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2024-05-25

《行者》(精选12篇)

《行者》 篇1

他, 心中充满阳光, 脸上挂着笑容, 行囊中早已准备好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他, 执着追求, 不倦前行, 在语文教育这条大道上用心寻求沿途的风景, 留下了一串串清晰而又坚实的足迹。

他, 就是我的师傅潘文彬, 一位语文教育的行者!

行者需“诚”。30多年来, 师傅始终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他热爱母语教育, 对母语教育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把探寻母语教育的最佳路径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视为己任。在这30多年里, 他用滴水穿石、不分昼夜的韧劲, 以无数艰辛的付出, 一次次扣响母语教育这扇大门, 一次次忘我地追寻着。在这30多年里, 他重视经验的积累, 但又不囿于经验;他认真学习理论, 但又不停留在书本上;他虚心汲取他人长处, 但又不照搬硬套, 在实践与认识的不断交替中, 在经验与理论的融汇点上, 形成了“灵动而实在”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是因为我对这母语爱得深沉”是他常常引用的话语。我想, 这或许就是他行走的动力来源吧。

行者需“静”。古人云:天地间真滋味, 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栝, 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 惟静者能题得破。的确, 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 就会变得六神无主, 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师傅就是一个喜欢“静”的人, 他竭力守护心灵的净土, 躬耕精神的园圃,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他总是以一颗“静心”去静观语文教育改革的种种思潮, 去静思语文教育改革的可行之路。课改初期, 语文教育因为过于强调新锐, 追求前卫, 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 他指出“莫让语文迷失了自我”, 对语文教学的实施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后来, 他又陆陆续续地适时提出“阅读教学的应有担当”“从‘教课文’向‘学语文’的转变”“莫要窄化‘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等主张, 读来有如当头棒喝, 顿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水静极则形象明, 心静极则智慧生”, 为什么师傅对语文教育总能保持着一份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呢?这或许就是原因所在。

行者需“恒”。生活中, 我们总会被外界的一些因素所干扰, 对学习或工作产生懈怠心理。但师傅不是如此, 他从来都是激情满怀地投身于语文教育, 乐此不疲, 欲罢不能。30多年来, 他一直没有停止过阅读, 因为他知道教师的生命要靠阅读滋养, 只有阅读才能够积淀教学底蕴;30多年来, 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 因为他知道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 思想才能够砥砺教学智慧;30多年来, 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实践, 因为他知道教师唯有躬行践履, 才能觅得真经, 才能熔铸教学风格;30多年来, 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写作, 因为他知道如果教师把写作视为一种生命自觉, 才能酿造思想, 才能加快前行步伐。近几年来, 师傅先后出版《走在语文路上》《潘文彬讲语文》《守护儿童的天性———潘文彬讲作文》《灵动而朴素地教语文》等个人专著。与师傅相比, 我感到汗颜, 但我深知:走得慢不可怕, 可怕的是停滞不前。

行者需“伴”。一个人默默地跋涉是珍贵的, 与众人一起前行则是美好的。在南湖一小, 他成功打造了“M4”“F6”团队, 从这两个团队中走出了特级教师2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以及众多区级骨干,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 我们又有了成功组建并运行多年的“攀·灯”团队。近几年里, 我们这个团队围绕小学语文教改的种种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讨活动。虽说是民间教研活动, 但因为谋划精心, 组织周密, 教研成效显著, 活动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材编写部门以及各类教学媒体的关注与青睐, 同时也促进了工作室中每个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发展。师傅常说“一人行快, 众人行远”, 他就是这样引领着他的团队从容而优雅地走在语文教育的路上, 用行动诠释了“最优秀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做一个行者, 把理想化作行动;做一个行者, 用行动实现理想”, 这就是师傅一直以来的行走姿态, 也是“行者的吟唱”的题中之意吧!

《行者》 篇2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打不完的子弹,诉不尽的兄弟情,非常老港片气质。

影片拓宽了《使徒行者》IP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原版TVB剧衍生的影视作品,而是要打造属于中国的卧底特工系列,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的野心很大。

事实上这部完成度确实不错,三雄会性格各有千秋,最喜欢吴镇宇这条线,对于兄弟情的诠释很单纯,也找到了传统港片的感觉——对兄弟就是要全身心地信任,有信也有义。

张家辉和古天乐今年银幕作品都挺多,但这部当中的人物性格和角色复杂度呈现都是最好的。结尾的飞车戏与奔牛节结合很壮观,确实花了心思,开放式结局也带给了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使徒行者2》是对上一部的全新升级,故事既延续了第一部的“找卧底”,也做了“找兄弟”的感情线,格局大,场面也更加震撼。

电影前部分做足了找卧底的悬疑感,吴镇宇、张家辉和古天乐互相飙演技,每个人的身份都滴水不漏,看得十分过瘾。后半部分,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原来,卧底就是兄弟,找卧底就是找兄弟。

三影帝默契度足够,都是非常喜欢的好演员。钱嘉乐的动作戏设计有新意,缅甸闹市、西班牙奔牛节都极具调度难度,结尾属于又合理又出乎意料,年度最佳新星:牛魔王。

《使徒2》沿袭自使徒IP“悬疑”的壳,从“找卧底”走到“找兄弟”,以及亮明身份后的何去何从?黑白相惜,正邪迷局。

虽然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但情义永存,是熟悉的配方,旧时的情怀。致敬梗俯拾皆是,五星好评,特别值得一看。

2019《使徒行者2》观看心得

从《反贪风暴4》、《追龙2》、《扫毒2》以及今天的主角《使徒行者2》,这些蹭着前著ip,讲着毫无干系的续集电影,终于败光了我对香港警匪电影最后的好感,港片已死。

巧合的是,上面列举的四部电影都有同一个主角,那就是古天乐,这个只有太阳才能黑的男人,现在我也想黑一把,从他一贯僵化的表情,模板格式化的表演,实在是有些审美疲劳了。

若溯源的话,要从1986年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说起,在那之后的香港警匪电影,或多或少都是对其拙劣的模仿,比如标准的三雄对峙、“有今生无来世”的兄弟情、正义凛然的警察等等。

《使徒行者2》电影本身不想说太多了,要吐槽的地方太多了,洋洋洒洒写完之后就会发现,这不跟之前《扫毒2》的影评差不多额,人设单薄、剧情杂糅、情节空洞、推进无力....一句话说完就是,挖黑警、捣毁黑恶组织、老生常谈。

于是乎,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港片这么不思进取?是什么让古仔沦为拍戏狂魔?

我想,跟一个宏大的命题有关,那就是:香港精神。(最近香港乱哄哄,不知道说这四个字会不会被喷)

香港精神是一种务实的精神,不谈情怀、不谈艺术、不谈理想,在商言商只谈钱,只要有钱赚怎么都行。

像早期的TVB艺人培训班,周润发周星驰古天乐刘德华等一大票中流砥柱,都是从艺人培训班出来的,他们上这个班绝不是为了艺术,只是为了能吃上一口饭,甚至艰难时期连三级片都来之不拒,当然后来赚到钱了,很多便功成身退了。

香港开埠,英属殖民,百业待兴,务实的香港影视人探索出了很多优异的电影类型,如无厘头、僵尸片、警匪片、追女仔等。

当一个优秀的类型被开发出来,接下来就是铺天盖地的同质模仿,只要观众还买票,还有票房,他们就会一丝不苟的榨干为止,君不见《扫毒2》票房13亿,《使徒行者2》上映6天票房4.4亿,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有很多同质化的港匪片出来,但这些电影本质上跟什么《精装追女仔》、《追女仔之绮梦》、《僵尸家庭》、《一眉道长》等等没有什么区别,只有某一天观众真的厌倦了这样套路的警匪片,像骂王晶一样骂这些电影,他们才会停歇下来吧。

即使我认为《使徒行者2》这样的套路电影不好看,但讽刺的是,相比《上海堡垒》这样的国产大烂片,已经算是非常良心了。

说到底,中国影视人还需要多加努力,沉住气,让《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好作品越多越好。

2019《使徒行者2》观看体会

对于8090后,童年记忆中有总有那么几部经典港剧,而现在却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令不少人感叹:港剧已死。而,横空出世的《使徒行者》,口碑爆棚,豆瓣拿下8.2的高分。这样的结果使电影版也很快被提上日程,不出所料,《使徒行者》影版从票房上来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口碑却不尽人意。

或许是为了挽回口碑,或许是为了消费观众们的情怀。这些年,港片对拍摄续集有着很强的执念,《寒战》系列、《扫毒》系列、《窃听风云》系列等等,几乎可以说毫不意外的,《使徒行者》也迎来第二部。今年的电影市场实在萧条,加上观众们对电视剧版的喜爱和对三影帝的期待,这部电影就成了情侣们在这一天的不二选择。

《使徒行者2》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东南亚的孤儿院有一堆好兄弟,其中一个被恐怖分子带走培养,另一个长大进入警队担任要职,命运的捉弄下,两人再次相见认出对方,再加上一些卧底反卧底的情节。这部电影看完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诚意,与那些香港烂片一样,拼凑的、杂糅的、毫无逻辑的剧情,把观众都当傻子的典型。

明明是两个硬汉,却唧唧歪歪的,逃命路上还要你侬我侬、互诉衷肠,着实有些难以忍受。最后古天乐抱着张家辉,含情脉脉看着对方,让我感觉他们下一秒就要接吻也是不过分的,总觉得导演在刻意增加感情戏,煽情场面太多,其实都是完全没必要的。

编剧智商硬伤,还总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本意是加入一些反转,但至少要保证剧情的流畅吧。明显能感觉到编剧和导演功底不到位,完全没有逻辑,这样的反转只能令人觉得尴尬。张亦驰饰演的反派打手,阴阳怪气、烟熏妆,从头到尾挂着坏笑,宛若一个智障,还有那魔性的笑声简直太尴尬了。

当然最无语的要数结局的动作戏,会让你怀疑这是不是印度的动作神片,主角居然是一头牛,关键时刻出现顶死反派,简直刻意颁发本场MVP了,这是什么神仙剧情,画风突变成了喜剧,观众们都惊呆了。不知道是预算不够还是怎么回事,人和牛的互动还有飞车360度反转,假的简直令人无力吐槽,特效可能连五毛钱都不值。

现在的港片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三位主演让观众们抱有期待,但剧情老掉牙,没有一点新的创意,情节像是从其他电影中拼凑组装起来的,完全就是一部圈钱的商业片,浪费了好的演员,也浪费了观众的时间。《使徒行者2》前半段还算不错,但后面就垮掉了,而且直接垮到结束。影片中唯一的看点就是三个影帝的演技了,从剧情逻辑到特效,满满的槽点。香港警匪片真的就这样了吗?

2019《使徒行者2》观看影评

今年暑期档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最大的黑马,之前外界普遍猜测由鹿晗主要的《上海堡垒》会是暑期档的票房冠军,然而目前上映4天才刚刚过亿,看来顶级流量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除了哪吒拥有不错的票房以外,还有一部电影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它就是《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目前上映6天已经有4亿多的票房,要知道第一部《使徒行者》最终票房也不过5亿左右,没想到第二部才上映短短几天,就即将超越前作。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一般都是第一部比较好之后越来越差,《使徒行者》是Tvb非常优秀的一部电视剧,被改编成了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只是借用了一下电视剧的名字,虽然演员也启用了佘诗曼和许绍雄,但是故事被改编的一塌糊涂。

后来腾讯视频自掏腰包拍摄了《使徒行者》第二部电视剧,虽然反响也不错但始终无法和第一部相比,所以这部《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不太被外界看好,都以为又是根据电视剧的情节改编的电影。

Tvb大热电视剧《潜行狙击》后来又被翻拍成了电影,电影延续了电视剧的主线剧情,可惜却没有拍出电视剧的精髓,现在观众已经被那些大热IP翻拍的电影有了免疫力,不像以前那样盲目的追捧了。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能获得不错的票房,一方面是演员阵容足够吸引人,另一方面是剧情合理有创新,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三大影帝的演技就是在线教科书,眼神里都是戏,这是很多年轻演员所不具备的功底。

这部续集没有强行延续第一部的剧情,而是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它很高明的地方,毕竟就算是《无间道》这样几乎没有瑕疵的电影,它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也难以延续精髓,最终草草收场,多年以后人们记住的只有第一部。

笔者观看《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时候很有感触,我是一个资深的Tvb迷与香港电影迷,看到近些年香港电影的质量越来越差,心里很不是滋味,曾经“双周一成”的时代,永远的一去不复返了。

续集超越前作的情况并不多见,就好比今年的《追龙2》,和第一部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白瞎了四大影帝的阵容,观众看完只记住了邱淑贞女儿沈月(邱意浓)那曼妙的身姿,对于剧情已经无力去吐槽了。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质量是近几年除了《寒战》和《赤道》以外最高的几部之一了,比《追龙》略差一点,比《廉政公署》系列好很多,如果你也喜欢香港电影的话,笔者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尤其是看到姚可仪死前还一直在说:妹妹保佑我。真的很让人动容,可惜奇迹并没有发生。

2019《使徒行者2》观看有感

使徒行者2正在热映,张家辉和古天乐的演技非常精彩,这部电影延续了第一步是使徒行者的内核兄弟情,但大局观更加大了,不仅有兄弟情,还有正义,张家辉饰演的是警察陈滔,而古天乐是饰演的是保安局局长井进贤。某天香港街头发生了,恶性车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调查后发现背后巨大的阴谋,警察内部出现叛徒。

古天乐怀疑张家辉,张家辉怀疑古天乐,在调查的过程中,张家辉发现古天乐就是小时候从恐怖分子手里救自己的那个人,还知道古天乐之所以做内鬼,是因为老婆和妻儿被绑架了,有不得以的苦衷,为了彻底剿灭这群恐怖分子,张家辉跟他们交易,交易地点是在西班牙,在这里,古天乐正式和张家辉联手,两人一起围剿恐怖分子。

星球南端的行者 篇3

——《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

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无疑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何方。这个问题飘渺而又实际。我们亲力亲为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引导我们更为深入地探求这一问题的答案。但是,生活是具体而真实的,在生活中得到感悟似乎比探求答案本身更有意义。对我来说,在南半球的那段留学生活中,每一个色彩斑斓的片段都无比鲜活地告诉了我生命的意义:行走和感受。

国人留学的理由林林总总,但或多或少都有些拜金或者虚荣的成分。然而,三年的澳大利亚留学生活却让我感悟到纯粹的生活是不能掺杂功利心的。这段生活的点点片段教会了我如何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教会了我脚踏实地地生活。这种感受并不是简单一个跨国航班就能达到的,真正需要跨越的往往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合租和聚会:体验“混血”文化

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留学“菜鸟”来说,找到一个舒适的小窝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莫大的安慰。我当时是在学校的校园主页上寻找和我一样“流离失所”的校友一起合租房子。在这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西方人的自立精神。西方国家的年轻人通常会租下一整套房子,然后以“二房东”的身份一一面试房客,以找到他们喜欢的合租伙伴。我所钟意的几所房子,无一不体现着西方人的鲜明个性和生活追求。依稀记得,在一所由艺术系的一对小情侣出租的房子里,我发现房东居然把小花园中央一个全透明的玻璃房间改造成了客房。置身其中,仿若自己也成为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非常酷。后来,我被学校附近的一个“跨国小团队”收留了,这个小集体的人员分布非常有趣:来自委内瑞拉的和平学系师兄、来自德国的计算机系博士、来自哥伦比亚的经济学系小弟,还有来自英国威尔士的一位姐姐, 她是为环游世界而来的,澳大利亚只是她长途旅行中的一站。

合租的日子仿佛是一个世界民族大融合的缩影。我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在不断适应和学习对方文化中有趣的部分。记得入住第一天的早晨,我刚刚睁开朦胧的睡眼,就感觉一只庞然大物在我眼前摇曳着曼妙的身躯,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巴掌大的蜘蛛!我只觉脑子一蒙,眼前一黑,慌乱中本能地用中文高喊道:“哎呀,我的妈呀!来人啊!”听到我的呼救声,德国哥哥凌空一脚,破门而入,但看到这只罪魁祸首后,却非常淡定地说了一句:“Oh, it is Lily. You should say hi to her!”原来,这只蜘蛛竟然是德国哥哥“放养”的一只宠物,无毒无公害。从此之后,我在这个家混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和这只叫做Lily的雌性非洲无毒蜘蛛和睦相处。

聚会似乎是西方人社交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与国人吃饭、喝酒、打麻将、K歌的风格不同,国外的主题聚会确实要生动和有趣得多。除了常规的万圣节、复活节之类传统的聚会活动之外,老外们会想出很多有意思的点子来让周末也变成狂欢的无名节日。身为刚踏入异域不久的典型东方人,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在最初参加聚会时都显得含蓄、低调和内敛,可是几杯颜色艳丽而诡异的鸡尾酒下肚后,我们就把年轻人奔放的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除了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在聚会上最有收获的事无疑是能见识到不同的人,听他们讲述不同的故事,同时为自己的生活积累人脉。西方年轻人交朋友的价值观和我们不尽相同。如果你有着常人没有的经历,去过一些常人没有去过的地方旅行,做过一些常人没有勇气做的事情,那么你立即会成为他们眼中的“英雄”,也就会成为聚会的焦点。一次,我们在租住的房子里举行以花朵为主题的聚会,一个有着澳大利亚和印尼血统的男生竟然搬来了两大箱他环游世界所搜集到的各种花朵标本!在他得意地讲述每一朵花的来历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忘记了这个聚会的初衷只是要求大家穿上印有花朵图案的服饰来一起狂欢,而完全沉浸在他讲述的离奇故事中。

旅行:行者无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就穷游!对于酷爱旅行的人来说,国外的生活永远都不会显得枯燥和乏味。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让我们这些驴友可以尽情畅游。不过,西方人的旅行方式和国人的不尽相同。他们在旅行时很少追求妥帖的安排和紧凑的行程。对他们来说,旅程中的风景并不意味着名胜古迹前的留影,而是随性而短暂地与当地文化生活的和谐碰撞。我的一些欧美同学甚至会因为在旅行中爱上一个小镇或恋上一座城市,就索性休学一年,让自己成为那些美好画卷中的一部分。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一个背包、一台单反和一颗说走就走勇敢的心就可以是他们心中的全部世界。这种似乎在艺术电影中才能找到的浪漫情结也感染了我,让我迈出了环球旅行的第一步。

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在新西兰的旅行。在饱览漫山遍野的绵羊、蜿蜒连绵的雪山以及清澈如镜的湖水之余,我处处都能够感受到老外驴友们热忱而高昂的行者之心。在皇后镇(Queenstown)的青年旅社,我结识了一位六十来岁的加拿大老者。这位老者居然在花了三个月时间独自游走澳大利亚后,又来到了有着“极限运动的极乐世界”之称的皇后镇,并且自豪地向我展示她万米高空跳伞的照片。我不禁感慨:得有何等的心气儿和勇气才能完成这般惊人之举啊!在这位老者的感染下,在同行一位师兄的鼓励下,我终于也站在了皇后镇的蹦极台上。工作人员进行简短的跳前心理培训之后,我举目远望,突然间产生了与连绵的雪山和湍急的河流融为一体的欲望,于是纵身一跃……毫不夸张,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失重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是什么滋味。消失在山涧之中后又“起死回生”的这种极限体验会让人突然生出超脱的心情,禁不住想:人生有什么坎是跨不过去的呢?这就是游走世界后所得到的宝贵财富——宽广的胸襟和随性的心态。

工作:包罗万象

远赴澳大利亚留学之前,我就已经对“半工半读”的充实生活跃跃欲试了。在人们的印象中,留学生的工作貌似和“打工”这个词紧密相连,而映入人们脑海的往往也是一些洗洗涮涮的黯然场景。但是,我亲身体验后发现,留学生的工作绝对可以做得多姿多彩。在澳大利亚,我在学习之余尝试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它们让我收获了不少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对于留学生来说,要想获得与众不同的工作体验,寻找工作的途径是重中之重。中国留学生们有时为了图方便,往往都在唐人街或者家门口的社区布告栏里寻找工作机会,殊不知很多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有着更为丰富的工作资源。我通过学校网站找到的工作可谓五花八门:市中心电影院的试看员、学校车场管理员、悉尼美食文化节的中华小当家志愿者、减肥营养计划的体验者……这些工作听起来似乎都不是人们印象中非常正式的工作,但谁说留学生工作一定要抱着为将来“铺路”的功利心呢?在西方人的价值观里,丰富的生活体验远比殷实的物质财富更受到认可和尊敬。

印象中,我最为离奇的一次工作经历是在澳大利亚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FOXTEL担任上门推销(Door to Door Sales)代表。上门推销是销售工作中最富有挑战性也最容易遭到人们反感和鄙视的一项工作。在前期的培训中,销售主管们对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销售“菜鸟”进行了非常有特色的团队培训。等到了真正的销售战场上,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从下午4点到晚上9点在公司指定的街区进行一对一的有线电视服务上门销售。对我来说,这项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别说是用英文,就是用中文背出一百多个台的主要节目和公司的产品特色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越有困难,就越要迎难而上。从刚开始遭遇闭门羹,甚至被不明真相的居民放狗追赶,到以颇具东方特色的矜持、笃定的风格完成整个销售过程;从被客户反复刁难、冷眼相对,到日益得到客户肯定,甚至被客户请到家中共进澳大利亚海鲜大餐……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我终于从销售“菜鸟”成长为销售“高手”。今天再回头看看这些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和那些曾令我黯然神伤、午夜落泪的片段早已随风飘逝,而这份工作所带给我的坚忍、笃定、遇事沉着的做事风格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却深深铭刻在我的人生字典中。(编者注:有关本文作者的详细工作经历将在《新东方英语》2012年2月号上刊登,敬请期待!)

刘彭芝:行者无疆 篇4

她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以她现在的年龄, 该是退休了, 但全校教职工又高票推选她继续担任校长。

精力还是那般超常。十多年的校长磨炼, 萦绕在她脑中的就是学校, 就是教育。

“鲜花, 在前面;我们, 在路上!”她习惯于在争议与怀疑中执著前行。从“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 创世界名校”到“创百年名校、千年名校”, 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她不断变换的思路, 总使周围的人时时处于不解之中, 不解之后是惊叹, 由惊叹而折服, 由折服而敬佩。

学生李晶莹:人大附中像个奇妙的“百宝箱”, 里面有许多“奇珍异宝”:足球联赛、乒坛争霸、口语擂台……还有合唱团、舞蹈队、网球俱乐部等社团。

刘彭芝:学校就应该是那个搭建舞台、为学生拉开大幕的“人”。喜欢舞蹈, 就敢开个人舞蹈专场;喜欢画画就敢出版连环画册……羡慕这样的青春, 丰富而多彩;赞赏这样的生活,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是她的人生三大“至乐”之一。

从教四十余年, 学生的一声“刘妈妈”让她泪语哽咽。社会兼职十多个, 各种荣誉不计其数, 在她心中, 至高无上的称谓就是“刘妈妈”!

她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似一条条小鱼儿, 在蔚蓝的海域里自由游弋:在虚拟的科学实验室接触最新的前沿科技, 在多达一百多种的选修课程表中自由选择, 在同外教的沟通中感受多元文化, 在新奇的劳技课中大胆畅想、动手创造, 在一流的远程教室里享受高质量的国外教育。有超强的教师团队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 有可以表达想法、实现创意的自由空间……

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骄傲和自豪、自信和快乐——

不仅一次次演绎着高考成绩居北京前列的“传奇”, 还创造了中学生参与国家重点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 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次出现在《NATURE》杂志上的“奇迹”;创造了在正规中学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专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模式——“三高足球俱乐部”, 并谱写了中国足球史上的多个“第一”;世界中学生国际象棋、围棋等竞赛冠军、世界中学生健美操竞赛冠军、第35届维也纳国际青年音乐节交响乐组金奖的桂冠也都囊括在手……

教育是实现梦想的过程, 前提是敢做梦。

1997年7月3日, 在上任的第5天, 她把积聚心头多年的教育梦想大声地喊了出来: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 创世界名校。这是她站在中国和世界的教育视野上给人大附中定位, 从时代的脉搏中找寻着人大附中未来的方向。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她确立了“世界一流”的十个具体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 积极开展资优儿童的潜能开发, 她更是走出了一条超常之路。

作为人大附中超常教育早期的实践者和亲历者, 从超常儿童实验班基础、华罗庚数学学校、华罗庚学校、仁华学校名称的改变, 我们也会读出她对超常教育理解的提升。在她看来, 智能超常儿童并不局限于实验班, 超常智能也不只表现在数理逻辑方面, 许多孩子在语言、创造力、艺术体育、组织能力、演讲能力等方面也有超常的天赋, 需要得到开发和培养。

“如果否认儿童的智能差异, 机械强调‘齐步走’‘剃平头’, 很可能埋没了这些孩子, 这将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 更是国家的损失, 民族的悲哀。”

最宽广的平台给孩子们打开了, 他们酣畅淋漓地表现着自我:视数理化为“天书”的王羽熙在人大附中才会快乐地挥动画笔, 自由地挥洒才情, 高考数学33分的成绩并没有影响他走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课堂;雷诺车手程丛夫在享受着赛车场风驰电掣的成功的同时, 同样享受着课堂的宁静和与同伴嬉戏的开心……这些在传统教育看来是如此“偏科”“瘸腿”, 甚至“不可救药”的孩子, 也可以在中学校园里轻舞飞扬。

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这样多的做梦少年:发明天才吴天际、电脑高手侯小迪、学苑怪才潘思塑、剑桥学子肖盾、世纪少女杨夏男、少年导演杨迪、小小摄影家宋淼……

“‘人生天地间, 各自有禀赋’, 不顾自身兴趣与特长, 都去攀登分数的‘珠穆朗玛峰’, 不仅是愚蠢的, 也是残酷的。我们的教育要帮助每个学生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支点, 心里要孕育着自己的梦想。尊重他们, 尊重他们的独特, 尊重他们的差异, 尊重他们的选择, 尊重他们的权利, 唯有此, 才可以称之为‘教育’”。刘彭芝说。

享受着“特权”, 一个个学生在超常教育的跑道上自由飞奔。

无论超常生、特长生, 还是普通生……每一个进入人大附中的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尊重与宽容、欣赏与关爱、引导与激励、平等与合作, 学校成为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在我心里, ‘我们学校’这样一个亲切的称呼, 只能给人大附中。而我脑海中的时间, 就好像定格在离开人大附中的那天, 不再前进。”学生这样的文字是否就是给校长最好的回答?

同事王珉珠: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使我们心甘情愿地跟着她冲锋陷阵, 不惜付出, 不计报酬, 跟着她成就人大附中辉煌的事业, 再累也是快乐, 再苦也是甜蜜。

刘彭芝: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 是龙就得让它腾, 是虎就得让它跃。对于校长来说, 发现不了人才, 还可以说是水平问题, 而浪费人才就是品质问题了。

保洁员通过自学攻读心理学本科, 年轻的厨师通过刻苦钻研获得烹饪大奖并在学校开办食雕选修课程, 锅炉工成长为电教中心骨干摄影师。

这些颇具传奇性的普通员工, 会让人不解, 竟有这样的校长?

其实, 你从他们发自心底的笑容会体会到:这种笑容来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这种文化足以让你的精神明亮起来、昂扬起来。

在这里, 没有身份差异, 不分职位高低, 每一个人, 每种工作都能得到尊重与肯定。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 身穿整齐制服的保安、公寓的管理员、总务处的木工、负责田径场日常维护的工作人员、财务顾问、游泳馆救生员领班……都曾一一走上表彰台。那天, 她发表了或许是自己最长的一次讲话:

“他们为人大附中而来,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图的不是人大附中给了他们什么, 而是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挚爱。

他们会离人大附中而去,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为人大附中做过些什么。因为有了他们, 人大附中这棵大树才会根深叶茂, 欣欣向荣。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也会离人大附中而去,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时校园依旧, 物是人非。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永远不会离去的, 那就是——心里燃烧的对理想、对事业的激情, 这是人大附中的根本, 这是人大附中的灵魂。”

这样的情景让许多人都感到震撼与感动。能使“每个人都活得有追求而不平庸”的学校, 怎能不出奇迹!

校长的职责不是每天事务的叠加, 不是无数事情的简单重复, 也不仅限于对已有秩序的维持。在不断变幻的环境中, 校长似一名船长, 指引学校不迷失方向。

1999年, 在一片争议声中, 她引进了人大附中的第一位博士。而现在, 学校引进和培养了数学、物理、化学、教育、心理等专业的博士、博士后三十余人。中学出现博士群, 在当时曾引起不小的争议。

“那些批评中学引进博士的人, 固然是有一颗忧国之心, 但他们低估了基础教育的潜力与价值。真正决定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首先是基础教育。在中国, 博士进入中小学不是太多了, 而是太少了!”在她看来, 创世界一流学校, 引进一批博士来学校, 是一个战略行动。没有一流的教师, 哪来一流的学生?

把人才吸引进来, 固然需要相当的实力, 但能让这些人不顾一切地工作, 确实需要相当的领导水平和艺术, 而她把这种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教数学的彭晓建立了个人网站《超越网上教学》, 用创新的教学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新天地。在讲行程问题时, 她引入了流体力学中的量纲分析方法, 这是大学物理课程中介绍的方法。学生们发现大学学的理论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可以用来解决当前的数学问题, 都很兴奋, 跃跃欲试, 体会到了学科融合的美妙。2001年, 彭晓作为中国中学科技教师的唯一代表, 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Inter ISEF教师奖励计划。

宋丽波上班的第一天就是飞往澳大利亚, 代表人大附中参加超常儿童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她用英文宣读的论文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她的到来, 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编写心理教育校本教材, 建立超常学生心理档案, 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肖雨提出将数学图像处理引入中学校园, 创建集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开放型实验室。

“如果教师投身教育事业能够获得终身的发展, 那么幸福感就会源源不断, 那么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和热爱才是充沛的。”

与其说她有着高超的管理水平, 倒不如说是她的人格、素养、胸怀使然。这里, 有精通电脑网络的年轻的副校长史艳辉, 有哲学专业毕业、从图书馆馆长提拔为分校校长的舒大军, 有从普通实验员成为校园网管理员的负责人, 有能力突出被破格提拔为校长助理的年轻教师……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 人大附中正在进入“无为而治”的境界。“令我钦佩的这种奋斗和创造, 已成为一种制度和文化, 不可阻挡。任何懒惰和无聊都无法生存, 任何勤奋和创新都会受到鼓励。”青年教师王玢说。

同行宋林飞:人大附中以超强的社会责任感, 担当起了学校转型发展的“领跑者”角色, 而且牵手一些学校奔跑, 为国家的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冲锋陷阵。

刘彭芝:不仅要“独善其身”, 更要“兼济天下”, 让更多的学校分享人大附中的优质教学资源, 让更多的学校借鉴人大附中的办学经验, 帮助更多的薄弱学校提高水平, 这才是更高境界地履行社会责任。

她还有一个身份, 北航附中校长。这个职务从2006年一直保持到现在, 这是另一份责任。

因此, 两校便有了这样的交流:北航附中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可来人大附中上课, 人大附中的老师走进北航附中, 为部分初中学生讲课。这不是一般意义上“手拉手”, 更要对北航附中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提供咨询和指导。

她总是与常人有着不同的视野。早在2003年, 在学校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 她已将眼光移出校园, 放眼全国, 提出为国家分忧、为实现教育均衡做实事。到中原农村, 到西北大山, 到西南重灾区, 到北京远郊延庆县建学校, 收学生。

在她这里, 支教、挂职, 支援薄弱地区学校, 又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今天的人大附中有海淀教育界“黄埔军校”之称——她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不少学校输出了校级领导。“我们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向周边学校输送干部上, 这可能会成为人大附中履行社会责任的主渠道。”

没有人给她布置任务, 但是她不停地自找压力;没有人为她鸣响进军的号角, 但是她不停地向更高的目标冲刺。教育, 那是她一生的大事, 她没有歇脚的时刻。“我感到自己已经化作无数细胞撒在人大附中的土地上。”这是她的真心流露。人大附中, 那是她心中的世界开始的地方——“我要让人大附中成为世界一流学校, 让我的学生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 让我的同事们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

“刘彭校长”的粉丝们曾将她的故事和话语整理一番后, 晒在网上。这位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 竟然在孩子们18岁的成人仪式上将自己的年龄算错。

也许, 在她内心深处, 她就是年轻的。也许, 与孩子们在一起, 她就是青春焕发的。

我们会记住这样一位校长, 她用她青春般的气魄告诉我们:

青春不是年华, 而是心境。

青春气贯长虹, 勇锐盖过怯弱, 进取压倒苟安。

《行者》 篇5

互……

该怎么形容两个人的关系呢?

看到这一幕你想起什么?

台词还是:“这些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最近这样的,也就他们俩了……吧……(雅正.jpg)

别问!问就是亲兄弟!

三年前的《使徒行者》电影第一部,“古+辉”一路打打打打到巴西!

这一幕是不是很《无间道》??

这一回,《无间道》系列的导演刘伟强干脆做起了《使徒行者2》的监制。

《使徒行者2》导演文伟鸿、监制刘伟强、摄影指导关智耀。

看多几部刘伟强的电影,都能GET到他多爱虐男主角——《无间道》里,“想做个好人”的刘建明(刘德华饰)自杀不成最终变成痴呆;“其实我是个警察”的陈永仁(梁朝伟饰)抓到刘建明,眼看即将结束九年卧底生涯却被另一个黑帮卧底林家栋射杀。

《使徒行者2》的设计从男主角童年就开始虐—— 两个小鬼,一起玩泥巴,一起放风筝,一起玩魔方!

系兄dei就和我到山顶放风筝!

不料有天飞来横祸,两兄弟外出时,其中一个遭人劫持,另一个想救却不小心跌落悬崖。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依旧叫“董先生”。他的组织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做着拐卖儿童的勾当。拐来的孩子按特质分类——天分突出的会被培养成“黑帮卧底”,之后安插在世界各国的警队中做眼线;不听话的或是逃跑被抓的,则会被加倍残忍的对待。

没错!黄志忠-MR.董先生 is wacthing you!

看多几部TVB电视剧都能GET到,这种“童年失散”的编剧梗全是为了推高兄弟重逢后的“相爱相杀”——30年后,当年失散的兄弟不但都当上了警察,还是同一个师父带出来的。长期隐藏在警方内部的那个,想当一个好人但时不与我;想要揪出卧底的,却被兄弟情感所制,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徘徊。

但《使徒行者2》的监制是刘伟强呀!哪儿能这么直接让你猜到谁是黑、谁是白呢?

于是……

一开始,古天乐的阴沉、心事重重的样子不免让人怀疑他是黑帮安插在警方内部的“卧底”。而张家辉站在明处时坚毅的眼神让人相信他是好人。

但很快地,你就会森森怀疑张家辉是好人吗?

明明满脸写着正义却忽然露出一个阴险的笑容;

明明让人开始怀疑他才是坏人吧,却又来了一个坚毅的特写……

亦正亦邪,云里雾里,森森感慨张家辉、古天乐不愧是影帝!

这也是《使徒行者2》最有诚意的地方——从编剧到演员,一直在努力地跟观众的“柯南逻辑”对着干,不停反转再反转。

看这段——为了调查犯罪组织,相互怀疑的古天乐和张家辉被派去缅甸执行任务……

如此混乱的场面随随便便都可以找到机会KO对手出局,但是,危险来临时,古天乐一把拽过张家辉,为对方挡子弹,胳膊受伤。而张家辉呢,明明有机会坐直升机撤离,却因为看到古天乐还在孤军奋战,又掉头回来解救他。

难道……

这次是玩“两个都不是卧底”梗???

看来又猜错了——神秘失踪后的张家辉再度现身是在一片黑暗之中露出了阴险笑容……

所以,张家辉才是黑的?

哪有这么容易!

原来,两个人几年前一同在警校训练时就彼此认出了对方—— 一个看到另一个的储物柜上贴着儿时他用魔方拼出的小鸭子;另一个在搏斗里看到了对方背上有跟发小儿时受伤位置一致的伤疤。

只不过,他们彼此都不承认—— 在去缅甸的飞机上,张家辉开门见山地问古天乐“还记得我吗”,古天乐停顿几秒,淡定回答“不记得”。

真的不记得吗?

古天乐发现被监听,用手里的魔方拼出了“wall(墙)”的单词提醒张家辉;张家辉用灯照出古天乐写在墙上的求救信号——“Save my kid (救救我的孩子)”。

但是,他们不能说、不能相认,只能默默守护。因为有个讨厌鬼告诉其中一个说,他不配拥有值得珍惜的人。

于是,一幕幕都是眼神交流和层次丰富的内心戏,痛苦、挣扎、懊悔、无助,但肢体的默契骗不了人——什么是兄弟!就是“我的背后给你”呀!

真心佩服张家辉和古天乐的演技,双影帝的精湛+多年搭档的默契,把这种左右为难的手足情深刻画得淋漓尽致。

仅仅是两人对视,就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压迫。

再回到开头震撼拆姐的血泊别离——“这些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编剧!咱们不是找卧底吗?为什么要拆我的西皮!!

其实,香港警匪片的故事,主角关系说来说去也不过就是兄弟杀、父子杀、爱人杀。《使徒行者2》转个魔方就能认出你是我兄弟的玩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证明两位男主角儿时是多么情比金坚。

更难得的是,编剧着力刻画双男主关系,也没让配角智商下限——你以为全片猜卧底不是A就是B,其实,还有CDEFG……

比如古天乐家平平无奇的女保姆,实际是董先生安插的眼线。古天乐其实早就知情,所以对保姆也在演戏。

而整个卧底故事看似警察在反派的监视下步步错漏,事实上,警察提前录好了假的逮捕录像——上当?没问题!我配合你(反派)的剧本来,但大结局我说了算!

瞧瞧!什么叫做“细节决定成败”!

而有了监制刘伟强+动作指导钱嘉乐,港产警匪片的大场面比较《使徒行者1》显然来得更猛烈——LOOK!《扫毒2》里,刘德华古天乐在地铁飙车;《使徒行者2》,古天乐张家辉在缅甸街头飙导弹。

甚至,钱嘉乐还尝试用真车去撞古天乐……

这段西班牙奔牛节的飙车戏码更是看的人惊心动魄,隐约透出《007:幽灵党》里那段经典的墨西哥亡灵节夺命狂奔。更震撼,一般的飞车也就是飞车,这里是顶着一头强壮的公牛双飞……(建议自己去感受)

唯一一秒“多余”的,恐怕是《使徒行者2》的吴镇宇——坐在古天乐和张家辉之间,根本就是“碍——情”啊!

开玩笑啦!没有吴镇宇是不行的!古天乐+张家辉——“失散发小+同门师兄弟”——更虐啊!

而且,还是三大影帝飙戏哦!多值票价!

2019《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看心得

电影《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是《使徒行者》系列的第二部,由文伟鸿执导,刘伟强监制,钱嘉乐出任动作导演,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姜珮瑶领衔主演,已在8月7日七夕当天上映。

《使徒行者2》延续了“找卧底”的主题:一份暗网解锁的黑警信息,令警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为保护证据,警界内部敌友难分。

《使徒行者2》讲述的是程滔( 张家辉 饰演)和井进贤( 古天乐 饰演)两兄弟从小失散,30年后两人再度重逢,但是他们的立场已经完全不同,站在对立面的两个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的精彩故事。

在预告片中,兄弟两人甚至拔枪相向,兄弟相残,非常残酷。

《使徒行者2》中有激烈的枪战、搏斗场面,公职的警察,动不动就被团灭,标准的“港味”,但是电影中也加入了西班牙斗牛这样精彩的大场面。

影片由一份暗网解锁的黑警信息作为导火索,警界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为保护证据,警界内部敌友难分,真假难测。而影片slogan殊途重聚,却又似乎暗示了无论彼此身处不同阵营,黑白两道,割舍不掉的永远是兄弟情义。

2019《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看影评

2016年一部警匪片《使徒行者》红遍了两岸三地。2019年,原班人马打造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上映,这部警匪片再度迎来了观众的好评,然而对比第一部,第二部的口碑略有下降。

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在第一部中饰演的角色并称“三雄”,而在第二部中,特别突出的就只有张家辉和古天乐了,吴镇宇饰演的叶志帆有些可有可无的意思。

总体来说,电影情节紧张不紧绷,程滔与井进贤的感情戏也恰到好处,两人的兄弟情让人感动。特别要提到的是影片的道具和情节很搭,能看出在准备和后期方面是用心的。

纵观影视圈,许多影视剧都会在第一部热播的基础上再增添第二部。就拿2015年最经典的电视剧《琅琊榜》来说,这部电视剧是由胡歌主演,胡歌也因此剧二次爆红。扑朔迷离的剧情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都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增添了色彩。

而2017年《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播出并没有第一部播出的反响好。不论在选角上还是演技上,观众都认为不如第一部精彩。虽然剧情讲述的完全不是一个故事,可是口碑不如第一部也是事实。

这次,《使徒行者2》的上映最大看点还是因为原班人马打造。对于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三人的表现观众都翘首以盼。三人的演技毫无疑问是被承认的,兄弟情在主角的演绎下自然不做作的呈现出来。

整部电影不拖沓,警匪片的必有的打戏也十分精彩。然而,《使徒行者2》最大的败笔在于没有创新。对于警匪片,观众一直都很喜欢,但是有些是为了演员而看,有些是为了剧情而看。好评来源于剧情和演员的演技。

《使徒行者2》的口碑之所以不如第一部,大部分原因在于剧情的雷同,这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在这部影片中,很多情节都能让人联想到其他的警匪片。观众的眼睛是挑剔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影视界,一部剧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改变思路。就犹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

《使徒行者2》整部影片的情节跌宕起伏,其中古天乐扮演的井进贤有着多重内心戏,他是父亲也是一名警察,而最重要的身份,他还是警局里的卧底。井进贤与程滔这种不为利益的兄弟情值得称赞。电影在树立大是大非的价值观的同时,不忘加入对人性的探索与关怀。这一点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精选影评观后感

★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影评及观后感

★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感精选500字影评

★ 《网上谍影》观后感:国家安全无小事

★ 《使徒行者2》观后感精选 看完电影《使徒行者2》对我的启发

★ 观看上海堡垒有感,上海堡垒优秀影评观后感心得精选

★ 教父2影评观后感

★ 观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 电影《使徒行者》主题曲歌词

恬淡的行者 篇6

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吴道子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国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政府拨尖人才,享受特殊津贴。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作品曾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协全国首届、二届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中国文化部首届、二届、三届全国画院双年展;中国美协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博士课程“中国画精神展”等。获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银奖、中国文化部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美术作品铜奖、中国文化部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以及国际级、全国级、省级金奖(一等奖)11项、银奖(二等奖)6项,其它奖多项。

《黄河女》、《惠安女》、《民国女》、《红军》系列等200余幅作品曾先后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中国美术》、《荣宝斋》、《江苏画刊》、《画廊》、《美术界》、《美术报》、《美术向导》、《艺术收藏》、《艺术界》等专业学术刊物。10多家国家级、省级出版独著画集4部、合著20余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5篇。2000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黄河小浪底》并被珍藏,《惠东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渔女》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清韵》被巴黎十三区政府收藏,《惠安渔女》被埃及中国文化中心收藏,《莲》被上海书画出版社收藏,《玉兰春》被陈洪缓纪念馆收藏;其它作品被中外学术机构及收藏家珍藏。

中国人物画家在我的印象中有不少佼佼者,张宝松属其中之一。他为人憨厚,表情近乎木讷,也不善言语,其天资却格外聪慧和内秀。“曲为心声,画如其人”,他的画主要表现女性题材,画中人物柔和、婉约,清纯又明丽,画格清雅别致,有一股明透的气息扑面而来。每每阅之,自然想到出水芙蓉,不蔓不枝,只可远观,不可亵渎。显现出洗尽铅华后的圣洁。张宝松的画里有一种山水诗的意境,恍若一人在恬淡的月下散步,万物都明透而含蓄,清辉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呈现出深幽的意境和人性的光辉。

张宝松的水墨人物画风,落在一个“淡”字上,但此“淡”非“薄”也,道家的“素朴”思想里有“淡、虚、静”等自然之性。老子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意思是说在特定状态下,看得见、听得见、摸得见,不一定就让人满足;反之,虚之,淡之方“妙”不可言。近十余年来张宝松可谓在“静、虚、淡、轻”中惨淡经营自己的人物画。正如评论家邵大箴先生所言:张宝松的画以轻见长,轻中寓重。他的惠安女系列,轻松、明媚,情景点到为止。面面不求满、求全。善于运用淡墨浅绛,营造出“犹恐相逢在梦幻中”的意境。

且用他创作的《圣土》作一番解读和剖析,这幅1999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的作品,表现一组穿夏日长裙的少女,人物面目安祥、端庄,或双手合十,或做捻佛珠状。神情如在宗教的仪式上进行一次心灵的祈祷。纯情湛蓝色的背景,映衬着极具符号化倾向的白玉兰。对少女的叙事,他采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的白描手法,细线单勾,“看似无情却有情”。面目神态借鉴了龙门石窟中的“女神”造像手法,赋予了自己作品的时代属性。真可谓独具匠心。

张宝松最长于表达的是“惠安女”系列。之前他所创作的作品,从外来艺术、原始采购、壁画,甚至将弗朗切斯卡、波提切利、马蒂斯、高更等艺术名家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黄河女》以非常新的面目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惠安女”系列出现于2000年因河南省主办的“中原美术新星(3人)第一回展”准备作品,他偶然机会深入闽南写生。惠安女性独特的妆束,整日劳作于田间,她们不畏艰辛,勇挑生活重担的品质和坚韧、善良的性格,深深打动了他,也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感。经过长时期生活和精神的体验,素有“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特征的惠安女问世了。其实画惠安女的人物画家并非他一人,重要的是他赋予“惠安女”一种豁达、乐观、不怨天尤人的精神风貌。这种超常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加之浓郁的地域文化寓味,展示了张宝松超常的笔墨能力和审美趣味。张宝松的审美天秤开始倾斜了,由原来的表现带有装饰符号化的宗教式女性,转向了平凡、朴素的带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女性。

显而易见,张宝松对女性的描绘,表达了他内心潜伏的对弱者、对美丽女性的悲悯之感。“女人本身是水做的,男人乃是泥做的",水做的女人自然聪慧、善良、天真无邪。这种审美定向无疑暗合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心理拍节。因此,我们常说一个不知感恩,丧失悲悯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的。

2001年之后,张宝松的创作又一变,开始转向人物水墨的实践。这一年他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来美院之前,他将民间艺术版画、年华、剪纸画中许多元素,移植于画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画面中笔墨趣味和纯绘画语言的表现明显不够。一年的研修中,他受教于李少文工作室,任教的是田黎明、唐勇力、李洋、刘庆和等老师。即将毕业时他考入了中央美院首届博士生课程高研班。开办这一届博士班是当时中央美院在中国画教育转型过程中一种新的措施。是对现行学院制中国画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目的是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观念,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型画家。可以说是历史寄予这一批年轻的中国人物画家以厚望。更值得庆幸的是,导师是卢沉先生和张立辰等先生。这期间的学习,让张宝松今后的艺术之路产生了质的飞跃。他的水墨人物画有了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是技法上的,更是观念和思维的重新再认识。

他认识到的中国画的核心是“借物”抒情的,这和西画截然不同,状物不是主要目的,写意才是表现目的,因而要求每一笔必须到位,笔与笔之间,笔与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平面的结构关系,才能达到造型和造境结合的效果。中国画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是通过有质量的笔墨形态所完成的平面结构为笔墨结构。这个结构又是通过起笔、行笔、转折、收笔、顿捺、提按的控制来完成的。简言之,人物画要有书写的寓味,每一根线条要有精神的含量。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体悟,张宝松对绘画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到的“画贵有气息”。潘天寿所言“画要捉形,但不能捉形不觅神,形神一开始联系,神从形生,无形则神无所依托”。这种关系又回到齐白石提到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齐白石所言:“画要有静气,骨法用笔显露则不静,笔墨躁动则不静,要脱尽纵横习气,要有一种融合之气浮动于丘壑之间。”此段话之涵义后来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艺术实乃人性、逸气、情愫之释放。有气息则活,无气息则死,人如此,画也如此。有些画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毛病,造型也准,构图也讲究,色彩也行,画面也完整,但就是不生动,干巴巴,其原因就是气韵不生动。其原因何为?丧失了画之气息。”

另外,张宝松在转换传统画强调形态和内在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并注意笔墨在写意绘画内在的语汇要素方面,一方面紧紧抓住传统的内在精神,另一方面又以西方艺术的发展动向为参照,进行融合和创新。由此,张宝松的画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在他后来创作的“惠安女”等各种题材中表现出的是另一种喜庆、圣洁、纯正、清雅的气息。在高境界艺术品味的追求中,并已形成了自己平淡天真、单纯烂漫的艺术风格,同时通过自己的笔墨境界和文思境界,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始终期盼着画家创作出文化主体意识更强,笔墨结构更加完善的精典之作。

林旗峰

写于2010年4月26日北京凤凰岭美术馆

做一个思考的行者 篇7

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能独立思考, 不是在随波逐流中被淹没, 就是在人云亦云中失去自我, 进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必是一个“行者”, 空思无益, 行者无疆。路是走出来的, 立足讲台, 扎根课堂, 且思且行, 且行且思, 不断耕耘, 才能不枉此生此行!

教育是一场修行, “自度度人”是修行的道路, 也是修行的目的。因为是道路, 所以我们要行走;因为是目的, 所以我们的方向不能偏离。

“自度”要求我们做好自己, 改正缺点, 纠正不良习惯, 每天不断进取, 不断走向完善的自我。《大学》曰:“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只有不断地革故鼎新, 我们才能在蜕变中羽化, 在超越中实现“自度”。“革故”要求我们敢于和善于对自己下刀, 打破惯性思维的禁锢, 抛却惰性力量的束缚, 接受水火的淬炼, 以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行走在与时俱进的路上。“鼎新”要求我们“承前”更要“继后”, “推陈”必须“出新”。它关乎引领, 关乎未来, 关乎发展, 关乎方向!“自度”正是这样一个推倒“旧屋”, 构建“新屋”的过程, 有痛苦, 有彷徨, 有挣扎, 有迷惘, 但没有选择, 必须走下去, 才有未来!

我们要“自度”为一个正直的人。自不正, 何以正人?

我们要“自度”为一个善良的人。德不修, 何以立身?

我们要“自度”为一个智慧的人。学不讲, 何以传教?

“自度”的过程就是走向真善美的过程, 它要求我们爱自己, 爱生活, 爱学习, 爱思考, 爱工作, 努力地做一个有爱、能爱、会爱的幸福的人, 我们才能丰盈自我, 温暖别人, 照亮未来。

“自度”是修行的起点, “度人”是修行的终点, 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构成了我们走向幸福的道路。我们的教育是“度人”, 要“度”到哪里去呢?其实, 全部的“修行”, 应当服务于学生终生的幸福。这就是方向, 这就是彼岸。我们可能达不到终点, 但我们必须要有坚定而执著的朝向。

教育是一种引领。一个不会思考, 没有思想, 又不肯学习的老师, 很难想象他能把学生带向何方。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思考的深度、厚度可以有限, 但我们思考的广度必须是开阔的, 至少我们可以有一颗包容的心, 即使不能引领, 也决不至于扼杀。因为要起到引领的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无功亦无过”的苟且状态, 要积极学习, 要奋然前行, 要锲而不舍, 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是一种激发。教育就是要展现真善美, 激发学生发现真善美, 创造真善美。如果说教师是一泓清泉, 那他就要引出学生的一江春水, 乃至浩瀚的海洋。如果说教师是一支蜡烛, 那他就要点燃学生的火炬, 乃至点燃有能量的火山。激发学生的潜能, 要启发, 要引导, 要创设情境, 要唤醒经验和记忆, 不断开发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进一步”更精彩!

教育是一种共同的成长。“教学相长”, 是一个我们比较认同的观点。其实, 这个观点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要排除“教学不长”和“教学负增长”。这样提点出来, 不是悲观, 而是为了警惕。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具备反思的能力, 要经常“回头看”, 要与学生一起成长。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组织什么样的课堂活动, 如何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我们都必须想清楚, 然后再去做。想不清楚, 弄不明白, 宁可不做, 也决不妄作。

选择了做教师, 就选择了思考的人生。思考就是想问题, 记录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 是更深入的、条理化的思考。因此, 要提高我们思考的品质, 就要不断地记录, 不停地写作, 写我们的所做、所思、所感, 所有的生活, 我们一定会收获充实, 远离倦怠, 美好一个个平凡的日子。

教师的修行是没有终点的。“我思故我在”, 因为思考, 所以存在;因为存在, 所以拥有当下成为可能。“我在故我行”, 因为存在, 所以行走成为可能;因为行走, 所以我们可以开创未来!思考让一切成为可能, 行走让一切变得可以。一个思考的行者, 会拥有飞翔的翅膀, 铸梦的力量!

思想先行者——胡适 篇8

他原名洪骍、嗣糜, 字希强、适之。1891年生于上海, 原籍徽州府绩溪县上庄村。1910年留学美国, 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 后转入哲学专业。1915年, 转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从师于实用主义大师约翰·杜威。1918年, 回到北京。1962年, 在台北逝世。

如果说胡适是沉闷中国的启蒙导师, 这话并不为过。胡适不是一个革命主义者, 但却是一位十足的启蒙主义者。无论从他的行为看, 从他的言论看, 都很积极地表现了他在中国启蒙运动中所起的领导作用。由于白话文一直处在劣势位置, 在认识到其重要性后, 就有必要进行变革。胡适提出用白话文代替古文, 用活的语言工具代替死的语言工具的革命, 是正确且符合时代需求的, 白话文只有争得合法地位, 中国的文化、语言、文字才能更好的发展。如胡适说:“文学者, 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 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1917年, 他虽身在美国, 但受到国内陈独秀的影响, 在中国《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篇文章被作为公认的“文学革命”第一份宣言书, 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不可否认, 文言文作为古老中国传统的语言曾经创造了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 而且对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的开创, 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但由于其固有形式, 禁锢人们的思维, 所以用白话文这种“活文学”, 更易于人们方便的表达思想。文学革命的意义, 实际已经超出其自身的范围, 白话文成为了启蒙运动的工具与利器。胡适是提出用白话文代替古文的第一人, 自然功不可没。而且与白话文相联系, 胡适在此基础上更多的开始关注民间小说,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恢复其应该有的正统地位, 并结合实用主义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考据, 开创了“新考据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抨击传统伦理道德, 宣扬个性解放等观点, 与杜威宣扬的美国及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观念相呼应, 尤其是实用主义强调行动、效果, 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迫切而强烈的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很合拍, 所以实用主义在中国盛行起来。从1915年, 他师从约翰·杜威学习, 并接受实用主义哲学开始, 胡适找到了指引他自己一生的思维方法。

胡适在中国宣传和实践的实用主义, 是在对西方现代思想文化耳濡目染, 同时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省性的思考。在胡适的治学生涯里面, 他虚心接纳西方“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他背后的精神文明”。是把杜威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并有所发挥, 他更重视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和科学精神。在《从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 他写道:“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做‘评判的态度’, 即:强调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提倡求实的态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这一态度主要被用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 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 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 许多原来被认为是合理的、不可怀疑的东西, 成为可以研究的问题, 进而进行合理的改革。这一精神对于当时深受几千年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来说, 如同平静的一潭死水边突然投一块大石头下去, 在湖面打出几个大涟漪。中国人深深感受到自己原来一直被僵化的传统、毫无生机的制度和腐朽的观念所束缚着。或许是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了, 它使人们对这些现象都已经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像女子裹脚的痛苦, 多少人曾见识过, 可又有多少对此提出过质疑。胡适的这一“评判的态度”, 对人们思想的解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使人们开始去怀疑一切被认为是神圣的东西, 转化原有的思维方式, 开始学着一点点的不再去盲从权威, 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主张“重新判定一切价值”, 并不是在于消灭传统文化, 而是要给传统文化指出一条出路, 用他的话来说, 就是要在中国进行一次类似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 这个“文艺复兴”目的在于通过输入新学理、新观念、新思想的方法对固有文明进行重建。

不仅在文学上、哲学上, 胡适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 而且他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一生坚持不变。其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他留美时期。主要内容包括自由、民主、容忍和和平渐进的改革四个方面, 而其核心集中体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都注重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胡适也不例外。他认为社会最大的罪恶在于权力过大以至于磨灭了人的个性。在胡适看来, 要发展个性, 有两个条件, “一是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二是须使个人担干系, 负责任。”笔者认为第二点至关重要, 当一个人不对他人、对社会或对自己负责时, 那么他就会对一切事物都变得漠然, 不要说追求个性, 恐怕给他一个刺激, 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反应。虽然胡适在追求个性上有些过于自由化, 认为国家法律、宗教等都束缚了个性的解放, 但在某些方面却道出了社会的真相。他一生坚持个人主义, 并努力用个人主义来批判、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政治, 建立彻底开放的新文化, 而且刻意用个人主义培养知识青年, 构成社会的精英阶层,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国家。可以这样说, 胡适一生中最具有影响力, 最具有思想光彩的思想言论大多都源于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思想。

一切先进思想都是对多数人认识的超越, 改革的开始往往是对多数人的观点的否认。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 胡适激烈的批评“服从多数的迷信”, 提出要尊重少数人的观点。就如胡适自己所说的那样, 少数人往往在自己生活的年代是不幸的, 但等到几十年或几百年后, 人们就会刮起一阵风, 争相去崇拜当时那位被看不起的人来。胡适一生都在为宣传和实践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 努力着。虽然他生活的年代, 对一个自由主义思想家来说, 是完全敌对的。因此, 胡适的奋斗充满了孤独, 悲怆的色彩。他无畏的前进, 虽然其中包含太多的不合适宜, 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但他却保持了内心纯洁的“信仰”, 用一生实践着自己的主义。作为现代中国的启蒙者, 胡适既是时代的产儿, 就不可能摆脱时代局限给他命运的规定, 从中国的历史条件出发, 胡适及其执着追求的自由主义思想受挫是必然的, 但这只能说明先驱者身上的负担多么沉重, 说明中国多么需要自由意识的不断启蒙。的确, 不管胡适是他自己信仰的祭品, 还是时代的牺牲品, 他所体现出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已然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并且越发出绚丽的光芒。

读过一些有关胡适传记和评传的书, 让我重新认识了胡适。他是一个独立的且有个性的人。他从不随波逐流, 而是用亲身实践守护着自己的理想。虽然80年代的许多评论都因为他的改良主义而对他持反对态度, 他自身个性确实有时也过于偏激, 但其文学革命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都对中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在当年台北胡适的追悼会上, 有这样一幅挽联, 我想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生为学术, 死为学术, 自古大儒能有几?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至今国士已无双。”

摘要:胡适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同时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本文主要通过略述他的文学革命思想, 实用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 以及这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产生的重大、深远的作用, 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位集褒贬之名于一身的思想先驱。

关键词:胡适,文学革命,实用主义,自由主义

参考文献

[1]、章清选编:《胡适文集》, 中华书局, 2001年版

[2]、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三联出版社, 2005年版

[3]、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4]、周质平:《胡适与中国社会思潮》,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烽火ODN先行者 篇9

unications World Weekly2011年伊始, 中国电信就确立了“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整体发展战略, 提出了“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宽带网络建设目

标, 大力推动FTTH建设。在FTTH网络中, 由于网络设备组网更加简单, ODN实际上已经成为网络投资的主体。在FTTH初期建设投资中占比超过90%, 中国电信一直在探索ODN的建网模式。从ODN产品的情况来看, 由于各种器件标准缺乏统一, 各种产品质量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作为国内光通信行业的领军者, 烽火通信结合自身在光设备、光纤/光缆以及光器件领域的优势, 积极参与到相关产品标准规范的制定当中, 并针对运营商的需求开发了多种ODN布线产品, 为探索ODN产品的规范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ODN的先行者, 烽火通信始终坚持与运营商一同构建高性价比FTTH网络。

环保理念的践行者 篇10

转变理念顺应时代发展

脏、乱、差是大多数人心中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印象,传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因其污染大等问题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改变现状,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江兴公司在成功立项之后,便着手准备建设环保型搅拌站。

江兴总公司常务副总陶晓林认为,目前的商品混凝土行业正处发展热潮,新进者居多,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商品混凝土行业势必将迎来一轮大洗牌。目前,环保是衡量一家商品混凝土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标准,也是新进入者的一道门槛。

陶晓林表示:“江兴公司规划投资新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不能以采取传统模式,更不能简单重复低端的建设,将来政策出台之后再被动地改造,一方面是成本更高,另一方面影响生产,不利于企业品牌的建设。作为南昌市老牌的商品混凝土企业,江兴公司在南昌市场所占的份额比较大,我们起到了引领市场作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势必将要迈出环保这一步,所以一定要在竞争者之前做出改变。”

技术创新

在此背景下,江兴公司找到了南方路机,后者为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造一座规模化工厂式的全环保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作为国内高端混凝土搅拌设备制造商,南方路机在设备方案规划初期,根据多年的搅拌站设计制造经验,对江兴公司的场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通过物流、料流进行合理的布局,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更为方便地适应生产需求。

在设备的制造方面,根据江兴公司的现状和使用习惯,南方路机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设计。比如,粉料输送摒弃传统的螺旋输送方式,采用空气槽气力输送,大幅节约了能耗,减少了粉尘噪声,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搅拌站的扬尘点,设有高性能脉冲除尘器,强大的除尘、吸尘能力,使搅拌站的粉尘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搅拌站、料场全部整体包封,有效控制了生产噪声,并且美化了企业形象。

“搅拌站运转至今,整体非常优秀。如果行外人走进江兴的生产基地,很难想象到这个厂区是混凝土制造厂。传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大家由外观看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现在见不到标志性的水泥罐,而厂区周围同样见不到尘雾弥漫,这样的效果真正做到了环保。”陶晓林对改环保站赞赏有加。

后料场是环保站的一处亮点,采用的是骨料自动上料系统,上料速度快、效率高,保证大量生产供料需求的同时既环保节能又减少人工成本。传统搅拌站多数采用装载机上料,装载机运行能耗大,一般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装载机油耗约为1.4元/m3(核算油价为7.64元/L,不含车损和人工工资),同时噪声很大(大于100dB)。现在运料车将原料运到后,通过运料车接料斗配合送料皮带机和分料皮带机,把不同规格的砂石料送至指定的料仓,在抛料点采取降尘措施,杜绝粉尘的扩散,期间免去了装载机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现场噪声。

江兴公司生产副经理范炳兴说:“我们考虑到的是该系统的应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粉尘并且降低了噪声,而且上料速度得到提高,装载机每斗大约2m3,但是后场自动上料5min可以把60t的原料搞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上料方式的搅拌站。”

以前装载机是料场的“主力”,现在整个后料场只需1台装载机进行辅助工作,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陶晓林举了个例子:“鸿建公司(江兴集团下属混凝土公司)1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至少需配套4台装载机,6名装载机驾驶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新站那里,只需配备2名驾驶员,1台状态良好的装载机即可。”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清洗设备以及冲洗场地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料的排放是搅拌站的另一污染难题,南方路机环保型搅拌站的砂石分离机解决了废水、废料的排污问题,经过砂石分离机的处理,砂、石料、水回收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零排放。

颠覆传统搅拌站形象

传统搅拌站的高浓度粉尘、高噪声、污染严重、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用工难,束缚了企业发展,间接提高人员成本。而江兴新建成的环保搅拌站生产环境整洁有序、无污染、零排放,一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光灰”形象,用人招工不再难。

江兴混凝土公司总经理赵姚江表示:“招工难是传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一直存在的问题,以前如果搅拌站招聘工人,考究一些的工人是不会来应聘的。而环保站建成以后,工作环境得以改善,所以招工也随之容易很多,员工吃住都在厂区,与普通工厂无异。”

江兴公司创立于2003年,起步较早,经历过商混行业的跌宕起伏,在当地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南昌市的龙头企业,在打造绿色环保搅拌站的新领域做出了创新尝试。在此过程中,南方路机提供的全套环保型搅拌设备功不可没。

陶晓林表示:“江兴公司的市场占有量比较大,可以说是当地的标杆企业。建成环保站以后,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无形的宣传,让我们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一个混凝土供应商肯花大价钱成为标杆性企业,客户就有理由相信你能够承担大而急的业务。特别是在市场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企业原本在市场影响力好的,企业本身建设力度大的,硬件、软件比较完善的,可以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行者周思民 篇11

在深远的天际海洋/铿锵之音飘洒泣魂惊魄般的辽旷/一头勇猛的夜鹰/掠过苍枝遒劲的岁月/苦难中孕育着精神的向往”。

如果你从诗句的本身去追溯,你很难相信他出自一位高级检察官之手。正是这位检察官本着对自然,对人生,对信念的一种不尽的追求与探索,才悟出了这样的“铿锵之音”。可谁又能相信,这种“音“不是他凭空的吟咏,而是他用镜头对大自然的一种原生记录。作为一名记录者,虽只有十个年头,但他丰厚的记录历程,足以让每个看见一幅幅“影画相融”艺术精品的人,感到强烈的震撼,更何况这种震撼产生的力无不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我是一名苦行僧,行进在艺术的路途上。”周思民如是说。是啊,他是行者,用他的毅力、他的智慧、他的探索,一路走来,从没有停止过。

他是苦行者,他的身影总是在节假日里出现在大漠戈壁、古寨村落

每年的春节,正当人们万家团聚的时候,周思民却要告别父母,告别妻儿,告别亲友,告别喧嚣,背上沉重的摄影器械,向着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出发。他就这样走了,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走了。刚开始,许多亲朋好友,单位同事,都认为他不近人情,后来,感觉到他在为艺术而不得不舍弃亲情、友情时,他们理解他、支持他。渐渐地他感到走得坦然,走得清静。周思民常说,离喧嚣越远,离自然越近,也就离艺术越真切。

2005年春节,在内蒙古沽源县,大雪早已将这里的一切进行了涂抹、装饰。周思民与几位摄影师伫立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眼前的美景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意境。他们陶醉了,带着几近狂欢的心情,把快门按个不停。手很快被冻僵了,电池也被冻得失效了,他们不得不放在胸口里捂热,然后再拍,拍了捂,捂了拍。然而,他们忘了,自然的恩泽是不能让他们忘却饥饿,忘却寒冷。因为是大年初一,按照当地的习俗,是不能接待外人的。零星地、被雪掩映的几户人家,家家关门闭户,唯有檐前的红灯笼向人们透视着春节的氛围。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若再坚持下去,可能会冻死在这茫茫高原。他们挨门逐户地去敲当地老乡的门,这些善良、淳朴却很少见到外人的老乡们,猛一见到他们,个个都惊呆了。凭着蒙古族人热情好客的传统,早已把新年不见外人的习俗抛在脑后,为他们送上一碗碗热腾腾的奶茶。这些铮铮铁汉,顿感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是夜,周思民躺在床上,浮想联翩:“月色凝重/侧耳可闻那血脉湍急的搏荡/横槊立马/狂风暴起袭裹而去/烈士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折戟残矛在阴影中哀号/黄沙埋葬着昨日的梦想/大地挺举/铁性的肌腱和铮铮的胸膛。”周思民事后说,真是不堪回首。就在他们回程的途中,他掉进一个冰窟窿里,只剩下一个头在外面,幸亏同事们发现及时,把他拉了上来,要不然那次将是封镜之旅,真的跟大自然亲近去了。正是这样一种乐观的心态,使得周思民有着一种“血性将骨骼凝结成不屈屏障”的坚韧性格。

还是春节,还是高原,那是在川藏高原。周思民被这里的原始风光深深地吸引,嬉戏的马群,稀疏的树木,低矮的农舍,洁白的雪山,真是美不胜收。周思民有些忘乎所以,他为了选择一个绝佳的镜头,前倾着身子,竟忘了自己是站在悬崖峭壁上。由于太兴奋,他一脚踩空,要不是前面有棵树将他挡住,后果不堪设想。后来,他把这棵树称为“母亲树”,并且为她赋诗一首。“让我的精神与你融为一体/跃立千仞临风而屹/把我的激情和遐思/镌刻成一首诗歌的魂灵”。你若走进周思民的办公室,迎接你的便是那么一幅让他为之骄傲且又惊心动魄的摄影佳作。

周思民十年的艰苦跋涉,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会让他留下串串辛酸的足迹。他在行走时,有过烦恼,有过痛苦,有过泪水,有过疑惑,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每当他看见大自然那一幅幅鬼斧神工的美景时,他又坚定地往前走下去。

他是智行者,他把摄影与诗歌糅合在一起成为“艺术拼盘”

周思民出生在有着诗情画意的城市——扬州,千载的京杭大运河,绕城转了一个

弯,辉映着文峰塔身影向南流去,接入长江。“在城南古运河旁卧藏着纵横交错的深巷,青石板路经古而凹滑闪亮,两侧斑驳陆离的乌砖粉墙,与时俱进绘制着天然幽邃的图画和书法,凌空的墙头上滋生着丝丝富有生机的青草和幽绿的苔藓,逼仄的小巷将天空切割成线形、蜿蜒地伸向莫测的深处”。儿提时代的周思民,常常来到瘦西湖,望着飞檐翘壁,亭台轩榭,卧柳俯荷,晓风残月,他的心里便会产生一种冲动,一种吟诗作画的冲动,这种冲动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后来这种冲动演变成灵感伴随着他来到被誉为“湖乡”的金湖县,这里湖汊交错,河流密布。周思民作为“上山下乡”知青来到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每当农闲时,周思民便会一个人到湖边看粼粼波光,听艾艾桨声,悟人生际遇。此时此刻,背井离乡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思想,记录下来,以慰孤寂。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习惯。接下去,思想也叫着灵感,就被他一缕缕地编织成诗歌。那些诗歌,有的如诉如泣,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低沉哀婉,有的催人奋进。

“岸畔/沁人的菜花/透过镜头的幻化/朦胧成/斑斓古朴的舟翼/丰富了/岁月沧桑的层次舷窗/衬映出一尊古铜的尊严/怀抱心中不改的梦想/笑靨荡漾在/网簖编织的喜悦中/烟雾迷漫在/灵性濡染的停泊里/用风雨/阐释人生的价值意义/用阅历/展示水乡的古朴灵气/用生命/送迎堤岸的日落日起水乡的云/总牵着你湿漉漉的视线/总系起你沉甸甸的挂记/一双撑篙的手/绘就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周思民说是金湖这块土地滋养了他,他无以回报,唯有用诗歌来抒发他的感激之情。

他深爱着这片土地,以至于在他工作的十五个年头里,他跑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周思民喜欢读唐诗宋词,他也从那里找到许多养料。他最感激的要数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美的诗句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周思民想,人类的这一文化瑰宝,他有一份责任把它传承下来。于是,他拿出照片,看着一幅幅美景,他思绪万千。他不仅要用镜头讴歌大自然,而且还要用诗歌赞美大自然。就这样,诗配影的“艺术拼盘”被他渲染得更加多姿多彩。直到现在,他仍然经常被完全陶醉在影意诗情中,不能自拔。

“浓浓烈烈的绿/染翠了草地的情愫/月亮湾的水/吹皱了五彩的歌舞泼洒晶莹剔透的美发/扯开清越嘹亮的歌喉/草原上热情奔放的儿女/流动中展现奇妙的画图我深情地从你的身旁走过/顺着充满血性的手指/在晨光辉煌的瞬刻/心如一颗激荡的音符碧草如茵绿浪涌金/风传递久远的倾诉/律动着生命的跳跃/滋润了一片神秘的沃土”。这是周思民的一首《草原晨曲》,从图片上,周思民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精妙之处。

在丹霞岩,周思民被这种独特的丹霞地貌所吸引,他一边用镜头记录,一边又以一首《丹霞魂》进行礼赞。照片中我们看到晚霞中的丹霞地貌更加绚丽多彩,周思民在照片中题写着:“走着是红色风暴/坐着是红色丰碑/笑着是红色赞歌/醒着是红色经典/站着是红色火炬/活着是红色旗帜。”

他是探行者,他把对艺术的提升作为丰富检察文化的补给

作为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他,三十多年的检察生涯,周思民承办的案件有几千件。每办结一个案件,他的心都会凝重一层。他在想,如果每一个罪犯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亲近大自然,这种恶的张扬、邪的欲念一定会收敛许多,社会无疑会更加和谐。

于是,周思民便经常坐下来进行一些冷思考:艺术的感悟是最本质的感悟,因为它跟自然贴得最近,没有半点虚假。从此,他便义无反顾地去寻找他心中的景。他找到了之后,就有触景生情的感觉。再之后,经过自然的洗礼,他的灵魂得到完全意义上的超脱。当他看见一些贪官在法庭上流下忏悔的泪水、进行痛彻心肺的陈述时,他在为他们的行为悲哀。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此道。

“爱护自己,勤奋工作,释放自己的智慧,有价值地推进事业的发展。”这是周思民的座右铭。如果一个人,他的文化积淀不是很深很厚,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1979年底,公检法机关招干,周思民“带着湖风的湿润、湖草的清香和对湖乡的情愫,绿莹莹、湿漉漉、亮晶晶、淳朴朴”,毅然决然地走进检察院,从此,他“有了事业和文学艺术创作两把剑,一把搁在左肩,一把搁在右肩。并将两把剑时时投入到自己人格的熔炉冶炼,然后淬火拾起,一把沉重,一把轻柔,相继挥舞,相得益彰”。

检察文化好比一套太极剑,而周思民挥舞的只是其中的一招一式。但在他的精神家园里,这一招一式足以让他的个性、他的特点得以彰显。他深知,事业如山,艺术似海。他仍然孜孜以求地去攀那山,去航那海。正如他在《眺海》的诗中吟道:“我滞流的血液/重新燃起熊熊的火焰/我缓搏的心脏/重新跳起强劲的腾跃/大海/你穿越时空的神力/还归我人格的尊严/你深邃幽蓝的魅力/还归我新生的希冀/哦/大海/我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周思民,身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检察官。一个水手式的男子汉。

行者无疆志者有成 篇12

搭一座心桥,结同胞情谊,一只“海峡”的精灵,翩翩飞翔于海的两岸,遨游在全球华人的世界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为中华文明的远播、为中华民族心的凝聚!

启播三载,倾情三载,留下青春无悔的荣耀与梦想,秉持“追求完美、永不止步”的执著与热忱,成就海峡全台孜孜不倦、戮力同心的壮美事业。

从西岸出发,怀揣先辈留下的文明火种,我们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探寻中华文明之河的历史痕迹、发现民族复兴路上的全新亮点、亲历祖国大好河山的发展变化,于是,《华闻报道》开始触摸时代脉动、《海峡时空》纪实地方风采、《探秘东方》印证相同的文化血型。

与东岸同行,仿佛相约在神圣的妈祖之光的照耀下。文化艺术盛宴《相约东南》纵横两岸四地,从福州到北京、到香港到台湾,这永不落幕的舞台成为全球华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

在两岸间行走,两岸电视同仁《萍水相逢》,在有声的风物、有情的山水中开创电视制播合作的新篇章、展现当下鲜活的大陆表情;穿越千年闽越,踏遍八闽山水,《福建行·两岸情》发现不一样的闽台事,体现不一样的闽台情、见证不一样的闽台人;执手两岸情谊,汇聚中华情思,《梨园百花春》汇聚两岸梨园名角,尽显梨园百态人生。

为当代见证,为后世纪录,开风气之先,引海峡之潮。我们以“海峡两岸沟通者、中华文化传承者”自省,搭建心灵互通的桥梁、培育两岸情感认知认同、构建全球华人精神家园!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预习下一篇: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