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精选11篇)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1
一、引言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同时也面临着企业舞弊的不断恶化。从较早时期的银广夏、郑百文、东方电子等财务舞弊丑闻,到现在的紫鑫药业、万福生科等财务舞弊案例,企业财务造假、舞弊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不加以管理控制,势必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引发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1月1日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修订和颁布了一批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包括《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为审计基本准则)、《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以下简称为舞弊审计具体准则)等,都明确了舞弊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控制财务舞弊的有效手段,势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财务舞弊控制方面的作用
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舞弊风险,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1.财务舞弊的形式。企业财务舞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职工舞弊,这种舞弊的直接目的是职工将公司财物据为己有,从舞弊的现象上看,一般会伴随着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虚记、挖补、涂改、伪造及变造等,例如:出纳员将企业银行存款转入个人账户,盗窃企业财务,他可能会虚记与取款业务相关的会计凭证,从而达到将企业财物据为己有的目的。另一种是管理层舞弊,这种舞弊的直接目的是虚构财务报表,从舞弊的现象上看,就是粉饰财务报表,例如: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及货运文件等增加营业收入,或通过故意漏记相关的支出等减少经营费用,达到虚增企业利润的目的,从而误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这两种财务舞弊的形式中,后一种的社会危害性可能更大、更广泛。
2.内部审计对财务舞弊控制的优势。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免疫系统”,对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控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随时随地都能够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发展,便于开展事中控制,这就掌握了控制财务舞弊的先机;其次,内部审计被称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财务舞弊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执行有效性的监控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再次,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便于对财务舞弊的识别及深入的追查;最后,内部审计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等很灵活,便于揭露财务舞弊的真相。
三、内部审计在财务舞弊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的相关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一年以来,其实施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在这期间有一些问题,仍将困扰财务舞弊的审计工作,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1.内部审计难以对管理层舞弊发挥作用。管理层舞弊的特点是管理层参与,内部多部门、多人员串通造假。内部审计作为“内部人”,不可避免地与管理层站在一起,况且主导造假行为的可能就是内部审计的行政领导,必然不能切实发挥作用。
2.内部审计的财务舞弊审计方法有待提高。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是为了发现财务活动及数据的无意错误及经营管理的漏洞。在舞弊审计具体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对财务舞弊审计的要求等基本内容,但并没有对财务舞弊审计的实用方法给予指导。
3.内部审计对财务舞弊的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内部审计人员会在审计报告中指出发现的财务舞弊的具体情况,并给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由于财务舞弊对企业可能会造成严重、广泛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对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的追究,往往程序较复杂、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所以,很多时候企业会放弃将财务舞弊者诉诸法律,采用直接将相关责任人开除等简单、易行的方法。这样会让审计建议落空,难以对财务舞弊者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不利于财务舞弊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4.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舞弊审计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由会计和审计专业的人员组成,对于检查会计处理的错误等方面比较擅长,但对于主要利用经营管理的漏洞进行的财务舞弊,往往缺乏一些基本的经营管理常识和审计经验。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局部的“不专业”,影响了财务舞弊审计的效果。
5.内部审计仍没有将财务舞弊审计作为其重要的业务。虽然,新的相关内部审计准则已经明确将舞弊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业务,但由于审计习惯和常规审计计划一般不涉及财务舞弊审计,使得该类业务在很多企业仍没有有效开展。
四、解决内部审计在财务舞弊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建议
1.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地位。新的相关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于董事会能很好地发挥治理层监督作用的企业,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就不再是管理层的“内部人”,可以较好地保证其独立地位;对于内部审计隶属于最高管理层的企业,内部审计仍然是“内部人”,就无法保证其完全的独立地位,无法完成管理层舞弊的审计。
企业应该从根本上理清董事会与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减少董事会与最高管理层人员的重叠,保证董事会的治理监督权的落实,并赋予其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对管理层舞弊方面的控制作用。
2.对财务舞弊审计的实用方法给予指导。可以在舞弊审计具体准则或其应用指南中,增加财务舞弊审计的实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内容,对实施财务舞弊审计提供指导。例如:在舞弊审计具体准则或其应用指南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一般认为书面文件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有迹象表明存在造假嫌疑的,应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不同人员对于询问做出的答复不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这种不一致进行调查等。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吸引经营管理、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并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财务舞弊审计方面的专门培训等。
4.促进财务舞弊审计业务的开展及审计建议的落实。通过广泛的渠道,向企业的治理层、最高管理层宣传财务舞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够主动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控制财务舞弊。通过后续教育等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其对财务舞弊的审计责任,并自觉将财务舞弊纳入审计计划。经过企业的治理层、最高管理层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必将促进财务舞弊审计业务的开展。
还应该向企业的治理层、最高管理层,强调其对于披露财务舞弊的社会责任及落实财务舞弊审计建议的重要意义,促进相关审计建议的落实。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免疫系统”,在财务舞弊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内部审计在财务舞弊控制方面的作用基础上,先是找出了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实施后,内部审计在财务舞弊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财务舞弊,舞弊控制
参考文献
[1]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4)
[2]吕伟,林昭呈.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审计研究,2012(4)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2
财务人员舞弊,一般都是涉及到贪污、占用公款等,由于库存现金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且金额较小,可以操作的空间较小。为此,通过银行存款舞弊,是很常见的。经过已披露的财务舞弊案例,财务人员通常通过以下手段舞弊:
一、公款私存
含义:即将公款转入自己的银行户头,从而、侵吞利息或挪用单位资金。其主要手法有:
1、将各种现金收入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以“预付账款”或者“其他应收款”名义从单位银行账户转汇到个人银行账户。
2、虚拟业务而将银行存款转入个人账户,业务活动中的回扣、劳务费、好处费等不交公、不入账,以业务部门或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等。
3、将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账面以“库存现金”表示。
二、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套现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中,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同现金收支业务混同起来编制记账凭证,用银行存款的收入代替现金的收入,或用现金的支出代替银行存款的支出,从而套取现金并占为己有。
三、未批准擅自提现
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私自签发现金支票后,提取现金,不留存根不记账,从而将提取的现金占为己有。这种手法主要发生在支票管理制度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单位。
四、制造余额差错,以备后用
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来掩饰利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行为,也有的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为今后贪污做准备。这种手法看起来非常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本年内未曾复核查明,以后除非再全部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否则很难发现。
五、支票套物
利用工作之便,财务人员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物资,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购商品据为己有。
六、从银行提现不记现金账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财务人员在由现金支票提出现金时,只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登记现金日记账,从而将提出的现金占为己有。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分两个账本,如果不对照检查,这种手法极难被发现。
七、涂改银行对账单
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从而掩饰从银行存款中套取现金的事实。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将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同一发生额一并涂改,并保持账面上的平衡。为了使账证相符,有的还涂改相应的记账凭证。
八、截留银行存款收入
利用业务上的漏洞和可乘之机,财务人员故意漏记银行存款收入账,伺机转出转存占为己有。这种手法大多发生在银行代为收款的业务中,银行收款后通知企业,会计人员将收账通知单隐匿后不记日记账,以后再开具现金支票提出存款。
九、出借转账支票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财务人员非法将转账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私人营利性业务的结算,或将空白转账支票为他人做买卖充当抵押。
十、转账套现
通过外单位的银行账户为其套取现金。这种手法既能达到贪污的目的,也能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在这种手法下,外单位的账面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等科目以相 此文档由长沙火车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友情提供,详情请咨询:http://hn.whrhkj.com/ 同的金额一收一付,而本单位为外单位套取现金,从中牟取回扣。收到该单位的转账支票存人银行时,作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
提取现金时作分录: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付现金给外单位时作如下分录:
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现金
为了掩盖套取现金的事实,有些单位不作上述账户处理,而是直接入账,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这种方法,隐蔽型很强,但需要跟客户或供应商串通
十一、涂改转账支票日期将以前年度已入账的转账支票收账通知上的日期涂改为报账年度的日期进行重复记账,再擅自开具现金支票提取现金不入账并将现金占为己有。这种手法下,由于重复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将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记账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相关科目
这等于凭空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增加了借方数额,为提取现金做好了准备。提取现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十二、重复登记银行存款支出
利用实际支付款项时取得的银行结算凭证和有关的付款原始凭证,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使得一笔业务两次报账,再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提现不入账的手法,将款项占为己有。
十三、出借账户
指本单位有关人员与外单位人员相互勾结,借用本单位银行账户转移资金或套购物资,并将其占为己有。也有单位通过对外单位或个人出借账户转账结算而收取好处费。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外单位先将款项汇入本单位账户,再从本单位账户上套取现金或转入其他单位账户。这样收付相抵,不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十四、涂改银行存款进账单日期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财务人员将以前年度会计档案中的现金送存银行的进账单日期,涂改为本年度的日期,采取重复记账的手法侵吞现金。在这种手法下,根据涂改后的进账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这样就能将现金占为己有,但由于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因而容易被发现。
所以,有些会计人员为了保持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一致,也相应地在银行对账单上填列借方余额;或采用收款不入账的手法掩饰真相,使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自动平衡。
十五、利息收入不入账,套取利息
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支取存款利息不记账手法将其占为己有。企业的贷款利息,按规定应抵减存款利息后,记入财务费用。月终结算利息时,如果只记贷款利息而不计存款 此文档由长沙火车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友情提供,详情请咨询:http://hn.whrhkj.com/ 利息,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就会小于实有额,然后再支出利息部分款项不入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就自动平衡,该项利息也就被贪污了。这种手法,在对账单和调节表由出纳一人经管的单位很难被发现。
十六、其他一些错弊
1、未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全部、及时地送存开户银行;
2、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预收货款业务;
3、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并由此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4、开立“黑户”,截留存款;
5、通过银行结算划回的银行存款不及时、足额入账;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篇3
本文从舞弊的概念和特征等基本理论入手,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如何关注舞弊。
【关键词】 财务报表审计; 舞弊;舞弊关注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1.5
近几年来,各国经济领域里的舞弊现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越发猖獗,而且变得日益国际化。如中国的银广夏事件、美国的安然事件等。虚假利润黑幕的最终抖落,“利润神话”的幻灭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谈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1 舞弊的定义及特征
准确理解和认识舞弊这一概念对财务报表审计至关重要,而且舞弊问题本身也是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难以操作和把握的问题。
我国审计准则第1141号中的定义是:“错误是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非故意行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的基本特征:其一,舞弊的特征是有预谋、故意的行为;其二,舞弊的手段具有欺骗性;其三,舞弊行为表现为违法违规;其四,舞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而且从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职业界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出现的两类不实性问题的界定:舞弊是一种故意的蓄谋性欺骗,而错误是一种无意的技术性失误。舞弊对核算内容都产生较严重的实质性影响,且形式一般较为隐蔽,迹象不明,难以发现。而错误是行为人过失所致,其结果数值一般较小,所以一般发生错误要比发生舞弊性质较轻,影响也较小,但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无意的错误发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如由于管理漏洞而疏忽,不及时检查纠偏,很容易被行为人利用,转化为有意识的金额巨大的舞弊行为。
2 财务报表审计中如何关注舞弊
尽管财务审计基本目标是对报表公允性发表意见,但是如果企业存在重大的舞弊问题,必然影响到财务报告信息的公允性。因此,财务信息使用者希望财务审计师也要关注舞弊问题。舞弊关注审计是指审计师在接受委托从事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当关注舞弊可能性,从而对财务报表不存在具有直接重大影响的舞弊提供合理保证。
2.1 关注警戒信号
动机、机会和自我合理化是舞弊产生的三大因素,并且大量的实证研究也显示了,当公司的经营状况、行业特点、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蕴含着这三大因素滋生的土壤时,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就增大。值得庆幸的是,当这些因素存在时,它们会通过形形色色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给了审计人员种种可以观察得到的“信号”。对这些“信号”,学术界称其为舞弊风险因素或警戒信号。知晓各种舞弊警戒信号及它们的相对有效性可以极大地提高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评价公司舞弊风险的能力。
2.2 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
舞弊关注审计是舞弊审计的层次之一,不同于内部控制审核和舞弊专门审计,舞弊关注审计的重点是会计报表及其支持文件,首先寻找识别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的征兆,对管理当局诚实与否做出合理的评价,然后依据评价的结果,判断舞弊风险的高低。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充分关注管理当局的诚实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管理舞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若影响重大,应追加或修改审计程序,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实或消除对管理舞弊的怀疑。在实施审计计划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关注导致财务报表严重错报的舞弊存在的风险及舞弊的类型。当有迹象表明管理舞弊存在时,应实施舞弊关注审计策略。对于已得到证实的管理舞弊,提请客户进行适当处理(会计纠正或报表披露);根据客户的处理结果,表述相应的审计意见。最后,应将发现的舞弊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报告给适当级别的管理当局及有关部门。
考虑到财务报告舞弊是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的主要因素,主张注册会计师,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到高风险领域,并借鉴专门的舞弊审计方法;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较好的进行防范和揭露的资产侵占舞弊,采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即可。为此,注册会计师首先要识别管理舞弊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因素,评价判断管理舞弊与非管理舞弊风险的高低,设计审计程序收集证据以证实或排出舞弊怀疑。对风险高的管理舞弊要采用特殊的审计策略,进而设计不同的审计程序。
2.3 财务报表审计全过程对舞弊风险的评价、记录和沟通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舞弊的具体策略的实施体现于审计全过程对舞弊风险的评价、记录和沟通。从审计计划阶段开始,注册会计师就应考虑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因素,评价由于舞弊行为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比如说,如果某个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进步非常快,注册会计师就应考虑其存货是否贬值,进而考虑其账面价值是否高估。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全过程,包括接受委托、续聘、计划、了解、执行外勤和报告等各阶段,都尽可能地考虑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因素。而且应当及时将评价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并同管理当局及时沟通。
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通过深入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盘点存货等方法评价企业的舞弊可能性。在我国现阶段,舞弊现象屡屡发生,舞弊手段日益“高明”,为顺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应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对舞弊防范侦查的重视,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研究舞弊审计,这是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生命的识务之举,也是规范证券市场游戏规则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5期。
周君飞,“舞弊的审计技术与实践应用”,《审计月刊》,2006年第8期。
周[XC武.tif,JZ],“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承担舞弊审计责任的思考”,《商业研究》,2005年第15期。
郑艳茹,“浅谈舞弊审计的层次”,《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基于财务舞弊的内部控制研究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要素,财务舞弊
引言
1985年, Treadway委员会探讨的问题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 其中包括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该委员会 (1987) 研究后认为, 容易产生财务报告舞弊且舞弊不容易发现的情形包括: (1) 缺乏警觉的监督报告过程的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 (2) 内部会计控制薄弱或不存在; (3)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范围。从而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如何利用完善内部控制, 抑制财务舞弊,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来研究财务舞弊。
内部控制包含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它们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怎样的联系, 如何抑制财务舞弊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基于控制环境的财务舞弊的研究
(一) 控制环境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Treadway委员会于1999年3月发布《虚假财务报告:1987—1997年美国上市公司的分析》, 检查了该委员会从1987年研究报告提出的十年间, 发布虚假财务报告的公司的数目是否减少及其管理层的特征。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发现: (1) 高级管理层。经调查, CEO、CFO与虚假财务报告有关。另外, 还涉及财务经理、COO (首席执行官) 、其他高级副总裁和董事会成员。 (2) 审计委员会。大多数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很少甚至没有审计委员会, 不称职或没有主要的会计、财务岗位上的工作经验。 (3) 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是内部人或与公司管理层有特殊关系的“灰色”董事, 这些董事和经理拥有一部分公司股份, CEO、总裁个人拥有公司股份, 且有董事会没有独立于外部董事。 (4) 裙带关系。在董事、经理以及有显著权力的个人之间的家庭关系密切很普遍。公司的创始人仍是现在在任的CEO, 或最初的CEO仍在位, 或公司的管理人员同时拥有不相容职权, 如CEO与CFO。
Treadway委员会的调查分析表明: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现象和控制环境有密切关系, 主要涉及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1]。
(二) 改善控制环境防止财务舞弊的措施
1. 完善董事会制度
完善董事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 (1) 通过提高董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来改善董事会整体素质。使董事会成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能较好地判断、识别经理人员的行为, 减少信息不对称, 并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对于大多数董事是以出资者身份进入董事会, 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因此, 独立董事就显得很重要。 (2) 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使董事会是不保护股东的利益, 从源头上维护内部控制的环境,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
2. 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从中国一些企业有内部会计制度, 但没有很好地执行, 其中往往是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带头不实行, 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给舞弊行为创造良好机会。《会计法》明确规定, 企业管理层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今后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 同样明确企业管理层应负的责任。只有企业由上到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 才能推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有效防范财务舞弊。
二、基于风险评估的财务舞弊的研究
(一) 风险评估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估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防止财务舞弊。没有风险评估, 会计信息就会一团糟。
为了能达到财务工作目标, 防止财务舞弊, 需要分析识别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1) 董事会对财务上的管理不重视, 没有督促, 就可能形成呆账, 坏账, 舞弊。 (2) 财务部的权限划分不清, 造成财务混乱。 (3) 没有对会计人员给予培训, 关于新的财务法规, 会计人员可能一无所知。 (4) 没有明确的责任授权, 导致责任不明确, 就可能发生舞弊现象。
(二) 完善风险评估防止财务舞弊的措施
为了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在对影响财务真实、可靠和相关的风险因素应进行分析评估, 并采取内部控制手段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现代企业财务可能存在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不可预知风险。应主动地去寻找风险, 探寻经营活动和会计活动中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要有防患奉献的意识, 对可能的风险进行控制, 消除财务上可能存在诸多隐患,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三、基于控制活动的财务舞弊的研究
(一) 控制活动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控制活动存在于企业的各部分、各个层面和各个部门, 是管理局采取的用以识别、防范和减少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资产盗用的行动。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是一种平衡成本与利益的事情, 使这种平衡向控制过严和控制不足两个极端倾斜是无效的。
(二) 完善控制活动防止财务舞弊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手段包括职责划分、实物控制、业绩评价等。这些控制活动都可以减少虚假财务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 使各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负其责, 相互制约。职责划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充分的职责分工是为了防止错误和舞弊。对于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应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通过职责划分, 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 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 既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
四、基于信息沟通的财务舞弊的研究
(一) 信息沟通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企业的信息沟通包括企业财务信息沟通系统和管理信息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 并交换这些信息。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的生命线, 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 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
(二) 完善信息沟通防止财务舞弊的措施
1.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控制
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会计法和统一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 明确账务处理程序和企业的会计政策, 保持充分的凭证和记录, 建立会计凭证的预先统一编号、审核、保管制度, 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度, 禁止会计人员越权处理会计事务[3]。通过这些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防止错误发生, 即使发生了错误, 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 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完整。
2.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财务信息的质量不仅受到财务信息系统本身的影响, 同时还受到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效果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政策手册、管理文件、管理示例等。其中, 管理文件是以书面方式明确企业各级部门、各级管理人员职权和责任以及企业所有的方针程序, 以便于企业有关人员全面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管理文件体现了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管理控制方面。
五、基于监控的财务舞弊的研究
(一) 监控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对财务信息的监控是以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的监控为主的监控体系。监事会的一个重要职能, 就是检查公司的业务、财务及其他会计资料, 以及核查提交给股东大会的资料, 防止其损害公司的利益。因此, 健全的监事会能够减少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行为[4]。内部审计的职责在于就控制系统的风险和操作情况向管理层提供独立保证并帮助管理层有效地履行责任。
中国在监事会和内审部门都没有有效发挥对会计信息的监督职能, 在这种缺乏制约的氛围中, 会计造假肆无忌惮, 泛滥成灾。 (1) 监事会在执行对公司财务的监督方面可能流于形式。一方面是许多企业的监事会形同虚设, 有责无权。监事会的成员往往是企业内部员工, 与被监督者往往是上下级关系, 地位较差。 (2)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成分, 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进行审核, 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控职能。
(二) 完善监视制度防止财务舞弊的措施
1. 完善监事会制度
中国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在引进外部董事制后, 仍然应当继续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监事会应当以财务监督为核心, 应当保证监事会能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职务的监督和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5]。同时监事应具有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2. 加强中国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在中国内部的组织机构中, 内部审计机构置于总经理领导下, 虽然这有助于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审计, 但是同时也形成了评价者 (内部审计) 与被评价者 (管理当局及其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与财务呈报) 角色混同的矛盾现象, 应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 有效发挥内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菲力普.L.迪弗利斯, 肯尼斯.P.约翰逊, 罗德里克.K.麦克劳.会计循环和审计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1987.
[2]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王国志.查账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9.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舞弊;基本特征;审计方法
近年来企业财务舞弊行为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使国内外相关企业承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也会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一定要正确认识企业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监督、治理财务舞弊行为,不断完善审计方法。
一、企业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
(一)虚构销售业务,增加企业利润
目前企业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会计报表舞弊方法就是虚构销售业务,这种行为可直接提高企业业务收入,增加企业利润。比如,在真实客户前提下进行虚拟销售,这样公司对某些客户就会产生相应的销售业务,为了对销售业绩进行粉饰,就会人为地在之前的销售业务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而使销售数量扩大,这样这个客户名下确认的公司收入相对于实际销售收入远远偏高。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为了将每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调节,通常都会不恰当地划分销售收入,进而使确认收入往往会提前或者延后。当前,部分企业虚构销售业务有系统性、连续性的特点,甚至在整个会计年度中会出现持续造假现象。
(二)将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扩大
所謂虚构客户、虚拟销售主要指的是企业虚拟销售交易及销售对象,根据正常的销售程序来模拟运转不存在的销售业务,包括订单伪造、发放运凭证以及签订合同等,而且还开具税务部门程序上肯定的销售发票等等。通过和其他企业存在某种特殊关系的便利性来制造虚拟的销售收入,然后把公司产品销售给没有什么关系的第三方,之后子公司会在第三方手上购回产品,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内部交易抵销。
(三)成本费用虚增,利润少计,故意偷逃税金
有的企业为了占有税款,将缴纳税款的日期延长或者故意偷逃税收,不仅可以隐瞒收入,同时会虚报发票或者虚开领料单。甚至有的企业采用购买假发票的方式来减少利润,进而减少税金缴纳额。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通过往来账户来调节利润。有的企业并没有把外单位还款用来冲销往来账,反而将其截留、转移到其他的地方,然后再纳入到坏账损失管理费用中。部分企业也可能把失败投资或者某些费用性开支纳入到“其他应收款”账户中,从而隐藏账户亏损,对企业业绩进行粉饰;(2)并没有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滥用相关的会计政策随意划分企业的“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把应该记入到“收益性支出”的项目记入到“资本性支出”中,从而增加企业利润;也可能将应该记入到“资本性支出”的项目记入到了“收益性支出”中,从而减少企业利润。
二、审计企业财务舞弊的方法分析
(一)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舞弊行为
近年来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为此,审计人员一定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内容、法律环境、所处行业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经营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重大错报风险等多方面情况,严格根据审计准则中相关规定要求识别重大的会计报表错报风险的一些审计程序,进而找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风险排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每项财务指标之间都会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财务指标会有一定改变,但往往都不会超出正常范围。只要打破某种常用的均衡、勾稽关系,极易出现某种差错或者舞弊行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析性复核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趋势或者比率,一般主要是调查研究分析这些趋势或者比率出现异常变动以及和预期数额之间的区别。这种分析性复核基本上是站在一个全局思考的角度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结果以及实际财务状况,进而立足于全局发展角度研究分析审计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意外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在会计报表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一些差错或者舞弊行为。刚开始都是在分析性复核程序中发现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由此可见这种分析性复核程序是一种有效的舞弊审计方法,在整个审计阶段都可以采用这种分析性复核程序。
(二)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进行正确的评审
根据审计角度进行分析,出现财务舞弊行为表示被审计主体的组织管理出现缺陷、漏洞,提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审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健全性,同时应该仔细检查、客观评价参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各部门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风险,进而寻找舞弊行为。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以下五方面情况:(1)被审组织有没有制定现实组织目标;(2)有没有出具书面政策来详细说明相关的禁止原则;(3)有没有建立合理的授权政策;(4)有没有制定相关的活动控制机制、资产保护政策及程序;(5)有没有为管理层提供完整、全面、真实可靠的通讯渠道,需不需要提出关于预防舞弊的协助建议等。
(三)审计核查企业资产变动情况
企业资产变动往往都需要严格遵守某项原则,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变动较大的情况,进而对该项资产变动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判断。假如在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把固定资产用来抵押、贷款或者投资的话,审计人员一定要收集相关的资产资料,客观、准确地判断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而且一定要对比企业账面记录金额,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不是科学、合理的。
(四)对企业异常利润来源进行审计
一旦发现交易存在舞弊嫌疑,审计人员一定要认真进行审查,而且一定要详细核查交易签订合同的每个条款,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判断条款中有没有没有明示的约定,而且一定要对企业其他零散收入来源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如果企业有关联交易,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注意这个交易的详细情况,并且判断交易双方发生关联交易的分摊政策、定价以及目的的合理性、公平性,进而判断企业有没有发生非常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综上所述,如果被审计单位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其审计风险也会大大提高,企业一定要针对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有效控制财务舞弊行为,进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规避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白文春.审计方法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26).
[2]赵勇佳.浅析财务舞弊和审计监管[J].商场现代化,2012,9(11).
[3]陈美娟.企业财务舞弊特征与审计方法研究[J].经济视野,2014,(5).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6
一、舞弊和舞弊三角理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舞弊包含一系列故意的不正当和非法欺骗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一个组织外部或内部的人来进行的。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以下简称《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中所称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舞弊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原因。对于舞弊成因的分析,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Albrecht教授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该理论认为舞弊产生有三个因素,即压力、机会和借口。压力因素,是舞弊者的一种行为动机。机会因素,是指企业舞弊行为能够被掩盖起来不被发现而逃避惩罚的可能性。舞弊之所以存在,客观上是因为存在舞弊的机会,即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例如,如果存在一个实施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环境,那么被审计单位发生舞弊的概率就会大增。借口因素,是指舞弊者舞弊的合适理由。舞弊者的道德、品质、价值观,会促使其主动犯错,并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使之合理化。产生舞弊的这三个因素之间并不是缺一不可的关系,在任何一种情形下,被审计单位都有可能发生舞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舞弊审计准则SAS No.99中就详细描述了舞弊环境存在的上述三个特征因素,并要求审计人员从这三个方面关注舞弊风险因素。
二、内部审计在舞弊防范中的职能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规定,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的主要责任在组织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承担协助管理层预防、发现、纠正舞弊行为的职能。防止舞弊的最有效方法是建立健全组织内部控制制度;而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是内审部门行使该职能的主要手段。
尽管现代内部控制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但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AICPA(1949)、COSO(199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欧洲中央银行(ECB)以及中国所制定的相关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都将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该能够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反之,薄弱的内部控制提供了会计舞弊的机会。
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协助健全组织内部控制并予以执行是内审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中将“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能排除舞弊行为的或然性”作为审计的一项假设。现代制度基础审计正是基于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财务报告舞弊这一前提之上的。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要能使舞弊行为露出马脚,以防范舞弊。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要对可能诱发舞弊的内控缺陷点发表意见,并督促企业修改内部控制程序。
三、通过舞弊审计削弱内部舞弊者的动机
舞弊审计对舞弊具有明显的防范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舞弊审计的双重作用:其一,合理设计、认真实施的舞弊审计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舞弊行为,从而增大舞弊被揭露的风险,减少了舞弊的机会因素;其二,舞弊审计结束后往往伴随着纪律或法律行动,因而舞弊审计的存在能对组织内舞弊者的作弊动机形成威慑机制。
专门的舞弊审计有两种:一是反馈性舞弊审计,或称为舞弊审核,是指依据法律、犯罪学以及各种雇员舞弊的知识,设计相应的审核程序以证实或解除舞弊怀疑的过程。这种审计一般是经批准就已识别的舞弊怀疑开展调查,确认舞弊事实并出具审计意见。例如,依据检举信息开展舞弊审计。二是前馈性舞弊审计,是指在并未发现舞弊迹象的情况下进行的审计,通常涉及对企业舞弊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在舞弊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应作为信息的收集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已发生的事件上,寻找与舞弊行为有关的证据,并确定其具体细节、损失的金额及问题的影响范围,而不能事先预计或测算。在舞弊审计过程中,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各种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关注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截留收益和转移收益现象等。例如在对某企业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发现未分配利润连续几年的数据没有钩稽关系,通过跟踪审计,调查每年留存收益的结构和去向。
2.审查实物资产是否存在虚列和虚增、虚减的现象。例如在对某小企业的审计中发现,仓库存货账面余额巨大,而企业的单位产品价值量相当微小。发现疑点后实施跟踪审计,查明真实情况,以证实是否存在舞弊。
3.审查各种往来账户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审查账户使用的正确性,特别是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关注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转移和调节收益现象。例如,其他应付款账户余额中往往有很多非真实债务。为了应付上级考核,企业有可能隐藏部分利润以备来年之需。如某个部门在财务部门监控之外调用某笔资金,财务部门为了轧平账务而使用该科目。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某些负债的确认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又如,其他应收款账户也可能存在非真实合规的债权。常见的有累年未消化的费用长期挂账、企业资金向外拆借挂账、出资人资金不到位挂账等等。对上述情形,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
4.审查财务成本费用账户、权益账户的正确性,审查核算依据、计价和变化的正确性和合理合法性。例如,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多拨工程款、虚报当年投资完成额,事后再将款项从施工单位退回小金库等等。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科学的内部审计程序,关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实务中的异常现象,监督企业内部各机构的正常运行,从而可以达到防范舞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宏章易.有效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现代经济,2011(14):157.
[2]黄丽华,何晓民.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7(11):23-25.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7
(一) 财务条线管理方面
目前, 银行业财务条线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矩阵式为代表的条块结合模式, 分行财务人员以属地管理为主, 能有效促进分行财务对经营管理的参与深度, 发挥好决策分析支持作用, 但存在独立性欠缺的内控硬伤;一是以委派制为代表的垂直化模式, 能有效保障独立性, 但容易与分行形成对立面, 不利于经营管理的深度参与。
(二) 财务审批方面
与大多数企业一样, 目前银行业的财务审批实行分级授权制, 各分支行最终审批权为行长, 对于一些管理精细的银行分支机构, 该机构的所有费用事项均须行长审批同意。一把手审批制较好地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 被认为“天经地义”, 但该模式却容易导致“一言堂”、“一支笔”现象, 银行业发生的财务舞弊与犯罪案件往往与此有关。
(三) 财务核算方面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采用总分两级核算模式, 分支机构类似一个准法人实体, 费用发起、审批、列支均在当地实现, 效率较高, 但对于分支机构费用列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总行难以实时、事前把控, 往往只能通过事后的检查整改来弥补这一缺陷, 但效果不佳。
(四) 财务监督方面
经过多年的运营, 目前银行业的财务监督制度已比较成熟, 有比较规范的事前审批、事中监控、事后检查审计体系, 但在如何强化内控执行力, 确保内控落地方面尚有待改进。
二、案例探讨:B银行内控模式变革的主要做法
近两年来, B银行针对上述银行财务内控模式的一些弊端, 以防范财务舞弊、守住风险底线为出发点, 按照“抓住关键, 重点突破”的思路, 自上而下在全行推行条线管理模式、财务审批模式、财务核算模式、财务监督模式四个方面的变革,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条线管理模式变革:准垂直化
为了在独立性与融合性之间寻求有效平衡, B银行采取了推行准垂直化模式, 即在原矩阵式管理模式基础上, 强化对分行财务部负责人的垂直管理。该模式实施要点有三:一是分行财务部负责人考核由总行主导;二是分行财务部负责人薪酬总额确定由总行主导;三是一票否决权。对于分行财务部负责人的招聘引入、解聘离职、晋升、奖惩等, 总行有一票否决权。
(二) 财务审批模式变革:分权制衡
变革要点:第一, 各分支行一把手均无财务审批权、无采购审批权, 均指定一名副手 (一般是分管风险的副行长) 进行审批;第二, 财务审批与采购审批隔离, 由不同副手审批;第三, 各级财务审批人自身的费用列支由上一级财务审批人审批;第四, 财务审批权限不得转授权, 如因休假等原因不能行使审批职责时, 由其上一级财务审批人审批。并明确要求各分支行一把手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挠、暗示、授意、影响财务审批人审批, 防止越位, 否则严肃问责。同时, 为保障分支行一把手对全行的财务管理, 一是定期报告制度, 各级财务审批人须每月向行长办公会议报告费用使用情况;二是超过一定金额的费用须事先报行长办公会议通过。
(三) 财务核算模式变革:大集中
为有效促进内控, 实施账务集中化, “统一中心、影像传输、集中处理”, 即:第一, 总行成立统一的账务作业中心, 分支行只负责审核日常报销发票的真实性、合理性, 然后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审批;第二, 发票进行影像扫描传递至统一的账务作业中心, 由账务中心集中处理, 实体发票在分支机构保存;第三, 对于供应商付款、所得税付款等由总行统一划付, 对于涉及当地税务的由分行自行处理。该模式能够有效把控分支机构的操作风险, 实时掌握分支行费用的使用情况, 有效把控其费用使用的合规合理, 有利于总行核算政策的向下传导。
(四) 财务监督模式变革:设立财务监察官
借鉴独立授信审批官制度, 在总行账务作业中心之外设立独立的财务监察官。该岗位主要有三项职责:一是核查职责, 有权对一定金额以上或有疑义的费用列支直接向各单位沟通核实, 对于核查发现的明显不符合财务相关规定的费用, 可直接退回, 并做好台账登记。退回率作为分支行财务管理考核指标之一;二是检查职责, 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对各单位财务管理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三是问责落实职责, 对于各类财务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落实, 并对整改不力者进行问责。
三、启示与思考
(一) 财务委派制到底好不好
为强化对分支机构的内控管理, 目前一个被普遍认同的做法就是实施财务委派制, 实现完全的垂直化管理。但应该认识到的是, 财务人员的作用除了做好财务核算和内控管理, 更重要的职责是做好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 而财务委派制易使财务人员陷入分行对立面, 难以深入参与经营管理, 其专业价值也难以充分发挥。下表比较了委派制、属地制以及B银行准垂直化三种模式的利弊。从实践看, 准垂直化模式能够在独立性与融合性之间寻求有效平衡, 实现共赢。
(二) 如何保障一把手对财务的总体把控
分支行行长虽然没有财务审批权, 但作为一行之长, 同样需要对全行财务状况有效把控, 其抓手在哪里呢?B银行通过建立严格的定期报告制度以及大额费用事前行长办公会议讨论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 如何管好领导的费用
为了确保分支行行长与“钱”彻底撇清干系, B银行规定各级行长的公务活动由所在行办公室统一安排、统一报销, 行长本人不得发起报销公共费用。同时要求各分支行需建立行长室成员费用列支台账。台账登记口径原则:一是谁使用、谁承担;二是如属行长室集体使用, 以行长名义登记。通过上述措施, 使各级行长对自身使用的费用能够说得清、道得明, 清清白白。因此, 即使是一些开始有抵触情绪的行长, 后来也逐渐赞成该做法。
(四) 如何确保新政执行力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8
1.1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
一旦筹集资金被挪用,上市公司往往选择通过公布虚假资金用途的方式,宣称公司利用筹集资金进行投资,误导信息使用者。信息披露的不完整甚至缺失,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被隐藏,这样的行为会误导利益相关者。上市公司仅凭自身力量是难以解决虚假的信息披露问题的,需要相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甚至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1.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
商业信用缺失给企业发展造成严重打击,严重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行为,甚至影响投资者对整体经济形势的信心。提供虚假错误信息会严重误导企业决策,误导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作出错误决定,严重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运行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财务舞弊行为损害了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经济制度和法治过程;其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舞弊隐藏收入、虚列支出并逃税,根据2013年财务报告舞弊情况分析来看,上市公司证券信息的统计情况并不乐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处罚案件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应使公司受到处罚,同时对公司的高管给予适当惩罚,从而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2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2.1利益驱动
发行股票可以实现低成本融资,这意味着只要符合监管要求, 就可以不断地以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经常在股票发行资质方面存在问题,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各种虚增利润的欺诈手段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证券发行和交易暂行办法中规定,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2.2内部控制不健全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不利于管理者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和约束,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由大股东控制,没有形成良好的授权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监事会、董事会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管理者缺乏长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薪酬结构单一,没有足够的条件对董事进行激励和约束。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建立了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审计委员会来加强内部控制。但在互动和服务方面缺乏内部审计能力,导致缺乏对服务和传输机制的监督能力,公司信息披露义务履行不到位,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2.3法律制裁措施无力
目前对诈骗罪的惩罚力度较弱,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频繁出现,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避免受到公开谴责和证券交易所的处罚,只有少数舞弊行为受到处行政处罚。与舞弊成本相比,金融诈骗的收益远远大于该成本。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受利益驱动产生欺诈行为。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许多投资者认识和经验不足。遭受欺诈时,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股东的权利,但由于缺乏相关规定,即使股东提起诉讼,也往往因为成本过高,难以承担举证责任,最后只能接受利益损失。
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舞弊防范策略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频繁发生的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密切相关。为规范公司的财务欺诈问题,首先要对非流通股进行改革,在改变国有股优势的情况下,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建立;健全相关选举评价体系,促进董事会发挥战略管理职能,不断提升董事会作用;解决监事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有效发挥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明确职责,强化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实施股票期权,使企业高管自身利益与公司业绩、股东利益以及公司长期发利益挂钩,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上市公司管理水平。
3.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上市公司应改变传统观念,实行分级管理,采取正确的平衡观点,挖掘无形资源,促进员工资源增值,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实施内部控制,提高员工风险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内部控制不仅要强调强制性规定,还应该提倡指导规范,并鼓励员工自我控制,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以培养适应性学习能力为主线,促进企业发展。上市公司要改善内部控制、遏制财务舞弊,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消除欺诈动机, 降低财务欺诈行为发生的概率。
3.3加强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
风险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有效控制风险是上市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确保上市公司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生存环境中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不可避免。上市公司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和其他措施,消除和控制潜在风险。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 直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限制经济活动在规定的风险范围之内;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明确风险管理执行权限,完善风险预警系统,防患于未然。上市公司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市场环境的分析, 研究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要明确主要风险,从而预防和控制重大风险事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为上市公司全面、科学地防范风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对于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提交特殊报告,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结果进行评价,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效益,从而避免上市公司欺诈行为,逐步控制和消除财务舞弊现象。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财务舞弊是指欺诈人采用财务欺诈和其他非法手段谋取自身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而且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的效率,并促进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金融欺诈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就会增加欺诈发生的概率。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危害及财务舞弊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舞弊防范策略。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9
一、皖江物流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皖江物流是一家集煤炭物流、大宗生产资料电商物流和集装箱物流为主要业务的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公司于2003年3月正式上市,在上市公司五百强中排名第151位,位列港口行业第一。2015年7月30日,一纸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皖江物流财务舞弊的面纱,将其拉下神坛。《决定书》显示,因皖江物流涉嫌虚增利润、信披违规等重大违法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时任相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
皖江物流的财务舞弊行为主要有四项。首先,皖江物流2012、2013年分别虚增收入45.51亿元、46.03亿元,虚增利润2.56亿元、2.34亿元。两年中皖江物流虚增利润分别占到了年报利润的51.36%和64.64%。其次,皖江物流未按规定在2011年年报中披露子公司淮矿物流为华中有色等公司提供的16亿元动产差额回购担保业务。再次,皖江物流未在2014年年报中披露淮矿物流向中西部钢铁等公司提供的共计2.2亿元的最高额担保以及为江苏匡克等8家公司承担的最高额为13.05余亿元的动产差额回购担保。最后,皖江物流未在2013年年报中披露淮矿物流与福鹏系公司之间的30亿元债务转移情况。而淮矿物流是皖江物流最大的子公司,其营收规模占公司总营收的96%以上,可以说皖江物流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子公司淮矿物流身上。
皖江物流虚增利润、信披违规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也违反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相关规定,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
二、皖江物流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监督上市公司的运营,从而防范舞弊行为。而皖江物流财务舞弊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从而为公司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我国在借鉴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皖江物流在这几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最终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发生。
(一)控制环境。
皖江物流虽为上市公司,但仍旧保留着国有企业的僵化体制,公司的话语权集中在少数领导手中,权力高度集中,使得管理层容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此次陷入危机的子公司淮矿物流便是如此。作为淮矿物流的董事长及总经理,汪晓秀已在淮矿集团工作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关系网,一手创立了“平台+基地”的一体化运作模式,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除了担任淮矿物流董事长外,汪晓秀还身兼多职,兼任上市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治理层与管理层没有相互分离,导致了集权治理的出现,很容易发生内部人控制,为舞弊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在汪晓秀等人的把控下,母公司对淮矿物流的多次审计都没有发现问题。汪晓秀在这起舞弊案件中起了策划、决定作用,是这起案件的直接负责人。表面上看皖江物流的治理结构符合有关的基本要求,但是实质上却无法起到监督和制衡作用。这种不规范的治理结构,是诱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
(二)风险评估。
皖江物流及其重要子公司淮矿物流的很多决策都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皖江物流此次危机最大的问题在于子公司随意超额进行担保,导致深陷债务黑洞。皖江物流的子公司淮矿物流在2011年到2014年为多家公司提供高额担保,这些巨额的担保并没有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被担保公司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担保对公司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都没有被评估,可见皖江物流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重大隐患。为了掩盖相关问题,皖江物流并未按照规定披露上述事项,而是采取虚增收入、利润的方法粉饰报表。此外,母公司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子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对子公司控制不足。在2015年钢贸行业出现银行停贷风险后,仍然没有采取措施,而是放任子公司危机继续扩大。在明知道子公司出现问题后仍然草率地为淮矿物流做了10亿元的债转股,使得上市公司的亏损进一步扩大。
(三)控制活动。
虽然皖江物流制定了《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但是这些制度都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子公司淮矿物流在向外界进行担保时缺乏审核和审批程序,授信流程不规范;采用赊销方法出现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应收账款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追讨,形成巨额坏账;公司出现重大信用风险,涉及巨额债务,且出现债务违约情形却没有得到重视;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的审计流于形式,只是要求子公司进行自查;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虚增收入和利润,且未按照有关规定披露信息,违反了公司的内部控制规定。显然,皖江物流的内部控制活动形同虚设,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四)信息与沟通。
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上市公司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却没有引起皖江物流的足够重视。由于公司存在集权治理,公司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阻断了母公司与子公司正常的信息沟通渠道。皖江物流虽然有着完善的沟通渠道,但是显然在执行上没有落实到位。领导人权力过大,在母子公司同时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再加上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复杂,管理环节众多,很容易出现信息隐瞒,导致母公司无法掌握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信息的不对称则会滋生财务舞弊行为。
(五)监督。
皖江物流的内部监督机制失效,使得母公司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发现问题。由于董事长身兼总经理,权力过大,使得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职能被削弱,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也值得怀疑。在内部监督部门集体失效的情况下,皖江物流出现如此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此外,公司的内部审计方法也有很大问题。皖江物流对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时要求子公司自查,提交报告以及核实风险。这种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自欺欺人行为,使得母公司的内部审计成了摆设,母公司的多次审计都没有发现问题。如果不是对汪晓秀进行离任审计,恐怕问题仍然难以被发现。
三、对皖江物流内部控制的改善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皖江物流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有些陈旧,部分规章制度失去时效性,在实际经营当中缺乏可操作性。例如,皖江物流在此次财务舞弊事件发生后才着手制定了《安徽皖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授信融资管理办法》等制度,给公司营运提供切实可行的内控办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细化相关责任而不仅仅是泛泛的条框,才能使公司内控有章可循。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皖江物流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公司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使得内部控制失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要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层的职责,分离二者的职能,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真正实现监督和制衡。其次,应该强化监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监事会对公司决策的监督作用。而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往往成为摆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监事会应对公司日常的营运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督促董事会和管理层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三)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
独立董事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上市公司运营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也能监督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动。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都缺乏独立性,往往和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能真正地为广大中小股东发声。上市公司应当规定独立董事的责任,使其不仅享受权利还要履行应尽的义务,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内控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上市公司仅仅有制度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人去监督它的实施。其实皖江物流很多问题通过实施内部审计很容易就会暴露,但是皖江物流在内部审计时采用子公司自查上报调查报告的方法,使得子公司违规操作的行为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被发现,这种自欺欺人的内审方法助长了责任人的嚣张气焰。皖江物流应当改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四、小结
皖江物流的内部控制缺陷导致了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受到了证监会的处罚,既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股东的利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监督机制失效,信息沟通不畅等是造成皖江物流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共性问题,皖江物流不过是广大上市公司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皖江物流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改善建议,希望能够对其他上市公司提供借鉴。无论是从上市公司自身还是从监管角度来说,内部控制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财务舞弊行为,使上市公司更好发展。S
参考文献
[1]李承志.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析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5,(20).
[2]胡明霞,干胜道.管理层权利、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3).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10
【关键词】法务会计 财务舞弊 控制应用
一、法务会计概述
法务会计起源较早,在20世纪70到时80年代发展最为迅速,其中最早提出法务会计的学者始于1946年的纽约,我国引入法务会计一词并较早开始接触法务会计的相关业务源于20世纪末期,发展过程相对缓慢。国外法务会计领域的不断拓展,法务会计人员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法务会计领域的研究。而法务会计定义在国内与国外却意见不一,五花八门,对法务会计定义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
(一)西方学者定义
Rezaee等将法务会计定义为一种服务性活动,其功能是在调查中对财务、社会、法律事务提供会计、经营和法律原则及程序。
国外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定义,笔者认为法务会计基本可以概括为既包括诉讼支持,也包括舞弊审计的一项活动,而狭义的法务会计概念,仅包括诉讼支持。
(二)我国学者定义
喻景忠认为法务会计的实质是根据法律的特殊规定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在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法定经济标准和经济界限规范过程和报告结果,进行计算、检验、分析、认定的运用型学科。
李若山认为,法务会计是指通过对财务技能的运用以及未解决问题的调查方法,将证据规则与此予以结合的一种会计学科。法务会计包括法律支持和舞弊审计两大部分。
(三)对法务会计概念的认识
法务会计目前仍属于边缘性的学科,其存在的目的是为法庭提供服务,以帮助解决有关法律问题。法务会计学科既不同于会计学也不同于审计学,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同时也存在差异。
二、法务会计在控制财务舞弊方面的必要性
(一)加强企业管理,减少舞弊行为的需要
法务会计中舞弊审计是一项重要内容。舞弊审计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止企业资产流失方面意义重大。法务会计师的舞弊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达到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职员侵占资产、滥用现金资源、虚假信息追踪等目的。我国多数小规模企业内部控制十分薄弱,内部审计作用甚微甚至无法开展相关内审工作,而进行独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由于缺乏专业胜任能力或者贪图一时利益,也存在包庇企业实现财务舞弊的动机。财务舞弊行为的降低需要企业内部治理的完善与法务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帮助。
(二)完善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
我国在法制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如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与会计相关的法律问题。如近期万福生科一案中,涉案人员不仅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还包括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与提供咨询与保荐服务的平安证券。频繁发生的财务造假案反映出我国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在以往的经济案件调查中,也会有相关会计人员参与,但是这些参与调查的会计人员大多数没有专门的法务会计知识基础,也没有授受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由他们提供的财务报表等财务证据在准确性、针对性、实用性方面有极大的欠缺,无法准确地为经济案件的持续进行提供有力的信息,也容易造成法院对于该案件的非公正判决。
(三)拓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的需要
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法务会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法务会计资格认证尚不明确,法务会计业务需求却在不断激增,有人预测法务会计不久之后便会成为热門行业之一。与国际市场相比,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法务会计业务拓展十分重视,在法务会计人员培养上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财力,法务会计业务已经成为各大事务所争相竞争的一项业务。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仍旧较为狭窄,还停留在传统的业务范围之上,竞争激烈,因此,拓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能力,才能缩小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差距,获得竞争优势。
三、法务会计在控制财务舞弊方面的应用
(一)大力推进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
我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研究还不够深入,众多学者意见不一,理论往往用于指导实践,因而国内法务会计实践的效果也可见一斑,法务会计的发展受到极大的约束和制约。以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为基础,并将其逐步应用于业务活动之中,以帮助企业、中介机构、司法机关和法院等有需要的委托机构和单位获取专业的咨询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在国外成熟法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出符合我国行业现状与经济环境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而以理论为基础,指导法务会计实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二)加快法务会计业务的推广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多样化,法务会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无疑成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保持我国事务所的竞争力,开拓新业务是当前事务所面临的重要机遇,法务会计是我国事务所开拓业务的最佳选择。
(三)开展法务会计教育
法务会计学科的边缘化,使其既具有法学的性质,同时与会计、审计密切相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法务会计业务在我国事务所的发展优势极大,同时对于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就目前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法务会计学科的教育方式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用书也无统一规定,可以建议各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中开设法务会计课程以及相关的基础课程,以加快该专业在全国高校的培养建设工作,对于师生资源丰富、专业研究深入的部分高等院校,尤其是排名靠前、声誉较好的财经类院校,也可以选择或计划开设法务会计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来满足我国法务业务推广过程中对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若山.法务会计——二十一世纪会计的新领域[J].会计之友,2000,01:10-11.
[2]喻景忠.法务会计理论与实践初探[J].财会通讯,1999,05:9-11.
作者简介: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 篇11
近些年来, 国内外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 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以骗取不法利益的案件日趋严重, 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广泛。美国安然事件余波未平, 施乐公司、艾得艾德公司、世界通信公司都不幸“中招”。在中国也先后出现“银广夏”、“蓝田”、“科龙”等重大财务欺诈案件。这些严重挫伤了广大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也动摇了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的要求。
本文以奥林巴斯舞弊案件为例, 介绍上市公司由内部控制缺陷所导致的现存舞弊手段及后果, 旨在通过对其了解, 使有关企业明确内部控制重要性, 政府部门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为投资者创造一个信息充分、公平的金融市场。
二、奥林巴斯公司舞弊过程
众所周知, 奥林巴斯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的光影器材制造商, 其业务范围遍及整个世界市场。在医疗领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内窥镜, 就是1950年由奥林巴斯在世界上首次开发。
奥林巴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隐瞒证券投资亏损, 高管通过假存款和假债券的方式作假帐, 掩盖财务亏损。由于90年代末日本开始推动采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对金融资产进行计价, 在咨询财务顾问公司之后, 副总裁森久志和监察董事山田秀雄决定, 通过海外子公司将资金转移到看似毫无关联的投资基金, 再由投资基金以原价购回已经出现亏损的有价证券或金融商品, 以此方式把帐做平。通过这种方法, 本应计入的1050亿日元损失实际反映在账面的不到10亿, 把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无论怎么掩盖, 毕竟这些亏损是实际产生了的, 为了填补黑洞, 奥林巴斯要设法把亏损转出。与奥林巴斯有深交的经营顾问公司AXES American在2005年左右让一些休眠公司重新营业, 再以天价卖给奥林巴斯。而并购后这三家公司的商誉即被减值了557亿。这就说明, 这三家公司, 是奥林巴斯溢价并购以后用来冲减商誉的, 557亿日元作为合理资产减值损失入利润表。
更惹人怀疑的是, 2008年奥林巴斯以2117亿日元收购了总资产不足1000亿的英国医疗器械公司Gyrus Group, 它实质就是奥林巴斯用虚报并购价来掩盖亏损的工具。
同时, 奥林巴斯共向顾问公司AXES American支付了超过收购价30%、约6.87亿美元的费用, 而这一比例正常情况下只有1%~2%。
通过以上两宗大型收购, 奥林巴斯完成了约1100亿日元的损失填补。这样制造了一种假象:公司金融资产投资为正, 且被虚增的现金是由正当用途投入到了企业并购交易。
三、日本政府当局对事件的处理
2012年02月17日, 日本东京司法部门以涉嫌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逮捕了奥林巴斯公司前董事长兼总裁菊川刚等7人。2013年7月3日,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判菊川刚入狱3年刑期, 森久志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零6个月, 山田秀雄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作为法人, 奥林巴斯公司被处罚金7亿日元。
早在2011年11月10日, 东京证券交易所给予奥林巴斯退市警告, 并对其处以1000万日元的罚款, 理由是“伪造金融交易掩盖投资损失”。日本金融服务大臣表示, 该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东京证券交易所都计划推出更为严格的企业并购信息披露规定。由此, 奥林巴斯才避免了退市的命运。
日本法务省顾问委员会于奥林巴斯出事后提交了一份提案, 要求上市公司至少设立一名外部董事。日本法务省的专家组也提议为企业新增一种可选的董事会系统, 即单一委员会董事会系统。
日本民主党事后已组建了自己的专家组, 希望帮助制定政策和计划, 日本自民党也已经成立了特别工作组, 讨论公司治理改革问题。经历了奥林巴斯事件, 日本企业目前已经有两种选择:设立主董事会和3个委员会的西式系统, 以及更为传统的日本监事系统。
四、研究结论与对我国的启示
1. 研究结论。
在日本奥林巴斯的案件中, 内控缺陷是导致其舞弊行为的直接原因。在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 企业一般采用“双董事”治理结构, 由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分别负责经营管理和为股东提供财务报表, 这种制衡机制促使公司经营者无法虚报公司利润、获取丰厚奖励。
但日本的机制与此不同, 正是其宽松的企业治理标准才使得奥林巴斯如此轻易地得以造假。从上世纪90年代,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谷和全球市场竞争加剧, 制度安排的缺陷使日本公司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同时, 日本企业又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这使得不少日本企业出现治理危机:竞争无力, 腐败严重。这些, 恰是酝酿奥林巴斯财务舞弊的温床。
其次, 表面上看, 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和监事会, 形成内部制衡结构。但是在日本企业中, 管理层的共识是“千万不能质疑大老板”, 董事会的制衡作用相当于零, 各种制衡委员会也就形同虚设。所以当伍德福德向董事会提出质疑时, 董事会的选择是效忠董事长, 解雇CEO———在企业内部治理失效的情况下, 企业对外披露信息如何能够保证真实性。奥林巴斯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暗示:在公司董事会设有独立董事, 在监事会、会计监察人多层监察之下, 企业的财务信息仍不足以为信。
同样, 现今许多日本企业中, 本就相对较少的外部董事, 还多由社长推荐产生。与此同时, 许多美国企业的董事会中, 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其次, 在日本企业里, 社长届满后任董事会会长, 几乎是普遍潜规则。奥林巴斯正是如此。在公司的15名董事中, 绝大多数为公司现任或前任高管, 奥林巴斯长达二十年的财务舞弊行为中, 作出每一个“重要”决定的几乎都是前社长菊川刚及周围的几个核心管理人员, 而股东和其他企业工作人员毫不知情。
同时, 如此巨大的财务造假, 让日本企业的信用一败涂地, 但奥林巴斯是日本最重要的内视镜生产企业, 国家不能让它就这样倒下。由于商业游说团体的反对, 以及缺乏对企业高管惩罚的政治意愿, 因此日本并没有因为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对公司治理法规进行彻底改革。所以, 政府对于大公司舞弊案件的纵容, 也是导致日本大公司舞弊案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因素。
2. 对我国的启示。
从上文可以看出, 奥林巴斯会计舞弊案反映出日本公司的内控管理缺陷, 包括公司少数高管权利过大, 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数量太少, 外部董事缺乏等问题。日本企业是为管理层的天下, 缺乏股东权利的充分保护。
从我国来看, 应该改善公司的内控管理结构, 充分发挥股东、董事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从制度上对监事会成员的来源、构成、素质、产生办法、解聘程序予以详细规定;明确赋予监事会各项必要职权, 真正发挥监事会作为监督机关应有的法律作用;提高独立董事比例, 独立董事侧重于对公司活动的事前、事中监督, 监事会则侧重于对公司活动的事后监督。
奥林巴斯这样一家特大企业, 尽管犯下错误, 日本政府没有任其崩溃, “大而不倒”在日本依旧通用。对于现阶段我国而言, 政府则有另外一种表现。
我国政府偏重于扶持国有企业, 始终坚持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推行各种优惠政策:减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划转等方式进行资本扩张和资产重组;优先推荐股票上市, 优先申报债券发行。种种措施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富则愈富”, 而中小企业“穷则愈穷”。
为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世界各国都颁布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法, 我国也应完善竞争法律制度, 例如改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防止竞争过度和竞争不足, 营造有效的竞争环境。
同时, 政府应制定优惠的金融、财税政策以保障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首先是设定专门的政策性机构。如美国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专门帮助解决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日本二战后相继建立三家由国家直接控制出资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其次, 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推进信用制度建设, 使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成为获取贷款的重要依据。
最后, 鼓励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如美国的NASDAQ市场, 以及我国近期热门的“新三板”市场, 都是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陈曦.焦头烂额的奥林巴斯[J].中国新时代.2012 (01) :38
[2]顾芳睿.奥林巴斯财务丑闻对公司治理的启示.财会探析, 2012 (07) :134
[3]彭兴庭.奥林巴斯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丑闻关系分析.现代日本经济, 2012 (5) :41
[4]叶青山.关于日本奥林巴斯财务造假丑闻的分析与思考.财政研究, 2012 (7) :79
[5]张伟.奥林巴斯丑闻撼动日本企业治理模式[N].经济日报, 2011 (11) :19
[6]赵兴富.奥林巴斯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相关启示[J].财会研究, 2011 (12) :48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推荐阅读:
内部管理防治财务舞弊06-16
财务舞弊特征06-07
财务舞弊手法08-07
财务舞弊原因09-24
财务舞弊动因论文06-15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08-08
财务舞弊与防范探究09-22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分析11-04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