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企业文化

2024-07-24

群众性企业文化(共12篇)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1

对于企业来说, 关爱职工绝不仅仅是访贫问苦、扶危济困, 还要积极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 帮助职工提高综合素质, 激励职工实现自身价值, 使职工真正能够“有笑容地生活, 有尊严地工作”。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推进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路线落实到企业中, 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 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 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 转变工作作风, 密切干群关系, 打造企业的廉洁文化, 有利于赢得职工的信任, 提振职工的信心,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认真听取广大职工意见建议, 查找干部自身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认真进行整改, 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同时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企业要发展, 就要有“风清气正”的企业发展环境, 而企业内外存在的“四风”问题, 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干群关系, 也严重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四风”问题,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 真心诚意查找问题, 切切实实解决问题, 最终落脚到服务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上。当前, 国有企业的一些领导干部滋生了一种“老板”意识, 养成了一种“老板”做派, 轻视职工群众, 忽视民主管理。为此,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要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 使他们增强“为民务实清廉”意识, 弘扬优良作风,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 真正把职工群众放在心上, 倾听职工群众呼声, 努力形成领导尊重职工, 职工支持企业, 企业和职工良性互动、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

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 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关爱职工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对于企业来说, 关爱职工绝不仅仅是访贫问苦、扶危济困, 还要积极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 帮助职工提高综合素质, 激励职工实现自身价值, 并在薪酬制度上保障职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使职工真正能够“有笑容地生活, 有尊严地工作”。只有这样, 职工才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 才能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 与企业同甘共苦, 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积极践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最终汇聚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实力。

对于企业领导干部来说, 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直接关系到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业绩观。只有坚持群众路线, 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才能站在职工群众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才能为企业发展用好手中的权力。否则, 手中的权力很可能就会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在国有企业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群众路线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尤其是为企业领导团队的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出了重要任务, 明确了具体要求。为此, 国有企业要紧紧抓住这一宝贵契机, 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成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先锋队, 成为建设企业先进文化的领路人, 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2

供水公司车队 张和平

和谐文化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保障。和谐文化构建虽然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其基础、重点和难点在于群众文化建设。因为群众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实践的文化,是整个国民文化建设的基础。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这也是和谐文化构建的本质特征和要求。因此可以说,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构建的主体。本文就群众文化工作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谈些粗浅认识。

一、群众文化工作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意义

企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支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说企业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企业摩天大厦的钢筋铁骨,可靠的政治保障构成了企业大厦的深厚根基,那么,和谐文化就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最迫切的就是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企业文化。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文化?总体来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紧紧抓住“和谐、双赢”这一灵魂,实现企业文化向以人为本、共进双赢、公平稳定、友爱和谐的重大转变。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文化

在过去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即过分重视利润、利益、效率等物的因素,对人的因素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文化,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企业精神、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突出以人为本。

二、群众文化工作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1、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能够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融洽人际关系。职工队伍是具有社会性,每个人都需要跟同事沟通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好坏。在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中,参与者挥汗如雨,奋力拼搏,组织者出谋划策,齐心协力,观众们相互鼓励,共争荣誉,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在这里得到升华。领导和员工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加强了沟通,密切了联系;同事之间的一些不融洽得到了缓解,促进了公司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2、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体育活动则提高了职工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将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北京巴威公司工会把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文体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一方面,广大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在群众文体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另一方面职工文体活动也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3、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司工会举办的职工文体活动,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目的在于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在文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在生产工作中则转化为“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争创一流,充分体现职工在文体活动和生产工作中的目标和动力。员工们顽强拼搏,勇于争先的意识培养了进取精神,团体项目促进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活动中的团结合作释放到生产工作中,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4、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员工的自豪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的文化活动和体育项目是企业形象的代表,从文化活动的角度,反应的是公司的文化底蕴;从体育比赛的角度,反映公司的实力。在举办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的同时,能够加强对外交流,通过活动宣传公司的企业文化,充分展现公司的企业精神和员工的精神风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从而提高公司员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5、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厚重载体,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措施。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特别是在开展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中,逐步达到让员工认同企业、热爱企业、奉献企业的目的。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大家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各种文化体育运动兴趣小组、协会团体,充分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使员工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情操、振奋精神, 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促进和谐企业的构建。

既有丰富内涵又有时代风采的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带来了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整体素质提高和企业形象的展示,职工由关心企业体育活动的胜败到关心企业的兴衰发展,完成了质的飞跃,职工体育活动促进了企业与文化的结合,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对构建和谐的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工会组织要解放思想、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工会文体委员会的作用,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和谐企业的构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09年11月12日

下面是赠送的励志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上面才是您需要的正文。

十年前,她怀揣着美梦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十年后,她的梦想实现了一半,却依然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作为十年后异乡的陌生人,她将何去何从?

笔记本的字迹已经模糊的看不清了,我还是会去翻来覆去的看,依然沉溺在当年那些羁绊的年华。曾经的我们是那么的无理取闹,那么的放荡不羁,那么的无法无天,那么轻易的就可以抛却所有去为了某些事情而孤注一掷。

而后来,时光荏苒,我们各自离开,然后散落天涯。如今,年年念念,我们只能靠回忆去弥补那一程一路走来落下的再也拾不起的青春之歌。从小,她就羡慕那些能够到大城市生活的同村女生。过年的时候,那些女生衣着光鲜地带着各种她从来没有见过的精致东西回村里,让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其中有一个女孩是她的闺蜜,她时常听这个女孩说起城市的生活,那里很繁华,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大家衣着体面……这一切都是她无法想像的画面,但是她知道一定是一个和村子截然不同的地方。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这个闺蜜一样走出村子,成为一个体面的城市人。

在她十八岁那年,她不顾父母的反对,依然跟随闺蜜来到了她梦想中的天堂。尽管在路途中她还在为父母要和她断绝关系的话感到难过,但是在她亲眼目睹城市的繁华之后,她决心要赚很多钱,把父母接到城市,让父母知道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可是很快,她就发现真实的情况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闺蜜的光鲜生活只是表面,实则也没有多少钱,依赖于一个纨绔子弟,而非一份正当的工作。而她既没有学历、又没有美貌,也不适应城市生活,闺蜜也自顾不暇,没有时间和多余的钱帮助她。这样的她,连生活下去都成问题,更别说赚大钱了。倔强的她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坚定要作为一个异乡人留在这里打拼,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一开始,她只能做清洁工、洗碗工等不需要学历的工作,住在楼梯间,一日三餐只吃一餐。周围的人对于一个年轻女孩做这类型工作都会投以异样的眼光,在发现她一口乡音的时候就立即转为理所当然的表情。自尊心强的她受不了这两种目光,在工作的时候默默地留意城市人说话的语音语调,和内容。

当她做到说话的时候没有人能听出她来自乡下的时候,她开始到各家小企业应聘。虽然她应聘的岗位都是企业里最基层的职位,但是她依然到处碰壁。最后终于有一家企业愿意聘用她,但是工资只有行情的一半,而且工作又多又累。尽管如此,她还是签了合同上班了。她每天都要战战兢兢地等待同事们的叫唤,偷偷地观察别人,谦卑地请教别人关于工作上的问题。也许是她的态度良好,工作尽责,同事们都愿意在空闲的时候教她一些东西,让她受益匪浅。她一天一天地学习着、进步着,慢慢脱离了以前乡下的生活,一步一步地走进城市。

十年后,她已经是企业里的第二把手,深得老板器重。谁也想不到十年前的她不过是一个刚从乡下出来的农村女孩。现在的她有着高收入,有车有房,但是她并不快乐。因为五年前她在乡下的父母去世了,邻居联络不到她。直到两年前她事业有成之后回乡接父母才知道这件事。在乡下,待在没有父母的家里时,衣着光鲜的她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所以她很快回到了城市,重新投入工作,却越来越空虚。因为她这十年来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如今父母不在了,她也失去了快乐。

她原以为十年的时间能够让她彻底变成一个城市人,但是她没有想到她十年后依然是异乡的陌生人,无法和父母一起在城市有一个家,依旧孤零零地在城市里寂寞着>>>>>>指尖的香烟

烟草的气味,不知什么时候就开始蔓延。如同那阵阵袭来的压抑,慢慢侵蚀我们唯留的一点点青春笑颜。黑板的一角,突然就被罗列出来一小块记录着距离某一个日子还余下的天数。接下来的生活,便因那个倒计时的数字,变得更加麻木。

而我们却还那么无所事事的躺在校园的花丛中,看透过树荫外的天空。阳光在那个时候似乎也忘记了灼伤我们,就任凭我们一天天的观望。应该说,那些空洞苍白的日子,是我们彼此撑过来的吧。我们就那么一天天的一起观望天空,一起想象以后的日子,一起数着教学楼房顶的鸽子。像是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前一定要把一切观够般,校园里有几棵榕树,哪棵树上断了一枝,哪棵树上有个经年的鸟窝,我们都清清楚楚。那时的我们就这么天真,虽然明知某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我在想,那时我们还是个孩子吧……

而好的孩子是不会抽烟的,那么,我们应该是一群坏小孩。我们都那么无以复加的喜欢看指尖的烟雾,因为那些弥漫的感觉就如十八岁那一年的年华。我们一无所有。

>>>>>>后校门的铁门

那时的我们总是若飞鸟般渴望外界,而学校却如同囚笼,囚禁着我们一切的希望与自由。那些保安的可恶嘴脸我们曾一起尝试过多少次。而后来,我们终于屈服了,开始另辟蹊径。或寵信许上苍还是垂青我们的吧,让我们这群叛逆的孩子发现了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

翻越铁门成了我们最开心的事,校服被挂破了,我们还在下面没心没肺的笑。仿佛铁门的另一边就是腾格里的长生天,而里面,便是炼狱。有人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锈迹班班的铁门成了我们通往外界的坦途。

当重新翻开记忆,想起那段飞檐走壁的日子,突然就开心的笑起来。只是不知道挂在铁门上的校服裂布,是否在经历了岁月洗礼后,还像以往一样招摇。就如同当年的我们,散落以后,如今真的很想知道各自到底过的好吗?

>>>>>>一路公交车的尽头

喜欢一个人或许真的没有理由吧,这个不清楚。但是我们都很清楚的是那一年我们突然就喜欢干一件让老师头痛的事情——逃课。焦躁的日子总会被我们颠覆。那个倒计时牌将我们压得喘不过起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逃避,随心所欲的上课法成了那时我们唯一的乐趣。一群大小孩,就这样开始了交接班式的逃课。

我们已经很轻易的就可以越过那扇希望之门。而门外,那一路公车就成了我们的生命线。

喜欢一直坐公车直到尽头,喜欢尽头的那条马路,喜欢那条马路边的一簇簇绿茵。那里没有城市的拥挤与喧嚣,那里很安静,那里是适合我们这群人的地方。我们一起看那些碎碎的阳光的透过叶缝,斑驳成一片片流光。如同那时盲目和麻木的我们,只能透过一些校规的末节去瞻仰外面的世界。记得那时有人说过,我们的生活如同狗一样,被人牵着。说完这话,我们竟没有一个人笑的出。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90-2

0 引言

众所周知,群众文化活动属于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一些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人民群众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主要自娱自乐方式的一种。但是,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各地的文化工作者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主要还是依靠文化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新时期,如何扎根群众,从而更加有效的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成为各基层文化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群众文化的定义

所谓的群众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主动策划、主动表演的一种娱乐活动。这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探索的社会群体性活动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社会活动。群众文化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精神需求,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还可以增强人们的团结意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自身喜怒哀乐的主要方式,如果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相关部分的正确引导,还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当前,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在公园和小区广场,主要的娱乐形式也是以广场舞为主。而一些农村的群众文化形式还是以村干部组织开展的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为主要方式。此外,一些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单位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也属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包含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地基层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多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要教育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和谐关系奠定基础。

2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的主要体现,群众文化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娱乐广大人民群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人民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对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也具有积极影响。

2.1 有利于启迪、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各种政策信息、法律知识、科学技术,都可以融入群众文化当中,然后通过专业人士的启发和教育,就可以慢慢地渗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中,既拓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范围,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

2.2 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在闲暇之余,广大人民群众却越来越感到空虚。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填补了人们的生活空挡,满足了人民的精神需求,并且随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多样性,人民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2.3 有利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民族民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得各个民族都可以将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艺术融入其中。然而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对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群众文化活动是通过专业文化工作者的组织而展开的,属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中蕴含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知识和思想。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让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走出封建迷信的误区,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3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策略分析

3.1 做好相关的筹备工作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周全的考虑各个方面。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思虑不周,很可能白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活动策划方案。该方案中必须明确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的时间、地点,参与本次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成员、本次活动的主要意义、活动的变现形式等,同时本次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单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本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所需要的活动设施必须齐全,避免活动进行到中途,因为缺少设备而中断;最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通常涉及的人员较多,因此场地的布置以及场地的安保工作也必须到位。此外,大规模的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这部分经费除了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之外,还可以争取当地的商家和企业为其赞助。其实,每个商家和企业都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得以发展,而投资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让人民群众熟悉企业或者商家,还可以赢得人民群众的好感,所以说商家或者企业提供赞助资金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想要争取他们的赞助资金不算难事。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有了物质基础。

3.2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以往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大都具有普遍标准,例如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接近人民的生活等等,但是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这种群众文化标准已经不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和改革成为新时期的组织标准。第一,新时期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应当充分利用传统的节假日。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数量是最多的,组织起来也比较容易。例如,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又可以实现万家齐乐;第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应当适合不同的年龄段,避免人群受限。例如风靡一时的“气排球”运动,就是因为老少皆宜的特点而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第三,重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农村,他们的教育程度较低,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增加他们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信息、医疗保健知识、法律知识等。

3.3 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势在必行。因为始终采用相同的方式,无法调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一方面可以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还可以宣传各种广场文化。当前主要的广场文化包括街头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广场美化,主要作用是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促进人们的精神愉悦。此外,诸如老年文化、商业文化、青年文化等也可以作为拓展空间的主要方式。

3.4 大力培养优秀的文艺骨干

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化,可见,群众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少数的文化馆辅导人员已经不能承担如此巨大的工作任务,因此需要以文化馆干部为核心,建立一支优秀的文艺骨干,充实到群众文化工作中,确保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设立各种培训班,将部分有资质的群众培养成为艺术骨干。例如设立表演辅导班、音乐辅导班、舞蹈培训班等等;其次,邀请专业人员或者艺术团体到文化馆进行授课,增加他们的专业程度;最后,实施走出去策略。让这些有资质的群众到不同的地方去学习,开阔眼界,领悟不同的艺术,为以后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离不开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想要保持群众文化活动的持久生命力,就必须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培养优秀艺术骨干等多个方面着手,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才能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真实效用,才能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丹.谈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J].戏剧之家,2016,06:229.

[2] 种楠.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401.

[3] 李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J].大众文艺,2016,08:8.

[4] 孔素琴.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参花(下),2016,04:129-130.

谈群众文化中的企业文化 篇4

在企业改革逐步深化的同时,企业文化应运而生。 一些企业界、经济界、理论界的人士明确指出,企业文化是实现一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上世纪80年代,美日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一经传入我国,立即在我国企业界、经济界、理论界广为传播,并形成了一股“企业文化热”。研究、学习企业文化理论,总结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先声,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先后提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以极大的推动,给企业文化工作者以极大的鞭策。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总体水平,促进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强化企业的科技意识和生产力观念, 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大大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综合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分西方企业文化与我国企业文化的不同性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作为立足点和归宿。企业文化的兴起,代表着当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企业文化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与资本主义企业文化不同,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赖以建立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职工和企业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创造更多的效益和财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职工,广大职工不仅仅是被管理和教育的对象。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进行的,具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而建设企业文化的机制与西方企业文化机制也不尽相同。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的精华,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和方向,是我国企业文化应有的态度。

第二,传统企业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企业文化成长的基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我们的国情厂情,更不能脱离以往企业文化建设中业已积累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会缺乏根基和有益的民族养料。“鞍钢宪法”、“孟泰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服务人民和社会的宗旨,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的品德以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都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从实践上看,我们的企业在努力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问题在于如何创造新的经验和形式,使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新的内容和时代特色。

第三,企业管理从以往注重对物的管理转变到注重 “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管理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环节和显著特色。这一方面来源于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入,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后者是决定性和带根本性的。 企业文化建设难就难在观念的转变上。思想的解放,必然带来首创精神的勃发,必然转化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巨大能量。经过艰苦的工作,企业普遍树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开发观念、民主观念、时效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信誉观念、平等观念等新的观念,使企业的创新精神、风险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追求卓越精神得以强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解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5

第一条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用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启迪职工,营造企业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以基层为主,业余时间为主,小型多样为主的“三为主”原则。

第三条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活动与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使职工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受到熏陶。

第四条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每年适时组织有特色的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和消夏文化等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职工的精神需求。

第五条发挥惠丰俱乐部的“阵地”和“窗口”作用,为基层开展活动提供快捷服务,为职工强身健体提供热情服务,为职工休闲娱乐提供便利服务。

第六条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活动培训班,为基层培养文体骨干。外聘有丰富经验的文体活动人才来公司授课,不断提高公司文体骨干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活动能力。

第七条在惠丰俱乐部举办书法、绘画、象棋、乒乓球等小型培训班,大力开展各种助学和促学活动,增强职工队伍的活动技能。

第八条本制度由公司工会负责解释。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6

关键词:基层艺术团队;培训运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7-01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为全体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在新的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艺术培训工作也在各地区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诸如资源缺乏,文艺培训工作薄弱等问题。因此,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应该着重解决当前存在问题,整合艺术教学资源,提高基层艺术培训工作效率。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艺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艺术培训人员资源紧缺。

基层文化站作为政府举办的提供服务指导及协助管理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单位,有义务对基层群众提供完善、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目前基层文化站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成为一大难题,所以只有借助县级文化馆或者聘请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到乡镇进行培训。文化馆、文化站专业干部人员配置现状与群众日益增加的活动需求不相适应,文化站工作人员同时要兼顾基层政府其他的行政事务,难以全力开展文化业务工作,这导致对团队的日常管理缺失、服务指导力量不强,很难满足日益壮大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需求,已成为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桎梏。许多

(二)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缺乏后劲。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文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村级文化室建设已开始普及,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基本得到了较好的配置,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后期的管理及日常维护导致许多设施设备闲置,设备无法更新等问题,加之文化活动场所没有专人管理及维护,现有的资源缺乏专业的人员加以充分利用,基层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三)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立足难。

1.日常运作经费不保障。通常文艺团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自筹、拉赞助、地方企业和单位适当支持、政府奖励等,经费普遍不足且来源不稳定,设备、服装、道具等条件较差,文化活动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所需配套设备、服装、道具等不断变化,淘汰更新快,群众业余团队运作经费不足制约和影响了日常活动的开展和团队长足的发展。

2.团队人员不固定。文艺团队是由文艺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基层大部分都为留守儿童、妇女及老年人,经济基础差,家庭事务繁杂,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

3.排练场地不固定。基层文艺团队最需要的资源就是排练场地,但现在的状况是:有场地的没人用,团队排练却找不到场地,团队与各种排练场所缺乏联系机制。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着眼于引导和教育,着重于创新和发展,着力于探索规律和建立机制,包括建立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投入机制和齐抓共管等机制。在领导机制上,把基层艺术团队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考核机制上,把基层艺术团队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在激励机制上,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为群众服务;在市场运作机制上,倡导基层文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基层艺术团队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文化馆、文化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积极承担起指导与服务的责任。对业余文艺团队进行常规性免费服务与管理,充分发挥文化馆站的作用,为文艺团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免费提供公共会议室和培训、排练场地以及必要的后勤综合服务。并积极为文艺团队进行技能培训,帮助邀请指导教师等个性化服务,为团队提供展示平台,推荐、协助团队人员参加有关展示及比赛活动,协助策划、组织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针对有文艺专长或爱好、热心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按兴趣和专业水平分门别类组建歌、舞、戏、曲艺类等文艺团队。建立固定人数在在10人以上的队伍,建制完备、有规律开展活动并具备较成熟的专业素质能独立完成演出任务的团队。了解团队的归属性质和活动情况,扩大团队之间的交流,提供最新的文化艺术信息,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引导,肯定他们在整个文化建设的作用,进一步确立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使社会艺术团队能够有序地发展。

(四)城乡统筹抓互动。要大力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开发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促进城市文化多下乡、常下乡,不断加大向农村的辐射力度,带动农村文化通过展演、调演等方式多进城、常进城,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进一步弘扬特色,突现个性,促进繁荣发展。

(五)经济作为维持团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对业余团队奖励实施以奖代补的办法,重点扶持活动影响力大、社会效益高的团队,各文艺团队代表参加大型赛事,奖金发给该文艺团队作为活动经费及演职人员奖励。同时基地视情况给予奖励。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文化市场费改税后,应确定适当比例返还文化部门。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基层文化发展。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资金投向,调整文化布局,支持基层文化建设。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7

一、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基本要素

首先, 在物质层面构建企业的群众文化。物质层面是企业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基本内容, 是企业职工可以直接感知的有形、可视部分, 主要包括企业为企业群众创造的物质环境, 主要包括企业群众的生产环境、企业群众的休息娱乐环境、企业群众的文化设施以及厂容厂貌等。

其次, 在行为制度方面构建企业的群众文化。行为层面主要是指企业群众的群体行为、企业家的行为、群众模范人物行为, 其中企业家的行为是企业群众文化的楷模, 群众模范人物行为是企业群众文化的中坚, 企业群众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企业群众的行为决定着企业整体文明的程度以及精神风貌, 在行为制度方面构建企业群众文化, 主要是制定具有企业群众文化特色的规章制度、企业群众道德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准则等。

最后, 在精神层面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精神层面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以及灵魂部分, 是企业文化最高的层次部分, 而企业群众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同样需要在精神层面进行构建, 在精神层面构建企业群众文化, 主要是在企业职工的素养方面以及职工的使命感、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等。

二、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意义

企业群众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企业的群众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与管理密不可分, 是建设企业群众精神文明的主要表现方式, 其为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有很多。

首先是拓展并丰富了企业群众文化, 对企业的人才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群众文化对企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人, 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 培养企业职工成为有文化、有梦想、有追求、高技术人才, 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使企业发展获得基础保障。

其次, 企业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推进, 也是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只有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潜力与聪明才智, 才可以为发展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软基底, 企业群众文化的存在意义就是发挥企业职工的精神动力功效, 促进企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最后, 企业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企业职工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 而活跃的企业群众文化活动能不断提高一个企业的对外知名度,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积极利用开展企业群众文化活动, 扩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 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时, 可以充分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企业能力、企业的装备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形象, 一个企业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打开市场的重要手段, 为开辟企业发展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三、构建企业群众文化的实践措施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发展的主体就是人, 使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工作中来, 在构成企业文化的众多因素中, 企业职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群众文化的构建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企业职工的潜力与智能充分发挥出来, 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积极的环境与氛围, 在构建企业文化时, 企业需要充分了解企业员工的诉求, 在组织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时, 与企业员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企业需要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娱乐与生活的基础设施, 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 在物质层面为职工提供足够的保障, 通过组织具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或日常娱乐活动来增加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

在组织企业文化时, 除了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外, 还需要做好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 文化设施是为企业职工提供可以享受爱护生活、开展文化活动的空间以及物质环境, 而文化队伍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 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企业职工建立图书室、俱乐部以及文体活动室等文化设施,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物质实施即体育设施, 将文化施工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 维护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要想做好企业群众工作, 需要最大程度上维护好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 企业要尽最大地能力帮助解决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发挥企业职工主人翁的地位, 保障企业职工参与管理企业的权利, 充分解决好企业民生文化, 提高企业职工的生活水平, 为企业职工搭建成长的平台, 促进企业职工成长。企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时, 要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充分体现企业的关怀, 创造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氛围。

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诉求的渠道, 建立健全长效的组织机制, 将群众文化活动做长久, 为企业群众提供思想交流、自由言论、反映实际情况的民主平台, 利用好诉求渠道, 解决好自己的生活问题, 帮助企业解决好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深入到群众当中去, 听从群众的呼声。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建立解决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 预防企业职工之间发生矛盾与纠纷。

(三) 定期组织外联活动。企业定期为企业员工组织外联活动, 将企业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其他企业的群众文化进行交流, 将其他企业的群众文化充分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在进行企业外联活动时, 可以充分用彼此之间的资源, 共同为企业职工组织单身交友、职工运动会、才艺比拼以及文化艺术节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为企业职工请一些文化艺术表演群体到企业中来, 丰富企业群众文化活动, 使企业文化活动不再单调, 可以将比较先进、流行的、有内涵的文化活动请到企业内部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为企业的群众文化活动增加一份色彩, 拓宽企业职工的文化视野, 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

在群众队伍中加强企业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三项建设, 要想将企业文化工作做好, 就需要做好企业群众文化活动, 建立一支有文化、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建设, 要定期组织企业职工学习三个代表、中国梦等重要思想, 同时加强职工学习企业文化的力度, 使企业职工与企业始终站在一条战线上, 使企业的文化与行动始终保持在一个高度上。企业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 还要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工的业务能力, 开展技能学习班、组织员工进行网络学习、定期将员工进行外派,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群众文化的建设, 将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落实, 提高企业职工的全面素质, 在精神层面上加强企业群众文化的建设, 加强企业职工的作风建设, 建立有活力的群众队伍, 将企业文化不断地传输出去, 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四、结语

企业群众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只有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工的群众文化水平, 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才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促使企业不断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以及新形式, 企业需要加大群众文化的构建工作力度, 满足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需求, 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童高田, 王涛.关于燃气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J].城市燃气, 2005 (06) .

[2]宋颖.关于企业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3 (24) .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8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哲学理念的创新和飞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必须要求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与之相对应。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 是党的科学领导方法, 是党的根本路线。

昊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2006年新组建的企业,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突破“常规”, 抛弃花大价钱聘请专业公司“粉饰”的套路, 结合自身实际, 通过走“群众路线”,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树立起了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 实现了企业体制和管理的有机整合, 对于统一员工思想, 凝聚人心, 集聚人气, 促进企业的全面整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追根溯源, 形成企业文化“群众路线”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文化。文化与人类共生, 是人类存在和历史发展的表现。企业文化如同文化一样, 存在于一定劳动活动之中, 文化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说起企业文化的由来, 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但是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企业实践, 则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体系, 则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 而我国正式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

这一概念引入我国都20多年了, 但如何定义, 目前各方对此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大家相对倾向于这一定义:所谓企业文化, 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 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精神道德、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

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文化“心的呼唤”, 是文化本质和人的本质的统一。而企业文化的特征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实践和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以及结合下步发展趋势来看, 企业文化具有社会性、民族性、融合性、人本性、过程性、渗透性、自觉性、实践性、传统性、创造性等普遍性特征。

从上述的企业文化基本概念、本质、特征中可以分析出:人的因素, 在企业文化中举足轻重。首先从定义分析, 概念里面有几句重要的描述“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体现了企业及成员的价值准则……”;其次从本质分析, “两个本质”中, 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活动的成果, 这是文化的本质。因此, “两个本质”实际上都是人在当中起决定因素;最后从特征分析, 其中的“人本性”, 就是指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企业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对人的价值观、精神、道德的引导和控制。

追本溯源, 从企业文化本源内涵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是整个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文化人。

再来分析一下群众路线。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怎样做?当前最流行、最便捷的做法就是高薪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驻, 然后对他们了解认识到的企业文化素材进行全方位整理、包装, 这样动辄十几万上百万“粉饰”出来的“企业文化”也确实“好看”。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力。而只有这种具有鲜明个性的理念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 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恰恰这种个性是没有长期在企业感同身受的咨询公司根本不可能“包装”出来的, 这样的“快餐文化”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起到文化整合、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 才能少走弯路, 事半功倍, 收效明显。否则,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 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集中地反映了先进的企业价值观, 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 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 企业文化要植根“基层”, 必须充分重视和尊重基层员工的“文化话语权”, 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使企业的目标、信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形成共识, 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 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 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如此坚持下去, 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 企业文化走“群众路线”, 由员工自己提炼出自己企业的文化,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更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以及约束功能, 更能得到员工的支持, 使员工更有认同感。

二、突破常规, 进行企业文化“群众路线”探索实践

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 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 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 昊华西南公司决定突破“常规”, 抛弃花大价钱聘请专业公司“粉饰”的套路, 结合自身实际, 通过走“群众路线”, 探索新型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公司组建之初, 就明确地提出了“争创一流企业”的目标和“突出发展材料化工, 积极发展精细化工, 巩固发展基础化工, 建设中国材料化工基地”发展远景, 以此凝聚人心、积聚力量, 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将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 昊华西南公司成立伊始, 公司党工部、工会就联合发出通知, 采取二下二上的方法, 在公司员工中征集司徽、司旗的设计方案。新公司如此看重员工意愿, 在员工中得到了积极回应, 短短二个月时间内, 就收到15名公司员工设计精美的作品30余件。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 最大限度体现员工的意愿, 公司党工部还专门增发一期企业报, 将这些候选作品全部刊载出来, 供广大员工投票评选。公司各基层的党和工会组织在听取本单位员工意见基础上, 积极统计员工的倾向意见, 向中意的作品投了票, 最终, 公司参考员工投票最多的设计作品确定了公司司徽、司旗。

2007年, 为了提炼、挖掘能代表广大员工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 公司又在员工中开展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核心理念征集活动。有了去年的参与经验, 公司员工参与更加积极、踊跃, 共提交参选意见500余篇条。在经过反复讨论、广泛征集员工意见的基础上, 公司正式确立了代表企业共同理想、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鹤征八表, 止于至善”的企业核心理念和“管理至精, 效益至上, 务实创新, 持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以及“人性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管理观、“人人是才, 适用即才”的人才观、“满足顾客期望, 质量创造价值”的质量观、“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经营观、“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的发展观等系列理念。

2007年底, 公司开始筹备司歌的创作工作, 在员工中征集词曲作品成为筹备部门不二的工作方法。征集通知一发出, 就得到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 短短数月, 就征集到词曲作品数十篇, 投稿的有意气风发的在职员工, 也有鹤发童颜的退休员工, 作品都饱含员工对企业无尽的爱戴和希望。最终, 公司筹备部门综合了众多歌词作品精华, 由社会作曲家谱曲, 创作出了琅琅上口、积极向上的《昊华西南之歌》。因歌曲有员工们的切实参与, 真切地写出了公司员工的心声, 司歌一经传唱, 已逐渐成为公司经久不息的“流行歌曲”。

2008年, 公司决定确定“职工行为规范”, 同样征集活动采用“两上两下”原则, 在第一阶段的征集活动中, 共收到基层单位和个人的征集稿件60余篇。通过认真整理、归纳, 初步形成了两篇各具特色的职工行为规范讨论稿, 再次下发讨论, 在第二阶段的征集活动中, 共收到30个基层单位通过职工认真讨论后的回复。根据第二阶段基层反馈情况, 经公司工会、党委工作部研究并提请公司办公会审议通过, 最终确定了“忠诚敬业守纪勤学文明至善”的公司职工行为规范。

三、“一箭三雕”, 提炼企业文化“群众路线”经验效果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 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能激发员工的士气, 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 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

昊华西南公司在充分尊重广大员工意愿, 深入挖掘企业的文化精髓, 让员工自己提炼、自己总结, 制定出员工自己的“行为规范”、司徽、司旗、司歌以及公司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后, 由于这一系列理念的形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和认可, 并逐渐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广泛认同和自觉遵从的群体意识, 成为企业统一员工思想, 凝聚员工智慧和力量的精神支柱。

事实上, 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容就是在企业领导人自觉领导下, 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下, 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克服不良企业文化的管理活动。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坚持“走群众路线”,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节约了“建设经费”。根据“行情”, 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包装”企业文化, 少则几十万, 多则上百万, 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在企业安全运行资金都“捉襟见肘”的客观现实下, 这样的“豪华”企业文化显然跟企业的科学发展背道而驰。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后, 就此一项就节省了大量建设“经费”, 大大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性价比”;二是缩短了“建设周期”。首先, 专业公司“包装”企业文化, 也需要对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人员和环境进行全方位熟知, 需要对企业文化底蕴进行深深感知和认真挖掘, 这一过程, 少则数月, 多则数年, 而通过走“群众路线”建设的企业文化, 不仅完全减少了这个“时间成本”, 而且因早就具备的历史积淀, 从而大大缩短了员工“领悟”文化精髓的时间;其次, 通过走“群众路线”, 让员工从开始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时就介入, 这也让员工更早就体会到公司的企业文化, 从而缩短了企业文化宣传、贯彻的时间, 让企业文化边构建、边建设、边宣传、边贯彻, 使建设与贯彻得以同步实施;三是增强了“建设效果”。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走“群众路线”, 使员工从源头开始就全面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这样广泛而深入的参与, 切实增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 员工的切身参与, 更能使员工真正领悟企业文化精髓, 从而将其转化为了实际工作更大的动力源泉。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9

一、我国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 题

群众性体育文化的创新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虽然体育创新,打造区域健身文化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然而,我国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体育文化创新力度不足。据调查,目前我国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工作仍旧只是一句口号,各地区有关体育工作的创新不够科学,体育建设工作较为单一,创新仅仅是空谈。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创新工作不协调。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地区差异明显,不同地区对体育文化创新的认识也不一致。体育创新一定要有资金作保证,然而受到区域发展条件的限制,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面子工程严重,无法突出群众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传统的体育创新工作已经不能称之为“创新”。另一方面,体育文化工作没有根据群众的需要进行建设,无法体现群众的诉求。

二、从文化需求视角论群众体育文化的创新

(一)满足群众体育文化创新要求

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体育文化一定要保证具有群众性,不能局限于过去的单一创设思路。具体而言,各地区在创新体育文化工作的时候,要深入调查群众的需求,以问卷调查或网络问卷的形式明确百姓喜爱的体育项目,并且了解他们对创新体育文化的看法。

(二)群众性体育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从文化需求视角进行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它要严格遵循创新体育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原则, 从创新整合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体育文化的创新要具有原创性,根据各地区人口的实际特点,关注老年人健康,坚持原创体育运动。例如, 我国上海地区根据区域人口特点,创造出的“手杖健身操”就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爱;其次,体育文化的创新要具有整合性,能够按照某种特定的文化,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的文化组合在一起,构建出新的体育形式;最后,体育文化的创新要坚持引进和吸收,善于采纳国外先进的体育观念,为我所用,并将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体育进行有机整合,更好地做好吸收工作。

(三)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加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 新成果的科技含量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是进行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动力之一,比如三林龙狮文化中现代“光、电”技术的运用, 就为当代龙狮运动增添了别样色彩。科学技术对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了对创新主体及其作用要素的内在素质和水平的优化和提高上。

三、结束语

我国一定要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工作,革新以往的体育形式,从多个角度进行体育创新,突出体育的积极作用。

摘要:现如今,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健身事业、体育文化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据调查,我国各地区群众性体育热情持续高涨,体育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了全民性追求。但是,它的创新发展不能是随意的,体育文化也要适应现代化建设,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我国群众性体育文化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如何从文化需求的视角入手,做好群众性体育文化的创新活动,从而实现全民健身的美好愿望。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10

关键词:群众文化,群众合唱,指挥艺术,精神生活

群众性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是当今较为活跃、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活动,是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和培养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性合唱与比赛活动随之蓬勃兴起。群众性合唱对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团结协作精神,提高音乐素养等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且使合唱艺术走近了民众,推动了合唱的发展。

1.群众性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合唱反映了我国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参与者而言,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对社区而言,合唱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还培养了合唱参与者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的好品质,这种协作精神正是建设群众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合唱艺术的普及对广大群众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音乐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群众渴望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交流学习,在合唱中他们的参与热情被点燃,群众合唱这种形式已成为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卡拉OK和流行歌星为主要形式的“歌厅文化”一度充斥着全国城乡文化市场,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品位的高雅的文化生活,全国各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合唱团等文化现象,就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当前,许多省市都把大力发展群众性合唱当做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一项重要工程,这是很有远见的。群众性合唱的繁荣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多社区的群众性合唱活动不再是为了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更不是为了在显赫的场合拿大奖,而是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要,是千家万户、社会各界的一种共同追求。

1.2 群众性合唱是城市文化的新标志

现如今各阶层大众参与歌唱的热情非常高涨,他们以“歌咏”这一最质朴的艺术形式,抒发出自己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种奋发向上的歌声给人以熏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示出了新时代市民的精神风貌。不少群众对歌咏的热衷与执著,已经让群众合唱这种简单而寻常的文化活动,遍布全市,成为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成为市民提升生活情趣、调整心态的重要精神追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标志。自发、持久、多形式、多年龄段,是群众业余合唱的特点。在现场听这样的合唱,你会被那份热情和真诚感染。歌者神情专注,充满激情。唱到兴头处,他们会分成男女声重唱、多声部混合唱。而在高难处,指挥会让大家停下,教一教发声,大家一遍遍学,果然效果见好,唱的人越发有了兴致。在合唱队伍里,大家来了就唱,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唱一首歌,相互笑一笑,彼此间很默契。歌声把这样的口号化作点点滴滴的力量,渗透进每个歌唱者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这样的合唱终于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歌咏,而且成为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市民调整心态、提升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它以非常体恤的方式,滋养着歌唱者的内心。

2.群众性合唱的特点

群众性合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临时性,社会各单位部门通常都是为了举办某项活动而临时集中排练。

二是广泛性,群众性合唱活动,形式多样、参与性强、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差异性,参与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接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有非专业,有从事过合唱演唱经历的人,也有从没有接触过演唱的。

3.演唱曲目和合唱队员的选择

3.1 演唱曲目的选择

曲目的选择是群众合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选的演唱歌曲难易程度要根据队员的演唱水平而定,曲目太简单,不能体现演唱团体的水平,难度太大,演唱者们又驾驭不了,因此,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曲目,将是群众性合唱成功的关键所在。

3.2 合唱队员的选择

在合唱中我们总提到声音要统一,要唱得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那这就需要音色的统一,除了训练以外,合唱队员本身也应该具备明亮、较为松弛的声音。所以在挑选合唱队员时绝不能忽视队员的音色。其次,声音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因此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

3.3 确定演唱声部

根据合唱队员演唱水平和声音特点来划分声部。

女高音特点:声音明亮、清脆、高亢的音色。

女低音特点:声音饱满浑厚、宽广。

男高音特点:声音高亢、雄壮有力。

男低音特点:声音饱满、低沉。

4.群众性合唱的排练和指挥

4.1 对指挥的要求

开展合唱艺术活动,指挥是关键。指挥既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合唱团艺术的指导者和实践者。套用一句俗语,“没有不好的合唱团,只有不好的指挥”。虽然是业余的队伍,但是在艺术水准上却没有业余的标准。群众性合唱团的指挥不仅只是完成作品的排练和指挥演出,还更应该是很好的老师,担负起传播和普及音乐文化的责任,像教学生一样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个指挥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质的优秀指挥。

4.2 对管理的要求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团结骨干力量指挥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群众性合唱大都是一些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唱歌。但是由于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工作上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使得这个看起来很容易组织的队伍变得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差异恰好又是合唱的大忌。因此如何让大家紧密地团结起来,在指挥的带领下完成艺术作品,创造的完美艺术形象呢?

在一般性的群众合唱团中除在传统意义上的设立艺术总监、团长、副团长声部长以外,还设立理事会和团务委员会。团里的重大事情决策,如团长的选拔、曲目的选择、团的发展等都在团务委员会的基础上由理事会来决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群策群力的优势,把那些热爱歌唱、热爱合唱的积极分子选拔成理事会成员使之成为铁杆的合唱迷。再通过这些理事来传达团的宗旨和发展纲领,尤其是通过理事开展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和聚会等来协调和沟通团员之间的感情,增进团员之间的友谊,从而达到稳定队伍的作用。

(2)抓住兴趣爱好、稳定团员队伍

能够主动来参加合唱团的人员必定是对歌唱有很大的兴趣、热爱唱歌、喜欢合唱的人,只有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个兴趣爱好,并不断巩固他们的兴趣,才能够留得住人。指挥要通过排练和教学使他们能够学到东西,有所收获,通过演出获得成就感来鼓励和推动他们不断向前发展。这样的合唱团才能够凝聚人心,稳定队员从而逐步走向专业水准。

(3)艺术上的要求

群众性的合唱团体虽然是业余的队伍,但是在艺术水准上却一点也不能够业余,必须做到业余队伍专业化要求。因此群众性合唱团的指挥不仅是一个指挥还更应该是很好的老师,是一个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质的指挥。

繁荣群众文化 篇11

关键词:群众文化;声乐培训;探讨

声乐在音乐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它具有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近年来,声乐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在积极的推广声乐教育。声乐艺术有了很迅猛的发展,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低下。这是由于教学模式太过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影响了声乐教学。而声乐教学是一门独特的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的趋势。在另一方面,声乐教师专业技能的水平也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了学习声乐的群众技能的水平,学习声乐的群众学习声乐的兴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现有声乐教师的现状不利于声乐人才的培养。

一、文化馆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现有的声乐教学中,依然有不少地方采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教育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各种新生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声乐教学中,依然有所体现。进行声乐教学时,还是采用的教师教,群众学的方式,学习声乐的群众获得知识的方法较为单调,方式过于单一,影响了声乐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群众声乐技能的学习。加之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缺乏自我提高,造成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停滞不前,无法给出群众声乐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权威的指导。造成声乐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在声乐教学中对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从事声乐学习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不到位,这样就会使学习声乐的群众学习和老师讲授之间出现问题,沟通不够。群众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听声乐知识的程度,而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并没有教给学习声乐的群众太多声乐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有时也许是教师讲解了学习技巧与方法,但部分群众由于自身原因还是不能领会。这样就会使人唱歌跑调、忘词。要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就要努力提高学习声乐的群众综合素质,使其能认真学习并领会声乐中的技巧,并能认真的应用于实践中。

(三)学习声乐的群众水平参差不齐,从事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有待改善。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学习声乐的群众的整体素质长短不一,导致声乐教学出现了困难。另一方面声乐教学的师资队伍也出现了问题。在声乐教学上常由非声乐出身的教师兼任,就近取材,耽误了学习声乐的群众专业技能的培养。几年下来,学习声乐的群众什么专业知识都没有学到,而且影响了群众学习声乐的兴趣,不利于繁荣群众文化。

(四)学习声乐的群众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声乐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习声乐的群众受益终生。纵观近些年的声乐教学,群众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加强。随着时间的增长,很多群众对声乐的学习欲望减退,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所以,一方面要自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画等提高他们的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技能,这样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能挖掘其身体内部的潜能。提高感受美、学习美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出积极的建设作用。

二、对于文化馆声乐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声乐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群众听。由于教师讲课缺少与群众的沟通与交流,感觉教师像在唱独角戏,群众基本没有学习的欲望,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尽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课堂,在课堂中穿插群众喜欢的话题,激发他们的激情,使得群众喜欢上声乐这门课程。这些方法的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群众的创新意识。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强群众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群众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加强群众声乐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熏陶群众的品德,还能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开发群众的思维,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因此,加强群众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习声乐的群众的声乐质量。在文化馆的声乐学习中,群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其次是自身能力。声乐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首先要进行考核,入职后还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达到与时俱进。

(四)改正不良的声乐学习习惯。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更多的注重学习声乐的群众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鼓励群众反复进行声乐的演练,并对错误的音调进行纠正,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也能历练自己的嗓音。在声乐中,吐字、咬字是基础,怎样发音准确,是声乐学习中最头疼的事。声乐老师要对发音环节进行专业的训练,通过一些更好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自己训练的目的,促进学习声乐的群众声乐水平的提高。让学习声乐的群众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群众性企业文化 篇12

一、以群众为主体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贯彻执行新时期文化建设精神的基本要求

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文化建设工作精神,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因素。

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实现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实施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活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一种基础性文化活动形式,对普通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广大基层文化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对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牢牢把握“人民群众”这个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贯彻执行党对新时期文化建设工作精神的基本要求,是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纵深开展的强大动力。

二、以群众为主体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扎实推动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现实需要

以群众为主体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动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是贴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使群众接受,就必须贴近群众”。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也相应提高,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在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存在着高高在上、过度庸俗等问题。追根溯源,仍是在组织和开展中,没有把握“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定位,没有充分了解当地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没有因地制宜用心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二是占领文化道德高地的需要。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诸如“送文化下乡”等之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大增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少数偏远地区,因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少,或有活动却脱离群众本身,导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很多非法的宗教、迷信活动乘虚而入,广纳“信徒”。所以,必须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重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把群众吸引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来,牢牢占据社会主义文化道德高地,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风文明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态度传递给群众,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至关重要意义,对提高普通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三、以群众为主体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激发普通群众创造活力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谈到群众文化建设时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重视和发掘普通群众的创造力。

自古以来,文化就源于人民和人类最初的劳动实践。例如,《诗经》中的《风》收录的大多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古希腊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来自于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丰富想象,这些都是以群众为主体,深度挖掘和提炼创作的艺术作品。这充分说明,文化一旦远离人民群众,就没有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只有真正尊重人民群众,认可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实现文化创新。

在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激发群众的创造性还要把握好几点:

一是强化引领,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特别是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强化指导,通过“传帮带”等形式,着力提高普通群众文化素养,不断壮大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三是强化投入,大力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用;

四是强化扶持,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尊重和保护普通群众的原创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四、结语

上一篇:协作式下一篇:院前急救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