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日语教学方略(通用6篇)
商务日语教学方略 篇1
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中日经济交流活动日趋频繁。2006年度贸易统计速报(海关统计)显示,中国二战后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日邦交35周年,随着两国领导人的互访频繁,以及首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机制成功启动,双边经济贸易全面提速。双方密切的经济往来为我国日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同时也给长久以来以培养研究型日语人才为目的的日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关于商务日语的定义,学界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认定[1]。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日语语言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结合。另外,考虑到商务日语教学对象通常是处于中高级日语阶段的学生,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全景商务环境、增加实际应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基本的商务理论知识和交流技能也成为教学的关键。
Lawrence Strenuous与John Elliot两位英国教育行动研究的重要推动者曾分别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概念,认为教师是学校本位课程改革倡导者;以行动促进反省十分重要[2]。因此,我连续以两届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自我教学行动的途径,反思商务日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商务日语教学方略,以期改善本课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教学实践
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分别以本校日语专业的06级与07级两届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商务日语课的实验教学,并连续两年进行了问卷调查。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结合06级的反馈信息修改了07级的教学计划,现将两年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归纳为表1(其中,带★是07级教学中新增内容和形式)。
二、调查数据归纳
本课程的调查分别是在2009年6月20日和2010年6月17日进行的,回收率均为100%,两次调查的内容基本相同,均由四大部分组成。调查表项目一是对学习需求的调查,不分次序,选项依次为:日本贸易实务知识;日本商务礼仪;外贸谈判;日常商务会话。项目二是学生对于授课形式需求的调查。项目三是关于学生对实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项目四是开放项目。为了分析方便,我将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将学习内容的需求度和满意度、授课方式需求和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分别归纳为表2和表3[3]。”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之一就是“专业词汇丰富”[4],而且贸易实务中的词汇会涉及其他很多领域(如金融领域、物流领域、法律领域),例如:“支払条件”、“送り状”、“船荷証券”、“仲裁”,等等。而商务基本礼仪更是如此,无论在公司内还是公司外的宴会、会议、谈判、旅游、接待场合,商务礼仪无不体现其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学习基本的商务礼仪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2. 尝试以商务流程为主线,以会话为背景,穿插商务实务知识、礼仪介绍,以模拟商务实践为巩固形式的交际教学法。
商务日语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校教学范围涉及商务日语会话、函电(经贸应用文)、国际贸易实务。但是,这样单独分开的课程安排往往使各个部分孤立起来,使学生不能对整个领域建立起全面的认识。也有些学校或教材将商务日语分为几大块:出入境篇、接待篇、生活篇、金融篇、IT篇、贸易篇、物流篇等,虽然内容涵盖面广,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容易导致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
我在07级的教学中尝试了将国际贸易实务课与外贸谈判、商务礼仪结合授课的方式。虽然此方法尚未成熟,但从06级与07及的满意度调查数据上可以看出,该方法已经初见效果。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我认为,在今后的商务日语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完善此方法。首先,要从相应流程的会话入手,让学生体验真正的谈判一般会涉及什么内容,其中,要会话内容中一般会出现本流程中专用的贸易术语和商务词汇,势必会激发学生对这些词汇充满好奇感。其次,将学生好奇的商务词汇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分组讨论和收集资料、制作PPT,利用课堂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和指正。最后,要在完全理解会话内容后补充一些商务礼仪知识,并在原会话基础上创设情景,例如添加迎接、接待、倒茶等,让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谈判情景。
另外,由于目前大部分老师都是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专业商务课程培养,很难满足学生要求进一步深入理解商务知识的愿望,因此可以考虑学科之间的合作,如聘请其他院系相关专业老师承担商务理论方面课程。
3.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我从07级最后一项开放性调查中发现,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较一、二年级会有下降的趋势。在确定了需求度较高的学习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教师实现预期效果,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的关键。在教学设备逐渐完备的今天,多媒体课室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方便,例如图文并茂的PPT制作、教学视频的播放、商务题材影视片段的播放、网络平台的建立等都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中日企业文化、经济贸易等的全方位了解。另外,在学生发言和模拟实践环节还可以使用DV进行拍摄,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更加重视其课业任务,另一方面方便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且通过回放对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和纠正。
4. 广泛与当地日资企业建立联系。
要邀请日资企业领导或资深员工来学校开设讲座,使学生间接获得现实职场信息和经验,了解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树立职业理想。还要努力与当地日资企业建立联系,创造参观见习机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增加实战经验,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泽见孟.ビジネス日本語の教え方―日本語の教え方実践マニュアル[M].日本:アクル, 1994:56.
[2]Elliot.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United Kingdom.In S.Hollingsworth (Ed) .Interna-tional Action Research.[J].London:Flamer, 1997:17-28.
[3]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教学研究, 2009:118.
[4]周林娟.唐千友.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分析[J].日语教学研究, 2006:40.
商务日语教学方略 篇2
一、社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分析
商务日语人才大多在日资企业和在日本的中资企业就业,据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的外资企业(除港澳台资企业)共138298家,其中日资企业共22307家,占16.13%。按平均每家日资企业雇用138人的基数计算,日资企业在中国直接雇用了约300万人。值强调的一点是,这并不包括间接产生的雇用&&2005年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连续三年增长。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量攀至峰值,共25796家。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的日资企业减少到22263家。中国外资企业(不含港澳台资企业)的总数也从2008年的251064家暴跌至2009年的139037家。2010年,日资企业数量轻微增长至22307家。同年,在中国的欧资企业共19606家,美资企业共21617家,均比日资企业要少。换言之,除港台企业之外,日企比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都要多。①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万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②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需求较大,另一方面对该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尤其是国外大学很少设立的院校的独立学院,国外这样的研究文献较少。但即使在我国国内,独立院校日语专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教学相应的软件硬件设备都不够完备。学生整体水平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商务日语专业带有较为明确的就业指导性,需要教学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既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又要使他们掌握相当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即培养学生将日语知识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既学好日语,又能满足企业需求。如何让入学时日语基本是零起点的学生达到上述目标,成为日语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从基础日语教学现状来看,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摆脱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希望通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这一项目的研究,推动独立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发展。从日常的日语教学中的小细节抓起,为大家今后的日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勤练习,多实践,体现商务日语专业特色。商务日语专业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又要求其能用日语处理日资企业的行政及外贸等工作,能较熟练地运用日语处理外贸往来单证、商务文书及日常翻译工作,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难免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而学生能完全集中精力的时间更有限,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革。
二、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项目面临以下问题: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尤其是专业类课程不尽合理;基础日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日语运用基础日语能力不足;学习基础日语的学生对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参与度低;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通过教学改革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多运用、多提高,真正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1.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在低年级阶段,可开设中文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步把日语和商贸的课程整合起来,开设经贸日语、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报刊文摘选读、商务日语贸易函电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其次,可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等实训课程统一整合为视听说课,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课件,声、像结合,使多感官得到刺激,从而以听力促进会话,以会话增强听力,在综合训练当中使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补充相关日本文化知识,让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更了解其文化背景,可每周安排学生看日本电影或电视剧,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其次学生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如多浏览日本网站,关注日本新闻,了解日语新动态。
3.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
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一改以往比较枯燥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同学的互动,鼓励学生自己体验日语学习的乐趣,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体现日语学习的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期开展日语演讲比赛、日语写作比赛、或外文卡拉ok大赛定期组织日语角活动,每期有一个主题,如学做寿司、日本和服、女孩节等,希望外教和老师多参与。还可以同学校里的一些社团,如动漫社团等一起组织一些大家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
4.教学方式的改革
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利用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个别教学法等,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并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例如:课文讲完后,或设置相关的场景,或让学生自己设置场景,利用所学语法分组编对话,提高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商务日语教学方略 篇3
【关键词】商务日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训教学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总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中国内需也正在不断增大。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多,其中日资企业就是一只强大的生力军。日本国内少子老龄化问题的不断严重,日本国内消费需要不断下降,日本企业都在努力走出日本,开拓国外市场,中国正是其重要的国外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华日资企业达到2万家之多,其它与日资企业保持着经贸往来的中国本土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与其同时,人才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长,为了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商务日语专业,进行了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人才素质需求情况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从招聘现场以及日资企业人事部门了解到, “语言能力+专业技能”这样素能结构的人才最受欢迎。企业一方面看重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语言角度来说,侧重学生日语听力与会话能力的考察。从运用能力角度来说,侧重对外贸单证文件制作能力,商务文件处理能力的考察。另外,日资企业非常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很看重,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充分的负责感,为人诚实可靠。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目前的商务日语人才教育侧重语言能力层面教学,注重单词与语法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适合岗位能力需求。日资企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素能需求已由单纯的语言能力而转向侧重商务实践能力。希望学校培养的是既具备良好的日语语言能力,又具备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事。
1.教学方式层面问题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目前利用多媒体器材与多媒体材料进行语言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出于资源的局限,多媒体器材尚且没有得到全方位保障,语言教学很多时候是老师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的。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单一,无法从视听的角度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2.教学内容层面问题
目前商务日语专业教学内容分为日语语言方面内容与商务实训方面内容。现行的教学安排中,比较侧重日语语言方面的课程安排,注重语言层面的词汇与语法教学,无法充分保障听力与会话课程的课时量,对学生商务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做得不够。商务实训则局限于课堂实训,过度依赖教材,对实训室的设置与开发做得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训室的场景下进行实景模拟实训。
三、改善的途径
1.丰富教学方式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商务日语教学应丰富教学方式,首先要多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日语会话课程为例,可以截取流行的动漫视频进行场景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动漫这样的多媒体材料既有画面感,它的发音也非常地道,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以日本国家概况课程为例,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材料进行教学,日本旅游网页具有系统完整的日本国家概况材料,既有中文版本也有日文界面,有最新的日本风情图片,感染力极强。借鉴这些多媒体材料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商务日语实训课程也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创造学生进行实景训练的条件,让学生在模拟的公司环境下进行职责分工,做与课程相关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课堂之外应充分发挥日语学社等组织的作用,建立日语之角,组织日语口语竞赛,增多学生课下外语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频率。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晰知识点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加强与当地日资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现实工作环境下情景。明确岗位职责,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个大致的了解,反思课堂学习,增进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改善教学内容
为了将日语语言能力与外贸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商务日语教学过程当中应加强这两方面知识的融合。以日语会话课程为例,在进行日常问候语等会话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将商务场景下的办公室用语融入到日语会话课程中去,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日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会话教学中应注重商务场景的设定,加强商务日语词汇的教学。另外,以日本国家概况为例,应加强日资企业文化、日本外贸现状、日本人商务礼仪等外贸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后续商务日语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外延知识基础。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现状,我们更应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尽量减少使用频率低的词汇与生僻语法的教学,简化语法层面的解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从使用习惯的角度加强学生对词汇与语法的把握,应加强对场景与角色的设定,尽量在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模式下完成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努力将语言与外贸专业知识进行结果,避免单一模式的教学。
四、加强校企合作以开展校企联合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应充分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内参观学习。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聘请企业一线专家進入课堂进行实训课程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努力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在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一线,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大致了解。
充分利用企业内的人才与设备等资源,组织学生与新进员工一起,接受企业内培训。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让学生与新进员工一起参与企业内项目操作实践,体验现实企业文化,从现实的角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结论及今后的课题
商务日语教学是系统而复杂工作,我们要时刻处理好语言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应时刻保持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注重语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今后将继续就商务日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琳.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3)
[2] 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3)
[3] 刘绮霞.论日企的人才需求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 2009(22)
[4] 宋金梅.邓烨桦. 对商务日语课程设置的思考[J] .高教论坛.2009(11)
[5] 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04)
作者简介:
商务日语教学方略 篇4
一商务日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追溯商务日语的发展历史,我们能清晰地发现,伴随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大批日企逐渐涌现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各本科院校在EEG平台上相继开办商务日语专业。到90年代初期随着日企对商务经贸人才需求的增大,90年代中期高职商务日语的发展也悄然兴起。早期高职商务日语的发展主要以模仿本科院校为主,无论是教材的使用,课程的设置甚至于教学目标的制订都以参考本科院校为主。正因为如此,当时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课程偏重理论知识,重视语言本身研究,缺乏语言应用性的教导,无法凸现高职教学特色,培养不出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日语人才。
最近,我们能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不断明确高职高专的培养思路,“就是要培养实践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各企业具体相关岗位的人群。”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高职高专的日语教学研究者们不断开拓思路,积极严谨地进行着专业的市场调研,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致力于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在EEG平台授课过程中,不断将企业的行业顾问邀请到校园,共同探讨实训教材的讲授内容,共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这些教材的问世,既注重专业特色性又注重灵活应用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教材的内容上增加了许多实训内容。这逐渐受到高职教学者与研究者的欢迎与认可。我院商务日语专业的老师们也在不断探索改革,不断转变思路,努力进行更多专业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情景教学法就是我院的一次大胆尝试。
二实际教学体验
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哪种对情景教学法的定义,都表明语言需要在情景语境中去加深理解,情景是一种辅助的手段,通过课上巧妙的运用情景剧方式教学,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语言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运用的自信心。陶行之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可见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效果。
商务日语教学方略 篇5
关键词:商务日语实训教学实施
随着中日两国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对高素质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为了满足商务日语人才市场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商务日语专业,同时针对如何培养毕业就能直接上岗的高素质商务日语人才展开了努力的探索。较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有着授课总学时少、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等特点,如何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构建适合商务日语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务日语人才成为了日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题。
1 商务日语的教学特点
首先,商务日语与基础日语的教学重点不同。基础日语从发音部分开始讲授,重点通过词汇、语法的讲授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而商务日语它是对基础日语的一个延伸、拓展,主要是指在同公司内部人员或公司外部人员进行商务、谈判、贸易、签约等场合所使用的语言。由于是在商务场合所使用的特殊语言,因此受到语言使用规则(尤其是敬语的使用规则)的严格制约,商务日语重点是针对专业用语和固定说法的讲授,提高学生在商务场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商务礼仪的传授是商务日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众所周知,日本乃礼仪之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都非常注重礼仪礼节,在商务场合对礼仪礼节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日本企业认为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代表,职员商务礼仪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因此,日本企业职员的着装、接打电话、接待客户等都有严格的礼仪要求。只有全面了解了日企商务礼仪,才能保证日后的工作得心应手。因此,在讲授商务日语的同时,商务礼仪的传授也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导入日本企业文化是商务日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不同,在外资企业中,日资公司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同于创新活跃、雷厉风行的欧美企业文化,日本企业外柔内刚,严谨有序,重视团队合作。日资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特别注重求职者对日企文化的了解及与企业文化的相融。也只有了解日本企业文化才能更快的适应、熟悉日企工作,更好地融入到日本企业这个大集团中。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商务日语教学不单单是语言教学,还包括商务礼仪的传授和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只有将语言、商务礼仪、企业文化融入到一起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在商务活动现场的实际交际能力。
2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实训教学的作用
高职院校以培养教学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一线工作人员为最终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训教学功不可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正在建设并完备自己的实训室,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努力缩小教学与岗位的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对接。商务日语的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商务日语从业人员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实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商务日语从业人员的有效途径,商务日语实训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实训室中通过实际商务场景再现、各种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每个角色的心理特征,进而掌握每个角色应该具备的日语语言知识,同时也熟悉了日企商务礼仪,了解了日本企业文化,真正提高了学生在商务活动现场的实际交际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了商务日语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 商务日语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
实训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例如有些教学内容不必放在实训室中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有些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实训教学才能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将这些内容从课堂上拿出来放在实训课中进行教学。此外,有些章节可以单独在实训室里进行,而有些章节若和其他章节一起实训教学效果会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同时还要合理地整合教材。教师必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后再进行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实训教学的几个实施途径,希望对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实训教学有所借鉴。
3.1 点表演——以一个商务场景为背景
将教材中的某个商务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训室中进行模仿。比如在讲解日企接打电话礼仪时。教师对一些习惯性表达及日企中接打电话的礼节做以讲解之后,按需要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教材中的会话场景。表演时其他小组成员要认真观看表演,并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要对表演中的错误之处给予指正,这样做既能让表演的同学认真表演,又能让其他学生不至于置身事外,达到积极参与、思考的目的。此外每组学习者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所做的课堂记录对学习者的表演做出点评。对于表演准确、优秀的地方要提出表扬。对于表演当中的不当之处(包括语言表达、商务礼仪等)要进行指导,以便学生在下一次的表演当中能够表现得更加精彩。
这种在实训室中分组分角色表演的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一次次的表演力争使学生在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职业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切身实践,学生能真正地将语言、礼仪结合在一起,达到语言和技能双丰收的教学效果。
3.2 线表演——以两三个商务场景为背景
线表演是对点表演的一个延伸、扩展。点表演是以某一个商务场景为背景,而线表演则是将两个或三个点表演相结合,也就是说线表演的商务情景较之点表演更具情节性、更连贯、更生动。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定一个相对完整或者可以说较之点表演更加充实的一个商务情景让学生来演绎。比如在讲授接待礼仪及商务用语时。教师就可以设定接待客户的一段场景,客户预约——接待——送客。这就将点表演中接打电话、接待客户及送客结合在了一起。有了点表演作为基础,在线表演中学生更能领会每个角色的心理特征,对商务礼仪的掌握将更加熟练,对商务用语的运用将更加准确。同样,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不惜吝啬地给予肯定与表扬,以更大地提高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同时对表演中的不当之处(包括语言表达、商务礼仪等)进行指导。
通过将点表演进行组合后的线表演使学生更能熟练掌握商务礼仪及商务用语。为学生将来进入日企实习、就业做好铺垫。
3.3 面表演——以多个商务场景为背景
面表演是对多个线表演的整合、重组。这是对日企中一系列的商务场景进行真实的、更具情节性的模拟,这是较之线表演更为完整、连贯的商务情景模拟。通过点表演及线表演学生对日企商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已基本掌握,面表演就是对这些片段的整合。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日企商务情景,自己组织分配角色,最后进行表演。这种面表演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熟练了商务礼仪,还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商务日语实训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前体验日企氛围的平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感更强,为将来更好地适应日企的工作环境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琳.《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3期.
[2]王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商务日语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商务日语教学方略 篇6
关键词: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改革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商务日语会话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其教学意义是培养学生日语实践运用能力。但我国日语会话课程教学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1关于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先行研究
1.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其主要改革方向。在过去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是针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课,而忽略了学生对于日语的实际运用。教师上课只是就课本进行讲课,或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解析,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而商务英语教学其本质意义是培养学生对于日语实际应用能力。在现阶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教师逐渐加强对学生口语和听力的锻炼,在课堂上也让学生多听多读,从而改善了以往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应用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商务日语的应用能力。
1.2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1]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具体的日语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从其他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学习而来。以下举出几点例子:(1)情景教学法在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其他教学中效果十分显著,如语文课程等。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营造课堂环境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情景来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学生受到视频、图片、音乐或情景的影响,会对日语学习产生相当高的热情。(2)兴趣教学法在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中效果也比较好。兴趣教学法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兴趣,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具体可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来进行。(3)课堂讨论法主要是加强课堂上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讨论的形势大多以小组来进行,通过讨论来不断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等。
2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日语基础影响改革的成效
在现阶段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中,由于学生日语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到改革的成效。比如在情景教学法中,虽然教师营造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学生也同样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热情,但由于有些学生本身日语水平较差,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是力不从心。在课堂讨论法中,一些学生由于本身基础比较差,完全融入不到课堂讨论里,从而对日语学习更加没有兴趣。还有些教师在进行情景设置中,没有考虑到班级学生的整体日语水平,设置的情景超出了学生知识范围,导致这一教学方法成效降低[2]。
2.2日语会话内容存在问题
日语会话内容也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语言学习本身的特质,学生在进行日语对话时总是先就会话内容进行翻译,然后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最后把回答内容用日语进行表述。而就日语会话内容而言,不能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导致在交流中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这种现状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1)对话交流被格式所限制。在课堂中的对话交流基本都是固定的形式进行,学生可能只要掌握几句课堂常用的日语就能在课堂上完成交流。更有些学生在课前把需要说的话背诵一遍,然后在课堂中再进行交流。(2)这种问题还导致学生对于日语实际运用的能力不高,比如学生可能在课堂中完全能进行交流或讨论,但要真正在实际中应用到日语会话就有些“词穷”。
3完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合理选择教材[3]
在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合理选择教学教材。教材需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的学习现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日语能力。教材的选择应该参考一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择应该注重学生日语实际运用的培养,有些教材完全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教材应该多会话、语句等方面的内容,而非其他。(2)教材知识内容跨度不能太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知识内容。
3.2阶段性选择教学手段
阶段性选择教学手段也是完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根据上文所述,现阶段由于学生日语基础薄弱,一些教学手段相对于而言并不适用,所以阶段性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在学习初期,可以使用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这一阶段日语学习内容大多以发音为主,就可以根据这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日语发音。在下一阶段学生的日语水平逐渐提高,其一般的交流已经可以做到。这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适当模拟出不同的情景,来增加学生日语会话的应用。最后一阶段学生日语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其口语能力也不断加强。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等,扩展学生对于日语的应用。
4总结
现阶段高职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已经不断在进行改革,其改革方向主要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手。但大部分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合理选择教材、阶段性选择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完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只有不断完善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才能提高我国商务日语的教学水平,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优质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竹善.日语会话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27).
[2]姜春枝.试论日语会话课的授课限度与内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