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2024-07-01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精选12篇)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1

1 历史问题

我国的陶瓷历史非常悠久, 连我国的英文名字都叫“陶瓷”———China。陶艺是我国非常伟大的文化, 曾经一度非常发达。但是进入近代,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的陶艺发展慢慢滞后, 被一些发达国家所领先, 不禁让人叹息。

恋旧这件事文艺点说可以说是一种情怀, 现实点说也可以说是不思进取。我更赞同第二种观点。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圣地, 就像是耶路撒冷于基督教。搞陶艺的人说十句话里有八句都得提到景德镇。尽管景德镇现在依旧辉煌, 但早已不是当年明清时代开拓进取、充满创造力的景德镇了。现在的景德镇的工匠们机械的重复着老祖宗们几百年前就不断重复的事情, 低着头, 一干就是一辈子, 丝毫不知道时代已经改变了。当然, 谁守着一座宝库会愿意放弃呢?花几年时间学一门手艺, 闷头干就可以养活自己一辈子, 似乎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2 市场对陶艺从业者的影响

当然, 也不能全怪他们。在电影界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观众品味低, 就不能怪市场上的烂片多。陶瓷艺术市场也是这样, 购买者的品味决定市场的走向。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飞速, 人民群众的钱包飞速的鼓了起来。但是在品味和艺术鉴赏能力方面的水平却远远没有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涨得快。国民综合素质是影响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艺术品做的再好没有人欣赏也是白搭。纵观现在的陶瓷艺术品市场, 现代陶艺作品市场极端低迷。大多数消费者的欣赏水平还停留在清朝时代。除了古董, 青花、影青和一些传统款式并且具有实用性的作品比较受欢迎。直白点说就是消费者的钱包鼓了, 但是欣赏水平还没有跟上去。有钱, 但是又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仅仅是个有钱人, 还希望在文化上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跟艺术沾边。如果再苛刻点说就是暴发户的毛病还没彻底改掉。

而我们的创作者们可耻的屈服了, 屈服于这可悲的市场。理由很简单:人是要吃饭的嘛!借口有千万种, 但这句确是我听得最多, 听过最不负责任的借口。低头赚钱谁都会, 但谁让你是搞艺术的呢?真正搞艺术的人一定要忍得了清苦、耐得住寂寞, 一个人如果耐不住寂寞吃不了苦, 那就是个工匠, 顶多算个商人, 但绝对不是艺术家。当然, 我也不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就应该穷苦一辈子, 最后饿死街头。一个艺术家如果安心从事艺术创作, 做自己内心觉得对的事情, 那么终有一天会获得认可, 财富和荣誉自然不会少。但是如果为了钱或者名利而选择艺术的话, 那路子可就歪了。

当然, 市场不好委婉点可以说是: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的当代陶艺发展至今只有20多年。在这无比广阔的前景下我国仍然有很多艺术工作者们在努力的创作着, 有一些还获了奖, 得到了一些认可。但影响力略显无力, 几乎就只在从业者的小圈子内部, 茶余饭后口口相传。这是悲哀的。

爱因斯坦说:只有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能推动这个世界前进。

可是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不是这么想的。人人嘴上说职业无贵贱, 可是一提到需要动手的活就觉得那是下九流, 那是没文化的人才干的事。我们国家现在重视了科学、重视了历史。可是对于艺术, 还存在着很大的偏见。比如, 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让孩子跟艺术沾点边, 可是那是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喜欢艺术就是“不务正业”。只有埋头苦读教科书才是硬道理, 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3 国际陶艺市场环境。

中国是一个非常容易骄傲的国家, 从古至今都是。当然, 有人说我们骄傲是因为我们有值得骄傲的东西。但是一件事情我们到底要骄傲多久?我们骄傲唐朝的发达;我们骄傲四大发明;我们骄傲我们的陶瓷技术;我们骄傲清朝是天朝上国……但是我们已经骄傲得太久太久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 我们就是那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兔子, 想当然的陶醉在自己的美梦里。

我们的邻居日本, 抛去政治因素说, 他们是个非常能卧薪尝胆的民族。向先进的国家民族学习, 然后潜心研究最后超越他们。

在古代日本曾经向我们学习, 但是在20世纪20-30年代, 日本就出现了当代陶艺的萌芽。成立于1920年的赤土社是一个具有前卫意义的陶艺组织。那时候的青年陶艺家思想十分活跃, 主要倾向体现在“应当将陶艺视为艺术”的思潮。赤土社成立的宣言写到:我们要以生命探求对自然深层次的爱, 我们要用陶艺表现永恒不变的美。

虽然赤土社在1923年以自然消失的形式终止活动, 但是它的出现犹如黑夜过后的启明星, 它大胆的向既成的传统形式提出挑战, 赋予陶艺创作以生命的激情, 对当时的青年艺术家影响很大, 也预示了后来陶艺发展的新方向。比我国早了将近70年。[1]

二战结束之后, 美国的经济与教育飞速发展, 其结果就是美国的陶瓷艺术开始不断的扩大影响, 并繁荣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 在世界陶艺发展史上, 美国的陶艺始终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陶艺家们时刻注视着北美地区, 期望能够在泥、釉与火中需求到大胆而且充满个性的艺术表现新形势。陶雕和非实用性器皿占据着主导地位, 以叙事性和大胆的抽象造型, 为人们提供了解决观念、材料和工艺灯诸多问题的方法。

并且十分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的学院教育, 特别是高等大学、艺术学院教育为创新陶艺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显而易见, 在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陶艺家们所接受的系统教育一直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这样一种大学、艺术学院的氛围中, 各类不同的艺术与哲学问题就不可避免地, 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美国陶瓷艺术的教育之中。二战以后, 随着大学、艺术学院不断完善课程的设置, 陶艺、绘画、雕塑, 以及其他学科等, 被逐步的纳入一种充满活力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交流之中。美国纽约的艺术环境有更多的促进了这种交流的发展。各种现代艺术影响着陶瓷艺术家们的想象力, 并且推动着陶瓷艺术向许许多多新的方向发展。[2]

4 结束语

我国陶艺市场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各种艺术形式只见是没有隔阂的,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陶艺等。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在凝固的思维模式下是不会发展的。而思维模式的改变又取决于教育、社会环境、人们生活方式、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诸多问题。想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都需要很久很久, 更何况把这些问题全部都叠加起来。任重而道远啊。

参考文献

[1]郑宁.日本陶艺[J].2001.

[2]白明.外国当代陶艺经典[J].2002.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2

纵观欧洲、美国以及我们周边的日、韩纺织产业,透过他们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明确地看到一个事实: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纺织品与服装行业,却在经济持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的萎缩。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纺织服装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夕阳产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微小。除了市场消费日渐萎缩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统行业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已逐渐被高科技以及高附加值的产业所替代,我们从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中就可以明确的看到这一点。就经济学发展的规律而言,传统经济产业链中低利润的加工环节都被转移到了比较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欧美国家追求高利润与高回报的目标无法从纺织产业的上游设计及技术中得到持续的增长,于是,不断地寻求低成本的廉价劳动力便成为众多纺织服装品牌的首选竞争手段。作为众多较落后的国家,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以现有的资源,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从下游产业链的环节中获得微薄的发展机遇。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服装产业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不是中国众多服装企业唯一的选择,透过品牌提升利润空间及市场存在机会才是中国众多服装企业应当关注的问题。当然,成长需要分阶段并逐步发展,我们首先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在做OEM的合作过程中提升制造国际水准产品的能力。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知道,只有成为中国内地零售市场的佼佼者,才有可能走出国门,使我们的品牌走向世界。

我们每天的日常消费品,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家电、汽车,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所包围。无论是合资还是独资 ,他们都是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寻求成长机会获取成功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通过这些在中国制造、中国销售的国际品牌,我想告诉更多的中国服装企业:百分之七十三的国际服装品牌在中国通过授权与合资的多种方式在中国快速发展,阿曼尼、杰尼亚的旗舰店等更多的奢侈品牌都把中国作为其未来的发展重点。虽然这些著名品牌在短时间内不会对暂没有能力制造奢侈品的中国服装企业造成伤害,但是,像美国GAP、H&M、西班牙的ZARA以及意大利的贝纳通等众多不是靠设计师成名的品牌,他们庞大而成功的运作模式以及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现阶段和未来将成为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造成真正冲击的竞争对手。暂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在中国有所作为,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看好中国市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强调中国市场的特色性与特别性,对于国际品牌而言,适应只是时间问题,而我们是否能够在已经国际化的竞争市场中用国际化的思维考虑问题,并且以此来规划自己企业未来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的不足,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在产品设计方面:

学会应用国际流行资讯,并且把这种资源应用到设计中去。拉近与国际品牌

竞争的距离,

在国际化的市场中,用国际化的手段竞争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这比仅仅从成衣展上借鉴流行的细节要重要得多。当然,目前中国服饰企业在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是制约我们设计与国际产品差距的重要因素。无论如何,就中国零售市场的现状而言,消费者日趋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与情感化,强调产品的原创性,主张更有趣味的、更具品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引导顾客消费的主流。在这方面,中国越来越多的女装企业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并且已经达到了卓有成效的效果。在这个方面,韩国与日本的服装同行比我们做得更好。但达到这个境界不是一代人的愿望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原创的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创魅力的认同感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民族自豪意识的加强、专业人力资源的配备为前提,这些还需要以时间为基础。

二、在品牌运作方面:

必须把品牌作为一个长期工作细化到营销的每一个过程中去,那种要产品不

要品牌的思路是一种短势行为。品牌没有业绩与盈利能力做支撑,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没有品牌的产品对于销售而言,更是灭顶之灾。我们应该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努力把意识与品牌应具有的元素在每天的运作过程中投入并实施。品牌不是广告轰炸的结果,品牌不是代言人,品牌需要日积月累,执着的向消费者去推广自己的理念及产品。并透过服务让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去体验这种理念,企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倡导的生活方式及无数个感人的故事打动消费者的。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是长期的、不断重复的积累。

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中国服装企业急需的人才依次为:设计师、商品企划师、视觉推广师、陈列

师、培训师,以及有理论基础、实际工作经验的营销人员。这些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竞争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流行与时装设计原本就在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模仿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真正的模仿必须领悟欧美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模仿才不至于停留在表面。而是为了厚积薄发。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对于企业经营者或职业经理人而言,专业才是我们成功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与我们相邻的韩国及日本同行的成功之处,尤其是日本获得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但我们也应该珍视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与改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确认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品牌推向世界,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有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

还是那名话:思路决定出路,在国际化的市场中,一定要运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系作者在深圳・中日韩服装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稿)

的,而是后天打造出来的。企业做大还是做小并不重要,把握自身的控制力才是最重要的。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3

素有“江南第一槌”之称的2010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泠拍卖”)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日前在浙江杭州圆满落幕。本届秋拍总成交额为10.8亿,总成交率为92%,不仅创下了西泠拍卖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也成就了中国南方艺术品市场的最高纪录,进一步推动了南北方艺术品市场的平衡。

西泠拍卖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两场拍卖,截止目前已经举办过12场拍卖会,连续创造、刷新并保持着中国南方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而近年来,西泠印拍卖的热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本届西泠秋拍古代书画作品专场中,八大山人《竹石鸳鸯(芙蓉鸳鸯图)》以1.187亿元成交,成为西泠拍卖6年来价格最高的拍品,也为南方艺术品市场带来了首个突破亿元的书画拍品。这也再度确立了西泠拍卖在中国书画方面的优势。

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表示,西泠秋拍的成功也表明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南方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了更成熟的阶段。“这次西泠秋拍首次推出四个新专场,表现都不错,将酒、荼所承载的文化、与生活相联的内涵表达出来,从中国书画、文房清玩这些西泠的传统领域延伸到茶、酒等奢侈品领域,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开辟新门类,让更多人享受文化,享受艺术品,享受生活,享受收藏。”

华人拍卖重点市场在北方?

但与此同时,西泠拍卖这件亿元拍品的诞生也引发了部分藏家对于“中国南北拍卖市场差距”的大讨论。

2009年秋拍,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34亿元成交,带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迈入亿元时代。随后在2010年春秋拍中,陆续有10余件书画拍品以过亿的价格成交。其中,北京保利2010年春拍中,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成交,中国嘉德2010秋拍中,王羲之《草书平安贴》3.08亿元成交。为何在一年多时间里诞生的10余件亿元拍品都集中在几家北方拍卖公司的拍场中?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南方艺术品拍卖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出于入脉因素和实力的考虑,藏家和基金会更愿意将“大家”的拍品交予实力雄厚的公司。有部分人认为,相比我国北方艺术品拍卖,南方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显露出差距。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尽管南方拍卖公司也一直在不断提升,但从目前看来,南方的拍卖公司在整个中国拍卖行业内都处于“拾遗补缺”的尴尬状况。这位业内人士还表示,“未来华人拍卖的重点市场肯定是在北京”。

对此类问题,陆镜清表现的很坦然。“就成熟度来说,目前南方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还是不能与北方相比。”但他认为这些所谓“硬指标”的数字,仅仅是差异,而不是南北方拍卖公司的差距。陆镜清说,拍卖公司更应该追求文化含量和社会责任,“南方的拍卖公司有自己的优势与学术方向,追求细腻而有深度的文化。”

数字到底能代表什么?

陆镜清认为,数据上的“暴涨”,不代表真正的實力。他说,作为有几百年历史积淀的苏富比与佳士得,依然有着国内拍卖公司在几年内无法超越的内在。“亿元的拍品一年仅有十几件,西冷希望能够从普及推广的层面上,让更多贴近生活的艺术品进入收藏群体,以此来深入普及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

陆镜清还说,衡量一个拍卖公司的标准“在于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在于诚信,在于对艺术品的深度理解”。本届西泠印社秋拍是参与人数是历年来最多的,号牌数从原来的1 000张增加到1 500张。“整体来说,92%的高成交率和创下多项拍卖纪录,说明我们国力的强盛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说明我们从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去推出艺术品和奢侈品,得到了藏家们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陆镜清希望通过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品收藏和消费的队伍里来,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推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

然而,对于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这些数字正在从“硬指标”上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拉上了国际水平。正如著名艺术经纪人王定乾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有拍卖公司开始到成熟,只用了20年时间,硬体价格目标基本上达到了之后,我们在关注审美,艺术品价值和价格的认定是下一步更重要的课题。”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4

然而,在“后危机时代”的复苏过程中,2008-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剧烈变动,例如,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攀升的走势,引发一些美国资本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将前期低价收购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投放到中国市场套现,这在一定阶段上会支撑我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位,但套现离场后将会给我国当代艺术市场带来快速下滑和衰退,限制艺术市场的发展;各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可能成为通胀的催化剂,而这一过程中的中国艺术品投资又将成为保值投资的热点之一[3]。究其原因既有众所周知的外部影响,也有艺术市场的自身因素。正是在这些外部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而多变,同时也让人们对于其未来前景充满着疑问与困惑。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艺术市场

金融危机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创下了233%的增长率纪录,在艺术市场“井喷”的几年,让人联想到17年前的中国股市——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反而能提供更丰厚的投资机会。许多甚至是毫无艺术修养的投资者涌入艺术市场,在各项艺术品领域充当接盘手,致使艺术品价格飙升。然而2008年,当全球金融市场进入严冬,艺术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尤深,难逃低迷。投资资金转移困难或资金不足将会使投资理念由过去的单纯追逐热点,逐渐转变为理性选择保值的艺术品进行投资收藏,艺术市场存在的泡沫在逐渐被去除[1]。

金融危机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整合能力迅速增强,以大中华圈为中心的推动,再加上印度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兴起,特别是香港与北京的呼应,推动了亚洲艺术品市场复苏与整合发展的步伐,逐步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在后金融危机阶段,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地位迅速提升并巩固。2009年7月开始,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出现反弹趋势。2009年中国拍卖市场,特别是秋拍出现井喷,标志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回暖。从全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局势来看,随着全球经济“触底”反弹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与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国化的进程的推进,中国及亚洲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经实力和文化主导权的进一步提升,不但在全球拍卖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份额,国际藏家对中国艺术的需求也呈稳定上扬的趋势,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4]。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重要的转型期,中国艺术品市场将面临货币政策收紧的考验,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变量。在调整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双重制衡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所积累的大量问题不断消解,而一些涉及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运作机制、市场体系及政策方面的“硬”问题却不断显露,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纵深发展,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金融危机中,中国画廊业承载了太多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希望,但是生存确实愈加困难,在很多时候,可以说是徘徊在生死线上。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解决好艺术品资本化的问题,当然这就涉及到中国艺术品的评估、交易及其会计原则等问题[5]。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虽然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众多问题,但最为重要的仍是战略与关注的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专业化、标准化的建设已正在展开。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的研究推动下,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不断实施,艺术品市场体系及支撑体系的建设一步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政府将创造条件与优化环境以加强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能力建设。比如制订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战略,加大市场扶持的力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6、7]。

此外,在国家(政府)营销、投资市场及个人消费要求的持续推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完成新的格局分配与架构。中国艺术品市场各大板块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趋于理性与优化:首先,在中国书画大板块中,古代及近现代经典力作会持续大幅拉升,特别是在美术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破亿元纪录已是平常事。在新的经济态势下,中国书画的价值发现会被重新审视,投资市场会更多地对此加以关注。当代书画还是处于一个调整、消化期。政府营销的参与,会制造出一个适合政府口味的主流绘画,画幅更大、画风更工、语言更写实,更关注一种美好的诵扬,政府

资源的整合会推动市场对这一主流绘画的关注。其次,油画和当代艺术板块会出现迅速的分化倾向,那些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背景,阐释民族文化精神的创造之作,将会被人们重新审视其存在与价值,古典、写实、实验与抽象,都会找到市场的突破口。不严肃,甚至接近玩闹的所谓创造,在新的价值审视中,可能会迅速缩水,以至于难以生存。第三,瓷器及古玩杂件的真品、精品始终会吸引人们的投资目光,不断出现新的涨幅是极其正常的,资源的稀缺性是它们永远被关注与追逐的内在原因。稀缺性、完美性及鉴赏性可能会使这一板块有更多、更好的表现。最后,当代工艺艺术品市场会有一个迅速扩张壮大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既有物理价值,又具艺术价值的工艺艺术品,价值成长的前景非常广阔。时尚性的消费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支撑[5]。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过去一年里给予了人们太多反思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机遇。我们应该抓住世界艺术品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所展现出的利益格局及地缘优势的消长与变化,抓住全球金融危机使亚洲力量的崛起而带给亚洲艺术品市场整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一契机,更好地谋划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与应有的地位,更快、更好地适时打造与推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世界中心概念与地位,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创造能力及其资源整合能力的跃迁,才能将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全球话语权的愿望进一步落到实处。所有这些努力将为推动世界文化与文明进程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祥生.金融危机挤走艺术市场“泡沫”.光明日报,2009-05-14.

[2].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论(上下).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02).

[3].赵力.评金融危机后的艺术投资与艺术市场.三联生活周刊,2009(11).

[4].金融危机让艺术品市场退烧去火.深圳商报,2009-08-24.

[5].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09)(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书店,2010.5.

[6].蔡尚伟,唐丕跃.文化领域应对金融危机的十条战略措施建议.人民网.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5

2、中国电话营销市场已经形成产业链

电话营销市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已经从狭义的电话营销市场转向了广义的电话营销市场。电话营销市场所涉行业包括电信、金融(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邮政、物流、电视购物、互联网、IT、消费电子、消费品(服装、食品、化妆品、保健品)、零售业、交通旅游(航空、订房订票、城市交通)、汽车业、传媒(广电、报业、网络媒体)、公共事业(电力、自来水及燃气)、烟草、石化、制造业、医药卫生、统计调查等和外包式电话营销市场中心、中小企业,以及各种类型的政府呼叫中心应用(公安、税务、工商、市长热线、社区服务、城建、劳动保护、海关等)。同时,中国以房地产等行业为代表,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中介服务机构和产品代理公司。

电话营销市场业务包括呼入业务和呼出业务;从面对的对象来看分为两类:一般消费者(个人)和企业。面向一般消费者(个人)的呼入业务包括:商品或服务的订购受理,旅馆、机票预约以及包含投拆处理的客户服务;面向一般消费者(个人)的呼出业务包括对商品或服务的推销、市场调查、市场测试、催缴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10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编号:1101083387

Copyright © 2011 维古泰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2188号 资料来源::维古泰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用等。面向企业的呼入业务主要是商品或服务的订购受理及客户服务;面向企业的呼入业务呼出业务主要是推销、销售支持等。

由于中国市场手机的广泛普及和绝对海量的用户群(超过5亿手机用户),建构了有利于电话营销市场的生态环境(因为电话营销市场以打手机的方式接触客户是最有效率的),中国电话营销潜力巨大,即将呈现爆炸式增长。电话营销市场以广义的概念在中国各个行业的应用中不断出现—呼叫中心、电话营销市场中心、互动营销中心、互联网/多媒体/虚拟呼叫中心、多媒体客户中心等众多的应用范畴和产品特征。

例如:销售慧智(SalesWiz)就属于远程互联网呼叫中心的一种:用户接入互联网,就能成为远程座席,可以给客户打电话、发短信、发传真、发邮件,同时还融合CRM思想、整合办公自动化OA和工作流技术等。互联网呼叫中心充分体现了“网络+电话+传真+短信+工作流+CRM”融合后的营销模式,这种介入传统行业或其他行业的代理推广,有可能如入无人之境的打开一个个空白,创造新的销售奇迹。

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电话营销市场产业的发展轨迹,中国电话营销市场即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包含着电话营销市场的设备/系统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商、产品与服务的代理销售公司/机构、数据库信息供应商、咨询培训机构、通过电话营销市场推广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与企业、行业标准推广与认证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终端消费者等,电话营销市场健康、有效产业链的形成,将有效的促进中国电话营销市场产业的发展与飞跃。

3、电话营销市场产业迎来

第二个高峰期中国电话营销市场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电话营销市场中心以呼叫中心为主要表现形式,目前进入快速发展和繁荣时期。Frost & Sullivan(中国)咨询公司与CTI论坛的调查数据显示:1998~2001年间,中国呼叫中心总体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40%,国内呼叫中心产业处于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的资金投向呼叫中心行业,希望通过提供外包服务赢取利润。2004年中国呼叫中心席位总数为14万个,从不同行业呼叫中心席位数量看,电信行业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制造企业占6.5%,政府占5.65%,银行占5.58%。

2004年中国呼叫中心投入205亿元,从不同行业呼叫中心投入绝对值看,电信行业占据42.4%,银行占21%,外包式服务占12.9%,其他行业市场份额均低于5%。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10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编号:1101083387

Copyright © 2011 维古泰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2188号 资料来源::维古泰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05年中国主要行业的大型用户呼叫中心需求比例平均为8.5%,其中需求比例较高的行业有交通、政府、电力,这些行业大型用户呼叫中心需求比例超过了10%。另外,烟草、汽车制造、流通和钢铁企业呼叫中心需求大致在7~8%左右。随着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呼叫中心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呼叫中心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呼叫中心坐席的增长速度从2001年的20%逐渐下降到2005年的8%左右,但这并没有影响呼叫中心的整体市场优势,2004年呼叫中心的市场份额达到172亿元,2005年全年的市场份额达到192亿元。

2006年开始,中国电话营销市场产业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这是因为在大型企业用户呼叫中心应用的带动下,呼叫中心的中小型企业市场逐渐成熟,需求将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中国呼叫中心市场增速从2005年的8%快速攀升到2008年的17.6%。特别是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从经济、旅游、文化交流等方面为全社会带来的巨大的拉动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10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编号:1101083387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双城之争 篇6

北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是掣肘北京艺术市场发展的最大阻力往往也来自于这些天然的优势,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天时:在北京,政府的大力支持对艺术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比如在中法两国政府达成互办文化年活动的协议后,“法国新浪潮当代艺术展”在京顺利举行。试想如果没有政府间的合作,单纯依靠美术馆和画廊的力量来操作如此规模的展览,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政策的不稳定也让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如履薄冰。据悉,这次的“查税门”只发生在北京海关,全国其他各地的海关都没有动静。而且,半年来也一直没有任何机构出具文件来说明“查税门”事件的原因及结果。这让艺术圈人心惶惶,各种揣测漫天飞。不难看出,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政策的利弊都首当其冲,而现今不稳定、不透明的行政指令,让各艺术机构如芒在背。

地利:北京拥有众多的艺术园区和艺术机构,比如798、宋庄、草场地等几大艺术园区以及分布其中的七百多家画廊,亦或是政府投入几百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保税区等。可惜的是,这一优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致使 “寸土寸金”。艺术区飞涨的房租使艺术家与画廊的生存难以为继,还出现过艺术机构被物业强制撤离的事件。此外,这些重金打造的文化广场、文化区、艺术区、画廊街、艺术大厦等也缺乏生态完整性,市场成长性欠缺。

人和:北京拥有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研究机构,地域人文优势显著。批评家、艺术家、收藏家都集聚于此。由此,在北京进行艺术品交易有着文化上的便利,以及价值认知上的共通。但是随着各类丑闻(例如抵押拍卖品用于地产项目,鉴定专家被收买等等)的出现,专家学者的可信度降低,大家开始怀疑北京的文化优势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内伤。在201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支持文化发展。年中,北京市又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雄心直指“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聚集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和文化交流展示中心”。这一切都可以看出北京市政府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的势在必得,可是北京能否遂愿,这不仅仅事关文化艺术产业,还有京港之间整体经济的差距,以及签证、关税等制度的差别。目前,北京对文化产业的优惠措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想成为中国NO.1的艺术品市场中心,也许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香港:市场驱动更为显著

内地沉重的税负和复杂的审批流程使国际大型艺术机构望而却步,香港则成为进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众多大型艺术机构的集聚地。2008至2009年,吸引东西方交易商前往香港的并非是香港稀缺的当代艺术收藏家,而是整个地区财富不断增长的巨大潜力。那么目前这个巨大潜力正在逐渐转化为现实。

2011年起,白立方、高古轩等国际知名画廊纷纷入驻香港。2012年8月,中国嘉德宣布在香港由其全资子公司举办首场拍卖会。2012年11月,筹备两年的保利国际拍卖(香港)有限公司也顺利在香港举办首拍,推出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珠宝及钟表四大类专场。随着保利与嘉德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匡时①、荣宝② 也准备将在香港的机构予以恢复。随后,媒体又爆出北京其他几家大拍卖公司也在认真考虑制定跟进措施的消息。

对于各大拍卖行“抢滩”香港的情况,业内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之前“查税风波”的余震;也有人认为,这是近年来香港政府推动“城市转型策略”的结果;还有人认为,现有环境下内地拍卖行“出走香港”是必然的选择,大家抢滩香港,说到底,是怕错失先机,关税只是一味催化剂。不管怎样,京港之争显然已到了白热化阶段,只是在短期内,在北京与香港的这场争夺战中,香港的优势更明显。

第一:香港拥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这里的拍卖行、博览会、画廊与艺术金融市场相辅相成,一同发展,呈现多元共存的局面。作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香港的知名拍卖行就有十几家,其中包括世界两大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得,构成了香港艺术品市场的核心力量。博览会则有香港国际艺术展、亚洲国际艺术古董博览会(AIAA)和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Fine Art Asia)等等,提供各类艺术品交易平台。抢滩登陆的国际画廊和内地画廊更引爆了一级市场争夺狂潮。艺术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证、信、保四个大的金融体系的介入与主导,是大型艺术展会发展的关键,例如首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原香港国际艺术展,因被MCH集团收购而更名,2013年5月23日至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主要赞助方就是德意志银行,丰泰金融旗下的安盛保险则为其提供艺术品全面保险。

第二:香港拥有低税率、简单税制及完善的保险等制度。香港是国际自由贸易港,它对艺术品交易免征进口税,各项税收也相对较低。这对很多艺术品经销商是很有诱惑力的。对于文物艺术品,香港既没有进出口关税,也没有增值税。拍卖企业在此经营,只需付利得税,即净收入的16.5%的税率。而在北京,拍卖品要支付进口关税、增值税,拍卖企业除了按照收入全额支付5.5%的营业税及其他以外,在毛利基础上还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因此,香港低税政策使得拍卖公司经营压力相对较小。更具有吸引力的是:海外收藏家在香港交易是不需要缴利得税的,只需回国完税既可。而且,香港的金融机构能24小时不间断的与伦敦、纽约等地的公司进行交易,对藏家和相关企业的财务安排都非常便利。

第三:香港政府实行积极不干预政策,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可以自由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在非常积极地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2000年7月,香港投资推广署成立,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部门,投资推广署致力于推广香港的营商优势,鼓励外地企业将香港作为发展业务的据点。许多国际画廊,如高古轩,就是经由投资推广署邀请从而进驻香港的。2008年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也与香港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今,香港艺术产业的发展已到“收成期”。

第四:香港拥有成熟的法制结构和商业体系,商业效率很高。香港有超过150年无间断的商业环境,有一流的机场和码头,优秀的市内运输,先进的物流和通讯网络。这些配套设施可以让公司营运更快捷,更顺畅。在香港,注册一家拍卖公司只需要1万元港币,不到半天就可以完成注册手续;而在北京,注册一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需要1000万元人民币,必须拥有一位注册拍卖师、五名高级文博职称的业务人员,需要十几个以上的工作日,还需要文物局审批各类文物的拍卖资质。另外,在内地,拍卖会必须由注册拍卖师主持,而在香港,只要拍卖行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担任拍卖师。而且,香港的商业运作和合同签订可以同时用中英文进行,拍卖师可用英语,也可以用普通话、粤语主持,给客户提供了极大便利。

第五 :香港拥有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投资收藏群体。在活跃的市场中,拍卖行可以接触到很多高资产净值人士,他们都是潜在的收藏家、投资者,而且文化修养和素质很高,经济实力雄厚。

香港作为商业城市,商务活动便利,政策宽松,税负极低,为企业创造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所以,文化企业纷纷布局香港,甚至把公司的重头业务都移去香港,并非偶然,实乃“时势造英雄”,因为香港是内地艺术机构走向国际化的必然之选。目前,中国号称是“世界上艺术品交易数量份额第一”的国家,交易额堪称奇迹,但因为内地市场的民族性和狭隘性,支撑点少(主要集中于书画),决定着这个市场会越做越窄,加之经典收藏少之又少,一旦资源枯竭,市场即刻幻灭。而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都市,商业的驱动使得它对文化的包容性和接受能力都是惊人的。如今,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人员流等都在向香港集中。当这些都流向香港时,那就是非常可观的巨变。

双城之争会俱伤还是双赢?

随着众多艺术品机构进军香港,艺术界人士开始担心:僧多肉少,免不了一番苦战,那么艺术品市场会不会因此遭受重创呢?其实完全不用为此担心,市场是有成长性的,内地拍卖行进军香港不是为了分割旧有的市场,而是要重新建构一个更大、更好、更盈利的市场。对此,各大拍卖行的意见不约而同。

苏富比亚洲总裁程寿康曾在媒体采访时表示:“亚洲的东西就应该在亚洲卖,因为买和卖的都是亚洲人,没必要舍近求远。这也是香港最终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主战场的原因之一。”

保利中国书画艺术部总监李雪松则认为,在中国书画的鉴定、资料的考证和图录制作的水平上,内地拍卖行下的工夫和最后的效果远大于香港两大拍卖行,因此可知,国际上的“中国艺术品中心”还是在北京。雅昌艺术网市场监测中心主任关予也表示,“北京的艺术中心地位,不会被撼动。特别是当代艺术创作,还是集中在北京。”相比较而言,香港呈现的是多元化的格局,“两地的经营模式和操作手法不一样。可能两地的个别企业会存在竞争,但大环境并没有冲突。他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而匡时总经理董国强认为,两个“中心”应该同时存在。因为中国市场如此广阔,需要多几个文化交易中心,才能与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北京是传统的中国艺术品和文物交易中心,而香港是多元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两者没必要分出高低。把哪个中心去掉,对市场都是一种打击。”尽管如此,香港与北京市场依然是竞争的关系。“对手越强,对市场繁荣带来的作用更大,我们都能从中受益。”董国强说。

尽管香港与北京之间保持着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也暗含着潜在的合作关系,据李雪松透露,“这种合作可能是表面上看不到的,但都是在培育市场”,业界的互通有无其实非常频繁,“毕竟每一家拍卖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同行都需要观察市场的最新变化”。

很显然,内地拍卖行转战香港有利有弊,好处是内地拍卖行避开关税,就可以继续征集海外回流艺术品和推销自己的作品。弊端也很明显,香港营运成本很高,这无疑加重了内地拍卖行的运营负担,还削弱了内地拍卖业的集聚效应。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拍卖公司仅仅是把难题转嫁到买家手中,内地买家在香港购买艺术品后同样还要面临进口关税的问题,这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还是消极的。所以,北京拍卖公司不一定非要一窝蜂杀向香港,可以借此学习香港拍卖行的规范化运营管理,守望内地市场,改善内地市场的管理状态,开拓发展空间。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7

一、艺术品市场繁荣和成熟的识别

1. 艺术品市场繁荣的主要标志

(1)投资热情日趋升温。主要体现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交量迅速扩大。艺术品市场规模有两个根本性的指标,即艺术品成交的数量和成交金额。从绝对的成交数量来计算,由于涉及到每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文化消费习惯,很难确定一个关于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定量指标,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必须体现为在一个较高绝对成交量基础上的持续增长率。艺术品市场与一般的物质产品市场比较,有自己特有的性质,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将高速增长率确定为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成熟的市场往往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率。

(2)艺术品整体价格不断攀升。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不但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更体现为艺术品整体价格的持续上扬。尤其是某些代表一个时期主流风格的艺术家的典型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持续走高,从而带动艺术品价格的整体上扬。一个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艺术市场,并不能成为一个繁荣的艺术市场。

(3)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从传统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历史来看,起初往往只是单一的个人购买者,无论是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都难以支撑较大的成交量。艺术品交换的渠道和环节也较为直接,无需更多的中介市场主体的参与。随着艺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价格的上扬,各种投资主体开始纷纷介入艺术品市场,机构投资者和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单位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体。同时,在整个产业内开始出现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拍卖公司、画廊、投资咨询机构、艺术媒体等中介机构逐渐形成规模。因此,众多的艺术市场参与者是促进市场繁荣的必要条件。

2. 艺术品市场成熟的主要标志

(1)理性的投资理念。艺术品投资和消费者具有理性的投资理念是市场成熟的前提条件。理性的投资者一定有自己的投资消费标准,表现在选择投资品种、确定投资价格等方面,而且这种标准并不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任意改变。在进行投资和消费决策时,理性的投资消费者肯定要作出必要的计算和分析,而且所运用的各种数据来源可靠而科学。理性的投资者还必须具有长期而稳定的投资心态,投资艺术品是意在长远,决不在一时的得失。

(2)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既有量的规定性,更是一种质的规定性,即功能上分工而互补,互相之间专注自己的界线和阵营,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生产者、经营者和评论家之间,各司其职,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在市场的运行机制上,完善的市场体系必然是法制制约下的市场,任何过多的行政干预,将导致政策市、消息市,破坏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3)健全的法规体系。正如法国艺术法专家、国际法协会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杰·奥基夫所指出的:“在国际上,艺术法的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中国有必要对此加以研究并对那些适合本国文化发展的方面加以有效的利用。”良好的艺术法规体系对于“建立一个繁荣的艺术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二、艺术品市场从繁荣走向成熟的战略举措

1. 引导艺术品经营企业树立现代产业发展的理念

其一是树立分工协作的理念。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主体分工协作的意识不强。画家直接参与自己作品的经营和销售;画廊力量薄弱,定位混乱不清;博览会参展主体鱼龙混杂;拍卖会艺术品质量低劣,精品意识不强;经纪人队伍不发达,素质较差等等。这与国际市场以画廊为一级市场的主体,拍卖会和博览会作为补充,画家通过经纪人或公司的形式进入市场的运作体系相去甚远。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则,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链,才能将促进和繁荣艺术市场。其二是树立现代市场的运营理念。在物质生产流通领域,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许多知名企业能够娴熟运用国际营销技巧,搏击世界市场。而我国经营艺术品的企业家大多缺乏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素质。市场经济运行有着共同的规律和原理,艺术品虽然有着自己本身特有的属性,但一旦进入市场,就必须遵循市场运行的共同机制和规则。其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市场机制是一个供需双方经过长期交往建立起来的信用系统。这种信用链的维系,除了依靠法律的手段进行约束外,根本的要素是通过优良的服务和精致的产品,在供需双方建立起良性互动,树立商品的良好口碑和鲜明的形象。任何短期行为如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唯利是图等,只能是既损坏艺术家本人或商家的利益,又破坏艺术市场的正常秩序。

2. 培育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体系

市场制度的首要构成部分是市场体系。艺术市场的体系就是各类艺术市场的有机统一体。按照国际惯例,成熟的艺术市场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其一是画廊。画廊是一级市场的主体,用科学理性的观念重新审视中国的画廊业。明显存在:经营方式定位起点较低;一级、二级市场的无序竞争;赝品伪作的泛滥,使画廊的信誉受损;经营者与创作者的矛盾,艺术家直接参与到商业经营活动中去等问题。其二是艺术拍卖会。拍卖会是艺术品的精品市场。我国自从一九九一年十月首开“字画精品拍卖会”以来,艺术品拍卖发展几经周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由于其发展的速度太快,人为炒作的成分太大,又从另外一面对社会形成了误导。树立精品意识和良好的信誉迫在眉睫。其三是艺术博览会。我国的艺术博览会起步阶段不管是参展者,还是摊位的租用,画廊的比重都小于艺术家个人的比重。博览会成了中低档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近年来,北京和上海的艺术博览会已经意识到与国际市场的差距,纷纷推出只接受团体、正规经营单位者参加的措施。北京历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在规范中得到健康发展就是一个明证。其四是艺术沙龙。据上海艺术沙龙办公室主任龚云表介绍,艺术沙龙的定位:“旨在以艺术家为主体,以艺术经纪人为客体,为艺术家和画廊及经纪人这两个艺术市场链中最重要的环节,提供一个良好的结合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这种模式对于中国目前艺术经纪人制度和队伍相对薄弱的现实,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以上四个主要的艺术市场形式,能够正确定位,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市场体系,就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3.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艺术品成为商品,实现市场运作,就必须有良好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和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针对艺术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拍卖法》、《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引进外国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管理的意见》、《文化艺术品出国和来华展览的管理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另外还有《经纪人管理办法》、《文物法》等。这些法律为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艺术经纪行为日益复杂化,原有的法律条文已经显示出它的粗糙化。《拍卖法》中只对拍卖活动的共性进行了规范和约束,而艺术品拍卖有很多自身的特性,有些情况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必须针对艺术拍卖活动中的个性,制定《拍卖法》细则加以规定。《经纪人管理办法》有着与《拍卖法》相同的情况。制定于1994年1月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是一个部门规章,除文化部门外,对其他部门并不适用。而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的监管措施实际上已被废止,又没有其他的法规来明确文化部门的管理权限。因此,大多数地方文化管理部门对艺术品市场的管理缺乏有效措施,没有力度。

根据现有法律制度建设的现实,尽快制定新的《艺术品经营管理条例》、《艺术经纪人管理办法》、《文物市场管理条例》迫在眉睫,《拍卖法》也要根据艺术拍卖活动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另外,艺术经营市场的管理法规还缺乏完整系统的文本,艺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艺术品的鉴定和计量管理等等领域,仍然存在法律的盲区,艺术法规建设是促进我国艺术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

4. 建立完善的艺术品市场管理体系

市场管理机构是市场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决定性要素。艺术品市场因为正处于初创时期,各方面的参与者鱼龙混杂,为了各自的利益,经济矛盾和经济纠纷肯定在所难免。目前,比较明显的是赝品充斥市场,画廊或拍卖会把关不严,甚至故意知假卖假,供需双方个体随便进出市场。因此,加强市场管理机构力量,增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造假行为、规范无序交易,是维护艺术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艺术市场管理主体来分析,主要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艺术市场部,其主要的力量放在演出、音像、出版、网络等市场的管理,对艺术品市场基本无暇顾及。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工商、标准计量、海关等经济监督部门没有专门这方面的人才,也无法实施现实有效的管理。艺术经营者的行业协会也没有建立,缺乏自律的机制。从而造成艺术市场制假造假泛滥,艺术品价格混乱,交易混乱无序,严重地影响和损害艺术消费者的利益。要使我国艺术品市场得到健康发展,市场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实专业力量,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促进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5. 培育素质优良的艺术产业人才

艺术品市场要健康有序地发展,除了有完善的体系、健全的法律、严格的管理外,还需要有素质优良的中介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咨询、鉴定、公正、计量等服务。由于艺术品的个性特征,无论是经纪还是鉴定和估价,都需要特别培养的专门人才。其一是评论家队伍。艺术评论家在艺术市场具有介绍和解释、宣传包装艺术品,引导艺术消费,培育收藏家队伍等重要作用。其二是鉴定机构和人员。艺术品的鉴定需要特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建立权威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体系,为市场出具客观公正的鉴定证明,是保证艺术品交易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性前提。其三是计量标准和估价师队伍。市场经济是标准化的经济,有了统一、规范的计量和定价,才能实施广泛、全面的交易。艺术品的估价也十分复杂和艰难,需要培养一批估价师队伍,国家统一进行资格考核,持证上岗。其四是艺术经纪人队伍。艺术经纪制度是国际艺术品交易的惯例。目前我国艺术市场的现状是经纪意识薄弱、队伍缺乏、法规制度缺位,严重地制约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摘要: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不能掩盖在市场体制、机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为了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外艺术市场发展的经验,研究和探讨艺术市场从繁荣走向成熟的机理和规律,有效地推动艺术品市场的战略转型。

关键词:繁荣,成熟,艺术品市场,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法]帕特里克·杰·奥基夫:繁荣的艺术市场离不开艺术法.美术研究,1988年第4期总第92期第78页

[2]龚云表:艺术市场.2003年第四期,第21页

中国艺术品市场建设刍议 篇8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画廊业、拍卖业、艺术博览会三位一体的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初步建立, 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毫无经验到逐步走向规范, 在世界艺术品市场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 画廊业

在欧美发达国家, 衡量一位画家的身价不是看他获过什么奖, 而是看与他签约的画廊到底是哪一家。中国的画廊起步较晚, 由于画廊业完全是经济行为, 必须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消费者生活消费得到满足后, 利用余钱买艺术品, 画廊业才会发展。80年代初中国经济条件不成熟, 导致大部分的画廊无法经营下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画廊业终于从鲜为人知走向市场中心, 不仅市场规模扩大, 而且还融入了现代营销理念、营销模式, 开始逐步走上秩序化、法治化的轨道, 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易平台。

(二) 拍卖业

拍卖也称竞买, 是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 指由专门的拍卖机构, 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 按照一定的规则, 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竟购, 把动产或不动产按照逐件或逐批以击槌成交的方式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它的主要特点是拍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买主, 必须有不断变动的价格以及必须有公开竞争的行为。

中国艺术品拍卖从1993年开始,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有4000多个拍卖公司, 这些拍卖公司逐渐走向由分散向集中的趋势, 这近千家的拍卖公司主要集中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拍卖公司的活动促使海外艺术品不断回流, 同时也吸引了社会游资向艺术品市场的聚拢, 促使艺术品市场更加繁荣。

(三) 艺术博览会

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 艺术博览会为中外艺术品交流和艺术品市场开创了广阔空间。目前我国主要的艺术博览会有中国艺术博览会、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海艺博会、中国画廊邀请展等。

中国艺术博览会1993年创办,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展出内容最为丰富的国际艺术交流和艺术品交易的盛会, 它具有社会影响大, 学术推介有力、画商集中等优势。参展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作品等, 经过参展资格认定的入展作品, 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是经过中国文化部批准的, 以“国际性、专业性、未来性”为宗旨, 率先完全以艺术品经纪人、画廊为参展单位, 是目前中国级别最高的国际水准的艺术博览会之一, 主要面对的是高端艺术品市场, 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上海艺术博览会于1997年创办, 上海艺博会主要面对的是中产阶级收藏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已拥有具有专业素养的策展和组织团队, 并成功将该展会成功打造成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的国际艺术盛事。

艺术博览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扩大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际艺术品市场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同时, 这些展会实现了档次的分流, 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士对艺术品的需求, 让艺术品投资概念从启蒙意识发展到人们普遍的共识, 从而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受众范围更广, 影响力更大, 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我国股票市场萎靡不振、房地产市场整合之际, 大量的投资者将资金转投到艺术品投资市场,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看清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 “三假”盛行

所谓的“三假”是指造假、售假、拍假。一是名家名画造假之风盛行, 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其可观的投资回报, 许多不法分子乘机将黑手伸入这块市场, 造假手段层出不穷, 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 影响极其恶劣;二是售假泛滥, 在数以万计的画廊中, 目前由于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存在许多售假情况, 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三是拍卖公司拍假, 国内一部分拍卖公司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 对造假熟视无睹, 更有甚者还暗中与售假者相勾结, 严重损害了中国艺术品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 市场不健全, 私下交易成风

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还不够成熟, 画廊和拍卖公司等机构的经营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因此国内的一些艺术家更愿意直接出售自己创作的作品, 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 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长此以往, 随着私下交易严重, 不仅产生偷税漏税的问题, 而且私下交易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制约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而也对艺术家的个人的发展产生极大伤害。

(三) 鉴定标准不统一, 鉴定专家的权威遭到质疑

艺术品的鉴定对鉴定者有极高的要求。中国艺术品的鉴定流程和鉴定规范还存在不小的漏洞, 鉴定的标准很难统一, 依靠经验的方式进行鉴定的多, 依靠科学的系统体系方式进行鉴定的少。同时, 以利益为导向的有偿鉴定多, 以肩负把关艺术品、净化中国艺术品市场责任为标准的公正鉴定少。因此, 这样的一个鉴定环境及鉴定专家的权威遭到公众的普遍质疑。

(四) 投机现象严重

近几年, 艺术品的价格不断攀升, 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价值, 这不仅吸引了大量收藏者、企业家, 也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的介入。许多人是冲着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而来的。有媒体报道, 一竞拍者竟然不知道自己所拍到的作品作者是谁。但有人问到他时, 他说, 反正这东西能挣钱, 只要放在那一两年, 就能挣大钱。投资者的回答, 令人啼笑皆非。市场经济下, 过度的投机会将会给市场带来大量的泡沫, 进而严重影响市场的基本面。

三、中国艺术品市场建设建议

(一) 加强监管, 规范市场

我国目前艺术品市场“三假”盛行,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管理力度不够, 文物局和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执法力度, 对艺术品市场中出现的违法现象, 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对于虚假成交、私下交易的行为应严格执行税收政策, 进行罚款;对于造假的艺术品, 坚决没收、销毁, 杜绝再次流入市场, 破坏艺术品市场秩序。

(二) 建立艺术品鉴定体系, 提高艺术品鉴定水平

目前国内艺术品最权威的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地方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鉴定机构, 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艺术品鉴定体系。例如一般艺术品可在地方鉴定机构鉴定, 如若出现争议, 再逐层送交上级鉴定机构进行再次鉴定。价值大的艺术品出现争议时, 可以提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或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鉴定。我个人认为, 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艺术品市场需求方和供应方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标准, 交易双方在艺术市场中才会做到有序。

(三) 提高艺术品收藏者艺术欣赏水平和风险意识, 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健康发展

艺术品收藏是一项古朴高雅, 专业性很强的科学鉴赏活动。收藏者不但要有专业收藏知识, 还要应具备艺术鉴赏的能力。他们在提高自己的收藏知识、鉴赏能力的同时, 也应防控风险。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发展中所面临到的问题, 及时处理, 逐一解决, 只有这样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同时, 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我们应该正视艺术品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品市场,鉴定

参考文献

[1]陶宇.《艺术品市场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7

[2]黄俊.《艺术品市场管理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1.6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9

一、大数据时代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之下, 保险市场行业中的管理者能够加深对管理风险、管理业务、销售方式等环节的理解, 同时还能极大的增强管理的整体水平及效率, 不断优化销售的形式。

(一) 对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之下, 数据实现了碎片化, 数据的类型变得更加丰富, 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的状态,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也更加方便。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数据建立了大数据分析平台, 该平台把客户作为核心, 实现了保险流程的完善, 能够把客户的接触点进行整理, 这对我国保险市场的管理、能力、经营等方面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 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对于我国保险市场来讲, 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风险的管理工作, 随着销售方式的多元化、媒体之间的交互化, 这些都为保险市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使保险市场更深入的掌握客户信息, 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 了解客户的信用度以及负债情况, 进而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尽早的把风险和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三) 对培养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影响

通过大数据分析使我国保险市场实现了支持类数据分析, 建立了新的数据模型, 打破了传统数据分析不能规划出保险市场经营视图的漏洞。与此同时, 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 数据的规模和种类也不断的变化, 这就必须要由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来进行管理, 数据分析人才一方面要具备娴熟的技能, 具备较强的建模、挖掘数据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由于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把各种数据快速的转变成可供决策的数据, 保险市场就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以此增强保险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培养数据分析人才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要把大数据平台作为基础, 加强对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力度, 打造专业、高效的数据分析团队。

(四) 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我国保险市场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随着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应用, 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但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 保险市场在管理、经营等环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对于数据还不能灵活的掌控, 因此保险市场必须要把创新科技重视起来, 不断优化保险市场的商业模式, 以高质量的服务来为客户提供需求, 这些都是必须以大数据作为基础的,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 保险业务获得极大的发展, 产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保险市场的特征

(一) 品牌宣传模式的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 保险产品的主要宣传方式是电视、广告、杂志等, 这些宣传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 而且在宣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负面影响, 有些客户还会存在厌烦的心理。从社会步入到大数据时代之后, 保险产品的宣传方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 例如充分的利用了移动终端, 使人们经历了对产品的相识、了解、接纳的过程, 在循序渐进中走入每个人的心里, 更加主动的接受保险产品, 这样在购买的过程中也会具有很高的效率。

(二) 决策准确度及盈利的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 数据为保险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通过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力, 加强了对市场情况的了解, 这对增强保险企业决策的准确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大数据时代还能促进资金的运转。另外在工作中为了减少客户的流失, 就必须通过数据库来对客户进行划分, 这样企业一方面能够增强经济利润, 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客户的增长, 使企业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中, 同时也为新市场的开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销售渠道和方式的改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保险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例如某人想买保险可以在互联网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进而实现保险信息的推送, 这些在步入大数据时代之前是不能实现的,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销售业绩, 对公司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另外代理人手中的客户质量同其业绩相挂钩, 这对于增强保险人员的个人素质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塑造保险业的形象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 服务水平的改变

过去保险公司的理赔工作需要经历很多程序, 人力、物力以及时间都损耗很多,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 保险企业能够非常及时的获得客户的出险信息, 增强了服务的整体水平。通过对客户进行指导, 选择最优的方案, 为客户尽最大的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另外对于客户提出的意见也要立即处理, 提高服务的水平, 可以把客户对服务人员的评价同员工的薪水挂钩, 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总之, 要想赢得未来市场就必须掌握市场的发展形式, 了解人们的心理, 为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保险市场的风险研究

首先, 在当前这个完全步入大数据的时代中, 数据统计和保险方面的人才是市场大量需要的, 但由于我国的保险行业发展较晚, 相关的人才比较欠缺, 关于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这些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工作。其次, 关于个体客户的费率标准问题, 目前数据量越来越多, 保险市场所面临的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设置多大的数据库, 另外对于保险公司来讲, , 数据属于最为重要的资产, 怎样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使用率, 使数据不流失也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挑战。最后, 关于数据的安全问题。大数据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数据的公开性, 数据的公开有优点但也存在弊端, 其优点在于公开数据能够实现数据的多方位预测, 为相关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价值, 其弊端在于人们的隐私不能完全保障。现如今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信息的泄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客户所有较为隐私的信息都能轻松的获取, 因此如何保障客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如今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 大数据营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策略, 对客户的培养都是需要不断累积的, 虽然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极大的增强企业的业绩和收益, 但是大数据营销策略必须要纳入长期的营销规划中。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式之下, 大数据对于保险行业来讲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在面对风险时我们要加强对大数据时代保险行业因素的研究, 增强对运用数据技术的能力, 找出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另外作为一种服务型的行业, 保险行业必须要加强对数据技术的应用, 重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把大数据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 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 与国际接轨。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之下, 我国保险市场的业务发展及创新迎来了更多的机遇, 所以保险市场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必须要积极利用大数据, 不断扩大发展渠道,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 推动保险行业向着更高的台阶迈进, 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

摘要:现如今我国已经充分步入信息时代, 各行各业也都在信息技术中飞快的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 我国保险市场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新的风险, 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然后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及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特征, 最后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我国保险市场的风险, 希望能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保险市场,特征,风险

参考文献

[1]韦雪琼, 杨哗, 史超.大数据发展下的金融市场新生态[J].时代金融 (下旬刊) , 2012, (7) .

[2]姜奇平.大数据时代到来[J].互联网周刊, 2012, (1) .20.

[3]何天慈.浅析大数据时代的中国保险市场特征及风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11) :5-6.

[4]尹会岩.论大数据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5, (01) :43-46.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10

20世纪艺术的趋势是从个性化 (individual) 艺术转向大众流行 (popular) 艺术。具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西方世界的波普艺术。第二类则是为国家意识形态服务的集体主义或阶级化的大众艺术。这就是出现在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国家社会主义 (纳粹) ”艺术, 以及在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中国的毛式大众艺术即隶属于此类。

后者在题材方面, 最为流行的是偶像、革命历史以及歌颂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题材。这里的偶像不仅仅指领袖毛主席, 还包括工人、农民、军人和知识分子。在风格方面, 则无一例外地独尊现实主义, 提倡通俗易懂, 为大众喜爱。因此, 写实与民间风格往往相结合。随着苏联对斯大林的批判, 中国的文艺路线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向“革命现实主义”。当时强调大众艺术, 强调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用大众化的艺术来教育革命群众。并且强调艺术家要向工农兵学习, 艺术家的本位观念被打掉了, 艺术最大程度地走向了“媚俗”。

艺术为政治服务, 宣传对象是广大革命群众, 宣传的内容在当时近乎乌托邦式的理想。所以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同基督教之于基督教艺术, 佛教之于佛教艺术本质上是相同的, 那就是要保证教义的准确有效的传达。大桥上的向日葵、五角星、三面红旗和工农兵形象都是非常具像、通俗易懂的。而同期的西方波普艺术, 表现内容多为工业化的日用品及日常生活场景, 表现手法极其写实、具像。形式往往脱离于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成为一种“符号”。强调艺术的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尽管在人文价值和流行途径方面, 毛式大众艺术与西方波普艺术不同, 但就艺术最终要传播于大多数人口之中这一“流行”标准而言, 二者是一样的。

下面就具体论述大桥装饰手法中所体现出的时代性。

一、总体风格

1957年由苏联帮助设计援建的武汉长江大桥采用的是中国复古主义的手法。而南京长江大桥所采用的是“革命现实主义”手法。因为建筑界经历了对“梁思成复古主义的批判”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采用“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都不可取。

二、符号化语言

比之古典主义的理性、整体, 南京长江大桥的装饰更像是一个符号的大杂烩。首先色彩上整体采用红黄色系, 同党旗、国旗色调一致, 这套色彩同时也是政治宣传中常用的比兴物“红太阳、五角星、向日葵和麦穗”的色彩, 体现了政权性质。桥头堡的三面红旗造型, 这是对1958年提出的三面红旗路线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的图解。正桥钢制栏杆上五角星象征革命, 向日葵象征跟着党走、祖国山河和工农业建设浮雕象征着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引桥桥堡上的齿轮麦穗绶带造型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玉兰花灯体现民族性。说它具有符号化倾向还在于这种表现手法在同期的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

三、舞台化的造型

大桥上的工农兵塑像具有舞台化的造型, 同当时流行的样板戏具有同样的艺术趣味。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和知识分子的角色安排, 本身具有很浓厚的符号化倾向。这种安排强调的是阶级成分, 而不是具体的人, 故而人物表情雷同, 缺乏个性。甚至个别人物面部造型酷似外国人 (可能同作者的留苏背景有关, 在徐悲鸿抗战时期的作品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北京农展馆群雕, 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等都具有类似的倾向。

四、形式与内容的脱离

艺术为政治服务, 艺术家本体地位的丧失, 表现题材的类型化, 必然带来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脱离。后来的井冈山大桥, 桥头堡顶端高耸钢枪红旗, 是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进一步发展, 并更加夸张。红旗、钢枪与现代大型桥梁的功能毫无联系, 显得粗俗、夸张和非理性。对郑州二七纪念塔的图解也是失败的, 两座高27米的联体七层塔采用了传统风格, 联体象征牺牲的两位烈士手挽手, 数字“二”和“七”也得到了体现, 并且还强行要求塔的平面为五角星。所有这些都有损于主题的表现。南京长江大桥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所幸的是三面红旗较好的服从于桥头堡厚实庄重的整体造型, 以至许多人没能辨认出“三面红旗”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在后来的许多机关院校的大门上被反复模仿。

五、民族性的丧失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南京长江大桥的装饰手法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这里的“中国特色”更多强调的是中国特殊政治现象在建筑上的反映, 而不是通常我们所理解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相反, 当时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作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流毒加以批判。这种对建筑创作的革命化葬送了建筑艺术中应有的自由精神和得益于民间文化的艺术活力。同样的例子还有对传统京剧的改造。这座大桥的装饰手法除了从社会历史学角度能够判断它所处的年代以外, 很难将它归属到某个具体的文化系统。而在此前的武汉长江大桥还可加以判断。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外来文化大量涌入, 文化领域中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现实。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国际主义”。总的来看, 这些建筑虽然风格多样, 往往还被冠以某某主义, 它们当中又有多少能够真正反映我们这个民族, 反映我们这个民族所处的时代?文革时期的建筑艺术, 尽管在艺术品位上存在着粗陋、媚俗和非理性等缺陷, 但它毕竟记录了我们民族的那一段历史, 南京长江大桥由于它在交通上的特殊地位而得以保存完好, 而其它许多同期建筑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于建筑文化价值的认识, 我们不能仅仅以艺术格调的高低和距离现在时间的长短来加以判断, 而应该具有更加全面的文化价值观。

摘要:南京长江大桥建于20世纪60年代, 受当时政治历史条件的影响, 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采用具像的、通俗易懂的、符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同当时西方流行的波普艺术有几分相象。虽然两者所处的社会历史大环境有很大差异, 但在某些方面是具有共性的。南京长江大桥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更多的是偏向于社会审美方面, 而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文化传统方面。本文通过重点论述在这座建筑物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来阐明它的社会审美价值。

关键词:南京长江大桥,波普艺术,符号学,革命现实主义,社会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时代 篇11

广州曾经是艺术品国际市场发端之地,90年代这里举办了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这是在政府层面上首次承认艺术市场的存在,我想今天的这个论坛可以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前提下,召开这样的高峰论坛非常有意义。

中国已成为艺术品交易强国

2009年我开始为文化部编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年度报告,根据2010年年度报告的统计,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了1694亿元,其中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3%,已经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全年拍卖艺术品30万件,成交23万件,总成交率75%,总成交金额达到58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77%。所有证据表明中国已成为美英之后的第三大艺术品交易强国。

市场的现状和行情特征

2009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为1200亿元。而2010年以来我们艺术品市场总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2010年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年增长率为41%。2011年,现在拍卖各方面还没有结束,我们预计全年市场交易规模大概为2000亿元左右。

从2000年到2010年整个走势的变化,2010年确实是跨越式的增长。在20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纯艺术品拍卖收益位于世界第一,艺术品价格增长幅度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百万美金的单价作品增长率为490%,列世界首位。百万美元作品成交的增长率,标志着高端艺术品成交的市场活跃度,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情况良好,艺术品拍卖市场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特别是春拍,部分市场板块还有新的突破。同时,画廊市场,也就是一级市场的经营机构数量正在增长,经营情况也普遍良好。艺术品的展会市场也是成交比较好,形式更趋多样化。春季拍卖的前十位主要如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4.255亿等。从各大公司的拍卖总成绩来看,中国书画仍然是这一拍卖季的重中之重,行情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再如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拍了4.025亿,这是古代作品当中排名前面的。

而近现代书画继续领涨。2011春拍中国书画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229件拍品中,近现代书画占据大半江山。在成交价排名前十名里,近现代书画则占据了8个名额。近现代名家作品作为书画市场的蓝筹股,近几年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上扬状态,2011年春季拍卖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有不少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如由新加坡藏家送拍的吴冠中的《狮子林》,以1.15亿元成交价创下其个人画作的最高拍卖纪录,张大干的《嘉耦图》以1.91亿港元天价打破其画作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

随着近现代名家书画市场的持续火热,近现代书法作品也水涨船高,成为今春拍卖成绩单中最为惊喜的一幕。比如,时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之际,2011年春拍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分别设立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墨迹”和“辛亥百年名人书画专场”,两个专场成交率均在90%以上。北京匡时的专场成交总额达到9704.16万元。预计近现代名家书法市场将继续上涨,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个拍卖板块。未来的五个趋势

我们先来看看香港苏富比成交金额,2011年和2010年相比有30%的增长,但秋拍的32.09亿港币比春拍减少了2.78亿。再看中国嘉德成交金额图表,2011年总共是89.5亿元的成交额,秋拍成交额为38.59亿元,与春季50.9亿元相比有12.31亿元的减少。重要的这些拍卖公司的秋拍的成交都逊色于春拍,现在起码是两大拍卖公司的秋拍都逊色于春拍,这反映了2011年秋拍市场中重要拍卖公司的成交出现了调整。此外,某些拍卖专场的成交率也有所下降。

对中国艺术市场中画廊业的反思 篇12

当然,我们要求画廊承担起艺术市场的文化责任并不合适也不现实,毕竟艺术水准与审美品位本应就是艺术家的责任,但当艺术家逐一变成炒作能手、市场大师之后,画廊也进而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进行市场运作与投机,也不算是什么不合理的事情了。但是这种运作不能超过画廊作为一种市场个体的承担能力,否则,当突破物理极限之后而没有新的市场分子出现时,艺术市场的混乱就会难以避免,甚至,我们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混乱的局面,而是迷失了秩序感和道德感之后的一种艺术市场的失控。从深层原因来看,这种失控来自文化的冲突。不过,现在谈到书画艺术领域的文化战争似乎依旧不那么为人所重,但事实上,其在艺术市场领域中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金融货币领域的战争。现在我们对近十年艺术市场的反思,浅显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管理艺术市场,使之能健康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而我认为,深层的原因更应该设定在维护本土文化艺术市场的独立性,保持文化存在的民族特色,避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丧失我们自身的文化存在。恰恰在这点上,我们从混乱的艺术市场中看了林林总总的画廊存在,看到了迷失也看到了希望。

传统的画廊是一种基于农业文明状态下的交易场所,它仅仅是个“中间商”的角色,通过低买高卖或者一些类似“捡漏”的手段赚取利润,并不会对艺术生产者和收藏者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抑商因素有很大关系。而且,这些画廊大多还兼有裱画、制作镜框、出售笔墨纸砚等附带业务,从个体生计及运营上来看,能够体现出一种传统艺术的自娱精神和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然而,目前中国的一些画廊,尤其是很多当代艺术画廊,充分体现了工业文明甚至是信息化时代的市场概念,以市场运作手段为主,买空卖空,虽然标榜自己是在为艺术服务,但实际上更多地是一种类似于股票市场中“操盘手”的角色。它们往往利用人们的投机心理,基于对市场规律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借助雄厚的资金进行市场运作,将艺术品当成股票以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这种对利益贪婪而无止境的追求,也刺激了市场受众不理智,以及无意识的消费行为,暴露出商业文明下文化艺术商品化的趋势。

以上两个因素是中国艺术市场中画廊业的两种极端存在,传统的画廊数量较多,相对而言,现代的画廊资本充足,两者缠结争斗,中间则是广阔的灰色地带。很遗憾,我们今天看到的当前艺术市场的混乱景象,某种程度上就是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斗争的结果。也就是说,是我们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了艺术市场的混乱,是我们脱离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艺术市场在进入工业时代的时候,人们在文化艺术的认知上产生了混乱造成的。

我们不能否认资本市场是通过垄断和欺诈的手段达到赚取最大利润的商业目的。西方艺术市场建立的就是一种类似垄断的机制,包括经纪人制度、版权制度等各个方面,从本质上说,它就是一种对文化资源的垄断,对于艺术家是弊大于利的。而中国,艺术“自娱”“遣兴”的概念深入人心,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艺术垄断的存在。那么,在当代中国为了抢夺艺术市场的“蛋糕”,无论是传统画廊还是现代画廊,都更倾向于采取以欺诈为主要特征的炒作、假拍、假买假卖等方式进行利益的争夺,从普通的展览会到各级的艺术品拍卖会,这种斗争无处不在,这种斗争一旦形成一种行业风气,自然就引起了艺术市场的混乱。当然,西方也有假拍假画的存在,但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大方向。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两者都有各自的缺点,传统画廊的弊端在于容易使画廊业失去诚信,最终丧失了存在的基础而走向衰落;而现代画廊的弊端在于一旦失去资金的支持就会彻底被摧毁。目前,现代画廊的状态可以说是“极度亢奋”,为了获取利润而奋不顾身。一方面,这是因为我们对于艺术市场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又缺乏有效的资金投资手段来保证人们的利益,所以使其成为投机者的天堂。以致即使是到处指点江山的美国人也曾以一篇题为“灌进去、倒出来”的文章这样评价到:“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现在炙手可热,但圈外人根本不知道过去几年来艺术圈内进行炒作的肮脏手段……在西方,一些画廊有时会在拍卖会上买下自己客户的作品以‘保护价格’,像索思比拍卖行和克里斯蒂拍卖行等都会担保最低售价。不过中国的操作者显然在西方的做法之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2008年4月7日)

客观来看,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混乱也与政府调控的力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我们文化艺术政策的导向、艺术市场规范的设定、对于违法乱纪的市场运作手段的打击力度不够等。从画廊业自身来说,盲目引入西方画廊模式,不仅会带来扰乱艺术市场的产业链条,更重要的是丢失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恰恰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也是最应冷静反思的。

由于篇幅所限,我在此略为提及一个急需深思的问题:画廊的资本化。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逐步深化,小本经营的画廊业已经逐渐被边缘化,画廊资本化成为介入市场运作的唯一可行的方式。而随着运作成本的逐渐增加,画廊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它们为了生存不免就有可能走极端,促使民间借贷资本的出现,产生类似传销的销售资金链,使艺术市场的泡沫被人为操作,一旦庄家走人就会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国家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上一篇:森林防火存在问题下一篇:神经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