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

2024-09-22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通用7篇)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 篇1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财务舞弊案如:中国银行开平支行4.83亿存款被贪、巨人集团倒塌、郑州亚细亚公司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西安达尔曼的退市,乃至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欧洲帕玛拉特、台湾博达、烟台东方电子、美国名门朗讯公司倒闭等事件。在这些财务舞弊案中,财务舞弊数额一年比一年巨大,手法一次比一次高明,技术性、隐蔽性、欺骗性一件比一件高强。因此反舞弊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更为艰巨。

一、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

其一,从分析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去识别。货币资金余额合理与否,是判断有无财务舞弊嫌疑的最基本方法,货币资金与进、销、存、筹资、投资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转移资金、侵吞资产的唯一出口,一切财务活动都以其为中心。其是否合理,自然会想到销售、应收帐款、存货等有无存在造假行为,目前大多数舞弊案在舞弊爆发前,其账面大量虚列现金,例如:欧洲的帕玛拉特、台湾的博达在财务舞弊案爆发前大量虚列现金;达尔曼2001年以前的合并报表中反映的货币资金余额一直都在2亿左右,但在2001年以后货币资金余额都超过6.5亿,而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5亿,但2002年和2003年又高息高额举债,这些不正常的行为自然就暴露出了舞弊的蛛丝蚂迹。

其二,从分析营运周转指标来识别。虚构业绩的公司,往往通过虚构应收账款和存货手法来造假,在连续造假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必然会持续增加,这势必导致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降低。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舞弊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从1999年开始,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二者的年周转率均低于2,超过半年才周转一次,意味着公司从购进货物到货款回收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营运效率大低,如此低的营运效率却能持续创造佳绩,不能不令人怀疑。在实际工作中,从营运周转指标,也是识别财务舞弊的一种方法。

其三,从分析盈利能力指标来识别。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出于虚构业绩、虚增利润的需要,财务报表上通常会显示异常的高盈利能力。如蓝田股份、银广厦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西安达尔曼公司从1996年~2002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45%,平均主营业务净利率达38%。对于这种持续畸高的利润率,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造假也就被随之发现。

其四,从分析关联方交易来识别。关联方交易是虚构业绩的一种主要手法,实施这种手法,往往会出现公司销售异常集中,但不见这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例如银广厦当时75%以上的利润都是靠天津广厦贡献的,销售高度集中在天津广厦向一家德国公司的出口上。西安达尔曼公司也是如此,在2001年,达尔曼对五家客户的销售占了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91.66%,仅前二家公司就占了67%,还有达尔曼的虚假采购、虚增存贷,其主要是通过关联公司和形式上无关联的“壳公司”来实现的。

其五,从分析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去识别。虚增销售收入也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惯用手法。公司为了虚假业绩,往往对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作为收入的实现计入当年销售收入,从而隐瞒所售商品风险和报酬转移的事实。这种做法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美国朗讯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将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也确认为收入,甚至还采用“开票持有”等多种方法来虚增收入,在2000年会计年度,SEC指控朗讯编造假账,虚构销售计收入11.5亿美元,夸大税前利润4.7亿美元。

其六,从分析存货去识别。存货剧增、采购集中、只购不付款也是财务舞弊的一个信号。西安达尔曼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虚假采购、虚增存货来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从该公司2001年度反映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对翠宝集团的材料采购占到了全年进货额的26%,2002年却占到了86%之多,到2003年前五位供应商的应帐款就占91%。

其七,从分析公允价值去识别。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准则内容,目的是使会计信息更加可靠、相关,但一些企业却运用其来进行业绩舞弊。

其八,从分析其他非财务性指标来识别。从分析其他非财务性指标来识别,主要是从公司的治理结构、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是否频繁更换、公司内部控制的强弱等。还有人员任免、项目决策、资金调动、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是集体决策,还是“一言堂”等。所有这些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公司有无实施舞弊的可能性。

二、财务舞弊的风险防范

其一,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关键、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失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滋生财务舞弊的温床。从目前发生的财务舞弊案来看,大多是公司高管权力失控而起。如达尔曼原董事长许宗林一手遮天(对公司的人员任免、项目决策、资金调动、对外担保等公司的重大事项全由其一人说了算);帕玛拉特舞弊案的策划者董事会主席坦齐,中国银行开平支行4.83亿存款被贪的余振东等。建立高层管理者的权力的制约机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财务舞弊的第一道防线。

其二,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与管理。企业是舞弊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反舞弊工作。如果舞弊与反舞弊互相串通,舞弊就更加泛滥。因此,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与管理对舞弊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三,强化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财务机构是财务舞弊的唯一窗口,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职业操守,形成自身不想舞弊,甚至抵制舞弊的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对上层的警醒作用。

(编辑余俊娟)

严格财务制度防范假账与舞弊 篇2

(一) 检控产生假账的环节

假账毕竟是假的, 细心一点的人只要仔细一琢磨, 就不难发现。其实会计人员要想舞弊, 一般情况下, 会在会计信息产生的环节上做手脚。容易做手脚的主要环节是: (1) 填制原始凭证阶段。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产生的最初来源, 当企业发生一项业务时, 会计人员或相关记录人员应该把这项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逐一反映清楚。而管理者往往忽略这些种类繁多的原始凭证, 这样更有助于舞弊者行为的得逞。比如, 采购人员购买私人物品的费用记入“原材料”的原始凭证, 或者不交付原始凭证, 这笔开销就会“顺其自然”地进入生产成本, 舞弊人员的私费公报的行为便被掩盖。 (2) 交接凭证阶段。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 业务人员与会计人员交接凭证, 这同样是一个容易发生舞弊的环节。例如:舞弊人员会虚增品种或项目, 涂改单价, 或者在凭证汇总时加计错误等, 这些情形都会造成无比的发生。 (3) 填写记账凭证环节。在依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时, 舞弊人员会故意修改摘要、变换科目等, 造成舞弊事实。 (4) 编制报表环节。会计报表复杂的结构, 繁多的数据为舞弊者提供可乘之机。鉴于报表本身的重要性, 会计报表舞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他不但掩盖了舞弊事实本身, 还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与发展。

(二) 关注异常情况

明确假账产生的环节, 是从纵向来挖掘查找舞弊的思路。现在我们从横向思路分析会计舞弊问题, 也就是分析会计信息的若干构成要件:异常数据、异常内容和异常科目。 (1) 异常数据。一般来说, 企业任何一项业务支出都有一个大致范围, 如公司每月办公费用、销售费用等都会有一个大约金额, 各项支出一般在这个范围上下波动, 如果我们发现某一项支出本期突然增加, 就应引起高度重视。 (2) 异常内容。企业在开展业务时, 在被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会有比较稳定的往来客户, 如公司原材料、商品的供应商等。正是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和客户的稳定性, 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也是有一定范围的, 当我们发现异常的客户、地点和业务时, 就应对这些异常内容引起重视。 (3) 异常科目。企业做账时要遵循科目对应的原则, 如“产成品”科目对应“生产成本”等科目。如发现了不对应的会计科目, 就应查出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 分析式人为失误还是故意舞弊。

(三) 查证舞弊的一般方法

在讨论查证舞弊的一般方法时, 人们常常是以纵向思路为依据的。从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证证之间、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等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 通过进行证证、账证、账账、账实、账表与表表之间的核对, 可发现其中不相符的问题, 以此为线索或疑点, 可追踪查证会计舞弊的具体形态及其形成或制造过程。 (1) 证证核对法。在会计工作中, 经常使用的会计凭证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为了便利工作, 不少企业还设置了科目汇总表 (凭证) 。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 通过他们之间的核对, 可以检查他们的金额、业务内容和所用会计科目、日期、原始凭证所表明的张数方面内容是否相符, 从而捕捉会计作弊的线索。 (2) 账表核对法。在会计处理程序中, 我们由各会计账簿汇总的金额来编制会计报表, 因此账簿与报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 资产负债表中大部分数据来自账户的期末余额, 利润表中的大部分数据来自收入、费用账户的发生额, 通过核对相关账表的对应关系, 我们可以查出账表不符的情况及原因。 (3) 账实核对法。除了以上几种与会计处理程序相关的方法, 运用账实核对法查弊, 在有些情况下是相对有效的。如评价企业资产管理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盘点库存材料、库存现金, 同时核对相关账簿的方法, 来检查企业库存管理是否有效, 是否存在监守自盗的情况。

(四) 查证舞弊的具体措施

在会计舞弊问题中, 可以运用一些具体而简单的方法, 来检查会计账目的各个内容是否存在问题。 (1) 对错弊查证。思路和方法是:审阅或有重点地抽查一部分会计凭证, 看其在数字书写上是否符合规定, 如有不符合规范之处, 应对其进行进一步查证。若是一般性会计错误, 通过有关当事人 (如制定人员) 调查询问便可查证;若是会计弊端, 还应通过账证、证证、账实等方面的核对, 对有关问题进行鉴定, 分析查证问题。如对于在数字前后添加数字进行贪污问题, 就需要对所发现的有添加数字的痕迹进行技术鉴定, 从而查证问题。一是凭证名称方面。对于此类错弊, 可通过审阅、核对会计凭证发现疑点, 查证问题。如属会计错误, 只需通过审阅会计凭证的名称发现问题;如属会计弊端, 则需在审阅凭证名称发现疑点后进行名称与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分析、比较, 进行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之间的核对, 从而查证问题。二是凭证编号问题。如果会计凭证不编号, 则会计舞弊的可能性会加大, 查证这种舞弊实属不易。如果会计凭证有编号, 则查弊的切入点便在于会计凭证编号的连续性, 若凭证号码不连续, 则应由此深入调查。 (2) 会计账簿舞弊。对于账簿启用问题, 查证只要审阅被检查单位每个账簿中扉页记录内容和账簿中所有账页数编写情况, 便可查证问题或发现疑点。对于会计账簿登记中的错弊, 可按照下列方法查证:一是查阅会计账簿的登记内容, 检查其有无按规定登记问题, 如登记账簿时使用的笔墨正确与否, 登记账簿有无跳行、隔页的情况。二是检查制账人在账簿上留下的记账标志和相关签章, 明确会计责任, 查找遗留问题。三是核对账证记录, 检查账簿是否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的, 有无账证不符问题。 (3) 会计报表舞弊。对于会计报表的舞弊, 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查证:一是核对会计报表与会计账簿中的对应数字, 检查数据真实性;二是对利润表中的各个指标进行复核性计算, 以评价其准确性;三是审阅报表附注, 分析会计报表内容是否完整。

(五) 防范和打击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出现的各种舞弊手段

具体包括: (1) 电算化系统下可能出现的舞弊情况。在享受着会计电算化给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带来高效、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我们还应时时刻刻注意在电算化系统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舞弊情况。为了有效的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 防止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面常见的舞弊手段:一是篡改输入数据。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方法。数据有可能在输入计算机前或输入过程中被篡改。数据要经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 任何与之有关的人员, 或能够接触处理过程中的人员, 都有可能篡改数据。二是截尾术。用自动化的方法, 从大数量的财政中取一小部分。如将存款利息四舍五入的部分据为己有等。三是超级法。这是一个只在特殊情况下 (当计算机出现故障、运转异常时) 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干预程序。这种程序能越过所有控制, 修改或暴露计算机内容。这种应用程序一般仅限于系统程序员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维修人员使用, 如果被作案人掌握就有可能修改或破坏数据及系统功能。四是天窗。开发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 程序员一般要插进一些调试手段, 即在密码中加进空隙, 以便于日后增加密码并使之具有中断输出能力。这种方法叫开“天窗”。在正常情况下, 程序完成时, 要取消这些天窗, 但常被忽视, 可有意留下, 以备将来接触、修改之用。有些不道德的程序员为了以后损害计算机系统, 会有意插入天窗。五是从计算机中窃取数据。是指从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设施中取走数据。作案人员可以将敏感数据隐藏在没有问题的输出报告中, 也可采用因此数据和没有问题的数据交替输出。更复杂的方法是进行数据编码, 使数据表里不一。例如, 在计算机输出报告上, 隐藏的数据通过打印的不同长度、每行字符数的多少、标点符号的位置及代码字的使用, 分散开来组成有用的数据。窃取数据的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木马计;二是逻辑炸弹;三是拾遗;四是通讯窃取。六是乘虚而入。有形的乘虚而入是指在电子或机械控制严密的情况下, 进入被控制接触的区域。电子化的乘虚而入发生在计算机联机组系统。联机系统中的用户使用终端时, 身份由计算机自动验证, 一般根据口令的通过准许进入系统。如果某隐藏的通过设备与统一线路连接, 并在合法用户没有使用终端前先行运行, 就会有害于计算机系统。七是冒名顶替。是指以别人的身份出现。主要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口令的做法实施舞弊活动。因此用户的口令要注意保密并不断更新。八是仿造与模拟。在个人计算机上仿造其他计算机程序, 或对作案计划方法进行模拟实验, 以确定成功的可能性, 然后实施。这是以计算机作为舞弊工具的舞弊行为。 (2) 防范和打击网络会计中的违规行为。一是完善计算机安全与防范网络犯罪的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与实施是打击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力措施:一是要建立计算机系统本身安全的保护法律, 使计算机安全措施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针对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法律, 严惩违法者, 保护受害者。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单位, 都应建立和健全电子数据处理内部控制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有有效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一般控制的重点是对系统的接触控制和程序控制, 应用控制的重点是输入控制。三是发挥审计的作用。查错防弊是审计的目的之一。审计人员通过开展计算机系统的事前审计, 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性、系统的可审性及系统的合法性作出评价, 以保证系统运行后数据处理的真实、准确, 防止和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定期的对计算机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 促使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计算系统的事后审计, 对系统的处理实施有效的监督。四是加强技术性防范。技术性自我保护是发现和预防计算机舞弊的有效措施。设置专门的安全控制程序, 如对账目或重要文件采用读写保护或编码时间锁定, 对被保护数据资源的存取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检测。五是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严明职责, 提高使用计算机系统人员的素质, 对预防计算机舞弊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 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给CFO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财知识,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

二、严格财务制度, 防范假账和会计舞弊

(一) 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监管手段

具体包括: (1) 现金收入过程中的控制。单独窃取现金是很容易发现的, 只要核对一下库存现金额与现金账户余额就知道。所以与现金舞弊相伴而生的是在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中的掩饰作假。不良职员侵占公司现金一般会从现金销售及回收应收账款中入手。一是防止侵吞现金销售收入。侵吞现金销售收入的方法一般是干脆不予入账, 或是以低于实际销货收入的数额入账。例如卖了80元, 说只卖了60元。这20元就入个人腰包了。在一些小型的、雇员极少且缺乏会计制度的私营企业中, 这方面的问题较严重。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段加以控制。销售员与出纳共同参与每笔交易, 销货员开发票, 客户将发票随同货款交出纳收讫, 出纳再给发票盖章, 这个人工费用在一般情况下是能省的, 随便去商店看一下, 就可以知道这种工作流程。使用收银机并记录现金销货交易, 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但这种方法的漏洞在于客户不要发票或收银小票时, 收银员就有机会了, 因此应配之以鼓励顾客索取发票或收银小票。二是应收账款回收现金环节的有效控制手段如下:收款员收到货款后立即入账, 企业设专人 (最好不与收款员同一部门) 不定期核对客户积欠的货款;鼓励客户使用转账支票付款;由出纳、现金记账员之外的专人拆收寄来的支票、汇款单, 并编制现金收入清单;每天的现金收入超过寄存现金限额的多余部分, 当日送到银行存起来;不让现金收入记账员同时记录总账、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销货发票的签发、记账, 编制现金收入清单、现金的报销, 送存银行等业务员, 尽可能地由不同人员担任。 (2) 现金支出薄弱环节的控制。现金支出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伪造支票和修改支票金额, 这种做法往往是避开了正常的授权和核准程序并伪造印章或偷盖印章;盗用支票或现金, 然后故意将现金支付日记簿加错, 造成人为误差;违规与供应商勾结, 收回扣;窃取支付给他人的现金或支票。常用的办法是伪造应付账款的客户名单、单据, 或重复使用报销单据, 未领的工资股利。应该指出的一点是, 在现金支出舞弊中, 违规多收回扣这种方法是最防不胜防的。控制手段主要有:指定保管现金及记账之外的专人定期编制银行现金余额调节表;支票授权程序应非常严格, 最好应经两位以上主管签章才生效;尽量以转账支票付款;单据未经专人核准后不得付款;误开的支票应立即盖“作废章”并严格保管, 不得随意丢弃。

(二) 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会计舞弊成因及防范措施之探究 篇3

1.会计舞弊的危害

1.1对企业的危害

会计信息一旦失真, 公司便难以从财务会计报表中看出公司前期发展状况, 进而难以对公司未来发展作出正确决策。

1.2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虽然存在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被压迫、被操作等情况, 但无论如何, 会计舞弊都是一种职业道德沦丧的体现。 一旦这种职业道德沦丧不得以根治并任意发展, 整个行业的风气和制度将会遭到巨大破坏, 已经建立起的有序的市场环境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1.3对国家经济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 导致上报给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失真, 最终导致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失误, 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经济运营状况, 其后果不堪设想。

2.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2.1利益因素

2.1.1个人利益驱动

(1) 个人利益驱动即提高自身报酬和所得。 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两类群体分离导致会计舞弊的出现。 所有者的经营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经营者的经营目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导致这两类群体最终目标的不一致。

(2) 个人业绩驱动即提高个人政绩。 我国上市公司前身大都是国企, 这些管理人员的业绩好坏不仅影响其收入水平, 还直接与其仕途前景紧密相关。 管理人员为了表现其能力和业绩, 往往会对财务数据进行修改粉饰, 从而满足相关考核的需要。

2.1.2企业利益驱动

(1) 获得企业上市发行资格。 为获取上市资格并获得巨额资金, 有些公司不惜将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包装整改, 使本不符合要求的公司通过会计舞弊的手段也能获得上市的资格。 但是, 上市后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虚空难以阻挡, 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运营不良的困境。 至此, 为了避免证券监管部门的调查, 这类上市公司只能继续借助会计舞弊的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

(2) 二级市场炒作 (操纵价格) 。 上市公司为了保持公司股票价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或按照事前预期进行波动, 常借助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实际运营情况的装饰, 以此来误导投资人员。 第一, 掩饰实际报表以保持高股价;第二, 调低利润以降低股价, 使得内部人员以低价购入大量股票, 从而获得巨额利润;第三, 平衡股价以保持稳定发展的假象。

2.2政治因素

首先,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由政府部门直接任命, 而非通过股东大会投票选举出来, 任命而来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一般与其未来的政治生涯相挂钩, 只有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优良、业绩出彩的人员, 才能在任期结束后得到职位上的提升。 这样就导致经营不善者通过伪报经营数字来维持表面的“领导能力”, 为下一位接任者留下烂摊子。其次,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利益往往和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计划、未来发展目标等政府业绩直接挂钩。 有时候企业在自身发展状况不良的情况下, 为了迎合政府部门提出的发展目标, 不得不采取财务造假的方式来满足上级部门的需要。

2.3组织结构因素

2.3.1内部治理不健全

(1) 内部控制现象严重。 首先, 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提升企业自身主导权;其次, 公司自身转型成为股份制公司或合资企业;最后, 企业私有化的形成。 内部控制往往存在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 留有空隙让舞弊行为滋生, 例如公司资产的转移流失、经营信息的扭曲变更、过多的在职消费及短期行为等, 股东大会失去了其原有的监督职能。

(2) 股权结构安排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股权结构都是一股独大, 即大股东占据绝大多数的股份, 而中小股东的监督管理权力和动力都较弱, 无法与大股东相比较。 这种状况下往往会出现大股东欺压侵害小股东的现象,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一手遮天, 这也使得财务舞弊现象容易出现且屡见不鲜。

2.3.2外部治理不健全

(1) 会计准则存在漏洞。 例如会计准则的易于理解性与会计决策的经济性相矛盾;职业判断的提升与可比性相矛盾等。 在会计准则确定的过程中, 多方利益主体, 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公众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博弈也影响其准则确定。

(2) 外部审计不到位。 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存在矛盾的两方面, 一则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 要勇于揭露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二则要注册会计师自负盈亏, 担负起揭露的代价。 在由管理者向注册会计师委托进行审核时, 委托人也就变成了审核人, 会计师难以保证审核过程的公平公正性, 从而导致审核工作不到位。

(3) 政府监管与处罚不力。 事前预防方面, 证监会处于反映缓慢、惩罚不力, 对上市公司难以起到震慑和警告作用;事后处置方面, 证监会仍有不及时、不到位、不主动的缺点。 此外, 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也是难以对舞弊行为产生震慑力的重要原因, 应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

3.会计舞弊的常见方式及识别

3.1会计舞弊的常见方式

(1) 操纵收入。 通常情况下, 企事业单位通过收入额的大小判定生产经营情况的好坏, 即收入越多表明生产经营状况越好。 这种意识导致企业内部人员通过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向外界传递生产经营良好这一信息, 增加收入的方法涵盖虚增收入、确认问题收入等。

(2) 操纵费用。 主要是通过改变支出变更会计报表以达到舞弊的目的。 对于费用的会计处理虽然有会计准则的明文规定, 但是由于部分支出性质的不确定给舞弊行为留出了成长空间, 包括支出资本化、调节费用的计提方式等。

(3) 操纵利润。 在企业实际收益难以满足计划目标或考核要求的时候, 部分企业会采取擅自更改利润账单, 从而对账本进行相关操作。 一是计入重组收益以增加利润;二是调动无形资产摊销;三是以回转来提高利润或处理计提方式。

3.2会计舞弊的识别

(1) 利用会计凭证造假:一是编造虚假餐饮、销售收入、劳务费用等发票;二是通过放大或者缩小会计项目;三是在费用支出中用公款贿赂、用公款进行私人消费。

(2) 在会计报告中进行虚假信息阐述, 部分企业建立 “ 账外账”的方式, 从而实现乱支出、乱使用;还有单位直接编造、变更会计报表的数字;更有甚者编造多个会计报表。

(3) 当企业经济情况差于预期或出现严重亏损现象的时候, 一般会出现费用少摊、设置不摊的现象, 从而减少成本费用, 实现人为提高利润, 虚增利润。

4.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

4.1企业内部防范措施

(1) 公司产权结构调整, 投资主体多元化。 通过调整公司的产权结构, 减少国家股、增加非国家股, 从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性。 只有将国家股的比例减少, 股东、董事和经理之间才能相互制约, 才能使得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保障。

(2) 董事会功能结构优化, 确保职能的正常履行。 依据 《公司法》召开股东大会、选出董事构成董事会, 减少其中的任意性及角色重合的现象。 同时要提高董事会成员的管理水平、防止内部阴谋, 从而保障中小股东的基本权益。

(3) 高效激励、约束和选拔聘任机制的建立。 通过对经营者收入与经营业绩的关联, 即对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 对未完成指标者予以收入扣除, 等等, 可有效激发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

4.2外部监管防范措施

(1) 大力发展并完善资本市场, 健全外部治理结构: 为了完全发挥资本市场的潜力, 应当不断对其加以建设和完善, 充分发挥其监督制约作用, 改变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对比, 最终使得市场在公司管理及会计信息保障方面提供保证。

(2) 加强证券监管及法规执行力度: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证券监管仍然有待于完善和优化, 降低证券市场的运行风险、提高市场运行的整体效益。 另外, 需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和惩戒机制;严格处置违规行为, 起到惩罚与警示作用;构建信息披露机制, 对欺诈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3)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以职业道德为主的诚信教育, 让诚实守信深刻地镌刻至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 通过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使得会计人员各执其职、各尽其力, 从而达到职责分明。 另外, 要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育, 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

摘要:近年来, 会计舞弊案例频频出现, 已成为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会计舞弊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找到解决会计舞弊问题的方法, 探寻会计舞弊形成的根源及防范措施, 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舞弊,成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谭雅芹.会计舞弊的社会性思考[J].财经界, 2014, 31 (2) :183-184.

[2]夏利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与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 2013, 34 (3) :9-11.

[3]魏新利.中小企业常见会计舞弊的表现及对策[J].新会计, 2014, 6 (6) :50-52.

[4]刘苏雨, 吴奇.会计舞弊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7 (33) :42-44.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 篇4

一、相关理论阐述

美国的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是“为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有意地、有目的性地隐瞒重要的财务事实,提供误导性的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这是从审计师舞弊的角度对财务舞弊进行的定义,一般认为舞弊者为了获取一些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做出的欺诈隐瞒等不良行为。财务舞弊的主要群体行为人是单位管理层,他们为了获取不义之财,有目的性地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政策制度,导致了财务信息的失真。财务舞弊的实质就是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利用各种方式,掩盖公司的经济发展事实,提供一种假象,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财务舞弊的主要特征主要涵盖如下方面:⑴财务舞弊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盈利,虚构的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济情况,相反,反而会干扰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恶性的循环,最后导致公司不能正常运营;⑵财务舞弊使用的手段一般都比较隐蔽,难以被及时发现;⑶财务舞弊主要是企业的领导层操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内控系统,只是单纯的普通员工舞弊,企业的内控系统会有效的阻止。但是如果是管理层所组织实施的,作为公司的领导机构,管理层有能力去动用手上的权利和关系来实施造假,在这种情况下,舞弊就会发生。尽管财务信息的错报不是只有财务舞弊才会导致,其他的失误比如财务差错也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有问题,但是它们是有本质差别的。前者是主观操控的,是行为人故意的行为,后者是由于客观上的失误或者疏忽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是可以在后期的复核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补救措施来改正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探析

从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的三十几年里,我国逐渐开始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治理上市公司这一方面,我国的相关部门也是在摸索中逐步制定和修改,所以,在此期间,很多上市公司利用了我国法律上的漏洞,为了一些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不惜违反规定,作出了许多非法的活动,特别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大批公司开始上市,虽然促进了我国证券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问题。

现在,伴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有几百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组织都在执行财务工作。对于我国财务舞弊行为的发展有如下的总结:范围很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包括企业组织和国有企业甚至有政府和事业单位;手段变化多样,使用的手法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获得的非法利益也在变大,甚至可以在九位数以上;而犯罪主体也在变化,有职务在身的舞弊者利用手上的权力和职务之便进行犯罪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放眼望去,全球证券市场中这样的案例到处都是。2012 年被我国证监会与证监局分别调查的万福生科公司,曝出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的丑闻,同时还创造出了多项负面记录,在当年年度半年报中,虚增其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这一连串的报道除了让人为之震惊之外,我们应该意识到:财务舞弊已经“蔚然成风”,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公司内部缺乏强大的制衡机制

一个公司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而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主要是要看董事会是否能使用好他们的权力。然而当前在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了规模,但是在实质上还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特别是董事会往往只是一个表决的工具,没有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在改革过程中,很多企业盲目地放权,导致原来是管理层的人进入了董事会,使得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形成了权力上的重叠。而董事会作为所有者的代表,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从而导致内部控制错综复杂,形同虚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大大削弱,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2.经理层中间拥有大量官员

这样的现象大多存在于国有上市企业中,长期以来,国企的经理人大多由党政部门委派。这些被委派到国企的经理人本身的社会身份就是政府官员。这样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导致了他们追求的发展目标是朝着非商业化的方向,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政绩;另一方面,作为行政区域的领导者,他们觉得适量的财务舞弊行为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且即使出了问题,政府也会出面解决。而且在我国,自己不贪污受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什么大错的观念长期存在,甚至是根深蒂固,所以这种自我安慰也促使着官员为自己的舞弊行为开脱。

3.对上市公司负责人的监督形同虚设

财务舞弊的最大的主体主要是公司掌握实权的领导层,如果领导机构的目光不能放的长远,只是着手于眼前的利益,为了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无视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不按照财务准则办事,违反财务政策和相关的规定,甚至还去指使公司的财务人员做假账,让他们变造伪造会计凭证,向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这样带来的就是管理层对财务工作进行了管制,财务人员的工作不能独立进行,财务人员相应的监督职能也是形同虚设,最后造成日常的财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所以具有监督义务的股东会应该就这个问题采取解决措施,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尽可能地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财务信息进行掌控,一旦发现经营者有违背股东意愿,偏离股东目标的行为时,就会利用报酬和福利的手段实施惩戒,严重的甚至解除劳动关系;另一个方法就是激励制,让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财富增加的同时获利,用这种方法鼓励经营者朝着与股东的共同利益方向前进。但是,监督和激励都会受到成本的制约。股东必须在监督经营者,激励他们赚取最大利益以及经营者会违背股东目标造成损失之间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现如今的许多企业,尤其在国有企业和政府控股的企业中,监督与激励机制不对称的情况特别严重。一方面经营者觉得自己为企业的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没有丰富的物质报酬,心中难免不产生抱怨,这也为个人实施财务舞弊行为带来了动机;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制度还不完善,很多企业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制度的条款也没有得到完善。因此,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实施力度也不够强大。有时候股东发放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后期也没有进行有力的监督,所以才导致了腐败的产生,真真是应了那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4.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评价绩效的主要方法,是营业利润的好坏。权责发生制是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但是这样的制度下产生的营业利润经常会受到成本费用分配的影响,而这种分配往往取决于经营者对企业经济事项的预计是否准确,这是有一定的波动的。所以对成本费用的决定是否科学可行,外界无法准确的了解。因此这样的漏洞就使得经营者有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可乘之机,作假行为也不会被及时发现。

5.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现阶段,我国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企业普遍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所以股东与经营管理者掌握的财务信息详细程度有所不同。经营者是直接管理着企业的,他们直接负责企业的经营运作,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在信息的获得上有优势。而这些经营者通常会优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作出财务舞弊行为,有意对财务信息进行造假,使得股东对企业发展计划的制定产生便宜,从而造成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受损。

(二)外部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化行为

(1)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违法成本过低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是审计财务数据,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的独立审计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了很多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产生了个人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信誉机制的缺乏,再加上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惩罚违法行为的举措的威慑力还不够等使得违法成本一直很低。在成本很低的前提下,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权衡了收益和损失之后宁愿冒险,明明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财务舞弊的行为,也与舞弊者合谋,分取不义之财。

(2)事务所业务范围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有些上市公司直接是从最原始的发票就开始造假,比如银广夏。中国证券监管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披露,银广夏虚构销售收入,导致利润的虚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归根结底还是事务所业务范围问题。事务所一般有两种业务:审计业务和咨询服务业务。咨询服务包括了代理财务业务,而且通常还包括了纳税计划的申报、法律的援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力资源的招聘方案等等业务。咨询服务往往会超过审计业务,成为事务所的主要业务,所以事务所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通常会考虑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因此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2.地方政府的局部短期利益行为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开始不那么偏爱国有企业,渐渐地在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中做到一个平衡。从理论上讲,中央政府是不允许财务舞弊行为的,但是他们自身又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身为政府机关,本身就要行驶好监督管理的职责,一旦发现财务舞弊的行为就要及时制止并且做出相应的举措;而另一方面,又想推动自己地方的经济发展,希望能依靠本地经济的良好发展赢得升迁的机会。这两个想法使得地方政府在实施中央政府下达的政策时通常会进行一些策略上的筛选。地方政府不会像中央政府那样具有宏观的经济实现,更多的可能会去关注本地的经济发展、民生和就业问题。所以,地方政府通常会对本土企业以及政府控股企业赋予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希望上市公司能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筹措资金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地的就业机会。为了到这一点,他们会给予本土企业很多支持,甚至有些事情根本不用企业去做,亲力亲为。当地政府甚至对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操纵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不规范的交易等行为视而不见,呈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姿态,直接助长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不良行为。这样的案例在已经曝光了不少。地方政府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利益,表面上看是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发展,为本地的经济带来收益,但是依靠这样发展起来的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靠虚假财务舞弊起来的企业,本不够资格上市,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必然是泡沫企业,一瞬的光辉。这样的企业上市之后还是得靠圈钱才能维持泡沫,怎么样才能圈钱呢?只能继续靠财务舞弊的行为来造假财务信息,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3.财务舞弊行为的惩罚制度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够

为什么上市公司敢于舞弊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他们觉得舞弊给他们带来的预期利益会大于事情败露后他们的损失。《公司法》第212 条规定:“公司向所有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的财务报告是虚假的或者隐瞒了重要事实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会被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还有很多条款只是说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将会怎么处理的明文规定。这种条款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舞弊者觉得舞弊行为的成本上限是可预计的,不仅不能让其感到害怕,反而会让他们宁愿为了不法利益去冒险。另外,我国目前的相关制度还在逐渐完善中,很多的条文还没有得到实践,而且在有的国有企业以及法人股东绝对控股的情况下,不能完全认定财务舞弊的动机是追求个人利益,因此可能会在追究谁是责任人时认定企业法人。同时,对参与舞弊的人处罚力度相对不强,导致他们“好了伤疤忘了疼”,以后同样的舞弊事件再发生的几率非常的高,这都是财务舞弊蔚然成风的成因。

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研究

财务舞弊问题是会计行业内甚至是政府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内和国外都如此。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会严重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操控,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后期的有效运行,损害了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平稳,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不能顺利发展。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泛滥,已然成为一个烫手山芋。国内外经济学者就如何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结合我国国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财务舞弊进行防范和治理。

(一)完善产权制度

为什么财务信息会失真?究其根本是产权分配的不清晰,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尚不健全。原来的很多国有企业,通过改变成为了现在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占有绝对控股地位的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股东和经营者往往高度重叠,权力不能相互制衡,董事会的成立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人一人独大,董事会不能诚信监督经营者,使得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这也许是财务造假案件频频出现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明确产权关系,股东才能有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激情,才会增加对公司的监控力度,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真正形成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制约机制。

(二)加强建设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在公司的治理中,只有在具备了有效的权利制约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对财务舞弊的发生进行有效的制约。公司只有有了健全的治理结构,对各个审计监督机构严格按相关法规要求设立,增强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力度,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内部控制的问题,减少和及时制止舞弊人员作出损坏企业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大力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公司运行的现状进行公开,目前已经在市场监管者中达成共识。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优化,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范围,以此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制衡,从而使得董事会可以发挥他的职能;其次,加强建设公司的文化治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内部应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而不是勾心斗角;再次,建设强有力的外部机制参与公司的治理,在提高审计单位监管效率的同时也要对舞弊行为进行严惩。

(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单位负责人监督方面的职责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是否能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舞弊,所以要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各个方面的控制制度。建立起来的监督部门有责任评价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企业管理层制定的实施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公正合理,进而能给企业的搜有责客观及时的财务信息。

(四)加大财务舞弊的成本,增强打击的力度

我国政府应该加大财务舞弊成本,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强力惩处。首先,当受害人的权益被损害时,可以建立赔偿制度来对财务人员进行制约,赔偿制度对造假人员有很大的约束作用。同时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也可以得以保障。其次,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对造假人员的惩罚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选择。为了能够彻底的来制止财务舞弊,在舞弊行为曝光之后对舞弊者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最后,财务信息公开透明。上市公司应当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对于执法情况自然也是如此。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这些行为进行披露,比如说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这些媒介,对于一些财务造假和财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更要对这些违规行为来处罚,进一步来提高约束力。根据外国的做法,我国可以提高财务舞弊的成本来减少发生的次数,也可以加大惩罚力度来抑制这些需求,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加大对舞弊人员的经济和刑事处罚。

(五)提升投资者对舞弊的分辨能力

市场投资者作为市场监督的主要力量,利益最容易受到伤害,也是最主要的受害者。在我国,我国投资者已经对财务信息缺乏信心,也失去了一定的鉴别能力,再者,赔偿制度没有有效的建立,使得投资者的总体素质也不高,也就失去了监督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一现状,投资者要提高自身的利益意识,要重点对投资者的发展进行支持,对中小投资者进行教育。提高投资者的监督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并且还可以促进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当把对投资者的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投资者的教育的主要的意义主要是使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也可以有效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

(六)推进审计部门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公正的精神态度。作为专业的财务机构,会计师事务在审计时,最能发现公司财务舞弊的行为并加以制止。但是现在我国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在民事赔偿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很多财务机构为了自己的经营利益宁愿去冒险造假。

浅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篇5

为此,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最新财务舞弊现象的分析, 深入剖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 从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入手, 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

2009年5月19日,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负责人就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和监管情况以及存在的会计处理问题指出, 上市公司在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过程中存在六方面的会计处理问题, 并着重分析借壳上市、债务重组、权益性交易调控利润等三方面的财务舞弊行为。

虽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但在2008年报编制过程中, 证监会也发现了六方面具体问题: (1) 有的公司通过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 (2) 有的未能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借壳上市时确认商誉; (3) 有的对于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不够谨慎; (4) 有的未能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股权激励合同的规定确认股权激励等待期和按照实际执行情况将股权激励费用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分摊; (5) 有的在处理较为复杂的经济交易时, 对购买日的确定不够谨慎; (6) 有的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外币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由此看出, 通过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借壳上市相关会计处理问题和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是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的监管重点。监管层在发现问题之后, 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个案加以纠正处理, 一方面发布相应政策指引, 防止类似事项再度发生。并通过事后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核实后将依法作出相应处理, 对发现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等行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此外, 这些财务舞弊产生的错误信息可能严重误导市场的各类参与和决策者, 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定出错误决策, 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侵犯了广大股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使其在证券市场上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近几年, 全球的特别是美国上市公司刮起的财务舞弊风暴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并使社会公众对美国公司界和会计界丧失了信心, 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一连串臭名昭著的财务舞弊案件凸显出美国以及各国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缺陷。

为了分析财务欺诈背后的深层原因,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已提出了各种财务舞弊理论。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方法,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

(一) 财务舞弊的经济内涵

财务舞弊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和制度, 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 致使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行为。财务舞弊行为包含下列要素: (1) 财务舞弊的主体。参与财务舞弊活动的经济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 他们是财务舞弊的决策者和指挥者, 也是财务舞弊的需求者, 一般是主动的财务舞弊主体;另一类是会计从业人员, 他们是财务舞弊的具体操作或实施者, 也是财务舞弊的供给者, 一般是被动的财务舞弊主体。 (2) 财务舞弊的利益动机。不同的经济人对财务舞弊有不同的利益动机。从我国近年的实际情况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向资本市场“圈钱”, 这是其财务舞弊的根本动机;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并从中谋利;三是扭亏为盈, 去掉“ST”或“PT”的帽子。从2008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情况看, ST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最为严重。

(二) 财务舞弊的供需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财务舞弊是舞弊需求和供给双方的互动行为, 它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供求双方带来利益, 使财务舞弊行为成为广泛现象的条件, 是制度环境的某些因素具有对财务舞弊供求动机的刺激。当制度环境使得财务舞弊能够给大批的供求者带来可观的净收益时, 它的蔓延就成为现实。然而, 财务舞弊活动的规模则取决于决定供求关系的各种变量。

就需求方而言, 尽管不同的经济人对财务舞弊的需求出自于不同的利益动机, 但他们的行为规律是一致的。需求方财务舞弊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需求者对财务舞弊结果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权衡。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带来的利益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因虚构经营业绩骗取配股、增发资格所募集的资本, 这种形式的舞弊给公司股东带来的利益, 也给管理者带来的利益;另一种是因虚增经营业绩所导致的市值增加。

财务舞弊的供给方为直接从事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人员和进行报表鉴证的注册会计师。除了通过财务欺诈进行贪污等犯罪行为外, 财务舞弊不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对于他们而言, 按照国家制度的规定从业是他们最简单的工作, 他们参与财务舞弊大多是迫于竞争环境和生存压力。因为在财务舞弊泛滥成灾的大环境下, 他们不参与舞弊就会失业。但这种财务舞弊供给行为的实现, 仍然取决于舞弊供给者对其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权衡。

据不完全统计, 2007年仅通过大股东代为偿债、债务豁免及直接捐赠资产而调控利润的上市公司达到14家。其中, *ST公司9家, ST公司4家。除此之外, 通过与控股股东进行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来调控利润也是部分公司包装业绩的主要手段。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一) 努力改善上市公司的制度环境

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制度方面, 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明晰产权, 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 建立完善的以公共产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 真正做到“三分开”、“五独立”, 并形成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

2. 建立注册会计师 (CPA) 民事赔偿追索机制。

民事责任是由法院判决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具有民事性质的责任, 主要由注册会计师停止侵害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并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西方, 对注册会计师最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手段就是民事赔偿机制。民事赔偿机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有强大的威慑力和遏制效果。

我国应建立以民事责任为核心的CPA法律责任体系, 确立“民事在先, 行政、刑事为辅, 三管齐下”的注册会计师承责原则。要加快建立以民事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追究模式, 让财务舞弊者的风险大于收益, 一旦违规造成重大损失, 就要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直至其倾家荡产, 以遏制其造假的行为, 增强风险意识。

3. 完善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制度。

根据现行规定, 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为PT公司, 应该说, 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 但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 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舞弊来逃避处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 2008年ST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尤为严重。针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过于宽松条件, 监管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 只要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值, 就应该直接让其退市。此外, 对ST类上市公司的监管一直是我国市场监管的难处, 直接退市制或许可以成为改善此类公司监管难题的制度性根源。

(二)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律环境

1.加强法律监管体系建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源在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因此, 必须加强监管, 需要创造杜绝或减少财务舞弊现象的法律环境。通过法律法规的执行, 强制上市公司履行披露高透明度信息的义务, 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机构当事人、监管人员和有可能成为“内部人”的投资者, 都必须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如果不恪守勤勉、诚信原则, 无论他是谁, 一定要赔偿公众投资者损失, 并外加重罚, 让其倾家荡产, 触犯刑法的, 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法规应赏罚分明。在制定有关法规时, 必须赏罚分明, 明确责任人和受害人, 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对权益被侵犯的所有者, 无论受损的是国有资产, 还是非国有资产, 不能有歧视, 应该一视同仁, 对责任人或犯罪嫌疑人要采用相同的惩罚和量刑标准。资本市场监管工作应坚持“事前防范、过程监控和事后严办”的原则。针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参与者, 主要可能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大股东或中介机构, 执法部门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3.给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有力的法律支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任何个人及经济组织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上市公司的各种经济行为更是如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现其职能, 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改善会计行为环境, 就要给予会计工作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建立强大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体系, 增强道德约束力, 营造“守信为荣、失德为耻”的良好社会环境。

4.从法律法规上规定公众参与监督上市公司的权利。要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发公众参与监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机制。比如, 建立起美国那样的奖励机制, 对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并予以揭穿的人, 提供相应的超常现金激励等等。

摘要:文章分析了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 基于经济学方法从财务舞弊的经济内涵和供求关系角度, 对上市公司最新财务舞弊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剖析, 从改善制度环境和完善法律环境入手, 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若山, 敦牧.企业舞弊与反舞弊的国际理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 (1)

[2].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会计研究, 2000 (5)

[3].张宏亮, 项科杰, 夏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分析[J].兰州学刊, 2003 (5)

[4].傅新.制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需多管齐下[N].上海证券报, 2008-5-13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 篇6

所谓财务舞弊就是指公司管理层利用某些具有错误性的财务报表来欺瞒相关利益者,从而损害了他们的自身利益,这是一种非法的、有意的行为。财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所以,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和识别方法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主要有违规披露、利用关联交易、虚增资产、虚增收入、少计成本费用等,各种具体手段不一而足,往往难以察觉,但是,不管上市公司采用如何高超、隐秘的手段,最后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或者是无中生有,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一些财务舞弊的识别技巧能帮助我们尽快发现这些破绽。

(一)从三大报表钩稽关系识别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相互钩稽关系,这种钩稽关系可以用来检查验证不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财务舞弊行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科目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以,从三大财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中我们能看出舞弊行为端倪。比如,如果经营性应收、应付款项的金额保持稳定比例的情况下,净利润额高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尤其是远远高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话,有可能存在财务舞弊的情况。

(二)从异常财务指标识别

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会趋于平稳,不会出现较大波动,因此,财务指标异常波动应引起警惕,可能存在财务舞弊的情况。异常波动的财务指标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横向指标的分析侧重资产、费用、销售增长、现金流量等之间的关系,纵向指标的分析则侧重财务报表的结构性变化。比如横向指标分析,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远低于销售增长,那么有可能存在虚增收入或者少计成本的情况;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远高于销售增长,那么有可能存在虚增收入的情况;纵向指标分析中,比如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严重增加,那么有可能存在虚增收入的情况。

(三)从异常关联方交易识别

关联方交易的存在给企业财务舞弊提供了诸多便利,当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时,可能会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因此,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是否对关联方重大依赖,是否在关联交易中通过非公允定价的方式对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是否虚构与关联方的业务和交易事项,是否对于关联方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所占比重过高等情况。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信息披露监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仅面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且政府机关、银行和其他社会公众等对上市公司也有信息要求。所以,应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公开平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同时形成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管,防止其财务舞弊的行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信息披露的机制,设置专业机构集中处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并接受该专业机构查验,查验完成后将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这样既可以及早发现舞弊行为,又可以避免冗长申报程序,同时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

(二)拓宽公司融资渠道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利用股权融资筹措资金,很多公司为了获得或者保证股权融资资格,不惜进行财务舞弊以达到融资目的。因此,应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通过完善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培育债券二级流通市场,建立债券资信评级体系等手段,鼓励公司通过债权融资筹措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同时,在设定股权融资资格,暂停或终止上市条件时,以综合指标考核体系代替单一的利润考核指标,多方位地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评价,防止上市公司过分注重利润指标而进行财务舞弊。

(三)加大财务舞弊处罚力度

理性的经纪人舞弊与否,关键在于舞弊成本和舞弊收益的对比结果。我国的法律规定了财务舞弊的惩罚,但是其法律责任不完善且过轻,财务舞弊的成本相对于收益过低。财务舞弊的低成本和高收益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诱使某些公司高层不惜触犯法律,钻法律的漏洞。所以,应当完善处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责任人的相关法律,明确违法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加大处罚的力度,罚款除了弥补公司和投资者、债权人等的损失以外,应当就其获得的不当收益加倍处罚,对于情节严重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唯有这样,才能给意欲舞弊者敲响警钟。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还需加强执法力度,没有高效的执行机制,再严厉的法律也没有威慑作用,从而使舞弊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四)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要从根源上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概率,必须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划分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等的权利和责任,形成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除了明确内部权利分工,还应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并且持续定期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不断地改进内部控制程序和完善内部控制,从而防止高管的财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之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一直屡禁不止,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进行分析,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识别,对策

参考文献

[1]卢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2]刘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刘云鹤.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 篇7

一、财务舞弊的内容及方式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舞弊审计准则SAS NO.99将财务舞弊分为挪用资产和财务报表舞弊两种。挪用资产是指偷盗或者占用公司的资产并设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掩饰;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失实的财务报表欺骗使用者,骗取资本市场的认可,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中所称的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的或者非法的收益。舞弊的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假的财务报告

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虚构业务、记录虚假的交易、对交易的事实不在报表或报表附注中进行真实完整的披露。

2、资产的不适当处置

通过关联方或串通相关企业,对企业资产高价出售或故意低价出售,从而获取利润或造成大额亏损。

3、不恰当的收入和支出

包括收入确认方法不恰当,故意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利用一些跨期摊提类会计科目多摊、少摊或多提、少提费用支出,用以调节利润。

4、故意的不当关联交易

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未按规定做出恰当、充分的披露。不当的关联交易主要有: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担舞弊等。

5、税务欺诈

企业通过虚开发票、接受虚开发票、设置多套账、故意不计收入、多列支出等手段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

6、贪污以及收受贿赂和回扣

主要是内部相关人员利用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舞弊。例如:出纳人员利用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出纳人员从银行取对账单编制银行调节表的机会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拉拢与自已职责不相容人员串通舞弊,如采购人员拉拢仓库收货人员、业务人员拉拢收款记录人员等。

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的有效手段

由于财务舞弊会破坏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已开始研究企业反舞弊的策略。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专门阐述企业反舞弊的理论。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中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通过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信息传递及内部监督系统,来预防、发现和纠正舞弊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保证其执行是防范财务舞弊的有效手段。

三、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

1、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

由于行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理念上尚未完全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尚未完全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接轨,对内部控制体系乃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忽视或不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实际执行力度不够

有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有的虽然有详细全面的内控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执行落实,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单位现行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也制约着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单位的管理者往往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与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是上下级关系,使内部控制对管理者的监督作用有限,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3、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监督评价,并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审计建议,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服务,是内部审计机构一项重要职责。内审机构在监督评价内控制度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管理者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不设立内审机构或内审人员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虽然设置了内审机构,配备了内审人员,但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导致其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四、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舞弊的主要措施

1、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强化企业的管理,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提高财务报表质量,从源头上遏致管理舞弊。企业应当依据《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企业章程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实施各种控制活动的基础。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结构,能够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有效传递。

2、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个企业防范财务舞弊的最基本的措施。有道是“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从深圳迪博公司最新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来看,2009年度未受违法违规处罚的上市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水平优于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越好的公司投入资本回报率越高,充分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舞弊的机会。企业应当以《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标准,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3、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得到有效执行时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例如国外的巴林银行倒闭就是因由银行职员执行内部控制力度不够,使得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变为一纸空文。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漏洞和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同时对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人员进行惩罚,使内部控制发控其应有的作用。

4、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

纵观舞弊产生的动因,除先天的道德原因外,更多是由于压力、企业又存在舞弊的机会并且能为其找到借口而产生。因此,企业在使用人员的时候应当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招聘人才,并在企业内部使其安于其位,人尽其才,在生活上关心员工,潜移默化地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不会产生舞弊的动机;其次要对员工进行技能和职业道德准则培训;最后可以通过设立员工信箱、投诉热线等方式,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舞弊和其他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

5、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

在资产管理环节应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各项经济业务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对各项财产物资应采取限制接近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对资产直接接触,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对债权、债务应督促经办人及时核对、清理,避免和减少资产流失,坏账损失需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核销。

6、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有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2)控制自我评估。每个企业员工应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7、建立反舞弊情况通报制度

上一篇:健康促进策略下一篇:中国五金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