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考核

2024-06-14

计算机实验考核(精选9篇)

计算机实验考核 篇1

《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 它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该课程的主要目标。

上机实验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机实验的考核是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考核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因此探讨上机实验考核的内容、方法和可行的规范化、科学化考核方案对于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及要求

1.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

该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技术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基本知识与相互关系,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计算机维护与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掌握Windows环境下常规汉字的操作方法并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中文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及MS-DOS方式的使用方法。

(3)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与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组成, 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与使用, 具有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4) 掌握Office应用软件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及文稿演示软件Power Point使用方法, 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常用文档的能力;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2《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学生不重视实验考核

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两个环节, 两者同步进行, 各占24个学时。但是, 教师、学生并不重视上机实验的考核。原因有三: (1) 实验成绩只占课程总成绩的为10%; (2) 实验课上教师在评价学生成绩时, 主观性与随意性也都较大; (3) 教务部门对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考核, 有关实验的内容也不多。

2.2 只考核实验的结果

目前计算机实验考核采用的考核办法:上机数据结果提交与实验报告、等多为对结果的考核, 而没有对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考核, 特别是学生使用计算机实验过程中调试能力的。

2.3 缺乏系统、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

上机实验考核不同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从内容到形式, 均没有系统、详尽的规范, 缺乏公平、合理、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长久以往, 这样的考核, 非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且易于损伤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从而无法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基于过程化管理的实验环节

3.1 强调实践环节

上机实践环节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对理论的理解, 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 最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 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注重加强上机环节,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得知识。

3.2 制定实验考核内容

要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 必须首先依据该课程培养目标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上机实验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出勤情况、实验纪律遵守情况; (2) 实验准备充分、记录真实、实验报告认真; (3) 上机操作规范、熟练, 设备使用正确; (4)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图表符合标准; (6) 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及设计能力。以上实验考核内容将贯串于实验教学的每一环节并实时进行评价。

3.3 实验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方案应在学期开始时向学生公布, 让学生对实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督促、激励学生做好平时的每一个实验。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实验考核中暴露出的共性错误和容易忽视的内容以待在今后改进, 并将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

4 结语

通过基于过程管理的量化考核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生之间实验成绩的档次明显拉开, 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考核结果能及时客观的反映实验教学过程质量。几年的实践证明, 该方案虽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 但可以使学生扎实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且也符合时代的需要, 从而可有效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改进提高, 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李国安.实验过程考核的意义和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4) :106~108.

[2]郭金良, 陈兴.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之课堂教学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6 (5) :23~25.

[3]徐伟, 王强, 谭树人.基于过程管理与量化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5) :19~21.

[4]王敏.抓好实验考核环节, 提高教学效果[J].实验室科学, 2007 (6) :41~42.

计算机实验考核 篇2

根据宁城中教字[2009]29号文件《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理科实验操作考核计划》的要求,经过教务处的周密安排,在理化生教研组的大力配合下,各实验室管理员精心准备,我校各年级的学生按时参加了理科实验操作考核,通过考核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抽考实验能基本掌握其原理,操作步骤比较规范,实验结果正确,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暴露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课任教师重视,准备充分。由于大部分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要求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所以大部分学生在现场操作考核时,操作程序比较规范,时间较短。同时,实验室管理员积极准备,在实验操作考核之前中,添置了必要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品。因此,本次考核工作得以进行顺利。

2、考核效果较好,90%的学生对规定考核的实验都会做,考核成绩良好以上的结果占到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常规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每年显微镜的考查是生物实验技能必考的内容,参赛师生都有所准备,可是每次学生操作中都出现问题,不是操作不规范就是不会用。此外,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试剂的添加,比如托盘天平、溶液的添加、量筒的使用等等,学生操作时随意性比较大,有些还不会使用。12、一些同学存在一些不良的实验习惯。如电路长时间通电、读数方法不正确(斜视)、读数有效数位保留不恰当、实验次数少等。

3、实验条件不够。学校现只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各实验室所需的仪器和药品也不同程度的欠缺,教师想要做实验都有困难。同时,由于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要同时准备多个实验让学生选择,比较困难致使考核操作的内容受到限制。

4、教师对实验认识不够。在调查了解发现:部分教师认识还不到位,个别教师认为只要考好试,做不做实验无所谓;部分教师认为做实验耽误时间,影响学进度,因而影响中考成绩;部分教师嫌做实验麻烦不愿意花费精力,还有个别教师把学生分组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进行授课等等。缺少主动上实验课的意识,等到要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时,才突击迎考训练一下。

5、生物教师的实验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生物教师都不是生物专业毕业,一部分生物教师是文科类教师兼任。导致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这些情况将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6、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根据任课教师反映,有些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在实验室不知道实验步骤,实验教学效率低下。

三、反思与启示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恰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应适当兼顾,二者不可偏废。实验能力的培养就是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只有真真正正操作过、体验过,学生才能从起初的模仿到熟练的掌握,然后到能对一些实验创造性的运用。可是有一些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去做实验,而是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在背实验,学生也许会对一些实验原理步骤很清楚,但不会做,更不会对结果进行分析,比如这次显微镜实验中学生可能会写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但不会用,更谈不上熟练的使用和创造性的使用,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动手。

2、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良好实验行为和环保意识的养成。例如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既然是自然科学就应体现其严谨性,这种严谨性表现在一个人的做事态度上,也是渗透到实验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有些学生从实验开始到结束,实验的台面一塌糊涂,假如碰上需要酒精灯加热的实验时就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另外,实验结束后有些同学不知道要把用过的仪器进行整理,有些化学仪器还需清洗。所以教师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实验时就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操作过程中保持台面的整洁,结束后合理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渣。

3、实验教学不要过分拘泥于教材。教师要学会根据现有的条件,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四、几点建议

1、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一是学校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并根据情况适时补充师资;二是教务处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督查,督促实验的开设;三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严格按课标要求开出生物实验。

2、生物教师专职化。在现有师资状况下,学校尽可能的安排专职教师,安排的生物兼职教师也要尽可能安排相近科目的教师任教生物。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个转业军人是无法胜任生物教学的。

3、再建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个,充实各科仪器和药品,创造条件,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计算机实验考核 篇3

关键词:诱导矩阵,改进的AHP,计算机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标准的量化,一直是实验教学过程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由于实验任课教师不同,评分标准也不一样,因而很难客观、公正地制定实验考核标准的权重。采用教师人为选取考核标准权重的办法,非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且易于损伤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探索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的实验考核成绩量化指标权重算法对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

阶层分析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1],是以先分解后综合为思想,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AHP能够为计算机实验考核权重的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1 改进的AHP算法

1.1 传统AHP一般步骤

阶层分析程序法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2]。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运用阶层分析程序法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决策时,可分为4个步骤进行:

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权重;

4)进行一致性验证,如果通未过,则转向1)。

AHP方法的关键在于判断矩阵的构造,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由此判断矩阵得出的排序向量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比较方案之间的客观排序。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较差时,如何对其进行改进,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本文中主要是根据文献[3-4]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在计算过程中进行多次迭代来进行调整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1.2 预备知识

本文只介绍一些涉及到的有关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知识,有关层次分析法的详细介绍参见文献[3]。

定义1[3]设A=(aij)n×n为n阶方阵,若aij>0,且aij=1/aji,i,j=1,2,…,n,则称A为n阶判断矩阵。

定义2[3]设A=(aij)n×n为n阶判断矩阵,若,则为完全一致矩阵。

1.3 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改进方法

定理1[4]A为完全一致性矩阵的充要条件是。定义矩阵B=(bij)n×n为A的诱导矩阵,其中。

可以易证矩阵B有

定理2[4]判断矩阵A为完全一致性矩阵的充要条件是B=0,即。

由定理2可知,如果矩阵B中存在不为0的某个元素bij,则判断矩阵A不具有完全一致性,并且|bij|偏离0越大,说明相对应的aij对A的不一致性的影响越大。当bij>0时,则aij偏大,应将aij适当减小;当bij<0时,则aij偏小,应将aij适当增大,因此,通过对诱导矩阵B的分析,可以对影响判断矩阵A一致性的元素进行适当调整,如对矩阵A中的某些元素适当增加或减少,就可使判断矩阵A逐步达到满意的一致性。

此改进算法,使用迭代方式找出A的诱导矩阵B,若迭代次数过多,会影响到算法的整体速度,所以本文使用迭代次数阀值,控制迭代次数,如果改进算法求出的完全一致性矩阵的迭代次数超出阀值,说明原始判断矩阵本身存在问题,则转入手工重新输入判断矩阵。

修改1.1的步骤4)如下:

1)做一致性验证,如果未通过,转入2),若通过则转入6);

2)迭代次数是否超出阀值,若超出,则转入1.1中的1),否则根据公式,求出诱导矩阵B=(bij);

3)找出矩阵B中使|bij|达到最大的值的i,j,记做p,q;

4)对apq进行相应调整。若bpq>0,当apq为整数,a'qp=apq-1,否则a'pq=1/(1/apq+1);若bpq<0,当apq为整数,a'pq=apq+1,否则a'pq=1/(1/apq-1);若apq=0,则转入6);

5)令a'qp=1/a'pq,a'ij=aij,,A'=(a'ij)n×n。使A=A';迭代次数累加,转入1);

6)结束。

对于以上研究的AHP判断矩阵一致性改进的方法,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该方法不仅使决策者调整判断矩阵避免了盲目性,而且还能使改进后的判断矩阵较多地保留原判断矩阵所包含的信息。

2 改进的AHP算法在计算机实验考核评估中的应用

2.1 AHP一般步骤的应用

1)计算机实验考核指标的确定。根据文献[5],目前的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大都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多数是实验教师根据各自观察,制定计算机实验考核指标。以《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考核计算机实验效果的指标体系如表1。

2)建立判断矩阵。本文以“作业考核A3”为例,实验老师首先初始化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数据表格如下:

3)计算权重。按照AHP算法步骤,对“作业考核A3”计算出的指标权重为:。

4)一致性判断。再经过一致性判断,求出的CR>0.1,故一致性判断失败,算法转入改进的AHP步骤中。

2.2 改进的AHP算法的应用

按照1.3的改进研究,“作业考核A3”需要进行如图1的迭代,才达到一致性要求。

在k=0步骤中,依据Bk中的12为最大值,那么就将Ak中对应的位置的5减1,变为4,然后参与k=1的迭代。

由以上可知,本文研究的改进AHP算法只是最快找出可解值,而非最优化。如果避开速度问题,吴自库提出的最优逼近矩阵[6],可视为本文算法的补充。在最优求解中,AHP的终止条件改为“B矩阵的值等于0”。

3 结束语

本文应用改进的AHP方法,采用了诱导矩阵自动改进判断矩阵,避免了决策者调整判断矩阵的盲目性。基于该理论方法的研究计算机实验考核评价的实践表明,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是一致的,改进的AHP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在计算机实验考核中为决策者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但是这种迭代算法在某些场合是以牺牲速度换取判断矩阵的自动产生,这将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韩松,王稳.几种技术效率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4).

[2]刘洪娟,何宏,安建勇.AHP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1).

[3]Saa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aw Hill1980:207-240.

[4]杨萍.AHP法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2).

[5]郭金良,梁慧军.高校计算机实验考核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小海中学实验考核方案 篇4

2014年初三年级理化实验考查工作安排

一、考试时间:四月二十五日下午一点三十开始

二、考场安排:

物理实验室,安排全部四个实验,各6组;

化学实验室,安排全部四个实验,各6组。

三、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卫清

副组长:曹军、曾荣

组员:张忠、蔡宝桃、朱永祥、吴小建、张建祥、宋宇飞、郭锋、邱向东

四、应急处置工作组:严国祥(组长)、宋宇飞、郭锋

五、考务及考风督查组:曾荣(组长)、蔡宝桃、朱永祥

六、考核监考组

考场总负责:邱向东

监考老师:物理实验室:姜水标、曹丽丽、戴庆华、姜卫健

化学实验室:王春霞、陆菊红、田嘉裕、李旻霞

抽签:程燕

检录:魏雪峰

五、考核后勤小组

实验准备:物理:宋宇飞、仇沈平

化学:郭锋、蔡海华

考生组织: 蔡宝桃 各班班主任

警戒线、环境卫生:学生处

医务监督:朱玉英

六、外派监考:

物理:宋宇飞(***)化学: 郭锋(***)

七、考核工作程序:

1.考前按七人一组分成48个小组,并委任小组长;每8组分

为一批(第1-8组为第一批,第9-16组为第二批,余类推)共六批。

2.考生按规定时间由科技楼南大门进入底楼准备室,经抽签后准时进入实验室参加考试,结束后由科技楼西大门回教室。

3.各批到达准备室时间:第一批13:20,第二批13:45,第三批14:10,第四批14:35,第五批15:00,第六批15:25。

4.每批由小组长在准备室从理化各四个共八个实验中,抽取一个考核实验,然后各小组长带入相应实验室及实验组参加考核。

5.考生按监考教师的要求开始进行考试。考试结束考生退出考场,各自回班级自习。

6.考生进入考场时,只准携带蓝、黑钢笔、圆珠笔、签字笔,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计算机实验考核 篇5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他们承担着教学实验准备、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教学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过硬、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是搞好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的根本保证[1]。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实验技术水平, 除需进行培训外, 更需加强考核管理。没有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 就不能激励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笔者结合近年来我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情况, 就如何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谈谈体会。

1 过去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存在的问题

我院以往对实验技术人员考核采取2种方案。方案一是定量考核, 因为过细的量化, 导致实验技术人员每做一项工作都要先计算工作量, 推、拖无法核定的工作, 他们经常为工作量争吵, 严重影响工作。方案二是取消量化, 进行定性考核, 年终由学院、管理职能部门、系部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述职进行投票。划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年终津贴发放、晋升晋级的标准。这样导致实验技术人员乐意为领导做事, 不愿为教师服务, 使得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间矛盾重重, 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对策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认为对实验技术人员单纯采取定性或定量考核都不科学, 都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结论。针对实验室工作的多样性、灵活性、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 结合本院实际, 我们把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 制定出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2.1 考核的基本原则

遵循科学、客观、适用的原则[3],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以充分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2.2 考核方案的制定

我院实验技术人员分布在5个系部 (形态学部、机能学部、生物病原学部、化学与生物化学学部、中医系) 和一个科研中心。实行的是系部领导下的模块管理体制。学院在制定方案前必须深入各系部广泛听取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意见, 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讨论,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系[4]。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 政治思想。包括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工作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总分20分。

(2) 工作质量。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实验技术水平, 实验室建设, 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及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的管理等, 依据教师、学生的满意程度来评定。总分70分。

(3) 合作精神。主要包括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的配合及相互间的合作。总分10分。

(4) 实验教学。参照教师工作量标准, 1个标准实验教学学时为1分, 按实际工作量计算。

(5) 实验准备。每10个标准实验准备学时为1分, 按实际工作量计算。

(6) 实验室建设。包括实验室规划、评估、考核、创新、档案管理材料上报等, 由系部分管实验室主任核定计分。总分为10分。

(7) 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账、物、卡是否相符, 由系部分管实验室主任核定。总分为10分。

(8) 科学研究。参照教师的考核标准, 按实际工作量计分。如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72分, 在一般公开刊物发表一篇论文36分等。

(9) 社会工作。参照教师标准, 按实际工作量计分, 如任工会小组长6分、班主任30分, 参加学术会议一次6分等。50分封顶。

(10) 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的使用及管理。包括物品的请购, 登账入库、出库, 合理使用。总分为5分。

(1) (2) (3) 为定性考核指标, 总分为100分, 由系部主任及全体教师进行客观评定。 (6) (7) 每项总分最高为10分, (10) 为5分, 由于其量化操作难度大, 其具体分值应在定性考核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2.3 组织实施

考核于每年12月下旬进行, 按照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定性考核由系部主任及全体教师客观评定, 定量考核由系部分管实验室主任核定。

2.4 统计结果

定性和定量的分数相加就是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分数。根据分数确定优秀 (总分300分以上、定性分数90分以上) 、合格 (总分200分以上、定性分数75分以上) 、基本合格 (总分150分以上、定性分数60分以上) 、不合格4个档次。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晋升、晋级、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 并与年终奖惩挂钩。公

论实践教学中的指导语教学

童清玉, 童八金

(龙岩卫生学校, 福建龙岩364000)

关键词:指导语;实践教学;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0) 01-0119-02

大多数患者对医院环境有一种陌生感, 需要通过护患之间充分而良好的沟通来消除。患者在就诊或住院过程中接受治疗和护理时, 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所使用的指导性言语称为“指导语”。医护人员如能正确而适时地对患者使用指导语, 就能较顺利地达到治疗和护理目的, 反之, 不仅会增加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也不利于患者康复。本文就实践教学中的指导语教学加以论述。

1指导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模式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 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 增加了对患者及其家属和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及时沟通等内容,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护生除需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外, 还必须学会正确使用指导语。在以往的护理教学中, 教师对指导语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在《人际沟通》中有一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但由于人际沟通独立于实际操作, 教学效果差[1]。笔者认为指导语教学不应独立进行, 而应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2指导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2.1教师示范教学

教师示范教学时要使用规范通俗、又有一定专业性的指导

布考核结果以增加考核透明度, 实验技术人员应对照考核结果自我督促、找出问题, 不断改进工作。

通过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 笔者认为在考核过程中除了要考核其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外, 更应重点考核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课开设质量、实验室建设以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情况。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量化, 才能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客观。

语。如经鼻插入胃管操作, 教师准备好用物, 认真核对床号姓名后进行操作时, 先使用规范的指导语:“31床李某, 你今天要做手术, 按医生嘱咐手术前必须把这根管子插入你的胃里, 以减轻手术后不适。现在我要为你插管, 会有点不舒服, 有呕吐感, 我一边插, 请你像吞面条一样把管子吞下去, 我们一起努力, 争取一次性成功, 好吗, 谢谢!”然后再开始操作, 插管时边鼓励边指导, 如“很好, 就这样”。当患者想呕吐时, 指导患者“请深呼吸, 很快就好。”当插管到口咽部时, 继续鼓励患者“你太棒了, 我们配合得很好, 马上就成功了”。教师演示时应将指导语贯穿于熟练的技术操作中, 把模型人完全当作患者对待, 让护生感受到操作练习的真实性, 认识到指导语与操作技术同等重要。2.2护生模拟演练

组织护生3~5人一组进行操作练习时, 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教师示教的规范操作, 包括指导语的使用。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注重护生是否与患者沟通交流, 强化其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如在妇科检查实践课上, 在操作前教师要求护生先想象患者就诊时害羞又紧张的表现, 然后在双合诊时对患者使用指导语:“请不要紧张, 深呼吸, 放松腹部, 很快就好了”。如发现护生在练习中遗漏指导语, 则要求其重复该项操作。

2.3真人互换练习

在模型人身上护生无法感受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护患交流, 护生在操作中容易随意及不规范, 为了使护生真切体会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就个别可操作的项目实行护生互换练习[2]。如注射法实践课中, 护生先在模型人身上

[1]陈实, 李崧.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146.

[2]李红军.医学院校实验室实行模块管理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2) :182.

[3]顾玉平.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管理初探[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3,

[4]彭刚, 董希敏.实行量化考核改革教师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7) :55~56.蒉

参考文献

[1]陈实, 李崧.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146.

[2]李红军.医学院校实验室实行模块管理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2) :182.

[3]顾玉平.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管理初探[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3, (22) :121.

实验考核模式新探索 篇6

关键词:实验考核模式,实践能力,新探索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1]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而国力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 实验考核更是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 所以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 传统实验考核模式

长期以来, 人们将实验教学定位于辅助教学, 所以实验考核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1.1 仅凭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不少学生按照书本抄写实验预习报告, 做实验时也只是“照方抓药”, 按部就班地照教师说的做,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最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所以仅凭实验报告给定成绩很不科学, 并造成学生对实验产生厌烦情绪和草率应付的态度。

1.2 考核方法不合理

我们以往虽然采用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 但没有检查学生的操作要领, 只是通过最后的结果或数据是否接近准确值来判分。其后果是,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会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也不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更不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的实验考核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远没有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2. 改革后的考核模式

为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

2.1 平时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60%。内容包括预习报告 (5%) 、实验操作 (20%) 、态度与卫生 (5%) 、实验报告 (30%) 。

2.1.1 预习报告

预习不只是让学生把实验指导书上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简单地浏览、抄写一遍, 而是作为激发学生主动获取实验本领的第一环节来进行强化训练。首先, 教师提出一些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 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认真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 在叶绿素提取实验中, 研磨叶片时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末的目的是什么。其次,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每一步实验的原理和内在知识联系, 挖掘实验成败的因素和相应措施, 统筹规划实验步骤, 以及立体交叉利用时间和仪器, 写出最佳实验实施方案。教师除了根据预习报告的质量打出相应的成绩之外, 还以提问的形式随机抽查学生, 以检查预习实验的质量[2]。

2.1.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一步。操作规范准确, 还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等问题。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巡回检查。对发现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给以分析, 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 而且要亲自动手示范, 并要求学生重新做。同时, 教师要在原始数据上签字, 以杜绝学生上课应付、课后抄袭的现象。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给出其该项成绩。

2.1.3 态度与卫生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是实验成功的的有效保证。实验态度主要有态度是否认真, 纪律遵守情况, 卫生状况, 是否节约药品、水电, 有无损坏仪器的现象, 对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能否及时提出问题等。学生每次做完实验后, 都要清洁自己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台, 并把试剂、仪器等摆放整齐。对打破或损坏仪器、设备者, 要采取严格的登记手续。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验期间的实验态度情况给出相应成绩。

2.1.4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总结, 也是学生撰写论文的重要基础, 它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实验全过程, 是各种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升华到理论高度的重要步骤。实验报告的考核主要包括报告是否整洁规范、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记录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否作出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等。所以, 教师对实验报告主要把关“实验结果与分析”, 并根据他们的分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3]。

2.2 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40%, 其中, 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考核各占总成绩的20%。

2.2.1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主要是观察和记录学生能否准确、全面地观察到对象的变化, 能否运用恰当语言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 能否较好地组织实验数据, 能否以科学方法从数据中得出定量或定性关系并概括出一般的原理等。

学生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张试题卡片, 并根据内容进行回答和实验操作, 而教师根据学生陈述、回答和操作的情况, 按照评分标准, 直接给出成绩。

2.2.1 实验理论

实验理论考核强调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 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其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 考核更多的实验内容, 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实验技能的水平。

3. 结语

我们通过实验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邹长明, 于群英, 李孝良等.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成效[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9) :331-332.

计算机实验考核 篇7

1 传统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分析

实验动物学是医学、生物学、兽医学、农学和药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为学生提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3],其中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最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等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雌雄鉴别、编号标记方法以及外科手术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习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所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很好地开展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实验教学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考核相比,具有促进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且在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方面具有理论教学考核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教研室原有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一直沿用传统考核模式,将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定为30%左右,实验成绩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和出勤率的综合成绩计算。然而方式单一的传统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或单纯地为写实验报告而做实验。一般地,学生只要完成实验报告又无缺席,几乎不影响实验成绩,以致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报告的重复情况严重。如此,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有效的督促学生认真上实验课,更不可能在发生实验结果不佳时,督促学生主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体验难得的科研实验经历。同时,考核成绩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评价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传统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建立的思路

理想的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不是仅仅考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应当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可全面、合理、客观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认真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考核模式的指导思想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发展个性、提高素质、严谨求实、勤奋敬业。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坚持全面发展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坚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坚持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搭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设计性实验考核平台。

3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法

3.1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是设计性实验的前提和基础[4],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动物实验基本问题的设计能力,占考核总分的30%。实验方案的设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指导老师拟定一个实验范围或基本要求,学生自行命题;另一类是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基础自选内容,大胆创新、自主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创新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观察指标等项目的介绍,要求突出实验的特色。实验设计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实验目的、实验动物、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和方法、观察项目以及注意事项等是否叙述清楚;②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③实验基本项目是否齐全、规范。由于不同实验小组选择的设计性实验类型不同,操作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评判尺度也有所不同。

3.2 实验实施过程

实验实施过程是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并实现的过程,也是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考核总分的40%。评分项目由个人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情况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操作技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给药方法、外科手术操作是否正确、规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②熟练程度包括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轻柔、步骤是否清晰等;③实验完成结果,包括结果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超时;④实验动物福利体现程度,包括在饲养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是否符合动物福利原则和要求。对团队协作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实验人员分工是否合理;②手术者和助手的配合是否协调、到位;③实验的整体效果等。

3.3 科技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写作是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文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归纳和总结等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科学、规范和严谨的撰写科技论文的习惯,占考核总分的30%。评分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格式是否规范,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讨论和参考文献等内容;②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是否科学、合理;③对于非预期性的实验结果,能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等。

4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方法实施效果和体会

4.1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逐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3年来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研究性实验项目为切入点,为学生创造一种类似于开展科研课题的情景和途径。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和考核,使得学生主动地检索信息、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通过小论文的方式总结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筛选、思考,寻找研究的创新点,设计出有效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将自己的设想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变主动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能反映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处理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有利于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培养

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离不开团队意识以及集体智慧,分工与协作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而这正是当前绝大多数学生所欠缺的,也是一般教学中无法传授给学生的。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和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都评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分配每位实验成员的具体任务,如动物的抓取固定、麻醉、给药、手术操作、实验的记录等都必须分配到位,使学生意识到如何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顾全大局,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同时,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求学生客观、公正、合理地分析实验结果。有时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所选课题预期不一致,但这并不能否定课题的正确性;同样,即使得到的实验结果与课题假说一致,其正确性也需要进一步确认,并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3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验考核分数。因此从拟定选题开始,每个实验小组就为选题而忙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文献、组织讨论,并主动找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问。同时,在实验课前做好人员分工及各项准备,有的小组还会在考核前利用课余时间约好本小组同学到实验室做好预实验,本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醒、鼓励和监督,因为大家意识到如果个人操作不当不但影响到自己的成绩,也将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影响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成绩,无形之中加强了自我约束和管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实验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手术者操作熟练,步骤清晰,得心应手,助手配合到位,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整个过程显得有条不紊,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大大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5 小结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实际开展实验动物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传统的考核模式不利于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和评价其实施效果。结合实验动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开展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模式改革,从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实施实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实验考核,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32-735.

[2]杨军,宋克俭.高校实验室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9,5:141-144.

[3]崔淑芳.实验动物学(第3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实验考核 篇8

1 建立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

全面系统性。实验考核成绩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本学科实验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反映了教研组的教学组织、教师教学能力。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是考核的最终目标[3]。考核指标越全面细致, 反映的信息越多, 对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以及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的反馈作用也就越大。因此, 设置指标首先应遵循全面系统性原则, 既能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于本学科实验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 能反映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操作、科研作风、纪律等) 、思维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推理、归纳、类比等) 与情感价值观 (对待动物的态度等) , 还能通过设置的指标解读实验教学的内容、实施方式、组织形式。

可操作性。即能便于教师考评。设置的整体指标体系不宜过于繁冗, 层级不能过于复杂, 同时应该针对每项指标制定合理、可行的评分标准, 即尽可能把指标量化, 便于教师根据依照标准打分评估。比如考核学生对于某一项基本动物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 就可以依照该技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 针对操作过程每一步骤制定加 (扣分) 标准, 这样便于教师考评时操作:只要对照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与标准化操作规程, 就能按照评分标准给予打分。

2 建立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体系的过程

2.1 收集评价指标

以上述建立原则为指导, 以本课题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 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咨询, 设计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资料调查表, 尽可能涵盖评价实验考核效果的各个指标。专家也可以在资料调查表中补充未列明的指标。据此共收集了各类指标46个, 进一步分析, 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2.2 初建评价树状指标体系

结合专家咨询, 初步建立考核树状指标体系, 包括F1:平时实验操作过程;F2:实验报告;F3:实验操作考核;F4:自主设计性实验考核等4个Ⅰ级指标。F1主要反映学生平时实验课的预习情况、操作规范程度与实验效果、实验态度等等, 包括预习报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与作风 (含出勤率) 与实验结果等4个Ⅱ级指标。F2主要反映学生每次实验后对于实验原理的认识与实验过程、结果的分析情况、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包括语言表达及书写、实验过程描述、实验讨论3个Ⅱ级指标。F3:主要反映学生在期末考核中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包括动物雌雄鉴别、灌胃、尾静脉注射、解剖4个Ⅱ级指标。F4主要反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课中体现出来的科研设计、创新能力。协调能力, 包括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实施过程、论文答辩3个Ⅱ级指标[4]。

2.3 评价指标及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按照崔淑芳等[5的方法, 耦合德尔菲法和AHP[6]法, 组织16名专家, 经过3轮问卷调查, 反复甄选各个指标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 (见表1) 。

2.4 确定Ⅱ级指标分值组成及评分标准

参阅文献, 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确定每个Ⅱ级指标的分值组成与评分标准。所有指标都采用记分制, 满分100分 (见表2) 。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建立与运用

运用加权平均求和公式:undefined可以得到被评价对象的具体分数。其中f:被评价学生的得分;xi:教师对于学生某一II级指标的具体给分;wi:该项指标的权重。整个体系总分为100分, 其中权重集总数为1, 各项指标满分为100分。首先对Ⅱ级指标按百分制打分, 然后利用上述公式求出各Ⅰ级指标的分数, 再计算得出该学生的最后得分。例:本课题组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于某一学生的考核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实验考核指标的确定

本课题确定的指标, 首先遵循了全面系统性原则:通过设置4个Ⅰ级指标和14个Ⅱ级指标, 从每节实验课前 (预习) , 到课中 (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态度、实验效果) 到课后 (实验报告) , 到期末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 从基本实验技术课到自主设计性实验课, 从知识到能力 (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协调能力) 到情感价值 (对待动物的态度) , 都被涵盖到考核范围内。其次, 为了促使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 方便教师评估, 课题组并没有把Ⅱ级指标细分为若干Ⅲ级指标, 而是根据教改实践, 结合查阅文献, 针对每个Ⅱ级指标都明确分值组成与评分标准, 便于教师给予客观评分。

透过本课题组设置的各类考核指标的设置以及指标评分标准, 可以解读出本次实验教改的如下信息:在实验考核方面, 做到了考核方式和考核阶段多元化:考核方式采用了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审批, 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 考核阶段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在教学内容上, 既有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考核指标) , 又有综合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设计性实验指标、实验报告等指标) ,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动物福利与实验研究的辩证关系 (实验操作规范指标分值“动物应急状态”、解剖指标分值“安死术”、实验实施过程指标分值“对待动物的态度”。另外, 教师的工作量显著增加: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 考核内容涉及到每个学生课前、课中、课后, 平时与期末, 基本技术实验课与设计性实验课等各个阶段, 任何一个Ⅱ级指标的评分, 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把握尺度, 减少偏差, 熟悉各个评分要求, 明确不同实验评分尺度, 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打分时胸中有数。没有充分的准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无法做到的。

3.2 指标权重、运算方式的确立

实验考核各指标的权重值折射出该指标在实验教学总体目标中所占据的地位。查阅文献, 就是相同学科, 对于相同的指标所设立的权重值也可能大相径庭, 究其因, 无非因各授课主体教学目标侧重点, 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所差异。为了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本课题组各级指标权重、运算方法的确立立足于本次教改基本目标, 尝试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计算法。德尔菲法是一种综合多名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方法。本课题组邀请了8名实验动物学专业领域专家和8名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参与问卷, 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将该模型分为6个Ⅰ级指标和12个Ⅱ级指标, 构成两大层次;然后, 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依据专家的判断给与量化表示, 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所有因素的权重。以16名专家为对象, 经过3轮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意见趋于一致, 各项指标的确定以及指标的权重值得以趋向一致。

实践证明经德尔菲法和层析分析法所确定的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值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也与本课题组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如Ⅰ级指标中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平时实验操作情况、自主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 说明专家一致认同传统的以期末操作考核和批阅实验报告为主要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了:前种方式只反映了学生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后种方式容易流于形式, 学生抄袭现象普遍。将平时实验操作情况累计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真实性更可靠。而自主设计性实验则能充分考核学生的各种能力, 另外, 有些Ⅱ级指标似乎与本学科实验教学并无密切关系, 如实验态度、语言表达与书写等Ⅱ级指标, 但专家们还是给予了一定权重值。究其因, 实验态度能折射出学生的自律能力、适应能力, 反映的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而语言表达与书写则能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治学的严谨程度, 两个指标都直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素质教育是必须贯穿于学生的每一门课程当中的。

参考文献

[1]屠其乐.层次分析法在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7, 20 (2) :88-91.

[2]许明丽, 方天堃.水库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耦合方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 (2) :229-232.

[3]杨栋林.生物化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大众科技, 2009, 121 (9) :189-190.

[4]余琛琳, 汤球, 江鹏亮, 等.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5) :1001-1004.

[5]崔淑芳, 余琛琳, 蔡丽萍, 等.大鼠硒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9 (3) :185-191.

细胞生物学实验考核方法初探 篇9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报告,实验要求,实验操作及态度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没有观察和实验, 就没有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作为高校生命科学主干课程之一的细胞生物学, 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 学习和掌握细胞生物学最基本的技术和最新的实验方法, 对于理解和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学习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生物学问题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寻求解决途径都是非常重要和完全必要的, 这也是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开展的目的。而完善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考核体制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 保证教学质量, 并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考核体制中, 考核方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传统的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培养中的弊端, 我们对细胞生物学实验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划分出实验报告、实验要求和实验操作及态度三大考核体系, 希望通过更加科学的实验考核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目前, 虽然很多学校顺应需求都开设了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 但是由于课时、师资力量有限, 在期末单独进行实验操作能力测试是不太现实的, 且单一的实验考核很难反映学生的整体实验操作水平, 因此实验课的总评考核更依赖于平时实验考核成绩。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方法, 它简单直观并易于留底, 但是这种方法弊端较多, 学生容易从中取巧, 过分重视对书面实验报告的完成, 而忽略了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过程。书面提交的实验报告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验能力, 减少实验报告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将考核重心移向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整体实验素养的训练, 才能真正达到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传统的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培养中的弊端, 为了可以公平公正以及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使考核成绩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整体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素养, 我们对细胞生物学实验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划分出实验报告、实验要求和实验操作及态度三大考核体系, 希望通过更加科学的实验考核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1. 实验报告

完成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是反映学生实验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1], 因此在三大考核体系占总分的25%。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完整,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与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思考题, 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也是考核的标准之一。在每个实验之前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实验相关资料, 包括相关试剂的配制及使用、实验方法的原理及步骤等, 以便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 更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中结果描述必须真实, 并尽可能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和总结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要包括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原因, 实验当中遇到的问题分析等等。

2. 实验要求

我们认为能否按要求完成实验是评定一个学生是否做好预习工作、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一个可靠标准, 在三大考核体系占总分的60%。实验要求的考核内容包括: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 能否独立进行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是否达到实验预期结果等。把学生对实验要求的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重点, 将大大减少传统的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所带来的弊端, 增强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学习的热情, 达到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制度改革的目的。

3. 实验操作和态度

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 还希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 例如:实验过程是否有条理,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实验器材使用是否正确, 实验台面是否整洁或及时清理等。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学生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应在每一次实验当中进行, 所以实验操作和态度也应纳入课程考核, 占考核总分的15%。

4. 具体实例

我们以“细胞内核酸的原位显示”实验为例, 对实验考核体系进行具体介绍, 实验中的各项主要考核指标如表1所示。

实验报告除了做到基本的完整、规范, 还应有实验相关的基本资料, 包括核酸的原位显示的两种方法——孚尔根反应和Brachet反应, 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两者的区别, 实验需配制的相关试剂的作用, 例如孚尔根反应中盐酸的作用是水解DNA嘌呤碱和脱氧核糖之间的键等;实验结果应画图表现核酸在细胞中的位置。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所需试剂的配制也有许多讲究, 例如要提前一周左右制备schiff试剂, 而亚硫酸水溶液则需要现用现配;实验过程中有许多体现操作是否规范和正确的细节, 例如移液器的使用、材料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等等;最后, 孚尔根反应要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正常形态的细胞, 细胞中核的部位呈明显的紫红色, 而Brachet反应则可观察到细胞内的胞质部分呈现红色反应, 细胞核呈现绿色反应。不仅如此, 实验结束后, 每位同学都应该将所有使用器具归还原位、电子仪器必须关闭电源、垃圾分类处理, 实验台面整理干净, 并有专人负责实验室清洁后才算完成实验。

这样, 将实验报告结合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作为考核依据, 会更公平和反映学生实验能力, 更好地达到细胞生物学实验考核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颜春鲁, 苏韫, 刘永琦等.医学微生物课程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建立及实践[J].甘肃医药, 2005, (1) :68-70.

上一篇:采空区施工下一篇:卒中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