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拐弯处

2024-09-06

黄河的拐弯处(共6篇)

黄河的拐弯处 篇1

纵观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有关秦皇东巡、徐福东渡的遗迹传说, 时见于古籍记载和民间传承最为集中的应该就是今渤海湾腹部, 原齐燕交界的黄河故道入海口两侧, 方圆百公里的地方。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山一河两县两城多点”。

“一山”是指碣石山, 今无棣大山。

“一河”是指鬲津河, 今漳卫新河, 入海口叫大口河。

“两县”是指厌次县、千童县。

“两城”是指千童城、丱兮城。

“多点”是指秦台、武帝台、望子岛、平原津、齐堤、训童港、百匠台、开化寺等。

1. 碣石山。

碣石山, 在现今山东省无棣县境, 漳卫新河 (古黄河入海口) 南侧, 属古齐地无棣邑境内。无棣, 春秋时期就是一处古邑, 隶属齐国。《左传·僖公四年》有记, 云:管仲谓:周召公奭曾赐齐先君之履, 让他“东至于海, 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无棣”。也就是说, 无棣位于古黄河之南岸, 是齐国的北境。无棣碣石, 唐虞称碣石, 春秋名无棣山, 魏晋时称盐山, 唐宋称马谷山, 明清俗称大山。春秋以前, 有重要的标识作用, 随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指南针的出现, 碣石标识的意义远不如春秋以前的时代, 碣石几更其名, 仅大山之称已有七百年之久。

2. 鬲津河。

即今漳卫新河。为古九河之一, 大禹曾在此治水。发源于太行山, 经无棣碣石山之右侧入海。鬲津河入海口古称大沽河。今谓大口河。是古代北方重要口岸, 现建有黄骅港。据说, 鬲津河以古鬲国得名。鬲国, 相传为夏方国, 《左传·襄公四年》云“靡自有鬲氏”即是。故址在今山东禹城东北临邑县德平镇。千童城在此河的北岸, 当年徐福最后一次出海正是沿此河进入渤海东渡扶桑的。

3. 厌次县

厌次县在古无棣邑境内, 距千童城70多公里。相传秦始皇东巡厌天子之气, 至碣石, 次舍于此, 因得名“厌次”。秦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后在位十一年, 五次出行, 四次是东巡, 其中始皇三十二年 (前215年) 是前往碣石厌天子之气。设立厌次, 这是厌次建县之始。“厌次”春秋战国为齐国地。秦置厌次县, 县治在今桑落墅北。秦时其辖区范围较大, 包括今山东惠民、阳信、无棣等县境或其一部, 西汉高祖五年 (公元前202年) 析北部河曲部分置“阳信县”, 隋开皇六年 (586年) 又割阳信北部置“无棣县”。明洪武元年 (1368年) 废厌次县, 域地入棣州。

4. 千童县

千童县是汉高祖五年置县, 县治在饶安 (今盐山县千童镇) 。汉置千童县初见于《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上, 第1578---1579页) “渤海郡, 县二十六……千童”。东汉史学家应邵注释:“灵帝改曰饶安。”西汉初年, 距徐福入海时间时隔七年, 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将饶安邑置千童县。汉承秦制, 置县是一种国家行为, 可见徐福从饶安周围募集数千童男女百工武士东渡在全国影响之大。刘邦与徐福是同代人, 班固撰写《汉书》时, 千童县的建制尚在。

现在保存最完好的最具权威性的全国总志---唐代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载:“饶安县, 本汉千童县, 即秦千童城, 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 置此城以居之, 故名, 汉以为县, 属渤海郡, 灵帝置饶安县。” (《元和郡县图志, 河北道三》, 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519页) 很清地讲明了千童县的来历。

宋史学家乐史编撰的《太平寰宇记》中的三段论述, 明确地说明千童城是徐福与童男女千人入海置此城所居而得名。汉为千童县治, 后汉更名为饶安县, 又是北魏熙平二年所置的沧州州治治所。明谢肇制撰写的《五杂俎》载:东渡徐福千童百工船队起始于沧州盐山县。

5. 丱兮城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176页载:“丱兮城, 在直隶盐山县东北, 相传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 入海求仙, 筑城侨居童男女, 故名。经河北省有关部门考证, “丱兮城”在今黄骅市的羊二庄南二公里。旧属盐山县。“丱“就是未成年儿童头上的两个发髻, 丱兮城就是童子城, 与千童城相距60公里, 可见当年徐福东渡征集童男女规模之众。

6. 千童城

千童城旧址在饶安 (现千童镇) 。战国时的饶安邑最早见于《史记》。“始皇六年 (公元前241年) , 赵将庞媛攻齐取饶安” (《史记赵世家》)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委会, 1985年10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载:“饶安邑, 战国齐地, 在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史记赵世家》赵将庞媛攻齐取饶安即此。”

千童镇位于盐山县城西南25公里处, 与山东乐陵县隔漳卫新河相望。自古以来, 就是周围数百里较大的水陆商埠。以“齐地丰饶, 可以安人” (《元和郡县图志河北道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本, 第519页) 而得名。公元前209年, 秦方士徐福受秦始皇之命, 拓饶安邑, 筑千童城, 在周围数百里征召数千童男女百工集驻千童城, 为具衣食舟楫, 经集训, 沿鬲津河 (又称老黄河) , 从古黄河口 (即今黄骅港) 入海, 远航异域东渡扶桑, 由此, 人们将饶安邑时称千童城, 又称童子城。汉高帝五年 (公元前202年) , 为纪念这一震动当时朝野的东渡事件, 将饶安邑置千童县可以说先有千童城, 后有千童县。公元1993年, 经河北省政府批准, 旧县镇复名千童镇。由此可知, 战国时的饶安邑, 秦末的千童城, 汉代的千童县治, 汉武帝元朔四年至元狩二年的千钟候国, 三国、晋、北魏、隋唐的饶安县治, 北魏年间的沧州州治, 唐贞观十二年以后的旧县镇, 1993年以后的千童镇, 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名称, 其址即现在的千童镇。

7. 武帝台

武帝台古遗址位于滨海新区临港化工园区驻地偏北五公里, 距千童城80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米, 在耕地以前基高约二十余米, 并有小庙一座, 可容数人睡觉, 有泥塑像, 据称系汉将刘猛之“奉礼”。武帝台虽为秦以后的汉武帝时期建筑, 但它同是东渡求仙的产物。汉武秦皇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既有雄才大略丰功伟绩, 又有求药成仙荒唐举措的特殊人物, 武帝台和秦台一样同样反映古黄河入海口附近的神秘性和帝王在此求仙的真实性。

在以千童城为中心方圆不足百公里的渤海西岸地区, 就留下如此多的与秦皇徐福千童有关的遗址遗迹, 地名来源。不仅充分证明徐福东渡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而且也为我们后人研究徐福千童文化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徐福研究开发一定要打破行政地域界限, 不分山东河北浙江江苏。徐福千童属于中国也属于东北亚、属于世界。二是地域的联系性为徐福文化旅游跨区联合开发提供可能。三是徐福千童研究开发必须走产业化市场开发道路才能更富有生机已经成为必然。

黄河的拐弯处 篇2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看见了爸爸,本以为会得到爸爸的关心,可是爸爸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就走了。

弟弟很难过,也很不高兴,以为爸爸不关心他,有个同学一边笑一边说:”大部分爸爸都是这样的,其实他很爱你的,只是表达不出来罢了。不然你看,等你爸爸走到拐弯处的时候一定会看你一眼的。“弟弟半信半疑,他们不约停下来,凝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有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的时候,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的瞟了弟弟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周涛:渴望拐弯处的风景 篇3

记忆中看过这样一句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赞同。我始终相信,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试图打破熟悉,制造一些陌生,甚至,会有意打碎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用一种不习惯和生疏来刺痛我们的心灵和眼睛——在这种痛里获得新生。周涛就是这样一个给自己制造疼痛的人。

作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她在做完自己第100期《综艺大观》时,宣布了离开。她并不觉得遗憾:“我做的节目让人感觉很热闹,但其实我性格很安静。做综艺节目不容易显出主持人的文化底蕴,会留给观众‘花瓶’的印象。我想离开《综艺大观》的念头已经很久了,幸运的是我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机会离开。”

有人说,她在最火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她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激流勇退:一个人到达一座山峰,不可能一直处在山顶位置,但攀登另一个高峰却注定要先下山。再一次的选择中,人们看到了另一个周涛,更多的是一种成熟蜕变后的大气和沉稳。这一次,她说,她要做好一双眼睛,让观众通过她眼睛的筛选,看到好节目。刺痛这双眼睛的角色就是制片人。

在高速行驶的路上,特别渴望拐弯

可以说,在乍见周涛时,我没有认出她来。即便后来直视着坐在对面的她,我还是没有确信这是荧屏上那个光彩照人的周涛。干净没有一丝化妆的脸,浓密的头发梳成清爽的马尾,她就是想以这样赤裸裸的真实,让我去感受她。唯一不同的是她的眼睛,那里面流动着内容,我相信是和她内在的经历成正比的。

周涛吐字清晰语速却极快,可以看出她优秀的主持人功底,我试图拿笔记下她的只字片语,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一打算,任由采访机静静地去听我们的对话。

说起主持人,似乎有些旧话重提,但我认为,在走过的岁月中,这毕竟还是她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即使现在已走过一段转型期。

《综艺大观》是周涛成长的舞台,她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可她在评价自己跟倪萍的最大区别时说,倪萍把《综艺大观》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而她不是,“一个栏目在酝酿期时是自己的孩子,但面世后就属于社会了,生存的权利由观众决定。”这话中,我们可以察觉出些许的残酷,但现实如此。

当问及到她是否在试图慢慢远离主持人这个行当时,周涛说她不是不喜欢主持人这个职业,但是在中国,甚至在亚洲,主持人都会对未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尤其是女主持人。在西方人的眼里,30岁之前的女人叫“女孩”,而30岁以后的女人,有了年龄的修饰,有了阅历的滋补,因为成熟而有味道,才叫真正的女人。这和亚洲人的审美取向是相反的。纵观港台、韩、日的综艺类节目,东方人喜欢的主持人是年轻、漂亮的女孩。所以,对一个主持人来说,慢慢变老,是一个无法抗拒的生理过程和自然规律,恐惧也因此油然而升:当我们老了,观众不喜欢看我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其实,任何一个主持人内心都渴望着,当白发苍苍时,带着很深的资历出现在屏幕前,可是现实是不允许的。

虽然是带着这样的遗憾,周涛还是没有放弃对电视文艺主持的深度思考。从北京电视台做到中央电视台,十年的主持经历让她有了很多的感同身受。她说,如果中国的电视文艺不发展,那主持人就很难再有发展。相对于《综艺大观》诞生之初的辉煌和后来太多的《快乐大本营》们、《欢乐总动员》们的模仿,现在的文艺节目已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瓶颈期。中国的电视,由于太多克隆海外的形式,而缺少了中国自己的独创表达,这势必会造成电视文艺走入一个穷途末路的状况。另外从自身的角度来说,电视文艺创作力量的欠缺也促成这一现象的产生,比如《综艺大观》、《春节晚会》,那本是中国电视人独创的形式,也曾经为大众喜闻乐见,符合当时中国老百姓的审美和观看习惯。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以各种方式大量地充斥在人们面前时,人们的选择替代就会发生。这时走一味模仿的路子,或者继续沿承以前的思路,都会造成节目和主持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不知该往哪里走,不知怎么走。因此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主持人会很难再有新的进步,就像跳高,必须要凭借一个力量,才能创出新的高度。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不断变化才是根本,周涛深谙其中道理:人往往都会这样,在年轻的时候会面临许多选择,到老了选择就不多了。但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不懂得去选择,等到懂得选择的时候,选择的机会又已经失去了。周涛说不想那样。

于是主动选择发生了,于是一个新的节目诞生了,它叫《真情无限》。它同时赋予了周涛两个角色:老主持人,新制片人。

让周涛给自己做制片人的角色做一个比喻,她说:我不喜欢平铺直叙的生活。就像开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时,我特别渴望拐弯,一个弯拐过去了,也许风景就不一样了。制片人的角色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拐弯,我拐到了另外一条路上,看到了另外一片风景。

上帝在这里还未关上一扇门,在那里却又开了一扇窗

周涛曾在她的自述里这样说过:如果说吃不到葡萄也不去评论葡萄是一种境界,那么跳起来摘一串葡萄尝尝应该算做另一种境界。其实,这种境界很有挑战性。

周涛做起那个吃葡萄的人。从《综艺大观》退下来后,她还没有独立做栏目的念头,只是觉得一个栏目做久了,程式化的东西就多了起来,拓展空间会有所限制。想了很长时间,才琢磨自己应该做一档新节目。

周涛是一个极富幻想的理想主义者,不仅拥有一个理想主义的内心世界,还拥有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家园。大概这次转型就得益于她这个精神家园的重塑吧。如果把制作一档节目看作是一个工程的话,制片人就是工程师,她要全程负责,从立项开始,做策划,讨论编导的选题,否定否定再肯定。周涛说,以前做主持人,是要绝对服从编导的,不管对选题喜欢与否、胜任与否,是不能挑剔的。她就像编导手中的一枚棋子,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而现在不管编导把选题说得如何天花乱缀,她都要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上看它是否满足观众的喜好,她就是帮助观众挑选节目的那双眼睛。

制片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也因此拥有对节目的话语霸权。虽然辛苦,但它带来的成就感是多方面的,也因此要比做主持人的成功来得更强烈一些。周涛迷恋这种感觉,她发现以前在生活中很多不明确的东西,现在好像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甚至完全打破了已形成的生活规律和节奏,这种蜕变很痛苦,但全新的感受又让她很兴奋。《真情无限》的宗旨是公益环保。因其公益的主题,所以在制片的经费上非常有限。周涛坦言,从立项开始,就不断有人来谈合作的意向,有人看中了公益的主题,有人看中了周涛的知名度,愿意在广告和时段上出钱,但势必会影响到舞台的形式配合或选题的迎合度。周涛拒绝了,她说正是因为是公益节目,所以它的制作过程就应该干净,不能让它打着公益的旗号,却带上功利色彩和商业色彩,这是一个长远的道理。因其关注环保,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体现环保专业化的一面,还要赋予娱乐的成分,这对周涛是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不断补充专业知识,一方面是突出节目的综艺品格,让观众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接受了环保理念。

周涛是一个不太容易被外界所诱惑的人,我问她:你心里能平衡吗?和别的制片人相比,你面临的是经费紧张的压力,做什么事情都要精打细算。她说,这是她可以忍受的,为了把节目做好,为了一个目标,她能够忍受,并且做到坚持。这和她骨子里不轻易服输的性格有关。

周涛说自己是一个不断需要肯定的人,如果努力做一件事情,看不到成绩,看不到回报,她会气馁的。好在做制片人的过程中,她认为得到了很多,回报不是在物质上,更多的是精神上、阅历上和修养上,还有领导的赞赏和观众的期许。我问她是否通过做制片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她摇摇头,说她可能一辈子都会去寻找自己的定位,从一个平台跳到另一个平台,迷失与寻找,对她来说,更像是命运的表情。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她眼睛里散发出一种朦胧的色彩,迷茫而飘渺,就像她骨子里游荡着永远的渴望和永远的冲动,她能够为之付出,不吝惜任何称之为代价的东西。

“大学毕业十年来,我总是在不断地选择、不停地追求中往前走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命?一种很累也很快乐的命。”

周涛是幸运的,她也不断在强调着自己的幸运,而把那些关乎挫折、磨难抛之脑后。

找到自己的受众群,走专业化道路,才是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前途

魏明伦说:戏剧走到了末路。也有人说,中国的电视文艺也进入了这种状态。怎样能够在新的形式下(新的形式指网络的冲击、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心理浮躁的状况、实际生活对人的压力……),让大家像当年那样,用很平和的心态读读散文、听听交响乐,谈谈哲学,周涛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周涛认为,其实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戏曲、电影等,都不会消亡的,这是源自每个人心目中对文化、格调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向往是存在的,它的不断发展同时向目标事物提出了挑战。所以电视文艺不会走向末路,而是要认清它现在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生存。从前的电视节目是高高在上的,只要做出来,就会有人看,那时谁也不会去关心什么收视率的问题。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观众面临的选择太多,不放下架子,不贴近观众,那么面 临的结果就是被淘汰。从前的电视节目,只要领导满意就好,而现在的上帝是观众。

电视文艺的改革,应该是像生活类的节目那样找到各自的观众群体,针对观众群的定位构成来设计节目,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为制片人的周涛,为《真情无限》锁定的观众群是: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生活、有爱心,有时间的人群。她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时刻会将这样的人群反映在她脑子里,节目应该采取什么形式,画面的精美程度、质量等,都会在她心目中有一定的比重。周涛说,电视文艺如果能够发展成有专业频道播出、专业制作人制作和专业观众观赏,那么中国的电视文艺也就找到它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进步的表现,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说电视文化是很弱智的文化。其实,不怪电视这一媒体,而是我们做电视的人没有把文化或内涵的东西做好

比尔·布拉德曾言:“我们都是希望的囚徒,是我们的希望支撑着我们,是我们的视野激励着我们成为应该成为的人。”

周涛似乎是一个专门为电视而生的人,她曾讲的“三个巧合”的故事,都和电视有关。自然,她最终的理想不会脱离电视,做一个真正电视文化人。

对电视文化人的诠释,周涛认为是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修养的人,但最重要的是具备社会责任感,因为电视媒体应该倡导的是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把这样的理念正确地传达给观众,就是电视文化人,但这样的文化不会是过于阳春白雪,也不会太下里巴人,它是界于高雅和庸俗之间的文化层面,是一个亚文化层面。

有人说电视文化是很弱智的文化,甚至说电视无文化。周涛认为,这不应该怪电视这一媒体,而是做电视的人没有把文化或内涵的东西做好。比如,以前一提环保栏目,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纪录片《人与自然》,或者是把专家、教授请来谈沙尘暴、谈绿化,它已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固有的形式。那就换一种思维,让文艺的形式和严肃的话题相结合,把枯燥、严肃的东西用一个相对精彩的外包装来装饰。其实,内涵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活泼的形式让观众更易于接受了。就像有一种说法来形容中国的商品:一流的商品,三流的包装。电视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要实现它的价值,必须把观众放在首位。

如果把做电视形容为做“作品”,最大的苦恼其实最细微,所谓“突破”,有时就在于小小的改动。周涛说,现在的电视观众面临的选择余地特别多,平均0.5秒是一个换台的频率,而他们的口味也是常变常新。一个节目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或者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那么他就走掉了,也许是永远的走掉。这带给制片人的压力就特别大,创新的念头要不断涌出,再讨论、通过、做足、做到极致……

《拐弯处的回头》阅读答案 篇4

A.弟弟 B.同学 C.“我” D.爸爸

2.能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即:

3.在文中,“我”对爸爸的感情是通过弟弟的心情变化而逐渐升华的。试找出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弟弟碰见爸爸时

②爸爸自己走了后

③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

4.本文写父爱抓住爸爸回头的动作,真切感人。阅读该段文字并回答:

①这一动作发生的时间:

②这一动作发生的地点:

③最能表现爸爸此时神态的词是:

④最能表现爸爸对弟弟关心的动词是:

⑤这一动作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

⑥爸爸回头时的心理会是怎样的呢?请揣摩一下写在下面。

下一个路口拐弯处 篇5

噢,原来是河南菜馆“掌柜的店”的掌柜王晓东。如今,他已有四家店,其中新开的一家是“掌柜的店·成山店”,门外下着阵雨,屋内挤满等吃的人。

我侧着身子,挤过人群,被引至预定席座位,没过几分钟,冷菜就到。“手撕烧鸡”越闻越香,一定是道口烧鸡,还有和“天上龙肉”齐名的“地上驴肉”,越嚼越香。“特色菠菜卷”,外形颇似日本料理“玉子烧”,以鸡蛋、面粉、菠菜为原料,混合后做出来,色泽鲜亮,黄绿相间,看了特有食欲,蘸料食之,风味尤佳。长垣是豫厨的摇篮,类似三林塘对于本帮菜,顺德对于粤菜。“长垣蒸菜”是胡萝卜丝裹了薄浆蒸制,酥而不烂,香香软软,“低碳”的健康美食!“俺家鱼能吃羊”用硕大的不锈钢盘子,盛有一条鱼,很多白切羊肉,真正的“鱼羊鲜”呀!还有粉丝、百页丝、大白菜,满满一大盘,地冒着热气,非常入味,还带一丝辣味,一口气吃完,要出一身汗,可是真爽呀!

“油泼面当菜来卖”,名字和镇江的“肴肉不当菜”有得一拼。经手擀、手撕后(类似“揪面”)很有嚼头,配以爽脆的芹菜和香嫩的肉丝,淋上香醋、香油、撒上辣椒粉等调料,好吃、开胃。

还有三样“怪菜”:“姜汁变蛋”,其实是皮蛋,但味道和平日吃的不大一样;“老家红薯泥”,就是山芋,可以当菜,也是餐后甜品;“贴饼子焖黄鱼”,香香脆脆的玉米贴饼,加以酥酥、嫩嫩、鲜鲜、香香的焖黄鱼,令我想起40年前在苏、豫、鲁、皖交界处吃过的“熬鱼贴饼”。不过那时可没黄鱼吃,只有当地叫不上名来的小杂鱼。

河南人爱说:“中!”,一说明地处中原的人,心态比较中庸;二说明河南菜讲究“中”、“和”二字,不太甜、不太酸、不太咸、不太辣、不太苦,五味调和。偌大一个厨房,调料只有油、盐、酱、醋,香料只有葱、姜、蒜,做出来的佳肴却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

在太刺激的川菜、湘菜流行过去后,下一个路口拐弯处,没准就是讲究“中”、“和”的河南菜,如同心平气和的河南人一样。

掌柜的店

浦西店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500号亚龙国际广场B2层

电话:021-63286879

浦东店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锦尊路459号

人生拐弯处 陪子走一段 篇6

男孩的决心天天下得狠,每天也变着花样说服自己。可他的小心伺候并没有得到身体力行的回报,每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老师的目光依旧落在他身上,男孩依旧像一只鸵鸟将自己埋藏起来!

“瞧我这学生陈耿,考上重点高中,还当上主持人了。”不知何时起,老师每天下课后常指着相片嘀咕。

“还去台湾交流学习。这孩子真有出息。”走进课室老师也会常常嘀咕。

课室门口拐弯处有一版宣传栏,上面有一张老师、陈耿等人的合影。陈耿是上一届的学生,或是上上一届的学生。不知是老师“嘀咕”错了还是男孩记忆有误,具体是哪一届的他也说不清。反正陈耿刚升上初中时很胆小,反正大家取笑陈耿是“林黛玉”。一次偶然,陈耿误打误撞站上了讲台,众目睽睽下,他铁了心把脸一丢,居然赢得了满场的掌声。自此,他似乎变自信了,胆子和学习都慢慢赶了上来。关于“陈耿”的情况,男孩都是在老师的“嘀咕”声中拼凑出来的。

陈耿的成长在老师那儿还不断得到验证,他近乎成了男孩心中的偶像,这样变化的结果是他每天经过宣传栏时,都会向相片中的“陈耿”投去敬佩的目光。有很长一段时间,男孩憋足了劲,虽然还是很少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但一有机会就往教师办公室里跑。

中考结束,男孩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奇怪的事发生了:诺大的校园,没有陈耿这个人,更没有陈耿的丰功伟绩!

在男孩的追问下,老师憨笑着并没回答。男孩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初中三年,老师设了一个“局”,在自己最自卑的时候,嘀咕着“陈耿”,不着痕迹地给予鼓舞,陪伴自己走过一段难行的路。

身为人师,可以在孩子迷惘的时候让“嘀咕”变得崇高,“嘀咕”可以在拐弯的地方发出耀眼的光芒,因为这当中蕴含着一种为人师表的信念,以爱与责任的名义浇灌幼苗,培育奇花异葩。

从来没有一条路是笔直不打弯的,人生的路也一样。在人生的拐弯处,有人陪着走一段是幸运,没人陪着则是公平。师者,教书育人,本是一项良心的事业,对孩子,不讲公平,但求把有限的幸运带给有需要的孩子。或施以大动作,好如“昔孟母”高瞻远瞩“三择邻处”的苦心,最后收获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人格一般;或拟作小姿态,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简单的动作,拍拍肩、摸摸头、一个解决皮肤饥饿的拥抱等等,陪着孩子走一段路,驱散孩子心中的乌云,找寻温暖的日光。

匆匆赶路的师者,请放缓“传道、授业、解惑”的脚步,不要吝啬我们比孩子们强大的臂膀、心胸、智力、经验和爱心,在他们人生拐弯的地方,在需要我们的时候,陪他们走一段路!

上一篇:听课学习下一篇:收获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