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环境系统

2024-06-29

动力环境系统(共12篇)

动力环境系统 篇1

1 引言

笔者介绍的动力环境图像集中监控系统由前端动力环境监控智能采集器、分监控中心服务器和监控管理软件等组成。整个系统以单一机房为单位分为前端智能采集器、分监控中心和监控软件。采用一体化智能通信模块将供配电监控子系统、空调监控子系统、温湿度监控子系统、漏水监测子系统、UPS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图像监控子系统等统一成标准IP接口后,接入分监控中心服务器,由分监控统一组织管理。有效地将温度、湿度数据、UPS系统状态、三相交流电状态、门禁控制、消防/烟雾探测、智能空调状态等各项数据集中采集,统一管理。为保证图像清晰流畅,视频压缩采用国内一流的视频卡;后台软件应采用一套监控平台,将动力环境数据及图像数据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反映在软件界面上,各项环境数据实时显示,一目了然,软件界面同时提供了便捷的智能空调远程异地控制、远程异地开门功能。在此基础上,同时又集成视频监控子系统(亦可独立操作控制),更加便于管理人员操作维护。

2 系统结构

动力环境及图像监控集中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

1)前端现场采集单元:有摄像头、温湿度模块等,采集机房动力环境数据。

2)数据传输单元:将所有现场采集设备进行接口转换,转换成标准的IP接口。

3)分监控中心:通过数据传输单元,将所有动力环境及图像数据,进行集中监控分析、处理、组织、下发控制及设置命令、存储等。

4)监控中心:安装管理软件,以图形化方式给用户呈现被管理设备的数据。对监控中心而言,每一个分监控中心就是一个IP地址,只要在监控中心软件上输入IP地址,所有分监控中心数据(图像、温湿度、空调、UPS等)即时呈现;无须在监控中心软件上配置被管理设备的信息。

整个系统采用“现场采集单元+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3级监控结构模式,数据传送方式采用基于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系统的数据保存及传送方式,便于按照自身实际选择系统结构。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技术规范

广电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主要参照计算机通信机房建设的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4部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通信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前端智能设备通信协议》、《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等。

3.1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为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采用星形拓扑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通信协议,采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用于存储各种数据,运行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与分监控中心的通信,并协调管理各个分监控中心的工作。

3.2 分监控中心

分监控中心由一台高性能服务器和若干终端采集单元组成,终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包括空调、UPS、门禁、视频(视频文件存储在本地)、红外、烟感、温湿度等参数信息,并将数据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中,同时与总前端监控中心实现数据传输。分监控中心包括以下功能子系统:

1)环境监控子系统

环境子监控系统包括智能空调监控和温湿度监控。通过智能空调自带智能通信接口及通信协议实时、全面诊断智能空调运行状况,监控空调各部件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可通过软件在系统上或通过网络远程修改空调设置参数,实现精密空调的远程开关机。系统一旦监测到有报警或参数越限,应自动切换到相关的运行画面,并伴随有报警声音,及相关处理提示。

2)动力监测系统

动力检测系统应实时地监视UPS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可全面诊断UPS运行状况,实时监视UPS的各种参数,连接到机房的服务器上,再通过IP网络实现与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UPS为广电网络传输最为重要的设备。一旦外电出了问题,若不能在UPS供电周期内恢复,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3)智能门禁子系统

在有线电视机房安装智能门禁系统是保证机房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刷卡开门的方式。同时对每个机房的门禁系统进行联网,每个机房的门禁信息均能通过IP网络在监控中心显示存档,实现机房出入的统一管理。

由于门禁系统涉及机房进出保护,因此对卡的授权、非法进入的报警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管理主机预先编程设置,系统能对持卡人的通行卡进行有效授权(进出等级房)。若卡丢失,可在数据库中将其删除;使用过的卡还可重新授权给其他人使用。系统主机可遥控所有门禁点电锁的开/关,详细记录每次开门的时间、日期、进出人员的卡号、姓名、部门、职务等资料。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立即在监控中心软件上产生声、光报警。

4)图像监控子系统

在有线机房指定位置安装彩色摄像机,实时监视设备运行和人员进出状况是保证机房安全的手段之一。图像监控系统可将监控区域的信息直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到监控中心,为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清除安全隐患及事后调查取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子系统将前端摄像机采集的模拟图像通过视频采集卡转换成数字图像后在机房的服务器上进行存储,并经过专网传输至远程中心监控室,远程监控中心通过电脑观看图像,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图像监控子系统的终端采集单元摄像机,应根据机房实际状态,安装2~3台以实现对机房的重要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将采集的视频数据采用工业级的控制器,进行数字图像的实时录像和压缩存储。

对视频显示及录像的具体方式为:

(1)多画面监视

应支持1/4/6/8/9/16画面分割模式,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放大、还原、全屏、图像交换等操作,可以通过拖放摄像机图标实现对不同摄像机图像的监视,并可以拍照、设置图像循环播放等。

(2)录像和回放

应要求不播放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录像。在软件中设置服务器的录像时间段,当客户端软件所运行的电脑系统时间进入设定的时间段后,自动把这一时间段的图像记录下来。影像品质可调整;而且录影过程中能够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动态图像监控;支持字符显示功能,监视器上可叠加摄像机的编号、日期、时间等信息,且在关机后不会丢失。

4 小结

有线动力、环境、图像监控及门禁控制系统的建设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机房电源、蓄电池、空调等设备以及环境、图像、进出通道进行计算机化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以提高设备和机房安全防卫,提高维护管理质量,降低系统维护成本,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动力环境系统 篇2

东乌铁路通信机房环境动力监测系统浅析

环境动力监测系统主要对通信机房电源、温湿度、烟雾、人员进出、空调等参数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将现场环境数据及时地传输到控制中心,并为故障的分析记录可靠的`数据.环境动力监测系统在铁路通信机房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通信设备的故障率,缩短了故障的诊断与恢复时间,提高了设备维护效率.本文主要介绍环境动力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作 者:郭建雄 Guo Jianxiong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26) 分类号:U285 关键词:环境动力监测系统   维护   现场监控设备  

动力环境系统 篇3

【关键词】环境动力监控;电力通信;电网应用;功能拓展

近年来,我国电力通信行业加大了体制改革力度,通信网络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相关维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智能化电网的建设目标,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获得了大力的支持,其中,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应用开始受到电力通信行业的重视,实践证明,建立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对通信网络运行和维护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技术上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组成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是由倒树型网络拓扑结构逐级汇接而成,核心部分就是由多个监控端局组成的监控中心,各站点监控端通过站内的传送设备分配的以太网端口,将数据传送给调度中心,由于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中的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在格式上是一致的,这就为多级网络管理结构的构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监控内容比较多,如USP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开关电源、温度、湿度等,其结构主要由监控中心、分站采集平台、资源管理子系统组成,其中,监控中心由硬件结构(WEB服务器、单向隔离装置、配置数据服务器等)、服务端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协议转换器等)、客户端设备、网络设备、采集平台、主站功能等组成,分站采集平台由硬件结构、分站功能组成,资源管理子系统由空间资源、局站资源、维修资源、网络资源等组成[1]。

(二)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特点

随着通信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站点的不断增多,电力通信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往分散式的人工维护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立极大地减轻了通信人员的工作压力,利用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可以对环境情况、设备故障以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不仅可以降低系统维护的成本,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各个设置、配置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存储数据的安全,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电网运行状况以及相关操作进行记录,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代理访问并进行跨平台操作,同时,该系统也便于升级和后续管理[2]。

二、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

(一)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功能模块有很多,如通信模块、报警模块、监测模块、监控模块等,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模块功能的实现,在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中,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网络通信,通信功能的实现也正基于这两个端口,因此要对其建立起连接,并对已建立好的连接进行检查,避免重复登录,相关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保证原有的状态,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系统的构建通常会采用三层结构模式,在网络层利用防火墙等对无权限用户进行隔离,增强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其二,供配电监测模块功能的实现,动力监控系统要完成实时监测供配电情况的任务,然而系统总开关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起到联动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在主供电回路上安装一台智能监测仪,对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其三,USB监控模块功能的实现,USB监控模块承担着整个系统的监测任务,要对电压、电流以及电路负载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设定阀值,系统就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报警;其四,防雷监测报警模块功能的实现,防雷监测报警模块是为了使系统免受雷击而安置的功能模块,系统会对非正常微电流进行报警,以保证系统设备能够安全运行。此外,还有空调监控模块、消防监测模块等功能的实现,在此就不一一列述[3]。

(二)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通过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完成相互通信任务,其具体的通信流程为:初始化全局变量→获得参数设置标记→系统进行判断→发送通信→接受消息。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在软件测试上应遵循如下原则:由第三方机构来对程序进行测试,最好由专业的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避免对设计工作造成影响;采用先进的测试理论,使测试工作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认真制定测试计划、选取测试用例,对输入和输出部分进行综合考虑。要想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实现预定的要求,就要对各阶段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主题分为Web安全性测试、数据库安全验证等,以数据库安全性验证为例,主要内容有数据编码验证、加密和解密、数据独立性验证、备份恢复等。

三、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管理模式,能够对电力通信网络运行和维护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现阶段,为满足智能化电网运行的需求,必须提高电力通信效率,对信息化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与各站点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并能够对通信信息实施集中管理,在此过程中,可以对监控中心程序和前端采集程序进行分别考虑,监控中心程序的功能如下:接受监测到的设备以及环境的相关参数,主要有运行状态、工作参数以及报警信息,能够将这些信息实时传送给管理人员;接受报警事件,主要通过语音、短信等方式传送给管理人员,并对报警事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发送控制命令,对设备的启停以及系统的一些操作进行控制,且能够提供远程监控管理功能,方便管理人员管理。

(二)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构建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在应用之前应完成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要运用到一种能够集创建、查询、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额编程语言,以SQL数据库语言为例,该语言具有简洁的语法、高度集成化、普遍适用性等特点,目前应用得比较普遍。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设要遵循安全可靠、开放性、实用性、可拓展性、可维护性、资源共享等原则,随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不断完善,通信站点渠道的日益宽泛,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二次建设越来越容易,只需要完成监控系统的搭建就可以,重点在于集中监控中心的设计和功能实现[6]。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通信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立极大地减轻了通信人员的工作压力,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为电力通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维护,以及环境监测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模式下,对网络资源和通信信息的管理将呈现出系统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在强大信息化资源支持下,能够为电力通信网络建设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实现电力通信网络综合优势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政均.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发展及应用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3):45-46.

[2]顾焕之,孙卫军.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上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11(2):81-82.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研究综述 篇4

机房的环境设备(动力电源、网络设备、消防综合监测设备、视频监视设备、安防设备、预警设备、报警设备等)时刻运行正常才能保证网络环境中用户的正常工作。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造成数据传送中断、数据丢失、网络长时间瘫痪、服务器闲置等网络问题。因此,确保网络环境设备及系统主机的自动监视和有效管理是保障网络环境中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了设备供电、UPS、空调、温湿度、漏水、门禁、消防等方面的监控管理,主要通过视频监控、数据采集、智能控制技术,对机房环境、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异常告警、短信提示告警、数据查询、远程管理等手段实现信息集中存放、统一管理的目的。现代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快速发现机房环境和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视频回放、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追踪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有效改进了传统的人工被动监控和排除故障的方式,为实现机房环境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概述

1.1系统概述

现代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是基于TCP/IP网络、RS232/RS485总线、MICROSOFTSQLSEVER技术等实现的对网络机房内的动力环境设备的有效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支持多个机房联网集中监控。根据构成网络机房的设备组成,系统可以分为:动力系统(发电机组、组合电源、UPS、电池、开关等)、环境系统(精密空调、泄漏、温度、湿度、新风机等)、消防系统(消防控制器、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 器、其它消防 设备)、安防系统(门禁、闭路监控、报警探头、其它保安设备)、网络设备监控系统(路由器、交换机、主机、服务器、其它通讯设备)。根据系统的整体构成,系统可以分为:系统服务端、系统客户端、系统组态设计平台、硬件监控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动力机房所有硬件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由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各个相应子系统完成,如UPS电源、配电机柜等设备的监控工作由配电监控子系统实现,机房环境的温湿度是否适合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由温湿度监控子系统和漏水监控子系统等完成。因此,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从软件方面可以分为配电监控、空调监控、漏水监控、消防监控、入侵报警监控和温湿度监控子系统。

1.2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核心机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雏形,在21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1992年,由邮电部设计院与广 州市电信局合作研究并且试验成功的“广州市长途枢纽楼通信集中监控系统”是我国第一个成功的应用实例[1]。1996年1月,邮电部发布的第[1996]105号文件及通信局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暂行规定)明确指出,通信机房环境和内部设备应当实现集中监控,逐步实现少人、无人值守,并且把集中监控列为必不可少的部分[2,3]。

早期的监控系统主要以“集中监控、统一告警”为主要工作目的,强调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传输的时效性,要求“能够发现告警、通知告警”即可,侧重于维护层面,对于数据分析和挖掘要求不高;在系统架构上,表现为全网独立组网、单服务器和数据库,未部署其余外部网络接口及其应用;在数据组织的逻辑层次上,也只有数据采集层和数据处理层[4]。在机房环境监控发 展的10年间,大致有3个主要发展阶段:

(1)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发展初期。该阶段主要采用干接点方式,即通过通信设备的网管系统监控数据的处理与传输。由于当时机房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监控参数较少,有些设备厂家只能提供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另一些集成商则根据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实现几个设备监控的简单集成。

(2)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发展中期。为满足对机房整体监控的需求,该阶段已经可以实现遥感、遥控、遥测等功能。该阶段的监控软件开发和应用逐渐成熟,能够实现通过数据分析掌握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

(3)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发展成熟阶段。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轮询方式的数据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较大机房和多点机房的集中监控要求。此时,基于IP技术的智能化嵌入式监控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技术在系统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告警事件主动上报机制代替被动轮询机制。数据采集利用智能化设备,以减轻数据处理工作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另外在数据库设计、告警机制、报表处理等方面也有很大改进,为后期进一步走向智能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2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大量数据传输,因此各个行业均开始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进行集中管理,以提高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中心机房采用高速网络与各个办公点相连通,使整个数据群体形成一个强大的机房群,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能,并使建设统一的容灾备份成为可能。

传统的机房维护工作主要靠工作人员值班看护,发现问题后迅速报告处理,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能否及时发现机房设备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值班人员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有很大关系;其次,能否在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这又和值 班人员与 用户的配 合有关;第三,机房设备工作时间是365(天)×24(小时),如果采用人工值班的方式监控设备,在人员配置方面势必是一种消耗。为避免以上 局限性,保证信息 化的正常 迅速发展,核心机房中采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代替人工方式监控网络设备,实时地对机 房环境设 备运行参 数进行采 集输出,同时实现对多个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与管理,以减轻机房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整个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由此实现机房的科学管理,真正做到无人值守机房[5]。

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功能

3.1传感器监控

传感器监控即利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设备,对机房环境中的温湿度、漏水、烟雾、明火、电压等进行监控,以保证机房设备工作环境中的相关参数值保持在设备正常工作范围内。

3.2智能设备监控

现代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某些设备本身也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监控。如UPS机组的输入输出电压、旁路电流电压等参数监 测具体根 据UPS本身的通 信协议而定[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的精密空调监控、智能配电机柜监控、发电机组、直流屏、STS切换柜等也是利用这些设备本身的通信协议开发出相应的监控功能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控。

3.3软件功能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根据与硬件环境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可以将系统分为以下软件模块:通讯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控制管 理、安全管理、配 置管理、报警 管理、报表管理、远程管理、运维管理、专家诊断库、双机备份管理。

通讯管理模块由多功能控制器组成,完成网络与监控主机进行通信,它是监控模块与监控主机的通信桥梁。一个多功能数据控制器提供多路RS232或RS485/RS422接口,其中一个RS485接口可以连接多个监控模块[7];数据管理模块包括实时数据管理、历史数据管理、数据备份、历史数据库维护等;配置管理主要包括系统参数配置、监控对象参数配置、远程管理 和系统数 据库配置 以及备份 恢复;报表管理是系统将产生的历史数据、操作记录、事件日志生成各种报表进行管理。根据生成的报表,可以查看报警发生的时间、等级、名称、编号,以及发生报警时的变量值及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等信息。

4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用现状与国内外研究动态

4.1国内外研究动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已成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1997年1月,首届基于Internet的机房环境监控诊断工作会议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办,来自30个公司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代表到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开放式体系、诊断信息规程、传输协议及对用户的合法限制等议题,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作出了展望。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基于Internet的下一代机房环境监控诊 断示范系 统,这项工作 同时得到 了Sun、HP、Boeing、Inter、Ford等12家大公司的通力配合,之后这些公司共 同推出了 一个实验 性的系统Testbed。Testbed采用嵌入 式Web组网、实时Java和BayesianNet,初步形成在Internet范围内的信息监控和诊断推理。另外,许多国际 组织MIMOSA(MachineInformationManagementOpenSystemAlliance)、SMFPT(SocietyforMachineryFailurePreventionTechnology)、COMADEM(ConditionMonitionanEngineeringManagement)等,也纷纷通过网 络进行设备监控、故障诊断咨询及技术推广工作,并制定了一些信息交换格式与标准[8]。

4.2我国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研究及应用现状

国内对机房环境监控技术也开展了积极研究。如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计算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RMMD、华中科技大学 开发的机 房温湿度 监测和诊 断系统KBGMD、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微机化机组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MMMDES等[5]。同时国内外许多通信行业的厂商相 继推出了 各种监控 系统,如中兴公 司的ZXM10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中达公司的PECS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监控接入技术逐步从初期的干接点方式[9]发展到目前的模拟量监控与视频监控,实现了数据采集、协议解析、告警触发处理、监控界面显示等多项功能。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以中国移 动为例,中心机房 监控率为93.44%,VIP基站监控率为95.84%,普通基站监控率为76.95%[10]。在其它领域和行业,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基本应用已全部实施,很多单位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处于中级应用水平,高级应用正在逐步探索与完善当中。

4.3文献调查情况

在过去10年内,不同领域的学者也在积极开展动力环境监控研究。以发表论文为例,近10年,我国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说明动力环境监控已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应用。2006年至今,以“动力环境监控”为主题的论文在百万论文中所占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论文中的关键词、被引用的频率也有所变化,图3是2006年至今,以“动力环境监控”为关键词的论文中的热词统计情况。

由这些热词的内容和被引用次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研究已涉及监控系统构成、监控对象、应用领域、通信协议、数据管理等内容,说明我国目前对“动力环境监控”的研究正趋于完善和成熟。

2010年至今,被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论文有237篇,其中期刊 论文170篇,占总数的72%;学位论文54篇,占总数的23%;会议文件13篇,占总数的5%。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近5年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论文数量基本持平,说明国内对“动力环境监控”的研究仍然是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是学位论文数量逐渐减少,其原因主要是2010年之后,国内高校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逐渐建成并处于应用阶段。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会进入机房,这要求我们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拓展,及早实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

5结语

我国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已日趋成熟,并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其能很好地实现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对提高所处应用行业的工作效率有显著成效。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分布式监控结构设计,该设计具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扩展性强等特点。

动力环境系统 篇5

一、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定位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集成系统,各局站的动力设备及环境运行数据通过传输网络集中到监控中心,并进行存储、处理,实时呈现运行数据和告警数据。以“四遥”为手段,通信企业可以全面撤销局站有人值守,变被动的抢修模式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模式,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二、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背景

1、通信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网络质量领先是通信企业的绝对竞争优势,稳定的动力设备和优良的机房环境是保障网络质量领先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运行质量保障能力和运维管理低成本运作能力,通信企业必须建设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2、动力维护工作特点决定

动力设备预防性维护、应急供电抢修、机房环境维护等都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传统的“有人值守+断电抢修”维护模式,执行效率低、资源耗费大,难以适应动力维护工作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体制必须向集中化、精细化转变,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适时而生。

三、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1、动力设备的可靠性提高

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控整流电源已经全面升级为模块化高频开关电源,防酸隔爆电池也换代为密封阀控蓄电池,自动化油机发电机组、机房空调等应用趋于成熟,设备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为实施无人值守、集中监控提供了基础条件。

2、动力设备智能性完善

设备的监控单元能够对设备本身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智能管理、自动撤投。标准的监控接口和规范的智能协议为实施集中监控提供了便利条件。

3、工控技术、数据库技术成熟

工控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应用,为集中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

4、众多监控厂家的积极参与

众多具有雄厚技术实力的监控厂家积极投入,为集中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技术标准

1996年,邮电部发布的《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YDN023-1996】,是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为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5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1363-2005】,总结了近十年的建设和应用经验,内容丰富、要求明确。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代替了原《暂行规定》,同时修订和明确了若干定义和术语,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相应接口的定义,修订了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组网的要求,补充了监控对象及内容,补充了通用管理功能和系统各级功能部分,补充了监控系统硬件和软件要求;第3部分是由原附录《通信协议》修改后的前端智能设备协议部分;第2部分互联协议和第4部分测试方法是新增部分。

五、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

1、系统组成简介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由采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软件子系统组成,采集子系统完成底端数据的采集,传输子系统将底端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软件子系统完成系统设置、数据处理、告警产生、数据存储、系统功能等。

被监控对象按功能分为动力和环境两大类,动力类包括高压配电、低压配电、UPS、油机、电源、电池组、空调等,环境类包括、门禁、烟感、温度、湿度等。

被监控对象按采集方式分为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两大类,智能设备本身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并带有智能接口,可以与上位机通信;非智能设备本身不具备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需要增加传感器、变送器和采集器来完成数据采集和上报。

2、数据采集技术

在采集子系统中,被监控信号的测量至关重要,被监控信号按照特性可以分为模拟量和开关量。

1)模拟量采集技术

模拟量是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量,对于这些信号的测量,需采用模/数(A/D,Analogue/Digital)转换设备将模拟量变成数字量后才能适合计算机采集。智能设备的模拟量信号由监控单元完成采集,而非智能设备的模拟量信号需要增加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变送器等来完成采集,将非电量信号转换为适合采集器输入特性的电量信号。

2)开关量采集技术

开关量是指不连续变化的、具有确定的几种状态的量,最典型的是仅有“0”和“1”两种状态的开关量。非智能设备的开关量信号采集也需要增加开关量传感器和采集器。

3、数据传输技术

1)E1中继传输技术

E1中继线路上传输2M的码流,有信道化E1和非信道化E1两种资源。信道化E1(CE1)定义了帧结构,每帧32个时(TS0~TS31),其中TS0用于同步,TS16用于信令,其余用于传输数据,每个时隙的带宽为2M/32=64K。

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2M的某一个时隙可以用于基站与端局监控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整个2M也可以用于LSC与CSC之间的大数据量的传输;在基站2M的某时隙传送数据时,需要在基站配置2M抽时隙设备,在LSC中心通过交换机做半永久连接或增加DXC数据收敛设备,传输监控数据。

2M传输具有传输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目前中国移动的大部分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均采用这种传输模式。

2)IP(MDCN)传输技术

局站动力环境监控的串行数据,通过传输设备转换为IP数据包,并通过以太网口接入到已经建好的MDCN网络中,LSC的端局监控主机接入MDCN网就可以采集到各局站的动力环境监控数据。CSC与LSC之间也可以用MDCN来传输监控数据。

MDCN网的特点是前期必须已经建成网络,后期上监控时,传输投入较少,但是如果是某些时段网络数据流量太大,会影响到监控系统的响应速度及稳定性。

3)干接点技术

由采集器连接各种动力与环境传感器和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通过OMC与LSC相连,监控数据为开关量,可以实现遥信功能。监控信息单向上行传输,监控数据通过BTS上的外部告警单元经由BSC传送到OMC。一般在非重要局站的设备上采用干接点监控子系统。

4)数字公务信道技术

如果E1中继线路紧张,而又没有MDCN网络,可以采用数字公务信道传送基站动力环境监控数据,由于一条链路上传送有多个基站的监控数据,各个采集设备的上报波特率必须相同而地址不同,上位机采用分时轮巡的方式采集。数字公务信道有广播方式的,也有点对点方式的,如果是点对点方式的,还需要在每个基站上增加通信串口转换器来进行桥接组网。这种传输方式因采集速度慢、稳定性差而应用较少。

5)短信传送技术

短信传送信息,主要用于监控中心的告警输出,当有告警产生时,可以将相关告警通知相应的维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对设备告警做相应处理。

短信告警输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无线MODEM的方式,这种方式实现起来相对简单,另外一种方式是监控系统软件通过短信中心来发送告警信息给维护人员,这需要监控软件与短信中心通过一定的协议来实现,需要双方的配合,实现难度相对较大。

告警短信只能作为监控中心值班的一种辅助手段,监控中心的值守才是主要手段,因为告警短信有时延时较大,特别是节假日,由于客户的短信信息量太大,短信是排队发送的,延时会更大。

4、基本组网技术

这里的组网方案是指在没有MDCN的情况下,新建监控系统网络的基本组网方案,在实际组网时,可能是多种基本方案混合组网,根据局站与中心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组网方案。

1)多串口卡组网技术

这种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基站与LSC的端局监控主机间的组网,传输到多串口卡的端口上的数据是串行数据,一个端口上可以是一个基站的数据(如:2M抽时隙点对点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基站的数据。

2)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技术

这种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枢纽局SU与LSC间的组网、LSC与CSC间的组网。

3)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组网技术

这种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数据量较大的远端局站与LSC间的组网,端局监控主机与LSC局域网构成一个局域网。

六、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

1、建设规模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心机房监控率93.44%;VIP基站监控率95.84%;普通基站监控率76.95%。并且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通信建设的配套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应用水平

大致可分为基本、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从中国移动全网情况看,基本应用已经全部实现,大部分处于中级应用水平,高级应用尚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之中。

1)基本应用

a.看告警,看设备运行数据;

b.偶尔控制油机和空调。

2)中级应用

a.查询历史停电报表;

b.查询油机开机报表;

c.打印相关的告警报表;

d.辅助进行蓄电池放电试验。

3)高级应用

a.进行设备运行质量考核、维护人员绩效考核;

b.进行故障预测、故障控制;

c.进行设备生命期预测;

d.指导设备大修、改造、更新、选型;

e.实施动力设备资源管理;

f.改进动力节能运行方案;g.基站防盗的告警联动

3、典型成果

1)应急供电能力大大增强

近三年,面对电荒、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科学调配抢修资源,保障了网络应急供电工作,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而且通过远程控制空调、开关电源运行,在节能降耗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运行维护效率大幅提升

依托集中监控系统,动力设备数量迅速增加、人力基本不变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实时监控、告警处理、工单管理等手段,维护工作有的放矢、执行有力,运行质量稳步提升,重大断电事故率明显降低。

3)代维管理、机房安全管理方面显实效

利用监控门禁系统,准确掌握代维公司下局站的时间,考核代维公司到达局站维护情况。同时有效解决了防盗问题,实现了机房安全管理。

4)科学指导设备优化和技术改造

设备性能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对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作为设备大修、改造或更新的依据。设备考核与选型,统计各厂家各型号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修复时间、重要告警总历时、电源效率、误告警率、平均使用年限等,对设备进行综合考核,将同类设备分厂家进行排序,作为选型时的参考。

七、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两个关键性能

1、系统稳定性

作为动力设备及环境的维护工具,集中监控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动力设备维护的效率与质量,监控系统越稳定,动力设备发生重大故障的风险就越小。

1)数据采集器件的可靠性

集中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主要由采集子系统决定的,采集子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传感器/变送器准确性与可靠性,一是采集器A/D变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数据处理设备的稳定性

监控主机、端局监控主机、协议转换器等都属于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不但要完成底端采集到的数据处理,还要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传输系统传送给上层软件系统。数据处理设备中断,监控中心将无法监控到该设备下面的监控对象。数据处理设备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监控系统的稳定性。

3)数据库设计的科学性

局站众多,信号量大,监控系统庞大,需要存储的数据量也非常大,所以,在监控系统的设计时需要选定一种存储容量、存取速度都能满足要求的可靠的数据库。而且,在设计时要合理设计数据结构,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及读写速度,增加数据库的稳定性。

数据库空间是有限度的,数据存储量越大,响应速度会逐渐变慢,不稳定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在工程具体应用时,在符合历史数据查询要求的基础上,必须精简信号,删除不必要的信号,同时合理设置存储周期和阀值,保证宝贵的数据库空间。

2、数据过滤功能

数据过滤是一个基础功能,例如任何一个告警都会并发各种关联设备的告警,为了突出该告警本身,便于故障定位与维修,根据动力供电系统原理,监控系统必须自动实现将该告警引起的下游设备告警过滤掉,减少监控系统告警量。数据过滤是集中监控系统人机友好的重要功能,必须持续改进和优化。

八、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1、完善B接口、建设CSC,发挥集中优势

在地市LSC成熟应用基础上,为了实现更高的集中化管理,必须建设省CSC,将各地市LSC连接起来。这样,就存在CSC与LSC统一接口协议问题,即监控系统B接口。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最初的B接口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二义性。例如:B接口的功能实现过分依赖通讯,没有设计一套可靠性保证机制;各个厂家的LSC设计思路和性能差异极大地影响CSC功能的实现。

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对B接口进一步调试、修改、完善,使B接口运行更加稳定,也使整个监控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2、统一A接口、推广创新方案,降低建设成本

监控系统中涉及大量的A接口协议,即智能设备通信协议。由于各厂家采用的智能设备的协议不同,种类繁多(特别是个别厂家采用私有协议),在接入监控系统时,还可能要增加一些协议转换器完成协议转换;统一A接口协议,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成本。

3、深挖统计数据,实现监控的高级应用

通过停电报表,分析评价市电的质量,指导建设和维护。通过历史告警统计报表,作为该局站设备稳定性、维护业务考核的依据。通过设备历史告警统计报表,评价各设备告警/故障率情况,作为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通过电池放电曲线报表,评价电池的好坏,发现落后电池。在电费统计的同时,分析电源工作效率=电源直流用电量/电源交流用电量。通过查询、统计、分析设备的历史告警情况,结合设备使用年限,对设备的故障趋势预测,提前做好预防性维护和计划性更新工作,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科学规划,平滑升级为机房综合信息平台

动力环境系统 篇6

关键词:电源监控;组网结构

中图分类号:TU8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1

Change Power Control Mode,to Achieve Centralized Monitoring of the Power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

Su Min

(Guilin Branch of China Tietong,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wo power control methods,and networking features,and highlights ZTE power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and the network theory approach, highligh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 monitoring means monitoring methods than before advanced nature.

Keywords:Power monitoring;Network structure

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迅速发展,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操作和维护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大幅度的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复杂度也越来越高,相应地对通信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传统的方式进行监控维护已经越来越困难,这使得对通信机房动力设备及环境的集中监控成为一种趋势。

一、ZXJ10交换机方式及接入网方式的电源监控方式简介

两种组网方式的特点

(一)组网方式通用性好,可适应大多数组网情况。

(二)只有一条监控通道,容量导致监控站点断掉,监控不上,监控不及时而引起的网元掉电情况的发生,从而造成对设备及电池的损害。

(三)两种监控方式,需要两套网管来监控,浪费资源。

(四)监控图面不直观,操作麻烦。

(五)只能进行遥测,不能对空调,整流器等设备进行遥控操作。

(六)告警弹出页面不明显,不容易发现故障上报。

二、ZXM10集中监控系统方式简介

ZXM10中兴动力设备和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可广泛用于电信行业的电源、空调等动力设备和机房的集中监控,并能集成实现图像的集中监控。其中动力设备包括:高低压配电设备、柴油机组、燃气机组、电源、蓄电池组、空调、电力变换设备和逆变设备、UPS、太阳能能源设备;环境量包括:温度、湿度、烟感、红外探测、玻璃破碎、水淹、门禁等。ZXM10集中监控系统是对分布的通信局(站)的电源、空调、油机、蓄电池、高低压配电等多种设备和环境的各种参数、图像、声音等进行遥测、遥信和遥控,实时监测其运行参数,诊断和处理故障,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实现通信局(站)少人或无人值守的目的,并对设备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管理。

(1)二级组网结构

二级组网结构包括本地网监控中心SC、远端被控局监控单元SU和监控模块SM,监控模块SM与被监控的设备相连,中兴监控ZXM10系统的本地网监控中心SC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远端局接入能力。每个远端局可以通过一条E1线路或者几个时隙同时传输监控数据、图象以及语音。

采用二级组网结构,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便于集中控制;

2.网络结构层次简单,所有端局数据直达本地网监控中心,这样就简化了通信环节,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3.只有一个集中监控中心,避免了由于多级监控中心同时操作同一个监控对象而引起的混乱;

4.削减了监控站的建设开销,减少了传输设备的投资,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系统价格。

(二)实际应用举例

中国铁通桂林分公司对市内16个机房实行动力设备与环境监控,监控系统采用二级组网结构,传输路由使用2M方式进行。以桂北中心机房为监控中心,市内机房使用一体化监控设备MISUE,一个一体化监控设备就可以完成所有的采集、控制、处理、存储和通信功能,然后将数据传入2M线路中进行传输。每个机房配置两个2M,形成环路,配置成一个主环,一个备环。平时业务走在主环上,一旦主环不通的情况下可自动倒至备环上,使得监控业务不会中断。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线路丰富、传输可靠。

三、网管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一)系统的软件组成

ZXM10网管软件5.x含监控中心使用的各种软件,包括前置机、数据库配置程序、综合业务台、报表台、节点通信机、数据库存储程序、门禁业务台等系统软件,其中配置程序主要供开局人员使用,不提供给用户。各软件功能和特点描述如下:

1.前置机:监控系统前端的预处理软件,负责扫描各监控模块,接收被监控设备的数据和告警信息,进行处理后送往监控中心。用户可在前置机上直接察看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状态。

2.综合业务台:监控系统与用户的主要接口,可根据配置提供动力和环境设备监控、图像设备监控、门禁设备监控、报表查询统计等功能。在监控中心,可有多台综合业务台,每个综合业务台具备的监控功能可以不一致,但只有一个主综合业务台。

3.报表台:监控系统与用户的接口,供用户查询设备告警、设备运行情况以及设备维护情况,辅助用户直观的分析设备运行狀态,统计基站运行历史数据。

4.节点通信机:是监控系统监控网络的管理和支持软件,用于管理各节点的连接及支持各节点间数据的正确交换和收发。

5.数据库存储程序:用于接收告警信息和历史数据,将这些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

6.数据库配置程序:用于对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人员等主要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并能创建、维护数据库。

(二)系统的基本原理

ZXM10监控系统监测的设备可以分为两种: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各采集模块(SM)连接在一条或多条RS485/RS422总线上,然后这些RS485总线直接或经过透明传输后接到前置机上,前置机进行轮询、处理后得到各监测量的实际值或状态。为了降低传输系统中的数据流量,保证系统响应速度,前置机将数据分为两类:对于重要数据,比如告警、状态量改变等信息,一旦产生,立即主动上报给监控中心;对于非重要数据,比如设备运行的实时数据,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时候变化不大,用户对其实时性要求不高,采用“查询上报”机制,也就是只有在监控中心发出查询请求的时候,才将这些数据上报。除此以外,前置机还需要响应监控中心下发的遥控、设置等命令,并将这些命令通过采集模块正确下发给相应的设备。

业务台是用户进行日常监控、管理的平台。监控业务台可分可合,包含一个主业务台,多个分业务台。每个业务台能实现的功能是随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图象分控台、空调分控台、门禁分控台、电源分控台等,这些分控台的功能是根据操作员的不同而分配不同的权限。

节点通信机是系统的通讯枢纽,监控中心之间、监控中心与局站之间的数据通过节点通信机进行传送。之所以称之为“节点通信机”,主要指他支持广域网的节点通讯特性,提供系统各软件之间的点对点通讯机制,避免常见的广播方式造成的系统流量增长。

(三)数据流程

网管系统分数据库服务器、前置机、节点通信机、存储程序、业务台、报表台和门禁业务台,除报表台和数据库服务器外其他均为需实时处理的系统,它们之间的数据流向如图3.3.1所示。

在各个部分的通讯中,如果是二级组网,则由前置机采集数据传输给节点机,然后以节点机为中心和其他系统通讯,因此对于前置机、业务台和存储程序的通讯配置里均要注意和节点机的连接方式和设置。

四、监控方式更改后的效果

突出优点一、高速的监控响应能力,可保证较快的轮询周期(<5s)),系统可保证告警上报时间在不设置告警延时上报的情况下不超过10s,遥测量和状态量改变上报的时间同样延迟不超过10s,而且无论业务台处于何种方式,当告警到来时,系统将弹出告警提示窗口醒目地进行报警,在弹出告警提示对话框的同时,系统还将进行声光告警,保证系统用户所关心的重要信息能够很快得到响应;二、能对整流器、空调等设备进行遥控,如在机房温度变化时,能直接在网管上打开或关闭空调,而不用专门派人前往,使我们在调度安排人员上更为合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三、安全可靠性高,监控网可以全面使用双路由传输机制,即便在监控中心,也可使用双网进行通讯,当主路由中断时,可自动进行主备倒换,使用备用而主用恢复时,也将自动切换回主用,从而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四、系统还提供了很多满足用户需要的报表。

五、结束语

铁通桂林分公司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谁的服务好谁就能赢得用户的青睐,而服务质量的好坏就要求我们不断的优化网络结构,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完善网络机能,争取给用户最优质的服务,我们将朝着这个服务目标而不断地探索、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兴通讯动力环境一体化监控客户培训教材

[2]ZXM10中兴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3]中兴ZXM10操作手册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介绍及分析 篇7

1 动力环境系统介绍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以计算机传输网络资源为基础, 结合计算机通信、软件设计、数据库、传感器等技术, 实现远程组网, 对不同区域的机房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终端显示, 提高了针对机房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 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1]。

集中监控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人值守, 降低了人力成本及维护难度, 对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计算机远程监控为主, 人工巡检维护为辅, 是目前机房运行监测维护的主要手段[2]。

2 动力环境系统网络结构

2.1 分级组网

为满足调度指挥集中监控及分级管理的需求, 动环监控系统在设计中往往采取监控中心 (SC) 、监控站 (SS) 、监控单元 (SU) 三级网络结构 (见图1) 。监控中心为本地网的网管中心, 它实现对区域内所有机房的告警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报表管理、通信管理、显示和打印, 其用户权限最高实现全网监测管理;监控站为满足特定区域内管理监控要求而设立的, 它接受上级指挥管理, 在本级实现对监控模块信息的实时响应汇总;监控单元 (SU) 配置前置机 (又名监控主机) 或智能设备处理机, 负责对各端局内的各个监控模块 (SM) 进行管理。

网管分级在实现集中监控的同时[5], 各级网管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及监控方位, 有利于调度指挥, 同时也减轻了各级网管的工作量, 提高了维护效率, 是目前常用的监控终端部署方式。

2.2 软件设计架构

动环系统软件设计多采用C/S结构, 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结构, 这种架构技术成熟, 系统的通讯开销低, 即时响应能力强, 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硬件性能, 是目前应用极为广泛的软件架构。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都对C/S结构进行了拓展, 客户端加入了对浏览器端支持, 这样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方便维护管理。随着动环系统不断的升级改造, 这种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软件结构[3,4]的系统设计会应用的更加广泛。

2.3 网络接入

MSTP多业务传输网的快速建设发展使得动环监控设备的组网与接入 (见图2) 、汇聚方式变得十分灵活方便, 通过对计算机IP网络进行VPN设置, 可以实现监控系统远程组网,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组网方案。

3 动力环境系统接入方案

3.1 现场设备接入

现场被监控对象 (见表1) 分为智能设备、非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带有标准的数据通信接口与协议, 具有一定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可直接将设备运行数据传送给监测主机, 如UPS、智能空调。非智能设备没有数据通信接口, 需要添加传感器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测, 如电池组、温湿度等。

3.2 现场设备与监控主机通信方式

监控主机通过串行总线方式如RS485总线与现场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数据按类型可以分为模拟量AI (Analog Input) , 如机房温湿度, 电源电压电流数值;状态量DI (Digital Input) , 如门禁、水浸信息;控制量DO (Digital Output) 通信, 如灯的打开关闭。监控主机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判断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并将这些信息通过IP网络实时传送给远端服务器。例如当有人开门时会触发门禁告警, 现状监控主机会将告警信息上报, 网管侧会收到相应告警信息产生告警, 在实现设备联控的机房内, 监控主机对门禁信息判别后, 对灯和摄像机发出控制命令, 使电灯打开, 摄像头转向指定位置[6]。

4 动环系统发展趋势

采用B/S结构的动环系统设计, 系统升级和维护更加便利, 同时在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和网络接入就可以使用, 它摆脱了对客户端系统及客户端软件的限制, 这种架构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扩展性,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 这种架构的客户端响应更加的迅捷, 动环系统软件设计采用B/S结构的网络构架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传感器技术更加的高精度, 智能化, 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全面, 智能化传感器提供一致的接口标准, 系统设计模块化程度提高, 维护升级更加方便。

无线传输技术的成熟稳定可以使监控主机与设备间提供更加灵活的通信方式。下一代IPV6网络的建设与支持, 使得IP组网设备容量极大的增加, 被检测对象可以独立接入IP网, 组网方式更加的灵活方便, 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闫新盛.浅谈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大准铁路通信机械室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2:607-608.

[2]李浩.浅论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和演进[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405-411.

[3]赵晏, 汪永超, 曲明辉.基于BS/CS架构的车辆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06 (4) :69-72.

[4]赵谦.嵌入式系统Web服务器的图像采集终端的设计与研究[J].煤炭技术, 2010, 29 (3) :198-202.

[5]马平原.实行基站动力环境集中监控提高网络运营效益[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3:347-349.

动力环境系统 篇8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分层架构,固态存储

0引言

通信行业需要有一整套监控通信网络设备及环境的手段, 其工作特点是各分站与基站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性, 以及监控数据分析处理要求的集中性。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就是这样一个网络化的集成系统, 各局站的动力设备及环境运行数据通过网络集中到监控中心, 并进行存储、处理, 实时呈现运行数据和告警数据等。所以数据处理是此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何将整个网络系统的海量、实时、分布式数据及时汇总处理, 以便和决策部门的分析相结合, 是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整个网络系统常用的是一种三级层次组网结构。按照集中监控中心 (CSC) 、区域监控中心 (LSC) 、现场监控单元 (FSU) 三级结构组建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如图1所示) 。即:在各地区 (市) 建立区域监控中心 (LSC) , 负责本地区交换局站、基站的监控与维护。在更高级 (省) 提供集中监控中心 (CSC) 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历史数据、告警信息等的宏观监测和分析, 便于全省动力设备资源的管理和共享, 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和深度数据挖掘, 从而提供所需的报表和决策依据。

2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选择

数据处理解决方案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础。从数据处理角度看:监控系统所面对的远端局站的数量相当多, 数据量相当庞大, 故在数据处理上也采用分布方式。区域监控中心是数据的分布式处理结点, 负责其辖区内的所有分站与基站的监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多个区域监控中心形成整个系统的实时分布式数据源。集中监控中心, 需要集中所有分布式数据源的相关数据, 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存储, 显示统计, 形成报表, 辅助决策分析等。是数据的集中处理结点, 此数据量巨大, 且有实时性要求, 是本文重点探讨内容。

在数据由区域监控中心到集中监控中心汇总时, 采用socket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是一种实现方案。此方案是传统的开发方式, 在实时领域具有非他莫属的实力, 但开发复杂, 要制定大量的通信协议, 对通信进行各种复杂的处理, 协调各个处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保证事务完整性,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探讨的是基于分布式数据库及数据复制技术的解决方案。数据复制技术, SQL Server数据库提供的, 将数据和数据库对象从一个数据库复制和分发到另一个数据库, 并在数据库间进行同步, 维持一致性的技术[1]。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 在数据由区域监控中心数据库到集中监控中心数据库汇总时, 采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完成数据传输。

3基于数据复制技术的数据多级汇集处理方案

从区域监控中心到集中监控中心的数据汇集及分析、存储、显示、统计报表、辅助决策, 是系统数据处理的需求。而海量的、分布的、实时的数据汇集处理的性能问题便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了两个方案:首先在数据上传汇总时进行初级过滤, 选择对后续分析处理有用的数据进行汇集。然后在汇总处理过程中采用分级分块进行处理, 将数据和相应处理逻辑按层分摊, 层内按块分摊, 降低网络和运算的负荷。

3.1分布式数据库架构

将数据库系统分为三层架构:分布数据层, 中间逻辑层, 集中应用层。如图2所示。

(1) 分布数据层

将所有实时分布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分地域集中, 对应于系统中的LSC系统, 每个地市实时监控数据和历史数据都将保存入此分布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中。

(2) 中间逻辑层

此层包含若干分布式中间库, 分布数据层的相关数据实时上传至此层, 同时此层对汇接的数据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产生相应的分析结果数据, 以便进一步的应用和决策。此层将汇接的数据分摊到若干中间库, 同时也确保在集中监控中心数据处理的部分运算分摊在此层, 降低网络负载和运算负荷。此层的运算重点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各种检查, 分析, 并形成很多特定的告警和数据信息, 比如:基站退服预警系统的业务逻辑、核心网元系统的业务逻辑、异常告警系统的业务逻辑、等等核心业务都从此层进行处理和判断。此层为应用层生成其需要的实时数据、实时告警、历史数据、历史告警、等等。

(3) 集中应用层

中间逻辑层的若干分布式中间库产生的数据汇接至此层的实时库、历史库, 进行永久存储, 并提供相应的应用级运算:海量历史存储、数据的OLAP (联机分析处理) 、DSS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提供者 (Provider) 、RS报表服务系统、告警派单接口系统、等等。

3.2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复制设计

SQL Server复制技术分为事务复制、合并复制和快照复制三种[1]。而事务复制通常用于需要高吞吐量和实时性的服务器到服务器方案。本应用主要采用了事务复制技术。

分布数据层的多个分布式数据库作为发布服务器, 作为第一级数据同步的同步源, 分发服务器和发布服务器使用同一个服务器。采用数据主动推送订阅方式, 这种订阅方式在订阅服务器性能较好时, 能进一步提高数据吞吐量和实时性。设置需要分发的表项数据和动作, 则发布数据的每一项数据变化 (INSEET、UPDATE、DELETE) 都会立刻触发日志读取代理作业和队列代理作业的处理操作, 并将此修改按照原始顺序在分发数据库中形成需要分发的数据和动作序列。分发代理作业会通过推送订阅方式将此序列马上传送到每个订阅服务上。为了降低系统和网络成本, 使用数据筛选器对有必要发布的数据进行筛选, 达到只推送有用数据的目的。

中间逻辑层的分布式中间库作为第一级数据同步的订阅服务器。每个中间库订阅若干分布库, 并根据业务需要针对特定的数据变化和动作编写数据的计算逻辑, 使在复制发生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等各种加工成为上层用户最终需要的新数据, 也可以同时保存基础数据, 没有必要时, 为节省操作和存储成本, 基础数据被丢弃。

中间逻辑层的中间库同时也是第二级数据同步的发布和分发服务器。集中应用层的实时库和历史库作为第二级的订阅服务器。

3.3数据同步实时性处理

(1) 在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部分, 通常数据量相对较小, 具体实施时, 主要是提高响应速度, 小事务实时监测、日志代理连续运行实时分析。配置所有的复制、分发、订阅、以及日志读取代理和数据队列代理的实时运行, 并设置为事件触发方式, 这样日志读取器代理会实时监视定制的数据表的任何变化, 并将这种变化转换为复制需要处理的内容, 队列代理也实时等待日志读取代理将需要的处理入队和分发, 保证实时效果。从硬件角度, 在逻辑层和实时告警处理部分, 采用固态存储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2) 在数据量较大的部分, 主要矛盾集中于提高系统吞吐率, 具体实施过程中, 主要偏向于小事务整合为较大的事务, 定时上送。如对于历史数据和历史告警, 采用定时处理的方式来降低系统的运行负荷, 并能提高数据的吞吐量。

上述两种方式的分别处理, 平衡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负荷。并在不同的处理领域更具有针对性。

4总结

本文以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为例, 探讨了对海量分布式实时远端数据集中分析汇总的一个实现方案——分布式数据库及数据复制技术:数据在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传递和运算, 这种情况也正是集中了服务器的高性能和数据库批量处理的优点, 尤其再加上固态存储的高实时特性, 让系统在实时处理大批量数据方面如虎添翼[2], 也最符合在此类高复杂度海量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使用。此方案在实践应用中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盖九宇, 张忠能, 肖鹤.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5, 22 (7) :36-40.

动力环境系统 篇9

目前影响电力信通设备运行的因素, 除了设备自身因素外, 信通机房的动力环境也成为了影响信通设备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房动力环境各种指标需要保持正常水平, 需要较高的运维费用、车辆使用费用及运维时间成本。南阳供电公司信通公司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自行研制应用一套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对信通机房动力环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可以在3分钟内判断信通机房动力环境常规指标常见故障时间并通知至运维人员, 大大缩短了发现处理故障时间, 降低了运维强度。

二、设定方案目标

常规信通机房指标大部分需要通过人工巡视解决, 通过发现-判断-通知时间周期最长可达到3个月。我们确定的目标值为:常规通信机房指标由之前的12.5%提升至98%指标可以远程监控, 且判断信通机房动力环境常规指标常见故障时间并通知至运维人员时间由之前的最长3个月降低为3分钟。

三、设计方案选择

3.1软件选择

开发工具选择BASIC语言进行编程;选择Windows系统做为软件开发的平台;选择LAN口作为数据传输通道;主站服务器选择一般PC机。

3.2硬件方案选择 (见表1)

四、方案实施及效果

依据常规机房指标需要的数值, 采购传感器、网线、协议转换器、通用数据采集器、自启动模块。严格按照图纸, 对机房进行硬件安装施工。

施工完成后进行联网、调试、试用、效果检验。我们选取南阳市的6个站点 (老三楼、蒲山、青台、三里河、唐河、宛城分局) 进行软件、硬件、联网完成后, 针对机房常规指标, 选取唐河站模拟蓄电池电压故障, 测试结果:测试站点数据采集率100%, 最长的短信故障告警时间83秒钟, 达到预期效果。

对入网机房的常规类8个指标均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 达到了预定目标。

五、效益分析

目前一个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商务报价至少需要5-6万元, 而我们自行研发的设备每个站点改造不到市场综合自动化改造费用的十分之一, 另外由于设备、软硬件均为自行开发, 后期软硬件维护、站点布设等节约了大量的研发费用和后续维护费用、人员培训费、软件升级费用等, 而这对于信通管理小组培养人才、提高信通运维质量、效率等远期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方案实施后一年内信通机房常规巡查从187次降低至78次, 不必通过常规巡视发现电源掉电、失压等情况, 即可实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节约大量运维费用、时间成本以及因发热导致通信设备寿命降低而返厂的费用。并使我们信通类运维指标时刻保持全省A段, 确保了电力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六、结束语

南阳供电公司信通公司自行研制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简便实用, 有效地降低运维强度, 节约运维成本,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南阳供电公司信通公司针对南阳市变电站信通机房动力环境监控运维效率低、费用高的现状, 自行研制一套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可以代替人工, 不间断的对信通机房动力环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并可以在3分钟内判断信通机房动力环境常规指标常见故障并通知至运维人员, 大大缩短了发现处理故障时间, 降低了运维强度, 节约运维成本, 值得推广应用。

动力环境系统 篇10

通信供电质量及电源配套优化等技术支撑工作是动力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网络容量的不断扩大, 已使我们的运维成本, 尤其是数千个基站电费成本迅速不断增加。市场规律是只有低成本, 才有高效益。因此面对国家节能减排和中国移动集团绿色行动计划降本增效的要求, 围绕强化管理、节电增效而进行了通信基站空调节电研究, 以求空调节电增效。

1 移动通信基站耗电现状

1) 首先我们对目前苏州移动常规型基站用电单元分配进行了调查,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基站耗电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基站空调和由经开关电源转化输出的各主设备。从分配比例来看, 空调超过了50%。主设备的耗电属于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耗电, 可挖掘的潜力很小, 因此我们着重于基站空调的节能。

2) 为使同期可比, 抽取测试同期2007年6、8月10个基站耗电量, 见表2。

上述基站之间耗电量不一样, 是因为各基站房屋结构、主设备量不一样。环境温度相对较高的8月能耗更大些。

3) 设备耗电情况。

目前我公司采用爱立信公司的RBS2000设备, 话务量变化与耗电基本无联系, 而传输及其他设备用电负荷较小, 对用电总量基本无影响。

从以上的三点现状情况看, 基站空调不仅功耗大, 而且可变因素大, 具有节能的挖掘潜力, 因此我们针对基站空调开展了研究。

2 基站空调节能可行性分析

1) 基站空调的本身具有温度调节功能, 但必须在现场调节, 同时温度的设定范围有限。

2)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后期可自行开发的开放性, 为动力维护人员实现远程遥控系统提供了平台。

3) 空调耗电和由开关电源转化输出给主设备的直流耗电占据基站总能耗的90%以上, 其中开关电源的供电负荷基本稳定, 变化不大;而每站总量节电, 主要是在满足通信设备工作温湿度的情况下, 采用远程自动控制基站空调, 减少运行时间来实现。

3 空调系统节能方案的设计及实现

我们自主开发了外挂程序, 利用环境监控系统的温度探头进行空调开关机的控制。现有的爱默生环境监控系统中, 对于机房温度的控制是手动的。即采用的是设定温度上限, 根据告警采取手工打开空调的方法。这个过程比较长, 需要人工处理。在所有时间中, 空调处于始终打开的状态, 虽然可以设置空调工作温度, 但其耗电还是较大。为了达到节省电力资源的目的, 要求对其进行闭环控制, 即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自动切断空调电源, 待机房温度到达设定的上限后再打开空调, 在设定的下限关闭空调, 以达到节电的目的。处理流程见图1。

为达到此功能, 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空调设备名的自动搜寻;

·机房温度的实时或准实时检测;

·对空调的开启和关闭。

环境监控系统中, 对应每个设备都有设备编号。由于控制需要, 需要获取每个基站的空调设备编号。由于每个基站情况都不一样, 比较灵活的办法是由用户选择空调编号。但考虑到使用的简便性, 在分析了集中常见的配置类型后, 在程序中实现了空调设备的自动选择。只要选择了基站, 其对应的空调编号就自动处理。

对机房温度的检测可直接读取数据库中的机房温度。但在实际应用中, 出现了机房温度已经改变但从数据库中读取的温度没有改变的情况。经过对系统运行方式的了解, 发现由于节省系统资源的考虑, 一些信号量包括温度等不是实时更新到数据库, 只有在达到告警温度或者刷新周期时才会更新到数据库, 而刷新周期周期很长 (≥24 h) , 这就造成数据库中温度不实时更新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 程序中采取了在取温度之前先刷新的办法, 即先取数据库中当前温度和前次温度判断是否相同, 如不同则认为在两次检查之间已经发生变化, 数据库中温度即为当前温度;否则发送刷新命令, 将当前温度更新到数据库中再进行判断。其判断流程见图2。

空调的开启和关闭通过调用Sybase存储过程进行, 参数为基站编号、设备名、命令类型等。需要注意的是, 空调分为普通空调和智能空调两种。对于普通空调, 其开关命令是乒乓式的, 即调用一次就将其状态置反, 所以需要再发送命令前判断其状态;而智能空调则可以直接置为开或者关状态。其流程见图3。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 读取温度和发送命令对系统资源消耗较大, 特别是有大量基站开启此功能时。为此, 程序中设定了检查的时间间隔,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隔, 在系统负载和实时度之间取得平衡。

程序主要完成基站选定和参数设置功能的界面, 主要分为主界面 (图4) 和设置界面 (图5) 。

主界面完成大部分功能, 可以设置基站, 为每种类型基站设定上限和下限温度, 查看控制命令日志等;设置界面主要是设置定时检查间隔。

由于空调压缩机运行时间大大降低, 从而实现了其用电量的下降。通过数据库、界面调整, 实现了系统界面中可以直接遥开遥关空调, 从而达到减少空调耗电的目的。

4 实际效果

4.1 部分基站节电情况统计

我们对2008年5至9月期间本区跟踪的10个基站电费再次进行了统计, 具体数据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措施实施后基站用电量有了明显下降。通过计算, 2008年6、8月10个基站总用电量, 比2007年同期平均下降了8%, 即106.46%-92%=14.46%。

4.2 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我们是以10个基站2个月为一组抽样单位, 从上述数据来看, 通过本次活动, 单位内前后电量下降了14.46%。以扣除全年夏季最热两个月、冬季最冷两个月不使用该功能计算, 即14.46%×8/12=9.64%, 苏州移动2008年2 500个左右的物理站点电费约2 000万元可列入节支活动, 这样全年可节约2 000万元×9.64%≈192.8万元。

4.3 社会效益

在目前创造节约型社会的大形势下, 政府要求各行各业节约能源, 反对浪费。中国移动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当然以主人翁的态度想国家之所想, 急人民之所急, 在新时期积极应对。通过这次科技创新活动及活动的后续, 响应了政府号召, 在做好通信服务的同时, 做到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5 进一步完善的思考

1) 更换监控系统服务器, 以适应大规模开展此项工作对系统硬件的要求;

2) 继续实施各种措施, 包括做好电费台账, 开发基站电费后台分析系统, 加强统计分析, 使之可以很方便统计出节电最见效的基站及异常基站;

3) 2008年12月底前在苏州全区2 500个基站推广, 预计至2009年底可节约2 500个基站的电费约200万元;

4) 集中监控作为节电的重要手段, 加强监控的测试, 使之各项控制能做到更加正确。

6 结束语

由于节能降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并非一朝一夕之间便能完成所有的工作, 尤其是一个新项目的开展要经过各种途径才能顺利开展, 有时尽管一个点子是好的, 但是通过试验到推广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继续对基站耗电的原因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使环境监控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面对国家节能减排和中国移动集团绿色行动计划降本增效的要求, 自主开发了外挂程序, 利用环境监控系统的温度探头进行基站空调开关机的控制。为了达到节省电力资源的目的, 要求对基站空调扩大温度控制范围, 即在给定的温度范围下限自动切断空调电源, 待机房温度到达设定的上限后再打开空调, 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比亚迪 混合动力系统 篇11

动力很好,带来的加速感非常出色,电机变得更强大了,可行驶噪声也不明显,从“秦”发展至“唐”,比亚迪混合动力技术的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相信下一代的产品将会更加完美。

这年头儿敢以中国朝代命名的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攻击型核潜艇估计只剩下比亚迪了,而且比亚迪还一口气把从“夏”至“清”12个中国历史朝代的“独家冠名权”全部收入囊中。去年,双擎双模的“秦”已经让我们大开眼界,今年三擎双模的“唐”则更加暴力。一眼望去,车身侧面“542”的标志格外引人注目。其实542并不是什么数独游戏,而更像是比亚迪赤裸裸地“炫富”。5代表了0~100km/h加速只需4.9s,4代表“唐”所搭载的四驱系统,2的含义则是2L/100km的油耗。

实车测试环节中,如果说去年的“秦”给我的感觉是加速迅猛的话,我只能说“唐”则更加变态。尤其是电动机和发动机同时输出的HEV+SPORT模式下,加速暴力且全段油门都有着不错的动力表现。这主要归功于“唐”所搭载的由两部电动机和一台发动机组成的动力总成。其中,带缸内直喷技术的2.0L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爆发出151kW功率和320Nm扭矩,两个分别位于前后轴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每个电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同为110kW和250Nm。这也使得唐的总功率可以达到371kW,综合扭矩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20Nm。

总体上讲,抛开混合动力系统单纯看这台2.0T发动机仍然具备很多亮点,例如缸内燃油直喷、废气涡轮增压、塑料进气歧管、全铝合金机体、双VVT、自动启停。由此可见自主品牌近年来的发展脚步还是非常迅猛。此外,即便“唐”的市场反响并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在我看,比亚迪赋予“唐”的意义更多是在于技术方面的“武力威慑”。

动力环境系统 篇12

一、电力机房环境监控及动力设备测控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1必要性。如前所述, 社会各生产行业和管理机构的有序运行, 都需依赖于电力系统的支持。如果电力机房系统缺少有效的的环境和动力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无法得到保障, 会影响到各机房中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电网数据信息的正常传输[1]。譬如当无人值守的机房中设备出现告警, 发生火灾等危机的情况下, 相关工作人员就不能得到反馈并及时进行解决, 加上这些故障或灾害的预见性不强且无法避免。因此, 具有完善的环境监控系统对于电力配送的安全稳定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可行性。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得当前电力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与动力设备测控系统的信息化进行管理成为可能, 此举对电力机房环境与动力设备可靠性和智能化管理有很大的程度的提升, 并能为无人值守的电力机房环境提供一定的条件。动力设备测控系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

二、电力机房环境监控及动力设备测控系统建设

电力机房环境监控及动力设备测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监测、感应和控制机房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 同时还能够对空调、除尘等诸多设备进行监控、故障诊断等, 此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 保证一天24小时的监控, 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可靠。就监控对象来说, 可分为动力设备与环境监控这两大类。

2.1动力设备监控。首先是输配电系统。对于配电系统而言, 需要对相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监控, 如果这些参数超过了临界的数值就会立刻发出警告。其次是高低压储能柜。操作储能柜的电源、电池、旁路等各个部件的运行是需要进行实时监控, 当发生故障时会自动的发出报警, 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再次, 发电系统的监控。主要就是对相电流、线电流等因素参数进行监控。

2.2环境监控。环境监控主要有下面几方面:一是, 漏水检测。通过漏水检测传感器的数据分析, 发现有水情的时候应立刻发出警告。二是, 烟雾检测。通过烟雾检测传感器进实现, 一旦烟雾浓度超过临界值的时候就会发出警告。三是, 视频监控。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目的是实现集中监控。四是, 消防监控。主要是对消防系统进行监控。

2.3系统结构设计。

第一部分:采集子系统。该种系统主要是数据采集模块、智能模块等组成。其中采集模块主要是运用分散式的方法, 对于各种传感器的输出的信号进行监控。控制模块主要是向监控平台出发各种指令[2]。传感器的监控信息主要来自于对现场中的检测信号进行转换分析。第二部分:监控中心收集数据平台。其作用是对设备控制和处理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对于采集到的数据也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并存储。相关的用户接受该平台发出的控制命令。第三部分:用户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监控中心, 实现机房的动力监测;通过实时的调用视频, 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 

三、总结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证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 一旦出现故障或瘫痪, 会给国名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构建良好的电力机房环境监控及动力设备测控系统, 可以使电力机房的各种通信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得到有效监控, 方便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维护, 降低生产成本。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息化的提高。我国的政府机关的日产工作、企业单位的生产运行对于信息平台的依赖也日益加剧。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 一旦电力系统瘫痪, 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巨大的损失, 因此, 建设完善的电力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 对电力机房环境监控及动力设备测控系统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力机房,环境监控,设备测控

参考文献

[1]郑成容.浅谈电力机房环境监控及动力设备测控系统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 2015 (03) .

上一篇:集中操作下一篇:氧化还原引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