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处理论文(共10篇)
自来水处理论文 篇1
0引言
原水中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通常都会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杂质。这些杂质从给水处理的角度来看, 可以将其分为3大类, 分别是溶解物、胶体、悬浮物。自来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将原水中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细菌、胶体物质、悬浮物质通通去除掉, 使净化的水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饮用的需要。
1原水水质及饮用水水质标准
1.1 原水中的杂质
任何水源的水中, 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这些杂质主要有2种:一是自然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例如地层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死亡残骸, 水流对地表及河床冲刷所带入的泥沙和腐殖质等。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杂质: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这些杂质按颗粒尺寸的大小分成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3类。
1) 悬浮物:
尺寸较大 (粒径>1 μm) , 主要是泥砂颗粒、矿物质废渣和体积大而密度小的有机物, 它们易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2) 胶体颗粒:
尺寸较小 (粒径1 nm~1 μm) , 多数为粘土微粒、高分子物质和细菌及病毒等, 它们在水中长期静置而较难下沉。胶体和微小悬浮物颗粒会使水产生浑浊现象, 其中有机物还会造成水的色、嗅、味, 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病原体则会通过水传播疾病。因此, 饮用水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这些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3) 溶解物质 (粒径<1
nm) 包括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2类, 它们与水构成均相体系, 外观透明, 是特种水处理的对象。但由于水源受到了各种污废水的污染, 溶解的有机物已成为目前水处理专家们的重点研究和力图去除的对象之一。
1.2 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现代的饮用水水质要同时满足卫生和美感两个要求, 即水质不仅要有益或无损于人的健康, 还要在饮用时感到晶莹可口。
2有效加强自来水处理的方法
2.1 改进自来水水质处理的消毒工艺
一些水厂在采用二氧化氯或者增加预处理的过程中, 消毒工艺通常都会采用紫外线、臭氧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在水中投加氯元素的数量, 实现多点加氯, 同时又能够有效地保证将水中的微生物、病毒、细菌消灭掉。与此同时, 要连续监测管网余氯量和出厂水氯含量, 加强水质检测手段, 当水中锰元素含量、铁元素含量高时, 为了避免出现黑褐色水, 不建议采用氯消毒;而当水管管道过长、余氯不足的情况下, 可以在中途进行加氯, 使得加氯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 实现合理加氯。
2.2 完善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在自来水净化装置的设计施工时, 应该尽量使得水保持一定流速, 同时形成推流式流动状态, 这样一来, 能够有效地防止死水区的出现, 同时也可以对水池 (箱) 的工艺结构进行改进;在设置出水管、进水管时应该要合理规划设计, 不要设溢流管, 而应该将水位控制阀设置在进水管处。水池 (箱) 的底部和内壁应该用水泥材料做到平整、光滑。
2.3 加强水质处理管理
自来水从原水变为饮用水源, 应该经历多个环节, 如生产区安全管理、供水系统管理、二氧化氯药品管理、水质管理、水源取水等。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准备。有害物质、垃圾严禁堆放在取水井点、取水点100 m范围内;同时, 在此范围内不能修建有毒、有害的厂矿企业。一旦发现取水井点出现了人为污染或者水质污染, 应该启动备用井点, 将原有的取水井点暂停;同时, 向政府机关、公安部门、疾控中心进行汇报, 将污染物质在第一时间进行消除。当水质检测合格之后, 再投入使用。此外, 还应该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传达到广大干部和群众当中。
2.4 加强自来水水质处理的设备管理
保证自来水处理能够顺利进行, 离不开自来水水质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 有效的设备管理应是全过程的管理, 包括备件备品报废、管理、维护保养、运行、安装调试、设备采购等。特别是在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性能分析、设备定型等方面加强相应的管理, 使得设备可以正常运转。
2.5 提高出厂水水质和稳定性, 严格控制浊度超标
通常, 原水在经过消毒处理、过滤、沉淀、混凝等传统常规处理工艺净化之后, 有些还是不能符合国家出台的饮用水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增加诸如光氧化法、接触氧化法、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臭氧法在内的浓度处理工艺和预处理方法。如果原水中含氟量高, 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如果原水中含铁量高, 可以采用充氧回藻法、碱化法、氧化法, 同时还可以实现投注加药自动化。
2.6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以水处理技术新工艺和水处理、水输送装备设施新标准为依据, 对城市自来水厂常规工艺进行技术改造, 对于城市已经老化和不能确保水质安全的供水管网按照新标准进行技术改造, 以确保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 力争到2015年前城市居民饮用水质全部达到106项指标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平.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在饮用水强化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 2009 (4) .
[2]俞蕴芳.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处理水厂原水的实验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1 (4) .
自来水处理论文 篇2
[摘要] 水质处理是自来水供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居民饮用水的清洁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阐述了自来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自来水解决水质污染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自来水水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275-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自来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手段,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自来水的水质得不到保证,也成为人们群众关心的话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现就规范自来水的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自来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南州城市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加大城市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对多数地下水井调查并选取样进行测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查明了我市城近郊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状况,确定有机污染物主要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及有机农药有部分检出,严重污染水源。经过多方面的总结,造成自来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自来水房使用的管材质量低劣,易锈蚀影响水质;
2.水管网有渗漏点,当停水时产生负压,污染物进入管道;
3.网区域内管道接触施工或维修时不文明操作形成开放性污染;
4.分用户自用的储水设备(包括备用水箱、热水器、座便水箱等)防回水开关不严密,使备用水与自来水交叉污染;
5.别用户特别是经营性用水大户违章修改管道,使供水管道与其它管网相连通,形成系统污染等;
6.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我国高层楼房的二次供水水箱的饮用水有80%以上的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大肠杆菌、氨氮和亚硝酸盐等超标明显;多数的高楼水箱、水塔长期无专人护理,密封条件差,风沙吹落到水箱或水塔。致使各种沉积物越来越多,长出青苔;滋生细菌、病毒等,这些得不到及时清洗,严重污染了自来水水质。
7.自来水输水管网二次污染:自来水厂输出自来水时,一般是合格的。当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水塔、水箱等设施后,导致自来水质严重污染。城市内自来水输水管材质采用的是镀锌管,其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如:生锈、结垢、腐蚀等。在自来水停水后又来水时,通过水龙头可以看到很多铁锈。这是由于自来水停水后又来水时,自来水冲击镀锌管上的铁锈,脱落后进入自来水中的。因此可以确定的是输送自来水的镀锌管在自来水中是长期生锈的,平时这些铁锈是溶解到自来水中,并且人的肉眼一般是无法直接看见的。只有通过水质演示器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自来水中的铁锈。
二、解决自来水水质污染的主要措施
1.集中检查整顿。对全市自来水厂硬件设施、生产流程、检测设备及检测人员等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硬件设施不达标、水质处理工艺不规范、取水的设置不合理、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缺乏的水厂督促其尽快整改。
2.理顺关系,规范管理。自来水公司严格把关。自来水公司实行源水和制水过程的水质监测,供水事业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甚至社会稳定,这种公益性企业民营化后,政府在“出让所有权”的同时必须“规范经营权”,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规范各项管理:(1)加强水质监管。要加大对供水水质的监督监测频次,采取不定期巡查检测的方式,随时随地对各水厂进行监督检测,对水质抽检不合格的水厂,必须停厂整顿,不能让不合格的饮用水流入老百姓家。(2)规范供停水管理。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坚决查处违章作业、违规停水等行为。各水厂除出现运行故障、输配水管道发生爆裂以及不可预测的外力破坏等因素,不得随意对企业单位群众停水,确有需要的,应建立预告制度,预告告知用户。
3.强化培训学习和宣传教育。一方面强化对水厂厂长、业务负责人的培训,内容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水质处理技术、水厂卫生管理实务经验,还可分期分批组织他们赴外地参观学习以提高乡镇自来水厂的自身卫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公众饮水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对供水企业的法制教育,增强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和水厂保障饮用水安全的自觉性。
4.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目前我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沙河、大溪水库的环境质量预警监测工作做得很好,检测频率达到每周一次。但是还有部分的自来水来自较小的水源地,同样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和监测频次,持续有效做好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工作和水质监测工作。
5.大力发展规模供水企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供给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使用方便,而且还需要用上优质的生活饮用水。实践证明,分散简易的集中式供水,既浪费资源,又很难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因此,自来水建设的发展方向,应推广规模供水。各乡镇(街道)在下步农村自来水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发展规模供水企业,按照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扶持政策,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兴办规模供水企业或连片大范围供水网络,以保证自来水的卫生安全。
6.加强二次供水。二次供水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千家万户,政府部门应出台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将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纳入城市的建设管理体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让市民能放心使用饮用水。
自来水处理论文 篇3
一、管损原因
目前我市供水管网铺设年代跨度比较大,1949年以前50.7km,1978年前有168.7km,1978年至2000年有781.9 km,2000年后的有574.83 k,的管网铺设于解放前后,管网的陈旧与老化,容易引起水管受拉而断裂,在管道不均匀沉降时弯距过大而爆裂。
铺设管道材料的原因。供水管材种类繁多,有即混凝土管、铸铁管、镀锌管、钢管、PVC管、PPR管、PE管等,进货渠道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配件质量各异。镇江市地形是丘陵地形,各路段的管网压力不一致,部分供水路段管道压力过大,造成爆管。
人为造成的原因。自来水管的铺设分为直埋,直埋水管有深度方面的规范要求。目前我市有些建设、开发单位为节省材料、节约空间、地形条件限制等原因,随意变更给水管道和管沟图纸设计,不仅将管沟高度变小,而且靠近自来水管附近砌建筑物为爆管留下隐患。加之目前我市城市拆迁和城市道路改造造成原有路面受力改变导致自来水管不堪负重而爆管
设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管道埋设过深或过浅都会容易形成爆管。管道埋设过深时,由于上部荷载加重管道又没有基础,致使管道发生局部沉陷而产生爆管;管道埋设过浅时,抗重压能力较差,受到管道上面土层,路面的静荷和交通车辆的动负荷作用下,容易造成断裂。此外,如果管道埋深过浅,在冬天气温较低时,由于冰冻的作用,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铸铁管更容易造成断裂。管道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道基础和回填土的处理。在铺设管道时对地下情况不详,没有对地下管网做出有效的勘察,以致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造成官网局部阻力增大,抗冲力减弱,致使挖爆、压爆现有给水管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供水压力瞬间过大。管网运行压力大的管损大于压力小的管网。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的骤变,均会引起爆管事故的发生。
水锤作用。安装或维修管道后空管开阀通水的速度过快,致使管内水流速度急剧变化形成水锤而造成管道破裂。
二、控制管损的措施
管材的选用。从目前来看,球墨铸铁管是广泛推广 的优质管材,强度高、延伸率大、抗腐蝕、抗老化等优点,寿命可达50年以上,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其接口采用柔性橡胶圈接口,安装方便,应力释放能 力强。而一些入户的小管道采用PVC、PPR、PE等管材,该类型管材具有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 低、耐压强度、流体阻力小、耐腐蚀性强,不影响水质,目前我公司均采用以上管材。
把好施工质量关,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做好管材验收及防腐工作,特别要对敷设在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腐蚀的地段的管道作特殊的防腐处理;做好管道基础和回填土的处理工作;给水管道必须在冲洗试压及消毒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对管道安装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及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加强施工的全程质量控制;认真做好管道施工竣工图绘制,及时整理归档备案,以便管网维修管理。
建立《供水管网爆管抢修预案》,确保应对反应迅速。建立《供水管网爆管抢修预案》,是为了及时、迅速、有效地处理和抢修市政供水管网的各种爆管事故,最大程度保障城市供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供水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供水管网爆管抢修预案》。抢修预案主要包括:明确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的人员组成及职责、明确应急处理的流程及信息报告程序、明确不同程度爆管事故的处理措施等。加强对供水管网技术资料包括管道施工图、竣工图、管径、管材、位置、敷设年代、水压、阀栓、漏点检修记录资料、管网改造结果等进行归档管理。有效地利用供水管网技术档案。
加强管网巡视队伍的建设。组织巡视人员,对管线进行检查,有利于保护管网安全,降低管道损坏次数和隐患。城市道路拓宽、新建、开发拆迁等原因,造成管道损坏屡见不鲜。对巡视人员, 通过管网资料,即时通知施工方,减少盲目施工。对其它管线施工方,构成对给水管网损坏隐患和维护不便等情况应即时给予制止,通知对方整改。对违章用水、私 自接水的严格执法,打击盗水行为。
目前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管损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管损从2008年19.69%、2009年21.05%、2000年20.41%下降到了2011年16.72%、2012年16.25%、2013年17.29%平均每年下降了3%--4%左右,为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立下了汗了功劳。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有水在管道中流动,就会有漏失情况;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加大供水管网建设,加大陈旧、老化管网的更新改造,大力推广采用优质的新型管材;加强管网管理力度、探漏力度;加强与各供水 企业交流技术经验,才能提高公司管网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为保证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供水企业的全体员工应该齐心协力,统一认识,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科学调度、科学管理的机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彻底根治爆管这个顽症,确保城市供水动脉的畅通,尽力把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到最小。
试论如何加强自来水水质处理 篇4
1 自来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1) 受外界污染, 水源水质恶化。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国力得到加强。但国家强大的同时, 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据统计, 我国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水域中近80%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源的安全标准。工业废水违规排放、农药中的有毒物质的残留, 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水源水质不断恶化。
(2) 出厂水质是决定自来水水质的主要因素。自来水厂普遍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传统处理工艺来处理自来水。处理的过程中, 监控不严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出厂水浊度偏高, 出水浊度高代表水中有机物含量高, 同时微生物指标也随之高, 消毒过程中氯同有机物、腐殖物相结合会生成三卤甲烷, 卤乙酸等有机致癌物。水厂的工艺处理和水质监控直接影响出水水质。为保证居民用水安全, 自来水厂要严格把好出水水质关。
(3) 二次污染严重。出厂水尽管符合卫生保准, 但很多因素导致自来水的二次污染。自来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 输水管道腐蚀、结垢。管道材质差、无内衬或内衬涂料不可靠, 长期受到水的腐蚀会形成以氧化铁为主的结垢, 同时有机物、微生物粘附滋生, 出现铁、浑浊度、细菌等超标情况。
(2) 附属设施和管道的施工等因素影响。接口漏水或闸门渗漏, 一旦失压会造成外部污水会通过漏点进入管内造成污染。排水阀门设置不合理, 当没及时关闭或关闭不严, 附近污水会渗漏进管道。甚至一些野蛮施工, 重车輾压都会造成管线破裂, 维修过后若不注意管道冲洗会带入大量泥沙。
(3) 管道是枝状管网, 在管道末端用户用水量少, 水在管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 余氯耗尽, 细菌滋生和沉积物积累, 形成死水, 导致污染。
(4) 二次供水污染。二次供水设备材料、设计不合理, 配套不完善, 管理不到位。
2 加强自来水水质处理的措施
(1) 加强自来水水源管理。水源的质量与自来水的质量关系密切, 原水受上游来水水质的影响较大, 因此加强流域管理是必要的, 同时应该设置水源保护区, 减少水体源头污染。如我厂投资近千万元将源水泵迁移到水厂上游3km处。由镇人大发文规定在取水头部的上、下游2km范围内不许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工厂, 并设有水源保护标志;严格控制内河涌开闸排放, 取水头部100m内设置明显警示牌严禁船只停靠和一切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的活动。源水水质由区卫生防疫部门每两个月定期检查, 以保障我厂的水源安全。
(2) 自来水厂严格把关。自来水厂实行源水和制水过程的水质监测, 设有出厂水和源水的生物鱼池, 制定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预案, 在充分发挥现有常规净化工艺处理同时学习和改进新技术、新工艺, 应对水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在特殊的时期增加一些预处理工艺 (投加高锰酸钾) , 改造和优化制水构筑物以提高水的净化质量。加强制水、净水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 合理的加药, 控制好浊度、酸碱度和余氯值, 在根本上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稳定水质的生物性和化学性。厂内水质化验严格把关, 及时指导制水, 在符合国家标准下, 尽量优化水质指标, 减小副产物。同时发现水质问题立即上报、立即处理, 及时的采取措施, 尽快解决问题, 以提高供水质量, 保证用水安全。
(3) 加快输水管道改造, 加强管网维护和管理。
(1) 推广应用新型管材, 加快对陈旧的管网进行有规划和更新改造。管道的选择, 要保证管网水水质安全, 内壁要能抗腐蚀又不析出有害物质。在对旧管道更新或者铺设新管道时可以用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给水塑料管、球墨铸铁管等, 逐步减少镀锌钢管的使用。旧城区管道因使用材质和使用年久, 腐蚀严重易造成水质污染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划改造。新增和设计管网时尽量形成环状管网, 因为环状管网比树状管线水质条件要好。
(2) 规范管道施工维修。在设计施工上要严格的遵守给水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规范。重视管道的基础设施, 采用不停水开口技术, 取消预留口。管道抢修完毕或者安装后要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
(3) 在维护管理方面, 定期冲洗管道, 尤其是小口径管道和管网末端的冲洗要保证一年不少于一次。同时定期排放消防栓水, 避免管内与消防栓间的死水存在。还要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新或处理, 以保证居民的正常用水。
(4) 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对设备材料要严格选择, 合理设计水箱的大小和位置, 定期对水箱进行消毒、冲洗。制定城市二次供水管理的制度, 会同卫生防疫部门, 加强水质监测, 督促小区物业管理和业主对水箱、水池清洗、消毒。
(4) 自来水知识宣传教育, 让居民自我科学用水。居民在使用自来水用于食用前可先放水一段时间以冲刷管道, 去除管道产生的物质。附近有其它工程动过水管时, 应对“黄水”、“奶白水”有充分认识。自来水用于养鱼时要除氯再养等。水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的大问题, 居民要切实了解自来水才能保障用水安全。同时居民用户对水质进行终端监控, 发现水质异常可向自来水公司反映投诉。
3 结语
综上所述, 要对加强自来水的水质处理, 首先要对构成自来水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再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更好地解决自来水的水质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炳臣.对自来水水质处理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 2011 (6) .
[2]耿允恭, 李兆磊, 刘长利.浅谈如何加强自来水水质处理[J].科技与生活, 2011 (15) .
[3]屈延娟.关于对自来水水质处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28) .
[4]李兆磊, 张凯, 戴秀纯.关于对自来水水质处理的探讨[J].科技传播, 2011 (13) .
自来水厂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 篇5
自来水厂的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其中包含了原水中的杂质以及水厂投加的药剂残留物,其水量一般约占水厂总制水量的3%~7%,对环境的冲击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估计,上海市全部水厂每年排入江河的悬浮物约达30万吨以上,有机物3万吨以上。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后,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以及污泥处置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部门对自来水厂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置要求也逐渐提高。我国许多规模较大的新建水厂和水厂扩改建工程也开始考虑排泥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问题,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也各不相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就自来水厂排泥处理采用的有关流程以及自控要求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有关人士参考。
1.排泥处理常采用的工艺流程布置方式
在工程设计中选择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时需考虑排泥水的沉降性能,上清液是否能达标排放,集泥池中的泥水浓度是否能满足浓缩脱水的需要,以及排泥水调节池和滤池反冲洗废水调节池是否能满足排泥水与废水预浓缩的体积要求等。通常有下列几种布置方式可供选用参考:
方式(1):沉淀池排泥水浓缩处理,滤池反冲洗废水直接回用或排放。适用于滤池反冲洗废水可满足回用要求的情况,考虑到长时间回用可能引起的金属离子富集等问题,亦考虑排放措施。
方式(2):沉淀池排泥水浓缩处理,滤池反冲洗废水经废水调节池预沉,上清液回用或排放,底部污泥水浓缩处理。适用于滤池反冲洗废水不能满足回用要求,但预沉后上清液可以满足回用要求的情况。
方式(3): 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经调节池混合后,上清液回用或排放,底部污泥水浓缩处理。适用于滤池反冲洗废水不能满足回用要求,但单独浓缩无法脱水机械要求,只能与沉淀池排泥水混合浓缩的情况。
国内外有些资料上还介绍了一些工艺流程,基本上都是在以上三种基础上略做修改,此处不再介绍。
2.排泥水处理工艺优化
自来水厂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的浓度和沉降性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沉淀池排泥水的浓度一般较高,如果对沉淀池排泥加以有效控制,可将排泥水平均含固率控制在0.6%以上,进行一定时间的浓缩后,一般情况下可将浓缩池底部排泥浓度控制在3%以上,有利于污泥脱水机械的高效运行。滤池反冲洗废水的平均浓度较低,一般平均含固率在0.1%以下,进行浓缩后浓缩池底部排泥浓度一般低于1%,经过长时间的浓缩压密也很难超过2%,不宜直接进行污泥脱水。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将滤池反冲洗废水的浓缩污泥与沉淀池排泥水混合,进行二次浓缩,具体的工艺布置如下: 这种运行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反冲洗废水的浓缩效果,且由于反冲洗废水的浓缩污泥总量少,对沉淀池排泥水浓缩的影响小,可满足脱水机械的运行要求。
3.污泥脱水工艺的运行控制要求
污泥脱水的运行控制包括沉淀池吸泥机的运行、平衡池和调节池的设置以及加药和提升系统等多方面的要求,以下从设计角度提出一些看法:(1)吸泥机的运行
建议采用泵虹吸式吸泥机,并在吸泥机上安装泥位浓度梯度检测仪。通过对泥位梯度变化的检测,控制吸泥机的泵吸、虹吸运行选择,提高排泥浓度。在沉淀池的起端和末端易受水流影响的地方,一般排泥浓度较高,可通过程序控制结合泥位梯度检测结果在局部区域多次往复,直至达到排泥要求。
(2)调节池
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是间歇产生的,且流量较大,而浓缩池设计时考虑处理负荷,基本上是连续运行的,因此需设置调节池以解决废水收集和浓缩之间能力差值。排泥水调节池用以收集沉淀池排泥水,其容积必须满足排泥期间吸泥机排泥能力和排泥水浓缩能力的差值;反冲洗废水调节池则收集滤池反冲洗废水,不仅需在容积上考虑滤池反冲洗废水排放能力与浓缩能力的差值,还需考虑反冲洗废水的回用问题。
调节池运行控制方面,建议采用可调节的提升泵,根据调节池的运行液位及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固体悬浮物含量调节运行速度,以确保回用的上清液中的悬浮物含量小于设定的标准限制。(3)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需考虑生产废水的沉降性能和所需达到的处理负荷。为节约浓缩池面积,往往在浓缩池固液分离部分加斜板,以提高浓缩效率。如果同时考虑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的浓缩,则建议在设计时考虑两组浓缩池之间可切换使用,反冲洗废水浓缩池排泥管路考虑二次浓缩的可能。
浓缩池进水管路考虑流量信号的输出以及进水阀门的状态控制;浓缩池内则包括液位信号、泥水分离区浊度信号和污泥压密区的浓度信号的输出;排泥管路建议采用调流阀,根据排泥管路的污泥浓度调节进入平衡池的污泥量,保证平衡池内的污泥浓度满足脱水机械的要求。
(4)污泥平衡池
污泥平衡池的作用是收集浓缩污泥,保证脱水机械的连续运行。平衡池的容积决定了污泥脱水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如果原水浊度短期大量提高,产生的浓缩污泥超过了脱水机械的处理能力,则超出部分的污泥可储存在平衡池内,待以后处理。
污泥平衡池主要考虑液位、浓度信号的输出以及搅拌设备和出水阀门的状态控制。
(5)脱水机械、PAM溶投系统及提升系统
自来水厂的污泥脱水机械主要有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和离心脱水机三种。带式压滤机由于出泥含固率较低,很难达到泥饼处置要求,较少使用,但有时也被用于污泥浓缩;脱水机械最常采用的是板框压滤机和离心脱水机,两者产生的脱水污泥基本都能满足处置要求,前者脱水效果最优,但设备、土建投资大且系统复杂,后者投资相对较低,系统较简单,但噪音较大,脱水效果较前者略差。
PAM溶投系统包括PAM溶液的配置系统和投加系统,其投加点主要在脱水机械以前,必要时也可在浓缩池内少量投加PAM,以改善泥水分离和污泥沉降效果。提升系统包括浓缩池、平衡池和脱水机械之间泥水输送系统,根据浓缩和脱水系统的运行情况,有一定的调流要求。
脱水机械、PAM溶投系统及提升系统的控制系统,往往由厂家根据具体设备要求配套提供,包括状态、浊度和压力等信号的输出、控制和开关等要求。
(6)上清液回用 上清液回用,主要指滤池反冲洗水调节池中的水和浓缩池上清液是否可作为原水重新接入常规处理工艺。前者主要需考虑其对铁、锰等金属离子的富集问题以及对出厂水浊度等常规指标和隐孢子虫等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后者除考虑前者的这些问题外,还需考率投加PAM后对出厂水质的影响,这对自控检测系统的要求很高。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4.结束语
浅谈城市建设中自来水厂净水处理 篇6
自2007年7月起,随着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实施,关于自来水水质提升的话题,经过媒体的报道后,时刻提醒着公众的水质意识,也催熟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市场。公众逐渐了解到更多关于自来水的问题。从自来水厂出来的水,仍存有一部分有机物和游离氯结合形成致癌副产物三卤甲烷,或成为微生物再繁殖的培养基,重新繁殖的微生物常年在输配管道中形成生物膜,膜的老化与脱落引起用户水的嗅和味、色度的增加,且管网上的微生物渐渐对消毒剂产生了,抵抗力,不易被杀灭,增加了终端自来水微生物的数量。在了解这一信息的过程中,水环境信息的公布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更多的水环境信息被公众所了解后,公众对生活品质与健康的要求,反过来则推动着净水产业的发展、成型。专家指出,这是一种进步,是公众环境信息权益得到保障的一种反映。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饮用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为2300m3,约为世界人均值的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各地流域水体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供水需求快速增加,然而由于河流水质普遍较差,已找不到洁净的饮用水源。为了解决这一严重供需矛盾,加强自来水厂净水处理,使之成为能用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以克服清洁水源短缺的困扰,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首先阐述下自来水厂净水常规处理工艺,其次对活性炭技术和“膜”法水处理工艺这两个先进的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进行简单探讨,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自来水厂净水任务及常规处理工艺介绍
城市自来水厂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故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确定。常规处理工艺主要处理对象为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它主要是由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等工序组成,该工艺仍为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水厂所采用。“混凝- 沉淀- 过滤- 消毒”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对象是引起水浑浊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混凝、沉淀和过滤在去除浊度的同时,对色度、细菌和病毒等也有一定去除作用。再通过向水中投加氯气、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杀灭滤后水中致病微生物,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
2.活性炭处理工艺
深入处理工艺中较为普及的是活性炭技术。活性炭可应用于空气净化和给水、废水处理,用来分离或收集空气和水介质中的杂质。颗粒活性炭和粉末炭作用相同,均可用于水处理。颗粒炭不易流失,可再生重复使用,用于源水污染较轻,需连续运行的水处理工艺。活性炭滤池为给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色度、异嗅异味和溶解的有机污染物,提高供水水质。颗粒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源水水质情况定期进行反冲洗。一般采用水冲的形式,6天反冲洗一次,反冲强度需达到 30% 以上的滤池膨胀率。新炭主要以物理和化学吸附为主,使用一定时间炭表面形成生物膜后,则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当评价活性炭吸附效果的指标降低到相关标准以下,或某种污染物穿透炭床时就必须进行更换或再生。新炭使用时需要浸泡 24~48h,之后还应进行反冲洗,以便去除残存的活性炭中的焦油及炭粉等杂质。反冲洗次数和排水浊度可根据处理水用途确定,给水处理活性炭反洗排水浊度一般可控制在2~5NTU。粉末活性炭在处理水中突发嗅味、工业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1)除臭和除味。除臭和除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用活性炭吸附、氧化剂氧化等方法去除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用微滤机或气浮法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采取除盐措施解决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等。
2)除铁、除锰和除氟。当溶解于地下水中的铁、锰含量超过规定标准时,常采取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当水中含氟量超过1mg/L 时,可采取活性氧化铝或反渗透及电渗析法除氟。
3)软化和淡化。软化处理的对象是水中的钙、镁离子,主要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淡化处理对象是水中各种溶解盐类,即将高含盐量的水,如苦咸水或海水处理到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等。
3.先进的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
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的缺水形势尤为严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水量剧增,而水处理设施的相对落后使水环境质量呈持续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60%~70%的水厂采用的仍是第一代的水处理工艺,即沉淀消毒法,这一工艺对水源地的水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有些地区水质上的先天不足,对水厂的水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膜-生物反应器(MBR)等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具有出水水质优良、装置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且膜使用寿命长达10年左右,从目前技术来看,膜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例如超滤膜,孔径有几十纳米,原则上说可以将水中一切微生物截留下来,使得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一步,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加拿大泽能环保工程公司生产制造浸没式超滤膜,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膜”法水处理工艺就是利用天然矿石、超滤技术、反渗透技术等多道物理过滤,实现对自来水的生物与化学污染的多级屏障。其中,反渗透膜装置是该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经反渗透膜的深度处理,能去除水源中绝大部分无机盐、重金属离子以及有害物质,使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如浙江杭州湾新区航丰自来水厂航丰公司投入9000 多万元建设了一期5万t 供水项目,其中第三代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的设备投入就花掉了5000多万元,这一投入是普通5万t 水厂项目投入的2倍还要多。为确保供水安全,公司实现了所有设备全自动化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操作产生的失误;同时,公司还安装了视频安保系统,一旦有设备出现异常或人为破坏情况产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自建成投用以来,就受到了许多国内同行的关注,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同行纷至沓来,向航丰公司学习取经。目前,航丰公司采用“膜”法水处理工艺,水处理达标率连续5年达到100%,并通过慈溪市、宁波市和国家相关水质检测,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4.结论
自来水处理论文 篇7
现代给水处理技术是以应用硫酸铝药剂的混凝沉淀法处理水源水开始的, 距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100年来, 所用药剂、工艺和设备己有逐步的改进, 但是, 混凝—沉降—过滤—消毒的给水常规处理技术一直被沿用。以往的实践经验表明, 当水源水是一类、二类水源水时, 都能能制出合格的生活饮用水。30年前, 我国的实践经验还表明, 对三类水源水, 采用强化的常规处理技术一般仍能制出合格的自来水。给水常规处理过程, 混凝剂的主要功能是中和胶体 (粒径约在1—0.001μ范围) 电荷, 使胶体脱稳。脱稳颗粒通过布朗运动, 自发进行“异向凝聚”, 迅速形成大量的超微细颗粒 (<5ì) 。随同人工搅拌等“同向絮凝”措施, 不断进行大小絮体 (水中原有的和搅拌过程产生的) 对超微细颗粒物的“接触”吸附, 脱除悬浮物和浊度物质, 使水质净化。通过这一常规处理工艺, 能有效降低处理水的浊度 (<1NTU) , 能去除原水中COD_ (Mn) 约为65% (包括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等) , 去除微生物98%以上, 使后续消毒处理成为现实可行。可以认为, 这一常规给水处理技术是经济实效的适用技术。可以在保证或提高出水水质条件下, 保持处理成本相对低廉。它的不足之处是:对低分子水溶性有机物处理效果差。需要指出, 混凝反应所产生的大量超微细颗粒物 (约10万个/m L) 是不可能直接通过后续的沉淀和过滤的方法加以脱除的, 尽可能地减少原水絮凝反应池中超微细颗粒的存在量, 实现较完美的水质净化, 成为强化絮凝处理的关键措施。强化絮凝净化, 涉及到的因素较多, 对给水处理而言有:药剂性能 (如电荷密度、分子量大小等) 与投加量、设备性能、水质条件 (如p H值、颗粒物浓度等) 、“碰撞”吸附强度 (如搅拌强度与絮凝时间协调) 、既成絮体颗粒大小、吸附絮凝时间等等。其中颗粒间的有效“碰撞”机率和接触吸附时间等因素, 对水质澄清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场操作中采取递减搅拌速度 (由高到低, 避免既成絮体被重新打碎) , 并有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絮体对微细颗粒的接触吸附;适当提高絮凝池污泥浓浓度 (如新鲜污泥回流) , 从而增大絮体体积 (接触表面) , 强化对微细颗粒的“碰撞”几率, 能达到较完美的吸附絮凝反应。笔者曾系统做过模拟给水常规处理净化试验和水厂现场扩大试验, 主要结果整理如下:取一次蒸馏水测定其浊度为0.i5 (NTU) , 用膜滤器测定滤膜系数 (0.45μ滤膜) 为32。取蒸馏水添加PAM 0.1mg/L, 搅拌均匀后其浊度上升为1 NTU, 滤膜系数骤降至6。表明微量的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即能严重堵塞0.45μ的滤膜。配制模拟微污染“原水” (自来水1L+污水1m L+高岭土0.1g) , 测得其浊度为95NTU, 滤膜系数为6。
用配制原水进行混凝—沉降—过滤试验:大烧杯内注入试验用水1L, 在6聮搅拌机250rpm转速搅拌下加入8mg/L的PAC, 继续搅拌30sec., 然后依据设定的絮凝反应时间 (2、5、10、20min.) , 递减搅拌速度 (150、100、50、30rpm) , 絮凝反应完毕后, 分别静置沉降20、10、5、2min., 各吸取上清液400m L, 测上清液浊度后倒入设定的沙滤柱, 滤出水分别测定浊度、滤膜系数、残余铝等指标。重复实验, 实验数据整理如表1。
实验结果表明, 水中的胶体物质能严重影响水的质量, 絮凝法处理给水脱除胶体及其形成的超微细颗粒物的效果与合理的絮凝反应 (搅拌) 时间密切相关。
综观日、美和我国给水混凝处理的经验, 水厂适当提高“渐减絮凝”反应的时间 (如30—35min.) , 将很有利于去除超微细的浊度物质。这样, 絮凝反应后的出水进入沉淀池, 能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 (如15—10min.) 下实现澄清, 尽管后续沉降池的水中仍存在少量肉眼可见的“矾花”, 但容易在后续沙滤池中脱除, 滤出水浊度不难达到<1NTU。
可以认为, 以“絮凝”为主的常规给水处理技术, 是能较全面净化水质的经济实用技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对受污染水源水制取生活饮用水, 这一常规处理技术, 仍然会是“主打”技术。
2对我国水源水水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达标问题的思考
近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有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日益严重的污染。此外, 近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面临较大面积的湿地萎缩, 萎缩的湿地逐步失去水体自净能力;水资源枯竭, 造成水源地的水源减少, 水体污染物浓度升高;森林被破坏失去涵养水源的能力。多种不利因素叠加, 造成水源水水质污染的现实情况。
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中, 把毒理指标中的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 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项增至4项。大幅新增控制项目表明, 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影响是较主要的。而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施, 对促进我国废 (污) 水治理、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过全国上下多年来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 近年来, 我国的工业水污染恶化的势头得到了控制, 改变了长期来存在的“局部有所改善, 整体仍在恶化”的局面, 城市污水处理也取得了稳步进展。预计不久后我国的水源水水质将整体步入稳定然后逐步恢复改善。期许8—10年之后, 采用改进的强化常规给水处理技术又能全面实现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开发家用净水器制取饮用水的战略思考
水资源匮乏、分布不均, 原水污染较严重, 构成了我国给水处理的基本背景。近20年来, 针对以有机化合物为主的水源水水质污染问题, 广大水厂员工、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为制取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形成了许多科技成果, 不少获得实际应用。在现有给水常规处理基础上开发出众多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臭氧氧化、臭氧催化氧化、超滤、纳滤等膜分离技术、活性炭—超滤组合等水处理新工艺, 以及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 这些新工艺各有不同层面上的技术特点, 具有不同类型水厂研究应用的价值。
我国的城市自来水厂长期以来, 以生产卫生的生活饮用水为目标, 向城市居民提供合格的同一水质指标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当前, 面对水源水质有机物污染比较严重, 部分城市自来水厂的现有常规处理技术难以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提供卫生的饮用水, 给水深度处理问题成为比较紧迫的问题。需要尽快有经济实用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笔者近年来对此问题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 分析对比, 提出由用户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装置, 取代自来水厂搞“集中式”给水深度处理装备的思路。仅提出如下一些分析意见和粗浅认识。
3.1水厂“集中式”深度处理生活饮用水的技术路线欠妥
长期来, 我国城市水厂生产的自来水, 是供应居民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据调查统计, 个人饮用水的消耗量 (包括淘米、餐前洗食器和末次洗菜等) 为6—9升/日·人, 平均用水量为7.5升/日·人;个人生活用水量 (包括冲厕、洗澡、洗衣物和其他生活杂用水) 为120—230升/日·人, 平均用水量为175升/日·人, 这就是说, 居民的平均饮用水需要量只占生活饮用水总量的4.1%。在我国现实情况下, 如果为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要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本来己经是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 (占95%以上) 处理上, 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浪费。其技术路线是不妥的。此外, 现有的城市自来水管网, 基本上是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系统, 管道输水过程, 对饮用水的水质影响, 是不容忽视的;饮用水终端消毒过程产生的微量毒副产物及输水过程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 也将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3.2水厂“小集中”深度处理饮用水, 存在建设输水管网问题
水厂按需生产饮用水是合理的, 问题是需要新增一套输水系统到用户, 用户才能用上饮用水。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可谓投资巨大, 费时费工。铺设饮用水新管网, 现阶段也是行不通的。
3.3以用户为单位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装置, 制取饮用水的战略思考
思路的基本要点是:在用户厨房自来水终端接上适用的净水器制饮用水, 这样, 制水点与用水点位置紧密相连, 用户按需制取直饮水, 即制即用, 水质有保证, 工艺路线合理;选用适宜的家用净水器的一次性投资较少 (1000—2500元/套) , 适应城市用户经济承担能力;制水运行管理费用低, 与“集中式”制水费用综合对比, 节省水费1倍以上, 比较经济合理;避免因水厂处理水消毒过程产生的微量毒副产物污染及旧输水管道的二次污染的隐患, 让广大用户增强饮水安全感;己有实践经验, 技术难度较小, 推广应用较容易。
我国家用净水器的开发应用己有30年的历史, 据报道, 目前城市居民使用家庭净水器的比例约占35%, 其中, 知识分子家庭和老年家庭使用比例较高;普通城市居民使用净水器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应用缺少质量保证的滤水器的比例也较高;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卫生事件, 让不少用户对饮水安全卫生问题产生疑虑和关切, 但是缺少技术导向。据此, 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认识和看法。
3.3.1用户制取饮用水的实际应用, 需要政府、自来水企业和用户共同发力做好
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一件大事, 政府和企业在起步阶段的引导推动作用很重要。笔者回忆起美国里根总统时期, 为了节约水资源, 政府在加州城市免费为居民更换节水厕所的报道, 促成节约水资源的实际效果的同时, 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 提出用户制取直饮水, 可说是让用户配合水厂经济有效地分别生产出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这个初步的调查研究意见, 就是想要通过专家学者的批评指导, 逐步深入完善, 逐步得到政府、企业的研究支持, 进而加速实施。
3.3.2建设家用净水器
可能大部分城市自来水厂能按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出合格的生活饮用水, 但是保护和倡导广大用户建设家用净水器, 制取安全直饮水仍属利国利民。因为水厂出水安全卫生, 并不等同用户 (终端水) 饮用安全卫生。具体说, 避免因水源水意外污染和水厂出水消毒过程及管道输水过程带入的微污染, 仍是很有好处的。笔者注意到, 欧洲和美国的水源水质一般都比较好, 经强化常规处理后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上也要比我们的自来水的水质好一些。但是, 他们仍然有不少家庭使用净水器制取直饮水;近几年, 美国生产的家用电冰箱, 大都配套内置净水器, 饮用十分卫生方便, 也更有安全感。或值得借鉴。
3.3.3选用好净水器很重要, 也不难找到经济适用产品
目前, 国内有不同品牌的家用净水器不下50种, 按净水器的结构分大致有粗滤、精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树脂、中空纤维、反渗透等等, 选择净水器主要根据自来水水质来确定。如西北部高硬度水质, 容易结垢, 选购带离子交换树脂滤芯的过滤净水器, 可能比较适宜;对水中含余氯、异味较重, 有机污染物含量较多的城市自来水, 可选购活性炭载量较多的家用净水器, 因为活性炭对水中余氯、异色异味有强力吸附作用, 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对城乡水质较浑浊但有机物达标的自来水, 选购有粗滤、精滤双重功能的家用净水器净化较好。只要有常规的正确指导和引导, 家用净水器制取直饮水是会健康地普及应用的。
4几点讨论意见
1) 以“絮凝”为主的常规给水处理技术, 是能较全面净化水质的经济实用技术。
2) 面对部分水源水受污染和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 我国部分城市或水厂很难仅靠常规处理技术制出达标饮用水。自来水深度处理成为现实要求。
3) 水厂搞“集中式”深度处理生活饮用水的技术路线欠妥。因为自来水中饮用水部分仅占不到5%, 如果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本来己经是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深度处理上, 那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浪费。水厂“小集中”深度处理饮用水, 需新建设输水管网到用户, 投资巨大, 费时费工, 也行不通。
4) 以用户为单位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装置, 制取饮用水, 具有工艺路线合理, 所制直饮水水质容易保证;一次性投资较少;制水运行管理费用低, 比较经济合理;避免因水源水意外污染、水厂处理水消毒过程及旧输水管道输水过程的二次污染, 用户饮水有安全感;技术难度较小, 推广应用较容易。
参考文献
自来水处理论文 篇8
生活饮用水源分为两大类: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地表水源水量充沛取水方便,加之近来地下水位下降不能满足大量用水需要,以地表水为给水水源的城市、企业更为普遍。
水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资源,水资源短缺与水源持续污染并存的现状是全世界面临的一道难题。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七大水系中,氨氮在地表水体超标污染物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氨氮及有机物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饮用水处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2 目标需求分析
在水污染不断加剧的同时,随着生命科学、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日益严格,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于2006年12月29日颁布了修订后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自2007年7月1日实施,要求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该标准适合于城乡各类生活饮用水,制订的起点高,指标覆盖面广,对供水水质的要求非常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标准完全覆盖和超过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对自来水水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突显了氨氮指标、有机污染物指标以及管网水质的生物稳定性与安全性等四方面的要求。
为了贯彻新的水质国标,技术上可以采取基于原有传统处理工艺,远距离引好水改善原水水质方案;若原水水质短时间得不到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必将会带来传统自来水处理技术的变革,一是要采取有效工艺降低水中氨氮指标,提高水质稳定性;二是提高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等。
3 技术调研
让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是供水企业面临的当务之急。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水源水质的保护,不少城市采用长距离饮水取用优质的源水,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也相继采用远距离引取优质水源,如上海市从40公里外黄埔江上游引水,规模达500万m3/d,并已实施第二水源地的长江青草沙取水工程(规模719万m3/d),天津市引滦入津工程全长123公里,武汉自来水公司也准备废弃东湖水水源,转而向长江长距离引水等,此外北京、西安、大连、昆明等大城市都是采用远距离引水,从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外引来好水源解决城市周边水源水质差和缺水的问题。
水源的有机污染、水质富营养化给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带来挑战。目前,国内外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常规处理技术、强化常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等。我国99%以上的自来水厂采用传统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一般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常规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物、无机物、大分子有机物、细菌、病毒为主,对水源中溶解性有机物污染的去除能力则明显不足,未能有效的去除氨氮及溶解性有机物。饮用水质标准不断提升,尤其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关于氨氮指标的需求是常规水处理技术无法适应的。因此,面对水源污染,常规净水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采用新的水处理工艺势在必行。
国内外大量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课题表明:生物预处理是解决饮用水中氨氮问题的有效而且经济的方法。生物处理对氨氮的降解过程按“氨化—亚硝化—硝化”分阶段进行,首先利用其填料表面生长的氨化菌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再利用填料表面的亚硝化菌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氮,最后利用填料表面的硝化菌将亚硝酸氮转化为硝酸氮,硝酸氮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生物预处理是在自来水常规处理之前进行生物处理,在水温较高的条件下,该工艺不仅能去除60%~90%的原水氨氮,而且对水中有机物、浊度、色度和锰等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和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国外已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将生物预处理工艺应用于饮用水的预处理,我国于“七五”至“十一五”科技规划中都将其列入重点攻关课题。目前国内的给水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工程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生物预处理要求的水温不能过低,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东南沿海地区,成功例子包括:①广东省东深供水工程硝化处理站,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东江原水供往香港及深圳地区的自来水厂,处理水量400万m3/d;②浙江海宁第二水厂,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原水,处理水量10万m3/d;③浙江桐乡果园桥水厂,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原水,处理水量8万m3/d。在国外也有许多应用例子,特别是在日本,如日本芡城县水厂,处理水量13.5万m3/d。
给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形式多样,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更适合采用生物膜法,尤其是接触氧化法。对于生物膜法,采用何种填料成为生物预处理接触氧化法的关键。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形式的生物预处理的填料比表面积最大,水质处理效率更高,但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预处理的工程应用并不多见。
4 技术经济综合分析
水厂就近取水可使能耗大幅降低,也是城市供水的首选。但由于现代化城市的日益发展,河水受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水厂的工艺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若远距离取水,涉及到水源地可否提供足够的水量以及远距离调水涉及的大量拆迁、征用土地、管网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造成供水成本的增加。其经济分析详见下表-1。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一种能就近水源进行生物预处理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物、大分子有机物、细菌、病毒,再进行一般的常规处理,会大大减少远距离取水的庞大投资,特别是在无法取得远距离取水水源的情况下,采用此工艺是有效确保水质达标的实质实验。
5 中试验证
由于曝气生物滤池的水质处理效率更高,首选为工程推荐工艺形式。但生物预处理对不同条件的原水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有所区别,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的要求,在生物预处理的工程设计之前,应先用原水做该工艺的试验,试验时间宜经历冬夏两季。
在南方某水厂内,为生物预处理工程确定生物预处理推荐工艺以及提供可靠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参数,开展工艺中试研究。试验主要包括两种工艺形式联合运行:轻质滤料生物滤池(生物预处理)工艺,以及后续设置涡流反应-斜管沉淀-V型滤池的常规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如下图1。
中试采用地表河水,开展了两年多的工艺中试研究,试验结论如下:
(1)轻质滤料生物滤池质处理效率高。经生物预处理及常规处理系统终端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2) 滤池采用气水同向流,可达到较高滤速,减少占地面积,同时滤池配水简单,可有效防止滤层阻塞;
(3) 滤池采用气囊反冲洗方式,反冲洗设备少,反冲洗周期为6—10天,冲洗耗水量0.1%左右,耗气、耗水量小。
6 工程应用及效果分析
6.1 生物预处理工程设计概况
轻质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已应用于南方某水厂,设计处理规模50万m3/d。原水通过堰跌落均匀配水,每格滤池有效面积为6.5m×6m,滤池总深度为5.5m,滤速为6.5m/h,有效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滤池共12格,成双排布置,两个中间上部设有进水管,下部设有滤池反冲洗气囊,每格滤池设为进水管、排泥管、放气管、曝气管及放空管等。轻质颗粒滤料粒径为5—6mm,滤料厚度为2.0m。滤池气水比可根据需要控制为0.4:1—1.2:1,生物滤池曝气采用穿孔管进行曝气,穿孔管孔径为3mm。采用工程塑料滤板,长条形开缝,缝宽约2mm。滤板安装在滤池上部分,通过工字钢分区固定。
轻质滤料滤池采用混凝土池壁构造,其滤料采用轻质悬浮球形颗粒滤料,滤料比重小于1,根据滤池填料的特点,在滤池构造方面,该滤池在进出水配水方式、滤池内部构造以及滤池反冲洗方面等方面与传统的滤池方面具有较大的区别,滤池基本构造如下图2。
图中:1.进水管 2.出水集水槽 3.排泥管 4.反冲洗进气管 5.放气管 6.穿孔曝气管 7.气囊 8. 轻质滤层 9. 滤板 10.穿孔连接管
6.2 生物预处理新工艺技术特点
轻质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特点是高度紧凑,它是在一个工艺构筑物中结合了去除降解污染物的生化反应器和去除由于降解净化而产生的悬浮物质的沉降分离阶段。定期的逆向流反冲洗可以去除过剩的生物膜和所截留的悬浮物,而不需要使它通过整个滤床。向下的水冲洗可以在最短路线内把截留物冲出滤床,并且是截留物重力落下的方向。
6.3 生物预处理新工艺运行水质效果
每座滤池分为2格,两格中间上部设有出水槽,下部设有滤池反冲洗气囊。每格滤池上部采用阀门连通,便于反冲洗时滤池上部出水相互补充。滤池曝气采用罗茨风机4台(3用1备),每台风机流量20m3/min,功率30kW,气水比可根据需要控制为(0.4—1.2)∶1。反冲洗风机2台(1用1备),每台风机流量3m3/min,功率7.5kW。滤池下部沉淀的悬浮物质及滤池反冲洗的生物膜通过穿孔排泥管排至厂区污泥池。
运行时,反冲洗耗水率低于1%,滤层阻力不大于0.5m。经生物预处理后,原水水中的氨氮去除率达80%左右,达到了设计目标。在开启1台风机的情况下,出水溶解氧能基本在5mg/L以上,水厂沉淀池加药量降低约20%。
7 净水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通过该自来水厂连续两年多的实验,并于2009年开始先后对供水量50万吨/天和供水量60万吨/天的两间水厂进行生物预处理系统建设,并于2010年10月正式投产运营。经两个月的运营实践,在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原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大大提供了水厂常规处理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的氧解量,与远距离取水相比节约了建设成本,对于解决城市的供水达标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南方地区自来水厂基于生产需求,经过技术分析、经济分析、调研、中试等前期准备,在传统常规处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大大提高饮用水质,是科研与应用相结合的成功实证。
由于污水处理率很低,水体富营养化,我国饮用水源受污染率较高,非点源的污染日益突出,可能将成为主要污染源。在相当长时期内,受污染水的强化处理将会是给水处理的主要问题。在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同时,我们必须增加受污染水处理的研究力度,而且尽快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提高饮用水水质。
摘要:分析南方某地自来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新的生物预处理工艺的研发及工程应用实证,论述如何实现科研与应用相衔接、中试与工程相结合。在水源受污染情况,长距离取水及对现有水源进行生物预处理的经济取舍上进行了比对,该公司最终以后者作为改造方案。改造工程达到了改善水源,提升供水水质的效果,所取得的“经济运行,确保水质”的成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技术调研,中试验证,生物预处理,氨氮
参考文献
[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戚盛豪,汪洪秀,王家华,等.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何文杰,李伟光,张晓健,等.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刘辉.全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乐林生,吴今明,高乃云,等.太湖流域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6]龙小庆,富良.活性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氨氮[J].中国给水排水,2002,8(18):44-45
[7]刘雨,赵庆良,郑兴灿.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城市自来水厂消毒处理的技术探讨 篇9
水是生命之源, 是人类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矿物质。早在19世纪末, 人类便已意识到水质与众多传染疾病包括痢疾、霍乱等有关,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 世界上80%的疾病都与饮用水质有关, 因此, 水即使生命之源, 又是疾病之源, 保证水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的健康, 为此世界各国制定了饮用水标准, 对水中细菌的总量进行规定。
为达到饮用水质的这一标准, 自来水厂就要对自来水的原水进行一系列消毒处理, 这是保证饮用水质最基本的措施。自来水消毒处理的方法有多重, 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 且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害微生物, 可有效防止水中的病原体侵害人体。自来水消毒处理分为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 二者都是保证饮用水质的重要过程, 是保证饮用水健康的重要环节。
二、城市自来水消毒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
(一) 城市自来水厂几种主要消毒技术
城市自来水处理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 其中消毒环节是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饮用水质量的优劣, 对人体健康影响重大。因此, 自来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中发展, 目前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处理技术主要由以下几种:第一, 次氯酸钠消毒。次氯酸钠消毒技术可以说是自来水消毒最常用、最可靠、安全性最高的一种技术, 其具有由于其他消毒技术的各种优点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次氯酸钠与氨气反应可生成安全的杀生药剂, 对自来水消毒也具有一定益处;第二, 液氯消毒。液氯的制取主要是通过将氯气溶解在纯水中, 在水中发生一系列反应, 生成所需要的次氯酸分子。液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加氯机投加到所需处理的水体中, 然后生成的次氯酸可以氧化并损坏细菌的细胞膜;第三, 臭氧消毒。臭氧的制作工艺主要是通过对干燥原料气进行高压放电而产生的, 臭氧对微生物的作用简要可以概括为“灭活”;第四, 紫外线 (U V) 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的方法, 因此紫外线消毒与二氧化氯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的消毒原理不同, 化学法消毒一般都是直接杀死微生物, 而紫外线消毒则是抑制微生物的繁衍能力消灭其活性。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D N A或R N A) , 使其不能分裂复制。除此之外, 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但是, 由于紫外消毒也不能实现持续消毒, 微生物可在一定条件下复活, 因此, 紫外消毒仍需不断改善;第五, 膜技术消毒。膜技术的主要消毒原理是利用膜的分离机制, 可以将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与自来水进行分离, 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的膜技术消毒方法有纳滤、超滤、微滤及反渗透。膜技术的消毒机理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筛分作用, 也就是过滤。对水中较大的悬浮物、颗粒物通过压力差的推动, 将直径大于膜孔径的颗粒阻挡在膜外, 孔径小于膜孔径的颗粒透过膜。也就是说, 膜的孔径大小可以控制分离能力;二是吸附作用, 利用胶体的特殊性质将其吸附在膜的基体上, 另外若胶体带与膜电性相反的电荷时也会被吸附在膜上。筛分作用和吸附作用相互配合, 实现对所有颗粒的截留。
(二) 各种消毒方法的优劣比较
当前公认的是次氯酸钠消毒是由于其他消毒技术在生产中优先选择的一种消毒方式。那么, 次氯酸钠消毒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 与液氯相比, 虽然液氯有持续消毒能力, 消毒成本也比次氯酸钠消毒成本低, 但是氯气的溶解度很低, 过量投加才能满足消毒需要, 而投加量又较难控制。且氯气有毒, 运输和存储极不安全, 发生爆炸事故会对人体安全造成威胁。而次氯酸钠易于储存和运输, 安全性也较二氧化氯消毒高, 不易发生爆炸、侧漏等安全性事故;其次, 与臭氧消毒相比, 臭氧的制取需要高压放电, 因此所需制取设备的费用昂贵、运行成本高, 且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性质不稳定, 因此西欧毒效果无法准确检测, 若臭氧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一定的含量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而次氯酸钠化学性质稳定, 消毒效果明显, 消毒持续时间长;再次, 与紫外线消毒技术相比, 主要优点是成本相对低, 消毒能力强。紫外线消毒是纯物理消毒方法, 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高, 虽然清洁无污染, 对人体安全性不会构成威胁, 但是这同时也增加了消毒成本, 且细菌在特定条件下极易光复活, 持续消毒能力差。另外, 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易损伤人的眼睛和皮肤, 因此消毒的操作过程还是有一定风险性的, 但是次氯酸钠消毒完全不会产生这种在操作流程中对操作者的负面影响, 因此, 紫外线消毒并没有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再次, 与膜技术相比, 膜技术尚处于试用阶段, 消毒效果和消毒的安全性并没有实际参考, 消毒的可靠性无法与次氯酸钠消毒相比, 且膜技术存在膜孔堵塞严重和微生物后生长的问题, 这些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通过上述比较, 可知次氯酸钠消毒有优于其他消毒技术的各种优点, 既便于运输和储存, 又有较高的安全性保障, 消毒效果持续时间长, 不会对人体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在城市自来水消毒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总结
总之, 给水处理消毒技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深入研究水消毒的新技术和应用特点, 推行安全、合理、环保、经济、有效的水消毒技术, 达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当前阶段在城市自来水消毒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些技术, 分析其作用原理的同时, 对每项技术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 希望对自来水消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琛.自来水厂常用的几种水处理消毒技术[J].大众科技, 2010.
自来水处理论文 篇10
1 应用水处理消毒技术的意义
水处理消除技术的应用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很多水源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果没有进行水处理消毒, 那么人们的用水安全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然而很多水体中含有着大量的污水污染, 在经过处理后依然会存在着很多的细菌病毒, 并且清除的效果也不够明显。这样人们在饮用后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严重时还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所以, 只有更好的加强对水质的处理消毒, 才能够更好的控制人们的用水安全。我国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也出台了相应的卫生标准, 其中对于消毒的标准也作出了明确的规范。为了更好的达到我国要求的用水规范, 就需要不断的通过改进和完善水处理消毒技术来加以实现, 这样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安全用水, 同时对于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自来水厂常用的几种消毒技术浅析
2.1 氯消毒技术分析
氯消毒技术是目前自来水厂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消毒技术, 在应用过程中氯气与水相结合能够产生次氯酸, 次氯酸本身带有强烈的化学特质, 能够将水体中的病毒细胞氧化, 使病毒细胞的蛋白质无法合成,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消灭水体中的病毒细菌, 从而起到水体清洁的作用。目前, 氯消毒技术也分为不同的几种类型, 其中主要包括了几下几方面内容: (1) 用液氯消毒。氯气是带有一定特殊气味的气体, 在产生次氯酸后能够将水中的细菌杀死, 特别是在氯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 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起到消毒的效果。 (2) 次氯酸钠的消毒作用。这种消毒方法也是利用氯与水的融合来产生次氯酸进行消毒的一种方式, 次氯酸钠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日光的作用以及温度的作用产生分解, 而后再通过次氯酸钠消毒时要应用相应的发生器, 这样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3) 氯胺消毒法。在很多自来水中都带有着一定的氯气味道, 而采用氯胺消毒法可以更好的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水中加入氯和氨后, 将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并且加入的次序要先氯后氨, 这样就避免了水中出现气味, 并且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消毒作用。然而这种消毒方式持续的周期相对较长, 并且效果也相对较差。 (4) 漂白粉消毒。相比氯气消毒, 这种消毒方式在原理上与氯气消毒都是一致的, 主要是通过氯气和石灰的加工而制成的。
2.2 臭氧消毒技术的应用现状
臭氧消毒法在水处理消毒技术中也应用较为广泛, 由于臭氧是一种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并且自身也带有着一定的毒性, 在与水作用时会产生分解作用, 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然而利用臭氧消毒也要注意安全性。臭氧消毒的原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说明, 其中包括了直接氧化和产生自由基的间接氧化, 在氧化的过程中会将水中的微生物结构破坏掉, 这样就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因此在消毒效果上臭氧消毒法相比氧化还原的电位法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臭氧分析相对不够稳定, 很容易产生自行分解的情况, 所以在使用时要注重条件的限制。
2.3 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现状
紫外线消毒技术是自来水厂水处理消毒技术中的一种物理消毒方式。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在200-380纳米之间的广播, 其利用光波对所涉及区域的微生物的DNA进行破坏, 从而对蛋白质的合成进行阻止, 进而使细菌不能够进行繁殖。紫外线消毒市场潜力非常大, 因为紫外线对隐孢子虫卵囊有非常好的杀灭效果, 在常规的消毒范围之内不能够产生有害的副产物, 相对较为安全。但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消毒效果持续性较差, 在应用时还有很大的限制性。
3 消毒技术的应用优缺点分析
3.1 液氯消毒技术的应有优缺点分析
液氯消毒作为自来水厂的常用消毒技术, 掌握其优缺点对其合理应用非常关键, 总体来说, 液氯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液氯消毒由于余氯的存在所以持续的时间长, 具有持续消毒的优点; (2) 液氯的较低, 不用投入较高的成本; (3) 液氯消毒技术应用时的操作相对简单, 没有复杂的流程, 投药的准确率较高; (4) 液氯消毒不需要使用大型的设备, 比较方便。但其也存在缺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如果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 则会与其产生有机氯化合物; (2) 氯气的毒性较强, 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的应用优缺点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一般比较适宜应用于小型的自来水厂中。这种消毒方式同样因余氯的存在而具有持续消毒作用。而且这种消毒方式的操作相对简单, 没有液氯在投加时的安全隐患, 成本适中, 无需太昂贵的投入。但是次氯酸钠不能够储存, 必须在现场进行制备, 而且设备较小, 产气量较少, 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 这种消毒方式在使用使会消耗一定的食盐及电能。
3.3 氯胺消毒技术的应用优缺点
氯胺消毒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三卤甲烷及氯酚的生成, 延长管网中剩余氯的持续时间, 并对其中的细菌生存及繁殖进行有效的抑制, 另外, 还可以避免管网中, 铁细菌的繁殖。但是这种消毒方式的作用发挥较慢, 需要进行较长的接触时间才能够发挥作用。另外, 操作相对比较麻烦, 需要增加专门的加氯设备。在原水中有机物多及给水管线较长的情况下适宜选择。
3.4 漂白粉消毒技术的应用优缺点
漂白粉消毒的相对价格较为低廉, 并且具有持续消毒的作用, 漂白粉的投加设备也比较简单, 操作相对比较方便, 漂白精含有的有效氯达到50%-60%, 使用较为便捷。这种消毒方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首先, 这种消毒方式会有氯酚的味道存在, 并且很容易受到光、热、潮气的影响而分解, 进而失效, 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潮处理;其次, 漂白粉在调制时就有一定的不方便性。另外, 因为漂白粉的含量相对较少, 所以用量比较大, 需要应用较大的设备。因此, 这种消毒方式仅适用于生产能力不足的自来水厂。
4 结论与建议
水厂水处理消毒技术是保障用水安全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文的分析, 明确了自来水厂水处理消毒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并对几种自来水厂常用消毒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几种消毒技术的应用优缺点, 对保障用水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自来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 而自来水厂的水处理是保障人们日常安全用水的重要措施, 因此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应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自来水厂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分析来重点说明水处理消毒技术应用的意义以及分类, 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来水厂,水处理,消毒技术
参考文献
[1]黄周满.自来水厂消毒技术应用与展望[J].科技创业月刊, 2013 (1) .
【自来水处理论文】推荐阅读:
自来水处理措施07-22
自来水供水厂论文10-04
城市自来水07-26
自来水水质09-15
自来水管道报修报告06-02
自来水公司优秀员工08-09
自来水管网监控系统08-13
自来水行业的发展历程07-07
自来水宣传工作计划07-19
村自来水管理暂行办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