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布局

2024-07-05

种子生产布局(共4篇)

种子生产布局 篇1

江苏省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 属东亚季风区, 又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 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发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 形成了徐州和盐城2个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但是, 江苏省目前杂交稻种子生产布局仍不尽合理。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布局的演变、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总结回顾, 以期为今后江苏省杂交籼稻种子布局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1 杂交稻种子生产布局的演变

根据实际调查和充分借鉴其他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 到目前为止,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布局大致经历以下4个阶段。

1.1 萌芽阶段 (1973—1980年)

从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开始,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作为推广的最基本环节, 便随之受到重视。这一阶段生产布局的特点是江苏省每个县都按照行政指令安排生产, 由种子站统一在县内调配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初步探索阶段, 从水稻栽培技术角度看, 主要是处理父母本异交所涉及的有关问题, 这是异交栽培中的基本问题。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很紧迫的任务是通过示范推广, 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价值, 树立大力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心和信心。由于全省按照县域行政区划各自进行自给自足式的生产, 没有形成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 尚处在摸索阶段。

1.2 调整阶段 (1981—1990年)

杂交水稻制种在初步解决了有关异交栽培技术问题的基础上, 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对杂交稻种子的需求不断增大, 因此如何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成为能否满足农业生产要求的焦点问题。通过第1阶段的摸索, 有些不适宜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县开始从外县调拨, 自己不再制种。相反, 制种条件优越、产量高的县除满足自给之外, 额外生产一部分种子用于外调。这一阶段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优胜劣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时期。正是生产上对杂交稻种子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进步和杂交稻种子生产形成产业化[1,2], 进而推动生产布局的逐步调整。从江苏省范围看, 制种相对向苏北集中, 苏南基本不再搞种子生产。但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为主, 各种子公司是根据行政区划搞独家经营, 生产布局的轮廓还不够清晰。

1.3 整合阶段 (1991—1999年)

这个阶段还是国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公司一统天下, 私营股份制公司还很少。但是, 随着杂交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 制种基地向徐州、盐城、宿迁等具有制种气候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区域集中, 出现生产外销型种子公司, 实现了制种资源优势和市场销售优势之间的互补, 公司之间的种子购销日益繁荣。公司之间杂交水稻种子经营的繁荣, 推动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繁荣, 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生产型的公司, 不仅销往省内, 还大量销往省外, 江苏省成为全国知名的仅次于四川省的杂交中籼稻种子生产主要区域。这一阶段, 连杂交水稻发源地湖南以及中籼稻第一主产区四川的很多种子公司都大量从江苏徐州、盐城等地调购汕优63等杂交稻种子。江苏省杂交籼稻种子生产布局调整到位, 形成了徐州、盐城这2个杂交籼稻种子主产区域, 充分发挥了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 形成生产合力, 增强了竞争力。技术方面这一阶段取得的成果, 可以概括为:一是父母本播期和播差期安排技术。针对各亲本的“三性一期” (即基本营养生长性、感温性、感光性和生育期) , 在“三同条件” (即同一地点、同一组合、同样的栽培技术条件) 下, 通过设计不同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 掌握父母本相对稳定的播始历期、制种合理的父母本播期和播差期, 为父母本花期相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二是父母本异交栽培新技术。通过使用九二○解除母本包颈, 同时构建理想的母本穗层态势和父母本高度差, 从根本上保证了母本异交结实率的提高, 这是主要的一项技术突破;根据不同组合的亲本特点设计合理的父母本行比及合理的栽插密度, 以保证父本有充足的花粉量, 同时母本有足够的穗数, 真正实现矛盾的统一;通过合理的水浆管理和微量元素的使用, 有效提高父本花粉和母本柱头的活力, 这同样是超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措施;针对母本易感稻粒黑粉病的的特点研制灭黑一号等特效药剂, 并采取适宜的喷施方法防治稻粒黑粉病技术, 这是提高产量更是提高种子外观商品性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针对异交栽培特点针对父母本特性以常规“前促中稳控后补”为技术基本的综合配套异交高产栽培技术等。这个阶段, 突出的特点是理论的迅速进步、技术的综合配套改进和技术系统的优化。制种产量、质量的提高, 保障了杂交水稻生产的种子数量和质量, 促进了杂交水稻快速稳定的发展。

1.4 集成阶段 (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之后,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民营股份制公司不断涌现, 市场竞争格局形成, 国有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杂交水稻种子专业生产型的国有种子公司原有的管理弊端逐渐暴露, 公司兼并已是大势所趋。江苏省种子公司率先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之后各市级和县级种子公司逐步进行改革, 特别是2007年江苏全省所有国有种子公司全部改为民营企业, 国有资金完全退出种子公司, 实现行政管理和经营的彻底脱钩。伴随着种子公司民营化改革的完成, 可以说种子公司兼并是大势所趋, 江苏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格局也面临大调整。

从以上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分析可以看出, 迄今为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和徐州、盐城等生产优势区域。但日益迫切的对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和现阶段相对粗放而滞后的生产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特别是两系杂交籼稻的大面积生产, 对生产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亟需新的杂交水稻生产精细化的生产布局模式。

2 杂交稻种子生产及其布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江苏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形成了以盐城为主体的两系杂交籼稻制种区域和以徐州为主体的三系杂交籼稻制种区域。当前杂交籼稻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特别是随着一期和二期超级稻育种目标的相继实现和三期超级稻目标的即将实现, 杂交籼稻推广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对种子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企业竞争对成本控制也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基地落实愈加困难的新形势, 种子企业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而导致措手不及。现阶段,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1 制种大户生产太盲目, 生产布局仍然不够精细明晰

江苏现在普遍兴起大户承包土地搞规模化制种的潮流, 但是从笔者分析了解, 许多制种大户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直接威胁到产业发展的未来。由于江苏省沿海农场较多, 生产条件优越, 气候条件适宜, 因此农场规模化制种应运而生。综观近几年来, 农场制种大户赚钱的年份少, 赔钱的年份多, 究其根本原因是缺少计划性, 凭着感觉走, 盲目乐观, 对风险考虑不足[3], 没有一套严密的生产流程计划, 最终导致制种产量低, 质量上不去, 效益不好, 甚至严重亏损。虽然形成徐州、盐城等杂交籼稻种子生产主要区域, 但由于是各自为政, 缺少协调和沟通, 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势必阻碍各自生产优势的充分发挥。盐城的最大优势是两系种子生产, 但是有些母本低温敏起点温度高的组合本来不应该安排在这里生产, 但是由于缺少布局引导, 有些单位和个人存在侥幸心理盲目生产, 最后造成巨大损失。

2.2 农村制种基地技术力量薄弱, 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

随着农村基层改革, 乡镇没有专门的农技站, 机构精简, 技术推广力量受到致命的打击。至于村级技术人员更是缺乏, 此举极大削弱了杂交水稻的制种技术力量。加之杂交水稻制种工作较营销工作单调且非常辛苦, 而目前种子企业重视生产的不多, 缺少对生产人员的激励政策, 严重挫伤了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形成生产技术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差的局面。由于杂交稻市场的无序竞争, 导致新品种多但生命周期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 制种企业不顾客观技术储备不足的实际, 硬上新品种[4], 在对新组合习性没有形成系统技术储备的情况下就仓促制种, 常常导致大面积制种花期不遇, 甚至有些组合母本育性都没稳定, 就安排大面积制种, 没有抢占到市场, 反而给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2.3 制种风险增大, 成本高, 农户制种比较效益低

制种风险首先源于气候客观因素。当前随着两系杂交水稻逐渐取代三系的主导地位, 制种风险进一步加大。以江苏省为例,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两系组合已占绝对优势, 三系品种面积很少。而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候要求非常严格, 在生产关键时段异常气候往往会严重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由于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 加之亲本质量控制不严等主观因素, 经常给杂交稻种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由于制种需要大量雇工用于插田、收割、喷药、耕田等, 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以及租田费的日益提高导致了制种成本过高。而与市场上粮食价格相比, 种子收购价偏低, 制种比较效益不明显, 面对巨大的生产风险和管理的落后, 近几年江苏杂交水稻制种走入低谷, 由高峰时的1.33万hm2降到现在的6 666.67 hm2左右, 并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户生产自主权增大, 可选择范围扩大, 制种不再是增加农户收入的有效稳定的途径。近几年杂交水稻品种多, 企业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单个品种的市场份额小, 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 提高销售价, 增加下级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特别是终端销售商的利润;另一方面极力压低种子生产成本, 不能保证制种者的利润, 巨大的反差必然影响了基地和农户制种积极性。

2.4 农村基地管理难度大, 制种质量稳定性不够

以农户为制种单位的情况下, 制种面积分散, 操作不规范, 农村主劳力纷纷外出打工, 劳力结构差, 责任心不强。在组织生产过程中, 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劣势。若制种形势好, 可预见的收益较高, 制种农户尚能配合。若形势不明朗, 可预见的收益不高, 则双方会处于很不融洽的境地, 对保证种子质量极其不利[5]。由于企业转制、改制、新成立等因素, 造成制种人员责任心不强, 制种效益下滑, 制种基地分散与频繁变动, 亲本溯源不力、亲繁质量控制不力。近几年, 许多知名种子企业由于制种质量不过关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给种子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3 加快推进杂交稻种子生产精细化布局的重要意义

3.1 可以有效提高种子企业驾驭风险的能力

杂交籼稻种子生产布局要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首先需对市场做认真分析, 确定生产市场欢迎销售前景好的组合。同时, 对制种基地要认真分析, 气候、土壤、技术等是否具备配制这些计划组合等。通过以上科学分析论证, 确定适当的杂交水稻组合之后, 再将生产计划推进到具体实施阶段。这样的计划自然要严格得多、合理得多、风险小得多。有了可靠的布局, 所有控制手段都能找到落脚点, 杂交稻种生产基地条件、制种技术达到要求, 制种产量和质量有保证, 生产的种子符合市场需求, 从而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产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2 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种子生产的成本

通过对杂交稻种生产布局的改进, 提高了杂交稻种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继而满足销售部门和用种农户的要求;加强生产布局可以有效化解矛盾, 减少内耗, 这势必降低杂交稻种管理成本, 从而有效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种子公司理顺了生产业务流程, 强化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这一基础业务内部控制的力度, 从长远看更能降低潜在生产风险, 防患于未然, 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好了自然就提高了竞争力。

3.3 可以有效强化企业生产资金管理的计划性

有些企业一方面生产部门抱怨财务部门不知道生产环节的复杂多变, 财务部门抱怨生产部门各环节实际支出成本核算较计划偏高, 缺乏严肃性, 究其根本就是由于缺乏生产科学精细的布局机制, 没有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只有在严格生产布局的前提下,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才是切合实际的和可操作的[6]。这无疑对强化种子企业生产资金管理意义重大。

3.4 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

通过生产布局的不断完善, 企业会更加从容地应对相关法律方面的事务, 有关风险也会降至最低。比如按照生产布局要求, 严格控制好亲本质量, 这样就不会造成因为亲本质量问题而带来的生产纠纷, 这种事前控制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法律风险, 对企业和社会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节约措施之一, 往往事半功倍。因为亲本质量造成的损失和引起的纠纷比较常见, 2002年江苏某组合制种, 有2 000 t左右种子纯度不达标而报废,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双方纠缠不清, 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双方都受到很大伤害。如果按照生产布局的要求, 产前双方首先搞清楚亲本质量真实状况并确认达到标准, 就可以降低生产质量风险, 遇到问题也容易追根溯源, 就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3.5 可以有效保证制种基地的稳定

通过实施生产布局管理, 亲本质量得到进一步控制, 去杂难度减小, 成本降低, 相对效益提高, 在农户中的信誉度提高, 可以增强农户制种的信心, 这对基地的稳定很有帮助。

摘要:阐述了江苏省杂交稻种子生产布局的演变过程, 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总结了加快推进杂交稻种子生产精细化布局的重要意义, 以期为江苏省杂交籼稻种子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稻,种子生产布局,演变,存在问题,江苏省

参考文献

[1]吴俊铭.贵州主要稻作气候类型区与品种布局[J].农村经济与技术, 2002 (4) :41.

[2]周维佳, 陈锋, 艾克信.安顺地区杂稻组合布局问题浅析[J].贵州农业科学, 1998 (5) :66-68.

[3]黄天保, 阮文忠, 李开斌.中海拔稻区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J].云南农业科技, 2001 (2) :35-36.

[4]张元虎, 姜萍, 潘万成.贵州省杂交稻组合的区域适应性与合理布局浅析[J].贵州农业科学, 1996 (3) :57-59, 54.

[5]曹华盖, 殷剑敏, 魏丽.充分发挥我省气候资源优势调整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布局[J].江西气象科技, 1997 (2) :25-26.

[6]朱永平.漳平市双季稻预防“三寒”的品种布局配套措施[J].种子世界, 2007 (6) :49-50.

种子生产布局 篇2

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将日益凸显。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将会下降,未来棉花生产布局将向新疆集中,内地棉区将明显萎缩。2024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为5346万亩,比2014年下降15.5%;产量为565万吨,比2014年下降13.0%;国内棉花消费受纺织品出口增长限制、棉花替代品不断改进的影响,难以恢复到千万吨的水平,展望期内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837万吨缓慢缩减至824万吨,减少1.6%;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预计到2024年中国棉花进口规模为208万吨,比2014年下降14.8%;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国内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棉花价格保持紧密关系。

报告认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目标价格水平的调整对新疆植棉面积的增减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内地省份的补贴水平和补贴方式对长江、黄河棉区的植棉面积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棉花种植技术的改变。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机采棉对手采棉的替代逐渐加快。机采棉在减少棉花生产总成本的同时,又存在着降低棉花产量、影响棉花品质的问题。机采棉推广的速度和范围将对未来中国棉花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涤纶短纤、黏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化纤技术的进步使得具有各种优势性能的短纤产品不断出现,能源价格的下行又使得短纤相比棉花具备更大的价格优势,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未来棉花需求量发生明显缩减的可能性存在。四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抗虫棉的应用为中国棉花产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产量、改良品质、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等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应用,但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速度取决于多条件的集成作用,这些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等是影响未来棉花产量、品质的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未来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对中国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我国三大种子基地布局是合理的 篇3

好的种子不仅要靠研发, 同时也要靠培育。这就像人一样, 生下来就需要养, 所以国家非常重视种子基地的建设。随着种子基地的多层次建设, 它会使我们种子的类型比较合理, 同时也会使我们种业的布局更加的合理, 最后使得种业能够做强、做大。这三个地方选在我国的三个边上, 一个是西北, 一个是西南, 一个是海南, 它应该是代表了地区的种业发展方向, 提示我们要根据各个作物不同的培育需求去选择最好的种子。所以, 种子基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地的发展, 更多的是代表全国的种业继续向前发展。

种子生产布局 篇4

水下生产设施制造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水下产品, 如水下连接器、水下采油树部分产品及其他水下设施。水下连接器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国内外在生产类似产品时, 一般要对加工过程严格管理及控制, 实现对产品信息全程跟踪。我国还未有此类设备的专门制造和试验基地。有类似产品的加工能力的工厂分布比较分散, 大多数属国家的大型企业, 不能同时满足水下产品的制造和试验要求。所以有必要为水下生产设施的加工制造、装配、测试及维修规划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场所, 以满足海洋工程对部分水下产品如小型复杂零件和大型零部件精加工的要求;有效把握和管理生产要求和与之对应的生产工艺和资源, 并为升级发展预留空间。

1 产品结构及工艺特点

生产线产能:2~3台套/年6英寸水下连接器安装工具;30台套/年6英寸水下卡爪式连接器;2~3台套/年水下采油树部分关键零部件。属于小批量生产。

卡爪式连接器主要是由卡爪、驱动环、复合式透镜垫、顶盖壁筒、定位机构、液压系统等组成。图1为卡爪连接器及其安装工具外形图, 图2为部分零部件。

水下连接器大部分零件属回转体, 卡爪为多角度复杂曲面形状, 对定位轨迹有严格要求。复合式透镜垫为筒形薄壁结构, 形位公差要求严格。连接器安装工具由顶环、加载液压缸、着陆液压缸组、着陆环组、导柱等组成。壁筒为焊接结构件或框架式结构, 外形尺寸较大, 机加构件精度要求较严, 组装后进行动作试验, 加工装配有一定的难度。该连接器在水下工作, 还需要进行严格的防腐处理。

卡爪连接器及其安装工具的零部件加工, 包括下料、焊接、车、铣、镗、线切割、热处理等,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加工工艺。其中:卧式车床、数控立车用于完成回转类零件表面、端面的粗、精加工;数控立铣用于卡爪、顶盖的腔加工;线切割用于卡爪、复合式透镜垫的加工;卧镗用于驱动环外壁定位孔加工等。精密件的测量可采用三座标测量机进行。采用的其它加工方法有:数控等离子切割用于板材下料;焊接时尽量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规划振动时效和热处理时效室;喷漆等特殊过程也可由本生产线完成。关键零件的工艺流程见表1。

2 设备选型

设备主要包括机加设备、焊接设备、试验设备和测试设备。设备选型原则是配套、先进、高效, 满足主要件、关键件的主要工序加工, 测量及零部件装配, 测试实验需要。综合考虑物流运输、公用动力、操作位置安排、信息传递等几个方面, 按照总体最佳的原则规划设备选型。具体实施时要统筹兼顾数控设备和普通设备, 大小设备与其他各种设备 (包括下料设备、焊接设备、钣金设备、机加设备、测量仪器和总装测试实验设备、物流设备) 。至于装配区模拟安装、负载试验、打压试验所需设备应专项设计生产。部分设备清单如表2所示。

3 车间布局设计

车间总体布局设计是根据产品类型、生产纲领、工艺规程等特性选择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和各种辅助设备, 并结合车间场地、空间的结构特点以及工艺约束, 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 充分考虑设备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协调性, 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物流畅通以及设备的充分利用率。车间的布置有工艺原则布置、产品原则布置和定位布置三种。其中产品的零件加工按照工艺原则布局, 产品的装配用定位原则布置。

根据布局原则, 进行车间布局规划研究, 一种较好布局方案如图4所示。方案说明如下:

1) 布局的基本想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及批量, 厂房大小和各种设备满足当前及未来生产发展的需求。选用先进设备、新工艺, 制造水平处于行业一流。尽量完善生产条件, 适当改进制造手段, 适当采取封闭式生产。按专业分工、产品流程分配厂房及布置设备。保证物流通畅, 方便生产。注意节省占地面积和厂房造价。

2) 厂房。厂房呈长方形 (长150 m, 宽80 m) , 占地面积12 000 m2。其中高跨厂房面积3 600 m2, 两侧低跨厂房面积3 150 m2。厂房中间为24 m宽高跨, 两边为21 m宽低跨, 低跨两边各建有长150 m、宽7 m的辅助房屋, 辅助房屋除三坐标测量间为一层外, 其余均为两层。在下料、卷焊车间外侧建喷漆、喷砂厂房及空压机房, 建筑面积:喷漆、喷砂厂房1 620 m2, 空压机房48 m2。

高跨、低跨左右开通4 m宽大门, 划有三条主通道;中间60 m处设有三跨联通的通道, 为轨道小车而设, 并且图中上跨与中跨的通道可设有大门, 通道宽4 m。全部辅助房屋的大门开向低跨。高跨设有50 t、200 t吊车各1台, 低跨分别设有10 t、20 t吊车各1台。由于两侧设有二层辅助房屋, 故屋顶增加采光窗户。厂房大门密封, 房盖加保温措施, 四壁保暖, 尽量保证厂房冬暖夏凉。厂房柱距6 m, 轨顶高度符合国家标准高度。

3) 各跨用途。按专业分工确定各跨及各房间用途, 按工艺可分为下料卷焊车间、机加车间、总装车间。中间高跨用于装配、测试, 分为待装区、部装区、总装区、测试区、成品区。上跨作为下料、卷板、振动时效、热处理时效 (650℃回火) 、焊接用, 厂房外侧的喷砂、喷漆间用于中小零件的表面处理。下跨为机加区, 分为普加、数控加工区, 设有三坐标测量室等房间。工具室、卫生间等为三个车间公用, 不重复设置。

4) 设备布局。设备的选择按产品技术要求、批量及工艺流程进行。采用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节省能源、低成本、性能可靠、规格偏大的设备, 以便满足大、重、高零件的制造要求及未来扩展规模的需要。总装工装及测试设备专门设计并加工制造。设备布局: (1) 卷焊车间按下料、卷板、焊接、时效、喷砂、喷漆等顺序布置设备, 热处理房间设有输送小车, 喷砂间内设有输送系统。下料及卷板占地较大, 纵焊、环焊、堆焊有固定位置, 其余焊接场地比较灵活。 (2) 机加车间按机群式布置, 普加与数控加工分开, 数控加工又分为大小数控加工区。车与铣、铣与磨与钳之间留有机床安装区及物料存放区, 便于升级。三坐标测量间安装两台三坐标测量机, 为机加服务, 要求恒温恒湿, 电源稳定并配有压缩空气及2 t行车吊1台。 (3)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与技术室设立计算机网络接口。 (4) 装配车间按划定的区域安装工装及测试设备。

5) 动力及能源。左下角设有变配电间, 总功率满足设备、照明、办公等用电。输往数控机床的电源设有稳压器。右上角设有压缩空气间, 厂房内全部铺设气体管路, 数控机床区、三坐标测量室、装配区、喷砂室等处按照需求设有气路出口接头。用水处按工艺需求决定。

6) 厂房内设电脑控制系统, 控制室电脑与各班组及数控机床管理电脑由网络连通, 便于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4 生产线物料输送检测

车间分上、中、下三跨。跨内制件周转由行车运送;跨与跨之间制件周转由轨道小车、叉车运送;跨外周转即毛坯运进车间、半成品外出加工、成品出厂等由叉车和汽车运输完成;各跨分别按需要设立毛坯存放区、半成品存放区、成品存放区。在水下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工艺中, 管类零件和透镜垫的加工具有代表性, 以其为例, 物流路线分别如图5、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关键零部件物料输送顺畅, 布局规划可行。

5 配套设施设计

制造中心辅助系统、动力系统与制造中心主要系统构成工厂完整的生产制造系统, 其配置情况应直接制约生产并影响工厂的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工具、夹具、量具等辅助工装。各种通用刀、量具及工具, 市场直接采购后由工具室保管发放。专用工装需专门设计、制造, 工具室保存、发放、回收、送检。在装配车间配套大型组合平台。装配车间需配备装配用梯子、型架、起吊翻转垫块等。

2) 水、电、气动力系统。水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有切割用水、打压试验用水、冷却液配制用水、特殊设备冷却用水等。生产用水主要在下料卷焊车间和装配测试车间, 机加车间生产用水较少。生活用水分布在辅助房间内, 全部用水量不会太大。

配电控制系统采用总电源集中控制和各生产区分部控制方法。总电源配电间设总电源控制柜1台, 分电源控制柜3台。分电源控制柜分别对应原材料准备、焊接区;零部件加工区;装配及成品存放区等工段。中心的辅助配电也由各分系统控制。中心的照明用电由各分系统单独控制。制造中心的总配电容量为:2 210 k W×0.8=1 800 k W。

厂房内空中铺设压缩空气输气管道, 用气点设置用气接头。各用气点及用气量预计分布如下:下料卷焊车间:喷漆1 m3/min、喷砂6 m3/min;机加车间:钳工用气0.6 m3/min、数控机床用气3 m3/min、三坐标用气0.6 m3/min;装配测试车间:装配用气1 m3/min、测试用气1 m3/min;备用气:3 m3/min。用气压力选用压力0.8 MPa、排气量7.5 m3/min, 数控机床及三坐标用气需配备冷干机及过滤器。

6 结语

水下生产设施制造生产线是小批量、封闭式生产的较复杂的系统。包括下料到测试的全部生产过程。生产线的规划与设计对保证实现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技术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考虑了水下产品的加工工艺特点及物流输送问题, 规划了一种生产线布局, 并进行了设备选型及配套设施设计, 实际工作表明, 生产线布局规划的研究对实际生产线的开发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针对水下生产设施加工制造过程专业性、可靠性、信息化程度需求逐渐加大的趋势, 通过考察产品结构及工艺特点并借鉴国外此类生产基地的布局方案, 进行生产线设备选型、布局规划研究, 以满足水下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此布局规划通过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送进行检验, 可见布局物流顺畅, 并设计了布局相应的配套系统, 为生产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下生产设施制造生产线,工艺设计,布局规划,物流

参考文献

[1]房灵申, 赵明扬, 徐志刚.激光拼接生产线规划设计及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 2006 (9) :15-17.

[2]周玉鲲, 黄均强, 王雄.搅拌车大件涂装生产线规划设计方案浅析[J].现代涂装, 2012, 15 (9) :43-48.

[3]贾相福, 张春林.空心砖生产线工艺布局及设备选型[J].机械设备, 2004 (6) :47-49.

[4]张巍.鞍钢1 780 mm热轧带钢生产线工艺布局特点[J].鞍钢技术, 2003 (1) :45-48.

上一篇:儿童合唱下一篇:国有企业薪酬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