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2024-07-26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精选9篇)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1

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升

初次见到张晓升, 是在第21届北京种子大会的展会现场。出乎意料的年轻, 高高瘦瘦的, 透着一股干练劲儿, 眼睛闪着灵动的光, 透出一种大智慧。最初采访的半个小时内总是有客户不断地过来询问关于博收公司的新品种———水果玉米、水果辣椒、奶油南瓜、玊珍果, 张晓升则是很有耐心地为客户作着介绍听到我们的采访意图, 他会意地点头, 等坐下来, 他只是简略地说:“我只是想实实在在地干点事, 做好本职工作, 一步一个台阶, 打造出我们种企的民族品牌, 让农民能得到真正的实惠。”看着他忙碌地向客户介绍由他们公司生产研发的品种, 我感觉到一种采访即将结束的感觉因为他用简单的几句话已经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没想到, 等他重新坐下, 我们把话题引向他的企业、他们培育的种子, 他便如数家珍地谈起来。在长达2 h的采访中, 张晓升的经历终于一点点浮现出来: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之后, 他进入全球第四大蔬菜种子公司———纽内姆集团 (Nunhems) 工作。他思路开阔, 肯动脑, 善学习, 在纽内姆几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其后来经营自己的企业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但张晓升坚信,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 要想让自己的企业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主动的研发能力, 还要富于开拓精神和现代意识, 更还要有对市场的敏感预测和准确定位。

开拓创新 铸就品牌

品牌专家说, 有品牌的企业是头脑型企业, 无品牌的企业是肢体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只有头脑型企业才能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对此, 张晓升有其独到的见解:“在种子行业, 注重品牌的企业不多。但我个人认为, 在种子行业, 农民和消费者是我们的两大客户群。只有生产出质量过硬的品种, 让客户对我们的品牌有足够的信任, 对我们种子企业来说, 才算是一种成功。离开了品牌之帆, 企业将无法远航。虽然在种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并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我有这个信心, 也有足够的耐心做下去。”

基于此, 北京博收以先行者的胆略, 倾注全部的智力和心血去浇灌和培育品牌。从创业之初, 北京博收就推崇品牌概念, 让“优质种、品牌种”概念深入人心, 恪守“质量是企业之魂”的准则, 有效吸纳了成熟种子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 同时结合中国种业发展的具体态势, 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整合优秀资源、完善品种选育、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加强质量控制、组建营销网络体系等方式, 加快了优良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民族品牌是北京博收发展的原动力, 国际创新是北京博收发展的思想灵魂。北京博收的高科技成果现已经初露锋芒:目前, 公司推广的水果 (超甜) 玉米博收H600、CS-710、博收3491, 奶油南瓜607、奶油南瓜410, 水果辣椒TERESA特丽莎, 抗TY粉果西红柿品种“博粉”系列, 玊珍果维克多、安吉拉等因其良好的品种特性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并已成为公司的强势品种。公司通过创新科研思路, 实现了育种手段从传统育种到与现代化育种相结合的过渡;实现了品种资源从国内到与国际相结合的转变, 为全面实现国际育种本土化提供了条件;实现了育种方向从单纯的育种过渡至贴近市场育种转变, 确保了产品市场领先。此外, 借着国家给予“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政策支持的“暖风”契机, 北京博收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 不断创新, 逐步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进一步提高整体育种水平, 建立以客户和农民实现最大盈利为目标的全方位服务机制, 争取做大做强, 振兴民族种业。

回顾北京博收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几年的品牌发展之路, 张晓升有着深刻的体会:“虽然在创建品牌过程中, 可以说每一天都很艰难, 但是我们深深认识到, 品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利器, 它是科技与创新的结晶, 是质量与服务的融合, 是企业远航的劲帆, 所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卯足了劲儿地往前走, 直到农民认可我们的品牌, 直到消费者接受我们的品牌。”

人尽其才 写就经典

在和张晓升交谈的过程中, 我记下了北京博收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词, 除了之前提到的产品创新外, 还有一个就是科技创新。公司的定位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做活自己的科研队伍。

再尖端的农业技术, 必须得到农民认可, 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北京博收不但把员工送到科研院所学习, 而且还从全国各大高校聘请专家、教授来企业培训员工,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博收公司树立人才效益最大化的理念, 使各类人才适其位、用其所、献其智, 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 还先后与国内多个专业性权威科研机构及专家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 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科技为先, 创新为本。”北京博收公司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做强民族种业”的理念。眼下, 北京博收公司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团队, 分别在北京、河南、甘肃建立新品种研发基地, 并拥有国际先进的科研良种技术, 能融合现代生物技术及遗传育种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特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生产、加工。

杰出的专家、精良的种子、经典的技术、专业的队伍, 拥有这些资源, 北京博收的绿色旋律交响成“希望的田野”之歌将不再是梦。

服务客户 准确定位

“创新成就未来, 服务赢得市场。”张晓升认为,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 谁的服务做得好, 谁就抢占了商机, 谁就赢得了市场。

在展会上看到奶油南瓜, 我就很好奇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特殊的品种, 与我们常见的南瓜有何不同?张晓升很是耐心地给我们介绍起了这个“特殊的”南瓜:“这个奶油南瓜是我在南美出差的时候发现的。阿根廷总共4 000万人, 首都2 000万人, 大概有几千家超市都是中国人开的。很多那边的中国人和我说, 小孩子如果肚子不舒服了, 他们会把这种奶油南瓜拿回家蒸着吃。还有那些外企白领中午会把奶油南瓜切成片, 不放任何作料, 放进烤箱里烤着吃。所以2007年底我们就把这个品种引进国内。经过这几年从南到北的试种, 种植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瓜的品质非常好, 口味好, 商品性也很好。这种奶油南瓜非常符合家庭消费, 由于它只有顶端有籽, 下部是实心的, 一家三口一两天就能吃完, 不会造成浪费, 储藏性也很好。中国有非常稳定的南瓜消费习惯, 我对奶油南瓜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全世界的南瓜消费面积差不多是200万hm2土地, 中国就占到了一半。这种南瓜在欧洲、南美洲一开始也不是很流行, 只不过因为它口感好、品质好, 后来就逐渐取代了其他南瓜。所以我们是想把这么好的东西逐步引进过来, 推荐给中国的客户。”

关于奶油南瓜的种植区域, 张总跟我们谈道:“奶油南瓜在种植地域上也是有区分的。尽管这个品种很耐长途运输, 但我们会战略性地做出调整, 不会在相邻的地方做。我们不会河南在做湖北也做, 做很多, 让他们去掐架, 这样没有意思。我们把卖种子的区域分开, 保证一方百姓的利益。”

对于北京博收公司种子经销商的选择, 张晓升提出很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经销商一定要对品牌有足够的信任。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前, 经销商要经过试种确认适宜当地种植, 才能经营推广。对于那些急功近利、想走捷径获利的经销商, 北京博收公司坚决排斥。要经销由北京博收公司选育并研发成功的种子品种, 必须过“试种关”, 这既是对经销商负责, 也是对种子的未来客户———农民负责。相信有了博收人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 一定能和经销商共同努力打造出我们的民族品牌, 也一定能在“惠农事业”上谱写浓重的一笔。

成功是超常的付出, 是风雨的洗礼, 是磨炼的积累, 是开拓的足迹, 可这成功的背后到底凝聚了博收人多少辛劳和汗水, 其中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张晓升自己体会最深,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做百年企业, 树百年品牌, 是无数企业梦寐以求的境界。打造“民族品牌、国际创新”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国际种业是北京博收公司的奋斗目标。

今后的种业发展依旧长路漫漫, 今后的种业市场竞争仍将日趋激烈。但是凭借着博收人的自信、睿智、坚韧与创新, 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将自己选育的品种大面积推向市场的那一天一定不会遥远!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2

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高校日益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也需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特点,展开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民族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渗透与分化,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我国教育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的导引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也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传递现成的知识,缺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这样的教育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的养成和独创性的发挥,致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导向取决于观念导向。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首先要改变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师本”传统,转向“生本”的理念。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未来发展为落脚点,努力把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新的教育过程,引导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目标、完成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现行的方法主要有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等。其中,讲授式是至今仍普遍应用的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民族知识、传播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教育也被形象地称为“灌输式”、“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因此,民族团结教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开拓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民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三、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要达到民族团结教育预期的目的,除了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方法外,内容与重点也至关重要。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民族学生,因其生活环境、专业背景、发展方向不同,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兴趣和接受能力也有区别,民族团结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首先,根据对象不同,选择和取舍不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范围、深度和重点;而且不同学制、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高校,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有所选择、取舍和侧重。一般而言,应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紧密结合当地民族、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实际,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手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构建互动式学习的平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终达到学生肯学、爱学、会学、长知识、受民族团结教育之目的。

其次,高校对民族大学生要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育人环境,及时掌握民族学生动态,及时解决民族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三,重视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最后,加强对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其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学生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

四、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

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根据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定期举办民族文化周活动。一些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通过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曲大赛、民族舞蹈演出等格调高雅、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参与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共融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活动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民族地区切身体会那里的发展变化,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民族地区现实情况的认知程度。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对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改进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与方法,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把各族青年学生紧密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3

一、以我们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对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

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成立于1958年, 现有人口约43万人, 有汉、蒙古、回、满、朝鲜、壮、彝、锡伯等十多个民族, 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为多, 共有8.3万人, 占总人口的19.5%。喀左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 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所以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 也有着消极和复杂的一面, 这些, 构成了具有地域性的鲜明特点。

1.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自治县成立50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互助、和睦相处,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都能切实感受到这种浓郁的氛围, 可以水到渠成地接受和认同正确观点, 增强维护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

2. 由于“大杂居, 小聚居”的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认识有偏颇。

例如: (1) 单纯强调民族团结就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强调克服大汉族主义的观点得到重视, 而克服地方民族主义的观点被淡化; (3) 认为各族群众关系和谐, 民族团结教育已无必要; (4) 认为强调团结就是淡化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把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混同于民族融合; (5) 认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只是做好那些唱唱歌、跳跳舞之类的表面文章。

3. 教育资源丰富, 但有待于甄别、开发和使用。

喀左县有悠久的历史, 也有着悠久的各民族发展历史和民族团结历史。各民族的文化在相互借鉴中繁荣, 也在碰撞中融合, 升华出和谐的元素, 形成了极具地域特点的民族团结的文化。比如, 从历史沿革看, 这里有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特别是清朝中期的“蒙禁”半开放、开放, 民国初年的“放垦蒙地”, 尽管对原住居民造成冲击, 但“阵痛”之后, 最终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 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和蒙元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繁荣与融合。比如, 自治县成立50年来, 各民族群众携手奋斗, 喀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些都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再比如, 喀左有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有很多关于蒙汉群众共同生活、与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内容,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必将会使教学更生动, 更有针对性。

二、根据喀左蒙古族自治县的具体情况,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使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 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做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开设、活动的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评估作了规范。

2. 教学实践中, 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

(1) 开好民族团结教育课, 遵从教育部、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以正面教育、正确引导为主, 注重理论与当地民族问题实际、地域文化特点结合。 (2) 强调其他学科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之间渗透而不取代的关系, 一方面必须在遵循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渗透, 一方面做到各有侧重。如汉语文课, 通过精美的篇章, 重点渗透各民族的文化繁荣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观点;民族语文 (蒙语文课) , 弘扬蒙古族灿烂文化, 重点渗透“三个离不开”教育;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教育, 使学生正确理解弘扬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关系。思想品德课, 主要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历史地理课, 从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分析民族现象, 渗透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观点和祖国是多民族大家庭, 团结则盛、分裂即衰的历史观点教育。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我们积极组织学校参加“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了“民族团结杯”征文和师生民族团结演讲比赛, 以这些活动为载体, 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顺利开展。各学校也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作为课程教育的补充,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们因地制宜, 建起了以民族英烈“莫德”烈士雕塑、学习室为主体的大城子镇蒙古族小学基地, 以“蒙古族文化园”为主题的东哨乡蒙古族小学基地, 让学生在基地愉快地参加活动, 并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5. 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氛围的感染作用。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如县报、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 和信息技术手段 (如开设“喀左民族教育网站”) , 作为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积极普及民族知识, 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宣传为民族团结教育做出贡献的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事迹。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关注民族团结教育的网络。

当然, 民族自治地方有相同的共性, 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只要我们抓住自己的特点贯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 就一定能谱写出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摘要:喀左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 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所以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各民族的文化在相互借鉴中繁荣, 也在碰撞中融合, 升华出和谐的元素, 形成了极具地域特点的民族团结的文化。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4

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工作认真踏实,身兼数职,工作3年以来,从事秘书、档案、妇联干事、团镇委书记、保密、信访、出纳等工作。现任办公室文职副主任的她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倍受同事的高度赞誉。

她积极组织办公室其他人员参加政治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始终坚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并定期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使民族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她在深入学习“三个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思想的同时并对照自己的工作写下了10000多字的读书笔记。

她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办好关系各族同事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办公室的其他一些同志,因为不懂办公室自动化的操作,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办公室副主任的她,利用每天下班时间,手把手的交会了他们打字,操作office系统软件。现在办公室其他同志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她不仅热情关怀办公室的各位同志,对待来镇上办事的人员也同样热情服务,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询问。她时时注意从点滴做起,为人民办好事,每次献爱心捐款都是她最积极,捐款也捐得最多。在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灾害中,她积极响应镇委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积极组织妇联、团委为灾区的民族群众捐钱捐物,并呼吁自己的家人也加入进来共同为灾区的人民献爱心。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她以身作则,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团结、带领各族干部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她积极为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办实事,她作为办公室负责人,经常下去了解情况,和少数民族贫困户打成一片。她从不以自己是女同志而搞特殊,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每次下基层她都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从未出现过中途返回或未完成工作任务的事情。为摸清少数民族帮扶对象的详细情况,做好帮扶对象的确定工作,平时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切实维护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和人民的期望化作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她在职务面前从不伸手,淡泊名利,清正谦洁,不谋私利。她除了办公室工作外,还兼任全镇总出纳工作,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学习财务方面的知识,重来没有向她所经手的经费伸手。她就是这样一位在工作中从不计个人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

3年来她坚持为民族同志人民办好事,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为少数民族办好事实事,以身作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她关心他人的真挚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全镇干部,为他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5

从实际上来说, 中国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开始了。“九·一八”事变后, 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宣言, 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率先提出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张。随后, 中国共产党又接连发表关于对日宣战的宣言、训令等, 深刻揭露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的罪恶目的, 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的政治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 武装起来, 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宣布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日本侵略者直接作战。为履行武装抗日的政治承诺, 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杨靖宇、周保中等一批重要干部到东北, 组织抗日游击队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并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指挥红军为进入抗日前线东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抗日言行, 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响应,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奠定了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已下降到次要和从属地位的重大形势变化, 最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并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召开瓦窑堡会议, 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进一步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调整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政策, 将“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努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抗战全面爆发。面对日本侵略者新的侵略,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方针政策。事变第二天,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之下, 通过与国民党的多次谈判, 1937年9月, 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也发表谈话, 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 在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中国共产党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和作的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 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当然, 国民党的转变是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的被迫而为。

抗战初期, “亡国论”、“速胜论”各种论调宣扬尘嚣, 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 中国能不能战, 战能不能胜, 怎么样才能取胜, 成为摆在整个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 “民力和军力相结合, 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 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 但在战役上以速决战为原则;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 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而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在敌之侧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配合正面主力歼敌。”1937年8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形势, 指出抗日战争具有艰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正式确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在作战指导计划中确定了以持久战为主旨的战略方针。1938年, 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 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 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为全国军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正是按照这一正确的抗战战略方针, 全面抗战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 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 创建抗日根据地, 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在战略上配合正面友军作战的战略任务, 以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配合, 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 团结各个阶层, 领导着根据地军民通过不懈努力, 使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扩大, 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 与正面战场相互依存和配合。这不但挫败了侵华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 而且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 是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多年。60多年来, 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 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 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多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 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形成的力量, 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 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 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 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 终究形不成合力, 形不成强大的国力。60多年来, 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 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多年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 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 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 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 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多年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 既是黄金发展期, 也是矛盾凸显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 民族分裂是祸。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 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二、谱写民族团结新的壮丽篇章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是人心所向,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民族团结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更要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谱写全国各民族大团结新的壮丽篇章。把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我们党在民族团结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当然,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正因为这样, 我们党一再强调,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 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必须把民族地区自我发展与中央和其他地方支持发展结合起来, 既要向民族地区投入更多的资金, 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既要帮助民族地区把经济搞上去, 又要帮助其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既要继续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 又要坚持抓好各地区各部门的对口支援。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实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把保护和弘扬各具特色的民族优秀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统一起来。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基本前提, 就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让各民族普遍认同、归属于中华民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并不排斥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它们是有机统一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本身就是在各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繁荣的基础上, 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结晶, 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离开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就没有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要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基础上,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大力保护和弘扬各民族风格鲜明、魅力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 要引导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锐意创新, 善于把各民族文化积极、有益的成分吸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滋养和哺育各族群众, 使全体人民深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巩固和强化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把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与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 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民族有大有小, 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但绝无优劣和贵贱之分。在我国, 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 任何民族的合法权利也没有被限制;民族平等不仅包括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 而且包括经济上、文化上等各个方面的平等。保护好各民族的这些平等权益, 是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内容。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进一步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要以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 扎扎实实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 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

把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与搞好各族干部之间的团结统一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摆在战略位置, 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养下茁壮成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 要进一步制订周密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 完善政策机制, 认真组织实施, 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还要看到, 搞好民族团结的关键是搞好各族干部之间的团结。要积极引导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携手为各族群众谋福利、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特别要引导他们带头践行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不断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慎重妥善处理各族人民内部矛盾与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统一起来。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要严格区分矛盾性质。我国现阶段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这类矛盾和问题, 必须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 多采取教育、疏导、化解的办法。但是, 对于民族分裂主义, 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 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 都要依法处理。要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国际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等旗号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活动, 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摘要: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 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60多年来我国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必须从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 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的综合性研究 篇7

关键词:民族团结,综合性,学生,课题

一、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综合性研究的时代背景

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滚滚而来的全球化浪潮, 使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近年来, 教育实行校园的班级授课制以来, 学生的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在校园里开展民族团结综合性教育教育, 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形势的必然。而单一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能满足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 民族团结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方式方法上, 还是技术上都需要与时俱进, 所以对校园民团结教育的综合研究研究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综合研究的内容

1. 校园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

通过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 来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资源, 整合民族团结教育的资源, 优化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2. 对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研究

研究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种类、效果以及可行性的分析, 来丰富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 提高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开发和营造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的环境

通过氛围的营造, 舆论的宣传、环境的熏陶, 使学生能够在全方位的校园民族团结大环境中, 影响其言语行为, 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和意识牢固的树立, 使民族团结的行为和习惯渐渐地养成。

三、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综合性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一年民族团结教育综合性研究, 我们课题研究组分别从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氛围营造, 教材开发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课题组的各位成员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 并且有3位老师在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大奖赛中喜获佳绩, 使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2) 我们开展了“民族团结手抄报”“民族团结专题讲座”“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 极大丰富和开拓了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 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育中, 受到教育, 通过调查, 78%的学生很乐于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的活动。

(3) 在教材开放方面, 我们实行专题 + 系列专题 + 校本资源 = 教材的原则。我们虽然只有一些专题的文体、图片、视频资料, 现在有关专题的文件资料比较丰富, 如有关“民族风俗”、民族宗教、民族传统节日、民族演变史等资料, 为我们开发校本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综合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1. 民族团结教育的时间单一

民族团结教育只是在课堂上, 所以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民族团结教育的辐射性不广。通过调查发现, 我们学校63%学生的走进教室知道民族团结教育, 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实践民族团结的意识不强, 行为不主动。

2. 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单一

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单一, 限制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民族团结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 单单要求课堂的民族团结教育无形当中忽略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开放性。

3. 民族团结教育缺乏时代性, 不能与时俱进

由于时代的发展, 使得信息传的速度、容量和更新的节奏大大加快, 所以民族团结教育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 更新教育形式和内容, 使民族团结教育课既充满活力又不失时代性。

4. 民族团结教育未能实现学科的整合

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一般都是有政治学科组来开展这项工作, 由于民族团结需要系统的知识, 系统的活动来开展, 而政治老师既要负责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 还要负责教学任务。因此, 无论在在时间上、精力上, 还是在学科知识的全面、完整上, 都显得力不从心。使得民族团结教育时效性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五、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综合性研究改进的措施

1. 营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氛围

(1) 加强学习, 统筹安排, 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展开。学校对民族团结教育高度重视,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 负责指导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定期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设计思路、制定措施, 做到民族团结教育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 保证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创设富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学校根据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常识设立图文并茂的民族常识巨幅宣传栏, 制作了民族文化墙;利用班级墙报、民族知识角进行宣传教育,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创设了富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了浓厚的教育氛围, 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刻教育。

2. 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优势

(1) 挖掘教材资源, 巧用教学媒体, 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课堂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选配政策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民族政策常识专职教师。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 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内容, 选取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 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高度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课题研究。为了稳步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水平, 培养和锻炼一支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队伍, 学校引导有关教师广泛收集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和资料, 结合我校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和教育工作的实际,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3. 做好课堂以外的专题教育和各类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入社区、走入街道、走入企业、走入家庭, 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环境中, 和不同民族, 不同群体的群众进行互动汇演交流, 来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范围, 来让学生更真实的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引入社会资源, 服务于民族团结教育。聘请法院的工作人员担任法制辅导员, 聘请民宗委的工作人员担任民族政策顾问, 聘请老军人、老石油工人讲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聘请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讲解民族团结教育的严峻形式与危害、聘请企业的工作人员讲解民族团结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之, 民族团结教育综合性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科研工程, 需要各方的参与配合, 有待于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探索, 不断开创民族团结教育新的领域与篇章。

参考文献

[1]哈经雄, 腾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2]王鉴.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J].青海民族研究, 2012, (04) .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8

一、关于民族团结与语文课程的教育融合问题分析

1. 语文教学过程中, 民族团结教育尚未引起重视。

各地推进的课程改革, 使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材更新、考核的内容更新, 使老师们压力很大, 疲于应付。而学生最后的选拔还是要看成绩, 重点是知识、能力的考核, 民族团结教育在语文试卷中体现不很明显, 造成部分老师认为知识教学容易出成绩, 而民族团结教育则需要长期的关注和培养, 见效慢, 而且主要是政治老师的工作, 与语文学科的关系不大。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 重视知识能力教学, 轻视德育教学, 忽视民族团结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

2. 部分老师因为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 造成对民族问题不熟悉, 不敏感, 不敢说。

现在教师教学压力比较大, 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上, 因此不关注、不分析国内外的大事, 尤其是有关民族问题的大事。对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知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甚至是不知道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 对学生的问题困惑自然无法给予解答。比如有的学生问党员为什么不能去寺庙, 青海不允许藏族学生学藏文是怎么回事等, 如果不关注时事, 不了解相关政策, 那只能是一问三不知, 大摇其头。因为不知道, 所以不敢说、说不好, 这种做法只会增加学生的困惑和不解, 严重影响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3. 教育的方式方法僵化, 语文教学和民族团结教育油水分离。

一部分教师意识到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也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说教的东西多, 方式方法不灵活。教师只是灌输式的将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告诉学生, 而很少结合语文教学及现实中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不爱听, 其效果当然难如人意。

二、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究

1. 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融合, 把语文真正变成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而语文学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因此使学生爱语文, 学语文, 用语文, 是民族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民族学校教师,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二者的结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 多读民族宗教方面的书, 多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 用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作为学校, 要加强对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学习, 给老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增强大家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促进大家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

2. 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清楚语文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 是材料就得有取舍。以京版教材为例, 在必修三教材中有一篇主父偃的文章《谏伐匈奴书》, 该文章在言情析理方面确实高人一筹。但是这篇文章毕竟是几千年前一位封建臣子进谏的文章, 在对待游牧民族匈奴的问题上, 带有严重歧视色彩, 说匈奴“兽聚而鸟散”“上自虞夏殷周, 固不程督, 禽兽畜之, 不比为人”, 这样的语言处理不好, 很容易伤及学生敏感的自尊心, 影响教学效果不说, 还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大汉族主义印象。所以对这篇文章应该辩证分析, 适当取舍。另外, 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 要学会随时随地取材, 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这样, 你讲的东西才是新颖的, 才是鲜活的, 学生才乐意听、乐意学。

3. 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和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

合起来, 要高度重视听说的能力的培养, 培养促进民族团结的人才。要想把语文教学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合起来, 其重要前提是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创新教育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要推动语文教学的电讯化, 使用电脑ppt、影音文件等形式, 使教学手段多元化, 使语文的展现形式更丰富。在教学方法上要将引导法, 点拨法, 启发法等方法结合起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 语文学科才有趣, 学生才爱学, 民族团结教育才能潜移默化, 深入人心。对一个少数民族学生来说, 如何与汉族人沟通交流, 是一个潜在的考核标准。因此, 民族学校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 要调动学生, 鼓励学生多说, 积极开展课堂辩论,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戏剧、小说, 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使学生能够用汉语进行表情达意, 沟通交流。

三、结语

民族团结教育任重道远,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地位, 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 要积极探索语文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合的途径, 使学生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接受者, 实践者, 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沈桂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2]孟立军.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民族团结的先行者 篇9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消除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现阶段,影响中国各民族团结的因素主要有:

(一)狭隘民族观念的影响

中华各民族的民族观念总体上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但也有狭隘的民族本位思想。建国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氛围中,各民族的民族观念不断融合。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民族观念中的狭隘因素开始显露,各地区都强调局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较之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了,为了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实行了对口支援的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支持,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原因,民族地区的发展仍将落后于全国的发展,造成民族地区群众的民族自卑感,只从横向的比较中看到差距,没有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文化科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巨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落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将继续存在。“据统计,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538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2004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全国2 600多万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低于637元)占到了近一半,达1 300万人。”[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生活水平的差距,引起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情绪失落。

(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

中国少数民族大多地处边疆,土地贫瘠甚至沙化,如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洲面积只占4%,却生活着全区人口的95%,绿洲地区城市人口密度达328人/平方公里,全区水资源开发比例接近50%,部分地区用水超过安全警戒线。一些地方的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使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现象触目惊心。根据2009年新疆自治区环保局的数据,全区天然草场85%已经退化,产草量下降了30%~50%。”[2]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致命的,民族地区人才、技术、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依托,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忧虑感,形成对外来经济开发者的不满,对外来投资者和政府敌对。

(四)民族宗教文化的因素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各自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发展水平,进步方式是不同的,一些民族地区还保持着自己原生态的民族习俗的生活方式。“在新疆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信教人数超过1 100万,占全疆总人口近60%,此外还有人数不等的群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2]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新疆1 100余万穆斯林群众拥有的清真寺数量就达到18万余所,与中亚五国的清真寺总数基本相当。”[2]信教群众虔诚的宗教信仰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分裂分子所利用,以宗教的形式掩盖其政治目的,蛊惑不明真相的信教群众参加分裂活动,宗教的社会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五)民族地区少数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行为引发的负面影响

民族地区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一些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和提拔,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兴土木,拆迁民房,搞整齐划一;只讲经济效益,盲目开发和引进,甚至家族意识,裙带关系,与百姓争利。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和风俗习惯。个别干部道德败坏、违法乱纪,不公正、不作为,引起民族地区群众不满,引发民族纠纷甚至群体事件,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形成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

(六)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因素

中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是跨境民族,与15个国家接壤,稳定民族地区就是稳定边疆安全。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指责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的民族团结,其用心之险恶,天下人皆知。中国境内的极端分裂主义势力与境外势力里应外和,制造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令人发指,使民族地区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遭到破坏。

二、加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国家稳定是各族人民的福祉。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心声。

(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打破民族狭隘观念,培养公民的民族平等意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中,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公共课教学中,在青年大学生中建立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观念,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政府的职责和使命,要树立全国一盘棋观念,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集中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着力解决当前民族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支持民族地区建设,对口帮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力,维护好民族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与民族地区的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结合起来,既要有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又要有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要培育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再生能力,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各地区的帮扶转化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创造力。

(四)坚持反腐倡廉,建立对权利的制约机制,培养为民服务的高效自律的干部队伍

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社会各方面的管理权力和资源都掌握在他们手中,社会赋予他们太多的关注、期望和责任。领导干部不能廉洁自律,将给社会带来责任的推诿、道德的滑坡、贪欲的横流、法律的践踏、社会风气的严重败坏,甚至亡党误国。只有治吏才能治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我党的干部队伍应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的公仆。把不愿意为人民服务、不愿意当人民公仆的腐败干部清除出干部队伍,要建立廉洁、高效,自省、自律的人民信任的领导干部队伍。

(五)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和民族问题对中国的内政发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诋毁,希望前苏联的“和平演变”的一幕在中国重演。他们打着各种“人权”的旗号,利用人们对现实的困惑和不满,欺骗信教群众的感情,挑起暴力事件威胁中国的安全,甚至是草菅人命。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宗教文化传统,关心和支持正当的民族宗教活动,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错综复杂,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服务,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统一战线。

(六)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种恐怖活动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中华各族人民的期盼,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用团结、教育、疏导和化解的方法解决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纠纷,要用发展经济的办法缩小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充分信任和依靠民族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协调好民族习俗纠纷,处理好伤害民族关系的事件。对违法犯罪行为、民族分裂活动、恐怖事件,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任何宗教信仰、任何思想动机,都要依法惩处。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恐怖事件的犯罪分子,要坚决打击。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打击民族分裂和恐怖活动,是中国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民族分裂势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要积极预防,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和排查工作,使各族群众认清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政治颠覆的实质,提高防范意识。

广泛发动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摘要:阐述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中国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指出了只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反腐倡廉,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坚决打击恐怖活动,才能不断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篇:超精密磨削下一篇:高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