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素质

2024-10-02

信息安全素质(精选12篇)

信息安全素质 篇1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电子文件越来越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直接关系着电子文件的安全, 并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当前档案工作者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不断改进档案管理方法,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不断强化提高档案工作者自身的信息安全素质, 使档案工作者能够在信息化社会中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历史责任, 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化, 科学化, 现代化, 使档案管理步伐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档案,工作,信息安全,素质

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 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有利于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安全素质

信息安全素质是指社会成员在信息安全领域所具备的基本信息素质。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信息安全素质更是集中于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意识、能力。

2 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现状

2.1 信息化管理意识欠缺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特别是计算机, 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得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向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管理并重的新模式迈进, 并向网络化管理方向发展, 思想观念的陈旧使部分档案工作者满足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即使装备了现代信息设备, 也仅仅将其视为对传统工作方式的补充。有些人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没有将电子文件看作我国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 尚未意识到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对具体到自身工作环境中应当怎样预防、发现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往往无所适从, 信息化管理的意识相对比较缓慢。

2.2 信息化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已经掌握的技能方法如果不及时更新很快就会过时。档案工作者不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 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使他们虽然意识到自身信息安全技能的不足, 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提升专业水平的制度要求和定期的培训机制, 使他们的信息安全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老的档案管理者虽然掌握了档案管理知识, 但是缺乏信息技术能力, 不少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档案工作者有的虽然掌握信息技术, 但是又缺乏档案管理知识, 而有的年轻的档案管理者由于在待遇、职称、前景等问题上的偏差认识而主动改行从事其他工作, 使得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的档案部门更加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

2.3 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我国还未全面实施档案工作者从业资格制度等准入制度, 因此缺乏对新进的档案工作者的计算机能力、信息安全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这使得各级档案部门在选拔培养档案干部时只能由主管机关、主管领导来掌握调入人员的各项素质要求, 而缺乏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对于己经从事档案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同志, 他们的年龄、专业和其他原因造成其自身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比较欠缺, 相对来将他们的信息安全素质的不足就更加明显。同时档案工作者技术职级晋升的各项考试中, 缺乏有关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考核内容, 因此部分人事管理部门缺乏提高和激发档案工作者自身信息安全素质的主动性的激励机制。

3 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的对策

3.1 加强档案管理者对工作的敏锐感、责任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 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 我们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 深化服务意识, 树立以服务促管理, 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 更新服务观念, 拓展服务领域, 改革服务方式, 大胆探索, 努力实践, 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3.2 加强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培训

对全体档案工作者进行信息安全素质教育。无论是新入的人员或是已经从业多年的老档案管理者都应根据掌握的档案管理知识的不同进行相关培训。其次, 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岗位、职责和承担的任务不相同, 进行培训时应当对档案工作者区别对待, 从培训的时间、内容、考核等多方面体现出培训差异。

档案工作者在掌握了信息安全技术后, 应当明确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 合理地使用信息安全技术, 提高信息档案管理质量。

3.3 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目前, 我国虽已颁布了一些涉及信息安全的标准和规定, 但这些标准和规定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其中直接与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要求相关的内容几乎没有, 这使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 从根本上无法改变我国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的现状, 因此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的标准和规定, 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准入制度, 结合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选拨综合信息素质水平较高的人员进入档案管理队伍, 其次, 将信息素质考核纳入到档案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调整的政策规定中.将信息安全素质方面的内容加入到各级职称考试当中, 用以引导和督促档案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 以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为依据, 在法规制度的具体管理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到岗位的差异, 细化具体操作, 以便于具体实施。

信息安全素质 篇2

当初选修这门信息素质教育课时并不清楚它具体讲什么,但是在好多人的推荐下还是选修了这门课来作为大学里的最后一门选修课。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真心觉得选对了,很值得花时间去学习。与传统一门课一个老师不同,这门课由不同老师讲授,本身就很新颖,很吸引人。尤其是老师的讲课方式诙谐、幽默更带有启发式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从张宽福老师的讲课开始,我第一次感受到图书馆老师的亲切、和蔼。跟图书借阅处的老师很不一样。之后对图书馆的了解越发深入,越觉得学校的图书馆开始有了“人”的气息。之前新馆给予我的印象是冷清和机械,与老馆的人声鼎沸完全不同,图书杂乱无章,往往是寻而不得。然而通过学习书库分类、索引号后可以很容易找到需要的书。对图书馆的了解不仅仅局限在现实中,还扩展到虚拟的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得知学校花大价钱买来数字资源,不去了解学习太过浪费。于是,以前只知道百度的我现在学着在读秀找书、在知网找论文、在超星找考试资料。网络的世界无疑扩宽了我的知识面,而我的眼界也扩宽了。从学校官网延展到全球互联网世界。我惊讶于人肉搜索的快速与准确,学会了如何制定密码保护我的个人信息,也了解到世上还有“翻墙”这回事。

这门课不仅有“技术”,还有“心术”。知识面和眼界的扩展也让我的心飞得更高,更强大了!感谢老师们的悉心讲授,我受益良多,也希望这门课越来越好,让更多的学弟学妹真正爱上图书馆。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质培养 篇3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师 信息素质

高校英语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更新知识,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急剧变革,知识积累明显加快,新学科不断涌现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新的挑战。

据调查研究,82.8%的教师认为只要英语功底好就能教好外语了,70.9%的教师认为教英语并不难。这调查数据说明教师们的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再加上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英语教师迫切需要加强教育理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和操作多媒体设备,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而英语教师由于所学学科的局限性,只按部就班地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懂一点实际操作,在真正使用的时候无法解决很多简单的故障和问题。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上需要系统化的继续学习。

关于教师素质培养方面的讨论很多,但是本文主要讨论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探讨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其培养的途径。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而迅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将直接决定着高校信息化的水平。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代合格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1. 信息素质的必要性

1.1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是变革教学模式的需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以阅读和写作为主,模式单一。利用先进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创造更多语言输出实践的环境和机会,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新型教学模式所提出的课堂授课与网络多媒体相结合的新理念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

1.2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是转变教师角色的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地位从传统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在一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或声音、或图像、或文字。根据教学要求,有目的、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讲英语,用英语。通过听说读写不同活动的合理分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其创新精神。

1.3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是完善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应及时有效地收集、归类、处理和使用国内外教育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是教师更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永立教学前沿所应有的素质。要达到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努力提高适应现代化教学的信息素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并通过设计、开发将其应用于教学中。

2. 信息素质培养途径

2.1 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意识。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整合利用各种信息,更新知识,补充教学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联系,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增强信息意识,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2 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能力。良好的信息能力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保证,是教师吸收利用新知识的必备条件。同样的信息源,由于个体信息能力的不同,所获得的信息数量、质量及利用的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异。张永生提到了六个方面的信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输出信息的能力。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学校利用各种途径投资教育技术现代化设备,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素质培训,考核和应用的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采用激励机制,刺激高校教师参与学习;再者,加强高校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督促高校教师的自学。

2.3 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基本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微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学生可从许多途径获得信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掌握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一要积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信息搜集、分析、加工、利用的知识和能力,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二要积极参加基本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师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概念,学会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系统,网络通讯,常见教学媒体的使用和开发的方法等,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并能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建立基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专业发展。英语教师应该尽早熟练掌握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

3.结论

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这必然反映到英语教学内容上来。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各种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信息素质,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认真汲取新信息并加以选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成为真正有创造精神的学者,从而培养出有实践能力、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华.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及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2006,(5).

浅论档案管理者的信息安全素质 篇4

一、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现状

(一) 信息化管理意识欠缺。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特别是计算机, 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向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管理并重的新模式迈进, 并向网络化管理方向发展, 思想观念的陈旧使部分档案工作者满足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即使装备了现代信息设备, 也仅仅将其视为对传统工作方式的补充。有些人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没有将电子文件看作我国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 尚未意识到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对具体到自身工作环境中应当怎样预防、发现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往往无所适从, 信息化管理的意识相对比较缓慢。

(二) 信息化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已经掌握的技能方法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很快就会过时。档案工作者不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 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使他们虽然意识到自身信息安全技能的不足, 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提升专业水平的制度要求和定期的培训机制, 使他们的信息安全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老的档案管理者虽然掌握了档案管理知识, 但是缺乏信息技术能力, 不少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档案工作者有的虽然掌握信息技术, 但是又缺乏档案管理知识, 而有的年轻的档案管理者由于在待遇、职称、前景等问题上的偏差认识而主动改行从事其他工作, 使得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的档案部门更加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

(三) 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我国还未全面实施档案工作者从业资格制度等准入制度, 因此缺乏对新进的档案工作者的计算机能力、信息安全素质等方面的的限制。这使得各级档案部门在选拔培养档案干部时只能由主管机关、主管领导来掌握调入人员的各项素质要求, 而缺乏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对于我们从事档案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同志, 我们的年龄、专业和其他原因造成其自身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比较欠缺, 相对来将我们的信息安全素质的不足就更加明显。同时档案工作者技术职级晋升的各项考试中, 缺乏有关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考核内容, 因此部分人事管理部门缺乏提高和激发档案工作者自身信息安全素质的主动性的激励机制。

二、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的思路

(一) 加强档案管理者对工作的敏锐感、责任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 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 我们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 深化服务意识, 树立以服务促管理, 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 更新服务观念, 拓展服务领域, 改革服务方式, 大胆探索, 努力实践, 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二) 加强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培训。

对全体档案工作者进行信息安全素质教育。无论是新入的人员或是我们已经从业多年的老档案管理者都应根据掌握的档案管理知识的不同进行相关培训。其次, 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岗位、职责和承担的任务不相同, 进行培训时应当对档案工作者区别对待, 从培训的时间、内容、考核等多方面体现出培训差异。档案工作者在掌握了信息安全技术后, 应当明确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 合理地使用信息安全技术, 提高信息档案管理质量。

(三) 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目前, 我国虽已颁布了一些涉及信息安全的标准和规定, 但这些标准和规定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其中直接与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要求相关的内容几乎没有, 这使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 从根本上无法改变我国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的现状, 因此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的标准和规定, 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准入制度, 结合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选拨综合信息素质水平较高的人员进入档案管理队伍, 其次, 将信息素质考核纳入到档案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调整的政策规定中.将信息安全素质方面的内容加入到各级职称考试当中, 用以引导和督促档案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 以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为依据, 在法规制度的具体管理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到岗位的差异, 细化具体操作, 以便于具体实施。

摘要: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管理质量, 档案信息安全是当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 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有利于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对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5

姓名:辛振 班级:化学类二班 学号:201214760212 摘要:

在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着重客体、轻主体的偏颇现象,即偏重信息资源库与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信息客体基础结构的建设与投入,而轻视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管理者、利用者在内的信息主体的教育与引导。因此突出和强调信息素质教育,有其深层次的意义。把信息检索与化学类专业课程捆绑在一起进行,为学生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并能分析、利用,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科研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信息素质的目的。关键词:信息素质,化学类,信息检索,大学生

信息素质的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首次提出的。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素质的内涵也不断发展变化。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之后的另一个生产要素,是信息社会考察某国家人力素质、生产力、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 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投入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信息素质 的教育早已被社会各界作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整合到高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中。

198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正式启动,且主要以高校为核心,教育过程又以文献检索课为核心。据不完全统计,至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1080所高等院校中,已有700多所开展了文检课教学,其中1985至1988年有近130万大学生接受了学时不等的文检课教学,此时的文检课达到了~个兴盛的时期。然而进90年代之后,其发展呈下滑趋势。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教高司44号])文件,提出该课程具体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常用的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掌握获取与利用文献情报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作为当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信息素质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2002年为适应网络化发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改名为《信息检索》课,信息素质教育进入新时代。“文检课”原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发展,新的教育目标要求“信息素质教育”要站在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高度,与时俱进,立足于现实的信息环境,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来构建“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l、文献法

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纸质文献等途径广泛搜集国内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文献,并把重点放在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趋势上,了解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总体情况,借鉴和吸收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2、比较研究法

充分利用此方法,分析对比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开展情况,通过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作者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为深入了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奠定了基础。教学效果

(1)调动了学牛学习积极性。专业实验课与检索课整合,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觉到不仅是在上课学习,而且把枯燥无味的检索变成一种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掌握一些真才实学,毕业后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如实验方案不周、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协调、任务分配不合等问题,学生通过协商克服这些困难,从而提高协作意识与能力,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促使学生认真操作,努力提高实验技能。

(2)提高了实验效率。原来做1次实验只得到1个实验数据,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思考与讨论”也无话可说,一份实验报告交上来,常常只是教科书的“复制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基本改变了这种状况。学生不仅从实验课上获得实验产品,观察实验现象,而且通过集体的力量可获得更多的实验信息,经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并用所学的的理论知识来解释,使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培养了良好的素质。实行研究式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习上了一个档次,初步树立起科研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以往开展“小论文、小发明”活动,学生主要是依赖指导教师,而现在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自己选题,检索资料,分析利用,设计方案,开展实验,老师只做“参谋”。不仅如此,学生还能从生产实际中找来问题,进行“攻关”。几位毕业了的学生了解到一个产品“镁铝材质耐火装饰板”的配方和工艺存在技术问题,就把它带回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一家合资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化工学院招聘3名开发化工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考核试用后录用,企业对他们非常满意。一年来,他们已完成了10个洗涤剂方面的产品开发项目。可以说这与他们在校时的良好基本功训练和具备良好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胡修琦、孙杰乜41提出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实践树立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形成自身信息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张贵荣嘶1提出在教学中倡导采用双向式、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增加讨论、自学、社会调查、论文写作和专业设计的能力训练环节;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和学生本人共同评判:选用该课题时在调研中的合作精神、讨论中的表述能力、课题的新颖性,实习报告的水平、完成课题的组织能力等指标水平,经过综合评测后给出相应成绩。参考文献: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欧阳江萍(2010)我国信息数值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殷爱武(2006)

信息安全素质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 信息素质培养 信息检索 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未来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高职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来适应社会、工作和个人的发展。目前,高职信息检索课程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基于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信息素质培养与信息检索课程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他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那些经过训练,掌握了大量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高职生除了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需求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信息检索课也称之为文献检索课、文检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等,是教育部1984、1985和1992年三次发文推广的一门实用性方法课。2002年2月,教育部修订颁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再次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强调要“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及其它多种手段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因此,信息检索课是实施信息素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信息检索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较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在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高职学生层面,高职学生普遍信息意识淡薄,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一些学生没有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查找文献信息资料的意识,不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检索信息资源,更不会正确地筛选、评价和利用信息资源,更谈不上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指导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

从高职院校层面,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开设了信息检索课,但这些课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学时很少,且大多是以选修的形式存在;二是内容陈旧,基本上是以介绍手工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为主;三是教育设备落后,教学手段缺乏,没有专门信息检索实训室,造成了很大程度上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乏味,达不到教学效果;四是教师在授课时偏重于檢索而忽视了利用的内容,并且在教学内容上缺乏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养。

三、基于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对策

信息检索是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同各专业相结合的一个交叉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与工具课,在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是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一种主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达到增强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

1、制定科学的建设发展规划

结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从全面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认识信息检索课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制定可实施的信息检索课程建设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应成立信息检索教研室,并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信息检索的课程性质、课程作用、课程目标,制定信息检索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编写一套满足信息检索课程教学需要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说课程、教学会议、境内外培训等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均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大致都是依据国家教委三个文件中的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出来的,偏重于理论及手工检索工具的介绍,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所以从教学内容上应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到考核方法都有创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内容应从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能力(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伦理(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同时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信息检索实训室的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一些教学模式,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课程的交互式、反馈式教学,把一些内容枯燥、抽象的基本原理,过程复杂的检索方法和步骤,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结合。建立信息检索精品课程网,共享教师教案、课件、习题、实训指导、授课录像资源,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通过微视频开发和翻转课堂实施,以微课、慕课实现学习者完成上课、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的全过程,让个性化、自主性、互动式教学成为可能。

4、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考核大多是采用期末卷面考核加平时作业的方式,这种办法局限了高职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高职信息检索课考核的重点应随着教学重心的转移而趋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和进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方面,最终达到能将其所学融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去。信息检索课的考核以综合检索报告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学生可利用所学的信息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结合自己的专业,从多方面多途径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并完成综合检索报告。

参考文献:

[1]王翔等.信息检索课程与高职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J].科教文汇.2006(3):18-19.

[2]尹志清.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75-76.

浅析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篇7

关键词: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 是指适应信息时代需要, 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方面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素养。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的骨干力量, 其信息素质的培养不容小视。

一、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涵义

信息素质 (Information Literacy) 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这一概念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来的。1989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关于信息素质的总结报告》中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并能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我国学者认为, 在信息社会中, 信息素质是传统认知素养的延伸和拓展, 是认知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质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知识信息资源的能力, 是人类跨入信息社会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基本品质的基础上, 发展并优化出来的一种新品质, 是信息时代对人类的一种高要求, 是现代人才在信息环境中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信息必备的技能。目前, 国内外虽然对信息素质的理解趋于多样化, 但可以得到这样的共识:信息素质是人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高校学生应具备获取、处理、分析、传输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即有效、自动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 查找、收集所需信息的能力;对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记录、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提取、评价、组织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 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工作问题) 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 并认识个人对此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在信息时代, 信息素质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素质教育和打造学习型人才之必须, 是高校学生不断向高素质新型人才发展的重要素质基础。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

二、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内容

信息素质培养的内容能够让高校学生通过了解信息的本质和特征, 熟悉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 进而发展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 敏锐的信息意识是先导, 厚实的信息知识是基础, 较强的信息能力是核心, 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保证。

1. 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的性质、地位、价值和功能的感知与反应, 它决定人们对信息认识、捕捉、判断和利用的自觉程度。这里既包含对信息共同属性和共同规律的认识, 也有对信息的个别认识。信息意识培养的目的是, 使高校学生牢固树立信息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制胜意识。主要解决想不想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 敢不敢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和能不能顺利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问题。在“知识大爆炸”、“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 高校学生作为未来优秀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而不落伍。强烈的信息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2. 信息知识的培养

信息知识是指有关信息的本质、特性、信息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原则、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其中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产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识别、提取、控制等的技术, 包括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方法是指用信息的观点来分析自然和人们思维中的问题和矛盾, 以得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方案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信息综合分析法、行为功能模拟法、系统整体优化法。

3. 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能力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对信息搜集获取、加工处理、传递提供、吸收利用的一种能力。包括文献信息的查询、检索与收集能力, 信息分析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能力, 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与维护能力等。具体表现在高校学生对信息贮存机构 (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因特网等) 的应用能力和运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和设备、简单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攻防技术的基本能力, 并对之具有一定的维护保养能力。

4. 信息道德的培养

信息道德素质是指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 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法律约束和内心信念来维持, 调整信息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自身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应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 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造。信息道德具体包括信息信念、信息规律、信息行为、信息责任等。对于高校学生来说, 就是在信息社会里, 应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行为。

三、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途径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特色, 其培养体系的构建需突出时代性、基础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使多种培养途径形成育人合力。

1. 构建利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而这也正是当前信息教育的薄弱环节。信息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途径有:一是要加大有关信息课程的比重。开设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课程, 重视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较为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形成科学、系统的信息知识体系。信息素质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二是要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堂教学, 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 加大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在学科专业应用的比重。三是要加强信息教育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把科学的信息检索、分析、处理等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实践中反复摸索、研究,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取大量有价值信息, 并不断锻炼和增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的考核与评定必须注重实践, 即看学生对现代信息工具和技术、知识的运用, 使之学会区分信息以及信息的采集、分类、应用、创新。促使学生把知识、能力、素质内化为一个整体, 保证信息素质的尽快整合和发展。

2. 建设利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 其本身的信息素质是事关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成效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师在信息时代中, 为适应信息化要求而必须具备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与呈现信息的能力, 以及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 处理信息化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各种问题的综合素质。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是终生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的需要, 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是确保教育系统自身高效运转的需要。但是, 目前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 信息思维能力弱, 信息的敏感度低, 不能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变化。各学校一方面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软、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 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和考查力度, 向教师下达硬指标, 以期全员达标,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 创造利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环境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没有良好的环境条件是难以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因此, 要着力创造环境条件, 解决高校信息化教育所需的起码的物质基础, 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环境条件建设主要就是进行以打造信息化校园为龙头的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这对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信息化校园是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物质基础。面对信息时代网络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挑战, 要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步伐。重点建设好校园局域网、教师电子备课室、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使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借阅图书、网络教学以及了解校内外、国内外的各种信息等。另外, 还要建设模拟试验室, 在虚拟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信息素质。

4. 推进利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

这里所谈的教学改革主要是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不仅要进行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同时也要进行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应采用“双向互导”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 又都是教育的客体, 都是教育的主导者又都是教育的被主导者。这种教学模式要求, 一方面尊重课堂内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技能的模式, 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课堂外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自我教育模式。即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 教师的主导教学和学生的主导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双向互导”的教学与教育的机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促进和完成本学科的学习,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获取、分析鉴别、整理加工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

5. 创新利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方法手段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生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不能用传统的或一般的方法、手段进行培养, 需要对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进行创新。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主要有:一是进行信息理论的学习, 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自学、研讨等方式进行, 重点掌握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二是参与科研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其文献检索、网络和计算机的运用、硬软件系统维护、对信息的分析研究与获取利用等能力。三是依托信息虚拟实验室开展模拟试验和训练。依托各种信息虚拟平台开展模拟训练, 使学生在近似现实的条件下经受锻炼, 使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波.略论信息素质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 (21) :19-21

部队学员信息素质培养研究 篇8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社会出现了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 信息素质已经成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当前, 各地消防部队已按照公安部消防局制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实施设计方案加快了信息化建设和完善的步伐, 笔者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员就是信息化系统使用的主要群体。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使学员的所学更加贴近实用, 就必须在学员中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 以带动整个消防部队利用信息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信息素质原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素质的定义已经得到发展, 目前广泛性的解释是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 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有能力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对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1 转化教学思想, 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 通俗地讲, 就是人们在面对不懂的东西时, 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并知道到哪里, 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意识。

目前, 由于整个消防部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造成消防官兵的信息能力普遍较低, 缺乏有效获取信息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这点也同样体现在来自消防部队的学校学员身上, 有的学员信息意识淡薄, 对信息的敏感性较弱, 缺乏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 造成了学员知识面变窄, 对目前消防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最新发展缺乏有效关注;有的学员身上体现出缺乏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相对单一、原始, 对信息的检索方法相对陌生, 信息检索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则又表现为对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 面对信息流中过时、虚假的信息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有的学员表现为不习惯于将自己置身于广泛的信息背景下获取和交流信息, 获取信息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这些都是信息能力低下的直接表现。例如:在我校举办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考试现场, 就出现了有的学员对上网操作表现陌生, 不会熟练使用浏览器和利用Outlook收发邮件。

信息意识作为学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 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信息素质培养理论, 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员的信息意识。教师必须将信息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之中, 摸索和建立一种适应信息能力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 使信息能力教育具有系统的规划, 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通过从多个方面、在多个课程的有机配合下, 更新学校学员的学习观念, 培养他们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创造性地学习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使学员具备一种在信息化条件下能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思想意识。

2 进行教学调整, 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管理信息和信息创新的能力。目前, 对于学员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通过渗透于计算机、通信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应用和技能, 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帮助学员解决一些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提高学员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员的信息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2.1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学员学习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为学员准备的细致周到。为了让学员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教师尽量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为学员搜集的整齐有序, 每一道问题都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答案。学员虽然学起来轻松了, 但是却使学员学得机械呆板, 问题要求一旦发生改变学员就不知如何下手。在上机操作中, 经常听到学员这样说:“上课一听就懂, 操作一练就晕。”究其根本, 就在于教师没有给学员自主搜集、处理信息的时间和空间, 学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

2.2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贴近工作实际

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上较侧重理论性的东西, 与学员的实际工作差距较大, 造成学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员学习热情, 在教学方法上应引入任务型的教学方法, 并在任务的设置上, 与消防实际需要相结合, 例如:可以设置制作一些《消防政工简报》、《消防法律文书》、绘制消防图纸等任务让学员来完成。在上机辅导时, 重视他们在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坚持对每一个学员提出的疑问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 把抽象的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 让广大学员学以致用, 打牢学员信息能力的基础。

2.3 开设课外培训班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日常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一些“吃不饱”的学员, 这些学员不满足课堂所学, 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员的爱好能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

目前, 我校已根据对学员调研的反馈情况, 结合学员的实际需要而举办了网页制作培训班和计算机硬件与维护培训班。通过示例性教学法的学习, 一人一台计算机的实际动手操作, 使学员掌握HTML语言基础、CSS+DIV网页设计方法、服务器的设置和网页发布等方面的网页制作和网站维护管理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硬件和维护知识。两个培训班的成功举办, 进一步促进深化了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 达到了以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学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这些课外培训班不但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还能更好地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3 强化安全意识, 注重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 信息意识对信息道德行为有规范的作用, 特别是信息政策意识能使用户利用信息的行为在法律、政策的规范下进行。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是学员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在工作中处理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消防部队的“金盾网”网络已铺设至中队, 部队的许多日常工作都已依托于网络,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员讲解目前使用“金盾网”必须遵守的严禁“一机两网”的使用规定、安全保密“十个不准”、信息安全“五禁止”等相关的使用管理规定。结合以往的一些违反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发生的事故通报, 和学员一起分析查找事故的原因, 强化学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使学员在今后工作中遵章守纪, 利用“金盾网”开展好各项工作。

总之, 学员信息素质能力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工作, 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员灌输和塑造正确、科学的信息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学角色、思想, 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突出学员的学习自主性, 强化教师的辅助指导作用, 帮助学员掌握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同时, 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条件下的安全教育, 使学员具备一定的自我防护手段, 提高学员信息素质, 推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摘要:信息素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信息素质进行培养, 有利于促进其更为全面的发展, 是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三个方面, 对部队教学中如何实现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部队教育,信息化,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孙华.略论高校学生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7 (29) .

[2]燕今伟, 刘霞.信息素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3]文南生.大学生信息素质论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素质探究 篇9

一、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前提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扎实,准确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较好地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二、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决定其教学行为的关键, 而教学理念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同教育理论影响下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显然,掌握并明确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乃是提高教学绩效之根本。

1.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结果使学习者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如何才能有效学习等问题。描述如何学习的理论流派很多,一般概括为四大流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各种学习理论各有千秋,只有认真学习并深刻领悟各自不同内涵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学生和教师等)、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合理选择和综合运用。

2.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 ,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的产物。关注如何改进和指导教学实践。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观念体系,它以各种教学观念、主张和见解形式出现,因而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

3.教学设计 理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预案”。其撰写流程可归结为以下几个环节: ①学习课程标准, 领悟其针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②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③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④谋划教学策略; ⑤ 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⑥预设教学过程(可采用流程图、多项细目表或过程描述等形式); 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三、专业能力的提升

所谓专业能力指信息技术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能力。具体说就是信息技术教育职业能力, 包括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内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等。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专业能力作支撑,就无法将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 笔者所在学校有几位信息技术教师是非专业出身,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能力训练,所以, 在个人专业能力方面往往落后于经过系统化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这些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有一个质的提升,当然,专业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因为,时代在发展,不同时代对相同文本的解读不一样,对相同文本的教学设计不一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设计也不一样。

四、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近年来的课题研究中,有关“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研究主题频频出现, 这必将很大程度地反映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

五、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教研能力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教而不研则空”,“教研”除了指教学和科学研究外,更强调教学和教学研究,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 才能逐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全社会教育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应研究自己的教学,懂得请他人观察和点评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水平的意义, 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意见,提高其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汲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样,教师通过自身满怀激情的不断进取, 影响和培养学生追求同样的科学精神,从而造就具备同样良好素质的年轻一代。

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信息安全素质 篇10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检索,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信息素质 (Information Literacy) , 就是人们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 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①。信息素质已被看做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了解信息资源, 掌握并会使用工具书和各种技巧检索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质的一项中心内容, 亦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信息检索课程直接决定学生的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专业能力的高低, 是影响学生信息素质的关键课程。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屡见不鲜, 其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对部分高校进行实际调查, 在归纳课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 明确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构建全新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 以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一、信息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我国高校的信息检索课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在1984年、1985年和1992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和《信息检索课基本要求》三份指导性文件。根据国家教委 1992 年颁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有关精神,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使大学生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能力。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 学会常用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的使用方法, 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情报, 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1999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将“素质教育”视为当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②。

由此可见, 信息检索课能够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信息检索课重在传授检索工具、检索技能以及图书馆利用方面的知识,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信息检索课的重心必须转移到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上来。信息检索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发展, 明确定位为: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之成为适应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偏低

课程性质定位偏低, 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不高, 与全面信息素质教育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 信息检索课一直被看做是一门方法课、技能课, 学生们普遍认为信息检索课就是教人如何查找资料的课程, 只要学会了如何检索资料就算是达到了学习目的。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学习理论素质的培养和信息意识、信息观念的教育, 大部分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对信息的敏感性以及利用信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均无明显提高, 不能有目的、有意识、有策略地获取信息来帮助自己进行专业学习及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③;另一方面, 由于受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限制, 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全面培养学生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要求仅限于掌握信息检索相关理论及查找信息的方法, 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信息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

2.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体系不完整

经归纳总结, 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即:信息检索概述、检索标识系统与书本式检索工具、中文数据库检索、外文数据库检索、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搜索引擎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以“如何查询信息”为主, 重视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 忽视信息存储与利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外, 部分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比如数据库未涉及多媒体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新一代数据库技术;文档结构与检索技术很少探讨全文检索、概念检索、超文本检索的算法, 只涉及倒排文档及索引文件④;数字图书馆偏重于使用, 未作深入讨论。

3.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失调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按照原国家教委文件的要求, 信息检索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一般为1:1或2:1的基本模式, 但是这个比例在高校的教学实际中并未真正实现, 部分学校的理论与实践课比例甚至高达6:1甚至7:1。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 实习题设计不够精细, 学生缺乏信息实践锻炼。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而且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的确立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4. 教学方法和考试手段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 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是以教师、 课堂、 教材为中心的重“教”轻“学”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⑤。多媒体教学虽然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加深了知识的内容, 但由于师生间缺乏互动, 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为教师用讲授法上理论课, 然后用理论考试的形式完成作业和考试。这种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方法, 已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基本要求。

另外, 信息检索课教学考核方式多以笔试的形式出现, 信息检索课教学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一定的检索技能,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仅通过笔试的形式只能考核学生对检索方法、检索工具和检索策略的基本认识, 很难检验出学生的检索技能和分析操作能力, 与教学要求不相符。

三、构建以提升信息素质为目标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信息检索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检索课必须进行全面改革, 构建以提升信息素质为目标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 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全面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1. 教学目标——培养学科信息素质能力

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完善大学生信息道德, 塑造其信息意识, 培养信息检索技能, 使他们具有搜集、整理、利用与生产信息的能力, 形成富于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信息素质结构。信息检索课是高校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其教学目标应与信息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 是信息能力、意识和道德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和整合:信息意识是先导, 信息能力是核心, 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活动的方向标⑥。因此, 信息检索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定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能, 培养其学科信息素质能力。具体来说, 学科信息素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本学科信息的类型、类别;能对本学科文献的内容做出有效而且正确的评价;能够对本学科采用的案例文献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能够完成本学科立项查新、学术论文、学术规范的写作, 等等。

2. 教学内容——以网络信息检索为重点

强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重视检索理论的教学的同时, 突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使用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真正培养学生在现代技术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学习研究能力。要逐步建立起以网络信息资源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 将授课重点转移到典型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的获取上, 注重检索思路、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的训练, 注重学习方法、科学方法及思维方法的传授。在掌握现有的信息检索内容的基础上, 注重信息意识的培养, 使大学生的信息检索意识得到全面地增强⑦。同时, 在网络环境下, 还要加强学生信息利用道德、心理、能力与观念方面的教育, 使信息检索课与社会实践有机而完美地结合。

3. 实践课程——增加学时, 精心设计

实践课是信息检索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掌握检索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要增加实践课的学时, 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真正能达到1∶1或者2∶1, 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际操作, 实际有效地系统学习和理解信息检索;其次, 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布置专题信息检索题, 由学生根据本人需要自拟专题。这部分题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检索理论和检索技能,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源, 经过整理归纳, 完成实践报告, 报告包含了检索题目、检索策略、使用的检索工具、检索结果及分析评价等。学生自拟专题可以涉及专业学习、考研求职、社会活动以及其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专题。

4.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

信息检索课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法。首先,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学习行为的调控, 突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其次,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断整合优化各种教学方法, 例如启发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导向的教学法、协作式教学法等。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体系, 使教学过程由单向传授型向互动创新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拓展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5. 课程考核——以检索报告为主的应用能力考核

摒弃传统的笔试形式, 根据学生用户层次、综合能力等特点对学生实行实习和检索报告二者结合方式进行考核, 且重点放在检索报告上。对学生实行实习和检索报告二者结合考核法, 既锻炼实际检索文献的技能, 又锻炼全面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进行信息搜集、分析研究的能力。课程结束之际, 要求每人须围绕导师确定的检索课题完成一份检索报告。首先, 分析课题, 对课题进行主题概念、学科范围、文献分布、检索时限、主要文献类型等分析;其次, 选择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并编制检索式;最后, 获取信息并对对检索结果做出分析, 包括检全率、检准率、相关文献、密切相关文献及专业启示等。

一方面, 信息检索课程在信息时代面临新的挑战, 迫切需要改革以顺应时代发展;另一方面, 大学生接受信息素质教育, 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素质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路径。同时, 信息素质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 它需要图书馆员、计算机教学单位、学科专业教师及教务管理部门的通力配合, 需要不断更新的课程建设, 从而完成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教育的总目标。

注释

1马丽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检索教学研究[J].情报杂志, 2010, (12) :241-243.

2杨玫.信息检索课教学新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 2004, (6) :164-167.

3李志义.《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的新问题与对策[J].情报科学, 2010, (6) :1340-1343.

4王雅南.以任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研究[J].2009, (12) :91-94.

5张丹.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改革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 2011, (5) :100-102.

信息安全素质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学生 信息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6938(2010)02-100-03

Research on Inform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ng Chaohua Tang Xiuhua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great demand for the inform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romoted. The inform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is based upon the WEB2.0 Technology,Virtual Reference Technology,3G Technology and Cloud Computing, can break through the constrains of space and time to meet the informational demands of students to the maximum extent, as well as improve their capacities of obtain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But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department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college students;informational quality

CLC number:G252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2-100-03

信息革命强烈冲击着21世纪的高等教育,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素质教育便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这项能力的基石。本文在分析传统意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WEB2.0技术、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并且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 研究概况

1.1 传统意义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共同构成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伟大工程。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部于1984年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此后,国家教委又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的教学的几点意见》。 [1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新生导读、文献课和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授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等,通过检索实践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单一,开展的还不够深刻,致使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仍处于一个薄弱的环节: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较差,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判断、选择能力;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手法较为单一,高校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不够,尚属探索起步阶段。

1.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分析

当前人类进入的知识型、学习型和强调创新的信息时代,是一个强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时代,它已经彻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教学模式中以计算机作为储存,传输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文字材料内容,给教学手段提供了现代化的保障;作为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为素质教育提供诸如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学环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营造诸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学习系统,提高素质教学软件的功能,更好协调教与学活动的互动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 ]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方面已属必然,并将起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2.1 基于web2.0技术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具有用户数量增加、信息流通性加强、操作系统简捷等特点的web2.0作为互联网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一次革命,实现了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使用户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为高校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新的技术支持,学校利用Web2.0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认知观念,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如借鉴上海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信息素质服务中已应用Blog技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师生资讯交流网、意见箱等信息交流的Blog站点,筑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借鉴美国许多图书馆提供的包括文字、语言、视频等各种方式的实时通讯咨询方式,利用IM建立改变国内许多大学设立类似服务但却是表单咨询或E—mail形式、没有实时咨询形式窘境的新型参考咨询系统,与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沟通或答疑,增加与学生交互的及时性,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如校内网校园类实名网站的应用,采用SNS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为每位学生创建自己的个人空间,共享他们的兴趣取向; [3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不断组合和拓展,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进入到相关门户内学习、交流,使学生信息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图林网志聚合利用WIKI对知识进行管理,亚尼桑那州大学图书馆、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丹佛公共图书馆等采用另外一种WEB2.0技术——Podcasting(播客)利用音频和视频节目促进知识传播、知识扩散;另外,如武汉理工大学推出的专题信息门户RSS推送服务、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服务公告等等也都是目前高校可以很好学习和借鉴的能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2.2 基于虚拟参考技术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面对广博的信息资源,面对面的、实体的传统信息素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虚拟信息参考咨询技术的出现,既满足了学生的信息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因其克服了地域和时间的障碍丰富了信息源、拓宽了教育的领域和对象,目前得到迅速的发展,国内许多诸如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等都开始了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探索。高校可以通过虚拟图书馆建立师生E—mail信箱,学生可以随时将问题发送到教师信箱,教师则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而针对许多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则可以使用FAQs(Frequent Asked Questions)文档。如校园网检索权限问题、浏览器使用问题等教师可以将问题和答案按类别排列在一起并设计成网页供学生查询。此外,可以有效利用一些软件如交友软件,使学生与在线的老师取得联系实现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互动,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视频会议来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如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图书馆利用此项技术在科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与医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建立定时网络会议连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传递问题并得到及时解答。 [4 ]此外,基于电话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共同产物——网络呼叫中心式参考咨询服务更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便捷。此项软件能在网页中启动语音功能以实现师生交流,顺利解答咨询。

2.3 基于3G技术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5 ]此项技术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1)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高校的教学科研机构通过手机定制服务实现个性化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信息素质教育,将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传送到每个学生的随身无线终端上。(2)突破时空限制,全球漫游。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手机就可以连接上网,在3G背景下互联网与移动网络完美结合,手机可以凭借快速的数据传输通道与更高的终端性能,确保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信息服务。(3)容量更大,速度更快。3G手机容量和速度远远超越了普通手机,学生可以通过高效快捷的网络去查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高校通过手机作为媒介利用3G技术向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诸如检索工具、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等信息和服务,同时,高校科研教学单位可以通过3G手机向学生提供诸如远程教育、手机阅读等推送服务。此外,可以通过3G手机开展互动的咨询服务,通过语言、视频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2.4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自2006年谷歌 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首次公开提出“云计算”以来,云计算以其强大的功能在IT行业受到持续的关注和追捧,同样对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巨大影响。业界虽然对“云计算“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云计算的数据存储中心安全有保障、经济实惠与方便快捷、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和异地作业,资源共享巨大优势却勿容置疑,以低成本提供了一种超级服务,它的出现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6 ]云计算在降低学校教育成本的同时能够实现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通过云计算拥有的实用计算服务和软件,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和提供常用的应用,降低学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软硬件成本,使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信息素质教育的其他领域,如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存储在“云”上,可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此外,云计算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提高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效率。

2.5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大学生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注重教学的形象化、交互化和个性化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美国等国家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通过实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电子课件、教师板书等教学要素,使师生进行双向视听和问答,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远程跨时空交互的教学方式,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自我学习,满足师生个性化和交互性的需要,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如普林斯顿大学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系统对提供个人的入口界面、同步和异步的通信、音频的对话讨论、文本信息交换系统等功能,使学生通过此平台结成学习小组,进行虚拟学习。加州大学Riveside分校利用WCB、佩斯大学利用eCollge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大学生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7 ]

3 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素质教育与传统信息素质教育的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了大学生对信息的高效处理、加工、利用和检索能力。但诸如新生导读、文献检索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的传统信息素质教育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仍起着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有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素质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考虑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时会受经费不足、资源短缺、技术不专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注意与传统信息素质教育的结合,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提高。

(2)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素质教育与信息道德培养的结合。网络信息是一个开放的平等的交互空间,学生在无约束的状态下接收网络信息的同时,也容易被不良信息污染造成信息迷航,甚至走向犯罪。同时,信息的高速传递使得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问题随之产生。因为信息道德的培养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起到统帅作用。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过程中须加强相关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认知标准,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的健康绿色应用。

(3)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素质教育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需要相关部门如专业院系、图书馆、网络服务中心、校团委、学生会等多个机构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共同协作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教育模式从封闭单一的形式转变为开放多样的形式,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在读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中。

(4)全面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注重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着独特的巨大功能和优势,根据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综合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规划与组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突破时空地域等的限制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从而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开拓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朱宁.从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看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演变[J].情报资料工作,2005,(5).

[2]王雁.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3).

[3]陈慧.Web2.0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过仕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6.

[5]交点网,什么是3G?[EB/OL].[2009—01—19].http:∥www.topoint.com.cn/html/networks/2009/03/228412.html.

[6]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

[7]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 篇12

一、我国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的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等信息, 包括了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和设备总称。信息化技术还包括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各方面的技术。相对于信息化技术, 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的三个层面来定义。广义而言, 信息化技术是指能够充分地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各个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一种总和, 该定义所强调的是从哲学方面来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一种本质关系;中义而言, 信息化技术是指对信息要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各样技术总和, 该定义所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功能和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 信息化技术是指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工具和科学方法, 对文图的声像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及使用的技术之和, 该定义所强调的是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教学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有机整合和高效应用, 教学管理信息化则是指需要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全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要严格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 时刻运用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 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同时合理组织和配置教学的资源, 对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进行更好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 从而更加高效率地达到所要求的既定教学目标。近年来, 我国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各所高校也在逐步开展各自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网络信息中心都纷纷投资要建设校园网络, 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同时投入使用。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所需要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 为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在目前的各所高校中, 各种各样规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投入使用, 大到结构复杂化、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小到功能简单单一的单机版排课系统, 全部都运用到了各所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 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信息素质和能力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管理, 其本质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管理。这里, “利用信息化技术”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手段和工具, 最终目的是依靠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信息素质”则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学管理人员所要具有的对信息技术进行的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等的知识、能力与情操等各个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是教学管理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教学管理必须具备的素质。

1、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

教学管理人员要将学校和教务处等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连同相关的规定传达给分管学院的教研室、教师及全体学生, 并将教师对学校和学院各类通知的疑问、学生对任课老师讲课的意见等信息加以收集、整理, 按程序上报给学院、教务处或学校的相关领导, 以备各级领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相应的对策,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也包括对各种档案材料的整理, 并配合主管领导做好日常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管理顺利进行。

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相对于所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 从业人员多数为非教育管理专业的人员, 缺乏与之相关的秘书学以及教育学相应的培训, 从而导致岗位适应性不强; (2)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非常繁重, 但是缺乏相应的激励、奖励机制, 使得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3) 教学管理人员处于教学管理岗位的第一线, 其工作的重要性常常得不到相应的理解, 对于教学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 (4) 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称晋升比较困难, 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队伍稳定性差, 对于高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 年轻的教学管理团队虽然更有利于繁重工作的开展, 但是, 由于年轻人正处于工作、生活、学习的初始阶段, 对于环境的压力、心理的压力、人际交往的种种往往尚处于未成熟阶段, 起伏比较大, 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整体状况。

2、教学管理信息化下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现代教育思想, 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这不但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且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

(1) 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教学管理人员应该能够对教学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理解和评价, 这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对于教学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信息的敏锐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以及洞察力。

(2) 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 也可以说是信息技能, 包括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活动中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 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道德。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应该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 保护信息系统的知识产权, 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人隐私,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使教学管理人员和师生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互相信任,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4) 教学管理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软件系统的操作者, 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保证, 其管理水平往往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操作能力以及计算机管理能力, 对高校现代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是十分重要的。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积极采取措施, 抓好队伍建设, 使教学管理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结论

上一篇:无公害优质水稻下一篇:建筑灌注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