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024-06-15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共8篇)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篇1

前言

自我国建党以来, 马克思主义便一直是我党的根本思想, 始终指导着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的方向, 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真正应用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更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第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新思想, 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好的体现, 也是适应我国历史发展的伟大命题。毛泽东主席可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该命题, 是因为当时具备了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 毛泽东主席在当时混乱与压迫的历史条件下, 充分认清了马克思主义跟根本本质, 对于马克思理论究竟是什么, 如何将马克思理论运用到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中国中等现实问题都帷幄在胸, 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现实条件而科学的进行发展;第二, 毛泽东主席充分了解到中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根本国情, 并将马克思理论完美融入到了中国当时的现实国情当中;第三, 毛泽东主席拥有深层次的理论优势与优秀的政治才能, 可以游刃有余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也正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及时提出, 才使得中国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对我党内部的理论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依据, 再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得出的, 可以说,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便很难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其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可以激发我党的创新精神。将马克思理论中国化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也正因为这种创新性, 可以使在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的时候能够挽狂澜之即倒, 扶大厦之将倾, 不断提高我党的先进性。最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之前, 马克思主义似乎一直是定性的, 在该理论提出之后, 各个国家都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本国的基本国情中, 为其他国家的改革奠定了发展基础, 铺平了发展道路[1]。

二、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想要在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单单要符合中国国情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条件下的时代化, 以满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实际需求。从纵向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 要求完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的步伐, 学会将自身放在世界的高度上, 放眼全球, 用更为开拓的眼光和思想发展新形势下的中国,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上不断创新与挖掘。

另外, 除了符合中国国情与放眼世界、开拓创新以外, 还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归于大众, 才能使其具有真正的活力与生命力,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朝着大众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用性的理论, 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与普遍性, 不能只将其束缚在“庙堂”之中, 想要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普通人民大众, 就要努力使其变得更加通俗化, 以便于普通人民群众接受, 使其真正变成群众受众的理论“武器”。大众化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近普通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关注普通民众的现实需求, 真正意义上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

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放眼世界、开拓创新, 还要了解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民为本。想要马克思主义持续、健康、平稳的在中国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就必须要将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时代化与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2]。

三、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全新境界,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该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前行指明了道路,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更富有创造性与发展性。如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离开了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那么马克思主义也就失去了它的先进性, 必然与中国国情和时代脱轨, 展现不出其发展的魅力。另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的提出, 也为我党提供了建设条件, 稳定了我党在时代浪潮中的领导地位, 只有切实有效的推行该理论, 才能让我党在日常的生活与发展中展现出更强大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才能稳定持续的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与理论先进性, 才能使我党真正意义上完成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 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 才能保证我党在迅速发展的世界形势中站稳脚跟, 不被时代所淘汰。

结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的提出是符合时代发展客观条件的, 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现实情况的认识,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 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阐释, 该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我党建立服务型、学习型政党奠定了发展基础, 为我党在未来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持。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新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表现出来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纵横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参考文献

[1]黄少琴.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奠基工程”——兼论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28) :121-122.

[2]王中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创新的诠释[J].理论视野, 2012, 08 (26) :179-180.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篇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然,也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层涵义,即:它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层含义,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其内涵集中表现为两大要素:时代性和实践性。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或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这需要根据各国国情与各国国情的发展和变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今各国,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从特指来看,它是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从泛指来看,当代中国的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大众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大众化。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篇3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获得行动的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1]这就进一步总结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坚持把思想基础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之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时代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2]。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和表现都带有中国特点,深刻揭示中国具体实践的规律性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中国化是核心,是统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总原则、总要求;时代化是关键模式,展现中国化和大众化科学性与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大众化是基础,是拓展中国化和时代化深度与广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紧紧围绕中国化这个核心,牢牢抓住时代这个关键,不断夯实大众化这个基础,实现三者的整体全面推进、深化协调发展。

2.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解决的问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归根到底是回答四个重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能不能解决好这四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要解决好这四个重大问题,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

第一,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中国与世界已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思想体系,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征,回答时代课题,不断获得新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的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这一基本国情,是我国社会的最大实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

第三,必须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当前尤其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时代特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比较快发展的实践,紧紧围绕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四,必须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55年来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十个总结”的宝贵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财富。

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反过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又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形成新认识。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281.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篇4

马克思主义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思想,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即为什么要把这一思想放在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民众甚至一个个体当中去考虑。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1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和特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广大民众都能理解和掌握。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这一取向根源于它的实践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不仅是能够科学地解释世界,还要能够合理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改变事物和世界的现状。为此,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和引领实践,并在实践中实现自身、检验自身、发展自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点在大众化,难点也在大众化

理论的生命力归根到底是被人民大众认可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取向,要求人们去实践。缺乏实践性的实践,不可能有大众化的冲动和力量,而离开了大众化,实践性就失去了最为坚实的民众基础和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还要求大众化,而且必须有大众化,但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大众化不会自然而然地完成,所以难点在大众化。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趋势认同。

当前,人们的思想活动表现为以下四大特征。

2.1 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的复杂性,强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从生产力层次到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局面,其复杂程度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高。比如,在分配方式上,我们以按劳分配为主,但也存在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在工作身份上,允许多种形式存在,除以往国有的集体企业职工外,还出现了个体户、中小企业主、外企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市场的改革,使人们逐渐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创业、经营、就业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人们的交往更讲究自由平等,在民主上更注重自我表达,人生价值观更注重自我实现等。

这些变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减少了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依附性和盲从性,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也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创造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进一步强化,这正是社会发展、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2.2 改革开放实践过程的开放性,增强了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

生活在开放与多样化社会中的人们,要想获得充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在他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领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作出选择。同时,社会多样化的客观条件和精神需求增长的主观条件都使人们的选择更加广泛。因此,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就集中地表现为一种独立的选择性。另外,对外开放使人们接触到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异质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也更加直接,而且我国社会政治环境日益宽松,人们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思想活动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多。

2.3 改革开放实践过程的革命性,决定了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

从某个方面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实践过程中的这种革命特征决定了改革的首要任务应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理论,而解放和创新有可能使人们经常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

这种多变性表现在:①快速变化的频率。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快速更新,人们的思想也随之不断发生新的变化。②复杂的变化趋向。社会的经济形态已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社会各种形态的嬗变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必须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封闭型思维向开放型思维、由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变。这样的转变必然使人们的思想经常处于多线条、多角度的变化之中,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可预测性明显减弱。③变化的反复性。由于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思想变化的反复就在所难免,同一个思想问题,此时解决了,彼时又产生,在某种条件下解决了,在另一种条件下又可能出现。

2.4 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的不同步性,凸显了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

改革开放之初,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贯彻的是利益原则,而和谐社会是共建共享的社会,改革的目的是让人人受益。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生产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劳动能力不尽相同,因而改革不可能让所有社会成员同时获得相同的收益,必然有收益多与少、受益早与晚之分,有的可能暂时受到一些损失。这样就会逐步分化出许多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阶层和社会角色,由于他们的起点、角色、目的和标准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加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政治态度、利益要求、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会多种多样,甚至大相径庭。在许多问题上,不同的阶层会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处在同一阶层,因为角色不同、角度不同,思想认识也会参差不齐。

以上所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有时还互相交织,使部分人一时找不到影响自己的主流思想,许多人忙于就业、生计、生活,不知道武装我们的理论为何物,也不想甚至拒绝、排斥主流思想对自己的影响,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独行。这几年,在青年当中出现了耻言理想、拒斥传统、淡化意识形态的现象。笔者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还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是长期性的,任务是繁重的。

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大胆探索实践,与时俱进,不因循守旧;思想理论建设不能停滞,要不断创新,要牢牢掌握思想建设的主动权,发挥我党在思想上的强大引领功能和作用。其次,党员同志要勤勉工作,追求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以造福人民,追求最大工作业绩以造福我们所服务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产生实际成效,需要完成从思想认同到实践认同的转化。因为老百姓最看重实际,空洞的理论、虚假的说教没有用,所以要把理论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针政策,要抓住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关注民生问题,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和社会治安及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问题解决好,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共建共享,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和实践机制。对于群众合理的、符合实际的需求要创造条件加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脱离实际的需求要加以引导和限制。当然,这种区分、引导和限制的依据不是人为主观判断,而是深入研究大众需要的表达机制、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集中大众的需要和意愿。对于党和国家而言,要始终把最大多数人的需要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解决大众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突破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大众的理论,是为大众服务的,只有这样理论才“彻底”,才能“说服”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掌握”。再次,党员干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力量。要以创新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党更加重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并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推动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如,1992年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教育,接着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党干部从政治上、思想上得到洗礼;按照党的十六大布置,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热潮,党的十七大后又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2012年,在党员当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解决党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从1992年以来,党员干部的教育活动没有间断过,对推进党员干部牢记理想、信念,牢记服务宗旨,促进党员干部带头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的党员同志也自觉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摘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命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点在大众化,难点也在大众化。文章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讨。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篇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9月29日在人民出版社调研时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出版工作,为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出更大贡献。李长春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战略任务。人民出版社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出版机构,要进一步增强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切实担负起党和国家交给的重大政治性、理论性、公益性出版任务,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的出版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09法兰克福书展10月13日开幕

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于德国当地时间10月13日开幕。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书展,被誉为“世界出版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以第22任主宾国的身份参加本届书展,并举办一系列精彩活动。按惯例,历届主宾国都有重要领导人出席书展期间的重要活动。今年书展期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作为中方重要领导人出席4场重要活动,包括书展开幕式、中国主宾国开幕式、中国主宾国开幕式音乐会等活动。

总署等三部门强调:禁止外资介入网游运营

日前,针对外资介入国内网络游戏运营服务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三定”规定>和中央编办有关解释,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前置审批和进口网络游戏审批管理的通知》,再次明确强调。禁止外资以任何形式在中国境内投资从事网络游戏运营服务。据介绍,近年来,一些外商通过不同的形式介入国内网络游戏运营服务,严重干扰了国内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通知》重申,依据国家法规,禁止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中国境内投资从事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外商不得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提供技术支持等间接方式实际控制和参与境内企业的网络游戏运营业务。也不得通过将用户注册,账号管理、点卡消费等直接导入由外商实际控制或具有所有权的游戏联网、对战平台等方式,变相控制和参与网络游戏运营业务。

英国出版第一本正规中文GCSE教科书

以前,中文在英国是一种生僻的学科。时空交错,如今中文已成了很多英国学校的课程,最近,英国出版了第一本正规中文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教科书。据报道,在英国,普通话正快速成为约500家学校的教授科目,这些学校把普通话列为课余项目,有的更把普通话列为正式课程。早前,第一本中文GCSE教科书刚获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SSAT)支持,由皮尔逊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便作为一种新的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Edxcel)考试科目。以前被视为冷僻的中文,现在终于成为GCSE各种正规语言选择中的一种。

荣宝斋大厦举行开业庆典李肇星、李东东等出席

9月29日,百年老店荣宝斋新建成的荣宝斋大厦举行开业庆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启正、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等出席庆典,祝贺荣宝斋大厦开业。新建的荣宝斋大厦总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地下各有3层,大厦建设历时两年半完成,内设美术馆、高端画廊、多功能大厅、画家工作室等场所。李东东在参观荣宝斋大厦后表示,荣宝斋是百年老店,始终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坚持“荣名为宝,以文会友”,驰名海内外。

商务部:内地降低港澳企业出版物分销门坎

9月27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关于<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和《关于<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销企业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根据以上文件的规定,从10月1日起,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出版物分销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比照内地企业实行。同时,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以独资形式提供音像制品的分销服务,但服务内容应符合内地有关法律法规和审查制度的规定。此次调整后,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由原来的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降低至从事批发业务不少于200万元,设立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不少于300万元。同时,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可以以独资形式从事音像制品的分销,不受“中国合作者在合作企业中所拥有的权益不得低于51%”的限制。

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杭州出版社赴美设机构

美国华文出版社,是即将挂牌成立的杭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出版机构——杭州出版社今年7月在美国纽约注册成立的出版机构。据了解,杭州出版社将借美国华文出版社的平台优势,积极筹备明年2月举办的“杭州文化全球行”。第一站是联合国总部。日前,美国华文出版社首批出版的4套书籍已编辑完成。“在海外成立出版机构,是杭州出版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杭州出版社社长徐海荣说。

——杭州日报

新疆野战数字图书馆走进边防军营

今年“十一”,驻守边防的新疆军区部分基层连队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野战数字图书馆”。 “野战数字图书馆”是由解放军出版社提供,并针对基层部队野战条件下的文化服务保障需求,研发出的一款集图书阅读、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欣赏音乐、播放视频、浏览图片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播放器,而且使用便捷、移动方便。“野战数字图书馆”下发到新疆军区基层连队前,已经预存了政治理论读物、红色经典图书、主题教育电视讲座、优秀电影片、文艺节目等内容,基层官兵只需将它与数字电视、投影仪等设备连接,就可收听收看各种多媒体信息。

——新华网

扬州雕版印刷入选非物质文化名录

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作出决议,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雕版印刷技艺,就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了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世界印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目前扬州完好保存近30万片古籍版片,“原汁原味”地展示与传承了雕版印刷技艺。同时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相继在扬州成立,传统的雕版印刷技

艺得到最大化保护和发展。

——中新网

新疆史诗《玛纳斯》列联合国非遗名录

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人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今年10月,新疆垄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也被列入最新一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报道,《玛纳斯》是垄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也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新疆克孜勒苏垄尔克孜自治州及特克斯草原等垄尔克孜人聚居区。《玛纳斯》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八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垄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垄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

——新华社

澳门首家自助图书馆在澳门理工诞生

澳门首家自助图书馆在澳门理工学院诞生。澳门理工学院与科技公司合作,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技术(Radio Freque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运用在图书馆管理上,读者可以自助借还书。澳门理工学院采用RFID图书管理系统,包括柜台工作站、自助借书机、自助还书机、盘点机、图书侦测门禁系统和RFID卷标项目,成为澳门第一所在图书馆技术上全面实行RFID系统的高等院校。RFID系统不仅能提供图书数据妥善的保护及简化流通作业的流程,协助辨识、追踪图书数据的多重功能,提高馆员工作效率及生产力,进而将还书服务打破时间限制,带给读者更多便利及有效率的图书馆服务。

——出版之门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9月23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手机阅读:无线浪潮下的数字阅读新业态”。旨在整合内容和电子阅读器产业合作厂商资源,推动手机阅读产业链建设,提高手机阅读的产业影响力。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在致辞时指出,手机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手机传媒业务。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业态,手机阅读依托丰富的网络内容资源,发挥移动终端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也为产业链的参与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钟天华希望与手机阅读产业链各方携手共进,开创无线通信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产业的共赢局面,并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无线图书发行平台。

——中国移动通讯

湖南文化产业银企对接

近日,湖南省文化产业银企对接会暨签约仪式在长沙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搭建湖南省文化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文化企业融资问题日渐凸显。为缓解这一难题,湖南省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等有关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分析,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此次文化产业银企对接签约仪式上共有11个项目签订融资意向协议,意向金额达415.7亿元。融资领域涵盖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文化休闲娱乐等重点文化产业,充分体现了银行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大力支持。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篇6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分众”的概念后,进而在《第三次浪潮》中写到:“群体化的传播工具正在经受冲击。新的、非群体化的传播工具在发展,在挑战,甚至要取而代之。第三次浪潮就这样开始了一个真正的新时代——非群体化传播工具的时代。”这里描述的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即分众化传播时代。托夫勒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做出的传播学预测,到上个世纪末就已显露端倪。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使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悄然改变。那种面向广大、不确定的受众、追求覆盖率与受众规模的大众传播,正让位于追求覆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尊重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的分众传播。在分众传播时代,传播模式逐渐从“一对多”演变为“多对多”、甚至“一对一”传播;从满足大众需求变为满足部分人、满足某方面需求;从以获取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为目标变为以获取某特定部分人的注意力为目标。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受众真正成为了传播的主导者,长久以来较为固定的传媒文化模式在传播的主导性问题上,也开始有了崭新的变化。

2 新媒体在分众化优势下占领受众市场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技术和策略,传播不同的内容。传播不再是对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发散性传播,而是对信息的个性化生产和多点对多点的网状性传播。大致说来,这种传播模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其一,多点互动成为主要的传播模式。分众传播关注个人、关注不同群体的需要,由“一对多”的传播走向“多对多”的传播,甚至回归“一对一”的传播,信息的互动效果和传播质量得到提高。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掌握和控制信息、参与信息的传播,人们被赋予了在传播过程中传受角色互换的自由。

其二,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体现出对个体需求的尊重,一方面,传播者更加关心和了解受众的需求,不同媒介圈定各自的目标受众,并主动为其量身订制;另一方面,受众的主体意识增强,面对各种媒介提供的自助大餐,进行自由主动地搭配,各取所需。

结合这两大特点,我们领略到新媒体使传媒业分众化的意义: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受众群体的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这不仅在现代传媒文化中蔚为大观,更是传媒业主动应对市场的一种策略选择,其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分众化优势下的新媒体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娱乐化需求,其自主选择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已经抢夺了大部分传统媒体的受众,使传统媒体的受关注度大幅下降。

3 电视媒体在分众化时代的改革方向

在这种趋势下的电视媒体已受到巨大影响,面临严峻的挑战。电视媒体要顺应这一趋势,在挑战面前守住媒体行业地位,必须调整与新媒介相适应的传播模式和战略定位。一方面从技术上突破时空和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使受众实现自主选择性,做好网络运营;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加强专业频道的建设,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做好内容提供运营。

3.1 从技术层面上

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从技术层面上的转变发展,首先要打破传统电视对观众收视时间的强制性和“我播什么你看什么”的模式,使用户有较为自由的选择空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分众化。网络是传统电视突破以往运作方式的基础,是竞争的根本和发展的命脉。只有借助网络开发和整合才能提升竞争力,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其中,包括资金整合,体制整合,业务整合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在实现电视整体模数转换的同时也在开展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推广,然而建立在新兴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电信IPTV大力进军电视受众市场,使广电网络运营面临巨大竞争。电信IPTV不仅能收看数字电视,还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功能于一体,通过宽带绑定业务向家庭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广电网络应针对自身在市场运营方面的劣势,在市场运作和商业推广模式上向电信运营商学习并创新,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供用户选择,实现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真正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现行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传播,使电视资讯的传播更加自主化、即时化。

在分众化时代,各种媒介单独生存、各自为政已经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广电媒体必须采取多媒体战略,通过台、网、新媒体的联动,实现多终端、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因不同传播介质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如广播的伴随性强、网络的互动性大、手机的覆盖面广,三者联动,相互配合和补充,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目前,多数省市电视台已建立各自的网站,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电视特色与网络特色于一体,用户可以自由播放、下载和分享电视节目。

此外,当前电视受众呈老龄化趋势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中老年观众对视觉舒适度的要求,手机、电脑虽然自主选择性更强但对于中老年受众,其屏幕大小的限制也成为他们更愿意选择电视媒体的理由。对于年轻受众,使用某一种媒介方式时间过长之后,脑认知功能会出现紧张或失调,媒体认知方式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使用经过“配方”会更为科学,比如将使用电脑和电视的时间做出合理配比会比单独长时间使用电脑更加舒适,避免脑认知功能在信息超负荷量下产生失调。电视媒介可以利用这一点,从舒适度、视觉效果出发吸引受众,大力发展高品质、高清晰度电视,打造绿色电视。

3.2 从内容层面上

3.2.1 频道专业化建设

传播的技术发展与传播内容的提升相辅成。加强内容建设,从两个层面来说,首先是电视频道的专业化。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建设最初在美国探索频道的影响和带动下产生。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探索频道以独特视角和革命性的拍摄手段迅速成长,其节目涵盖了科学、自然、历史、科技、探险、侦查和世界文化等领域,目前到达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600多万家庭,以35种不同语言播出节目。20世纪90年代,作为我国国家电视台的央视,率先完成频道初步分化改革,逐步形成了新闻综合、经济、综艺、国际、体育、电影、军事农业、电视剧、英语、科教、戏曲、社会与法、少儿、音乐、西班牙语和法语共16套免费频道,同时开办了包括风云足球、第一剧场、风云剧场、世界地理、风云音乐、怀旧经典、高尔夫·网球、CCTV-娱乐、CCTV-戏曲、央视精品、国防军事和女性时尚共12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和28个网络电视频道。

90年代末,省级电视台纷纷开拓频道分众化。以四川电视台为例,现有卫视、文化旅游、经济、新闻资讯、影视文艺、星空购物、妇女儿童、科技教育、公共、峨眉电影、星空移动、康巴藏语卫视、国际总共13个频道。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针对户外受众人群的四川星空数字移动电视,通过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小型轿车、大型连锁超市、行政机关楼宇、高校,以及二级城市等公共场所安装数字电视播出终端,以此构建全省数字移动电视交通覆盖网,并逐步延伸普及到个人手持终端,最终打造多形态、立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新锐公共资讯网”。又如康巴藏语卫视针对四川、西藏、青海、云南及甘肃5省康巴藏区及境外印度、尼泊尔等地藏族观众的人文特点和需求,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以新闻资讯、专题文艺、译制影视剧为主,为藏族同胞制播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全部用康巴藏语播出。纵观我国现有的电视专业频道,除了部分卫视频道的角色定位较成功,其他频道还主要停留在“初分”阶段,与国外专业化频道的建设程度相差甚远,存在专业化程度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盈利模式趋同,纯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架构在新媒体占据大量广告份额的时代已经不能再照搬照抄,日趋减少的广告收入使电视媒体的节目投入越来越低,造成自办节目资源匮乏,越来越不能吸引观众,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开发多种盈利模式是分众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必由之路,归根到底取决于节目内容的创新生产。

3.2.2 提高观众参与度

电视媒介在多元化需求下已经不具备曾经在单一语境下一元文化的垄断优势,因为网络媒介的开放性使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成为传播者的角色参与内容的生产,从而产生传播内容的分众化,实现多元文化信息间的彼此交互。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的这种挑战,电视媒体以“去中心化”的节目制作方式,以内容为纽带与新媒体全面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既保留传统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同时又打破精英文化的传播垄断,增加草根文化的分量。比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继成功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精心打造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节目通过启动《<中国谜语大会>谜语有奖征集活动》,经央视网向全国观众征集原创谜语,电视观众采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和场上选手在直播过程中同步竞猜。电视媒体在内容生产制作上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充分采纳受众意见,制作出不同群体喜闻乐见、与之利益相关的节目,实现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2.3 打造品牌节目

近年来湖南卫视一直致力于研究受众分众化趋势以开发广阔的受众市场,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国内娱乐的第一品牌。首先,它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形象,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品牌定位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特色定位,即寻找为消费者重视,但尚未被占领的细分市场。湖南卫视除了采用购买引进剧目的独播权或播放自制剧目的方式,避开与其他电视台的同质化竞争,还率先抢占海外热播节目引进版权,迅速让国内观众建立了定期锁定其频道收看节目的约会意识。湖南卫视对黄金时段节目内容的调整是建立在对受众需求和收视习惯的研究之上的。据AC尼尔森的一篇关于节目类型及收视行为的分析报告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的电视观众对于电视剧的忠诚度有着明显的差异,35-60岁的中老年观众是晚间电视剧节目收视的重要群体。新闻资讯节目及文艺节目在晚间时段成为一些最活跃、最追逐时尚、最具消费能力的,30岁左右的群体,则正在从电视的收视人群中被其他一些更具吸引力的娱乐、休闲方式所分流。自2013年10月,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节目《爸爸去哪儿》播出后,不仅收视飙升,且产生了巨大品牌效应,其成功原因与栏目组针对国内观众进行本土化改造以建立电视“亲子时间”大为相关,不仅适应了主要收视群的口味且重新捕获了流失观众群的青睐。省级卫视的品牌化意味着采取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不再拼争整个节目市场,而是力图在细分市场中,以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电视节目内容来吸引各自的核心观众,最终促成观众群的分流。

4、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已经使大众媒介消费呈“碎片化”趋势,分众化传播已然开启了传媒业发展的崭新格局。在当下的传媒环境中,受众的需求在进一步的细分,传媒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各类传媒争夺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惨烈。面对变化的社会、变化的受众、变化的市场、变化的技术,电视媒介要彻底改变传统运作方式,解决网络整合、网络改造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强内容资源优势,将分散的社会注意力资源重新聚拢。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以往单点传播的模式转变为多维度互动的多向传播,传统媒体如何顺应分众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从技术和内容两个层面探寻电视媒体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分众化

参考文献

[1]邱慧.台网融合深层推进全媒体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

[2]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6.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篇7

一、分众化传播的内涵

最早提出“分众化”理论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这个分众化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由此也引起了很多相关方面的谈论和研究。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大背景下, 我国的传媒界也不得不面临分众化的发展现实, 因此关于分众化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综合查阅的相关资料笔者认为:所谓的分众化传播主要指的是传播者依据受众需求的不同, 针对受众特定的某种需求为其提供的特定的信息以及服务。分众化传播与传统的大众化传播有其不同, 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让我们的受众真正的享有信息选择权。

二、电视分众化传播的策略

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要想实现分众化传播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2.1精确定位受众群体

目前, 我国的电视传播模式已经由传统的传播者本位向受众者本位在逐渐转变。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竞争力,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受众的科学认识, 了解其感兴趣的信息, 从而作为我们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很多电视频道都推出了诸如汽车节目、旅游节目以及饮食节目等。但是这样的分化更多的则是体现在节目内容以及题材方面, 并未把电视受众的分化作为该节目的定位进行考虑。最终难免会导致电视节目在受众定位上不够清晰, 从而丧失自身的目标观众, 同质化现象表现的非常严重。基于此种情况, 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在策划节目之始就应该对节目的受众进行精确定位, 从而才能最终产生良好的分众化传播效果。例如, 近年来开播的《天下足球》节目, 这个节目的受众就非常清晰, 以喜爱足球的年轻人为主要受众。在业界多年来也一直受到好评。又如, 北京电视台2011年开播的《军情解码》节目, 该节目主要以当前热门军事话题的讨论为主题, 并且邀请很多国内著名的军事专家作为评论员, 受到了广大军迷爱好者的一致欢迎。诸如此类的节目还有很多,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但是,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节目的受众非常清晰, 有效达到了分众化传播的目的。

2.2强化节目品牌战略

当前的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品牌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民越来越注重品牌。为了更好的实现电视的分众化传播我们也不得不重视电视节目品牌的效应, 必须要不断强化节目的品牌战略。例如, 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栏目组经过多年的品牌打造无疑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节目, 人们提到《非你莫属》立刻会想到这是一个求职类的节目, 人们对于节目也非常信赖。再如, 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 上海电视台的《新老娘舅》。这些节目也相当出名, 专门是帮助人们解决家庭矛盾的。之所以会产生今天这样的品牌效果自然也离不开栏目组的大力宣传。分众化传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不断强化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而品牌战略的实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比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 节目从开播到现在一直都有专门的人员为其进行宣传和进行品牌打造。正是 (下转第65页) 通过多年的品牌打造才会形成《非诚勿扰》如今的影响力——可谓是家喻户晓。总而言之, 为了有效实现电视节目的分众化传播, 必须要注重品牌的重要作用, 从节目开办之初就应该对品牌战略投以高度的重视。品牌的打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坚持不懈方能深入人心。

2.3注重主持人的作用

主持人可以说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灵魂人物。没有好的主持人我们的电视节目很难获得成功, 更不要提有效实现分众化传播了。笔者认为, 电视节目在开设之初就应该选择一个好的主持人, 选择一个让节目受众普遍欢迎的主持人。例如, 《非诚勿扰》栏目的主持人孟非, 他给观众的印象一直都是智慧且睿智的, 他说的很多话都似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人们在观看这一相亲节目的同时还可以从中明白很多道理。这就是主持人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爱情保卫战》节目的支持人赵川, 他留给观众的印象也是非常和蔼可亲、充满智慧的。这两个节目如今在中国都是家喻户晓的,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众化传播效果自然也离不开主持人的重要作用。再如,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以及《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 与其说栏目组每期节目请来的都是大明星, 不如说主持人本身就是大明星。湖南卫视为了对主持人进行包装, 还不时的给这些主持人提供其它的机会。比如, 何炅当年就凭一首《栀子花开》而红遍大江南北。还有湖南卫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谢娜、汪涵等, 他们也出演过很多电视剧。正是由于湖南卫视有这么多大牌主持人才让他们所主持的节目更加的受欢迎, 更加的火爆, 也更加的容易实现分众化传播。

三、结语

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以及遥远的未来, 电视的分众化传播一定会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也应该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总而言之, 电视的分众化传播无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也是我们电视节目生存的重要途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笔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精确定位受众群体;强化节目品牌战略;注重主持人的作用。只要做到上述几点, 相信我们的电视分众化传播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由于笔者写作水平有限, 文中的某些观点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瑕疵, 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斧正。在今后的研究道路上笔者一定会认真吸取和加以完善, 不断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

摘要:目前, 中国的传媒界正面临着分众化的发展现实,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有效满足电视观众快速变化的收视需求以及日益细分的收视需要, 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选择实施了分众化传播策略。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展开研究, 首先论述了分众化传播的内涵;其次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的具体策略:精确定位受众群体;强化节目品牌战略;注重主持人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 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分众化传播,受众,主持人

参考文献

[1]齐琦.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分众化传播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 (11)

[2]曾祥敏.对电视媒体传播“分与合”的哲学思考[J].中国电视.2009 (12)

[3]李剑欣, 张小琳.受众心理与媒体分众化[J].新闻爱好者.2005 (07)

[4]程士安.分众化媒介与精细化分层的受众[J].广告大观 (媒介版) .2006 (01)

[5]梅琼林.关于大众传媒分众化问题的重新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 (02)

[6]隋欣.电视节目分众化传播策略[J].记者摇篮.2010 (12)

[7]吴佳妮.优劣势并存的分众化传播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 (04)

新媒体时代大众化与小众化的均衡 篇8

关键词:新媒体;大众化;小众化

在传播学领域的受众研究,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沿袭了几十年的大众传播有其必然的理由,而小众化的倾向也是时代需求的必然产物,因此,我们要想讨论大众化与小众化的均衡问题,首先要搞清的是关于对它们的需求问题。

1 对大众化的需求

第一,国家政权稳固和国家安定的需要。正如大众的定义一样:分布广、为数众多。这样的人群对于政策的推行和国家的管理是很有利的。就中国而言,统治者在文字、语言、度量衡等方面推行统一,实际上就是一种强行的大众化,而这种大众化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国家政权的进一步稳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每个人都要适当地压抑自己的个性来服从于大环境的需要,我们靠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大众化传播是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的。

第二,以“培养”理论为基础推广高尚的价值观的需要。社会发展所需要高尚的价值观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我们不能否认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这个事实,其中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有多少呢?恐怕是不能用斗盛车量的吧!中国坚持六十余年的主旋律宣传所带来的公众价值观的变化恐怕是可以从市井街民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

第三,媒介在经济上赢利的需求。对于商业社会来说,大众传播行为的赢利性是第一位的。于是,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参数成为每一个传播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从传播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精品的产生是需要高额的投入的,因此,这样的精品就绝不能以小众为目标,否则它必然会因为入不敷出而不能长久地坚持。

从很多方面来看,大众化都有其非凡的优势,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病:

第一,单一化、全球化倾向。大众化传播的一个效果就是趋同现象,现在在文化领域里普遍提及的全球化倾向,也是大众传播不可避免的结果,是西方的高势能文化向其他低势能文化传播的结果。这种倾向抑制了多民族世界多样化的本来面貌,而这种统一、同化和全球化,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的扼杀。

第二,亚文化的灭绝。由于大众传播培养了主流,而对于一些非主流的亚文化,多半会在无人问津中自生自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亚文化正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退出,从文化人类学家的眼光来看,这很难说不是一种遗憾。

正是因为大众化存在着一些弊病,才有了小众化传播概念的出现。 小众化传播模式的主要特点便是它的接收对象大致是固定的,由其而带来的特点是:一是内容更加专门化;二是接收者更为自由、主动、更富选择余地;三是传播者必须更加关心和了解接收者的各种需要。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及兴趣爱好的需要。以往的大众化传播实际上是把受众的个性给模糊了。事实上,每个人的个性,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等都有差异,受众在接受传播过程中的个性是受到压抑的。在媒体发育的低级和中级阶段,一份报纸,一本杂志,往往讲究“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在媒体发育的高级阶段,受众被划分得细之又细。媒体讲求针对一定的目标人群,服务到位,走的是“小众化”路子。

然而,小众化虽然是一种媒介发展到现代阶段所自然发展出的产物,是时代的选择,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陷:

在信息爆炸的传播时代,每个人面对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在这么多的信息中,难免会出现信息矛盾和信息冲突的现象。比如现在关于妇女回归家庭的论点,以前妇联是一片反对的言论,并主张不在媒体中宣传,但是在一次中央电视台的三八节晚会上,主持人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认为这也是一种女性的人生。受众在这样相互冲突的传播中,是不能很好地依据传播媒介的建议做出选择的。这就是多种声音带来的困惑。

2 “信息沟”现象的加剧

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过程,是一个扩大信息沟的过程。比如,不可避免地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受众选择的信息内容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他们长期这样地选择,就会加剧他们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带来的差异。这就造成已有的“信息沟”现象的加剧。在这个层面上看,我们希望抹平的城乡差别、体脑差别等会在小众化的社会中变得更明显。无疑,这和我们社会发展的追求是相背悖的。

3 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及恶性循环

小众化之后,受众的范围和数量都比以前小得多,那么,信息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单位成本就会增高,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够形成规模效益,是一个高收益的产业。但进入小众化社会以后,受众的数量减小,因此媒介将不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也容易引起本来很轻易地流向媒介的资金转流向其他行业。小众化带给媒介行业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

小众化的时代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无疑是更人性化的。但是,就是在小众化的时代,我们也同样需要主流的声音,因此,小众化和大众化的均衡的问题就显得尤为明显,而在小众化社会实现大众化和小众化的均衡,其主要手段是推广大众化。

让我们通过两个个案,来看一下传统媒体是怎样实现大众化的。

第一个是我国的春晚,从高达百分之九十几的收视率来看,它是中国最为大众化的节目,而它坚持大众化的手段之一就是坚持“雅俗共赏”。在长达四个小时的节目里,所有观众的口味都被编导们考虑了,春晚囊括了尽可能多的艺术门类,从小品到歌舞,从戏曲到杂技。这种“大而全”的媒介内容模式为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是不能否认,这里的大众化是靠牺牲观众的时间来实现的。在小众化的时代,“雅俗共赏”将是一个越来越难以实现的课题。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Discovery,它是一个很小众化的节目,只有几个百分点的收视率,但由于它制作精良,很快就打开了全球发行的渠道。一个小众化的节目,推广到全世界,实现了“球域大众化”。在全球的范围内,Discovery完全能够收回高昂的成本投入,取得赢利,并能够坚持它的精良的制作水平。它体现的是一个从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过程,虽然在每一个国家里都是一个小众化的节目,但是全球观看Discovery的受众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从这个数字来看,它也是一套大众化的节目。

网络是小众化时代的新兴媒体,正像多专家分析的那样,它是一个对推行小众化有利的媒介,它的诞生使小众化的倾向愈演愈烈,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小众化的时代。

第一,新媒体的广泛的内容为小众化提供了选择的基础。网络媒体在整体传播模式上趋向小众化。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而网络媒体数量众多,其内容丰富且分类精细。在这个过程中,受众被分化了,成为有着共同兴趣的小众。同时,有些网络媒体还通过电子邮件为特定的受众发送符合其兴趣的定制信息,传播不仅是小众化的,更是个性化的。

第二,新媒体的交互特性为小众化提供了选择的机制。网络的超文本语言是受众在阅读时可以随意地从一个地点跳到另一个地点,选择是随意的,其个性也在这种选择中体现出来,对于一个每天提供上千条信息的大网站来说,每个人都不可能全部阅读它所有的信息,只能在其中进行选择。而且,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这种选择的机制使小众化甚至个性化的传播成为可能。

但是,小众化的事实不能阻碍媒介人的大众化追求,在新媒体时代,实现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追求的主要手段依旧是推广大众化,其主要手段如下:

第一,通过“大而全”实现小众的累积,达到大众化。internet的科技可以形成“由一堆小众而形成的大众媒体”。这样的一个想法,不全然来自internet的科技特色,同时也来自社会变迁的需求。

第二,基于迎合大多数受众的口味实现大众化。这也是沿袭大众传播时代的传统,尽可能多地考虑大多数受众的兴趣和口味,然后去迎合他们。这一点在网络新闻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第三,靠营造可信度高的品牌来推行大众化。由于商业网站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上比较注重市场经济的原理。当受众在浩如烟海的讯息中无从选择的时候,品牌将成为他们选择的主要原因。因此,靠营造著名品牌吸引大众的目光是网络时代推行大众化的必要的手段。

第四,通过媒体联合实现大众化。小众化的媒体网站通过联合或被极少数大型综合性网站收购而成为其组件来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而联合之后的网站,面对的受众群体比以前要多得多,集合了几个网站的受众也能够构成大众。还有一种间接地推行大众化的模式是网站之间共享信息的协议,通过这样的协议,在你的网站登载的内容也可以拿到我的网站上来,一条信息在很多网站上登载,无疑面对的受众增加了很多。原来小众的信息变得大众化了。现在,这种媒体联合的势头很盛,如新华网整合了35个地方网站,各地方网站风格统一,达到资源共享,为全文检索打下了基础。

第五,通过舆论的引导作用实现大众化。有人说:“当大家在读新浪的时候,你不读,你会在某些人甚至你自己心目中变得十分老土。那就是文化。”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在舆论的导向下,很多人会产生趋同行为。当所有的舆论都建议你采取什么行动时,你很难违背它而做出抉择。因此,即使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仍旧应该坚持舆论的引导。

第六,全球范围的传播达到小众化节目数量上的大众化。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确存在着小众化的倾向,比如,某些刊物,某些圈子内的讨论组与专业论坛,但媒体的进一步大众化的趋势,同样鲜明。或者,我们可以说,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媒体的大众化趋势,进一步加剧,进而达到了无远弗届的地步。

华盛顿邮报,在全球从来没有那么多人同步阅读。因为有了互联网,一个人坐在杭州,才有可能在任何时候上网看华盛顿邮报。 互联网的技术使信息的生产者们面对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受众,这种球域的信息传播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网络时代,像discovery那样成功的例子会越来越多,很多制作精良的小众化节目会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向大众化。但是,机会和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的,当我们的受众面向全球的时候,我们的信息制作水平也应该是面向全球的。无疑,球域大众化的追求将给传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财务舞弊动因论文下一篇:数值积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