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精选9篇)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篇1
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 岁以上, 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75.9%[1], 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就需要提高农民生产者素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要对现有农民进行培训提升;二是吸纳毕业的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根据发达国家经验, 涉农大学毕业生从事农业是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因此, 这就要求大学涉农专业建设, 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顺应发展潮流, 改革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隶属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的农林牧渔大类农业技术类 (专业代码510102) 。2001年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置该专业, 2006年被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列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2010 年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 2011 年又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 专业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 名, 省级名师1 名, 师资力量得到很大提高, 实验实训条件基本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但是招生人数从2010 年逐年下降。
1 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1.1 人才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监控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鼓励学生参加种子繁育工、植保工、农艺工等资格证书考试, 学生基本都有2个以上资格证书, “双证率”达到92%以上。二是实施教学督导, 每学期通过网上和座谈评价教学情况。三是先后对安徽金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国安种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棉种业长江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萧县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六安寿县板桥镇政府、安徽合肥龙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天益青种业有限公司等9 家用人单位、30 多名毕业生进行了实际跟踪调查。从和用人单位交流来看, 对毕业生总体素质、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专业知识、实际工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评价是比较认可的, 用人单位对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从调查表反馈来看, 对已经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为98%。
1.2 “融定做”模式特色
一是积极推行“三融通” (职业技术培训与教学过程、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 的课程改革。开展农艺工、种子繁育工、植保工等3 个工种培训鉴定。二是实行了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的课程体系。在形成了适合“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重新制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2+1”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校企合作, 开发建设植物保护技术、种子检验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技术等4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农业生态、种子生产技术与管理2 门校本教材。开发编著薯类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教材1 本。
1.3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自2011 年来, 依托成教处累计培训各类农业人员2 万余人, 其中宿州市1.5 万人, 首次认证职业农民3 000人。二是积极承担两区建设现代农业研究课题, 教学团队承担了《宿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宿州市多层次培育农业企业家试验的调查与探讨》《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宿州市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试验调查报告》《宿州市家庭农场培育模式和路径选择 》等6 个项目研究, 市政府投入研究经费近10 万元, 研究成果已结集出版。带领学生科技下乡20 次, 农民主动要求上门技术指导约69次。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10 万hm2。承担宿州市农科院小麦、大豆、玉米3 个国家级试验站及省农委委托的品种区域试验。
2 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跨国种业公司全面进入, 民族种业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 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 2012 年的种子市场价值超过600 亿元, 并呈递增之势。自2001 年实施种子法、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以来, 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来华开展业务、抢占市场, 在带来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服务理念的同时, 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挤出效应, 民族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美国的孟山都、先锋, 瑞士的先正达, 法国的利马格兰, 德国的KWS、拜耳……全球前十强在内的外国种业公司陆续在华“跑马圈地”;到2012 年, 已有25 家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在华开展业务, 经营的品种从蔬菜、花卉, 到玉米、棉花等大宗作物。
2013 年3 月22 日 《 人民日报 》 文章指出[2], 2012 年约95%的甜菜、50%以上的食葵、部分高端蔬菜, 都是外国品种;外国玉米种子在我国市场的份额, 已从2001 年的0.13%, 迅速扩大到2011 年的11%, 10 年间扩大了80 多倍。我国流失的, 不仅是种子市场, 更有种子生产经营的人才, 由于自己种子没有市场, 相关育种专家转行。
2.2 种子生产与经营集团化运作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3 年1 月 《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2012 —2020 年) 》颁布[3], 全国种子企业数量已由此前的8 700 多家减少到现在的6 296 家, 减少了28.7%, 企业结构得到优化。6 200 多家企业当中, 注册资金1 亿元的企业有59 家, 新办法实施之前只有32 家。3 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原来是8 200多家, 现在只有5 700 多家。大企业增加, 小企业减少, 2012年前10 强企业市场占有率达18%, 前50 强企业市场占有率30%以上, 种子企业集团化进程逐渐加快。《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 》提出到2020 年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2.3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
现行种子生产与经营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对传统人才培养进行一系列改革和设计, 实行了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的课程体系。但是学制与作物生长季节的不一致性、固化的学制体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鉴定的含金量及培养的趋功近利等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 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改革除在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改革之外, 重要的是在专业内涵、专业学制设计上做文章。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进行顶层设计。
3.1 拓宽专业内涵, 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
高职院校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一方面, 专业面比较窄, 就是种子的繁殖和经营, 育种技术不是专业建设的内容, 而种子的繁育和经营的专业知识, 通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另一方面, 种子有很多种, 在学校不可能也没必要学习掌握所有种子繁殖技术, 现在的种子生产与经营绝大多数是以大田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和经营为重点, 兼顾常见蔬菜种子生产繁育。因此, 有必要对该专业内涵进行改造提升, 要么提升广度, 要么提升精度, 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 提升精度和深度显然不现实, 只有在广度和实用上下功夫。建议把该专业改为农业生产与经营, 包括通识模块、农田基本建设模块、农田管理模块、农田生产模块、农产品经营模块等。
3.2 学制由3 年改为2 年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变快, 高中高职学制由3 年改为2年[4], 并且实行学分制, 对学生在校读书时间实行弹性学制。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学生修满学分, 2 年毕业, 对于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完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 年限不做具体要求, 以修满学分为准。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 因此每学年的设置应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来设置, 而不是传统的1 年春秋季2 个学期。
3.3 政、校、企三方合作
订单培养人才模式在我国推广多年, 取得很大成效, 也遇到许多问题:一是农业是回报低, 风险大的行业, 公司发展前景难料, 有的校企只合作1~3 年, 企业即宣布破产或转产。二是部分学生的就业意向趋功近利, 诚信不足, 订单的学生因为待遇等问题, 很多不去签订公司工作, 使公司人才培养投入效益差。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适合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资金由政府全部投入, 教学内容及形式企业全程参与。
摘要:涉农大学毕业生是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本文通过分析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提出拓宽专业内涵、学制改革、政府学校企业联合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职业农民,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史洁.美国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体系研究[J].世界农业, 2014 (12) :169-172.
[2]刘文革.浅谈农作物种子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性[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 2006 (2) :9-10.
[3]史为斌, 姜红新, 齐建芹.县级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8) :26-27.
[4]柳建国.农业高职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 2004 (6) :32-34.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篇2
农业部9月6日发布的《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农业部第1643号公告)同时废止。
此次修订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做出的。
在现行规定中,转基因棉花种子的生产经营根据需要,分为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两张证件,两张证件各有不同标准。
而在新规中,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统一为生产经营许可证,此外在一些细节上也有调整,例如新规取消了对相关申请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的要求。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篇3
第九条审核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时应当对生产地点、晒场或者干燥设施设备、贮藏设施、检验设施设备等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验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对具有相应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只考察生产地点)。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上报核发机关;审核不予通过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核发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发工作。核发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进行实地考察。符合条件的,发给种子生产许可证并予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注明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发证机关、公告文号、发证时间,以及生产种子的作物种类、品种名称、审定编号、植物新品种权号、生产地点、有效期限等项目。
许可证编号为“__(x)农种生许字(x)第x号”。其中,第一个括号内为发证机关简称,第二个括号内为首次发证年号,第三个号码为四位顺序号;“__”上标注生产种子的类型:b为杂交稻和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c为其他主要农作物种子。
第十一条种子生产许可证有效期3年。同一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向同一核发机关申请增加生产同类作物品种的,由核发机关在原证上加注相应品种,不再另行发放生产许可证。
种子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后,种子生产者需在同一核发机关申领新证的,应当在许可证期满70日前重新提出申请。
第三章 经营许可
第十二条经营农作物种子的,应当依法取得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种子经营许可证)。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下列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
(一)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的种子经营许可证;
(二)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的种子经营许可证。
其他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十三条申请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二)具有完好的净度分析台、电子秤、置床设备、电泳仪、电泳槽、样品粉碎机、烘箱、生物显微镜、电冰箱各1台(套)以上,电子天平(感量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1套以上,扦样器、分样器、发芽箱各2台(套)以上,pcr扩增仪、酸度计、高压灭菌锅、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成套移液器各1台(套)以上;检验室150平方米以上;
(三)有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五项要求的种子仓库、晒场或者相应的干燥设施设备,营业场所300平方米以上;
(四)具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杂交玉米种子不低于10吨/小时,杂交稻种子不低于5吨/小时,加工厂房500平方米以上;
(五)有专职种子加工技术人员5名以上,种子贮藏技术人员3名以上,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5名以上;
(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申请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以外的应当加工、包装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固定资产不少于250万元;申请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固定资产不少于100万元;
(二)具有完好的净度分析台、电子秤、置床设备、电泳仪、电泳槽、样品粉碎机、烘箱、生物显微镜、电冰箱各1台(套)以上,电子天平(感量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1套以上,扦样器、分样器、发芽箱各2台(套)以上;检验室100平方米以上;
(三)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有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五项要求的种子仓库、晒场或者相应的干燥设施设备,营业场所200平方米以上;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有仓库300平方米以上,晒场500平方米以上或者相应的干燥设施设备,营业场所200平方米以上;
(四)经营常规稻、小麦种子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10吨/小时以上;经营大豆种子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3吨/小时以上;经营棉花、油菜种子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1吨/小时以上;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具有相应的种子加工设备;
(五)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种子加工厂房500平方米以上;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种子加工厂房200平方米以上;
(六)有专职的种子加工技术人员、贮藏技术人员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各3名以上。
申请农业部规定的可以不经加工、包装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其注册资本和固定资产应当符合前款第一项的规定,种子检验、仓储设施设备和人员的具体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五条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二)本办法规定的核发相应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固定资产不少于5000万元;
(二)具有完好的净度分析台、电子秤、置床设备、电泳仪、电泳槽、样品粉碎机、烘箱、生物显微镜、电冰箱各2台(套)以上,电子天平(感量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2套以上,扦样器、分样器、发芽箱各3台(套)以上,pcr扩增仪、酸度计、高压灭菌锅、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成套移液器各2台(套)以上;检验室200平方米以上;
(三)申请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有仓库1500平方米以上,晒场3000平方米以上或者相应的种子干燥设施设备,营业场所500平方米以上;申请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有仓库300平方米以上,晒场500平方米以上或者相应的种子干燥设施设备,营业场所300平方米以上;
(四)申请经营杂交稻和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的,应当配备与其种子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种子干燥设施设备,杂交稻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达到10吨/小时以上,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达到20吨/小时以上,加工厂房800平方米以上;申请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加工能力和加工厂房达到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四、五项的相应要求;
(五)有专职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技术人员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各5名以上;
(六)有专门的育种机构,固定的育种人员和工作经费,年科研经费投入不得低于年利润的10%;自有科研实验室300平方米以上,稳定的育种用地100亩以上,其中,在全国3个以上不同生态区各有3个以上的测试点,每个点有10亩以上试验用地以及相应的播种、收获、考种设施设备;有专职从事科研育种的中级以上职称(或者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研究人员5名以上;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每种作物还应当有从事科研育种的专职高级职称(或者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研究人员1名以上;
(七)有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其中,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基地5000亩以上;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基地500亩以上;
(八)有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
(九)申请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有2个以上以申请企业名义单独申请并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品种,或者5个以上以申请企业名义单独申请并至少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申请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有5个以上以申请企业名义单独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
(十)申请经营作物种类的种子经营量在申请之日前3年内(不含申请当年),有1年以上占全国该种类作物种子市场份额的1%以上。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经营量占公司经营总量的比例10%以上;
(十一)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种子生产经营现状与管理对策 篇4
一、种子生产经营现状
《种子法》全面实施, 种子生产经营机制全面转变, 主体的国营体制退出, 民营个体经营兴盛, 而种子执法、监督检验机制不够健全, 监管力度不够大, 进而出现种子生产的质量有滑坡、退化趋势, 经营出现“四多一高”的现状:
1. 主体多
据资料统计, 四川省种子生产企业转制前只有100多家, 而现在已有200多家, 其生产净利润3.2亿元;代理商450个, 销售净利润2.4亿元;个体经销商30 000人, 销售净利润5.2亿元。武胜县转制前只有县种子公司从事种子生产经营, 现在代理批发商10多家, 零售个体商220个, 每年的种子销售净利润由原来的200万元上升到600万元左右。
2. 品种多
武胜县转制前水稻、玉米品种只有几个, 现在水稻、玉米品种接近100个, 良莠不齐, 品种多、乱、杂, 有同品名不同品种的, 也有同品种不同品名的。
3. 关系多
种子生产企业、销售总代理、经销批发商相互之间通过种子经营利益形成了复杂的种子销售网, 这种关系使假、劣种子进入了市场, 种子质量当然就难以保障。
4. 事故多
种子销售出去, 农民种了以后, 不是出现出苗率低、杂株率高的质量事故, 就是出现空壳率高、病害严重的生产事故, 致使大面积减产。
5. 价格高
主要是商家人为炒作所致。一些商家见利忘义, 甚至将质量低劣种子带入市场销售, 商家获暴利, 农民遭殃, 一些农民自然就得承担发芽率低、出苗低, 杂株、空壳多等种子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对策
管理好种子生产经营、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因此,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质检、执法单位应运用技术法规、行政法规, 全力控制发芽率低的种子销售, 把出苗不好的问题从源头上解决, 杜绝因品种纯度和真实性不好的质量事故。正确处理好因栽培、病虫、气候造成的生产事故, 宏观调控种子价格,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质量风险保险保证金, 组建诚信种子生产经营公司与农资超市店。
1. 加强种子质量执法体系建设
目前, 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和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是种子市场质量管理的合法专业机构, 具备省技术监督局质量计量认证资格, 授权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国际标准等效的技术规程, 监督检验本辖区中的种子质量。但是, 县种子管理站、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经费有限, 人员不稳定, 持检验证人员不多, 无法更有效地实现种子质量执法监督检验。为保障农民用种安全, 加强质检队伍建设很有必要。县财政应增加监督检验经费, 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同时, 检验机构应加强管理,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检测能力。
2. 正确处理好种子事故
种子事故可分为发芽、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质量事故, 以及栽培、病害和气候所致的生产事故。
(1) 质量事故
(1) 发芽和出苗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 发芽率高, 田间出苗率就高。但也有特殊情况, 这是因为还有一个种子生理活性不强的问题。如存放超过1年的陈种子, 发芽率在人工气候箱还基本合格, 但在田间出苗情况就较差了, 因其生活活力已大大减退。再则, 病虫、鼠害也会影响大田种子出苗。因此, 购种时不要购买发芽率低的或者陈旧的种子, 生产上应注意防病虫、鼠害。
(2) 种子纯度和真实性品种纯度主要在田间检验, 室内也有一定检测能力。对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鉴定, 可以用DNA指纹技术检验。目前,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开展这项工作, 检验时间为1个星期到1个月, 检验成本费偏高。种业生产公司销种前进行鉴定, 可以减少播种后损失。
(2) 生产事故
(1) 栽培措施与病害因素导致的生产事故近年来, 武胜县常有一些农民提着水稻、玉米到县农业执法大队投诉。经鉴定, 多数还不是种子质量问题, 而是栽培措施不合理, 如施肥、病虫害出问题等种子生产事故。因此, 在大田生产中, 农民应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掌握栽培、施肥、防病等技术, 正确识别是不是种子质量的问题。
(2) 气候、地域因素导致的生产事故低温寡照、高温伏旱、地域生态等因素也能给农民带来灾难性损失,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范围内不属质量问题, 而是生产事故。为避免这类生产事故, 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有责任进行耐高、低温等适应性试验。县农业部门对引进、推广的新品种也应做品种适应性的试验, 筛选出适应本县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
3. 宏观调控种子销售价格、减少市场流通环节
种子是农业生产必须的生产资料, 2011年水稻种价格55元/kg左右, 最高达70元/kg, 玉米种价格25元/kg左右。高价直接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这不符合国家鼓励农民种粮, 助农增收的惠农政策。种子高价位运行主要是因种子公司、总代理、经销商共同操作所致。
为维护农民合法利益, 上级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限制不正当竞争, 宏观调控种子销售价格,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企业, 管理好销售商;或者用良种补贴资金, 政府部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质量好、价格低、信誉好的种业公司, 按农民实际种地面积发良种给农民, 减少市场流通环节, 使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4.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质量风险保险保证金
近年来, 种子纠纷问题多, 种子案件久拖不解决, 甚至不了了之, 老百姓得不到合理赔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不妨从建立种子经营质量风险保险基金和风险保证金两方面考虑。风险保险金由种子生产经营公司、总代理、经销商按比例各出资一部份, 通过保险公司给农民赔偿;风险保证金由种子生产经营公司、总代理、经销商各出一部分给当地政府或种子执法部门作为风险保证金, 没有问题如数退还, 发生问题时便于及时赔付。
5. 组建县级或片区种子生产经营公司及放心农资销售店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篇5
1、《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林业部门确定的采种林和生产用地合法使用证明(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或租赁合同等证明材料和经营场所照片;
3、技术人员资格证明(职称证明、学历证书或者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证书)、聘用合同;
4、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加工、检验、贮藏设施仪器设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和各仪器设备照片;
5、营业执照,章程(个体户除外),法定代表人或者个人的身份证明;
6、申请林木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需提供林木良种审定(认定)证书复印件及授权协议;
7、生产、经营主要林木种苗的种类(属于良种的列出品种名称和良种编号)清单。
生产油茶种苗的,除提供前几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1、属油茶采穗圃生产、经营的,提交以下材料: ⑴油茶采穗圃位置图(1∶10000地形图)(1份);⑵油茶采穗圃种植图谱(1份);⑶生产质量承诺书(1份)。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篇6
1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重要性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内容是否完整、管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 关系到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和种子质量安全。
通过检查档案, 可掌握每一批种子产地来源、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质量指标、销售去向等内容, 从而了解经营者的综合经营状况, 达到宏观指导一个地区种子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对检查档案中发现来源不清、数量不符、质量不好、去向不明的种子进行严肃查处。
2 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
《种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 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第三十六条规定, 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
3 明确档案保管期限
《种子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二年, 多年生农作物种子经营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虽无明确规定, 从理论上推算, 至少也应比作物生长周期多一年。
4 明确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是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基础, 必须妥善保管和保持档案的连续性。种子经营单位需配备相对稳定、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同时,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 切实做好防盗、防光、防虫蛀、防鼠咬、防潮、防火、防尘、防高温等工作, 确保档案安全。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应当设立档案管理人员变动的档案移交程序, 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不再从事种子经营活动时, 应当依法将档案移交有关部门, 如原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
5 明确档案的有效利用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篇7
1 假种子的认定
《种子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均为假种子。假种子包括5种情形: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以此种种子冒充他种种子的;种子类别与标签标注不符的;品种与标签标注不符的;产地与标签标注不符的。
假种子是“以假充真”行为的结果, 其本质是以不具有某种农业栽培使用价值冒充或不真实承诺具有该种农业栽培使用价值的行为。《种子法》第四十六条指明了这种不真实可能是故意的, 也有可能是过失的, 但由于其最终的行为结果是一致的, 都统一认定为假种子[2]。
2 劣种子的认定
《种子法》第四十六条同时规定: (1) 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用种标准的; (2) 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 (3) 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 (4) 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 (5) 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均为假种子。
劣种子的本质是“降低、失去应有的栽培使用价值或者播种价值”, 它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所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3种犯罪行为, 《种子法》的这一款规定, 拓宽了过去单一凭国家种用标准的认定条件, 适用范围扩大, 这对于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1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规定了侵权的民事责任, 包括因种子质量原因给使用者造成损失和强迫种子使用者违背自己意愿购买以致造成损失, 由生产者或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3]。
《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 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 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经营者赔偿后, 属于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 经营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追偿。也就是说, 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后, 可直接向种子经营者要求赔偿, 也可以向标签标注的生产商要求赔偿, 以避免索赔无门的情况出现。按照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审议《种子法》时的说明, 有关费用是指种子使用者在购买、使用种子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费用, 包括交通费、保存费等。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解释, 对于一年生的作物,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当年产值和同种作物前3年平均产值的差额部分, 计算前3年的平均产值时产量应以县统计局统计的受害人所在乡该种作物的产值为准。种子使用者获赔的可得利益损失, 按其所在乡 (镇) 前3年每公顷土地同种作物的平均产值减去其当年实际收入计算。无统计资料的, 可以参照当地当年同种作物的平均产值减去其实际收入计算, 无参照农作物的, 按照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1.2~1.5倍计算[4]。
3.2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是对违禁行为的行政处罚、罚款、没收非法财物、责令改正等, 其中最高罚款可达违法所得的10倍。对于违法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行为, 或违法生产、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形, 可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在《种子法》中涉及种子质量问题负行政责任的有2条, 即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行为”和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违反审定制度的行为”。执法机关依据《种子法》的规定, 对种子经营者、生产者予以行政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6个条件:一是主要证据确实、充分。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是一切执法机关执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里的主要证据, 是指能够证明种子生产者、经营者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证据, 如种子买卖合同、销售发票、种子实物、种子质检报告等。二是适用《种子法》的规定正确。三是符合法定程序。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主要有:告知、回避、职能分离、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听证、说明理由、制作记录、时效和行政救济。四是不存在超越职权的问题。种子执法机关不得行使法律、法规没有授予的权力。也就是说,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做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作出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处罚;罚款不得超出法定幅度。五是不存在滥用职权的问题。滥用职权是指种子执法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 但违反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原则。例如, 对生产、经营少量假、劣种子的作出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则属滥用职权。六是不存在不履行法定职责的问题。种子案件的执法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 都属不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种子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
3.3 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指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如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罪、伪造证照罪、玩忽职守罪等, 最高刑罚可至无期徒刑。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针对打假的司法解释, 生产假农药、假种子论罪起点定为2万元, 生产销售假种子行为造成的后果按照“较大损失” (2万元为起点) 、“重大损失” (以10万元为起点) 、“特别重大损失” (以50万元为起点) 的情形予以不同的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 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 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 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 处罚金,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前3个标准处罚。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的, 除追究刑事责任外, 同时处以赔偿损失。
参考文献
[1]孟树萍, 惠霖, 吉志刚, 等.种子质量管理问题与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S2) :76-77.
[2]杨士学, 高洪喜.怎样识别防范假劣种子[J].农村实用技术信息, 2009 (3) :17.
[3]宋忠明, 蔡建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所负的法律责任[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5) :20.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篇8
一、课程背景
《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牧草品种选育、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牧草种子生产技术。采用适当育种途径和方法,综合应用遗传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 改良牧草的遗传性,并结合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要点进行学习,为实际牧草生产提供大量优良品种。通过学习《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可以培养及拓宽农学专业学生牧草品种培育思路, 掌握草品种的选育方法与其种子生产技术, 为进一步深刻学习种子科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专业选修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专业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课堂上睡觉现象普遍,学习其他书籍(英语四六级)的较多,专业选修课课堂整体学习效率不是很高,通过主客观分析及长期观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 材不完善 。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知识载体, 体现教育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3]。国内已有与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相关的教材有4本,分别是:云锦凤[4]编著的《牧草育种技术》、李聪[5]编著的《牧草良种繁育与种子生产技术》、韩建国[6,7]编著的《牧草种子学》、《实用牧草种子学》,内容与课程讲授知识相近。
目前,石河子大学《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课程采用的是自编教材,还没有公开出版。内容涉及牧草品种选育、繁育的理论和方法及牧草品种选育技术等。通过对比,教学过程中目前使用的教材仍存在部分不足,一些知识点需要重新编整。
2.专业相关性较小 ,学科之间跨度大 。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棉花,而对牧草类的植物了解很少,对其种子的了解则更少,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牧草及种子的基础知识及感性认识方面的知识, 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常见的牧草品种———苜蓿,不知道苜蓿是干什么用的,不知道苜蓿植株的形态特征,更不知道苜蓿种子的育种程序,以及对其他常见牧草种子的了解较为缺乏。以上均说明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相关性较小, 学科之间跨度大,从而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3.其他一些客观因素 。
作为专业选修课,《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课程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不被学生重视,同时,上课过程中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前一到两周左右,大多数学生进行考试复习准备,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提高专业选修课学习兴趣的方法及对策
1.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过去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现在教学侧重于多媒体使用[3]。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图、声、文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课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课件、图片、板书、视频巧妙结合,既可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又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根据国内外新技术 ,将前沿技术引入课堂 。
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布置作业题, 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前沿研究进展,并将一些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考前不划考试重点 ,重点内容平时反复强调 。
第一节课就给学生讲清楚,课程考前不划重点,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次强调重点内容。该举措能较好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4.改革考核方式 。
严格选修课考试制度,规定考试成绩等级比例,为避免专业选修课考核流于形式[8]。同时,严肃学生学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专业选修课的考核形式应以考试为主[9]。成绩比例为 :考试成绩 占70%,平时成绩 占30%。平时成 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测验或提问、平时作业等。学生若要得到较高的平时成绩,就必须认真学习,积极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能提高课堂活跃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专业选修课在培养高校全方位综合性人才计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专业选修课本身的性质、与专业必修课差别较大、本科生学习兴趣不高等一系列因素,因此,专业选修课的课堂学习效率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本文从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建议。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篇9
1 强化种子质量管理
1.1 规范制种程序。
抓转基因抗虫棉质量的管理重点在种子纯度上。一是制种前与各制种单位签订工作责任状, 建立详细制种档案, 明确制种面积、制种管理、技术指导人员。二是开展制种人员的培训工作, 组织开展棉花生产管理、制种操作规程的培训, 确保制种人员掌握技术、操作不走样。三是制种期实行驻点督察, 逐片逐点检查去雄和授粉质量并在收获后收集样品, 对种子纯度进行检测鉴定。
1.2 实行棉种加工全过程跟踪。
和其他作物种子相比, 棉种加工过程环节多且复杂, 对加工全过程跟踪十分必要。为便于对加工中的棉种进行质量跟踪, 要对所加工棉种从进厂毛籽、半成品 (光籽) 到成品 (包衣籽) 实行分批编号, 且毛籽、光籽和包衣籽的各个批次的编号之间要做到一一对应, 以方便后续质量跟踪。对各批次棉种在酸脱绒工序的氨中和前后分别抽样进行残酸含量、发芽率、生活力等项指标检测, 并作好详细的检测记录, 如发现残酸超标等异常情况则及时调整。所抽取的种样都应为生产线上各批次的流水样, 即在加工装袋时取样, 每袋取50克, 混合后成一标样。酸脱绒后的光籽和包衣后的成衣籽按不同批次分别堆放, 并按国标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建立各批次棉种的质量档案, 以备销售前后的质量跟踪。
1.3 强化种子发芽的检测。
对毛籽、光籽、包衣籽都要进行发芽率检测, 做到发芽率不过关的毛籽不脱绒, 不过关的光籽不包衣, 不过关的包衣籽不包装。值得注意的是, 棉种经过硫酸脱绒后发芽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需要分期多次检测, 确保达到国标后才能包衣包装。
2 抓好新品种高产示范
2.1 做好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在主产区建立高产示范区是做好新品种推广示范的最通用的办法, 但做好高产示范区, 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并不容易。高产既是品种遗传性状的表现, 更是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的结果。每个新品种对栽培技术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新品种推广前要加强新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摸清新品种生理生化特征, 重点掌握对肥水的需求规律, 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因种栽培技术。
2.2 加强高产示范方生产技术指导。
高产示范方要布局合理, 交通便利, 且生产基础好。在重点产棉区力争做到县有千亩片, 镇有百亩方, 村有高产田。对高产示范区生产必须加强指导, 尤其是在关键生育期要进行田间指导, 重点抓好合理施肥、化控、用药, 施足蕾铃肥, 化控要轻控多次, 才能获得高产。大力培育技术示范户, 通过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在生产过程中, 要经常组织棉农相互观摩, 交流借鉴种植经验,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使先进的栽培技术、模式迅速得到推广。
2.3 认真组织棉农观摩。
组织观摩是示范推广最为关键的环节。要严格筛选观摩点, 实行分区观摩, 力争扩大覆盖面。在观摩对象上, 要多请植棉大户和技术能手。在组织观摩的同时, 要全面启动广告宣传活动, 确定专人负责, 确保各代理点广告有声音、宣传有声势。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开展集中宣传, 宣传内容可以拓展到棉花市场行情分析、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典型示范户经验介绍等, 为种子销售造好舆论。
3 建立健全推广网络
为使推广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针对不同推广区域的实际状况, 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单位作为网点建设, 以加强实际推广效果。
3.1 县级农技推广部门:
在新品种实验示范布置、栽培技术指导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此外, 棉花主产县原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网络依然健全, 并且运行有效, 这更有利于这部分县的推广单位将农业技术服务和新品种推广有机结合, 在新开拓的市场宜选择推广部门。
3.2 县级种子企业:
种子公司一般具备完善的营销网络、专业营销管理人员、相对充裕的流动资金, 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其网络、人才、资金和宣传鼓动优势, 以及在推广过程中相对灵活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在有销售基础的地区, 一般选择县级种子企业。
3.3 村级直供:
通过组建棉农生产合作社的方式, 确立可以牵头的生产大户作为联系人, 进行直接供种。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中间环节, 最大限度地让利给棉农。
4 拓宽信息渠道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 棉种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必须拓宽信息渠道, 依靠信息, 掌握信息。
4.1 及时分析市场动态。
棉花生产的产业链较长, 无论是国际间纺织品的贸易争端还是皮棉市场价格的波动, 都会对棉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加强对市场信息的预测和分析,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公司才能健康发展。
4.2 充分认识竞争对手。
及时了解对方的发展思路、工作动态、营销策略, 认识对手, 学习对手, 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4.3 充分利用信息发布平台。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推荐阅读:
种子生产布局07-05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09-18
西瓜杂交种子生产技术08-02
种子生产主管岗位职责10-02
农业种子经营管理07-06
种子与土壤06-29
种子科学与工程07-22
种子市场监督与管理07-20
猪的生产与经营10-17
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