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农药

2024-11-30

高毒农药(共10篇)

高毒农药 篇1

近期在福建漳州市召开的2008年高毒农药替代示范项目总结会上, 与会专家针对水稻等七大作物病害虫, 根据2008年评价结果, 推荐阿维菌素等28个农药品种作为第四批5种高毒农药的替代品, 同时公布了56项配套使用技术。

据了解, 自2005年启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以来, 农业部已推荐了四批高毒农药的替代品种, 可用于虫害防治的高效低毒杀虫剂50个品种和144项配套使用技术。业内专家一致认为, 替代药剂完全可以满足重大虫害防治需要, 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品质, 促进农业增收。

为了进一步确保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停止使用后, 有高效经济安全的替代品种来控制重大害虫危害, 2008年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大等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共同实施了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 继续筛选了一批可替代的农药品种, 并研发、集成了一批配套的使用技术。根据2008年评价结果, 推荐阿维菌素、吡蚜酮等28个农药品种作为第四批替代品种, 其中防治水稻害虫的有7种, 防治小麦害虫的有2种, 防治玉米害虫的有1种, 防治棉花害虫的有4种, 防治蔬菜害虫的有12种, 防治柑橘害虫的有11种, 防治苹果树害虫的有8种, 防治桃树害虫的有3种, 防治大豆害虫的有5种, 防治茶叶害虫的有3种, 配套使用技术56项。

高毒农药 篇2

含有五种高毒农药的混配制剂工作的总结

为了全面禁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在我市农药市场的销售,实现全面禁止五种高毒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在农业上使用的目标,我市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市场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开展高毒农药的查处工作,现将200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经营者对农药知识的了解和认真执行农药法规、政策的自觉性,我站号召各县(市、区)农药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市农药经营业户进行培训,共培训300多场次,一万余人。另外,白城市及各地农药管理人员还与工商等相关执法部门积极配合,走上街头,现身说法,同时利用农村科普大集发放宣传画报、宣传单,共2万多份,使全市形成了全面杜绝使用高毒农药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市场监管

在检查农药市场的同时,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严禁销售和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的规定,专门抽出时间在高毒农药使用旺季对大型市场、农村大集和摊点展开了拉网式排查。市农药管理站也多次到各县(市、区)抽查。全市共出动车辆95台(次),出动人员218人(次),检查企业数254个,均未发现有销售和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

三、及时报送报表。执法检查期间,按照省、市农业委员会和省、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的要求,遇到有高毒农药及时汇报,每月定期向省站和市农委报送检查情况报表,各报8次,同时向省食品药品安全局报表14次,使上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情况并指导工作。

白城市农药监督管理站

五省试点高毒农药定点经营 篇3

细化实施方案。承担试点任务的5个省农业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示范县和定点门店的选定条件、创建内容和目标要求等,确定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31个、定点门店353个,落实责任到人、进度到月,并指导示范县细化实化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突出源头控制。山东省建立农药经营告知制度,要求农药经营者应当将经营农药的名称、生产厂家、生产许可文号、登记证号等信息,告知当地县级农业部门,由农业部门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并印发《高毒农药产品名录》,张贴于各个定点经营门店。陕西扶风县农业局通过备案确定9个高毒农药批发商,每季度召集各个批发商与定点经营门店对接一次,确保批发、零售渠道不乱,从源头上管控高毒农药。

强化责任落实。许多示范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药监督管理体系,县农业局配备农药执法人员,乡镇配备农药执法监督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站长)、村里配备农药执法信息员(村委会主任),分别负责全县、全乡(镇)、全村的农药经营监管和使用指导。各示范县农业部门分别与高毒农药经营企业(或批发商)、各定点经营门店签订责任状,明确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农业部门的培训、指导与监管责任。

改善管理手段。各示范县利用项目资金,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门店配备计算机、扫码枪、身份证识别器等相关电子信息设备,实现高毒农药扫码进货、扫码销售、实名购买、电子台账等功能,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系统。

高毒农药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48%毒死蜱乳油 (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20%异丙威乳油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10%乙虫腈悬浮剂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试验在仙游县鲤南镇温泉村晚稻田进行, 试验地为平地、冲积壤土, 灰黄泥田, 土质中等, 排灌条件较好。供试水稻品种为两优航2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7个处理, 分别为25%吡蚜酮悬浮剂300、360、450 m L/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90、120 g/hm2;48%毒死蜱乳油937.5、1 125.0、1 500.0、1 875.0 m L/hm2;20%异丙威乳油2 250、3 000、3 750 m L/hm2;10%乙虫腈悬浮剂450、600、750 m L/hm2;清水对照 (CK) 。4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 防止串灌[1,2]。

1.3 试验方法

7月4日播种, 8月3日插秧, 种植丛数约14.4万丛/hm2。施药时生育期为齐穗期, 长势一般, 稻飞虱 (褐飞虱占99.5%、白背飞虱占0.5%) 严重发生。9月27日按设计剂量在7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水稻齐穗期, 加水900 kg/hm2 (每个小区用水量1.8 kg) , 用利农HD-400型喷雾器均匀喷雾1次, 施药时田间保持3 cm的水层, 待自然落干后再缓慢灌水[3,4]。

1.4 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天气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日均温22.5~28.5℃, 最高温23.5~32.2℃, 最低温17.3~27.7℃, 雨日4 d, 雨量6.2 mm, 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施药时、施药当天及药后1 d无雨, 药后第2天19:00—22:00有阵雨, 雨量4.2 mm, 药后第4~13天无雨。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

1.5 调查与计算方法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1、3、7、14 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 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5,6]。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 每小区取10点, 每点查2丛, 即每小区查20丛。差异显著性测验采用DMRT法。

2 结果与分析

药后1、3、7、14 d防效详见表1。经方差分析, 药后1 d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结果看10%乙虫腈悬浮剂450 m L/h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 g/hm22个处理的速效性较差, 48%毒死蜱乳油1 875.0 m L/hm2处理速效性最好;药后3 d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说明5个试验药剂间的速效性能总体差异不明显, 只与浓度递度有关, 浓度越高, 速效性越好;药后7 d: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本试验设计的5种药剂浓度梯度较合理;药后14 d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中25%吡蚜酮悬浮剂360、450 m L/hm2,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hm2, 10%乙虫腈悬浮剂600、750 m L/hm2等5个处理防效最好, 持效性优异;25%吡蚜酮悬浮剂300 m L/hm2, 48%毒死蜱乳油1 875.0 m L/hm2, 10%乙虫腈悬浮剂450 m L/hm23个处理防效次之, 持效性能较好;20%异丙威乳油2 250m L/h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 g/hm2防效最差, 与防效最好和较好的8个处理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25%吡蚜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20%异丙威乳油、100%乙虫腈悬浮剂5种药剂对褐飞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药后7 d防效达61.90%~88.37%, 可以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25%吡蚜酮悬浮剂360、450 m L/hm2,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hm2, 10%乙虫腈悬浮剂600、750 m L/hm2等5个处理防效最好, 持效性能优异, 药后14 d防效达71.65%~86.45%, 可以较好地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20%异丙威乳油2 250m L/h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 g/hm2持效性差, 药后14 d防效仅有34.74%~48.26%, 褐飞虱严重发生时, 不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25%吡蚜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20%异丙威乳油、10%乙虫腈悬浮剂5种药剂对水稻安全。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生产上推荐使用25%吡蚜酮悬浮剂300~450 m L/hm2, 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120 g/hm2, 或48%毒死蜱乳油937.5~1 875.0 m L/hm2, 或20%异丙威乳油2 250~3 750 m L/hm2, 或10%乙虫腈悬浮剂450~750 m L/hm2, 于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1次。褐飞虱偏重以上发生时, 可使用上述药剂防治2次, 间隔期7~10 d;也可用25%吡蚜酮悬浮剂360~450 m L/hm2, 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hm2, 或10%乙虫腈悬浮剂600~750 m L/hm2于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1次。褐飞虱严重发生时, 则可用48%毒死蜱乳油1 875.0m L/hm2, 加25%吡蚜酮悬浮剂360~450 m L/hm2, 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hm2, 或10%乙虫腈悬浮剂600~750m L/hm2, 防治1~2次, 间隔期12~14 d。

摘要:水稻褐飞虱高毒替代农药防治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25%吡蚜酮悬浮剂360、450mL/hm2,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g/hm2, 10%乙虫腈悬浮剂600、750 mL/hm2等5个处理防效最好, 持效性能优异, 药后14 d防效达71.65%86.45%, 可以较好地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高毒替代农药,防效

参考文献

[1]王彦华, 王鸣华.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7, 25 (2) :49-54.

[2]束兆林, 方继朝.锐劲特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对稻田主要蜘蛛的安全性研究[J].农药, 2000, 39 (10) :22-24.

[3]付群梅, 沈娟, 智通卫, 等.氟虱磺胺 (SIOC-I-002) 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J].植物保护学报, 2012, 39 (1) :95-96.

[4]赵便果, 邢华, 许乾, 等.25%吡蚜酮WP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效果[J].现代农药, 2009, 8 (3) :50-51.

[5]钟平生, 欧文敏, 钟振芳.5种杀虫剂对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 (9) :925-927.

高毒农药 篇5

3陕西省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公开承诺书

高毒农药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事关农业生产和农产

品质量安全。作为陕西省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我们身感

责任重大。为了进一步弘扬诚信守法意识,树立我们农药经

营行业形象,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我们高毒农药定

点经营单位携起手来,郑重向社会公开承诺:

1、合法经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

国家及陕西省有关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规范经营。

2、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弘扬“讲道德、守信用、公平竞争、行业自律”的行业风尚,对农民诚实守信,以优

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取信于民。

3、进货备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把高毒农药

购进关口,自觉接受农药管理部门、用户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积极配合农药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

4、专柜销售。严格按照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必须在经营门店设立高毒农药销售专柜的要求,实行专柜摆放、封

闭存放、明示标志、专人管理,做到规定上墙,店面干净整

洁。

5、实名购买。认真核实购买高毒农药人员的身份证(或

户口本)和所在地村委会(或合作经济组织)出具的种植证明,根据需要限量销售。

6、完善台账。按照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统一销售台账模式,全面建立销售台账,对高毒农药产品的来源、购买者身份、购买数量、购买时间、购买用途、联系方式等进行详细登记。

7、质量承诺。坚决不销售禁用农药、假冒伪劣农药,不

销售无“三证” 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

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标准证)已撤消登记的农药、标签

不规范的农药和过期农药。

8、热情服务。对客户和来店群众做到文明礼貌,主动热

情,不误导消费者,不与消费者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以上承诺的内容,我们严格遵守,认真履行,如有违反,愿意接受农药管理部门的处罚,自愿取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

资格,恳请社会各界监督。

承诺单位:

(盖章)

承 诺人:

监督单位:

农业部拟禁限用6种高毒农药等 篇6

近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农业部发布公告,拟对杀扑磷等6种高毒农药采取禁用限用措施。一是撤销杀扑磷使用于柑橘作物的农药登记,撤销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使用于甘蔗作物的农药登记。将溴甲烷、氯化苦农药登记的使用范围变更为土壤熏蒸。二是自2015年10月1日起,禁止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氯化苦、溴甲烷使用于蔬菜、瓜果、茶叶、甘蔗、中草药等作物。

对此,部分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涉及的6个农药品种中,杀扑磷的撤销,对农药行业影响较大,其他5个品种的农药已有部分替代产品。据了解,杀扑磷主要用于防治柑橘树介壳虫,共有40家企业登记的49个产品及4个原药,其中最近取得登记证的是在2015年4月2日。其他几种拟禁用农药主要登记在棉花、花生等作物上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而且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上均未见登记产品。

我国拟实行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粮食召回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日前就《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办法征求意见稿,我国拟实行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粮食召回制度。

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实行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库存粮食识别代码为载体,建立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制度,实现粮食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粮食质量数据库和质量分析模型,实现粮食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预报等。

实行粮食召回制度。粮食经营者发现其销售的粮食有害成分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召回已售粮食,并记录备查;同时将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未按规定召回、停止经营的,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我国玉米病虫危害呈加重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稳步增加,2014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53亿亩,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技术变化,以及新品种更换,我国玉米害虫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发生种类多面积大 在我国,造成经济损失的玉米害虫有五十多种,常发性害虫有二十多种。玉米害虫危害面积呈上升态势,2014年我国玉米害虫发生面积为8.37亿亩,防治面积为7.82亿亩,挽回损失1251万吨,但仍损失398万吨。

常发害虫危害加重 玉米螟、地下害虫等危害加重。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最主要的害虫,近年来玉米螟的危害呈上升趋势。2014年,我国玉米螟发生面积为3.53亿亩次,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黄淮海地区,其中辽宁、黑龙江、河北等省局部地区达偏重至大发生程度。我国玉米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旋心虫、二点委夜蛾等。自2008年来,玉米田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上升。2014年我国玉米地下害虫发生面积为1.12亿亩次,其中蛴螬4478万亩次、地老虎2768万亩次、金针虫2415万亩次。发生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的八省(区),其中辽宁、山西等省偏重发生。

一些次要害虫及新出现的害虫危害重 桃蛀螟:原来只是零星发生,近年来发生普遍,尤其在安徽、山东和陕西省发生较重。双斑萤叶甲:近年来,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及陕西局部地区发生较重。二点委夜蛾:随着麦收后免耕和贴茬播种栽培技术推广,危害逐年扩大。2014年,我国二点委夜蛾发生面积达到1516万亩次。

由于东北春玉米实行多年大面积连作,黄淮海主产区实行小麦—玉米轮作、套作和春、夏玉米混作等种植模式。另外,各地普遍采取密植、免耕、秸秆还田、机械跨区作业等措施,为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玉米虫源积累、传播扩散。同时,大部分地区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如遇适宜气候,玉米螟、地下害虫等将偏重发生。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继续增大,玉米螟在北方春玉米区仍将继续偏重到大发生,西南区玉米螟中等至中等偏重的态势仍将继续。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秸秆还田的大面积实施,使得玉米螟越冬种群数量变少,春播寄主面积减小,一代玉米螟种群数量将降低。然而夏玉米面积大,夏玉米心叶期世代危害轻,很少采取防治,因此,穗期世代玉米螟仍将维持中等发生的态势。

耕作方式的变革,免耕与浅耕技术的推广,保护了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使地下害虫种群数量增加。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旋心虫、耕葵粉蚧等危害将呈加重趋势。二点委夜蛾危害范围将继续扩大,成为一种常发性夏玉米的苗期虫害。除在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外,近期大范围暴发的可能性不大。

宁夏引进小麦匀播技术试种获成功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麦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银川试验站对2015年引进小麦匀播技术试验点(连湖农场80亩、贺兰县习岗镇1000亩)进行现场理论评产,经过现场随机抽样、割样、清数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按小麦千粒重40克预估,试验点理论亩产超过650千克,再创境内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冬小麦是当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据专家介绍,小麦匀播技术是2015年从国内引进的一项新技术,通过一台集旋耕、施肥、匀播、覆土、镇压于一体的多功能机械来完成。其特点是:无行播种、同深度播种、小麦分布均匀、单株通风透光好、个体优势明显、有效穗数多(多30%以上)、增产潜力大、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生产环节少、节劳节本。小麦匀播技术第一年在宁夏试验取得了突破性成绩,专家预测,此项技术将变革当地乃至西北地区的小麦耕作制度。

我国注册首个海水养殖动物活疫苗

近日,农业部批准了华东理工大学等4家单位联合研制的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为今年首个一类新兽药。

高毒农药 篇7

细化实施方案。承担试点任务的5个省农业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示范县和定点门店的选定条件、创建内容和目标要求等, 确定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31个、定点门店353个, 落实责任到人、进度到月, 并指导示范县细化项目实施方案,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陕西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 在咸阳市13个县 (区) 整建制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 定点门店由咸阳市农业局统一规划布局, 并在宝鸡市扶风县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山东省在泰安、临沂等5个地市各创建一个示范县, 强化典型引路,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源头控制。为规范农民用药行为, 从源头上控制高毒农药, 各地强化经营环节管理。山东省建立农药经营告知制度, 要求农药经营者应当将经营农药的名称、生产厂家、生产许可文号、登记证号等信息, 告知当地县级农业部门, 由农业部门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 并印发《高毒农药产品名录》, 张贴于各个定点经营门店。陕西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农药经营主体备案制度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 规范高毒农药进货和销售渠道, 要求批发商只能将备案的高毒农药批发给县农业部门确定的定点门店。扶风县农业局通过备案确定9个高毒农药批发商, 每季度召集各个批发商与定点经营门店对接一次, 确保批发、零售渠道不乱, 从源头上管控高毒农药。

强化责任落实。许多示范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药监督管理体系, 县农业局配备农药执法人员, 乡镇配备农药执法监督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站长) 、村里配备农药执法信息员 (村委会主任) , 分别负责全县、全乡 (镇) 、全村的农药经营监管和使用指导。各示范县农业部门分别与高毒农药经营企业 (或批发商) 、各定点经营门店签订责任状, 明确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农业部门的培训、指导与监管责任。各示范县农业部门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陕西扶风县农业局将10名执法人员作为分包片区农药经营门店的第一监管责任人, 包干负责日常监管工作, 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人士作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社会监督员, 把日常监管人员和社会监督员的姓名、照片、手机号码分别张贴于责任门店, 把监管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纳入社会监督之中。

改善管理手段。各示范县利用项目资金, 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门店配备计算机、扫码枪、身份证识别器等相关电子信息设备, 实现高毒农药扫码进货、扫码销售、实名购买、电子台账等功能, 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系统。同时, 帮助定点门店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经营人员素质、增强指导科学用药的能力, 支持当地农业部门建立完善农药经营的监管平台和网络系统。通过项目实施, 每个定点门店应达到“六个一”的要求, 即在醒目位置悬挂一块“高毒农药经营定点门店”铭牌, 张贴一套《高毒农药产品名录》等高毒农药管理规定, 悬挂一个公开监管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的监督牌, 设立一个高毒农药销售专柜, 建立一套高毒农药经营电子台账和可追溯体系, 具有一位以上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培训的持证经销人员。

高毒农药 篇8

近期在福建漳州市召开的2008年高毒农药替代示范项目总结会上, 与会专家针对水稻等7大作物病害虫, 根据2008年评价结果, 推荐阿维菌素等28个农药品种作为第四批5种高毒农药的替代品, 同时公布了56项配套使用技术。

推荐28个品种、56项配套技术

近期在福建漳州市召开的2008年高毒农药替代示范项目总结会上, 与会专家针对水稻等7大作物病害虫, 根据2008年评价结果, 推荐阿维菌素等28个农药品种作为第四批5种高毒农药的替代品, 同时公布了56项配套使用技术。

据了解, 自2005年启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以来, 农业部已推荐了四批高毒农药的替代品种, 可用于虫害防治的高效低毒杀虫剂50个品种和144项配套使用技术。业内专家一致认为, 替代药剂完全可以满足重大虫害防治需要, 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品质, 促进农业增收。为了进一步确保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停止使用后, 有高效经济安全的替代品种来控制重大害虫危害, 2008年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大等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共同实施了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 继续筛选了一批可替代的农药品种, 并研发、集成了一批配套的使用技术。根据2008年评价结果, 推荐阿维菌素、吡蚜酮等28个农药品种作为第四批替代品种, 其中防治水稻害虫的有7种, 防治小麦害虫的有2种, 防治玉米害虫的有1种, 防治棉花害虫的有4种, 防治蔬菜害虫的有12种, 防治柑橘害虫的有11种, 防治苹果树害虫的有8种, 防治桃树害虫的有3种, 防治大豆害虫的有5种, 防治茶叶害虫的有3种, 配套使用技术56项。

高毒农药 篇9

一、五种高毒农药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化学名称分别为:O, S-二甲基氨基硫代磷酸酯、O, O-二乙基-O- (4-硝基苯基) 硫代磷酸酯、O, O-二甲基-O- (4-硝基苯基) 硫代磷酸酯、O, O-二甲基-O-[1-甲基-2- (甲基氨基甲酰) ]乙烯基磷酸酯、O, O-二甲基-O-[1-甲基-2-氯-2- (二乙基氨基甲酰) ]乙烯基磷酸酯。

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 废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的农药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证书。

三、本公告发布之日起, 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在国内的生产、流通。

四、本公告发布之日前已签定有效出口合同的生产企业, 限于履行合同, 可继续生产至2008年12月31日, 其生产、出口等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 等法律法规执行。

五、本公告发布之日起, 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在国内以单独或与其他物质混合等形式的使用。

高毒农药 篇10

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在防治病虫害、保障粮食产量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统计, 2011年我国农药施用量达到178.7万吨, 比2002年增加了47.57万吨, 10年间增加了36.3%。从农药品种来看, 虽然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一些高毒、剧毒农药的施用, 但在一些分散农户中, 不规范、不科学的农药施用行为仍然较为普遍。近年来, 关于农药使用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药施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韩洪云等通过对农药施用成本及影响因素分析指出滥用或过量施用农药等不合理行为不仅给农产品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而且会危害到农业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1]Abhilash等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缺乏农药使用常识, 印度农户经常出现随意配比农药而导致农药过量施用问题。[2]李明川等通过对成都地区农户农药使用状况调查发现, 当地农民农药基础知识及格率仅为40.4%, 存在过量使用农药问题。[3]但也有研究认为, 即使农户了解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方法, 受其他认知不足因素影响, 违规用药现象也难以避免。[4]因此, 一些学者从定量角度对影响农户施药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DossandMorris等通过研究发现性别对农用化学品的施用有一定的影响;[5]崔新蕾等通过Logit模型对武汉市农户化肥农药使用生产意愿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包括性别、农业收入比例、家庭人口、土地区位以及环境满意度对农户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具有显著作用。[6]Dasgupta等认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农户农药使用最为普遍。正是由于受困于经济状况,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地区的农药使用量普遍偏高且较多地使用高毒农药, 农户农药中毒事件频繁发生。

综上所述, 农户作为农药施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 其施用行为是否合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及人们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高毒、剧毒农药的施用, 其危害程度更大。减少农药诱发的各种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虽然很多学者对农户施药行为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 但很少有人从农药品种角度分析, 尤其很少有人对农户高毒甚至禁用农药的施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认为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降低农药施用风险最首要的问题是降低高毒或禁用农药的施用比例。因此, 本文将利用2011年我国东部六省调查数据, 从农户行为角度分析农户在进行高毒甚至禁用农药施用决策行为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规范、引导农户合理施药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1. 数据来源

单位:户

资料来源: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受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区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保证样本的合理性, 本文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 根据样本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地形特征、农业生产特点, 2011年调查了中国东部六个省级地区, 包括北京、河北、山东、上海、江苏和浙江, 在各个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选择三个镇, 并在每个镇随机抽取1~2个村, 每个村随机抽取30个农户, 样本共包括21个村庄560农户, 考虑到样本的有效性及具有农业种植的农户, 最终有效样本共474户。样本地区涵盖了3个主要农产区和中国两个最大城市的农村地区。前三个地区代表北部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模式, 而后者代表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从地形结构来看, 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区。内陆村庄、海滨和大都市毗邻地区均被抽样。

2. 农户高毒农药施用情况

从农户农药施用情况来看, 涉及农药施用品种40余种, 其中不乏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农药。以甲胺磷为例, 虽然该农药品种已于2007年禁用, 但时隔多年, 这种农药在农业领域仍有广泛施用, 主要施药品种是水稻、油菜和大豆。其中, 100户水稻种植农户中, 14户农户选择施用甲胺磷, 占种植农户的14%;61户油菜种植农户中, 31户施用甲胺磷, 施用农户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大豆种植农户中, 83.9%的农户施用甲胺磷。除了禁用农药外, 如三唑磷、氧化乐果、锐劲特、呋喃丹高毒农药在调查农户中也均有施用。

三、农户高毒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自身特征、家庭特征、种植特征、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本文将采用调查数据, 在了解目前我国农药施用情况基础上, 通过建立农户高毒农药施用行为模型, 分析影响农户高毒农药施用的影响因素。

1. 模型建立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农户禁用或高毒农药施用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行为进行计量分析。因变量是二分变量, 取值0或者1, 且被解释变量之间相关性系数很小, 因此选取二元Logit模型, 运用STATA9.0统计软件对施用农药的474个样本的截面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相应的模型表达为:

其中, P为因变量为1的概率, B0为常数项, 1Bi为回归系数, Xi为影响农户禁用或高毒农药施用行为的因素, εi为随机误差。

2. 变量选择及预测

根据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合六省实地调查数据, 本文的实证模型中所采用的被解释变量是农户是否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 解释变量包括家庭特征、耕地特征、经济特征、政策因素以及地区差异特征等。

家庭特征。农户在决定农药购买及施用行为时, 受其家庭特征影响。[7]一般认为, 户主是家庭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决策者, 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家庭生产方式选择具有一定影响。由于本次调查中户主基本为男性, 因此在模型估计时并未加入该变量;户主年龄对农户禁用或高毒农药影响主要体现在, 受施用惯性及经验影响, 年龄较大的户主采取惯用高毒农药的可能性较大;此外,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采取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 而放弃采用禁用或高毒农药。

耕地特征。耕地类型、耕地面积以及作物品种也会影响农户施药行为。[8]本文主要考虑耕地规模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 按照耕地面积, 将农户分为两组, 家庭耕地面积小于5亩的作为小规模经营农户, 大于5亩的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经营农户。一般认为规模经营家庭对农业生产知识了解较多, 因此在选择购买和施用农药时能同时考虑农药效果和实施后果, 因此, 会减少禁用或高毒农药的施用。

非农工作时间。农户施用农药是基于减少病虫害、保障农产品产量的考虑, 禁用或高毒农药在对抗病虫害时不仅效果明显, 而且能够节省农户对抗病虫害的时间, 因而受到农民青睐。因此, 外出打工时间较长的农户为了确保农产品产量及尽量减少农业时间投入, 会倾向于采用药性较强的农药品种。此外, 由于户主常年在外打工, 家庭农业生产决策一般由在家务农人员 (老人或妻子) 决定, 存在农药施用惯性。

经济特征。农户家庭收入及生产成本是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将家庭总收入和农户对安全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一般农产品生产成本价格差异考虑在内。一般认为, 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较高的农户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更倾向于购买和施用效果好且安全的农药, 而收入较低的农户高毒农药施用量较大, 且农户农药中毒事件相对较多。[9]此外, 由于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农户在选择是否进行安全生产时, 必然考虑安全生产增加的价格成本, 当二者成本价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时, 农户采取安全生产措施可能性较大, 若农户对二者价差预期较高, 则农户会保持原有生产方式。因此, 假设价格差异较大的农户, 出于对降低成本的考虑, 高毒农药施用的可能性较大。

政策因素。Hruska等指出, 政府的支持会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张伟等认为政府技术培训对农户农药安全施用行为有显著影响。[10]本文主要考虑农产品认证制度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 将村级变量中是否具有安全认证农产品生产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模型, 假设当地具有认证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更倾向于安全生产, 从而减少禁用或高毒农药施用。

地区差异特征。本文选择了我国东部六省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地区差异, 种植作物品种及生产行为必然存在差异, 尤其是南北差异影响较大。因此, 在分析中将南北差异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模型。另外, 是否为大城市对农业生产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认为, 大城市农户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及人们接触的新理念较多, 更倾向于安全生产, 从而不用或减少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

3. 基本统计描述

根据以上相关变量的定义, 利用调查数据,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数据来源: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从农户施药行为来看, 在具有农业种植的474户家庭中, 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农户有84户, 占样本总量的17.72%。

从户主家庭特征来看, 户主平均年龄为50.56岁, 年龄最小的为22岁, 最大的为85岁;户主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水平为主, 二者占样本总数的79.95%, 高中及大学水平占样本的20.05%。

从户主从事非农工作外出打工情况来看, 平均打工时间为63.38天, 其中一部分农户没有从事非农工作, 故外出天数为零, 也有一些农户常年在外打工。

从耕地面积来看, 低于5亩的农户有316户, 高于5亩的有158户。

从全年家庭总收入情况来看, 家庭年收入小于1万元的农户有53户, 1万元到3万元的农户有163户, 3万元到5万元的农户有162户, 高于5万元的农户有96户。

从农户对安全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成本差异预期来看, 大部分农户认为生产安全农产品成本高出一般产品20%以内, 占总样本的65.4%, 20%~50%之间的农户有51户, 50%~100%之间的农户有26户, 10%~300%之间的有19户, 高于300%的为68户。

从农产品认证情况来看, 166户农户所在村具有认证农产品种植。

此外, 从地区差异来看, 119户农户属于大城市郊区农户, 南方农户235户, 北方农户239户。

4. 模型估计结果

利用STATA9.0对农户高毒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Logit回归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检验,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结果来看, 模型整体检验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全年家庭总收入回归符号为负, 且具有显著影响, 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农户越倾向于不施用高毒农药, 转而采用较为安全的农药品种。其中, 家庭收入在1万~3万元之间农户相对于年收入1万以下农户回归系数为-1.0007, 且在5%水平上显著;家庭年收入在3万~5万元之间农户相对于年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回归系数为-1.0627, 且在5%水平上显著;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 降低禁用或高毒农药施用的可能性越大, 当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元时, 相对于家庭收入1万元以下的农户在1%水平上具有极其显著地负效应, 回归系数达到-1.4432。

从回归结果来看, 在具有食品认证的农产品生产的地区, 农户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可能性较小, 其回归系数为-0.9831, 符号为负且在1%水平上极其显著, 这种影响一方面通过认证农产品的严格标准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具有一定限制, 另一方面, 认证农产品的种植规范不仅对认证农产品种植户本身, 也会对其他农户行为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户主外出打工时间回归符号为正, 且在1%水平上极其显著, 表明户主外出打工时间越多, 农户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可能性越大。这与农户采用人工除病害或一般农药除病害的时间成本有关, 外出打工时间越长, 意味着从事农业的时间相对较短。

注:1.回归使用的是稳健估计, 括号内为稳健标准差;2.*、**、***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3.虚拟变量的边际影响反映了该变量从0到1所产生的离散变化。

从农户对安全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成本差异来看, 认为成本差异较高的农户相对于较低的农户, 其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可能性较高。当农户认为生产安全农产品相对于一般农产品成本增加在100%~300%之间时, 农户采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可能性将在5%的水平上显著提高, 回归系数为1.1677;当成本价差高于300%时, 农户采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可能性将显著提高, 回归系数为0.9091。

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大城市郊区的农户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可能性要远小于其他地区农户, 这可能与大城市农药施用监管力度较大有关;另一方面, 我们发现南方城市相对北方城市更倾向于采用禁用或高毒农药, 这主要与作物种植品种相关, 水稻、油菜和大豆是禁用农药甲胺磷的主要施用对象, 而这些作物的种植主要在南方。

农户种植规模对农户高毒农药施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从结果来看, 当农户耕种规模较大时, 农户更容易采取安全生产行为, 降低禁用或高毒农药的施用, 估计系数为-0.6189, 且在5%水平上显著。反之, 则农户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的可能性较高。这与吴林海等研究结果一致, 即种植面积大的施药者,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技术、精力以及承担的风险比小规模经营的施药者要多, 加上其产品的销售量比较大, 因而会更注意农药施用的规范性, 以及更加注重采用农业生产新技术等问题。

此外, 研究发现, 包括户主年龄与户主教育水平在内的家庭特征对农户施用禁用或高毒农药并没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

农户是否施用高毒农药以及施用方法是否正确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农户高毒农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农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农业投入, 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使用不合理现象。一些高毒甚至禁用的农药仍然在部分地区普遍使用, 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农户的使用惯性及对高毒农药效果的过度信赖虽然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禁用农药的使用也暴露了我国农药生产管理的不规范。

二是农户在进行农药使用决策中会在有限条件下做出“理性”选择, 其目的是保障产量, 降低风险, 达到家庭收益最大化。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户决策的重要因素, 农户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寻求最优选择, 一方面农户会尽量降低投入物质和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 农户会通过高毒农药使用降低机会成本, 通过减少农业劳动时间增加非农工作时间, 从而获取更多收入。政策规范对引导农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农产品认证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加强农户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了解, 从而规范农户行为。

三是不同规模经营农户在农药使用上具有较大差异, 小规模经营农户由于耕地面积有限, 改进新技术、使用新品种的积极性不足, 采用高毒或禁用农药的可能性较大, 不但不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用, 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管理。

摘要:基于农药施用问题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这一背景, 本文将利用2011年我国东部六省474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 并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高毒农药的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分析发现, 部分农户仍在施用高毒甚至禁用农药, 农户施药行为受农户家庭总收入、户主外出打工时间、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高毒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韩洪云, 蔡书凯.农药施用健康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5) .

[2]Abhilash P C, Singh N.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An Indian Scenario[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0) .

[3]李明川, 李晓辉, 傅小鲁等.成都地区农民农药使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 (07) .

[4]黄月香, 刘丽, 培尔顿等.北京市蔬菜农药残留及蔬菜生产基地农药施用现状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 (04) .

[5]Doss C R, Morris M L.How does g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01) .

[6]崔新蕾, 蔡银莺, 张安录.农户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J].农村经济, 2011, (11) .

[7]Isina S, Yildirim I.Fruit-growers'perceptions on the harmful effects of pesticides and their reflection on practices:The case of Kemalpasa, Turkey[J].Crop Protection, 2007, (26) .

[8]童霞, 吴林海, 山丽杰.影响农药施用行为的农户特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1, (11) .

[9]孔祥智, 庞晓鹏, 马九杰等.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应用的效果、安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下一篇:直线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