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特征(精选10篇)
财务舞弊特征 篇1
一、企业财务舞弊理论分析
(一)企业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1)财务舞弊的概念。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故意使用非法手段进行财务报表造假、漏报或者是虚构数据,虚构事实或者是隐瞒事实,造成财务报告有关重大事项的相关会计信息极其不真实,并且也违反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公司法》等相关规定。
(2)舞弊动因理论。
第一,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把舞弊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结构部分,一个是行为部分,所以也被称之为二因素论。舞弊的结构部分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存在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这部分是能够看到的,如财务资源、组织目标以及技术状况还有等级制度等等;舞弊的行为部分是指主观以及个性的内容,如舞弊实施人员故意掩盖实施,导致舞弊行为很难被揭示出来。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侦查企业舞弊的过程当中,应该对企业舞弊行为引起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内部环境做出风险评估的时候尤其应该注重对管理人员个人行为的监督。
第二,舞弊三角理论。这一理论是由Albrech最先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主要概括了发生舞弊的三种因素:机会、压力以及合理化借口。只有当这三种因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又能够发生舞弊行为。并且这三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是连续作用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来看待。
第三,GONE理论。“G”代表贪婪,即Greed;“O”代表机会,即Opportunity;“N”代表需要,即Need;“E”代表暴露,即Exposure。“贪婪”代表着舞弊行为人的道德价值观,想要获得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获取的物品;“机会”意味着企业内部存在可以实施舞弊的空间,比如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等等。“需要”代表着舞弊行为人的内在心理需求。“暴露”指的是舞弊行为人在实施舞弊行为之后有可能暴露的概率,以及暴露之后将要接受哪种程度的惩罚等等。
第四,风险因子理论。风险因子理论把舞弊风险归纳为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两种。其中,一般风险因子指的是实施舞弊行为的环境因素,这是实施舞弊人员自身无法控制的,但是外部组织管理人员以及规章制度,还有监管机构和有关法律法规能够控制;而个别风险因子指的是实施舞弊人员个人的主观意识,这是内部组织管理人员以及监管人员无法控制的,只能够通过教育等方式降低此类主观意识。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分析
(一)分析方法与样本选择
(1)财务舞弊特征的分析方法。本文重点以上交所、证监会以及深交所等有关监管机构公开的企业处罚报告为研究对象,主要把舞弊公司的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舞弊手段;舞弊持续年限;审计意见类型;被处罚的类型。通过分析查找企业舞弊曝光的新闻资料以及处罚公告对企业舞弊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CSMAR数据库当中的违规公司以及违规年限对企业舞弊持续年限做出统计分析;通过查看企业年报,并且使用CSMAR数据库对企业审计意见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利用CSMAR数据库当中的违规类型以及指标查看被处罚的企业类型。
(2)财务舞弊公司样本选择。本文选取的财务舞弊公司主要是公司存在舞弊情况并且被上交所、证监会或者是深交所进行处罚的,而且还公布了处罚报告的上市公司。具体情况如下:以财政部、证监会以及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的出发公告为依据,时间段选择从2008年到2013年共五年。选择的上市公司中接受处罚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及时公布重要事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格式内容调整被批评或者是被警告,这些都不包含在企业财务舞弊的范围。所以,选取数据符合样本选取要素的舞弊样本公司一共77家。针对此77家财务舞弊公司重新进行样本调整:剔除由于违规炒作而被处罚的公司共2家;剔除延时信息披露的公司共16家;剔除存在违规买卖公司股票的公司共1家。然后把深证A股方大A以及上证B合二为一,一共得到57个样本。这些公司均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本文重点统计以及分析所选取的样本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以及舞弊持续年限,因为舞弊而接受到的惩罚类型,如批评以及警告等等,还有这些上市公司在舞弊年份内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研究和分析这些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基本规律,也为之后的审计方法选择以及改进措施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特征分析
(1)财务舞弊手段分析。通过对所选取的57家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进行分析,共统计了从2008年到2013年五年时间内接受过处罚的57家样本公司在实施舞弊行为的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舞弊手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处罚的上市公司使用的主要的舞弊手段所占比重依次为:重大遗漏、虚假陈述、虚构利润、推迟披露等。其中,推迟披露的舞弊上市公司一共有25家,主要使用的手段是推迟披露对外担保事项以及银行贷款事项等;虚构利润的舞弊上市公司一共有26家,主要使用的手段是虚增收入、虚减费用以及缺少减值准备等等;虚假陈述的舞弊上市公司一共有45家,主要使用的手段是虚假披露关联销售以及采购,还有对外投资方面的相关事项等;重大遗漏的舞弊上市公司一共有50家,主要使用的舞弊手段是隐瞒了关联方资金往来以及重大法律诉讼,还有重大对外担保事项等等。大部分的舞弊上市公司是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舞弊手段,为了达到为利益集团或者是特定人员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2)舞弊持续年限分析。舞弊持续年限指的是上市公司由于舞弊接受惩罚,同时被相关监管机构调查上市公司舞弊并且发布相关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具体身份,并不是有关监管机构公布的相关舞弊上市公司的公告年份。应该从最早实施舞弊的年份开始计算,一直到被相关政府监管机构调查之前的时间段内实施的舞弊行为。本文统计的舞弊上市公司的舞弊年限指的是被调查出的曝光的舞弊年限,并不是舞弊上市公司真正实施舞弊行为的年限,因为存在舞弊上市公司实施舞弊但是由于过于隐蔽而没有被相关监管部门调查出来。所以,统计的舞弊持续年限很有可能是在公司实施舞弊行为之后的时间。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在被曝光的57家舞弊上市公司中有5家连续2年被相关监管部门发现公司存在舞弊而被出发的,还有很多舞弊上市公司在监管机构调查完之后实施舞弊行为而没有被查出。
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4.65%比例的舞弊上市公司有1年的时间内实施了舞弊行为,也就意味着有90%以上的舞弊样本公司是存在持续年限2年以上的,其中持续2年的公司达到37.21%,持续3年的公司达到18.60%,有7家舞弊样本公司的舞弊持续年限达到9年。从以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舞弊上市公司的舞弊持续年限是3年甚至超过3年。而且这些数据统计的都是被查出的时间,还有很多舞弊公司的舞弊年份还没有查出来。所以,这些都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提高警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统计分析
(1)财务舞弊实施的年份统计。进行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统计之前,先分析所有舞弊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年份,然后对注册会计师针对舞弊公司出具的相关审计意见类型做出相关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8-2013年存在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舞弊发生的年份排在第一名的是2011年,一共有13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财务舞弊行为。由于从2010年开始我国放松了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力度,所以,发生舞弊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上升。
(2) 审计意见类型统计分析。本文针对所有从2008年-2013年被财政部、证监会以及深交所、上交所通报做出了财务舞弊行为的所有公司,针对这些公司内部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意见做出汇总统计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表4中舞弊上市公司的数目和表3中舞弊上市公司的数目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公司在之前并没有上市,没有公布相关的财务报告,无法查询到审计意见类型。
从表4可以看出,所选取的样本舞弊上司公司当中,大部分的公司都是没有保留审计意见的。在本文所收集的所有发生会计舞弊的上市公司中,平均只有47.69%的舞弊上市公司出具了非标意见。从2010年起舞弊上市公司出具的非标意见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舞弊上市公司出具的非标意见超过一半,在2012年因存在舞弊而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数目只有1家,在所有因为存在舞弊而出具非标意见的舞弊上市公司当中,平均只有1.53%的公司被审计师识别出来了,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独立审计揭示错误信息的工作,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以及方法都有待提高。
(四)财务舞弊公司被处罚类型统计分析我国财政部、证监会以及深交所、上交所依法对舞弊上市公司进行惩处,依法对其实施监管责任。所以,这些监管机构不仅监管上市公司信息,还包括了对公司财务舞弊方面的调查,并且对于违反有关监管违法的行为,比如财务舞弊等,依法进行惩罚。本文从2008-2013年由于企业财务舞弊而被财政部、证监会、深交所以及上交所惩处的57家样本公司看来,相关监管机构对这些公司的惩处类型主要有:公开批评、立案调查、行政处罚以及警告等。惩罚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舞弊实施人员。依照进行财务舞弊的性质以及涉及金额做出惩罚决定,通常是多种惩罚形式共同使用。表5列举出了监管机构对财务舞弊上市公司的处罚类型统计分析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处罚类型组合一共有14种,使用最多的处罚类型组合是警告和罚款以及行政处罚、警告及立案调查,所占据的百分比都是28.57%,使用最少的处罚类型组合是公开谴责和行政处罚,所占百分比是7.14%。从这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财务舞弊上市公司的惩罚程度不高。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抑制建议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舆论气氛,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传递范给会计从业人员,还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职业道德宣传。二是环境支持。通过利用和创造社会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条件等一切资源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充分发挥出审计委员会的优势作用,如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程序及办法进行交流,定时检查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尤其需要加长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以及行为规则等等。
(三)加强财务舞弊监督加大对企业财务舞弊调查的技术研究,开发全新的、高效的舞弊调查技术。加强对企业注册会计师以及政府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加大对企业舞弊惩罚力度加强行政处罚力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经济处罚。暂停执业以及吊销执业执照等手段,对于数据造假实施加倍处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对整个资本市场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实施财务舞弊虽然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能够获得利益,但是一旦事情被揭露,对于上市公司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上市公司将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所以,上市公司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维护企业和整个资本市场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恩:《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宋良荣:《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技巧》,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3]杨忠莲:《审计委员会制度与财务舞弊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期。
[4]刘文国、王纯:《复旦卓越·会计学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李勇等:《数字的奥秘: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格雷厄姆(Ronald L.Graham)、王玉平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揭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篇2
徐武杰,男,硕士在读,上海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审计、内部控制。
摘要:部分上市公司为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操纵利润并虚构财务报表,致使证券市场财务舞弊案频发。本文通过揭露新中基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总结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舞弊;虚假交易;利润;舞弊手段
一、财务舞弊概述
财务舞弊是公司内部人员或实际控制人为了谋个人私利的最大化,蓄意隐藏真实的财务数据,用不实、错误的财务报告欺瞒投资者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也越来越多。这些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无疑都对投资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涉及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有可能由此而对中国资本市场和政府监管机制丧失信心。前有南纺股份财务舞弊事件震惊金融界,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中基的财务舞弊事件有一次让广大投资者心寒。
二、新中基公司简介
新中基是一家国有资产相对控股公司,200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4,59万元。
其业务范围集中于番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主要产品是番茄酱。新中基的董事会秘书2014年接受采访时还透露,目前新中基的生产规模位居国内第二位、世界第三位。新中基生产的番茄酱90%用于出口,产品销往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新中基生产的大包番茄酱已经占领欧洲市场,其份额足足有20%,小包装的番茄酱也在非洲市场占有45%的份额。
三、新中基财务舞弊事件
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料到,新中基这样一家资本雄厚、市场广阔的企业会财务舞弊,但是事实往往让人瞠目结舌。
从2006年开始,为了掩饰公司严重亏损这一事实,新中基连续六年财务舞弊,虚增收入和成本,不同程度虚增、虚减利润,粉饰报表。
2006年1月,在时任新中基董事长刘一的指使下,总会计师吴光成等人参与了这一历时六年的财务舞弊。2006年,新中基隐蔽使地用自有资金,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天津晟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天津晟中表面上与新中基在法律上没有任何关系,但其业务与财务实际上完全由新中基控制。天津晟中成立后,即开始协助新中基的业务造假。天津晟中从新中基采购番茄酱,再销售给新中基的控股子公司天津中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2007年,刘一找到曾任新中基销售负责人、已辞职独立经商的吴新安,请其帮忙从新中基采购番茄酱之后再卖给天津中辰。2007年至2010年间,吴新安控制的新疆豪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给新中基的财务造假再添一层面纱,其从天津晟中采购成品番茄酱,加上税费及“好处费”后,再转手全部销售给新中基子公司天津中辰。这一切表象下的实际情况是,新中基利用了新疆豪客走一个形式上的业务流程,然而货物基本不动,却可以虚增经营收入和利润。
通过2006~2007年连续的造假,新中基累计虚增利润11亿元。维持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遮掩。公司虚增的利润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偷减下去,只有再次舞弊虚减利润,为填平此前两年的业绩造假,该公司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平账,在2008~2011年虚减利润11亿元。
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监管部门的极力追索之下,这笔巨额的糊涂账最终还是现了原形。
四、财务舞弊手段甄别
除了新中基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可谓层出不穷。在现有的财务核算体制下,追根究底,其常用手段无外乎几种。其中“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正是本文中提到的新中基运用的手段,通过与关联方和非关联方之间的虚假交易,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从而影响各年度利润。
刘斌(2013)根据Wind数据库收集了 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名录,遴选了55家样本公司,对其舞弊手段进行了统计分类,得出了每种舞弊手段的出现频次。如表1所示:
五、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建议
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实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对于如何识别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应当由政府给予支持。这时候应当适时出台强势措施,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无论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我认为应当包括如下几点。
1、加強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
审计机构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机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效力。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有权接触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对于舞弊行为的发现和断定有着强有力的优势。政府是否能够有效的监督和支持审计机构进行严格的审计,对于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揭露有着最明显的扼杀效果。从行业上看,审计师的审计职能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因为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方面没有适当的话语权,从而使得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落了空。政府应当极力避免这种行为。
2、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公司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企业严谨、健康、合法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需要设有运转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及时发现企业现存的管理、财务和运营上的漏洞。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则可以加强内部审计职能;二则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3、加大公司违规成本
建立完善有效的惩戒机制。正如上文所述,新中基财务舞弊数额巨大,性质严重,达到了刑事处罚的标准,但是仍未被司法部门起诉。
针对这样的现象就要政府出台更有利的惩戒措施,使得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变得不可承受;更要加强违规被惩处的强制性,使得所有违规的企业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小红 林舒航.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与治理[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总第109期):25-30.
[2]刘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赵剑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3月.
财务舞弊特征 篇3
关键词: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教育程度
1 高管团队特征与财务舞弊概念
1.1 高管团队特征
高管团队内的成员有不同的学历和特征背景, 其阅历也不尽相同, 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种种不同都能影响其在企业中的判断和经营决策。对高管团队特征的测量主要有两个最为主要的指标, 即异质性和同质性。这两个测量指标的测定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的, 其中, 对高管团队中相似性描述的是同质性, 而异质性主要是描述高管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差异性特征, 从两种不同的特征能够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
1.2 财务舞弊
不同的学者因其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 对财务报告舞弊概念的界定也有所差异。有人认为,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一种采用故意的错报、漏报方式对已有的财务报告进行修饰并误导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也有人指出,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采用欺诈、故意隐瞒等非法手段来满足管理者自身利益需求的行为, 其舞弊行为是一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行为。有人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认定为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为了牟取非法利益而违背股东意愿及公认会计准则规定对公司的真实财务报告信息造假的行为, 财务报告舞弊使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和签订的相关契约未能如实披露, 最终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虽然不同学者及不同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舞弊概念的界定有所差异, 但各定义基本包括以下几个共同点: (1) 管理者主观上故意性, 即财务报告舞弊是管理者为了达到非法获利目的从主观上故意采取舞弊手段的行为; (2) 舞弊行为的违法性, 舞弊行为必然违反公认的会计准则、法律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 (3) 舞弊行为具有欺诈性, 舞弊行为往往是隐瞒了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与财务业绩, 财务报告不满足公允性和可靠性原则; (4) 舞弊手段具有多样性, 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可能采用虚增利润、操纵股价、故意遗漏等多种舞弊手段以实现其非法获利目的。
2 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行为选择关系的研究
随着管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中不断出现的管理问题相继被解决, 许多企业管理治理工作走出了困境。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 高管团队成员不同的管理背景和经营理念对于企业多元化的战略选择有很大帮助, 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
高管特征在对企业投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人对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发现, 企业高管的平均年龄、工作经验、学历背景都对企业的过度投资产生影响。除此之外, 学者还发现, 团队中男性比例大, 则会做出较为激进的投资行为, 而女性比例大则投资行为会更加保守。总经理的任期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如果总经理的任期较短, 则通常会选择短期内带来较多效益的投资项目, 而总经理任期较长则会选择长线投资项目。
2.2 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在对公司的治理方面, 高管团队中的不同特征也会降低一些企业的决策效力。有研究发现, 高管团队中的异质性高, 企业的绩效则会降低, 如果高管团队同质性高, 则企业的绩效会提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 高管团队的工作时间长短和工作环境至关重要。有人对我国的信息技术行业进行研究发现, 企业高管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管规模、年龄都和企业的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2.3 与企业战略选择的关系
企业高管特征对企业战略选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 高管团队的人口异质性会对企业内部的沟通和意愿达成造成一定的障碍, 但是, 这种异质性也会在高管团队内带来一定的思维碰撞, 从而产生更多和更先进的管理理念, 所以,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高管团队的异质性会对企业的战略选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高管团队的特征能够为企业多元化的意识和思想造成一定影响, 并影响高管人员对企业的战略选择。通常来说, 高管人员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方面有财会背景则会更加倾向于做出多元化的战略投资选择, 但这种情况在我国却正好相反, 在我国的上市背景中, 有财会专业背景的人对战略的选择方面更为保守。
3 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
因为每个学者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出发点不同, 所以, 对财务报告的舞弊界定也不尽相同。通常意义上来说, 财务报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报错的财务行为, 财务报告的舞弊主要是财务人员通过欺诈以及故意篡改采取信息来谋求自身或者是企业的利益。对财务报告进行舞弊使公司的财务信息不能被如实披露, 影响相关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 从而损害了公司和投资人的利益。虽然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对于会计信息舞弊概念定义不同, 但其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的几个方面:财务报告舞弊是财务管理者主管上的行为, 是其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不正当行为;财务舞弊行为是违法的, 不仅违反了会计法, 还违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舞弊行为具有欺诈性, 隐瞒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使得财务报告不能满足其使用人的需求导致相关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受损;财务舞弊手段具有多样性, 进行财务舞弊能够使公司增加利润, 操纵股价, 使一些人达到非法目的。
所以, 财务报告舞弊基本可以被理解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为了自身或是企业的利益违背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一些舞弊手段掩盖原本真实的财务数据, 让虚假的财务信息给公司或个人带来暂时的利益。
4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
当前, 无论是我国的学术界还是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 对于财务报告舞弊动因的研究都有很大的收获。财务舞弊动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冰山理论、GONE理论、三因素理论、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四因素理论) 。其中, 舞弊冰山理论主要是认为高管的舞弊行为通常是由高管的个人素养和观念造成的, 对于个人素养和观念有问题的管理者来说, 只要在其平时的工作中存在舞弊的机会便会进行舞弊, 并创造一切机会进行舞弊牟取私利。舞弊必须有四个条件共同具备才能够进行, 即贪婪、机会、暴露、需要。其中, 贪婪和需要是管理者本身所具备的, 而机会和暴露是因为管理者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创造的。当前, 我国企业中财务舞弊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要提高公司的业绩、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信贷资金、操纵股价等, 其根本诱因还是经济利益。
5 高管财务舞弊的治理建议
5.1 高管队伍的规模和高管财务舞弊的关系最大, 企业采用合理的高管规模对于限制高管财务舞弊起着很大的作用
高管规模过大会增加成本开支, 每个高管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事宜, 在这种情况下高管的监督职能就会弱化, 所以, 对于企业来说高管团队的规模小对于决策是很有利的。高管团队是否勤勉和高管团队的财务舞弊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高管团队开会数量过多, 会议议程较为频繁, 对于高管团队的财务舞弊也更加有利。在高管权利运营过程中, 当高管在规则运用中履行他们的职责, 高管会议就会变少, 而当高管权利没有被充分运用, 职责没有被充分履行就会频繁地召开董事会, 以此来商议和讨论出相关的决策措施, 这也为财务舞弊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所以, 企业高管会议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数目, 开会频率不应过高。
5.2 监事会规模与高管财务舞弊存在负相关关系, 因此, 上市公司应采用较大的监事会规模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监事会的职能是向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提供独立性建议。人数较多的监事会可以提高监事会的专业性, 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根据我国监事会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让其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 (1) 现阶段, 法律上只赋予了监事会有限的监督权利, 应该赋予监事会更多的制约权利; (2) 改变监事会成员大多数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的现状, 改善监事会成员的来源结构, 将监事会的聘用和薪酬决定权交由更独立的第三方, 以保证监事会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3) 提高监事会成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 增强监事的责任感和职业水平。
5.3 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和高管财务舞弊有负相关关系
从非舞弊公司样本中可以看到, 董事会成员的年龄多数在50岁以上。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60岁, 年龄偏大的董事会成员多数为风险厌恶者, 他们期望能平稳退休, 不愿意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处罚, 因而, 他们更不愿意发生财务舞弊行为。因此, 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该保持较大的平均年龄水平。关于董事会特征的其他变量, 如董事会薪酬因为其没有进入最终模型, 本文中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但是从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到, 过低的董事会薪酬对董事会的激励强度不足;此外, 过高的董事会薪酬本身可能就表明公司高管掌控了薪酬决定权, 上市公司中存在着舞弊行为。
为了建立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 上市公司普遍的做法是引入薪酬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制订高管人员的薪酬计划和方案, 并且监督公司薪酬制度的执行情况。从理论上来说, 薪酬委员会相对独立。薪酬委员会的构成大多以非执行董事为主, 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利益关系较少, 决策相对独立和合理,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和约束执行经理的行为;薪酬委员会比股东更加专业。薪酬委员会的成员大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能够科学地评估和制订薪酬计划;薪酬委员会的设立也能够促进公司建立健全的经营者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 使公司的薪酬计划更加具有激励性和竞争性, 刺激经营者的行为, 使他们在股东目标范围内工作。
目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虽然建议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 但在实际中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的还较少, 对于薪酬委员会制度的了解还不全面, 因而薪酬委员会能不能发挥作用, 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还需要时间来检验。独立董事制度在抑制高管财务舞弊方面的作用已经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所认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 是为了在公司董事会层面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 增强了董事会对“内部人”主要是管理层和控股公司的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督性。但是,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来看,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中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6 结语
舞弊公司样本和非舞弊公司样本在独立董事的数量上没有很大的差别, 可见独立董事的数量不是抑制高管财务舞弊的因素。首先, 加强独立董事的实质性权利才能更有效地防止高管财务舞弊的发生。其次,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让独立董事在行使其权利的同时, 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从法律的层面来督促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其监督的职责。最后, 建立更加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改善目前激励机制比较单一, 没有动态的、长期激励机制的现状。在激励机制方面, 多年来华尔街和美国的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这样的做法, 但这会不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国欣, 吕占甲, 何峰.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 2013 (3) .
[2]翁维玲.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舞弊行为相关性研宄[J].财会月刊, 2011 (3) .
[3]张兆国, 刘永丽, 谈多娇.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 2011 (7) .
[4]岳殿民, 韩传模, 吴晓丹, Chao-Hsien Chu.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方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09 (5) .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简析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报表舞弊;经营成果
1,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1.1、巨大的利益诱惑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许多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监委的审批。而公司上市后,有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的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1.2、信息不对称
经理层行使经营权,直接指挥并控制企业、会计部门及其核算与报告活动,掌握了充分的内部信息;大股东凭借优势股权成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直接从企业取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监督经理层,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最终控制权,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是局外人,对会计信息的占有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正是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引发了财务报告造假问题。由此可以说,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
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常用的手段
2.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确实被广泛用于舞弊会计报表。
(1)利用资产剥离舞弊会计报表
公司上市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来的优质资产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主体,且已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会计年度,并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主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主体在各会计期间的利润,为公司上市进行财务包装。
(2)利用资产置换舞弊会计报表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或利用“壳资源”继续进行股权融资,资产置换便成为“壳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最常用的手法。而其利用资产置换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以不等价交换获取巨额利润,基本做法是:先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再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改组上市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1)虚构上市公司效益
上市公司虚构经济业务最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将其商品高价出售给其关联企业,使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脱胎换骨。通过直接虚构收入舞弊经营业绩,如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或虚开发票确认收入等。虚构收入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此类情况并不鲜见。
(2)通过内部往来资金舞弊现金流量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将内部往来资金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润色。
2.3、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1)利用会计政策舞弊财务报表
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原则规定的模糊性,往往成为企业操纵、舞弊会计报表的“合理”借口,其主要手法有: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舞弊现金流量。
(2)利用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用会计估计舞弊的常用手法:对存货跌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账款: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列;或应收账款少提准备导致应收账款净变现价值虚增等。
2.4、通过非经常性收入对利润进行操纵
通过收入来舞弊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
这一舞弊手段经常与会计人员错误的职业判断联系在一起,即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为收入。主要包括:(1)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2)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3)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
(2)扩大销售核算范围
主要手段如下:(1)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2)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3)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
3.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的防范对策
3.1、鉴别并剔除报表中的不良资产
去除报表中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等。一些上市公司将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等都列入资产方,打压费用、虚增资产,以调节利润。
3.2、关注关联交易产生的异常利润
去除利润表中异常利润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從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舞弊将特别有效。
3.3、关注企业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变更行为会对会计收益产生影响,这就使其具有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信息的披露,完善政府信息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提高我国市场的有效性,消除存在的功能锁定现象。
3.4、重视公司利润总额中非经常性收入
非经常性收入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收入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财务舞弊特征 篇5
一、舞弊性财务报告行业特征分析
舞弊公司涉及的行业较广且行业间分布不均衡 (见表1) ,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综合类行业。75家舞弊公司不均衡地分布于11个不同的行业。属于制造业的舞弊样本有31家, 共计69份舞弊性财务报告, 占样本总数的42.1%;综合类的有15家公司, 共计36份舞弊性财务报告, 占样本总量的11.6%, 两者合计比例约为53.7%, 在房地产业、采掘业、电力和煤气等的生产供应业等特殊行业中, 舞弊样本较少。可见行业是影响舞弊性财务报告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制造业是舞弊性财务报告比较集中的行业, 并未发现特殊行业有更易产生舞弊性财务报告的现象。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http://www.csrc.org.cn)
二、舞弊性财务报告持续年限分析
上市公司舞弊持续的时间较长, 平均持续时间为2.1年 (见表3) 。其中造假时间最长的是方大集团, 该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在1995年至2003年期间, 所披露的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 涉及到长达9年的财务报告。其次是丰乐种业、深本实、济南轻骑, 这三家上市公司的造假时间都长达6年。其中, 丰乐种业自1997年上市后, 连续六年编制了舞弊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与监管机构发现并处罚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 说明监管机构越能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 其监管效率越高。而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被发现的时间相对滞后。通过对上市公司舞弊年度 (见表2) 及处罚年度 (见表3) 的分析得出, 从舞弊开始年度至查处年度间隔时间在1~3年的占69.93%, 4~5年的占16.89%, 6~8年的占到13.18%, 而舞弊当年就被发现并予以处罚的公司几乎没有, 4年以上的竟占到了30.07%。舞弊年度距被处罚年度的平均间隔为3年。可见, 监管机构在查处舞弊的效率上应有所加强, 否则到舞弊行为被发现或查处时, 公司几乎已经用光了从资本市场筹集的所有资金, 甚至还会资不抵债, 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舞弊性财务报告主要手段分析
根据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最终结果的表现形式, 可以分成虚假资产负债表、虚假利润表、虚假披露三大类, 分别分析各自的舞弊手段。在发布舞弊性财务报告的75家上市公司中, 分别有2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虚假资产负债表、3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虚假利润表, 61家上市公司进行虚假披露。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0.67%、52%和81.33%。由此可见, 虚假披露是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最主要形式。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http://www.csrc.org.cn)
第一, 利润表舞弊手段分析。虚假利润表主要表现为虚增利润。表5表明, 上市公司最常用的利润表舞弊手段为虚构营业收入、少计费用、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等。其中, 虚构营业收入的有27家公司, 占样本总量的36%, 主要手段为虚构销售客户、虚拟销售业务, 以达到虚增利润之目的。如丰乐种业1997年至2001年, 采取虚开销售发票及虚开自制销售凭证的方法虚构销售收入19100万元, 虚构主营业务利润15800万元。还有采用与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和利用关联交易价格虚增利润等手段, 以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少计费用的主要手段是少计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共12家公司, 占16%) , 少转税金等;或将费用计入在建工程、递延资产等。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是虚构投资收益 (有8家公司, 占10.67%) 和少计投资损失。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主要是少计提坏账准备 (10家公司, 占13.33%) 和存货跌价准备, 也存在少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情形。
第二, 资产负债表舞弊手段分析。上市公司虚假资产负债表的主要表现有记录虚构的交易或隐瞒重大交易、不当的资产评估、费用资本化等。而舞弊样本中最常见的资产舞弊, 是将新股发行或配股所得资金挪做他用。另一种常见的就是将费用资本化, 其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少计费用以达到虚增当期利润的目的。
表6列示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舞弊情况。分析发现, 在虚增资产中, 以虚增银行存款最多, 有7家公司, 占样本总量的9.33%, 其次为虚增存货, 再次为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行为。有些舞弊公司同时存在虚增多种资产的行为。虚增资产绝大部分是由于将新股发行或配股所得资金挪做他用、虚构销售业务或虚增利润引起的。虚减资产主要目的为减少期末计提的费用准备。虚减负债的主要手段是账外负债和虚减银行借款等。虚增股东权益的主要手段是虚增实收资本和未记录已支付的股利。
第三, 虚假披露舞弊手段分析。导致财务报表附注存在重大不实或隐瞒的行为, 均是虚假披露的主要舞弊手段。表7列示了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手段依次为隐瞒对外担保及借贷、隐瞒其他重大事项、隐瞒股权或资产质押、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虚假披露关联销售和采购等。其中隐瞒对外担保及借贷的公司有28家, 占37.33%。此外, 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也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重要手段。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发现, 制造业是舞弊性财务报告比较集中的行业;从舞弊分布年度看, 上市公司舞弊持续的时间较长, 并且上市公司舞弊发生年度与被处罚年度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因此, 监管层应当提高监管的敏锐性和效率, 尽力缩短上市公司舞弊持续年限和被处罚的时滞性。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主要形式是虚假披露和虚假利润表。虚假披露行为隐藏上市公司营业风险, 扭曲财务指标, 造成投资者的决策失误。严重影响市场效率、破坏市场秩序, 因此需予以关注。从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发现, 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将“利润”作为主要舞弊对象, 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特殊的融资制度有关, 应引起审计和监管部门的点关注。
参考文献
浅析财务报表舞弊 篇6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却触目惊心:一方面, 从数量上看, 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上市公司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更多, 仅06、07两年就有40多家上市公司因此被处罚;另一方面, 从影响来看, 财务报告舞弊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影响恶劣,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 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 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舞弊指有意地、故意错报或遗漏重要事实, 或者误导性会计数据, 以及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起考虑时, 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和调整他的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我们将其简化就是财务报表中的故意错报和遗漏。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成本
一些研究机构以公开的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以及成本做了研究, 在此先做简单的介绍:
(一) 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
财务报告舞弊的典型手法是虚报收入和高估资产。几乎超过一半的报表舞弊, 都采取了这两种手法。
虚报收入包括确认虚假收入、确认未实现收入。前者包括错误地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错误的销售截止等。后者如确认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委托出售的商品。这一手法一般只用于会计期末发生的交易。
高估资产, 包括确认虚构或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本该费用化的项目资本化, 采用错误的计价基础确认现存资产的价值等方式。根据统计, 高估资产频率最高的科目是存货;应收账款;设备;应收票据;现金;投资;专利等。
其他舞弊手法有少报费用和负债、滥用资产、对财务报表项目的不恰当披露等
(二) 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
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包括为舞弊付出的代价, 笔者认为, 很难进行量化:首先, 只有很少一部分舞弊行为会被发现, 即使发现了, 公司也会把责任完全推给舞弊肇事者, 而罪魁祸首即更高层的管理者却仍然稳坐钓鱼台;其次, 舞弊行为并不是完全被揭露, 很多公司认为解雇舞弊肇事者后就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而财务报表舞弊成本的公开统计数据就仅仅是一种估计, 毕竟并非所有的财务报表舞弊都会被发现, 况且, 上市公司也不愿意成为这方面的榜样, 因此要确认实际的总成本是不可能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评定和估计财务报表舞弊发生成本的精确方法。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形成, 预防和发现
(一) 形成
关于财务报表舞弊的形成原因又很多, 关于这方面的解释主要有GONG理论、冰山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 如果存在以下情况, 财务报表舞弊很可能就会发生:
1、存在对财务报表舞弊有利的条件。
2、公司管理存在缺陷, 使财务报表舞弊的机会和动机 (比如经济利得) 存在。
3、从事财务报表舞弊后可以从会计准则或者其他的法律法规中找到看似合理的解释。
总结一下, 条件、管理缺陷以及“合理”解释将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二) 预防
在笔者看来, 不应等到舞弊行为暴露之后才解决, 防患于未然也是很重要的。建立和监控持续改进机制, 扼杀舞弊动机、机会和建立企业内部监管, 是预防财务报表舞弊最有效地方式。该连续机制的组成要素包括:
1、严谨的公司治理;
2、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
3、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结构;
4、一个内部审计功能;
5、客观独立的外部审计。
笔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公司治理有内外两种机制构成, 为了创造和增加股东价值的目的管理、引导和监控公司行为。内部机制主要有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外部机制主要指财务报告使用者,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等。值得注意的是, 公司治理存在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司将从事财务报表舞弊, 只要是治理结构负起相应的责任即可。
公司采必须有一个从事舞弊性财务报表的编制的理由, 而其传播也必定要有机会, 如果舞弊者发现一套可被接受的会计方案能“合理”解释其舞弊行为, 就可能从事舞弊。所以, 我认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预防焦点应该集中在前面所提到的条件、解释、管理上。
(三) 发现
公司只通过预防通常不能阻止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 相关的会计人员, 如内部审计人员, 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关注相应的舞弊标志, 如“红色信号”;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风险;充分考虑舞弊的可能性, 如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较高, 关联方关系较为复杂的企业舞弊行为也极可能发生。
从财务报表角度来看, 我们应当对财务报表重要项目和事项进行关注以防止财务报表舞弊。
1、关注重要项目和事项。对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涉及的财务报表科目进行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建工程、预计负债、金融资产等;利润表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表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些项目是报表舞弊的直接科目, 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往来结算以及经济利益的流入情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比较财务报表, 一般情况下, 各项目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但若发生资产重组, 引起项目的重大变化, 则应引起重视, 应进一步分析, 看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2、关注各项财务指标及比率变化, 并对其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总所周知同一行业同一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预测。如果财务比率变化差异大, 则可能存在财务报表舞弊, 可以进一步分析, 判断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
(1) 存货比重上升且周转率下降。如果存货的上升比重明显超过了销售收入增加的幅度, 则要注意是否存在低估售出存货成本, 虚增利润的舞弊行为。
(2) 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当期增加较多。要查看是否利用这些项目高估资产的行为。
(3) 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如果同行业相比, 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较高, 横向比较也发生重大变化, 则观察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的舞弊行为是否存在。
(4) 期间费用的趋势变化。营业费用相对数较①前期下降, 或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值, 管理费用的金额大幅度的变化;财务费用与借款的相比, 明显异于银行利率, 则这期间费用的舞弊行为很可能存在。
(5) 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异常变化。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若存在高度收入的情况下, 这个指标不再持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而较前期明显降低或出现金额非正常膨胀的情况。
(5)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或投资收益绝对额发生重大变化。若本期投资行为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但上述想象出现, 则有可能通过不恰当的计量方法确认资产价值, 利用子公司多计收益的舞弊行为。
除以上指标外还存在很多, 如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 一旦出现异常现象, 都要注意, 比较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只有谨慎, 才可能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3、通过关联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由于在同一公司中, 部分财务指标存在勾稽关系, 因此, 通过关联指标比较分析也是揭露可能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有效方法。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关系等等。
这些在审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用的一些方法, 但并不是说只要利用这些方法财务舞弊行为就一定能够得到揭露, 还要综合运用其他理论和方法。前面已经提到不可能完全揭露财务舞弊行为, 因此, 笔者认为只要用恰当的方法将财务舞弊行为造成的后果调整在可控范围内, 并且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没有多大影响, 那么就可以认为我们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是有效的。
四、结论
财务报告舞弊的历史已经有300多年了, 一直令会计界头痛。如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这不仅是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人员探讨的课题, 更是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 本文讲述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基本理论, 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着手, 分别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报表分析这两大方面, 对防治企业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几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希望对财务报表投资者有帮助。
摘要:财务报表对于投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但近年来财务报表舞弊日益严重, 针对这种现象, 本文讲述了财务报表舞弊的基本内容:定义和手法, 解析了形成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和发现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手法,形成,预防,发现
参考文献
[1]、严艳.也谈财务报告舞弊的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8) .
[2]、张文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索识别与评估[J], 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8, (1) .
[3]、邵辉.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 2008, (10) .
财务舞弊特征 篇7
上市公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上市公司的信息成为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而近些年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事件的频发,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带来很大的危害,也使得注册会计师的信誉扫地。这引发诸多学者对管理层舞弊动因和舞弊特征的思考。
二、文献综述
(一)“管理层舞弊”的界定有关舞弊的定义有很多种。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002)将舞弊定义为: “使公司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故意行为”《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舞弊的定义是:“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就舞弊行为主体来说,舞弊可以分为雇员舞弊和管理层舞弊。雇员舞弊是指公司的非管理层凭借,利用职务之便或管理上的缺陷,非法获取公司资产或其他个人利益的行为。管理层舞弊不同于雇员舞弊的四大特征为:(1) 参与者高层性。管理层舞弊多为董事长、管首席执政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等公司高管, 因此可能不受内部控制结构的约束。(2)实施手段隐蔽性。 管理层舞弊通常以发布误导性财务报告为手段,舞弊往往被复杂的业务交易所掩盖。(3)后果严重性。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统计调查(2008),管理人员参与的舞弊事件中,35%对企业声誉产生了重大损害;(4) 参与者群体性。 管理层舞弊多是集体行为。通过建立关联方交易来虚构财务数据。因此,本文将管理层舞弊定义为:管理层蓄谋通过发布带有误导性质的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利益团体的舞弊行为。
(二)“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三角形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舞弊动因理论,该理论认为诱导舞弊的因素主要有三种:机会、压力(动机)和借口(道德取向)。这三种因素间两两相互作用,形成舞弊三角形。梁杰、刘英男(2005)建立了舞弊“三元素”理论,指出诱因、机会和手段是财务报告舞弊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王泽霞(2007)、黎四龙(2008) 以及刘洪波(2008)都指出融资压力、舞弊机会以及舞弊合理化的高尚借口是形成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陈修浩、何红霞(2010)指出企业外界与企业形成各种契约关系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合谋舞弊是形成管理舞弊的内外影响因素。
(三)对管理层舞弊手段及行为规律研究朱锦余(2007) 以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主要类型、手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任怡琛(2008)指出信息披露主要存在着重大遗漏的问题,其次是虚假陈述。我国学者的实证分析数据基本上来源于证监会的处罚公告,对上交所、深交所以及证监会下属各证监局的处罚公告关注较少,缺乏广泛性;并且选取数据的区间多为2007年之前,缺少时效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研究对象是上市公司。舞弊的样本公司仅限于受到处罚公告的公司,不包括正被证监会调查未做出处罚决定以及舞弊后果不严重而未被处罚的公司。选取的舞弊期间为2006-2012年。由于违规处罚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截止年度为2012年。本文共获得上交所、深交所、证监会及其下属证监局2006-2012年处罚公告1780次。剔除B股27次,金融保险业20次,无处理单位信息58次,无违规行为明细239次,无违规单位信息923次。获取有效处罚公告513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及中国证监会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网。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统计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将样本数据进行如下整理:(1)确定舞弊样本个数。由于多数上市公司舞弊年度具有连续性,同一家上市公司有多次处罚公告。将属于同一家上市公司的处罚公告合并后,513次处罚公告中共有舞弊公司352家。(2)根据处罚公告日期将样本数据归入不同年度。从2006至2012年,舞弊样本公司个数分别为64、52、44、53、38、65、36。(3)根据公司代码将各年度舞弊样本公司划分行业和上市板块(002中小板、300创业板、000和600主板)。其中,深交所上市263家,上交所上市89家。
四、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分析
(一)管理层舞弊压力
(1)为符合上市资格、筹集资金。证监会规定,主板上市的公司发行股票须连续3年盈利,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只须两年连续盈利,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管理层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往往会采取各种舞弊手段出具虚假财务报告,以达到上市的目的。而主板上市条件相比创业板的更为严格,这也是管理层舞弊的上市公司多是主板上市公司的原因。统计发现,出现管理层舞弊上市公司多分布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占上市公司总数比例分别为11.3%和18.4 %(表1)。此外,上市公司在上市融资期间发生管理层舞弊行为的比重相对较高,2006-2012年间处于新股上市阶段的舞弊公司184家,出现舞弊事件数为313次,占违规总数的比例高达59%(表2)。
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来自上交所和深交所官网。
来源: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国泰安CSMAR数据库,处罚公告中上市公司的一次违规为一个舞弊事件,跨年度违规的上市公司若所属期为新股上市阶段也算做一次舞弊事件,所以总和仍为100%。
(2)避免被证监会ST、PT。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会被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继而被特别处理(ST)。上市公司连续3年出现亏损,其股票将暂停上市交易(PT)。管理层为避免公司被ST、PT,很有可能进行舞弊。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出现管理层舞弊的当年,公司财务状况多是亏损。当年亏损公司个数占舞弊样本比重持续在55%-66%之间。
来源: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国泰安CSMAR数据库。判断上市公司当年是否亏损来自舞弊公司当年财务报表。
(二)管理层舞弊机会(1)行业性质为舞弊提供可能性。有些上市公司的业务流程复杂,经营范围广泛,存在母子公司,母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销售折扣等交易方式为管理层舞弊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统计分析发现,管理层舞弊多发生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技术业和社会服务业,其中,制造业出现管理层舞弊的上市公司个数达到223家,绝对数来说位于第一。而各行业舞弊公司个数占同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3.6 %、14.4 %、16.5 %、27.9 %。从相对数来说,社会服务业出现舞弊的几率更高。(2)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对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往往由管理层主导。对于管理层的制约失效为管理层舞弊提供了实施的机会。
(三)管理层舞弊借口除了压力和机会外,管理层还会寻找一个借口,以使得舞弊行为合理,符合社会公众认可。这给管理层舞弊提供了生存空间。具体表现在,管理层态度不端或缺乏诚信以及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关系异常或紧张。
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行业分类来自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12《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上市公司数据来自上交所和深交所官网。
五、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规律分析
管理层舞弊的手段众多,本文根据国泰安数据库中列示的舞弊手段将其归为三个类型:财务报表舞弊、信息违规披露以及其他舞弊。统计显示,舞弊样本公司中,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违规披露分别有108家、445家,在总次数中比例分别为18%、75%,后者是前者的4倍,上市公司对信息违规披露有明显偏好。(1)财务报表舞弊。如表6所示,在舞弊样本公司中,采取虚增利润和虚列资产的公司分别为104家和52家,在财务报表舞弊中的比例为62%、31%,上市公司对虚增利润表现出明显偏好。而虚增利润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虚假确认收入、隐瞒费用、随意变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以及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统计发现,虚假确认收入和隐瞒费用所占比例比较高, 分别是56%、26%,虚假确认收入统计显著。虚增净资产中虚增应收账款和虚构现金所占比例分别为58%、23%。虚增应收账款统计显著。(2)信息违规披露。信息违规披露主要分为四大类:推迟披露、披露不实、虚假记载以及重大遗漏。如表7所示,在舞弊样本公司中,出现的次数为273、6、 126、164,在信息违规披露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1%、 22%、29%。出现次数较高的是推迟披露和重大遗漏。这说明,在信息违规披露上,上市公司对采取推迟披露和重大遗漏手段有一定的偏好。重大遗漏包括担保信息、关联交易信息以及买卖股票信息遗漏等。由表8所示,三者分别出现次数为67、51、32,比例分别为41%、31%、20%。说明在重大遗漏中,上市公司对担保信息遗漏与关联交易信息遗漏有偏好。(3)其他舞弊。其他舞弊是指上述舞弊手段之外的舞弊行为,如操纵股价、占用公司资产等。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舞弊类型、舞弊手段等舞弊行为的一般规律。从上市板块来看,管理层舞弊的上市公司多是主板上市,其次是中小板。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出现管理层舞弊的次数最高,但是社会服务业出现舞弊的几率更大。从舞弊类型来看,主要的是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违规披露,而上市公司对信息违规披露有明显偏好。从舞弊手段来看,在财务报表舞弊中,相比于虚列资产,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虚增利润有明显偏好。此外,虚构收入是虚增利润中最主要的舞弊手段。虚增净资产中虚增应收账款统计显著。在信息违规披露中,上市公司对推迟披露和重大遗漏有明显偏好。 重大遗漏中,担保信息遗漏和关联交易信息遗漏统计显著。由于对于管理层舞弊的揭露有一定的延迟性,现有的分析结果只适用于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正处于证监会调查未做出处罚决定以及舞弊后果不严重而未被处罚的公司不包括在内。由于研究期间为2006年以后,不包括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引入我国之前的数据,在舞弊手段偏好上与前人研究结果略有不同。
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统计违规手段次数时,一次处罚事件为一次。为避免重复,同种舞弊类型在同一违规批次的,只记做一次。不同舞弊类型在同一违规批次的分别计算。
说明:由于一家上市公司可能采取多次手段,所以此阶段信息违规披露之和不等于表5合计数
财务舞弊特征 篇8
近年来, 国内外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出, 而上市公司对财务数据的粉饰也呈现出越来越隐蔽的特点。从近来的绿大地等财务舞弊案件可以发现, 管理层大多通过操纵和修改财务报表数据来完成舞弊行为, 单纯从财务信息中发现舞弊行为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需要。另外, 在一些管理层舞弊的案件中并不涉及财务信息, 我们必须从舞弊的行为动机入手识别舞弊问题。并且,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静态的财务信息已不能有效地预警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道德和法律等风险, 进而提前识别出可能的舞弊风险。因此, 为了改善舞弊识别的效果, 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秩序, 研究者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非财务信息的应用上。然而, 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在识别财务舞弊上有各自的优势, 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它们, 并结合数据挖掘等计算机领域的手段和方法, 将成为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非财务信息概念与应用综述
由于国外研究者对非财务信息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至今对非财务信息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而非财务信息包含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笔者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发现对非财务信息的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 披露与否的角度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从财务信息披露的角度规定, 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会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FASB在《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透视日益增加的自愿披露》的报告中指出, 企业自愿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应该包括:业务数据及其分析, 前瞻性信息, 管理层和股东信息, 公司背景信息, 未确认的无形资产等等。而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中规定, 除了财务信息, 上市公司还应披露涉及重要提示及目录,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股东变动及股东情况, 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公司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情况简介, 董事会、监事会报告, 重大诉讼和仲裁等重要事项的非财务信息。从上述规定和报告可以看出, 各国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与否和披露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强制性的要求, 同时也鼓励上市公司自愿对其他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
国内学者对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了阐述, 大致内容都相同, 但是对于会计政策选择、社会责任、持续发展及反映核心竞争力等无法量化的信息是否纳入非财务信息披露存在分歧 (耿黎, 2008) 。借鉴Meek (1995) 对欧洲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非财务信息的研究, 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应该更加重视对描述性和可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二) 应用于公司业绩评价
最早Robert S.Kaplan和David P Norton在对平衡计分卡的论述中提到:非财务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先导性指标, 是阐述财务成果形成过程的信息。因此, 基于委托代理问题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时, 综合使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能提供更直接、更及时的关于管理者努力程度的反馈信息 (Barua et al.1995) ;在解决了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计量性问题后, 融合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综合业绩评价方法是当前最有效的业绩评价方法 (徐薇华, 2011) 。
(三) 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
Albrecht (2004) 提出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可以从管理层面、关系层面、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等非财务方面进行识别, 而黄世忠、黄京菁 (2004) 对这六个层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对于不能直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 万希宁等 (2007) 构建了财务危机模糊预警模型, 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从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内部控制等方面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 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 对定性的非财务指标采用模糊统计。
综合上述观点以及其他研究, 本文将非财务信息划分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广义上的非财务信息是相对于财务信息而言的, 是指独立于财务报表之外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外部环境的所有信息;而狭义上的非财务信息是相对于应用领域而言的, 是指可以量化, 并且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特定经营事项的非财务信息。
三、国内外非财务信息财务舞弊识别综述
(一) 财务舞弊识别应用非财务信息的必要性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 可以看出非财务信息已经被研究者广泛应用到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中, 而将非财务信息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研究中也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的。一方面, 综合运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建立起来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治理情况, 了解和获得更多的前瞻性的、不易被掩饰的非财务信息可以直接从内外部环境角度入手提前识别出财务舞弊风险;另一方面, 在引入了非财务信息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能够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杨兵 (2005)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入了非财务指标后, 使用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对财务舞弊的预测结果都有较大的改善。
国内外对财务舞弊的研究大多使用logistic方法, 本文选取了基于该方法的有关财务舞弊识别实证研究的文献, 将文献中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种类型:纯财务指标、纯非财务指标和混合指标, 每种类型10篇文献, 总计30篇。然后, 将文中经过检验后得到的对财务舞弊的总体识别率按照上述三种类型取平均值, 得出表1的结果。从表1中的平均识别率可以看出, 在相同识别方法的前提下, 综合使用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识别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 国内外关于非财务信息的财务舞弊识别综述
最早的研究大多从舞弊成因的研究角度进行, Albrecht (1995) 的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方面来研究财务舞弊的成因;Bologna等 (1993) 提出了“GONE”理论以及随后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因子学说。上述对舞弊成因的论证为舞弊识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制定的SAS NO.99具体描述了财务报告舞弊风险因素, 从中可以发现一部分因素是无法通过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的。国内研究方面, 秦江萍 (2005) 总结了上述理论, 认为在进行审计时不仅应关注财务结构方面, 更应当注重评价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 以及从管理层行为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危险。
国内外对非财务信息与会计舞弊关系的研究开始于董事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 指标体系比较成熟, 但是结论却互有矛盾。1992年的COSO报告从公司治理视角指出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具有的不同的董事会特征。而Beasley (1996) 则从公司治理的非财务角度出发, 发现公司的董事会构成与财务舞弊存在关系, 外部董事比例、任期和持股比例, 以及是否在其他单位供职与财务舞弊可能性负相关, 而董事会规模则与财务舞弊可能性正相关。之后对董事会构成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研究中, 杜兴强 (2006) 认为外部董事比例与财务舞弊的关系并不显著, 而杨清香等人 (2009) 在总结了其他研究者关于董事会规模的观点后, 认为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成“U”型关系, 稳定的董事会能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另外, 也有学者从董事会议的召开频度 (Anderson, 2004) 以及董事会持股方面来说明其在识别财务舞弊的作用。总体来说, 一定规模的董事会 (于东智, 2004) 和独立性强的董事会 (Persons, 2006) 对抑制财务舞弊行为至关重要。
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监督和管理主要是通过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进行的。国外对监事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治理目标和功能定位上, 对与财务舞弊的关系甚少涉及。而国内的研究表明, 由于监事会功能的缺失以及制度的不健全, 导致监事会不能有效地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高倩 (2011) 对监事会特质与财务舞弊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监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也存在“U”型关系, 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有助于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研究者对于审计委员会在识别财务舞弊的作用分歧很大, 最早的Beasley (1996) 认为审计委员会抑制财务舞弊发生的作用不显著, 而Dechow (1996) 和Abbott, Park and Parker (2000) 则认为审计委员会能有效地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国内学者也存在类似的分歧, 王艳平 (2011) 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构成存在较大的问题,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没有有效地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总结上述观点, 本文认为制度建立时间较晚、非强制性以及内部治理制衡机制的缺失, 导致了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本身的作用, 对预警和识别财务舞弊的作用不大。
对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领导权以及股权结构与财务舞弊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Foker (1992) 、Beasley (2006) 认为一元领导权结构, 即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 与财务舞弊正相关。Erickson (2004) 和Johnson (2008) 发现采取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其所持股票贬值而进行财务舞弊。汪昌云 (2010) 从代理冲突考察和细化了股权结构和领导权问题对舞弊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股东治理和薪酬激励机制有效降低了舞弊发生的概率, 而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增加了管理层舞弊的风险。杜兴强 (2006) 和吴革 (2008) 认为股权越集中越有可能发生舞弊, 而刘立国和杜莹 (2003) 的研究表明法人持股比例和执行董事比例与财务舞弊成正相关关系, 而流通股比例则是负相关, 如果控股股东是国资委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更大。韦琳 (2011)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设计出财务的压力指标和非财务的机会指标, 综合财务指标可以发现管理层的不稳定、一元领导权结构和国有股权过低都为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
上述研究都是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角度,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综合财务信息进行的, 可以将所提及的非财务信息归纳为内部非财务信息, 即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特征、领导权和股权结构等。而从外部环境中识别财务舞弊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们将从外部环境所获得的非财务信息定义为外部非财务信息, 涉及到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监管信息、关联方交易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等。Groveman (1995) 总结了判断财务舞弊的指标器, 其中有非正常交易和关联方交易属于非财务指标类。朱锦余等人 (2007)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财务报告的主要类型、方法和持续年限等, 发现表外舞弊占比较大, 通过关联方交易虚构销售业务、资产和隐瞒对外担保是舞弊的主要手段。袁树民和杨召华 (2007) 通过对比舞弊上市公司和非舞弊上市公司在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程度、与关联方进行商品交易的程度, 发现将关联方资金占用相关变量纳入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显著提高了识别成功率。Carcelfo和Nagy (2002) 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聘用的审计师的专业化程度与财务舞弊呈负相关的关系。陈关亭 (2007) 总结了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对财务舞弊的影响指出, 变更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Persons (1995) 研究发现行业会影响财务舞弊,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业、科学和医药仪器等制造业相对更容易发生财务舞弊。张建刚 (2008) 、李康 (2011)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以制造业为主的特点, 设计出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 针对性更强。
现有的财务舞弊识别方法主要以逻辑回归模型为主, 数据挖掘等计算机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 而综合数据挖掘方法和非财务指标的模型往往能获得更好的识别率。Belinna BAI等 (2008) 根据工业基准指数进行横向分析识别, 采用分类与回归树 (CART) 方法对亚洲国家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构建识别模型。刘君 (2006) 采用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综合盈利能力、成长性和流动性等财务指标以及股权结构非财务指标设计出财务舞弊识别模型, 得到较高的判正率。蔡志岳 (2006) 基于财务和公司治理变量, 运用逻辑回归和遗传审计网络方法建立信息披露舞弊识别模型, 发现治理变量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能力好于逻辑回归。
四、财务舞弊识别问题创新发展
通过总结现有基于多种实证方法的财务舞弊识别研究, 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存在所使用的数据和信息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的问题, 而来自其他渠道的有用信息却不能被有效地利用。现有研究使用的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非财务数据都大部分来自于官方数据库或者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这使得数据面临着滞后性、可修饰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次, 在制度建设方面, 违规披露一直是主要的舞弊行为, 这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够完善, 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低,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及时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势在必行。另外, 财务舞弊识别方法一直是影响和制约舞弊识别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结现有的识别方法, 笔者发现大部分方法对数据的要求是严格的, 而对于海量的、增量的和不可量化的复杂数据却很难进行研究和分析。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与防范 篇9
关键词:三角形理论;GONE理论;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
目前,国外有代表性的用于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舞弊动因理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舞弊三角形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伯明翰大学的史蒂文·阿伯雷齐教授于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动机)、机会和借口(道德取向)三要素组成,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是舞弊动因理论;第二类是GONE理论,是由美国伯洛格纳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舞弊包括四个因素:G贪婪(Greed)、O机会(0pportui]ity)、N需要(Need)、E揭露(Exposure);第三类是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是由伯洛格纳等人又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将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
根据舞弊三角形理论,上市公司之所以发生舞弊,主要源于压力、机会和借口。压力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舞弊的行为动机,机会是行为人能实施舞弊行为而由不被相关制度发现或者逃避惩罚的时机,借口是舞弊者能够实施舞弊行为的自我合理化,与个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关联。
1财务舞弊面临的外部压力因素
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的压力。获得上市资格后,由于许多改制上市的国有公司在上市时就先天不足,上市后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亏损或者公司正常经营资金短缺的困境。还有一些公司是经过包装获得上市资格,业绩里有很大的虚假成分,上市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利润不下滑,以免引起市场和证券监管部门的注意和调查。保牌摘帽和退市的压力: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ST或强行退市等情况,就有动机和压力去虚假披露财务报告。
2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
上市公司有了舞弊的压力和动力,必须要有舞弊的机会,他们才会就行舞弊。
股权结构失衡和股权过度集中。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由于缺乏其他股权的制衡,导致其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掏空”行为的机会增加,而“掏空”行为的实施往往与虚假信息披露、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联系在一起。这样,股权结构失衡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机会,成为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
管理层控制导致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脱节。对舞弊公司高管身兼两职状况的分析表明,股权结构的失衡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当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机会失衡,董事会成为“橡皮图章”,独立董事当作“花瓶”摆设,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
监事会形同虚设,监控不力。一是监事会对董事会、管理层没有实质性制约的权力,监督作用虚化;二是上市公司监事任免机制存在重大缺陷,监事会成员也多为政工干部,并无法律、则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
1外部治理机制
(1)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强化股权融资成本概念。我们应通过拓宽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的各种融资渠道,如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票据融资市场以及资产证券化等。
(2)完善证券发行管理机制,减少对舞弊的诱导因素。证券监管机构要继续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推进股票发行市场化与定价科学化;改进以单一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上市公司申请配股、增发资格唯一指标的再融资政策等。
(3)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加强职业道德监管。从会计诚信状况来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建立具有可实际操作性的诚信法律,同时还应加强对相关各方执业道德的监管。
(4)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巨大的商业利益可以驱使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勾结,从而丧失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应首先保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查错纠弊的作用。
2内部治理机制
(1)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多个股东共同制衡机制,防止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二是改善董事会结构,引入强制性积累股票制度和网上投票制度,强化董事的义务与责任,严厉处罚董事和高管人员滥用公司财产、转移股东财富的行为;三是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改善其薪酬领取渠道,让其能够对财务报告发表独立意见;四是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关系,强化监事的义务和责任,发挥监事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职能。
(2)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及控制作用。
财务报表舞弊甄别及应对 篇10
1. 舞弊性财务报表的特点:
(1) 指不同的和创新的;
(2) 一般为维护企业利益的幌子-被保护;
(3) 该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欺骗用户, 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4) 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参与, 上下串通勾结司空见惯-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不能依赖没有消除企业;
(5) 造成更大的危害 (欺诈的数量, 较大的社会影响) ;
(6) 显著增加审计风险,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 欺诈分析 (如图一)
会计信息舞弊
财务报表造假的目的:虚增利润, 净资产虚增。意思是:虚增销售收入, 或改变假凭证, 假销售合同和发票, 资金较少的拨款总额, 以抵消利息费用, 少计利息支付的费用。
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目的:晚披露, 信息披露不完整, 虚假披露。手段未披露重大投资行为, 未披露重大诉讼。
二、舞弊现状
在21世纪是经济和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财务报表造假无处不在, 造假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被经常讨论。常用的诈骗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 研究通过犯罪手段已转移资源 (32.95%) , 虚假认证 (10.69%) , 机构投资者发现一只个股 (19.08%) , 虚假财务报表中披露 (8.38%) , 上市公司, 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企业非法股 (6.36%) , 市场操纵 (5.49%) , 欺诈发行 (5.49%) , 其他 (10.96%) 。
会计造假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 并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近十年来,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被查处, 避免了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大多数国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控任务来预防和控制会计舞弊。但因为会计欺诈的特点、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它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 集中表现在会计造假识别模型和欺诈公司。会计造假的特点是:渗透于整体结构和中国会计欺诈监管体系。它的具体内容始于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特点研究, 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和中国的行为特征。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根本动机是追求者的超额市场利润。刚性监督的衰落创造了实施会计造假的机会,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提供了实施会计欺诈的条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诱导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1993-2010年期间, 已查处的会计造假案件反映了中国会计欺诈的特点:一是欺诈手段高超;二是造假时间很长;三是结果损失严重。
三、舞弊原因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仅可以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企业高效运转, 同时也能提高真实性和有关实践信息的准确性, 这是内部控制, 健全有效的内部的一个重要指标控制系统, 有利于真实地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及时发现和改正所有错误和欺诈行为。此外, 了解和控制企业内部系统是未来决策的必要条件。通过业务流程的开发和实施内部控制系统, 职责的科学划分, 会计信息在彼此产生牵制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止会计欺诈和错误的发生。
会计造假的动机是最大化地美化企业。“不法佣兵阴谋, 窃取不义之财”, 做假账, 官商勾结, 欺诈社会, 损害国家利益。此外, 获取会计信息, 并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 需要会计有较高的素质。因此, 会计的素质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会计师的道德素质不高, 严格依法意识不强, 加之今天物质的极大丰富, 每个人的贪欲越来越大, 使部分人难以抵御。在这个阶段, 会计财务报表诈骗是常见的。
会计造假的外部原因是不完善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对违法的造假行为惩罚较轻。法律文件及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已经实施, 但是对相应的责任人处罚太轻, 起不到震慑作用, 甚至还导致一些腐败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我们的一些企业缺乏法律意识, 即使有一定的法律法规, 也不遵守, 视国家法律如无物, 这主要是我国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 助长了欺诈行为的嚣张气焰。
四、应对舞弊的措施
1. 评估客户的经济状况取决于客户的业务和行业的了解
经济条件包括两个内部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经济的繁荣和竞争力;内部因素包括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提高人员素质, 使财务人员本身的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 外部经济的繁荣和竞争的经济活动可能表明客户的变化和经营业绩或发现一些问题。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企业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得到资金、技术雄厚的计算机公司的支持和服务。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估客户是否有显著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 财务报表, 确定可能的审核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程度。当客户做生意访问的性质和行业情况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虑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识别欺诈。
2.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设计和实施正确的审计程序, 以获取识别舞弊所需的信息
财务报表审计中查处舞弊的方法和程序不是独立于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而存在的, 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在查处舞弊中同样适用, 而且要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 应当格外注意对重要审计程序的实施, 这将有助于发现和查处财务报表舞弊。
(1) 分析程序。一个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是一个分析程序, 指通过研究不同财务之间的财务数据和非法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评估财务信息的注册会计师。目前打击欺诈上市的公司在中国的财务报表, 有几个具体的分析方法: (1) 分析排除不良资产; (2) 不包括关联交易分析; (3) 除利润分析; (4) 现金流量分析; (5) 现金分析方法; (6) 监管分析表; (7) 比率分析融资的基础系统验证。
(2) 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职业怀疑。收集和欺诈风险的相关信息, 再深入调查管理层和员工, 这样, 当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舞弊审计调查, 应重点治理管理者和内部核数师。审计师在查询过程中, 一要密切相关职责;二要利用专业知识;三是要确定调查内容。抓住被调查者的心理, 根据其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3) 函证来确认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的会计记录中包含日历项目。防止欺诈审计公司, 而第三个字母查询方式是强大的应收账款的审计程序。
3. 结合新舞弊审计准则来应对存在的问题
(1) 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有的企业领导强制手工会计必须提供虚假信息。因此, 我们应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使会计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预约系统。从而使会计人员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而不受企业管理者的干扰。要想方设法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 经常检查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 发现欺诈行为, 及时果断处理。
(2) 实地调查和利用专家的工作。注册会计师程序必须积极为实地调查提供线索, 能够显著检测欺诈行为。调查可以从内部和外部进行。注册会计师应进入生产、经营场地, 观察生产过程, 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接受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内部控制和重要信息的生产和管理, 这样很多监管漏洞和问题的信息就不难发现, 如果有必要, 它也应该进行外部调查。
(3) 要加大查处力度。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 不仅给投资者造成重大的损失, 而且严重动摇了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信任。巨大的商业利益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合谋, 从而丧失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如果让运营商在其调整回报的风险成本方面的处罚会计信息失真, 不仅要承担巨大的名誉成本损, 我们也必须承担原材料成本。这就要求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和检查力度, 增加检查面, 加大处罚力度, 减少由于其运营商的收益风险, 并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 从而使会计造假行为变得无利可图。
摘要:欺诈的财务报表是指在财务报告中, 记录或在附注中故意虚假陈述, 遗漏或疏忽上市, 诱骗用户的财务报告财务数字。本文就欺诈和欺诈分析的方法, 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恢复投资者信心.从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舞弊现状,舞弊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若山等.对当前我国企业舞弊问题的实证调查[J].审计研究, 2002 (2) :17-22.
[2]叶萍, 李若山.对我国审计制度的思考中国审计[J].2004;3.
【财务舞弊特征】推荐阅读:
财务舞弊手法08-07
财务舞弊原因09-24
财务舞弊动因论文06-15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08-08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09-22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分析11-04
内部管理防治财务舞弊06-16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06-2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