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河的诗句

2024-11-05

与黄河的诗句(共8篇)

与黄河的诗句 篇1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李白

2、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赠崔侍郎・其一》李白

3、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黄河》王安石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刘禹锡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

6、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杜甫

7、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

8、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黄河夜泊》李流芳

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10、清口驿前初放船,长淮东下水如弦。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过黄河》李东阳

11、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黄河二首》杜甫

12、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黄河夜泊》李流芳

1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张养浩

1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刘禹锡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16、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二首》杜甫

17、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渡黄河》谢榛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19、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柳中庸

20、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

21、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古风》李白

22、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李白

23、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

24、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过古黄河堤》萨都剌

25、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水调歌头》元好问

26、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畅游龙门》顾炎武

27、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李白

28、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江上渔者》范仲淹

29、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

30、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咏史诗・黄河》胡曾

3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3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3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黄河二首》杜甫

3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35、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李白

36、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寄远》李白

3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3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39、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赠裴十四》李白

与黄河的诗句 篇2

《黄河》的创作起初,创作组成员共有九人: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许斐星、杜鸣心、石叔诚等,创作组先后在两个地方进行了生活体验,一个是吉县户口大瀑布一一黄河岸边的一个荒僻古朴的小县城,另一个是军渡一一河津县龙门,1 9 6 9年的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这一稿,以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模式作为依据”[1],同时李德伦发表的意见认为,用“奏鸣曲式”写《黄河》,是一种“洋框框”,于是,19 6 9年9月,殷承宗又请来了北京京剧团参加京剧改革创作的原音乐学院作曲家刘庄。同年底,江青听过录音之后,派来于会泳加入创作。到了《黄河》创作的晚期,江青多次直接介入其中,”她提出“为了突出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应当加入“东方红,的旋律,她从一份简报上看到北京军区的一名战士在听到《黄河》录音之后,‘建议增加《国际歌》的旋律’,以便突出文革期间极为泛滥的‘将世界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她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2]在1 9 70年2月4日,《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的小礼堂首次正式演出了,同年4月,江青决定《黄河》在“中国广州商品交易会“上对外演出,由此开始,《黄河》钢琴协奏曲正式向国际上曝光了。在2 0世纪8 0年代,石叔诚对《黄河》中的《东方红》和《国际歌》的部分进行了调整,由此也引发了对不同版本的《黄河》的褒贬评论,这一点恰恰说明了,《黄河》钢琴协奏曲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其它的历史地位。

一、与《黄河大合唱》关系

《黄河》源于《黄河大合唱》,依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创作而成的,因此必然与《黄河大合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因为《黄河》是一首钢琴协奏曲,重在突出钢琴这一乐器,所以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两首乐曲的内容结构图如下:(《黄河大合唱》版本为中央乐团演出版,《黄河》版本为双钢琴谱,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黄河大合唱》《黄河》钢琴协奏曲

1.《黄河船夫曲》——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水谣》——3.《黄河愤》

5,《河边对口唱》

6,《黄河怨》——3.《黄河愤》

7.《保卫黄河》——4.《保卫黄河》

8.《愤怒吧,黄河》——4.《保卫黄河》(引子)

显然,《黄河》并没有把《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都最为音乐素材,《黄河大合唱》的三个主题.分别是: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见谱例1],第四乐章《黄水谣》[见谱例2],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见谱例3],这三个主题完整的构成了“黄河”,恰恰《黄河》的改编与创作正是紧紧围绕这三个基本主题,并将第三乐章《黄河愤》中加入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的部分.将《黄水谣》与《黄河愤》巧妙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该乐章不具备原声乐歌词所具有的语义情感张力,但由于钢琴织体丰富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力,无论是前面貌似田园风光的描述,还是后面悲剧性的艺术震撼力,都绝不亚于原来的声乐”。[5]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运用了合唱中的《保卫黄河》的素材,并且加入了《怒吼吧,黄河》的“怒吼吧,黄河”这一句,来作为这一乐章的引子部分的旋律,甚至还加入了《东方红》与《国际歌》的曲调,如此编排具有它时代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充分的表现出人民对战争的必胜信念.更加突出的描绘出全世界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因此,《黄河》并不是简单的将《黄河大合唱》改编之作,而是在保留原曲的精髄的基础之上,铸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更具时代性,更突出了其民族性。如果说,《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黄河》“将中国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在整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6]

[谱例1]

[谱例2]

二、《黄河》的曲式与演奏

钢琴协奏曲《黄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一“文革”时期,因此无法避免的带有时代的印记,我们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欣赏、理解与分析,在对他的时代背景有了一顶的了解之后,下面笔者将从音乐主题的特征和发展脉络入手,对其曲式结构、调式调性、以及钢琴与乐队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表1

该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如表1),音乐几乎是在主调以D为宫音的大调式上[7]一气呵成的,只有在A2乐段转到了以E为宫音的大调式,以刻画黄河船夫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这一乐章是《黄河大合唱》中第一首歌曲《黄河船夫曲》的完全改编,不论是在曲名,旋律还是在表现意义上都不尽相同,有其值得一提的是民间音调劳动号子的运用。在A段中由定音鼓引出弦乐组和铜管乐器组共同奏出的“呼唤式”音调,充分展现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特别是接下来的木管乐器组半音阶上下行式的进行,更加生动的展现了这一画面,紧接着由弦乐组在主和弦奏出急促的(XXX)节奏的“船工号子”音调。

例1

A 1段是由钢琴奏出“船工号子”的音调;A 2段转到了以E为宫音的大调式上对主题动机音调再次呈示,这一段在钢琴技巧上有一定演奏难度,双手有气势的大和弦与急速的琶音交织在一起,配以渐快的处理手法给人以一种紧迫感;A3段“船工号子”音调的出现变得更为饱满、坚定,织体密度加厚.伴随着力度的增强,钢琴以ff的力度奏出,表现了船夫们与黄河搏斗到底的决心,“呼唤式”音调在钢琴上的最后一次呈现,木管和铜管乐器组的乐队层次加厚,与弦乐组和打击乐器组一起共同把音乐推向高潮,表现出一领众合的场面,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恶浪顽强地展开搏斗。

音乐进行到B+C段时,B段再次出现“船工号子”的音调,只是速度和节奏有所放慢,对于展现船工们那沉着“应战”的耐力并没有减弱;C段通过不同的节奏型,钢琴为××××××××××的节奏型,更加强了波浪此起彼伏,船工们勇于奋战与黄河水搏斗的景象。

D段是整个乐章中最轻柔,宽广的一段,节奏从前面的2/4变成了4/4,节奏的拉升,使得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音调变的极其抒情化,虽然只是短短的九小节,但与前边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结尾部分的紧张搏斗的情绪,整个乐章在激烈的搏斗和船夫到达河岸的喜悦之情中结束。

2. 第二乐章《黄河颂》

表2

此乐章为bB为宫音的大调式的复二部曲式结构(如表2).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音乐借黄河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属于抒情性乐章。音乐由大提琴深沉的奏出来自于a乐段音乐素材的音调,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回忆之中。主题一开始在钢琴以琶音形式从低到高跨越了十三度的音区,用有力的和弦引出了整个乐章的A部主题,从而展示了一个高大而威猛的音乐形象,讴歌了哺育了伟大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第二乐章中钢琴演奏用了许多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更加充分而形象地描绘出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乐章的尾声钢琴有奏出了有力的和弦,威猛高大形象在一次的展现。

3.第三乐章《黄河愤》

表3

这是一个加引子的五部曲式,乐曲中有多次转调,借此来深化矛盾,增加戏剧上的冲突。这个乐章主要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黄河谣》和第六首《黄河怨》。

A乐段在bE宫调式上再现了原“黄水谣”中的第一段音调,乐曲开始由竹笛奏出自由散板式,并带有明显的陕北风格的引子,接下来,钢琴模仿古筝刮奏的音响效果,描绘了一幅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活画面。突然钢琴经过一个上行的音阶式音型,引出了悲愤的和弦,乐曲进入B乐段,钢琴在低音区以八度框架下的柱式和弦奏出,加之乐队中的铜管吹出了阴沉的阻塞音,民族乐器琵琶的轮指演奏,这些都表现出日寇入侵,百姓惨遭蹂躏和摧残,流离失所,一片凄凉的画面;并且力度上的不断变化,以及不断地转调,更加营造出一种时局动荡不安、情绪跌宕起伏的气氛。C乐段,通过钢琴织体,调性的变化,从而展现妇女的哀怨,愤怒的控诉;在D乐段,通过乐队织体的加重加厚,让矛盾一步步加大,音乐进一步推向了高潮。最后A1乐段的不完全再现,六连音的一系列不断上行的和弦推出了本乐章的结束音,而结束音并不是这个调的主音,而是三音,这样的为终止感,预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争的掀起。

4.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此乐章可说是整个协奏曲的主题核心,属于快板乐章,音乐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第七首《保卫黄河》和第八首《怒吼吧!黄河》改编而成的。

音乐是铜管乐在C宫调上,奏出那庄严而嘹亮的富有战斗性的号角声中开始,随后引出了钢琴的一段华彩。这段华彩又可分为三个小段,第一小段是双手八度齐奏的模进音调旋律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最后音乐终止在六级的大三和弦上。第二小段华彩为了情绪不断推进的需要采用了双手八度轮奏的手法,这使得音乐进行的速度又能上一个台阶。这一段的终止是在七级上的大三和弦。前面这二小段的终止变和弦使人感觉非常有新意,色彩也异常明亮,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保卫黄河、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第三小段是双手单音的音阶式写法,这一长串急速的音阶,推出了一段乐队全奏的高亢急速的音调。

A段在A宫调式上完整的呈示了原保卫黄河的曲调,钢琴奏出f力度上采用八度或八度框架下的和弦,接着钢琴在p的力度下以单声部的小跳音形式奏出保卫黄河的主题,乐队织体逐渐加厚,力度有所增强,预示着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变奏A 1中,演奏力度的增强,长号与感情相互轮奏,这种此起彼伏的保卫黄河的主題音调营造了一种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的场景。变赛A2有乐队奏出十六小节的过渡乐段,节奏型的变化和转调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激烈的战斗气氛。变奏A 3以马蹄声×.××.×的节奏型对保卫黄河主题旋律进行了变奏,小提琴则以级进的音阶上下行快速跑动陪衬,烘托出一种激烈的、紧张的战斗场景。变奏A 4,通过力度的不断变化,调性的游离,以及织体的变化,使得音乐更加深入,并且推进了。变奏A 5是保卫黄河的主题音调在D大调的2/4节奏中最后一次出现,每一次主题音调的出现,乐队织体增厚,力度也有所增强(P—mf—f—ff),乐队与钢琴进行了轮奏,表现出抗日军民一呼百应、抗战到底决心。最后的尾声部分,钢琴奏出的《东方红》与乐队奏出的《国际歌》相呼应,相叠置,随后,钢琴的三连音将音乐推至高潮,并一起终止在主和声上,表现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迅猛的发展和巨大的胜利。

这是一部优秀的革命作品,它是集合了群众得力量而产生的;同时它也是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钢琴占了极大的部分。这里,钢琴技巧已发展到了最高难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把革命英雄形象及黄河汹涌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在技巧上运用了刮奏、左右手音数不对称的弹奏、和弦连接紧密、跳度大、震音弹奏、飞速的琶音、模仿马蹄声节奏等等,可以尽显演奏者的精湛技艺。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大胆独创,吸收了琵琶、古筝的演奏特色,加强了民族色彩,以别具特色的韵味出现在台上,使得聆听它的观众们得到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储望华.《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怎样诞生的?.[J],人民音乐1995,1.

[2]蒲方.有关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史料述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

[3]储望华《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怎样诞生的[J],人民音乐,1995,5.

[4]储望华《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怎样诞生的[J],人民音乐,1995,5。

[5]戴嘉枋.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分析下[J].音乐艺术,2005,2。

[6]戴嘉枋.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分析下[J],音乐艺术.2005,2。

黄河与长城的交响 篇3

黄河与长城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在母亲河怀抱中的山西、陕西北部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曾一度被贫瘠和饥饿困扰。为了生计,人们拉开了长达三百余年的“走西口”之路,渡过黄河、跨越长城,向北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穿梭于口内口外的人们,一旦条件适当,有不少将全家都搬出口外,成为内蒙古的定居移民。直到现在,在包头、鄂尔多斯一带,都总能听到浓厚的山西口音。吃到正宗的山西风味。走西口包含的范围很大,初夏6月,小编们选择了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交界的区域,寻访了一些当年走西口的人们,而沿途壮观的明长城、秦长城遗址与奔腾的黄河相依相伴,当年的漫漫西口路与晋陕大峡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带着古朴与壮丽的人文景观通途。成为自驾旅行的绝佳路线。

包头>鄂尔多斯>大柳塔>神木

里程:303公里

提示:全程路况都不错,过黄河金津古渡浮桥后进入鄂尔多斯境内,可在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午餐休息。之后上包茂高速,从阿镇出口下,走阿大线方向,经大柳塔进入陕西神木县,拍摄陡峭的二郎山,探访神木老街。

离开包头仅三十余公里就到达了波涛滚滚的黄河岸边,这便是黄河金津古渡。由于交通地位重要,加上黄河在这里水流平缓,金津就成了自古至今黄河重要的渡口之一。据当地人讲,汉明妃王昭君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一路北上,继续漫漫和亲路的。1997年,这里建起了浮桥,人车通过不必再乘坐渡船。古时,昭君为了百姓的安宁出塞外渡黄河,当地人出于对这位和平使者的感念,在此建了昭君坟,近代,人们为了糊口而走西口渡黄河,在这里留下了多少或辛酸或动人的故事;而如今。浮桥让跨越黄河不再是困难的事,岸边几艘废弃的渡船,船身已经斑驳不堪,船侧挂着救生圈,渡船的号牌依然还在观望着黄河之水。

过了黄河就进入鄂尔多斯的地面了,在渡口桥头,有一家小小的“古渡饭馆”,为过往的司机行人们提供了一个歇脚的地方。饭馆主人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奇毛虫”,据说“奇”姓是满族的姓氏,这位老板也是不折不扣的内蒙古当地人。他说他的奶奶与当年走西口的人们共同生活过很长时间,不少山西人来到这里,有的用小商品跟牧区的人们交换粮食,有的则干脆留下放羊,为牧民们打工只为换口饱饭吃。在他家的村子里,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是当年走西口过来的山西人,就这样一直定居在了这里。

下了包茂高速,经过大柳塔,就进入陕西省神木县了。刚进入神木县城,一眼就看到巍峨险峻的二郎山伫立于神木县城西侧,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沿河的东面有壁陡峭,松柏挺立,在二郎山前后相距一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百余座殿庙,非常巧妙,在夕阳下显得些许孤傲。

走进神木老街,据传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街道旁有一片卖铁器的铺子,打的都是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很有意思。凑过去跟人家闲聊得知,他们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亲戚在内蒙古,都是当年走西口的时候留在了那边。从陕北去内蒙古,必须要过神木这一段的长城关口,走大路途经大柳塔,纳林,经毛乌素沙漠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再跨越黄河才能到达包头一带。因此,神木几乎成了陕北人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老街中间有一个钟楼,四个方向都有城门,城楼里面车水马龙,行人,摩托车,自行车,汽车混杂在一起。斑驳古老的城门洞。宽度只够汽车单向通过,似乎不大适应这许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带来的拥堵,各种车喇叭的声音不断响起。而过往的人们看似已经习惯了在这古老的街道上过着越来越现代的生活。

神木>府谷>保德>郭家梁>府谷

里程:83公里

提示:这段道路基本都是省道,但是路面经常会有坑洼不平的地方,行车速度不要太快。过转龙湾收费站后去往府谷的方向,迭段路上常常会看到堵得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货车。估摸有十来公里长,主要是由于府谷附近一个查验大货车是否超限的检查站造成的。不过不用太担心,一般大货车都会比较自觉地排在最右侧的车道,将内侧车道留给客车通行。

当年晋陕地区的人们,迫于生计外出谋生走西口。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有的为避孤独还得搭伙共居,这些共居地也称为“伙盘地”或“伙场”。比如府谷境内的明长城外,现在就有古城乡的周家伙盘,老高川乡有高二伙盘等地名。

陕西的府谷与山西的保德仅隔着一条黄河,这一段河面距离不过五六十米,这大概是中国离得最近的两个县城了吧。然而,隔着黄河的两岸地势截然不同。比起保德,府谷简直可以称为小平原了。更有趣的是,就连架在黄河上连通两县的黄河大桥,也从中间明显地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似乎是两县各自负责建设一半。

车子开过各管一半的黄河大桥,就进入了山西境内。我们到达的下午,不巧正好赶上了一场沙尘暴,呼啸大作的狂风迫使我们紧闭车窗,道路两旁的大楼下半截完全被飞扬的黄沙包裹,简直就像是海市蜃楼一般,我下意识地赶紧捂住口鼻。透过满天黄土,竟诧异地看到几个大货车司机依然坐在稍微背风的地方面不改色地打牌,看来,这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天气了。

保德县依山傍河,大街上新旧建筑反差极大,文物级古房与在建的现代高层建筑在山谷之间错落有致。沿河的公路上,满是装载着煤炭的重型卡车,日夜穿流。与现代发展的工业相比,散落在乡村中走西口人遗留下来的古老院舍,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西口路上发生的那一个个凄婉的故事。沿着黄河岸边的公路向北行驶了三四公里,我们向右拐上了一条山路开始爬坡。没走多久,到达了一个叫做郭家梁的村子。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古老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当地土地贫瘠、自然灾害严重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保德人走西口的真正原因。在郭家梁,我们遇到了一位78岁的老大爷,他16岁就离开家走西口,到包头一带去掏根子,1965年才回到家乡。掏根子其实就是挖甘草,甘草是药中之王,在诸多的谋生手段中,掏根子成为保德人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时光的流逝,后来便有了“哪里有甘草,哪里就有保德人”的说法。为了这些甘草,无数掏根子的保德人消失在了茫茫的沙漠中,再也没有回家。

沿着村中的小路向上走,在村子的最高处有一座略显破败的小寺庙,庙门口的两尊小石狮,在夕阳下守望着村庄。周围已经围起来并堆了不少砂石料,看来准备要将寺庙重新修缮了。漫步在村中的青石板路上,一个古旧的城门楼看起来似乎有些年岁了,而门楼的上面顶着无数条电线通往各家各户;打扮入时的孙女和依旧头缠围巾的老人,坐在街边说笑闲聊。古朴与时尚,就这样在这个黄河边的小村庄里融合在一起。

府谷>王家堡>麻镇>河曲>龙口>寺沟>偏关

里程:142公里

提示:这段路程两次渡过黄河,在晋陕蒙三个省中间穿梭。为了拍摄长城,在麻镇境

内要钻些山路,到山里的村子才能看到最真实的长城人家。中间有大约三十多公里的土路不太好走,需注意驾驶安全。

麻镇可以算是府谷县最古老的镇子之一了,也是陕北神木府谷一带和山西西北部地区走西口路线的交汇点。麻镇东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马栅乡接壤,西与哈镇交界,南与黄甫镇毗连,北与古城乡为邻,明末清初,麻镇是陕北一带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麻镇与山西的河曲县隔黄河相望,在王家堡一段,道路两旁有大片的彩色岩石,红白相间,壮观美丽,形态酷似新疆的五彩湾魔鬼城,而始建于明代的麻镇大庙(龙兴寺),也是府谷县最大的庙宇群。

正午的阳光下,我们来到河曲的娘娘滩。娘娘滩是晋蒙交界处,黄河上的一个小岛,滩高出水面不过数米,但据说历代黄河发水都未上滩,很是神奇。我们登上一条农机船,静静地荡漾在黄河水中。老船工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他坐到船尾的机动舵旁,凝视着我们的镜头,我看着老人那张刻满风霜的脸,不知道在这里他曾送走多少走西口的人们。

龙口是很宽的一段黄河,用它的身躯在这里切开晋蒙——说“切”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两岸都是陡峭的石壁,几乎成90度。车子经过龙口开往寺沟村,忽然路右侧比公路低的一片宽阔的土地上冒出了一组古建筑,不远处是一座墩台,其实只剩了一个角,如果不是连着的边墙,没有人知道那就是座守望着黄河的墩台。

我们在夕阳最美的光线中来到寺沟村,看到那与黄河平行的边墙和圆形的墩台。边墙内是大片已翻整过的土地,寺沟村的人们世代与长城和黄河相伴。边墙内侧有一个极其破败但完整的小庙——据说始建于元代的护宁寺,孤独地陪着它的老墙朋友,一下子就过去了几百年。寺门朝南,院里有两棵柏树,一棵似乎是被雷劈过,黑色的枝干匍匐在一堵坍塌的砖墙边,还有一棵依然茂盛,伸着它墨绿的枝叶,在这荒陌的黄土高原上守着黄河边的小寺庙。它一定知道很多故事却不能诉说,仿佛一本无声的宣言。

护宁寺的背后便是闹中取静的寺沟村,村子离公路很近却依然安宁,高高低低的梁峁上全是梯田。再向北,一道古老的长城边墙残垣,这里应该是此行墩台最密集的一段长城了,而且边墙保存得非常完好。在柔和的夕阳照射下,远近五六个圆形的墩台错落有致,呈现出暖暖的橙红色,被蜿蜒曲折的边墙连接着,高踞于河岸,与西侧的黄河并肩而行,一路向北延伸。

偏关>滑石村>老牛湾

里程:65公里

提示:去往老牛湾的大部分道路为山路,不大好走。从偏关去往万家寨方向的公路,途中有一条拐上山的土路是去往滑石村的,没有明显的标志,一定注意向当地老乡打听,有时候会碰到去山里各个村子买杂货的农用车,那就再好不过了。山路途中有很多急弯。一定要鸣笛,并注意速度不要太快。

头一天晚上到达偏关直接住到了新城区,一早来到位置稍低的老城,出乎意料地热闹非凡。不宽的街道两旁是各类摊贩,偏关老城楼前的空场上,各种早点摊,卖豆腐的,卖蔬菜水果的、卖日常用品的混杂在一起。老城的底蕴就在于它的古老,古老的感觉在于喧闹中的幽静。一个转身,一个迈步,抛开尘浮之上的喧嚣。坐在早点摊前,一抬头就是那座略有些倾斜的古关隘,历史岁月流逝的积淀,厚重而沧桑。偏关的公交很有意思,小面包车上写着“大众公交”,一打听,一元一人,随叫随停。

正在我们茫然不知该从哪里拐上山路的时候,刚好一个女人要搭车去滑石村。离开公路,车子行驶在颠簸的盘山土路上,开车的杜老师偶尔抱怨着山西道路施工的质量。上午的阳光是通透的,隔着车窗的玻璃,还是有些刺眼。初夏的晋陕高原,依然显得有些萧瑟,只是天上不停变换的云朵,给了我们不少惊喜。时而呈散射状,气势非常;时而又一朵一朵地,貌似可爱的大棉花糖。正午到达滑石村,我们钻进老乡的窑洞里躲避烈日。这是一个与长城融为一体的村庄,很多人家的一面墙其实就是古长城的边墙,有的墩台下面,竞已成为了储存土豆的菜窖。搭我们车的女人,家里是村中位置最高的地方,她家刚好利用长城的边墙围出了半个院落,甚至连厕所都倚仗边墙而建。

躲过烈日,我们下午近三点才出发去往老牛湾。其实路途并不遥远,但依然颠簸。途中走走停停,赶在临近夕阳的时候到达老牛湾。“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就是老牛湾名字的由来。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之后,翻千山越万岭在晋蒙交界的老牛湾,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老牛湾也因此而很有名气,近两年也在逐步地开发,目前还不收门票,但村民们看到我们的样子已不再像其他村子那般好奇了,很多人家都可以接待食宿。

在内蒙古由东西走向急转为南北走向的黄河,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南下,深深地切入黄土高原之中,峡谷深度在百米以上。这段峡谷构成了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晋陕蒙大峡谷。而老牛湾正是位于大峡谷入口,峡谷风貌典型而气势恢宏,黄河之水曲折行进于大峡谷中,岸边峭壁上绵延着气势磅礴的古长城。一个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所造就的雄伟巨龙;一个是大自然神功奇力所造就的九曲连环——从老牛湾长城与黄河第一次相遇之后,长城虽抵黄河岸边,但并未跨河西去,而是顺黄河的东岸南下结伴而行,直至河曲才越过黄河逶迤西去的。而由于黄河中游的万家寨水利枢纽的截水,使得老牛湾一段的黄河水清澈平静,成为摄影爱好者们的理想之地。

老牛湾>包头

里程:280公里

提示:老牛湾属于呼和浩特市靖水河县管辖,经过约一小时颠簸的土路,经喇嘛湾后即可上到柏油路上。之后就是一马平川了,经托克托县、萨拉齐返回包头,也可直接去往呼和浩特。不堵车的话,约六个小时即可返回包头。

万家寨水利枢纽是山西最大的水利工程,库区在晋蒙峡谷之间绵延数十里,高峡出平湖,还有亚洲最大最高的人行吊桥奇观。由于万家寨水库大坝一拦,水流减缓,泥沙沉淀,使得位于上游的老牛湾河面上升,水流清澈缓和,河面显得平静婉约。早上早些起来,趁着日出时美丽的光线,再最后留恋一下老牛湾吧。站在黄河岸边的峭壁上,在天空的映衬下,碧绿的河水在脚下静静流淌,画出s形的弧线;太阳从对面的山崖后面慢慢爬出,照射在水面上,泛动着粼粼波光,如镜湖潋滟;一束晨光打在河对岸的古长城边墙和突兀的烽火台上,这里是明朝时一座屯兵的城堡,水面上已经有勤快的人们在撒网捕鱼。乘船到河对岸的山西老牛湾转转吧,有一座至今仍保存很好的砖砌空心敌楼,雄踞在紧临黄河的山崖上,俯视着黄河,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等着吃早饭的时候,店家的老板娘正在很费力地想要劈开一只冻得硬邦邦的羊。据说,老牛湾附近的区域,早已经退牧还林了,为了保护环境,这里是不允许随便放羊的,所以,别看这里的肉食是以羊肉为主,但都没有自己养的羊,全都要到清水河县城去购买。早饭后踏上归途,老牛湾的生活节奏像老牛一样不紧不慢,素面朝天的老牛湾依然保留着岁月的痕迹,置身其中,好像回到那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古朴与苍凉在心底慢慢沉淀。

不断建设着的沿黄公路顾名思义是沿着黄河的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也为沿途的村庄带去了更多的便利,当然也能够逐步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愿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口路与美丽的老牛湾,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能够随着交通的便利逐步得到改善。

户外探险提示

1、这片区域早晚温差比鞍大,注意准备好衣物。

2、基本上一直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地区,紫外线照射鞍强,要做好防晒准备。

3、沿途水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在村子里,不少地方是没有自来水的,老乡家都是到较远的地方打水,或从有水窖的人家买水,请注意节约用水。

4、一路上青菜较少,大部分饮食为面食和土豆。沿避大部分地区民风淳朴,有心的话,可以县城买些蔬菜带给村里的多亲。个人可带些维生素片,避免因缺乏蔬菜导致的身体不适。

5、中午阳光照射比较强烈,另外早晚的光线更适合拍摄,所以建议早上早些出发,中午择地休息2~3小时,避开最晒的时段,傍晚有夕阳的时候赶到适合拍摄的地方。

6、途中有不少山路、土石路段,自驾前往请驾驶越野车,四驱当然最好。最好避开冬季路面有冰雪的时候,很容易陷车,如果希望在冬季前往,请一定要多辆车结伴,相互照应。

7、返回包头的公路,有时候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堵车现象,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会堵上个一天半天的,所以,车上多准备些饮用水和食品,有备无患。

有关黄河的诗句 篇4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有关黄河的成语、俗语、谚语 大浪淘沙 大河奔流 百川归海 大禹治水 河清海晏 泾渭分明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跃龙门 惊涛骇浪 急

流险滩 砥柱中流 河山带砥 黄河水清 俟河之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诗句:

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

1、石器文化。距今10000~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2、新石器文化。距今7000~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3、青铜器文化。距今3700~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黄河的起源及流经地

歌颂黄河的诗句 篇5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于王之涣的作品《凉州词二首·其一》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于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于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于李白的作品《行路难·其一》

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于李白的作品《将进酒》

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出自于张养浩的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

8、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出自于柳中庸的作品《征人怨/征怨》

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出自于李白的作品《赠裴十四》

10、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出自于张蠙的作品《登单于台》

11、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12、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出自于李白的作品《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13、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1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15、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出自于李白的作品《北风行》

16、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出自于李梦阳的作品《秋望》

17、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出自于胡秉正的作品《咏贺兰山》

18、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出自于贡泰父的作品《黄河行》

19、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出自于石茂华的`作品《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0、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出自于元好问的作品《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21、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出自于李白的作品《发白马》

22、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出自于李流芳的作品《黄河夜泊》

2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出自于佚名的作品《木兰诗·木兰辞》

24、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出自于温庭筠的作品《拂舞词·公无渡河》

黄河长江的诗句 篇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与黄河的诗句 篇7

一、延安版本

1939年, 冼星海在延安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简谱版本, 称为“延安版本”, 这也是之后其他版本的基础。当年除夕, 冼星海受邀参加了延安演剧三队的联欢晚会。他来到延安西北旅社一个宽敞明亮的窑洞里, 和第二战区的抗敌演剧三队来参加演出的战士们一起, 认真倾听年25岁的张光年充满激情朗诵的诗歌。这首长诗有着四百多行诗句, 由八种格式组合而成。冼星海听得热血沸腾, 情不自禁站了起来, 疾步走到张光年面前, 猛地一下抢下了他手中的手稿, 无比激动地对着观众大声喊道:“我有把握写好它!”随后, 冼星海并没有着急动笔写词谱曲, 而是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向三队的战士们详细了解与研究船工号子的铿锵呼号和抢渡黄河之时的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酝酿, 为这部作品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后来的日子里, 冼星海待在窑洞里全身心投入创作。在当年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 当时除了几把小提琴以外, 就是三弦、二胡、吉他、笛子、口琴等。因为没有低音乐器, 冼星海就将洋油桶进行一番改造, 当成低音胡琴使用, 还在茶缸中放几把叉子和勺子来摇动, 当成打击乐器来使用。在这种艰苦简陋的条件下, 冼星海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延安版本”。

据冼星海《创作杂记》记录, 3月26日他开始创作《黄河吟》, 到3月31日他就完成了总谱和合唱, 包括《黄河颂》的三稿, 仅仅用了六天时间。仅用了如此短的时间, 冼星海就完成了这部由八首风韵各异的乐曲组成的大型合唱套曲的创作, 堪称神来之笔。这是一次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诞生了一部充满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光辉典范。1939年4月13日, 抗敌演剧三队与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大礼堂举行了《黄河大合唱》的第一次演出, 全城轰动, 声名远播。毛主席观看后大为称赞, 周恩来观看后挥毫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人民谱出呼声。”随后, 冼星海又在延安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演出, 《黄河大合唱》使得整个延安都轰动了!后来茅盾、邓宝珊和国民政府调查团等到延安, 都听到了《黄河大合唱》。

二、莫斯科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 称为“莫斯科版本”。“莫斯科版本”在主旋律和声部上进行了一些调整。《黄河大合唱》面世以来, 在前线和后方都受到热烈欢迎。长久以来, 冼星海一直有个想法, 就是要把它写成五线谱, 用交响乐队来伴奏合唱, 但由于他忙于创作和教务, 总是没有时间和机会执笔。1940年5月, 党中央派遣冼星海和袁牧之一起带着延安第一部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胶片前往莫斯科, 进行电影的后期配乐与制作。在出发之前, 毛主席设家宴为他们送行, 叮嘱他们要工作半年时间, 完成任务之后马上回国。尽管远离延安, 冼星海仍然十分关心《黄河大合唱》的手稿。他写信给留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的妻子钱韵玲:“现在全国都风行着一个《黄河大合唱》。我想以后要把原稿保存得很好, 不然, 外界的音乐商人乘机做他们的生意。《音乐季刊》最后在上海印出的《黄河大合唱》, 上海非常欢迎。你有空要替我留心关于我的一切消息, 尤其在各报上和音乐杂志上的批评。”[1]

1941年春季, 冼星海在莫斯科对《黄河大合唱》1939年延安版本的简谱手稿作了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修订与扩大配器的规模, 添加了“序曲”的部分。这个版本是为高水平的大型管弦乐团和专业合唱团创作的, 一些和弦结构与应用、织体写法与声部组合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使用了多种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冼星海将这部五线谱手稿作品命名为“交响大合唱《黄河》”, 由九个乐章组成, 这正是后人称为《黄河大合唱》的“莫斯科版本”。由于营养不良和长期辛苦工作, 冼星海得了严重的肺病, 1945年10月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延安各界人士为冼星海举办了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毛泽东同志为他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冼星海去世后, 大部分音乐作品的手稿都遗留在苏联。李立三同志受党中央委托, 把冼星海的手稿从苏联带回祖国, 郑重地交由乐团保管, 同时精心组织专人演出和研究。这些手稿包括《黄河大合唱》的管弦乐总谱、《中国狂想曲》、《民族解放交响乐》等。1947年, 党中央命令乐团撤离延安去华北解放区。经过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最后乐团将这些珍贵的手稿带回北京, 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藏, 现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图书馆。

三、中央乐团版本

第三个版本称为“中央乐团版本”。1975年, 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等人在冼星海的“延安版本”的基础上, 重新进行了配器的整理工作。同年, 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进行首场演出。“中央乐团版本”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是按“延安版本”编写的, 也有一些参照“莫斯科版本”的地方。“中央乐团版本”音乐风格协调统一, 运用了传统的功能和声, 删减了部分花腔式的旋律修饰, 十分简洁与实用, 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乐队和合唱团都能胜任演出这个版本。由于严良堃的大力推广, “中央乐团版本”成为当时《黄河大合唱》最为流行的版本。1975年, 正是冼星海逝世30周年, 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的冼星海的妻子钱韵玲, 通过邓小平向毛泽东提出请求, 希望重演《黄河大合唱》。毛主席很快给予批复:“原曲原词演唱黄河。”在周恩来总理支持下, 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举行的纪念聂耳、冼星海的音乐会上, 《黄河大合唱》按原词演唱[2]。

四、钢琴伴奏版本

第四个版本称为“钢琴伴奏版本”, 是1978年瞿维编订、整理并配写有钢琴伴奏谱的版本, 由上海交响乐团演出, 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出版。在“钢琴伴奏版本”中, 瞿维重新创作了钢琴音乐, 但是并未给“说白”配写音乐, 省略了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声乐部分, 基本上依照“延安版本”, 仅仅改编了《黄水谣》的女中音声部。总体上来说, “钢琴伴奏版本”的和声结构严谨, 声部进行非常流畅, 较好地保留了原作的民族风格[3]。

五、上海乐团版本

第五个版本称为“上海乐团版本”。1987年, 李焕之在冼星海的“莫斯科版本”的基础上, 为上海乐团改编了一个版本。早在延安时期, 李焕之就曾经为《黄河大合唱》编写过小乐队与钢琴两种伴奏谱, 来配合演出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 李焕之见到了从苏联送回来的“莫斯科版本”,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次整理。第一次用于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制作的音乐艺术影片《黄河大合唱》, 由总政歌舞团演唱, 指挥为时乐。第二次是为编辑《冼星海全集》, 1987年由上海乐团演唱, 指挥为曹鹏。“上海乐团版本”保留了冼星海莫斯科版的《序曲》, 是目前《黄河大合唱》的之后的拓展版本之中, 和“莫斯科版本”最为接近的, 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4]。

参考文献

[1]骆珞《.黄河大合唱》—一曲史诗般雄浑壮阔的交响大合唱[J].金秋, 2010 (2) .

[2]魏艺.一部红色精品《黄河大合唱》[J].黄河之声, 2009 (11) .

[3]周广平《.黄河大合唱》在海外华人音乐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 (1) .

唐诗风神与黄河文明 篇8

关键词:唐诗;风神;黄河文明;黄河文化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我们提起唐诗,不觉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黄河之水源远流长,波涛滚滚,一泻千里,令无数文人为之感慨赞扬。黄河与唐诗的不解之缘便由此结下,在文人骚客的笔下的黄河或寄予诗人感慨悲叹之声,或豪言壮志之感,或表达艰难中仍有希望,或寄予与友人惜别之情,抑或是寄托诗人的美好理想。更看到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仙李白一生游历祖国山河,足迹几乎遍及于大半个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给予李白独特的影响,形成了李白诗歌风格多样化描写的另一个源头;讴歌黄河的诗篇,使他的诗风显示出壮浪纵恣、豪迈奔放、气吞山河的鲜明特色。李白追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人生理想的坚定执着、“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英雄空有才华却失志的愤激不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在洒脱放荡不羁的叛逆个性、“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也都寄托在源远流长汹涌澎湃的黄河描写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将进酒》李白)这种深沉浑厚的诗词风格,也正验证了李白自身的豪放不拘,人生的大起大落,在黄河面前只是翻滚的一粒沙!

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李白)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刹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但大禹的治理下,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只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黄河文明也处处留下了华夏人祖先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敢于日月争辉”的智慧的烙印,也更加激励我们,汹涌澎湃的黄河都可以改变,何况人生的各种挫折! 让我们拿出这种勇气与智慧来面对人生,笑傲人生!这正是母亲河在我们华夏子孙身上留下的特质!

三、“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 劝你一杯酒, 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你为我跳楚舞, 我为你唱楚歌 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别像荆柯在易水分别一样,婆婆妈妈的,哭什么哭啊,我笑着去!虽深知离别在即,而前路虎踞龙盘、雪山黄河,但诗人依然大笑着面对劝慰朋友,前方的困难又算什么呢?应该把它当做一次多姿多彩的探险,面对前途的未知,我们应该充满着勇气去面对!他的这种无畏与乐观,虽知前途是逆境,依然能从中找寻希望的精神,不仅征服了黄河,更征服了人生!

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李白)裴十四,仪表堂堂,清朗如玉山,光彩照人,是一位超尘脱俗之士。他即将离别李白而西去,诗人作这首诗赠别。李白用诗人的心灵,自己的品格和审美情趣,去感知对方,因此,在裴十四身上,我们看到了诗人的个性、气韵和精神,沈德潜说:“黄河落天二语,自道所得。”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身骑白鼋不敢度”,骑白鼋,语出屈原《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骑鼋的人,自然是裴十四。 “金高南山买君顾”句,借用郑子瞀的故事。李白也亲历“身骑白鼋不敢度”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具有“金高南山”难买一顾的品格,也同样为世俗所不容,甚至到达“世人皆欲杀”(杜甫语)的地步。同样的遭遇与心境都在这万里黄河水中,书写入诗人的胸怀之间。对友人的知遇之情,也都寄予在这壮阔的天地之间。这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豁达开阔的心境!

五、“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劉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豪迈的气概以民歌体的形式表达了出来,黄河波涛汹涌从天边而来,夹带着大量的黄沙,我要迎着风直上银河,同黄河一起到牛郎织女家去作客,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这是多么美妙的幻想啊,这又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这其实不是神话,这是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略,这不就是一种精神吗?在黄河的品格影响下,我们都会创造奇迹!

大浪淘沙,这几位大诗人都被黄河所震撼,诗句如同黄河水般气势磅礴,奏响了自强不息的生命乐章,传承的是华夏精神!黄河,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发源地。也寄托了无数诗人的希望与无奈,成为诗人精神寄托与感情变化的载体之一。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更是深受黄河文明的洗礼。

上一篇:关爱学生成长 帮助学生成才下一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