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2024-09-18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通用12篇)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篇1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 是指在种子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反映生产、经营各环节真实情况的原始记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以下简称《种子法》) 的规定, 商品种子生产者、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必须按规定制作、填写和保存, 做到填写及时, 内容真实, 项目齐全, 保存期有效, 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1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重要性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内容是否完整、管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 关系到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和种子质量安全。

通过检查档案, 可掌握每一批种子产地来源、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质量指标、销售去向等内容, 从而了解经营者的综合经营状况, 达到宏观指导一个地区种子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对检查档案中发现来源不清、数量不符、质量不好、去向不明的种子进行严肃查处。

2 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

《种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 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第三十六条规定, 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

3 明确档案保管期限

《种子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二年, 多年生农作物种子经营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虽无明确规定, 从理论上推算, 至少也应比作物生长周期多一年。

4 明确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是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基础, 必须妥善保管和保持档案的连续性。种子经营单位需配备相对稳定、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同时,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 切实做好防盗、防光、防虫蛀、防鼠咬、防潮、防火、防尘、防高温等工作, 确保档案安全。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应当设立档案管理人员变动的档案移交程序, 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不再从事种子经营活动时, 应当依法将档案移交有关部门, 如原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

5 明确档案的有效利用

《种子法》规定, 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确保种子来源清楚、去向明确, 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 便于出现种子质量问题时的责任追究。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有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 档案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的有效利用。因此, 应当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利用制度, 明确档案利用程序, 真正发挥档案的价值。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篇2

武合讲

生产的种子,是生产销售的种子的工业生产资料。销售的种子,是生产农产品的农业生产资料。尽管销售生产的种子和经营销售的种子之间有着明确的区别,但在种子执法和种子司法实践中仍然经常发生将销售生产的种子和经营销售的种子相混淆的错误案件。作者利用一起实际案例,对销售生产的种子和经营销售的种子之区别予以简述,以期提高处理种子案件的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

案例简介。

M某某系领取营业执照的某农贸经销处的业主,经营范围为农作物种子原包装销售。G系领取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公司,经营作物范围是玉米杂交种。Q某某是位大学教师。,M向Q联系购买吉祥1号玉米杂交种子。G书面委托Q代销其生产的玉米杂交种吉祥1号的散种子。M对G书面委托Q代销的种子取样检验后,要求Q对该种子进行筛选以保证质量。Q即组织人员、租赁场地和设备将吉祥1号散种子筛选后交付M。M用自己购置的包装物、种子标签、以自己的名义将吉祥1号散种子包装成不再分装的玉米杂交种内单305的包装种子,销售给种子使用者。至案发时,已销售内单305包装种子231943.5斤,销售金额1409840元;未销售的87254.5斤,价值503080元。公诉机关以M和Q及其雇佣的7名人员违反《种子法》规定制售假种子为由诉讼法院,要求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和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追究其非法经营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责任。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审判处M有期徒刑、Q有期徒刑8年、其他7人有期徒刑1至4年,并对9名被告人分别判处罚金若干万元。

一、生产的种子和销售的种子之含义。

生产的种子,是指种植、采收、晾晒或者烘干的种子。生产的种子因为未进行清选、分级、干燥、包衣等加工处理,所以不具有使用性能。生产的种子因为未进行包装、标识,所以不具有销售性能。生产的种子是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不是农业生产资料,不得直接销售给种子使用者。

销售的种子,是指对生产的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包衣等加工处理以及包装、标识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种子加工、包装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种子分级必须执行国家种用标准。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种子标签必须符合《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销售的种子是农业生产资料,直接销售给种子使用者。

二、销售生产的种子和经营销售的种子之含义。

Q受G委托代销的吉祥1号散种子,是用编织袋包装的既未经过加工、分级又未附有标签的种子,不是直接销售给种子使用者的最终销售的种子。使用编织袋包装,是为运输目的之需要。Q的行为,是代理销售生产的种子。

M以自己的名义、用自己的包装物、用自己的标签、将购进的Q筛选的吉祥1号散种子加工处理包装成不再分装的内单305包装种子;M的行为属于种子分装。种子分装属于种子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是直接销售给种子使用者的种子即销售的种子。M的行为,是经营销售的种子。

三、生产的种子和销售的种子之区别。

因为生产的种子和销售的种子含义不同,所以生产的种子和销售的种子的种子质量、标签要求也不同。

(一)种子质量之区别。

种子质量,是指《种子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五种假种子和五种劣种子。生产的种子和销售的种子,种子质量判定依据不同。举例说明。为了防止掺假,种子生产企业就采用从制种农户处回收玉米棒而不是回收已经脱粒的玉米杂交种籽粒的方式回收玉米杂交种子。为了方便贮藏,种子生产企业就采取从繁种农户处回收未脱壳的花生果而不回收花生籽粒的措施回收花生种子。玉米棒和花生果,都不是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都是非种子。玉米棒含有玉米芯,花生果含有花生壳,它们的种子净度都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都属于劣种子。因为玉米棒和花生果都属生产的种子,所以不能以上述销售的种子的标准判定玉米棒和花生果是假、劣种子。但是,如果将玉米棒或花生果以销售的种子予以销售,就构成了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假种子和种子净度不符合国家规定种用标准的劣种子。

1、生产的种子不可判为假种子;销售的种子可判为假种子。

生产的种子是未进行清选、分级、干燥、包衣等加工处理以及包装、标识的种子。因为没有种子标签标注的内容为参照物,所以无法判定生产的种子是否属于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假种子即不符型假种子。因为没有种子标签标注的内容为参照物,所以也不能判定生产的种子是否属于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假种子即冒充型假种子,除非具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生产的种子是冒充型假种子。因为生产的种子不直接销售给种子使用者使用于农业生产,不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无社会危害性,不具有刑事违法性,所以判定生产的种子是否假种子没有社会意义。《种子法》第四章规定的种子生产,既未规定生产的种子质量,也未规定种子生产者对种子质量负责。

Q代销的玉米杂交种子,是用编织袋包装的没有种子标签标注内容的种子,即所谓的白包种子或散种子。因为这类种子没有种子标签标注的内容为参照物,所以不能判定其是否假种子。

销售的种子是经过对生产的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包衣等加工处理以及包装、标识的种子。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等事项。销售的种子可以种子标签标注的内容作参照物,判定是否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即冒充型假种子或者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即不符型假种子。M将购进的吉祥1号散种子,以自己的名义、用自己的包装物和种子标签加工包装成不再分装的内单305包装种子,可以判定该种子为品种(即吉祥1号)与标签标注的内容(即内单305)不符的假种子。

生产的种子和销售的种子判定是否劣种子的质量指标不同。

未进行清选种子的种子净度、未分级种子的种子纯度、未干燥种子的种子含水量,都不能保障。因为生产的种子未进行清选、分级、干燥等加工处理,所以要求生产种子的净度、纯度、含水量符合国家规定种用标准,不符合社会常识。有的作物如棉花,生产的种子需要后熟,要求未经后熟的棉花种子的发芽率符合国家规定种用标准,不符合自然规律。生产的种子不是销售的种子,不是商品种子。既不能要求生产的种子的质量指标必须符合规定国家种用标准,也不能将不符合国家规定种用标准的生产的种子都判为劣种子。

生产的种子和销售的种子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原料,后者由前者加工处理包装标注产生,是前者的后续。销售的种子是对生产的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包衣等加工处理以及包装、标识的种子。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包衣等加工处理,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种用标准要求的种子净度、纯度、发芽率和含水量等质量指标;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种用标准的种子都属于劣种子。

(二)种子包装之区别。

根据目的不同,种子包装和种子标签标注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销售给种子使用者的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即销售的种子,其标签标注内容必须符合《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第5章、第6章的规定。二是种子生产商供应且又不是最终销售的`种子包装,其标签可只标注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生产商名称或进口商名称、质量指标、净含量、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生产年月、警示标志、“转基因”,并符合《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第5章、第6章的规定。三是属于运输加工目的需要而非直接用于销售的种子包装,其标签的标注和制作不受《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的约束。案例中Q代销的玉米杂交种子,既不是直接销售给种子使用者的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又不是种子生产商供应且又不是最终销售的种子,而是属于运输目的需要而非直接用于销售的种子,其标签的标注和制作不受《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的约束,即使是大包装又是白包也不违法。

四、销售生产的种子和经营销售的种子之区别。

(一)销售生产的种子,不必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

种子生产的物资条件,主要是繁殖种子的隔离、培育条件以及生产、检验设施;种子生产的技术条件,主要是生产、检验技术人员。种子生产者不必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营业场所及加工、包装、贮藏保管设施和检验种子质量的仪器设备,不必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种子、检验种子质量、掌握种子贮藏、保管技术的人员。《种子法》第四章规定的种子生产,较第五章规定的种子经营,领取许可证的条件简单得多。具备种子生产者条件领取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不一定具备种子经营者条件,不一定可以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

因为不具备种子经营者条件的种子生产者不具备对生产的种子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包装、标识的能力,所生产的种子只能销售给具备种子加工处理以及包装、标识能力的种子经营者。由于购买销售的种子的主体是种子经营者,其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种子、检验种子质量、掌握种子贮藏、保管技术的人员和具备种子加工处理以及包装、标识能力的种子经营者,所以销售生产的种子不具有社会危害性,销售生产的种子无需经过许可,无需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商品种子生产者建立的种子生产档案应当载明种子流向,证明法律允许销售生产的种子。Q未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销售生产的种子,未违反种子生产许可制度。

实践中,种子生产者将生产的种子销售给种子经营者经营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一些只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种子的原种场或良种场。其他只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未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也大有人在;如河北省某种子公司同时领取了8份内蒙古的种子生产许可证和3份河北省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包括玉米杂交种和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并未领取也不可能同时领取河北省和内蒙古两个省区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

(二)经营销售的种子,必须领取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

《种子法》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加工、分级、包装种子的,必须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种子、检验种子质量、掌握种子贮藏、保管技术人员的技术条件;必须具有与经营种子的种类、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贮藏保管设施和检验种子质量的仪器设备等物资条件。《种子法》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等事项。()因为只有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才可以在标签上标注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所以经营销售的种子的必须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室 建设 管理

我县地域辽阔,各不同海拔地域适应各种农作物种植,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优化农业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种子经营单位,大量引进外地种子,给当地种子管理检验机构工作增加压力和挑战。

一、种子检验室的建设

1.种子检验室的设置

检验室应具有科学性,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检测手段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能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一个布局合理、设备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种子检验室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所检验的种子能迅速取得可靠和准确的检验结果。

种子检验室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只要各种测定室的布置和装设合理,便可保证在有限面积区域内有最大限度的工作区,检验室一般可分为:1、办公室;2、样品接收室、天平室、档案资料室;3、发芽工作室、人工气候室;4、纯度鉴定、净度分析室和生活力测定室;5、包衣种子检验室;6、低温样品贮藏室。

2.水电及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验室在设计建造时,应考虑要有稳定的电源供应;采光、温湿度均应满足检验任务所需的技术条件,通风好,供水正常,设有排污管道系统,周围环境无污染因素。检验室还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和辅助设施。仪器设备布局既便于操作又便于保证仪器和人身安全。

二、种子检验室的管理

1.日常检验工作管理

根据检验任务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能与职责,确定工作范围、科学合理地建立完善检验工作程序。制定和不断完善种子质量检验方面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质量保证措施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以确保检验工作有序进行。

2.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2.1检验室的仪器设备必须符合检验规程的要求,其性能和精度应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使用前要经过校验和检查,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应使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性能状态,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检验仪器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购置计划、验收、调试、说明书、仪器检定情况及使用维修记录。

2.3仪器使用、保管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操作,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计量器具应持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

3.样品管理

3.1检验人员在接收样品时应检查标签是否完好,重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样品的封缄情况等,并对样品进行登记编号。

3.2样品分析检测结束后,及时将余样送样品保管室,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保存至该作物收获后一个月,以备复查。

3.3样品应由专人保管,保留的样品排列有序、妥善保管。为防止样品发生混淆,应有规范化的认别标记。

4.原始记录的填写与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4.1原始记录是检验结果的纪实,检验人员要用档案笔按规定的格试、文字、术语及法定计量单位认真填写,不允许重新抄写、涂改、更改和删减。数据如因写错需要更改时,应在更改处划一横杠以示无效,然后在更改处上方写出正确的数据。检测完成后,原始记录应归档保存。

4.2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4.2.1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按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达到准确、完整、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和要求。

4.2.2技术资料档案的保管范围: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文件、政策法规、产品技术标准、相关标准、参考标准、检验规程、仪器设备档案、各类原始数据记录、检验报告、技术培训和考核记录等技术档案。

4.2.3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做到内容真实,字迹工整。

4.2.4属于保密的检验资料不能外借,也不能将数据泄露出去。

4.2.5过期的技术档案要定期清理,经有关人员检查批准并登记后,由专人负责销毁。

三、种子检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保证种子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通过检验可以有效把住种子质量关,使农民用上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再加上采用合理科学的栽培技术,可达到优质高产目的。

2.防止伪劣种子流通,保护群众利益

近年有少数不法分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贩卖伪劣种子,从中牟取暴利,坑害农民群众,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只有严格执行种子管理、执行种子检验制度和种子真实标签制度,才能防止种子质量事故的发生。

3.保证种子贮藏、运输的安全

种子是有生命的有機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理生化活动,种子水分必须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才能安全贮藏。通过种子检验、掌握种子水分、杂质等情况后,就可根据贮藏地点和仓库条件,或运输途径和目的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按照科学安全贮藏运输的要求和检验结果作出判断,确保种子贮藏运输的安全。

4.防止病虫害杂草的传播

通过严格的种子检验和种子检疫,一是发现种子苗木带有检疫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调运。如带有一般非危害性的病虫和杂草,须经适当的处理后,再允许调入,这样就能防止病虫和杂草传播。

5.监督作用

种子检验是种子质量宏观控制的主要形成,通过对种子的监督抽查,质量评价等形式实现行政监督的目的,监督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种子质量状况,以便达到及时打击假劣种子的生产经营行为,把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6.调解种子纠纷的重要依据

检验机构出具的种子检验报告可以作为种子贸易活动中判定质量优劣的依据,对及时调解种子纠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1.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威胁之一是播下的种子没有生产潜力,不能使所希望的栽培品种获得丰收。开展种子检验工作是为了在播种前评定种子质量,将这种威胁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也就是说,种子检验是通过对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净度、发芽率、生活力、活力种子健康水份千粒重等项目进行检验和测定,评定种子的种用价值,以指导农业生产、商品交换和经济贸易活动,开展农作物种子检验,其最终目的就是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播种,杜绝或减少因种子质量所造成的缺苗减产的危险,减少盲目性和冒险性,控制有害杂草的蔓延和危害,充分发挥栽培品种的丰产特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种子检验为农业行政监督、行政执法、商品种子贸易流通,种子质量纠纷解决等活动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同时,种子检验又是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质量第一”已成为种子产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质量至上”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选购种子的重要因素。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重要手段的种子检验,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我县种子管理工作非常严峻、艰难,而种子检验是种子管理分不开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提出建立加强种子检验室和开展种子检验工作是为了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而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作物种子检验员学习读本.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篇4

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源头, 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无论是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 还是在现代化农业普及的今天, 种子这一载体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种子质量的检验

1.1 什么是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指的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品种的真实性、发芽能力、品种的纯度、生活力和加工时可以达到的净、干、饱、健、壮的程度。种子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标。单单其中一项指标都无法表明种子真正的质量。种子质量包括8项指标, 分别是真、纯、净、饱、壮、健、干和强。

种子质量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指的就是它的品种品质以及播种品质。科学家认为, 广义上的种子质量应该考虑其物理质量, 这包括净度、外观、适播性、水分4项指标, 还有其生理质量, 包括活力、发芽力、遗传强度、休眠等指标。另外, 应考虑它的遗传质量, 其中包括田间、室内鉴定指标;病理质量, 包括种子带虫或病等的指标;还有产品质量, 其中包括包装、外观、标签等指标。而狭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主要指的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4项指标。

1.2 什么是合格的种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规定, 凡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均不低于标签上标注指标的均值就视为达标种子, 反之则为不合格的种子。

1.3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严禁假劣种子下田

种子质量的管理是种子工作的核心内容, 质量的管理贯穿了种子生产、储藏、销售等的各个环节。而这其中的3项手段, 又很好地保证了种子质量。加强对各个经营种子大户的质量监督力度, 确保种子源头的质量;加强市场质量的抽样检查, 对于不合格的种子要严格处理;加强对种子的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质量的监督, 重点抓好田间生产、收购及市场流通这3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严格制定和遵循监督制度。

2 种子经营

2.1 什么是种子市场

种子市场就是种子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 这个场所集中了大量的种子, 以便供给供求双方进行种子交易。从宏观上来看, 种子市场就是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从事种子研究、种子生产以及经营推广的单位和种子用户间的交换关系之和。种子、种子使用者和种子供应者是种子市场的3要素。

2.2 种子市场有哪些特点

种子市场的特点决定了种子市场的构成要素。从交易对象, 也就是从种子本身来看, 种子市场的特点如下:

2.2.1 区域性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具有的生产某种子的区域优势, 方便形成专业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区性市场;种子还有着区域的适应性问题, 每一种种子都有最适宜其生存的区域环境。

2.2.2 复合性

种子是农业生产劳动的成果, 所以它是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另外, 由于种植种子也要有相应的种植技术, 所以它又是科技商品市场的一部分。

2.2.3 周期性

种子市场与其他商品的市场相同, 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都会交替出现。然而不同的是, 其他的商品市场供求交替的现象很难预料, 变化多不成规则, 不过种子市场却有一定的规律, 一旦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这样的状态至少会持续整个生产季节, 短期不会改变。

2.2.4 季节性

市场的季节性主要表现在收购种子和供应种子有着季节性的要求。而这就要求经营种子的企业合理配置种子购销在旺季和淡季的有效资源。

2.2.5 技术配套

种子品质的优良性除了与播种品质、品种品质有关, 还与自然条件以及种植、栽培技术关系密切。所以种子市场不仅要提供优良的种子, 还要提供相关的优秀配套技术。

2.2.6 供求的不稳定性

种子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巨大;种子的储存量和生活力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种子市场的容量变化。产销平衡是很难达到的。所以, 为了降低甚至化解种子经营的风险, 保证种子的供应, 以避免对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我国实行了种子储备制度。

3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重视市场规范, 实行主要推广品种制度, 使农民直接受益, 以提高他们的主观积极性。目前, 由于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 种子品种过度使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实行主推品种制度, 能有利于经营者有选择性的经营, 以引导农民种植市场所需要的种子。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认证。通过以上方法, 市场上的违规劣质种子会明显减少, 而科技含量高、符合市场要求的品种却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 避免了种植盲目性。

大力排查种子案件, 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按照《种子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对种子经营资质进行清理。对于不合格的经营者要严肃进行审核和清理, 使他们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另外, 要对于种子市场进行清理, 重点检查经营者的经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排查种子是否通过了审核, 标签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经营者的档案是否属实等。

4 结语

由于合格的种子质量、规范的种子市场都与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而农业的发展又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这对国家的兴亡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青, 时侠清.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与管理[J].安徽科学技术, 2007 (10) .

[2]康玉凡, 金文林.种子经营管理学.[J].高等教育, 20011 (01) .

种子管理程序 篇5

适用于对农场管理部使用的种子的采购、使用、管理的控制。

3职责

3.1农场管理部对种子的使用量及存库量进行管理,并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联系调查,对所需的种子进行采购。

3.2 农场办公室对种子证明、采购种子票据进行存档。工作程序

4.1农场管理部对使用种子的控制。

4.1.1农场管理部根据种植计划和种子库存情况,填写听所要购买种子的《采购申请单》经农场管理部部长批准后实施采购。

4.1.2农场管理部经过调查选定具备三证(种子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的种子厂家(或经销商),优先选择国家或省级一级专业育种所或直接经销厂商,同其签订种子采购合同后,进行所需种子的采购。

4.1.3种子采购之前,先购入少量样品由农场管理部做发芽实验,依据种子品种的不同要求达到其相应的发芽率,经过判定合格后方可大量购入,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回览存档于办公室。

4.1.4农场管理部购种票据、种子证明交办公室存档。

4.1.5由专职农技人员对购入的种子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保管,对购入的种子要求未经事前处理,无法满足此条件的将其理由形成书面形式后购入。

4.1.6验收后的种子放置场所要求通风、透气,干燥洁净、无虫鼠害,长时间放置需要对放置场所内温度进行控制,要求温度在10℃。

4.1.7按区域放置,不同的种子在明显区域做好标记,防止误拿误用,禁止与有毒有害的农药、化学肥料等放置在同一区域。

4.1.8种子由专人进行管理,并且要上锁管理。

4.1.9使用优质的种子(除去霉变、秕、碎等劣质种子)。使用时不进行种子消毒。

4.1.10由农技人员制定播种时期,根据种植计划报农场管理部部长批准后方可领取。领取时实行专人领取,适量领取。质量记录

5.1采购申请单

5.2农场管理部种子、农资采购、发放管理记录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 种子法;种子市场;管理难点;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74

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种子市场正向市场经济时代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多元化经营转变也带来了种子市场的混乱局面,增加了种子市场管理的难度,对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新《种子法》的修订实施,这就要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尤其是县(区)种子管理部门,需依法对种子市场进行管理,积极引导种子产业规范、有序地发展[1]。

1 新《种子法》实施中种子市场管理的难点

1.1 处理侵权的种子制度不健全

对于假冒伪劣种子的侵权行为,《种子法》有明确的相关处罚规定,但对生产经营侵权种子的相关行为却没有明确规定,如商标侵权、经营许可侵权、区域代理侵权及种子质量管理与种子执法等多方面,处理侵权的种子制度不健全会导致出现法律纠纷,种子管理部门互相推诿或随意处置,造成种子市场管理的混乱,增加了有效管理的难度。

1.2 种子经营者的经营资格不健全

《种子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了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第三十七条规定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可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当地政府自行规定种子管理的相关办法。但以上两种规定容易被种子经营者钻法律空子,投机取巧。目前,种子市场上有部分种子经营者经营资格不完善,这对于种子产业化发展及种子种权认定均非常的不利,给种子市场带来质量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种子新品种推广保护条款不健全

《种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应当审定的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作为良种推广、销售,但生产确需使用的,应当经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不得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此项规定能有效避免了种子新品种实验不成功而造成重大生产事故。但在规定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有价值的但未经过审定推广、销售的新品种,有部分人员受利益驱在待审之前就开始推广、销售[2]。这些都是法律制度规定中需要完善之处。

1.4 地方性修订法案的束缚,加大了种子市场管理的难度

根据地方实际进行修订的《种子管理条例》具有浓重的地方保护色彩,使同一类种子在不同的地区推广、使用遇到不同的待遇,地方性修订法案的束缚,加大了种子市场管理的难度,对种子市场的开放、管理存在严重制约。

2 种子市场管理的制度创新

新修订的《种子法》着力搭建现代种业制度框架,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严格监管并行实施。把握“转型升级”的度,循序渐进,使种子管理部门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种子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2.1 建立健全种子品种推介制度

建立健全种子品种推介制度,从源头上规范种子市场管理。由区域内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通过种子科研院/科研所对种子新品种进行试验性种植,采用科学的手段对环境适应性高、抗逆性强及丰产性好的种子品种进行鉴定,然后对于良种在辖区自上而下进行大力推广使用。

2.2 强化种子经营资格登记审查制度及种子执法制度

强化种子经营资格的登记、审查制度,种子经营者不进行登记备案或者经营资格不健全,则给予坚决取缔其经营资格。所有的种子经营者每年必须到种子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种子管理部门对其相关资质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种子经营委托书等,过期未进行审查的种子经营者可看作自动放弃经营的资格;未进行审核而继续营业的经营者则为无照经营,种子管理部门须对其做出严格处罚或者取消其经营的资格,以保障市场中流通种子的质量、安全。

2.3 种子经营资格登记、审查及质量管理制度

种子的质量对农业产量、增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子管理部门需对种子的经营资格需严格登记、审查,使种子的质量得以保障。所以种子管理部门每年均需要实时对区域内种子的登记情况进行更新,对以下六类种子(示范种子、合格主体推广种子、假劣种子、淘汰种子、侵权种子以及无户主种子)需要严格登记、审查[3]。经营种子的相关单位,按照以上分类严格、仔细地盘查,发现除合格主体推广外的种子,则要应用法律规定加大惩处的力度,对种子市场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贯彻、落实。

2.4 完善、规范种子广告的登记审查制度

随着信息化及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虚假种子广告、信息等造成了大面积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使农民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新修订的《种子法》明确规定完善法律责任,其一大亮点就是强调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加大对坑农、害农这种违法行为处罚的数额和幅度。这就要求种子管理部门需把种子广告列入登记审查的范畴,必须严把种子广告质量关,并要求当地的宣传部门、媒体等给予极力配合、支持。

2.5 健全、完善种子市场稽查处罚公示制度

新《种子法》修改中增加了政策的支持,就是把国务院确定的“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的定位”,在政策上、法律上作出保障。严格的稽查制度是打击扰乱种子市场不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严格稽查可以清除淘汰种子、侵权种子、无户主及虚假种子广告的满天飞的现象,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对于查出的不法行为应用处罚公示制度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给予不法行为严厉警告,同时有效避免执法犯法的现象产生。

3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传统种子管理方法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种子法》修订实施以来,种子管理部门在科学管理手段指导下,积极创新种子市场的管理制度,以促进种子市场健康发展,真正使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智慧.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1(12):100.

[2]蒋先林,张琼.对新形势下做好基層种子管理工作的思考[J].种子科技,2012(7):15-16.

[3]康东.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管理的难点和制度创新[J].中国种业,2009(1):32-34.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篇7

1 种子管理和种子产业的现状

1.1 种子管理现状

1.1.1 种子管理机构基本健全。

我县历来十分重视种子管理工作, 于2002年对原来的“政、事、企”三位一体的种子站, 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种子公司进行了改革和重新组建, 并在人、财、物上进行了彻底分离。生产、经营权归种子公司, 管理执法权收回农业局交由综合机构执行。2006年随着《四川省种子管理条例》的重新修订和国办发[2006]40号文件的出台, 进一步明确了县级农作物种子行政管理主体为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种子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为此, 我县重新规范了新成立的种子管理站, 负责全县种子管理的具体工作。县农业局和县编委根据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 制定出了县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责为负责全县农作物种子的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行政许可、市场管理、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 承担业务部门下达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和业务指导工作。确定了从事种子管理的专职人员为5人, 通过参加县和上级举行的执法能力及业务知识培训, 我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完全具备了种子管理的专业执法水平, 并多次获得上级奖励。

1.1.2 种子质量管理稳步推进。

按照《种子质量抽查管理办法》规定, 县种子管理部门对进入我县销售的每一品种、每一批次的种子进行抽检或由经营户及时送检。品种多的经营户可以签订质量检验委托协议书, 实行检验费用包干, 品种少的经营户按实际检验样品个数交纳检验费, 监督抽查检验不收费。一旦抽检或委托检验出不合格的种子或上市销售不合格种子, 严格按照《种子法》相关条款进行处罚。抽查检验可以为生产经营企业增强自律意识, 从源头把好质量关。近三年, 我县“两杂”种子的受检率均在98﹪以上, 大田用种的合格率从80﹪提高到了95﹪。有关种子质量的投诉面、投诉率均在逐年下降。

1.1.3 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

近年来, 县农业局、县种子管理站从实际出发, 利用市场经济手段, 采取多种形式, 多种渠道服务种子生产经营企业, 服务市场, 服务经营户, 服务农民。针对经营主体多, 品种杂乱突出的问题, 重点抓了新品种展示和小区纯度鉴定试验。时刻把握生产动态, 组织农业局的农技、植保、种子等方面的专家组现场鉴定, 把表现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推介为第二年使用的主推品种, 并以《农业信息》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人民政府, 农业服务中心, 各种子经营户, 同时在县电视台以滚动条幅新闻在生产季节连续播放, 形成品种信息由政府到农民的“直通车”;每年10月份, 对全县300多个种子经营户以协会的名义进行一次种子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每年大小春, 对17个批发商各进行一次互通生产信息讨论会;每年春耕备播时节, 利用逢场天出动农业技术宣传车, 向农民朋友广泛宣传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进行技术咨询服务, 从而使全县种子经营行业逐渐过渡向懂业务、懂行规又依法经营的良好态势发展。

1.2 种子产业现状

1.2.1 经营主体发生变化, 市场品种丰富多彩

《种子法》对种子经营主体作了重新规范, 由原指定经营改为种子市场资格准入。这一变化促进了种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地区垄断被打破, 育、繁、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正在主导杂交水稻, 杂交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 种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因此, 县级种子公司的生存越来越困难, 改制、兼并、重组成为大势所趋。我县种子公司于2003年、2007年两次进行全面改制。目前, 有60多家种子企业的种子进入我县, 批零经营户达300多个。活跃的种子市场为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多家种子公司竞争和品种的多样性为农民购买种子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1.2.2 制种基地稳固性差, 制种面积逐年下降

2002年至2008年, 我县水稻、玉米“两杂”制种基地在4~6个乡镇波动, 其制种面积和效益呈下降趋势, 常年制种面积在2 000~7 500亩之间, 年产“两杂”种子40~150万公斤。2003年前生产企业仅县种子公司一家, 03年后已发展成为三家种子公司。“两杂”制种基地的建立, 能为制种基地农户带来每亩玉米制种比大面积增收104~136元之间, 每亩水稻制种比大面积增收410~761元之间。但同其它产业相比仍然存在着生产周期长, 比较效益低, 加上生产成本逐年增加, 效益逐年下降。因此, 农民制种积极性不高, 加上基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多, 直接导致了制种面积落实难的矛盾。

2 加强种子管理、发展种子产业的几点体会

三年来, 尽管我县种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仍然存在着监管与执法协调不够完善, 执法装备差, 处罚难以落实到位, 震慑力度弱, 财政执法经费无着落, 种子监督抽查计划难以全部实施等问题;种子生产经营也存在着基地落实难, 种子收购价格低, 比较效益不明显, 基地种子串贩严重等诸多问题。为提高种子管理水平, 促进种子产业进一步发展, 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2.1 强化种子管理的责任主体

种子管理机构在新一轮机改中, 应按照“落实机构、稳定队伍、强化手段、保证经费、转变作风、搞好服务”的原则, 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种子法》、《四川省种子管理条例》的认知度, 强化种子生产商、经营商遵守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建立一支协调统一、相对集中、高效廉洁的管理队伍, 彻底解决种子管理中多头管理, 效益低下等问题。在品种管理、种子质量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和良种推广等方面, 切实做到管理到位, 责任到位, 服务到位。

2.2 严格履行法定职责

2.2.1 把关口严格品种管理。

凡在我县经营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必须通过国家审定 (包括四川区域) 、四川省审定, 四川省引种认定的品种同时应具有检验、检疫合格证书。禁止销售上级明文规定停止使用的退化严重、抗病性减弱、产量低的品种。

2.2.2 维秩序完善种子经营管理。

各经销商每年必须完善备案手续, 各批发商所调进的每个品种、每一批次的种子必须向种子管理部门申请备案。严格规范种子包装, 标签内容要完整详实, 包装袋上应标明品种审定名称, 标签标注的内容应与销售的种子相符;严格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严禁虚假广告宣传。各种子经销商应把加强相应良种的关键栽培技术配套服务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 进一步提高完善售后服务,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2.3 保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检验。

对各批发商调进的每一品种, 每一批次种子采用监督检验与委托检验相结合的办法,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杜绝销售不合格种子,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 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2.2.4 加大执法力度, 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加大市场的抽查和巡查力度, 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未审先推、虚假广告、证照不全、拒绝抽检、经营档案不健全行为, 坚持秉公执法, 不循私情。协助物价部门出台“两杂”种子最高限价政策, 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确保种子市场经营规范有序。

2.3 增强服务意识, 做大做强种子产业

2.3.1 稳定“两杂”制种基地, 高标准搞好小麦良繁基地建设。

一是为进一步稳定我县“两杂”制种基地,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把那些经济实力强、重信誉的大型种子企业引入营山落户。种子管理机构将积极搞好服务, 协助种子企业抓好面积的规划落实、基地管理、质量监管、种子收购等工作。选准适宜的制种组合, 努力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确保双赢。坚决打击基地串购套购和不履约行为, 维护好种子企业和基地农民的合法利益。二是实施好国家2009年下达我县的小麦良繁基地建设项目。今明两年我县将在区位优势明显的朗池、新店、大庙、法堂四个乡镇建成基础设施功能齐备、土地肥力适中、地势平坦、规模成片的小麦良繁基地8 000亩, 年产小麦良种能力270多万公斤, 为种子生产企业和基地农民搭建起合作生财之道的平台。

2.2.2 生产企业与制种农户诚实守信, 风险共担。

种子生产管理论文 篇8

据介绍, 去冬今春以来,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跟踪种子供求动态, 大力调剂种子余缺。全省根据种植意向准备玉米种子1.7亿kg, 水稻种子3.1亿kg, 大豆种子2亿kg, 小麦种子1.2亿kg, 可以保障0.133亿hm2耕地用种。

为确保种子质量, 黑龙江省开展了种子入库冬季督导行动, 抽查企业38个, 抽检样品66个, 合格率达到95.4%, 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管理 篇9

1.1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为露天生产,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 存在着极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1.2 杂交水稻种子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对种子质量进行全面准确检验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对生产过程中的杂交水稻种子质量进行全面准确鉴定, 种子质量优劣只能凭经验进行估计。

1.3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必须集中连片, 并需要一定的隔离条件

这是为了防止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因外来花粉造成种子纯度下降, 影响种子质量。

1.4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不但涉及水稻栽培、土壤、农田水利、气象等自然科学知识, 还涉及到管理、经济等社会科学知识。

1.5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品种名称需进行保密处理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为了后期能够顺利收购所生产的种子, 只有公司少数人员知道每个农户生产的具体品种名称, 这就使得农户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很难积累相关品种生产经验。

1.6 种子生产的总产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种子生产的计划总产量与实际总产量经常有较大的出入, 且不为人所控制。如当年风调雨顺, 实际总产量则会大大高于计划总产量, 若遇到自然灾害, 实际总产量远远低于计划总产量。

1.7 种子总量具有不可改变性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季节性与周期性决定了种子生产一旦结束, 总产量就确定, 无法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增减。

2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选择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特点决定了生产基地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 然后才是社会特性和经济因素。

2.1 自然环境因素

根据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特点, 作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必须有适宜的温、光、水、热、肥条件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所需;具有自然屏障可供隔离, 防止混杂退化;要有足够多的可用于种子生产的水稻田;没有检疫性病虫害。

2.2 社会因素

首先是当地应具备足够数量较高素质的农民。根据对农民心理与行为分析,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与农民自身素质密切相关, 因而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具备承担一定风险能力, 拥有一定的可用于生产的资金, 具有劳动致富的强烈愿望。其次是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2.3 经济因素

种子生产基地的地价要相对低廉, 交通要便捷, 劳动力资源要丰富, 劳动力工资水平要较低。

3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的管理

3.1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流程图如图1所示

3.2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具有季节性与周期性决定了生产一旦开始, 种子总量就基本确定, 不象工业生产可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整。因此编制种子生产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制种子生产计划的重点则是确定生产的种子品种及数量。

3.2.1 收集资料

在某一地区杂交水稻种子销售总量是受当地播种面积和每亩用种量决定的。因为每亩用种量是相对固定的, 决定播种面积的因素有:当地可用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面积、来年粮食的价格、粮食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在某一地区具体某一品种的销售量预测除了受上述因素制约外还受该品种的米质、产量、相对的种子价格的影响。在收集资料时要收集有关方面资料, 此外还应注意其他种子公司相关资料。

3.2.2 对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

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来年市场销售总量、品种及每一个品种数量进行预测, 对其他种子公司生产可能生产的品种及每一个品种数量进行预测。

3.2.3 制定详细技术方案

根据市场需求、自身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和可能的利润确定要生产的品种及数量, 在生产前制定出种子生产的全套技术方案。

3.3 组织生产

生产主要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 在种子生产前期向每一制种农户发放期所生产的种子生产方案, 并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因而在生产过程中重点是对种子生产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高质量种子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进大米的品质;减轻或避免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损失。质量不合格的种子则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其次对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也有重要的作用:合格的种子会给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带来高额的利润。不合格的种子一旦流入市场则会给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质量管理主要内容有:第一, 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档案。第二, 在种子亲本的购买时要与供种单位签定规范的种子购销合同, 并要求提供种子质量合格证书。第三, 在种子生产前与种子生产农户签定种子生产合同, 合同内容应包括有关种子质量控制部分即在田间三个关键时期应有种子质量检验员签发的检验合格证书, 方可进行相应的农事操作, 在种子收购时要提供相应的合格证书方可收入库。

4 杂交水稻种子收购的管理

4.1 收购前准备

收购前准备工作主要是:组织好收购队伍, 并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准备好检验、计量、计价用的各种仪器;对仓库进行清理消毒, 配好包装器材;准备好收购资金。

4.2 种子质量检验

所有收购的种子必须有田间检验合格证书、种子生产档案, 并对种子进行取样检验其含水量、净度、发芽率。

4.3 评定等级

根据检验结果对照国家种子质量标准进行定级, 做到优质优价, 劣质劣价。

4.4 称重计量分级入库

为了保证种子生产者及收购者的利益, 称重必须准确。称重后再次取样并经双方确认后签字封存以供将来作种子纯度鉴定。在每包种子挂上种子标签, 标签内容应包括:品种名称、重量、质量等级、生产者姓名、产地、生产日期等。然后按品种分级入库, 严防混杂, 也有利于将来出现问题是追查责任。

4.5 结算付款

种子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 篇10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完善种子的生产管理能提高种子的整体质量,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安全发展,保证种子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种子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2.1 生产监督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种子法》及配套法未涉及对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只对农作物种子的质量标准和申办《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资金、种子检验与管理人员、设备和场所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而对种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管未作明确规定,仅仅靠种子生产企业的自我意识来控制。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也仅限于成品种子,对生产环节中种子质量没有进行强力的监督。因此,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种业公司为节约运营成本和谋取短期利益,不重视种子生产基地的质量控制,对纯度不达标的种子采取宽容放纵的态度,从而导致种子质量低劣,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2.2 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力量薄弱

现在大部分种子生产管理部门专业人员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数值的角度来分析,都呈现减少趋势。从绝对数的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从事制种生产的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从相对数的角度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有的省份的制种生产企业急剧增加,制种人员绝对数更是少得可怜。目前有的制种技术人员没有得到专业技术培训而直接参与种子生产,且有的生产基地的经纪人为当地农民,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制种的技术规程也并非十分了解。技术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也就直接降低了技术力量,导致了种子的纯度下降明显。

2.3 种子的储藏管理不足

由于种子的生产受自然影响大,并且生产日期长,利润低,产量难以预测,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往往相差过大。在种子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由于技术上和经验上的原因,对种子的储藏会有所忽视。种子少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种子多了就会造成积压,给经营者带来损失。

3 种子生产管理对策探讨

3.1 加强技术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整体技术含量

针对种子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高、技术不够高科技,提出此解决措施。可以定期举行技术培训班,培养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同时从中选取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过硬的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部门的技术骨干。让技术骨干人员带领其他技术素质不高的人员,这样可以促进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的提高,还可以节约资金。

3.2 加强种子生产的宏观调控

由于种子品种繁多,栽培方法多样,要求的自然条件各异,所以生产要有周密的计划,尤其近几年品种更新速度快,一旦种子积压,对于种子而言毫无价值。若种子短缺,不仅会影响种子的价格,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而且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产,从而影响国家农业的发展。因此,种子生产管理部门应联合政府根据种子生产的长远计划和年度计划,并且结合农民的种植意向和生产动态,来科学合理地宏观调控,使种子生产销售达到平衡,让农民增收,从而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3.3 认真开展种子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

这是提高种子质量、纯度的必要手段。种子生产管理人员要对种子的各个生产过程实施严格质量监控,对生产不合格种子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罚,对生产优良种子的企业给予表扬,建立好完善的惩罚制度。

3.4 加大设备资金建设

有的地方种子生产管理部门制种还是采用人工种子精选方式,这样不仅效率不高,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因此,要加大设备的资金建设,实现种子的精选机械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生产的效率,还能提高种子生产的纯度,对种子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总结

种子行业对于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讲,既是一个古老又是一个发展迅猛的行业,因此,对于种子生产管理部门而言,种子的生产管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虽然,在管理生产方面存在一点问题,但是种子生产管理部门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浪潮中,合理宏观调控,大力提高种子的质量,促进农民增产,让农业的发展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煜,马海波.蔬菜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青海农技推广,2003(2)

种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种子管理产业

中图分类号: S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46-1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渗透到农业各个领域,现代种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使种子在生产、贮藏、加工、检验、经营与管理等多重领域都已渗透计算机技术。当前,为了建立统一开放、稳步发展的种业市场,打破种子区域保护,打造诚信守约、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就要让计算机网络信息覆盖全国种子市场,对种子质量检测、认证、信息发布和展求、品种区域优势等信息资源快速查询,构建信息保障及时、调控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

1 种子检测管理信息化

种子检测过程中的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来实现技术升级。通过种子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可加强对种子检测工作的信息处理和检测数据的管理,并且对整个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和控制,全面提高种子检测工作的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种子产业重视程度增加,多项扶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加强,种子国际化速度加快,新品种大量涌现。种子检测机构要应用管理软件对种子检测工作进行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管理,向客户提供具有个性化服务、技术含量高、准确率高的种子检测服务。另外,客户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发送需检测种子的相关信息和检测要求,在网络上实现对种子检测全过程的监控和检测状态查询。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只局限于电脑,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技术手段以其更为方便快速、适时适地都可查询的优点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品种信息化管理

品种管理首先要严格审定标准,严把品种审定关,强化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测定,并针对品种特性科学划定推广区域。一种农作物品种要在一个地区进行销售和推广,则必须要经过引育繁育中心的试种和登记,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杜绝个别公司的虚假宣传欺诈农户的现象,并从根本上规范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其次,鉴定结果也是受害农户索赔的重要证据。再次,要广泛引进国内外新品种,以与本区域内的品种优势互补,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以及品种更新。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市场上销售和推广的所有农作物品种进行同步鉴定和集中展示,建设农作物品种示范、展示和推广基地。最后,种子企业应该增进和大专院校及农业科研院所间的学术交流,加大对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品种的选育力度,并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宣传推介创新型良种。

品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品种库的基础上,依据引育基地品种鉴定信息、审定通过的新品种信息和生产上品种应用的信息,并综合分析种植技术、气象和土肥等资料,建立一套完备的品种知识和信息数据库,囊括区试、示范和审定数据及本地区鉴定、评价和利用数据。其中,品种决策子系统的功能是做出适宜的农作物品种选择,为品种使用者提供更直观准确的服务。品种信息管理系统是采集品种信息,综合分析气候、土壤、效益、生产、植保、检测和种需求等信息,建立优质种植品种分布资料库、专家知识库和品种决策模型,针对品种决策目标来完成品种推荐。

3 种子信息发布与交流

自《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种子市场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种子信息更为丰富多样,种子管理站要加强种子信息服务,一是做好种子政策信息服务,及时传递政府在种子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收集当地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二是要做好种子生产信息服务,对当地气象条件、产种量及种子生产相关条件等进行科学预测,并合理规划种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三是要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对农业气象、农产品市场供销情况、农资价格等动态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和传递。四是要对种子产销动态、供求形势和价格规律等市场方面的信息提供服务。五是要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种子技术,将新品种审定情况、育种动态及种子高新技术应用等种子科技信息及时反馈和传递到基层。

种业信息发布与交流系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平台中的数据交换平台功能,实现系统间的代码转换和数据映射,同时采用“安全岛”的方式来实现内外网数据交换,以门户网站为基础,信息网络连通各级种子管理、经营、品种保护、科研育种和推广服务等相关信息,通过硬件建设、软件设计和网络化管理制度的实施,逐步建成标准化的种业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料自动采集、上传、备份、入库、分析、查询和站点网页及时自动更新。实现数据和信息交换、模拟预测、智能决策、综合信息查询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和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网上培训等。种子信息发布与交流系统的应用,为种子用户购买优质良种提供了服务,为种子企业拓宽业务范围服务,更为种子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公正执法管理服务。让农业生产者和各级种业经营者从信息的交流互动中受益,促进种子信息化市场的形成。

种子的贮藏与管理 篇12

种子入库前首先要清净仓库和仓具, 有条件的话可要进行消毒处理。并做到一个品种一次彻底清净, 防止其他品种种子混入。种子入库前要确定其纯度, 纯度高才能获得高产, 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要保证种子的净度, 净度是指种子清洁、干净, 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的含量低。种子净度高, 贮藏就比较安全, 如果种子中杂质含量多, 就容易吸湿或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 会引起种子发热、霉变, 造成种子生活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2 妥善管理好

种子入库后, 要使它能在贮藏期内不丧失生活力, 不变质, 不遭受意外的损失, 关键在于注意妥善的管理。

2.1 装种子的容器

要选用无磨损、透气性能好的麻袋、布袋季贮藏期间虽然处于休眠状态, 但是呼吸作用尚未停止, 用塑料袋或大缸装种子, 就妨碍了容器内部空气与外界的交换, 影响种子呼吸, 降低发芽率。如若种子含水量较高, 水分不易散发出去, 会使种子发霉变质, 失去做种价值。或编织袋, 一定不要使用不通气的塑料袋或大缸装种子。

2.2 种子的存放

装种子的麻袋、布袋或编织袋, 都不可直接放在地面上, 以防受潮降低种子发芽率。要用砖或石块把木板垫高40~60 cm, 再把种袋放在木板上。对于存放在房顶或庭院的玉米种穗, 顶部要用塑料薄膜或油毡纸盖上, 以防被雨雪淋湿, 造成返潮坏种。如果是同一作物的几个品种在一起存放, 必须拴上标签, 以防造成种子混杂, 影响使用。

2.3 注意管理

种子库房最好要远离厨房, 如果是和厨房相接, 必须把门封严, 以防做饭时的烟气串入库房。种子若长时间被烟气熏蒸, 不但会降低发芽率, 而且即或发芽和出苗, 也会因长势纤弱而易生病。同时, 不要把农药和化肥与种子混存一室。因为有些农药和化肥有一定的挥发性, 特别是碳酸氢铵, 在常温下就会分解出氨气, 氨气一旦钻进种子胚里, 会使种子丧失发芽力。农药也很容易污染种子, 降低发芽率而造成瞎地。

2.4 水分含量较高的种子在居室内保管

上一篇:职业人才素质培养下一篇:生态农业建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