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体育

2024-10-08

体校体育(精选12篇)

体校体育 篇1

人们普遍认为,体校的学生每天都在运动训练,不是天天都在上体育课吗?而事实上,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别。例如:训练课采取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中提高某些项目运动成绩,训练形式往往比较单一、枯燥乏味,评价也往往比较极端,更注重运动成绩。而体育课则不同,教学形式有趣,练习手段丰富,教学目标多样,评价多元,注重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两者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因此,笔者认为在业余体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课是对专业训练和文化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在业余体校如何开设体育课呢?笔者认为相对于普通学校,业余体校的体育课需要在课时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形式方面做出适应性变化。既不破坏体校的办学性质,又顾全学生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一、课时设置与训练周期有机结合

县级业余体校一般设4~9年级,六个年级,按照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4~9年级课时设置要求,每周必须安排三节体育课,而在业余体校的训练制度中往往每天晨训一个小时,晚训两个小时,如果在训练周期内每周再安排三节体育课,则对学生训练质量必定产生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体校的特点进行灵活安排。首先,用体育课替代训练调整周期。在各个训练周期之间一般都会安排一个调整周期,这一周期常常安排一些小运动量训练,达到放松和休整的目的。经过改革后,把这一周期替换成上体育课(见上表),借助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技术学习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为扩大后阶段训练效益奠定基础。其次,根据训练周期安排体育课时。按照国家每周三节体育课的课时规定,那么,一个学期大约五十节体育课,在调整周期中每次调整课安排两节体育课替代,这样,如果一个调整周期是三天,那个调整周期就有六节体育课,如果有五天,那么,就有十节体育课,这为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课时保证。

二、教材选择兼顾课程标准与体校特点

体育课时得到妥善解决之后就涉及教什么。体校项目设置琳琅满目,但是,高专业化让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也往往局限于自身的专项范围,例如,练体操的不知道排球怎么打,练篮球的不知道足球怎么踢,这种现状显然违背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例如,一个练田径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除了跑,什么都不会,体校的训练使其成了跑步的机器。所以,体育课就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一方面体校要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标准接轨。由于许多学生将来要进入高中学习,即回归普通学校教育体系。这就需要学生在体校阶段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即考虑学习的连贯性和发展性,所以,体校应该根据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构建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体校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例如,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所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从而个性化的教材内容应是体校体育课的一大特点。例如,游泳,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少有学校具备教学场地,但是,游泳技能却是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于学生的安全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体校既有场地又有教练,所以,在教材的构建中体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出发构建教材内容。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富有个性

行政班教学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业余体校班级规模较小,本身属于小班化配置,因此以行政班教学对于体校而言是比较好的形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笔者认为业余体校可以采取B型授课和同伴辅导。所谓B型授课是指在一个学年中,由于教学单元的变化,教师也发生变化的授课方式。例如,一个学期中共安排篮球、排球、足球三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那么,在体育课教学时这三个项目的教学分别由体校的篮球教练、排球教练和足球教练担任,充分发挥体校教练的专业特长,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这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同伴辅导则是充分发挥体校学生各自的专业优势,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例如,一个班上往往有不同专项的学生,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那么,在学习乒乓球单元时,乒乓球专项的学生就帮助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辅导———纠错、辅导和评价,在进行排球学习时就由排球专项的学生担任,这样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专项训练。

业余体校开设体育课并不是哗众取宠,也并非画蛇添足,其对于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其他学科和训练所无法取代的,其体现的是对于学生成长的责任和关怀。

体校体育 篇2

一、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全校教练员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好香格里拉城区“元旦穿城”赛跑,丰富城区的体育文化生活。

(二)春节前到昆明看望慰问在训的队员及教练员,带去新春的祝福。鼓励运动健儿努力训练,加紧备战,争取优异的成绩,为全州人民争光。

(三)组织教练员协助教育局实施体育中考的测试工作。同时协同教育部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四)协助州残联选拔运动员及组织训练工作。积极备战云南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及第三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五)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预赛工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所参赛的队及人员全部进入明年的决赛阶段。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并且田径运动员旺堆在铁饼及铅球比赛中获得两块金牌。击剑运动员达娃拉姆获得了一块银牌。同时,我州运动员达娃拉姆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青少年击剑比赛,获女子花剑团体第一名。我州运动员彭灿琴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为我州争得了荣誉。

(六)关于输送运动员方面:拳击3名,两男一女;击剑一名,男;为今后的比赛做好准备。

(七)一年来全体教练员认真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并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工作作风及工作态度,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并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

(八)组织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并同时参加考试,提高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更好的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知识。

(九)国庆节我校男篮到德钦县举行的“太子杯”篮球赛上亲临德钦打表演赛。丰富了德钦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展示了我校男篮的风彩,提高了男篮的知名度及宣传度。深爱德钦人民的欢迎,更好的锻炼了队伍的成长。

(十)组织了全民健身日的“三人篮球比赛”,更好的推广了体育在当今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十一)协助残联参加云南省第九届残运会及第三届特运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自行车lc2级的比赛中我州运动员刘仕华获500米、1000米、5000米三项比赛中荣获三枚金牌。高明杰f44级在标枪比赛中获金牌,铅球银牌,铁饼银牌的好成绩。刘著军f58级在铅球比赛中获银牌、铁饼银牌。陈红文f45-46级的跳高及标枪比赛中获两枚银牌。并且张建平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田径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二)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并制定事业单位设置岗位及实施方案。

(十三)协同香县文体局组织了香格里拉传统的端午赛马节。丰富了城区节日的气氛,弘扬了高原儿女能歌善舞、放马奔驰、热情好动的豪迈之情,同时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延续。

(十四)协助局里面安排的各项工作。接待省里面下来的教练员及省局领导。协助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好“金力手机杯”全国围棋甲级联赛香格里拉站的比赛组织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业务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必须进一步的,使终如一的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丰富文化知识。对待学习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二)对待工作,对待学习要有创新的意识,对创新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必须加倍的开动脑筋,要有大胆的开拓创新的能力。力争把迪庆的体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而努力创新。

三、少体校全体教练员2010年的努力方向和工作要点:

(一)2010年工作的重点是参加好省运会,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全州人民争光。

(二)选拔、培养、输送好优秀的体育苗子,为下届省运会做好准备,要有超前的意识。

体校体育 篇3

关键词: 高等体育院校 附属竞技体校 心理学课程

高等院校附属竞技体校是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为竞技体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长期忽视运动员的道德教育及心理成长,导致部分运动员面临自身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弱、运动性损伤多的尴尬局面,这些问题成为影响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最大障碍。要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面,只有从运动员的心理教育抓起,使运动员产生主动提高素质的动机。

1.开设心理学课程,“心理—道德教育”相结合,从本质上改变学习风气,促进其主动学习。

1.1“心理—道德教育”内涵解析

“心理—道德教育”是教育部关于研究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概念,是在中国文化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形态,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一种心育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2]。它突破了针对少数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辅导框架,实施主动培育优良素质的发展性心理教育,是发展的、主动积极的心理教育,重点任务是优化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创造性,符合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1.2心理—道德教育适合于竞技体校学生。

竞技体校学生的特点:不怕吃苦、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素质低、文化水平差、不爱学习。如何扬长避短,使学生们向有文化、有素质的优秀运动员转变,心理教育是解决途径之一,运动员自我建立正确的心理导向,培养自觉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与习惯,才能使文化课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

2.开设心理课程可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提高运动成绩。

运动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运动员的运动心理能力,最有效的做法是采用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防患于未然。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

2.1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2]。心理专业老师协助教练员进行表象训练,可帮助运动员规范技术动作,增强训练效果。陈舒永、王惠民、刘淑惠等[3]的研究表明,被试在表象某一运动动作时,可记录到该动作所用到的肌肉的微弱的肌电活动,且与实际活动相似。丁学琴[3]等的研究表明,念动表象训练后心率明显上升,皮肤电阻明显下降并低于安静时水平;将表象训练与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其效果要比单独训练的效果要好。祝树明[3]的研究发现,表象训练还可以促进运动员战术水平的提高。

2.2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主要是增加动机、自信,把注意力集中在过程目标。通过长期系统地运动心理训练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3开设心理课程,采用心理干预手段在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的应用。

3.1心理干预在运动员训练阶段预防运动损伤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扫除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既会遇到普通人的问题,又会遇到训练中的消极情绪。心理咨询师给予他们有效的建议并帮助运动员逐步克服消极的心理情绪,使他们注意逐步从外部指向内部,从他人指向自己集中精神进行训练,如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会有效地降低。

3.2心理干预在运动员比赛阶段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对自己不利的状况,平时在心理学课程中多练习调节主义法、激励调节法、不良信息回避法等心理学调节办法,会使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发挥较高的水平。

3.3心理干预在运动员恢复阶段预防运动损伤

疲劳是人们长时间或反复受到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现象。疲劳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因素,采用心理干预手段调节恢复,达到放松、消除生理疲劳的目的;采用认知重建、悉心的关怀等方式使心理趋于平静,消除心理疲劳。

4.开展心理学课程,对受伤运动员给予心理学辅导。

运动员在遭受生理创伤的同时,也会造成消极的心理创伤,在与受伤学生接触中发现,他们多数情绪消极,开展心理辅导对促进伤病恢复及消除消极心理情绪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如与受伤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受伤者的情绪感受;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教会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应期待什么,建立运动损伤应对措施;教会他们怎样面对伤病;向其讲述其他运动员恢复事例等都会对受伤运动员的生理及心理恢复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延长运动寿命。

心理技能训练在竞技体育和文化课教育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心理教育在提高运动员修养、素质、文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心理辅导不仅有助于运动员对现有思想教育及文化课教育态度的转变,经过心理技能辅导后还会对训练态度、临场心态、运动损伤、伤病恢复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心理援助,鉴于上述原因,竞技体校开设心理课程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俞继英,沈建华.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

[2]班华.对“心理—道德教育”的探索——兼论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J].教育科学研究,2010.1.

体校体育 篇4

研究对象为安徽省17个市级业余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整个系统。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2 调查结果分析与评论

2.1 运动员问卷的调查分析

(1) 运动员的地域来源。调查结果表明市级业余体校生源来自城市的学生37.8%, 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到62.2%, 造成这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风险高、成才率低, 多数的家长认为训练太苦, 多数家长不敢冒让孩子搞体育既练不出成绩又念不了书的双重风险。支持孩子训练的家长, 绝大多数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将来能让孩子通过体育这一特长考上大学, 而不是为了进一步从事更高水平的体育专业训练。 (2) 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时间分配情况。在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时间的分配中, 学训矛盾比较突出。体校学生每天训练时间的比较大, 教练员依据比赛的需要安排训练的时间、内容、运动量和训练强度而不考虑文化课的学习, 造成大多数学生上文化课时体力和精力不支, 用于体力的恢复时间多于复习和学习文化课的时间, 长此以往导致了大多数在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成绩和基础相对较差。 (3) 运动员对文化课的学习动力情况。市级业余体校的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占到调查人数的61.35%, 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入学时的文化课基础薄弱, 在入学后学习的氛围欠佳, 学生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而忽略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 加上多数业余体校的训练是半学半训和学训矛盾的突出, 所以感觉在文化课学习动力不足。 (4) 运动员训练年限情况调查。安徽省业余体校多数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较短, 占67.8%的人都在3年以下, 4~6年的占到1 8.4%, 从侧面说明运动员的训练年限的长短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持久性和进一步的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2.2 运动员输送和教练员情况

(1) 运动员的输送情况。根据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近3年向上一级运动单位输送人才的数量情况看, 阜阳、淮南、淮北、池州的招生人数比较多, 宣城和六安每年呈递增趋势。输送的运动员主要集中在优秀运动队和省体院而且运动项目也集中在拳击、举重、柔道、散打等本省优势项目。但近几年在射击、击剑、游泳、跳水等项目也崭露头角, 说明随着各地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大了对一些竞技项目的投入, 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也得到了各界的关注。 (2) 教练员岗位的来源。从表中看出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的教练员, 63.35%是从专业队退役之后到未经过专门的文化课程的培训和学习, 就直接到业余体校从事教练员的工作。仅有15.53%是专业队退役后送到体育院校进修后回校任教的。说明教练员岗位的来源面比较窄, 文化层次不高, 虽然专业技术很好, 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进而训练水平和能力无法提高的现实。 (3) 教练员的工作年限与职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各单位教练员工作年限分布主要在16~25年之间, 分别占30.43%和37.73%, 工作时间占到调查总数的67.70%, 有较好的教学训练经验, “十年磨一剑”正是带队出成绩的时候。其中, 高级职称11人, 中级职称120人, 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数占74.5%。本文认为, 安徽省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4) 市级业余体校管理情况。市级业余体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多数业余体校是集中训练、集中学习的二集中管理模式, 半封闭式管理占56.25%的, 实施封闭式“三集中” (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食宿) 管理模式和开放式的“体教结合”管理模式的各占到18.75%。有部分学校把原来单一只训练的业余体校改制为多元化的体教结合式的俱乐部形式, 占到了6.25%。

3 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发展中的问题

(1) 业余体校发展存在“三弱”和运动员基础差、流通不畅。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瓶颈”, 主要表现为“三弱”即群众认识与宣传的关注弱、普通学校与业余体校的交流弱。“基础差”是指对所从事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和发展认识差, 由于在训练中只是接受该运动项目技术的学习, 教练员一般不对该项目的发展和前景做拓展性的讲解。俗话说:“七分选材, 三分培养。”省内各地市优秀的竞技后备人才苗子常常因为本地区或学校没有相应的运动队进行交流, 也不能确保优秀的“苗子”有到其他地市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的机会, 造成竞技后备人才的流动不通畅, 从而制约了各市间的人才交流。 (2) 教学与训练处于矛盾。“三级训练体制”造成的学训矛盾、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等诸多问题日渐显现。 (3) 教练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主要指的是教练员的科研水平不高, 并不是指他们的竞技体育技术水平的高低。

4 发展策略与探讨

(1) 走多元化道路并迎合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开发多渠道的体育经济产业道路, 挖掘业余体校的发展潜力。策略上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从各企事业单位、行政等部门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补充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业余体校的发展中, 以适应社会供给双方的需求。 (2) 加强地市与区域间优势互补, 促进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根据区域体育整体性和客观性的特征, 区域体育在体育的发展中具有方向的同一性和一致性。加强区域互动, 市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 社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等等各层面之间的互动合作。 (3) 管理的明晰化, 责权利分明“体教结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 体校由县级以上 (合县级) 人民政府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 共同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文化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的体育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建议有独立的业余体校管理部门, 直接集中精力管理业余体校的各方面的工作。加强“体教结合”保障政策和措施的研究。例如, 体育传统项目和中学体育试点学校管理办法, 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 体育职业教育管理办法, 符合运动员特点的教育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体系, 符合教育规律的运动训练制度、竞赛制度等。 (4) 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教练员应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优化竞技人才的培养过程, 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水平, 并通过加强科学化训练自我创新、团队之间的互帮互助比学风、比业务等办法使教练员的业务和能力得到提升。 (5) 借鉴他山之石—人才管理模式的本土化。促使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人才数量增加的同时提高育人质量, 以达到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良性持续发展的目的。如杨再淮 (2 0 0 1) 的“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曹灵 (2 0 0 1) 的“我国大中小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赵玉亭等人 (2 0 0 0) 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交流方案的研究”, 等相关的研究, 对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培养方式的探究都是值得借鉴的。所以, 要结合省内各地市及各区域间自身体育发展的特点, 使得制定的相关管理条约本土化, 以适应本地区体育人才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回顾、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EB/OL].http://www.sport.gov.cn, 2003-07-24.

[2]杨烨.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61-64.

体校后勤人员总结 篇5

高校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食堂的运作、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立足于为全校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的利益,更要兼顾大学生的利益,决不允许经营者为谋取更大的利润而随意提高价格。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监督首先管住价格,对大众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价。

2、严格学生食堂的餐饮准入制度。

对学生食堂经营着,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制度,各有关方面(包括学生)均应有代表参加招标工作,防止暗箱操作及其他不正当之风。

3、学校与经营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签订契约,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方法,不符合条件坚决取消其经营资格。

4、严把食堂卫生准入关

对食堂的卫生状况加以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请校、系学生生

活部的学生干部共同参与食堂管理与监督,由生活部收集同学们对食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定期召开生活委员会,及时处理和改进同学们对食堂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这个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同时,食堂内部也要加强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要求食堂全体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食品加工,此外,加强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不符合卫生食品法坚决抵制。

浅议体校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有效教学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的优异表现,英语在体育运动学校的地位以至整个体育界的地位日显重要。体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都是各个项目的运动员,他们的主课就是体育。学生每天一半的时间用来上课,一半的时间用来训练。要学好文化课时间得不到保证,英语更是如此。体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的兴趣不高,英语在体校的教学中是最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一门课。因此,加强体校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学生喜欢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能够事半功倍,同时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效应用是我们体校英语教师现阶段应当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扎实教学,关注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的教学首先需要任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真心热爱。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课程准备十分充分,课堂设计非常合理,但教学成果往往不尽人意。这种结果的造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忽视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1.兴趣与爱好;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5.自信心与好强心;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7.高抱负;8.焦虑。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而表现为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这样,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智力因素加强关注,用这些因素的影响、维持、调节以及弥补作用促进教学。以兴趣和爱好为例,学生对英语,或者英语的某一方面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自发地去学习,并在随后真正的实现对英语本身的热爱。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样,在课堂上开展趣味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而且能迅速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探索有效教学

英语是大多数学生所接触的第二语言,在学习前往往没有基础或基础较差。同时,对体校学生而言,他们是以体育为主,没有较多课时和自学时间去学习英语。英语教学必须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教学内容并且使学生获得所需的专业知识。这样,英语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下面谈谈这五种教学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具体的形式和影响。

1.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 序逐步理解。如英语课文讲解语音、词汇、短语、句法结构、语法、课文分析时,均是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部分。但针对体校学生,突出重点,适当减少听力,发音,语法等方面的要求和讲授,重点关注体育词汇和英汉翻译中句式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相应的专业单词和短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重点的不同合理调配时间,避免语言啰嗦含混。

2.多样化教学:如多媒体的画面等等。如在讲授语法结构时,可以安排一些英语原版电影观赏课程。在观看过程中针对电影中的台词进行语法分析。

3.任务导向:每次的英语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无目标的教学内容应当注意减少、合理调整甚至完全删除。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全体,不能只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专业课教师在拥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课堂的主导能力更要加强。

另外我们要注意,所谓强调主导,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表现学习的欲望,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每个学生,承认其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会成功的愉悦。要关注学生,更有耐心。

5.确保学生成功率:由于英语教学所在的语言环境是中文,这样就特别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注意在操作中应把握以下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从而在确保学生成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唤醒英语学习的自信。(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也不应把确保成功的目标狭隘的定位,诸如考100分,得第一名等。)

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与教育条件下,在大班额集体授课的学习条件下,如何在体校英语教学中利用非智力因素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正面影响和逐步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课堂的时效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是摆在我们体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条带解难题。所有的理念宣示、理论设计或他国他人的实践经验,都只是我们破解这一难题的借鉴和参考,而真正有实际效用的答案,还有待我们体校一线教师自己去尝试与创造。

参考文献: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体校体育 篇7

一、基于云计算的体校智慧校园的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1]云计算技术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以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为例进行探讨。

(一)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校园网络而言,它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随着校内各种应用服务的增加和校内师生终端数量的不断增长,校园网带宽逐渐表现出阻塞问题。校园网带宽的扩容能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造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校园网内的机房几乎是公认的病毒集散地,云计算给校园网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的问题,布局结构合理的校园网络,使其覆盖面更广、更安全。此外,数据集中存储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安全监测,即将信息资料存储于数据中心之中,然后对数据资料实施统一管理,并分配资源、均衡负载、部署软件,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应用成本[2]。

(二)多媒体教室

云计算提供了Iaa S、Paa S、Saa S三类服务,首先,Iaa S(基础设施服务)可以给教师、学生提供云存储和云计算的服务,减少本地存储带来的很多不足;其次,Paa S(平台即服务)可以减少开发人员花费在基础设施和应用维护上的时间;而Saa S(软件即服务),只需要在云计算系统平台上建立一个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服务器,在这个服务器上安装好所有的多媒体教室中会用到的教学软件,借助于这个平台,任课老师登录该服务器,配置自己教学所需要的系统,选择相应的教学软件,就能从学校共享资源里下载自己的课件,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下载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在云资源中共享课件,更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发展。另外,利用云环境提供的功能,学生可以完成注册、登录、个人资料的更改与完善、查询成绩、作业提交等功能,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完成成绩录入、课程管理、分发作业,可以在线上分发、批改作业。

(三)物联感知系统构建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采集器、传感器以及现代高清视频监控感知设备,有效实现数字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在智慧型平安校园中,逐步把现有监控设备整合到一体化的智能安保平台中,实现灵活监控模式,并且支持无线、智能终端等多种监控模式。可以实现监控图像的智能分析和预警等功能。在节能上,利用智能传感技术,对学校的各种电器设备的耗能情况实施监控、优化调度,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降低学校运营成本,实现节能型绿色学校的建设。在智能化保密措施上,利用二维码监测技术或嵌入射频监测技术来确保重要文件、设备的安全[3]。

二、基于云计算的体校智慧校园的应用

利用云技术,可以整合教育数字化资源,节约软硬件成本,并为学校的数据安全提供保障,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室等场所,为学校发展带来的好处有以下方面:

(一)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 教学日常事务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设中专部,附设初中、小学全年段。目前学校有办公室、训练科、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场馆科等行政部门。从教学管理来看,每年的学生分班、进班以及教师、课程表安排等方面,都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做大量的工作。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效率,从而节省人力。利用云计算技术来统计学生上课的考勤情况。在课程表的编排上,输入任课教师及课时后,计算机可以自主运算整一学期的课程表,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 教育教学

在教学上,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基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评价。通过云平台,帮助学生改变现有的学习陋习,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利用智慧教室,通过共享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教师能通过平板电脑进行授课,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真实性,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这也更加符合体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能在线答题,教师也能给予及时的反馈,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云管理平台可以反映教师教育的质量及进步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监控和反馈的功能。教师可以了解到整个年级学生的成绩,进而能对学生的成长做全面的质量分析。

(二)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1. 利于学校领导全面把握学校工作

通过云平台,校领导可以更好统筹安排工作,实时掌握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校领导外出交流考察的机会多,有时会对纸质版的文件无暇顾及。通过云平台,校领导可以和师生在线上交流,这样领导就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把握学校的动态,提高管理学校的效率。

2. 利于各部门交流工作

教务科、训练科、办公室等部门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各部门的信息互动交流,学校可以快捷轻松地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发布重要通知、检查监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各种文件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处理,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例如,在完善智慧教室、配备传感器等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把学校教务科、场馆科、办公室、训练科等科室,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实现相关的数据调用。实现在人事部门教职工的管理(包括教师人事信息,教师业务信息、教师业务笔记)、学生管理(包括学生档案、学生学籍、学生训练成绩、学生文化成绩、素质评价)、教务管理(包括考务管理、排课系统、调课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招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学校财务部门通过云平台将教职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的发放明细发送到职工的个人账号以实时查看到自己的信息。当学生、教师、家长走进校园,就能便捷地了解到信息,从而享受智慧化的服务。

(三)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在学生的管理上,云平台能实现对学生生活轨迹的追踪,用户只需要登录云计算客户端,就可以实时享受云系统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里面有学生的考勤记录,宿舍管理、图书馆的使用,场馆的进出、考试监控和进出校门等方面。学生凭借智慧卡就能实现图书馆借书和出入校门的身份识别。图书馆是学生查询课外资源的常用途径,通过建成云服务平台框架,图书馆可以实现随时为师生提供最新的消息,从而减少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量。学生使用图书的程序也更为简洁,只需要一个与这个平台相连接的终端设备,就可以查询到图书馆平台上的消息,这个终端设备可以用电脑、平板或者是智能手机,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图书资源。

(四)在教师和教练交流中的应用

体育运动学校实行半天文化课学习、半天训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练的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学校的学生还有部分是非在校运动队,平时训练不在校园内。教师对外校教练的沟通工作就更为困难,通过云计算平台,教师、教练可以直接登录系统,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成绩分析),可以通过云技术建立教师和教练之间的点对点交流平台,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动态,使教育成为一种合力,帮助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三、结语

云计算已经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为广大师生带了诸多便利。在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云计算技术虽然拥有广阔的应用基础,但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时,也要注意对教学、管理、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与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基于云计算的在学校校智慧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李征.云计算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05):48-50.

体校体育 篇8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疆体职院、乌市体校、伊犁体校、阿克苏体校、巴州体校、喀什体校6 所体校中职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 有效问卷939 份, 其中男771 份、女168 份。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符合研究要求。

二新疆体校生人口学分析

1 男女比例分析

调查显示, 新疆各体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8:2, 男女比例明显失调。由于民族文化习俗, 南疆地区阿克苏体校、喀什体校男生比例最高, 均为86%以上。女生比重最高的是巴州体校, 比例仅约25%。男女比例失调在体校具有普遍现象, 这给学生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偏差。

2 民族构成分析

统计显示, 新疆体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非常高, 平均比例达64%以上。南疆喀什体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最高, 达到90.3%, 基本是维吾尔族;伊犁体校民族学生比例为85%, 超过50%为哈萨克族。总体来说, 少数民族学生多于汉族学生, 南疆体校少数民族学生以维吾尔族为主, 北疆少数民族则以哈萨克族为主, 体校生民族构成特点和新疆民族区域分布一致。学生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为明显, 与汉族同学交往时在语言、文化、行为习惯等方面明显的不同, 文化信仰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互间的沟通。

3 学生生源分析

新疆各体校学生中, 来自城市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3.4%, 来自乡村的学生大约占总人数的46%, 来自农村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3。来自城市的学生较少, 阿克苏体校、巴州体校、喀什体校、伊犁体校学生来自城市的比例均少于20%。乡村学生居多, 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给教学开展带来很大难度。

三新疆各体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1 体校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 95%的体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对老师和父母逆反, 独立意识增强, 但又不能完全自立, 内心矛盾;好胜心强, 不甘落于人后, 但学习成绩差和技能提高的有限性等扩大心理落差, 使得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学生中缺乏毅力者不在少数, 坚持不见效果, 很容易放弃努力。另一方面, 由于男女比例失调, 男生很少有“表现”机会, 也会使一些不良行为恶性循环, 个别学生自暴自弃。

38.4%的学生有低自尊表现。主要表现为:1思想较偏激, 自控能力差, 抗挫折的能力差;2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对学习没兴趣, 旷课现象严重;3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民汉间语言、思维、行为习惯差别较大, 沟通不良;4破坏性强、攻击性行为普遍存在, 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下意识破坏公物来发泄内心焦虑。

造成学生低自尊的社会因素有:1家庭因素:或经济缺乏、或放养式教育、或家庭矛盾频发。2心理冲突:内心苦闷、孤独、极端, 心理亚健康。3网络沉迷、负性事件等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巨大。

2 体校生对学习的认同

南疆“双语”教学覆盖面有限, 语言问题成为民汉之间教学、沟通首要障碍。民考汉学生专业内容学习有一定难度, 专业技能仅是模仿, 这对于学习基础偏低、热爱体育、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是严峻考验。体校中, 学习态度起主导作用, 技能好的学习成绩也好, 技能差的成绩相对也差。

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现象很明显, 多元文化并存。民族学生对汉族老师文化认同面临着不少挑战, 加上低自尊导致学习压力较大,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抗衡或抵触。

3 体校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

调查显示:体校生对心理咨询持积极态度, 68%的学生“未找过, 可能寻求心理辅导”, 25%表示“未找过, 也不会找”。实际上, 前来寻求心理辅导的仅占4%, 但这4%并不能反映体校生对心理辅导的积极态度, 也并不能说明现今体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因为, 这4%中大部分学生是性格活泼、外向、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 他们勇于来心理咨询室来寻求解决的是与现实相关的问题, 并非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前来咨询学生只有不到1%的学生有适应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 需要进一步关注。

4 教学、训练情况反馈分析

体校生重视体育成绩, 文化课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不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 个别运动员认为到学校来就是为了专业技能的。教学采用相对评价方式, 教学积极性受到抑制;教学有挫败感, 容易懈怠, 教师常需要通过自我调节缓解不良情绪。

体育生崇拜技能强、训练水平高的教练员, 经统计, 68.4%的学生服从于教练员的管理。但教练的管理多数是在训练场, 学生不认同教练之外的人员管理, 出现的管理真空易引发心理冲突。

心理辅导需灵活应用心理咨询手段来疏导学生的问题, 心理问题的凸显一般有较长的发展过程, 具有一定隐蔽性, 再加上心理辅导渐进性和后效性很容易影响让管理者对忽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四专项运动对体育生的促进

1 专项是体育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释放方式

心理健康是一种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体育运动所倡导的也是一种健康、高级、崭新的现代生活目标, 它是社会成员缓解精神压力、人们发泄积蓄心中的攻击性的的一个安全释放口。体育运动冲击不良生活习惯, 抑制精神污染, 引导院校风气。专项作为体校生的选择, 是他们热爱的, 能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健康方式。结合专项进行心理疏导, 能有效释放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能有效杜绝不良习惯。

2 专项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常见心理问题

调查表明, 学生专项训练之后, 学生在情绪上会有明显的、短期的、积极的变化, 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困惑等负面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管性别、个性如何, 保持在中等强度并持续30-70min训练否, 均会获得情绪上的改善, 获得更多的正能量。更对体校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改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专项运动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调节心态。专项运动吸引着体育生积极参与, 融入群体后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在以身体运动为方式的交流互动中, 学生性格特征、聪明才智, 都得到披露和展现。在轻松团队中沟通思想, 能够消除隔阂, 弥补裂痕, 强化精神, 创造融洽氛围。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体校心理健康教育重心理问题调查, 轻心理训练与疏导

运动学校的学生灵活性强, 愿意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具有冒险精神, 尝试多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忽视心理训练, 更关注运动技术水平, 尤为重视对比赛的结果。

2 体校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与授课方式不符合其个性特征关系

体校生正处于“青春期”, 而且多动, 是容易出现各类心理冲突的年龄;学生的智力正常, 倾向于操作层面的学习;文化课基础差, 与以往所学知识以往断层。

3 屈从于权威, 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

体校生性格基本为外向型, 人际关系融洽, 只服从教练员的管理;近4 成学生表现出低自尊症状, 情绪控制能力稍显薄弱。

4 自控力不强, 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现实环境中不如意, 学生们倾向在虚拟网络中得到心理补偿。网络产生的精神依赖日趋明显, 影响体校生正常的认知, 情感和心理定位, 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六对策建议

体校生由焦虑、自卑、文化认同等引发的诸多心理问题。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心理疏导应当以正面教育和激励为原则, 最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 逐步树立自信、自强、自制的信念。

体校生有很强的两面性, 受负面事件影响较大, 反复性大。男生中提倡阳刚教育、自我激励。女生要发现自我价值, 在进步中肯定自己, 激发潜力。要加强积极疏导, 鼓励多观察、勤思考, 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新疆处于多文化, 多宗教相互冲突和融合的地域, 学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影响较大, 民族凝聚力较强, 民族文化认同感明显, 教学内容和手段要丰富多样的同时, 尊重少数民族思维习惯, 会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心理辅导老师要深入训练, 观察学生的行为及特点, 及时了解学生实际需求, 配合教练员解决情绪调整等问题, 结合专项训练促进学生成长。教练员与教师各尽其能, 多沟通,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无知无畏到有知有礼。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2001.

[2]马维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 (10) :10-14.

[3]梁炳香.论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8 (2) :22-26.

[4]高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56-58.

[5]郭念锋, 虞积生.心理咨询室[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7]潘强.中职生社会适应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体校体育 篇9

1 调查对象

以北京市海淀游泳体校和嘉兴市游泳体校两所游泳体校11~12岁运动员训练情况为研究对象。针对两所体校11~12岁运动员训练差异进行调查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两所体校2011年~2013年11~12岁组比赛成绩对比与分析

根据两所体校2011-2013年11岁组和12岁组,每年找出一场的市级以上的比赛分别对比赛较突出运动员成绩做出记录进行对比得出以下见。

海淀体校短距离项目平均成绩分别是,50、100自为31.5和70.6s50、100蛙为39.7和85.8S50、100仰为36.3和77.9 s50、100蝶为33.7和76.3s。而嘉兴少儿体校短距离项目平均成绩50、100自为32.1和72.2 s50、100蛙为41.4和87.3 s50、100仰为37.7和79.3 s50、100蝶为35.1和77.3 s,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海淀体校的运动员短距离50米、100米成绩明显优于嘉兴少儿体校的成绩,各个专项蝶泳、仰泳、蛙泳、自游泳都是海淀体校运动员成绩明显好于嘉兴少儿体校,有显著性差异。

在中长距离项目上,海淀体校200混平均成绩为163.9s,400自平均成绩为311.4s。嘉兴少儿体校200混平均成绩为163.7s,400自平均成绩为309.9s。在200,混合泳和400,自由泳等中长距离项目上,两所体校成绩几乎相同,比较50,和100,的成绩来看没有明显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经过对两所学校2011-2013年比赛成绩对比和对两所学校的调查发现,海淀体校针对运动员的陆上练习和水上练习安排内容,主要针对相关的比赛项目制定的短距离、中距离的比赛,练习的方法手段所达到的效果在比赛成绩上有明显体现,而嘉兴少儿体校短距离项目50m和100m成绩有明显的差距,但根据嘉兴少儿体校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来看,陆上练习主要针对运动员的柔韧和灵敏,水上练习也是以大量的有氧练习及呼吸管技术练习为主,所以在200 m和400 m的成绩上有明显的提高,与海淀体校的成绩相差无几,这种训练方法手段重视培养运动员以后的运动成绩。

2.2 两所体校陆上训练安排的方法与手段

2.2.1 两所体校陆上身体素质训练对比

海淀体校陆上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以速度和力量练习为主,柔韧和耐力练习为辅,灵敏练习相对较少。嘉兴少儿体校路上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以柔韧和耐力为主,灵敏和速度为辅,力量练习相对较少。两所体校针对身体素质练习中的侧重点不同,海淀体校主要偏重于力量与速度为主,嘉兴体校主要练习学生的柔韧与灵敏,这体现两所体校根据陆上训练的重点有些不同。

2.2.2 两所体校陆上训练手段和辅助器械对比

(1)海淀体校陆上训练的手段与辅助器械

从上述表1看出,海淀体校陆上训练的11~12岁陆上训练的手段丰富,有专门给运动员训练的力量馆,各种器械完备,针对性较强。

(2)嘉兴少儿体校陆上训练的手段与辅助器械

从表2看出嘉兴少儿体校在柔韧、耐力、灵敏训练上安排了相应的专业手段,以合理的训练和强度来练习这个年龄段的陆上身体素质之训练。

2.3 两所体校水上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安排

2.3.1 两所体校水上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主要训练内容和比例

海淀体校11~12岁年龄组水上训练安排多以糖酵解、混合供能为特点的中距离100 m、200 m训练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混合为主附带25m、50m的快速短距离冲刺为辅,各占正堂训练课的46%和27%,400m及以上的有氧训练多为自由泳配合练习,占正堂训练课的27%,相对于短距离和中距离练习的练习较少,主要针对100~200m中距离训练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嘉兴少儿体校11~12岁年龄组水上训练安排比较平均,训练重点放在了糖酵解、混合供能的100m、200m和有氧功能的400米以上距离,各占训练比例的40%。25m~50m的短距离训练较少占%20。可以看出嘉兴少儿体校主要针对这个年龄阶段需要有氧训练为基础的特点进行中长距离的训练较多,充分让运动员把有氧能力及基础性训练做好。短距离的短冲和冲刺练习,培养运动员爆发力的能力和训练安排相对于较少。

2.3.2 两所体校水上训练辅助器械和主要训练内容

海淀体校11~12岁水上训练器械,上肢练习以划水掌及夹板划手为主,对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要求较高注意抓水及抱水的实效,技术动作要求较高。下肢练习以基本的扶板打腿为主。全身性的练习以单臂分解六次打腿一次划手为主,让运动员理解感受手腿配合的基本节奏。

嘉兴少儿体校11~12岁水上训练器械,上肢练习以夹浮板的自由泳划手为主,一般采取包杆游的有氧练习,强度要求中等,更适合11~12岁的运动员划水的技术动作。下肢练习主要是采取浮板打腿练习和带脚蹼打退练习。全身性练习主要采用带呼吸管中长距离的技术练习,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身体位置,更好的转肩,滚动式前进,为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海淀体校和嘉兴少儿体校11~12岁运动员从成绩和竞技能力上看,海淀体校占有较大的优势,但从青少年训练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嘉兴体校训练方法与手段更注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和技术培养,更利于青少年运动员发展。

(2)两所体校的训练针对性有所不同,海淀体校偏重与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方面,特别是身体素质练习和辅助器材上,而嘉兴体校则注重耐力、速度、柔韧方面的训练。

(3)海淀体校和嘉兴少儿体校11~12岁运动员训练,陆上和水上训练方法和手段都有各自的训练独到之处。

3.2 建议

(1)从运动员培养与显示成绩发展的角度上,采用科学的训练原则与方法手段,针对运动员的发展特征进行科学的练习。

(2)身体素质和技术练习训练,希望两体校更注重发展运动员灵敏素质和全面提升,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采用更多样的练习手段。

(3)在训练的辅助器材及对运动员的体能培养方面,两所体校可以引进更先进的器材和用多种方法去培养体能。

参考文献

[1]木子游泳运动员利用脚蹼和呼吸管训练可以提高成绩[J].游泳,1997(1):12-13.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白雪,李宁,刘丽坤.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对未来成绩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陆伯布.用阻力器加脚蹼打腿练习对提高自由泳、蝶泳速度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5,31(10):49-51.

体校体育 篇10

一、走输送路线, 培养专业运动员

体校作为向上一级优秀运动队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特殊学校, 笔者认为各级体校应该把输送优秀运动员作为体校工作的重点, 但在输送过程中应注意几下几点:

1、专项不符合, 应直接输送。

由于各类体校的经费和条件不同, 在招生中, 考生所受专业限制很多, 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好, 但没有对应专业的考生, 体校不应该局限在本校专业中, 这样会使运动员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中训练学习, 很难取得好成绩, 从而影响其发展, 造成资源浪费, 进而无法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而在毕业后因运动成绩一般而无法找到好的出路。为此在遇到此类考生时, 不应盲目接收并安排在其他专项中, 应在此类学员没有进行专项训练前, 学校或教练员出面联系其他体校的相关专业, 让学生能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项目, 进而取得好的运动成绩, 并输送到上级专业队中。这样防止好的运动苗子, 因训练和学习的错误直接断送其运动生命。

2、条件不允许, 应间接输送。

基层体校因各种条件的限制, 很多好的运动员在训练中提高幅度不大, 很多运动员在输送到上级体校后, 运动成绩增长较快。借此, 当本专业的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后, 尽量与上级体校联系输送, 借助上级体校优秀的训练环境、设施、方法来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水平, 使优秀运动员能够得以突破, 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命, 让他们有能力考入自己喜欢的专业队中。

3、专业不适合, 应改项输送。

由于体校所招收的运动员年龄都在14岁左右,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为此, 在进入体校后, 身体各项素质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 如果发现运动员不适合现在的运动项目, 应及时给予改项, 并寻求对其适应的项目输送到其他运动队中, 从而让运动员发挥更好的体育潜能。

二、进行单招考试, 进一步深造

对于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 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走输送的路子。但毕竟这类学员不是很多, 大多数学员在进入体校后运动成绩一般, 无法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那么笔者认为此类

想感情。

3.《汇流》系俞逊发于1977年年在加拿大看到世界上最大的尼亚加拉瀑布, 为它的壮观而惊讶, 顿悟而作。

4.《第一笛子协奏曲》又名《梆笛协奏曲》, 由台湾马水龙先生创作。

全曲用竹笛与西洋管弦乐队的协奏形式、以复式三段体的结构, 运用主题音乐的变奏发展而成, 描述了中华民族历史久远与伟大。

5.《竹迹》系谭盾先生为举办现代作品音乐会而作的一首无伴奏的独奏曲, 特意写给俞逊发演奏的。

曲名取足迹的谐音, 意在用竹笛来表现人的足迹。

6. 节选自曲广义、树蓬编订的《笛子教学曲精选.上册》第2页。

参考文献

[1]邢野.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运动员可以考虑寻求单招考试的方向。

单招考试, 对于一般体校运动员来说, 毕竟是通过层层选拔后进入体校的, 所以术科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单招考试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二级运动员水平, 体校学员普遍都能达到, 只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 就可以轻松考入自己喜欢的大学, 从而继续深造, 不至于中专毕业后很难寻求出路。

三、重点培养体育理论学习

国家的体育人才是以金字塔的方式排列, 塔尖上的优秀运动员毕竟是少数, 对于塔底的基层体校学员, 为了谋求发展, 就必须在教育上下功夫。笔者认为由于运动员重训练比赛轻文化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 基层体校应该在教学方面寻找突破。不能单单局限于普通文化课的学习, 应冲破传统, 寻找新思路。把重点放在传授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知识上来。例如各类运动的裁判方法, 各类运动的简单技能。使运动员除了本专业外了解并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后考取二级裁判员证书, 为今后谋求发展铺路。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对体校运动员的教学训练中, 笔者认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毕竟学员在考入体校时的年龄只有14岁左右, 其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熟, 我们要对运动员多做思想工作, 使他们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经常向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传授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拼搏进取精神, 使小运动员们从小树立为中国体育事业争光的信心和决心, 让运动员们从心底里抒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在他们毕业后继续保持这种精神, 使他们能够在各行各业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从而改变大家对体育运动员素质低的偏见。

五、分析形势, 走联合办学之路

对于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 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再适合做运动员的学员, 笔者认为不应该让这方面的学员自暴自弃, 除了培养他们体育理论的学习外, 应该与其他中等技术学校沟通, 根据学员的兴趣找寻相关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 使这方面的学员能够多学一门知识, 多一条出路。

为了能让体校的事业良性循环, 保证生源是前提, 只有让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有好的出路, 才能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奔到我们的学校中来。体校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大胆创新, 改变观念, 认真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 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事业继续下去,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2]贾德义.山西二人台传统剧目全编[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5.[3]贾德义.二人台[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0.4

[4]邬满栋.谈“二人台”音乐的竹笛演奏[J].北京:中国竹笛杂志,

[5]霍伟.冯子存弟子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

[6]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1.[7]俞逊发, 许国屏, 周大成.笛子考级问答[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

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 篇11

关键词 经济社会 转型 时期 搞好体校 训练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重大结构性变迁必将产生大量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冲突。按照这样一个说法,体育工作更是毫不例外。因此,在这一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能够保持基本运转和自我调适,是有效控制和缓解社会各种矛盾的关键所在。如何搞好体育工作,特别是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实现其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县区业余体校现状与缺陷

业余体校作为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最基层单位,在我国建国后的体育人才培养的“三级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转型,业余体校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笔者实地调查认为,当前县区业余体校的状况分别是:第一,社会关注度明显下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后,业余体校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相继下降,在社会上受到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降低,有些业余体校的生存状况出现了问题,甚至于被迫整改和关闭;第二,后备人才培养相对单一,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再以竞技体育为主;第三,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缺乏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第四,封闭自守,缺乏与其他各类学校的交流与联系;第五,业余体校没有训练场地,缺少训练器材,难以满足训练需求,甚至关停并转;第六,体教结合难以实行,无法满足学生训练与学习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总之,我國经历了风雨辉煌的业余体校却仍以发现人才并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唯一目的,这显然已经不适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由于竞技体育本身的特性,多数人由于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将成为他们在体育方面培养人才上竞争的瓶颈和障碍。上述问题的存在都是直接影响着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则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将会出现枯竭,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二、业余体校的发展思路

为在经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搞好县区业余体校工作,确保县区业余体校建设迅速走向正常化,并解决当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县区业余体校今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观点,可供体育各有关部门及行政主管部门参考与借鉴。

(一)进一步将办好业余体校看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繁荣体育文化事业,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建全和完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科学评价体系。

(二)进一步明确业余体校在各地区的地位,将业余体校作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服务的基地,归属国家事业单位,业余体校的办学不能产业化。

(三)进一步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将国家资源和政府拨款充分合理地用于青少年体育培训中的同时,争取更大投入,提升业余体校办学层次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培训力度。

(四)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新路子、新办法,在教学管理、体育普及、专项训练、开发人才资源、资金和场地设施利用等诸多方面全面协作,推进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普及,加速培养体育人才。

(五)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结构,基础项目政策扶持、重点项目、优势项目全面保证。体育人才的引进实行高度的计划性和责任制,确保引进的成功率。

(六)业余体校的办学必须与我国的教育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相适应。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市场中求得生存,所以学校的生存才是第一位。比如建立多个训练中心,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教师,带动整个社区或地区的体育消费,把许多成年人吸引到这来,活跃当地的文化生活,形成产业规模,这种做法既给体校创造很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生源。因此,只有按照上述体育模式进行办学县区业余体校才能发展。并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能够优化培养人才的“载体”,包括各级业余体校内部的人才结构,能够加速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能够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

(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业余体校训练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既要表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又要保持计划经济的优点,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走青少年业余训练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及培养运动员体制的多元化之路,使业余训练的发展和行政体制调整逐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匹配,发展的方向与国家培养人才计划相衔接。

(二)随着国家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不可能再投入大量资金直接举办青少年业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在这种形式下,引进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已成为势在必行。其中业余体校走市场化道路,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是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只有这样,业余体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等问题,把生命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体校举重创新教学探讨 篇12

一、举重运动的特点

举重运动是一项特殊的运动形式, 其相比长跑或篮球之类的运动项目较少见, 其主要是指通过双手举起重物, 旨在发展力量和增强体质。 根据国际惯例, 其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项目, 即竞技举重、力量举重和健美运动。 竞技举重是各项运动会常有的运动项目, 主要包括抓举和挺举两个内容。 而力量举重则包括深蹲、卧推和硬拉等三个子项目。 健美运动则是常见于各类健身房, 其以身体的各种造型、肌肉的形状和体型的健美为主要内容。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举重, 它们都有一些相似之处, 它的基本特点是负重练习;向上用力与向下蹲低承接杠铃的协调配合是其基本的技术特点;其基本的生理特点是在最短时间, 爆发最大用力。

二、影响举重比赛成功的因素

举重是一项特殊的运动项目, 其涉及身体力量的爆发和稳定, 其看似十分容易, 但其需要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协调与配合。 因此, 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分析, 笔者将影响举重比赛成功的相关因素概括为四点:一是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影响举重比赛的关键因素, 力量来源于身体, 而心理则是调动力量的关键。 如何沉着冷静地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沉重的杠铃, 并在众多观众面前完美表现自己, 都挑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二是体重。 体重是一项双面因素, 过重的体重和过轻的体重都会对举重的成功产生影响。 因此, 如何合理地控制自身的体重是举重运动员需要掌握的, 也是学校和教练需要关注的。 三是关于赛前的训练和准备。 赛前的准备是否合理、是否恰当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自信心的强化, 无论是准备不足所造成的信心不足还是准备充分却盲目自大最终都会影响到实际水平的发挥。 赛前一个月的训练能否使运动员的各项指标保持稳定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四是关于运动员对于自身的认识。 运动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水平, 盲目提高试举只会加大失败的几率。

三、体校加强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 创新教学理念

体校是培养举重运动后备人才的关键环节, 因此, 如何创新培养模式, 如何促进举重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体校需要关注的重点。 笔者认为, 首先需要针对举重运动的教育和教学进行观念创新。 举重运动是一项特殊的运动项目, 其所造成的身体暗伤是十分严重的, 并且其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十分受限的。 因此, 对于培养新时期的举重运动后备人才, 我们需要加大对举重运动员未来发展的关注, 尽可能地减轻举重运动员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为提高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具体而言, 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举重职业俱乐部, 通过俱乐部和教练等形式, 为举重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针对举重运动员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 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其知识文化水平, 为其在职业生涯之余提供更多的职业保障。

(二) 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举重运动, 其所要求的是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与配合。因此, 在体校训练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与多样, 改变传统生硬的训练模式, 否则只会加重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对于负重训练, 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常态化, 如手脚上绑着沙袋进行负重训练。如通过在野外的负重长跑能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协调, 而不至于呆在僵硬的训练室进行疲劳训练。 此外, 需要针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进行专项训练, 而非单一的注重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 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 采用科学合理的锻炼器械, 强化对学生的多重训练, 而非单一的训练模式。 最后, 需要特别重视的是针对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同步增长, 需要采用多种灵活而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方法, 如野外训练和信息化教学的结合。

(三)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侧重于强化举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但在实际比赛中, 我们会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比身体素质更关键。 针对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 训练体校生如何自主掌握心理, 如何恰当地调节心理状态。 另一方面, 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提高体校生的心理素质。 如通过参加各项挑战性的比赛, 各种模拟测试等提高体校生的心理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的心理素质训练, 才能将体校生心中的胆怯和不自信降到最低。 甚至可以通过对比赛心理的分析和对比, 正确面对每一次比赛所带来的压力。 最后, 采用合适的方式, 关注体校生心理压力的合理宣泄, 确保体校生的心理波动在合理的范围之类。

(四) 强化对身体机能的掌控

强化对身体机能的掌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需要对体校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 实时跟踪分析体校生的各项身体数据和心理数据。并根据体校生的身体数据采用更恰当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式。 建议体校生采用合适的营养补充剂。 二是体校生需要对自身的机能进行掌控, 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 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强化和完善。

四、结语

体校举重的创新教学主要涉及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两个主要方面, 可以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创新, 实现体校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最终提高比赛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举涛.中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与诊断体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12.

[2]龙望春.四川省举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监测与恢复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4.

上一篇:应用三步曲下一篇:计算机机房建设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