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2024-07-23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精选12篇)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1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要素, 导致企业财务期望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之间产生变动, 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与企业的价值活动相关联的微观经济风险。企业风险货币化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形成过程, 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三种形式。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 如国际国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如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对财务风险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偿还、资金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风险, 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 可能会获得超过资金自身价值的额外收益, 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 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的经验, 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 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规避、控制和管理, 努力的控制财务风险, 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并合理利用财务风险,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

一般而言,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降低财务风险损失, 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财务活动, 从而实现期望的财务收益。

(一) 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后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收益和风险是相互依存的, 如果企业进行的财务运行没有任何风险, 那么企业也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企业要想获取投资的风险价值, 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运行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遭受到一定的财务风险损失, 即使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 也还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以及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因此, 在财务风险发生后, 企业必须采取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等手段, 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或者将其控制一定范围内。

(二)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前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企业为了保证健康的财务, 降低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率和影响程度, 往往会尽可能地去识别、评估、衡量各种财务风险, 并运用各种综合的控制方法去尽可能地控制财务。比如把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安全区域, 以保证企业财务良好。

(三) 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的目标

为保证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 企业应该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提高抗财务风险能力, 有效地减少财务漏洞以及财务运行中非必要的浪费。企业决策者更是需要具备合理的财务风险倾向和正确控制财务风险的技巧。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多年来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限度承担和风险适度原则。

普遍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大特征, 企业必须要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衡量、以及控制财务风险, 确定企业可承担的财务风险的最大限度, 确保企业运营正常安全。

(二) 分权分级管理原则。

企业应该以现行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基础, 对财务风险实行分权分级的控制管理。对于集团公司, 则可以分别对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实行财务控制管理。

(三) 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

企业在财务运行中应该遵循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 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收益, 而忽视可能发生的损失, 应该对其安全性和收益性进行全面分析, 并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制定行动方案, 以便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 超前预警和有效规避原则。

预示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特征。因此, 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警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

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可分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 笔者将详细介绍这两类技术方法。

(一)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实质是以财务风险识别分析为基础, 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 果断运用各种财务风险预防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后, 综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治理方法来尽可能地控制风险损失, 阻止风险损失的继续扩大, 把财务风险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以此来达到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损失的目标。控制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财务风险规避法、财务风险损失控制法、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等。

1、财务风险规避法

财务风险规避法是指对于那些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项目, 决策者从企业自身客观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企业财务控制原则, 权衡得失, 反复比较研究各种备选方案, 规避那些引起财务风险损失可能性较大的项目, 从而避免产生财务风险损失的。[3]财务风险规避法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其他控制方法则只能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企业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并不仅仅是消弱财务风险引起的损失影响程度, 而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消除风险可能引起的各种损失。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虽然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部分财务风险事故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以及恐惧心理, 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 但从本质上说, 它还是属于消极地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本身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 无可避免会遭遇各种风险, 比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任何财务运行都会遭遇一定程度的风险。具有高风险的财务运行活动常常会带来高利润。放弃风险项目, 也许就意味着放弃丰厚的利润。企业如果想要获取高利润, 那么就要敢于承担高风险。因此,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 才会采取财务风险规避法。比如某种财务风险项目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非常高或在控制财务风险时运用其他控制财务风险方法需要大于或接近该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值的成本。

2、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 也称非保险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合同以及其他相似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 把本来需要自己来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转嫁到非保险行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控制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只是把财务风险由一方转嫁给另一方, 并不能消除财务风险。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是出售, 即卖家通过合法的交易形式把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财产或者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 原来的所有人的与所有权相关的所有财务风险都会转移到新的所有人, 从而减少了原来所有人所需承担的财务风险;第二是转包和分包, 即通过合法的转包合同、分包合同等形式, 转让人把财务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第三是租赁, 即通过合法的租赁合同等形式, 在出租的物资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的前提下, 出租人为获取承租人交付的租金把自己具有所有权的物资出租给承租人, 同时出租人也会将所出租的物资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转嫁给承租人。

(二)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 企业通过识别、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而事先做的各种财务安排, 从而来消除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引起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困难以及员工的精神障碍, 为恢复企业经济、搞好生产自救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

1、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

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 也可称为承担财务风险, 它是指企业自己承担财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其实质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 通过采用资金融通等方法来弥补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残余的方法。当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都不能够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相当高且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的时侯, 企业才会选择风险自留。此外, 由于影响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而杂, 准确认识并掌握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规律十分困难, 因此企业想要事先控制全部财务风险损失是十分困难的, 只有自己承担未被认识的财务风险损失。所以, 财务风险自留是一种处理剩余或者残余财务风险的方法, 与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相互补充。在特殊情况下, 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它适用的范围是:企业财务能够承担财务风险所导致损失可能引起的最坏后果;采取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自我承担财务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企业风险管理者缺乏处理财务风险的经验和能力, 没有财务风险意识, 从而常常无意识地去让企业承担各种财务风险。

2、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

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是对保险财务风险转嫁的重要补充。由于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不可能转移所有的财务风险。因而, 非保险转嫁是一种较灵活的转嫁风险的方式,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财务风险转嫁需要通过非保险转嫁方式来实现。财务型非保险转嫁财务风险方式有三种:

(1) 免责约定, 即通过对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变更, 合同的一方把合同中对第二者所发生的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另一方承担。在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供给合同、服务合同以及租赁合同中, 转嫁风险的方式往往就是免责约定;

(2) 保证合同, 即债权人通过与保证人达成的某种协议, 当债务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其债务时, 债权人的损失由保证人来负责赔偿。债权人转嫁违约风险通常会采用这种非保险转移方式;

(3) 衍生性工具, 衍生性工具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兴方法。其主要形式有期货、互换远期合约以及期权。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保值、投机以及套利机会。

五、结论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发展和转型期和市场经济制度仍不够完善, 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保护意识, 规避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因素, 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价值工程, 2010, (32) :53

[2]赵义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07, (13) :53

[3]刘霞.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试述[J].企业导报, 2011, (13) :144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2

组织控制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企业集团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职能分别设置为融资部、投资部、结算部、综合部等。在这里,我们只来讨论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及财务中心,这是因为这三种组织形式本身就是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特别是适应财务控制的需要而逐渐完善的,是企业集团特有的且对其财务控制功能的发挥有重要影响的组织形式。

1,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内部设置的,由母公司负责具体运作、经营,以管理、协调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资金为主要业务的职能部门。它受企业集团各成员的委托进行资金管理,由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运作,在行政上是企业集团设立的负责集团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财务结算中心在集团内部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虽然是母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但由于它受集团各成员管理资金的委托,同时又由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运作,因而既有一定的中立性又有相对的权威性。

作为集团财务控制生要手段的财务结算中心,除了与外部银行相类似地完成在企业集团内的结算、信贷、出纳等职能之外,应该能及时分析各单位经营状况,为管理决策一内部业绩评价提供更多的支持。财务结算中心的职能主要有6个方面:资金管理、资金融通、资金结算、风险防范、资金运作和资金计划。

财务结算中心的基本模式是企业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统一对外筹资、纳税(部分财务结算中心统一采购重要原材料,统一固定资产投资及管理);内部单位有偿使用流动资金,在财务结算中心存款贷款,并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对内外办理结算。在企业集团中,财务结算中心充当着内部资金控制的实施者。财务结算中心在资金控制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提高资金运用效益的作用,内部控制的意义更为重大。

企业集团的财务结算中心可以依据集团在管理体制上对集权与分权的不同选择,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当集团倾向于集中控制时,应采用集中度高的管理方式,这时运用的主要措施有:收入统一管理,即可以将成员企业的收款事项统一由财务中心办理,防止收入分散造成资金失控;统一资金的使用,即集团内资金的支出由财务中心统一安排,如统一主要原材料采购等重要资金使用,以控制资金需求,可以减少采购费用,获得价格的优惠等。当企业集团倾向于分权管理时,应减少在资金控制权限方面的统一事项或集中的程度。这时可以采用统一信贷及税务、办理内部往来结算、开展内部融资等,一方面减少资金占用,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成员单位的资金运用。

选择财务结算中心的管理方式时,应考虑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集权模式可能适用于集团中各公司地理位置比较集中,各子公司之间关系紧密,集团领导层决策手段优进、管理水平高或集团规模不太在的情况,以保证集权的管理层能够灵活反映快速决策,而管理控制成本较低。相对分散的财务结算中心模式适用特大型企业集团,各子公司在生产经营内容上有较大差异,由于构成企业集团各单位资金集中存放在财务结算中心,各单位能过财务结算中心互相调剂资金余缺,并把内部结算过程中占用的资金留在“体内循环”,从而节约了流运资金占用,降低了企业集团因对外流动资金贷款造成的财务费用。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问题 科学定位

近几年,全球经济突飞猛进,呈现一体化发展。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加强实力的企业集团。我国企业集团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集团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集团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尤其是财务控制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资金安全。财务控制工作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监督体系不合理等,不仅遏制了企业财务控制工作,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产生。

1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财务监控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导致财务控制政策不全面、财务控制效益很难提升以及财务控制效果不明显等。企业集团规模较大,管理层也因此非常复杂,财务管理的内容、方式以及关系等难以开展。财务控制机制不健全还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产生,使企业建设资金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构

企业集团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构会直接影响财务控制的效益,导致企业建设资金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企业集团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企业集团规模较大,通常由总公司管理各个子公司,但是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子公司与总公司缺乏有效的联系,财务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与总公司脱轨;第二,企业集团权利不集中对监督机构也有较大影响。监督机构不健全导致监督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人员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1.3 缺乏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财务运行机制是财务控制区经济效益的最大保障,但是,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着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财务管理工作分散是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企业集团附属公司非常多,不同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一样,管理层的分级方式也不尽相同。另外,由于子公司互相独立存在,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企业之间你争我夺的行为屡见不鲜,不利于企业集团整体效益的提升。

1.4 财务信息安全性不够

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安全性不够。由于企业集团规模大,子公司数量非常多,与总公司在进行财务交流时财务管理者受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上报虚假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工作效益低下。

2 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具有评价功能,是企业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检查、评价组织的活动完善自身的工作,是组织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劳务活动。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企业职工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为了达到目标,内部审计通常会准备好与评价活动相关的分析、建议以及咨询等。为了保证职工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内部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组织系统中内部控制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就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功能实现的。另外,为了给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明确的管理方向,内部审计还需要检查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的有效保障,为了完善财务控制工作,必须加强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视力度。母公司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了解各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实际状况,内部审计还可以明确子公司会计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另外,内部审计还可以为母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如母公司决定考核子公司管理层或者对子公司财务总监绩效进行核实时,内部审计都可以起到参考作用。最后,为了了解子公司的财务运作状况,母公司以内部审计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通过内部审计对子公司可以进行实施监控,母公司便可随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

3 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设置与科学定位

3.1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科学定位

企业集团的成本效益通常会有自身坚持的原则,以成本效益的原则为基础,企业集团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很多企业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为复杂,为了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以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共同组成。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适中的企业则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二者并用。审计委员会级别高于审计部,通常情况下,审计部的工作由审计委员会进行监督,也就是说,审计委员会要对审计部的组织章程、工作计划等进行检查核实。审计部通常将工作汇报给审计委员会,如果审计发现任何问题,审计委员会有权将问题返还给审计部,要求审计部进行及时修改。另外,审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这时候需要双方共同协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通过讨论,制定审计意见书。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部的工作评价和报酬支出,面对企业集团规模大、职工多、业务多元化等特点,企业必须建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部相协调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使企业集团的财务得到有效控制。

3.2 明确审计部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依据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来看,很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工作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对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财务监管机构流于形式,预期管理效果很难达到。在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应该充分了解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了解哪些企业需要建立内部委员会和审计部,根据建设需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审计部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为了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提供保障。

3.3 强化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

面对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如何发挥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是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的当务之急。首先,审计委员会要独立存在,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和管理层,很多职能受到上级机构的限制,导致财务控制效益难以提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审计委员会应该从董事会中脱离出来,无论是成员的选择还是责任机制的建立都应该由审计委员会内部人员定夺。另外,审计委员会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审计部从属于审计委员会应该充分发挥审计部的功能,保障财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为了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还应该完善股权结构,使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得到最大的保障。

4 结束语

总之,运用内部审计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顺应时代发展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确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了解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作用,根据问题,对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进行准确地设置和科学定位,强化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运用内部审计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习兵,闫晓红,隋成发,王君刚.内部控制理论视角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J].财会通讯,2013.

[2]于凤娟.基于信息技术的H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的诊断[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王丽敏,李凯,谭旭红.国有大型总分公司式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评价及实证分析——基于省级分公司问卷调研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0.

[4]沈笑非.内部控制理论视角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J]. 价值工程,2013.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4

2001年底, 美国安然事件 (the Enron Incident) 因为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财务欺诈案爆发并申请破产而震惊全世界。紧接着, 安达信会计事务所、施乐、世通等大公司也因审计失败、妨碍司法以及财务造假等原因涉嫌财务造假。这些事件的爆发直接引发了人们对资本市场信任危机。于是, 在各方的敦促下,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讨论并通过了《2002上市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 即《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 (简称“萨班斯法案”, 该法案于2002年7月30日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并正式生效。萨班斯法案最严厉、最富有争议的部分当属其404条款。根据404条款规定, 公司管理层应当承担设立和维持一个应有的内部控制报告, 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而负责公司年度报表审核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就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404条款的目的就在于使公众能够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 并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上市公司为了遵守这项条款就必须增加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少则需要数百万美元, 多则甚至达到数千万美元不等。近些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规模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凭借中国这一高速发展中的巨大市场, 许多电信、能源以及互联网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一方面, 它们不断扩展海外业务市场,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 它们也希望通过资本市场, 寻求海外融资。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相对成熟, 很多企业选择了美国股市。由于萨班斯法案没有豁免实施的规定, 这就意味着在美国上市的非本土公司必须和本土公司一样要遵循萨班斯法案。而对于众多已经或者即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讲, 萨班斯法案合规对他们来说是逾越不过的门槛和严峻的挑战。其中, 首当其冲是404条款。一是该条款近乎严苛的规定, 二是中国企业在内控方面的先天不足。因此, 采用企业内部控制经济性测评方法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本, 另一方面也能够体现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的管理实践。

在一个财务年度里, 有很多测评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方法可供上市公司选择。在计划应对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要求时, 公司应该就种类、时间段、测评的范围、寻求内部指导、采取行动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然后再和公司外部注册会计师进行讨论。最终, 内部控制测评必须有助于评估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最终能够支持公司的评价。

根据上市公司财务监管局 (PCAOB) 的规定, 对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要有效地进行设计, 可以预防或发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实质性错误陈述所带来的过错或者欺诈。此外, 内部控制的设计要适当, 可以实现相关的目标要求以及减轻相关的风险。

二、控制测试的类型以及测试时间

使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能够让你的内控更有效。笔者通过以下是8个测试类型以及测试时间来加以说明。

1. 调查。

根据美国证监会审核标准五第五十段的要求, 单方调查不能充分证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但是可以和其他测试方法或者作为一个更新的测试一起使用。实际的调查可以是口头或者书面的, 但是如果当作内部控制测试的一部分时, 应该要形成书面文件。电子邮件是一种书面调查测试的有效方法。因为电子邮件上标有时间和日期, 发件人姓名, 易于被计算机储存或者打印。

2. 观察。

当没有证据的时候, 观察则大量用于自动或者系统控制。观察也用于穿行测试或者某些更新的测试。装运单、收货单、实物盘点、存货活动也属于观察测试的范畴。

3. 穿行测试。

观察的一种形式, 穿行测试能够用于日常工作流程, 过去已经成功测试了的低风险工作流程, 例如应付账款发票的处理。穿行测试可以用于逐年测试审核标准五第四十九段要求的区域类别, 特别准许穿行测试作为一种测试方法。穿行测试通常是采用对适当的人员进行问话、对公司运营的观察、相关文件的检查等步骤完成。内部控制的再执行以及可能提供有效营运的充分证据, 取决于受测试的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 作为穿行测试的一部分来执行的特定流程以及这些流程的结果。因此, 穿行测试非常耗费时间并且对有些过程来讲可能不是一种有效的测试。但是, 可以通过把穿行测试和观察或者检查结合起来使用, 既提升了流程中的文件质量 (叙述和流程图) , 也提升了控制测试的执行水平。

4. 检查。

大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是要通过检查来获取控制运行的证据。单独检查对授权测试来讲最有效, 比如说检查一笔采购合同或者一份经签署同意的电子转账单。把检查和穿行测试程序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这样可以去测试一些容易混淆的领域或者涉及新员工参与的一些流程。

5. 重新执行。

每一个业务流程都会有重新执行, 包括测试进行中的环节。当测试中遇到控制质量证据不能说服控制是有效的时候, 最好使用重新执行测试, 比如说一项复杂的研发税收减免计算的粗略结果。这项结果不能证明此项研发税收减免计算方法已经完全被检查了, 也不能证明这项结果的合理性已经被核实了, 或者录入的数据和原始文件相关联。

6. 检查。

对复杂和风险系数高的控制来讲, 把检查和重新执行结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很强有力的测试。在税收减免的案例中, 你可以把使用管理者签名以及合理性计算与重新执行结合到一起来整体性完成, 比如说把录入数据和原始资料比对起来, 例如研发的劳动力成本数额和研发供给数额。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公司的风险。

7. 内部审核调查。

内部审核调查报告可以作为对某些过程的控制测试或者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控制测试。比如说内部注册会计师可以调查某个月份费用报告过程是否经过批准以及是否有适当单据的测试。他们的测试方法、结果以及结论应该附有适合的单据可以被管理层用来主张关于费用的内部控制都是有效的。要和外部注册会计师核实使用内部调查控制测试的有关要求。内部稽核人员一般都是合格的会计师担任, 因此他们的调查可以用在任何有意义的测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此外, 除了他们调查之外, 其他的测试程序也是必须的。

8. 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测试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估, 带有主观性, 而且也不能保证控制是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由于自我测试的主观性以及模糊的结果, 很难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结论。外部注册会计师通常不太信赖自我评估的测试结果。因此, 自我评估的工作成果也不是外部注册会计师考虑使用的其他人工作成果的范畴。但是, 自我评估最好使用在内部控制的最初评估上, 作为初步的评估或者低风险修正性测试还是可以的。

测试时间可以分为季度测试、年度三期测试、年终大测试、年终大测试附加更新测试以及年度循环测试等。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测试时间。

三、最大限度地让注册会计师信赖企业既有的工作成果

从过去的经验看, 注册会计师一般不愿意信赖根据404审核条款规定的其他人所做的工作成果, 因为根据审核标准第二条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工作来提供他们对被审核公司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的主要依据。但是审核标准第五条规定的内容排除了使用其他人在内部控制审核中所做工作成果的障碍, 也就是说可以使用在内部控制审核中既有的工作成果。

审核标准第五条对外部注册会计师给出了较多的选择方案去信赖其他所做的工作成果, 例如穿行测试、风险评估以及公司内部控制测试等等。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两类其他人的工作成果。一是使用在注册会计师直接监管下形成的其他人的工作成果, 二是信赖在正常的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其他人的工作成果, 比如说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工作成果等等。上述两种方法的使用都会节省大笔的费用。

除此之外, 让公司员工直接和注册会计师一起工作对那些想申请注册会计师执照的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要记住的是你可以使用那些在注册会计师的直接监管下开展工作的员工或者顾问。如果你不想在季度末, 或者在年末雇佣全职的员工和注册会计师一起工作的话, 你还可以通过按需用人的原则节省雇佣专业人士或者高级雇员的人力成本。 (很多专业人士或者高级顾问的兼职薪酬要比他们在审核事务所的全职薪酬低很多。) 总而言之, 把你自己的员工的工作融入到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中去能够提供实质性的费用节省, 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足以支付另外一名人员的或者顾问的成本。

当然, 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选择合作对象的工作成果时, 首先考虑的是胜任性和客观性两个标准。因为, 他们宁愿寻找一定程度上的胜任性和客观性强的人, 也不愿找那些做出绝对论断的人。这样的话, 胜任能力和客观性越强的人的工作成果就越容易被注册会计师采用。审核标准第五条中对胜任性和客观性都做出了定义, 这为注册会计师挑选这方面的人员提供了遵循的依据。

四、针对有效测试的四个原则

企业给测试者提供培训可以获取较好的测试结果。企业可以使用层次低的员工去完成测试, 但是前提是对他们进行培训并监督他们的工作, 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支出, 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必要的水准。

1. 合理保证原则。

在有些案件中, 在测试中会发现异议, 但是管理层仍然能够得出内部控制处于有效运行的结论。根据上市公司财务监管局 (PCAOB) 员工常见问题第十三条的说明,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对财务报告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因为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不可能对财务报告提供绝对保证, 每一种单独的控制方法都不可能总是完美、有效地执行下去。美国证券会的员工宣称合理保证是一种高层次的保证。通常要求置信级处在90-95%之间。测试样本的大小也很重要, 要让测试者自我判断是增大还是缩小测试样本。通常, 最小化样本是由测试者自己选择的, 如果没有异议就可以采用。

2. 一石二鸟原则。

在测试的准备阶段, 要花大量的时间用在样本要求和获得方面, 这些时间主要是被测试者、企业所耗费的, 也是造成测试延误的原因。当一笔大宗销售临近截止日期以及将要结束时, 没有人愿意做一个30个客户合同的样本。也就是说, 和外部注册会计师要融合两种审核方法一样, 检查一下你的控制测试是否能够使用一个样本来完成不同的测试, 如果可以的话, 就告诉你的测试者在每一份测试中使用同一样本去完成两种测试。

3. 集中测试原则。

考虑运用一个公司测试小组, 这个小组和公司循环盘点小组相似, 从一个业务单位到一个业务单位控制测试之间来回转动。因为要保持萨班斯年度测试要求的员工数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公司测试小组可以作为内部注册会计师、财务人员或者希望获得注册会计师执照必修学分的人员所参加的培训项目一部分。

4. 减少重复原则。

没有必要去测试那些内部控制方法的补充内容。选择一项你认为非做不可的测试作为首要测试, 把第二项测试作为非首要的或者暂缓再做的测试。检查你的内部控制文件去以应对同样的风险。在很多案例里面, 没有必要把两种控制方法都当作首要的。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采用经济性测评方法一方面说明在美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严格监管情况下公司开源节流的重要性, 否则企业就要背负沉重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性测评方法,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节约现有企业资金, 巧妙利用企业现有会计资源, 这些经验也为我国企业寻求美国资本市场拓展的财务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我国企业可以早做准备, 做足准备。

摘要:美国证监会 (SEC) 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十分严格, 而内部控制的测评方法是一个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经济性的测评方法来完成监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要求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如果采取开源节流的方法, 既可以节省开支, 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也可以让外部注册会计师尽快进入角色, 利用企业现有的会计资源, 出具合格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本文探讨了美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性测评方法, 为我国企业今后拓展美国资本市场的财务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会计资源,经济性测评,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内部控制战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 朱莉哈雷, 威力出版社, 美国新泽西, 208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张颖郑洪涛, 审计研究, 2010年1期

[3]《内部控制风险与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 李晓慧何玉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12月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5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者为了确保做出科学的、恰当的决策,保障决策执行过程的高效率,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而制定的对经营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的制度、组织、方法和手续的总称。其涉及企业管理各方面,范围很广,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任何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也是我国当前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现代化产权制度的改革的重要保证,是完善公司法人冶理结构的重要措施,更是企业内部控制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前提。为了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合理有效地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就必需对财务管理的运用方式和控制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多缺点,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无法对实践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有关内部控制失效的种种表现:诚信缺失、会计信息造假、企业舞弊案件频发等等,表明内部控制如在设计上有缺陷,在作用上有缺失,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没有达到能够使各类财务决策权力、各项财会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财会人员的行为都处于缜密的内部制约和监控之下的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水平,表现在:

1、加强对财务部门的重视。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甚至把财务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而没有把财务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2、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普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使企业内部人员无章可循;还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或更新不及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时效性;还有些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了比较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未较好地执行,内部控制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有的企业虽有为数不少的财会规章制度,但仅是纸上谈兵,留于形式,是为应付种种升级达标用的,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3、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管理层要制定各种措施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当局必须确保其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的行动已经有效落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低,许多管理人员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这样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素质,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由于企业常常把企业的盈利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好坏进行紧密的挂钩,致使许多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一系列企业的短期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二是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诚信度不足。有些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财务人员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的概率大增,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尤其是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的新内容较多,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诚信不足并非其心甘情愿造假,而往往是由于利益驱使或其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限制,依赖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违心地制造、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形成“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局面。

5、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例如银广夏事件中,银广厦集团的负责人置风险于不顾,连续进行违法活动,使企业与个人共同处于高度风险状态。并且这种违法行为进行多年,银广夏集团的负责人胆子越来越大,肆无忌惮,把违法当成习惯,根本毫无风险意识。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预防性的、检查性的和纠正性的控制。企业一旦检查出了错误和舞弊,应该给予纠正;同时制定预防性控制措施以确保错误和舞弊不再发生。

依据目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处理好控制风险和拓展业务的关系,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抓紧整章建制,形成一套权责分明、平衡制约、科学严密、运作有序的内部制衡机制,把内部控制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因此,要抓好关键人,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把握住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口令等关键部位;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银行往来单证、印鉴等;控制住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的核准、凭证复核等。同时,抓好经常性的内部稽核,坚持定期内部审计。

我们掌握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点后,就可以对症下药,针对关键点来更好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有效的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也一直未能很好的分开,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许多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正义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3、充分发挥会计责权控制的作用。健全制度,明确会计责任,细化会计人员的权责,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可以采取内部激励机制,应对会计人员赋予较高的薪酬待遇,其奖金与工作质量挂钩,以促进

其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并且走会计职业化之路,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定期组织业务轮训,搞好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适应能力。

4、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一个再好的制度仍然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贯彻执行,否则这个制度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企业应该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以便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因此,企业高层领导人除了自身起表率作用以外,还要引导其员工做道德范围内的事。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当重要。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来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这对更好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5、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使内部控制制度化。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事实上,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一些中小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人说了算,而不习惯受到限制,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限制,这就为内控制度的执行设置了障碍。企业领导必须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力求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随时发挥作用。

7、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帐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初探 篇6

摘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是企业有效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财务控制方法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而这四个方面都涉及企业内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任何一个企业单位,不管其规模大小如何,业务性质特点如何,都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企业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十分必要的,下面拟结合企业现状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内部控制力薄弱。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在内控执行中的作用。因企业财务人员分工不清,会计混岗普遍存在,无法相互监督和控制.

(二)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及执行不力,企业授权批准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对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不够重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人员素质低,由此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不能发挥效力。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未能达到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缺乏必要的诚信,信息失真,会计资料不实,伪造、变造原始凭证现象时有发生,使内控制度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四)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假帐泛滥,信息失真等现象,有的企业没有必要的牵制手段,造成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管理混乱,内部监督不力,给财务监督造成困难。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伦理环境。在处理业务过程中实行监督机制,即事前对于一般业务实行复核制,对于特殊业务实行双签制;事后实行监督。同时在工作中明确企业管理以财务为中心,树立向管理以效益的思想。这样才能在组织规划方面进行控制,建立有效的内控系统。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要以企业调查为切口,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机构设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科学规划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环节和方式的前提。掌握和了解企业现状与问题,有针对性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或完善。

(三)优化整合,建立比较完整的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授权批准体系。授权批准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其实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物殊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其时效性短。不论采用哪种形成,企业都必须建立完善的授权批准体系。

(四)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外部中介机构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五)建立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涉及企业整体业务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价,实际上是对业务过程的全面评价,企业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或选择其他合适的内部控制框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控制框架体系,作为管理层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准。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通过内部审计来改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前,一些企业将财务机构与审计机构合并设置在一起,这是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财务与审计职责不明的弊病越来越明显。

(二)制定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为财务监管提供制度保障。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这为研究制定单位内部牵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集团企业下属分支机构较多,大量资产和经营活动都在所属企业中运行,集团企业要加强对其财务监控就必须制定并实行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重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律师、社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金融中介机构中的资深管理人员以及在大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可以作为独立董事的来源。对于独立董事的组织形式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逐步建立专门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独立评估的机构,他们以类似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方式依赖市场化运做来谋求生存。

2.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一定要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这需要各个公司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期权额度和行权价格等具体实施细节。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3.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转化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要加强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是行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来。

总之,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对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资产、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必须要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防止错误和舞弊。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博大精深,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必须确保制度安排的合理性,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只有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7

一、我国商业地产的现状及财务控制内涵

(一) 商业地产的现状

2010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标志着房地产紧缩型调控大幕的拉开。2011年1月2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推出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 调控从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转为直接调控房价。这些政策的出台给住宅的开发带来了重大影响, 但是2010年以来, 我国商业地产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开发投资完成额、销售额都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因此加强对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控制和监督、规避财务风险是当务之急。

(二) 财务控制的内涵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 目的是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现代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 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 厘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 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 也是确保实现理财目标的根本保证, 所以财务控制将服务于企业的理财目标。

二、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控制的方法

(一) 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 即单位内各个部门或员工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相应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业务授权制度贯穿于整个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全过程, 与业务流程紧密相连, 对企业管理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程度有直接影响。就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而言, 包括土地款的支付、现金借款、正常贷款本息以及税金的支付、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报废、罚款和违约金支付等都必须得到授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的建立既保证了不同职能部门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把控, 又能防止相关部门或个人滥用职权。

(二) 货币资金控制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 一个健全的货币资金控制体系可以降低资金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房地产企业实施货币资金控制时应根据现金流量预测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不断进行调整, 从而找出适合企业自身规模的货币资金控制模式。现阶段,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提升和放款额度下降等原因, 货币资金控制应注重以下几点:

1. 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随着房价进入下行趋势, 这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此项目启动之前做足风险分析, 确保当地金融环境和施工环境通畅, 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立良好银企关系, 加快各项贷款下放和回流。

商业地产之所以能顺利开展, 得益于财务杠杆的运用。“银企一家”的说法在商业地产行业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地产公司可以从银行获得项目施工阶段的开发贷款、销售阶段的按揭贷款、商业经营期的经营贷款, 而银行每年也可以从开发商那里获得丰厚的利息收入。在目前房地产调控的特殊时期, 商业地产企业已不再把追逐高额的利润率放在第一位, 而是确保有充足的现金流, 因此能否及时、足额地取得贷款, 成为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进行、本金及利息能否及时偿付、企业能否存活发展的关键因素。

3. 积极关注政策与税收带来的资金风险。

房地产开发项目耗资巨大, 涉及的税种繁多, 纳税金额往往以千万乃至亿计, 它构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支出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要关注当地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 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争取缓交或少交税。

(三) 预算管理控制

商业地产公司多为集团公司统一管控, 各项目公司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的形式。因此各项目需根据各项经营预算以及经营指标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 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预算和盈利预测。在上报集团审批后, 集团总部再与各企业沟通和综合平衡, 将预算方案再反馈到各企业做出适当的修改, 经多次反复, 最终形成较合理的预算方案。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 各项目公司应严格按资金预算和盈利预测开展工作, 财务负责人需全面监控、动态分析, 找出实际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和原因, 及时向集团公司财务部以书面的形式预警, 以便集团公司财务部统筹安排。在预算内各项支出, 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审批制度, 履行支出审批。为确保预算顺利开展、切实有效达到其财务控制的目的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要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直接隶属董事会管理。预算管理委员应由工程、成本、营销、内审、考评等部门负责人作为该机构的委员成员, 专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等。

(四) 成本控制

成本支出是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最大支出, 对于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的核心工作。现阶段, 房价受到严格控制, 因此那些借助抬高房价来获得超额利润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几乎没有机会可寻。准确预测开发项目成本、减少并改进不必要的管理层级、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才是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工作重点。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成本控制重点是:

第一, 立项阶段。该阶段受制于国家法规政策, 运作灵活度较小, 基本原则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的费用。成本控制的主体是工程部。企业应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 做好项目成本收益预算, 并考虑投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设计开始实施前, 设计部门与公司领导拟定该设计项目的关键节点计划, 在关键节点, 可组织各部门参与研讨会, 碰到不确定性问题时应及时征询规划部门意见, 尽早发现问题, 提前解决问题。设计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 对设计方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从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与审核。这样不仅避免了不必要开支, 还能缩短设计时间, 保证设计方案有效进行。完善和严格执行招投标的各项制度, 房地产企业应对投标、议标、开标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严格把关, 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监督管理, 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 招标人要按照示范文本进行招标, 对中标工程项目要加强跟踪监督。

第二,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可能发生设计图样更正、施工进度和施工条件变更等问题, 企业要预先对施工图进行审查, 以免在变更中出现额外费用。在工程项目中, 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 对工程项目变更要实行有效控制, 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企业应与承包商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项目经理要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 竣工结算阶段。房产开发商成本管理人员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查, 这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重视竣工结算的审核把关。只有符合合同规定要求, 并已验收合格的工程才能列入竣工结算计划。应有设计变更单和设计图纸, 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盖公章, 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有重大设计变更的还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 否则不应列入结算。结算工程量应依据竣工图、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单等进行核算, 并按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五)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由于代理关系的存在,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随之而来。代理人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 可能隐瞒企业相关信息, 而这些信息有可能给委托人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会计准则编报要求,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制定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来进行监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几种:

1. 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对财务组织监督。

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企业内部审计, 赋予审计部门较大的权力, 提高了审计的独立性, 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发挥、改善监控效果。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可以对整个企业财务决策、会计行为进行审计。

2. 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对财务组织监督。

由董事会决定财务总监人选, 委派的财务总监对董事会负责, 仍然是内部委派制下的监控体系。这与股东委派的财务总监有所不同, 股东委派的财务总监由外部进入企业, 独立性更强。

3. 董事会设立专职财务董事对财务组织监督。

在董事会设立财务董事, 以财务董事为主, 组织专门人员对经营者主导的财务组织实时监控, 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经营者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 在较高层次上实施监督控制。

4. 董事会授权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对财务组织监控。

董事会可以授权财务总监领导企业内部审计, 以加强对财务组织的监督控制。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必须与经营者主导的财务组织独立, 这是董事会实施监督控制的基本前提。

5. 董事会所属并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监控。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监督机构, 向董事会负责报告工作, 代表董事会监督财务报告过程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总之, 通过建立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货币资金控制等, 使商业地产公司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 降低企业运营中的风险、提高财务控制能力。然而财务控制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紧密围绕企业的财务目标而制定, 在不同的时期由于财务目标的不同, 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也应有差异。Z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8

1. 资金预算管理观念不足

房地产企业在对项目资金预算管理之时, 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财务控制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也并未明确的认识到除财务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工作, 是否会对资金预算管理产生何种影响, 除了财务部门之外, 其他部门需每月上报财务数据, 做账使用, 并未参与到财务工作当中, 也并未对财务提出有效的建议以及意见。财务部门也并未明确的认识到其他部门资金的流向以及使用、预算方向, 以及其他部门在财务工作当中的重要性。所以也就使得财务部门只是简单的按照各个部门的所列出的数据予以资金, 并未做好财务控制工作, 进而使得成本增加。

2. 资金预算管理及监督力度不足

编制好项目预算资金之后, 在实施期间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管理, 使得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偏离轨迹, 亦或者是在发生异常情况并未给予及时的纠正。事实上, 房地产企业只是根据下达的预算计划来执行, 事实上, 也并未留意过程中管理以及监督, 也并未明确认识到监管的必要性, 由于财务管理目的在于预算执行期间, 不在于预算本身, 有关部门并未向财务管理人员反馈资金的实际情况, 进而使得财务经营管理发生诸多问题。

3. 资金预算财务控制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通过考核激励机制来约束资金预算管理工作, 进而进一步完善企业资金预算财务控制工作, 建设一套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 约束有关部门的人员经济活动, 按时完成任务, 惩罚控制不到位的工作人员, 这样可贯彻落实责任, 降低责任推脱事件的发生。编制房地产企业项目预算、资金预算之后, 有关实施人员却并未按照预算编制计划, 去落实各个预算目标, 这一问题的主要在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对相关部门人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度。

4. 财务控制机制缺失

房地产企业决定开发某个项目之后, 之后就是财务管理工作, 负责编制预算每年的费用、目标收益、收入以及全年的收益状况, 主要侧重于概况性的指标, 其次是决策不够细化, 并未按月、按季度、按年度进行预算, 进而无法对事件之前、之中、之后控制, 有关人员也并未充分发挥预算财务控制的主观能动性, 致使资金使用率不高, 导致资金分散。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财务控制措施

1.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体系

房地产企业构建企业财务会计体系,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根据会计准则、财经法规以及有关企业规定, 进行合理健全完善, 为编制出与实际状况相一致的会计科目奠定基础。房地产企业开发新项目期间, 需细分化核算对象, 合理整理楼房编号, 在产品销售以及成本的科目之中, 清楚明确每个科目的费用支出;其次企业对核算过程要进行统一规定, 在会计科目的设计基础之上进行统一, 进而确保日后调整的合理性;最后, 按照此种统一的方法, 记录、整理不同数据以及单据信息。财务控制体系流程如图1所示:

2. 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平台

会计信息系统的平台的建立, 主要的目的在于落实责任, 责任的落实有利于达到理想化的企业运营目的, 在会计信息系统之下, 让每个岗位中的工作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 进而编制各个岗位的考核绩效标准, 按照考核指标, 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业务发展实际状况、实施情况详细的反映出来, 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对各个不同岗位职责的评价工作。会计管理制度的构建与编制, 其主要的目的, 是为了将新项目开发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节的费用支出、综合收益、销售情况等情况详细的反映出来, 执行的情况加以监督管理, 进而确保有效性的数据, 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根据。

3. 健全预算会计体系

房地产行业较为特殊, 预算会计体系的构建, 除了涉及资金预算之外, 还包括了项目预算。项目预算主要是从项目开发的初始, 就实施项目预算, 研究分析新项目的可行性, 统一计划项目预算所需要的资金费用, 主要涉及开发阶段的费用、涉及费用, 预算投资效益、营业收入以及筹资成本等等。房地产企业财务机构, 应当从新项目开发的实际状况出发, 制定合理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 最终完成一套健全的预算会计体系。除此之外, 房地产企业还需高度重视预算的分析管理工作, 做好预算表编制工作, 严格执行考核激励制度, 避免财务偏离轨道。

4. 优化资本结构, 强化资金管理

房地产企业为保障企业税后利润, 可在国家税法所规定范畴之内, 通过会计方法来筹划税收, 最大程度上尽可能的节省纳税。与此同时项目资金贷款、额度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 如果预期会降低利率的话, 则及时与银行签订协议, 尽早还清贷款, 反之则签订长期协议, 避免财务费用的额外支出, 综上, 房地产企业财务控制, 要做到计划筹资。

三、总结

房地产企业风险大, 收益高, 容易遭受国家政策、银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做好资金预算控制管理工作, 需着重考虑资金成本、筹资计划以及预算资金量化、利润等, 保障有效执行资金预算管理, 在市场风险增加以及政策发生变化时, 可为企业提出预警, 进而促进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超.论房地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的财务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 2011.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篇9

企业化经营非常需要内部财务控制的配合。企业化经营,就是指企业机构的组成人员,使用现代化整体营销管理的观点、原则和技术,设定正确的决策,调整与运用属于企业的资源,努力达到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内部财务控制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然而环境同样会影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目标的计划与执行。

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更需要企业内部能够协调一致,避免业务中的失误和包庇情况的出现,增强公司在竞争过程中的各种能力,从而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时能够百战百胜。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企业应加强内部财务控制。提高和改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管理,目的是增强公司自身的控制情况,可以让公司习惯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改变。

我国在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健全,相较于美国的COSO报告还有一定的差距有许多需要完善补充的地方。然而这几年,我国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内部财务控制研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一一解决。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在国外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比较全面的理论基础结构,这段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初,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地改变,经营者也越来越能认识到,一个企业成本的多少,会使企业的立足和进步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泰罗、法约尔等人将内部财务控制的主体确定为控制成本。30 年代,内部财务控制从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基本扩展到了整体的经营范围。50 年代以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不但注重控制现状,而且还注重了对未来活动的控制。

威尔森、科斯等人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让代理人为了完成委托人的目标而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以帮助委托人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内部财务控制也因此被分成了两部分:董事对经理进行控制和经理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结构出现于20 世纪80 年代,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为内部控制结构的主要组成内容。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内部财务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过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并且从内部多角度进行制约。

内部财务控制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提出的,它因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而得以快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实践的检验和运用又促进了财务控制理论的发展。所以现代财务控制基础框架逐步趋于科学和完整。

在企业运营中的自身调控和自我制约的机制中的内在机制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财务经营活动采取的科学的准则、制约、评估等方法,技能,流程及概念的总称,最后完成财务活动预定效果的活动。内部财务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的范畴,它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中位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特别重要的原因。由于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营销活动对自身企业控制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会对企业管理目标的实施和企业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影响。内部财务控制通过资产、成本、利润等这些综合的价值指标来反映其综合性,它是一种综合的价值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构成元素。

内部控制和内部财务控制机制的设置和优化都是一项系列性的工作。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内部管制从理论发展到实施分别经历了“自身管制”、“内部调控体制”、“内部调控构成”和“内部调制完整结构”这几个过程。目前,西方的企业广泛的采用内部控制机制,在对企业的控制中,内部控制机制占有着非常主要的地位。企业的财务经营调控,就是企业完成财务工作、理清财务经营调控关系的一项经营控制活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是控制企业的各项资金进出业务。内部财务控制的内容多范畴大,并且繁杂且容易变化。完善理财途径,去除资金管理弊端,调整资金构成,使资金周转快速、有效和合法,最终达到企业财务和运营策略的使用,提升运营资金效果,是一个企业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最根本意图。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不断改进是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个企业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不但能够让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得到正确的分配,增加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企业出现虚假情况。

摘要:内部财务控制是把控制理论作为基础原理和办法,对财务业务采取专业有效的控制、制约、评论等一整套的办法、技术、过程和理论的总称,目的是达到财务业务的预期标准。财务控制在企业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它能够及时发现并且纠正企业可能存在的离计划的目标及各种法规等越来越远的情况。它的主要目的是让企业的各项资源能够得到经济有效的使用,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实现自己所制定的目标,保证企业有效地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经营数据及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篇10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财务监管

近年来, 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 企业管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财务监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也是实现企业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目前国有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产质量不高, 不良资产数额较大;二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较普遍;三是国有资产流失仍较严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监管责任未落实。针对部分企业会计造假行为严重, 财务报告失真, 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的状况, 新《会计法》十分强调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问题。要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 就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 加强财务监管, 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一、企业现行内控制度的不足和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近几年,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管理跨度加大, 管理职能也发生了转变, 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没有跟上管理角色转换的步伐, 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完成政府经济目标的建章立制上。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内部控制制度多数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加之会计基础差, 会计控制不规范, 一直影响企业的管理和任务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经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内控目标的差异。

现行内控制度的目标, 不以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确定为着眼点, 而是重宏观调控目标轻自身管理, 重速度和规模较产品质量和效益。各环节、各部位缺乏沟通和相互联系, 对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形不成“提供恰当保证”的观念, 把内控制度理解成一般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细则。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相差甚远。

2、内控内容上的差异。

现行内控制度的内容, 多数对工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要求甚多, 对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 管理组织的设计不科学, 强调了检查性, 忽略了预防性和指导性。因此, 使内控制度很难发挥其控制作用,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内控形式上的差异。

由于现行内控制度游离于管理之外, 在形式上与管理格格不入, 表面文章多, 不注重提高内控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缺少有效控制, 因而没有足够的约束力。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造成企业采购成本高, 销售费用高, , 资金支出无预算, 或虽有预算但执行不严以及资产管理不严格等多种问题。企业应针对以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着重加强这部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建立企业内控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内控制度的基本原则, 为为财务监管做好制度保障

新《会计法》从会计监督的角度, 对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基本要求。具体说, 第一, 要坚持健全性的原则。从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来看, 既保护企业的资产, 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注重提高经营效率, 促使相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第二, 要坚持有效性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布局的合理有效既不分工过细, 又能起到牵制作用。第三, 坚持符合性原则, 还要掌握控制成本和效益的比例状况, 使用最少的财力, 正确、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和目标。

(二) 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合理设置财会机构, 为财务监管做好组织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 财务与会计职责不明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因此, 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建立和落实财务监管工作的责任机制是做好财务监管工作的保证。具体应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第一, 在企业设立财务总监并明确财务总监的职责, 进行事前监督;第二, 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 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 进行事中控制;第三, 设立事后监督, 即根据会计部门提供的核算资料, 对各部门各项业务进行定期或日常检查;第四, 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 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 以查为主。以上四个层次构建的内控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并使之不断得到改善, 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则能得到降低和化解。

(三) 强化控制环境建设, 为财务监管做好环境保障

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控制的实施和效果。控制环境的要素包括: (1) 员工的正直、职业道德和进取心; (2) 企业单位的组织结构; (3) 管理部门的经营理念和风险; (4) 对企业单位经营实践的各种外部影响; (5)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对特定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的关注和要求。这种控制环境对实现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为财务监管做好变革保障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 是企业是否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 主要取决于两点, 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很多企业都未做到, 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即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 内部控制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我国加入WTO后, 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保护政策越来越少, 挑战与机遇并存, 要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 就必须完善集团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 加强财务监管, 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汤湘希,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财会通讯, 2005年第9期 

[3]、李殿富主编, 会计制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篇11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我国企业将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1.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原则

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在组织及财务管理方面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企业化经营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

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合法性原则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以有利于加强经济监督,这是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

1.2成本效益原则

这是企业从事任何经济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企业在建立和设计自身的内控制度时。应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及具体经营管理情况。合理地控制设计成本与执行成本。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1.3有效适用性原则

设计财务内控制度时,要考虑到国家的要求。更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决不能生搬硬套、盲目采用。既要注意制度的健全、手续的完备,又要抓住控制的重点,注意程序的简化。

1.4相互制约的原则

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应保证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划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有效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进行职务轮换,防止串通作弊。还可采取业务分割方式,把企业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过程。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分别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去处理。相互制约,使经济业务在合理、合法中完成。职务分离和经济业务的分割处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2.1授权与批准控制法

就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其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的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给企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要求每项经济业务活动都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以防止内部员工随意处理、盗窃财产物资或歪曲记录。

2.2财务预算控制法

预算管理在西方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这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强化了预算的财务功能,使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预算是以金额、数量及其他价值形式或几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方式反映企业未来业务的详细计划。

2.3财产保全控制法

财产保全控制法是指为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而进行的控制,这是一种附加的实物保护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限制接近。就是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接触资产。(2)定期盘点和比较,以确保账证、账账、账实相符。(3)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火灾险、盗窃险及其他途径来减少企业受损的程度和机会。从而保护企业的实物安全。

2.4内部责任报告控制法

业绩报告又称为责任报告,它是企业内部报告的一种。是企业管理层掌握信息,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常用的內部财务报告有资产分析报告、经营分析报告、费用分析报告、投资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应要求相关人员定期编制各种财务报告,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进而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

2.5核对控制

核对控制就是通过对有关记录和事项的核对来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一般可分为账实核对和账务核对。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核对制度,通过核对做到证、账、表三相符。

2.6风险控制法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按其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风险控制是企业一项基础性和经营性的工作。企业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评估、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2.7内部审计控制法

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3.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基础系统是否完善,直接体现着财务管理的水平。影响到企业收入的保障、费用的控制和利润的目标实现。因此,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就必须不断发现自身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激励不到位

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在内控执行中的作用。

3.2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及执行不力

部分企业对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不够重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3人员素质低

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未能达到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缺乏必要的诚信。信息失真,会计资料不实,伪造、变造原始凭证现象时有发生,使内控制度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3.4成本费用管理缺乏科学手段,控制措施粗放,考核不力,费用支出严重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3.5财务内部控制缺乏制度化,系统化

4.规范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4.1实行问责制度

在财务内控体系中针对相应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并履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依据失职程度进行追查和惩罚。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

4.2加强内部审计

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内审工作及时发现企业在日常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向管理当局提出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4.3细化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要求企业必须细分业务成本。加强成本控制,纠正不合理、不规范的成本开支,改善成本管理状况,满足管理层对业务发展计划作出科学的营销决策。

4.4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培养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特别应不断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4.5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的财务内控理论,同时注意政府以法律或政策形式确定的规范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

总之,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对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资产、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问题博大精深,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必须确保制度安排的合理性,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只有这样。企业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才能得到保证,财务信息才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财务控制方法研究 篇12

1 概述

1.1 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业的的重重要要组组成成部部分,是企业发展方向和奋斗斗目目标标。。其其本本质质是拥有一个统一的核心企业业,,并并且且企企业业有有共同的市场目标,并有核心心企企业业控控股股的的母母子公司。其重要的特点是企企业业的的规规模模大大,,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财财务务管管理理要要求求高高等,作为控股企业,母公司司是是企企业业集集团团的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下下属属企企业业。。从从企企业集团的四个基本特征来来看看————市市场场结结构的垄断性和兼容性、产权权连连锁锁性性和和独独立立性、趋利性以及开放性与层层控控性性,,这这些些特特征组成了企业集团的生产经经营营,,决决定定了了组组织效力,制约了企业管理。。

1.2 企业财务控制

企业财务控制是企业业财财务务管管理理的的重重要内容,在企业集团中,在在分分配配财财产产权权的的基础上围绕集团企业发展战战略略,,通通过过各各种种财务手段,对母子企业的各各种种经经营营活活动动进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督,为实实现现资资源源的的优优化化配置,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略,,维维护护企企业业集集团的整体利益。财务控制是是企企业业集集团团中中,,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控制,,是是引引导导子子公公司司共同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保证企业在大目标下运行的重要内容,财务控制和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共同组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系统,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运行,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关键,是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并且能够实现有效的规避企业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财务控制对于企业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作为大型的集团企业,母公司对于子公司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才能实现对子公司的实质性控制,才能规范子企业的行为。

2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企业财务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控制还存在以下几点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以及企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1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制多极化

从现代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特点看,财务控制体制呈现集分权,两级分化较为严重,首先,集权过于严重,企业发展缺乏灵活性。一些集团企业过于集中权利,造成子公司的发展受限,缺乏自主权和主动权,在统一的指挥和领导下,母公司不能指定与不同子公司的相互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甚至出现一些子公司不听从母公司的财务决策的情况。其次,过于分权,母公司过于分权给子公司,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甚至子公司拥有自己的小金库,财务归自己管理,这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过分的将权力分给下面,会造成组织涣散,难以实现有效监督管理,甚至有严重的经营风险。

2.2 预算制度和资金管理不够完善

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速度较快,甚至有些公司属于跃进式的发展,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集团,但是相关制度和制度的贯彻落实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财务管理中,预算制度和资金管理不够完善就是其中两个非常大的问题,首先,许多企业集团并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在贯彻落实上效果差,不能实现有效的制约和约束,随意性也让预算管理成为了摆设 ;其次,一些企业预算不科学,没有严密的计量和考核依据,账面上的信息和实际信息差别较大,造成了账面水分很大,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最后,资金管理不到位,企业集团的涉及资金多,不能有效的对资金实现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一些子公司为了维护小公司的利益,建立小金库、建私账,对企业集团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2.3 财务监督形同虚设

作为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财务监督是实现财务有效控制的关键内容,是保障和维护相关财务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然而在现代企业集团中,内部审计管理形式化,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属于同一层次,这样就很难发现公司财务的相关问题,走过场,将审计工作变成了形式。受到审计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审计工作缺乏责任化,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果上可以随意弄虚作假,跟着领导和会计核算的意志走,造成此财务监督乏力,形同虚设。

2.4 财务信息滞后失真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随着企业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财务信息与以往不同,无论从信息量上还是信息的质量上都越来越大,如何有效传递信息,对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相当关键,许多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管理方式落后,甚至还是利用以前的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形式,传递财务信息,这不仅速度慢,而且准确性很难保证,对企业快速做财务决策不利,也造成财务监督难度大,财务控制难度大。

3 改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方法

3.1 优化财务控制体制,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针对企业财务体制相对集分权的现状,企业要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首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公司制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企业不同层次的不同职责,是要求对各负其责、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职能和责任的明确,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模式,没有无限制的权利,保护了各个利益方的权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 ;其次,合理分配公司财务管理权,公司的财务管理权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其中,财务决策权包括财务战略决策和财务战术决策,根据不同层次需求,财务战略决策和财务战术决策的决策主体是不一样的,通过财务决策确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执行,将责任细分到和责任细化到具体的部门,财务监督权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约束行为,分为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母公司可以监督子公司,子公司也可以监督母公司,公司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最后,权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需要合理配置和落实,否则就会出现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甚至出现财务风险等问题,在权利的分配上,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过分的集权,也不能过分放权与子公司,需要通过权利的协调,实现企业集团的良性运转。

3.2 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集团在建立之后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控制的有据可依,保证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首要环节,不能空嘴讲白话,首先,完善相关制度,落实责任和执行。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制度的灵活性调整,制度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及时调整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其次,制度是利益相关者的博弈,通过利益的协调,找到利益的切合点,既能够保证制度的执行,也能够保证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3.3 强化内部监督控制,落实内部审计职能

强化内部监督控制,是财务控制的保证,为了发挥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的执行,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就需要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执行情况做监督。首先,强化内部监督控制,严格按照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执行,防止一些子公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落实不贯彻母公司建立的相关财务制度,建立自己的小金库,甚至将企业的资金占为己有,严重损害公司利益。其次,落实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要独立于被审计人员之外,减少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加强审计的科学性,利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审计,保证审计和监督效果,并把审计结果和考核奖惩制度联系在一起,保证审计成果的落到实处。

3.4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现代企业信息沟通系统,在信息为王的时代,对信息的及时掌握,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制定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的关键。首先,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信息的可信和有效,严格按照规范,对会计信息,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进行上报和监督,对于不能及时上报信息的及时查处和监督,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筛选速度,在信息沟通系统下,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保证第一时间了解真实信息,并且及时有效的筛选有用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 总结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企业集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除了加强经营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控制,结合财务控制方法,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合理布局协调母子公司的权益和职责,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集团长远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极为重要,财务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和关键内容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管理效能,直接影响企业集团长远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企业集团及财务控制的特点,分析现代企业财务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上一篇:维修现场质量管理下一篇:检验评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