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我评价(共12篇)
控制自我评价 篇1
任何企业都希望在一种有条不紊、高效率的方式下开展工作,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要维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企业管理层不断复核和更新内部控制,并定期或不定期展开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种由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发动,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运而生。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CSA的定义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帮助组织提高实效其目标的能力的一种方法。”一般分为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法、专题讨论会等方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在所属单位进行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以下称“CSA”)的探索。以下笔者将就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作用及如何开展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谈一些看法。
二、部控制自我评估与传统审计的不同及带来的好处
(一)评价主体不同
传统审计由审计人员担任评价人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由生产、管理一线的人员担任。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担任了评估工作的组织者与推动者,属于配角。生产、管理一线人员由于熟悉生产管理过程,作为主体,提高了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把审计人员从对立者、监督者成为企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二)CSA是一种能评价“软”控制的更好方法,这是CSA优越于传统内部审计的重要之处
在新的内部控制模式下,迫切需要评价包括公司治理、职业道德、诚实品质、胜任能力、风险评估等“软控制”,而这恰恰是CSA可以提供的。通过采用CSA专题会议等方法,观察参与人员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的积极性、管理层对评价结果的重视可以评价该企业软控制方面的情况。同时,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企业可以把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召集起来讨论并对此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行改善,避免舞弊的发生。
(三)培养控制意识,提升控制环境
开展CSA,内部审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再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而是合作协调的关系。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从有限的职员参与变为广泛的职员参与,从“内部审计人员对控制负责”变为“所有的职员都对控制负责”。企业的员工通过参与,了解自己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处的位置,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评价和改进中来,组织的内部控制整体意识得到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得以提升。
三、如何组织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专题讨论会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专题讨论会的成功取决于企业的控制环境,更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精心准备和有效推动。
(一)讨论会前,了解企业文化和需求
1、与企业管理层进行充分讨论,取得管理层的支持。
在召开讨论会前,需要与企业的管理层就讨论会要讨论的管理问题、要达成的目标、参与的人员进行沟通,对讨论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解决潜在的矛盾进行讨论,得到管理层的充分支持,明确CSA要实现的目标,为CSA专题讨论会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2、确定专题讨论会的内容,选出最可能成功或在其他企业已经取得成功的领域。
可结合企业实际,选择管理风险较大或管理层关注度高的领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火电厂可选择燃料管理,对于资金管理风险较大的企业,可选择资金管理。在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的CSA推动中,选择了容易成功的物资管理,CSA讨论会取得了较大成效,帮助企业理顺了物资管理流程,使CSA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了接受和认可。
3、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
首先,在开展CSA之前应准备好要运用的设备。如:会议室、投影仪、黑板、彩色笔等。其次,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并做好解决矛盾的准备。第三,将CSA的概念及本次会议要达到的目的清晰地通知参会人员,使参会人员了解CSA,并做好参与的准备。
4、提高自信心及推动的热情。
CSA讨论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反对意见甚至分歧,内部审计人员作为推动者,应提高自信心,确信自己能引导会议实现成功,能解决不同的问题。同时,要充分熟悉CSA涉及的专业术语,在参会人员提问时能准确回答。
(二)讨论会中,熟练的推动技巧
1、熟练的演讲技巧。
虽然CSA推动工作不仅仅需要演讲,但演讲技术为成为一名高效推动人员奠定了基础。为顺利开展CSA,要具备一些技巧:对CSA充满热情和真诚、熟悉CSA的程序和技术;说话要抑扬顿挫,吐字清晰,能准确地表达概念、有效地使用直观教具和其他设备;使用生动的语言,调节好现场气氛,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参与;通过肢体语言与参与者进行交流。
2、学会与不同个性的人沟通。
参加评估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推动者必须学会与不同个性的人沟通,以使讨论顺利进行。作为推动者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了解不同个性的人,以恰当的方式引导讨论的顺利进行。如:对于内向的,可以鼓励其参加讨论,不能采取强迫的方式,那样只会产生敌对的情绪。对于爱发牢骚的参与者,要善于提醒其讨论会的目标及内容,引导其回到主题上来。
3、做好会议议程。
CSA的会议议程主要包括:开场白、参与者自我介绍、介绍基本原则、解释CSA程序、开始进行自我评估等程序,清晰的会议议程能使会议顺利开展。其中:做好开场白能使参与者了解会议目的,尽快进入角色。参与者相互介绍可以使参与者放松,积极参与。介绍基本原则促使参与者在讨论会中遵守既定原则。解释CSA程序使参与者清楚会议的开展顺序,推动者应对各个步骤进行解释,确保每个人了解评价目标、风险和控制的定义。
控制自我评价 篇2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的憧憬与追求。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⑴学生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信念以及与表现的道德行为不相一致;⑵学生在公众场合与个人独处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⑶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与在社会中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⑴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⑵当前的学校德育内容空泛,没有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没有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没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鲜活的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更谈不上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⑶当前的社会正处转型的时期,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局面。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从目前检索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以下的特点和走势:
⑴普遍重视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⑵普遍关注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在德育活动中重要作用,在尊重和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普遍认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⑶普遍要求在学生实践中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封闭、单
一、僵化的教育方式予以否定。主张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符合实际、灵活高效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加以取代。⑷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能力,希望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运作机制,张扬个性,促进发展。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调节和控制教育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这些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其采用的策略对本课题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这些研究较多地从教育者这一层面而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突破口,以期通过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教育行为的改善来积极影响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者的指导,但更重要的还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原动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对整个教育的维度进行综合的立体的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⑴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真正地做到自治、自理和自律。
⑵有助于学校建立新的德育运行模式。本课题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从突破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因素入手,寻求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新路径,构建学校新的德育运行模式。
⑶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所山区初中,我们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发展、新突破,以培养世纪新人,影响和带动周边学校,发挥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能形成。因此,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条件和内部驱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还强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毛泽东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观点,而且发展了他的这一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教育理论,邓小平自我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⑴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认识,这是因为自我教育首先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没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⑵自我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自我教育的方法较多,其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些自我教育的理论既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构建了主干理论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掌握,我们将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2)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德育论。从人出发又回到人,让教育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关注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由原来的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研究将试图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促进、发展和丰富相关理论,并为这些主题提供范例。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科学界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精神实质与思想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目标体系。
2.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教育模式和操作策略。(①教师、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③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措施④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调查和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如何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⑤在学校、班级主题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本校本地区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
五、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⑴设计申报
时间:2006年6月至2006年7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述,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由张承伟、尚升强、刘杰负责。
⑵实施研究
时间: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成立子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由尚升强、刘杰、王爱敏、王娟、王贵敏、袁书慧、刘东舟、官振波负责。
⑶中期论证
时间:2008年3月至2008年4月,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由张承伟、尚升强、刘杰、王爱敏、王娟负责。
⑷结题鉴定
浅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框架逐渐成熟,但是内控框架的建立并不能证明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越来越重要。国有企业按照要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才能发挥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围企经营发展目标。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即企业相关部门为了实现预期经营目标、降低经营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而采取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
相关研究报告表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特征是比较显著的,第一,全员参与性。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企业,离不开全体员工的集体参与,这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减轻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所承担的责任,也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意识,改善了企业内控环境;第二,从整体出发。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是从整体角度出发的,全面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这也全面诠释了国有企业经营的本质,不仅要关注内部审计,而且还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是对企业发展质的要求;第三,动态循环性。国有企业管理层通过评价检测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其日的是为了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弊端短板,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修改意见并出具评价报告,从而改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不仅包括内部控制效率评价以及实际成果评价,还包括对内部控制资格以及流程进行评价。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内部控制理念
国有企业牛产流程以及系统管理过程中,若想确保运转的良好性,内部控制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就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等术语而言,很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虽然略有所知,但是却无法给出完整的认识或者定义,而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不仅仅是强凋内部控制框架要完整,关健在于如何实现内部控制理念的深化。在内部控制理念提升过程中,可采用的方式也非常的多,比如宣传教育、组织培训以及将内控评价纳入到企业绩效考核范畴之中等于段,加强国有企业全体员工内部控制理念的提升,这些方法很多企业能意识得到,然而能够实施出来,才会对企业带来质的提升。
2.构建评价小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应当设审计委员会,而且还要下设内部审计部门,评价主体包括管理层、审计人员以及部门负责人等。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国内多少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通常只设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督促欠缺,以致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非常的低,而且缺乏独立性,因此国有企业需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审计部门。
3.把握好企业内控评价要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可帮助企业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要求管理层抓住内部控制要点。国企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是其准确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层通过选出关键点给予高度关注,可确保整个组织计划准确执行。在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实践中,有些关键点很难掌握,只有全方位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才会有所收获,这往往造成非常低的工作效率。
4.完善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白我评价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框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提高管控理念认知度。在此过程中,应当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将完善和健全的内控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同时,管理人员应当从思想层面上真正地摆脱传统的人治理念束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当摆脱帝王将相式的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实处,执行到位;实践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的教育培训,并且将内控的重要性根植于企业员工脑海之中,适当掌握评价内控技能和方法,积极配合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第二,定量分析内部控制评价对象,并且将企业财务指标纳入到评价反冲之中,目的在于增加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虽然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财务指标等,未具体直接联系在一起,但是财务指标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言,这些指标主要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指标。
第三,对于评价报告内容而言,增加了披露内部控制设计的科學合理性以及执行结构的有效性等内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的披露程度不够,影响了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属于一种新型应用方法,这种新型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评价工作无法落实的问题,还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了国有企业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磊萍,赵伟.小议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J].消费导刊,2013(4):105-105
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篇4
继2001年安然事件带来的一系列改革, 《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出台, 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内部控制与责任, 强化审计师的独立性及监督。《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相关配套政策规定:企业的管理层次对维护企业内部的财务资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需要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内部控制进行报告, 譬如每年底对该年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总结, 对比下一年的财务的内部控制提出较为适应的政策导向。
然而, 美国的雷曼、美林等一些自称或被外部审计鉴证为拥有“健全内部控制”的大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纷纷破产或被收购, 这对内部控制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文献回顾
张谏忠, 吴轶伦 (2005) 认为国内集团公司要在企业内部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对其子公司, 办事处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核查, 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综合的评估, 在评估的过程中, 其外部环境、企业文化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目前, 国内内部控制评价实践多受限于审计实务, 而未能发展成独立的管理工具和体系。戴彦 (2006) 借助典型案例的研究, 探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程序和方法。
厦门大学陈汉文, 张宜霞在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一文中提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为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控制保障, 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行, 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该文中重点阐述了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 如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两种, 这对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构建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表现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当前财会类评价系统的一类新型的审计技能和方法, 该方法的使用得当, 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内部审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更是对企业的战略性评价的实质起一定的数据说明作用, 同时该方法有利于发现企业内部的资金风险, 将有助于防范企业内部资金短缺和流动等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所带来的相关风险不仅仅只给单独的一个企业带来灾难, 甚至会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引发宏观经济的系统风险。详细评价法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 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 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最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 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 判断是否存在重大漏洞, 以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在《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 确定一个特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评价五个元素以及是否存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有效的工作, 这些要素同时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标准。认定一个的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 是在对构成要素是否存在以及对其评估有效运行的基础之上所作的判断, 这些构成要素也是判定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一个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是标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可以通用的, 而小部分企业由于其企业的特殊性, 可能不适应这一内部控制的方法。该控制标准重点在分析企业如何控制财务资产的浪费, 并能主动地对资产进行清算和评价, 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节省措施, 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良好评价的作用。
风险基础评价法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其次, 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还应对相关目标的实现风险的有效性;第三, 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运用证据评价现有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最后, 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估, 判断缺陷是否构成实质性漏洞, 从而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风险基础评价法是对风险的基础的重要阐述, 该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对风险进行自上而下的预测和监测, 所谓“自上而下”, 主要涉及财务报告从开始到结束, 从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内进行各个层级的控制, 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该评价内部控制主要是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同时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同样也是以内部控制是否很可能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为依据的。
总而言之,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仅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得到采用, 这其中涉及到大型的外贸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近年来, 对我国的国有企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少的国有企业也正逐渐有采用该方法的趋势。在国外, 该方法盛行很久, 适应于较多数企业, 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就采取此方法对内部财务资产进行审计过, 并提供了工作效率。
摘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新型的审计技能和方法, 能极大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应用此方法有利于发现企业内部资金的风险, 有利于防范企业内部资金短缺和流动等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文献回顾、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来分析, 论述了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宋蔚蔚.对新规范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 (中) , 2009, (5) :73-74.
[2]陈志斌, 陆瑶.内控规范制定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 2008, (4) :62-69.
[3]朱翠华.内部控制质量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披露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 2010.
[4]梁运吉.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实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8.
[5]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论[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篇5
本人性格开朗,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处事能力,勇于迎接新挑战,思想上进,积极进取,有自信,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踏实,吃苦刻苦,有较高综合素质修养。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虽不是本专业里学习成绩最优秀的,但时刻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将来的工作。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公司为社会作一点贡献。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但是不缺乏学习之心,相信在前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会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所学的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是机械类专业。大学主修的专业包括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测量和制造、过程装备测试技术、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 电工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专业英语、企业管理等等。从专业的学习上,让我懂得了工业生产中的动设备、静设备的基本原理,包括它们的设计制造方法,过程工艺流程等等。同时,我在自动控制方面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懂得了生产装置联锁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控制自我评价 篇6
摘 要:受股权、公司治理结构、经营者管理水平、国家监管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很多企业被爆出了舞弊、欺诈。原因基本都归于企业内控水平较低,内控缺失较为严重。煤炭是山西的主导产业,虽未发生此类事件,但就目前而言,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结合山西省W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分析该公司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炭行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W煤炭企业是山西某地区优势骨干企业,始建于1988年,历经25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W煤炭企业矿井开采、洗煤、选煤、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于一体。目前,公司拥有矿井井田11.75km2,地质储量10199万吨,职工人数2万余人,资产总额达500多亿。W企业参照财政部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运用指引》,结合监管机构要求和自身业务特点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我评价。本文据此指引,对W煤炭企业的内制自评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整改意见,以期对该企业及同类煤炭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到引导。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就是要求企业的内部審计人员与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评价小组,内审计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对其部门内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和讨论的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出具相应的自我评价报告,交由管理者来实施的一个过程。
二、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须性
市场经济发展势如破竹,煤炭行业内部竞争更是日益激烈。一方面,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居高不下的煤炭自身的成本挤压;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不断涌现,除了井下,其他部门也不时有各种问题,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归根究底,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层面,都没有足够关注、重视内控,没有把内控的理念运用到工作的管控环节当中,所以企业的内控急需完善。
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不明确
W煤炭企业是山西省某大型上市煤炭集团最大的分公司,但其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人员只是按需由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临时组成,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主体不明确,最终导致自我评价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①规定“我国上市公司要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②中也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要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决策、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该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且至少应有1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即在董事会下设立诸多专门委员会,强化董事会的专项职能。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定位是:股东大会和监视会对董事会层次的内控进行监督,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对高级管理层等实施监督,而内部审计机构则就成了最终的内控评价主体”。可事实上,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就像W煤炭企业一样,并不明确其内控评价主体,内部审计机构名存实亡,内部审计只单纯依靠外聘机构每年一次的年终审计;而有些企业虽设内审部门,但却由财务部门或者高级管理层对其进行管理,这样的定位严重破坏了内审的独立性,说明其评价主体依然是不明确的。
(二)评价方法不完善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内控实施效力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其目标是为保证企业良性经营的同时实现经营目标,但事实上内控实施起来有诸多困难,虽然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合理不完善的方法就会使得企业内控实施举步维艰。W煤炭企业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 员工不太能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这就导致在他们看来内控自评不过是简单的工作转换,即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管理层也将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当做是内部审计这个群体成员的责任,管理层自身却远离、逃避甚至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
(2) 问卷调查法在内控自评中的实施,受到了参与者专业知识结构层次不一的限制:或者不够坦诚,或者协调者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导致内控自评的结果不正确。
(3) 在研讨会法这种方法实施期间,与会人员的信息或其提供的信息来源可能不够诚实可信。
(4) 除上述情况之外,还有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较好的引导、协调和实施评价过程,导致评价效率低、评价目标不能实现等结果。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不完整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于2008年5月,其中强调了五大目标、要素的核心地位。2006年深交所和上交所也先后出台了以上述规范为依据的内控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四、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完善
(一)明确评价主体
首先要强制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不要像W煤炭企业一样在需要时由财务人员和管理层人员临时组成,委员会要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随时掌握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危机和风险,可以及时反馈上层作出更正。
(二)完善评价方法
在已有的内控自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审计人员甚至普通员工设想适用于本企业人性化的调查方法。而且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循环过程,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引起重视,恰当安排适合部门性质的内部审计方法,保证内控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完善评价内容
(1)在自我评价报告中有关公司所面临的任何风险和能争取到的每个机会都要列明,要评估公司质量并进行说明。虽然国家已强制必须在内控自评报告中披露企业的内控缺陷,但披露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能争取的机会也是很有必要的。
(2)一切与企业发展和生存有关的未来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一定要进行披露。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为彰显自身经营业绩,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多倾向于披露财务信息与历史信息。但事实上能够使得投资者以及其他告使用者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企业,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未来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至关重要。
总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自身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工具,很多像W煤炭企业这样的上市公司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上述发现的问题及完善的方法希望可以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飞,任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完善及探讨[J].现代商业,2013,(32):205-206.
[2] 安凤兰.浅议基于绩效考核视角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J].煤炭经济研究,2012,(6):88-89.
[3] 李永臣,胡友娇.A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及改进意见[J].财会通讯,2012,(7):79.
注解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论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 篇7
在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我国企业应学习和借鉴CSA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内部控制,人人有责”的思想,使员工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担负的责任,而不能把内部控制完全的推给内部审计人员或管理层。
CSA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状况。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的制约,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状况较差,表现在:第一,组织成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当局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责任,而与自己无关;第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识不足,未能清楚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提升控制环境,提高控制质量等方面的好处;第三,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让普通员工发表其对内部控制的看法和意见。
因此,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借鉴但不能照搬CSA的做法,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CSA其加以改良使用,找到适合自己的评价方法。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步骤
(一)确定评价范围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评价,也可以是就内部控制系统中五个构成要素中的某个要素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对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在开始工作时,应首先由管理当局确定本次评价的范围,评价范围不同,评价小组的成员和具体使用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会计控制系统的评价主要采用内部审计方法,而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召开研讨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选择引导人员
引导人员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他主要负责主持开展研讨会,这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求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使评价小组成员在其引导下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到达召开研讨会的目的。
(三)组成评价小组
根据评价范围,选择与评价对象有关的控制关键点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引导人员等一同组成评价小组。
其中,内部审计人员是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的负责者,评价所需提前准备的相关资料,以及评价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应由内部审计人员事先进行准备。由评价小组成员中的最高管理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等)进行领导,这样可以减少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的改进意见也更容易得到成员的认可、落实和执行。
虽然评价小组成员越多,可以收集的信息也越多,但是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也不能一味求多,而忽略其成本。
(四)召开研讨会
确定评价范围,并组成评价小组后,引导者要与内部审计部门一起收集与评价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这些初步资料加以整理,找出重要的评价关注点。然后召开研讨会,对重要的评价关注点进行讨论。研讨会的开展是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研讨会能够使不同的部门领导者聚集起来,面对面的就问题进行讨论,也能使企业员工与高层领导者直接对话,形成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并且,经过研讨会讨论,由大家共同形成的改进意见,容易被各个相关部门接受并乐意推行和实施。
为保证研讨会中,每个人尽量阐述自己的真实意见,在研讨会中对与某些关系各方利益的关键点的讨论,建议使用无记名的方式来投票收集相关信息。在一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常常要不止一次的开展研讨会,通过不断的讨论能够深入的认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
(五)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自我评价报告是提供给企业管理当局的对内报告。在经过不断收集整理资料和召开研讨会后,评价小组最后要把讨论的获得的重要信息和讨论中得到的结论加以梳理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做出恰当的评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当包括:(1)评价目的,如: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目的主要是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整体运行状况;(2)评价范围,如:年度评价的范围包括两层次评价;(3)评价的结论,对内部控制健全性、恰当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说明;(4)详细说明评价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不足之处;(5)针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六)实施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措施是内部控制持续完善的关键一步,也是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最终落脚点。落实整改要靠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推动,如果自我评价所形成的改进意见不能得到有效落实,那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就毫无意义。
如同内部控制一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前一次评价形成的改进意见在实施后是下一次开展自我评价所要考虑的内容。为清楚掌握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企业当前所处内外部环境的需要,企业必须坚持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引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加以改进,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长期开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站在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角度,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一项有效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手段来进行研究。采用规范式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内部控制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尝试提出了一套比较具体、可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操作方法和步骤,以期帮助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落实整改,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许多人对内部控制的涵义存在误解,一部分研究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而实务界往往把内部控制理解为一堆堆的手册和文件等。基于这一问题,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选择,步骤
参考文献
[1]、伍灵玲.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06).
[2]、范嵘.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J].中国科技财富,2008,(06).
企业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篇8
如何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征求意见稿) 规定得较为抽象。许多企业在实际运用时, 仍不知如何操作。笔者结合自己在上市房地产公司多年从事内部控制评审的工作经验, 对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粗浅的思考与分析, 在此抛砖引玉, 以期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确定的经营管理目标, 使各项业务活动正常、有效进行而在内部建立实施的管理控制措施和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及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科学合理性, 内控执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检查、测试与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通过评价、反馈、再评价, 报告企业在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并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
第一, 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可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有效性。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企业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 并对诊断出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整改, 以便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防止失误、舞弊问题的发生, 从而增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机会。因此, 企业需要定期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
第二, 有助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按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上市公司在公告年报时, 必须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上市公司而言, 通过自我评价报告, 将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状况, 以及与此相关的发展战略、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向社会公开, 对外树立诚信、透明、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债权人, 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为公司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自我评价 (即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建立) 、内部控制符合性的自我评价 (即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得到切实执行) 、内部控制实质有效性的自我评价 (即内部控制体系执行结果的好坏) 和内部控制适宜性的自我评价 (即内部控制体系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
1. 内控健全性自我评价的内容
通过检查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评价各项业务系统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是否严密完整。各个控制环节的控制功能是否达到内部控制的设计要求, 是否适应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要, 对相应的业务活动能否起到相应的控制作用, 能否保证整个业务处理系统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自我评价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业务程序标准化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体现了本企业核心业务控制关键点的有效控制和标准化、程序化。
(2) 授权、分权原则。所有控制制度是否依据授权、分工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制定, 能使每项业务活动都划分为授权、主办、核准、执行和记录等步骤, 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处理。
(3) 效益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利于本公司项目开发管理活动顺利进行, 有益于加强管理, 挖掘潜力, 提高效益。
2. 内控符合性自我评价的内容
在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基础上, 测试被评对象有关经济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的符合程度, 评价各控制措施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部门和个人是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处理业务, 是否存在不按控制制度规定来处理业务的重大事项。其检查和评审重点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记录、制约职能分工、操作状况等, 以确定内部控制执行的符合程度。
3. 内控有效性自我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评审人员为了检查内控履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查验具体经济业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对企业内部控制形成的相关资料和管控效果进行实证性的审核检查, 证实或排除被评价对象有无因制度失控或虚假履行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资产严重流失等事项, 从而真实地判定被评价对象的内控管理绩效。
4. 内控适宜性自我评价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结果, 对企业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 控制结果的有效性、适宜性, 以及能否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规范化管理进行的总体评价。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可行性原则。所有内部控制措施的设定是否切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协调性原则。所有内部控制措施是否依据本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及近期经营目标来设定, 且合理规定了各种经营活动应采取的方法、措施和应遵循的程序规范;措施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协调, 是否满足内部控制对业务顺畅、风险牵制、效率满意的要求。
(3) 适时性原则。根据国家政策和/或公司自身发展等内外环境的变化, 对已不适应公司经营管理实际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及时自行检查并进行修订完善。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
1. 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方法
(1) 调查内部控制。①实施内控评价前或进驻被评价单元或部门后, 评审人员通过查阅组织结构图, 收集、审阅和分析被评对象有关的内控管理制度、业务处理流程和人员职责分工等文件资料, 通过与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访谈, 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对象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的内容和重点领域。②内控评审人员在对被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 应当考虑被评价对象的业务规模、复杂程序、控制类型和控制程序等, 恰当地确定调查范围。③内控评审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调查时, 应当关注被评价对象的控制环节、控制执行凭证、控制执行记录形式和控制程序运用的连续性。
(2) 描述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①将评审业务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通过文字叙述或流程图等书面形式加以记录、描述出来, 以供测试和评价;②根据现有内部控制描述有关业务的运行流程和控制点, 再根据理想模式和专业判断, 着重描述应设立的控制点, 特别是关键控制点设立情况。
(3) 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①控制措施在内控文件中存在与否;②控制措施是否符合控制原则;③控制措施有无可操作性;④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失控环节。
2. 内部控制符合性的评价方法
(1) 证据检查法:通过对被评价对象会计凭证、通知单、报告、申请书、批准书, 以及能反映控制措施的文件进行检查, 看规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2) 穿行测试:针对业务控制程序, 在确定评审的业务系统中, 选择若干笔业务, 沿着规定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穿行测试, 观察、检查各项控制措施 (特别是关键控制点)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遵循情况。
(3) 实地观察法:到工作现场观察某些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以检查有关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执行。
(4) 内控评审人员在对被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健全性的检查中, 出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存在, 或虽然存在但并未有效运行, 或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测试后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工作量等情况时, 可不进行符合有效性测试, 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3.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按照评审工作程序的有关规定, 采取检查、监盘、观察、计算、分析性复核、查询及函证等评价方法, 对被评价对象相关资料进行实证性审核, 检查、分析业务活动是否合规合法, 记录是否正确、真实可靠。
4. 内部控制适宜性的评价方法
(1) 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宜性、科学性, 即被评价企业所设立的内部控制, 是否有利于促进本单位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有利于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 各项控制措施存在的缺陷对相应的控制点的影响, 及该控制点存在的缺陷对该业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揭示可能产生的后果。
(3) 对被评价对象内部控制的系统性、协调性进行整体的分析与评价。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委文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会[2008]7号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征求意见稿) , 财会[2008]7号
[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
[4]李明灯, 刘静萍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谈税说法, 2003年第8期
[5]石惠波编著.如何进行流程设计与再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小议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篇9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
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入手,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后的最终结果, 包含了所有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信息, 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此报告了解企业内部治理情况。近些年来, 随着相关内部控制文件的发布, 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开始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值得注意的是, 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企业所占的比重还是不高,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国家没有强制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规定;二是公司认为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成本太高。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主要有两种披露方式, 作为公司年报的一部分随年报一同披露或者作为独立的报告单独披露, 单独披露方式更容易给投资者留下公司注重内部控制评价的印象。同企业财务报告一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不是对所有的内容都予以披露, 它只针对重点业务活动进行披露, 另外, 还需要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对监事会与独立董事意见等信息进行披露。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社会认同度低。
这意味着社会公众、投资者还有公司都不关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自然不能发挥其职能。首先, 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评价更多的侧重于原则性指导, 而不强调可操作性。再者, 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识不强, 不按照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另外, 并不是所有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都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2、评价标准不一致。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评价标准有很多, 如《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法》、《公司法》等, 这导致对内部控制概念界定、内部控制要素规定、是否强制披露、是否需要注册会计师审核等方面存在差异。
3、披露成本高, 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
林姝2008一项调查发现, 2005年至2007年美国上市公司执行SOX法案404条款的总成本平均每年是360多万美元, 从这个数字上看, 披露成本确实过高。公司在披露信息时, 可能是因为自查能力不强, 无法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但是更为严重的是, 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掩盖其存在的重大缺陷, 对重大内控问题隐瞒不报。
4、外部监管缺乏有力的监管。
从注册会计师、证券交易所到证监会都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而且当大部分公司没有因为不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或因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而受到相应的处罚, 即使被处罚, 往往也是罚款等行政处罚, 并不具有威慑力。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包括五个部分, 这五个部分相互联系, 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1、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又可具体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报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合规目标几部分。战略目标位于其他四个目标之上, 它的达成依赖于其他四个目标的有效实现, 而其他四个目标必须与战略目标相协调, 保持一致。
2、评价主体。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应分为三层, 最上层是领导层, 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 前者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工作进展情况, 不同层级的管理层分管着不同的内部控制责任。最下层是执行层, 负责具体业务部分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
3、评价指标。
要保证企业整个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就要保证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都是有效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再好, 如果不能有效运行, 内部控制也就是一纸空文。设计有效性需要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出发来进行判断, 其中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 需要进行不断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控制活动可以以政策和程序、业务活动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为指标进行评价。另外, 从人员因素和运营因素两个方面来判断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人员因素主要是衡量管理层、员工在内部控制执行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运营因素是对人员开展的工作的指导和说明。
4、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指标, 自我评价的四种结果分别是设计有效运行也有效、设计有效而运行无效、设计无效而运行有效、设计无效运行也无效。得到自我评价结果之后, 企业必须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措施来完善内部控制, 否则不能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5、评价报告。
最后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最终结果。笔者认为应当同财务报告一样, 予以强制披露, 同时, 需要提高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社会认同度。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应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 采用多种处罚手段, 以保证评价制度的有效执行、评价报告的及时披露。
四、小结
现阶段, 与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信息需求在逐渐增加,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完善, 必然会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确实需要我们予以很大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杨有红, 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 2009, 6;
[2]、张谏忠, 吴轶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宝钢的运用[J].会计研究, 2005, 2;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研究 篇10
(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执行现状的需要
由于我国尚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制定专门的信息披露规范, 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不明确、内部控制信息不充分, 影响了内部控制信息与企业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 进而降低了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在2012年全面实施内部控制时间的临近, 如何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以保证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 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审计人员审计效率的需要
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内部控制, 有助于收集真实而充分的数据使业务经营过程中的漏洞能在短时间内暴露并及时得到纠正。另外,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对“软控制”的评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改变软控制, 这些都会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审计效率。
(三)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现状的需要
从整体看,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改善程度有限, 沪深两市2009年披露数比2008年仅增加了46家。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的认识非常欠缺, 上市公司对出具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认识不足, 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核实评价不够重视, 形同虚设。目前, 相关法规只是鼓励上市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核实评价, 对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核鉴证属于自愿性的。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状况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管理层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有些管理人员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盲目乐观, 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系统的不足, 因此也不可能积极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施行。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内部控制组织虚位。法人治理机构使公司法人能有效地活动起来, 是公司制度的核心。但是, 在我国, 董事长和总经理在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协调配合不够职责错位。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矛盾, 使得内部控制的实施很难顺利进行。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 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 然而, 很多上市公司并未设立审计委员会。
3.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控制执行不到位。目前, 我国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未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 营造好的控制环境;职责分工不明确, 操作流程不规范;控制目标不明确, 没有严格执行流程制度;缺乏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 责任人缺乏控制意识和责任心;信息传递与沟通不畅等。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措施
(一) 健全组织机构, 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
1. 健全组织结构方面。
良好的组织机构能够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 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保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运行, 应该从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出发, 加强董事会的建设, 完善公司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等。
2. 提高全体人员素质方面。
首先是提高管理层素质。作为管理者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 这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去思考去观察, 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
其次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优势, 不仅要把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出来, 而且还应注重揭示、总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取得的经验。
最后是提高其他参与人员的素质。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的培训, 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来授课, 使员工心中牢牢树立起加强内部控制的理念, 为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政府加强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管力度
法律的实施需要司法部门来执行, 同样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执行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监管。政府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内部控制无效导致的利益相关者受损事件的处罚力度。
通常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置企业内部控制不顾, 粉饰经营者业绩、再融资、抬高股价等具有造假的内在动机, 为防止和减少上市公司造假, 政府的各级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违规公司的惩罚力度。
2. 政府部门应制订或完善有关监管制度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
监管法规,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严肃性, 做到有法可依, 并加大执法力度。这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博弈论角度看, 制度安排就是博弈的规则, 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 当事人就有相应的对策行为, 就产生相应的均衡结果。制度安排既能对当事人起到激励作用, 又能对当事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同时, 制度安排又是博弈的结果, 不合理的或不完善的制度安排会在不断进行的“动态博弈中”不断演进、完善, 最后达到一种新的均衡。也就是说, 制度设计者和制度执行者之间进行的是一个动态的博弈, 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应该不断完善。
3. 政府立法强制转换目前的审计模式。
目前, 我国企业的审计模式是企业管理层寻找会计师事务所, 并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这是形成审计不独立的本质原因。审计不独立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 客观上为企业财务造假制造了条件。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转变审计委托模式, 建立一种全新的审计委托模式。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新兴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通过具体运用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司实际情况, 以及以上措施的采用,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一定会的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荣海, 基于审计视野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财会通讯, 2011, 2:91-92.
控制自我评价 篇11
高中学期期中考试后,按照常规该进行试卷分析。看着学生的答卷,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同类型的问题上次考过,学生错得比较多,已经评讲过了,这次怎么还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以往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究竟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抱着试—试的心态,我想把这次的试卷分析交给学生进行。
在发下试卷的同时,我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试卷分析表,要求学生自己先进行分析。分析表收上来后,我看到在“错解原因”这一栏中,学生分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些:看错题目、因粗心而使计算或推理错误、表述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正确、思路正确但因紧张而使中间某个过程错误、数学公式或定理不熟、审题错误、思路不清或根本没有思路、解题速度慢没有时间做、题目似曾相识但还是不能下手,等等。
经过仔细阅读学生的试卷分析表后,我开始了课堂试卷分析。分析课没有像平时那样上,我把机会都让给了学生,整堂课似乎是一堂师生的交流探讨课。课堂中,学生各人说各人的想法和解法,每位学生都充分暴露了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过程,当有学生知道自己错但不知为什么会出错时,很快就会有学生给他分析原因。几乎每个学生都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这种讨论和交流,创造出了一种相互撞击、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的氛围,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将原有的错误得到了纠正,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思辩能力。
这次试卷分析,我觉得与以往的试卷分析有几点不同。其一:以往的试卷分析,教师眼中往往只有“问题”没有“人”,这次不同,除了问题外,还有对学生个体的关怀,不是仅停留在问题的“同一化”,而是将它“具体化”了。其二,以往的试卷分析,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参与进来,只要认同就可以了,现在不同,学生们是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成了主角。其三,由于学生已经自我分析过了,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明朗化了,因此有目的地、迫切地希望从旁人那里得到答案,也正是有了这种渴望的心态,使他们在课堂中非常活跃。
二、试卷分析后的思考
(1)学生自我分析和评价是自主学习的体现。学生完成一份试卷后,所出现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就这些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出现的问题,有目的地再次去阅读课本、参考书、笔记等,从中寻求答案,又得到了一次自主探究的体验。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在同学那里,在老师那里再次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问题得以解决。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帮助学生把试卷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的作用,给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纠误,完成了知识的再一次构建。
(2)学生自我分析和评价是一种资源的共享。试卷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会因人而异,同样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有多种不同。原来教师评讲试卷往往是“一言堂”,是一种单边行动,而学生的参与,就变教师的单边行动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使得人人成为可以开发的资源。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当两种思想一交换,两个人就都有了两种思想了,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碰撞中知识得以升华。原来自己在这里想不到的,别人替你想到了;或许自己的某些想法比别人好,正是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机会。
(3)学生自我分析和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反思。一次测试不管试卷质量如何总是学生经过一阶段学习后的一次检测。可能学习的结果与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正相关,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好是坏,都应仔细寻找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学生自己分析试卷,通过比较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从而反思学习方法上还存在的问题,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在这样的循环中反思和矫正,使自己的纠错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4)学生自我分析和评价满足了个性学习的需要。由于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不同的,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问题”。尽管平时教师能比较有针对性的评讲,如对一些错误率较高的普遍性的问题等,但是,在这种普遍问题中,仍然还会有个性差异。有时候,我们自认为问题解决了,这仅仅只不过是表面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同罢了,实际上其中的个性问题还是没有得以解决,而往往就是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下次还会再现,同样的错误还能再犯。让学生在自己分析试卷中,用“试卷”去学习,学生就能学会适合他自己的“问题”的知识,就学生而言,他是把“现实问题数学化”,就教师而言,是将“数学问题个性化”,有了针对性,满足了个性学习的需要,也实施了因材施教。
三、试卷的自我分析和评价在学习上的正迁移。
通过一阶段的尝试,我发现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的很快,并且养成了一些很好的习惯。如自己整理错题集、典型试题集等,自己设计分析表,在测试中,我发现一些再现性的错误明显少了。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能很自觉地将所学的内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系统,自觉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类。学生在自己分析和自我评价中明显增加了学习的信心,也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积极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增强了,真的是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思考,达到了“学会学习”。
控制自我评价 篇12
美国自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发生之后, 相继又发生了世通、施乐和默克等一系列严重的会计造假案件, 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此环境下, 美国于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法案 (SOX) 》404条款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做出披露。美国的这一强制性条款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而我国对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规范起步则比较晚。2000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两个特定行业的规范是初探。其后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又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而近期财政部又发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征求意见稿) , 它们将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进入了强制性规范阶段。
2 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很多。如Doyle (2005)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可明显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Chan (2007)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披露内部控制有较多缺陷的公司具有更多的盈余管理, 证明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而国内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很少。李明辉、何海、马夕奎、唐予华 (2003) 对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及配股说明书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提出了完善披露的改进意见。蔡吉甫 (2005) 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形式化的问题。
3 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总体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了深圳证券交易所2007年以来IPO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 研究了它们首发上市后第一年是否随同年报披露了其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本文研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统计来源于深圳证劵交易所网站。
在分析过程中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程度依次分为未披露、披露笼统和披露详细。分类的标准为深交所2007年开始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至少应披露的4项内容的规定。凡是披露了自我评价报告但未包括以上《指引》中所要求的内容的, 划分为披露笼统;凡是披露了自我评价报告且至少披露了以上《指引》中所要求的内容的, 划分为披露详细。
经统计, 深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IPO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01家和71家。这些的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 2007年未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IPO公司有44家之多, 是因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才开始实施, 约束力度不强, 上市公司披露意识也非常淡薄, 但到2008年只存在少数未披露的IPO公司, 说明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有关规定的约束作用日益加强。同时我们发现, 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笼统的IPO公司在07年和08年都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说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仍处于形式化阶段。
4 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统计的结果和统计过程中我们翻看的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 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存在以下问题:
4.1 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在我们所研究的IPO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 负责的有董事会或其下属审计委员会、管理层, 还有部分未明确责任主体的。这种责任主体混乱的情况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
4.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意愿不强,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未能实施到位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在实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初期, 由于规范的约束力不强, 即使在可能拥有很强披露动机的IPO公司中仍然有不少公司未披露自我评价报告。而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实施期间, 仍存在未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
4.3 披露内容形式化
在我们所研究的IPO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 将近半数以上披露较为笼统粗略, 语言形式化, 缺乏实质性内容。
4.4 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格式和内容混乱
(1) 对内部控制基本情况的披露范围不统一。
在《指引》中并未明确必须在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出现的内容, 这就导致内容选取不统一, 大部分公司只是披露其中的一两方面。
(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比例较低且披露的内容较少。
在我们翻阅的将近200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未披露, 或披露得十分简略。而在少数披露的公司中, 又普遍存在缺陷的类型较为空泛。
(3) 内部控制改进措施笼统化。
在我们的样本中, 有些公司的评价报告在未披露内控缺陷的情况下就提出了整改措施, 或披露的改进措施大部分只涉及人员培训和规章制度规范的一般方面, 并未针对公司自身的问题提出具体详细的改进计划。
4.5 自我评价报告的评价依据不统一
在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领域, 除了上述两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及财政部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外, 还存在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 这些规定使得众多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无所适从。
5 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众多问题, 我们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 明确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应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统一确定为董事会或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 并切实落实各部门责任。
(2) 提高内控信息披露规范的约束力, 增加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应进一步明确这一强制性要求, 提高其约束力, 同时增强这一强制性要求实施的监管力度, 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3) 细化评价报告内容规定, 规范报告格式, 明确必须披露的内容。
首先, 要细化评价报告的内容条款, 防止披露笼统的情况出现。比如现在规定中对于应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异常情况没有详细的定义, 而在实务中又很难把握到其确切的含义, 因此需细化内部控制缺陷的描述;其次要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应披露的具体内容, 比如对于内部控制基本情况的描述必须包括内控8要素和内控的特殊控制的描述。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在两个《指引》的基础上, 还至少应增加以下披露内容:公司内部控制责任声明、评价时间、范围和标准、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控缺陷的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内控缺陷的原因及相关责任人员分析等
(4) 统一自我评价报告的评价标准。目前, 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正在征求意见中, 应尽快正式发布这一评价指引, 并将其他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规范统一到该评价指引中去。
摘要:从2006年的两个《指引》开始, 时隔3年,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要求的实施情况到底如何呢?以2006年深圳交易所发布的《指引》 (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为契机, 选取了2007年以后我国在深圳交易所IPO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 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辉, 何海, 马夕奎, 唐予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J].上海会计, 2003, (4) .
[2]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2) .
[3]于忠泊, 田高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的有用吗——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资源配置效率视角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10) .
【控制自我评价】推荐阅读:
自我控制能力06-15
自我控制监督07-01
情绪自我控制07-30
如何自我控制情绪08-15
自我控制心理账户论文08-26
小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08-30
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07-23
如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10-07
如何提高自我控制力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