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

2024-07-30

徇私舞弊(精选12篇)

徇私舞弊 篇1

摘要: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而理论上却研究的比较少。本文着重研究了本罪的犯罪构成、认定以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以期对实践做出指导和对理论的完善发表了点滴看法。

关键词:招收,公务员,学生

2009年年初的“罗彩霞事件”已经过去快一年了, 但留给我们的深思却远没有结束。在目前“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 通过考大学、考公务员实现人生价值, 是大多数寒门子弟唯一的社会上升通道。而从目前的一些情况来看, 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录取过程中徇私舞弊的行为却比较严重, 因而需要我们加以深入的研究以对理论作出点滴的完善。

一、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问题的引出

2004年, 18岁的罗彩霞参加高考, 考了514分, 但罗彩霞没有收到任何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那一年她的同班同学王佳俊虽然高考只有335分, 却顺利走进了贵州师范大学, 但她在大学里的名字改成了罗彩霞, 而真的罗彩霞对此一无所知。而罗彩霞在2005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罗彩霞申请办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因为身份证原因被拒。2009年, 罗彩霞去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又因为身份证原因被拒。因而她向派出所报案, 称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被盗用。此后, 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读大学的事件被爆料。此消息一经披露即成为新闻热议的话题。在这起冒名顶替事件中, 罗彩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被他人剥夺了受教育权。无论从国家法律层面来说, 还是就罗彩霞的个体权利而论, 这都是一起违法事件。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乃中国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虽然如今招收公务员、学生已与我国古代封建的科举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上大学、考公务员对广大的寒门子弟来说仍是摆脱自身困境的唯一出路。因而, 对于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研究甚有必要。其对维护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均有一定的意义。

二、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概念及构成

(一)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概念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罪名,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 情节严重的行为。

虽然我国刑法第418条已经作了明文规定, 但在司法实践中, 被处以此罪的犯罪分子并不多, 对此罪的理论研究也很少。而现实生活中,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的现象却比较严重, 老百姓对此也颇有怨言。所以说, 对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的行为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构成

1. 客体要件

我国刑法规定,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的正常管理秩序。但有学者认为也侵犯了某些人的劳动就业权或受教育权。有的学者更认为本罪的客体为复合客体。即既侵犯了国家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的正常管理秩序又侵犯了某些人的劳动就业权或受教育权[1]。笔者比较认同复合客体说。对于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招收公务员、学生报考的制度, 危害了国家的利益, 应当给予严厉的制裁也是笔者支持的。因为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维护教育权、劳动权、国家的正常秩序是大有裨益的。

2. 客观要件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2]。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包括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和危害结果。

(1) 危害行为

本罪的危害行为要求是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实施的。招收公务员工作, 一般认为是指国家各级各类行政机关为选拔录用公务员进行的报名、审查、考试、政审、录用的一系列工作。招收学生工作, 有学者认为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在校生, 也包括在职培训、函授等非在校生。所谓徇私, 是指出于私情、私利。舞弊, 即弄虚作假、隐瞒实情, 对明知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招收、录用。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伪造、篡改履历表、体检表, 如伪造学历、文凭、干部登记表、入党志愿书、体检合格证等;伪造立功受奖记录, 如先进工作者、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等等;私改考卷或者考试分数, 预先将考题泄露给舞弊对象以使其获得高分;将符合条件的人排挤掉, 让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人入选等。

(2) 危害结果

在我国学者看来, 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危害结果, 指危害行为侵犯刑法一般客体所引起的损害, 它存在于一切犯罪之中。狭义的危害结果, 指危害行为侵犯作为犯罪构成的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它只存在于部分犯罪之中。徇私舞弊情节是区分本罪与非罪的关键, 认定本罪必须是情节严重的徇私舞弊行为且造成了危害结果。

(3)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不是刑法上独有的概念, 哲学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客观现象之间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有人认为是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有的认为是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说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笔者认为, 严重违反政策法规招收公务员、学生的徇私舞弊行为, 侵犯害了招收公务员、学生的管理活动, 二者为前因后果的关系。

3. 主体要件

在我国,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行为, 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而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是负有招收公务员、学生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招收公务员、招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如各级人民政府中的人事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其他国家机关如果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人员, 其工作人员如果徇私舞弊, 情节严重的, 亦可构成本罪, 其他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4. 主观要件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是属于渎职罪的。通说认为,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而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复杂罪过, 即行为主体违反国家招收公务员、学生的管理法规, 主观上是故意的, 而由于行为人的徇私舞弊造成的合格人员精神失常、自杀的后果则持过失的心态。

三、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具体认定

(一) 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徇私舞弊的情节是否严重是区分本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志。对于一般的不按规定录用公务员的, 录用无效, 并由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在招收学生工作中, 对于一般的徇私舞弊行为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学生,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只有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行为才构成犯罪。200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检察机关应予立案的六种情形, 为打击这一犯罪提供了有力法律武器。对此, 新修订的“渎职侵权犯罪立案标准”规定:“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招收的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 情节严重的行为。”

新标准规定, 涉嫌下列六种情形之一的, 检察机关应予立案:徇私舞弊, 利用职务便利, 伪造、变造人事、户口档案、考试成绩或者其他影响招收工作的有关资料, 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上述材料而予以认可的;徇私舞弊, 利用职务便利, 帮助5名以上考生作弊的;徇私舞弊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3人次以上的;因徇私舞弊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 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 或者精神失常的;因徇私舞弊招收公务员、学生, 导致该项招收工作重新进行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如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不认为是犯罪[3]。

(二) 注意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很多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教育资源的有限以及官本位思想在国人中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使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因而更应该深入地研究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使这些犯罪分子无机可乘。首先, 本罪与玩忽职守罪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即如果当事人并没有徇私舞弊但却招收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学生的则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还有各种各样的招生骗局、学校有关人员私自招生等都有一定的区别, 例如主体的不同、客体的不同等等。

(三) 本罪的罪数问题

在我国, 以犯罪构成为标准区分一罪还是数罪是理论界的通说。据此, 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 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可构成本罪。由于该罪的犯罪动机是徇私, 既可以是徇私情, 也可以是徇私利, 如金钱、财物等物质性利益, 因此在招收工作中可能同时有索贿或受贿的行为。那么怎么区分一罪还是数罪呢[4]?对于在招收公务员、学生过程中受贿而又徇私舞弊的如何认定, 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受贿后而徇私舞弊的, 符合刑法理论中的牵连犯罪的特征, 就择一重罪处断。另一种观点认为, 刑法第399条规定, 对其他渎职罪既不直接适用, 也没有指导作用, 渎职罪牵连受贿犯罪的, 应数罪并罚。渎职、受贿犯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或职权实施了犯罪, 对此类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才是符合立法精神的。所以, 对刑法明确列举的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少数渎职犯罪以外的贪赃枉法行为数罪并罚, 既符合法律规定, 也符合司法立场。

四、对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是否存在未遂的状态

犯罪未遂是指,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所谓犯罪未得逞, 是指行为人着手实行行为后犯罪行为没有齐备其意图实现的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但也并非所有的故意犯罪都存在未遂状态。根据刑法理论, 一般认为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但也并非所有的直接故意犯罪都存在未遂状态。根据刑法理论, 一般认为以下几类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犯:一是以侵害行为的实施为构成要件的行为犯;二是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三是以侵害行为产生相应的法定结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犯。笔者认为,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以情节严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对于“情节严重”不能理解为都是以法定结果出现才能构成犯罪的结果犯, 应根据行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有的情况下可以存在未遂状态, 有的不存在未遂状态。区分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否得逞, 而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是区分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因此, 在认定犯罪行为是既遂还是未遂时, 应先分析该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对此, 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 (1) 以行为人徇私舞弊行为是否实施完毕为标准, 不要求招收公务员、学生的结果是否实现; (2) 以是否发生了公务员、学生已经被招收的结果为标准, 即招收单位是否已决定并向社会及本人公布了招收的事实。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因为该标准可以反映未遂犯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旬丽城.论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载于《西南民最大学学报》, 2007, (5) .

[2]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6.

[3]陈玉范.试论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载于《当代法学》, 2002, (12) .

[4]辛付山.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司法认定中的难点辨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6826.

徇私舞弊 篇2

财务舞弊(造假)、学术舞弊(造假)本来是两码事,但如果从舞弊原因角度分析却如出一辙。美国学者W.Steve Albrecht博士在其《Fraud Examination》一书中,将财务舞弊原因分为三类:压力、机会、合理化。主要内容有:

1.感觉面临压力:经济压力、恶习、工作压力、其他压力

2.感觉有机可乘:控制缺陷、未对舞弊者进行惩罚、缺少信息渠道、无知、无能、漠不关心

3.认为舞弊有合理化的理由:将舞弊的理由置于自己可接受的水平

本博客试着用这三个方面的要素来解释学术舞弊原因

首先,学术舞弊者都存在着压力,这些压力通常与客观情况有关,当然主观上的感受不同压力自然会不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里举出一部分情形:

(一)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可以产生学术舞弊,是因为学术舞弊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进而缓解经济压力。比如:通过学术舞弊,可以提高学者的知名度并由此而获得更多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机会。与财务舞弊原因不同的是,经济压力是财务舞弊的压力因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而在学术舞弊的压力中这个情形之占很少一部分——这里不包括仅仅为了谋取非法经济利益而没有学术原因的抄袭行为。

(二)晋升压力

晋升包括专业职称和与专业有关的职务晋升。特别对在教育界或科研界工作的人来讲,这种压力非常现实。比如:大学职称晋升需要有科研成果作为前提,然而,而并非每位欲晋升职称的人都具备了对某专业问题的研究能力,这就产生了压力;即使有研究能力者,也可能会因科研条件等方面的缺陷无法实现科研目标,进而也会产生压力。

(三)地位压力

很多学者因为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其学术的或非学术的地位会随之提高。地位的提高也会给这些学者们产生地位压力。地位压力有时是因为学者的自强不息而产生的,有时则是外界给与的。例如:有大学规定教授必须在年内有两篇以上的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但做学问往往是一个厚积薄发过程,况且一些教授还承担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力自然会缠身。

(四)学位压力

学位压力对于本科生、研究生都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压力。学生毕业需要完成论文,论文通不过就无法拿到学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实际情况中,本科四年中往往知识增长很多,但没有机会接受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毕业时自然也就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其实在大学已进入普及教育的今天,如果却是无能力培养的话,应当让本科生通过写作学习心得来考察其学术水平和学业完成情况);即使研究生所接受的研究能力的培养机会也在大大减少,自然就很难通过踏实的课题研究来完成论文。从过去的“一把剪子、一瓶胶水”,到现在的“电子粘贴技术”,都是对这种压力之下而产生的抄袭行为的形象说明。

(五)其他压力

其他方面可以形成的压力的情形也很多。比如:

有些科研项目被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完成科研任务,则意味着未来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完不成项目还意味着学术地位被质疑,这些都会给项目的承担者带来压力,有时还会是沉重的压力。

大学、研究机构能对发表东西通常都有奖励,年底一算账,同事们都拿了很多,唯独自己没有,面子上过不去,也会产生压力。

其次,学术舞弊还需要有机会,这些机会表现为各种各样,使得学术舞弊者感到有机可乘。学术舞弊行为泛滥的今天,学术舞弊的机会大大增加。

一则,学术舞弊会被鼓励:有的大学、科研机构为了“完成”学术目标,会鼓励学术舞弊,这种环境下学术舞弊结果会被当作政绩的组成部分。比如:最常见的大学考核,会给大学管理当局产生压力,而所谓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大学考核的指标之一,为此,大学的管理当局也会对一些学术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还会提供资助。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通过舞弊形成所谓“研究成果”,也都有大学的基金支持。

二则,学术评价机制被削弱:在很多学术评价场合,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导致学术评价机制的`虚设,这给学术造假者已很大的机会。领导者本人就参与学术造假,而被领导者的学术造假行为就会被容忍;大学老师自己就进行学术舞弊,学生们看得明明白白,因而尽管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了大量抄袭,也必须让他们过关,否则,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被揭露;学生在相关领域造假,导师不了解情况,就不应当为其作《序》或其他形式的推荐,但事实上往往碍于面子,也会发表一些不实之言。

三则,缺乏对学术舞弊的控制:我国目前仅有少数大学公布了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文件,而且有的规定的还不具体。

四则,对学术舞弊的揭露不足:面对大量的学术造假行为,大学、研究机构为了维护其名声,轻易不敢揭短或者处分,后来者必敢于效仿;有的知名学者,依仗出国交流机会多,抄袭发表国外已有的东西发表,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少能有人能够发现并揭露。

五则,由于学术舞弊现象的泛滥,在我国学术界似乎已经形成了气候,有的领域的学术造假甚至已经形成了强势。这就不是一般的学术造假机会了,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学术舞弊活动了。

第三,由于学术舞弊的“普及”,合理化的学术舞弊理由比比皆是:

1.“天下文章一大抄”,那个人发表的东西不是抄来的?至少我还改了改名词或句子;

2.时间来不及了,我先造点假的,以后研究中发现了问题再纠正就是了。

3.我这不是抄袭,只是借鉴。与不少教授交谈,提到抄袭这个词眼时绝大多数都会回避,讲应当说是借鉴,也有的讲是学术继承。

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机理揭示 篇3

一、利润舞弊机理揭示

舞弊是全球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舞弊中最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资本市场中,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投资者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二者的利益往往不一致。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有一个好的股票价格,漂亮而又符合经营者目的的财务报表的确可以迷惑大众,财务报告舞弊便成为公司管理层的首选。综观国内外有名的财务舞弊案,利润舞弊几乎是财务报告舞弊的核心内容,利润对企业太重要了,同样也是投资者首先要参考的指标。

(一)利润舞弊的制度机理

权责发生制是现代会计产生的主要标记,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时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更加客观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内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利润会计要素产生的制度基础。有利润就有利润舞弊。利润舞弊的实施者通常是管理层,因为他们更加谙熟这种数字游戏,从大家已经烂熟于心的安然、世通舞弊案到国内臭名昭著的银广厦、红光实业、科龙电器和东方电子等等,都是利润舞弊的绝佳版本。

(二)利润舞弊的表现方式

对利润的舞弊造假,管理当局一般会对与它密切相关的会计账户——收入、应收账款、费用、存货和销货成本、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大做文章,最终达到实施利润舞弊的目的。

1.收入舞弊是企业频繁采用的一种造假手段

管理当局往往在收入的确认条件(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舞弊,即操纵收入,通过收入造假来达到利润舞弊的目的,最终美化报表、掩饰糟糕的经营业绩,欺骗投资者。一般有虚构收入、夸大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缩小收入、推迟确认收入和混淆收入等七种表现形式。以首当其冲的虚构收入为例,通常有以下做法:(1)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2)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且相互给予资金支持,在回避增值税的同时虚增收入和利润。(3)虚开发票,确认收入。比如,2001年北大科技采取虚构合同履行的方式,虚构技术服务收入3760万元,虚构纺织品加工收入3063万元,虚增利润3662万元。

造成收入舞弊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存在多种确认收入的备选方案,且每种方案都可以在具体情况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应用。公司的类型不同,公司的收入类别也不同,每种收入要求有特定的确认方式和报告程序。比如,经销商与制造业公司的收入确认方式就不相同,而签署了长期建筑合同的公司所使用的收入确认标准与小规模、分散工程获取收入的公司也不相同。二是利用收入和应收账款账户来操纵利润相当容易。比如,虚构应收账款,就可以拥有收入。

2.存货和销货成本舞弊也是最常见的利润舞弊手段

存货高估会导致低估销货成本,高估净利润,既增加了利润,又增加了资产,达到了同时美化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存货舞弊的主要形式有虚构存货、操纵存货盘点、材料盘盈盘亏不转账、瞒报存货毁损、违规分摊材料成本、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物易物等。以红光实业为例,1997年6月初股票上市发行,募集了4.1亿元资金,当年年报披露亏损1.98亿元、每股收益为-0.86元。当年上市、当年亏损,开中国股票市场之先河。为此,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3.费用舞弊常与上两种舞弊手段组合运用

如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收益性支出费用转作资本性支出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随意等等。主要操作手段有:(1)提前、延后费用的计量确认。如将本该计入“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一次性大额、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来年再采取有关办法收回,同时冲销上年费用;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将一般折旧方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增加折旧费用;减少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从而增加摊销费用。(2)不提、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等发生减值时不计提坏账或减值准备,一方面高估资产,一方面少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而虚增利润。(3)将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将本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进行资本化,推迟费用从利润收益中扣减的时间,以后摊销,从而抬高当期账面利润。

造成费用舞弊的原因主要是:存在多种费用计量确认的会计方法,企业选择使用的方法越多,则舞弊实施的几率就越大。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就有单项计提、分类计提、总额计提三种方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本该采用单项计提方法时却采用总额计提来抵销一部分跌价损失。对坏账准备的计提,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中灵活运用。

二、现金舞弊机理揭示

现金流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利润用于衡量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创造的价值,现金流量用于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程度。企业缺乏现金,就没有偿债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最终就会倒闭。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在中国,银广厦、麦科特、郑百文等虚假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相继曝光,使得一直不被重视的现金流量成为整个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对现金舞弊的认识多限于员工贪污、挪用,现实中管理层恶意现金舞弊的手段更是令人惊叹。

(一)现金舞弊的制度机理

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之一;是直接以款项的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下,会计只确认与现金收支相关的交易和事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的确认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有现金就有现金舞弊,近两年我国公众公司管理层舞弊呈现出现金舞弊的高发趋势,如草原兴发、长安信息,创智科技等已成为现金舞弊的新生代。

(二)现金舞弊的表现方式

任何一种舞弊行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虚增收入势必要增加资产,一般有虚增现金、存货、应收账款或固定资产等方式,而虚增现金最为便利,管理层只需要疏通银行或伪造对账单即可。

1.虚假现金流量

公司通过伪造与现金有关的原始单据而虚构现金,使公司保持较高的现金量,以蒙骗投资者;或者某个大股东已实际占用了企业大笔现金,财务报告期暂时归还;或者是高现金量实际被冻结、抵押,无法动用;或者隐瞒部分业务的现金流量。2002至2004年,科龙管理层陆续采用伪造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对账单、公司印章等低级手段,隐瞒资金收付,虚增利润共计3.83亿元。

2.隐瞒现金受限

顾名思义,受限现金是指用途受到限制的资金,一般指存款已质押或冻结。受限现金应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加以披露,而一些公众公司却将这一重要信息隐瞒,致使财务报表反映的货币资金不真实、不完整、分类不合理,以蒙蔽投资者或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事实。

3.募集资金违规使用

公众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有些公司在上市募集资金时虚报项目所需经费,圈到资金后,改变其用途;或者将其化整为零,秘密转至账外,非法使用;或者将存款质押以套取贷款,严重背离了募集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

三、我国公众公司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趋势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公众公司中,大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高级管理层侵占公众公司资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筹集资金效益低,财务舞弊盛行。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舞弊研究中心披露:1996-2001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已由证监会处罚的公众公司财务舞弊案有36个,其中利润舞弊公司17家,资产、资本金、股份数舞弊公司12家,募集资金用途舞弊公司7家,其他舞弊公司19家。这期间,利润舞弊是我国公众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类型。2005年,公众公司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有84家,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38家,立案调查的有50家,其中绝大多数公司是现金舞弊。从昔日羞答答地玩弄数字游戏的利润舞弊发展到如今赤裸裸的、毫无遮拦的现金舞弊,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赤裸裸的利益驱使

1.企业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一些公众公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害怕真实披露信息而导致股价下跌,担心停牌、摘牌,担心“圈”不到更多的资金,千方百计地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财务舞弊丑闻不断,这都和企业过分地、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有些公司高管将公众公司当成了“提款机”,利用现金舞弊的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掏空企业,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趋势只能说明我国公众公司的质量愈加低下,管理层集体道德沦丧,舞弊行为更加猖獗。

2.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最大化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很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形成,地方政府往往将企业上市成功作为领导班子任期内的政治业绩,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在财务报表和资产评估中大做文章,以获得证券委的审批通过,而地方政府也乐于支持,成为公司财务舞弊的“帮凶”。

3.会计师事务所利益最大化

由于一些事务所通常既为某公司进行审计,也为该企业提供咨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银广厦公司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银广厦造假披露后,中天勤受到财政部的严厉惩处,吊销其执业资格。受到如此牵连,落得如此下场,剖析个中原因,恐怕都和“利益”二字是脱不了干系的。

(二)监督乏力

1.企业内部监督乏力

公司高管舞弊是造成财务舞弊的直接原因。东方电子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抛售公司股票以弥补营业收入的不足,形成了一个以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隋元伯为总指挥,证券部、财务部、营销部分工合作的造假一条龙。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形同虚设。

2.市场外部监督乏力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体系有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等,但由于监督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督功能相互交叉,不能有机结合、发挥整体的监督作用。

3.注册会计师监督乏力

每个财务舞弊案都会牵涉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利“字当头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素质问题,很难保证其审计独立性,发现问题而不敢或不愿发表拒绝或保留意见,致使审计失败屡有发生。

4.舞弊审计未得到重视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财务舞弊案进入高发期,国外对舞弊审计的相关研究已相当普遍。而国内不论是舞弊审计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以及专门组织的建立,还是舞弊审计业务的开展,均未得到高度重视,单纯的财务报告公允性审计已远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会计伦理困难

会计伦理即会计职业道德原则、理论、行为准则等,影响会计伦理的主要因素有会计客观环境和会计人员主观行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处于从属地位,而管理层常常凌驾于内控之上,内部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作业环境,成为舞弊的被动实施者;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伦理道德存在问题,由于会计造假不良风气的盛行,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在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甚至挪用、贪污公款。

(四)惩处力度不够

财务舞弊的屡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舞弊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治乱必用重典,治理财务舞弊必须要用“严刑竣法”。安然和世通舞弊案的曝光,催生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从制度入手,针对公司高管舞弊行为给出“严苛”的处罚。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财务舞弊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被处罚的多为会计人员、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而对幕后操纵的高层管理者的处罚力度尚显不够,致使企业违法成本低廉,舞弊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徇私舞弊 篇4

招收公务员徇私舞弊罪, 是渎职罪在招收公务员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本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工作中徇私舞弊, 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法益是国家机关公务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以及国民对此的信赖。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

(一) 本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在招收公务员工作中徇私舞弊, 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而言:

1.行为人实施了徇私舞弊行为

徇私舞弊, 出自明朝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 贪滥无厌, 徇私作弊, 克减酒肉。”“徇私舞弊”可以分解成“徇私”和“舞弊”两部分。对于“徇私”一词的理解, 从辞源意义上讲, 这里的“徇”字只能作曲从、顺从或者偏私理解。“私”是相对于“公”而言, 那么“私”就会有一个范围的问题。关于徇私的性质, 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 大抵有“动机与行为说”、“动机说”、“行为说”, 笔者赞成“动机说”, 这样会比较符合刑法规定、辞源释义与现实情况。关于徇私的内容, 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争议的焦点在于“私”的范围。笔者赞成徇私不仅包括徇个人之私, 还包括徇单位、集体之私, 这样不仅符合现实情况, 同时没有超过国民的预测可能性。“舞弊”是指弄虚作假、玩弄职权, 作违法乱纪的行为。“徇私”是动机, “舞弊”是手段, 行为人通过“舞弊”达到“徇私”的目的。本罪的舞弊具有特定的具体内容, 即明知是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招收录用, 或者故意拒绝符合条件的人员的行为。

2.行为人的舞弊行为发生在招收公务员的过程中

首先, 何谓公务员从字面意思上来看, 即是执行公务的人员, 这也是公务员的本质特征。“公务员”一词, 是从外文“civil servant”或者“civil service”翻译过来的。在我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2条的规定,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能否对本罪中的“公务员”作扩大解释, 笔者认为, 既然“公务员”这个词语是舶来品, 将其应用于我国复杂的政治体系和人事制度时, 应该可以做一些变通, 因此这里的“公务员”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一些, 除上述范围外, 还应包括在国家各级党群机关、法院、检察院、人大、政协、选调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等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其一, 公务员的招收录用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来选拔, 那么把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招考的职位均视为公务员, 没有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

其二,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 招考的职位可以分为中央各级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 招考的职位可以分为监狱劳教系统、检察院、法院、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各市州公招职位。在一定意义上, 这些职位均符合依法履行公职的公务员的本质要求;其三, 选调生能否划入本罪“公务员”的范围中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机关类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 由此, 选调生可以划入本罪“公务员”的范围中;其四, 事业单位招考中,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能否划入本罪“公务员”的范围中目前, 我国的公务员招考制度趋于成熟和稳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空间日益狭小, 在司法实践中, 以本罪论处的犯罪分子很少。事业单位招考就成为相关人员徇私舞弊的重灾区, 如近年来, 事业单位中招考中出现的萝卜招聘即是典型事例。在很多事业单位的招考职位中, 有许多职位符合依法履行公务、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要求, 实质上与“公务员”相差无几, 加之, 目前事业单位中舞弊现象十分严重, 一个行为, 其处罚的必要性越大, 将其解释为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1], 笔者认为, 可以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划入本罪“公务员”的范围中。

其次, 如何理解“招收公务员的过程中”。招收公务员的流程一般是:应当发布招考公告、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举行笔试和面试、体检、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公示、备案或者审批、录用。这也就是本罪发生的时空范围, 在整个流程的各个阶段,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可以实施舞弊行为。另外, 针对通常所说的遴选公务员, 是否属于本罪中“招收公务员的过程中”。笔者认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遴选公务员的过程中徇私舞弊行为, 侵犯了本罪的法益, 同时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 可以将其认定为“招收公务员的过程中”。

3.行为人的徇私舞弊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34条作出了相关规定。

(二) 本罪的犯罪主体

依据刑法第418条的规定, 本罪是身份犯, 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三) 本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动机是徇私, 至于目的是什么, 不影响本罪的认定。

三、结语

招收公务员徇私舞弊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 其导致权力的世袭以及近亲繁殖, 造成社会阶层的固化、板结、断裂, 使社会流动性降低, 草根平民通往社会上层的通道阻塞, 无形中扼杀他们的希望, 容易产生并加剧社会矛盾; (2) 其导致官员腐败, 造成公众对权力部门的信任危机, 甚至动摇政府的民意基础; (3) 其增加行政运作成本, 造成机构臃肿, 耗费纳税人的税收等。综上所述, 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招收公务员徇私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会计舞弊论文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特点;核算;会计舞弊;防范措施

1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的单件性和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的形成,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的预算及考核等财务管理工作与其他企业有许多不同之处。与其他行业会计相比,其会计舞弊行为更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分级核算。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地点不固定等特点,为了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效果,需要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的办法,以避免集中核算造成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相脱节的现象。

(2)分别计算每项工程的特点,因而要求施工企业会计按照每项工程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即要求采用“定单成本计算法”,并使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计算口径相一致,以便于分析考核。

(3)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的分段性。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如果等到工程全部完工后才进行成本核算的价款结算,施工企业就要垫支大量资金,给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正确反映各项的经营成果。

2会计舞弊的基本类型与主要形态

会计舞弊划分为挪用资产和财务报表舞弊。挪用资产是指偷盗或占用公司的资产并设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掩饰。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财务报表欺骗使用者,骗取资本市场的认可,试图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论是挪用资产还是财务报表舞弊都会造成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舞弊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十分严重。具体又可分为:

(1)虚构交易,获取利润。

(2)集体作弊,骗取补贴。

(3)编假造假,谋取私利。

(4)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

由于会计舞弊行为有故意性与隐蔽性的特性,所以其表现形态千变万化。但总的看来,主要形态是:

(1)会计政策方面。(2)会计资料方面。(3)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4)综合收益认定与计算方面。(5)交易或事项及记录方面。(6)在财产物资方面。

3建筑施工企业核算中常见的会计舞弊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一,施工队伍混乱,企业应设的财务收支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按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结算工程收入,但是由于发包方没有按期支付工程进度款,致使施工企业不按工程进度结算工程收入,不计工程收入。建设单位支付工程进度款时,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相关成本发票尚未取得的情况,为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施工企业通常按工程成本的账面金额,结转工程结算收入,使工程结算收入不真实。业主利用工程项目工期长,资金到位的速度快吃时间差。甚至利用大笔款项挂未达账和借条冲抵现金的形式,将资金拿出去周转,从中收取回扣。由此增加了工程利息支出。根据合同,部分建筑材料由业主提供,由于工期很长,建筑材料价格变化频繁,当时的市场价格信息,工程师、会计师根本就无法核实。因此业主就利用数据核实的麻烦性提高甲供材料价差,进而提高工程成本。施工方包工包料,业主与施工方串通,由第三方加大发票金额后提供给业主单位,而业主根据发票付款,差额由业主方占为已有,同时加大了工程成本。二类费用(待摊投资)中的舞弊。业主与施工方联合,利用预付工程款、工程借款转移资金,从中收取好处。甚至付款汇至的收款单位并不是签订合同中的法定单位的基本银行账户,而是“某某项目部”的银行账户,收据也不是签订合同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的。建设单位管理费严重超出概算,鱼目混珠,奖金补助大量发放,以会议费、办公费的名义列支。甚至部分工程项目业主法定代表人由政府官员兼任,巧立名目报销费用,审理计人员根本就无法凭原始单据判断是否为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

4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

(1)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施工企业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已失去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施工任务的优越感,现行建设项目已普遍实行招投标制度,施工企业只有参加项目的招投标才能取得施工任务。然而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已打破地区性限制,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残酷的市场生存环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施工企业要治理会计舞弊现状,必须要从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必须强化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大内控成本的投入,加强内部管理。从货币资金收支、报销审批权限制定、工程收入的确认、应收账款的记账与核实,分包工程、分包劳务的结算,材料询价、采购、领用、盘存、余料废料回收利用,成本预算及目标执行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保证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核算的原始凭证及时送到财务部门,保证分包工程和分包劳务的结算及时到位,保证能及时核算实际成本,真实反映生产经营的成果。对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现象,能够及时地发现,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和内部控制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用施工过程各个流转环节完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制度,从客观环境上根除一些人思想上产生舞弊念头的侥幸心里,减少实施舞弊的.机会。

(2)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一方面财政、审计、税务应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政府监督应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即判断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以其合法性作为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管的核心;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企业治理舞弊的重要性,为审计监督保驾护航。加大内部审计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审计部门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为法律依据和准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服务职能,及时发现舞弊,揭露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预防施工企业会计舞弊,必须针对施工行业的特点对症下药,重点是着眼于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各项制度的完善。施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会计工作严格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计核算规范、正确,给企业把好关、管好家,保护企业的经营成果。从而有效的对舞弊行为形成威慑和制约,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俞文青.施工企业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郝彤.入世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3)

[3]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徇私舞弊 篇6

一、徇私徇情在徇私枉法罪犯罪构成中的法律定位

笔者认为,“徇私、徇情”是徇私枉法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而非犯罪目的,更非该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具体到本罪来说,徇私枉法罪是直接故意犯罪,而该目的正是行为人实施徇私枉法行为所积极追求的危害结果,即冤枉好人或者是放纵罪犯。刺激枉法行为人实施这种枉法行为以达到使无罪的人受追訴,或者使有罪的人不受追诉,或者作枉法裁判的内心冲动就是出于“徇私、徇情”。行为人实施刑法规定的三种具体的枉法行为,本身即足以表明目的性,同时如将“徇私、徇情”作为徇私枉法罪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即徇私行为来认识,不仅有违刑法设立本罪的宗旨,也与刑法的具体规定不符。

二、徇私、徇情不宜作为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

从司法实践来看,将徇私、徇情列入本罪构成要件之中带来实际操作中的诸多不便和弊端。对于无法查实徇私徇情主观故意的案件,有的没作犯罪处理,也有的按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进行降格定罪处理,前种做法放纵了犯罪,后种做法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徇私、徇情不宜作为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刑法总则对犯罪动机没有明文规定,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对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或情节轻微作了规定,而犯罪动机仅是作为重要情节之一加以了规定。因此从法理的角度,没有必要将徇私徇情作该罪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加以规定,它只是徇私枉法罪的犯罪动机,其法律定位也仅是量刑的重要情节而已。

第二,从惩治徇私枉法犯罪的目的来看,惩治该罪是因为它严重破坏和干扰了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行使国家司法权力,而不是因为行为人出于何种犯罪动机以及犯罪动机恶劣与否。对本罪的认定,只要是出于非认识因素而冤枉无辜、放纵犯罪的行为即是枉法追诉、裁判,就应该定罪处罚。

第三,从本罪查处的对象看,司法工作人员是该罪查处的对象,其反侦查能力及干扰办案的能力较强,司法工作人员故意枉法时的徇私、徇情往往是私下的、隐蔽的。而且徇私徇情作为犯罪动机,是比犯罪目的隐藏更深的内心犯罪原动力,在许多情况下行为人都不会坦白,证明起来较为困难或者根本无法证明。

第四,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来看,大都没有将犯罪动机作为该罪必要要件进行规定,刑法有关此类犯罪的规定一般都没有徇私、徇情这一内容,在罪名中也没有“徇私”这个概念。例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法国刑法典、日本刑法、瑞士刑法、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出自何种动机在所不问,只要查明行为人具有明知的主观心理态度,便满足刑法要求的构成该罪的主观要件。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对徇私枉法罪进行修改的立法建议

针对现行刑法对徇私枉法罪的规定不能适应处理此类案件的需要,很有必要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第一,建议修改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内容,删去徇私徇情作为该罪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规定,仅作为从重量刑情节加以规定。

第二,建议对罪名的设置更具体明确。建议将刑法第399条第一款规定的徇私枉法罪更名为刑事枉法追诉、裁判罪。

浅议公司舞弊及舞弊审计 篇7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雇员或第三方使用欺诈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对于独立审计而言, 舞弊通常指的是公司舞弊, 公司舞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管理层舞弊与雇员舞弊。管理层舞弊是管理层蓄谋的舞弊行为, 它主要通过发布带有误导性或严重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来欺诈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利益团体。雇员舞弊是公司的内部雇员以欺骗性手段不正当地获取组织的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 (2) 财务报告舞弊与侵占资产舞弊。财务报告舞弊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 可能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 (3) 组织舞弊与职务舞弊。组织舞弊是有组织进行的损害外部利益团体的舞弊行为。职务舞弊是指由组织内员工利用工作机会并针对组织自身或组织外部的舞弊。

对舞弊审计的概念, 还没有明确界定。从社会公众对舞弊审计的需求看, 舞弊审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内部控制审核。内部控制审核是指审计师接受专门委托, 对被审核单位特定日期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并发表审核意见。 (2) 舞弊关注审计。舞弊关注审计是指审计师在接受委托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 应当关注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从而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3) 舞弊专门审计。在舞弊专门审计中, 审计师接受委托对特定信息执行与委托人或业务约定书中所指明的其他报告使用人商定的程序, 并就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出具报告。

二、管理舞弊的主要手段

为了更有效地揭示舞弊, 必须分析舞弊高发的领域。管理舞弊通过分析经营业绩或者财务状况, 实现财务报表的粉饰, 并以粉饰过的财务报表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审计师应当首先关注财务报表错报的高风险领域, 以识别可能存在管理舞弊案的区域。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情况看, 下列业务往往是财务报表错报风险非常高的领域:

1. 关联方交易。

某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 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与其关联企业杜撰一些复杂交易, 但从会计上看, 其利润的确认过程完全合法, 但却永远不会实现。例如, 已受处罚琼民源公司, 其5.4亿元的非常收益和6.57亿元的新增资本公积金就是关联交易取得的。

2. 非常交易。

不少上市公司为避免三年亏损摘牌或为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 常常采用非常交易, 如转让股权、经营权或土地使用权, 年末发生非常销售业务, 收取政府补贴等, 从而获取非常收益, 以期公司业绩得到一次性改观。

3. 非货币性交易。

有许多上市公司的交易是非货币性的, 如转让土地、股权等巨额资产, 没有现金流入, 只是借记应收账款, 同时确认转让利润。还有一些公司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拆借出去, 或者将资金投入子公司, 这些资金或资本实际上已难以收回, 也没有现金流入, 却仍在以此确认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如果审计师发现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非货币性交易, 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就应当受到怀疑。

4. 资产重组。近年来,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越来越多, 不可否

认重组在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改善资产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但一些上市公司实施了“突击重组”的战略, 或者说是“报表重组”, 重组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短时间内大幅改善, 但实际上“改善”只是“业绩虚幻”。“琼民源”时间就是假借重组实现利润的转移, 虚构业绩, 这为审计师敲响了警钟。另外, 资产重组审计是一项复杂的业务, 涉及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审计师的职业难度和风险。

5.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

上市公司有时也会利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 比如改变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方法及合并报表范围。

6. 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

审计师应对上市公司期后事项及或有事项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 不可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此外, 复杂的控股关系、跨地区交易、非法或非规范的融资行为、所审客户的股票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都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应受到审计师的特别关注。

三、舞弊审计的程序

舞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并不是独立于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而存在的, 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在舞弊审计中同样适用, 而且舞弊审计通常要和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起来。

1.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审计师应当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及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看似无关紧要的的迹象或线索能够提出“合理疑问”, 并能锲而不舍地追查下去, 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 排除合理怀疑。

2. 充分利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预期特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或关系。分析程序是揭露舞弊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在管理舞弊的识别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3.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公司的经济状况不佳, 管理层可能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 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转化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 因此, 审计师应当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 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4. 执行询问程序。

舞弊从本性上看是易于隐藏而难以发现的, 但还是会存在蛛丝马迹。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不是账面资料而是相关人员, 审计师对企业管理层和雇员的询问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审计师应当掌握询问的技巧, 避免单刀直入而使有关人员无法接受, 还要运用心理战术, 在询问中察言观色。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11 (3) :81-88[1]刘明辉,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11 (3) :81-88

[2]张蕊.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会计研究, 2010 (7) :46-49[2]张蕊.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会计研究, 2010 (7) :46-49

[3]郑艳茹.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1) :28-30[3]郑艳茹.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1) :28-30

[4]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4) :27-31[4]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4) :27-31

科举史上的舞弊与反舞弊 篇8

外帘官

简单来说, 科举考试主要分三级:院试, 童生通过这个考试可以成为秀才。院试过后是乡试, 通过乡试就是举人了。《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就是在乡试后欢喜疯了的。第三级是会试, 在京城举行, 考试通过后就是进士。会试后额外还有一个殿试, 但是殿试一般不淘汰考生, 只决定名次。

不同级别的考试, 考场制度就不相同。以明清时代的乡试为例, 朝廷把考官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帘官, 一类是外帘官。内帘官包括主考官和同考官, 其职责就是阅卷。外帘官则包括一大堆人员:印卷官、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监门官、搜检官、供给官等, 总指挥是提调官。这些庞杂的人员全部任务就是确保从入场到交卷, 从交卷到内帘官阅卷, 这些过程中没有任何作弊。

怎么防止呢?首先他们就面临一个问题:来考试的, 可是考生本人?万一学霸拿着学渣的准考证过来代考, 怎么办?他们想到了两个办法, 一个是准考证上描述考生相貌, 比如:胖、面白、虬髯。万一考生为了考前精神一下, 把络腮胡子剃了, 那很遗憾, 你只能先回家养胡子再说。但这些描述也会引发争议, 清朝考官胡希吕就钻了牛角尖。他监考的时候, 如果考生脸上有胡子, 但是准考证上写“微须”, 他就认为是冒名顶替, 不许入场。考生着急了就跟他辩论:微须嘛, 就是微微有胡须, 凭啥不让我入场?胡希吕解释说文言文上“微”做“无”解。当然这就是强词夺理。考生马上反驳:那我皇下江南微服私访, 当作何解?胡希吕哑口无言, 掂量了一下, 终究没有胆量说皇上就是一丝不挂游江南, 咋地?他只好让考生入场了。

当然, 世上相貌千千万, 靠简短文字很难精确描述。长成马云那样的还好, 像长相普通的, 光靠几句话很难知道是不是本人。所以朝廷还规定了第二个办法, 考生入场前必须得有认识他们的人, 当场指认、签字画押, 如事后发现有冒名顶替情节, 指认者负连带责任。这两个办法虽然有些用处, 但并不能百分百地杜绝冒名顶替。不过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 也确实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如果当时有指纹机, 皇帝一定会用上的, 可惜没有。

下一个问题就是夹带抄袭。这个只能靠搜。明朝时候就搜得非常仔细, 经常把考生扒光了, 从发辫到脚踝仔细搜检, 有时候连肛门都要扒开瞅一瞅, 看里头有没有夹带。清朝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考生的厉害, 警惕心不够, 觉得考个试何至于此嘛。后来朝廷就发现势头不对, 对搜检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烦琐。乾隆对此就亲自下过文件, 规定得极其细腻, 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考生的皮衣不能带面, 毡衣不能带里, 鞋不能带厚底, 笔管必须镂空, 蜡台柱必须空心通底, 考篮必须玲珑格, 带的糕点饽饽必须切开……结果会试的时候, 考生们都穿着不带面的皮衣入场, 白花花、毛茸茸的一大片。大清考场一眼看上去就像装满了喜羊羊的青青草原。乾隆还坚持要检查考生的“亵衣下体”, 他也承认这样不太得体, 但是他痛心地说:不搜行吗?

不搜真是不行。这些考生夹带本领出奇高明。他们能把夹带书籍做得非常小, 据说还专门用老鼠须写小字, 十四片薄黄绢上能抄40万字, 卷头还有精密的目录索引。有的考生把一本四书都穿身上, 胸口是《论语》, 后背是《孟子》, 两个袖子里有《大学》, 一身浩然正气。面对这样的考生, 皇上要检查下体, 也确实是不得已。

但是光入场的时候搜身就行了吗?那远远不够。考生们还有其他的手段。有位考官就注意到了一个现象, 每到考试的时候, 贡院上空就聚集着许多白鸽, 展翅翱翔, 非常的祥瑞。后来他才发现这些鸽子不是祥瑞, 而是来给主人送小抄的。为了防止考场内的作弊, 朝廷除了锁上考场隔绝内外、派巡检官来回巡查这些措施以外, 还派驻大量士兵, 有时候一个考生身边配一个士兵, 采取人盯人的策略。

从考生交卷, 到卷子落到阅卷官手里, 这个中间过程也能作弊。当然了, 朝廷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乡试和会试都有专门的誊录官抄录考生的卷子。考生的原卷叫墨卷, 誊录后的卷子叫朱卷。内帘官只能读到朱卷, 这是怕他们辨认考生的字迹或者记号什么的。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誊录官可以预先偷出几分空白卷, 临时伪造墨卷。这下朝廷终于傻眼了。

内帘官

朝廷真正放心不下的还是内帘官。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所谓“窗前不言命, 场上莫论文”, 八股文毕竟不是标准化考试, 并非写得好就一定能考中。只有贿赂到了内帘官, 才能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朝廷对内帘官的防范最严, 比如按照规定, 主考官一旦被任命, 就不得再和外人交往, 直接赶赴考场, 然后就被锁在里头, 一直到阅卷结束才能放出来。此外, 朝廷还配备了很多同考官, 一方面分担主考官的工作, 一方面也有人多了能互相制衡的意思。同考官数量很多, 以清朝为例, 在会试和大省份的乡试时, 同考官有十八位之多, 号称“十八房”。墨卷不许进内帘, 送进内帘的只有誊录好的朱卷。阅卷开始前, 正副主考官把朱卷分成小堆, 用抽签的办法随机分派给同考官。同考官阅卷后, 选出好卷子推荐给主考官, 两位主考官来决定是否录用。乡试阅卷结束后, 所有墨卷和朱卷要再送往京师礼部, 由40名官员逐一检查, 称为“磨堪”。

必须承认, 这个过程很科学很精密, 但这里就没有破绽吗?当然有。比方说, 朝廷要是任命我为江南乡试主考官, 虽然说接到任命后我应该马上出发, 沿途不得和外人交往, 但我毕竟是个官员不是囚犯, 总不能弄个木龙囚车把我装起来, 一路上几千里地, 身边还有仆人, 我总能找机会传递点什么东西出去, 然后中间人就可以包办一切了。另一方面, 会试或京闱乡试这样级别的考试, 主考官的候选人就那么几个, 大家很容易猜到, 完全可以提前走门路。

内帘官舞弊的手法, 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卖题, 一个是关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关节, 卖题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因为就算你预先知道了题目, 也最多能保证卷子的水平高, 但各花入各眼, 怎么能确保考官一定录取呢?所以更保险的办法不是买题目, 而是买“关节”。什么是关节?就是文章里的标记。我事先告诉你几个字, 你在卷子按照某种规律用进去, 我阅卷的时候就能认出这是你的卷子, 自然就会录取你。“关节”所用的字颇有讲究。八股文是“代圣人立言”, 格式和用语都有严格要求, 比如你要是给“猪八戒”三个字做关节, 对方就很难把这三个字嵌到文章里去, 就算勉强嵌进去也会不伦不类, 磨堪的时候很容易被发现。所以一般关节用的都是虚词, 比如一般人句子结尾用“也”, 你就先用“也哉”, 后用“也矣”, 考官就知道是你了。这就像写诗, 大家都说:啊, 黄河!你偏偏说:啊呀, 黄河!这就是“关节”。

科场案

明朝对科场舞弊还相对宽容, 除了洪武年间有过一次不清不楚的滥杀外, 其他时候对舞弊的官员最多是贬官、杖责而已。到了清朝, 惩罚手段就变得严酷起来。顺治八年丁酉科场案尤其血腥。那一年同时查出多地乡试舞弊, 以顺天府、江南两地为最, 结果在顺天府乡试案里, 四名同考官被杀, 三名牵连进去的官员也被诛杀, 家产籍没, 父兄妻子共108人流徙关外的尚阳堡。另有40名案犯已经被判处死刑, 最后一刻改为流刑, 全家流放尚阳堡。江南乡试案更惨, 两个主考加18个同考官一个不留, 全部处死, 妻子没入为奴。

这场大难的导火索出在同考官李振邺的身上。这是一个妄人, 他一被任命为顺天府同考官, 就张罗着卖关节。托谁卖呢?托自己小妾的丈夫。这听上去有点怪, 需要解释一下。李振邺纳了个小妾, 却又怕老婆知道, 就转给朋友张汉做了太太。但转让只转让白天, 夜里还是李考官的小妾。这两位丈夫合伙养媳妇以外, 还合伙做“关节”买卖, 而且规模做得极大, 一口气卖出去24份关节, 还给某位医生白送了一份, 因为人家治好了李振邺的病。谁料规模做大了, 就有点拢不住, 卷子一交上来, 李振邺就派仆人满世界核对关节。不光在自己负责的考卷里找, 还跑到别的考官那里翻。要知道, 这是违法的。按照规定, 只有主考官才有资格翻同考官的卷子, 谓之“搜卷”, 而且还只能是在录取完正常考卷之后再翻。但是其他同考官也卖了关节, 乌鸦不嫌猪黑, 大家就互相换着挑。可见规章制度再严密, 也架不住执行者的勾结。但问题是李振邺的销售量太大了, 几千份卷子里翻出25份关节, 谈何容易?他和仆人马不停蹄也只翻出5份来。其他20份就泡汤了。而且更糟糕的是, 另一位丈夫张汉也入场考试了, 也有关节。李振邺倒是挑出来了, 但是他想起来张汉在卖关节的时候盘剥自己了, 干脆打个叉叉扔一边了。

结果那20位交了钱却没中的举子不满意, 那位丈夫张汉不满意, 李振邺这个妄人自己出来吹牛, 听到的人也不满意, 加上同考官们卖多卖少, 谁的人中了谁的人没中也有矛盾, 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一直闹到了顺治皇帝的耳朵里, 下令调查。当时满人入关没多少年, 对买关节这样的事情并不懂。听到汉人的解说后, 满大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神奇的事情!顺治皇帝也极其震惊, 他转而往深里一想:顺天府有这样的事情, 其他地方难道就没有?结果又扯出了江南乡试案。其实江南乡试案很可能是个冤案, 因为一直查到最后, 也没有查出什么拿得出手的铁证。但是顺治皇帝是个非常执拗偏激的人, 悍然用最严厉的手段惩处当事人。

这次案件为后来的皇帝树立了一个原则:考官舞弊者死。到了后来的咸丰八年, 也就是考官拿“岂不惜哉”做关节的那一年, 这个原则直接导致了一品大员大学士柏葰的死亡。柏葰其实有点冤, 他根本就没有受贿, 就连他的仆人也没受贿。那份有关节的卷子推荐到他那儿, 他还给刷下来了, 结果同考官求他的仆人, 他的仆人来求他, 柏葰就卖了个人情。结果他的仆人在狱中自杀身亡, 柏葰本人在菜市口被斩。咸丰皇帝是个感情比较丰富的人, 勾绝柏葰后一度流泪, 累日心神不定, 但尽管如此, 他的态度还是很坚决。

徇私舞弊 篇9

6月18日, 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于上海举办了成立仪式, 联盟发起成员汇聚了国内多个行业的标杆企业, 企业内部控制协会和非营利性组织内部控制研究所等组织。这是中国首个由企业发起成立的以反舞弊为目标的民间非营利性合作组织, 旨在通过创新和合作, 帮助企业实施反舞弊行动和制度建设, 推进资源共享, 信息共享, 搭建企业反舞弊经验交流平台, 以共同建设廉洁的商业环境。美国著名的特雷德维委员会曾在调查报告中提出, “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独立审计”是防止企业舞弊的四道防线, 而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可以说是世界经济新形势和中国社会新常态下, 首先在意识形态上对企业舞弊筑起的“第五道防线”。

“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成立后, 将推动建立跨行业的廉洁从业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 定期开展交流与培训, 共同提升联盟企业的反舞弊机制和管理水平;引导员工诚信从业、合法经营, 共同推动廉洁从业在企业间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同。联盟发起企业同时将力争推动国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滥用职权、危害企业利益等腐败犯罪现象的法律监督、监管, 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

徇私舞弊 篇10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故意编制和发布虚假财务信息,有意识地采取手段歪曲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诱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违法行为。财务报告舞弊一直被公众所诟病,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较严重。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45家农业公司成功上市,但其中因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受到证监会处罚的就有18家,所占比重高达40%。其中,云南绿大地与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舞弊案更是轰动整个证券市场。

而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引领农业产业正常快速发展以及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重大。因此,对该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而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与非财务特征,在研究变量的选取上也有所差异。鉴于此,本文以财务报告舞弊高发行业——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期构建针对农业上市公司特点且能有效识别舞弊的模型。本文中,农业上市公司包括五大类: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本文界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具体违法行为分为包括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陈述、重大遗漏、欺诈上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7种。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舞弊三角理论是由Albrecht提出,他总结出了舞弊公司的三个共同点:有压力要进行舞弊、有机会进行舞弊和能够找到借口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即“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压力因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包括财务压力、恶习、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他压力四种类型。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秦江萍,2005)。机会是指能够进行舞弊而不被发现或不被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无法判断,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自我合理化是指舞弊者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这三个因素构成了舞弊行为的发生,缺一不可。

(一)舞弊的压力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季节、天气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农产品具有很长的生产周期,且一般都不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水稻、鱼等大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些商品几乎没有价格弹性。投入与产出相比,农产品的价值增加值不高,因此农业不属于高利润行业。然而证券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并不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农业上市公司就会博得“同情票”,理性的投资者还是都会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报酬的“绩优股”。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农业上市公司要脱颖而出,保持长期良好稳定的业绩水平以吸引广大投资者的目光,实现融资扩大生产,实现企业最大价值,其管理层就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在我国,上市公司初次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新股必须满足若干业绩条件,也有规定如果连续两年或以上年度亏损就会面临ST处理或退市惩罚。而面对被ST处理或退市会给上市公司带来直接压力(陈关亭,2007;韦琳等,2011),增发配股会引发上市公司对财务水平的需要程度提高,增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洪荭等,2012)。面对这些情况,农业的弱质性使得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会更大,也就更具有舞弊动机。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压力因素正相关,在面临新股上市、增发配股、被ST处理时,财务压力会更大,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

(二)舞弊的机会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舞弊的机会因素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包括内控制度、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比如内部董事比例、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设立审计委员会(Dechow,1996)、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刘立国等,2003)、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梁杰等,2004)等等。我国农业企业起步早,但也正由于起步早,其企业的治理机制也沿用着很多传统古老的制度与方法,而不像新兴行业实行全面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因此,农业企业在公司治理上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要落后,存在很大的欠缺。

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其独特的股权特征上。首先,“一股独大”的现象十分显著——农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一般都持有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根据国泰安数据库资料统计显示,2013年12月31日,我国45家农业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有30%及以上股份的有26家,50%及以上的有8家,并且这些农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均远大于第二大股东所持有的份额,最大相差份额达到了71.02%,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一股独大”的局面下,股东大会实际上是处在大股东的控制下,大股东很有可能将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任意操纵股东大会的表决。同时,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使得“一股独大”也会造成董事会的独立性丧失,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监事会的独立性也大打折扣,不利于监事会切实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有利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实现。其次,“一股独大”又体现了其股份性质的特殊性——50%的农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为非流通股。其中大部分又表现为国有股。而国有股占有绝对的控股地位,会造成所有者缺位,管理层实际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形成内部人控制。分别用Z指数、H3指数来衡量农业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集中程度,国有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来描述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此外,农业的行业特征给农业企业上市带来了更多的舞弊机会。一方面,农业上市公司的生物资产难以准确计量。比如说一亩地里长出的蔬菜有多少吨,一座山上种植了多少棵树等等。对于这些,无论是公司的技术人员还是外部审计人员都无法确定准确的数目,因此在关注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时应重点关注流动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等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指标。此时,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对发现异常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用事务所规模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程度的替代变量是因为,一般来说,事务所规模越大,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独立性程度越高,发现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被审计单位实施舞弊的可能性会更小。

另一方面,农业上市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都十分重视,对于农业上市公司,国家也是大力扶持,实施了多种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以引导农业的产业化良好发展。在税收上,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农业上市公司都能享受诸多其他上市公司所不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利润造假尚需考虑税负成本而存在诸多顾忌的时候,农业上市公司几乎不用顾虑这一点,不管造假出来的利润有多高,都不用担心同时需要沉重的税负。正因如此,使得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多为利润造假。一旦农业上市公司具有充分的舞弊动机时,税收优惠政策无疑大大减少了舞弊成本,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利润造假则该公司代表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就会存在异常。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机会因素正相关,一股独大、股权集中度高、国家股比例高、流通股比例低、事务所规模小为舞弊提供机会,使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

(三)舞弊的自我合理化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借口因素是三角形理论中最难衡量的因素。很多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研究都选择避开这一因素(陈关亭,2007)。根据SAS No. 99对财务报告舞弊风险因素的举例,自我合理化因素会表现为与前任或现任审计师关系紧张,具体包括频繁纠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加以正式或非正式的限制等。这些都很有可能导致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甚至发生审计师更换。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自我合理化因素正相关,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更换审计师等可能是舞弊者自我合理化的表现,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1993 ~ 2013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被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处罚的24家农业上市公司,并做了以下处理:剔除中期报告舞弊收到处罚的公司;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公司;对于连续多年发生舞弊行为的公司,以首次舞弊的年度作为一个舞弊样本;对于多次发生舞弊行为但相邻两次舞弊间隔3年及以上的公司,以每次舞弊的第一年作为一个舞弊样本;对于在上市申报材料中发现舞弊,以上市当年作为舞弊年度。通过以上处理,得到舞弊样本25份。

再参照以下配对原则选取非舞弊公司样本:1舞弊发生前一年(上市第一年发生舞弊的以上市当年)年末资产与舞弊公司最接近的一家,但不得超过或低于舞弊公司资产规模的30%。2非舞弊公司从未受过证监会、财政部等监管部门的处罚。

经配对,最终获得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样本各25份,共50份样本数据。本文所有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新浪财经网。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按照舞弊三角理论选取了代表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三类解释变量。结合已有研究与农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了如表1所示的解释变量。此外,当公司有财务报告舞弊倾向时,会认为操纵报表数据,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具体会体现在财务指标上(Wells,2001)。结合农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分别选取以下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由于因变量是二元因变量,解释变量既包含连续变量又包括哑变量,所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运用K-S检验对变量做正态分布检验,发现变量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选择非参数检验法对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非参数检验是指当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状况不明时,用来检验数据资料是否来自同一总体假设的一类检验方法。运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第一,在压力因素上,舞弊公司新股上市压力(X1a)、增发配股压力(X1b)都高于非舞弊公司,而保牌压力(X1c)却正好相反;第二,在机会因素上,国有股比例(X2)、流通股比例(X3)、H3指数(X5)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之间的差异不大,需进一步验证,舞弊公司Z指数(X4)要高于非舞弊公司,而事务所规模(X6)正好相反;第三,在自我合理化因素上,舞弊公司收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X7)要高于非舞弊公司,发生事务所更换(X8)的比例也要明显高于非舞弊公司。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增发配股压力(X1b)、事务所规模(X6)、事务所更换(X8)在检验中显著。总体来看,在舞弊三角理论中,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三因素的代表指标中,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之间均有不同程度差异,这些指标都可以作为识别舞弊的征兆进入模型。

注:***、**分别为在显著性水平为1%、5%时显著。

(二)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构建Logistic模型如下:

其中,Fraud为被解释变量,p为农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Xi(i=1,2,…,8)为解释变量,Cj(j=1,2,3,4,5)为控制变量,αi(i=0,1,…,8)、βj(j=1,2,3,4,5)为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变量X1a、X1b、X1c分别代表公司所承受的不同压力,一般来说这三种压力是互斥的,因此依次放入模型中代替X1,得到模型一、二、三。

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可以发现:

第一,在压力因素上,新股上市压力(X1a)、保牌压力(X1c)均不显著,表明对于农业上市公司,新股上市、被ST处理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增发配股压力(X1b)对舞弊有显著影响,且系数为正,与假设相符。表明农业上市公司想通过增发或配股实现再融资时,面临的财务压力极可能会使管理层实施舞弊手段,粉饰财务报告以达到监管部门增发配股的硬性要求。由此可见,农业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行为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增发配股。这与陈关亭(2007)构建的通用模型得到主要压力来自被ST处理或退市的结论不同,这也表明了构建行业专用模型的必要性。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第二,在机会因素上,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的代表指标——国有股比例(X2)、流通股比例(X3)、Z指数(X4)、H3指数(X5)在三个模型中均不显著,表明股权特征对财务报告舞弊没有显著影响,也表明,独特的股权特征在农业上市公司间具有普遍性,是农业整个行业的独特特征。事务所规模(X6)在三个模型中均显著,相关系数为负,与假设相符。相比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也越能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使得审计质量越高,发现财务报告错报的几率也就越大,被审计单位实施舞弊的机会也就会减少。

第三,在自我合理化因素上,事务所更换(X8)不显著,表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舞弊没有显著影响。审计意见(X7)在模型二中显著,回归系数为正,与假设相符,表明在面临增发配股压力时,舞弊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更容易产生关系紧张、意见分歧的状况,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四,控制变量,存货周转率(C2)、财务杠杆(C5)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流动比率(C1)在三个模型中均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表明流动比率越高,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净资产收益率(C3)在模型一中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表明存在利润舞弊的可能性越大;经营杠杆(C4)在模型二中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对财务报告舞弊具有显著影响,且经营风险越高,舞弊的可能性越大。

-2 Log likelihood、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都是测量模型拟合优度的指标,前者数值越小、后两个指标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从表3可见,三个模型的拟合度都不错。

此外,从模型的总体正确判别率来看,如表4所示,三个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率都达到了82.0%以上。其中,对舞弊公司的预测准确率都是84.0%,预测效果良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进行分析并构建了舞弊识别模型,提供了一种识别、防范农业上市公司舞弊的途径。研究中发现,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低为舞弊提供了机会,增发配股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压力,此时,管理层的合理化借口更可能与注册会计师产生分歧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清除财务报告舞弊的“导火索”,才能真正消除舞弊现象。一方面,要减轻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压力。国家应加大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自主研发与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产值;加大对农业企业的银行贷款支持,解决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自身也应该在生产和销售上进行创新,形成产品和销售方式多样化、以提升农业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只有解决了农业企业经营和融资上的困难,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其财务压力。

另一方面,要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治理上的效用;完善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严把农业上市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关卡;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使农业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有更多的“后顾之忧”;注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质量与规模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不被被审计单位所牵制。最后,杜绝借口,注重对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道德教育,改善公司内部以及与审计人员的沟通。总之,只要弱化了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的任一个因素,将舞弊三角形打破,便可从根源上杜绝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舞弊的真相 篇11

听了王举不屑一顾的话,马小六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凑到王举耳边说:“你可别忘了,这可是第四榜哦。”一语点醒梦中人。王举心想:“是啊,前三榜他都榜上有名,这第四榜也有可能的啊。”县试一共考4场,每场都有贴榜。

王举从第一名看到最后一名,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但最后一名,清清楚楚写着“马小六”。因为最后一名之下,用朱笔一勾,像椅子形状,所以马小六幸运地坐了“红椅子”,他运气太好了。

王举气得当场发飚:“诸位,诸位,我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指着马小六,说他如何调皮捣蛋,如何视读书如儿戏,全给抖落了出来。“像他这样的人也能考取,我们还考什么啊?”大家一听顿时炸了窝,特别是那些老童生,个个义愤填膺:“只要有钱有势,就能买通考官啊。”马小六跳了起来:“我也是考了两年的,谁叫你们脑袋笨,活该!”王举说:“现场拿笔墨纸砚来,我要和他当场比试!”马小六说:“你算老几,凭什么我要和你比试?哼!”转身就要走。王举大叫:“不能让他走,我们要和他当场比试,揭穿他。”老童生们围着马小六:“你不敢比试,说明你心虚。”外面的吵闹声惊动了县衙当差的。

县太爷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本县考试,岂是儿戏,不许胡闹!”王举突然站了出来:“我要和这个人当场比试,如果他考过了我,从此不再来考试。”县太爷不高兴地说:“本县事务繁忙,有这个必要吗?散了。”童生们叫了起来:“我们不服,让他们比试比试吧。”都不走了。如果马小六真是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货色,取消了他的资格,坐红椅子的说不定就是自己呢。

众怒难犯,县太爷犹豫起来,打量一眼王举和马小六,突然说:“还有谁愿意陪他们比试的?”好多人举手。县太爷又点了5个人。差役把他们带回原考场,给他们编了7个号,按号坐定,差役来回走了二趟,给他们看了新题。考试到一半,差役又来回走了一趟,提醒他们快快誉写。写得快的,半个时辰就交了卷,马小六虽然是最后一个交卷,但没超过时辰。县太爷当场评卷,按文章好坏排了序,当场开号码,对名字,马小六排在第一名,7個人的文章写得都不错。王举看到结果,目瞪口呆。

县太爷说:“人家考上了,就不要妒嫉嘛。”王举想了想前后的细节,嘀咕了几句,摇了摇头。县太爷问:“你还不服吗?”王举说:“他离各位太近了。”县太爷一拍桌子:“大胆!你难道怀疑本县和他串通吗?”王举跪下了:“在下不敢。”县太爷指着他:“那你说,要怎样做,你们才服?”王举说:“如果让他一个人在房间里考,由我们亲自监督……”其他5个人吓坏了:这个王举,不要命了?

县太爷沉吟一会儿,说:“好,就由你王举来监督。不过,如果马小六真有才学,你该当何罪?”王举说:“本人不再参加科考,愿坐牢3年。”县太爷说:“好,就这样定了。”转身拂袖而去。

王举一较真,县太爷也有些疑惑,命人将马小六浑身搜了个遍,关进一间密室,不准任何人靠近。然后命王举站门外守住。王举长舒了一口气,心想:这回他该现原形了。

王举拟好题目,亲自送到马小六的手中,说:“题目给你拟好了,开始写吧。”然后转身退出,将门锁住。

时过半晌,王举忍不住进屋查验。马小六在闭目养神,一个字没写。王举问:“还没动笔吗?”心里暗笑。马小六慢条斯里地说:“待腹稿成熟了,自然会下笔的。”王举点点头:“好好,你继续打腹稿吧。”出门将门锁上:“哼,你就装吧,到时看你怎么收场。”

差役来到王举身边,问:“还没写一字吗?”王举得意地说:“他写得出来吗?”过了一会儿,差役不耐烦了,在他背上拍拍:“你进去催催他,如果真是南郭先生,就叫他出来,别耽误时间了!”

王举进去,见还是张白纸,就凑到马小六面前:“别硬撑着了,人家没时间陪你了。”马小六站起身,送他到门外:“请不要打扰我的思路,我马上就写。”

王举伸手拦住他:“留步,留步,那你赶紧写吧。”“嘭”地把门关上,落了锁:“哼,我就再等你一会儿。”

时辰到了,王举进去一看,白纸黑字,密密麻麻,已把文章写好了。王举大吃一惊,只看了文章开头,就呆住了:水平不在自己之下啊!

差役进来,取了文章,呈给县太爷看了。县太爷把文章举到王举面前:“你扰乱县衙,给我把他关进大牢!”王举跪在县太爷面前,一言不发。马小六上前一拜:“大人,王举屡考不上,自然有此怨气,坐牢就免了吧。”县太爷说:“打他20大板,让他滚蛋。”王举被人抬回了家,他怎么都想不明白,马小六是怎样搞的鬼。

不过,县考只是考秀才的第一关,还有第二关的府试和第三关的院试。王举听说,马小六照样通过了府试,不由感叹:这个人读书没本事,搞歪门斜道还真有一套啊!

最后一关是院试,过了院试,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秀才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王举在第二年的县试和府试中顺利过关,他和马小六正好赶上同期的院试。两人在院试的通州城碰上了,相互拱了拱手,都是春风得意的样子。王举心里一动,不由发出邀请,请他到饭店一叙。两人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就聊起了去年二月的那场县考。王举太想知道了,便直言不讳地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马小六酒喝得太多,心里得意,就把他在县试、府试如何请枪手,买通差役,特别是怎样糊弄王举的事情说了。

nlc202309090354

王举一拍大腿,这就是了。原来,王举和马小六同场比试时,差役到场外给了枪手题目并写好,差役第二次進来提醒他们赶快誉写时,已将文章偷偷塞给马小六了。

王举亲自监督马小六时,马小六倒是费了一些周折。王举拟题时,差役就站他身后偷看到了题目,同样是出去请枪手写好了文章,然后卷成一个纸筒,粘上浆糊。差役故意拍拍王举的背,实际上是悄悄将文章粘在他的背上,然后叫他进去催催马小六。王举第二次进去查看时,等于是给马小六送文章了。马小六趁王举转身之机,已把文章从他背上揭了下来。王举还客气地请他留步呢。

王举明白后,哈哈大笑起来:“你可真有办法啊,佩服佩服。”马小六也哈哈笑了起来:“去年4月的府试,同样请枪手,买通差役,我这不是闯到了第三关院试了吗?”

王举说:“前两次是有空子可钻,可8月院试,要5人联保,没人给你担保,不能请枪手了,这里的差役也帮不了你的忙,你还有办法吗?”马小六笑而不答。

过几天,院试开考,从寅时(早上5点到6点)进场,直考到申时(下午3点到4点)放头牌,整个过程措施严密。院试结束后,共录取了20名。张榜那天,王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高兴之余,还是好吃惊:马小六又考取了!看着“马小六”的名字,王举愣了好半天。

这天,学政大人在贡院举行新秀才簪花典礼,新人个个雀顶蓝袍,气宇轩昂。大人给每个新人佩戴红花,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当学政大人正滔滔不绝地夸赞各位的才学时,一个新人突然站了起来,愤愤地说:“在座新人,并非个个有真才实学。”学政大人愕然:“何出此言啊?”王举来到学政大人身边,耳语了一阵。大人的目光“唰”地射向马小六。马小六脸色发白,额头在出汗。学政大人说:“本大人主考,戒备森严,哪会有这样的事?你若所告不实,该当何罪?”王举说:“愿取消秀才资格,坐大牢去!”并白了马小六一眼。学政大人说:“你既有此胆量,我就信你一次。”遂对差役说,“笔墨纸砚侍候。”很快,差役们备好了笔墨纸砚。大人说:“我现出一题,现场考考各位。”

大人规定的时间只有3刻钟,就像是即兴写作。20名秀才写完,要他们当堂朗诵。

第一个朗诵的是王举,王举念得信心十足,文章真是不错。第二个是马小六,马小六念得锵铿有力,文章也不赖。大人不停点头,瞪了王举一眼,王举汗水涔涔。其他新人念完,文章都很出采,不愧是选拔出来的人才。马小六说:“王举与本人是同乡,素有过节,自然要诬谄于我。”这回没有给他留一点情面。

王举“扑通”跪下了,学政大人手一挥,取消了他的秀才资格,让他回家。虽然没有让他去坐牢,王举心里仍是懊恼不已。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马小六真有通天的本事啊!在众人眼皮子底下,竟然也有神助?

回到家的王举,碰巧遇到马小六的父亲,这个老财主告诉了他秘密:“唉,你怎可用老眼光看待我儿呢?这一年多来,我儿可吃了不少的苦啊,五更起床,子时睡觉,没日没夜地读书啊!他总算悟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了,加上他天资聪慧,才学自然就上去了。”

王举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后悔不迭。

舞弊有术内审有道 篇12

一、舞弊的动机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不同,它需要更多的是思维形式而不是方法,要想更好地防范和检查舞弊,需要从研究舞弊的动机入手。有关研究表明,舞弊的动机有如下三项:1.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是导致经营管理者舞弊的动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授予经营者管理的权力,而经营者则担负起代为管理的责任。由于两者追求的目标不同,加上收益与风险的分离,经营管理者有机会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能力以及其在公司的合法权威,获得了很难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股东无法有效地控制公司,这种情况为管理者进行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2.信息不对称为经营管理者实施并掩饰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在行动信息上处于非对称状态,即便股东有可能对经营管理者提出尽可能确切的经营目标,管理者也可以凭借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权威而处于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具有某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企图时,舞弊就可能发生。3.利益驱动。《辞海》中说“利益”即好处。“利益”驱动人们守法经营,取得合法的利益,也会驱动人们铤而走险,获取非法的利益。舞弊为的是什么“利益”呢?一是政治利益,个别企业的领导人为维护企业领导形象,不惜一切代价,账上添彩,表中生花,从而达到个人升官发财的目的。二是经济利益,有的为了筹措资金;有的为了偷逃税款;还有的为了中饱私囊而铤而走险。

二、舞弊的表现形式

(一)在会计凭证上造假。

这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一是编造虚假经济业务,如假餐费发票、假销售收入发票,虚列劳务费。二是夸大或缩小会计事项,采用多开发票、大头小尾等方式非法谋利。

(二)在会计账簿和报表中造假。

手段之一:暗渡陈仓——将预算外资金暗藏在往来款项中收支。手段之二:偷梁换柱——使用不合规单据收费,将部分收入账外收支。我们在对某中学进行校长离任审计时发现,该单位2002年度收取的柴火费较之以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经检查,发现该单位除用正规收费单据外,还使用了部分不合规收据收费,从而将部分柴火费转到账外,达到摆脱上级监督的目的。手段之三:金蝉脱壳——例如某学校办公用房出租获得的收入本应纳入预算收入管理,并缴纳税金,但很多单位却将此收入进入“小金库”核算。

(三)在会计核算上造假。

一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在成本上大做文章,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折旧和摊销年限自我调节。将已支付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挂在“其他应付款”账上,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基建项目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计入工程成本,或将当期费用转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科目,随意调节利润。

三、舞弊检查的方法

尽管舞弊者想方设法进行伪装,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我们实施科学的审计方法,完全可以做到“审”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从审计角度分析,舞弊的存在与发生,说明被审计单位组织管理上有漏洞,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师要想在实施舞弊审计时有所建树,要学习“小偷”的思维方法,像“小偷”那样想问题:“在这一内部控制的链条中,哪里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实施舞弊审计时,需注意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与评价。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中防范舞弊最基本的措施,有效的内控制度可降低舞弊的机会。诚然,即使最完善的内控制度也会因员工的串通而失去作用。但是,许多人在舞弊时有一个重要顾虑,即害怕被抓住,内部控制就能为抓住舞弊者揭发舞弊行为创造机会。在任何—个组织中,内部控制是重点考虑的最有效的舞弊防范措施。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在防范舞弊,降低舞弊机会方面,这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必须起到这样的作用:能辨认并解释舞弊行为的“红色警报”,并揭发出尚处于萌芽状态中的舞弊。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检查,来评价企业各个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现舞弊行为。

(二)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舞弊者往往是高智商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智力低下者能设计完善的舞弊程序,因此内审人员在制订审计计划时,必须比舞弊者更聪明、想得更周到。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单位情况,如管理层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的情况和活动,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舞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出现下列情况: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例如期末发生对盈亏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发生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等;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内审人员在制订审计计划时就要重点加以考虑。

(三)从异常现象中捕捉疑点,搜寻线索。

一般而言,在舞弊审计中,审计人员作为信息的收集者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与舞弊行为有关的证据上,并确定其具体细节、损失的金额及问题的影响范围。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审查各种货币资金的来龙去脉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截留收益和转移收益现象。

2. 关注会计账户中的异常现象,如反方余额、不正确的对应关系、红字冲销、频繁调账等情况。

3. 审查各种往来账户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账户使用的正确性,特别是债权债务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转移和凋节收益现象。

4. 审查财务成本账户、权益账户的正确性,其核算依据、计价和变化的正确性和合理合法性。

5. 会计账表上反映的收入与业务部门反映的数据的相关性,审查虚增虚减和截留、转移收益现象。实施正常的审计业务时,如怀疑被审计单位有舞弊行为的,需要重点观察会计资料记录上的一些例外或奇怪的交易记录。它可以使审计师抓住线索,顺藤摸瓜,侦破舞弊。这些例外常有如下表现:有关凭证文件的丢失;现金短款或长款;来自客户的抱怨或投诉;经常对应收款和应付款进行账项调整;明细账与总账余额不平衡;已到期但账面上仍显示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增加不断;存货盘亏或存货报告中废料数额不断增加;雇员不辞而别;很久都没有发生交易的账户突然有了大宗交易。这些例外虽然并不都代表着舞弊的发生,但应该引起审计师的特别关注,因为它们很可能是舞弊者为掩饰舞弊而做的手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线索,继续追查下去,才可水落石出。

(四)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师的“火眼金睛”。

对审计对象个体生活习惯和方式及其变化的观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财务资料上所无法发现的舞弊信号。有关研究表明,舞弊者通常表现以下的生活特征:失眠、酗酒、吸毒、神经质、过敏易怒等。对这些个性特征的关注,有助于帮助内部审计师侦察舞弊。然而,无法完全依靠个性化的特征来侦破舞弊,因为这些特征可能是一个诚实的雇员所表现出来的,而真正的舞弊者又可能把这些特征掩饰起来。舞弊者也许可以掩饰其个性特征,但是无法掩饰其将舞弊所得用来改变生活方式的现象,如购买高档住宅和汽车、奢侈的生活等,而这些现象又无法用其正常的工薪收入来解释的话。

(五)从对发票真实性的核查入手发现舞弊。

发票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细胞,虚假发票是舞弊行为存在的重要载体。发票的各项内容必须根据客观存在的经济业务填列,不得私自伪造、篡改、涂抹发票项目,更不能凭空捏造发票内容,对发票任何形式的伪造、篡改、涂抹均可能构成舞弊。内审人员在审计发票内容的真实性时可使用下列具体方法:

1. 笔迹鉴别法。

发票在正常情况下从头到尾,书写应当连贯流畅,否则便可能不是一次套写而成的,很可能发票的各联次之间数据不一致,存在大头小尾现象。

2. 票面规范确认法。

发票的金额大写若出现跳行、出格、压字等现象均可视为票面不规范,应引起内审人员的高度重视。

3. 金额判断法。

一是要看所开出的单价与所购商品市场价格或批发价格是否合乎常规,防止个人从中渔利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将票面项目与所附清单进行核对,必要时要验看实物,以弄清真相。

4. 逻辑分析法。

有的发票从票面上看似乎没有问题,但把购进货物与供货单位的经营范围联系起来进行核对时,就有可能发现破绽。今年5月,我们对我县一重点中学进行审计时,发现一张“浙江省工业加工、修理修配统一发票”上所盖印章是某教学设备厂,两者明显不匹配,并且发现发票背面无复写纸垫写痕迹。从这一蛛丝马迹中入手进行调查,果然是一张假发票,从而掀开了该校存在舞弊行为的面纱。

(六)分析性程序是发现舞弊的有效方法。

一个健康、真实的企业,经过一年的融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从年初的状态转换为年末状态,各项财务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均衡。按照财务学的观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如果这种惯常的勾稽、均衡关系被打破,例如公司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没有引起销售费用的上升,或者伴随着应收款项的巨额增加,则可能预示着舞弊的存在。分析性程序就是适应投资者、分析人员的需要应运而生、不断发展的一种审计工具。研究证实,分析性程序在发现和检查财务舞弊方面作用相当明显,相当比例的财务舞弊的曝光最初缘于分析性程序中发现的线索,而且从许多舞弊案例的研究发现,有些舞弊其实只需实施简单的分析性程序就可以察觉舞弊的端倪。我们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等方法。简易比较法中,较典型的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不一致是正常的,但当公司会计政策保持不变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稳定的。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过大或反差时间过长,就说明有关利润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现象。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相比,若前者为负数,而后者较高,这样的企业往往在造假。比率分析法中,较典型的是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可能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

上一篇:处理技术规范下一篇:开关及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