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选举

2024-10-11

人大选举(精选6篇)

人大选举 篇1

一、引言

历史发展以来,民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直接民主阶段和间接民主阶段。直接民主最早起源于雅典城邦的管理,后来国家领域的扩大,人口数量的增多,进而发展了间接民主。代议制作为间接民主的最主要形式,从17世纪的英国起源,后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实现民主政治的最主要的形式。[1]我国代议民主的表现形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第2条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第3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也就是说,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由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而选举产生国家的权利机关。因此人民代表大会是否实现民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举活动的开展是否具有民主性。在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的表现形式,与间接民主相比,直接民主最大的优点在于人民能够直接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利。因而基层人大的选举是民众参与最广泛的政治活动,是真正实现选举民主的关键,它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选举法》几经修改,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逐步得到发展,规范化程度也日渐提高,但是在基层选举的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几经曝料的在基层选举中将选举当儿戏或者娱乐游戏的案例频频出现,选民的政治冷漠的情绪仍在蔓延,这种现象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的运行必将带来了负面影响,势必会影响到人大选举制度的民主价值效用。笔者认为制度价值的体现是要通过实践这个最终环节来体现的。互联网技术在实际中使人们的知识、信息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知识的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基层人大代表民主选举实现提供了新的渠道,它对积极推动基层选举的民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互联网在基层人大选举中发挥的功能

(一)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公民参与选举活动的意识

意识是一种制度,在民主的社会中,只有全体成员的民主意识逐步提高,才能使选举制度日趋民主化,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正确的行使,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标志。选民在基层选举中民主的体现在于是否充分的行使选举权,而选举权的正确的使用需要公民的广泛的参与,因此我国公民的参政意识与选民对选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是有紧密的联系的。但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王权专制和闭关锁国的历史中,臣民意识、等级观念、与世无争的小农意识还在影响着人们,很多选民在选举中根本就不重视自己的投票权利,而是在选举时要么盲目听从组织者意见要么随波逐流。[2]在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特别在一些闭塞偏远地区,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程度还是很高的,很多选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基本诉求,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萎缩,这对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公民政治参与缺乏的情况下,公民也不可能去主动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更谈不上去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了,这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价值效用也大打折扣。

政治参与意识的加强是实现民主选举的前提条件。传统条件下的基层选举环节复杂,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候选人要与选民见面,介绍自身的情况,选民要亲自到场才可以了解到候选人信息,组织单位还要为组织选举活动选择场地和时间,这无疑加重了选民、候选者、组织者的经济负担,由于受时间、地点、文化、经济条件的影响,基层选举活动往往草草了事,走走形式,许多享有政治参与权利的选民没能够真正参与到选举过程中来。互联网的发展为选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技术手段,为广大民众参与政治选举提供了一条崭新、 便捷、 廉价的参与形式。[3]公民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轻松获得政府信息,通过政府信息网站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情况,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民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无需别人的代理,提高了公民的政治素养,为选举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使更多的选民关注选举,支持选举。

(二)互联网的发展为选民与代表提供了有效沟通渠道

《选举法》第33条规定: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代表候选人的介绍。《选举法》第33条在2010年由原法条的“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改为了“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这一修改无疑有利于增强选民对代表候选人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选民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候选人与选民之间隔着一座冰山。[4]一方面,选民不了解候选人,只是通过短暂的演讲和介绍,知道候选人的年龄、性别、学历、籍贯、工作经历一些简单的基本情况,对于候选人的人品如何、参政议政能力如何选民无从知晓;另一方面,选举阶段候选人没有充分地与选民沟通和交流,候选人对自己的职责定位不清、认识不明,在很多情况下候选人当选人大代表后,不知道选民需要什么被代表,只是考虑自己小团体利益,以至于就有选民在网上说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当人大代表想干什么,我为什么投票给他们”这种恶性循环大大打击了选民参选的积极性。[5]但是网络这种先进的工具能够加强选民与候选人的交流。一方面使得选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候选人的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对选举问题进行发问,还可以与其他选民进行网上结社或集会,进行讨论协商,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互联网为候选人贴近民众提供了平台。代表候选人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广告、微博、qq等方式与选民对话,了解民情,真正做到为选民利益着想,候选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冰山”才可逐渐融化。

(三)互联网发展对基层选举环节可以实行有效监督

在基层选举中,选举程序包括选民登记、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产生代表等几个环节,由于选举机构的工作情况都不对外公开,外界根本无法了解其运作情况,所以选民对于人大的选举工作感觉距离遥远,无法真正了解选举程序,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工作程序得不到及时的改革,将会导致暗箱操作、滥用职权甚至违法犯罪。比如有些选举机构通过随意划定选区,或者硬性规定代表的构成比例来暗箱操纵正式候选人,造成了选举的不公平;再有目前在确定选民所属选区登记问题上,以工作单位登记为主,户口所在地登记为辅的原则,使一些没有工作单位的又无法回到户口所在地的人的选举权被限制了。流动人口的增多,错登、 漏登的现象时有发生,也给各地的选民登记带来了新的困难,这就使选民无法真实实现表达自己的选举意志,选举制度的民主性受到质疑。[6]选举的程序公正是基层民主的前提,选举程序中的透明化是对选举民主的积极的发展。选举程序中引入互联网对基层选举中领票环节、投票环节、计票环节、唱票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与票数的登记、统计有关。传统的方式是利用人工的方式比如根据户籍登记统计人数、确定区域、分配名额,或者通过举手、无记名投票(纸质)等来实现表决,一方面会给选举机构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会给选举作弊带来机会。如果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统计的人数、区域划分、名额分配、读票过程放到选区的官网上,选民可以对选举计票环节监督,杜绝人工唱票是误读、假读、甚至不读票的现象。对选民而言,在自己的亲自监督下,投票、计票、唱票、公布选举结果这一程序会使选民对选举结果信任感增强,这也为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性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渠道。

(四)互联网的发展对人大代表履职实行有效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组成人员,是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担负着反映民情、表达民意的重任。人大代表能否履行好职责,关系到社稷民生,关系到权力机关的执政水平。虽然在我国人大代表制度的建设中,从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人大组织法等法律都做了具体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人大代表却未能充分的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成为了一种符号的象征,“睡觉”代表、“哑巴”代表、“缺会”代表屡屡出现,甚至有人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办私事、拉关系或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上述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代表职务行为不够公开,选民和原选举单位不了解代表执行职务的情况,选民对代表的履职实效性很难监督。要想保持基层代表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对人大代表的考评才能对人大代表行使有效监督,因此,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人大代表的工作业绩查询平台,将代表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向选民公布,便于选民与代表联系。在人大会议准备阶段,可以在网上公布议事程序,让代表通报自己的准备参加会议的情况;在人大会议过程,可以将人大开会的过程通过网络视频或网络文字的形式向选民公开;在人大会议后期,代表应将自己的履职情况以及履职效果在网上向选民公布。[7]

三、结束语

总之,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对我国的政治选举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科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无边界性、超时空性、以及公民网上充分的自由性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规范下,及有可能导致自由过度,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性。同样互联网也有可能会被利益群体利用,利用网络舆论,有意扭曲事实或者对政务进行选择性公开,误导民众的政治参与意向,发生极端事件。我们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推动基层民主选举的健康发展。

摘要: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选举法的不断修改下,规范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在基层选举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民主性的缺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这势必会影响到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价值效用。不过,互联网的发展为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实现民主性提供了新的渠道,它对积极推动基层选举的民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基层人大选举,民主,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烨.试论代议民主与网络民主[J].理论月刊,2006(3):50.

[2]黄国满.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3):165.

[3]王景玉.互联网时代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2):55.

[4]任媛.论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与公民政治参与[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6):13.

[5]强舸.基层人大选举中的政治冷漠与利益缺失[J].人大研究,2012(10):9.

[6]张娜.试论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J].中北大学学报,2008,24(6):30.

[7]孙浩.浅谈对人大代表的监督[J].南方论刊,2007(4):60.

人大选举 篇2

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河北省县乡两级人大选举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11]4号)、省委冀发[2011]17号文、省人大“冀人常办[2011]34号文”的要求和省、市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南皮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同步依法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经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县委批准,我县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于2011年10月15日开始,到2012年2月底结束。为做好这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就我县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巩固国家基层政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换届选举工作的任务

这次县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选举产生南皮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乡级人大代表。召开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新一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三、换届选举工作的步骤、方法和时间安排

我县的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总的安排是从2011年10月15日开始,到2012年2月底结束,具体划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从2011年10月15日至2011年11月16日为准备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按照《选举法》和《选举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法成立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命,并在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主持新一届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选举委员会的具体职责是:(1)主持县人大代表的选举、组织选民学习、贯彻执行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选举实施细则;(2)制定选举工作计划、培训选举工作人员;(3)组织选举宣传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4)划分选区、分配代表名额,规定选举日;(5)组织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受理选民对选民资格问题的申诉,分发选民证;(6)按照选举法的规定,组织选民提名推荐、协商代表候选人,依法确定并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7)制定选举实施办法,派出乡镇、县直选区有关人员主持投票站、流动票箱和选举大会的选举;(8)汇总、公布选举结果,发给代表当选证书;(9)受理对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10)承办选举工作的其他事项。

县、乡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县选举委员会办公室分为协调、资料、宣传选举、总务四个组,在县选举委员会领导下,办理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切具体事宜。县直选区设立选举领导小组,作为县选举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主持县直选区的选举工作,选举领导小组成员由县选举委员会任命。乡镇各选区均建立选举领导小组,一般由3至5人组成为宜,他们应当是本选区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或代表人物,报选举委员会批准后,负责组织本选区的选举活动各乡镇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亦应进行明确分工,在各选区建立领导组织。为便宜于组织领导,节省人力物力,采用县乡两级班子一套人马的工作模式。

2、制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县、乡选举委员会依法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命后,要编制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并按照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河北省选举实施细则和上级有关选举工作的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换届选举工作的具体安排,经本级选举委员会讨论通过后贯彻执行。

3、召开选举工作会议。召开全县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1)传达贯彻上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布署我县县、乡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2)培训选举工作骨干;(3)讨论研究选举实施方案及有关问题;(4)公布县选举委员会和乡镇选举委员会及县直选区选举领导小组成员。

各乡镇和县直选区在县选举工作会议后,相应召开会议,传达县选举工作会议精神,部署选举工作事宜,培训选举工作骨干。

4、准备与选举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办公用品,编写宣传提纲,研究制订选举工作的实施细则,印制有关表格和证件等。

5、做好换届选举的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工作是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和法律政策水平,增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搞好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宣传工作要有针对性,要和学习十七大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相结合,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作为重点,利用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对选举骨干的培训,并通过他们向广大选民作进一步的宣传,争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不留死角。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学习宣传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县选举委员会选举实施方案为重点,结合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使广大选民真正弄清换届选举的任务要求、方法、步骤、时间安排及一些政策界限。

(2)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如:电视、广播、讲话、黑板报、标语、制作幻灯、编印提纲等,宣传材料要通俗易懂,易于被群众接受。

(3)宣传工作要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还要根据选举的各个阶段确定各自的宣传重点:<1>准备及宣传阶段要着重宣传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省选举实施细则,直接选举的重大意义,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政权机构的职责等。<2>选民登记阶段要着重宣传怎样进行选民登记,什么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什么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在提名候选人和选举代表阶段着重宣传怎样协商、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人民代表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及一些选举程序等。<4>选出代表后要着重宣传代表法、监督法、河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条例等。

(4)通过宣传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即一是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二是提高广大选民的参选意识;三是增强从事选举工作的干部和骨干的责任心。

6、划分选区、分配代表名额,建立选区选举领导小组。按照选举法规定,选区的划分应本着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便于选民了解代表和代表联系选民,便于选民监督的原则,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工作单位划分,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经过协商确定。选区的大小要适当。每个选区选举1至3名代表,超过3名的,选举无效。县、乡两级换届选举的选区划分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分别划分,分为县级选区和乡级选区。在划分县级选区时,乡镇一般以一个或相临的几个村联合划分为一个选区;县直按系统,并几个单位联合划分为一个选区(其中包括社区);各系统驻乡镇单位均参加所在乡镇的县级代表选举。在划分乡级选区时,按每一个县级选区包含若干个乡级选区的原则划分。选区确定之后,要随之产生出选举领导小组和划分出选民小组。选民小组一般以30人至40人为宜。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冀人常办[2011]34号文件精神,本次换届我县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名额分别为:县级人大代表188名,乡级人大代表574名。代表名额分配按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城乡同比的原则分配。县级代表保留机动代表名额3名。

第二阶段:选民登记。从11月17日至11月25日(共9天),为选民登记和选民资格审查阶段。

选民登记工作总的要求是:通过选民登记,做到不让一个应该有选举权的人被错误地剥夺选举权,也不让一个依法被剥夺了选举权的人窃取选举权。选民登记要做到不错、不漏、不重。我县的选民登记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根据选举法关于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的规定,凡2007年人大换届,选民登记册保存完好的乡镇,可不再重新登记;但要在上次选民登记的基础上进行“三登记”、“三除名”。三登记是指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18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新迁(调)入的选民或婚嫁我县居住半年以上的无户口人员予以登记。“三除名”是指上次选民登记后迁(调)出原选区的、死亡的、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实行这一方法的乡镇也要建立登记小组,负责做好登记工作。第二,上次选民登记册没有或保存不完整的乡镇和县直单位,按选区重新逐人登记。具体方法是:

1、建立登记小组,培训登记人员。登记人员应当由办事公正、工作细致、熟悉情况、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选民来担任。

2、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所有选民都应在其所在的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的一个选区内进行登记。可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民登记:(1)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在校学习的学生,在所在单位登记。(2)农村和城镇居民一般应在户口所在地登记;户口在原居住地而在本县境内居住2年以上的,在取得原居住地选民资格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登记。(3)常住城镇或在异地做工、经商、办企业的居民,有暂住户口的,可以在现居住地登记。(4)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家属参加县直选举,在县直单位登记。男方在县直机关单位工作的,随男方单位登记;男方不在县直单位工作的,随女方或子女单位登记。(5)县直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凡户口已迁入乡镇并居住的,在现住地登记,户口在县城的在原工作单位登记。(6)县直各系统驻乡镇各单位职工,在所在乡镇登记。(7)驻县直各乡镇企业在本乡镇登记。

各选区要根据本选区的大小,设一个或几个选民登记站,接受选民上站登记。对于行动不便无法上站的选民,由登记人员到户登记。

3、摸清底数,把好“两关”。一是把好年龄关。按照有关规定,计算年龄,应以当地选举日为截止日期,原用农历计算出生年月的,应换算成公历出生日期。我县这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日统一定为2011年12月15日,因此,计算选民年龄应以2011年12月15日为准。即1993年12月15日(农历1993年十月初二)24时以前出生的,为年满18周岁的选民。二是把好政策关。要搞清楚什么人应进行选民登记,什么人不进行选民登记,什么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什么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什么人有选举权而没有被选举权。具体规定是:(1)经当地群众和亲属公认,无法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和不能表达意志的痴傻人员,在取得医院证明或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并经选区选举领导小组认可后,不列入选民名单;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应当进行选民登记。(2)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正在被劳动教养的;正在受拘留处罚的。(3)下列人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

4、按法定日期公布选民名单。选民登记小组填表、汇总后,经乡镇选举委员会或县直选区选举领导小组审查,确认无误后,全县各选区都应在2011年11月25日前,张榜公布选民名单。凡没有居民身份证的选民和在我县参选的外地选民,应当发给选民证。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选民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后5日内向县乡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受理选民申诉后3日内做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5、复核。在选举日前,各选区对选民名单要进行复查,对新迁入的选民应列入选民名单;对迁出、死亡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除名。

6、颁发选民证。对没有办理身份证的选民和在我县参选的外地选民颁发选民证,发放选民证时要做到登记表、选民名单、选民证“三对口”。

选举结束后,乡镇以选区为单位将选民名单整理注册,由乡镇人大主席团负责保管,县直各选区送交县人大办公室保管。

第三阶段:提名协商初步代表候选人。从2011年11月26日至2011年11月30日(共5天),为提名协商初步代表候选人阶段。

提名、协商、确定初步代表候选人是充分体现选民意愿,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一环。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代表的素质和构成。代表素质关系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能否切实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和威信的提高。因此,要注意提名和选举那些素质高,尤其是各行业中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代表。同时在代表的构成上还要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要保证工人、农民、妇女、党外人士、少数民族在代表中占有适当的比例。非共产党员代表应占代表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5%;在代表候选人中,妇女所占比例不低于的25%;王寺、潞灌两乡镇要有回民代表。还要增加第一线工人、农民和科技界的代表。本届人大代表要保留不低于1/3比例的上一届人大代表,以保持人大工作的连续性。

2、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方法。各选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及其基本情况,上报本级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汇总后,以姓氏笔划排列,按照在选举日的15天以前公布的规定,我县定于2011年11月30日前以公告形式按选区张榜公布初步提名推荐候选人名单,提交选民进一步讨论、酝酿、协商正式代表候选人。

拟提名为县政协常委、委员的人选,不宜再提名为县人大代表候选人。

第四阶段: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从2011年12月1日至12月8日(共8天),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阶段。选举委员会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按照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三分之一至一倍的要求,确定本级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经反复协商不能确定的,可以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先进行预选,以得票多少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确定后,以姓氏笔划的顺序排列,由选举委员会按照在选举日的7天前公布的规定,全县定于2011年12月8日前以公告形式按选区张榜公布本级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第五阶段:选举、代表资格审查和代表培训。从2011年12月11日至24日(共14天),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代表资格审查和县级人大代表培训阶段。2011年12月15日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日。由选民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民可以凭身份证或凭选民证领取选票。具体选举办法由县选举委员会另行制定。各选区应当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文盲、因残疾不能写票的或外出人员经选举领导小组同意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票,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选举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所列准予行使选举权利的人员,以委托或设立流动票箱方式投票。代表候选人不得主持本选区的选举,不得担任本选区工作人员。票箱由主持选举的人员和监票、计票人员妥为保管,每一流动票箱至少由三名工作人员监督投票。在本选区投票结束后连同流动票箱一并开封计票。选举结束后,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根据选举法的规定,确定本级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并按选区张榜公布当选代表,并由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分别提出本级代表资格审查报告,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和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予以确认、公告。发给代表当选证。

做好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对新选举产生的代表要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代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第六阶段: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拟定于2011年12月25日至27日召开。主要任务是:(1)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审议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议2011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和全县总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和全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财政预算;听取和审议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2)选举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在法定时间内召开新一届第一次人代会。

第七阶段:验收总结。县、乡两级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分别对本级换届选举工作进行验收总结,并上报有关选举结果。

四、切实加强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

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和县委的安排,我县县、乡人大的换届选举工作从2011年10月15日开始,至2012年2月底结束。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法律性、政策性非常强。因此,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一定要在县委的领导下,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布署,认真学习省、市、县党代会精神,认真把握好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这三项基本的工作原则,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

五、选举经费

选举经费是搞好换届选举的重要保障。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各级财政支付。

本方案未列入事项,按河北省县乡两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执行。

乡(镇)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参照本方案执行。

人大选举 篇3

关键词: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现状;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55-02

一、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现状

(一)选举方式不断完善。我国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制度自建立以来不断修改完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实行直接选举。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我国实行的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在基层,即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直接选举,由广大选民直接投票选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间接选举,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投票选出。在基层实行直接选举,不仅能够方便基层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还能够更好更直接地反应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加强选民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之间的联系,便于选出更优秀、更高素质的代表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建国之初由于基层地区文盲数量较多所以在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中没有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层地区文盲和半文盲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1979年《选举法》中就规定了在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实行不记名的投票方式。这种投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的行为发生,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选民自身的意志。

(二)选票计算制度日益规范。选票计算制度也叫当选制度,即选民投票之后,如何计算选票来确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是否当选的制度。为了提高选举的效率,1986《选举法》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的票数原则规定为“两个过半数”,即在选民通过直接选举的方法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时候,本选区选民参加选举人数过半数,选举才有效。候选人获得票数超过参加选举的选民半数,才能当选。在以后的进程中,选举法不断得到修改完善,选票计算制度日益规范化,这样的措施不仅保证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公正性,也从另一个方面刺激了选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二、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候选人介绍制度过于简单。现行的介绍机制程序缺乏竞争性并且过于简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是对候选人背景情况的介绍仅局限于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历、政治背景、工作成绩等方面,并不能全面考察候选人。其次,候选人介绍渠道过于单一。我国现有选举法规定的两种候选人的介绍方式都有些过于简单,候选人介绍的主动权均掌握在选举委员会和候选人推荐者的手中,即便是候选人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选民和候选人几乎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的状态,这样民主选举往往会流于形式,有表无实。

(二)选举组织机构未坚持中立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选举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选举委员会在组织进行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活动中,不仅要负责选区的划分、分配各选区代表名额以及确认候选人资格的职责,还要接受广大选民对选举活动的监督和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和申诉,并且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做出回应和处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裁决的结果公信力自然就不足。第二,就是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和选举委员会工作人员双重身份的问题。在选举实践中,乡镇一级选举组织机构的负责人被提名候选人和当选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几率相当的大。这种做法极有可能导致选举资源的浪费和不平等,不利于民主选举的开展。

(三)选举的监督体制不健全。在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制度的监督机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不完善。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一部专门性的法律来规定选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现有的选举法中对选举监督的规定也是过于笼统,仅仅停留在原则性规定的层面,对于选举过程中选区的划分、各选区代表名额的分配以及确定候选人的资格等等问题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定,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不利于选举的透明民主。

2.监督主体不清。在我国现今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监督主体不清、权力分配不清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选举的监督者往往就是选举的组织者和主持者,这就造成了选举监督这一权力在事实上被架空和虚化。

三、完善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建议

(一)增加候选人介绍方式和渠道。通过立法允许代表候选人以适当的方式介绍和宣传自己。国家可以支持代表候选人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到选民家中走访寻求支持,或者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等等,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这些方式哪些是被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选举法中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细化以此来规范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宣传的方式。另外,代表候选人如果不能全部与选民见面,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比如报纸、电台、微博、社交网站等方式与本选区选民进行交流。总之,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充分保障选民的知情权。

(二)成立相对独立的选举组织机构。关于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选举组织机构,可以借鉴香港选举管理委员会的经验,这是一个成立于1997年的公正、中立的非政治性组织,其宗旨就是为了保障无论何时何地,公共选举都可以公开、公平、真实的开展。这个组织是依据选举委员会管理条例而成立的,这一条例对选举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而选举委员会仅仅是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保障、维护选举的有序进行,在选举中并不支持某一方。我国在现有的体制和社会制度下,可以参照香港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来改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委员会,具体来说,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能同时担任代表候选人,如果被提名为代表候选人,则应该依照回避的原则辞去选举委员会中的职务,这样才能与其他代表候选人公平竞争。

(三)强化对选举的内外监督。一方面,要加强选举过程中的内部监督。要增加对选举组织机构的监督力度,选举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着重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选举工作人员两类人的监督,防止领导干部假借组织选举的名义破坏选举公平,侵害选民的利益和代表的自由选择权。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由候选人组织进行选举观察即在选举过程中由被提名的候选人选派出数个其信任的人来代其观察监督整个选举的过程。在开始观察之前,观察员应该熟悉选举过程,了解具体破坏选举行为的具体内容,在选举中及时将自己所见所闻报告给候选人,然后由候选人以书面的形式向选举组织机构即选举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报告并要求对破坏选举的行为予以更改或追究责任。选举观察员有权对选举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但在此过程中应该保持中立。选举结束后,观察员应该将自己在选举中的所见所闻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备案。

总之,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发展完善事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要改革,不仅要积极借鉴吸取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本国的具体国情,并且积极实践用于探索,最终一定可以将我国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建设成一个严密合理的民主制度。

参考文献:

[1]浦兴祖.中华入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赵新树.选举的困境[M].上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李凡.中国选举制度改革[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人大选举 篇4

(一) 传统政治文化中存在着消极因素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心理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等的复杂综合。 (1)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消极的政治意识在许多农民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选举是官方安排, 选不选、谁当选, 都无所谓。”正是抱着这种心态, 许多农民不愿得罪人, 被动地配合着农村人大代表选举, 这就使农村人大代表选举异常艰难。

(二) 市场经济不发达, 农民民主意识觉醒迟缓

一般来说, 民主意识的觉醒程度与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是成正比的。目前, 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市场经济不发达, 相当部分农民仍然在土地上为生计操劳。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 怎么还有精力顾及诸如“该投谁的票”之类的事, 因此他们对选举的冷漠也是自然的事情。另一方面, 农村商品经济不成熟导致农民民主意识觉醒迟缓, 因为民主总是与商品经济相伴随, “民主政治过程不外乎是商品经济的过程在政治领域中的反映和投射。”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不过是商品经济的原则, 规则在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运用 (2) 。从根本上讲, 农民的权利观念和政治参与意识最终要靠农村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来推动。

(三) 现行选举制度存在着设计缺陷

目前, 随着各地方城镇化进程加快, 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谋生, 无形中增加了选举工作的难度。按照现行选举法规定, 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口, 无法就近参加选举, 必须回乡参加选举, 这意味着相关的费用只得由他们自行承担, 反而要因选举而损失金钱。他们对选举的冷漠也在预料之中, 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因此, 在农村人大代表选举时, 大量的外出农民基本上是放弃, 或者请别人随便乱投。现行选举制度中的设计缺陷使他们原本不多的选举热情逐渐消减。

(四) 农村人大代表自身素质与作风存在问题

农村人大代表同样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代表自身素质的高低, 是能否有效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和重要保证。目前, 农村人大代表自身素质离农民的期待还有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农村人大代表文化偏低, 理解能力弱。他们对新农村建设中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懂得不多, 理解不透, 难以在村民中间及时有效地宣讲, 因此村民对这样的代表往往颇感失望。第二, 农村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弱,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的作用小。目前, 许多农村人大代表往往只是机械的参加会议, 也提不出有价值的议案。在闭会期间他们又忙于自己家庭生产经营, 无法经常性的反馈村民的意见和要求, 无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同时, 一些农村人大代表作风使群众反感。与农村群众打成一片是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的基本道德操守。然而, 不少农村人大代表往往把人大代表身份当成光宗耀祖或跻身上层社会的手段。在农民群众面前摆架子玩特权, 一些农村人大代表甚至与乡村帮派势力勾结起来非法聚财, 农民群众为之深恶痛绝, 在选举时他们往往弃权或乱填选票以示抗议。

二、对策思考

(一) 人大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促进农民政治民主意识的觉醒和高涨。

民主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 从经济民主走向政治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决定农民正确行驶民主权利的关键还在于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促进农民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 这是破解农民对人大代表选举冷漠的关键环节。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关键要把农业产业市场化并加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使农民的一切生产经营行为都面向市场, 让农民逐渐树立市场观念, 逐渐告别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二) 加强对农民民主政治教育

毛泽东曾说过, “对于农民而言, 政治知识主要靠灌输 (3) 。加强对农民民主政治教育强化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 是改变农民对选举的冷漠现状的必须途径。首先, 要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完全选举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意义, 增强参与选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 要注重选举知识的宣传, 用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持久的灌输, 使农民产生基本的民主意识。最后, 还要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法令、制度等教育, 使他们熟悉政治生活, 知道如何参与选举, 敢于揭发选举中的舞弊行为。

(三) 规范现行的选举制度

目前, 外出农民由于经济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返回原籍参加选举, 而选举制度的硬性规定使外出农民难以行使民主权利。因此, 让外出农民在日常工作地和生活地获得选民资格, 为他们参与选举提供便利, 这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行选举制度应根据社会形势变化, 为外出农民方便参加选举提供制度保障。

(四) 不断提高农村人大代表自身素质, 转变工作作风。

首先, 各地方要加强对农村人大代表的学习教育, 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当前, 针对三农问题, 主要着力提高人大代表知民情懂民意的能力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以及化解村民矛盾纠纷, 协调农民利益关系的能力。通过培训, 把农村人大代表逐渐变成基层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得力助手和农民中的主心骨,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带头人。

其次, 要不断转变农村人大代表的工作作风。要通过思想教育和法制等措施促使农村人大代表恪尽职守,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那些作风漂浮群众不满意的人大代表要敢于问责, 在必要时依法罢免。

参考文献

①《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 北大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261页。

②《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 北大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307页。

聚焦人大代表选举 篇5

华网

编者按: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注定会被载入中国民主进程的史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将进行第5次修改,修正案(草案)提出“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旨在实现城乡“同票同权”。对此,国人高度关注。

选举法是中国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人大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必然是中国式民主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意味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民主进程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写入选举法,对于当下利益表达仍面临重重困难的农民,确实是一大进步。但是,在“同比、同票”之后,如何使其实质意义落到实处,产生更多真正能代表农民利益、真正能为农民代言的人大代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真正实现“同权”?对此,一些基层先行者走在改革前沿,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

聚焦人大代表选举“同比、同票、同权”①

代表比例改革先行者追踪:“三同”亟待冲破重重困境

记者王骏勇赵仁伟 程士华

早在2007年地方人大换届时,江苏省射阳县人大、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大就在全国率先“吃螃蟹”,探索实行一步到位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引起各界重视。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两地的改革进展如何?是否引起震荡?有哪些难题尚待进一步化解?虎年初春,半月谈记者实地走访射阳县、淄博市淄川区,一探究竟。

四大动因催生代表比例改革

“那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改革的效果怎么样。”时任射阳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主任、现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的唐浩,回想起改革之初的情景时十分感慨。

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射阳县、淄博市淄川区两地之所以成为代表比例改革的先行者,主要基于四个动因。

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我前后把报告仔细看了三遍,这一系列科学论述,为改进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指明了方向。”唐浩说。

“实际上,基层人大代表对选举权平等的呼吁由来已久。”刚刚卸任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司衍会是2007年淄川区调整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推动者,他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介绍,自2005年开始,淄川区基层人大代表就积极建议“农村人口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与城市人口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其中,在2005年3月全区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座谈会上,大多数主席、副主席认为,在山东省2004年取消城乡户籍区别的条件下,实行相同人口比例分配方案,有利于选区划分,有利于农民代表组团参政,更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和谐。

二是基层干部群众有呼声。射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茆友林告诉半月谈记者,2007年换届选举的前期调研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一是认为与城镇群众相比,农村群体表达诉求的渠道狭窄;二是城镇代表更关心城市的建设和保障问题,讲“三农”问题的少。这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作为农业大县,农民代表数量的适度增加,必将有利于农民意见和诉求的表达,有利于调动农村选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三是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据射阳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于为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换届前,全县99.1万人口中,城乡人口比例已接近1∶1。经过测试发现按照1∶1分配比例与2002年换届时的名额比最相近,这样就最大限度减少改革的震荡。

司衍会介绍,2007年区人大换届时,淄川区城镇人口较上届增加了近6万人。如果仍按4∶1的比例分配代表名额,各乡镇之间将会出现极不合理的状况。比如,有的街道办事处能有27个名额,而有几个乡镇只有两三个名额,几乎没法组成一个代表团。

四是在现有法治框架中找到了依据。2006年江苏省选举实施细则经过修改,明确规定县人大代表名额,可以按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为4∶1直至1∶1的原则分配。这就从法律上为射阳按城乡相同人口比例分配县人大代表名额提供了法律保障。

淄川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主任许前说,当时探索选举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法律依据。不过,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让淄川区人大负责人意识到探索“同票同权”是可行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淄川区探索选举改革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城乡同比选举:纯农民身份的代表多了

按照相同人口比例,两地代表比例改革后的新一届代表顺利产生了:在射阳,2007年换届时按照城乡相同人口比例,从全县99.1万人口中共选举出325名县人大代表,农村和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均为3050人。在淄川区,按照新的代表名额分配方案,淄川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顺利选出253名代表。

“同比例改革真正推进了基层民主的进程。代表人口比例在历史上有8∶1的,后来是4∶1,我们目前是1∶1了,这就实现了票权和票值相同,即每个选民都有投票权,同时票值相同,每个代表所代表的选民数是一样的。”茆友林说。

据介绍,在淄博市淄川区,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换届选举工作整个运行过程十分平稳,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代表名额有所减少的街道办事处对新的选举办法也表示理解。

新选举办法实现了“一人一票”、“一票一值”,产生了许多积极的社会效果和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改革之后,农村代表数量增加了,反映农村、农民的“声音”也更高了。淄川区按城乡“同比”选举出的区人大代表中,纯农民身份的代表为112人,比上届增加了11人。在淄川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共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78件,其中来自农村代表的建议62件,占建议总数的79%。

谈及改革的积极变化时,于为华深有感触。“从2007年与2002年换届对比来看,因人口变化带来县代表总名额减少10个的情况下,农村代表反而增加了18个,占比由上届的48%上升至55%。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发生变化,从以往干部、农民两种,分化为现在的打工者、经纪人、企业家等多个阶层,代表农村声音的面更广。”改革后,议案中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的多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呼声强了。射阳县长荡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陈海说,2007年以来这个镇每年都有关乎民生的大工程实施,如道路建设、饮用水保护等,都是农村代表积极建议的结果。

为“三农”建言:履职能力何分城乡

淄川区人大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除了缺乏法律依据外,遇到的另一障碍就是外界对农村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质疑。不少人认为,农民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即便当选为人大代表,他们的代表意识和履职能力可能达不到要求。

“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能当上人大代表的农民并不是只会种地的农民,往往都是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能人,并且这些年来,农民的知识层次和法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司衍会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大代表里真正农民身份的代表太少了,农民代表的名额被很多企业家等其他身份的人挤占了。”

淄川区东坪镇西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守诚认为,农民人大代表最重要的不是学历有多高,关键是在农村呆的时间长短,对农村了解的程度有多少,能否真正为农民说话。现在,企业老板、政府官员占用农民人大代表名额的现象很多,这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应该让更多真正的农民当选人大代表。“要说素质,其实农民的法律素质、顾全大局的意识非常高,去年我们修路时,许多农民自愿捐款,有的三五十,有的几千元,修路需要拆掉一些房子,1平方米才补偿200多元,许多农民都接受了,大家都愿意为了集体的发展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

苏守诚说,现在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还太少,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的还是太少,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和公用设施跟城市差距太大。另外,农民真正致富还必须搞工业,但现在在农村办企业门槛非常高,城市里的开发区享受着土地、税收等种种优惠政策,但农村企业的成本非常高,严重影响农民的就业和增收。

“从我多年的观察看,农民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履职意识非常强,积极性非常高。”司衍会说,农民人大代表提意见建议都很积极。无官一身轻,农民人大代表往往没有顾虑,更能说实话,反映基层群众的要求和农村的难点问题更直率。否则,农民的代言人就可能比较少,农民关心的许多问题很难得到表达,呼声小了就难以引起政府的重视。

先行者率先触到的“玻璃天花板”

两地进行的打破“四分之一条款”的代表比例改革,起步早、步子大、步调稳,成为全国的探路先锋,为其他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实现同比、同票、同权“三同”,尚需打破四重困境。

一是谁来代表农民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农村情况已发生变化,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遍地开花,外出务工经营的农业人口很多,大量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等,其户籍虽然还是农民,但事实上已经成为工人、企业管理者和商业经营者。“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必须植根于经济地位的平等。”唐浩认为,以前按某种比例分配代表名额的规定,就始于城乡、工农经济地位的巨大差异。因此,要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以此打牢城乡平等选举权的基础。“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比例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是如何把好代表推选关,杜绝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不规范甚至贿选现象的出现。淄川区人大有关人士表示,区以下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出的,而当前基层选举中矛盾比较多,由于贿选在法律上界定不是很明确,农村在选举过程中拉选票界定得不明确,比如给选民一桶油一箱苹果算不算贿选,这都需要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细化。

三是履职载体是否跟得上的问题。于为华说,农村代表居住比较分散,镇人大组织力量薄弱,代表如何开展活动是个问题。为此,射阳县从2003年开始,在基层设立了“人大代表之家”,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面对面办理代表建议,接待选民来访。经过不断完善,已成为广大农村开展代表活动、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

四是推荐代表候选人的问题。按城乡相同人口比例原则分配代表名额,机关和城镇在代表名额减少后,在确定候选人时,如何确保正式候选人得以公平竞争产生;农村由于代表名额增加,在确定代表候选人时,如何保证代表的素质和先进性,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人大选举 篇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十七大的表态意示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前进。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机关,代表着中国最高的民主形态。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显示着中国人民真正平等地行使民主权力。那么这种平等的权力迟到了吗?

一、城乡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差异

从1953年2月11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开始,即规定了城乡人大代表可以代表不同的选民人数——自治州、县、自治县为4∶1,省、自治区为5∶1,全国为8∶1。《选举法》随后虽然经过了5次修改,但最终于2004年修改时,维持了1995年2月28日由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改的《选举法》所确定的城乡人大代表比例制,即农村选民的选举权被统一规定为城市选民选举权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要选举一名同级的人大代表,农村人口要4倍于城市的人口。选举是平等的,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选民,每个选民的选票是同等的,即每人在数量上都平等地拥有一票,没有谁有特权比他人拥有的更多;但是,事实是,这些选票等票不等值:同样选举一个同级人大代表,如果在城市需要100张选票那么在农村则需要400张选票。

二、 原先不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解释

对不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解释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我国农村的选民素质低,不适合搞民主。这种论调遵循的是密尔所提倡的观点:“尽管每个人应当有发言权,然而每个人应当有同等的发言权则是完全不同的命题”[1]。因此,密尔建议给那些在知识和才智上有能力的人以复数投票权,使其意见有较大的分量。如今平等的民主选举反对复数投票,人大代表的选举虽然信仰平等投票,却也相信“完全排除对共同事物的发言是一回事,根据其对共同利益的管理的较大能力让别人有较大分量的发言权则是另外一回事”[2]。等票选举似乎掩盖了复数投票的表象,但是却难于隐藏不等值的事实——这也正是复数投票所追求的较大发言权的本质。农村与城市4∶1的规定,直接地表明农村的4票值等于城市的1票值,如果同是一票,则城市选民的发言权是农村选民的4倍。

农村选民素质低,不适合搞民主。这种解释在早些年代似乎还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原因是民主当时刚刚扎根于中国,大众特别是农村的群众还缺乏普遍的民主认识;同时,当时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确实比较低。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实践的进行,这种解释已是不攻自破。

另一种解释则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镇相对农村来说,人口较少,而城镇在我国各地又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工人以及各界代表人物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果人大代表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成分就会是大多数来自农村,工人以及其他各界的代表比例就会是很小,从而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毫无疑问,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以1953年为例,我国当时的城镇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6%,如果农村与城市的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等则人大会议就是农民代表的天下,既无法体现工人阶级的领导性质又排挤其他各界的代表在人大的名额。但是此种解释忽视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因城镇是“中心”而其选民能够享有较大的票值的话,那么农业(农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理应更该拥有同等的权力。如果说城镇是工人和各界代表集中居住地而享有4倍于农民的票权的话,则意味着人大代表的选举权是依附于选民的特定身份。毫无疑问,这是与平等的选举原则相背离的。

显然,上述两种解释是从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来解释中国的民主政治,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具有难于否认的合理性;但是,如果单从民主理论来看,这种解释有悖于人大选举的平等性,难于用来解释为什么不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三、难于自洽的民主:城乡人大代表代表不同的选民人数

民主是什么?“从字面上看,民主是指‘人民的权力’,权力属于人民”[4],在词源学上则表现为人民的统治;所以科恩把民主看成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影响成员的决策。在当今以领土为标志的民族国家中,民主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平等的投票,以达到每个公民所表达的偏好都应当在决定最终方案中得到同等的重视。我国当前农村与城市的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不同人口数使得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在民主理论面前难于自洽。民主是以正常人都有资格进行自我统治为前提的[5],达尔称之为强势的平等原则。每个具有公民资格的正常成年人都具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它不因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或是素质差异而否认或者剥夺他平等的民主权利,也不因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或是彰显某种特性而牺牲这种权利。所以,只要符合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人都具有平等的选举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所以,在我国只要符合民主资格的公民都具有平等的一票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而且这一票必须要得到同等的考虑,等票等值才是真正的平等;可事实就在于农村与城市的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差别,人大民主等票不等值。

四、另一种解释

城乡人大代表代表着不同的选民人数是否就说明了我国人大选举是不民主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民主总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不应以“差距”来否认现实的民主性,只能用不断成熟的民主基础来填补这个差距。

1.民主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绩,而是在历史的单行道中缓慢地前进。古希腊城邦开启了民主的大门,但是整个希腊的城邦制度的生长过程就如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所说的那样,是遵循着“神授王权——贵族阶级寡头专政——僭主政体或立法者和民选调解官——民主政体”这样一个发展脉络。海外殖民打破了原有的血族关系转向契约形式造就城邦。虽然古雅典是民主的代名词,但是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的民主,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都被拒绝在民主的门外,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是基于能力上的平等按照社会阶层的比例实行公平统治。民主在它发展的开源就表现了强烈的排他性,但是它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妇女的选举权,平等的普选权,都是一个逐渐的发展过程。英国议员的选举是在花费近200年的时间从贵族的游戏迈向平民的权利,从城市的特权普及到农村的选举权。

上一篇:如何开好家长会下一篇:变压器高压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