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舞弊

2024-06-26

审计舞弊(通用12篇)

审计舞弊 篇1

一、舞弊及舞弊审计概述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雇员或第三方使用欺诈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对于独立审计而言, 舞弊通常指的是公司舞弊, 公司舞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管理层舞弊与雇员舞弊。管理层舞弊是管理层蓄谋的舞弊行为, 它主要通过发布带有误导性或严重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来欺诈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利益团体。雇员舞弊是公司的内部雇员以欺骗性手段不正当地获取组织的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 (2) 财务报告舞弊与侵占资产舞弊。财务报告舞弊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 可能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 (3) 组织舞弊与职务舞弊。组织舞弊是有组织进行的损害外部利益团体的舞弊行为。职务舞弊是指由组织内员工利用工作机会并针对组织自身或组织外部的舞弊。

对舞弊审计的概念, 还没有明确界定。从社会公众对舞弊审计的需求看, 舞弊审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内部控制审核。内部控制审核是指审计师接受专门委托, 对被审核单位特定日期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并发表审核意见。 (2) 舞弊关注审计。舞弊关注审计是指审计师在接受委托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 应当关注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从而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3) 舞弊专门审计。在舞弊专门审计中, 审计师接受委托对特定信息执行与委托人或业务约定书中所指明的其他报告使用人商定的程序, 并就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出具报告。

二、管理舞弊的主要手段

为了更有效地揭示舞弊, 必须分析舞弊高发的领域。管理舞弊通过分析经营业绩或者财务状况, 实现财务报表的粉饰, 并以粉饰过的财务报表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审计师应当首先关注财务报表错报的高风险领域, 以识别可能存在管理舞弊案的区域。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情况看, 下列业务往往是财务报表错报风险非常高的领域:

1. 关联方交易。

某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 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与其关联企业杜撰一些复杂交易, 但从会计上看, 其利润的确认过程完全合法, 但却永远不会实现。例如, 已受处罚琼民源公司, 其5.4亿元的非常收益和6.57亿元的新增资本公积金就是关联交易取得的。

2. 非常交易。

不少上市公司为避免三年亏损摘牌或为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 常常采用非常交易, 如转让股权、经营权或土地使用权, 年末发生非常销售业务, 收取政府补贴等, 从而获取非常收益, 以期公司业绩得到一次性改观。

3. 非货币性交易。

有许多上市公司的交易是非货币性的, 如转让土地、股权等巨额资产, 没有现金流入, 只是借记应收账款, 同时确认转让利润。还有一些公司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拆借出去, 或者将资金投入子公司, 这些资金或资本实际上已难以收回, 也没有现金流入, 却仍在以此确认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如果审计师发现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非货币性交易, 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就应当受到怀疑。

4. 资产重组。近年来,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越来越多, 不可否

认重组在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改善资产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但一些上市公司实施了“突击重组”的战略, 或者说是“报表重组”, 重组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短时间内大幅改善, 但实际上“改善”只是“业绩虚幻”。“琼民源”时间就是假借重组实现利润的转移, 虚构业绩, 这为审计师敲响了警钟。另外, 资产重组审计是一项复杂的业务, 涉及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审计师的职业难度和风险。

5.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

上市公司有时也会利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 比如改变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方法及合并报表范围。

6. 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

审计师应对上市公司期后事项及或有事项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 不可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此外, 复杂的控股关系、跨地区交易、非法或非规范的融资行为、所审客户的股票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都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应受到审计师的特别关注。

三、舞弊审计的程序

舞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并不是独立于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而存在的, 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在舞弊审计中同样适用, 而且舞弊审计通常要和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起来。

1.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审计师应当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及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看似无关紧要的的迹象或线索能够提出“合理疑问”, 并能锲而不舍地追查下去, 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 排除合理怀疑。

2. 充分利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预期特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或关系。分析程序是揭露舞弊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在管理舞弊的识别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3.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公司的经济状况不佳, 管理层可能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 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转化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 因此, 审计师应当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 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4. 执行询问程序。

舞弊从本性上看是易于隐藏而难以发现的, 但还是会存在蛛丝马迹。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不是账面资料而是相关人员, 审计师对企业管理层和雇员的询问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审计师应当掌握询问的技巧, 避免单刀直入而使有关人员无法接受, 还要运用心理战术, 在询问中察言观色。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11 (3) :81-88[1]刘明辉,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11 (3) :81-88

[2]张蕊.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会计研究, 2010 (7) :46-49[2]张蕊.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会计研究, 2010 (7) :46-49

[3]郑艳茹.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1) :28-30[3]郑艳茹.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1) :28-30

[4]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4) :27-31[4]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4) :27-31

[5]宋常.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6) :3-9[5]宋常.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6) :3-9

审计舞弊 篇2

造价审计是投资审计的基础和难点,也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讲,造价审计就是识别工程结算中的种种舞弊手段,通过揭弊和鉴别虚假证据、挤出造价水分的审计行为,简言之,就是针对工程结算的揭弊审计。

舞弊手段种种

根据我们多年的投资审计工作经验,工程造价结算中常见的舞弊手段有:

一、订合同不响应招标文件

工程招标的主要作用除了择优选取合适的施工单位外,还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的工程价格,从而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但是,有些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对招投标文件提出的各种要约或作出的承诺,签订合同时实质上并未响应,而是重谈条件、另搞一套,从而导致结算价大大超过合同价,招标工作实际上流于形式。比较常见的有,合同重新提高综合费率、重新定价、重新解释招标文件某些约定,甚至改变结算方法、或者产生大量的未纳入招标范围的增加工程等。

招标文件编制不严密、矛盾或歧义现象较多、限制性用语不准确、开口价或暂定内容过多,以及招标范围小而合同范围大的不正常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这种情况。

二、编结算多肢解合同子目

这在土地整理工程结算中比较典型。比如,某工程招标清单关于土方挖运、回填、平整以及耕作层复铺等工程内容的清单子目只有“平整土地”一个,单位是m3,表明该子目已综合包括了所有这些工作内容,投标人只能以这个子目作为完成全部土方工作内容所需费用的唯一载体并通过报价加以体现,工程量或按挖方区域计量,或按填方区域计量,挖填只能算一次。但编制结算时,施工方却以建设单位清单漏项的名义新增了“挖土、推土、运土、填土、平整、耕作层复铺”等子目,实际上是原有的综合子目“平整土地”被肢解后多次计价。

三、原材料以次充好或“以奇制胜”

比如,设计图纸或联系单规定用黄砂或砂石人工级配回填基坑、管道、桥台等部位,但实际却采用塘渣、砂卵石等廉价的材料回填,而结算不变;或找借口“建议”工程变更,将一些常规材料改为所谓新材料,这些新材料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名字都比较陌生、本地市场多未流行而暂时无法调查价格情况,也不容易区分档次,常常出现普通货高价结算的现象。这尤以花色品种繁多、新品层出不穷而定额又无量无价的装饰材料为最。容易出现这类问题的情形还有:招标或设计文件对品种繁多的材料未明确规格、档次时,如装修用的各种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虽规定了规格等要求,但验收控制不严时,如绿化工程树木胸径、树冠等缩水,总量不变但名贵花木实际到位数量降低等。

四、联系单只增不减或“只见一斑”

审计经常发现,不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工程变更,但却鲜有记录减少工程的联系单,联系单只增不减;或者,即使有记录减少工程的联系单,多数情况下也是“只见一斑”,未及其余。结算通常是在投标合同价的基础上按联系单进行增减工程调整,假如联系单对待增减工程搞“一边倒”,那结算自然就是加得多减得少了,这是造成结算价突破合同价的常见原因。

五、偷改资料数据

隐检资料、变更联系单或其它施工记录等工程资料是反映实际施工情况和形成工程造价的重要技术资料,其真实性对造价影响自不待言。审计时常发现送审资料遭恶意篡改的情况,通常是对造价影响大而又难以实地验证的技术数据如地基验槽尺寸或其他隐蔽工程的某些重要数据进行事后改动,也有对合同或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技术规范文本进行修改以达到多结算之目的的。

六、遗失证据材料

有时候,对结算不利的某些重要证据材料似乎不经意的灭失也是常见的舞弊手段。这与联系单只增不减或故意隐匿减少造价的签证记录可谓异曲同工,都是为了规避造价遭核减。

七、虚假签证

业主驻现场代表的业务水平偏低或管理松散、监理或设计人员的不负责任,或者某些不正当交易的存在,都可能导致虚假签证通过层层控制而得逞。

八、重复结算

当项目组成比较复杂或由不同施工单位分别实施时,交接部位或跨工种部位最容易发生重复结算。比如,土地整理项目中“水塘开挖加深”作业在计取综合土方工程量的同时,又按不同用途在挖塘、做路、筑坝埂中多次结算;房屋工程中的楼地面和墙面装修基层在土建工程内结算的同时,又在装修工程内结算;市政道路的隔离带土方回填在道路工程结算中计价的同时,又在绿化工程结算中计价。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工程合同价已按规定进行综合取费,但结算又列项计算临时设施、二次搬运等已包含在费率内的包干性费用,形成重复结算。

揭弊技巧

熟悉了各种舞弊手段及其表现特征还不够,还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去测试才能发现和认定,并最终达到审计目的。

一、符合性测试法透视施工合同

通过熟悉并以摘要的方式把招标文件中关于结算办法的关键内容筛选、归纳出来,然后对照合同内容进行符合性测试,借以判断施工合同是否实质性响应了招标文件。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招标文件或合同内容比较混乱的情况。如某项目招标文件的关键内容概括为:投标人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资料结合现场踏勘并通过招标答疑方式获取足够的工程信息,自行准确计算工程量并合理报价,实行总价承包,错算漏算不调整,并规定“除变更增加工程经发包人签证同意按实结算”外一律不再调整。但签订施工合同时却规定“工程按实结算”。四个字看似相同,但其适用范围由招标文件规定的变更增加工程扩展到了整个工程,完全违背了招标约定。其结果势必导致投标书漏项、工程量少计甚至事实上的综合子目也可能被分解后进入结算,连投标按不平衡报价考虑的低价子目以及。承诺的优惠下浮比例也可能全部在结算中调整,从而大大增加造价。

二、关联性分析法揭穿材料调包

根据关联性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并按时间顺序组成资料链,找出其中的控制薄弱点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往往能发现异常。某桥梁工程设计联系单改桥台后砂卵石回填为中粗砂水密法回填,单项变更增加造价100多万元。这引起了审计的关注:路桥结合部是沉降容易产生突变的地方,由于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跳车”现象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关键在于桥台地基处理和如何高质量压实,用中粗砂虽好,但用砂卵石应该也行,否则原设计是不可能采用的。既然两者都行,施工单位会不会调包以赚取巨额差价呢?审计首先设法收集了联系单、施工日记、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交底记录、材料进货单、技术复核记录、隐检资料等所有能收集到的反映桥台回填的资料,通过对这条资料链进行关联性分析,果然发现材料被调包的证据,而且恰恰是证明力最强的隐检资料和施工日记,它们都清楚地记录了采用砂卵石回填的事实。

三、对比分析法纠正单向变更

工程发生变更时,很多情况下也遵循有增必有减的法则,而不总是只增不减。路基回填改用砂卵石(增加),就意味着原设计塘渣的取消(减少)。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和纠正联系单只增不减、一边倒的倾向。某仓库工程联系单增加了大面积的天棚装修、内墙装修以及水磨石地坪等工程量,却没有任何对应的减少工程。审计师凭职业敏感认为这里可能有问题,经过对比分析,很快就掌握了设计有规定而实际并未实施但联系单却未予核销的情况,最后根据商务标内容核减天棚和墙面泡膜保温板、硬塑板、聚合物砂浆抹灰、弹性涂料以及环氧树脂耐磨地坪等保温隔热装修费用,项目核减近10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联系单虽有增也有减,但只减小的不减大的、或只减明的不减暗的、减而不全的情况更具有欺骗性。

四、反向逆证法识破数据篡改

首先应注意所关注的资料是否具有这些特征:是不是复印件?笔迹或着色有无存在明显差别或拼贴痕迹?发现异常后,再采用逆证法从怀疑数据着手反向推算出与已知的关联数据相矛盾的结论,就可以基本认定资料遭恶意篡改。某学校食堂工程基础验槽记录(复印件)有关开挖深度、宽度的数据存在明显私改痕迹,根据这些数据结合土壤类别和放坡系数等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推算,无法与设计基础尺寸匹配,审计基本认定存在造假嫌疑。经向城建档案中心调阅备案的原始资料,结果证实推断准确,土方、塘渣回填2项核减65万元。

对于原件有修改的,一般应在修改处加盖责任人印鉴才有效。除了手写体外还有印刷体遭篡改拼贴的。某道路标线工程承包商为了支持高价结算,将一份行业性技术文件作了“技术处理”后作为结算证据附后,审计经仔细甄别,发现其中关键的一页的版面缩进和字号、字体粗细方面存在细微差别和拼贴痕迹,数字序号也不对,怀疑造假,经向业务主管部门咨询和调阅相关文件,证实文件文本确遭篡改,一举把造价降了下来。

五、因果判断法甄别虚假签证

首先也按时间顺序对相关资料作专题收集并组成资料链,再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因”是否可导出这样的“果”,或这样的“果”是否源于这样的“因”。某市政道路工程地质报告查明该道路3#桥以西路段分布有淤质粘土,呈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桥东路段则地质状况良好。设计据此规定如发生排水管道座落在超过2米厚的淤质土上(因),则采用木桩加固地基(果).,其它路段毋需处理。但查阅经多方签证的隐检资料却发现,桥东出现了大量的打木桩记录(果),而桥东并不存在淤泥(因),地质状况良好,根本不需要打桩,属于“有果无因”;桥西有弱土分布、有可能需要打桩加固(因),却并无打桩及相关记录(果),属于“有因无果”。因果明显柑障,最终认定资料造假和虚假签证,审计按设计规定结合地质报告进行计算,最终核减近100万元。

六、总体把关法防止重复结算

由于审计分工或者送审时间错开,很多情况下,即使相关联的几份结算明显存在交集也常常不易被发现,而一旦采取总体把关的方法,就可以显著降低这种差错。它应包括纵横两个方面:横向的指项目组成复杂,分别由多个审计人员分块进行审计或不同的专业组成的情

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 篇3

【关键词】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财务舞弊现象较为严重,既对公司发展不利,又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财务舞弊是舞弊者为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而开展的违法违纪行为。随着公司经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其复杂程度较高,且社会对财务舞弊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因而对公司财务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维护我国公司的经济利益和促进公司的发展,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审计对策,以规避财务舞弊行为。

二、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

目前,我国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有许多,主要表现在公司财务情况被虚构方面。首先,财务收入被虚构。收入是衡量公司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公司发展决策有重要影响。目前,有的公司进行财务收入造假,徒增公司利润,对公司重大决策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包括隐瞒对外担保和隐瞒银行借款两个方面,增加公司经营风险。

三、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1.利益驱动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影响,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严重。首先,公司高管人员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进行财务舞弊。多数公司的员工薪酬与业绩紧密相连,促使公司高管人员成为财务舞弊的直接受益者。其次,有的地区政府与公司之间联系密切,而政府人员能够对公司实现操控,引发财务舞弊行为。

2.融资动机

融资问题是绝大多数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公司通过融资,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现金流,而且有利于公司扩大规模而经营,是许多公司的主要选择。在融资过程中,公司极易出现财务舞弊现象,使某部分现金流入个人手中,对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3.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公司有的财务人员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进而违背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出现。首先,财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将一技之长用错方向,参与财务弄虚作假活动,伪造、隐匿財务资料。其次,有的财会人员监守自盗,擅自挪用公款,致使公司财务亏空严重,对公司发展十分不利。最后,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自己以身试法,或在高管人员的威胁、指使下而做出财务舞弊行为。由此可见,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操守,对公司发展有严重危害。

四、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

随着我国公司经济业务越趋复杂,使公司面临着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财务舞弊行为对公司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要求审计部门积极发挥其作用,以加强审计能力,减少或杜绝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为公司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1.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

为规范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审计人员必须遵守其职业道德操守,以更好开展审计工作。所以,审计人员要始终保持职业怀疑能力和职业专注,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首先,审计行业对审计人员给予积极培训,既丰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又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审计人员更好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审计人员在接受客户委托时,必须积极对客户进行信用考察和评判,以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积极了解公司运营情况

就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而言,审计风险是由客户经营风险而决定的,所以审计人员必须积极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避免审计失败。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公司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一是公司内控环节薄弱;二是公司管理层次人员的竞争压力较大;三是公司经济增长速度由快而慢;四是公司濒临倒闭危机等。首先,审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加强对公司的初步判断能力,避免错报风险。其次,对于不同规模、从事不同行业的公司,审计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而开展审计工作,由于公司文化、经营管理理念的不同,致使公司的发展有着不同模式和呈现出不同特点。所以,审计工作者有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测试公司对内控制度的落实程度

通过一系列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来看,财务舞弊发生与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或未有效落实密切联系。所以,审计人员有必要对公司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加以了解。首先,按照相关标准测试公司是否拥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组织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内控制度在公司发展中的落实现状、公司内控环境等。其次,公司应该加强内部与外部设计的联合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五、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司的发展,公司财务舞弊是必然结果,而相关部门在该时期,应该采取有效的审计对策加以解决,规范公司财务人员的行为,提高公司经济利益,促进公司更好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公司在经营和发展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财务舞弊现象,但相关部门人员通过对舞弊者舞弊行为的原因分析,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对策加以应对,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3,00:29-48.

[2]刘鑫.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舞弊审计:审计的理性回归 篇4

一、舞弊的定义及其动因

(一) 舞弊的定义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于2002年发布的第99号《审计准则公告》对舞弊的表述是:“舞弊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通常涉及故意掩盖事实”。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在其《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舞弊定义为:“舞弊包含一系列故意实施的不正当和非法欺骗行为, 这种行为是由一个组织外部或者内部的人来进行的”。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错误与舞弊》中的第三条所称:“舞弊, 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由此可见舞弊具有欺骗性、秘密性、危害性和目的性等特征。2005年, IAASB第240号审计准则《审计师在财务表报审计中关于舞弊考虑的责任》中认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雇员或者第三方使用欺诈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可以看出, 舞弊是一种有目的的、故意的, 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欺骗行为。舞弊最根本的特征是故意, 是一种故意的行为, 这一特征也是区别舞弊与错误的关键点。舞弊的隐蔽性、危害性。舞弊的特征决定了舞弊审计的难度, 这也是审计职业界推卸舞弊审计责任的主要原因。

(二) 舞弊动因

有关企业舞弊动因的理论很多, 比较典型的有GONE理论、冰山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三角理论是美国研究舞弊问题的会计学家W.Steve Albrecht与1995年提出, 他认为舞弊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是: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下见 (图1) , 即舞弊是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三个因素综合的产物。压力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有四类:财务压力、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恶习、其他压力。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制造者而言, 他们所进行的舞弊行为常常表现为要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些指标而对会计信息进行伪造、篡改。如企业申请上市或上市后配股、银行贷款责人的目标及企业业绩认定等。机会是能够进行舞弊而具有的时机, 这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缺乏或低效、信息不对称、会计和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惩罚措施、无法评价工作质量绩效以及无能力察觉舞弊行为。合理化则是舞弊者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 是个人道德价值的判断。归纳起来主要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属于主观因素, 包括:个人私欲膨胀、低劣的价值观念等;外因来自于客观环境, 如激烈的市场竞争、薄弱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的经营目标等。舞弊三角理论也是进行舞弊审计的理论来源, 舞弊三角的三个顶点是舞弊风险评估的重点和思考点。

二、国内外舞弊审计研究

(一)国内舞弊审计

虽然现有的审计模式试图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试来减少相应的舞弊行为, 但一方面它并没有把披露舞弊行为特别是披露管理层舞弊明确确定为其审计目标;另一方面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缺陷使其仅仅能够发现会计技术性错误和企业中低层员工的舞弊行为, 因而也不能达到真正披露企业舞弊行为的目标。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 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规定,“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 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会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 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该审计准则的颁布,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对财务会计报表中包含的舞弊行为进行揭露, 改变了以往准则中容忍注册会计师对承担舞弊审计责任逃避和不作为的态度, 顺应了广大社会公众要求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揭露舞弊的强烈渴望。新准则采用了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既体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的理念, 又与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新的审计准则由12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舞弊的描述与特征, 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的固有限制,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项目组内部讨论,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评估审计证据, 与管理层、治理层等内部机构与人员和监管机构等外部机构沟通舞弊情况, 无法继续执行审计业务时的考虑,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这12个部分环环相扣, 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舞弊审计新框架。该框架的建立能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标准可依, 能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 国外舞弊审计

1977年的SAS (Statement of Auditing Standard, 审计准则公告) No.16《独立审计师在发现错误或违规中的责任》承认审计师在财务审计中负有搜索舞弊方面的某些责任。尽管该准则要求审计师“搜索”舞弊, 但它并未要求审计师发现舞弊;SAS.No.16还包含了SAS.No.1、SAS.No.30共有的“防御性、定性语言”等会计职业界特有的自我保护语言,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会计职业界仍未接受或承认其负有发现舞弊的实质责任。作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 英、美两国审计职业界在舞弊审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尤其是美国。从美国的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发展来看, 审计职业界从不承担对舞弊的审计责任到对舞弊审计承担责任, 再到明显扩大审计职业界对舞弊审计的责任, 要求所设计的审计程序应该包含对舞弊因素的考虑, 能为查出报表中含有的舞弊提供保证。美国审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审计职业界应承担识别和揭露某些舞弊行为的责任, 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2004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 (IAASB) 在综合理论界、实务界众多建议的基础上, 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240号——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 取代了2002年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错误和舞弊考虑的责任》。新ISA 240专门就“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制订了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提供指南, 着眼于建立较为权威的反舞弊标准体系。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 IAASB新ISA 240的出台是形势所需, 其目的是要提高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发现和揭露公司舞弊行为的能力。

三、审计发展阶段回顾

(一) 账项审计阶段

1844年到20世纪初, 是账项审计阶段。帐项审计, 是以会计账目为基础, 通过直接对会计项目进行详细审查, 以获取审计证据, 达到查错纠弊目的,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特点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查, 实现差错纠弊的目标。因此, 这一时期, 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账目, 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 报告给企业股东, 目的是查错防弊。这种模式以企业的账簿和凭证作为审计的出发点, 对会计账簿进行逐笔审查, 检查各项分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及账簿的加总和过账是否正确, 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是否一致, 以获取审计证据, 达到查错防弊的审计目的。这种模式又被称为详细审计, 是审计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审计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详细审计中的精华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 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20世纪初, 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 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情况, 以决定是否做出贷款决策, 此阶段的审计由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 审计报告的使用人除了企业股东, 还扩大到了债权人。这一阶段已不再是传统审计的查错防弊, 而是转变为证实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是否真实。审计人员无须对审计期间内的交易活动进行检查, 而只需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余额有关的会计记录和存货进行检查、认证和盘存, 即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三) 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审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财务报表审计阶段。财务报表审计, 是以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 确定对会计账目等资料的审查重点, 对不同账目采用不同规模的抽查, 以获取审计证据, 查明财务报表真实公允性。所以, 这一阶段审计对象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目的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 查错防弊则转为次要目的, 并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 报告使用人扩大到了股东, 债权人, 证券交易机构, 税务部门, 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这一阶段, 对待舞弊的态度最弱, 甚至对舞弊熟视无睹。

(四) 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人类已经开始迈进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审计也发展为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现代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对风险较大的环节或区域实施重点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 保证审计效果的一种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使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经营风险转化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并对重大风险领域进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 而不是依赖看似有效的内部控制, 从而评估、发现重大错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企业经营活动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此时, 被审计单位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互相影响, 这种复杂环境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而经营风险往往转化为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所以, 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客观环境带来的经营风险造成的重大错报风险。经营风险又往往是企业管理当局舞弊的压力, 而管理当局舞弊造成的风险是重大的, 是审计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这些特别风险将导致特别重大错报。这就要求审计职业界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舞弊加以审计, 以降低财务报表的特别重大错报风险。这一阶段的审计要求审计职业界重新考虑财务报表包含的舞弊因素。一系列重大企业舞弊案件的发生, 也使舞弊及其审计问题受到审计职业界的重视。最新的审计发展阶段, 显然已经开始重新重视企业舞弊行为对财务报表错报的影响, 尤其是管理层舞弊。

四、舞弊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困境

(一) 舞弊审计的理论基础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在1983年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审计人员以此模型为指导, 发现有关的错报风险, 最终, 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但由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固有的缺陷, 它在发现企业管理当局舞弊行为不够有效。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阶段, 整合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把由于企业的整体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进行评估。2003年10月, 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 (IAASB) 发布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 其中对审计风险模型做了重大的改正,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这一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 把环境变量引入模型, 更好地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实现环境。审计风险是指在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 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模式下, 要求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 使重大错报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以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财务表报的重大错报风险, 而企业的经营风险压力下的舞弊行为往往导致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 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从可能性变成事实。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前就存在的风险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往往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无效有关, 经营风险往往是企业舞弊的压力来源, 内部控制的无效往往给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由于舞弊的故意性、隐藏性, 审计人员难以发现, 其造成的错报风险往往更加重大, 性质更加恶劣, 造成审计失败的风险更大。所以, 笔者认为:现代审计风险理论为审计职业界承担舞弊审计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 审计风险理论也是审计职业界想方设法避免审计失败的理论来源。如果审计职业界一味的推脱舞弊审计责任, 将使审计职业界面临两难的境地。

(二) 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全球化, 上市公司舞弊造假事件不断发生而没有被发现, 这是由于审计职业界很少对舞弊因素加以审计。这也往往致使其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严重的投资损失, 致使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任度不断下降。这一审计期望差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审计职业界没有履行其对财务报表中包含的舞弊因素进行审计的责任, 使其没有发现舞弊造成的重大错报风险, 进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投资者据此作出投资决策, 从而导致投资损失, 使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的期望越来越低, 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社会公众对审计的完全失望而遗弃审计, 从而寻找其替代服务, 现代法务会计的出现对审计职业界是个极好的警示。再者, 审计职业界由于自身审计失败造成的审计损失也是审计职业界面临的一大困境。审计失败的原因很多, 但最严重、致命的问题是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舞弊并揭示舞弊。在中国这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中, 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审计师积极履行职责, 提高发现舞弊、报告舞弊的能力。如果审计人员不对舞弊加以审计, 不仅不利于投资者投资决策, 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审计风险将更大, 审计职业界也将面临更多诉讼的局面, 有损审计职业的自身利益, 不利于审计职业界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 审计职业界面临的挑战无论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界的失望还是审计本身的审计损失, 两者都源于审计职业界对舞弊的漠视。所以, 审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于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舞弊一直存在与审计发展的各个阶段, 只是在各个阶段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已, 从以上审计发展各个阶段的回顾, 我们始终可以探寻到舞弊的相关足迹, 舞弊贯穿于审计发展的始终。对注册会计师来说, 积极承担查找会计环境中舞弊因素的责任, 既可以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为社会反经济舞弊提供一道有效的防线, 又可以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提高审计职业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保持审计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回归舞弊审计

舞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始终坚守职业的谨慎原则, 在经过充分的预测和分析之后, 确定舞弊行为已经、正在或者将要发生而进行的以揭露舞弊为目标的审计。主要通过执行风险评估、分析性程序以及与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各层次职员的座谈讨论、询问等审计程序来发现舞弊可能存在的迹象并查清舞弊是否造成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越发引人关注, 社会对其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希望它能够承担更大的审计责任。但期望总容易带来失望, 受客观与主观因素的限制,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时有发生, 巨大的期望差距由此形成, 审计职业界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 其面临的审计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多。为了缩小这种期望差距, 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争取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的信赖, 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经济的策略。从审计面临的挑战, 我们可以得出审计界为了保持其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回归舞弊审计, 实施舞弊审计。在舞弊事件不断出现, 社会公众不断要求审计师承担起舞弊审查的责任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能不顾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而拒绝或推卸其必要的审计责任, 否则将不仅有损审计职业声誉, 而且会丧失公众对审计职业的信任。审计职业界为了消除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不信任和失望并减少可能承担的审计损失, 必须对舞弊因素加以审计。审计经历了由查错防弊的账项审计到资产负债表审计, 后到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再到现代的风险导向系统战略审计阶段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虽然舞弊审计从未被剥离出审计的视角, 但是其已经不是审计的主要任务, 目前各国的审计目的以审查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和一贯性为主, 不肩负审计舞弊的责任, 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舞弊的蛛丝马迹, 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但这一状况已经发生了改观, 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开始舞弊审计领域的实践和研究。由审计发展阶段回顾可知:审计从最初的查错防弊的主要目的到次要目的再到现在对舞弊的重新审视, 不是现实的创造而是审计的理性回归, 是客观现实的诉求, 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社会公众需求的诉求和审计职业界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必然考虑。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和企业舞弊行为的猖獗, 审计职业界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审计发展阶段的回顾和对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困境的分析, 认为审计职业界为了保持其良好的职业发展, 必须加强对舞弊的审计。而舞弊审计是审计的理性回归, 审计从最初的账项审计阶段就已经包含了对舞弊因素的考虑。

关键词:舞弊审计,审计回顾,理性回归

参考文献

[1]沈志蓉、张学军:《现代审计准则下舞弊审计的探讨》, 《审计》2009年第14期。

[2]张苏彤:《法务会计高级教程》,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安亚人:《审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李若山等:《论国际法务会计的需求与供给》, 《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5]张蕊:《舞弊甄别与诉讼会计》,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6]刘明辉:《高级审计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揭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 篇5

1、制定审计方案,检查相关文件、协议,了解机构的设置、管理、程序和实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控制度的强点与弱点,对内控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了解过去曾发生过的舞弊类型,确定舞弊可能存在的领域,审查舞弊者是否使用了不当的会计政策,检查隐匿亏损,夸大业绩及偷逃税款等经济事项,披露事实真相。

3、测试各机构的工作目标和道德环境,思考舞弊当事人的动机,分析在何种环境和状况下,揭露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利通过串通转移、支取挪用等手段侵占各种资财,营私舞弊。

4、寻找潜在的能证明有问题会计事项的文件,审查这些文件的异常现象,如虚假制造、篡改、歪曲。更改会计报表进而据以编制相应的会计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不适当的账目分类;长年不结的往来款项等。

5、确定有效的调查方式,查明账户余额中有问题的和异常的会计事项,如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以便虚列、多列、少列、不列费用、成本情况,披露编造虚假收益或隐瞒收益情况。

6、收集保存证据,证实资产损失、伪造会计事项和虚假财务报表存在的事实;进而获得刑事、民事或保险方面的索赔权利。

7、确认舞弊犯罪事实的证据,确认被怀疑人是否是这资舞弊行为的唯一个人,确认被怀疑人从中得到某种好处的准确证据,是否存在无法说明来源的财产,生活水平是否超出收入水平。

8、评价调查发现的结果,在舞弊调查各阶段,都要用证据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调查结果,对口头证据要仔细询问,找出破绽;对书面证据要细心审查,找出漏洞;对实物证据要细致观察,找出疑点,以确定某种断言、某一公众关注热点或举报是否存在舞弊事实证据,并能说明其意图动机。

9、从异常时间上发现问题。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上发现异常时间。如果会计凭证上没有反映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有明显矛盾,就应视为异常时间,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一步核查。

10、从时间长短中发现异常时间。在商品购销过程中,商品的购、销、调、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凭借有效单据测算正常的时间,如果发现先后顺序无故颠倒,或在时间上远远超过了正常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11、从异常的地点发现问题。一是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异常地点。企业经营过程中,同一商品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为节约成本,应就近采购,而舍近求远,或频繁多次倒买倒卖的采购行为,就有拉关系,得回扣,贪污钱财之嫌,应作为异常地点,进一步查明原因。二是从商品流向发现异常地点。商品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相矛盾,电应视为异常地点做进一步调查。三是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如某企业的管理费每月有个正常的数值区间,而某一个月的管理费突然上升许多,就是异常数字,需要作进一步审查,以便弄清疑点。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数字。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应该是负数,或者既可以是正数又可能是负数。如资产账户中的固定资产、材料、货币资金等,都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便是异常数字,需要进一步详细查明。

12、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一般来讲,会计核算的数字比财务汁划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数字中,该精确的而没有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是异常数字,需要问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弄个明白。

13、从资金运动的去向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商品资金是由货币资金而来的,具体是通过”库存商品”账户反映其来路。在正常情况下,”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对应”银行存款”账户或”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反映商品的减少,在正常情况下,其去向有出售和本单位领用;在特殊情况I、,有库存盘亏、毁损等。因此,与”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相对应账户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霄理费”、”待处理损失”等账户。查账时发现异常去向,应特别注意,进一步弄清真实情况。

14、从资金运动的来路发现异常的账户对应关系。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涉及有关资金来源与去向两个方面,如货币资金减少,可能形成商品资金,也可能形成债权,还可能购置固定资产。如果发现非对应关系,应作为异常对应关系加以审查。

15、从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的转账中发现异常账户的对应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单位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应收款、应付款账户作手脚。因此。查账时应特别注意审查那些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账户。

16、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发现问题的侧重点。如: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人员突变,就要查”活”账,从实际的经济活动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去发现线索;再如:被审计单位有账外”账”,就应查清落实账外”账”的来源、形成过程及存在形式,便可发现问题。

17、走访座谈法。以被审计单位外部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为询证对象,通过座谈寻找审计线索的一种辅助审计方法。审计组进驻后,可以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

18、在进行绩效审计时,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必要时应对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进行计划,以便为发现那些可能严重影响审计目标的违法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同时,审计人员还要保持警惕,关注那些与可能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或交易事件。

19、当出现任何可能对审计有着重大影响的违规、违法、欺诈及错误行为的迹象时,审计人员都要予以注意,并进行延伸审计以证实或消除这些疑点一旦发现有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问题,审计人员应当保持适度的职业怀疑,调查内部控制失败的情况,但却不能想当然地认定被审计的管理层及其职员就是不诚实的。如果相关证据已被更改,或者有人借这些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获得了好处,审计人员也要进行检查。

20、应当借助包括第三方证据在内的原始凭据加以证实,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要认真确定需要收集多少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还要认识到,他们收集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将可能成为法律或纪律处理的基础。

另外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许多记录都是由计算机来处理的,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如何收集并处理这些记录作为审计证据。收集计算机证据要求审计人员要仔细计划,认真实施审计。为确保计算机证据的真实性,审计人员要检查是否存在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必须: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因为证据可能会被毁损、丢失或遗忘,不要忽视微小的线索,寻找事实来证实疑点,集中力量调查舞弊问题的最薄弱之处,查找并汇总那些表明舞弊行为可能已经发生的证据,总结并说明所涉及的会计及内部控制制度、经济往来所涉及的纸质线索以及违规情况等问题,确定舞弊问题可能出现的程度。关于证据来源主要是: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文件资料:在检查账册资料时,审计人员要调查核对各种可以用作审计证据的文件资料。依其重要性不同,可采用原件或复印件。

二是通过面谈获得重要信息。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管理层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或者发现了其他雇员的舞弊行为,在检查由于舞弊行为而造成的重大误报问题方面,面谈是相当有用的。

三是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来收集一些重要而有用的信息。

四是通过函证其他相关单位获得有用的信息(如银行存款余额对账单、不同借款人的借款余额函证,等等)。如果这些单位提供的数字与账面不符,审计人员就要详细核查其中的差异。五是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要认真分析,这些信息可能会反映出一些不正常的趋向。此时,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一些特定领域或细节。

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研究 篇6

摘要:近几年,我国企业频繁出现财务报表舞弊事件,造成资本市场振动,增加了社会大众的不满情绪,影响着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也对会计师行业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企业财务舞弊成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问题。本文将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成因;审计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效审计是国家经济的审计主题。近几年,国内外爆发几件重大的财务报表舞弊事件,比如,世界通信,银广厦等。财务报表舞弊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财务报表舞弊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财务报表舞弊原因分析

第一,为了高管人员的个人利益进行舞弊。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评价高管人员业绩时,一般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比如,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高管人员的业绩一般和职位晋升、工资待遇等挂钩。许多高管人员是上级部门派遣的,公司经营状况与其职位晋升密切相关,有的高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才暗示财务人员实施财务舞弊,从而提高自身业绩,满足自身需求。

第二,弥合融资要求的动机。资金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有的企业可能会虚报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另外,有的企业经营不善、业绩较差的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也会虚设财务报告。

第三,会计准则灵活性和真空地带。会计准则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有一定的滞后性,许多新行业、新领域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会计准则为依据。另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理解。面多诸多选择,有的高管人员为了企业利益,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篡改财务报告。

第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的公司股权结构非常复杂,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且无法上市流通,从而出现各种制度性缺陷。股东较少参与企业经营,权益意识不强。具体表现是:所有者代表被经营者同化、国有股权缺位、公司大权由个别股东独揽、股权集中、缺乏有效监督、缺乏多元股权制衡等,从而导致公司个别管理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从而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条件。

第五,审计独立性不强。根据目前我国大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股东是董事会的重要成员,凭借自身股东优势,和经理层共同管理和控制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国有股占据了较大比重,中小股东影响力较小,没有充分行使自己的投票权,股东大会具有聘请外部审计师的权力,但实际是由经理层和董事会代为行使这一权力。在这种环境下,是由企业内部人行使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股东大会形同虚设。由内部人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大大削弱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另外,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不仅提供审计服务,还提高公司交易和设计经济交易咨询等服务,有的审计人员需要协助企业管理层编制财务报告,这样大大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注册会计师在我国的地位比较低,不具备取证权,也不能通过海关、税务、征管以及工商等部门取证,不能保证审计原始凭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2.1风险评估

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客户的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利用风险评估来指导审计工作。要想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必须科学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理解其制定的总体发展战略,深入分析其在代理组织或者外部实体中的地位。审计师研究客户和外部环境间的关系,找出潜在的战略风险。对于已发现的战略风险,审计师需要分析客户如何应对和监控战略风险。同时,审计师还需要分析企业内部各经营环节。客户通过改善内部经营来降低战略风险,导致各经营环节也存在风险,即环节风险。对于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经营环节,需要从环节控制和环节风险监控两个方面加强管理。

第一,战略分析。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及财务报表舞弊原因,审计人员需要通过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外部经营环境以及经营信息等方面来了解和分析其发展战略。被设计客户的内部控制信息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信息系统和沟通、对控制活动的监控、管理层风险评估程序以及控制活动的监督等五大要素;外部经营环境主要包括管制环境和行业环境;经营信息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基本经营状况以及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事项等。一般采用POTER进行行业分析以及PEST的宏观分析法,预期行业利润,如果被审计客户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则需要进行行业分析。通过战略分析,审计师能了解和掌握市场上的主要产品、竞争者、产品价格、替代产品、技术和工艺等信息。

第二,环节分析。审计师通过战略分析,找出客户重大战略风险,确定关键环节后,需要详细地分析每个具体环节。在分析关键环节的初始阶段,审计师必须整理与关键环节相关的战略风险和重大交易类别。一旦确定关键环节,则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理解關键环节目标、经营风险,为降低风险建立控制机制,分析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在分析关键环节过程中,审计师必须能够识别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交易类别。

2.2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师应该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对重大错报风险做出正确反应,尽量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对于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设计师在收集、评价审计信息时,应该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必要情况下,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者专业技能较高的专家、设计师加入到审计队伍中;在选择审计程序时,设计一些独特且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合理调整审计程序的范围、时间和性质,从而更好地适应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对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风险评估,审计师应该根据审计程序的范围、时间和性质,将风险评估和审计程序联系起来。在设计审计程序时,需要考虑交易类别、披露财务信息、风险的重要性、账户余额、内部控制性质以及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

2.3实施审计

第一,控制测试。在现代审计模式下,进行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程序设计是否有效、设计方案是否落实、内部控制政策是否有效等。但是控制测试的最终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认定。虽然控制测试不是必须的程序,但是审计人员在评估风险时,如果想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或者想为某项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则必须进行控制测试。

第二,实质性测试。审计人员进行控制测试后,则应该进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审计人员判断财务报表上各项认定是否有效的重要程序。虽然风险评估报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也有可能遗漏某些重大错报风险,而且企业内部控制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账户余额、信息披露以及各县重大交易类型进行实质性测试。

2.4风险再评估以及修改审计计划

在开展审计过程中,随着所获得的审计证据的不断增加,审计人员做出的风险评估报告也不断变化。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风险评估报告和审计计划,逐渐扩大审计范围、改进审计程序,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总结

综上所述,造成企业财务舞弊现象的原因较多,如为了高管人员的个人利益、弥合融资要求的动机、会计准则灵活性和真空地带、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独立性不强等。因此,需要加强审计,利用风险评估来指导审计工作,深入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各经营各环节的财务活动,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对重大错报风险做出正确反应,实施有效的审计措施。(作者单位:甘肃省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原红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4,11(12):189-190

[2]刘晓波.浅析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5(1):22-23

审计舞弊 篇7

一、舞弊审计的再认识

(一)舞弊的定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2002年颁布的《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中对舞弊的解释是:“舞弊是一种有意掩藏事实的故意行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舞弊包含一系列故意的非法的欺骗和违法行为,通常是由一个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人员进行财务舞弊。”

为了能够更深层次明确舞弊的含义,本文将舞弊与错误、舞弊与欺诈进行比较研究。错误与舞弊二者之间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错误的行为主体没有特定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是指遗漏或者误述财务报表中涉及金额部分以及报表中应该披露的内容,例如通过非法途径谋取个人利益,这种行为容易被发现,是一种过失行为,一般不会造成很大损失。反之,舞弊的行为主体拥有非法谋取个人利益的特定企图,通过粉饰、伪造、伪装等一些非法手段,表现得容易隐藏不易被发现,是一种不法行为,使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蒙受巨大损失。欺诈与舞弊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欺诈是一种故意欺骗行为,以坑害他人为目的,欺诈发生在企业或企业外部,如受托欺诈、投资欺诈、客户欺诈、卖方欺诈等。由此可知,舞弊的发生更加局限,不如欺诈的范围广。通常而言,舞弊行为包含在欺诈之中,舞弊是一种故意欺骗行为,仅发生于公司内部,如职员欺诈或者提供不实的财务报告等。

(二)舞弊审计的审计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人员与上市公司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减轻信息的不对称,审计人员初步要大致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概况,通过对企业的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系统、信息和通信系统,完成所有的准备调查程序,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安排,以此来预先判断企业发生舞弊的可能性。

(2)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初步测量出的舞弊风险大小情况制定出舞弊审计的计划,考虑约定的审计内容,综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分布等,量身定做最适合当前被审计单位的总体审计计划目标和详细的审计步骤。受环境条件的意外变化以及在审计程序实施中能否获得充分的证据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审计计划工作会贯穿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是一个漫长的不断进行更新完善的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在制定了审计计划后,就应该严格遵照执行,才可规避某些审计风险。

(3)加深了解客户并分析经营风险。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财务资料的真实与否与经营风险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经营风险衍生的严重结果事实上会使财务报告内容发生改变。审计人员通过对公司业务经营情况的分析,不但可以准确地评估操作风险的大小,而且可以帮助财务数据的合理预期,如同等行业或类似行业的分析预期来自于对竞争者的分析,纵向的预期基于数据的分析。

(4)进行舞弊风险评估。通常情况下,公司职员如果在道德品质上不够高尚正直,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对其造成很大压力,此时若恰逢舞弊机会,在实施舞弊审计的过程中就会承受很大风险。因此,在舞弊审计的准备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系统进行审查,但也要注意舞弊暴露,尤其应注意会增加审计风险的情况,考虑舞弊风险因素。

(5)进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指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是为了证明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适当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系统程序所进行的审计程序。为了取得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审计证据,审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准确判断出企业是否真正存在这项制度,被审计单位在运营过程中能否完全贯彻执行。

(6)应用实质性审计程序。在对企业评估过程中,如发现重大舞弊情形,则需应用到实质性审计程序,用以发现企业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应该警惕舞弊存在的一切微小可能性,通过自身的职业判断和丰富的执业经历,借助审计资料的作用发现舞弊迹象。

(7)与公司管理部门沟通。舞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员工层舞弊,二是管理层舞弊。与员工舞弊的方法比较,管理层舞弊更加复杂隐蔽以致难以发现,不但影响了公司利益也损害了公司名誉。管理层舞弊之所以高频率的发生也是因为管理层处在公司的高端地位,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借此逾越了一些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加强与公司监管部门的沟通对于控制舞弊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舞弊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目前舞弊审计是反腐倡廉活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舞弊行为者通过巧妙地利用职务之便,或者骗取了领导的信任、认同并授权行为人的舞弊行为。账务舞弊的行为者大多数是“圈内人”,凭借幕后的策划支持进行会计舞弊,因此舞弊审计行为与反腐倡廉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当下贪官污吏的有效整治与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2)舞弊行为人对舞弊所产生的后果负有完全责任或部分责任。舞弊行为人故意实施舞弊,精心部署舞弊的金额与手段,即舞弊行为人在明知舞弊行为后果的情况下依旧进行账务舞弊,没有避免错误行为,因而舞弊行为人必须对舞弊所引发的结果负全部责任。

(3)审计过程要步步深入,综合搜集分析各方面信息。舞弊为国家明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不容,任何舞弊活动都是不法行为,是行为人极力隐藏的秘密,需要审计师认真检查、甄别,层层深入了解和综合搜索信息以发现其内部的真实情况。

(4)善于从相关人员的语言和行动中发现线索。舞弊行为人在心理上有弱点,虽然通过舞弊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也埋藏了一份隐患和威胁。审计人员工作的展开必定会牵动舞弊者敏感的神经,引起其不安和恐惧。随着审计人员检查的重点逐步指向有关违法乱纪的事实,行为人必然会做出反应,此时审计人员应该从公司员工的异常变化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线索。

二、舞弊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审计程序的差异分析

(一)审计依据及标准不同会计报表审计以国家公认会计准则和国家审计准则作为执行标准,审计人员侧重于调查会计经营活动中偏离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特殊业务活动;而在舞弊审计程序中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的是舞弊行为人的舞弊原因,舞弊方法与过程及对内部控制环节的薄弱性调查等理论,而在国外的注册会计师执行标准是审计机构组织专门为舞弊调查商定的审计准则,比如美国的预防会计报表舞弊委员会就规定了针对存在舞弊行为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标准,舞弊审计程序要根据舞弊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进行更改,需要对舞弊审计程序的方向进行更改,才能使舞弊审计程序的实施更加严格有效。

(二)审计目的及关注点不同财务报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会计凭证记录中信息的遗漏表述或重大错报。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审计程序离不开现行会计法规中的业务标准,并且注册会计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管理当局提出建议,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性的冒险活动。舞弊审计的目的是调查并揭露管理层或员工层的舞弊行为,即会计记录故意扭曲或者违反法规侵占公司资产,确立舞弊行为为公司带来的损失和波及范围,其更加侧重于对特殊的、异常的事项以及存在危险可能的事项调查,并倾向于关注比较隐蔽的或公司未对外开放的事项、会计环境及业务,舞弊审计程序的设计、执行和改动都以披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舞弊行为导向。因此,舞弊审计通常会核查与本期经营活动相关的前期、后期的各阶段会计业务,而财务报表审计只关注于当期会计业务。

舞弊审计程序更关注审计计划阶段、对委托公司及其业务环境的了解判断程序和分析性复核程序,而财务报表审计程序更关注于控制性测试程序、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程序与期末余额测试程序。

(三)对审计重要性原则认识不同对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漏报或错报的所占比例是指所执行的审计重要性原则,而比例大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营方针或决定产生影响。在审计计划制定过程中,通过评价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实质性测试可接受范围内的差错可以确定。在舞弊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舞弊行为,无论程度是否严重,都被认为需要加以重视。如一些大型企业,旗下资产上亿元,审查出十万元的资产不实,尽管只占总资产的千分之一,但这十万元是某会计人员通过非法途径挪用的,因此必须及时查处,关注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否则舞弊造成的损失会产生不良后果。

(四)审计成本确立原则不同普通的财务报表审计一般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取得审计资料后,要注意成本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审计师经过了正常的审计步骤后,依旧难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资料,注册会计师则可出具持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对舞弊审计而言,其每个程序都要遵循审计准则规定,不能靠臆测去假设与舞弊相关的业务。一旦发现关于舞弊的行为,必须从期初一切可疑事项查起,整理出业务的来龙去脉,即便获取证据的过程将很大程度地提高相关审计舞弊行为的成本。

(五)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人员通常在通过专业阶段学习或获得相关资格考试证书后即被批准从事审计类型工作,而且认真实施按审计准则所规定的审计程序等,从而合理规避工作风险及减轻审计责任。而成为合格的舞弊审计师前提是曾经担任过普通型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有着丰富的审计经验,在某一特殊领域如国家法令法规、税法准则、企业管理等方面有特长,拥有超凡的怀疑假设精神与职业判断水平。只有职业极为特殊的人员才能发现并审查经过有意更改或残缺不全的会计资料,从而实施繁琐的舞弊调查程序。

(六)审计方法不同普通财务报表审计的顺序是第一步编制审计计划,之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水平并进行评估,在评估水平基础上确立实施审计程序的审计方法,一般均为抽样调查方法,在使用适当的方式获得审计证据后编制工作底稿,最后阶段提出审计建议并出具报告。制定审计计划在舞弊审计中也是重要的一个步骤,但它不是最初实施的程序。舞弊调查人员在初步阶段首先进行盘查,采用种种特定的审计调查方法,通过对已发现的舞弊行为分析评估舞弊风险大小,再针对性地安排相关审计工作,实施审计程序。

(七)审计证据来源及特征不同在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证据大部分是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舞弊审计的证据获取不局限于财务数据,还包括公司公共文件审查内容、公司内部文件审查内容和会见当事人的访谈记录等。大多数财务报表审计搜集的审计证据是肯定性的,注册会计师更加信服准确性大、有说服力的证据。而在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搜集的证据是否定性的,即试图证明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中存在舞弊,注册会计师应保证自己所做出的审计结论证据充分,以免失去职业信誉。

三、舞弊审计程序完善对策

(一)关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使得职务分工合理、职位互不相容。审计师应对公司内部职员以及董事会有明确和全面的了解。审计师也必须对内部审计机制不规范的公司严格审查,加深警惕性。结合我国国情考虑成立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邀请具有资深审计资格的审计人员参加,根据最新审计准则定期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独立工作,不受外界扰乱,并按时对公司全体股东作出总结性报告。

(二)测试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凭借职业判断水平和执业经验,制定出使审计风险降低到较低水平的测试程序。测试程序与经营活动准则和会计估计,并且与经营活动记录的会计凭证是紧密相连的。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的经济条件,比如客户对审计人员的态度:不坦白、故意针对、激动亢奋和不合作。这些风险条件中最不利的是客户的不坦白,过分重视任务指标为其次。

(三)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及其环境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必须深入掌握被审计单位整体情况,并根据了解到的环境情况估计出形成错误报告的可能性。在审计风险等式中,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因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是既定的,审计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了确定审计领域、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必须对被审计单位深入了解,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环境、生产经营等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不断降低审计风险。

(四)扩大实地调查程序注册会计师为了发现舞弊行为,经常通过实施实地调查程序寻找到有价值的证据,可以从企业内部、外部两方面展开实地调查:注册会计师应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如材料采购员、货品销售员、仓库保管员、车间生产工人等,在此过程中获得有关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情况,即可察觉管理层的治理漏洞和业务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内部调查获得的证据不够充分与适当,注册会计师还应该展开对企业外部的审核和观察,如对供销商、消费者、代理商以及关联企业的核查。在外勤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达成内查外调的审查工作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才能让审计工作不受到阻碍,顺利进行。

(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在实际工作中舞弊的现象频发,形式也变换多样,审计方法复杂且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自身应有的职业谨慎。当出现舞弊涉及管理层的多重级别时,例如共谋、不遵守内控规定等等,审计人员只有事先假设,才有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和评价被查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也才有可能及时、准确地捕捉舞弊线索。审计人员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应该着眼于特殊的、不正常的会计违规事项。拥有充分的职业怀疑精神无疑是舞弊审计人员最重要的素质要求。

(六)合理承担审计责任、规避审计风险实际审计工作中不可避免存在期望差距,即在社会要求和审计人员实际的工作能力之间会有一定出入,但如果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自身从事的审计工作抱有严谨的态度,规范实施的审计程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检查出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重大舞弊。审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对含有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进行判断识别。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审计人员合理的承担审计责任并不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适当的审计责任对审计人员施加的压力也有利于督促其对审计职责的认真履行。如果审计人员发现的舞弊行为涉及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审计人员就应当需要先确定其与财务报告是否有直接影响,影响是否重大,再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或建议客户寻求法律支持。在审计过程中如果无法规避审计风险,不能确定错报大小,就应该果断退出审计。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舞弊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程序差异问题,旨在探讨基于财务报表审计基础下有关舞弊审计程序的基础理论及其对策,期望有助于完善我国舞弊审计制度,有利于舞弊审计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于寻求舞弊审计程序相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存货舞弊与审计对策 篇8

存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 具有种类繁多、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 收发频繁, 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 变现能力慢, 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 容易产生薄弱环节的特点, 所以企业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平衡利润的蓄水池, 从而达到粉饰经营业绩、夸大资产的目的。所以, 对存货舞弊的识别及审计是资产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存货舞弊动机。

管理层为了获取年薪或上级按其经营业绩考核相关的大额奖金, 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经济指标或者其他如期权奖励、股权奖励等;提高商誉对外筹资的需要, 如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取得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租赁或取得其他商业信用资金;迫于证券市场的压力, 如公司面临退市或可能被其他公司收购、股价大幅下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规避税负, 偷逃增值税、所得税;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清产核资等涉及资产或产权价值、结构变动的重大经济活动中侵占国有资产;满足资本资质要求, 特别是流动资产占整个资产的比重较高时;其他。如经管人员贪污、挪用、私分存货等。

(二) 存货舞弊常见手段

1、虚构存货。

正如莫纳斯所说, 一个极易想到的增加存货价值的方法是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项目编造各种虚假资料, 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数量的存货盘点表、伪造的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定购单。因为很难对这些伪造的资料进行有效识别, 所以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证实存货的存在及其价值。

2、存货盘点操纵。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客户存货的监盘来获取有关存货的审计证据。因此, 对注册会计师来说, 执行和记录盘点测试显得非常重要。遗憾的是, 在一些存货舞弊案件中, 审计客户在数小时之内就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因而, 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足够多的措施以提高审计证据的可信度。例如, 假定审计客户在会计期间结束前五天收到一大批货物, 随之将所有与之有关的验收报告和发票以及它们的复印件抽出, 并在审计期间将其隐藏起来。然后, 在进行存货实物盘点时, 将这些货物清点并记录到注册会计师已测试的那批货物中去。显然, 在上例中存货价值将被高估, 同时有相同金额的负债被低估。遇到这种情况, 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比例或趋势分析以发现可能的舞弊。另外, 也可以检查会计期间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款项支出。若注册会计师发现有未在采购日记账中记录就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则应该进一步调查。

3、产成品错误资本化。

产成品被资本化的部分通常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为了发现这些问题,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人员进行访谈, 以明确产成品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过程是否适当。审计客户往往可列出很多看似充分的证据用以支持其通过对产成品进行资本化而增加利润的处理。此类舞弊往往是财务总监在总裁的指使下实施的。因此, 在对关键人物的正式访谈中, 如果怀疑有人指使他们夸大了有关存货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采取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对其进行责问, 迫使其说出真相。

二、存货盘点的局限性

证实存货数量的有效途径是对其进行整体盘点。注册会计师必须合理、周密地安排盘点程序, 并谨慎地予以执行。盘点的时间应尽量接近年终结账日。盘点时应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以提高盘点的有效性, 比如各存放点同时盘点、停止存货流动以及盘点数额达到合理的比例等。不过, 即使注册会计师谨慎地执行了盘点程序, 也不一定能发现所有重大的舞弊。这是因为存货盘点测试存在以下局限性:

第一, 审计客户往往派代表跟随注册会计师, 一方面可记录测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掌握测试的地点及进程等。这样, 审计客户就有机会将虚构的存货加计到未被测试的项目中, 从而虚增存货的总体价值。

第二, 在执行盘点程序时, 注册会计师一般会事先通知审计客户测试的时间和地点, 以便其做好盘点前的准备工作。但是, 对于那些有多处存货存放地点的审计客户, 这种事先通知的审计惯例会使其有机会将存货短缺隐藏在那些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检查的存放点。

第三, 有时注册会计师并不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 以进一步检查已经封好的包装箱。这样, 为虚报存货数量, 审计客户会在仓库里堆满空包装箱。

三、针对存货舞弊所采取的审计策略

(一) 重视分析性程序。

一个不诚实的审计客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操纵存货信息。注册会计师要对审计客户进行重大存货舞弊的动机和机会加以评估, 以发现存货造假行为。

1、审计客户舞弊的动机。

审计客户进行舞弊的动机可谓多种多样, 对其进行分析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予以考虑将有助于发现舞弊。以下列举了导致审计客户产生舞弊冲动的几种常见原因: (1) 审计客户正面临财务困难; (2) 审计客户管理当局面临完成财务计划的压力; (3) 存货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大项目; (4) 存在合同所限定的供货方面的压力; (5) 审计客户企图得到用存货担保的融资; (6) 审计客户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如股价下跌、公司面临退市或被收购的风险等。

2、审计客户舞弊的机会。

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可以通过存货造假虚增利润。事实上, 对于那些规模小、业务单一的公司, 要想瞒过注册会计师而在存货上做手脚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以下情况时进行存货舞弊的可能性会增加: (1) 公司为一个制造企业, 或者其拥有一个确定存货价值的复杂系统; (2) 公司开展的业务涉及高新技术; (3) 公司拥有众多的存货存放地点。

3、审计客户舞弊的迹象。

虚构存货当期, 其所虚构的存货会使公司的账户失去平衡。与以前期间相比, 销售成本会显得过低, 而存货和利润将显得过高。当然, 还可能会有其他的迹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存货时应回答以下问题, 回答“是”越多, 存在存货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1) 存货的增长是否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 (2) 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是否逐期增加; (3) 存货周转率是否逐期下降; (4) 运输成本所占存货成本的比重是否下降; (5) 存货的增长是否快于总资产的增长; (6) 销售成本所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是否逐期下降; (7) 销售成本的账簿记录是否与纳税报告相矛盾; (8) 是否存在用以增加存货余额的重大调整分录; (9) 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 是否存在过往存货账户的重要转回分录。

(二) 执行实质性测试工作

1、存货监盘。

证实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主要的方法是存货的监盘。 (1) 监盘的时间应尽量接近会计期末结账日前, 盘点时, 存货应分类摆放、停止存货出入库; (2) 对已盘点存货粘贴连续编号的盘点标签; (3) 在盘点过程中, 应注意存货的质量, 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冷背残次的存货 (也可审阅企业存货会计账簿, 常年余额不动账户, 其多为冷背残次的积压货物) 是否已提取适当的减值; (4) 截止期是否正确。进行购货和销售的截止测试, 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入库单及会计账簿。如果l2月底入账的发票之后所附入库单不是12月31日或在此之前的入库单, 而是1月份的入库单, 则货物不应列入年底的实际盘点存货中。反之, 如果仅有入库单而没有购货发票, 则应认真审核每一入库单是否加盖暂估入库印章, 并以暂估记入当年存货账内。

另外, 还应注意有无代销、代人保管或已作抵押的存货以及存放或寄销在别处的存货, 明确其所有权的归属。对在外地的或在他人仓库的重要的存货运用盘点而非函证程序。由于存货监盘不存在满意的替代程序,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和经验, 对存货监盘来获取有关存货的审计证据。

2、检查存货计价。

存货计价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因此, 做好存货计价方面的审查对于存货审计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由于存货的计价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企业选用不同的计价方法, 所计算出的存货价值将存在较大差异, 企业也会利用选用不同的成本计价方法, 来夸大资产、平衡利润。另外, 当企业存货存在市价持续下跌无回升的希望;产品的成本大于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 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账面成本等情况时, 应区分不同的情况, 按照不同的比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选择也可能被企业用来夸大资产、平衡利润。所以, 在存货计价审计中, 我们需要关注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计算是否准确;选用的计价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 通过对存货账龄分析、可变现净值与存货成本的比较, 查看存货是否已发生减值;检查企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恰当, 有无滥用会计估计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翁晓鸣.浅谈存货舞弊及审计[J].现代商业, 2008.20.

[2]郁学武, 刘蛟.存货舞弊的审计对策[J].财会研究 (甘肃) , 2007.9.

[3]李捷.在存货舞弊审计中应用分析性程序的探讨[J].现代审计, 2008.4.

[4]孙建军, 刘同伯.存货舞弊与审计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6.12.

[5]聂美华.浅谈存货舞弊的形式及其监控[J].商业会计, 2006.11.

会计信息系统舞弊审计探讨 篇9

从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模型可以看出, 其四大处理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和信息生成, 都是舞弊的高风险领域。

(一) 数据采集阶段

数据采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一个阶段。在很多方面, 数据采集都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 保证了进入系统的数据有效、完整且没有重大错误。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原则是相关性和效率。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只获取那些相关的数据, 系统设计员通过分析用户的具体需求来定义哪些信息是相关的, 哪些是无关的。只有最终对信息生成有帮助的数据才是相关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能够在数据采集阶段就过滤掉无关信息。有效率的数据采集是指避免重复采集相同信息。数据的多次采集会导致数据冗余和不一致。会计信息系统的采集、处理和存储数据能力是有限的, 数据冗余会使得设备超负荷运转而降低系统的整体效率, 最直接的表现是系统运行速度缓慢。会计信息系统中最简单的舞弊方法大都集中在数据采集阶段。这是传统的交易舞弊在IT环境中的等价形式。舞弊者只需了解系统如何输入数据即可。舞弊行为之一是伪造数据 (删除、修改或增加一项交易) 。如舞弊者在录入时, 插入一条虚假的工资交易, 或者增加工时字段的录入值, 系统将为舞弊者增加工资支票的金额。舞弊行为之二清偿一项虚假的负债。通过输入虚假的支付凭证 (如采购订单、验收报告或供应商发票等) , 舞弊者可以欺骗系统为不存在的交易创建应付账款记录。一旦应付记录建成, 系统将认为该交易合法并且在到期日打印支票, 按正常交易流程付款。分布式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使得地理位置相距甚远的关联公司间越来越多地遭遇舞弊, 如冒充、偷窥、跟踪和黑客等。冒充是指舞弊者通过伪装成授权用户从远程终端获得了会计信息系统的访问许可权。这通常首先需要事先获得授权访问用户名和密码。舞弊者还可搭线接入通讯线路并侵入一个已经登录进系统的授权用户账户。一旦舞弊者进入系统, 就和其他合法授权用户一样进行各种操作。现阶段黑客的主要目的已由原来的炫耀技能转变为偷窃、倒卖公司信息, 或者恶意制造破坏, 迫使公司高薪聘请他们修复和维护。

(二) 数据处理阶段

数据采集完成后, 经过处理才能生成直接可用的会计信息。数据处理阶段的任务包括用于生产日程安排应用程序的数学算法 (如线性编程模型) 、销售预测的统计技术、账务处理程序中的过账及汇总等。数据处理阶段的舞弊分为两种:操作舞弊和程序舞弊。操作舞弊是指滥用或偷窃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资源, 包括利用公司IT资源做私活。程序舞弊主要是指创建非法程序访问数据库文件、更改和删除会计记录, 或在会计记录中插入数值, 或用计算机病毒破坏程序的处理逻辑, 使数据处理异常。萨拉米舞弊是著名的程序舞弊。由于银行财务报告要求的数据精度低于数据库中实际存储的数据精度, 用来计算客户存款利息的程序必须具备取整功能。利息计算程序中的一个复杂的例行程序是清除舍入错误, 以使银行负担的利息总额等于各储户贷方的总额。程序暂时将每次计算的小数部分保存在一个内部存储累加器中。当累加器中的数值达到正或负的一分钱时, 这一分钱才被记入储户账户。舞弊者通过修改程序处理逻辑, 使得正一分钱不是随机地加入某储户账户, 而是加入舞弊者账户, 但负的一分钱仍然如实地从储户账户中扣除。虽然每次只加一分钱, 但由于银行交易量的巨大, 这种萨拉米舞弊可以汇集一笔可观的存款, 而且会计记录还能保持平衡。

(三) 数据库管理阶段

公司数据库是其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集中储藏室。数据库管理舞弊包括: (1) 更新、删除、乱序、毁坏或偷窃公司的数据。访问数据文件是这种舞弊的基本要件, 因此数据库管理舞弊常常与交易舞弊和程序舞弊相结合, 最常见的舞弊手段是从远程地址访问数据库, 在数据文件中浏览、拷贝并出卖数据。 (2) 心怀不满的雇员的报复性破坏公司的数据文件。 (3) 逻辑炸弹———编程人员在程序中插入破坏性例行程序, 在某特定条件满足时, 逻辑炸弹爆炸———删除重要数据、破坏系统等。例如, 某一工资程序中的逻辑炸弹是每天检查雇员名单, 如果没有找到特定雇员的记录 (如该雇员被解聘) , 则启动炸弹, 删除或恶意篡改相关数据表文件。

(四) 信息生成阶段

信息生成是为用户编译、格式化和表达直接可用信息的过程。信息可以是一个操作性的文件、结构化的报告或者计算机屏幕上的一条消息。有用信息在逻辑上具有如下特点: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总括性。信息生成阶段最常见的舞弊形式是偷窃、误导或滥用计算机输出信息。实务中最常见的舞弊手段是垃圾寻宝, 即舞弊者在计算机输出终端附近的垃圾箱中寻找有用信息。另一种舞弊手段称为侦听, 即在通讯线路上监听输出信息。IT技术很容易使舞弊者窃听到正在通过的不受保护的电话线路和微波信道传送的信息。多数专家认为, 在操作上防止一个决意进入数据交换信道的舞弊者是不可能的, 但是数据加密可以使侦听者不能理解信息, 从而达不到舞弊目标。

二、会计信息系统舞弊审计

由于需要伪造会计记录, 许多舞弊方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都会留下审计线索。审计人员首先开发一个舞弊特征图, 用以刻画在某一特定类型舞弊中人们期望找到的数据特征, 然后采用各种数据获取和分析工具 (如ACL软件) 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找到审计证据, 形成审计结论。以下仅详细说明向虚构供应商付款、工资舞弊和循环挪用应收款项各自对应的IT审计程序。

(一) 向虚构供应商付款

采购职能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是一个重大的风险领域, 其常见舞弊方式之一是向虚构的供应商付款。采用这种方式的舞弊者首先要捏造一个供应商, 并在受害公司的记录中为其建立合法的供应商身份。然后舞弊者提交来自虚构供应商的发票, 并由受害公司的应付账款系统处理。由于存在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 这种舞弊通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雇员共谋。常见的审计程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连续发票号码。既然受害公司是发票的唯一收受人, 虚构的供应商发出的发票应该是连续编号的。用ACL软件以发票号码和供应商代码为关键字对发票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分类, 输出发票号码连续的发票清单, 以备进一步分析和检查。 (2) 有邮政信箱的供应商。伪造的供应商可能没有实际住址, 舞弊者会租用一个邮政信箱来收款。审计人员使用ACL的表达式生成器, 创建一个过滤器, 以便从发票文件中选取那些只有邮政信箱地址的供应商。 (3) 有雇员地址的供应商。舞弊者有时不租用邮政信箱, 而在发票上填列家庭住址。审计人员通过ACL软件的连接功能来连接雇员和发票两个文件, 并以住址字段作为二者的通用关键字, 使得只有供应商住址等与某雇员住址的记录才能输出到合并后的结果文件中。 (4) 多家公司拥有同一地址。为了避免与同一供应商进行过多交易而引起警觉, 舞弊者可能伪造多家共享同一邮件地址的供应商。此时可用ACL软件的重复性检查功能来生成一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供应商共享同一地址的供应商列表。 (5) 发票面值略低于检查临界值。许多公司为了控制支出, 建立了一个重要性临界金额。所有超过该临界金额的支票都要经过复查和签名。有鉴于此, 舞弊者会伪造刚好略低于临界金额的付款, 使得其既可谋取最大利益, 又能逃避审查。与此对应的审计程序是用ACL软件的表达式生成器来创建位于临界金额左右的值域, 如合计金额介于临界金额-100和临界金额之间的发票, 然后再综合另外四种审计程序全面检查。

(二) 工资舞弊

常见的工资舞弊有两种:雇员工资的超额支付和对不存在的雇员支付工资。第一种方式通常涉及夸大工时和/或重复发放工资。第二种方式包括向工资系统中加入虚假的雇员, 随后冒领该雇员的工资, 这种舞弊的变种之一是在工资名册上保留已离职雇员。 (1) 超额工时。什么是超额取决于各公司的政策和具体薪酬条款, 审计人员首先应获得关于工时及薪酬的详细内部标准, 然后使用ACL的表达式生成器功能, 筛选出具有超额工时的工资名单。如果超时现象相当普遍, 那么可选取周工时大于50小时的记录, 以生成舞弊嫌疑名单。 (2) 重复支付。使用ACL的重复性检查功能, 按雇员编码查找工资支付记录, 如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 可视为重大舞弊嫌疑:相同雇员号码、相同姓名、相同账户;相同姓名, 不同账户;不同姓名, 相同账户;不同姓名, 不同账户, 但相同家庭住址等联系信息。 (3) 不存在的雇员。在ACL软件中, 连接工资支付文件和雇员文件, 选择雇员号码为共同属性, 使连接后的输出文件中仅包含在雇员文件中不存在的雇员的工资支付记录, 审计人员应就输出信息向工资部门追问支付原因。

(三) 循环挪用应收款项

循环挪用应收款项是指将从第一家客户收到的支票存入自己账户, 在以后的会计期中, 再把从第二家客户收到的款项挪到第一家客户账户中, 以此隐蔽其对第一家客户收款的挪用行为。因为公司的具体信用条款、会计信息系统的选型, 以及应收款管理相关模块的参数详细设置各不相同, 所以实际公司数据中的唯一的舞弊证据是应收款项的收到和记录的时间差, 舞弊特征极不明显, 给审计带来很大困难。开放发票法通常用于管理 (商业) 企业的应收账款。发票文件中各条记录相互独立, 从客户处取得的支票一般是对特定发票的支付。发票文件中的发票金额字段值在开票时填入, 而结账日期字段值在收到全部款项时才填入, 汇款额字段反映从客户处实际收到的付款金额。既然客户与供应商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很重要, 那么正常情况下的付款应该是准时且全额的, 部分付款很可能就存在应收款项的循环挪用。未付款的发票称为开放发票。例如, ZYZ公司收到客户A寄来的一张117万元的支票, 以全额支付其记录在发票文件中的一笔117万元的采购业务。ZYZ公司的舞弊者收款后占为己有, 挪作他用, 而未结清该发票, 则该117万元的发票仍为开放状态。在后续的会计期中, ZYZ公司收到客户B汇出一张200万元的的支票对另一张开放发票进行全额支付。挪用者将其中的117万元记入客户A账户, 结清该账户 (即关闭上述117万元的发票) , 余下的83万元清偿客户B的开放发票金额中的一部分。由于客户B的发票金额中还有部分未结清, 因此客户B的发票仍为开放状态。循环挪用是一种必须要舞弊者主动连续实施的舞弊手段, 因此舞弊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得到最佳观测。这种向下结转的特点为审计人员提供了绘制舞弊特征图的基础。如果公司遵循恰当的文件备份程序, 发票文件在各个会计期内经常备份, 则可生成发票文件的不同版本, 把这些不同版本的发票文件收集在一起纵向比较其中的开放发票记录, 就反映出从各会计期结转的发票额。如果审计师怀疑存在循环挪用, 可采用以下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用ACL软件的表达式生成器从各版本的发票文件中选取部分结清的发票记录;将得到的结转文件合并到一个单独反映整个会计期活动的文件中;创建一个计算字段来计算结转的额度 (发票额-汇款额) ;用重复性检查命令, 查找结转额度相等的支付记录, 循环挪用款项就会浮出水面。

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舞弊存在三种主要形式:向虚构供应商付款、工资舞弊及循环挪用应收款项。这三种舞弊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和信息生成四大处理阶段都各具特点, 由此形成了各自对应的、基于ACL软件的特色IT审计程序, 在实务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财务报告重大错报的风险, 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海林:《IT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会计研究》2008年第11期。

[2] (美) 詹姆斯·A·霍尔 (James.A.Hall) 著, 李丹、刘济平译:《信息系统审计与鉴证》,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财务舞弊“审计线索发现”研究 篇10

一、“审计线索发现”的相关理论

财务舞弊识别过程中的审计线索是指审计人员根据能够获取的企业各类记录、账册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证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审计线索消失,例如对数据的修改基本不留痕迹,也不会留下被修改的痕迹,其次,审计线索的存储形式发生变化,磁性介质储存的信息越来越多,纸质的初始信息越来越少。财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借助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审计目标。

审计线索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有用信息和特征的过程,这些数据包括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数值型数据能够进行对比、核算,可以反映业务规律及进行勾稽关系验证。非数据型数据包括总结、报告、合同等,是审计人员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途径。目前审计线索发现的一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以业务活动规律为突破口寻找审计线索。某些公司业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具有相似性,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同类业务活动进行审计时可以快速确定实质问题,提高审计计划的执行效率。二是通过数据对比寻找审计线索。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规律性的内容,对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按照对比的对象可以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三是通过业务的逻辑性寻找审计线索。逻辑性表现为生产经营活动也符合规律、常识,例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低值易耗品应相对稳定,如果突然升高或降低就应引起重视。四是以勾稽关系寻找审计线索。财务数据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公式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反映和记录,因此,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关系,如果违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表明存在异常情况,是寻找审计线索的突破口。

二、“审计线索发现”在审计中的运用

内蒙古丹海发电公司(以下简称“丹海公司”)是一家以火力发电为主营业务的国有发电企业,煤炭是主要原材料,燃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的75.9%,公司上网电价由国家统一定价,发电业务量通过与华北电网签订合同确定。公司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向国家能源局上报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运营数据。公司于2012年7月购置并一直使用一套由财务管控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两大模块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

(一)审计计划概况

(1)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根据调查发现公司自2012年3月起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制定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但该规范并未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规定,规定过于简略,自开始制定内部控制规范至今公司未对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相应制度进行修订。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突出问题,如存在提前确认相关业务以达到用完年度预算指标的情况,也存在为不超预算而延迟确认入账的问题,由于预算控制不力,可能导致在费用确认、材料采购与付款环节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公司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监控,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有待检验。

(2)制定审计计划。该次审计是第一次对丹海公司实施整合审计,为此,首先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通过增加访谈与问卷调查,加深了对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流程的了解,鉴于丹海发电公司内部环境不理想,暂定以5%税前利润作为此次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以暂定重要性水平的50%作为实际执行可容忍误差的起点。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果,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重大经营与突发事件控制等,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对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常规复核,并对日常账务处理进行审查,包括财务报表变动项目的说明、财务报表收录范围的复核、追踪合并财务报表科目的生成过程并验证其正确性,复查调整分录等,鉴于上述分析,认定公司财务数据具有真实性。根据上述分析拟定本次审计的主要进程,如图1所示。根据分析确定关键业务领域包括:采购预付款、筹资与投资、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等,对这类关键业务进行重点审计。

(二)审计线索发现的具体运用

(1)以业务活动规律为审计线索。首先,审查公司应收账款项目的坏账准备情况。通过检查坏账准备、管理费用等账户核查是否存在利用计提坏账准备调节当期利润的情况;通过检查“坏账准备”借方发生额及原始凭证检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符合规定;通过检查“坏账准备”贷方发生额及原始凭证检查是否存在将已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损失未在“坏账准备”科目反映的情况。通过对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析,公司未按准则计提坏账准备,导致当期利润虚高,按照账龄分析法做如下调整:

其次,审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情况。丹海公司持有多家公司的长期股权。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丹海公司未对持有的部分亏损严重的被投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审计人员对已经资不抵债的被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资料来源:丹海公司及被投资单位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及原始凭证

(2)通过对比财务数据寻找审计线索。通过财务数据的对比能够发现财务数据异常值,以异常值为突破口来发现有用的审计线索。第一,成本费用的复核。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公司2014年记账凭证109#按照收到的KM建设集团开具的4648800元的发票登记生产成本,经核实该款项是KM建设集团对丹海公司办公楼进行修缮而收取的修缮费用,截止2014年底该工程尚未实际完工,实际发生支出3726642元,尚未竣工验收,因此,仅凭施工方开具的发票而将所有修缮费用计入成本的处理方式不当,应按照合同约定进度计算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主营业务收入的复核。一是虚假销售。2014年10月,丹海公司与SF物流公司签订煤炭购买合同,合同约定丹海公司按1380元/吨(含税)的价格向SF物流公司销售煤炭20吨,2014年11月,丹海公司与SM能源公司签订煤炭购买合同,含税价格为1050元/吨(含税),同日,修改了与SF物流公司签订的煤炭买卖合同,将价格调整为1020元/吨(含税)。通过对比两份买卖合同,发现对标的物焦煤的质量标准完全一样,且销售价格明显低于>购买价格,定价显著不合理,进一步审查发现ZT物流公司并无入库清单,而丹海公司后面所附出库单也无经办人与审核人签字,上述销售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二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公司2014年2月6日记账166#支付HT煤炭运输有限公司332991.33元燃料款,记账凭证后面所附燃料结算单供货时间为2011年5月,收货日期为2011年7月22日,存在跨期确认收入问题。同时,据查该批煤炭是丹海公司与HL水电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HL水电公司授权委托ZL公司执行该交易,但因ZL公司不具备煤炭发票开具资质,因此,ZL公司向丹海公司出具委托函,将发票开具给无实质交易的HT煤炭运输公司,从而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

(3)以业务的逻辑性为审计线索。一是对丹海公司预付账款、预售账款支出的审查。通过调查发现丹海公司存在大量无实质业务支付预付款,或预付款远远高于实际购煤金额的问题。2014年1月公司预付给CG煤业有限公司15900万元,并于月内以银行存款收回预付款15900万元,具体收支记录如表2所示。

经查2014年度预付给该物流公司40800万元,年内通过银行存款收回预付账款16880万元,通过应收票据收回10000万元,进一步核查两家公司交易记录,未发现商品购销活动,具体收支记录如表3所示。

丹海公司发生的上述业务或者没有实际发生商品购销业务,或者交易发生额远低于预付金额,且预付款余额长期未收回,并不符合预付款的实质,在本质上构成了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违法了国家关于企业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规定。

二是对公司低值易耗品的审查。公司2014年11月购入手机360000元及支付通信服务费88660元,此手机为联通公司以月最低消费额的形式销售给公司,丹海公司直接以联通公司开具的发票计入“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并在月底通过一次性摊销计入生产成本。按规定,单位发放给职工的手机应作为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时应以实际成本入账,并通过“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核算。

(4)以勾稽关系真实性为审计线索。第一,核实费用的真实性。公司2014年累计收取YM公司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21500万元,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为4320万元,公司2014年12月(凭证号“记527#”)登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492万元并同时贷记预收账款。经调查,XT公司为抑价物资流通一级代理企业,经营范围为钢材、矿石、炉料的批发、零售,以及金属技术的代购代销业务,并无金融业资质,双方也未签订资金借贷合同,因此,向该公司支付利息并计入财务费用的会计处理不符合规定。应做相应的调整分录:

第二,盘点库存商品是否账实相符。经盘点发现公司库存商品与账面价值不符,账面库存商品虚高8661230元,经调查,此部分商品公司已经于2013年对外销售,商品已经全部发出并达到收入确认条件,但公司并未确认相应的收入,也未进行成本的结转,报废货物未取得审批手续。公司2014年报废原材料557211.95元,事故备品备件1842265元,公司上述业务处理没有相关的报废审批手续,也未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三、“审计线索发现”的运用建议

本文以审计线索发现理论为指导,对丹海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业务规律、财务数据对比、业务的逻辑性以及勾稽关系真实性寻找审计线索。审计人员要制定有效的审计计划就需要加深对业务的熟知程度,全方面了解审计环境。一是进行控制测试,对重点业务流程进行细致分析,提高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认知,从而找出单位关键控制点,检验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了解公司基本运营情况,确定公司主要发展业务及部门,从而针对主要业务进行重点审计,发现疑点,比如公司战略进行分析,如果公司存在舞弊应能掌握其舞弊的大致走向。三是搜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不符合相关逻辑、规律的内容作为重点审计线索,此外,还可以通过进行孤立点分析来提高发现审计线索的效率。从审计过程而言,审计人员不能单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必须同销售数据、功效数据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中,通过数理统计来寻找审计线索。同时,结合以前年度审计结果中公司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可以判断公司的执行力,甚至从历史审计结果中寻找审计线索。

但是,由于财务数据信息量大,在计算机审计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审计线索发现仍然存在许多难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财务信息化快速普及的今天,除原始数据需要手工录入外,其他数据大部分可以由财务软件自动记录、核算。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财务数据、供销数据等结合起来,借助数理统计,利用财务数据的比率分析以及非财务数据的频率高效率的寻找、定位审计线索。第二,提高审计队伍业务素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其中的素质包括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为整个审计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业务能力重点指审计技巧、审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还包括相关的税务、财会、法律知识。唯有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使审计人员从庞杂的审计中找到审计线索。第三,全方位寻找舞弊审计线索。对丹海公司的审计业务表明,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对应的财务舞弊线索的发现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发掘,例如对业务流程、对逻辑关系、活动规律等分析,都是发现审计线索的突破口。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有对细节的深入,发现可能的疑点、线索,还要有整体的把控,在总体层面上进行汇总,对发现的可能漏洞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形成整个舞弊的整体脉络,通过逆向分析或穿行测试来定位具体的财务舞弊节点。

参考文献

[1]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与思维要素研究》,《审计研究》2011年第6期。

[2]陈鑫、马敏周:《模型重叠法在审计中的运用》,《审计研究》2013年第2期。

[3]高瞻远:《审计如何发现问题线索》,《中国审计》2013年第16期。

浅析存货的舞弊表现及审计研究 篇11

关键词:存货 舞弊表现 审计研究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存货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发生频繁、种类繁多、变现能力差、核算难度大等特点使其成为企业调解成本和利润的理想工具。因此,对存货的舞弊行为进行辨别和审计成为资产审计的重要内容。

一、存货主要舞弊表现

存货价值由数量和价格决定。存货种类多、流动性强的特点以及选择不同计价方法的差异导致对存货数量和价格的确定均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存货账户体系已经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舞弊对象。

(一)虚构存货

对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存货舞弊方法便是对不存在的项目编造出一系列虚假的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数量的存货盘点表、虚假的订货单等。通过有预谋的管理层舞弊虚增存货价值。

(二)盘盈盘亏不作转账处理

效益好的企业为了规避所得税或者将利润转入下一年,只处理盘亏的存货;效益差的企业,为了尽量多的实现利润,只对盘盈的存货进行转账处理。更有甚者,将盘盈的存货计入“其他业務收入”或“营业外收入”,或直接用盘盈盘亏的存货抵消非常损失,导致“进项税额”无法转出,虚增了增值税的抵扣额。

(三)材料假出库,虚增成本

企业通过办理虚假的出库手续,虚列材料费用,虚增生产成本,进而增加销售成本,使企业利润虚减,逃避所得税。

(四)随意变更计价方法

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一经选定,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应该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实际工作中,个别企业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人为调节成本,进而调解当期利润。

(五)以物易物不作购销处理

准则规定,企业之间进行生产资料串换,都应视同销售,作购销账务处理,并计算相关税金。但有的企业在处理此类业务时不结算、不入账、脱离银行和行政部门的监管,逃避税款,隐瞒利润。

(六)私设账外物资“小金库”

企业会将部分账内物资材料转移到账外,作为可供企业随时调用的“小金库”。如:1、对已领材料不用或少用,全部计入成本费用,但不做退料处理;2、回收的边角料及废料不入账;3、盘盈及接受捐赠的物资不入账;4、自制材料以及委托加工退回的余料不入账等。

(七)操纵存货盘点

审计人员对存货的盘点,往往需要被审单位的配合。这就为被审单位操纵存货盘点创造了条件:1、将存货在不同存放地点之间不断转移,重复盘点;2、堆积空包装箱,虚列存货存在;3、提供虚假的出入库资料;4、提前通知盘点的时间地点,给被审单位足够的时间进行存货造假;5、直接更改审计人员的工作底稿数据。

二、存货审计研究

(一)分析程序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单位的舞弊动机、舞弊机会和舞弊迹象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存货造假行为。

1、存货舞弊动机

只有认清存货舞弊动机,才能增加审计的针对性,提高审计效率。存货舞弊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层为了获得高额奖金或者完成经济指标;(2)企业为发行股票、债券或申请贷款而获取商誉;(3)企业正常经营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4)企业图谋规避税负,偷逃所得税、增值税;(5)企业图谋在资产重组、改制等涉及产权结构变动的经济活动中侵占国有资产;(6)管理者贪污、挪用、私设存货“小金库”等。

2、存货舞弊机会

对于一些业务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要想进行存货舞弊而又逃过审计人员的审计是极为困难的。但出现下列情况时,存货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加:(1)企业的存货价值确认系统较为复杂;(2)企业存货的存放地点较多;(3)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周转较快;(4)企业存在关联方交易。

3、存货舞弊迹象

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审计如下可能存在舞弊的迹象:(1)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逐期增加;(2)存货的增长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3)存货周转率逐渐下降;(4)运输成本占存货成本的比重逐渐下降;(5)存货的增长快于总资产的增长;(6)存在增加存货余额的重大调整或抵消分录;(7)期末存在过往存货账户的重要转回分录。

(二)实质性程序

1、存货计价测试

存货计价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存货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应该:(1)审查存货计价是否准确;(2)查看计价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3)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有无滥用会计估计的情况发生;(4)对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进行存货成本审计。

2、存货监盘

存货监盘是存货审计的中心环节。审计人员的存货监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当存货有多个存放地点时,尽量同时盘点;(2)监盘时间应尽量接近会计期末结账日前,盘点时,存货应停止出入库;(3)对已经盘点的存货粘贴具有连续编号的盘点标签;(4)注意存货的质量,查看积压存货是否计提了适当的跌价准备;(5)注意有无代销、代人保管或抵押的存货,明确所有权;(6)通过拆箱抽样等方法,确保存货真实性。

3、存货截止测试

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入库单及会计账簿,进行购货和销售的截止测试。如12月底的发票所附的不是12月31号及之前的入库单,则货物不应列入年底的存货盘点中。反之,如果存货只有入库单,而没有购货发票,则应认真审核每一张入库单是否加盖了暂估入库的印章。

总之,存货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审计人员只有从细节入手,洞悉存货舞弊的惯用伎俩,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才能达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蕊,谢盛纹.审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翟志华.存货审计的程序、要点和方法[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12).

审计舞弊侦查方法研究 篇12

舞弊的含义是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审计中的舞弊指企业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故意行为。审计师关注的舞弊主要包括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和侵占资产两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上市公司的舞弊逐渐变成了资本市场的流行病,接连不断此起彼伏。从国外的安然、世通、施乐、环球电讯、阳光等,到我国的琼民源、银广夏、蓝田股份、绿大地、万福生科等,其损害了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造成了空前的诚信危机,对各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审计具有查错防弊的作用,审计师被认为是“经济警察”,但研究表明接近90%的舞弊是被偶然发现的,并非由一般的审计揭露。审计师辩解审计不是专门的舞弊调查,在发现舞弊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审计师对企业的舞弊迹象应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不应拿审计的固有限制当说辞。

本文在研究了近年来发生的真实舞弊案的基础上,将其归类分析,总结出一些舞弊的侦查方法。审计师要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察觉舞弊预警信号,恰当运用舞弊的侦查方法,尽早发现并揭露舞弊,避免资本市场和投资者遭受更大的损失。

二、舞弊的预警信号

本文研究发现,许多舞弊在早期都具有一些共性的预警信号,如果审计师能够及时对这些敏感信号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可以尽早发现企业的舞弊事实。在国内外众多真实舞弊的案例中,笔者发现了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当企业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迹象时,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并开展相应的审计侦查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1. 会计基础工作较差。会计资料的舞弊迹象比较清晰也容易识别,如公司账簿记载混乱,凭证有缺失、乱序和篡改,存在异常会计分录,账簿和报表不平或勾稽关系有错误等。例如,银广夏的造假舞弊案中,若天津广夏出口属实,依据税法规定,可以办理几千万元的出口退税,而年报里却没有出口退税的项目。

2. 审计独立性存疑。独立、客观、公正是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当其受到损害时,审计师应考虑舞弊产生的预警信号。例如,在安然事件中,安然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审计收费高达5 200万美元,其中咨询收费为2 700 万美元,而且安达信的前员工很多都在安然公司任职。

3. 企业的行业背景。在甄别企业的舞弊信号时,要考虑当前企业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与其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是否相符。如创业板造假第一股的万福生科,对于粮油加工类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并非朝阳产业,却保持着一个高成长的资本市场形象,这不得不让人们产生疑点。

4. 企业的模范、典型效应。在我国尤其喜欢树榜样、立典型,给企业披上特有的政治色彩,作为炫耀的业绩资本。因此对于这样的企业审计要保持高度职业怀疑,不因其模范典型形象而放松警惕。例如,各级领导频频造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的“郑百文”,被郑州市委、市政府树为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面红旗”,河南省有关部门把它定为全省商业企业学习的榜样,当荣誉背后的舞弊曝光后,最终它们都以衰败而告终。

5. 盲目乐观下的异常增长。在揭露舞弊的众多案例中,投资者盲目的乐观、企业异常的增长往往预示着潜在的舞弊,在审计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乐观增长背后是否有造假舞弊的嫌疑。例如,以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的银广夏、创造1996 年中国股市神话中“大黑马”的琼民源、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等。

6. 关联交易。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会越来越庞大,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交易方式也随之更复杂。企业极有可能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以造假舞弊的财务信息欺骗广大利益相关者,审计师应当提高警惕,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和谨慎性。例如,科龙电器通过众多银行账户,频繁转移资金,满足不断扩张的资本需求,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对科龙进行盘剥,掏空上市公司,又通过财务造假维持科龙的利润增长。

7. 公司治理缺陷。审计不能仅仅只关注财务信息,更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企业整体把握,特别是存在一股独大、内控失效等这些舞弊预警信号时,审计师应审慎甄别。例如,南方保健实行的是以斯克鲁西为中心的集权式管理风格,他是创始人,又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十分强调自己在公司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而实行“独裁统治”,面对这样的强权人物,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内审部门形同虚设,从而为舞弊造假滋生温床。

8. 并购重组。并购重组属于特殊重大交易,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涉及巨额资金交易,而且周期较长,程序复杂,牵扯并购重组的对象较多,包括经纪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因此,在复杂繁琐的并购交易中,很容易滋生财务舞弊的造假,更有甚者正是借助并购重组来实现舞弊的目的。例如,顾雏军控股的格林柯尔公司斥资3.48 亿元收购了科龙电器,通过重组并购把科龙公司当作“提款机”,实施舞弊造假。

综上,几乎每个舞弊案例都潜藏着预警信号,审计师在审计中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仔细辨别和捕捉这些细节,保持高度的谨慎性。只要抓住其中任何一个信号,开展相应的侦查工作,再高明隐蔽的造假案件都会揭露于众。

三、舞弊的侦查方法

侦查是法律名词,指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用强制性措施的活动。审计作为提供鉴证服务的中介,虽然不是专门的侦查机构,也没有法定的侦查权,但审计师被称为资本市场的“经济警察”,仍有责任和义务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查错防弊,为广大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鉴证报告,维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

刑事侦查的方法有讯问、询问、勘验、检查、鉴定等。笔者认为,审计中的舞弊侦查方法可大致分为财务侦查和非财务侦查两种。在具体操作中,审计师要结合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巧妙地运用到侦查程序中,以揭露企业的舞弊事实。

(一)财务侦查方法

在审计侦查中最常用的还是财务侦查方法,由于审计师大多是会计科班出身,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了解,具有自身的专业优势。而且财务侦查的成本也比较低,可以贯穿审计的全过程。

1. 充分利用基本审计程序。在审计准则中规定了七种基本的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观察、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审计师在侦查舞弊时要充分利用这七种程序,有时恰恰是最基本的程序往往能发现最本质的舞弊。

例如,麦克逊·罗宾斯药材公司破产案中,担任审计的普赖·斯沃特豪斯会计师事务所对应收账款未经函证、存货未经实地盘点、销售收入与银行存款未经必要核实给予确认。还有审计成都红光公司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对存货进行必要的盘点,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必要的函证,导致红光公司发布了虚假会计信息。

2. 准备金侦查。准备金的计提和转回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惯用伎俩,因此准备金被称为“利润调节器”,以调增或调减利润。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企业的准备金科目,仔细斟酌企业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是否符合会计准则,避免企业利用准备金实施舞弊。例如,在世通舞弊案中,公司利用已经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包括递延税收、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转回了16.35亿美元已计提的准备金,虚增了4亿美元的利润。

关于准备金主要涉及两种情况,一是为了虚增利润、粉饰业绩,少提或者不提减值准备,二是为了均衡股利分配和调节年度利润,多提减值准备,也就是所谓的秘密准备。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虽然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得转回,但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来说,还是可以被人为操纵的。审计师要谨慎执业,仔细斟酌企业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是否符合会计准则,避免企业利用准备金实施舞弊。

3. 存货侦查。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会计指标,它扮演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晴雨表,在企业发展的繁荣期,它可以被看作资产,在企业经营不善每况愈下时,它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存货的收、发、存是舞弊侦查的关键点,审计师应提高对这类企业存货侦查的关注和怀疑,许多舞弊案件最终都是通过存货侦查而揭露的。

例如,在新大地舞弊案中,调查组对存货进行了突击盘点,发现了大额账实不符,根据存货盘点反映的问题,稽查人员顺藤摸瓜,开展侦查,使得新大地造假案逐步揭开谜团。

再如美国道提斯食品公司的格雷温斯分部实际经营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只好虚增存货,并提高月末存货余额来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以达到目标利润,审计师对道提斯公司的存货异常没有继续侦查,反而因不愿待在冷库里而马虎地对待存货清点。

4. 税项侦查。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税收约束,企业的缴税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着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因此审计师可以沿着企业的缴税明细,侦查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税项是否符合,若存在较大差异,应认真审核相关凭证资料,确认交易活动是否属实,以防企业存在财务上的虚假舞弊。

例如,在美国资本市场被猎杀的中国概念股大连绿诺科技有限公司,因财务造假而在美国退市,中文财务文件显示的营业收入不过1 100万美元,比上报给美国的营收数据1.93亿美元低94.2%,向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提交的增值税原始复印件显示营业收入为890万美元,没有上缴增值税,而提交的SEC文件却显示营业收入为1.93 亿美元,上交的增值税为1 430万美元。

再如在银广夏案中,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异常增值税、所得税政策的披露情况,审计师没有予以保持应有的关注,其伪造供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免税文件而虚增利润,而且若天津广夏的出口属实,要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然而年报里却没有出口退税的项目。因此,审计师若对交易事项有所怀疑,不妨尝试从税的角度去侦查分析企业是否潜藏舞弊。

5. 交易活动侦查。企业要维持所必需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不断地同外界进行交易买卖。一个企业真正的发展正是通过生产、交易、再生产而不断壮大成长的。审计师要着重关注企业交易活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挖掘是否有舞弊造假交易的存在。例如,蓝田股份大量的交易是通过现金直接进行的,并采取坐收坐支的办法,很难从收入的角度验证收入的真实性。再如,新大地案中大量使用现金虚增销售收入,因为现金交易不像转账交易那样能清晰地记载资金流向,同时也会增加事后调查的难度。

还有万福生科财报上每年销售额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客户,却被发现其处于偏远的湘西小镇,更有甚者,是只有一两间小门面的个体家庭作坊。绿大地伪造金融票据、合同、发票、虚增交易量、虚开大额资产、大量的关联公司交易等来舞弊造假。审计师对企业交易活动要重点侦查,对于大额现金交易,供应商、客户的交易证据尤其要提高警惕和谨慎。

6. 分析性侦查。分析性侦查是通过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包括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较大的波动关系进行侦查。审计师通过分析对比这些数据,当发现异常迹象时,应当提高关注度,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谨慎判别企业的财务舞弊。

例如,世通将38.52亿美元的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入“厂场、设备和财产”以虚构利润,如果安达信将这些由线路成本转入的资本支出与世通内部的资本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世通高管人员舞弊造假的破绽必将暴露。

再如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是0.77,说明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0.35,这说明扣除存货后,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占资产百分比约是同业平均值的1/3;而存货占流动资产百分比约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等。

(二)非财务侦查方法

由于大多数舞弊造假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动态性的特征,单独使用财务侦查方法很难查获隐秘复杂的舞弊,因此在揭露企业舞弊时,审计师通常还要结合非财务侦查的方法。非财务侦查方法具有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而且涉及跨学科的结合,需要审计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1. 询问、心理侦查。在出现舞弊预警信号时,审计师要进一步收集信息以确定舞弊是否真正存在,而询问可能是最有效的舞弊侦查方法。在询问的过程中审计师要观察询问对象的语言和非语言反应,适当运用心理学和侦查学原理分析,由于舞弊涉及人的心理、个性和教育等方面,因此侦查舞弊的过程往往是审计师和企业在心理、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博弈的过程。例如,揭开世通舞弊案的辛西娅和史密斯曾对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质问财务计划部主任,其给出的解释是“预付容量”,当被问及“预付容量”的确切含义以及将“预付容量”作为资本支出的依据时,主任表示无可奉告。对于询问发现的疑点,辛西娅和史密斯通过不断地侦查和分析,发现其通过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进行大规模的利润造假。

2. 外部媒体侦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许多舞弊案是通过外部媒体报道而被监督机关和社会公众揭露的。审计师在侦查过程中,若对企业舞弊的事实揭露有困难,不妨借助于外部媒体,特别是如今信息化的经济社会,网络、手机、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传播的普及,利用媒体制造焦点和舆论,使企业的舞弊事实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例如,银广夏案中,有两个记者历时一年多时间,提出了有力的佐证,并在《财经》杂志发表了《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粉饰报表的事实被曝光。再如,蓝田股份案中,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行为进行了揭露,在分析蓝田股份的财务状况后,她认为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

还有《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安然股价是否高估?》的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财务有“黑箱”,《财富》质疑道:“为安然欢呼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人能搞得清安然的钱到底是怎么挣的。

3. 利用专家侦查。由于审计师的专业优势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对于财务之外的其他领域,审计师常常是个门外汉。审计师在侦查舞弊时,如果遇到自己财务领域之外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外部专家,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帮助审计师作出判断,以及时揭露舞弊事实。

例如,在银广夏案中,相关专家认为银广夏向德国出口为“不可能的产量、价格、产品”,特别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许多大学的教授和专家认为不可能在预定时间内生产出满足合同数量的产品。

再如,东方电子案中,清华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专家认为,单从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企业的角度来说,百分之三十几的利润显得过高,一般说来,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几的利润率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还有关于蓝田股份专家认为,一亩水面下要产3 000~ 4 000 公斤鱼,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 ~ 60 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室里才做得到。

4. 信息技术侦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大多数企业都利用相关财务软件实现了电算化,而且审计师开展具体审计程序,也使用到相关的审计软件。可见,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企业财务和审计的方方面面,如果审计师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对侦查企业潜在的财务舞弊有很大帮助。

例如,世通舞弊案揭露者之一的哲恩·摩斯是擅长电脑技术的内部审计师,为了获取舞弊造假的直接证据,必须进入世通信息化的会计系统调阅相关的会计分录和凭证。但是只有经过相应批准,内审部才有资格不受限制地使用世通的会计系统。颇有“黑客”怪才的摩斯发挥自己的电脑技能,很快就利用信息部安装和调试新系统的机会,获得了进入会计系统的方法。鉴于世通很多有疑点的资本支出都是由总部化整为零,转嫁至各地分支机构进行记录,摩斯进入电脑会计系统后,将取证重点锁定在“内部往来”,最终成功地收集了世通将20 亿美元经营费用“包装”成资本支出的直接证据。

四、结语

诚实守信是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的基石,企业违反诚信规则舞弊造假,无异于画饼充饥、饮鸩止渴,最终毁了自己,也殃及社会。外部独立审计是防范重大会计错报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审计应当坚守住资本市场最后的堤岸,决不让舞弊造假的洪流兴风作浪,竭忠尽力地履行“经济警察”的神圣职责,以塑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诚信风尚。

摘要:舞弊是影响资本市场有序发展的一项顽疾,侦查防范舞弊是全世界范围内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在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舞弊案的基础上,对其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发生舞弊的预警信号,归纳出审计舞弊的侦查方法,有助于审计履行“经济警察”的神圣职责,从而塑造我国资本市场的诚信风尚。

上一篇:自动人行道下一篇:因素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