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体育

2024-10-02

群众性体育(通用12篇)

群众性体育 篇1

1 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概念界定

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社会组织发展同样具有很大的差距, 不具有对等性, 所以对我国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进行概念界定, 必须与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并结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对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进行概念界定, 而不能照搬国外相关的组织定义。在此认识的基础上, 将群众性体育组织作如下初步界定:群众性体育组织是基于人们的共同爱好、利益、感情与友谊, 在体育实践的基础上, 不受任何外界“建制”部门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情况下自发形成的、自主管理的、非正式的、结构松散的, 利用公共场所进行健身、娱乐、交际、休闲的体育活动组织[1]。

2 群众性体育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2.1 树立健身意识

在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中, 各年龄阶段的社团成员逐步认识到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体会到体育与健身的关系, 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从而使成员一生受益。

2.2 补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体育社团独立、自主管理体育的过程, 实际就是承接各级政府体育部门转移原有职能和权力的过程。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家掌握的财力重点用于经济建设, 公共服务欠账比较多, 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各级政府投入到公益性体育服务方面的精力和财力有限, 这就需要下一层次的一些遵纪守法、有组织、有计划统一管理的社会团体来帮助政府分担。

2.3 满足成员社会交往的需求

体育社团可以根据校外体育爱好者的需要以及体育组织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困难, 提供帮助, 携手并进, 能增进体育社团与广大群众的沟通与交流, 激发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从而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2.4 拓展社团成员综合素质

体育社团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体育社团的成立基于成员共同的体育爱好, 社团的组建依赖于成员自己的组织和管理, 因此, 社团活动不仅为成员提供了表现体育特长和才能的机会, 而且还培养了社团成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2.5 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社团成员可以凭借自身较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义务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 深入到社区、乡镇等单位、部门, 对当地的群众体育运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的辅导、讲课、指导, 提高群众体育运动水平, 从而直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和落实[2]。

3 盐城群众性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3.1 居民参与社团体育活动的情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群众体育的社会化过程发展速度很快, 群众体育的触角迅速伸向社会每一个层面, 各类型的民间体育社团也如雨后春笋, 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3]。盐城各城镇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也逐渐增多, 据调查, 盐城城镇居民中有近36%的人不同程度地参加社团组织的体育活动 (见表1) 。其中55%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身心健康, 其次是认为体育社团活动有益于对子女的教育 (见表2) 。当前盐城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活动已开始向社区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渗透。

3.2 群众性体育社团的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体育场地的设施是体育社团和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由于盐城过去的城市建设忽视了居民区的整体配套建设, 造成了目前居民区体育活动场地近乎于零。从表3中可以看出, 社区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活动大多在小区空地和绿地或租借企业和学校等单位的场地进行。

3.3 群众性社团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项目特征

由于社会余暇的增多, 社团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不再只利用工作时间, 而是兼用余暇 (见表4) 。调查发现, 居民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主要选择跑步、体操和球类运动。可见, 居民日常体育锻炼是以小型多样的健身、保健、娱乐、舞蹈、旅游等项目为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以及体育健身方式的普及, 社团体育活动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的体育竞赛为主向多形式的群众活动转变 (见表5) , 健美操、交际舞等活动也逐渐增多。

3.4 社团体育活动经费

经费是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 盐城各城镇的体育社团没有体育专项经费, 而目前体育社团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紧缺、财务混乱、造血机能较差, 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只能靠文化站等其他收入补贴体育经费。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有三种渠道, 一是国家行政事业拨款, 二是各类组织赞助, 三是收取社团成员的会费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收入[4]。这三种渠道是今后一个时期体育社团经费收入的基本途径。经费不足是盐城各城镇体育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据调查, 盐城各城镇的辅导站无活动经费的占56.8%;经费自筹的占37%;街道办事处补贴的占1.1%;收取一定经费的占5.1%。社团会员认为适当收取少量的费用, 以解决体育社团正常开支是必要的, 目前的收费标准基本是合理的, 是可以接受的。

3.5 体育社团与居民的晨、晚体育锻炼

体育社团组织指导居民开展早晨及傍晚体育锻炼, 已成为盐城城市的一大景观。特别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5]和《体育法》以来, 群众的体育锻炼热情更加高涨。体育社团的晨、晚活动以武术、气功、太极拳、剑术、健身操、交际舞、球类、秧歌、门球、跑步、体操等项目为主, 活动项目表现了传统健身养生与现代健身方法相结合, 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的个人操练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特征。

3.6 体育社团负责人

体育社团主要组织者是离退休人员, 其次是街道体育协会干部。离退休人员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又具备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技能, 是发展社会公益事业难得的人才[6]。体育社团组织者在指导体育知识技能、协调体育社团的各种关系以及横向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 盐城群众性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4.1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居民参与

居民能否积极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 是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关键, 群众性体育社团要抓住居民的心理、了解居民的需要, 从居民的实际出发, 多开设一些群众乐于参加的项目, 如“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教育子女”、“增加社交机会”、“学习体育技能”等项目。盐城市建军路中国银行门前广场每天傍晚都有近200名的群众参加体育社团活动, 形成了一定的活动氛围,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也吸引了更多的群众来参与健身活动, 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这样的活动政府应给予支持、鼓励。

4.2 进一步改善体育社团的场地设施

根据盐城各城镇场地少、器材少、会员多的实际情况, 首先要求群众性体育社团要注重吸引多方面的经费投入, 多改建、修建一些能够供群众活动的体育场所、体育设施。例如, 多修建一些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广场一样规模的开放式广场。其次要求体育社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 做到合理利用, 充分开发新的“资源”。最后还要求体育社团会员在健身活动的同时爱护场地设施, 保护健身环境。

4.3调整活动时间, 以利于成员参与健身活动

据调查, 目前盐城群众性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大多是在下午 (见表4) , 但由于下午是人们上班的时间, 工作比较忙, 所以不能在体育社团规定的时间内参加活动, 组织上比较散乱。这就要求社团注意调整活动项目与活动时间, 安排活动应充分利用早晨与傍晚这一段时间, 从而使成员参加活动时间由下午逐渐向早晨和傍晚过渡。

4.4加强社团体育法制建设和监督

盐城群众性体育社团应进一步发挥各级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社团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性体育组织之间的联系, 逐步形成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育法》的实施, 标志着体育事业走上了法治的轨道。盐城各市政府还应根据《体育法》的要求, 对体育社团加强监督, 如舆论监督、竞争环境的监督、捐赠者与投资者或赞助商的监督以及服务对象的监督。此外, 还应建立体育社团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的监督机制, 是规范盐城群众性体育社团发展的必要手段。

摘要:运用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 对盐城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发现盐城城镇群众性体育社团的会员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以及场地设施、体育投入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 通过分析这些特点, 提出加强盐城城镇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与设施建设, 加强社团体育工作指导等建议。

关键词:盐城,体育社团,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崔丽丽, 王炜, 苏连勇, 等.中国体育社团研究 (综述)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

[2]景永魁.体育社团组织现状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1, (6) :14-16.

[3]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位论文, 2003:30.

[4]黄彦军, 徐凤琴.影响中国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体育学刊, 2005, 12 (6) :45-47.

[5]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Z].1995.

[6]崔丽丽, 叶加宝, 苏连勇.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7 (4) .

群众性体育 篇2

第一条为了保证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公园、风景游览区、游乐园、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俱乐部、公共道路、居民生活区等公共场所举办的下列活动,适用本办法:

(一)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活动;

(二)游园、灯会、花会、龙舟会等民间传统活动;

(三)体育比赛、民间竞技、健身气功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四)其他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在影剧场(院)举办其经营范围之外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申请时提交以下文件:

(一)活动方案和说明;

(二)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三)场地管理者出具的同意使用证明;

(四)申请人身份证明及无违法犯罪记录等;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活动,应当同时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四条申请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具有合法身份。

申请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个人,必须具有国家主管部门授予的专业技能资格证明及举办活动的相应条件,具有合法的身份证件。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者正在被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人不得申办。

个人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申请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安全保卫措施承担全部责任,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规模、内容及组织方式;1

(二)安全工作人员情况、数量和任务分配、识别标志;

(三)场地建筑和设施的消防、安全情况;

(四)场地票证的管理、查验措施;

(五)场地人员的核定容量;

(六)迅速疏散人员的预备措施。

第六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参加人数在二百人以上三千人以下的,由县级公安机关许可;人数在三千人以上的,由地(市)级公安机关许可;跨地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许可。作出许可的公安机关应当向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三十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书面决定.逾期未作答复的视为许可。公安机关在作出决定过程中,必要时应当进行实地检查。

第七条在举行全国性或者地方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航空港、火车站、港口等重要场所,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

第八条申请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不予许可:

(一)违反宪法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二)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

(三)宣扬迷信邪说、色情、淫秽或者渲染暴力,有害群众身心健康的;

(四)违背社会公德或者侮辱、诽谤他人的;

(五)申请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六)举办的活动按规定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的;

(七)场地管理者不同意使用其场地的;

(八)在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周边地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使领馆、军事设施及其他要害部位周边地区举行的;

(九)举办活动场地不符合安全条件,以及举办的活动可能严重妨碍治安交通秩序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

第九条公安机关作出许可决定后,应当在活动举行前对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实地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和需调整补充的措施,应当书面通知举办者予以整改.拒不整改的,责令停止举行活动。

公安机关对许可举办的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应警力,协助维持现场秩序,指导督促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第十条对未经公安机关许可举办的活动,场地管理者不得将场地提供给举办者使用。

第十一条经公安机关许可举办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举办者不得擅自变更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不得擅自委托或者转让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举办活动。

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的,举办者应当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重新提出书面申请。

第十二条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人民群众风俗习惯;

(二)遵守活动场所治安、消防等管理制度,服从疏导和管理;

(三)不得妨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秩序。

第十三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行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停止活动:

(一)发生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拒不整改的;

(三)人员严重超过核准人数的:

(四)现场秩序混乱,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

(五)扰乱活动现场的交通秩序,影响车辆、行人通行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影响群众正常工作、生活的;

(七)发生其他可能导致治安事故紧急情况的。

第十四条未经公安机关许可擅自举办活动的,以及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活动,并对举办者和场地管理者分别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活动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并依法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对拒不停止的,公安机关强行予以解散并按前款规定加倍处罚款。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退出活动场所或者强行带离现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因举办者或者场地管理者失职等原因造成治安事故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负责人和事故主要责任人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认真履行本办法所规定的职责,因失职导致发生事故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租赁、借用、利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施,举办面向社会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应当对二百人以下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参照本办法予以管理。

让群众成为体育“主角” 篇3

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对未来5年全民健身发展提出目标任务并制定了工作、保障措施。计划中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

计划指出,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对于全民健身对于体育的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认为,体育的文化价值、功能和作用体现在群众体育上,就是要形成体育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浓厚文化氛围,全民有较高的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意识。要使人民群众自觉养成体育健身习惯,经常性的参加体育锻炼,丰富愉悦精神文化生活。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为民核心理念,切实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努力提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条件,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今后一个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要紧紧抓住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总体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体育需求。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使群众享有更多更好的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此,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这一体育事业,特别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盛志国说。

广州:群众体育的榜样城市

关于体育,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江南有过形象的阐释:“体”字由“人”和“本”构成,体育就是“以人为本”的事业。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群众体育是根本”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局党委把构筑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作为谋发展、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是体育为民服务的物质基础。针对老城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情况,广州市体育局党委提出了“城市10分钟体育圈”、“农村10里体育圈”的设想。从2006年起,每年投入体彩公益金2000万元建设基层体育设施(其中每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农民健身工程);引导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超过3亿元,扶持建设了健身路径2400多条、篮球场2450片。至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体育设施达到2万个,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率达到95%以上,行政村标准篮球配置率达到98%。2010年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广州市国民体质整体合格率达96.4%;广州市审计局对2222位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92.35%的市民对健身工程项目印象良好。数字和百分比折射的是便民的广度、为民的力度以及群众的满意度。

开放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突出其公益性、专业性功能,是满足市民群众不同层次健身需求的有效措施。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地处天河商圈核心区的天河体育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中心目前有每人次2元的露天舞场和每人次3元的篮球城等低价开放项目,还有全民健身路径慢跑道、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其中,篮球城已成为闻名全国、颇有口碑的城市“草根球场”,成为全市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切磋球技、开展篮球活动的重要场所,广受市民群众欢迎。

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的载体,打造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这是广州市体育局为民办体育的一大特色。在广州,每年举办的大型健身活动多达数十个,如元旦万人健步行、龙腾狮跃闹元宵、端午龙舟竞渡、盛夏横渡珠江、金秋万人登山、万人健康跑、全民健身日、“市长杯”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系列赛等传统大型群体活动,推动各行业、各系统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由此,广州获得了“中国传统龙舟名城”等系列荣誉称号,2009年广州成为国内惟一一座与纽约、伦敦等同步举办“耐克赛跑全人类活动”、“世界行走日”、“奥林匹克长跑日”等国际品牌活动的城市。一个个品牌活动就是一张张靓丽的名片,记载着广州体育文化的符号。

“十一五”期间,广州共举办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NBA季前赛、英超切尔西等高水平国际赛事114项,全国赛事156项,满足了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新需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政府主导、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办赛模式。

办好群众赛事重在吸引力

时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操作层面,人们总是更愿意举办竞技赛事而冷落群体赛事。

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社会关注度与市场号召力的具体差距,承办赛事能否出成绩的现实考量,是人们亲近竞技体育、冷落群众体育的主要原因。群众体育赛事真的办不好吗?其实不是这样的,群众赛事不但可以办得好,而且还可以办成受人追捧的赛事。

以2011年第三届青岛体育大会为例,本届体育大会设立了两大版块:一是群众体育竞赛版块。组织了适合群众健身锻炼的46个大项,457个小项,94个团体项目的比赛,大会历时8个月,产生各类个人奖项1366个,团体奖项94个。赛事组织、赛事资金全面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二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展演。增设了创意新颖、适于推广、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展示活动,项目设置较上一届增加20%以上,吸引了4万多市民参与到体育大会的各项活动中来。

承办群众体育赛事,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办好的。早在10年前,青岛就已经将群体赛事与市场招标紧密结合起来。历经多年实践,办赛单位和赞助企业已经越来越认可双方联手、合作共赢的办赛模式。有了资金保障,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群体赛事中来?第三届青岛体育大会采取的是体育社团、俱乐部自主承办赛事的高招。此举不但拓展了体育社团、俱乐部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赛事推向社会各个层面,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赛事中来。

毫无疑问,将赛事办好的关键往往在于是否因地制宜办赛、是否创新思路办赛,而与办的是竞技体育赛事还是群众体育赛事并没有太多关系。单就推动群众体育工作而言,想办法将群体赛事办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办赛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

在健身需求越来越强烈、健身活动越来越频繁密集的大背景下,群众体育赛事办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群体工作开展水平。当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不但以承办国际大赛为荣,还以办好群体赛事为骄傲时,或许才算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真正落到了实处。

品牌:大众消费是企业之源

只有大众化才能有真正大规模的产业化。因为运动,除了对专业化的需求,还有对生活与时尚感的追求。如今,更多的运动品牌正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寻求越来越贴近生活的突破。运动并非要去专门的场所,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运动精神,一种休闲娱乐和保持身材的好方法,走出家门就是一种运动。

nlc202309011510

从大众体育中寻找灵感

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全民健身日”和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条例》,体育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富有影响的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围绕2009年全民健身日,全国各省(区、市)体育部门共组织活动8178次,约5000万人次参与。2010年全年,全国地方各级政府体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全民健身活动达202836次。全民健身计划可以说为众多运动品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销商机。

从专业化往生活化、时尚化靠拢,大众化运动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亮,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一些运动品牌除了在技术上大做改进,在款式与时尚上也期望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力,争取市场的新消费者,给那些有参与运动意愿的消费者提供了多一种选择。甚至一些与体育不沾边的品牌也开始涉足运动行业,考虑大众化体育运动需要。

安踏一直积极秉承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责任。2011年6月18日,由中国奥委会主办、安踏赞助的“第25届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在北京、厦门、深圳、大连、海阳等9个城市同时联动。九城联动,万人共长跑。作为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伙伴,安踏植根中国大众市场,多年来大力支持中国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不惜余力地去推广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贵人鸟一直主张从健身运动中获取快乐。在运动鞋服行业,贵人鸟提倡“运动快乐”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成功运用到品牌定位中去。将“运动快乐”这一理念充分渗透于大众生活中,快乐才是运动的本真,全民健身才是硬道理。为此成功举办了诸如全民暴走之类的运动,播出了TVC网球篇和乒乓球篇,内容均为非专业选手与专业选手之间的对打比赛。充分体现出大众运动的核心本质:享受全民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作为专业综合性运动品牌的乔丹体育,历年来对跑步运动高度重视,力求通过助力兰州马拉松赛事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带给每一个人,也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带来的愉悦感受,更加热爱生活。同时,还有特步、康踏等更多品牌都在为全民健身做出各自的努力。

树立大众消费观念

实际上,国内运动鞋服领域,真正能以走专业化运动自居的品牌几乎没有,即使像李宁,也是以大众化品牌切入专业化市场。换言之,做到专业化运动层面的品牌尚无。国内运动品牌从专业化领域进军大众市场,实际追溯的是回归运动的本质。在消费者审美回归、追求材质的舒适等元素驱动下,体育企业亟需回归到运动本质形态。

尽管在全民健身的大趋势下商机无限,但对于诸多运动品牌来说,走全民健身运动道路更需要创新。那些短期的、跟风的、不理智的行为最终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当大众化领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蜂拥而上时,运动品牌必须提醒自己:要做就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好全民健身时代的“代言人”,贴近大众是根本。

好产品的基础上,走大众化路线离不开好营销。

全民健身最突出的特点是大众性,和体育精英参加的大型赛事有根本性的差别:没有官方大力的支持,没有豪华气派的场地设施,没有国际一流的运动员及裁判,更没有多少诱人的奖金和金牌,甚至没有蜂拥而至的新闻媒体。但全民健身却是最接近老百姓的,这是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亲民形象的最好舞台。

聚集普通百姓踊跃参与,形成一定规模的大场面,才能形成足够的传播效应。对于全民健身的营销,首先要找准切入点。举办一项让所有人都关注的运动或者活动显然不可能,只有找到本品牌的优势与体育活动的切合点,以企业可以承受的开支量力而行,避免增加运营成本,产生无效营销。因此,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体育营销,要找到最适合本企业和品牌的参与者,把营销成本最小化,而价值最大化。

全民健身的营销还要找到特色点。对于众多运动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来说,往往只能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城市进行营销,这种有限区域的营销活动,应该充分结合营销区域的本地特色,发掘区域文化内涵,调动参与者最大的热情,让有限投入充分运用于该区域和城市,而不要过多放大,以免浪费资源。当然,全民健身的营销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也需要提前做好充分考虑以备不时之需。

占领消费者心智

纵观运动鞋服消费市场,不难看出,如今消费者的心智越来越成熟,同时行业内也形成了较完整的品牌观念。市场共融性加强,信息加速传递,消费者的观念、对时尚的把握不同于以前,满足物质需求基础后,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逐渐升温。此时,谁能快人一步抢占消费者心智,也就能在这块市场迅速笼络自己的消费群体。

占据消费者心智上,首倡“运动快乐”的贵人鸟无疑是先锋,通过原有优势资源,加大整合营销力度,携手众多媒体沟通平台,增强与目标消费群体的沟通,逐步占领消费者心中的位置,让“运动快乐”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现在运动用品行业竞争到了白热化的时候,企业竞争的本质已经落到了争夺顾客有限的心智资源上来。而信息时代的竞争地点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展开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是在顾客心智中拥有一块地皮——心智资源。

只有拥有顾客才拥有核心竞争力,只有顾客才能造就企业。当一个品牌占有顾客的某种“心智资源”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品牌拥有了顾客。因为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他会首先想到该品牌。之后,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地保持对这一资源的控制权。

抢占心智资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场新时代的圈地运动。国内企业存在不少“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心智资源”的意识,所以不能实现品牌经营,仅停留在产品经营、喊喊口号的层面。

全民运动风的盛行,相伴机遇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行进在大众化道路的企业,抢占心智资源就要真正以人为本、关注健身质量、倡导更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健身活动中受益。一言以蔽之,走大众化品牌路线的企业只有在顾客心智中完成了注册,尽快为品牌争夺一块心智资源,然后迅速让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特性的代名词,这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

群众性体育 篇4

所谓“群众性体育社团”,主要以各种体育运动为中心,发展各式体育运动,丰富运动内容,善于发现各类人才,互相学习他人的独特性格,组合多元化团体。而体育社团即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组织,以社团的形式吸引更多人热爱体育,发展健康体育。建立社会性、全民性、普遍性体育社会。现代体育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体育性质的社会组织逐步取代了体育的初级群体或政府行为,日益增多的人们生活在越来越增多的次级群体——社会体育团体之中,这种既是人群共同体,又是实现自定体育目标的社会工具,与人口的比率保持密切的正比例关系。

我国现今已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全民性体育社团快速发展,在工业发展迅速、都市人文现象极剧明显的优良社会环境下,体育文化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体育发展的同时,各个阶级人民不由自主的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育较好的国家,群众性体育社团是国家和社会体育事业的主要组成形式。例如,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联合会,两者作为体育的两大体育社团,对于业余、校园、社会等多环境体育进行多元化管理;日本对体育的管理采取“民办官助”的办法,通过国家政府等财务机构提供资金赞助,将体育活动发展到民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家各种资源,使国家各行人士体会到体育社团的巨大能量,组成社会结构的中心元素。

2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性质

2.1民间性

对于群众性社会团体,在学术研究领域和法学方面都无疑被称为民间组织。当今体育方面的社会团体发展并不完善,但民间对于社团的发展前景非常重视。我国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条例》中明文标记:“体育协会从属于社团管理范畴”,所以群众性体育社团是名副其实的民间组织,它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群众性体育在社会社团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2.2互益性

对于社会团体,人们可以对于它们不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其中分为具有公益性和互益性两大类团体。公益性是指具有公共意义的团体,而互益性组织以行业协会作为代表,面向会员、面向特定社会群众,以行业为控制点,为同行提供公共服务,使其具有互异性。我国现今有许多社会团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互益性组织。

2.3非盈利性

社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群众性体育社团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与社团从事经营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矛盾的。所以,对于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商业活动,并不能将其理解为以营利为目标的体育活动。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社会职能规定了它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不以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为目的,而以发展自己的事业为目的。当前一些从事经营活动的群众性体育社团,值得注意的是需将发展方向朝向体育社会发展,同时为体育事业发展筹集资金。

3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基本特征

3 . 1群众性体育社团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团体迅速的发展起来。体育社会团体进入了起步阶段,有的甚至已经在等待时机迅速发展,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体育社团相径涌出,富有生机的学生组建更多的体育活动,同时老年人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体育协会。政府部门非常支持这一系列协会,所以更多的民间体育组织也随之建立起来,如武馆、桌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俱乐部、网球、跆拳道等。这些体育社会团体深入到街道、乡村,数量较大。它适宜各族人民,不同阶层、不同工作人群。同时在活动时间、空间上,考虑到人们活动时间、锻炼地点,对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因而进入到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具有了广泛性和普及性。

3 . 2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灵活性

社团成员的群众性保证了体育活动的广泛涉猎,其自主性使体育活动的管理方法更加严谨,活动环境也更加广泛。群众性社团根据不同人、不同地点运用体育方法,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增强人们的娱乐精神。群众性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灵活性很大,从活动所需经费筹划到活动的方式、地点、时间等的选择都由社团组织成员共同协商决定。

3 . 3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政府职能和社会群众性的二重性

在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表现出“半官半民”性质,即不仅表现出民间性,同时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地点、资金的提供。体育社会团体和地方体育局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社会这种独特的性质带来了团队的依附性。可见,官民共同参与体育社团是我国群众性体育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

4群众性体育社团发展方向

4 . 1国家职能部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必然趋势

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是改革的主导,同政府职能部门在活动期间获得利益,分权可能导致利益减小;另一方面由于社团是从属团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势力强大,同其贯性的影响,都会降低改革动力,使改革不能按时完成。所以,外力的作用能协助事物顺利完成。例如: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加速了体育体制发展成为渐进式,并为保证供应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利保障,在近期内政府的职称能不会削弱,在这样情况下,形成一种政府主导和加速群众性体育社团自身发展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共同发展的局面是明智的选择。

4 .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归口管理、自主发展”的发展趋势

社团登记是国家对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法律确认,社团登记后既享受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利、得到法律的监督和保护,又受法律的约束。“归口管理”,即对民间社团的业务指导应该按分类归口的原则进行。在我国,社团的归口管理部门由科协、社科联、文联、体总等人民团体来承担。这是由这些人民团体的特点,以及社团的专业性、众多性、需扶持性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从业务上指导该系统的社团发展方向,引导社团业务活动开展,协调系统内社团工作,促进社团的总体学术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发挥沟通党、政府与各社团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广大会员群众的纽带作用;理论工作者与系际工作者相互结合媒介作用;帮助党、政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智囊作用。“自主活动,自我发展”,即社团将成为“活动自主,人员自聘,经费自筹”的独立法人。独立地对外开展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 . 3社团成员由动员参与向自觉参与方向发展

我国的群众体育社团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体育职能部门和群众体育社团以很大的精力号召、动员、宣传,以至调遣或动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增强,群众逐步增强了健身的自觉性,健身投资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接受,从而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4 . 4非营利性向实体化方向发展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把体育长期看作是国家的福利性事业,群众体育、社会体育表现尤为突出,人们缺乏市场经济的意识,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单位或主管单位拨款,在法规上被限定为非营利性单位。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社团只有逐步建立实体化的经济支柱,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改革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局面,力求财源的多元化,保证社团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社团的发展才有生命力。社团搞半实体化,实体化,是社团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或谓生存之道,它为社团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5结语

群众性体育社团是保证体育稳定发展,社会和谐生存的主要团体,自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关注体育活动,无形中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也得到推动,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性体育一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我们还发现了一系列有关群众性体育团体问题,如制度化问题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等。因此群众性体育社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管理社团,健全监督体系,保障健康发展,使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更加规范化。

摘要:群众性体育社团是保证体育稳定发展,社会和谐生存的主要团体,自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关注体育活动,无形中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也得到推动,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性体育一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该文研究从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当前中国体育社团发展和对于体育运动改革时所遇难题。寻找体育社团发展的前进方向并为今后的体育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群众性体育 篇5

炼活动总结

XX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学外体育锻炼活动。新学期伊始,XX院研14级多个党支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了“三走”系列活动。

在XX级辅导员秦XX致活动开场词后,活动正式开始。当天早上6:30,全体师生在东区门口集合,大家兴致勃勃、整装待发。本次健步走活动的路线车辆稀少、道路通畅,全程距离大约为8公里,学生会在途中安排了多处服务点,以满足大家的不时之需。在旗手的带领下,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出发。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同学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纷纷表示这样集体健步走的机会实在难得。在途中,宋书记的鼓励和慰问更是给同学们带去了前行的动力,刘佳宝老师也与院学生会工作人员在行进过程中负责大家的人身安全。老师们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使得整个健步走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此外。活动还赢得了市民们的句句称赞,他们表示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这样的活动。9:30,全体师生安全返校,健步走活动顺利结束。

健步走活动结束之后,XX学院在西区篮球场举办“阳光操场,健美身姿”主题活动,数名团委学生会干部携XX级全体学生参与了此次主题活动。

活动分为“协调小测试”、“活力健美操”、“体能巧锻炼”等三个环节。活动伊始,我院学生会女生部部长苏XX向新生们强调了加强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健康的益处,并教给大家一些测试身体协调能力的动作,大家纷纷学习和模仿,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活力健美操”环节中,XX级健美操队队员蒋XX和王XX则教给大家一些如踏步、开合跳、吸腿、踢腿等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并在动作的连贯中锻炼大家的反应速度,同学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最后的“体能巧锻炼”环节中,苏XX则给同学们示范了许多瑜伽中的经典动作,并告诉同学们说:“瑜伽不仅可以舒缓身心,经常练习还可以塑身减肥。”

最后的重头戏是XX学院组织开展的“活力青春,阳光赛场”球类竞技比赛,在学生中掀起了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强身健体的新高潮。

本次竞技比赛分为乒乓球和羽毛球两个专场,均采用11分制和三局两胜制规则。比赛分为男、女单打两场,经过初赛的激烈比拼,共有30人进入决赛。乒乓球赛场上的反手接球、正手快攻,羽毛球赛场上的标准上旋球、精彩扣杀,展现了队员们运筹帷幄、活力四射、热情高涨的风貌,现场掌声、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氛围异常热烈。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XX级冀XX、李XX获得了乒乓球赛中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冠军,XX级李XX、蒋XX获得了羽毛球赛中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冠军。

群众性体育 篇6

【关键词】群众体育 学校体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84-02

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注重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第一百几十位,是属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如果不能在教育上有所突破,就意味着我国将很难缩小与发展国家的差距。也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强国的梦想,在这种形势下,在新的世纪,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可以说课改势在必行,它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几年当中,体育课程改革使广大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教材定位的思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一本教材,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课堂体育对有些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下学生家长还是重视智育而轻视体育,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很少参与体育活动,也没有时间去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一长体育锻炼变得可有可无,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也就不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各地方为了促进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在中学升高中的考试中增加了体育学科的考试内容,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但同样也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们为了成绩能够达标,只针对考试的几个项目进行练习,并不是来自于内心的真正动力,从另一个角度讲反倒增加了学生的反感和负担。

再有,就是体育项目开设的少。从体育运动本身来讲,有些运动项目是紧张、刺激并伴有危险性的,一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或受伤,会给学生本人带来伤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方面的损失,甚至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带来法律上的纠纷,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安全,有些体育项目被砍掉或减少内容了,如铅球、单杠等项目;有的则是受场地、器材、资金投入等影响加上班级人员多无法普及开展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体育课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与之相反,近几年群众体育发展比较快,形式多样、人员参与面广,有些群众组织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从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尤其是申奥的成功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体育热情。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中国的群众体育工作以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为目标,积极践行“人文奥运”理念,全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各级体育部门、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协和社会各界积极动员、组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把人民群众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转化为积极投身全民健身的自觉行动,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健身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文明、蓬勃和谐的良好风尚。

小康的生活富足和余暇时间的延长,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休闲机会;虽然受公共体育场地严重欠缺,以及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严重短缺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都市“文明病”的流行,使人们对“健康第一”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人们尽可能从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有的到健身中心跳操和器械锻炼;有的到公园广场练太极拳、跳民族舞、滑轮滑、跳绳;有的到体育场馆打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近几年户外运动开始兴起,有的群众利用节假日参加登山、远足等户外运动,可以说群众体育发展的很快。

从我市的群众体育发展来看除了有传统的篮球、乒乓球俱乐部外和健身中心外,最近几年又新增加了户外运动、轮滑、漂移和花样跳绳等俱乐部,每天晚上在各个广场都有很多群众参与到各种项目当中去,他们有各自的活动区域,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领作人员非常投入地进行练习,场面非常壮观,动感十足,引来许多观众驻足观看,不乏有人也想参与到其中去,在这些人群当中学生的身影不占少数。

因此,体育教学仅仅局限于原有的目标和项目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学必须突破原有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吸纳新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快速发展的群众体育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如果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加入群众体育的因素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那么怎样将群众体育项目融入到体育课当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体育课堂中增加新的内容。有些群众体育项目是非常适合学生来练习的,比如说花样跳绳,其特点是变化大、花样多、节奏感强,而学生又特别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加上学生接受能力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好,肯定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的,既可以作为学习内容,也可以作为热身项目来做。

2.作为课间操或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国家为了增加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提出很多硬性要求也采取了多种形式,从大课间到现在的阳光体育,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采取的措施。结合场地特点可以把毽球、跳绳带入大课间的活动中来,可以作为课间操的内容和活动手段。

3.对于有些技术性、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需要特定场地的项目,我们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开放。比如滑板和轮滑,对学员的身体、场地、安全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而且学习人员不宜太多,人多照顾不到容易发生危险。像羽毛球、乒乓球对场地硬件设施和数量要求高的项目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要求以兴趣小组或第二课堂的形式来进行。

在这种形势下,对广大体育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学习,要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体育教师对于新出现的体育项目一定要懂,否则,学生问你,一问三不知,那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当中会大打折扣。另外体育教师对于新出现的体育项目一定要会,甚至要精,你会了才能去教别人,学得精做得好才能带动其他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也有利于项目的推广。

其次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怀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去工作,是不会取得多大成绩的。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体育教师只要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热情,对国家、社会、家庭有高度的责任感,才会在工作中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能把体育教学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

最后,体育教师要有进取心和创新能力。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的需求是不断改变的,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不会一成不变。社会需要有创造型的教育,教育需要创造性的人才,体育教师更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出更好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永远都有新鲜感,不断有新的东西呈现给学生,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和改革创新的能力,使学校体育教学永远是一棵常青树。

总之,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不是两个对立的个体,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前提和基础,群众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二者内容形式相通都是体育运动项目,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会对另一方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从事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动体育事业大步前进,为社会、为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论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徐林川

[2]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姜丽萍

群众性体育 篇7

1 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所谓的基础设施, 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考量, 基础设施可以泛指一切维系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社会运行等流程的“基础”和“设施”, 例如公路、铁路、桥梁、公共场地等。因此, 将基础设施的概念进行引申, 可以得出其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 即体育活动中基础设施也是具备先决性位置的。简而言之, 要想顺利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1) 解决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这个维度观测, 基础设施之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难以估量。 (2) 基础设施是普及和推广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石, 也是保障群众性体育活动长期、持续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有了安全、稳固和足够的基础设施的保障, 群众才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体育活动才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此外, 基础设施的建设事关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走向以及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比如, 优质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 往往可以激起周边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的热情, 这是一种物质的激发和“引诱”, 也是体育基础设施的重点影响力。再如, 在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过程中, 组织诸如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的时候, 首先要找到可供比赛开展的篮球场、篮球架, 羽毛球的场地和设备等。可以试想, 整齐划一、规整一新的体育场地和设备, 自然而然的可以激起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 充分认识到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就等于认识到了群众投身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作为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群众性体育活动将全民健身和体育锻炼的概念充分提炼, 其本质诉求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

2 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思路

认识到了基础设施在新时期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就必然联想到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基础设施, 以保障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就我国很多地方的实际来看, 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 可以尝试如下策略。

2.1 制定科学规划和方案, 进行有效建设布局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 其形式和外在依托不同, 但是本质都是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形成全面覆盖的体育基础设施, 为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无疑是其中的要点。首先, 针对群众性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科学、有序的规划和方案, 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地方文体工作的议事日程, 并作为近期重点工作来抓。其次, 要针对地方实际设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块和方位, 即“有的放矢, 科学有序, 因地制宜”, 严禁浪费和铺张, 同时也要力求基础设施可以覆盖地方最大范围的人群, 切实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真正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例如,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在规划未来几年群众性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 就充分考量到了上述问题, 对设计和规范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论证, 得出了科学有效的结论。这个规范显示, 2013~2015年间张浦镇将在镇区内完成篮球综合馆、游泳综合馆、文体活动广场、体育健身公园以及3片健身小广场、2片门球场、2片灯光式篮球场、2片足球场和总计4000m的徒步道、自行车道的建设项目。针对张浦镇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规划应该说是切实现状, 不但可以发挥出现有资源的优势, 而且能够满足多数群众的体育和健身需要。

2.2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保障力度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社会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本质需要, 体现了我党对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具体到各地方, 以建设基础设施为切入口来完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机制, 是必由之路, 也是提升体育活动内涵与效果的可行性路径。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 包括资金、物资、设施和其他物质资料的供应, 使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体现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特征。此外, 要通过制定的完善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例如, 建立健全群众性体育活动基础设施的规章制度, 包括基础设施运营的管理制度、体育场馆建设的保障制度、后期监管的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终可以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 切实维护群众性体育活动基础设施的长远、可持续运转, 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和环境。

所以, 投入和保障作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大要点, 在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今天更具现实意义。必须着力于增加投入的数量和品质, 进而提高基础设施运行的保障水准, 为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物质基础完善了, 地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全民健身活动才能有序、有力和有效的开展下去。

2.3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 加强后期的管理与监督

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前者要以后者为依托, 而后者作为前面的基础而产生价值。具体到各地方的措施和方案, 建设完备、科学和系统的基础设施, 必须考虑到基础设施的管理、监督、维护的问题。也就是说,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后, 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单位进行管理, 保障基础设施可以真正发挥功效, 同时延续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因此, 地方有关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结构和单位来负责维护、管理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例如, 城市地区的群众体育广场是城市群众性体育活动频繁开展的地方, 其场地、体育活动设施和场馆等基础设施都是地方政府花大气力建设起来的, 其根本属性是群众所有, 政府有必要也有义务加以管理和维护。所以, 设立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对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监管, 既保障基础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转, 为群众提供体育建设活动的条件, 同时也可以规避对基础设施的破坏和不利行为, 可谓是“一举两得”。

所以, 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管理是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 甚至在基础设施运行全过程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后期的维护、管理事关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以及基础设施使用时限的延续, 对于节约体育资源, 保障群众利益, 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释放体育基础设施的真正功效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前提, 同样要以高素质的人才为依托。同时, 各地方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日后的管理、运营, 也需要专业化人才和团队的介入。对于地方而言, 建设体育基础设施, 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条件, 并非意味着一股脑的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繁多的基础设施, 而是要体现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与日后的运营。所以, 这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自然需要专业化人才的参与。因而, 在建设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的全过程, 运用高素质人才的力量提升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是各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必然选择。其中,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建设和管理团队, 无疑可以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效能, 最终释放出体育基础设施的真正功效, 即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和建设条件。

综上所述, 新时期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前提。加强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长远的科学化过程, 需要各方的协调努力, 密切配合, 也需要着眼长远、面向未来。

摘要:体育基础设施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前提, 在整个体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首先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本文就是以此为论述的重点, 着重介绍了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几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群众性体育活动,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全民健身,社区体育

参考文献

[1]熊少波, 孙晓, 翟一军, 等.农村体育现状诸因素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09 (4) .

[2]关金永, 冯艳丽.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3]邢振超, 王萍.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 2010 (2) .

群众性体育 篇8

1 制定活动纲要和规划,确定组织原则与程序

做好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制定活动计划、纲要与规划是第一步,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纲要与规划是计划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具有先决性与战略性地位,在推广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中具有引导性和指导性作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纲要与规划,就是在地方或者是地区范围内,根据全民健身的纲领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健身活动进行方向性纲要的制定,用以指导各级相关部门的健身活动组织工作与开展过程。例如:以镇为单位参与投入到市级每年一届的全民体育运动活动中来,并组织管理“冬季长跑健身活动”“夏季羽毛球健身大赛”等有趣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年初镇党委、镇政府就就需要召开年度体育活动计划会议,部署年度每阶段的体育赛事与活动,并规划好实施流程,确定组织原则与程序,制定活动目标与程序。

对于群众性体育活动,应该重视活动纲要与规划的制定,明确活动的组织原则与程序,科学合理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体育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并重视体育活动的宣传、推广和组织,确定情绪的组织原则与程序。预先制定完善的体育活动纲要与规划,能够促进今后体育赛事与健身活动顺利、健康的开展,并且为健身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与意见。体育健身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科学而完善的纲要与规划,通过确立活动组织基本原则、方向与程序,才能有效确保健身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实现全面健身的最终目标,也在强化群众身体素质的同时,为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健身奠定基础。

2 立足群众基层和社区,做好健身带动和宣传

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要从群众出发,立足于基层与社区,加强宣传,提升基层带动作用,激发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社区与群众是体育健身活动的根本,要立足社区宣传群众参与的重要性,深化组织方法与思维模式,强化基层体育健身活动理念,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的积极性,构建良性循环的体育健身活动的“生态系统”。例如:组织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区管理与街道办事处的作用,彰显居民委员会在居民健身组织中的作用与地位,成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有力载体。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全民健身理念,实事求是,地方体育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机构为群众体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科学协调和解决各种问题,确保体育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阶段性组织以镇为单位的羽毛球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居民委员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带头与模范作用。首先,对体育活动展开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群众参与基础、参与条件,制定体育活动组织日程、计划与管理制度。其次,组织相关羽毛球爱好者参加“双打竞赛”“社区分片羽毛球竞赛”等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调动群众积极性与热情。最后,对活动组织的效果与实际目标进行评估与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健身文化,有条理的推广全民健身理念,使得群众性健身活动真正的体现群众的需求与意愿。围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展开社区体育、基础体育,充分考查居民与群众的实际需求,实现组织活动与体育赛事的科学对接。通过严谨的布局与科学的组织,使得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朝气蓬勃,给群众带来乐趣,强化身体素质。

3 建立组织制度与程序,实施科学领导与管理

在实施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组织与落实过程中,需要将具体的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其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健身活动的组织还存在很多漏洞与困难,在解决思路与对策方面还有待认真研究。例如:虽然很多地区加大工夫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号召,但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却存在“四不像”的现象,社区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浮于表面,并没有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组织不力、制度有待完善、管理存在漏洞,由此导致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实际发展较为缓慢。

所以,为推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应该加大力度促进组织制度与程序建设的完善,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与手段,加强有效管理。组织制度的建设更需要考虑群众性体育事业实际发展过程,从制度内容与形式方面做出调整。健全地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制度,完善科学管理制度与体系,实施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体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条例,对群众加强激励、监督与约束。第一,对已经顺利开展的较为优秀的组织活动形式,加大宣传推广,营造健康舆论氛围,推进发展。第二,对于存在的不良问题与相关现象,及时纠正,进行科学领导、监督与管理,确保健身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顺利进行。

4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人才队伍与班子

对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建设,应该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从群众中选举,服务于群众,打造专业的群众性体育健身人才队伍与班子。也可以由专业的体育健身人才培养学校择优录取服务基层的健身管理人才。不管是地方体育部门还是基层体育组织,其体育健身活动的顺利组织与开展都与人才的组织管理离不开。在现阶段是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的初期阶段,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缺乏专业组织体育活动的人才,由此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刻不容缓。

专业化的体育活动组织人才应该将引进与培养结合起来,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第一,需要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加强体育班子的培养,最后惠及到人民群众中。第二,从社会中挖掘和发现专业体育组织人才班子,用于指导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5 结语

群众性体育 篇9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人群(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研究法

随机抽取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的各个锻炼点人数共946人,先进行动机前测,而后采用通过为期六个月的实验研究,然后进行动机测量,比较实验前后差异,自变量为各种外在刺激(锻炼心理辅导、生活价值观教育、体育价值观教育、改善锻炼场地、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因变量为动机的方向、强度。有10个实验员,每个实验员负责95个体育锻炼者的动机强化,实验员从凯里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中抽取,必须具备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实验前进行了特别培训,主要有实验的基本守则,注意事项、强化动机的内容、方法等,使实验研究的客观性、一致性得到了保障。

1.2.2 数理统计法

以spss11.6统计软件为统计工具,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前后动机强度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机在体育锻炼中应用现状及原理分析

体育锻炼动机应用到竞技体育远远早于应用到群众体育锻炼,国内运动心理学较少涉及大众体育问题,大多数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集中精力在竞技体育方面、国内体育运动心理学对动机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这类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缺乏可靠有效地测量手段和实验技术进行定量评价[2]。张力为等认为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中,动机是运动学习、运动技能提高以及表现运动技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众体育中,动机则关系到从事体育活动的目的、强度、频率和效果。当今体育运动领域中动机研究及未来潜在的课题主要有:能力知觉与目标定向、体育运动中的动机气氛,运动活动的内部动机、女运动员的运动动机、成就动机与体育运动、期待—价值理论与运动活动动机[3]。

动机的支撑原理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知评价论、社会认知论。目前三种理论并不能完全阐述体育活动中的动机问题也谈不上孰优孰劣。社会认知论在大众体育锻炼中应用最广泛,社会认知论强调个人效能认知和任务定向,个人效能是促进动机的重要因素,自定效能高者,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应较高,反之则应较低,这种预测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任务定向与从事的体育活动的乐趣有可靠的正相关,与枯燥感有负相关,笔者以社会认知理论基础理论为支撑,这和张力为、任未多(1995)认为“社会认知理论似乎能够更好的解释大众体育领域中的问题”相一致。

2.2 强化锻炼动机的方法

驱力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布恩·埃克斯特兰德,1985)。驱力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就是内部需要。诱因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环境因素[4]。在本研究中通过体育锻炼心理辅导、生活价值观教育、体育价值观教育、改善锻炼场地、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几种方法增强驱力和诱因,主要以在体育运动心理学中所阐述的应用到竞技体育训练中所用的强化动机的方法为参照,以心理学专家及大众健身方面的专家的意见为指导、以个人研究条件所能及来确定的几种强化方法。体育价值观及生活观的教育可以使大众理解体育锻炼对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体育锻炼观,增加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增强了内驱力。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改善锻炼场地等等这些外在诱因可以增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的技能水平,锻炼兴趣的增加及技能水平的提高使锻炼者可能有更高的目标定向,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实现个人目标,锻炼者的信心加强,自定效能水平得到提高,体育锻炼动机得到强化。

2.3 动机量表的引进

动机量表以动机的强度和方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方向以选择动机的人数比例为参照对象,比较他们在实验前后的差异。动机强度量表以张力为(2001)设计的十分简洁的《运动动机量表》[5]测量量表为参考制定,该量表主要调查从事体育专业的倾向度,引进应用到大众体育锻炼中,对其调查内容进行了修改,量表的修改得到心理学及体育心理学专业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三轮的特尔非法调查显示问卷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最后确定量表调查内容为:1我喜欢从事大众体育锻炼、2从事体育锻炼没有多少意义、3我可以从我从事运动项目中得到许多乐趣、4从事的运动项目对我锻炼身体没多少效果、5从事我所从事的项目一种享受、6我将不再参加大众体育锻炼。对参加体育锻炼的946人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含有6个条目的《大众锻炼动机量表》的科隆巴赫﹠为0.81,基本符合对内部一致性的要求。

2.4 实验前后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方向”差异性分析

动机因素选择排序上在实验前后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在各个因素的选择人数比例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强身健体这项仍然排在第一位,说明凯里市市区锻炼人群认识到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价值功能及具有追求健康的观念意识,选择的人数增加了很多,说明实验后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更新了观念,这和体育锻炼价值观及生活观念的教育分不开的。防病治病这项选择在实验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通过调查显示,实验前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83人曾经经常生病或有过病史,通过体育锻炼目的就是为了防病及缓解病情。这部分人在实验前后选择防病治病的人数也有变动,62人仍然选择了这项,还有个其它的那部分人人数减少了许多,他们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认为防病治病是最基本的动机需要,锻炼的目的不是单单为了防病治病,有了更高的动机追求。运动技能选择的人数比例及排序也发生了变化,这和通过设置小型体育比赛有很大的关系,人们为了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水平,从而更加关注动作技能本身,而且动作技能的提高使得整个人体的姿态、技能外观更加优美,恰恰满足人们的挑战自己,取胜和对抗的本能,访谈中也谈到动作技能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随着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人们更关注与动作技能的提高。愉悦身心选择的人数增多了许多,排序也发生了变化,说明实验后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心理感受,强调个人心情愉快。人们认识到身心快乐是生活的真谛,把体育锻炼当做一种乐趣,在锻炼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愉快感。其它几项选择的人数及排序没有什么变化,“发泄情绪”、“个人喜好”及“其它”只是少数人的特别动机感受,但这些动机需求在大众体育锻炼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他们锻炼的根本出发点。

2.5 实验前后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强度”差异性分析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强度量表评分方法:动机量表共6题,分值在0—24之间;总分通过以下公式得出:1题+3题+5题-2题―4题―6题+12,分数越高运动动机越强。实验前动机强度量表得分为:14.4±2.45,从中发现动机强度得分均值水平偏低,整体锻炼动机强度中等,通过实验后得分为:19.8±1.87,动机强度均值得分较高,整体锻炼动机强度较高,利用spss11.6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群众体育锻炼动机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为P=0.01﹤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实验引起人们锻炼的动机强度发生变化。

3 结论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中动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可塑性,通过体育锻炼心理辅导、生活价值观教育、体育价值观教育、改善锻炼场地、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可以使人们锻炼动机方向改变、强度增强。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的政策制定中要引用动机可塑性理论,首先要调查了解群众体育锻炼

动机现状,然后考虑如何强化锻炼动机,塑造群众体育锻炼的积极动机。

凯里市市区在群众体育锻炼中也应该考虑到少部分人们的动机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

该理论研究以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到大众体育锻炼中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强化群众体育锻炼动机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充实。

参考文献

[1]黔东南年鉴编纂委员会.黔东南年鉴[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群众性体育 篇10

1 联动发展的内涵及机制构建

1.1 联动发展的内涵

联动一词来源于系统概念, 指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相互关联并产生共同作用的过程, 目的是形成具有不同层次、结构和功能分工的综合体, 这个综合体具有1+1>2的系统综合效应。[2]所谓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联动发展, 是指国家国家体育各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制度规范为保障, 共同行动, 共享优质资源, 加强优势整合、叠加, 弥补缺陷, 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联动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融合性。联动发展打破了部门与部门, 部门内部自身封闭, 畅通相互间的信息与物质交流渠道, 增加相互间的信息对称性, 相互借力、相互融合, 相互协作, 形成开放的大系统。 (2) 一致性。体育各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要着眼长远利益和整体价值, 围绕彼此关切的问题展开促进和推动, 形成一体化, 在行动上保持时间、步调的一致性。 (3) 共赢性。体育各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之间根本目标一致、信息流动通畅、呈现联动主体多元化、联动渠道多样化、联动组织柔性化、联动内容丰富化, 各自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 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得以有效实现, 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1.2 联动机制构建

联动机制构建包括:工作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3][4]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建立以运动项目为单元, 由体育有关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 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研讨、制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重大问题, 形成信息沟通畅通、高效、科学的联动决策机制。依据联席会议形成的决策, 联动组织机构迅速制定落实措施, 定期对联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另外, 责任机制也是保障联动发展有效进行的保障。在实际联动发展中, 体育有关职能部门负有组织协调的责任, 在战略规划、宏观调控、贯彻落实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凸显其强大的引导力和推动力。其他相关部门发挥其业务优势, 充分利用其品牌优势、人才资源、渠道资源。为了实现一定目的, 必须明确联动主体的哪些资源, 以及以什么方式进行利用与共享, 对于联动部门拒绝或者消极履行职责、义务应该追究其责任。责任机制构建扫除联动发展的行政障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所以能够联动发展, 是由其内在的利益机制决定的。对于竞技体育而言, 群众基础夯实了, 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扩大了项目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参与度, 为项目发展储备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为项目的社会化、职业化奠定群众基础。对于企事业而言, 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品牌资源、人才资源, 并同时引入社会资金, 提高企事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为市场拓展提供有利条件。这种多赢的局面是体育部门、社会企事业在联动发展中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 是实现各方联动的根本利益联结点。同时, 通过法律、政策、合同等手段, 来规定、引导和激励各主体在联动中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是保障各主体担负各自责任、实现共同利益的必要途径, 如果违反约定, 受到法律和经济制裁。

2 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2.1 竞技体育对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举国体制背景下, 很好贯彻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单项世锦赛、世界杯国际大赛中取得辉煌成就, 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了金牌第一的好成绩。在成绩背后, 也引发学者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存在一些隐忧。一是, 竞技体育发展不协调。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规模, 超越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竞技体育发展一枝独秀, 它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二是, 金牌含金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夺金点主要集中在西方社会职业化程度比较低的项目, 如举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而在一些符合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世界普及度、认可度高的项目却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例如、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一些国际影响力大、职业化程度高的顶级体育项目, 例如职业拳击、F1、高尔夫、网球等, 除女子网球、女子高尔夫外, 其他项目鲜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竞技体育只注重金牌的数量而非金牌的质量的粗放式发展必须得到改观。三是, 赛事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省运会、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 金牌的获得与背后的投入曾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竞技体育部门只对金牌负责, 而对成绩获得投入与成本漠不关心, 使得竞技体育的效益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如何将竞技体育的溢出效应主动转化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有待理论与实践研究。竞技体育激发群众体育开展的热情有成功的范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容国团夺得第25届世乒赛男单桂冠, 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从在神州大地掀起“乒乓热”。八十年代, 女排夺得世界冠军, 掀起的“排球热”。人们谈球、看比赛、走进球场成为当时的时尚, 成为不能磨灭的美好记忆。文献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的关系研究比较多, 而对竞技体育为什么能够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以及如何使竞技体育的溢出效益最大化缺少有研究。

我国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单项赛事和区域赛事非常多, 国内的赛事资源也非常丰富, 一些项目的职业联赛也逐渐成熟。如何提高赛事经济效益, 同时提高社会效益成为赛事主办方和承办方亟需破解的课题, 尤其实在建设体育强国中将竞技体育正外部性如何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成为研究重点。脱离了群众基础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注定了高成本、低效益, 不可持续。竞技体育来源于群众体育, 又必须回馈群众体育。体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联动发展是破解目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2.2 群众体育对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群众体育包括群众体育活动和群众体育赛事, 群众体育赛事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依据主办单位, 把群众体育赛事分为:一是国家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主办和承办的赛事, 这类赛事既有综合性也有单项性赛事, 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和地方性的赛事。二是非体育行政部门主办和承办的赛事, 这类赛事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运动会和学校体育运动会;有企业为了提升知名度, 塑造品牌,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主办的商业广告性质的比赛, 比如“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也有事业单位主办的体育赛事, 如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而举办的体育赛事, 譬如,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乒乓球、羽毛球“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 也有旅游部门主办的赛事, 譬如, 黄山国际登山赛;有体育社团和业余体育俱乐部主办的赛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垄断了群众体育, 把群众体育的管、办集于一身。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 群众对体育需求的多样化与迫切性, 体育行政部门面临工作任务重、财政拨款不足、组织力量有限的窘境。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适应群众体育的新形势。管办分离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让体育行政部门回归通过政策制定实施宏观调控、监督、指导的职责, 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与制度允许范围内积极参与群众体育的运作。群众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 必须吸纳社会资源而非单一的行政力量发展群众体育。群众体育必须将康体、休闲、竞技、娱乐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扩大赛事的功能, 为此, 必须将竞技、娱乐、休闲部门的优质资源整合, 扩大赛事的知名度。

3 联动发展案例分析

3.1“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指示精神, 2013年,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办, 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乒乓球协会联合承办“谁是球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2014年,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办, 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羽毛球协会联合承办“谁是球王”中国羽毛球球民间争霸赛。2015年计划举办“谁是球王”中国足球球民间争霸赛, 央视意欲将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大型娱乐竞技参与类节目成品牌赛事。此类节目给央视很高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更重要的是接地气, 反映群众健身的诉求, 契合时代精神, 产生社会效益。央视强大的媒体资源和品牌效应, 使得赛事的推广顺畅,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主管部门是国家体育项目协会和地方项目协会, 体育明星资源、专业赛事举办经验和人力资源。央视除了保证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外, 也是践行党中央的决定, 承担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体育主管部门也需要将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转化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广度与深度的动力。竞技体育主管部门是国家和省市乒乓球协会、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海选阶段提供业务指导、比赛裁判派遣、赛制安排等, 具体参与海选的推荐和选拔。在大区赛和总决赛阶段, 在现场及时解决问题, 确保比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顺利举行。另外, 中国乒乓球协会有着丰富的赛事资源。其中, 中国乒乓球会员联赛是乒乓球爱好者喜闻乐见的赛事, 并有成功的管理团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作为“谁是球王”海选比赛。或者把“谁是球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作为参加国际赛事的选拔赛, 因为乒乓球雄厚的基础和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在国际赛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提升此赛事的品牌价值。节目组还邀请了乒乓球名将如郭跃华、施之皓、刘国梁和孔令辉等参与指导。节目组在决赛场上安排了让这些民间高手挑战世界顶尖高手, 如女单冠军吕维挑战刘诗雯、男单冠军李海翔挑战王励勤, 这种重在表演的明星挑战赛, 聚焦了人们的眼球, 明星效应。从内容到形式, 将竞技体育、娱乐休闲、大众体育、市场化运作完美统一是电视节目和体育的发展方向。

3.2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特邀甘肃、宁夏二省区共同主办,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青海省体育局、甘肃省体育局、宁夏自治区体育局承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打造具有知识产权民族体育品牌。体育总局的竞技资源与各地政府资源和媒体优势紧密结合, 形成区域联动, 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塑造品牌。赛事组委会一直在推广赛事, 为了扩大赛事影响, 将赛事与社会体育紧密结合, 组委会2011举办了斯柯达“4+2健康骑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业余挑战赛, 举办2013年环青海湖国际大学生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在这个联动发展案例中, 联动的主体是地方政府, 国家和地方体育部门, 中央电视台, 联动的形式有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经过十余年的拓展, 已经具有很高的品牌效益, 联动发展将这一竞技赛事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场地物质资源、媒体资源很好转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推动力。群众体育的开展也会扩大这一赛事尤其是“自行车迷”对赛事的关注与参与, 从而进一步提高赛事的知名度。

4 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联动层次深入化

联动发展需要深化联动层次。一些群众基础好、竞技成绩突出的项目, 如乒乓球, 羽毛球等, 和一些新兴、时尚的项目, 如啦啦操等,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实现更为深层次的联动发展, 将这些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训练、比赛完全放在学校和社会企事业, 专业体制的教练员转岗到学校和社会企业, 建立全国学生联赛, 由学生队和职业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各级别比赛。

4.2 联动内容丰富化

启动联动发展时, 首先要对项目的特点、发展状况、运动水平、群众基础、社会影响力等进行分析, 然后确定联动发展的主体, 分析主体的资源优势、利益诉求等, 来确定联动发展的内容和形式。竞技体育的拥有丰富的资源:顽强拼搏, 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公平、公正的体育道德;具有人格魅力、励志的榜样运动员;丰富的赛事资源;体育场馆;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资源等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优势资源, 这些都是群众体育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支持, 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联动发展不是单一资源的畅通, 而是尽可能丰富的资源共享。应该形成多种联动形式并存:专业竞技体育+相关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媒体;职业竞技体育+相关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媒体;区域联动等形式。

摘要:为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梦想,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如何将竞技体育的优质资源主动转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推动力进行研究。研究对提高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 构建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联动发展新模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联动

参考文献

[1]刘新华.我国群众体育由大到强的战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1) .

[2]现代汉语词典.

[3]李小建, 李国平, 曾刚, 覃成林, 林炳耀, 张文忠.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29.

[4]励立庆, 王志军.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5]亓旭岩, 焦兴凯.浅谈执行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J].法学杂志, 2009 (6) .

[6]任海.论大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3) :11.

[7]裴立新.从“普及提高”到“相对独立”再到“相互取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8 (1) .

[8]张婧.上海体育赛事缺乏主动与城市旅游结合的意识[N].东方早报, 2014-3-31.

如何推进新农村群众体育发展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群众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084-01

新农村学校体育列入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但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难进和发展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增强全民健身服务功能,推进新农村群众体育科学发展,涉及到社会群众体育的目标和諸多因素,现将有关思考阐述如下与同仁商榷。

一、新农村群众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忽视新农村群众体育的功能。

广大乡镇和新农村,因乡镇的差别,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同。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新农村群众体育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经济第一”、“享受第一”的小农思想。

2、新农村观念的落后。

学校体育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群众体育他也据有同样的作用。体育共同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观念的滞后。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人们往往认为一个个体或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

4、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新农村小学,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答理意识。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城镇和新农村群众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

我国广大新农村集体财力不足,体育辅导员紧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新农村群众体育辅导员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指导群众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新农村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新农村群众体育必须同现代社会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新农村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意识。

2、加强乡村文化站培训学习。

多培养一些体育辅导员,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真正全面贯彻教行方针,这是解决新农村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对学生体育的教育。

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

4、把新农村群众体育纳入教育发展战略。

列入乡村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经济评价的不良倾向,加强新农村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新农村体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的新农村体育发展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5、加强新农村体育辅导队伍的建设。

(1)动员鼓励体育爱好者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辅导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2)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期定点辅导,建立乡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辅导教师工作水平。(3)加强兼职体育辅导教师们的培训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4)关心广大新农村体育教师的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辅导员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辅导教师的劳动,或调动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极性下乡做专题讲座或指导。

6、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挤的建设,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村集体、上级、群众三方共同解决,同时争取社会赞助,从多方面解决。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提供新农村体育的业余训练的必备设施。

群众性体育 篇12

一、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本概念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是我国现阶段国家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 要了解三者的区别, 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内涵。

学校体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从体育理论、体育运动等方面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从而提高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既是体育活动又是教育活动, 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体育人才, 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内容。

竞技体育:也称为竞技运动, 是以体育竞赛为载体, 并在竞赛中争取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现阶段竞技体育受到的重视最多、投入的资源最大, 并在很多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群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相对应的体育活动, 是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 城镇居民、农民等所有社会成员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活动,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全民身心健康, 兼有娱乐、医疗等功能。群众体育是我国增强全体国民身体素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体或工作对象, 对于提高民族素质,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以及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区别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三者又存在区别, 不能等同或相互取代。三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各自的组织形式与主体构成两个方面。

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是以体育教学为主, 以课外体育活动、课外竞赛、课间操、学校医疗保健运动为辅;其主体构成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竞技体育的组织形式是以体育竞赛、专业运动员选材、专项运动训练为主, 以竞技体育管理为辅;其主体构成主要是各级专业运动员。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大从体育组织, 业余的体育群体, 以社区、家庭、个人自发组织的大众性体育活动, 经营性的健身俱乐部等;其主体构成范围广泛, 包括了社会各界人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其目的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体现了三者各自的社会基础、参与人员及对国家体育促进作用的不同。

三、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联系

我国体育事业经过多年发展,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对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从而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 为体育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 三者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联系。一方面,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基础, 是培养、发掘竞技体育人才的极为重要的资源。学校体育教育拥有良好的体育场地、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先进的体育研究队伍和研究手段。因此, 必须重视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 发展学校体育。另一方面, 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竞技体育, 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体育竞赛公平公正、团结协作、争取优异成绩的体育精神, 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

二是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联系。一方面, 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学校体育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的准备。另一方面, 群众体育能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群众体育强化了学校体育的成果, 并使学校体育转化为群众性的终身体育, 不仅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更有利于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联系。一方面, 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种延伸, 可以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示范, 并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竞技体育发展的科学方法, 从而增强竞技体育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基础, 群众对运动项目参与热情越高, 就越有利于提高运动项目的参与群众的技术水平。同时, 反过来群众体育就越能够给竞技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从上述三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可以看出,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是具有一定区别但同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之一, 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竞技体育的发展则能够推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甘健辉.论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J].柳州师专学报, 2006 (03) .

[2]周军伟.“关注青少年健康校长高端论坛”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7) .

上一篇:掌上平台下一篇: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