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种子管理工作浅见

2024-06-01

县级种子管理工作浅见(共7篇)

县级种子管理工作浅见 篇1

种子广告是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种子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 也是种子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之一。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广告宣传的合法性, 直接影响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规范农作物种子广告行为, 杜绝非法种子广告发布, 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种子广告管理, 维护种子市场秩序。

1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种子广告管理的重要性

农作物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具有生活力的特殊商品。种子质量优劣和宣传引导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近年来, 我市种子广告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违法广告行为时有发生, 非法种子和未审先推品种广告屡禁不止, 有的种子广告夸大其词, 虚假宣传, 误导农民, 造成农业生产事故屡有发生, 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造成严重损失, 广大农民反映强烈。对此, 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要从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种子广告管理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做好管理工作。

2 规范行为, 依法开展种子广告宣传

一要坚持合法发布广告。进行广告的农作物种子须符合下列条件:主要农作物 (包括棉花、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马铃薯等) 种子须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各类种子的适宜种植区域应包括本地;农作物新品种必须先进行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试验示范种植, 并获得成功,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农作物种子一律不得在本地进行广告宣传。

二要严格广告内容审查。凡在本地发布的种子广告, 其内容必须在发布前经本地农业主管部门审查通过, 未审查的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

三要规范广告发布渠道。各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单位为本地农作物种子广告发布者, 镇、村不得发布种子广告, 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不得利用村广播、宣传栏等进行种子广告宣传。

3 加强监管, 严肃查处违法发布种子广告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种子广告执法主体职责, 对未经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种子 (含虽经审定通过, 但适宜种植区域不含本地的种子) 广告、虚假和误导农民的广告等各种违法广告要严查严处, 坚决打击, 决不手软。尤其是对因违法种子广告误导农民使用而造成较大农业生产事故和农民损失的, 要依法追究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法律责任。

4 各方配合, 切实增强种子广告管理合力

各地对种子广告要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镇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辖区内广播、电视和户外种子广告管理, 对非法广告要坚决取缔;要教育村、组干部不得擅自发布种子广告, 要大力宣传推广本地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严禁擅自推广使用其它品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本地范围内从事种子广告活动的管理, 确保所发布的种子广告合法合规, 严防非法广告坑农害农。农业部门要依法严格审查种子广告内容,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要及时审核, 同意发布。城管部门要加强对城镇户外种子广告的管理。广电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地媒体种子广告管理, 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传媒要自觉规范种子广告发布行为, 种子广告内容未经农业部门审核同意的不得发布。通过齐抓共管, 坚决杜绝非法广告行为发生,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县级种子企业检验工作探讨 篇2

种子检验是通过对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等项目进行检测和测定, 评定种子的种用价值, 以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种子检验, 其最终目标就是选用高质量的种子, 杜绝或减少因种子质量造成缺苗减产的危险, 减少盲目性和冒险性, 充分发挥栽培品种的丰产性, 确保农业用种安全。种子检验的对象主要是农作物种子, 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威胁之一是播下的种子没有生产潜力, 不能使所希望的栽培品种获得丰收。种子销售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稳健发展, 争取最大的利润空间, 更离不开优质的农作物种子, 而优质的农作物种子必需依靠检验员严谨认真的检验工作。开展种子检验工作是为了在播种前评定种子质量, 将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3543.1/3543.7-1995) 》, 种子企业检验人员应具备扦样、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水分测定等相关知识和能力, 并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 把好种子质量关。

1 扦样

一是检验员在扦样之前, 应根据《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T 2046.4-2006) 》检查农作物种子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防止某些种子企业为了销量对标注的内容弄虚作假, 夸大其词, 误导农民购种。对有问题的供种企业和品种, 及时上报, 并将所有品种、所有批次的标签归类存档, 以防止因标签标注不合格给企业带来纠纷。二是随着种业的不断发展, 一个县级种子企业每季可达30多款包装的种子, 检验员在种子入库时, 配合库房保管人员按企业、品种、批次合理存放, 悬挂标牌, 防止出库时因误对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郑单958, 从供种企业上分有德农、金博士, 从包装上分普品、精品、单粒, 从是否包衣分包衣和不包衣, 每一款包装的价格都不同, 一旦出库有误, 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三是检验员必须严格按照检验规程的要求根据种名、种子批的最大重量扦取送验样品的数量。根据《种子法》的要求, 销售的农作物种子必需是袋装, 根据种子批的袋数, 采用随机的方法合理划定扦取的最低袋数。因种子扦样具有破坏性, 扦取的袋数少不具有代表性, 扦取的过多影响销售, 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1]。四是扦样取得的送验样品验收合格并按规定要求登记后, 应从速进行检验, 对保留的备份样品应标注齐全, 将样品保存在凉爽、通风的室内, 使质量变化降到最低限度, 为了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纠纷, 便于日后复检, 在适宜的条件 (低温干燥) 下保存一个生长周期。五是因种子市场连续多年供大于求, 品种多、乱、杂, 批发的种子每季会多次调换。种子零售商存放条件不同, 有些种子在存放时因环境造成质量下降, 种子检验员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 对可疑的种子袋袋检查, 及时复检, 对确有问题的种子及时扣留、封存, 以免给企业和农民造成损失。

2 发芽

一是检验员在进行室内发芽试验时, 一定要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要求操作, 并做好记录。既可杜绝质量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造成农民播种后缺苗断垄, 也可防止因检验有误造成公司错失好的合作伙伴或销售具有市场潜力的好品种。二是发芽试验幼苗鉴定很关键, 依据检验规程附录 (正常幼苗与不正常幼苗的划分) , 严格区分正常幼苗与不正常幼苗。做好记录的同时, 保存影像资料。约80%农民播种玉米品种采用混播, 出苗后分不清品种。当农民播种出苗后有争议时, 检验员可以依据影像资料和文字记录, 辨别品种的真实性和缺苗断垄的原因。县级种子企业每年都会因出苗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检验员更是一到播种出苗时就头疼, 生产中自然条件、管理方法千差万别, 播种机械、播种方法的不尽相同, 常造成出苗不齐, 都需要检验员仔细甄别。检验员只有心中有数, 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既维护企业的利益, 又可以帮助农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三是检验员要教会零售商如何正确区分正常幼苗和不正常幼苗, 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做好出苗试验。因为零售商是直接面对农民的, 只有他们听懂、会操作, 公司才能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 从而创造更好的销售业绩, 取得更多的利润[2]。

3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此项检验对检验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要求较高。大部分县级种子销售企业不具备实验室检测纯度的条件, 尤其是玉米种子电泳试验, 所有县级种子企业都无法开展, 一般由检验员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田间鉴定。种子企业与种子企业之间、种子企业与农民之间产生的纠纷往往都是因为对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认识上存在差异造成的。检验员可根据田间长势、品种的特征特性, 结合发芽试验幼苗鉴定的记录和影像资料进行鉴定, 本着对供种商、销售企业、农民负责的态度, 明确是种子纯度的问题, 还是自然条件或栽培管理造成的。如果检验鉴定水平不高, 就会给企业带来麻烦, 降低企业的信誉度, 影响企业的销量, 或导致企业因不必要的赔偿造成经济损失[3,4]。

4 水分测定

水分测定相对于其他检验项目容易, 有专业的种子水分测定仪, 但做到准、勤也很不容易。一是准。种子经过设备精选加工之后, 水分达标。但有的种子贮存时间较长, 贮存条件各异。种子呼吸本身会产生一定的水分, 如果贮存条件不达标, 会造成不同批次、同一批次不同包装袋、同一包装袋不同部位之间种子水分存在差异。如果水分测定不准, 种子入库后存放一段时间, 会造成芽率降低、重量减少甚至报废的现象。小麦种子生产、贮存、运送时间正值雨季, 极有可能造成部分种子因淋雨而报废。如果检测不准, 一旦调入这样的种子, 企业会损失惨重。二是勤。种子入库贮存时, 要根据时间、气候勤检。因为种子呼吸会产生大量的水分, 造成种子水分分布不均或增加。同时, 某些种子贮存时间长, 例如玉米种子从调种入库到销售结束, 长达半年之久, 贮存过程中经历雨季、干热风等自然气候的影响, 检验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检验次数, 确保种子安全, 保证种用价值不降低, 减少企业损失。

参考文献

[1]孟庆华.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 2008 (3) :14-16.

[2]佟屏亚.论中国种子企业的兼并与联合[J].中国种业, 2003 (12) :1-3.

[3]靖飞, 李成贵.跨国种子企业与中国种业上市公司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 2011 (2) :52-59.

适应新形势强化县级种子管理 篇3

1 种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1 种子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2009年是《种子法》颁布实施的第10年。10年来, 以《种子法》为核心的种子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等。同时, 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配套性地方法规。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 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种子法律体系, 保证了种子行政执法的合法性。

1.2 种子政企分开基本完成

原来的种子管理站, 特别是市、县级种子站是集行政、企业、事业三位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这种体制造成了种子行业的条块分割和国有种子企业对种子市场的垄断, 阻碍了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 各地即开始了种子体制改革和种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 种子的经营职能逐步从种子管理站剥离。国务院国办发 (2006) 年第40号文件更是极大地加快了各地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到2008年底, 绝大部分种子管理站都完成了种子政企分开, 其经营职能剥离, 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处置, 开始专司种子管理职能。

1.3 种子经营主体多样化

《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转让和出售、资产重组等形式, 成立了产权清淅、自主经营的各类种业公司, 民营、合资和股份制种子公司大量涌现, 种子经营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打破了过去由各地种子站或国有种子公司垄断当地种子市场的局面。

种子经营主体的多样性促进了种子市场的繁荣, 也加剧了种业间的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品种多乱杂现象。

1.4 知识产权受到尊重和保护

植物新品种是推动农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植物新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997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1999年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农业部先后发布了七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 使受保护的植物属和种达74个。品种权由原来的育种家或育种单位向种子生产经营者无偿提供使用到向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发展, 知识产权受到尊重和保护。以江苏省的新品种保护为例, 截止到2008年7月, 就有42家单位和个人的342个品种申请了保护, 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的作物由最初的稻麦棉作物发展到水稻、麦类、玉米、棉花、油菜、果蔬和花卉等, 受保护品种由原来的主要以杂交品种为主, 逐步向作物常规品种转变。

2 新时期种子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是种子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包含两个方面, 即品种使用安全和种子质量安全。

任何农作物品种都有一个区域适应性问题。要确保农业品种使用安全, 首先要杜绝未经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流入市场和审定品种的跨区域推广种植;其次要做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 掌握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加强良种栽培技术研究, 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三要建立品种淘汰制度, 严防有重大缺陷的品种或退化严重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是保证种子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市场上销售的种子, 在种子生产和经营企业自检的基础上, 种子管理站要加强种子质量监管, 一方面通过种子生产的许可管理和种子质量跟踪工作在源头上严把种子质量关, 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另一方面是对市场上销售的种子及时进行监督抽查, 确保种子质量。

2.2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保证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县级种子管理部门, 在履行种子行政管理职责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求实的原则, 以种子法律法规为依托, 依法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 一是做好种子质量的监管;二是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 净化种子市场,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维护种子消费者权益;三是以新品种维权为中心, 确保种子企业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 规范种业经营行为, 营造公平竞争的种业环境, 为企业的合法经营和种子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3 对市场实现有效监管

如何对市场实现有效监管是各级种子管理站, 特别是县级种子管理站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目前, 县级种子管理站在实施市场监管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执法主体问题。目前, 县级种子管理站大都和县农林执法大队并存, 尽管《种子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种子站行政执法的权力, 但在同一个县域内, 县级种子管理站往往只有检查权, 而无处罚权, 从而影响到对种子市场开展有效的监管。

二是缺乏必要的市场监管和种子检验装备。部分县级种子管理站在实行政企分设时, 往往是净身出户, 原来装备和配套的一些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仪器大多转给了种子经营企业, 因而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必需的设备开展种子市场监管工作。

三是资金问题。县级种子管理站在政企分开时, 地方财政着重考虑和保障的是人员工资, 而工作经费大多匮乏。特别是开展种子抽样、质量检验、品种试验、种子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时没有专项经费。

四是缺乏交通工具。在一个县 (区) 域范围内, 种子经营企业和种子经营户少则几十家, 多则达上百家, 几乎分布全县各地, 要对种子经营户进行普查需要几天时间。而交通工具的缺乏往往影响到市场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给开展市场监管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3 加强种子监管硬件建设和良种补贴管理

要做到有效监管市场, 既要解决政策层面方面的问题, 也要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而改善和提高种子市场监管的手段和条件, 是目前种子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种子管理站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加大种子市场监管装备建设

加大种子市场监管装备建设, 可以大大改善县级种子站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和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条件和手段, 使县种子站能够对县域范围内所生产和经销的主要农作物种子进行有效监管, 从而在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

种子市场监管装备建设的最低目标, 是确保每个县级种子管理站都能拥有一间标准种子检验室, 并配备有必要的种子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附属材料, 保证能够开展一般性的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检测分析工作。在目前条件下, 县级种子站只能保证吃饭财政的情况下, 种子市场监管装备建设需要财政支农资金的大力支持。

3.2 加强对良种补贴的管理, 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3.2.1 加强良种补贴的管理。

良种推广补贴主要是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需要与优质良种挂钩, 有特定的补贴对象。然而, 一些地方在实施良种补贴时, 将良种补贴和其他农业补贴简单合并, 成为农民种田直补和增支补贴的一部分, 失去了良种补贴的本来意义。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良种补贴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提高良种补贴的公正公平公开性, 以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3.2.2 发挥良种补贴经济杠杆作用。

县级种子管理工作浅见 篇4

1 提高种子生产经营准入条件, 对零售商实行执业资格制度

种子是具有生命力的最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 对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太多, 造成市场品种多、乱、杂, 价格高而乱。建议提高种子生产经营准入条件, 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种子企业。

而另一方面, 种子使用者广大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 信息闭塞, 对品种知之甚少, 农民购种主要靠零售商的推荐介绍, 如果种子零售商没有文化, 不懂专业知识, 那么零售商向农民推荐品种就好比瞎子牵瞎子走路。因此, 建议对种子零售人员作一资格规定, 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或通过专门培训, 经农业部门考试合格后发放上岗证, 方可销售种子。

2 搞好备案登记, 严把市场准入关

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要扎扎实实开展种子经营备案登记工作, 制定种子销售准入备案登记制度。要求所有进入本区域销售的主要农作物种子都要进行登记备案, 申请准入。种子企业申请准入登记时, 必须提供种子样品、品种介绍材料、品种审定证书、品种权人授权生产委托书、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证、营业执照、转基因安全证书、种子标签及包装袋、授权经营委托书、种子数量及去向。经审查符合有关规定后, 填写种子备案准入登记表, 方可销售。

3 加大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达到使用者知法懂法

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对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宣传, 使之懂法, 依法保护自已的合法权利;对种子经营者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不管是种子经营者还是使用者都要掌握最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使之知法守法。

4 打击虚假广告宣传, 适度限定种子价格

为了避免虚假广告误导消费, 广告宣传使用名称必须与审定名称一致, 特征特性宣传必须与审定内容一致, 商品种子广告必须经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才能发布。

为了降低种子价格, 减轻广大农民的购种负担, 政府应出台对种子价格的干预措施, 将种子价格限定在某个额度内, 违者将给予严厉惩罚。

5 建立品种退出机制, 及时淘汰不适宜的品种

从品种实行审定制度以来, 审定通过的品种确实很多, 但由于产量、品质、抗性等原因, 相当一部分老品种已不适宜在生产上应用, 应及时退出。由于老品种大多未申请品种保护, 有的不法经营商利用这些老品种合法的外衣, 包装其他品种或未审品种进行经营, 严重挠乱了种子市场秩序。为了杜绝或减少这种情况发生, 根据生产表现和示范展示结果, 每年应审查废除一批老品种, 还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6 开展主导品种示范筛选工作, 引导农民选准优良品种

为解决“品种布局难”、“好品种推广慢”、“农民购种选择难”、“经销商乱宣传”等问题, 应建立稳定的“新品种展示园区”, 每年由种子管理部门向种子经营单位广泛征集展示品种, 规范种植、精心管理, 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主导品种, 并进行广泛宣传, 做到农民家喻户晓, 强有力地推动和引导农民选购高产优质良种。

7 完善种子市场监管装备, 提高种子质量检测能力

目前, 县级种子管理体系的设施装备水平依然较低,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装备建设, 改善县级种子管理站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和种子市场监管的条件, 使其能够对县域范围内所生产和经销的主要农作物种子进行有效监管, 最大限度地减少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带来的隐患, 从而在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国家应加大对种子质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 健全县级种子质量检测体系, 加强区域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使之能适应种子市场的需要。

8 开展种子企业诚信考核, 加大种子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力度

种子执法部门应严格依法办事, 对未审先推、经营假劣种子、夸大宣传、流动摊点等应重点打击。建立种子企业诚信经营评价体系, 依据种子质量抽检结果、市场主体资格、群众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监管, 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选一批诚信经营公司、诚信经营店铺, 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对违法企业实行定期通报, 对通报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

强化种子的质量监督抽查。对于申领种子生产证的企业, 种子管理站在督促其建立起规范的种子生产档案的同时, 应提前介入其种子生产流程。做好种子质量田间监管和种子企业所供种子的田间质量跟踪工作, 严格控制不合格种子进入加工、销售环节, 做到生产的每一批种子的来龙去脉都有案可查。在种子销售季节, 有重点地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切实抓好种子标签和包装标志专项检查, 在检查工作中主要检查商标标志、种子包装和种子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并将专项检查作为市场督查工作的重点,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 控制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保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9 建立服务平台, 为民排优解难

培养一批懂法律、懂技术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专门为农民搭建一个服务平台, 公开服务电话和服务时间, 做好优良品种信息咨询、技术咨询、政策及法律咨询服务;对种子质量投诉、田间质量纠纷要及时、妥善进行协调处理。

1 0 组织实施好国家良种补贴项目, 正确引导农民选用优种

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家良种补贴政策, 建立规范的良种补贴项目档案。在良种补贴面积落实时, 由村干部具体负责, 农户据实申报, 村委会登记、核实、公示, 无异议后上报乡 (镇) 人民政府, 由乡 (镇) 审核、汇总后报县农业和财政部门, 层层把关, 各负其责。

县级种子市场管理方法研究 篇5

关键词:种子管理,问题,措施,县级

农作物种子是确保农作物健康发芽和生长的母体, 是农作物种植的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如果种子出现问题, 轻则芽苗长势弱, 重则无法发芽出苗, 导致颗粒无收。而这样的事情在近年的农作物种子市场上的报道屡见不鲜, 坑农毁农事件不断发生, 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 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和农作物种子质量, 净化农作物种子的市场经营机制和种子来源, 监管种子产地和在市场中的流通, 刻不容缓[1]。因此, 如何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监管, 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让农作物种子在市场中能有一个安全透明的流通, 让农民种到地里的种子是有质量保证的放心种子, 这是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1 目前县级农作物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

1.1 县级农作物市场上经营机制混乱

在县级农作物市场上, 由于监管不严, 各种经营机制的机构都共同存在。大到公司企业, 小到个体商贩, 甚至在乡村还有代销点, 整个农作物种子市场经营体制混乱, 而且多种品种的农作物种子并存, 这就导致农作物种子质量良莠不齐, 从而出现坑农害农现象。

1.2 农作物种子经营者仅以盈利为目的, 对种子知识不了解

由于农作物种植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 因此经营和销售农作物种子的从业人员和公司都是季节性经营。到了农作物种植季节, 农作物种子经营人员开始在各个市场进货, 由于没有农作物种子方面的专业知识, 无法鉴别种子的质量, 仅凭感觉进货, 而这种进货的结果是经营者自己也不知道种子是否质量过关, 一旦出现问题, 没有后续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解决措施, 就会得不偿失且引起纠纷。而且在购买种子时, 如果手续不全, 后续处理就会出现麻烦, 对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1.3 农作物种子经营品种多、繁、杂

由于县级农作物种子市场相对的闭塞性, 销售人员所具备的农作物种子知识相对粗浅。因此, 各种品牌的农作物种子都会有, 适合本地种植的不适合本地种植的都有。经营者由于自身对农作物种子专业知识的欠缺, 进货时也是一知半解, 各种质量品牌的种子都进。因为经营者逐利的目的, 包装不规范、产品说明书不全等各种杂种都进入市场, 而农民在购买种子时无法鉴别, 造成很大的损失。

2 县级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方法

2.1 严格农作物种子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经营者专业水平

在县级农作物种子市场经营方面, 一定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实行凡是经营农作物种子的从业者, 必须取得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在发放经营许可证时, 一定要对经营场所、检测仪器、技术资质等进行审核, 坚决杜绝“人情证”和“关系证”。还有就是必须提高经营者的专业素质, 对经营者进行农作物种子经营方面的专业培训, 持证上岗。同时, 进一步规范农作物种子的市场规章制度, 只有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经营, 不得超越经营许可范围[2]。经营者要详细登记农作物种子来源, 并在进货时严格检测货物, 登记备案, 方便检查。

2.2 规范种子经营行为, 推广优良品种

2.2.1 强化市场管理。

应对种子市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的管理, 从源头上杜绝质量不合格、标签标识不合格、包装不规范、未审定的农作物种子流入市场, 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 引导建立规范公平、有序竞争的种子经营环境。

2.2.2 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制度。

种子经营档案是种子销售的合法凭证, 也是规范化管理种子经营行为的重点因素, 对于保障种子质量具有可追溯性。种子监管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重点监督检查档案制作、填写是否规范详实, 应将种子经营档案列入监督范围, 做到种子质量可追溯性, 同时也是鼓励种子经营者合法守约经营的有效激励手段, 对其有一定的约束性, 又可以起到合理的引导作用[3]。

2.2.3 严格监管品种的宣传及相关广告。

一是种子经营者印制的宣传单、店面悬挂的标语横幅等均视为广告宣传, 种子管理站应对宣传方式、内容与品种公告不符、广告词夸大、失实、误导农民的给予查处, 在其宣传前必须到种子管理站审核备案。二是种子管理站应与工商、宣传部门勤沟通多协调, 涉及种子方面的广告内容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 主要性状描述应当与审定公告一致[4]。种子管理站应争取做到对种子广告未经种子管理站审查或不按审查的内容发布种子广告的, 以维护经营者的舆论宣传自由, 提请广告监管部门进行查处, 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舆论知情权力。同时, 种子管理部门应把群众举报、来信投诉、来访及种子纠纷的接待处理工作认真做好, 杜绝虚假广告乘虚而入。

总之, 县种子管理站为充分发挥县级种子管理站的职能作用, 要做好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 同时要对种子经营者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并且要加大新品种现场观摩的力度, 扎实做好种子事故纠纷的调处工作, 加强质量和品种的管理、相关资质的管理、市场监管、优良种子的推广等。

参考文献

[1]丁志军.县级种子管理对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实行有效监管的思考[J].中国种业, 2012 (10) :38-39.

[2]周成.浅谈县级种子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措施[J].经营管理者, 2013 (3) :183.

[3]陈晓颖.加强县级农作物种子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种业, 2013 (4) :31-32.

县级种子管理工作浅见 篇6

1 新形势下县级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种子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很多县级种子管理人员是从原种子管理站划拨过来的, 但是他们的种子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淡薄, 还有部分人员缺乏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意识, 这样给依法管理种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人员尽管对种子管理技术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长, 有的从事过种子管理的经营工作, 有的做过种子管理的宣传工作, 但对相关法律政策的实际运用能力欠缺, 在这方面还需要提高。

1.2 种子管理经费不足

由于市县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有限, 导致种子管理经费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保障。种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深入种子市场进行严格指导和检查, 最终导致县级种子管理工作长期停滞不前。种子质量监察设备配备不全。

1.3 种子市场混乱

近年来, 种子市场存在严重问题, 有的甚至销售没有生产日期或者是过期的陈旧种子。以临武县为例, 全县杂交玉米种子市场销售品种不少于50个, 很多流动的种子商贩在农村集市销售不良种子, 农户如果选择了这些种子, 会给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带来严重危害。

1.4 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我国县级单位 (在同时设有种子管理站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情况下) 在遇到种子纠纷问题时很被动。因为种子管理站对种子的管理只有巡查权, 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协调机制, 甚至没有约束力。虽然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各部门要综合执法, 但是农业综合执法部门与种子管理部门由于长期缺少固定的协调机制, 使得种子管理站在规范种子市场方面约束力很低, 常常出现部门执法责任不到位的现象, 最终影响了种子管理工作的效果。

同时, 由于不具备处罚权和执行权, 容易造成种子管理缺少系统性, 县级种子市场不规范现象突出。

2 新形势下提高县级种子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加大种子市场管理力度

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县级种子管理工作, 并且对农民购买的种子“看发票、检质量、问来源”。针对流动种子售卖点及销售伪劣种子的行为, 县级种子管理站要对种子企业和种子经营门面进行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时给予严厉打击。

2.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各市县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 同时加大对种子优良品种的研发、县级新品种展示园建设以及种子收购资金、救灾种子储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市县级财政要加大对种子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 积极协调相关农业部门, 加大对种子行业的资金支持, 使灾后品种保障能力、新品种的快速推广能力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使各市县种子行业都能够尽快成长起来, 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3 加强对种子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种子管理人员要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打造一个廉洁公正、作风优良的种子管理团队, 让种子管理人员可以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对种子商户要进行岗位培训, 为培训合格的种子商户颁发种子岗位技术培训合格证, 不合格者则一律予以重点监管。

2.4 完善种子管理监管体系

通过加强种子管理队伍的技术力量, 加大种子的管理力度, 打击无证推广、超范围推广以及非法生产经营, 不断完善种子管理体系。深入开展种子管理工作, 加强对种子企业和种子经营者的监管力度, 为县级种子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总之, 当前我国县级种子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发展。随着种子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 只有不断调整工作态度、创新工作方法、增加种子工作的调控力度、找对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开展种子管理的各项工作。

县级种子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篇7

1 县级种子市场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经营者多, 但是整体上的素质不高。

当种子市场逐渐的放开之后, 对种子经营者的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就降低了, 这种情况下种子市场呈现一种非常活跃的状态, 经营者的数量也是不断增多。而种子经营人员的入门要求是很低, 而相关的管理部门因为受相关法规的制约, 对经营人员进行把关也是比较难。销售人员的普遍年龄还都比较大, 一般都没有接受过比较高的教育, 而且经营的店面也一般都不大, 也没有很高的收益。这样就导致在种子方面发生纠纷时无力负担民事方面的赔偿, 相关管理部门也是无能为力的。

1.2 新品种的引进比较难以控制。

种子有很多不同的品种, 各个品种适合种植的区域也是不尽相同, 在引进每一种新品种或者是优良品种时都要遵照一定程序。近年来因为种子市场呈开放式的局面, 经营的人也是急剧增加, 各个经营者采用的经营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使用的渠道也很复杂。有很多经营者们本身对于引种时的程序以及要注意的问题都不是很清楚, 而农民群众们也不具备对种子的鉴别能力, 自我保护的意识也不是很强, 这样就会出现未审先推或者是未认先推的现象。

1.3 种子质量检测的设备不先进。

县级种子的管理单位中, 大多数缺乏比较专业的检测质量的设备和比较有资质的种子检测人员。采用的种子质量检测手段都比较落后, 多数都是用肉眼查看, 这样的检查没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检测的准确性也就可想而知。

1.4 经费不足。

在前文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 对种子的管理工作的经费问题进行了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在现实中普遍都没有得到落实。原因是那些二级财政预算的事业单位中, 工作经费是受到上级的调控因素制约的, 资金很难足额的到位, 而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用来培训的费用更是难以得到落实。种子管理的相关工作因为涉农的收费项目取消后失去了项目的支撑, 更是难上加难。

1.5 种子的价格无法控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之后, 种子品种的所有权的相关权益被行之有效的保护了起来, 但是市场上种子的价格却是一直在上涨。要是有的品种被冠上“精品”的头衔, 那么价格就会更高。种子经营者们对经营品种的选择原则就是, 哪家公司的种子获得的利润高, 就经营哪家公司的种子。也就是说, 销售量大的种子未必是最好的、最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品种, 绝大多数都是经营者们最获利的品种。

1.6 农业执法的体制上有问题。

在农业部和各个级别的主管部门在执法中被要求进行综合性的执法, 但是在实际的执法中还是各个地方管自己的, 多头进行执法。这样不但对管理资源上是一种浪费, 管理也不能形成联合的力量, 无法明确执法的责任。农资市场中的监查和管理上仅仅使用季节性的整治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管理上的一种缺失。

1.7 种子的相关法规不能顺应市场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对主要的农作物的种子在管理上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而那些不是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比如蔬菜种子的管理上就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 但是这些农作物虽然不是主要的农作物, 但是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2 解决县级种子市场中困难的相关对策

2.1 对农业系统的执法资源进行整合。

首先要将现在种子管理站中的优势大力发扬, 比如人员比较充足、相关体系比较完善并且有一定的执法经验。这样来进行农业系统执法资源的改革, 在县级种子管理站的基础之上, 组织建立县级的农业综合执法的队伍。执法大队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全面的进行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将多头执法、执法中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和改善。

2.2 重视生产和经营人员的上岗之前的培训。

在生产和经营人员在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法律法规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充实, 还要就其学习的结果进行考察, 考察结果合格的可以颁发相关技术资格证书。而在考试中没有通过, 或者不具备能安全贮存种子的条件的经营者是不能上岗从事种子经营的工作。培训的内容上要注意创新, 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营者们在实际问题上的解决能力, 也让经营者们在经营过程中尽量减少纠纷, 并将售后的服务质量提高。

2.3 政府要加大投入, 保证种子管理的经费充足。

政府要将县级种子的管理执法工作中用的经费纳入到财政的一级预算中, 在这中间将拨款的环节减少, 这样才能保证经费在下发时不至于大幅度的缩水。还要将执法的项目列在农业项目的重点内容中, 在最大程度上将执法的装备以及工作条件加以完善。特别是关于优良品种的实验上, 要加大工作经费的投入, 这样才能使优良品种的更新以及换代更好的顺应现代的农业方面的发展需要。

2.4 将种子生产以及经营门槛提高。

种子法的相关条款可以加以修订, 主要针对种子的生产以及经营方面, 要将门槛提高, 对那些非主要的农作物的管理要加强, 特别是关于蔬菜种子上的管理, 要十分重视。

2.5 让种子的定价机制更加合理和完善。

为了使种子的价格更合理, 就要建设完善的种子定价机制, 对种子的价格加以比较严格的控制。在种子数量比较少的年份中, 尤其要加强对价格的控制和管理, 严格的预防种子行业出现暴利的情况, 对种子价格是不是公平合理的问题, 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监查和管理。

2.6 完善监管环节。

种子市场中的监查和管理工作在整个种子管理工作中都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更是有关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方面是不是合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进行监管工作时, 一定要集中力量, 首先在种子生产的过程中, 就要严格管理。对于那些生产条件上不满足要求的、种子的质量不能保证的那些生产单位要取消其生产种子的资格;没有生产资格证的也要加以严厉的处罚;还要严格的打击在生产许可证上造假的行为。

结束语

种子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问题, 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整个农业的增收问题。将种子的质量进行提高, 在种子的管理工作中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在县级种子在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重视, 这样才能使种子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宋云丽.县级种子站如何搞好管理——对新野县种子管理工作的调查[J].种子科技, 2003 (04) .

[2]何延成, 王平, 杨光宇, 李应权, 张保亮.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06) .

[3]李卓民, 夏献锋, 吴久好, 杨奎, 杨艳洲, 朱有才.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5) .

[4]张健, 霍仕平, 张兴端, 晏庆九, 余志江, 向振凡, 张芳魁, 冯云超.新形势下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模式的思考[J].种子, 2014 (08) .

[5]刘君祥, 施中英, 崔丽.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一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J].农家参谋 (种业大观) , 2012 (04) .

上一篇:信号跳变下一篇:中国城市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