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经营

2024-10-15

农药经营(通用7篇)

农药经营 篇1

1 农药经营状况

农药经营由过去的供销系统及农业系统统一经营的模式已经向个体户转化。经营品种系列化、配套化初显端倪。从原来的单卖种子、农药、肥料等已经转化成种子、农药、肥料统一出售的态势。网点多,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经营种子肥料的市场相当繁荣, 为了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 现在厂家都在提高服务竞争力, 如送货上门, 给农民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

2 农药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规模小

经营规模偏小流通体制不健全、发展壮大难。农药的经营者大多没有足够的资金使自己经营的网店达到一定规模, 一般说来数量上足够, 单规模上不尽如人意。

2.2 经营不稳定

经营队伍不稳定、经营年限短、变更频繁。对于诸多的经营者来说, 没有长远的眼光, 本着赚点小钱的态度, 并不想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如此经营的态度不端正, 带来的便是不稳定及年限短的特点;往往这些经营者抱着投机取巧的方式进行经营, 经常并更自己的投资方向。

2.3 无序竞争

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货源渠道混乱, 产品质量不容乐观。随着农资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后, 在很大程度上使市场的经营者增多, 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些无序的竞争。

2.4 专业性不强

专业性不强、经营品种多而杂, 不利于专业化经营。由于资金投入的少, 经营规模不大, 随之而来的便是经营的不彻底性、专业性不强的特点, 而且有的经营者还将农药经营管理附加上食品方面的经营, 这大大给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2.5 农药进货渠道混乱

农药进货渠道比较混乱。近年来农药的进货渠道大多以送货上门为主, 即供销商送货上门, 但是这给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 他们将假冒伪劣产品滥竽充数, 随之带来的便是伤害了用户的诚意。

2.6 违法农药屡禁不止

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屡禁不止。当前形势下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已全面禁止销售使用, 此等药品在市场上已经断绝。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如蔬菜、水果、草药等方面还没有断绝此等药品的出现, 这给食用者带来诸多隐患。

2.7 不能科学使用农药

由于农村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 欠缺用技术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根本不思考植保站的预测预报, 而以自己亘古不变的手段和方法来对付病、虫、草害, 往往在病虫害较严重的时候, 重复用药, 大规模用药的事例屡见不鲜, 带来了许多的不良后果, 如增强了病虫害的抗病性、使作物遭受到了大剂量药物的侵害等。

2.8 农药售后服务指导不力

现在的农药出售要本着3条原则来进行:将购买者所购买的农药亲自送货上门, 给购买者一个周到的服务;告诉购买者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农药, 以便购买者适时喷洒该农药;要对购买者的意见进行反馈, 看是否该种农药真正起到了其该有的作用。但是做到这3点的经营者寥寥无几。

2.9 经营行为不规范

现在许多经营者不能把所有的证件一一列出来供人参考, 经营方式不端正, 没有正规的储物室, 将农药凌乱的摆放。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监管, 加大抽检力度

在重要的季节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例如发生虫灾害的敏感时期, 要做到把能够给病虫害带来毁灭性的药物进入到用户手中;还要加大药物的抽检力度, 坚决杜绝一切伪劣产品。

3.2 重视岗前培训

没有章法的体制算不上真正的体制, 一定要重视岗位培训工作, 其具体分为以下3点内容: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 要达到所有的经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目的;专业方面的培训工作, 使经营人员有一个良好的素养, 达到能够给用户一个合理的购物要求;规范经营行为, 使经营人员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授药, 必要的时候还要将各种经营制度用笔写在纸上病粘贴到醒目的位置, 达到时刻叫经营人员惊醒。

3.3 加大违法查处力度, 严惩违法行为

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监管力度, 需要全民的配合, 有关人员应该进行不定期抽检, 用户如若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 一旦发现流通到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要进行严厉打击, 使其远离药物市场。

3.4 开展诚信企业建设活动, 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

要积极开展诚信企业建设活动, 一定要奖罚分明, 好的嘉奖, 坏的批评。以上观点是从基层农技推广者的角度对农药的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对策3个方面的阐述。市场是每天都在变化, 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要适应其所发生的变化, 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 要以造福人民为自己的己任。

农药经营 篇2

一、不得向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或者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他农药经营者采购农药。

二、购进农药时,查验产品包装、标签,不购进包装、标签不合法的农药产品。

三、购进的农药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四、核对购进农药的有关许可证明文件,不购进无生产许可证、无农药登记证及无产品质量标准的农产品。

五、严格检查农药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与农登记公告核对无误后,方可购进。

六、购进农药后,及时建立农药采购台账,如实记录农药名称、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生产企业和供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我、进货日期等内容,采购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农药经营台账记录制度

一、熟练使用电脑,及时准确记载农药购进、储存、销售等电子台账。

二、购进农药后,及时建立农药采购台账,如实记录农药名称、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生产企业和供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三、销售农药后,及时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企业、购买人、销售日期等内容。

四、农采购、销售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五、必要时建立纸质农药采购、销售台账。

六、在每季度结束之日起15日内,将上季度农药经营数据上传至农业部规定的农药管理信息平台或者通过其他形式报发证机关备案。

农药经营安全防护制度

一、农药绿营人员应熟练掌握所绿营农药的危险特性、正确使用方法和急救方法。

二、农药经营场所、仓储场所应具备必要的农药安全防护器材。

三、销售或搬运农药时,应按照使用说明或注意事项戴用防护器具。

四、定期检查安全防护器材,保证器材始终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五、农经营、仓储场所严禁烟火,发生农药破漏及时清除干净。

六、农药经营人员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报警,及时扑救,防止事故扩大。

农药经营应急处置制度

一、发生农药中毒事故,农药经营者应当及时与卫生部门联系,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抢救工作。

二、发生农药药害事故,农药经营者应当及时报告农业主客部门,查明药害原因,及时指导补救。

三、发现农药对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有关生产企业、供货人和购买人,向所在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并记录停止销售和通知情况。

四、发现农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或较大风险的,应停止销售,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采取补救措施。

五、发生农药火灾时,农药经营者应第一时间报告消防部门,做好火灾扑救工作。

六、发生农药破漏时,应及时清除干净,集中存放。

农药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一、农药经营人员应熟练掌握所经营农药的危险特性。

二、农药进货时应入库验收,农药包装规范、合法的方可进库,按不同种类合理储存。

三、经营场所应定期安全检查,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潮、整洁。

四、销售农药时,需直接接触农药时,应戴用防护器具,向使用者正确说明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五、过期及失效农经及时清移出营业场所,堆放到仓库相应区域并上报农业主管部门集中处理。

六、不向未成年人销售农药,发生农药安全事故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农药经营仓储管理制度

一、农药库房必须与其他商品以及饮用水水源、生活区域等有效隔离。

二、农经库房要有专人管理,配备与所经营农药相应的防护设施。

三、仓库保管人员要对存储的农药产品定期检查、对农药包装破损的要及时处理。

四、农药仓储库房要配备消防、防盗和良好的通风设施。

五、农药库房要配置明示牌,要对农药产品进行分类保管。

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制度

一、空的农药包装袋、玻璃瓶、塑料瓶等分类放置,统一进行处理。

二、过期的农药、破损的器具和容器应集中处理。

三、定期对过期农药、包装箱具和农药容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由农药提供商统一进行回收处理。

四、保留相关记录(弃置农药药液处理记录表;废弃农药包装箱器具处理记录表)。

农药经营使用指导制度

一、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指导农药使用者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二、不推荐使用假劣农药、禁用农药以及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

三、严格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四、指导农药使用者妥善保管农药,并在配药、用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农药使用事故

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推荐农药,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不得误导购买人。

农药经营岗位操作规程

一、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及产品说明书正规销售。

二、农药经营场所不得擅自离人,并做到持证上岗。

三、不得混淆产品或卖借、拿错产品。

农药经营 篇3

关键词:榆林榆阳;农药;经营和应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96-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特殊商品,具有利弊两面性。如果使用得当,能够及时控制和消除病、虫、草、鼠等危害,在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农作物药害,对人畜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病、虫、草、鼠危害,每年全世界农作物损失超过30%。我国每年农药防治面积约3亿hm2,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400~500亿kg。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农业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农业生产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但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科学、合理、安全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仍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本人多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实践,浅谈农药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同行共同商榷。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新农药的试验推广工作相对滞后 农药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在进入市场前虽已经过试验,但因其相近品种较多,防治对象范围较广,在不同区域和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上差异很大。只有通过不同品种、不同剂量、不同区域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才能选择经济、高效的农药品种和最佳浓度配置、最佳适防时期。就本区情况来看,农技、植保部门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所以工作偏重于农作物新品种、耕作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在病虫害防治当中,多数推广的是比较老的农药品种,很少安排农药防治效果对比试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常年经营农药品种约200余种,700余t。每年引进农药新品种15个左右,没有安排一项农药应用试验。

1.2 农民盲目购药和不能适时防治病虫害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农民对农药的性质等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新的农药更是如此,他们只能通过广告宣传和经营人员介绍而购药。所以不能选择理想的农药品种,配置合理的农药稀释浓度。加之在病虫害防治上不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往往等到病虫为害程度较重,发生比较普遍才被迫开展防治。比如:玉米大斑病,在发病初期,群众一般不主动防治,等到发病株率近100%的时候才去防治,其结果是事倍功半,群众还会错误地认为防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农药质量问题。

1.3 经营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存在误导购药和不规范用药问题 榆阳区城乡约有大小农药经营网点100多个,在从事经营工作的人员当中,具有专业学历的经营人员不足10人,绝大多数经营单位(网点)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有些经营规模较大的经营单位,虽然负责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真正从事经营的人员只要认识字,会销售农药就行,对植保、农药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正确诊断农作物病虫草害,也无法承担起为农民科学、合理推荐农药的重任,更无法指导农民科学选购农药和如何防治病虫害技术。相反,在利益驱动下,往往夸大农药防治范围和防治效果,向农民推荐价高利润大的农药品种,甚至误导农民滥用、乱用药,从而造成农作物药害和经济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经营单位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自行配置农药品种,生产假劣复配农药,以获取高额的利润,扰乱农药经营市场。

1.4 高毒农药在蔬菜、瓜果上的应用不容樂观 《农药管理条例》第26条中明确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防治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药材。”近年来在全国大的城市开展了蔬菜、瓜果农药残留检测,取得较好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剧毒、高毒农药在农产品上的应用,为城市居民食用农药低残留合格农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中小城市菜农应用高毒农药防治蔬菜、瓜果病虫害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为了防治黄瓜蚜虫,习惯性选用高毒农药,尽管防治一次便可达到理想效果,但农药残留问题突出,以至于有的农药经营人员从不食用黄瓜。

1.5 单家独户的病虫害防治,降低了农药的防治效果 近年来,尽管各级农技、植保部门积极倡导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以达到省时、省力、及时、高效、低成本之目的。但是由于基层农技部门经费有限,无法购置大量高效的统防统治设备,而靠群众自发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又脱离现实。这就形成了习惯性的单家独户防治现状,降低了农药的防治效果。

1.6 农药监督管理只注重市场管理,而忽略应用技术指导 在有些市、县(区)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与农业技术推广相配套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和农药推广应用则由农技、植保单位实施。导致了有农业行政执法权的只管市场,不管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而具备农药应用技术指导,且有一定技术力量的推广单位直接深入生产第一线,却无农药合理使用的监督权。这样,就出现了无人监管农药使用范围这一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2 对策措施

2.1 加大新农药的试验推广力度 各级基层技术推广机构应针对本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有重点的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和生物农药的试验,从而总结出新农药在本区域不同作物上的最佳防治时期、最佳稀释浓度和最佳防治效果。坚决克服按照农药标签使用说明的防治范围、农药单位面积用量或稀释浓度,千篇一律的指导方式。有条件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可以与农药经营单位实行横向联合,由农药经营单位提供农药和试验经费,农技推广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农药试验项目,以实现经营和技术互补、试验结果共享。为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高效、低成本、低残留提供科学依据。

2.2 提高农药经营人员业务素质,实行培训上岗 根据农药经营人员业务素质,农药监督管理部门应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较为系统的专项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了解农药相关知识,还要在销售农药的同时,全面了解植保、农药知识,准确掌握新农药、新技术和农作物病虫草害诊断的实践技能,对症下药,科学指导农民安全用药。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特殊商品,它要求经营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因此,培训上岗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从事农药经营的人员要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未取得上岗证人员从事农药经营活动,以确保农药经营体系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群众。

2.3 深入开展基层农药使用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工作 随着农药品种的不断更新和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不少关于限用、禁用高毒农药的相关规定,以及农药残留的质量检测标准。这就要求各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植检、农业执法)机构,加大基层技术培训力度,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咨询宣传,特别是要将经过试验总结出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时传送到农民手中。使他们掌握如何选购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如何确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适宜时期、最佳浓度、具体方法,熟练掌握安全施药技能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具体标准。

2.4 全面推广统防统治,提高农药病虫害防治效果 统防统治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高效、低成本的集约化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其特点是:专业机防队人员业务素质较高,在选择用药、适期防治、浓度配置、安全施药等方面规范科学。由于其防治及时、统一,不仅大大降低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而且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近年来陕西省在全省各县(区)组建了“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为每个县(区)装备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并统一装备了防治服。从而,提高了农药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四川省农药经营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4

一、农药经营基本情况

据统计, 我省到2013年共有农药经销商27 335个, 99.7%分布在县乡一级。按经营类别划分, 农药生产企业建立的经销商69个, 集体8 971个, 个体15 227个, 其他3 068个, 分别占到经销商总数的0.2%、32.8%、55.7%和11.3%。在属集体的经销商中, 有80%以上实际为个体承包。从门店人员规模来看, 全省96.4%的门市人员数量在3人以下, 4~19人的门市占3.4%, 20人以上的门市仅占0.2%。从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来看, 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55%,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仍占45%。

在接受调查的农药经销商中, 以批发作为主要经营模式仅占经销商总数的5.20%, 批零兼营的占18.1%, 零售的占76.7%。销售的农药品种主要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分别占销售额的38%、24%和28%,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鼠剂所占全年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超过10%。农资公司、植保植检站等直接经营或后转归个人经营的门市大多经营时间较长, 占据了市场较大份额, 而生产企业直销店和农资连锁企业等虽然经营时间较短, 但他们依靠短渠道低价格的产品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83%的经销商表示不会向农民推荐效果好、毒性大、价格便宜的农药, 只有4.5%的经销商承认向农民出售过高毒农药。

通过实地查看, 绝大多数门店人员规模在1~2人, 门市与仓储面积不超过100m2, 销售的农药品种按类别进行摆放, 过去常见的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拌磷等高毒农药已不见踪影。大部分接受调查的经销商有诚信守法的意识, 乐于参加农药政策法规、农药使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培训, 希望能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 以期提高在经营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药经营“规模小、摊点多、条件差”的状况未得到明显改观

全省现有农药经销单位27 335个, 且96.4%的门市经营人员数量在3人以下。平均每个乡镇有农药门市5~6个, 部分产业较发达、人口密集的乡镇, 平均农药经销商达10~15个。在接受调查的农药经销商中, 2012年销售额在5万元以上的仅占45.2%, 门店人员规模在3人以下的高达92.7%, 有一半左右的门市营业面积或仓储面积不足30m2, 仍有部分门店没有专门的农药仓储场所, 农药与种子、肥料混放, 甚至还有在农药库房内住人的现象,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 农药经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一方面农药经营人员文化素质不高, 植保知识欠缺, 技术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在接受调查的农药经销商中, 仍有44%的店面销售人员学历为初中或以下, 只有37%的人员能够正确列举近期田里发生的一些主要病虫害并有针对性地推荐防治药剂。另一方面农药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虽然有84%的经销商知道农药“三证”是指哪“三证”, 但知道“有三证”是购进农药必备条件的却只有63%, 仍有15%的经销商不知道农药毒性的分类, 还有20%的经销商没有掌握禁、限用农药种类, 高达67%的经销商不能准确说出制订农药安全间隔期的主要作用。由此可见, 大部分店面销售人员无法帮助农民进行最佳用药时期的确定及防治相关知识的讲解, 再加之利益驱使, 常误导农民超范围、超剂量使用药剂, 同机理药剂混用等, 进而导致药害的发生。

3. 对农药从业人员的培训亟待加强

在接受调查的农药经销商中, 大部分经销商每年接受1~2次培训, 每次培训时间集中在1~2天。因为时间短、经费紧, 再加上缺乏制度上的一些强制性规定, 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对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没有全面、深入学习, 对植保知识也难有系统地学习。

4. 农药经营行为亟待规范

在接受调查的农药经销商中, 有89%的经销商表示自己建立了农药经营进销台账, 能向购买者提供正式发票。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 仍有很多经销商进货时不向供货商索要“三证”, 无农药经营进销台账或记录内容不健全, 销货时不向购买者提供销售发票等。一旦出现问题, 往往难以追溯。同时无证照经营, 挂靠经营, 超范围经营现象仍然存在。

5. 销售假劣农药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农药经营门槛低、主体多、产品供大于求等因素, 导致农药经营利润空间变小, 恶性竞争现象严重。部分经销商受利益驱使, 向流动商贩或通过电话、网络等购买假劣农药。同时地下窝点和游商制假售假方式不断翻新, 手段更加隐蔽, 呈现出流动性、规模化、网络化的特征, 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损害了合法经销商的利益。

三、对策及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 推进依法监管

建议国家尽快修订《农药管理条例》, 实施农药经营许可, 对经营范围、经营人员、场所条件、经营行为、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做出规定, 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违法责任和处罚条款, 使农药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强化源头监管, 严格市场准入

推动农药经营许可尽早实现, 提高农药经营的准入门槛, 通过把好市场准入关来解决农药零售门市“多、乱、杂”的问题。全面推行农药市场准入备案制度, 通过强化源头监管, 有效减少不合格农药进入流通、使用环节, 为净化农药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经营行为

基层农药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日常监管, 对经销商的经营资质、农药存放、进销台账、索票索证、发票开具、提供服务、违规销售等情况进行检查, 制作统一的“经营情况公示牌”挂于门店醒目的位置并适时予以更新, 让消费者对经销商的经营情况一目了然, 以有力的监管倒逼经销商规范其经营行为。要联合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扎实开展检打联动, 始终保持打击游商和地下制假贩假窝点的高压态势, 加强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订单生产等新型营销方式的监管, 鼓励群众举报和提供线索, 重视线索的排查、追踪, 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大案要案要坚决依法查处, 深挖到底, 斩断制假贩假的利益链, 不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

4.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实行经营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制度,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农药经营基本技能和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水平;二是实行经营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定期对农药经营人员开展培训考核, 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培训效果, 使农药销售人员在有效的管理下发挥出积极的农技推广作用;三是加强对农药经营相关法律法规和违法责任的宣传普及, 提高农药经销商诚信守法、文明经营的意识。

5. 转变经营模式, 促进行业发展

扶持优势农资企业直接到乡、镇、村设立连锁或直销网点, 以减少中间环节, 保证产品质量, 完善售后服务。大力推广农资农技“双连锁”, 支持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卖药、施药”一体化服务。鼓励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 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与特点制定适宜的“乡规民约”, 引导农药经销商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意识, 避免恶性竞争,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6. 探索监管方式, 提升监管水平

农药经营管理制度 篇5

(一)进货查验和进销货台账制度;

(二)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制度;

(三)应急防护和应急处置制度;

(四)经营场所和仓储管理制度;

(五)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制度;

(六)农药合理使用指导制度;

(七)产品召回制度;

(八)人员岗位与培训学习制度;

(九)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农药经营进货查验制度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明确专人负责农药经营进货查验。

二、采购农药应当查验产品包装、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以及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经营许可证等有关证明文件。

三、采购农药前,应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等平台查验该批次产品的合法性。

四、不得向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或者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他农药经营者采购农药。不得采购包装和标签不符合规定,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农药。

五、不得采购国家命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未取得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资质的,不得采购限制使用农药产品。

六、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采购农药产品。

农药经营台账记录制度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农药经营应建立采购台账,如实记录农药的名称。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生产企业和供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农药经营应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企业、购买人、销售日期等内容。

三、农药采购台账和销售台账应以电子台账形式记录。

四、农药采购台账和销售台账均应当保存2年以上。

五、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实行台账记录的,应当按相关规定了予以记录。

(二)农药安全管理制度

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一、负责人和经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及安全管理相关知识。

三、经营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销售的很药存在的危险因素。

四、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未取得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资质,不得经营限制使用农药产品。

五、不得在农药经营场所内经营食品、食用农产品、饲料等,同时经营其他农业投入品的,农药经营场所应当相对独立。

六、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和失效的农药。

农药安全防护制度

一、为防止农药在运输、贮存及农药经营其他接触过程中致人中毒,应采取安全防护。

二、农药经营相关人员应当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常识。

三、农药营业场所和仓储场所应配置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毒口罩、手套、防护服和长统靴、灭火器等安全防护设备。

四、发生农药渗漏、洒落等情况的,要及时妥善处理。

五、对各种类型的农药必须作出醒目标记,毒性高的农药采用适当的警戒色。

六、农药的存放和保管,要有专门场所和专人负责。

(三)应急防护和应急处置制度

为确保本单位经营农药危险化学品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得到及时 妥善处理,有关责任人必须做到:

一、接到意外事故报告时必须弄清事故发生的地点、发生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事故的严重程度。并在第一时间通报安全生产管理小组。

二、安全生产管理组长立即决定处理方案。通过24小时电讯联络,指派人员到事发现场会同当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三、由于危险化学品泄漏,使水源、农田、居民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立即通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厂家、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采取相应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低。

四、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时,依照相关法律程序解决。

五、事故处理人员应向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组长和政府职能部门时通报事故处理、人员伤

一、财产损失情况,不得瞒报或虚报。

(四)农药仓储管理制度

一、农药实行专库专储,不能与食品等物品混放。不得露天存放。

二、农药库房实行专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随意入内,仓库保管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三、仓库保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存储的农药产品要经常清点、检查,对农衣药包装破损的要及时上报和处理,避免农药产品变质和造成其他损失。

四、农药仓储库房的消防、防盗和通风设施应保持良好,严防火灾、失盗和中毒事故发生。

五、仓储场所应配置明示标牌,对农药产品进行分类保管。

六、做好出入库登记记录,保证账物相符。

(五)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制度

一、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度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逐渐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农药经营者应当告知购买者对农药包装物进行回收处。

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大力宣传,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处乱丢

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乱扔空农药瓶、塑料包装袋的不良行为。

五、农药经营者应当设立农药包装物回收专门场所,确保农药废弃包装物有效回收利用。

(六)农药使用指导制度

一、农药经营人员应当具备农药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熟悉农药管理规定,能够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二、农药经营者应当向购买从询问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科学推荐农药,必要时应当实地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违意事项,不得误导购买人。

三、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配备相应的用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

(七)产品召回制度

产品召回制度

一、目的

对不合格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工作的再发生和不合格产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满足要求和不合格品不转序、不交付。

二、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对于已销售到市场,符合下述四大类原因的可以实行召回。

1、工艺类召回:工艺与理化指标原因,需要召回的。

2、包材类召回:因外观原因,需要召回的。如标签内容差误、漏标、错标等包材错误,导致产品无法在市场销售的

3、争议类召回:因争议原因,而非产品自身原因需要召回的。如因供需双方沟通不一致,造成“货不对板”、“无法回款要求退货”等。

4、政策类召回:如国家政策变动,取消某类市场销售的;

5、自主类召回:因产品滞销超过保质期、调换销售地域的。

三、各部门相应职责

1、供应链负责工作不合格的归口管理,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协助进行。

2、质检部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等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实施处理,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组织评审和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置结果。

3、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实施处理。

4、市场部负责跟踪产品在市场使用过程不合格品进行评定。

四、产品召回流程:

产品召回分为申请召回、指令召回一种方式。申请召回,是销售部门自主申请,要求对市场端产品进行召回。指令召加,是指公司根据需要,下达指令到销售部,要求召回某类产品。

1、申请召回流程:

销售员>销售经理>市场部确认>销售总经理>供应链核准召回

2、自主召回流程:

供应链核准召回>销售总经理>销售经理>销售员

五、召回产品的处置

1、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引起问题的原因,调查车间正在加工的产品,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待评估后根据不合格品控制规定处理;对未使用的原料、辅料或包装材料也应封存,待评估后处理;

2、根据职责分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作相应处置。

六、如本规定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者,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为准。

(八)人员岗位与培训学习制度

一、农药经销店的售货员,应具有一定的农药、植物保护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有关部门培训,成绩合格,方可上岗。

二、售货员在售货时,要认真负责,不能发生误售事故,做到销售品种和数量准确无误。

三、作好自身的劳动保护,销售过程中,防止因农药泄漏造成自身和顾客中毒、和对环境的污染。

四、能及时发现包装破损,要迅速将泄露或渗漏农药的包装容器转移至安全区域,按农药的特性,用化学品或物理方法处理,防此造成人员中毒、火灾或环境污染。

五、应每天核对农药的销售情况,发现农药被盗、丢失、误售等情况时,要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把事故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六、应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能扑灭初期火灾,以及火灾报警的基本知识。

七、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行业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培训。

八、对本单位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农药的用途、使用技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九、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使用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量次数、用药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十、教育员工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九)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对从事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好职业卫生的预防和防护工作。

二、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员工,应由医务室负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台帐。

三、对从事接触性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化学品作业的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

四、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五、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当地安监局和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并积极协助调查处理。

六、生产作业场所运用先进技术或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改善劳动条件,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七、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必须符合: 1)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2)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隔离。

3)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4)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区域警示线,配备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的救护、抢险用品,并设置通讯报警装置。

八、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及时足额落实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并督促员工合理正确的使用,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维修、检修,定期检测,确保正常使用。

九、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十、需对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应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制订职业中毒防拼措施,确保检修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农药经营 篇6

1 农药市场经营现状

诸城市是一个粮油、蔬菜生产大市, 总耕地面积10.66万hm2, 全市年需求农药逾1 600 t, 是一个农药使用大市。随着农业经营许可前期审批的取消, 农药的市场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 经营业户数量逐年增加, 以诸城市为例, 在农药经营未放开时, 农药经营业户326家, 到2008年底则达到了1 100多家。这种情形在满足全市农药需求的同时, 也暴露出了经营人员素质不高、门店布局不均衡、质量难以监管到位等突出问题, 具体表现为:部分农药经营门店营业面积过小, 没有必要的仓储及安全设施, 或者食品与农药混营;还有一些兼营农药的小杂货店, 这类业户多数以经营日用小百货为主, 在使用农药高峰时期销售农药, 工商营业证上没核准其经营农药, 属无证非法经营农药;门店分布不均匀, 密度较小的地方5~6个村没有一处卖农药的, 门店集中的地方每村就有2~3家, 甚至更多, 如该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1个村农药销售业户竟达到8家之多, 这样的高密度, 其市场供应能力远远超出市场容量, 形成了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为假冒伪劣农药提供了滋生条件;部分经营者缺乏上岗前必要的培训, 不懂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这些情况的存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隐患。

2 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诸城市按照“科学规划、方便群众、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制定了《诸城市农药经营门店规范整改标准》, 由农业、工商2家部门联合对全市1 000多家农药经营门店进行规范整改, 提高质量、压缩数量, 达不到规范整改标准的一律取缔经营农药资质。

2.1 依法确定经营条件

诸城市农业部门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关于农药经营须达到的条件, 进行了指标细化、数据量化, 制定了包括人员、制度、仓储、档案、信用建设等五大方面26条的《农药定点经营规范整改标准》, 督促全市农药店按照标准要求整改。如店铺营业面积要达到40~60 m2以上, 批发门店仓储设施不小于100 m2, 零售店不少于40 m2, 店堂内外整洁干净, 各项制度统一上墙, 要使用和悬挂全市统一的“农药定点经营店”和“限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店”标识、牌扁、横幅。门店选择一墙面设置不小于1.5 m2的“信息宣传及价格公示栏”。

2.2 制定门店统一规划

以农村社区划分建设为依据, 该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辐射均匀的要求, 制定了全市农药经营门店布局规划, 原则上每个乡镇驻地保留4~5家农药定点经营门店, 各农村社区保留1~2家农药店, 全市共保留400家左右的农药定点经营门店。2011年, 结合推动的农资连锁经营的基础上, 又建立了天益农资连锁、田园丰农资连锁、富农安邦农资连锁、邮政三农连锁等四大连锁体系, 使全市农药经营门店的布局更加趋向合理, 进入了竞争有序、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2.3 实行培训上岗制度

经营人员素质是影响农药安全经营的关键因素[3]。该市每年都利用春冬农闲季节, 联合农广校、技校等单位, 采取以会代训、项目培训等方式, 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 组织开展农药经营人员培训, 并进行知识技能测试, 颁发培训上岗证书。该市明确要求批发门店必须拥有经农业部门培训合格的上岗人员2~4人, 零售门店必须拥有经农业部门培训合格的上岗人员1~2人, 凡是经营技术人员达不到条件的, 农业部门不予颁发经营资质证明, 工商部门一律不予验审营业执照。

3 取得的成效

3.1 部分解决了农药市场无序竞争的问题

通过实行农药定点经营, 该市取缔达不到经营条件的农药经营门店300多家, 把全市1 000多家农药经营门店压缩到了400家, 经营门店的覆盖范围重截面相对较小, 拓宽了市场容纳空间, 保证了合理利润, 有效杜绝了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等行为。

3.2 较好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诸城市在定点经营的基础上, 相继实行了产品登记备案及备案标签管理, 上移监管关卡, 即进入境内销售的农药产品必须备案、必须贴上由农业部门监制的备案标签, 方能上架销售, 以便于群众购买农药时辨别, 使全市的农药产品初步实现了来源可控、去向可查的质量可追溯, 对于杜绝各类假劣农药坑农害弄行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4]。实施2年来, 该市由于假劣农药引发的各类事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3.3 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懂农药的专业性经营人才

解决了农药经营人员流动性强、培训不及时的问题, 为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奠定了人力资源支撑。该市通过实施培训上岗制度, 已经培训合格的农药经营人员1 500多人, 其中获得农民技术员称号的266人, 农艺师称号的21人。

参考文献

[1]李树森, 汪如贵.临泽县农药经营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11) :15-16.

[2]鲁爱军.天水市农药经营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 2004 (12) :46-47.

[3]朱家香, 汪篪.宜昌市农药经营市场现状及治理措施[J].植物保护, 2000, 26 (1) :43-44.

农药经营 篇7

2013年1月31日, 海南省农药批发经营权资格招标结果公布, 海南中盛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和海垦农资有限公司3家企业中标获得批发经营权资格, 并进入向社会公示阶段。农药特许经营权招标工作顺利进行, 标志着海南省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为建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0年7月, 海南省人大颁布新修订的《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 确立海南省农药批发特许专营制度。2011年4月, 海南省政府颁布《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规定海南省农药批发专营权招投标条件及程序等内容。根据上述规定, 海南省农业厅深入研究农药市场监管规律, 按照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 打破常规, 创新思路, 有序推进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得到农药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整个招标程序公开透明, 完全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农药市场规范经营。未来3家企业竞争经营全省农药批发, 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不仅降低管理成本, 更降低采购成本, 确保给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农药。

据了解, 海南省将进一步加快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力争今年3月底完成农药经营许可证发放工作, 在7月实现全省农药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上一篇:电视采访的前期策划下一篇:微营销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