得客观公正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5. 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监管。
COSO (1999) 报告《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指出舞弊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常常参与舞弊。一方面, 应该掌握高层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管理者的恶癖, 比如不诚实、人格异常、说谎, 很有可能是舞弊的信号。另一方面,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6. 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
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改善能够有效地降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概率。一方面要提高司法系统的执法效率。法律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司法系统的执法效率, 当前我国各地区法律制度环境参差不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司法系统执法效率的低下, 以致于为投资者提供的法律保护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要改革股东诉讼程序。股东诉讼制度是对中小投资者提供法律保护的最主要事后救济手段。当前, 在投资者保护法律条文制定进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下, 改革股东诉讼程序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一条捷径。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给社会投资大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并引发了他们对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会计师和承销商的信心危机。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运用财务舞弊的三角形理论对这些舞弊案例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并对如何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外部审计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监管;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财务舞弊,治理,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娄权: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 2003 (, 7) :100~102
[2]勒明: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 2000, (2) :64~69
[3]李若山祁新娥:对当前我国企业舞弊问题的实证调查[J].审计研究, 2002, (2) :17~22
[4]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 2005 (, 2) :64~69, 95
[5]赵德武马永强: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J].会计研究, 2006, (4) :16~22
[6]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 2004, (5) :85~88
[7]黄世忠叶丰滢:美国南方保健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剖析[J].会计研究, 2003, (6) :59~63
[8]程涛:企业舞弊三角形理论与会计造假[J].广西会计, 2002, (4) :6~8
[9]李若山敦牧:企业舞弊与反舞弊的国际理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 (1) :3~7
[10]阎长乐: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分析[J].管理世界, 2004, (4) :111~116
[11]秦江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 2005, (6) :69~74, 9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治措施 篇2
1 财务舞弊动因及特征识别
1.1 财务舞弊动因
舞弊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 通常指人们通过骗、挪、盗、掩等方式, 以牟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 所做的不诚信行为。
财务舞弊有3个共同点:首先, 企业选择舞弊是出于一定的压力;其次, 造假者有施行舞弊行为的机会;再次, 舞弊者有一定的借口, 能通过某种方式把造假行为合理化。其中压力包括财务稳定性、外部压力、管理层的个人财务状况和财务目标;机会方面一般源于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以及外部审计的缺陷;借口方面来自审计失败诉讼, 经常公司通常频繁地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舞弊, 企图蒙混过关。
1.2 财务舞弊特征识别
外国学者对于舞弊的研究成果有很多,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和英国学者。这些研究成果中, 既包括了规范性研究成果, 又包括了实证性研究成果, 主要探究了舞弊的动因以及舞弊识别。其中识别舞弊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为《COSO研究报告》, 此报告专门谈到了在财务舞弊过程中使用最普遍的技巧就是高估收入和资产[1]。而防范财务舞弊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Willinghara等学者的研究理论, 其中他们发现了可以进行识别的舞弊信号有很多, 比如:经营业绩不佳、激进的披露政策、内部控制薄弱、喜欢推脱责任、管理当局说谎、有舞弊史、频繁大量的关联交易、决策高度集权化等[2,3]。
2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2.1 案例综述
2007年12月, A公司正式成立, 将其全部资产以1∶0.649 35的比例折算成7 500万股, 于2010年成功上市。该公司属于医药类型, 其主要经营业务涉及儿童医药, 具体的业务范畴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医药颗粒剂等, 在医药咨询和技术服务方面也有涉及。2011年, 公司为了扩大市场经营范围, 增加产品销量, 曾并购了两家公司。同时, 采取了虚构非禁止产品销量的方式, 以掩盖企业销售收入下降的事实。
2013年4月, A公司的这种违法行为被揭发举报, 其主要涉及的违法行为包括在市场中进行虚假交易, 通过开设虚假发票等方式增加利润, 也涉及利用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公司利润, 隐瞒其相关的一些关联公司。A公司的行业欺诈行为被曝光后, 一些媒体对服刑中的该公司审计总监进行报道, 主要涉及公司在2011—2013年间的一些重大违法事件, 包括虚假交易、虚假套取行业利润等行为, 在财务会计方面涉及一些违法行为, 如资金与账目不一致以及企业账目不清楚等问题, 造成了企业股价持续下跌。
2.2 A公司财务舞弊根源分析
2.2.1 A公司自身方面
1) 压力分析。A公司为了实现增加市场份额和开发新地区业务的战略规划, 需要大笔资金投入, 面临业务扩张和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资金压力, 该公司作为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公司融资的能力。管理层在融资的巨大压力下决定通过粉饰报表以虚增利润, 撬动资本市场估价的提高, 从而方便企业融资。
2011年, A公司利润同比和环比均出现巨幅下降, 甚至有3个季度转盈为亏。2012年, A公司利润开始出现大幅反弹迹象。
针对2011年A公司营业收入没有大幅下降, 利润却直线下降现象。该公司的解释是“主营收入减少, 新开发产品的广告等费用投入较高, 为提高员工福利费用开支所致。”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成立, 因为在2012年的前3个月, 报表同样反映了企业收入与利润倒挂的现象, 并且2012年A公司财务报表显示投资收益增加近1.5倍, 但是该年年报却没有提及与其对应的缘由, 无论是A公司的投资策略还是投资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综合分析, A公司采取的是规模扩张型的发展战略, 扩张企业规模需要资金投入, 结合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 发现A公司若不虚增利润, 企业将面临一定的融资难题。
2) 机会分析。企业实施舞弊的机会一般源于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以及外部审计的缺陷。A公司舞弊的机会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首先, 公司人员持股不平衡导致公司的独裁专制;其次, 内部管理层失效;第三, 集团的监事会与内审部门失职;第四, 独立董事会形同虚设。A公司2010—2011年的财务数据反常, 金额巨大都是引起怀疑的迹象, 存在显而易见的不正当交易途径。独立董事会在公司财务舞弊决定上未提出任何异议, 并未对其财务舞弊交易形成阻碍, 其失职导致主导者舞弊。
3) 借口分析。首先, 以产品销售收入不断提高为借口。面对业绩不断提高的现状, A公司解释是因其产品销售收入不断提高。具体分析, A公司虚假收入来源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三方面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相关的“过票公司”开具大量的违规票据, 主要是增值税的票据, 根据这样的一些发票需求, 公司的主要营销人员与财务人员相互合作制造入库单和出库单, 最终实现单据的造假行为;二是积极伪造其他医药企业的公章, 在市场中公开仿制其他企业的药品进行虚假销售;三是在企业设立两套账, 实现了表面账务的合理化。
2.2.2 中介机构方面
外部审计的缺陷为A公司的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一方面, 企业外部审计存在漏洞。A公司的违法案例, 事实上是钻了证券市场上“会计师和审计机构责任缺失”制度的空子。第一, 上市公司自身聘用审计机构, 不能确保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 属不合法行为;第二, 若会计与审计机构不帮助上市公司造假, 那么它们会被炒鱿鱼。针对这种错乱现象, 必须解决审计独立问题。另一方面, 基金公司调研不全面。针对A公司存在的问题, 如果进行深入调研, 这一风波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其根源问题在于在整个产业过程中造假, 因为局限的调研, 证监会要求不能询问未公开的重要信息, 所以调研深度很难掌握, 经常会受限制。
2.2.3 外部环境方面
A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严重损害了我国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以及运行并发展的证券市场, 通过此现象也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是: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缺失。
3 财务舞弊的防范对策
3.1 减轻舞弊的压力
在股票发行额度制的前提下, 上市资格成为稀缺资源, 众多公司去争取较少的上市资格, 使得企业融资途径变窄, 导致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进行舞弊, 更有甚者通过舞弊欺诈上市。为了减轻上市公司的融资压力, 上市公司的多种融资途径应该被拓宽, 同时, 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股权融资成本概念, 消除股权融资无成本的错误观念, 合理高效使用所募集的资金, 最终使上市公司从多种途径进行融资, 这样会减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压力。
证券监管部门还应该完善股票发行制度, 改变仅以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企业业绩的指标现状, 除财务指标外, 从其他方面也可考察拟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
3.2 减少舞弊的机会
1) 完善我国IPO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证监会的监管职能, 以及加强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另外, 还应该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加大对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赔偿制度, 使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本高于所获得的收益, 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2)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内部会计制度和管理控制两大部分。目前, 虽然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 但还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 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国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有个正确的认识。
3) 优化股权结构, 防止一股独大和大股东的权力滥用。加强董事会独立性, 防止大股东控制董事会, 可以通过对董事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来实现。
3.3 提高管理者自律意识
1) 进行全方位诚信道德教育, 发挥道德的力量。诚信是最基本的评价道德的标准, 在衡量道德众多标准中占据绝对重要位置。在面临诚信的缺失, 企业内部的机制漏洞、管理漏洞、人力资源漏洞等缺失的只剩下借口了, 但是舞弊者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说服自己, 致使本来诚信能够维持的潜在舞弊者成为真正的舞弊者。诚信的道德教育靠的是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文化本身始终以一种潜在的方式默默地影响着企业。企业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发挥道德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倡导诚信的企业精神, 提倡廉洁的作风。
2) 培养内部审计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监管。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内部审计的职能由防错纠弊到风险管理与评估的转变,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就变得尤为重要, 但是我国不少企业又缺乏内部审计意识, 致使企业内部监督体制不完善, 舞弊问题得不到根本防治。虽然依靠会计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但是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偏重于技术素质而忽略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培养模式直接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意识缺乏。事实上, 职业道德规范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述, 如通过舆论的影响, 对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在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方面最大限度地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深处产生触动, 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 改善认知标准, 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世忠.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J].会计研究, 2002 (10) :24-32.
[2]王娜娜.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分析[J].会计师, 2012 (10) :6-7.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及对策 篇3
1 会计舞弊的概述
关于会计舞弊的概念阐述在我国2001年7月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包括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采取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不法行为。从经济学角度考虑, 会计舞弊是当事人对各种利衡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 所做出的选择, 因此我们将会计舞弊分为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管理舞弊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私利而采取的弄虚作假的行为;非管理舞弊主要是上市公司的工作人员为了谋取企业的经济利益, 而采取的欺诈性手段进行的欺骗。
在判定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会计舞弊行为时的标准是:一是分析会计行为是否违背了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二是会计舞弊必须是以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三是会计舞弊行为人必须是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采取故意或者欺骗的手段进行的财务信息虚报的事实;四是会计舞弊行为在发生时很难被外界投资者所知道, 他们会采取非常隐蔽的方式进行会计信息的弄虚作假。总之只有符合上述一条我们就可以认定上市公司存在会计舞弊行为。
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分析
在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之前, 我们首先要明白会计舞弊所产生的主要危害:首先会计舞弊所产生的错误信息会误导社会经济行为。我们知道在证券市场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等, 社会投资者与上市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接问题, 社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主要是依据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的会计信息, 如果上市公司故意进行错误的会计信息披露, 外界投资者是很难发现的, 为此社会投资者根据错误的会计信息所作出的决定也必然是错误的, 其结果就是导致社会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失误, 影响社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其次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会计信息披露不仅是上市公司获得社会投资者投资的必然选择, 也是社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上市公司进行正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社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 相反如果上市公司采取了错误的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那么就会影响到社会投资者的个人利益, 从而导致社会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缺乏信心, 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最后削弱了市场资源的配置功能。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发展中, 实现市场资源的最大配置的关键在于信息资源, 而信息资源中的关键在于会计信息, 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 那么就会给社会投资形成误导, 比如某个上市公司的经营出现了巨大的亏损, 根据市场法则, 其应该被市场所淘汰但是该企业选择会计舞弊, 结果导致外界很难获得该企业的实际盈利情况, 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流向该企业, 使得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配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尤其是近些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使得监管部门不能及时的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结果导致很多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会计舞弊行为。根据对近些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分析, 发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存在有着共同的动因, 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2.1 我国法律环境存在缺陷
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必须要依据完善的法律。如果法律环境存在缺陷那么就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的存在。总体来看我国法律环境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到法律支付科学性制约;二是我国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差;三是当前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理力度不够。当违法成本要与违法收益时, 人们就不会选择违法, 但是无论是我国的《会计法》、《公司法》还是《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理力度明显偏弱, 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主要是罚款与警告处分, 罚款的金额为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而上市企业通过会计舞弊获得的经济利益要远远高于其处罚金额, 因此上市公司有足够的动力去进行会计舞弊。
2.2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首先在上市公司中, 尤其是在国企上市公司中仍然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权集中在某一人手中, 使得其他股东没有经营管理权, 出现了企业管理者具有企业管理权, 却不承担股票风险的畸形现象;其次上司公司举债比例小, 债券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主要来源于借款和应付款, 债权筹资的比重比较小, 这样的债务结构不利于社会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使得社会投资者不能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形成监督;最后我国上市企业董事会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 董事会的结构存在不合理性。董事是从股东中选出来的, 而我国企业中存在的一股独大的现象, 而得企业选出来的董事也是代表着公司企业管理者的利益的, 因此这种“内部控制人”制度使得公司的治理存在很大的权利失衡现象, 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切实利益。
2.3 会计监管机制存在缺陷
可以说有效地监管制度能够大大降低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出现, 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的影响, 我国行政部门的会计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前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监管的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监会以及银监会等部门, 这些监督部门受到行政划分权利的影响, 使得其在形式监管权时存在一定的权限约束, 导致对某些区域内的会计信息披露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管, 而上市公司也正是利用该点进行着会计舞弊。比如我国证监会是对所有的上市公司进行管理的权利部门, 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护人”应该切实履行其职责, 但是由于证监会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 其不可能每天对所有的上市公司进行监管, 而且通过注册会计师监管可存在一定的舞弊风险。
3 会计舞弊的治理措施
3.1 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在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预防各种会计舞弊行为中具有决定性的抵制作用, 因此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上市公司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制度措施, 而且还要在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让企业职工树立“内部控制”意识, 以此在工作中通过控制制度约束与指导自己的行为;其次构建企业信息管理体系, 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 能够及时将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的管理者, 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 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大力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最后建立内部评价制度。内部控制的实施虽然能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形成制约作用, 但是具体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如何, 需要企业通过构建相应的评价制度来决定, 因此上市公司要定期对企业的内容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以有效地执行,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要采取量化指标, 以此实现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化分析。
3.2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建立独立的董事制度。长期以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代表着公司管理者的利益, 这是与独立董事的提名方式相关, 虽然独立董事的选择是有股东选择的, 但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却享有提名权, 因此为避免对企业管理者的缺失监管, 我们必须要建立独立的董事制度, 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独立董事必须要具有独立性, 该独立性不仅仅是表现在身份、地位上的独立性, 更多的是表现在监督的独立性, 能够切实将股东赋予的权利应用到工作中。当然我们也要建立独立董事激励机制, 通过相应的措施激发独立董事发挥其职能;其次加强董事会建设。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尤其是在公司的经营决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要加强对董事会的建设, 优化董事会的人员结构, 明确其职权;最后设计董事会监督职能。监事会是上市公司的独立监督机构, 其主要职能就是对内部经营的自身问题进行纠正, 因此上市公司要加强对监事会的建设力度。
3.3 完善政府监督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依靠市场的力量能够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起到制约作用, 但是由于市场调控存在必然的缺陷, 使得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政府的监督体系必须要建立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管体系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内部控制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社会审计制度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权利, 合理划分职权, 取消执法盲区;其次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 对存在会计舞弊行为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打击;最后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 通过审计制度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审计。
3.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造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直接原因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导致的, 因此在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职业素质道德修养:首先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职业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 其不需要政府部门强制执行, 而是需要依靠民间组织自主制定, 属于自律机制。因此在制定职业道德规范的时候, 要充分吸取各界人士的观点, 使得会计道德规范体系更加的完善;其次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最后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因此我们在制定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时, 一定要保证评价体系的可执行性, 通过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方式实现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跟踪监测。
参考文献
[1]程安林, 梁芬莲, 季洁.基于会计舞弊的内部控制形式有效性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3, (03) .
[2]赵秀乐, 赵青.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 2011, (02) .
浅谈企业会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 篇4
1 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分析企业发生会计舞弊现象的原因
1.1 内因
核算工作通常都是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可是核算程序、方法、评估等行为都是由会计人员主观去分析、判断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会计舞弊行为变得愈加简便、频繁。发生会计舞弊最主要就是为了获取共同利益,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直接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他们可以变更、伪造会计信息,领导者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胁迫其修改财务资料。对于部分私营企业来说,因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不遵循职业操守,为企业或个人利益伪造会计信息的现象频繁发生,无法遏制。因为这完全在于会计人员个人的主观意愿,不可控制与避免。
1.2 外因
法律处罚不严,执行手段不高,对于那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人员或企业,舞弊情况不严重的只会进行口头批评、教育,就草草了事;而对于那些会计舞弊,有偷税漏税行为的企业,则要求补缴税款,予以罚款惩罚。完全没有实质性的严厉处罚,确保企业人员不会再出现会计舞弊。另一方面,企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完全没有按照国家指定的《会计法》等法规来获取会计信息,实施会计行为。只会投机取巧,伪造会计信息,牟取私利。
2 有效防范的会计舞弊措施
2.1 强化企业领导者的掌控力度
企业管理层控制着企业发展方向,只有做到以身作则、廉洁为公、监管有力,会计人员才不会有机可乘、徇私舞弊,从中获取利益。所以构建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刻不容缓,需要尽可能强化企业领导者的掌控能力,确保会计人员不敢做任何违法违规的舞弊行为,企业领导者要赏罚分明,对于举报舞弊行为的人员要给予积极奖赏,对于那些伪造、篡改会计信息的舞弊人员要立刻辞退,“杀鸡儆猴”,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再次发生。
2.2 创建内部审计部门,核查会计信息
对于防范企业舞弊来说,内审部门的存在必不可少。它可以时刻监督企业会计管理进程,震慑会计人员尽职工作,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内审机构是重点防范企业舞弊的部门,企业领导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对其赋予较高的期望。内审机构因其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对会计信息进行核查,一旦发现舞弊漏洞,及时纠正,有效地降低了会计舞弊的发生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2.3 内审人员需熟知企业信息,便于发现会计舞弊漏洞
内审人员不光要熟悉企业财务状况,还要熟知企业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意识、行业竞争环境等,不光要主观地按照法律法规来实施会计流程,还要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去管理、监督企业经营状况,避免企业人员钻漏洞发生会计舞弊行为。内审人员还需经常走进企业去调查,了解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库存,实际成本支出与收入、净利润、毛利润等情况,对照会计信息进行核实,发现细微的舞弊线索并及时加以制止,减少损失。
2.4 完善内控管理机制,降低会计舞弊的发生率
除了创建内审部门,还需要拟订完善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仍然是减少会计舞弊发生的最基本“配置”。防止企业内部人员的互相勾结、包庇,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强化内控机制,创建专门的网管中心,监控员工使用的计算机上的信息数据,及时识别不法信息,调查、核实,严格防范会计舞弊发生,保障企业信誉,提高经济效益。
3 结语
企业领导者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在遵循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准确识别、避免会计舞弊,减少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国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遏制会计舞弊行为的扩散,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入手,避免企业发生会计舞弊的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仇颖.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要遵从“成本效益原则”[J].中小企业科技,2012(9).
财务舞弊动因论文 篇5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治理一直是证券市场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会计诚信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等企业的会计监督力度,财政部加强了与国资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政府各部门监管,形成合力,综合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正在初步形成。
二、我国会计舞弊的内在动机分析
(一)融资动机
为了在上市时争取有关利益主体满意的发行价格,以最大限度取得资金,上市后保配股资格或增发,达到二次融资,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达到向资本市场“圈钱”的目的,满足经营和扩展的需要。另外,在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急于获得资金,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不得不编制出一份好看一点儿的会计报表以应付金融机构。
(二)操纵股价动机
目的是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炒作股价,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有关各方的利益直接相联,在这种动机支配下,一些上市公司便在年报中做出较高的利润,或是中报利润多年报利润少,或中报利润少年报利润多。
(三)避免处罚动机
上市公司上市后可能受到的处罚包括:因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而停止配股资格等,以及因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恶化而被特别处理停牌两种。为了上市公司多募集资金,为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一些处于盈亏临界点附近的公司不得不进行会计舞弊,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避免被退市。
(四)经济利益动机
这主要是指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诸如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包装出一块丰厚的利润,以获得其与经营业绩挂钩的高额工资、奖金、期权等,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企业往往通过会计舞弊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五)政治利益动机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中,“政治挂钩”具有中国特色。企业经理厂长为追求荣誉与晋升而粉饰会计报表与确保职位而粉饰会计报表别无二致。此外,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而要求企业上报会计报表时,企业往往会迎合政府的偏好来编制会计报表。
三、会计舞弊的治理措施
针对现实暴露的我国监管中的问题,相当长一个时期应着手治理机制、审计机制、制裁机制三项制度的重点建设和逐步完善。
(一)公司治理机制——虚假会计信息监管的内部制度安排
虚假会计信息监管首先应从源头监管,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应着手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两项工作:
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要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2)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3)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2. 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内部控制制度采用的一切方法、措施和程序,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也都可能使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
(2)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必须按系统化方法设计和实施会计控制系统并使之成为企业集成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企业必须建立可计量业绩指标基础之上的评价系统,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二)独立审计机制—虚假会计信息监管的外部制度安排
我国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质量不高。因而应当结合具体国情,务实性地构建独立审计机制。
1. 加快有限合伙制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普遍实行。
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之间不互相承担连带责任。无过错的合伙人对于其他合伙人的过失或不当的执业行为不承担责任。由于这种机制的作用,在面临巨大市场利益与重大审计风险的选择时,就会出现个别合伙人甘冒巨大风险以求高额的利益。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引入与审计额相适应人数的多名注册会计师联名签署审计意见的办法,这样,以降低利益的权重,使博弈的结果倾向风险大于利益,同时合伙人之间也会形成一种互相监督、牵制的机制。
2. 建议适当发展个人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个人事务所虽然规模小,业务范围易受限制,但由于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小工商企业和非审计的会计业务增加的需要,能够弥补大型事务所不愿或无暇承办小型业务的缺陷;同时,个人独资的无限责任和个人其他财产连带责任也能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个人独资的执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不仅能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质量上能得到保证,而且可以减少工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上的虚假行为,顺应了市场机制的需要。
(三) 制裁机制—虚假会计信息监管的良好环境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发挥制裁威慑效应,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诉讼成本低收益高”的制裁机制,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惩处力度,使遭受欺诈的中小投资者通过法律诉讼得到赔偿。
1. 改进诉讼方式,允许集团诉讼和风险诉讼。
采用集团诉讼和风险诉讼相结合的诉讼方式。通过集团诉讼可以扩大诉讼标的,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在司法过程中若能将这两种诉讼方式有机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受害投资者的民事诉讼积极性。
2. 加大对造假者的惩处力度,提高诉讼收益。
个人和企业并非天生必然“诚信”,只有严格的管制,才能使其诚信。防范会计造假,构筑一套严格的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以保证最终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项综合、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摘要:会计舞弊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破坏市场运行机制。因此, 立足我国国情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会计舞弊的动机进行了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机制上改进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内在动机
参考文献
[1]、綦好东会计舞弊的经济学解释会计研究2002.8
[2]、秦将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会计研究2005.6
财务舞弊动因论文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对策
一、会计舞弊的相关概念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模式的不用, 各个国家对舞弊的理解反应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到目前为止, 对于会计舞弊的这一概念, 学术界尚未有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中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将会计舞弊用特定术语“不正当行为”表示。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 (AICPA) 将“不正当行为”定义为“任何对财务信息的有意错误表述或故意忽略”, 这实质上是特指会计舞弊。
综合借鉴上述定义,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是指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经过利弊得失的权衡, 授意或指使对公司财务做出的不当记录或修改的行为, 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 通过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虚报、隐瞒财务事实的行为。会计舞弊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和财务报告舞弊两个方面。所谓会计信息违规披露, 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目的, 在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环节进行的违反法规规定的披露行为, 会计信息违规披露是“虚假地反映真实的经济业务”。财务报告舞弊, 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而进行的具有实质活动的操纵行为, 实质是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系统的“谋划”活动, 财务报告舞弊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济业务”。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一)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部动因
1. 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种非正式的约束, 上市公司在经营状况不佳、财务困难时, 一般会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但并不表明股权融资的目的要通过会计舞弊来实现。领导层道德高尚, 会通过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 改善经营业绩来获取融资资格, 有的公司会放弃股权融资方式, 选择债券融资。如果管理当局道德品质不高, 即使健全的内部控制也无法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保持经营业绩或是实现融资, 要求公司会计人员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 会计人员受管理层的管辖不得不按照其要求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实施会计舞弊行为。可见管理层的道德水平对财务报告质量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管理者忽视道德的公司, 管理层道德品质的低下将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恶化, 为会计舞弊提供适宜的环境。
2. 公司治理结构失效。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等几个相互制约的治理主体构成了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上市公司的权力机构, 对公司发生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决议、提供经营决策, 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层的行为。
首先,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机会。股权结构是所有制形式的体现方式, 是公司治理的基石, 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经过国有资产剥离和改制而形成, 主要表现出:股权高度集中, 一股独大现象。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和行政上的超强控制, 以至于股东大会成为国有控股股东的独脚戏, 不能体现全体股东, 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意愿。其次, 董事会构成问题。由于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在我国存在一些大股东滥用职权, 垄断董事会的人选决定权, 董事会往往会被控股股东控制或者影响。许多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个人担任, 并且董事会与管理层高度重合, 致使大股东垄断董事会。此外, 独立董事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部控制和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是独立董事还没有达到能够真正独立的程度, 较低的独立董事比利也预示着上市公司较高的会计舞弊概率。最后, 监事会构成问题。我国《公司法》规定, 上市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 监事会有权利检查上交董事会的全部资料, 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监事会职能的合理安排及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是防止董事会独断专行、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只是企业的摆设, 没有实质性的权利约束企业的管理层, 议事机制较差, 成员并非专业的财务、法律方面的人才, 无法充分识别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
3. 利益驱动。
最常见的会计舞弊动机是经济利益, 这主要是指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 虚假上市公司利润, 完成经营业绩考核, 完成各种财务考核指标, 获得企业奖励。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 企业往往通过改变一些会计处理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或减少企业的亏损。在企业经营良好利润增长较快时, 便采取推迟确认收入等手段压低本年度账面利润以丰补欠平衡各年度的奖金数额。而当预期经济目标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实现时, 管理层会利用其职权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虚假会计信息披露,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4. 融资、操纵股价动机。
企业发行上市是一种资源, 公司上市可以募集到巨额的低成本资金, 缓解资金压力, 免于进一步亏损甚至破产的命运。上市后保持或获取增发新股、配股资格, 达到二次融资, 达到向资本市场“圈钱”的目的, 满足经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促使上市公司要求配股的欲望更加强烈。据一份调查显示, 91%的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进行利润包装, 67%的公司为获得上市资格进行利润操控。可见许多上市公司存在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现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 企业向银行贷款时, 要提供相关会计报表, 以确定其资信能力。而一些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急于获取资金, 于是不得不美化会计报表以应付这些金融机构。
(二)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外部动因
1. 法律环境尚不完善。
财务会计工作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尚不完善, 对于会计法规的制定也在趋于国际化的转变中, 存在着操作性不强的现象, 那么其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会计舞弊乘虚而入。只有加强财务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判定标准的可操作性, 才会便于执法部门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和管理, 为财务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正在完善过程中, 准则的制定与实务的发展没有完全契合, 法规对会计造假、会计舞弊行为打击力度明显偏弱。很多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借助复杂的会计手段, 反映虚假信息。
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缺陷。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法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往往落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是一种“灭火式”的制定模式, 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往往按照自身的经验, 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 这就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且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了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给企业留下一定的自由会计选择权, 这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我国企业会计在每个会计期间内会产生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项目, 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这些项目的确认时间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与会计估计也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 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有直线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以及加速折旧法。企业管理层为求实现自身利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完全有可能选择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3. 监督管理体制缺陷。
证监会作为专门监管上市公司的特设机构, 监管职责应重在事前控制, 提前发现和预防上市公司舞弊, 减少不良影响, 而不是暴露一个, 查处一个。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规进行处罚的主要目的是使被处罚公司吸取教训, 同时给其他公司以警告。但我国证监会从立案调查到到下达处罚决定书时间较长且处罚过轻, 对当事人不足以起到威慑作用。大量国有股的存在使政府实际上成为了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证监会作为政府机构对政府进行监管, 明显缺乏独立性, 容易产生权钱交易, 权力寻租的现象。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
(一) 加大对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
会计舞弊行为同其他违法经济行为一样, 是人的趋利行为在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根本诱因是利益驱动, 如谋求上市资格而粉饰业绩、为股价上涨而虚增利润, 为谋求官阶晋升而虚列业绩等。在了解会计舞弊对我国市场经济、上市公司、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危害的基础上, 我们应不断深入对会计舞弊的研究。以会计舞弊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根据会计舞弊的特征, 识别上市公司报会计舞弊的手段, 进而建立良性的市场竞争体系。财政部的有关部门、国家审计署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职业团体应通力合作, 为司法审计专门化工作建立牢固的基石。同时, 规范企业管理当局、金融中介机构、大股东以及政府的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 无论在理论深度还是对策建议的效果与可行性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二)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权、责、利相结合的产物。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报酬存在激励不足等不合理现状。针对这一现状, 改革的途径是引入合理的报酬激励制度。目前高管的报酬大多数都根据企业业绩等财务指标来考核, 为了取得高报酬, 高管便有动机粉饰财务报表, 从而提高自己的业绩。对此, 应改变目前高管报酬以固定工资和奖金为主的现状, 适当采用高管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 以“固定年薪+适当股票期权+退休福利”的方式合理安排报酬体系。使经营者的报酬与股票的长期价值相关联, 既提高了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又使经营者与股东目标函数相一致。
(三) 切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了一个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关系。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产生与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者行为缺乏约束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做到:首先, 优化股权结构, 发挥股东大会作用。目前我国股权高度集中, 且占据控股地位的国有股多数属于非流通股, 因此在非流通股的流通过程中应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 避免大股东为套现制造虚假利润, 提高股价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董事会越权, 规避股东大会的决议等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强化股东大会权力, 另一方面应从程序上确立股东积极参加股东大会决策, 有效行使表决权和控制权的制度。其次, 优化董事会结构, 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实行董事资格认定制, 建立对董事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实行以股票期权为主的董事报酬体系, 增强独立董事独立性, 赋予独立董事更多的对管理层监督的实际权力。保证其能与内部董事在数量上抗衡。再次, 完善监事会制度, 增强监事会独立性。明确监事的任职资格, 确立监事会人员的构成比例, 引入利益相关者。保证合理的职工代表比例, 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的积极性,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突出监事会的独立地位, 董事会的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监事会的通过, 监事有听取董事报告权。
(四) 强化独立审计部门工作力度
注册会计师是识别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核心资源,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保持自身独立性, 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具体建议包括:首要, 明确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欺诈的责任问题, 对于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 加大惩罚力度, 增加其协同舞弊的成本。其次, 增强审计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由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实行“审计轮聘”制度。另外, 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咨询业务连体, 制定合理的报酬机制。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的情况, 应减少事务所的数量, 引导事务所间良性竞争。最后, 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引导注册会计师诚信执业。不断开展诚实自律的职业道德教育, 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建设, 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
(五) 加大法律制裁力度
政府加大对于上市公司本身以及其舞弊者的惩罚力度, 提高舞弊成本, 是降低企业会计舞弊的方法之一。在当前我国市场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应将提高违规处罚力度作为治理舞弊的重要措施。使真正的舞弊者, 幕后操纵者, 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更要承担刑事责任。从而加大舞弊成本, 使舞弊成本超过其舞弊收益。在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上, 对舞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处以重金出发, 使相关法律真正起到威慑作用。同时对违规情节恶劣者, 不允许其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或其他高层职务。对屡屡违规的公司, 建议证监会延迟或否决其再融资要求。
(六)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道德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应该互相结合, 统一发挥作用。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 要通过道德教化提升管理当局的道德品质, 通过专题培训等道德建设弱化会计舞弊的观念, 通过继续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大力弘以义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营造企业经营的诚信氛围。
参考文献
[1]岳殿民.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模式特征的及识别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28-36
[2]侯芬娥.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10 (2) :52-54
[3]孙红梅, 蒋娜, 岑磊.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统计特征分析[J].财会月刊.2011 (11) :79-80
[4]阎达五, 王建英.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特征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6 (10) :20-25
【财务舞弊动因论文】推荐阅读:
财务舞弊特征06-07
财务舞弊手法08-07
财务舞弊原因09-24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08-08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09-22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分析11-04
内部管理防治财务舞弊06-16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06-2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