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2024-09-18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精选12篇)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篇1

摘要:自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诞生以来, 会计信息因作为企业产出替代变量而成为股东对经理人激励、约束的主要依据。由于企业管理层的“内部人”道德风险, 会计舞弊及其治理始终与各国经济及证券市场的发展相伴而生。本文从经济利益驱动、体制环境、公司治理、文化背景等角度剖析了企业会计舞弊的成因。

关键词: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一、引言

会计舞弊一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 (包括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关键员工) 为了其自身或第三方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 违背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规定, 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或虚构的故意行为。自两权分离 (委托代理) 范式的现代公司诞生以来, 由于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活动只可观察其结果而观察不到活动本身 (Arrow称其为“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 1985) ,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产出替代变量 (可观察的结果) 便成为股东对经理人激励、约束的主要依据。由于具有信息优势的企业管理层的“内部人”道德风险, 会计舞弊以及对舞弊防范、治理始终与各国经济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相伴而生。对会计舞弊动因的剖析, 国外已有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风险理论等丰富的研究成果。黄世忠研究安然事件后总结了包括华尔街本末倒置的盈利预期、扭曲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流于形式的独董督导模式等滋生财务舞弊的七大病因。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认为虚假报告的动机主要包括:迎合市场预期或特定监管要求;牟取以财务业绩为基础的私人报酬最大化;偷逃或骗取税款;骗取外部资金;掩盖侵占资产的事实。本文分析认为, 企业会计舞弊的成因主要包括经济利益驱动、体制环境不完善、公司治理缺陷等方面。

二、企业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

股票期权、融资、操纵股价、侵占资产等经济利益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美国公司的会计舞弊常常与其高管人员的期权制度密切相关。股票期权曾一度被誉为美国激励机制的创举, 甚至被称为“自公司制之后资本主义的第二次制度革命”, 许多公司治理专家认为这是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利器。《商业周刊》2002年发表了题为“关于利润的痛苦真相”的文章, 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所创造的利润, 大部分被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以股票期权的形式所瓜分, 经济繁荣的真正受益者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而不是股东。股票期权在推动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 过分扭曲的激励机制也为管理层会计舞弊埋下诱因, 众多公司陷入“目标激进——扭曲激励——数字游戏”恶性循环怪圈。安然、世通、环球电讯等经营者, 其会计舞弊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所持股票期权及时套现。我国企业IPO必须满足连续三年盈利条件, 配股再融资也要求公司前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或6%的相关规定。一直以来, “将企业成功包装上市圈钱”在国内被地方认为是造福桑梓的好事。在这样的观念下, 企业当局、政府部门以及中介机构等协同舞弊侵害公众投资人利益便时有发生。有资料显示, 1997年在755家上市公司中, 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的家数占比例高达28%。1999年证监会修改了配股条件, 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在10%以上, 但最低不得低于6%, 结果当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 但低于6%的却屈指可数。林舒、魏明海的研究表明, 截至1997年, 公司上市前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过度包装。年报业绩的10%、6%资格线现象、公司发行筹资后随即“变脸”等, 都从一个则面说明了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而进行会计舞弊的普遍性。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直接关系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的涨跌。公司每股盈余的细微变化常常引起股票市值的巨大波动, 证券市场市盈率对财富数十倍的放大效应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层“编造数据”的压力。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为了配合庄家炒作本公司股票, 维持股价或使股价达到预期波动水平, 往往通过会计舞弊, 借助不实的财务信息来达到其目的。“琼民源”、“中科创业”以及“东方电子”等公司, 会计舞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配合庄家操纵二级市场价格并从中牟利。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舞弊手段掩盖侵占公司资产。除了通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形式违规长期直接占用上市公司巨额款项之外, 控股股东或关联方 (包括形式以及实质关联方) 还常常通过上市公司为其违规提供担保、账外融资等方式变相侵占上市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为了掩盖“内部人”变相侵占公司资产的行经, 往往采取舞弊手段隐瞒事实真相。由于经过刻意的舞弊掩饰, 常常到“纸包不住火”、“东窗事发”之时, 才惊曝公司巨大的财务漏洞。

(二) 体制环境不完善是会计舞弊滋生的温床

我国目前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等因不能一蹴而就而有待逐步完善, 体制环境的缺陷是滋生会计舞弊的温床。以企业发行上市为例, 从2000年之前的政府审批制到目前的核准制、再到将来的注册制度, 我国对证券发行及监管是一个市场化改革逐步完善的过程。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政府监管在企业IPO中仍具有相当的“话语权”。为此, 企业为了能够顺利IPO, 难免“跑部钱进”。政府官员及国企高管 (实质也是官员) 的道德风险导致权力寻租、“监管合谋”, 进而引发不少公司通过会计舞弊等手段“欺诈上市”。施蒂格勒分析的“管制俘虏理论 (Capture theory) ”, 证明很多管制者与被管制者到最后都变成了管制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总是会找到更多的借口, 建立起更多的规则, 利用政府赋予的合法权力来创造出更多的管制来。有资料显示, 虽然我国企业上市名义筹资费用低于美国水平, 但是企业实际上市的成本并不低。发行环节的受益者分布于两极:一极是很幸运取得上市资格的发行人, 另一极是合理程序之外的寻租市场。在“国退民进”的企业改制过程中, 一幕幕低估、贱卖国有资产的败德行经必然要通过会计舞弊来伪装。“国退民进”的企业改制, 在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同时也成就了少数亿万富豪。很多人在抨击“企业家”巧取豪夺、贪得无厌之时, 却疏漏了政府监管的责任。“自卖自买”的企业改制方案之所以能顺利实施, 通过政府监管审批乃是它的必要前提。某些政府官员的私欲膨胀以及“政绩”驱动, 使得企业管理层串通少数政府官员自然要比说服广大职工及社会公众要容易得多。在“改革”招牌的掩护下, “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着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但更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的改善令人担忧。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坦言, 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存在“内外勾结、低估贱卖国有资产”等突出问题。而国有资产的“低估贱卖”除了通过对“会计报表”作假伪装蒙骗监管审批外别无它途。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胡汝银认为, 在证券市场上, 大量的国有股使政府成为最大的市场参与者。对证券监管机构来讲, 受制于政府又要管制政府, 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监管者的坚牙利齿被包了起来, 证券监管过程成了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企业管理层是地方经济发展有功之士, 尽管他们采取欺诈、舞弊等手法骗取了上市资格, 但其在地方政府官员眼里是功臣。有报道分析“麦科特铁案被辩无罪”个案后认为, 证券监管一定程度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经济跟政治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企包装 (舞弊) 上市 (解困) 以及巨额配股融资等的决策审批, 其背后则体现某种程度的政府意志或行为。

(三) 公司治理缺陷等给舞弊者以可乘之机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又称直接控制。OECD认为, 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 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并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结构, 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 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外部治理, 即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 如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经理市场、资本股权市场以及外部审计等。李明辉、曲晓辉 (2003) 所做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虚假财务报告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治理机制薄弱。我国还没有形成英美治理模式那样以法制为先导的发达的市场控制机制, 包括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市场、用脚投票以及市场并购机制等。二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或企业“一股独大”、股权结构历来普遍集中, 但也未形成类似德日公司的有效的组织控制机制。这样导致的“委托-代理”链条冗长 (含有官员败德风险等) 、所有者缺位或缺乏有行权能力的股东等公司治理缺陷在我国企业中尤为突出。公司内部治理是一个完整体系:股东 (大会) 的行权能力是治理结构的基础;组织治理就是在两权分离条件下达成所有者与经营者激励相容;决策治理结构是保证经营者决策科学、有效;内部控制制度是将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以及经营者的经营决策在公司各个层次得以落实的体系。由于我国企业既缺乏外部发达的市场控制机制, 内部治理因为所有者缺位、激励及决策机制不完善等又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组织控制机制, 加之沿袭传统的集权思想, 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宗法等级观念使得对“一把手”难以形成有效监督, “一支笔”助长“一手遮天”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巴林银行、郑百文、银广夏、中航油等这些曾经辉煌的企业顷刻坍塌, 原因就是被人们称为现代企业稳健发展的“稳定器”——内控制度在这些企业成了一纸空文。法律责任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企业会计舞弊泛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一些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案件久拖不决等, 使我国对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缺乏有威胁力的法律惩戒机制。此外, 从会计监督角度分析, 内部监督由于公司治理缺陷使得其屈从于单位“一把手”的淫威而缺乏有效的制度制衡;社会监督因注册会计师的有限责任、所面临法律诉讼风险极低等而流于形式;政府监督由于贪腐、部门利益以及政企不分等体制缺陷使其难以充分发挥监督功效。由此可见,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内部控制薄弱、法律责任机制不健全以及会计监督乏力给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四) 会计信息有效需求主体缺失使舞弊缺乏约束

从本质上讲, 会计信息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外部利益相关者 (信息使用者) 的需求质量与内部利益相关者 (管理层) 的供给质量经过多次博弈, 实现某种利益均衡的过程, 也是会计信息需求质量与供给质量双向逼近的过程。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主体——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师事务所还不是真正基于市场的需求主体, 从而失去了一支能有效约束、监督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市场力量。会计信息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是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作为最大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其发展经济、行政权力、产权代表等多重角色, 弱化了其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主体。我国企业“一股独大”的控股股东实质上是会计信息的幕后操纵者而非两权分离条件下真正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资本市场上中小股东的“搭便车”以及投机性偏好, 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者。作为最大的债权人, 银行由于管理机制僵化、风险意识淡薄、政府行为严重等, 使其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主体。此外, 我国企业的年报审计、验资、年检等审计服务的需求主体主要部门是政府监管机构, 而非真正的市场。因此, 获得这些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 并“取悦”于他们是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取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再者, 注册会计师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服务所面临的重大法律诉讼的风险极低, 也使会计信息供应链条上的最后把关者对会计舞弊疏于防范。

(五) 成就商业帝国梦想使管理者铤而走险

许多企业管理层都希望将企业越做越大, 越做越强, 都有非常强烈的扩张、增长欲望。但是传统的产业盈利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其快速营造“商业帝国梦想”的冲动。通过购并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营运成本, 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快的增长。许多企业已经把并购作为最佳利润增长点。并购已成为中外经理人实现其“商业帝国梦想”的不二法门。贝多广认为, “从历史经验来看, 大多数美国企业的并购案例都不成功, 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 并购当初的规划都是美好和诱人的, 也的确存在1+1>2的可能, 但现实总是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郎咸平认为, “中国企业不能做大做强”, “在一个竞争激烈环境里, 企业试图通过做大而做强, 它的命运就是一个失败的开始。要做大就可能造成成本失控, 我到今天几乎没有看到哪一家企业是通过做大而做强的”, “我只看到做强才能做大”。正如专家所述, 大多数企业并购案例并不成功, 也鲜有企业先做大而后才做强的。世界通讯等一些公司舞弊案一再警示人们, 超常规的发展往往成为财务舞弊的诱因。帕玛拉特的舞弊主要原因也是掩饰因过度并购而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盲目扩张或并购的失败, 加大了管理层财务经营的压力。为了避免经营业绩滑坡以及防止“戴帽”或退市, 管理层不惜采取欺诈、舞弊手段铤而走险。

(六) 文化中消极因素强化会计舞弊的动机及后果

亨廷顿 (2000) 将文化定义为, 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文化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灵魂归宿)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指出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有“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协和万邦与征服世界、和谐与斗争”四个方面。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 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管理模式能否移植, 这就是管理学中的著名争论——收敛与发散争论 (Convergence vs divergence debate) 。收敛假说认为, 合理或有效的企业经营模式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并不受文化的影响。发散假说则认为经营管理镶嵌 (embeded) 在地区或国家的文化背景之下, 任何有效的经营模式都会因文化而异。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从文化差异角度对组织进行研究认为, 民族文化对雇员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和态度起着主要影响。Sidney Gray以及John B Mac Arthur等的研究认为存在会计文化价值, 即文化差异导致在会计偏好方面的不同价值取向。刘骏认为, 文化是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基础性约束, 它通过对会计规则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行为的作用来影响和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笔者认为, 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特定条件下会纵容、强化会计舞弊的动机及后果。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内部逻辑包含会计舞弊的抑制机制, 对这个观点的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社会和文化结构中都包含主体、关系、地位等要素, 而其中的关系和地位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约束和激励机制。企业会计舞弊行为在任何国家都有发生的可能性, 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会计舞弊的形成机理和发生强度却不尽相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 风险偏好型与风险厌恶型文化, 大权距与小权距文化等, 前者与后者相比则更容易出现会计舞弊行为。

十八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人本主义, 曾经从中国儒、道哲学的人文精神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埃兹拉·沃格尔认为, 由个人主义造成的“美国病”应该用“东方药”来治, 西方国家及民族应该学习东方国家的团体主义精神。透视美国的安然、世通以及欧洲的帕玛拉特等会计舞弊事件, 我们不难发现其崇尚个人主义的成功文化背景所留下的烙印。同样,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唯命是从、唯上是举的宗法、皇权思想, 集权式的社会权力安排, 使得对形形式式的“一把手”监督形同虚设,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舞弊的蔓延。

无论西方文化或是东方文明, 其实都有其精华与糟粕。我们正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整个社会信仰匮乏, 功利、浮躁现象严重。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树立诚信、守法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必将为治理会计舞弊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黄世忠等:《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杨德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成因剖析》,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年第12期。

[3]林舒、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年第2期。

[4]谢志华:《竞争的基础:制度选择——企业制度分析与构造》,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5]蒋尧明、罗新华:《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6]刘骏:《文化是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基础性约束》, 《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7]李心合:《会计舞弊的约束机制:美、日、德三国的比较研究》, 《江苏财会》2003年第11期。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篇2

2。1。1 国有企业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型时期,政府管理企业的方式不可能一下子由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从而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下列两个显著的特征,即企业的厂长或经理仍然由有关国家机关任命,使得企业的厂长仍具备“准国家干部”的身份地位;由于国有产权难以人格化,使得国有企业出现严重的.所有者缺位,进而导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前一特征对会计舞弊倾向产生的影响是,企业厂长可能从个人的利益和经济利益出发,极力主张高估企业收入,低估企业成本和费用,从而构造虚假利润,前些年大量国有企业出现的重大潜亏即为此佐证。后一特征对企业会计舞弊倾向产生的影响是,企业的厂长甚至员工利用他们特殊地位,通过低估企业的资产,实现对企业财产的侵占和盗用,从而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

2。1。2 非国有企业

该类型企业的产权比较清晰,因而通常不会出现国有企业的上述情形。但是,由于私有资本固有的自利性,使得该类企业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较为突出,这种利益冲突最主要地表现在税收的征纳上。体现在对其会计舞弊倾向的影响上,该类企业往往倾向于通过高估成本费用,低估收入的方式以达到偷税、推迟纳税以及避税的目的。这一情形在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尚不完善,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尚不高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2。2 企业的组织形式

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将我国企业分为:公司制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客观存在着两权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经营者有着严重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公司制企业存在着更多的引发管理当局舞弊动机的诱因,具体的舞弊倾向有不当甚至非法的在职消费等。在具体分析某一特定公司制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倾向时,还应结合下列因素综合予以评估:①我国目前企业公司化改制进程的现状,尤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②对于国有股权占公司总股份较大比例的企业应注意评估国家有关部门行使股东权利和国家行政管理权力的相分离的程度及其对公司会计行为的影响。

2。3 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股权结构

在公司治理结构所支配的各项利益关系中,最核心的是公司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则公司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倾向就会受到有效地遏止。但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例如,由于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竞争,从而使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由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乃至监事会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得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则公司管理当局主动舞弊以及在公司控股股东的压力下被动舞弊的可能性较大,至于具体的舞弊倾向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企业会计舞弊倾向的影响是与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同时起作用的。在一个股权结构过度分散的公司里,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常常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此时,企业管理当局舞弊倾向存在的可能性较大。若公司的股权结构明显失衡,如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则中小股东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占控股地位的股东常常通过对公司管理当局施加压力以实现其对子公司财产的侵占。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非正常的关联交易来实现的,此种交易的会计舞弊形式是低估公司的资产以及高估公司的负债和费用。当然,随着上市征集投票权制度的推行,上述舞弊倾向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4近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一般而言,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良好,则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通过虚增费用、隐瞒收入的手法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相反,若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欠佳,则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倾向于高估资产和收入,低估负债和费用,以使粉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达到误导债权人、公司现实及潜在的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的监管者的目的。此外,对于国有企业,若连续几年经营欠佳、财务状况恶化,则应特别关注该企业是否存在国有资产被大量盗用的情况,因为经营不佳与管理不善往往是互为因果的。

2。5 企业的经营规模

由于企业集团中的各企业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利益,因此,为了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它们极有可能协同起来进行舞弊。典型的舞弊形式是通过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以达到操纵利润、转移资产甚至逃避纳税的目的。具体的舞弊倾向有:①向另一关联方转移资产和利润,或从另一关联方转出资产,典型情况下,对方企业常常是上市公司;②通过定价明显偏低的关联方交易,实施不正当竞争,从而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③关联企业间若存在地区间或行业间税率差异,则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常常成为恶意避税甚至逃税的重要手段。具体做法是,从使用税率较低的企业高价购入原材料,或向税率较低的企业低价销售产品,从而将利润从税率较高的企业向税率较低的企业转移。

2。6 企业的内部控制

总体而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与该企业实施舞弊的可能性呈负相关。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在企业管理当局的主导下实施的,是企业管理当局对本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当局本身的约束力是相对有限的,它与管理当局的舞弊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若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则审计人员应更多地关注其对员工舞弊倾向的。

2。7 影响特定企业或行业的、法规和政策

我国正处于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为了鼓励或规范特定企业或行业的,我国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例如,为吸引外资,我国制定的涉外企业所得税法给予外资企业大量的税收优惠;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发展,我国公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首次股票发行、增发股票及配股,以及股票的上市等作了严格的规定,而重要的财务指标通常构成这些规定的核心。因此,为延长税收优惠期,为在国际间及国内不同税域间进行避税,以及为满足有关法律规定的栏栅指标等,这些特定企业常常实施会计舞弊,具体的舞弊倾向取决于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

3 结言

上文的论述,实质上是利用规范性的建立了一个被审单位舞弊倾向函数,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Y=f(X1,X2,X3,X4,X5,X6,X7)

其中,Y表示企业的会计舞弊倾向,X1表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X2表示企业的组织形式,X3表示公司的治理结构及股权结构(仅适用于公司制企业),X4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X5表示企业的经营规模,X6表示企业的内部控制,X7表示影响特定企业或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该函数为我们分析特定的被审单位可能存在的会计舞弊倾向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被审单位特定的舞弊倾向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知道,审计计划工作是整个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而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即结合某一特定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制订)和预见性(即计划的重点应建立在对被审单位可能出现的舞弊倾向所进行的合理地、充分地预计的基础之上)则是该计划能否真正发挥指导审计测试工作作用的关键。本文构建的模式为我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它将极大地提高审计计划的质量和审计测试的效率。

1 斯道延・坦尼夫,张春霖。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建立市场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会计的舞弊与防范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舞弊手法;防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39-02

由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会计舞弊的手法也在创新。为了防范企业舞弊现象,作为从事会计行业的相关人员要熟知其舞弊的方式、原因,从中找出舞弊人员所习惯使用的方法并使用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给企业一个健康合理的生存空间。因此笔者针对此主题展开论述,为企业实际经营生活中防范舞弊现象寻找出路。

1 会计舞弊的涵义、分类及其舞弊手法

1.1 会计舞弊的涵义

企业会计舞弊指的是某企业、群体或个人由于私人想法,使用法律及道德范围内不被允许的手段,将企业资金转移至舞弊者手中。其舞弊大多使用无中生有以及虚假捏造的方式,将企业财务信息篡改、增多或减少,以达到舞弊作案情况。企业会计舞弊大多是在明知法律条例、法规条目等情况下,寻找法律法规漏洞,做出企业资金转移行为,侵犯他人正当并受法律保护的的权益[1]。

1.2 会计舞弊的分类

①私人舞弊。企业会计私人舞弊从事违法行为的主体大多是个人以及小型群体,该小型群体通常由五人以下组成,大多是在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从事会计类工作的企业职工,由于其职位大多较低,是企业基层会计人员,野心较小,所以大多是通过较为简单的手段,如篡改企业财务报表、篡改交易数据等方式,将企业部分小额资金做一定时间内的挪用,或者对企业小额资金实施非法律范围内的占有行为。私人舞弊具有规模小,隐蔽性高等特点,当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较为宽松时,不易被发现。

②集体舞弊。企业集体舞弊属于大规模群体违法行为,此种舞弊情况大多是由较多人参加,且在其舞弊组织中存在企业职位较高的管理人员或企业参股者等人,由职位较高者发起小范围舞弊行为后,逐渐扩大到企业其他阶层员工。由于集体舞弊拥有领导者,其野心较大,通常是管理者利用自身职务特点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缺漏之处,将其管辖范围内的企业财务报表、企业财务账目等进行较大范围的篡改,并通过虚增企业支出项目、虚假标注企业采购材料及器械价格等方式,对企业集体资金及经营效益不定期的非法律范围内的占有行为。此种舞弊方式具有规模大,非法占有资金数目及虚假项目多等特点,与私人舞弊相比较为容易被企业经营决策者发现,从而落实其犯罪活动的法律认证[2]。

③企业舞弊。企业舞弊与其自身内部员工工作程度相关性较小,属于企业经营者及决策者为逃避企业应该缴纳的税务而实施的违法行为。此种舞弊行为是由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内部从事财会工作的职工及其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谋划,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减少企业支出及收入项目所使用的资金,并通过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上报虚假企业经营所得、开具虚假发票或夸大发票上所显示的资金额度申请报账等方式,进行偷税、漏税、获得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支持等违法行为。目前,我国各个行业及领域发展经营的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此种舞弊行为,但此种行为具有规模大,方式单一等特点,可以通过具体措施加以防范。

1.3 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法

企业会计舞弊由于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使得其有不同的舞弊手法。会计舞弊是侵占共有财产变为个人私有财产行为,所以其使用的方式大多是利用障眼法,掩盖事实真相,以下简要介绍三种舞弊方式。

1.3.1 从企业账本及财务报表入手

篡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伪造会计账本是企业会计舞弊时所使用的初级舞弊手法,其舞弊方式较为简单,大多是凭空捏造出不存在的财务报表以及企业会计账本或对财务报表以及会计账本上的某些具体数字做一定范围内的改动。由于企业会计账本及财务报表是企业内部事务,从此方面入手的会计舞弊行为实施者大多为个人或内部舞弊群体[3]。

1.3.2 隐藏相关交易业务

隐藏相关交易业务在企业会计舞弊手法中属于较为简单的舞弊方式,此种舞弊手法是将企业部分项目相关事务及具体情况私下进行协商并交易,交易所得不上报企业经营者或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相关交易业务与企业经营所得有关,此种方式在私人舞弊、集体舞弊以及企业舞弊中均较为常见。

1.3.3 捏造假手续

在以减少税收支出为目的的企业舞弊情况中,使用捏造假手续此舞弊手法较多。

捏造假手续包括仿造企业所需相关证件、筹款银行的企业公章、虚造企业交易文件等具体方式,企业利用此种方式,可以使得银行钱款借贷环节畅通,并且成功申报相关虚假项目,减少企业正常开支,增加经营者非法律允许范围内经营所得收入。

2 造成会计舞弊的缘由

2.1 国家政策法律不完善

企业会计舞弊现象频频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相关的正常法律不完善有关。国家政策法律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起着规范企业交易活动正常进行、指导企业设定经营目标及经营项目等作用,其在企业发展及个人职业生涯中有约束效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舞弊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增多,国家关于企业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舞弊方式规定及触犯法律后如何惩治的相关法规仍不完善,在企业集体舞弊以及企业为偷税而舞弊方面的监督管制及惩治措施缺失,且对于其具体情况的的规定仍缺少大量细节,这可能会导致个人及企业做出舞弊行为。

2.2 企业监管制度宽松

目前我国企业实行法人制,但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实际上有许多参股者或控股者,这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所得归属划分并不十分清晰。现今企业内部舞弊现象较多,此种现象的出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较为宽松且老旧。企业目前监管机制的漏洞较多,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事情便出现管理者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使得部分财会人员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股者生出利用企业监管漏洞以得到较多非法收入的想法,管理制度的宽松、不明确,使得企业内部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2.3 企业决策者对会计操作流程了解程度低

企业决策者作为企业真正的受益人,在结合相关部门制定较为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及监督机制之前,首先要对企业财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工作流程进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决策时,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针对会计操作流程中不同的环节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目前企业决策者对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了解程度较低,为相应的监管措施的制定增添了阻碍。

2.4 追求经营效益

企业出现会计舞弊现象是主要是由于个人或群体对利益的需求,使得其通过各种舞弊手段,非法占有企业经营所得或获得政府财政支持。企业财会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出于家庭、社会、个人私欲等各种原因,想获得更多收入,于是做出非法占有企业经营收入的行为。而企业的经营收入越多,其所需缴纳的税务越多,企业经营者为获得更多的企业收入,也会使用捏造虚假申报信息、制作假账隐瞒具体经营收入、隐藏具体业务交易内容等手段以蒙骗政府及相关部门,获得更多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收入。

3 防范会计舞弊现象发生的对策

3.1 政府及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

企业会计舞弊情节较轻时,影响企业正常的生存发展及经营收益,情节较为严重时,会影响国家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财政收入,对于此种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保持高度重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现状尽快制定并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各种企业舞弊情况做较为全面、细致的划分,每种情况的情节严重程度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在案件正常审理后,也尽快落实,为企业及个人日后的行为做出提供可借鉴的实例。相关部门应对其加强法律监管,从各种交流合作中对企业信用做出评定,防范企业及个人舞弊现象的发生。

3.2 建立合理良好的企业监管机制

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监督制度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潮流,良好的企业监督及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决策者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完善合理的企业监管机制,将各种老旧制度随时代变化而革新,保留其中合理成分,增添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容。建立全体职工监督管制机制,发挥集体的作用对其企业运营状况进行监管,定期抽样检查企业账目及相关财务报表,落实企业监管机制。

3.3 对企业管理者及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企业为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首先应从企业内部员工个人素质上进行提升。对于企业决策者及管理者,应积极努力参加各种财务事物的相关培训,帮助自身了解关于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事宜,了解会计人员工作流程,更好的为企业制定适应的监管制度。此外,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增加关于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培训,而且要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其职业道德素质,鼓励其面对金钱诱惑时保持自身职业操守。

3.4 相关部门核实企业经营所得

对于企业使用捏造虚假申报信息、制作假账隐瞒具体经营收入、隐藏具体业务交易内容等手段以蒙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相关部门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时,首先应核实其经营所得收入与上缴申报的具体单据是否吻合。在对其进行核实检测时,可采取联系企业经营相关企业进行核实,并研发新型信息化设备,使其自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打卡,增添企业交易手续,严密监控业务关卡,以防企业虚报经营所得而出现的舞弊情况。

4 结 语

综上所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范企业会计的务必现象是保证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中拥有科学性、规范性财务信息的需要,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需要,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相关部门对会计舞弊现象引起重视,变革传统理念、整合先进技术,将企业会计舞弊现象有效的进行遏制与防范,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使得国家在制定经济建设相关战略规划的过程中拥有科学化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雷光美.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和治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3,(6).

[2] 张诗琪.浅议我国企业舞弊动机——以“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为例 [J].中国外资,2013,(14).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篇4

会计语言是人类商业活动中基础性的沟通方式, 用来描述货币所表现的经济活动, 从而为利益相关主体做出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当前, 会计语言准则已经开始向全球化趋同方向发展, 逐渐成为一种更加国际化的商业性语言。

会计语言中例如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方法、借贷记账法以及会计账簿等等都是表达财务观念的表现符号。架构起会计符号化财富世界, 就能够以空间规则为依据, 将现实中的财富世界用会计语言表现出来, 从而达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语言能够反映现实财富世界中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等等经济活动, 让每个会计系统能足以反映财富活动的动态过程。会计符号应该公允的反应现实财富世界, 这种公允的要求不但指会计语言及语言规则在创造设计方面的公允, 而且指会计语言及规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公允。然而, 现实企业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造成现实财富世界的建构扭曲或虚构, 导致有关主体获取不正当利益。因此, 有必要基于会计语言视角对企业会计舞弊的动机进行分析。

二、基于会计语言视角的企业会计舞弊动机分析

1. 生存动机, 主要包括企业和个人两方面

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不良动机。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心理作用:投机心理、冒险心理和忠诚心理。尽管我国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改完善, 但是在法律法规的更迭中仍然有可乘之机。某些财务人员投机性的采取会计舞弊行为, 通过会计财务造假等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谋取大量经济利益。另外, 即使会计舞弊者明确知道自身的虚构会计信息等非法行为存在风险, 一旦东窗事发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但是由于其冒险心理作祟, 再加上风险背后强大的利益诱惑, 足以使其铤而走险, 冒险进行会计舞弊的行为。最后, 由于会计舞弊等违规行为被查出之后将会影响该组织或企业的社会声誉, 而相关人员选择抵御或制止会计舞弊等行为一般会对团队或企业内部的忠诚关系, 因此, 在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的当前社会, 忠诚关系这种心理将会成为反对会计舞弊的消极因素。

2. 个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产生的不良动机

很多情况下, 会计人员的会计舞弊行为是为了“明哲保身”, 其本身心理素质较差, 对于违反规定的会计行为抱有消极对待的态度, 收到企业领导或相关人员的指示, 虚构造假会计信息。另外, 会计人员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和企业财务制度的更新, 对企业中领导层的依赖关系越来越深化。存在一些领导层忽略会计法规, 主观判断会计人员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导致会计人员盲目服从, 企业中会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最后, 由于我国当前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较为欠缺, 会计行业中出现了“法不责众”的心理。在群体性行为环境下, 很多会计人员无形中会产生从众心理, 跟风造假。现实情况中, 由于查处和惩罚的欠缺, 会计人员从众舞弊行为反而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会计行业一定程度的认可以及职业心理中得到满足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会计舞弊的不正之风。

3. 不良的自尊动机

某些企业负责人存在虚荣心理, 即使在自己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距达到所谓的考核指标仍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 仍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 或者得到上级的赏识, 进行会计舞弊行为。捏造虚假财务信息, 营造经济效益良好的局面。同时, 企业经营者也有可能为了满足其行使职权的自尊性的心理需要, 而通过操作会计信息, 进行会计舞弊行为来满足其过度职务消费的目的。一些企业领导人为自己的会计舞弊行为找了更合理的理由, 自然的认为舞弊行为的合法性。他们认为自己既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要为职工们谋取更多的福利, 从而进行会计舞弊行为,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偷税漏税等。

三、基于会计语言视角弱化企业会计舞弊动机的对策

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不给会计舞弊留下机会

会计行业法律法规不断修改, 但仍然存在较多的空隙, 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例如在新会计准则中, 强化了对确认和计量评判标准, 便于会计政策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适用范围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提供了平台, 然而其主观性和灵活性又给会计舞弊提供了进行的可能。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相关法规, 以及各项具体实施细则, 从而实现会计法规更加容易理解, 更加全面的运用。具体来讲, 以上市公司为例, 其在对外公开企业会计信息时, 更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稳定公司股价。因此, 应该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纠正上市公司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评判指标。另外, 还应明确强调他律, 将社会导向价值目标与会计人员自身的内在目标相结合, 以此来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

2. 建立健康正面导向的企业会计文化, 抵制不良的生存动机以及自尊性动机

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性质, 与财务接触密切, 其职业道德低劣, 意志不健全, 很容易堕落甚至严重者导致犯罪。另外会计人员工作事项繁杂, 工作压力较大, 心理素质较差, 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 倘若精神压力难以得到及时有效释放, 很可能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为此, 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工作兴趣, 找到自我解压的有效方式, 积极自我调节心理问题。企业

应该及时采取有效行动, 积极培养和塑造正面健康、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包括会计文化, 努力为会计人员营造出一种和谐、公正、自尊、互信的会计工作环境, 减少冲突, 弱化不良动机的产生。另外, 有必要对企业强化诚信教育, 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对企业会计的主要负责人。具体实施会计行为的会计人员以及进行经济监督的审计人员等等进行诚信教育。对于这些人员要加强会计法规的认真学习, 还要加强会计人员执行具体细则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努力提升会计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3. 积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避免产生会计语言的应用错误

为了更好的适应财务岗位的不同的要求, 会计人员要不断优化自己的价值观, 提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 强化正确的会计职业规范, 实事求是, 遵纪守法, 保持原则, 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另外会计人员要优化技能素养和知识结构, 将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与会计实务结合起来, 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技能。同时还要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会计舞弊等诸多会计违规行为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人员的心理素养紧密相关。因此,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关注。会计人员心理素质包括能力心理和意志心理两个方面。能力心理素质要求会计人员的观察、记忆等基本能力和逻辑思维、分析预测能力等, 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过强的意志心理能够保证会计人员积极进取、坚持原则, 从而正确的做好财务会计工作。

四、小结

由于会计行业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较高要求, 会计语言相对于其他语言被赋予了更特别的特性。会计语言需要公允地反映现实财富世界, 包括在会计语言及其使用规则的设计和运用两个方面。然而会计语言毕竟是人工设计建构的, 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在环境和自身心理素质的综合影响下, 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会计舞弊行为。因此, 有必要基于会计语言视角对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 只有从动机上了解了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 就能更好的开展弱化该动因的改善行动。

参考文献

[1]秦小丽, 陈沛然.企业会计舞弊动机分析——基于会计语言视角[J].财会通讯, 2015, 10:25-28.

[2]高锦标.企业内部财务舞弊的甄别与控制——基于法务会计视角[J].经营管理者, 2013, 04:136-137.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篇5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以及近年来会计舞弊行为的频频发生,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舞弊的认识成为了另一个应当重视并熟知的方面,如何预防和检查惩治舞弊也越来越具有其特殊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舞弊的涵义、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舞弊的基本手段,并简要的说明了如何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会计舞弊;原因;舞弊手段;防范措施

【引言】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频频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

一、会计舞弊的涵义和主要表现

(一)会计舞弊的涵义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使用会计技巧,采取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和财务信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会计舞弊有很多类型:有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舞弊、财务报表舞弊、虚构经济业务舞弊、税务舞弊、成本合算舞弊。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从会计舞弊的事实来看,2000年以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粉饰手法集中在虚构销售收入,低估期间费用,虚增资产以及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调节利润等方面,而步入新世纪后,上市公司的报表粉饰手段也逐步升级。

(二)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客观性,就是要求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可以验证。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严重背离了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2.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3.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

4.真账假算。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这是会计造假的常见和多发现象。它主要是以调节企业盈亏为目的,人为增减当期不应增减的成本费用,如把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其他应付款等作为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5.设内外两套账。就是指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主要指一些企业设内外两套账,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区别。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少交税收;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打肿脸充胖子,为贷款创造方便。

二、会计舞弊原因及手段

会计舞弊主要是在账簿上进行舞弊,而其舞弊主要是逃避会计账簿的审计,针对会计账簿审计的主要是看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管理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般会计舞弊特征是:(1)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2)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3)隐瞒收入,虚报损失;(4)调节费用和利润,以达到不同的目的。例如:会计账簿舞弊中的无证记账,就是个别商业企业在没有记账凭证的情况下,凭空进行账务处理,从中进行舞弊;或者有证不记账,在编制记账凭证后故意不进行会计处理,从中进行舞弊的行为均是会计舞弊。

(一)会计舞弊的原因

虽然从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上看,其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但是从成因来看,根源还在于制度方面的问题。具体有下面几个原因:

1.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每个经济交易人都将得到其应得的利益,同时也都应支付其应负担的成本,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公平的、合理的、有效率的。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2.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则舞弊机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然而管理层会计舞弊的舞弊主体通常为管理当局,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舞弊失效。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3.实质性程序失灵,分析程序不够。般的舞弊都是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实行一条龙作假,针对目前的监管政策或审计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务中,不少被审计单位聘用了原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由于他们对事务所的审计流程、的了解,如果未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分析程序,没有站在战略和经营角度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前景进行分析,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行业、会计、财务和市场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就不能深入探求真相,查错防弊。但是,审计人员如果能够秉持专业怀疑态度,3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熟悉各种可能的舞弊迹象,则必然能够增加揭示财务报表虚饰的可能性。

4.对经营管理者的外在监督作用有限。经营管理者为了隐藏、转移一部分利润,或者为了粉饰自己本来极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通过会计舞弊达到自己的目的。

5.信息不对称为经营管理者实施并掩饰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管理者的会计舞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表现为对股东的“欺骗”与直接撒谎。由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在行动信息上处于非对称状态,即便股东有可能对经营管理者提出尽可能确切的经营目标,管理者也可以凭借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权威,拥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从而在有关信息的不对称公布上处于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具有某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意图时,会计舞弊就会发生。

6.社会审计组织参与造假。在国外,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全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互相勾结欺骗投资者,在我国,此前也相继爆出的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与中天勤、华鹏、华伦等几家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做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除了经济利益外,主要还是事务所业务范围问题。当前各国的法律规定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大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审计业务,另一部分是业务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不仅包括代理会计业务,而且包括信息技术、法律援助、纳税计划、人力资源招聘方案等。由于目前咨询服务超过了审计业务,成为事务所主要的业务、使得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不得不考虑另一方面的收益。

7.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一现象需要健全《会计法》等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舞弊的法律漏洞。

另外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也是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二)会计舞弊的手段

1.存货舞弊手段。存货舞弊主要有两种情况,即虚增存货和虚减存货,其主要手段有:(1)操纵流通环节,虚增成本。包括在采购环节虚构入库存货、伪造各种单据增加入库成本等;在生产领用和费用归集环节,人为调高存货成本等;在销售和发出环节,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人为调减发出存货的数量、期末不按照规定进行销售成本的结转等。(2)操纵存货盘点,虚构存货。主要有:人为操纵对进行重复盘点、隐瞒毁损存货和盘亏损失、虚构存货盘盈等。(3)故意错误的存货资本化。即将原本应该在当期费用化的一些费用没有按照规定计入当期费用,而是人为的将其资本化,以达到虚增存货资产,减少当期费用,最终达到虚增当期利润的目的。(4)利用存货的特殊业务进行舞弊。企业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虚假的时间性差异、虚假披露等手段操纵利润等。

2.费用舞弊手段。费用舞弊手段主要有:(1)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2)费用摊提目标化。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研发费、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推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推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3)、非经营性损益操纵利润。企业常常通过处置转让子公司、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整等手段制造非经营性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一般企业采取的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利润舞弊有: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无形资产、政府补助、固定资产等。

3.收入舞弊手段。目前收入舞弊手段主要有:(1)将销售核算范围扩大并虚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将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发生委托加工业务时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运用对开发票的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造假发票或伪造单据,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2)收入提前确认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尚未发生时就将其确认为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将其确认为商品的销售收入;在客户对

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的产品确认为销售收入。

三、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

有效防范会计舞弊行为发生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在监督和外在监督机制,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建立健全内在监督机制

由于内在监督机制是各利益主体依靠内在赏罚机制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通过内在监督机制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约束机制。是否建立了现实的组织目标;是否有书面政策以说明具体的管理条例及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行动;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当的授权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与程序及其机制;是否具有为管理层提供足够、可靠信息的通讯渠道;是否具备能保证控制的控制环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协助防止舞弊的建议;公司董事和董事会是否忠实履行“委托儿”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经理是否依章程和职责行事;监事是否切实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收支,对经理进行监督和约束等。股东大会是否定期审议公司财务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各种经济问题都会在会计上得到不同程度地反映和体现,因此,内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舞弊、预防假帐发生。内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包括会计机构)控制制度、记录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帐簿及报表控制制度等。

(二)加强外在监督机制

外在监督是在规范目标行动者之外建立赏罚机制,以便规范实施者运用赏罚措施对行动者的利益动机造成刺激,从而鼓励或约束其遵从规范所设定的行为准则。设置外在监督机制的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趋利避害的利已动机的假定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外在的监督机构对规范所允许或鼓励的行为进行奖赏时,人们将强化这种行为;而当外在监督机构对规范所禁 6

止的行为进行处罚时,人们将避免这种行为。为防止股份公司实施会计舞弊行为,必须加强外部监督。

1.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运用《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及《刑法》等法律武器,强化法律约束机制。会计舞弊行为被发现后,要严肃处理,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导致破产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实行严格的经理市场禁人制度,不能“易地做官”;对恶意造假者,要加大处罚力度,使舞弊者的代价远大于其收益。触犯刑律的,要依法惩处。

2.加速培育职业企业家,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建立健全经理人员职业档案制度。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后,经理人员的职业档案信息将会极大地影响经理市场对他的需求及其“均衡价格”,包括会计舞弊在内的所有道德风险行动会导致他被人取代,甚至身败名裂。

3.规范市场中介机构行为,强化中介机构的约束机制。企业的运作离不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顾问机构以及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服务。这些中介机构必须按国家标准设立,执行严格的执业规范和标准。

4.强化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的有效监督。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往来频繁,其收支状况有详细及时的了解,税务机关每月根据申报审核催缴税款,对其会计报表有较好的把握。因此,建立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的监督机构可以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虽然他们也要服从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但对于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会计管理部门可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结论】综上分析,治理舞弊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标本兼治才是出路。依法治理、有效监管、预防、发现、追究(惩处)机制的建设以及规范公司管理当局、中介机构、政府行为缺一不可。企业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针对会计人员普遍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彦.张祥.会计舞弊行为经济博弈理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0)

[2] 倪红宇.会计舞弊审计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3] 刘颖.刘莉.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4] 安琪.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11)

[5] 游睿.会计舞弊的防范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12)[6] 高铭.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当代审计.2007,(3)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篇6

关键词:电算化;财务;舞弊;内部控制;数据

电算化舞弊问题的产生同电算化自身存在的弱点密切相关,但究其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

一、市场软件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现在有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都自己设计软件,这样由于公司本身没有软件公司专业,致使设计出来的软件功能不健全,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另外必须指出的是这样设计出的软件系统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软件信息的保密性没有保障,安全性也存在漏斗,比如有些软件在功能上缺少操作日志,无法详细记录操作的人员名单、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等,如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将无法确认操作人;在数据库方面,缺少数据加密措施,严重的数据漏斗会导致外部人士恶意攻击,擅自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改动,这样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

二、电算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但随着电算化的发展,企业实现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的控制制度。这造成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同当前的企业内部环境的脱节,就为电算化的舞弊提供了可趁之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1、内控制度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而完善导致计算机的操作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管理。由于企业管理层并未在相关制度上建立健全,所以现在的员工都还是沿用之前的陈旧方式,在现有的企业内部出现会计人员操作计算机使用不当和不规范操作等违规操作,这样不仅严重影响计算机硬件的运转,过度使用还会造成财务软件的损坏,这样一来,整个软件的瘫痪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一旦财务数据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丢失,对企业将会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

2、企业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朗,管理层授权制度模糊。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会计工作都会被计算机所代替,同时之前大量的财务工作也通过计算机代替,这样会计软件集中了企业财务部门的很多工作,一些职责也相应的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按照会计处理方式,企业转变后所以的账目都将会由计算机自动分类、汇总,降低了大量人力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高层要在改环节进行管理,没有权限的财务人员不得擅自登入财务系统查看财务信息,对私自进入或修改者进行严厉处罚,确保财务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无法及时准确的归档,因为没有及时的安排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职责这方面缺失,从而导致那些归档过的内容并不完整。没有通过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数据浏览查看和复制信息,将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销毁或者伪造虚假信息,造成会计档案被认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露。

三、财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

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当前一般会计人员的能力仅局限于传统的会计业务,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对软件的认识不全面,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电算化中舞弊行为也就认识不到,无从发现。

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尚需完善。

我国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给一些舞弊行为转了“空子”,缺乏法律的处罚手段。这正因如此,一些违法分子对此有恃无恐,任意妄为,舞弊问题层出不穷。

在分析了电算化的缺陷后,针对问题从以下几点着手:

建立完善的电算化规章制度由于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使企业对电算化犯罪的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不能永远只依靠现在所存在的法律法规,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项高科技的犯罪行为,针对这样的新技术犯罪行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想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对此犯罪进行有效控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起对电算化犯罪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属于电算化作弊以及处置的方法。

2、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受保护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建立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二、加强内部系统控制一般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包含一个强有力的一般控制系统和一个应用控制系统,两个系统缺一不可。通过加强对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的单位和其它管理信息的单位入手,完善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一)一般控制系统

1、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对操作人员和操作过程进行控制。首先只要是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授权才可以操作;其次禁止原系统的开发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接触和操作;最后对于熟悉计算机的其他人员对其限制随意进入机房。除此之外操作系统还必须要具备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防止非法操作。

2、软件控制系统主要是是针对计算机的软件开发和取得,对在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系统文件安全性进行控制的系统。此系统包括对软件的开发授权、测试、购买、编制和文件的存取进行控制等

3、安全控制系统其作用是建立设施设备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与保管的安全性、联机安全性等的控制。安全控制系统有侦察装置、辩真、监控。建立档案备份和副本的时间以及数量;如果系统一旦被破坏,负责该系统的人员应该先經过领导同意后才能进行系统恢复工作,不允许员工私自进行系统恢复工作,防止利用系统恢复时随意篡改系统。

(二)应用控制系统

(1)输入控制系统必须由专门负责输入的人员进行输入,不允许除了输入人员以外的人员私自进行修改、复制和其它违规操作。在数据输入前还必须通过相关的负责人批准、对数据进行核对以后才能进行输入,对于需要更改的错误数据需要通过更正错误要求审核签字以后才能进行更改。

(2)输出控制主要是建立输出记录、输出文件、输出报告等。建立输出授权制度和数据传送的加密制度,进一步加强输出管理。如开发票、支票、提货单等斗需要经过相关人员授权签字后才能输出。

(3)处理控制一般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其主要功能包括:输出审核处理、数据有效检验、过重运算、溢出检查等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错误更正控制。

五、优化审计人员工作效益

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查错防弊。所以审计人员需要先对环境控制、应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分。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研究和评分时要特别考虑恶意篡改输入、篡改程序和文件,并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现内部控制的弱点应第一时间告诉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引起重视,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审计人员还需要对自己所提出的建议进行后续的审计,检测建议是否被采纳和如何实施,监督被审计单位尽快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六、着力培养会计人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也会随着企业的需要而发生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坚持终审学习的观念。一是要积极坚持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岗位培训,掌握公司的财务工作的需要;二是财务人员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查漏补缺,对自己的弱项进行提高,让自己的专业技能进一步上升。

参考文献:

[1] 黄少华,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防范与控制[J],新西部,2006,12

[2] 陈高才,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及会计电算化工具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5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篇7

会计舞弊给企业带来很多危害,我们不仅要认识会计舞弊到底是什么,还要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只有一层一层地揭示它形成的各种原因,才能更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方面来分析它的形成。

1 会计舞弊概述

1.1 会计舞弊概念

会计舞弊是指为了得到不法利益,通过计划、有针对性的违反职业道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规章规范的违法行为[1]。国内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解释是“利用职务的便利,谋求个人利益,或者掩盖事实真相,欺瞒他人,使他人利益受损”。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指出“所谓的舞弊是指故意的、有预谋的、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公共部门反舞弊及腐败》中指出“大多数会计舞弊行为都有为谋取个人利益,而在主观上对财务报表以及记录进行篡改的共同点”[2]。

1.2 会计舞弊分类

会计舞弊主体上划分为个人舞弊与组织舞弊。个人舞弊是指职员为获取非法利益而使用非合法手段,侵害其他企业或者公众利益的有意行为;组织舞弊是指企业高层为谋求自身企业与成员的更多利益,故意挑唆或威胁相关职员,使用非正常与非合法手段,侵害其他企业的有意举动。

会计舞弊从方式上划分成调整资产、操纵利润和偷税漏税3种,再细分为6点,分别是:(1)恶意做假来操纵利润;(2)操纵自己不完备的会计制度与自己拥有的不可确定来做假;(3)操纵关联方买卖来做假;(4)利用销售截期的方法做假;(5)操纵子虚乌有的事情来虚减资产;(6)操纵销售截期与故意弄混成本相结合的方式来偷税漏税。

2 会计舞弊形成原因

2.1 会计舞弊内部因素

2.1.1 企业普通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现如今,少数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职业道德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导致业务水平低下,这些人员对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都似懂非懂,概念模糊。他们在升职和钱财面前,极度缺少抵挡力,极易做出一些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标准的事情。据调查发现,不少在职普通人员在企业中并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因为缺乏有关法律和道德意识,对上级唯命是从,最终导致会计行为失真,更有不少普通在职会计人员因为利益驱使,导致贪念膨胀,利用会计舞弊获取不正当利益,最终朝着违法犯罪的道路一去不回。

2.1.2 企业高层知法犯法

21世纪经济发展迅速,一个企业成绩好坏是直接衡量其企业高层领导人的管理水平、任职能力和业绩好坏的标准,决定了企业高层能否保全职位,以及是否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有些企业高层为得到更好的政绩,便于升职,不惜牺牲广大群众的利益,威胁或者挑唆普通在职人员做假,利用会计舞弊达成目的。另一方面,一个企业能否取得更多的利润取决于它的谋划功效和财务状况,部分企业高层不能利用真正的经营成果达成目标时,可能就会利用会计舞弊来达成预想的目标,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2.1.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无效

内控制度对企业至关重要,可是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没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建立内控制度。即使国内部分企业有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是总的看来,大多数没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很难发挥应该有的效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企业的人事政策与实务不完善。很多企业并没有在雇佣职员时进行严厉的考核,凭借特殊关系进入企业上班的现象十分严重,并且,企业很少能够拿出一套真正的有关从训练到待遇问题,再到考评业绩以及晋升的制度。不少企业也没有规范对职员进行适当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企业职员的正直性、业务水平能力真的令人怀疑。

(2)企业缺少相对应的激励与约束、动力与压力相结合的制度。比如说,企业的高层大多只是象征性地缴纳一些风险数额,这些根本不能对他们造成压力,他们并不能承担起一个企业的亏损,一旦出现任何较大的问题,还是只能靠国家,由国家出面承担损失。也有一些企业高层为了一己私欲,甚至会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有甚者会阻挠内控的建设,这样的做法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完善,造成恶性循环。

(3)企业错误地认为已经订立的有关经营活动的规章制度就是内控制度。部分企业忽视管理,只重视经营生产活动,主观臆断管理不能赚钱,无须多管,所以没有建立自我约束制度,将其让位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控。

(4)企业偏重事后控制,基本都以事后补救的方式来处理。大部分的企业不能在事前或事中发现会计舞弊的苗头,大多在舞弊者无法隐瞒后才能发现,最后只能对舞弊者给予处罚并设法堵塞,但这时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估量,致使内控的成本大大高于收到的成果,使内控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5)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的规章制度缺失。

(6)企业忽视控制职员素质和信息等无形资产,只重视控制钱物等有形资产。

2.1.4 企业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对称

监督和激励机制对企业来说必不可少,许多企业的这2个机制虽然存在却不对称。一方面,企业缺乏有效、严格、科学的监督机制,企业下放了过多的权利给职员,却并没有对其进行监督或者监督的力度不够,“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当职员拥有的权利过大时,便会出现无人监督甚至是没有人敢监督的情况。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一开始就与职员签订了完全合同,用一次性谈判的方式完成了合同签订,硬性规定了职员的业绩和工资标准,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不能合理有效地根据职员对公司所做的贡献对职员进行褒奖或者给予物质奖励。职员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做出了贡献,却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导致心理不平衡或是不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这些都是违法者进行会计舞弊的动机。

因此,一方面企业没有合适有效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激励机制,这样的话,职员所处的环境让其进行会计舞弊这样违法行为的风险性很低,而可能得到的违法利益很高,舞弊的人如果被抓住,因受惩罚而付出的远远低于他们获得的违法利益。舞弊的人得到了好处,勤勤恳恳认真的人却没有丝毫收获,只能拿死工资,吃了大亏,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加重企业会计舞弊的可能性。

2.1.5 企业缺乏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

大多数的企业都会自行设置有关如何奖惩的方式,但是大多没有科学性,并不合理,不能成为真正的制度。另外,执行这些奖惩的人缺乏一个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加上也没有机构会进行专门的检查来核对真实情况,这样的情况减弱了职员的警惕性,滋生出想要进行会计舞弊获得私利的不实想法,不用担心会受到惩罚或者即使受到惩罚,惩罚也不会太大。另一方面,辛苦劳作的职员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但是有的人却是得到的利益远远高过自己付出的努力,又会造成心理不平衡,可能他们也会抱着你不仁我不义的态度,跟着一起同流合污。

2.2 会计舞弊外部因素

2.2.1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或徇私舞弊

根据《会计法》有关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要掌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各自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3],因此政府的财政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有关说明“税务部门有权利检查企业会计资料,有权监督企业”[4]。可是近几年来,由于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财政部门进行的监督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导致部分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猖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如下:

(1)部分政府执法人员主观上对会计监督工作不抱希望,认为这项工作涉及面和工作量太大,所以在进行执法过程中心不在焉或者瞻前顾后,往往导致结果太差或是没有结果,长此以往,执法人员更加只会马虎了事,敷衍过关,最终政府监管不力,会计舞弊行为猖獗。

(2)政府涉及监督的部门不能认清会计监督的内涵,致使其监管不力,不能向人民群众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为舆论造势,也没能将会计监督这件事情真正地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使其只是空有名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难以发挥效力。

(3)个别政府部门不能抵抗诱惑,被企业收买,被钱财蒙蔽内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道企业所作所为;或者有些政府高层为了自己有好政绩能更上一层楼,故意挑唆或威胁相关企业利用会计舞弊做出假成绩,欺骗上级政府,骗取晋升机会。

2.2.2 社会审计单位利益化

除了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外,企业还需要通过社会审计单位审计,但是目前社会审计单位还不能做到统一划一,水准参差不齐。而且社会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竞争,对他们而言,是企业决定选取哪一家审计单位进行审计,那么,谁能帮助企业获得更高利益或者减少损失便有了被选中的机会,这样必然会造成社会审计单位审计造假,企业会计舞弊不用担心被查出,更加深了其会计舞弊的力度。另外,社会审计单位的收费方式不够先进,他们采用的收费方式大多和被审计企业拥有的净资产和资产总额有关,被审计出的净资产和资产总额越多,他们能够获得的佣金越高,这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审计造假的可能性,也给了企业进行会计舞弊,虚高财产获取更多非法利益的可能。

2.2.3 不健全的会计舞弊法律制度

俗语有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关禁止会计舞弊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给了企业钻法律空子的可能性。另外现在实施的对会计行为有规范的法律法规,其对会计舞弊的惩罚不够严厉,而且界限模糊不清,也没有在人民群众中有力推广,鲜为人知。这样导致企业不能知晓进行舞弊可能带来的后果,或者明明知道却因为惩罚不严而知法犯法。

3 会计舞弊治理

3.1 内部治理

3.1.1 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体现出会计特征,并调节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和规范,主要内容有八项,分别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5]。虽然相关部门会对会计证年审,审核有会计证的人员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坚守会计职业道德,每年会开设继续教育培训课,进行2~3天一期的学习,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但是某些财政部门不能正视自己的义务,糊弄了事,让这些工作流于形式,使普通会计人员只要交了报名费,无须接受教育,无须考试,直接就可以通过考核,根本不能对普通会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所以要加强普通会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岗位,不能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可以进行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也应当对企业高层监督教育,避免出现高层挑唆或威胁普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舞弊。会计从业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参加政府组织的教育,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3.1.2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是否能够安全成功的运转,取决于其拥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所以一个企业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建立内控制度是指企业完成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治理结构构想图,完善内控制度是指企业通过不断汲取经验教训,让这个构想图越来越完备,最终成为科学的制度。

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要做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不管是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舆论还是自身企业设立的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规章制度,都能贯彻落实,从而消除隐患,防微杜渐,及时将会计舞弊行为扼杀于襁褓之中。内控制度对于企业就像是神经网络对于人一样,所以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需要在企业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地完成,不能忽视企业生产经营的任何一个角落。

经济发展速度愈来愈快,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形之下,完善的内控制度将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1.3 平衡企业监督和激励机构

企业的内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大量实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所以为了内控不失衡,必须要对内控进行监督。所以企业应该成立专门机构,选派专门人员,给予监督的权利,令他们既能监督又被监督,同时结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内控制度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

光有监督没有激励是不可取的,会使人心晃动,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利用激励激发职员看重公司利益,拥有企业集体荣誉感,被激励的职员会从内心感激企业,更加用心为企业做事,在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时,能够以公司整体利益为主,避免职员因为心里的不平衡或是物质的不满足而铤而走险,做出会计舞弊的违法行为。

在建立企业监督和激励机制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要使监督与激励平衡,相互结合,相互制约,使企业经营生产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会计舞弊的发生。

3.1.4 建立完善企业奖惩制度

一个企业需要使用一些手段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奖惩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果的手段。“当今许多企业、组织之所以无效率、无生气,归根到底是他们的员工考核体系出了问题。我所发现的世界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就是‘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6]所以说,企业确实应当用奖励来鼓励员工,让他们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能带给企业更高的收益。

但是很多企业忽略了对职员的奖励,却重视了奖惩制度中的惩戒,一旦职员有任何疏忽,一个字:罚。重惩罚,忽奖励,最终带来的结果便是滋生职员内心不满,降低了幸福感,增加了会计舞弊可能性。

所以,企业应当做好奖励与惩罚的平衡,恩威并施,当然也不能只重视奖励忽视惩罚。国外一些国家的奖惩制度还是有借鉴的必要的,比如法国。总的来说,建立完善企业奖惩制度需要奖惩适当且平衡,和职员的关系要和谐友爱。

3.2 外部治理

3.2.1 建立公共诚信经济秩序

建立公共诚信经济秩序要从2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一个会计诚信教育制度,并且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制度。会计诚信教育制度的实施要从学校开始,在学习会计之初,就灌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身作则,在进入工作之后,由政府开设并监督会计继续教育项目,让会计人员活到老,学到老。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制度就是对从业的会计人员设立档案,如果有污点或荣誉都进行记录,给企业做参考,让积极工作的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处罚心存不轨的人,让他们能够更加谨慎行事,不再进行会计舞弊,让一切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第二,应当建立对社会审计部门的评价机制。社会审计部门必须是独立于企业、政府和群众的,他们应当客观公正的对企业进行审计,但是目前部分社会审计单位信誉低,存在不正当的竞争关系。所以,应该对社会审计部门进行改革,建立对其评价机制,而且加强政府对其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或抽查的方式,检查他们的运作和审计结果,如果有任何作假,计入评价机制,让社会公众有依据择优录取,进一步完善社会审计的大环境。

3.2.2 完善会计舞弊惩处法制,加大会计舞弊惩罚力度

再好的制度也得实施才能发挥作用,只要实施就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保障,所以应当完善有关会计舞弊的法律法规,将一些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不合适的过时法律法规摒弃,重新规划制定一些符合现今会计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不断试验改进。

另一方面,惩戒力度不够的法律法规,也不足以让心存不轨的人受到警诫,当然,增加法律法规的惩戒力度并不是单纯地增加处罚力度,更取决于这个法律法规能不能广泛操作,以及实施效率的高低。总之增强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和增加会计舞弊的成本,才能达到遏制会计舞弊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舞弊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有着非常大的阻挠作用,不利于健康向上发展,同时,会计舞弊也给会计行业带来不正风气,影响巨大。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会计舞弊有些是主观上为非法利益而做,有些是受上级威胁不得不做,貌似无奈,其实都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一旦丧失职业操守,无疑是自绝生计。笔者坚信,只要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综合治理,一定可以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直至杜绝。

参考文献

[1]刘国欣.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J].中国外资月刊,2013(23):67.

[2]秦江萍,段兴民.会计舞弊及相关概念辨析[J].财务月刊,2005(13):54-56.

[3]常琦.转变会计管理观念强化会计执法力度[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46-48.

[4]程琳,胡玉可.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探析——对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释解[J].科技经济市场,2008(9):52-53.

[5]赵淑琪.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篇8

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重合

在传统家庭经营观念的影响下,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的组织水平比较较低, 没有完善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没有相关人员的牵制, 会计人员与管理者的从属关系更加突出。他们的工作完全在管理者的管理之下, 缺乏独立性,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 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 致使个人开支和企业费用混淆在一起, 使得企业账面上的资产、负债和收益无法真实地反映公司这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其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员工根本不会去遵守, 即使犯错也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有亲戚在自己的单位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管理者鉴于对亲戚的信任, 会把很多重要的材料交给他们保管, 可是, 这些亲戚, 做事情可不认真, 根本没有压力, 也没有失业的压力。不担心被开除, 也不担心被发现自己的一些工作失职, 更不会积极进取。所以小企业应该引进外来人员, 实现鲶鱼效应, 带动本单位的积极发展。让每个员工都有危机感、责任心, 真正落实负责的精神。

二、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企业的老板大部分是白手起家, 知识水平不高, 文化素质也比较低, 涵养也不够, 对员工的管理也不是很到位, 小企业在福利待遇、工资薪酬方面比较低, 利润也比较小。

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 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 (1) 。有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 一般也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出纳人员更基本是任用管理者的亲戚朋友, 而不管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中小企业通常只有少数员工负责会计处理和资产保管等, 不相容职责一个人负责。会计的会计科目不清, 自己记账也缺乏真实性。费用的票据的验收不合规矩, 只是白条子, 根本没有公章。不开发票, 即使偶尔开具发票, 格式也不正规, 很容易发生舞弊现象。

三、会计账务制度不规范

有调查显示, 有1/3的企业没有书面的财务会计制度, 相当一部分有财务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只是一个形式, 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会计人员还是没有遵照制度行事, 全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也是一个公认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较低, 原始凭据不完整, 账务手续不健全, 成本结转随意。

公章管理不规范, 财务章、公章等贵重物品放在抽屉, 很容易给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可乘之机。支票开具与单位公章不能做到不相容职务职责分离, 可是由于人手短缺, 所以就财务人员包揽了, 有时候会计既是出纳, 又是文员, 甚至还要做业务接待, 没办法形成统一的、专业化管理。老板总是把责任下放, 希望员工帮他料理一切, 平时不整理, 用时很是着忙, 找不到东西会对下面的员工一顿呵斥, 尚待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账务系统, 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 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

四、缺少优秀的会计人才

在实务中, 许多地方经常需要凭借会计人员的经验来对会计事项进行判断计量记录等处理。中小企业更加缺乏同时具有高素质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从事会计工作时间较长的会计人员, 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有丰富的经验, 但掌握新制度、新准则、新会计手段的速度较慢;刚从学校毕业的会计人员懂得理论, 但又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也不够强烈。

1、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的招聘渠道大部分是亲戚朋友介绍而来。

老板自己在外面忙, 忙着谈生意, 员工在办公室上网聊天, 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 生活懒散, 今天的工作总是在往后推, 推到明天, 没有严格的自律精神。中小企业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上与大企业有着较大差距, 尤其是小企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会计人员除完成日常核算工作外, 还要应付报税、报关、追款、处理文件、统计等事务, 不仅上班时间安排满满的, 工作外时间也很少有空闲, 更不用说花工夫进行财务管理了。

2、小企业因为人员比较少, 人际相对也比较好沟通, 对于员工来讲, 熟悉业务也比较轻松, 他们之间也很容易形成舞弊联盟。

小企业竞争也比较小, 因为一个人一个岗位, 大家不存在同岗位的竞争。与老板沟通的机会比较多, 可以适时的表现自己。老板直接安排人员进行外出办事, 员工直接对老板负责, 比较容易显示自己的实力。小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要求不高, 学历的限制也很小, 各项制度不健全, 甚至电脑的应用还尚未普及。

3、小企业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 不可以实现轮岗制度, 不便于熟悉各项业务, 并且不利于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上的限制, 也不愿意花费资金在会计人员的培训和会计系统的改善上, 这就使得很多在大企业中行之有效, 理论上非常完善的会计政策和技术难以被采用, 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4. 小企业的作息时间严重超过国家的统一规定, 甚至连国家的法定假日都可以占用, 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很有可能被加班代替, 给劳动者的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小企业的员工对自己的权利不懂得捍卫, 甚至根本不懂得自己的权利有哪些, 也不知道自己进一步拓展业务技能, 上进心不够强烈。员工接触的人员范围比较狭窄, 每天就是按部就班, 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丰富的业余生活。

五、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还是比较懈怠的。税务部门仅仅限于每个月的纳税申报和定期税务稽查, 侧重于计税基础的完整和真实核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监管要在双方发生贷款业务的前提下进行。但是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业务不多, 大部分也是抵押、质押贷款, 银行的关注重点也就放在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属和价值上 (3) 。由此可见,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监管还相当的薄弱, 致使中小企业有机可乘, 在利益的驱使下, 假账泛滥。

摘要: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小企业做假账、进行会计舞弊已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会计本是诚信行业, 要求企业和会计人员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贯彻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中小企业在利润的诱惑下, 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所以, 加大社会各层次对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监督力度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 为企业领导层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会计舞弊,中小企业,形成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思柱.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 (2) .

[2]、施雷.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边检经济与文化, 2009 (1) .

[3]、孙建甫.论防治会计舞弊的对策[J].财经纵横, 2010 (5) .

[4]、杨威扬.充分发挥监督在企业会计控制中的作用[J].监督与理财, 2009, 11

[5]、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1[R]2009.

[6]、孙瑾:“试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责”, 《会计研究》2009年第6期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舞弊,外部环境,统计分析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强财税支持、完善金融服务、推动结构调整等,加大扶持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些积极的激励政策,终变成“温水煮青蛙”,收效远低于预期。中小企业自身能否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是制定和实施有效措施的前提。

2004年,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他们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便于进行贸易保护调查。而国内,通过财政部历次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和不绝于耳的中小企业各种会计舞弊案件的审理,充分说明中小企业的会计舞弊不仅仅是令人堪忧,而是迫在眉睫的需要治理。如何改变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现状,让实力派中小企业做为领头羊,在国家多项措施的合力推动下“任意驰骋”,才能真正达到中国政府乃至各国政府对其的发展目标: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舞弊的会计环境

“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活动”,“所谓会计环境,即是指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小企业的会计舞弊是其经济活动受环境制约而不断适应环境的会计反映。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等。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当中99%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但是随着其发展壮大,与外部会计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

1、经济环境的影响

“重国企、轻民企”的经济行为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与国企和外企的市场博弈中,在夹缝中求生存,银行出于风险最低,收益最大的考虑,很少青睐它们。我国市场经济由于建立的时间不长,且是从计划经济的土壤中改革而来,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完备性,这种不完备就是信息透明度不够,信息传递不及时,于是“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利用会计舞弊来完成资金的积累或需求,就不可能通过市场拒绝并驱逐。

2、政治环境的影响

中小企业能否如实提供财务信息,关键在于约束、监督和管理机制是否有效,事实上,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处于缺失的真空地带。政府对其会计监管的缺失、行业会计信息不可比、基层税局稽查的手段和力度较弱,都为其舞弊提供便利。

3、法律环境的影响

市场经济要求的是法制经济,严惩以儆效尤,以维护市场的诚信与公平。在我国,只要政府权力不退出市场,官员就有寻租的空间,难以改变执法不严、处罚不重的“人治”环境,既给中小企业带来舞弊的可乘之机,又使之在铤而走险中获得“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补偿。

二、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危害

中小企业处于社会金字塔的底层,是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和基石,其会计舞弊干扰社会经济秩序,滋生官僚腐败现象,给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造成极大危害。

1、严重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会计信息是国家经济决策的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其保驾护航,可谓用心良苦。可是,国家对其经济形势的了解和掌握主要依靠基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汇总,逐步形成地区、行业、部门、国家的信息,那么中小企业会计舞弊必然影响总体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导致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失误。

2、严重危害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持续运行

中小企业的会计舞弊虽不像上市公司那样波及面大,但是作为一个大群体,大面积的会计舞弊其危害尤为严重。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和体现者,其灵活多变、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式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可是会计舞弊打破了这种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劣币驱逐良币,其结果扰乱了市场经济。

3、摒弃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增添社会的不稳定

会计舞弊导致经济主体的恶性无序竞争,其“财富”的积累不是诚信发展的结果,而是舞弊套取信贷支持、偷逃税款,舞弊取得项目、赢得市场等,给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带来强烈的“飓风”冲击。如果企业和社会普遍缺乏道德观和对规则、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社会机体本身就存在着失败的基因,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失范。

三、336 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考察中小企业舞弊成因,为治理方案提供积极的支持,笔者以河南省中小企业、税务稽查、社会审计、银行信贷人员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和供应方分析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影响因素。

(注:如果您是非经营者,请在填该表时注明您的立场是中型企业或者小型企业)(可复选)

1、问卷调查情况

(1)问卷设计。问卷共设计12个问题。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所接触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此类问题侧重了解调查对象的职业素质,所调查的中小企业是否具有一般性,考察中小企业会计舞弊是否与执业者的教育层次负相关。主要包括被调查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或者资格以及被调查中小企业的规模、行业类型等。二是设计了中小企业会计舞弊成因的相关问题,核心问题为:您认为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税负重□资金短缺□造假成本低廉□人员素质或公司管理。为了便于我们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统计分析,我们要求回答该题的非企业人员进行假设认定。

(2)问卷的回收情况。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并声明该问卷调查的结果仅用于非官方的学术研究,问卷的发放形式有三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现场发放;通过相关网站发放。调查于2014年8月进行,历时40天,共收回433份,其中17份填答不完整,43份针对国有企业,37份针对大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剔出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36份,其中有效率达77.6%,符合社会调查技术方法的规范要求。

(3)对每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第8个问题的统计情况如下。表1可见,有87.4%的受访者认为税负太重,有74.3%的受访者认为资金短缺,说明目前中小企业舞弊的主要目的是为偷逃税款和融资;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成因中,外部因素是主导,因为只有13.1%的受访者认为会计舞弊的成因是由于相关人员的素质和公司的管理体制。

2、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列联表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中小企业的会计舞弊中,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这里对调查问卷第8题的结果做深入分析。将调查结果分成两组:将选择税负重、资金短缺、舞弊成本低廉视为倾向外部会计环境,选择人员素质或公司管理缺陷视为倾向内部会计环境。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总共有58人,即17.26%的受访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主要诱因为内因,即人员素质或管理缺陷等;而剩余278人即82.74%的受访者认为主要诱因为外因,即税负重、资金短缺、舞弊成本低廉等。

根据调查问卷第8题的调查结果,拟采用列联表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检验。先将有关变量做如下定义:

ATT———样本人员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舞弊诱因不同认识的态度,其中:0———认为内因主导,1———认为外因主导。

IND———样本人员所属的行业,其中:1———企业,2———税务,3———银行,4———社会审计。

SCA———样本类别,其中:0———中型企业,1———小微企业。

(1)列联表分析。对于研究离散变量的名义变量和有序变量是否相关,统计上常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检验。列联表检验的零假设是两变量X和Y相互独立,先计算一个X2值的统计量,它与在列联表中的频数取值和零假设下期望取值的差相关,当X2值很大时否定零假设。对问卷第8题的调查结果采用列联表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至表9。

由表5可以看出,样本人员对中小企业会计舞弊内外因的态度与其所处的地位和企业的规模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2)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数值型变量,统计上通常是通过计算其相关系数并进行回归分析来研究其相关性。我们进一步以样本人员对内因和外因的态度(ATT)为因变量,以企业规模(SCA)和行业(IND)为自变量进行二维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6至表9。

表6和表7是对模型系数的总检验和模型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非常显著、拟合效果较好。

从表8可以看出已经出现了预测为外因倾向的研究对象,正确率为80.3%。结合表7的拟合优度,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9是进入回归方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就行业来看,处于不同的立场,对中小企业会计舞弊诱因看法也不一致,经营者显著认同外因作用,其次是社会审计和银行信贷,税务稽查也认同外因作用,但是不显著;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显著认同在会计舞弊方面外因的主导作用,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趋同。

(注:***表明在 1%的水平上是双尾显著的,**表明在5%的水平上是双尾显著的,*表明在 10%的水平上是双尾显著的,下同。)

(注:a 自变量为行业和规模。)

3、小结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的结果分析,以及进一步的列联表和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现象很普遍(以河南省为例)。有71.3%的中小企业会根据需要蓄意舞弊,主要目的是为了偷逃税款(100%)和取得融资(80%)。

(2)中小企业会计舞弊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主观行为。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得知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外部会计环境,并在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中得到了证实。

(3)治理中小企业的会计舞弊应该从改善其生存环境入手。

四、中小企业会计舞弊的治理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监管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

为了有效降低监管成本和难度,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并要求共享的会计信息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会计舞弊承担连带民事、刑事责任,从而形成国家、社会、新闻在该信息共享下的统一监管模式,避免中小企业针通过会计舞弊满足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

工信部从2005年起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至今已有10年,但是重在信息化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普及,宣传培训等方面,关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平台建设,处于缺失地带。利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建立其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即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和技术难度,同时能够有效制约中小企业的会计舞弊。

2、建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用档案和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制定中小企业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用档案,划分信用等级,作为其银行信贷、税务稽查、工商年检、质量检查等的依据,也为国家的扶持政策能够有针对、有差别、有层次、有调整地落到实处提供借鉴。一方面敦促中小企业如实提供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可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扶持优质中小企业扩大发展,带动中小企业的良性循环。

3、加大行业自律的职责和作用

企业会计舞弊相关问题探究 篇10

一、会计舞弊概述

会计舞弊是有针对性和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计舞弊分为雇员舞弊和管理舞弊二类。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雇员舞弊是为了获取个人私利而损害企业的利益,而管理舞弊是为了企业利益而损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主要从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方面进行分析。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舞弊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造成内部人控制

所有者虚拟和缺位是我国产权制度的重要特点,由于国有股股东的缺位,导致国有股产权主体虚置。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众股数量较少,股东分散,无力对公司运作和经营层的行为实行有效监督,事实上这部分产权主体也处于虚置状态。因此,两种类型的所有者都处于虚拟和缺位状态。所有者虚拟和缺位进一步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对公司经理人员行使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出现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给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财务舞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可乘之机。

(二)公司的内部监督不力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财务舞弊产生的另一大原因。内部控制制度应是由一系列控制方法、制度、措施组成的,包括组织控制制度、内部监督体系、人事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失灵,其效能就会降低。目前,有一部分上市公司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自我约束机制,如在有些企业内,任人为亲、裙带风严重,不能有效地实施制衡;有些公司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缺少科学性、连续性、针对性;当前,我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另一表现就是内部审计不力。我国大部分公司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基本沿用原国营企业的行政模式,即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直接受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在业务上、行政上的领导,这种结构由于其受控于经营者而大都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没有设立直接面向有独立董事负责的独立审计委员会,使虚假财务信息轻易地逃过了第一道监督。

(三)会计审计制度的缺陷

社会审计机构、注册审计师担负着防止舞弊违法的重任。目前我国独立审计制度尚欠完善,社会独立审计机构组建初期的无序发展,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不严,对会计师事务所违纪行为惩罚不力。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审计聘任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危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尽管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应经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若不如意马上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这种被扭曲的聘任制度,助长了公司财务欺诈。

(四)财务欺诈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

财务欺诈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助长了财务欺诈。对于欺诈者而言,只要财务欺诈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预期收益,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真实的法律、法规,但法的权威并未得到确立。财务欺诈往往难以被识破或识破以后也难以追究更多的责任。

(五)有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致使财务舞弊行为蔓延

由于历史原因,加上法制宣传不够,致使人们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公司高管人员不懂法,以权代法,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实施财务舞弊。而广大投资者又不善于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使得公司财务舞弊的法律风险大大降低,从而更加助长了舞弊行为。此外,国家监督执法力度也不够,造成财务舞弊行为的进一步产生和蔓延。

二、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

会计舞弊行为存在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舞弊是一种腐败行为,危害性很大。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把舞弊赖以存在的条件和土壤消除,减少、防止和杜绝舞弊案件的发生。

(一)完善会计职业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要将公众利益或社会责任作为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最高原则,使会计人员在解决冲突时,坚持不损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根本利益,坚持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底线,哪怕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惟有如此,会计人员才有可能取信于民,在社会上树立起“经济警察”的神圣形象。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伦理标准和敬业精神。

(二)进一步加强对公司高管的监督管理

舞弊的现象虽然是权利人所为,但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是权利人违规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把完善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管理机制作为治理舞弊的重要手段。首先尽快建立高管责任追究机制;其次加强对股权激励计划的监管;再次建立报酬返还机制;最后应建立高管人员职业操守准则和诚信档案系统,对违规者施行严厉的相关行业和职务终身禁入的惩罚。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通过内部监督及早发现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另外要做好事前预算控制和事后风险评估与控制。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使预算制定权真正掌握在董事会手中。企业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加强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识。

(四)健全内审监督体系、加强外部监督制度

首先,单位内部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其次,要加大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第三,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发挥其社会监督职能。要搞好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建设,提高职业质量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及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依法执业。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规章制度管理,约束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以保证其执业质量。从而建立起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机制有机结合的约束机制,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严格执法和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国家需要调整、完善调整法规使之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公正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在会计舞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时,为纠正会计舞弊行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便是加强法规建设和强化社会监督。而作为社会监督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也为会计舞弊提供方便,这也说明在监督上力度不够,处罚不严,有必要加强事务所的管理,严肃执法,提高要求,加大对违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迫使其保持客观公正,做到诚信为木,从而促进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归位。

三、结论

会计舞弊中的货币资金舞弊及对策 篇11

货币资金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凭证和尺度,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与企业经济交易或业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资金舞弊一直是会计舞弊中的主要形式。防范货币资金舞弊,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货币资金舞弊的种类和常见案例出发,深入分析货币资金舞弊的特点,并提出防范货币资金舞弊的对策。

一、货币资金舞弊的概念及种类

1.货币资金舞弊的概念。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包括侵占型和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由于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大量的现金将深入到企业运转的每一个角落,监管比较困难。因此,货币资金下的舞弊便成为会计舞弊中的常见形式。

2.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1)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通常是企业财务人员或单位个人联合财务人员进行的内部欺诈,达到侵占企业经营成果的货币资金舞弊目的。主要手段有:

其一,现金收支业务中的舞弊:①在凭证上舞弊。主要是涂改原始凭证的金额、虚开发票、虚构内容。②在票据上舞弊。利用假复写,使票据存根联和凭证联金额不一致,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或销毁收入现金的票据,将现金据为己有。③在账簿上舞弊。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错记金额,或将其合计数少加。

其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中的舞弊。①票据舞弊。将收到的各种有利票据私自转让与个人利害相连的单位从中捞取私利,或把公款转入自己私设的银行户头。②账务舞弊私自提现,通过涂改银行对账单把账做平。多头开户,将应收款转入私设户头。

(2)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常见形式。

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种常见手段。主要包括高现金舞弊、受限资金舞弊、货币资金流水舞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账外现金舞弊等形式。

高现金舞弊的表现形式为公司财务报表上的货币资金数额较大,而企业实际拥有的货币资金远少于报表数。这种舞弊可以通过核对银行存款询证函、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节表的合理性得到验证。例如浙大海纳2003年报、2004年半年报披露的银行存款分别为2.32亿元和2.61亿元,但在这期间大股东及关联方多次私自从公司账户上划走存款,实际银行存款只有1.30亿元和2 585万元。另,2004年半年报披露的债券投资额,实际上全部落入关联方上海安正教育科技的囊中,公司的国债账户空空如也。

受限资金舞弊即企业将受限资金并入非受限资金,造成了公司拥有大额货币资金可供支配的假象。如金花股份自2004年11月以来,先后将2.85亿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第三方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质押期满后,第三方无力偿还,导致这笔存款被银行扣除同时以公司名义借贷,类似的占用资金达6.02亿元。

货币资金流水舞弊是由于货币资金是以时点数的形式出现在财务报告中,企业通过在财务报告时点临时虚增或虚减资金造成资金假相。

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是指该公司股票登陆二级市场交易以及挂牌后配送、发行债券、票据等获取的相关资金。中国证监会2007年3月19日发布规定,要求上市企业不得利用从股票、债券或票据发行中所募集的资金来进行新股配售、申购,或用于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交易。规定指出,当上市公司计划将超过本次募集金额10%以上的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时,须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账外资金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采取侵占、转移、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等手段套取资金,未列入本单位财务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自存放、任意支配的款项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二、货币资金舞弊的危害性

1.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危害。

一是直接侵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经营交易通常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在支付过程中,出纳员和相关会计人员为侵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进行会计舞弊,侵占企业的经营成果危害企业和其他员工的利益。

二是舞弊所造成的错误信息误导经营决策者的决策。决策者通过销售和现金的收付了解市场的占有率以及坏账率。如果被会计人员贪污或者挪用了而导致企业已收账款仍然以应收账款形式表现,影响决策者对市场行情的正确判断。

三是影响企业正常的现金周转贪污或者挪用企业货币资金,使得企业缺少正常应有的可使用货币资金,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受到影响。

2.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危害。

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所造成的危害,除如一般会计舞弊一样歪曲企业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会计诚信外,上市公司货币资金舞弊通常伴随着控股股东通过上市公司圈钱。因此,当上市公司发生货币资金舞弊时,就意味着公司发生重大财务危机,对中小股东带来灾害性的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

三、防范货币资金舞弊的对策

1.防范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措施。

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的发生,其原因主要是行为者的个人品质低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防范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应该从这两方面进行完善。

一是把好用人关。人员素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部门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全面审阅应聘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其中对于思想品行、道德修养方面要重点把关。

二是把好制度关。第一,“严格核实”银行对账单。会计主管必须至少每月一次亲自核实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性和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对于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督办清理。第二,“两个限制”控制货币资金交易,即限制银行代理业务、限制开设银行账号。不定期安排出纳人员到银行柜面办理业务,大额的现金收支,应由本单位人员自行操作,并通过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交易记录和余额情况。要经常检查账号使用情况,及时清理静态账号,归并多余账号。第三,坚持“三复核”,复核货币资金的支付必要性,复核资金支付的申请审批手续,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的落实情况。第四,实行“两分开”,即空白银行付款凭证与印鉴、财务专用章与个人名章分开,把好票据印鉴关。第五,做到“两发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网络实时传输功能、电子签名和加密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达到多方牵制的目的。

2.防范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的措施。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防范的关键在于审计能否发现、鉴别。货币资金舞弊尤其如此。审计人员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除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外,还必须运用一套有效的方法。

一要从整体上把握企业情况。审计师不仅仅是查账师,还应该是审计分析师,应先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开设情况一览表,包括已经销户和近期没有业务发生的银行账户,以及被审计单位下设的有银行账户的分支机构及职能部门。了解开设银行账户的部门、开户时间、销户时间、开户银行、用途等信息。审阅全部银行账户的银行存款调节表,对于那些调节项目,要考虑是否需要做调整。如果存款很多,要考虑它的用途,是应该用来还贷,还是去做更好的投资,而不是简单存活期。一旦发现有委托理财等证券投资包括国债投资业务,要高度警惕其损益的真实性,以及账外的证券投资资产及负债存在的可能性。

二要分析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的构成形式。一般而言,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主要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放,一些资金充裕的企业也常常选择定期存款、股票国债投资、通过委托理财等方式。审计时要关注银行存款科目下的二级科目,除了活期、定期银行存款外,企业有无将存放在证券公司的款项、委托贷款等具有风险性的资金放在银行存款科目中进行核算。

三要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在确定银行对账单真实性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本期全部银行对账单,根据审计重要性水平,结合专业判断,确定需要核对的金额下限;如果发现没有入账的资金收付,要认真查找原因。在抽查银行存款大额收支程序时,关注频繁出现的大额提现和现存、大额的收款和付款,是否有合理的业务事项做支持。具体来说:

首先关注定期存款、保证金等受限制银行存款。当被审计单位有定期存款和承兑保证金时要考虑其是否存在未入账贷款和应付票据的可能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取得定期存单原件;对定期存单进行函证或抽样函证;定期存单的转存;确定未达账项的真实性。

其次关注有无资金收付不记账。检查是否为出借银行账户或者是转移资金。出借银行账号的情况一般是在对账单上先有一笔资金收入,在相近日期又有一笔资金支出,或者是分若干笔转出或提现,金额相等,常以整数出现。对于这种情况,要进一步追查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必要时可以进行函证。要核对有关的销售合同,查明是属于出借账号,还是收入没有入账。

再次关注大额现金收付记录。检查除了现金管理规定中的发放工资、领取备用金等几种情况外的大额提取现金和收取现金的记录,检查企业是否有意隐瞒现金的真实来源或者去向,有无利用现金结算方式进行舞弊。

另外还应关注转账支票的去向。由于支票自身的特点在财务凭证上只留存根,在企业内部控制较差的情况下,资金很有可能被暗渡陈仓。审计时应对某些性质或金额比较重要的转账业务到银行或收款方进行延伸核实。

结束语

货币资金舞弊是会计舞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严重危害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对我国经济环境造成很大的诚信缺失,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侵占型货币资金舞弊,可以通过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实现对舞弊的防范。对于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主要需要审计人员的有效鉴别和及时发现。审计人员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时,除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外,还必须运用一套有效的方法。

浅析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 篇12

关键词:防范,会计信息舞弊,措施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 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实施者主观上的故意;二是方式或方法具有欺骗性;三是实施者目的是为了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

一、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性

(一) 扰乱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政府部门经济决策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组成部分, 事实上承担着各种社会责任。《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财务报告, 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 以及经济运行情况。税务部门通过企业报送的会计资料, 掌握企业税收的收缴执行情况等。而会计信息舞弊会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使统计上报给政府的相关信息失实, 将直接影响国家政府部门建制定经济发展方针和宏观调控政策, 导致决策失误, 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 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二) 侵害国家及公众利益, 危害经济运行

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会计舞弊的各种手段, 谋求了大量不正当利益。

首先, 国家利益受到侵害。2014年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逐年提高, 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偷漏税款、侵占国有资产等违法违规问题。致使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侵害。

其次, 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企业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企业的成长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无论企业的资金来自股东、债权人、还是银行, 为了做出正确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都必须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如果企业向社会公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伪造的虚假的, 无论是债权人或投资者一旦得知真相, 都不会再融资给企业。如此恶性循环, 不但投资人或债权人利益受到侵害, 最终将危害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 会计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背离了了市场经济规则。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会计信息的作用, 危害国家及公众的利益, 更从根本上扰乱了市场经济的基础, 导致整个经济秩序的混乱, 危害经济的正常运行。如何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舞弊,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完整真实地披露企业会计信息, 为市场经济良性运转提供可靠信息保障,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主要类型和手段: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舞弊按行为人层次分为两种:

(一) 管理舞弊

管理舞弊是指直接由组织管理层实施, 突破现有会计规范, 蓄意错误呈报、遗漏财务报告中应予披露的内容, 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于事前精心设计, 事后极力设法隐瞒, 舞弊者的层次越高, 越难有效预防与检查。如:

滥用职权变更会计分录;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会计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事项;编制虚假会计分录;隐瞒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事实;篡改与重大交易相关的会计记录和交易等。

(二) 非管理舞弊

非管理舞弊也称为员工舞弊, 是企业中的职员利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漏洞, 采用涂改或伪造单据账册及其他手段贪污、盗窃或挪用财产的不法行为, 常常表现在将现金或其他资产窃为己有。一是个人舞弊。如:私自开具支票, 挪用公款;虚报差旅住宿费, 冒领款项;隐匿或套改凭证;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串通舞弊。如采购人员串通材料保管人员侵吞财物;销售人员串通出纳虚侵吞公款;企业负责人串通会计人员私设小金, 转移财产等等。

三、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措施

(一) 完善法律体系, 强化约束机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 建立了包括《会计法》、《审计法》、《证券发》、《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在最近几年相续作出了重大修改。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了, 然而遗憾的是贯彻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些造假者明知故犯, 会计舞弊事件不断发生。所以制度执行情况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舞弊行为被发现后, 要严肃处理, 加大处罚力度, 造成财产严重损失触犯刑律的, 要依法惩处。

(二) 规范内控架构, 健全内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防范会计信息舞弊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对于查错防弊, 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制度体系。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2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2012年9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2号》。

企业应根据相关准则, 建立健全一套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规范会计行为、防止信息舞弊、保护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都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果企业内控设计不合理, 执行不严格, 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 使国家、单位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受到重大损失。

(三) 改善社会控制环境, 加强国民规则意识

(1) 企业、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控制环境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多方面的影响。提高企业、单位的控制坏境首先挺高改善社会大环境, 倡导建立正直诚信的社会文化。政府应当建立诚信奖惩机制, 对诚实守信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进行奖励, 反之, 无论是谁发生舞弊、欺诈行为都将受到严惩。要使规则和诚信意识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更重要的是, 从政府部门官员和企业、单位各层管理者入手, 只有管理者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正直守信, 才能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都讲信用, 守规矩。只有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减少或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

(2) 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企业也好, 监管企业中介机构也好都必须恪守信用。才能保证经济良性发展、社会和谐安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信用档案成为可能。让每一个公民出生后都有信用记录, 出现违规行为都记录在案, 对不守信用的行为采取必要措施, 直接影响本人的就业、升学、贷款等, 使不守信用者受到惩罚。

总之, 治理会计舞弊行为必须从政治、文化道德等诸多方面综合着手, 建立细致完善的法规制度;加强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管理者率先垂范, 从业者恪守职业操守, 引领人们规则意识;高悬法律的利剑, 警示人们, 莫伸手, 伸手必备捉!从而达到减少或遏制舞弊现象的发生, 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会计舞弊案例的原因及防范.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15

[2] .张育琴.浅议会计舞弊的危害及治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9-25

[3] .邢维金;李树刚.关于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的探讨.当代经济.2010-12-08

[4] .王淑玲.基于网络技术的会计舞弊防范与治理研究.财会通讯.2012-01-25

[5] .杨秋敏.市场经济与国民规则意识.企业导报.2013-11-01

[6] .陈晓敏.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经济研究导刊.2013-05-15

[7] .林强.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金融经济.2006-08-30

上一篇:双师型小学教育下一篇:区间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