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优质水稻

2024-10-02

无公害优质水稻(精选10篇)

无公害优质水稻 篇1

稻鸭共作是以水稻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 利用役用鸭的杂食性和不间断活动性为稻田除草、除虫、施肥、刺激、松土, 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由于全程需要严格控制或限定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 客观上成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潜在资源, 成为兴化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实施订单农业的新渠道[1]。近年来, 兴化市稻鸭共作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2011年全市面积达到2 537 hm2, 形成吉香河、鸭稻米等一系列有机稻米品牌。为进一步提高集成技术的应用水平, 提升稻米的内在品质, 兴化市在推进模式应用的同时, 开展了对稻鸭共作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旨在形成稻鸭共作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姚家村基地进行, 试验区土壤为勤泥土, 肥力中等。

1.2 试验方法

1.2.1 新品种筛选。

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合作, 连续2年在钓鱼试验区每年组织10多个水稻新品种 (系) 比较试验。

1.2.2 役用鸭品种选择及饲养技术试验研究。

2009年在钓鱼、荻垛试验区实施不同役用鸭品种的养殖、放鸭时间和放养密度比较试验。

1.2.3 株行配置试验。

2010年在钓鱼试验区开展不同株行配置对鸭活动及水稻产量影响的调查比较。

1.2.4 有机肥料应用试验。

2010年在钓鱼试验区实施了稻鸭共作稻田土壤供氮量的试验研究、稻鸭共作稻田有机肥基施 (不施其他任何无机肥) 试验研究。

1.2.5

开展稻鸭共作生产方式的效益、共作区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技术应用效益

2.1.1 经济效益。

稻鸭共作和常规水稻生产中各有不同的成本投入, 通常稻鸭共作的投入要比常规稻高。在水稻生产上, 种子、耕作费、灌水等费用相差不多, 但肥药投入量明显减少。2009—2010年调查结果表明, 稻鸭共作区化肥成本支出879.6元/hm2, 仅为常规生产大田的37.4%, 农药平均支出427.5元/hm2, 比常规田节省55.8%, 加上种子成本270.0元/hm2以及其他要素的投入, 生产成本合计投入1 640.1元/hm2。平均投放役鸭226.5只/hm2, 种苗及饲养成本4 020.45元/hm2, 稻鸭共作田生产成本5 660.55元/hm2。稻鸭共作稻谷产量7 120.5kg/hm2, 产值42 723元/hm2;成鸭率为86.5%, 单只成鸭出售重量为2.77 kg, 售价14元/kg, 鸭子产值7 597元/hm2, 稻鸭合计产值50 320元/hm2, 直接经济效益44 659.45元/hm2, 是常规水稻生产的4倍左右。

2.1.2 生态效益。

稻鸭共作生产模式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的共生环境, 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在稻田中的不断活动, 控制稻田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 从源头上减少稻田污染, 同时避免害虫抗药性,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

稻鸭共作生产技术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除草效果。稻田杂草一直是水稻生产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草相变化和杂草抗药性的增强, 草害和烂用除草剂的现象突出。试验区拦网内所有田埂田间光滑, 无杂草生长。这主要是役用鸭喜食杂草, 加上鸭群活动性强, 中耕浑水, 抑制了杂草再生, 控制效果达92%以上。 (2) 除虫效果。役鸭极善捕捉飞行能力低的飞虱、叶蝉等害虫, 其觅食高峰在傍晚和黎明, 与昆虫活动高峰吻合。2010年试验区从移栽到收获未用一次药, 仅少有稻纵卷叶螟、白叶。对于上部虫害如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 可结合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方法, 减少落卵量, 或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3) 防病效果。役用鸭子通过灰飞虱等减少了条纹叶枯病的传毒媒介, 同时由于共作区水稻稀植, 稻株环境较好, 加上鸭子的取食活动, 剌激了水稻生长, 提高了抗逆性和水层的合理调控, 抑制了病原物的生长。因此, 稻鸭共作田纹枯病等得到有效控制。 (4) 肥田效果。鸭子活动能够松土壤, 促进土壤气体交换, 改善土壤通透性。其排泄物可作有机肥。据测定, 1只鸭子在稻田的排泄粪量大约为10 kg (相当于N 49 g、P 72 g、K 32 g) , 能够有效地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南京农业大学的试验表明, 稻鸭共作田的土壤速效养分明显高于对照田, 说明稻鸭子活动提高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2.1.3 社会效益。

稻鸭共作使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开辟了优质水稻生产特别是有机稻米生产的新途径[3]。该模式集有机稻米生产和水禽共养为一体, 既保护生态环境, 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了稻米品质,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保证了水稻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

2.2 稻鸭共作关键技术

2.2.1 田块选择与建设技术。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环境条件。要求选择离村镇较远、环境比较安静、形状比较整齐的田块, 同时道路、电力通讯条件较好, 排灌自成体系, 且不受附近农田用水、施肥、打药影响。 (2) 水源水质条件。优先选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较好、进排水方便的田块, 凡远离水源的田块都不宜选用。 (3) 土壤条件。一般适合于水稻种植的田块都可用于稻鸭共作, 但以水田底土为黏壤土的更好, 其保水保肥性好, 土壤肥沃, 田埂比较落后厚实, 不渗不漏易于管理。 (4) 面积规模。用于发展稻鸭共作的田块面积规模一般要求在1.3~2.0 hm2以上, 条件不足的田块, 规模可为0.2~0.5 hm2。 (5) 田埂与田面。加高、加固田埂有利于适当提高稻田灌水层, 发挥鸭子的役用效果。通常田埂的加高、加固要提前进行, 新加的土要敲碎敲实、压实夯牢, 确保灌水后, 田埂不塌、不漏。 (6) 完善排灌系统。根据排灌方便、及时的要求, 做到涵、闸、渠、路等整体规划、综合治理、确保灌得进、排得出、旱涝保收。 (7) 搭建简易鸭棚。鸭子放入稻田时, 鸭的日龄为7~10 d, 这个时候鸭子还比较弱小, 体重在150 g左右, 仅有绒毛, 还不可能长时间呆在水里。因此, 在稻田边上的陆地上为鸭子搭建简易鸭棚, 以避风雨, 以供休息。主要材料为竹竿、石棉瓦, 鸭棚以长3~4 m、宽0.6~0.8 m为宜, 供100只左右雏鸭栖息。地面铺以干燥的谷壳、碎草等。 (8) 设立初放区。鸭子刚放入稻田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不宜让鸭子满田跑。应设立初放区, 让雏鸭在初放区生活需1~2 d, 这样, 雏鸭会认识自己的栖息地, 在水中呆累了, 就会回到棚中休息、觅食。1~2 d后, 可打开初放区的围网, 让鸭子到田中活动。一般0.35 hm2的稻田设10 m2的初放区。 (9) 围栏的设置。围栏是防御天敌、保护鸭子、确保稻鸭共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通常用竹木桩和塑料网组成。竹木桩用于固定围网, 塑料网孔径1.5~2.0 cm、网高80 cm。

2.2.2 稻种鸭苗准备技术。

水稻品种应选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品种。突出优质可选用日本越光, 兼顾优质高产的可选用南粳46、南粳5055等品种。鸭子品种的选择是稻鸭共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鸭子的主要功能是役用, 要求鸭子具有体型小、杂食性、夜行性、集群性等特点,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目前主要推广的有镇役鸭1号、高邮麻鸭、扬州太鸭等。

2.2.3大行稀植栽插技术。

稻鸭共作田的大田水稻栽插密度应适当稀于常规稻田, 行距可为27~30 cm, 株距适当扩大至约20 cm, 栽插密度18.0万~22.5万穴/hm2, 基本苗75万~90万株/hm2。这样的行株距配置不仅有利于水稻高产, 也有利于鸭子在株间穿行, 更好地发挥稻鸭共作的优势[4]。

2.2.4 役用鸭放养技术。

水稻栽插后, 一旦活棵要尽早放入鸭子。大田期生育前期杂草发生快且集中, 栽后5~7 d大量集中萌发, 在杂草第一萌发高峰期放入鸭子, 最迟不超过10 d, 控草效果更好。早放鸭子对秧苗损伤一般较小, 否则鸭子体型较大, 对秧苗的损伤较重。一般以晴天9:00—10:00放养为宜, 如遇阴雨天可适当提前或推后1~2 d。役用鸭的投放密度以300只/hm2为宜, 放养量过大, 饲料投入增加, 太少则管理成本增加, 效益不显著。在鸭群控制上, 鸭以200只左右, 面积0.5~0.6 hm2为宜拦网隙离, 既避免鸭群过于集中对秧苗的损伤, 又能保证稻鸭均匀分布, 达到役用效果。

2.2.5水浆管理技术。

放鸭之前以3~5 cm的浅水层为宜, 栽后5~7 d适当调整水层, 以利于放鸭;放鸭期间考虑鸭子水中游戏、觅食及防御陆生天敌、抑制杂草等, 应始终保持稻田建立健全水层, 只加水、不放水;为解决水稻搁田的难题, 大田丰产沟要挖深, 并保持10 cm的水层, 供鸭子所需, 或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 解决鸭子在田饮水和觅食需要, 也可将鸭子赶到田边的河、塘过渡3~4 d。

2.2.6 协调施肥技术。

稻鸭共作原则上不施用化学肥料, 在移栽前一次性施足基肥, 以腐熟、长效的有机肥、复合肥为主。追肥以鸭子排泄物还田肥土, 利用鸭粪作稻田肥料。据测算, 1只鸭子在稻丛中活动约2个月, 累计排泄物10 kg左右。按每50 m2放1只鸭子的密度, 其排泄物能满足水稻正常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养分。由于鸭粪含有各种微量元素, 加上役用鸭的搅拌剌激, 田间的肥料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在地力不足时, 也可施用一些有机肥料。为确保不施化学农药,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稻米生产, 可通过水旱轮作、种植经济绿肥作物、牧草与养畜相结合, 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 或施用商品有机肥3 400 kg/hm2, 提高土壤肥力。

2.2.7 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由于役用鸭喜食杂草, 加上鸭群活动性强, 中耕浑水, 抑制了杂草的再生。同时由于役用鸭活动, 对灰飞虱等虫害有趋赶效果。结合水稻稀植, 稻株环境较好, 鸭子的取食活动剌激了水稻生长, 提高了抗逆性, 水层的合理调控, 抑制了病原物的生长。因此, 稻鸭共作田前期的病虫草害基本不需要用药控制。但后期三化螟卵块产于植株叶片中上部, 稻纵卷叶螟主要在叶片中上部危害, 而此时植株已较高, 鸭子作用削弱, 可采用频振杀虫草灯物理方法诱杀, 或用生物农药防治。

2.2.8 鸭群适期离田技术。

水稻抽穗后进入灌浆阶段, 稻穗下弯, 这时要把鸭群从稻间赶走, 以免鸭子取食稻穗, 影响产量和品质。等水稻成熟后, 按优质收获期适时收割。

3 讨论

稻鸭共作技术是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精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农业技术, 通过优质水稻和役鸭品种选择、配套规范化的栽培和饲养管理技术, 发挥役用鸭的劳作, 代替了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化学肥料等, 生产无公害、有机大米和鸭肉, 是一项生态型、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 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保健意识的增强, 优质农产品生产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青睐, 继续深化稻鸭共作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 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技术体系, 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摘要: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 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 充分发挥了稻鸭共作的除草、治虫、肥田、刺激水稻生长等优势, 实现生态无公害优质产品生产。以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为平台, 开展效益分析和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技术应用效益显著,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总结稻鸭共作的配套关键技术, 以促进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稻鸭共作,水稻,生产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晓昆.稻鸭共作——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

[2]王强盛, 甄若宏, 杜永林, 等.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江苏农业科学, 2007 (1) :79-80.

[3]梁明华, 王校林, 鲁荣, 等.稻鸭共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改进[J].农业装备技术, 2005, 31 (1) :31-33.

[4]向敏, 黄鹤春, 裴正峰, 等.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10) :33-36.

无公害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2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7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人们对环境及健康要求的必然。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水稻生产过程中关键性措施之一,它是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中性生物及其环境等多种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协调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治理措施,在水稻病虫草发生危害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无污染生物、植物源农药品种,降低稻谷中有机磷、有机氮等农药残留,将水稻病虫草所造成危害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阀值以下,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水平之内。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无公害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 目前水稻主要病虫草种类

水稻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水稻虫害主要有: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水象甲。水田杂草主要有:稗草、水莎草、萤蔺、眼子菜、泽泻、慈菇、牛毛毡、狼巴草、看麦娘、雨久花等。

2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根据无公害水稻生产要求,病虫草害防治主要技术措施是以病虫预测预报为基础,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危害和控制农药残留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2.1 病害防治技术

2.1.1 恶苗病 用禾康生物液浸种5-8d,清洗后催芽,或选用25%施保克EC(咪鲜胺)种子处理,若在田间发现可人工拔除。

2.1.2 立枯病 主要是调节土壤酸碱度在4.5-5.5之间,加强苗床的温湿度管理。在秧苗1.5叶期每平方米苗床喷洒多抗霉素500倍稀释液2.5kg防立枯病。

2.1.3 稻瘟病 选用抗病品种,主要是在种子选择上采用抗性强的品种;加强水肥管理,采取以有机肥为主,N、P、K配合使用,水分管理以浅水为主;生物防治,用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活芽孢/g)120-150g/hm2在水稻将要发病或发病初期叶面喷雾,连续喷2-3次,间隔7-10d;用2%春雷霉素AS1200-1500ml/hm2,在发病初期对水喷雾;严重时,间隔7d再喷一次;在出穗率达1/3时,同样方法喷施防治穗茎瘟,严重时,可再喷一次;化学防治,25%咪鲜胺EC80-100g/667m2,在发病初期对水喷雾。

2.1.4 稻曲病 加强检疫,禁止带菌种子在非疫区传播;选择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出烧掉,减少菌源传播;生物防治, 用10%井岗霉素WP750g/hm2或5%井岗霉素AS2250ml/hm2在水稻出穗前7-10d,对水常规喷雾,可同时防治穗茎瘟。

2.1.5 纹枯病 减少侵染源,实行秋翻秋耕,把散落于土壤表面的菌核深埋土中,春季灌水时可捞出浮在水面上的菌核,以减少浸染;生物防治,可用5%井岗霉素AS1500ml/hm2在发病率达到20%时对水喷于稻株中下部;也可用10%井岗霉素WP0.75kg/hm2对水进行常规喷雾;或用1.5%多抗霉素WP在发病初期对水喷施。

2.2 虫害防治技术

根据水稻生长过程中各种虫害的发生时期不同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2.2.1 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就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随植物及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做长距离传播。

2.2.2 农业防治 采取深翻,将虫卵深埋土壤中;清除田间及池埂边杂草可减少越冬基数;浅水灌溉可防止潜叶蝇幼虫侵入;人工扫除负泥虫幼虫,减轻危害。

2.2.3 物理防治 可采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螟蛾,及时摘除稻螟虫卵块,拔除枯心苗和白穗,压低虫口基数。

2.2.4 生物防治 可根据虫害不同发生期,用苏得利(苏云金杆菌)300-500倍液喷雾,可防治潜叶蝇、负泥虫、稻飞虱等。

2.2.5 化学防治 根据水稻虫害发生实际,结合防治指标、农药性能以及抗药性程度等选择对口的农药品种,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做到危害不到经济阀值就不必喷药;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能用低剂量杀灭的就不用高剂量;选用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提倡合理混配兼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根据各虫害发生的不同时期,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若防治潜叶蝇、负泥虫、稻飞虱、稻水象甲可用:3%阿维•高氯EC对水喷雾。若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用:必杀螟,每亩用40-50ml,对水喷雾;苏特灵WP,每亩用50-60g对水喷雾。

2.3 主要草害防治技术

2.3.1 稗草 田间杂草以稗草为主,阔叶草及其他恶性杂草基数较低的地块,或田间杂草、稗草和其他杂草基本平衡的田块,每667㎡可采用53%苯噻酰•苄WP80-100g,在水稻插秧后5-7d,毒土或毒肥法施药,施药后保水3-5cm、5-7d。杂草1.5叶前使用效果最佳。

2.3.2 三棱草 田间三棱草等恶性杂草发生严重地块可选用二次用药法,第一次在返青后,每667㎡用53%苯噻酰•苄WP80-100g的用量;第二次单用吡嘧磺隆或苄嘧磺隆15g,在第一次用药后15-20d,以毒土法撒施,保水3-5cm、5-7d。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篇3

1、品种选择

1.1 应选择水稻良种。

水稻良种, 一是要具有优良种性, 包括高产、抗病虫、抗逆、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等特性;二是要种子优良, 具有本品种特性, 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 发芽健壮整齐, 无传染病害, 干燥耐储藏。我乡的水稻主栽品种为空育131。但是通过几年来种植我们发现空育131这个品种虽然米质产量都可以, 但易感稻瘟病。所以今年我们引进了龙粳14这个新品种, 通过一年的种植看, 抗病性, 抗逆性, 品质都比较好。

1.2 水稻种子的质量标准。

杂交水稻种子的标准是:一级种纯度不低于98.0%, 净度不低于98.0%, 发芽率不低于80%, 水分不高于13.0%;二级种纯度不低于96.0%, 净度不低于98.0%, 发芽率不低于80%, 水分不高于13.0%。常规水稻种子的标准是:原种纯度不低于99.9%, 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 水分不高于13.0%, 良种纯度不低于98.0%, 净度不低于98.0%, 发芽率不低于85%, 水分不高于13.0%。

2、合理栽培

2.1 首先要做好晒种和种子风选。

在水稻种子浸种3~5天, 并将种子薄晒2~3天然后进行风选;将风选后的种子用波美比重1:1的黄泥水或盐水进行精选, 再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药液浸种, 或用线菌清15g对水9kg, 浸稻种6kg。

2.2 全面推广水稻无公害旱育壮秧, 培育壮苗, 提高抗性。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 合理密植能促进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 改善田间的温光条件, 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 促进有机物的积累, 增加产量。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综合考虑。目前我乡旱育稀植插秧水稻大部分采用9×3寸的规格, 平方米19~21穴, 每穴4~5株苗。

2.4 科学管水。

无公害水稻栽培应采取浅水栽秧, 湿润立苗, 寸水返青, 薄水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30%时即开始脱水晒田, 多次轻晒。晒田时, 放水落干, 待田面无水3~5天后, 再上新水, 保水2~3天后, 再次落干。有水抽穗、灌浆, 干湿交替壮籽。灌浆结实后, 坚持干干湿湿, 间歇灌溉, 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 防止后期脱水过早影响优质稻谷品质。

2.5 最好实行机械或人工除草、除稗, 同时拔除病虫为害植株。

杂草防治亦可选用安全性强、无农药残留的高效除草剂———50%稗阔净防除。

2.6 秋冬季深翻晒土, 清洁田园, 并实行区域化种植, 减少病虫迁移桥梁。

3、药肥使用

3.1 无公害水稻施肥原则, 应以有机肥为主, 控制化

学氮肥的施用量, 保证磷肥施用量, 增加钾肥施用量, 推广施用无公害水稻专用肥或复合肥。适宜施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及饼肥等。有机肥以头年稻草还田为主, 栽秧前半个月施腐熟畜肥。

3.2 农药使用应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

无公害洋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洋葱;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55-1

洋葱是在我国分布非常普遍的一种蔬菜,可在全国各地种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洋葱鳞茎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同时,洋葱还具有很强的耐贮藏性,在过去是北方主要的越冬蔬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洋葱的种植不单单再是满足冬季蔬菜匮乏的需要。对洋葱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无公害产品的需求,已经是未来洋葱种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品种选择

洋葱种植过程中品种的选择标准是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鳞茎大、产量高,脆嫩多汁,品种的生长习性要适合本地气候和生态条件。同时一定要考虑洋葱的口味,比如红皮洋葱的鳞茎一般是圆球形或扁圆形,有很强的辛辣味,但不耐贮藏;黄皮洋葱鳞茎为扁圆、圆球或椭圆形,肉色微黄,味微甜带有辛辣,品质好,耐贮藏;白皮洋葱鳞茎较小,多数是扁圆或圆形,外皮比较厚,呈白色或微绿,品质优良,但是产量比较低。

2 种植地块的选择

无公害洋葱的种植地要選择在生态条件比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块,地块周围5km范围以内没有污染源,环境质量(大气、水质、土壤)均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NY/T391要求。土壤要求是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洋葱的种植忌重茬,不能和菜地轮作。

3 播种育苗

播种前先将种子在20℃的冷水中浸泡以保证其吸足水分,然后放到50-55℃的水中进行温汤浸种15-25min,浸种过程中要不停搅拌种子,待水温降至25-30℃后,静止浸泡8-12h,最后将种子置于25-28℃的条件下保湿催芽2-3d,过程中每天要保证用清水淘洗2次。播种时间各地因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有不同,播种量一般是3-4kg/亩。育苗田在播种前要浇足底水,播种后覆土1-1.5cm,同时覆盖地膜以保湿、遮荫、防高温以及防止雨水冲刷,及时浇水以促进种子的出土,适时间苗、定苗、追施有机肥和尿素。

4 定植与管理

当洋葱幼苗真叶3-4片、苗龄40-50d时定植,由于洋葱忌重茬,不能与其他葱蒜类蔬菜连作。洋葱属于喜肥作物,因此,定植前大田要施足底肥,精耕细耙。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后将大田土壤进行深翻、耙平后作宽1.5m的畦,畦面要平整。采用地膜覆盖,按大、中、小将幼苗分级定植,淘汰病、弱、残苗。定植密度一般为行株距20cm×15cm,深度以不掩埋五权股为佳。

定植后及时进行浇水,最好是穴浇,切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第二年春季葱苗开始返青时要浇一次返青水,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应当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当鳞茎开始膨大,此时可以进行蹲苗7-8d。蹲苗后,洋葱的鳞茎开始膨大,植株对水分的要求日益增多,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灌水多选在早上进行。鳞茎接近成熟时,洋葱叶部和根系的生活机能逐渐减退,此时应当停止灌水。

5 无公害洋葱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洋葱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用天敌、生物防治,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的农药。

霜霉病、灰霉病是洋葱常见的病害,其防治方法是:选择地势高、排水便利的地块种植,并与其他非葱类作物轮作,及时清洁菜园,选用抗病品种,种子进行变温处理,育苗期间要及时拔除病株,严格选苗进行定植。霜霉病在春季发病期间可以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灰霉病发病可以选择3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两种药剂防治病害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时间,以降低喷药次数,增加农药残留。

地蛆是洋葱最主要的虫害,其防治也多采用的是农业防治方法,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深施到田间。在害虫为害期可以选择50%辛磷乳油60ml对水50kg进行灌根。

6 采收与贮藏

当大田有2/3洋葱的叶片已经变为黄色、植株开始有倒伏、鳞茎的外层鳞片变干时,表明洋葱已经成熟,应当及时采收。采收后将洋葱植株带叶在空旷场地摊开晾晒,当所有鳞茎的外皮干燥,叶片蔫枯时,将洋葱植株扎成小捆,堆成小垛继续风干。当植株已经完全风干后可将其装筐放入室内进行长期贮藏。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篇5

一、选择品种

选择已审定推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生育期155~160天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其稻米品质应符合部颁标准NY/T419中的粳米优质米标准。

二、整地

实行旋耕2~3年后结合一次翻耕或深松。旋耕深度应达到10~12厘米, 翻耕深度应达到15~20厘米左右。泡田后根据施肥计划, 结合铺施基肥进行水耙地。整地效果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 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三、育秧

1. 种子处理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 每天翻动1~2次。用密度1.08~1.10吨/立方米的黄泥水或盐水选种, 捞出秕谷后用清水洗种1~2次。采用5%~10%的生石灰水或浸种灵等药剂消毒;用15~20℃的温水浸种3~4天;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重量的25%时进行催芽, 首先保持30~32℃高温破胸20~30小时, 然后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催芽, 芽长1~2毫米为限;播种前摊开晾芽6~8小时。

2. 选地做床

选择靠近水源, 地势较高, 土质肥沃, 背风向阳, 无病虫杂草的园田、高台地、庭院地或稻田地做育苗田。育苗田耕层土壤盐碱含量应低于0.2%。苗床长10~20米、宽1.8米、高20厘米左右。

3. 配制营养土

选择无盐碱、无病菌、无虫卵、无草籽的肥沃园田土或优质旱田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拌制成客土, 客土过筛后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制成营养土。

4. 播种

普通旱育苗4月上中旬播种, 营养钵或盘育苗的播期推迟5~7天, 使用无纺布作覆盖材料的提早2~3天, 种子未经催芽的提早3~4天。普通旱育苗播量为175~200克/平方米 (干种) ;营养钵或盘育苗手插秧, 每盘播干种60~80克, 机插秧每盘播干种100~120克。

5. 苗田管理

播前浇足底水, 播后到出苗之前以增温、保湿为重点。出苗期过水一次, 此后, 一般每隔2~4天浇水一次, 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95%, 移栽前5~7天浇水一次, 并追施硫酸铵30~50克/平方米, 此后控制浇水, 进行蹲苗。从秧苗二叶期开始通风练苗, 床内温度控制在25~30℃。

四、插秧

5月中旬至下旬插秧, 一般应采用行距30厘米, 穴距13~16厘米, 每穴3~4本株。

五、施肥

随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1000千克/亩。施入无机纯N 15.0~18.0千克/亩, P2O55.0~7.5千克/亩, K2O 5.0~7.5千克/亩, 适量施入锌肥及复合微肥。

无机氮肥分为底肥20%, 蘖肥50%~60%, 穗粒肥20%~30%;P2O5底肥与二次蘖肥各占50%;K2O分为二次蘖肥60%~70%, 穗粒肥30%~40%。

六、水层管理

全生育期采用浅水灌溉。每次灌水深度4~8厘米, 最迟于土壤水分含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时灌下一次水。插秧至分蘖前期保持水层2~4厘米;分蘖中期采用浅、湿灌溉, 达到预期穗数的90%~100%时适度晾田;孕穗期保持水层3~8厘米;抽穗开花期及灌浆前期保持水层3~5厘米;灌浆后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收割前7~10天撤水。

七、病虫草害防治

生产无公害水稻病虫草害防治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见表1、表2。优先选用无公害食品推荐的农药产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1. 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强品种, 实施抗源轮换种植;采用合理耕作与稀植、平衡施肥、浅水灌溉、种养 (稻蟹、稻鱼、稻蟹) 结合等健康栽培农艺措施增强水稻抗性;采用打捞菌核、灭除越冬根茬及坝埝杂草等措施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

2. 生物防治

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学药剂, 并做到适时、适度防治, 以保护青蛙、蜘蛛、蜻蜓等害虫天敌, 从而降低病虫的危害。

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4. 化学防治

无公害水稻生产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详见表1、表2。

(1) 主要病害

稻瘟病:药剂防治穗颈瘟采用40%的稻瘟灵乳油 (40%的富士1号乳油) 60~100克/亩, 或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亩, 对水20~30千克, 于水稻破口期喷施。

纹枯病:采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或水溶性粉剂100克/亩对水75~100千克, 于水稻发病初期喷施。

稻曲病:采用14%的络氨铜水剂250~350克/亩对水30千克, 于水稻出穗前3~5天喷施。

(2) 主要虫害防治

潜叶蝇:采用40%的乐果乳油50毫升/亩, 于水稻移栽前对水喷施。

稻水象甲:采用1%的苦参碱水剂80毫升/亩, 6月初越冬成虫迁入本田期对水喷施。

二化螟:6月下旬、8月上旬采用90%的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克/亩对水喷施, 两次防治二化螟。

稻飞虱:稻飞虱盛发期, 采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对水喷施;或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30克/亩对水喷施。

(3) 本田主要杂草防治

于水稻插秧前2~3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加10%吡嘧磺隆10克/亩进行插前封闭。

八、收获

在水稻黄熟期, 稻谷色泽变黄, 籽粒充实饱满坚硬, 含水量17%~20%, 茎秆含水量60%~70%时为手工适宜收获期。机械收割稻谷含水量应低于17%, 茎秆含水量应低于60%。机械作业的泥脚下限深度应小于15厘米。收割质量达到割茬高度5~10厘米, 总损失率≤3.5%, 含杂率≤2.0%, 破碎率≤2.0%。

摘要:按照无公害水稻生产的有关国家标准, 结合盘锦市水稻生产现状, 从产地选择、品种选用、育苗、整地、插秧、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无公害水稻生产的技术措施。

无公害水稻栽培除草技术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连粳6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在青口镇贺岗村, 设4个处理, 分别为:移栽后5 d施稻糠100 g/m2 (A) 、200 g/m2 (B) ;化学除草 (CK1) , 施50%丁草胺1.5 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不除草 (CK2) 。不设重复, 大区对比试验, 每区面积20 m2, 要求稻糠处理后保持水层7~8 cm 10 d左右, 之后管理同一般大田。

1.3 试验过程

5月2日落谷, 湿润育秧。6月17日栽插, 规格23.3 cm×10.0 cm, 每穴2~3株苗。6月23日进行除草处理。8月28日抽穗, 10月10日成熟, 10月13日收获。分别于处理后5、10、15、20、30、40 d调查田间杂草发生情况, 于处理后10、20、30、40 d取样考察杂草鲜重、干重, 以计算除草效果[1,2,3,4,5,6], 并考察茎蘖动态、产量构成及实产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除草效果

由表1可知, CK1在处理后5、10、15 d的田间杂草发生量为0, 除草效果为100%。药剂处理20 d调查, 有一定数量的杂草发生, 说明化学除草的有效期为15 d。处理A、B在处理后5 d的杂草发生量较CK2分别少70%和90%, 15 d的杂草发生量分别较CK2少53.8%、69.2%, 20 d的杂草发生量比CK2少35%、55%。说明稻糠处理对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 有效控制时间为15~20 d。比较处理A、B的除草效果可知, 随稻糠用量的增加, 除草效果明显提高。

(g/m2)

2.2 经济性状及产量比较

由表2可知, 处理B实产最高, 其次为处理A, CK1产量居第3位。处理A、B、CK1分别比CK2增产10.09%、15.34%、7.82%。说明稻糠除草有增产作用, 而稻糠除草与化学除草产量差异不明显。表明施用稻糠除草有除草效果, 但与化学除草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 无公害稻米栽培, 为减少农药残留, 可采用稻糠除草技术。2年试验结果表明, 以施用稻糠200 g/m2增产效果最佳, 除草效果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1) 稻糠处理可以达到除草目的, 除草增产效果与化学除草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移栽后5 d用稻糠, 控制有效时间约20 d, 除草效果可达50%以上, 有效控制时间与化除效果差异不明显。

(2) 试验研究表明, 移栽后5 d, 施稻糠200 g/m2, 处理后保持田间水层5 cm以上10 d左右, 可以达到除草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庆乃.稻糠稻作, 农业生产的一大飞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 (一) [J].中国稻米, 2002 (1) :40-41.

[2]宋庆乃.稻糠稻作, 农业生产的一大飞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 (二) [J].中国稻米, 2002 (2) :40-42.

[3]宋庆乃.稻糠稻作, 农业生产的一大飞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 (三) [J].中国稻米, 2002 (3) :40-42.

[4]苏少泉.滕春红稻田除草剂的新发展[J].世界农药, 2010 (3) :1-6.

[5]李华.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影响[J].河南农业, 2010 (9) :16.

莲藕套种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7

1 茬口安排

莲藕种植时间在3月底至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5℃时即可种植。过早种植,温度偏低,容易造成莲藕烂种;过迟种植,生育期不足影响莲藕产量和水稻种植。水稻在8月上旬前移栽到藕田上,确保寒露风来前抽穗。

2 莲藕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性强的水田种植。定植前7~15d整地,深耕20~30cm,施腐熟农家肥22.5~40.5t/hm2作基肥,灌水深25~30cm,整地耙平。第1年种植莲藕的田块,施生石灰粉1 125~1 500kg/hm2ㄢ

2.2 品种选择与种藕消毒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早、中熟品种,如鄂莲4号、鄂莲5号、鄂莲6号和雪莲等。挑选符合品种特征且藕身粗壮、光滑、大小均匀、无损伤、无病虫、无腐烂的主藕或子藕为种藕,种藕至少应有2节以上充分成熟的藕身,顶芽完整。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5~30min后捞起,用农膜严密覆盖闷2h即可。

2.3 定植

定植行距为120~150cm,株距为60~80cm,栽植8 340~13 800株/hm2,用种量2 250~3 000kg/hm2。定植方法:品字形摆种,藕头轻轻埋入土中约10cm深,藕梢朝上,顶芽露出水面并与水面形成15~30°,以利通气增温。田块四周边行定植穴藕头全部朝向田块内,田内定植行分别从两边相对排放。

2.4 肥水管理

莲藕植株庞大,需肥量大,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约占全期施肥量的70%,追肥约占全期施肥量的30%。莲藕整个生育期除施基肥外,一般需追肥3次,第1次在定植后15d左右立叶出现时进行,施腐熟粪肥15t/hm2加三元复合肥225kg/hm2。第2次追肥于莲藕长出5~6片立叶时进行,施粪肥15.0~22.5t/hm2加45%三元复合肥(15-15-15) 300kg/hm2。在终止叶出现(结藕)时追施第3次肥,称为“催藕肥”,施三元复合肥750kg/hm2。每次施肥前应放浅水,在露水干后进行,使肥料吸入土中,施肥后1d还水,追肥后泼浇清水冲洗荷叶。遵循“浅—深—浅”的灌溉原则,定植期至萌发阶段保持8~10cm浅水层,以后逐步加深,在叶抽生至开始封行阶段水深为15~20cm,封行—结藕期随植株长高水深逐步增加到25~40cm,结藕期时将水层降至10cm左右。如遇台风袭击,要加深水层,以防倒伏。台风、大雨后及时排水。生长末期保持田间湿润。

2.5 耘田除草

定植后10~15d至封行前进行耘田,耘田在卷叶的两侧进行,以免损伤地下莲鞭,7~10d进行1次,使藕田泥土稀烂、疏松,利于莲藕早生快发;藕田除草从第1次追肥开始至封行前,共进行2~3次,把黄叶、枯叶和杂草摁入泥中。因前期浮叶具有光合作用合成养分,因此不宜过早摘除,待有5~6片立叶后再摘除浮叶。

2.6 转藕头

在莲藕旺盛生长期,为防止藕头穿越田埂,应及时将靠近田埂的藕梢向田内拨转,每3~5d查看1次。转藕头最好在晴天下午进行,将节一起托起,转的幅度宜大些,动作宜慢。

2.7 病虫害防治

莲藕腐败病主要侵害地下茎节,造成莲藕变褐腐烂,植株地上部变褐枯死。在防治上,翻犁前,用生石灰3 750kg/hm2全田撒施,调节土壤酸碱度,杀灭土壤中病菌,或增施硼、硅肥。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克露600倍液喷雾防治。莲藕花叶病毒病全生育期皆可发生,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植病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时,先治蚜虫,再喷防病药,并根外追施叶面肥。疫病主要侵染莲藕浮贴水面的叶片,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吸食嫩叶、嫩芽、花苞的汁液,同时传播病毒病。可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有翅蚜,为害严重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水稻栽培技术

莲藕定植后100~110d进入成熟期,此时,先抛栽水稻,待水稻收割后再收莲藕。

3.1 品种选择

选择较耐肥且抗稻瘟病的早、中熟超级稻品种或其他耐肥型的杂交稻组合,如中浙优1号、准两优1202等,确保(上接第116页)水稻高产稳产。

3.2 培育壮秧

7月中旬育秧,种植超级稻用种量9~12kg/hm2,其他杂交稻用种量15~18kg/hm2。采用434孔或353孔秧盘或编织布隔层育秧,同时用旱育保姆拌种或盘底撒施壮秧剂培育壮秧。秧龄15~20d,叶龄控制在3.5~4.5叶时移栽。

3.3 适时抛栽

抛栽时间为8月上旬,此时藕叶还没有完全枯黄,莲藕已成熟,在抛秧时,先将老叶、病叶、枯黄叶摘除,排开水,抛秧后2~3d再灌入浅水,以增加土温,促进禾苗快速生长。莲藕田因肥力较高,抛秧量应比双季稻田稍稀,抛栽24~27万蔸/hm2,以确保高产增收。

3.4 水肥管理

水稻全生育期不能晒田,田间应保持浅水层,避免土壤干旱造成莲藕变色,使莲藕质量下降;因藕田比较肥沃,套种水稻不需再施肥,为了提高水稻结实率和提早成熟,要求用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675kg分别在含胎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

3.5 病虫害防治

前期由于藕叶尚未完全干枯,不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所以水稻的病虫防治一般在中、后期进行。主要防治对象有稻瘟病、纹枯病及三化螟、稻飞虱、叶蝉等。可选用春雷霉素加井冈霉素、爱苗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三化螟成虫;选用杀虫双、Bt、锐劲特、毒死蜱等其中2种药剂加吡虫啉防治三化螟、稻飞虱、叶蝉等。

参考文献

[1]何高林.稻田莲藕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8) :118-119.

[2]王冲, 张艳华.蔬菜—莲藕—水稻连作栽培技术[J].湖北植保, 2004 (3) :32.

[3]黄立青.莲藕田套种晚稻双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 2000 (1) :38-39.

无公害优质水稻 篇8

1 江苏水稻害虫发生情况的概述

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作物, 其分布相对较广, 以南方地区居多, 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1]。根据江苏省水稻害虫发生情况来看, 2012年, 江苏省多个县的水稻发生虫灾, 很多水稻被感染上了稻飞虱, 相较于2011年的虫害更为严重, 2012年江苏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6.67万hm2, 但由于病害的威胁, 会使水稻的产量大大降低。同时, 相关政府部门也给予高度的关注, 政府提供了500万元的防治资金, 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强调农药要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 主张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 切记不可为了防治虫害而忽视了环境问题, 否则得不偿失。通过分析, 了解到水稻的常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虫、稻叶蝉、纵卷叶螟和稻蓟马等[2], 其中以稻飞虱相对严重。

2 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措施

2.1 运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

为了达到健康、高效的害虫防治目的, 应遵循生态、绿色的防治理念, 将无公害防治应用其中, 利用害虫天敌来实现对水稻害虫的防治, 借助生物防治的方式, 更具绿色性与高效性。例如, 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水稻的纵卷叶螟, 其是纵卷叶螟的天敌, 种植户可以通过饲养赤眼蜂的方式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效果。赤眼蜂属于卵寄生蜂的方式, 可以选择人工繁殖的方式, 但是必须要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 温度控制在27 ℃左右, 7 d即可繁殖一代, 速度快, 易养殖。放赤眼蜂的时间应选择在水稻害虫产卵旺盛的时期, 13 d/次, 照此持续3次。放蜂量要取决于水稻田内害虫生卵的密度来确定, 通常的放蜂量20万~35万头/hm2。种植户在放蜂时, 应保证放蜂的密度要保持均匀性, 根据风力、温度等来确定放蜂位置。放蜂时, 在竹筒中放入相应的卵卡, 将卵卡排列成“T”字型, 将其放置在田间, 其要稍微高出水稻。放蜂完毕的10 d后, 结合卵色的变化情况来了解其寄生情况, 通常情况下寄生卵会呈现黑色状态, 运用该方式所能达到的防治效果能达到将近80%以上。此外, 可以利用蜘蛛来防治害虫, 利用蜘蛛来对稻田中的稻飞虱、稻螟虫和纵卷叶螟等害虫产生防治效果。

2.2 借助杀虫灯来防治害虫

为了达到理想的虫害防治效果, 应利用物理防治来对害虫进行诱杀, 采用黑光灯或是高压汞灯来实现对螟蛾的灯光诱杀, 在灯诱时, 应将出现的稻螟虫卵块进行及时的清除, 将枯心苗、萎蔫的稻苗进行及时的摘除, 能够将虫口基数予以压低。通常条件下, 针对水稻害虫的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的选择通常以灯光诱杀为主, 主要是利用了害虫的“趋光”“趋色”和“趋波”等特点[3], 借助这些物理特性, 能对成虫起到诱杀的效果, 可大大降低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数量, 能够降低田间虫卵量与虫口密度, 运用该种方式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的特点。根据相关实验研究, 若摆设1盏杀虫灯, 就能杀死0.5kg的害虫, 杀虫灯所起到的杀虫效果较为理想, 值得在水稻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

2.3 保证科学合理的施肥

施肥工作对于水稻虫害具有一定的影响, 应适度的施入肥料, 不可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 盲目施入大量的氮肥, 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虫害的产生。根据相关调查得出, 氮肥施入量越多, 虫害越严重, 害虫的数量会随着氮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 加强对氮肥量的控制非常关键。由此可知, 种植户应根据专家要求, 科学合理开展施肥工作, 是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式。

3 结语

通过对江苏水稻虫害的情况来看, 主要的害虫有稻飞虱、稻螟虫和稻叶蝉等, 其会对水稻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威胁, 害虫会对稻秧进行啃食, 制约着水稻健康生长。传统的虫害防治方法具有高度的污染性, 主要以污染系数较高的化学农药为主, 在防治害虫的同时, 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新时期, 应提倡水稻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坚持绿色、生态的虫害防治理念,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对水稻虫害的有效防治。

摘要: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是人们日常饭桌上的主食, 尤其是南方地区, 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备受关注。不难发现, 影响水稻质量与产量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的威胁, 其中虫害的危害更为严重, 会使水稻出现质量下降、减产的情况。威胁水稻生长与发育的害虫很多, 以江苏省为例, 针对水稻害虫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王中元.水稻和蔬菜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

[2]刘体芬.对植物源杀虫剂在水稻无公害防治技术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9)

无公害连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篇9

[关键词] 连翘 无公害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规程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为传统常用中药材,以果实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尿排石等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连翘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抗内毒素、抗病毒、降血压等作用。同时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观赏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商洛是陕西连翘的主产地,为规范连翘种植,确保连翘质量,现将无公害连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如后。

1.无公害连翘产地环境条件

1.1无公害连翘产地对环境空气的要求

产地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执行GB3095-1996标准的二级。

1.2无公害连翘产地对土壤环境的要求

应选择未污染的土壤,土壤中的镉、汞、砷、铅、铬和铜6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即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规定。

1.3无公害连翘产地对灌溉水质的要求

水质污染后对连翘树直接影响是降低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污染土壤,致使果实中有毒物质的积累,不能食用,因此,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2.无公害连翘园的建立

2.1选地整地

2.1.1选地

作为无公害连翘的生产基地,必须符合中药材对土壤、大气、水质的要求。育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热水良好的砂壤土:扦插育苗地,最好采用沙土地(通透性能良好,容易发根),而且要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灌溉:栽植地宜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的背风向阳山坡。

3.1.2整地

地选好后,于秋季翻耕,深20—25cm,并结合整地施基肥,667㎡施有机肥2000—3000kg,拣去石块、杂草、跟叉等,耕细整平。直播地按行距2m,株距1.3m挖穴,穴深与穴径30-40cm,育苗地作成1m宽的平畦,畦长视地形而定。移栽定植地按行距1.5m,株距1.3m,穴宽深各60cm挖穴,每次施有机肥5kg与土混匀。

2.2繁殖

多采用种子繁殖。①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枝条节间短而粗壮、花果着生密而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柱作采种母株,于9月中旬左右采集成熟的果实,晾干、敲打,去掉杂质得到的纯净种子。种子不能暴晒,以免影响出苗率,应采用摊薄于通风阴凉处,阴干后数日的干燥方法,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作种用。②种子处理。秋播的种子不用处理即可播种,第二年春出苗。春播的种子在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用砂藏的方法处理,将连翘种子与是啥一1:3比例充分混合;砂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手松散开而不滴水为宜。埋入坑内,覆土略高于地面,待翌春播种用。或春播前用凉水浸泡1—2d后稍凉待播。然后进行直播或育苗。③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以3月上旬(惊蛰后)播,秋播以9月下旬(秋分后)播为宜,在已备好的穴,中旬挖一小坑,深度3cm左右,选择经处理饱满无病虫的种子,每坑播5—10粒,覆土后稍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保持图绕湿润,春播的约半月左右即可出苗,秋播的翌春出苗。育苗移栽播种时间与直播相同。将种子播在正好的苗床上,行距20—25cm开浅沟,沟深3.5—5cm,盖细土1—2cm精辟,略加镇压再盖草报纸湿度15d左右出苗。④苗期管理。苗高7—10cm时,进行第1次间苗,拔生生长细弱的密苗,保持株距7—10cm留壮苗1珠,加强苗床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和追肥,培育1a,当苗高50cm以上时,即可出圃移栽定植。

2.3移栽定植

于冬季落叶后到早春萌发之前均可进行移栽定植。在已备好的行距1.5cm、株距1.3cm、深各60cm移栽定植穴定植。先将土填入坑内达半穴时,再施入适时有机肥与土混匀。然后每穴栽苗1株,分层填土踏实,使根系舒展。栽后浇水,水渗后,盖土高出地面10cm,以利保墒。连翘属同株自花不孕之物,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约占4%,若单独栽植长花柱或短花柱连翘,均不结实。因此,定植时要成片栽植以利授粉,同时要将长花柱和短花柱植物相间种植,才能开花结果,这是增产的关键。

3.无公害连翘优质高产栽培对土肥水的管理

3.1土壤管理

3.1.1冬季深翻

秋末到翌春进行,以秋末深翻为好,常与冬前施肥相结合。一般深度20cm左右,树行间深些,树冠下浅些。平地和缓坡可全面翻耕;坡度较大株行距整齐的连翘园,可带状翻耕;株行距不规则、坡度较陡的可穴状翻耕。山区园地翻耕要注意水土保持。

3.1.2 中耕除草

一般在灌溉或雨后进行。中耕除草的次数,以能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为度,在5—7月,每月一次中耕除草,深度以10cm为宜。

3.1.3 合理间作

在连翘园幼树期间,院内空隙较大,种植间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土壤肥力,还可增加收入。间作物以短杆作物为宜,如豆类、薯类、花生、蔬菜等,是连翘以园养园的一项良好的技术措施。

3.2科学施肥

3.2.1 无公害生产栽培对肥料的要求

生产无公害连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4—2000)肥料使用准则》执行。不得使用禁示和限制使用的肥料,严禁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允许使用的有机肥料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经过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料(包括粪尿肥、堆沤肥、绿肥、饼肥4种);第二类是经国家农业部认证的商品有机肥,主要包括微生物肥料、腐植酸类肥料和生长营养液。

3.2.2 施肥方法

苗期勤施薄肥,667m²施硫酸铵10-15kg,以促进茎叶生长。定植后每年冬季结合松土除草施入腐熟有机肥,幼树每株10 kg,结果树每株30-50kg,于株旁挖穴或开沟施入,施后盖土雍根培土,以促幼树生长健壮,多开花结果。

3.3适时灌水与排水

连翘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早期及时沟灌或浇水;因连翘不耐水涝,雨季积水多时要及时排水。平地要挖好排水沟,山地结合修梯田做好排水工作。

4.整形修剪

定植后,幼树高达1m左右时,于冬季落叶后,在主干离地面70-80cm处剪去顶梢。再于夏季通过摘心,多发分枝,从中在不同的方向商,选择3-4个发育充实的侧枝,培养成为主枝。以后在各主枝商再选择3-4个壮枝,培育成副主枝,在副主枝商放出侧枝。通过几年的整形修剪,使其形成低干矮冠,内空外圆,通风透光,小枝疏朗,提早结果的自然开心形树形。同时于每年冬季。将枯枝、重叠枝、交叉枝、纤弱枝以及徒长枝和病虫枝剪除;生长期还要适当疏删短截。对已开花多年、开始衰老的结果枝组,也要进行短截或重剪(即剪去枝条2/3),可促使剪口以下抽生壮枝,恢复树势,提高结果率。

5.无公害病虫害防治

5.1無公害连翘优质高产栽培对病虫害防治的要求

不合理的使用农药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生产无公害连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3-2000)农药使用准则》及GB8321.1-GB8321.5五项农药使用准则,国家标准执行,不得使用禁用的农药。

5.2防治方法 连翘有强烈的杀菌、杀虫能力,很少有病害和虫害发生,应注意防止下列害虫。①钻心虫。以幼虫钻入茎杆木质部髓心危害,严重时被害枝不能开花结果,甚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虫卵;及时剪除受害枝条并烧毁;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80%敌敌畏原液沾药棉堵塞蛀孔毒杀。②蜗牛。主要为害花和幼果。防治方法:在清晨于植株周围撒石灰粉防治,亦可人工捕杀。

6.采收加工

6.1采收

连翘定植2-3a开花结果。8月下旬采摘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涩果实,加工成青翘;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熟透但尚未开裂的黄色果实,加工成黄翘;选择生长壮健,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上成熟的黄色果实,加工后选留作种用。

6.2 加工

6.2.1 青翘

将采摘的青色果实用沸水煮片刻或用笼蒸0.5h,取出晒干而成。青翘以身干、不开裂、色较绿者为佳。

6.2.2 黄翘

将采摘的黄色果实晒干即成。黄翘以身干、瓣大、壳厚、色较黄者为佳。

6.2.3 留种

将留种用的黄色果实果壳内的种子筛出,去灰土,阴干备用。

7.无公害连翘商品化处理

7.1 包装

7.1.1 包装前检测

进行质量检测和外观检查,要求无杂物、无霉变、无其他异物,有效成分符合质量要求。

7.1.2 包装

包装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包装物如麻袋、纸箱、纸盒等,所有的包装物必须清洁卫生,禁止使用装过农药、化肥及被污染的包装物。实行定量包装,如用麻袋包装,每件25kg左右。包装外表正面必须注有产品名称、重量、有效成分含量、产地、销售单位、地址等,封缝口应严密,最后填写产品运输登记卡。

7.2 运输

运输工具以汽车为主,要求车厢干净通风,有防雨篷布,凡近期装运过化肥、农药、禽畜、有毒物品的,且未经清洁消毒的不得装运连翘。要整车或专车装运,不能与有毒、有害物品及易串味、易混淆、易污染的物品通车混装,装运连翘时,必须同随运人当面查清件数、数量、随运人、发货人、司机均要在发货单上签名。不能及时运出的连翘药材,包装后及时入库保存,不得露天堆放。

7.3 贮藏

连翘贮藏,要求达到通风、避光、防火、防潮、防虫蛀等条件。按上述条件应有相应的设备和设施。贮于仓库干燥通风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安全水分为8%--11%。贮藏期间,应保持整洁干燥。发现虫害,用磷化铝熏殺,或密封抽氧充氮养护。应注意消化吸收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如冷冻起调等。库房工作人员必须履行职责,确保连翘药材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科学院 .陕西省药材GAP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杨继祥.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任德权、周荣主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张秀省,戴明勋,张复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无公害优质水稻 篇10

云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春季气温回升较早, 但冷空气活动频繁, 常有低湿阴雨天气, 局部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等因素影响, 加上受周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虫害种类繁多, 危害严重, 导致水稻病虫害频发, 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其中, 双土镇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等, 最传统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主要是喷施化学农药。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水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快速防治引发的病虫害问题, 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帮助, 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无法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 不能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质量要求。因此, 应该通过喷施高效低毒性的农药, 结合生物技术, 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1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 农业结构转型引起的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进一步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引起了稻田与非稻田病虫害之间的相互流通, 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 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造成了各种病虫害的快速发展, 影响着水稻的种植产量, 不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稻。因此, 传统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无法做到运用无公害的方式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所以, 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应该从水稻种植的生态角度出发, 对引发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病虫害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做到预防为主, 综合防并举。

1.2 水稻类型多样化加重了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增加了对水稻的需求, 实现了水稻种植向着多元化的种植方向发展。为了促进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种植产量的增加, 在种植区域内进行了多品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 使水稻由高产量、单一型的种植方式向着高质量和多元化的方式转变。因此, 对水稻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 不能适应当前水稻种植发展的需要, 并且多元化的水稻品种种植方式, 降低了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 一些新引进的水稻品种, 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弱, 导致病虫害频发, 增加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

2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

要想实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就必须要对种植的水稻区域进行全面的了解, 在水稻生长的周期内, 对各个期间的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 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水稻的病虫危害, 并针对水稻的发病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水稻进行监测时, 可以通过宣传、发放资料、网络等形式预测水稻病虫害发生率, 为水稻病虫害的判断提供理论性依据, 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应该对发生病虫害的水稻进行范围内的评估工作, 让广大农户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重视, 根据受灾的面积来采取适当地解决措施, 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 减少由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促进水稻种植业向着无公害的治疗方式迈进, 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增加农民收入。

2.2 运用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治疗手段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 运用生物治疗是当前最环保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被广大水稻种植户广泛应用, 通过对发病的病虫害进行研究, 可以明确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因此, 应该运用农田释放的形式和研究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类药剂进行治疗,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以虫治虫技术, 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试剂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创新, 利用声波和红外线等措施来对可能引发的病虫害进行干扰交配, 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繁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对病虫害生存的习性的了解, 采用红外线激光刺激害虫, 使害虫的新陈代谢发生混乱, 加剧虫害死亡的速度, 提高水稻防病治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论

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病虫害问题频发的现状, 应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对水稻田地中的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水稻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针对突如其来暴发性病虫危害的发生, 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 应对方案, 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 帮助农户解决在水稻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提高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植保工作公益性、社会性、防灾性、技术性于一体, 在科技兴粮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 对于发生水稻病虫害的区域, 应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 对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监测, 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对水稻防治措施进行创新, 确保水稻丰收, 农民增收, 实现水稻优质、高效、高产, 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发展云阳县水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金兰, 王华为, 潘迎辉.无公害水稻中农药残留检测及其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5 (21) :16-18.

上一篇: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下一篇:信息安全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