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展品

2024-07-12

科技馆展品(共11篇)

科技馆展品 篇1

摘要:针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馆展品的功能作用, 体现科技馆展品的互动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科技馆,展品,参观者

科技馆是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机构, 展览内容突出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原理、应用和发展, 采用观众参与的展示方式, 全国拥有省级以上科技馆27座, 不少省份正在建设和筹建上规模、高水平的科技馆, 全国科技馆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可以说, 我国科技馆事业建设取得了空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馆展品的功能作用, 尤其是发挥作为建筑面积和展厅面积都不大的地市级科技馆展品的功能作用, 最大限度体现科技馆展品的互动功能是每一位科技馆管理人员深思的问题。

1 科技馆展品发展的矛盾

1.1 各地科技馆展品简单重复, 更新率低, 只重视展品。设置, 忽视教育活动的开展。展品的设置作为科技馆公认的重要环节, 展品成为科技馆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地科技馆将展品集中在声、光、电灯多媒体技术上, 内容匮乏形式单一, 展品更新慢, 重复利用率低。在参观各地科技馆后就会发现它们大同小异, 以致失去兴趣, 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2 展示面积与展示内容之间相互矛盾。省级科技馆多注重展品的宏观展示, 一味追求规模大、科技性强的特点, 而恰恰忽视作为科技馆的受众人群, 前来参观的主体为青少年, 未成年人, 陪同的为家长这一客观事实。科技馆不应是简单的模型展品堆积, 除了要向参观者展示“这是什么”, 更应引导公众运用手脑结合方式思考“为什么”为目的。通过展品的互动性特点, 强调过程教育, 而不应该是结果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 展厅面积约束了科普展览的设计和设置展品, 导致展品取舍的矛盾。

2 发展互动性展品的必要性

展品是科技馆展示的主要载体, 如何使展品与参观者互动起来, 让展品的科学性更具生命力, 使观众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趣味性, 互动性则是科技馆最重要的展示手段, 动手参与和动脑思考有效结合, 增强展览的展示效果, 让观众在展品互动中运动智慧。

目前展品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不尽如人意, 甚至停留在一些陈列和模型上, 单纯强调触觉和视觉效果很大程度上失去科技馆本来意义。增强展品参与性、开拓互动行, 需要我们深入体验和理解, 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促进思考。互动展品不能只停留在展示一个或多个科学实验、原理的成果或结果上, 而要使观众经历一个操作体验, 发现思考的过程, 也是动手实践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普及科学知识要注重从公众的切身感受切入, 观众在科技馆收获的不仅仅是展品展示的现象和原理, 还有观察方法, 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启迪。科技馆需要强化观众的互动体验和感受。

3 加强大众的共同参与

对于低龄、低学历的参观者, 目前不能看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当下走马观花的现象, 进一步为参观者提供亲手制造展出项目的实践性强展品。科技馆少儿科普活动的蓬勃发展, 对从小培养少儿对科学产生的兴趣, 启迪少儿科学观念, 对提高少儿的科学素养, 实现科技馆的功能职责, 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互动的大众参与性, 互动展品是科技馆的特征, 科技馆大多数展品往往规模不大, 只能观众独自或很少人数参与, 要充分利用展厅的空间布置大型的互动项目, 能在视觉和感观上有较强的震撼力, 大众参与互动项目更能调动观众的热情。

科学性使科技馆展览内容最具生命力, 而趣味性使观众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科学, 互动性则是科技馆最重要的展示手段, 动手参与和动脑思考有效集合, 增强展览的展示效果, 让观众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愉悦, 在参与科学中体悟科学的真谛。勇于打破陈规, 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尝试转换角度, 力图使活动的形式新颖、视觉独特。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佘跃心.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 2009, 181) :70-73.

[3]毕家驹.美国ABET的工程专业鉴定新进展[EB/OL].http://web.tongji.edu.cn.

科技馆展品 篇2

一、科技馆展品的实用价值

但是对于已经产生科学兴趣,却由于个人条件无法开展有效的科学实验和科学学习的公众呢?图书馆似乎是他们的理想求知场所,但并不专业,也仅限于纸上谈兵。许多名牌的大学也似乎都有着良好的学习实验场所,但很可惜,对于大部分公众都无法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这种需求下,一些新的形式的科技展品已经出来,这部分展品代表着最先进的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直接展品化转换,而不仅仅是在展品中使用某一项高新技术。如现在正在发展的中国数字科技馆展品、张恒地动仪最新复原展品和各种专业科学知识类展品,能让公众接触和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前沿高新科学技术,时刻跟上认知和学习的步伐。

二、科技馆展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科技馆展品首先给公众带来的是一种科学技术力量的冲击,这种冲击感本身也是科学普及的一部分,让人们产生一种新奇感和兴趣感,进而愿意去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进而开展科学研究,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1、科技馆展品对科学普及的阵地作用

科技馆展品对科学普及的第一作用就是其独一无二的公众化教育阵地作用。他最大的优势是受众是完全开放化的,可以接受下至青少年儿童,上至大学教授、科研工作者在内所有科学学习群体。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它的单一展品虽然有学科领域的划分,但它的整个展品体系本身是可以包融所有学科的,这一特点可以让公众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不受单一学科知识领域的限制,更好的实现学科研究领域之间的融合与穿插。其次,阵地作用还体现在它的稳定化。作为科技馆展品整个群体,它拥有稳定的展示环境—常设展厅,这使它更能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安排,使一个地区的公众科学水平稳定、有序的得到逐步提升,起到科普推广的良性循环作用。最后,阵地作用还体现在它在其区域的管辖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大型专题展览和各种形式的巡展。大型专题展览的展品可以具有更加丰富的展现形式,从而吸引公众的科学兴趣,间接起到短时间的扩展科普管辖区域的目的,表现出新颖性强,轰动效应高的特点。

2、科技馆展品对科学精神培养作用

科技馆展品对公众科学精神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兴趣的激励作用。科技馆的展品由于其本身设计灵活,科学现象的展示又是其主要的科学传播目的之一,因此其展现出来的科学实验更能够吸引公众的眼球,令公众在与科学的接触中产生良好的印象,去除其枯燥、无味的原始认识。二是对探索精神的调动作用。当科技馆的展品融入互动性的环节时,可以让公众直接参与到展品的互动当中,就像自己开展一场实验探索一样,在探索中寻找科学的原理,进而培养出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三是对科学求知的渴望态度。公众在对科技馆展品的参观过程中,能够直接观察和体验到一些平时没有看到或难以看到的科学现象,如法拉第笼、磁悬浮、辉光球等。通过对这样现象的深入观察,产生想要知道其中原理的心理,并主动的为解答疑问去寻找答案,形成开拓进取的求知能力。

3、科技馆展品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平台作用

科技馆展品对公众的科学学习作用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观式的科学知识学习,二是体验式的科学知识学习。直观式的科学知识学习就是通过直接观察展品,通过了解其结构、原理、用途等基础属性,对其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进行了解。这类展品的学习对公众的自身科学素质要求较高,一般适应于对科学已经有一定兴趣或有一定科学基础的人群。这类展品典型的如汽车、飞机的剖面展品,它的优势是蕴含的科学知识丰富而系统,可以满足公众的求知渴望,对特殊人群的重复参观性高。缺点是展品本身缺乏吸引性,无法调动普通公众的科学兴趣。体验式的科学知识学习就是在展品的展现过程中加入互动的环节。这类展品往往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培养的作用,公众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加入到展品的互动中来,通过玩耍对展品本身产生兴趣,并接触到部分的科学知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参与学习的公众往往是非主动的,也就是说他们在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学习科学知识,因此他们学习的内容带有典型的盲目性和零散性,不利用自身科学水平的系统提高。

4、科技馆展品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从科学研究的人才培养上来看,科学研究固然在各大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却并不意味着是它们的专利。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的“民间英雄”,如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是个专业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科技馆的展品由于其独特的科技性,可以为这一类“民间英雄”提供科学知识学习甚至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平台,使他们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比单纯的书本探索更接近于现实。从科学研究的数据研究上来看,将科研项目设计成科技馆展品并试运行,可以直接为研究提测试的平台,更快捷的观察到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为科学实验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从科学研究的产业化转换上来看,科技馆展品整体所构成的体系环境是一个集科学学习、研究和交流于一体的大染缸,它里面可以包含与科学生活相关的一切人员(其中包含青少年儿童,科学爱好者,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在各层次的人员彼此接触中,就有可能搭建起科学交流的桥梁。如果交流的双方正好是企业科技工作者和科学研究人员,那么科学研究的产业化转换就会成为一个自然而轻松的环节。

三、未来国内科技馆展品的发展优势

国内科技馆展品由于其发展年限,国内环境的不同,与国外科技类博物馆展品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展品质量偏低,展品创意性较差等方面。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国内科技馆展品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1、国内科技馆展品的整合优势是国外无可辟比的

纵观国外各大科技类博物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侧重于科学兴趣培养,讲究观众互动,只进行常识性的科学知识培养;二是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讲究科学系统和前沿知识的学习;三是侧重于激发科学研究和交流,讲究展现高新技术成果,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类,它们都具有三个共同的缺点:

1)、经费来源不稳定;

2)、同一地区各馆之间缺少交流甚至相互竞争;

3)、无法有效争取国家科技部门的共同参与。这些缺点导致了它们的发展趋势较为单一,各类别场馆之间的优势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匮乏的瓶颈将成为它们无法进一步升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2、国内科技馆展品环境的亲民性将更有利于其功能的展现

国外科技馆由于其文化环境和资源的限制,使得它们无法达到大部分展品的免费开放,这使得它们丧失了一大部分的基层民众。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往往较为艰苦的生活环境更能够磨砺出具有科学探究精神的人才。这一发展的恶性结果就是,它们在一开始就几乎丧失了未来一半的科技人才。

3、国内科技馆展品所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科技馆展品 篇3

关键词:工业设计展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G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02-02

科技馆的展品是广大观众与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实现交互的重要平台,是将观众从相对枯燥的书本教育导向情境教育、体验教育、过程教育的重要媒介,展品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我们科技馆教育的质量,一件好的展品可以使我们在某个领域的科普教育事半功倍,展品开发与创新的意义不言而喻。几乎所有科技馆都在进行着展品的创新与研发,但客观现实是能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展品少之又少,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科技馆展品的属性与特点,首先科技馆的展品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而在科技馆所普及的科技知识面存在相对的有限性,而且也并不是大都科学原理都可以用展品形式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2)一些学科如天文类、核物理方面的科技知识几乎无法通过展品形式演示,或者说即使存在这样的展品也是成本极高很难在科技馆予以展示;

(3)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引进现有展品占绝大多数,而其中“拿来主义”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资金、工期等方面的因素,开发新展品不仅风险较大而且客观条件未必允许,导致许多展品雷同:

(4)创新的能力与条件不具备,许多场馆并不是不愿创新,创新也不是谈笑间就能实现的事情;

(5)不知道如何去创新,认为创新高不可攀,对创新的理解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导致创新无法实施。

其实要实现科技馆的展品创新绝非易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毋庸置疑的是,现代社会无论是城市整体规划、工业产品设计或者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设计都离不开工业设计,大到一个建筑群的内外设计,小到一个打火机无不映现工业设计的光芒,可以这么说,工业设计的触角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科技馆展品设计也不例外。

首先,工业设计是指:“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毫无疑问就工业产品而言工业设计可以增强其竞争力,而对科技馆展品而言工业设计同样可以凭添展品的魅力。

传统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设计内涵的发展也趋于更加广泛和深入。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工业设计。

广义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

狭义工业设计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

科技馆的展品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非标性,它需要与科技馆场馆风格环境相得益彰,某种程度上带有工艺品的特点,但从其目的属性及功能上讲更侧重于工业产品,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收藏,是为了面向广大的科普受众,是要面的广大科普受众的参与和“点击”,这就决定了科技馆的展品既具备工业产品的某些共性,同时还具备其自身的个性,只有对科技馆展品有了足够的认识与理解,才能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实现其创新,令人可喜的是,一些科技馆在展品创制过程中,让一些艺术院校参与了展品的研制,尽管他们对科技馆展品的设计理解与能够存在于科技馆的实体展品有着很大的出入,但迈出了这一步,对今后的展品开发与创新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如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实施科技馆的展品创新呢?首先,从工业设计的设计要求原则来讲:把科技馆参观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科技馆展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必须把握如下的几个原则:(1)符合观众需求原则;科技馆展品创新设计不是闭门造车,为此进行相关考察及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必须的。(2)安全性原则:科技馆展品不同于博物馆展品,它要面向广大观众,安全性是展品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一些尖角、锐边有碍环保或用电安全的设计受到了坚决摒弃。(3)使用者优先原则;相信很多的设计人员对这样一个新潮的计算机键盘设计印象很深:一个中间裂开呈一定角度的键盘,很具视觉冲击力,这样的设计未必适应于批量生产,但作为科技馆展品却不乏是一则好的设计案例,同时把握好人机工程学关系,人机关系合理,人机界面和谐展品的体量尺寸要根据其互动方式而定,要体现一定的舒适感,人机界面要清晰富有语意性和符号感,既不要每一个按钮都用几种文字表达出来,更不要让观众看半天不知道如何参与。(4)耐用性原则:展品要具有相当的耐用性,要适应群众性、经常性、参与性的要求,零部件要具备一定的“抗击打”能力,而不能“娇气”。(5)美观性原则{科技馆展品虽不是艺术品,但必须体现一定的美学要求,要让观众看起来有亲和力和审美情趣,色彩搭配必须和谐,有视觉的愉悦感,同时和展馆环境和谐统一,采光照度必须合理。(6)保护生态环境原则;面向观众的展品所展示的效果及其用材必须是环保的,尤其是演示带有一定“损伤性”的实验效果是必须把握这个尺度,这就需要在展品周围的通风设施等条件必须到位,有的必须充分进行一定期限的时效处理。(7)经济性原则;好的设计绝不是一项奢侈的设计,对于科技馆展品设计更是要考虑设计成本及可行性,但比不排斥对核心部件采用质优价高的产品,要衡量性价比,从使用年限、折旧因素、展示效果全面统筹考虑。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从工业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从长远考虑还必须增加这样一个原则:低耗能原则:如果说一件展品在科普方面能够惠及一定量的观众,它耗能越低越好,或者它能利用可获得再生能源越多越好,哪些高耗能让展馆“吃不消”的展项,随着发展必然要面临转型或者淡出科普的舞台,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洼,但这一原则随着资源稀缺性越发明显已显得不容忽视。

从工业设计的作用角度来看,科技馆的展品的创新设计应具备:

(1)使科技馆展品的造型、功能、结构科学合理,符合使用需要。展品设计创新的目的是人,而不是展品本身,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只有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才能谈其创新,科技馆展品的基本功能是向观众形象直观的展示科学原理、科学思想等内容,即首先满足其教育功能,同时兼顾展馆的环境与整体布局即环境功能,从展品的构成来说主要有:核心功能主体、外包装、人机界面、以及展品相关的视听资料这四个部分组成,而这四个部分中最稳定的是核心功能主体,如果能对其进行创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称之为原创,而针对其余三

个部分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已属于创新,属于外观性或者实用新型的创新。如科技馆展品“窥视无穷”,一般制成品是立式隧道式的参与方式,而在一些科技馆采用了地面深井型的表现手法并取名为“万丈深渊”,这就是一种创新,在全面的展现科学原理的同时又避免了常规陈式,沿着这条思路大可避免展品的简单雷同。

(2)工业设计在使科技馆展品造型、功能、结构和材料科学合理化的同时,省去了不必要的功能以及不必要的材料,并且在提高产品的整体美与社会文化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简洁、明快的展品主体,符号性、语义性强的人机界面自然而然地拉近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科技馆作为社会公众了解知悉科普文化知识的场所其环境应该让观众产生一种进入科学殿堂的探寻之感,对展品有着一种这是一窜开启科学智慧钥匙的探究之感,适度的装饰的必要的,但过于繁冗的修饰或者机械的扩充展品的体量就会淡化展品的功能主体,是一种喧宾夺主。依靠工业设计,则可用删繁就简以较低的费用提高产品的功能与质量。使其更便于使用、增加美观,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展品的经济社会效益。如展品“腾空而起”,简单的两面镜子,它却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阐释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匠心独运了,再比如早在十年前我馆就有“最速降线”这件展品,当时全自动机械完成,演示周期相对较长,稳定可靠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后来改成了除了电子计时器外皆为观众可参与型的,演示全过程开放可参与,不但提高了演示过程的参与性和“透明度”,也使观众对演示结果印象深刻,再则这件展品本身就与一段数学故事深有渊源,这种回归式演示风格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提高科技馆展品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科技馆展品要引起观众的注意进而引发其兴趣。而工业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服务的,其重点在于产品的外形质量,通过对展品各部件的合理布局,增强产品自身的形体美以及与环境协调美的功能,使人们有一个适度的环境,美化人们的生活。同时科技馆的科普文化教育是一种情景教育、过程教育、体验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科教环境非常关键,当然展品的艺术美体现在和谐的体量比例、色彩搭配、变化统一的外观肌理而并非过度的装饰。众所周知数学原理的展品是最难做的,但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件数学展品,而且是可参与甚至是可“对抗”的,仿佛邀游在一方的数学王国,展品相关的韵味和情趣是一个重要因素。

(4)要考虑工业设计因素必须紧跟科技发展、新利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做到兼收并蓄,这样才能设计出新的展品,同时要考虑应用的合理性。如一些涉及虚拟互动的展品放在以前几乎不可能的,而在今天的一些科技馆成了常殴展品,“多米诺骨牌”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展品体裁,但真正把它做成一件好的展品的场馆并不多,问题在于人工摆放与复位体现不出科技含量,全自动式在技术实现上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如果在技术方面很费周折,不如改成人工操作,因为真正的主角就是那几张站立的牌,搞那么复杂,笔者认为不如回归传统。如“锥体上滚”这件展品在很多科技馆已回归人工动手操作,对于展品的演示效果不但未受影响,反而加深了无动力“上滚”的印象。

(5)现在设计已经进入了团队创新的时代。科技馆的新展品开发也是如此,展品的创新需要一定的计划性和团队组织的协同性,缺乏计划的创新开发很难持续,靠一个部门、一个场馆创新开发将举步维艰,因为展品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汽车企业它的产品创新有它的延续性和系列化以此来引导市场,科技馆展品创新也有着值得借鉴之处,虽不同于汽车性能参数变化就是一件新品,在科技馆一件新展品的新鲜度和吸引力最多一年,脱离现有展品立起炉灶搞开发可以,但难度较大,就现有展品改进其展示手段、优化展示功能、美化外观设计、简化参与方式,都是很好的创新途径。

(6)科技馆的展品创新与展馆的环境协调统一越来越重要,通过布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展品除了具备教育功能还需要彰显一定的环境功能,大展项看场面小展品看精致,和谐才会有美感,现在的展项制作厂家实行一种“交钥匙”的展项交付方式,将核心展品、相关视觉传达设计、环境布置一并到位,以尽量减少将上述环节有不同厂家制作所产生的风格及理念冲突。

(7)科技馆展品的创新可以从两方面实施:1)展现形式及表达方式的创新,即在满足现有展示功能的基础上,力求展现形式的新颖与演示效果的优化。2)功能性创新,采用“头脑风暴法”或者“思维激荡法”打破固有的条框,综合诸多的设计要素、设计原则、设计技巧对现有的展品进行再创作以达到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浅析科技馆展品管理的发展趋势 篇4

科技馆展品创新, 并不是指展览教育的科学技术内容要有什么创新, 而要在展览教育理念上不断进步, 展品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如科技馆展品的分区原先提倡学科式, 而现在提倡主题式;在每个主题下面又不是展品简单的摆放, 而是通过知识链、故事线的方式将其加以表现[1]。要做到能够把科学知识的内涵寄寓于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之中, 又必然推动展品创新。这要求科技馆展品既要有硬件, 又要有或文字说明解说词或观众参与的情景软件, 这是在科技馆展品规划、设计和布展起始就会遇到的首要问题。

1 国内外科技馆展品管理创新的启示

自主创新是国外科技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也是其科技馆展品管理的基本特征。前述的伦敦科学博物馆、德意志博物馆、巴黎发现宫、旧金山探索馆和安大略科学中心等都属于原始创新的成果。在我国, 早在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竣工之前的1982年, 中国科技馆的筹建者们就把自己制作复原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带到了加拿大, 并陆续在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地区巡回展出, 累计观众达560多万人次[2], 这使我国自主开发的原创性展品以民族特色征服了广大海外观众, 也是我国科技馆展品创新的良好开端。

在展览内容的规划与设置方面, 国外科技馆已经出现了展览主题的综合化与专题化的不同取向[3]。例如设立环境科学厅、生命科学厅等, 展览内容着重表现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科学厅包含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生物、材料、能源、化工、地球科学和人类行为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而生命科学厅的展示内容则涉及生物学、古生物学、微生物学、医学、生理学、基因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4]。这类展示方式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适应了公众对于现代科技的需求, 也是各学科相互融合、交叉与高度综合的科技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又如日本东京已经有一座1872年始建、陆续充实的国立科学博物馆, 2001年又新建了日本科学未来馆, 突出表现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5]。从现在的趋势看, 国内外各类专业科技馆发展很快, 如海洋馆、航天馆、地震馆、航空馆、通讯馆、农业馆、水利馆、生态馆、环境馆、能源馆、材料馆等。

科技馆展品要综合各个学科适应时代的特点, 不断创新在科技教育层面上的表现方式。展品总是通过某种表现方式反映科学技术内容的, 展品创新就是要在科技教育层面上的表现方式超越国内外同仁, 创造新的第一。这不仅需要加强展品设计初期的创意研究, 还必须运用基于先进技术手段的表现方式, 才能呈现出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展品与展览效果, 让观众通过多种途径得到感悟, 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6]。

科技馆的展品设置注重科学技术教育的效果。展品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并掌握观众的注意力, 注意到观众对展品的心理反应、精神满足和对知识的获取等, 以及由此产生教育的功效。国外科技馆的展品在设计阶段, 就开始考虑将会对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取得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例如包括欢迎观众、期待观众, 不能使观众觉得被疏忽、被贬低、被保护或被排斥, 提前准备应对观众的提问等等, 从而使观众成为科技馆的“回头客”。

科技馆展品的“主题系列设计方法”。旧金山探索馆的创始人奥本海默认为, 单个地去考虑展品的设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设计者的任务是把概念物化到展品之中, 而观众的参观过程是从展品中“悟”出概念。观众与设计者通过展品进行交流, 形成概念和“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围绕某一科学主题形成一条展品链, 展品设计者从对这些特定科学主题的思考中, 产生一系列概念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展品, 同时又要理解、掌握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单个展品放到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展品链中确定其作用。展品是从概念中派生而来, 展品必须表现概念, 表现方式必须生动、活泼, 所以, 展品本身就包含着很多的信息[7]。

展品更新是实现科技馆展品创新的重要路径。即使是历史悠久的国外科技馆也都处于不断的更新中, 例如称得上百年老馆的德意志科技博物馆于1984年扩建了航空分馆, 1995年在波恩建立了分馆, 2003年又建完了全面反映交通工具演变的新交通分馆, 2004年建设高新技术分馆和儿童世界分馆, 可谓常变常新[8]。上海科技馆分一期、二期逐步建成, 还预留三期待建, 体现出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思, 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外, 实现投入的可持续性和展品不断更新的理念也是做出这一决策的重要依据。科技馆展品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应把握展品更新的思路, 充分考虑更新的需要。

互动式展品在科技馆迅速兴起, 逐渐成为科技馆展览的主要方式。旧金山探索馆所倡导的“边动手、边动脑”的展览教育思想, 已经成为现代科技馆 (科技中心) 的新理念和新实践。科技馆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培养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开发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9]。注重观众的参与、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 寓教于乐。大量采用声、光、电、影像多媒体等高技术手段, 以此加深观众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

2 展品管理内涵的拓展与创新

从国内外科技馆的发展历史看, 作为科技馆主要功能的展览教育, 其内容、方式、布局等处于不断拓展与更新的状态, 由此带来了展品内容、方式、组合的不断更新以致换代, 新理念、新规划、新设计不断涌现, 成为推动展品管理创新的决定性力量。

对科技馆展品管理起始点的界定。科技馆从其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起始就已经产生展品管理问题, 这也是科技馆展品管理工作的起始点。与科技馆建设工程相比, 科技馆展品工程同样重要, 是在总项目下的两大分项目体系, 只不过前者的周期较短、以验收为过程的结束, 而后者的周期长、以验收为新过程的开始。要改变在规划、设计、制作的展品形成期管理不作为的状况, 抓住时机在展品形成期建立展品项目组进入展品管理。

应当像对待机电一体化设备一样对待科技馆展品。展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和传统的展览陈列品完全不同, 运行下的科技馆展品已如同投入运转的智能型机器, 展品管理贯穿于展品规划、设计、制作、验收、运行、保养、维修到报废的全过程, 还需要兼顾展品的更新。管理对象的这种性质上的变化决定了展品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动态的展品评估和展品更新已成为展品管理的常态和硬性需求。展品评估是真实评价展品效能、确定展品优劣进而更新展品的重要依据。动态的展品评估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展品管理的长期性资源。而展品更新也是展品管理的内容之一, 应当列入展品规划之始, 通盘考虑、筹划展品更新进度, 更新分为临时性更新、短期更新、定期更新、局部更新和整体更新等, 展品更新是保持科技馆展览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步骤, 又是科技馆展品管理创新的动力。

科技馆展品需求的扩展。现在, 科技馆展品已从展览教育活动的必要需求转变为面向多方面的需要, 例如在发挥常设展览教育主要功能的同时, 为以科技馆为舞台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 如科普剧、科技表演、报告会、影视播放等提供展品或道具, 并由此衍生出展品管理的新领域。

做好展品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科技馆展品管理创新是其展品创新的必然要求, 也是展品创新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而展品创新又源于其科技教育展览内容与方式创新的需求。

3 以人为本的展品管理方式

以人为本的展品服务方式。科技馆的科学技术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 属于社会教育或非正规教育的范畴。观众在科技馆里的学习是一种沟通与自我感悟的过程, 是在科技馆特定的情境下, 通过对自然对象、科学对象的接触、观察和动手参与, 得到对自然、对科学的认识, 经过与对象的体验产生概念的交融, 形成意义与符号的沟通与重建。为此, 科技馆从展览布局和展品布置开始, 就应当围绕展览的主题和观众接受展览主题的需要, 着眼于服务的对象, 不能“见物不见人”, 而必须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10], 把为观众服务当作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归宿。

展品管理要有利于促使观众在科技馆完成自我学习的过程。科技馆的教育方式, 重视思考技能的提高, 注重解决问题, 而不拘泥知识的累积, 强调问题而非答案, 强调探索而非记忆[11]。科技馆作为面向社会的科学普及教育的场所, 要运用各类展品, 包括通过立体造景、实景、多媒体幻灯片、计算机游戏、互动设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 营造观众愿意去看、去感觉、去理解、去探索的沉寂情境, 呈现与生活亲近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化学习的氛围[12]。

把观众的视角作为展品设计的出发点。当前, 科技馆展览教育正在实现“以展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变, 除了能让观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最新进展外, 在展览筹划和展品设计上要能抓住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引导观众身体力行, 在触摸与观察中感悟科学道理, 提升观众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观众的理性思维。确立观众之于展览和展品服务的中心地位, 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展览的教育功能, 从而体现科技馆展品的价值。

4 在展品管理中应用新技术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已渗透到管理系统的每一个领域, 极大地改变了管理工作的整体状况, 同时也改变了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在科技馆展品管理中不断引进、应用新技术, 管理理念的更新是首要问题, 对新技术不屑于了解的管理者绝不可能是管理领域新技术的使用者, 而对新技术应用的灵敏感觉应当是称职的管理者的重要标志。从展品管理的角度看, 抓住运用管理新技术的时机至关重要, 可能因此先人一步, 取得相对的优势, 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展品管理还应有必要的新技术储备, 及时捕捉那些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新技术, 及早列入课题加以应用研究。重用新技术人才, 才能占领新技术运用之先。从以往的经验看, 诸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仿真技术、应用软件等等的引进和使用, 技术人才和资金条件固然重要, 管理者的慧眼和胆识其实更重要。

5 重视机制创新的作用

为推动展品管理创新不断取得进步, 管理机制的创新十分重要。管理者的决策是促进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在一个开放的系统里, 管理的决策层应当从管理者的优秀人才中产生, 应当能够统领全局、胜任愉快, 这样的领导者经过基层实际工作的磨练, 对管理工作大局有清醒的认识, 能够审时度势, 对各种变故做出正确的反应, 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各个方面的关系, 对下属具有亲和力与凝聚力, 能够带领管理团队圆满完成展品管理的各项任务。这个团队的成员也应当是有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精通本职业务的优秀人才。

6 结语

科技馆展品 篇5

刚刚结束的`七博会上,31个省区市和深圳市共报奖项10802项,包括切花花材、盆栽植物、花坛花境花卉、盆景、观赏苗木、干花、平面压花、插花花艺、组合盆栽等11个大类,展品种类,数量、质量均居历届之首,参评展品数量和种类也有新的突破.

作 者:《中国花卉园艺》编辑部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花卉园艺 英文刊名:CHINA FLOWERS & HORTICULTURE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 关键词: 

★ 大班艺术活动《插花》说课稿

★ 进博会观后感

★ 园博会征文

★ 旅博会策划范文

★ 插花论文范文

★ 北京茶博会论文范文

★ 大学研博会年度工作总结

★ 中国婚博会策划书

★ 重庆园博会口号

如何降低展品货运成本 篇6

展览品的运输与普通货运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下是企业对展品货运普遍存在的疑问,通过解答,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

Q:展品货运的“一站式”运输,有哪些步骤组成?

A:整个过程要经过5个步骤:

(1)获取参展商书面确认和发运数据;

(2)书面告知参展企业仓库明细、单证快递地址、送达截至时间;

(3)安排出货港口集货、申报、装船(飞机),通知国外分公司或者操作代理;

(4)跟踪货物运输状态,及时向客户反馈并获取客户派送要求和现场联系方式;

(5)按要求安排派送和现场服务事宜、并主动告知参展企业现场服务人员联系方式。

Q:会展运输中有哪些常见问题、注意事项及解决建议?

A:通常存在的问题有:交货不及时,装箱明细不清楚,单证不准确,对海关规定认识不透彻等。对上述问题,可以从运输需要的专业角度出发,不断督促、提醒参展企业,把问题隐患降到最低,同时也争取主办单位的支持。

Q:哪些货物货运手续麻烦?

A:食品类:大部分国家对食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对允许进口的食品也有很多的限制,如生鲜类、动物油脂制品等。

玩具类:因为玩具类产品的消费对象是儿童,很多发达国家对玩具的安全性能有强制性要求;对中国出口玩具需要知识产权证书。

医疗器械类:几乎所有国家都施行“进口许可证”制度,而且部分医疗设备还有其他要求,譬如X光机要求检测放射度等。

化妆品类:运输条件有限制,进口时要求提供“化学成份分析”和“卫生检验许可证”。

Q:什么情况下,货物运出或者运回国内会被海关扣关?如何解决?

A:海关一般会在下列情况下扣押货物:单证不全,如不能提供相关的产地证书、许可证等;申报不清楚,过于笼统:如家具、办公用品;货物和单证不符合,例如有未申报、夹带等。

科技馆展品 篇7

1 我国科技馆展品损坏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展品过分使用高新技术

在工程上, 一个系统越复杂, 它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就越高。但遗憾的是, 在中国几年来的科技馆建设大潮中, 较充裕的资金和展厅面积导致了展品复杂化的趋势。

比如科技馆里常见的“最速降线实验”展品, 一部分科技馆为每条轨道安装了自动投球器和高精度的电子计时装置, 让观众能“精确把握”小球在每条轨道滚动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改动让展品显得充满科技含量;但实际上, 这件展品的目的只是对摆线的性质进行定性展示, 而非定量展示, 因此在它上面追求所谓的“精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 电子计时装置和自动投球器的电动机, 传动系统等部件都相当脆弱, 只要有一处损坏, 这件展品就只能停用维修, 丧失了传播科学知识的功能。

1.2 展品选材不当

科技馆展品在追求“体验性”时走入了歧途, 以至于使参观者 (特别是青少年) 因为体验的过程而忽视了展品所要展示的科学现象。科技馆注重参与性或者体验性, 是因为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比较关注, 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馆展品需要参观者付出像使用健身器材那么大的体能。相反, 他们应该只是以非常轻松的“劳动” (比如按一下电钮) 就可以获得“成果”, 并通过观看自己“努力”得到的“成果”来获取科技知识。

举例而言, 很多科技馆都有演示各种机械传动结构的“钢球旅行”, 但这项展品使用的不锈钢球往往过于沉重, 使参观者不得不卖力地操作方能看到现象, 因此, 他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操作的过程, 反而忘了观看钢球如何在不同的机械结构中移动;而且, 不锈钢球在下落时对展品机械结构的不断冲击, 也很容易导致金属疲劳。另一个常见的演示发电过程的展品“人力发电机”, 也往往成为展厅里的噪音源, 因为参观者需要尽全力摇动摇把或者猛蹬踏板才能点亮展品最上面的灯获得“十全十美”的成就感。这不仅对其他参观者形成了干扰, 展品在操作过程中自身机械结构受到的巨大冲击, 也无疑会缩短它们的寿命。

1.3 展品设计制作监管不够

很多人认为, 既然展品策划已完成, 则深化设计和制作就该交给展品制作厂家。在实际中, 虽然策划人员的技术能力可能较低, 但只有他们最了解设计展品的初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我为主”, 我们不应该被展品厂家牵着鼻子走。很多经过新馆建设的同行都了解, 在建设新馆时, 由展品厂家投递展品资料, 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从中挑选, 将主观上认为好的展品留下, 但这其中存在很大的弊端—展品基本由厂家决定, 科技馆的工作人员非常被动。因此, 需要策划人员适时跟踪展品设计制作的每个步骤, 以保证展品设计的初衷不被改变。

2 提升我国科技馆展品质量的方法

2.1 加强科技馆展品知识全保护

所有的科技馆展品都要进行公开展示, 并且通常没有拍照限制, 因此展品很容易被仿制。就目前而言, 对科技馆展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通常只能依靠行业内的自律。当某一件新展品出现的时候, 各个科技馆和从事展品设计的机构 (包括企业) 就会“默契”地共同记住它, 以及做出这个创新的群体, 并且因为道德约束而主动不去模仿。但这种脆弱的“集体记忆”随时可能被打破, 并且对于可能出现的“山寨”行为, 几乎没有任何机制可以进行制裁。

由国家对“首件展品”进行奖励, 或许是一种解决科技馆展品彼此“山寨”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 就是由国家出高价买下某个展品的第一件完成品, 而这个价格中就包括了对知识产权的买断。此后, 这件展品的设计者再出售同样的展品, 或者尝试仿制它并出售仿制品的机构, 就只能收取比较低的价格, 以支付工本费并赚取微薄的利润。目前, 美国等发达国家管理科技馆展品的时候, 就是采取这样的机制。它既有利于鼓励创新者, 又通过经济利益方面的限制压缩了“山寨”者的生产空间。

更重要的是, 这样的机制有助于成熟的科技馆展品成为一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 从而有效降低展品的成本。目前, 中国的科技馆里展示的大多数展品都是单件生产的, 这意味着更高的科技馆建设投入, 以及展品缺乏备件导致的维护难题。但如果各种展品都能小批量生产, 乃至让一个展项形成适应不同级别科技馆的型号 (尺码) 序列, 建设科技馆的预算就可以大幅削减。对于正处在科技馆建设热潮中的中国社会来说, 建立这样的机制已迫在眉睫。

2.2 展品设计需将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有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的外表加上自然具备的科技内核, 成就了一批科技馆经典展品。如果对这些展品的设计之道加以剖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是科学性, 参与性, 艺术性 (美观性) 和趣味性等的有机结合与平衡。正如能评上A5等级 (最高级别) 的日本和牛, 需要在产肉率和脂肪含量, 脂肪分布等各个方面都无懈可击一样, 最优秀的科技馆展品也应该是“平衡”而“无懈可击”的。设计者对一件展品的构思, 首先需要建立在对基础科学中某个领域的深入理解之上, 而且要对最合理的展示手段有深刻的了解。在这两块“基石”之上, 设计团队还需要静心思考, 方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展品。而这一展品是否有可能成为新的“经典”, 还有赖于观众和时间的检验。

在2013年春天对外开放的中国科技馆“气象之旅”展区中, 有一件展示大气环流与科奥利力 (地转偏向力) 的展品令人印象深刻。这件展品就是在对地球科学, 物理学和最新展示技术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将这些知识和技术加以融合形成的。它被设计成内层固定而外层可以转动的双层球体。在两层球体之间, 装有一种特殊配方的粘稠的半透明液体。当观众转动外层球体的时候, 这种半透明液体可以像云层一样运动, 让观众“亲眼看到”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2.3 培养科技馆展品创新者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有专门的展品制作车间, 这样有利于馆内工作者与制造者能在展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磋商和交流, 而我国科技馆展品主要由从事科技馆展品乃至展览设计的企业制作, 这就需要展品制作企业培养有经验的科技馆展品创新者。他们当中, 应按有这样一批人才:不仅有科学和科学教育研究人员, 还应该要有计算机, 机械, 艺术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在展品设计阶段, 他们能负责原型实验, 以检测创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而在展品投入生产的时候, 他们也必须与生产企业进行沟通,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把控展品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 展品损坏颇为常见这一现象背后, 既是展品面临的知识产权领域的难题, 也是科技馆展品设计和制作标准的缺失。从展品制作角度来看, 更好的选材, 更合理的工艺, 更精心的制作, 都可以延长展品的使用寿命。科技馆需要优秀展品, 优秀的展品要经得起“考验”, 但一件优秀展品设计除了需要考虑其教育性, 趣味性和互动性外, 也要兼顾其鲁棒性,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展品质量, 后期维护节省财力又有利于科技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凯.科技馆呼唤工匠精神—对科技馆展品设计创新的再思考[J].科技馆, 2014 (3) .

[2]王琴.科技馆展区更新改造的创新与思考[J].科技传播, 2014 (9) .

[3]常惠芬.论科技馆展品的维修[J].科技风, 2012 (3) .

科技馆展品 篇8

1 展品概述

1.1 展品展示效果描述

展项由操作台、潜水艇模型和盛水容器构成, 观众可以通过操作台上的上浮、下潜和前进、后退以及左右转向操作杆来控制潜水艇模型在水中以三维方向航行。潜水艇模型的动力由模型内部的锂电电池组供给, 控制采用声纳遥控技术和无线电技术来实现。展品主要展示密度变化引起沉浮的现象。潜水艇通过先进的声纳遥控装置来控制潜水艇在水中下沉、上浮、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 使展品对潜水艇的展示更完整, 更具有科技性和参与性。

1.2 展品控制系统介绍

潜水艇展项由充电系统、声纳遥控装置、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等构成。

充电系统用于给展项的锂电组充电, 保证潜水艇的能源供给。

声纳遥控装置用于控制潜水艇的水中航行, 或上浮或下沉, 声纳遥控装置发出调制后的控制数据, 而位于潜水艇中的数据接收器解调出所含的控制信息, 再通过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动作其中包括提供模型动力的直流电机, 给排水泵以及气囊等。

控制系统由单片机控制实现, 此展项分两部分, 操作台控制系统和潜水艇控制系统两部分。分别处理各自的运行指令。潜水艇具有防渗透, 防锈能力。

2 现状

我馆的展品“潜水艇”是深受游客欢迎的互动展品之一, 经过三年多的运行, 发现原有的控制系统对电池的保护和信号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且缺乏模块化的设计, 在出现故障时, 排查线路和检测元件的工作量相当大, 不易复原。再加上“潜水艇”外表已经老化, 漏水严重, 造成艇内大部分元器件损坏, 无法控制。

3 故障分析与改造方案

在供应商无法对其做出改造或提供改造方案的前提下, 我们通过仔细研究分析该展品的故障原因, 为更好地与游客互动, 经过可行性分析, 决定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造, 即在除了原模型的外型和结构不变下, 重新设计电子电路, 对“潜水艇”的核心系统做出全面的改造, 让“潜水艇”能再次“服役”。

全新的“潜水艇”还是采用单片机电路作为主要控制电路, 从实际情况出发, 应用模块化电路的设计理念, 加入了遥控发射接收电路, 充放电保护电路, 二级保护电路和电源不足指示电路等模块, 各模块既独立又统一, 使系统运行更加可靠、稳定, 且便于以后对故障部分的排查与维修。

主要故障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如下:

1) 操作台控制系统CPU损坏

全新控制系统的主要电路应用了AT89C52作为主要处理芯片, 利用其I/O口与其他设计的电路模块进行拼接, 使得电路清晰, 且便于排查故障和维修。部分代码如图1:

2) 无线收发模块故障

全新的遥控发射电路安装在展品的控制台, 应用较为常见而且相对稳定的PT2262作为发射电路的主要组成, 由于“潜水艇”的前进和后退是同一电机的正反转, 为消除人为误操作和电路故障引致的短路现象, 外围电路用继电器实现互锁。如

3) 电池损坏无法充电

为了避免锂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的不安全问题, 并防止锂电池特性劣化, 应对锂电池的充放电作适当的处理, 故在主电路加入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如图3所示。

4) 电池电压过低

为方便展教员在电源不足时及时充电, 以及避免反复对锂电池充电, 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故加入电压不足指示电路, 如图4:

根据公式:Uout=R1*UI/ (R1+R2) 对电池电压进行检测, 当电池电压小于Uout时 (本设计Uout取12.8V, 即R1和R2的比例满足25:38即可) , IC的2脚输出低电平, 接在潜水艇的头部的红色指示灯亮, 提示充电。

4 改造后运行情况

自2010年下半年对“潜水艇”展品的控制部分重新设计改造后, 展品存在的故障和不可靠因素得到排除, 展品的可靠性和可操控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运行至今未出现电气故障, 运行状态良好, 提升了展品的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科技馆展品 篇9

1.1 调查目的

科技馆是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展品是科技馆实施展览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决定了科技馆的展教效果,科技馆要激发公众的兴趣,就要有新奇的展示形式,比如视觉刺激的展示形式、多种感官刺激的展示形式[1]。本团队成员通过对上海科技馆现有展品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实地考察,进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展品的展示形式达到的效果,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措施,从而提高展品的展教效果,实现科技馆的多元化。

1.2 调查方法

为了比较不同展品的展示形式所达到的展教效果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团队成员使用了调查法。在上海科技馆采用分展厅完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14个展区的12项展品进行抽样调查,观察并记录每位受众与展品互动的时间,根据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项目简介

上海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它是中国目前设施一流的科技馆、中国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针对本次调查,小组成员首先进行了前期评估,对上海科技馆的日人流量、展品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并设计了《数据统计表格》,之后对上海科技馆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收集到了可靠的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严谨的分析,最后得出相关分析建议,如图1所示。

3 数据分析及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

小组成员赴上海科技馆进行实地调查,并采用调查法搜集相关数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此行的目的是要评价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是否有差异,并判断在科技馆中哪种或者是哪类展示效果最好,在评价的过程中笔者用展品参观者停留的时间及其互动性作为评价标准。根据调查数据采用SPSS中的方差分析。利用比较均值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假设方差齐性检验用LSD方法,并得到在此之后的齐性检验。

首先,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直观看出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其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直观看出,不同形式的展品观众停留的时间的平均值具有较大差异,用选取的评价标准来解释就是不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是不同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众在金丝猴的社会、美洲动物群、星球称重、踢足球等展品处停留的时间较长,这些展品相对比较吸引观众,但并不能就此简单地认为这些展品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因为从表1也可以看出它们虽然均值较大,但是标准差却不是相对较小。因此要很好地评价哪些展品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要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

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如表2。

在上表中,方差齐性检验对应的检验统计量P=0.000<0.05,因此满足方差齐性。因此,该数据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3.1 提出假设

原假设:HO:U1=U2=……U12(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备择假设:H1:Ui不全相等(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2 构造检验统计量

在本调查报告中,笔者在进行方差分析时构造F统计量,利用F检验来检验各种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如表3。

其中:

则:

那么:

F=MSA/MSE=20.131

从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F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0.000<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备择假设成立,即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此之后进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的结果。

从多重比较均值差这一栏可以看到,仅有金丝猴的社会这一个展品中的值全为正数,则金丝猴的社会这个展品的展示效果最好,再根据差值,展示效果较好的还有每种动物群、踢足球、星球称重。在检验时有同类自己的分类可以根据展示效果的优劣将其分3类,其结果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数类展品中,将观众在展品前停留的时间和互动性作为评价展示效果的标准,可以将此次调查的展品根据展示效果分为不同3类,第一类是金丝猴的社会,此类展品是展示效果最好的展品;第二类是踢足球、美洲动物群、星球称重这些展品,它们是展示效果居中的展品;第三类是虚拟实验室、机器人跳舞、激光涂鸦等这类展品是展示效果最差的展品。

4 相关分析建议

4.1 同一展区内增加展品的数量

观众在金丝猴的社会、美洲动物群、星球称重、踢足球等展品处停留的时间较长,这些展品相对比较吸引观众,但并不能就此简单的认为这些展品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观众在展品处停留的时间长短和展品本身的特点有关,就以“金丝猴的社会”这一展品(如图2)为例,观众在自拍之后,系统需要先识别人脸,然后人脸与金丝猴脸做匹配,最后生成二者照片, 30s后生成的照片才能自动消失,第二位观众才能继续体验,而该展区只有一台展品,因此观众在此停留的时间平均高于其他展品。通过随机访谈观众,他们反映,尽管很想体验该展品,但由于需要排队等待的时间较长,很多人就放弃了体验。还有的观众认为,每张图片生成的时间较长,这样浪费他们的观赏进度。由此笔者建议“金丝猴的社会”展区应该增加3~5台展品,以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这样也可以充分利用该展区的空间,避免大量空间的闲置。

因此,观众在某一展品处停留时间的长短不能完全作为评判这个展品展示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星球称重”是展示效果居中的展品,但是根据调查者现场观察发现,“金丝猴的社会”和“星球称重”这两个展区同样都是只有一台展品可以体验,但是后者展区排队等待体验的观众人数远远超过前者,只是后者单位体验时间较短。并且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看来,他们对“星球称重”的兴趣更高。

4.2 虚拟现实技术恰当运用于展品设计中

在“星球称重”展区,游客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自己在地球的体重,系统自动记录下这个数值,作为参照值,同时显示出在其它星球的体重。然后游客站在蓝色屏幕前,通过大屏幕看到自己以第一人称视角置身宇宙飞船中进行太空遨游。随着游客身体的摆动,飞船会向不同的方向飞行,这时游客可以选择要登陆的星球。当游客到达某一星球时,特效灯光将和大屏幕配合,营造该星球的环境氛围,游客犹如身临其境。此时就可以进行跳高和称重游戏。该展品设在半封闭的虚拟太空场景内,是典型的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科技馆展品的案例。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该展区排队的游客较多,年龄段分布较广,但是多以青少年为主。很多体验了该展品的观众都对它意犹未尽,希望能多次尝试,很明显观众对该类展品的好奇心和体验的兴趣更为强烈,而且就该展品而言,运用到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展品的展示形式,提高了展品的展教效果。笔者建议科技馆将虚拟现实技术恰当运用到更多的展品设计中。

4.3 加强展品的维护与维修

通过笔者的观察和亲身体验,在上海科技馆中有很多展区运用到了虚拟现实技术,但是由于其设备没有及时修护,导致很多展品的展陈效果不佳,比如说“赶小鱼”(如图3)这一展品,它将虚拟现实技术和颜色识别技术相结合融入到展品设计中,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游戏中识别颜色,寓教于乐。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由于该设备反应迟钝,观众正确操作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失去体验的兴趣。因此在这里笔者强烈呼吁科技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展品进行维护和维修,以满足观众的体验需求。

5 结论

为满足新时代观众的需求,科技馆展示应该跟随经济发展的脚步步入“体验”时代,特别是形式上,要突破现有展示形式,将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相结合以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需求。设计师应该在改进旧展品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掘开发创新性新展品、系列展品,设计各类主题展区,全面展示时代特色气息;展示形式的设计应以观众的精神情感需求为切入点,让观众参与融入设计中去,使观众与展品达到情感上的 交融[2]。除此之外,科技馆工作人员还要重视展品的维护与维修。

参考文献

[1]李文霞,司占军,等.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60-162.

科技馆展品 篇10

科技辅导员的答疑解惑按照方位可以分为移动和固定两种形式。移动式即辅导员在展厅巡视, 随机为观众答疑解惑。固定式即在展厅专门设置“展品答疑台”, 定点为观众答疑。二者相互补充, 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辅导工作。

1.1 移动式答疑解惑

科技馆基本上均安排若干辅导员在展厅巡视, 随机为观众答疑解惑。但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展厅安排另外少量的辅导员, 着装醒目, 让观众容易发现。如果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有疑问, 可方便地找到辅导员求助。此外, 可能有些观众发现问题但又羞于询问, 表现为踌躇不决, 这就要求此类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如果观众确需答疑帮助, 则辅导员应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此时要注意多采用讨论互动的方式, 并注意观众的反应, 切忌简单灌输。这才是真正的主动服务, 是观众主动参与和思考后, 辅导员有的放矢地答疑解惑。

1.2 固定式答疑解惑

由于巡视辅导员常呈运动状态, 特别是较大的展厅, 如果不能为每个展项都配置辅导员, 那么就仍然会出现尽管辅导员随处可见但又不一定能随时能找到的情况, 这就不可避免地还会发生观众因找不到辅导员而产生抱怨的现象, 看来还需要其他措施加以补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符合先进的科技馆教育理念, 又能使观众没有理由产生怨言和意见呢?经过学习研究, 行业内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做法, 即在展厅设置固定的、数量适宜的、高素质人员值守的“展品答疑台”。

2 设置展品答疑台的积极作用

2.1 可向观众正面传达科技馆的教育理念。

设置“展品答疑台”可起到一个重要作用, 即向观众明确传达一个信息, 特别是让那些不爱动手动脑而盲目要求讲解的观众知道, 科技馆不是“老师讲学生听”式的教育, 也不提倡像文史类博物馆那样的介绍。它不是说教式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教育, 而是鼓励观众主动参观和自主学习。观众要先动手动脑, 有疑问时再去答疑台询问辅导员。科技馆是教育主体, 应主动发挥正确的教育导向。

2.2 可极大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以往各种先入为主的单向灌输讲解, 辅导员真懂假懂难以辨别, 观众是否明白更是无从知晓。如果辅导员的工作被明确为答疑解惑, 他们对相关内容若知之不多, 就难以回答观众的提问;对有关内容知之不深不透, 就不能给观众讲清楚。这无疑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这一做法后, 辅导员不能再死背硬记自己都不一定理解的讲解词, 而必须真正理解并融会贯通有关知识。长此以往, 辅导员的素质必将大幅提高, 其辅导员 (教师) 角色才能变得名副其实。观众的提问各不相同, 有的可能还具有挑战性, 这种互动的过程必将激发辅导员自觉主动学习, 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3 可树立辅导员应有的地位和形象。

如果个别辅导员进行所谓灌输式的主动讲解, 就会使观众普遍产生与逛商店时售货员拼命纠缠兜售商品时的感觉, 会受到观众内心深处的冷眼和拒绝。而“展品答疑台”才是辅导员 (教师) 应有的位置, 没有金刚钻就不敢站在这个地方, 辅导员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无疑会高大和神圣起来。

2.4 有益于展厅的科学管理。

设置了“展品答疑台”, 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辅导员不知道到底该给谁讲、何时讲、讲什么、讲多少、讲多深, 总想做又总做不好的长期困惑, 使辅导员的职责真正变得明确和具体。也可使泛泛要求讲解而又无法衡量讲解数量和质量的粗放管理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2.5 可根本消除“展厅见不到辅导员”的抱怨。

因为“展品答疑”台醒目并长期有人值守, 观众有问题可随时到答疑台提问, 应该说这能够很好地满足观众的答疑需求。观众没有理由再因“展厅见不到讲解员”而抱怨了。这样既满足了各方意愿, 又恪守了科技馆的教育理念, 可谓两全其美之举措。

2.6 具有可持续实施性。

“展品答疑台”不仅符合科技馆教育特点, 而且简便易行,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没有任何理由不能长期坚持实施。同时需要指出, 光靠“展品答疑台”也不行。因为观众的问题多出在展项处, 而答疑台不可能太多, 有些观众就可能嫌距离答疑台较远不方便而放弃提问。所以需要巡视答疑与之呼应, 二者相互配合才比较合理。

3 设置展品答疑台应遵循的原则

3.1 标注“展项”关键字。

设置一般意义的咨询台是惯例, 但约定俗成, 观众多在“咨询台”询问诸如票种票价、洗手间、餐饮等服务性质的问题, 通常不会涉及展项问题。而“展品答疑”台则完全不同, 因为标识关键字明确, 这个答疑台是专门接待对“展项”有问题观众的, 当然也可以回答一般问题, 但与通常的咨询台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

3.2 设计的突出性。

“展品答疑台”要放在展厅内, 而不是售票处附近和公共集散场所, 这是区别一般咨询台的根本所在。展厅最好只设此一种咨询台, 以培养和强化观众对其功能的认识。其位置须是观众必经的、通畅的、醒目的, 最好是观众初次进入展厅时就都能见到的地方 (如展厅入口区域) , 以使观众看得见记得牢。“展品答疑台”的设计要简洁自然, 标识的字体要足够粗大, 颜色和形象也要充分突出。

3.3 答疑台数量应适当。

就科技馆的特点, 一般以1000-2000平米先设1个“展品答疑台”作试验, 如实践中确有更多需要, 那则是科技馆非常欢迎的, 将给予无条件满足。需要指出, 不论前来咨询的观众数量有多么少, 都要坚持设置, 因这是科技馆应尽的义务, 具有宣传科技馆正确教育导向的深远意义。

3.4 开展答疑工作的基本要求。

必须保证每个答疑台在开馆期间长期有人值守, 答疑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且不厌其烦, 而且要注意因材施教, 多采用互动和启发式。此时注重的不是一天讲多少遍和讲多长时间这些表面形式, 而强调能给观众回答和讲清楚多少问题等内在要求!如需要答疑人员到展项现场探讨问题, 则应立即通知巡视人员补充岗位, 不应该出现答疑台无人值守的情况。如发现答疑台人员不能解释清楚某个展项或问题时, 可随时调动其他更有经验或更熟悉此展项问题的辅导员补台, 这将是极好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的状态, 这才是我们希望的理想的浓厚学习氛围。值守人员要实行短期轮换制度, 这可极大地促进全体辅导员的学习提高, 也可保持工作的新鲜感, 有利于保证辅导员答疑的质量和水平。

3.5 辅助用品和答疑道具的必要性。

答疑台要配备计算机系统, 以随时查看、修改、积累有关问题和资料, 还可准备一些简单道具供答疑时辅助使用 (如果做得好几乎能成为精彩的表演台) 。在无观众咨询时辅导员可以坐下来抓紧时间研习, 不必像其他服务性质的场所那样, “傻”站在那里发“呆”。

参考文献

[1]黄体茂.科技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科技馆展品 篇11

这些展品是立体的科学教材, 观众在参观时能参与进来, 他们推拉、吹吼, 但是否会让他们去研究一些问题呢, 又或者是有何收获呢?这就无从得知。科技场馆作为一个非正规科学教育场所, 尽可能发挥这些展品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科技场馆的展品与游乐场的游乐设备之间的区别。科技辅导员针对展品的讲解及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是发挥这些展品的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不同年龄观众的认知阶段和兴趣点不一样, 因此讲解起到的教育功能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辅导员在作展品讲解时, 没有根据不同人群作出不同的讲解与交流, 那么就很可能成为一次失败的讲解。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针对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讲解, 不涉及混合群体的讲解。严格来说, 这三个群体还是可以细分的, 但由于科技场馆不同于学校, 辅导员难以准确判断观众的准确年龄, 只能作一个大概判断和大概分类。

1 辅导员针对小学生群体开展的展品讲解与交流

针对小学生群体的讲解与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与增加他们的科学经验。讲解与交流的难点是如何创设情景, 增加趣味性, 通俗化。

小学生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按皮亚杰的观点, 小学生群体的认知阶段基本上是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 他们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 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 离不开具体经验, 还缺乏概括的能力, 抽象推理尚未发展, 不能进行命题运算。

2) 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好奇心, 并渴望对这些事物寻求解释, 已经形成了关于周围世界许多方面的概念。

3) 他们通过在校的科学课学习, 开始对科学现象有所理解。

4) 他们喜欢玩。

根据以上特点和讲解目的, 针对这个群体开展的展品讲解与交流, 辅导员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如何讲解。

1) 通过创设他们喜欢的情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展品呈现的过程与现象。辅导员可通过讲故事、展品拟人化、虚构事件、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等各种方法来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启发他们对展品现象的思考与交流。这样有利于增加讲解的趣味性。

2) 辅导员针对这类群体的讲解语言要生动有趣、通俗化。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宁可讲解时出现论述不严谨、不全面, 甚至出现错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名词、概括性抽象词语、公式。否则, 对小学生来说, 讲解已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言, 根本就谈不上培养他们兴趣, 保持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了。例如, 有件展示涡流现象的展品叫“摆动的环”, 在讲述时不应该说“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他们大部分人还没有导体和磁感线的概念。可以这样通俗化地说“小铝在磁铁旁边跑动”, 显然, 这样的表述是不严谨、不全面, 甚至是错误的, 但这样的表述能把事情说得清楚, 让人听得明白且容易记忆。通过这件展品的讲解, 他们能增加这么一个经验就可以了:铝在磁铁附近运动, 会有电产生, 电又产生了磁。

3) 辅导员讲解过程应引导他们把展品的现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进行联系并思考。“科学的”概念常常与人的直觉相反, 通过这种联系思考, 使得他们的经验得到扩展。

4) 讲解尾段, 为了保持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引导他们去探究其他展品, 也可以引导他们回家做些跟这件展品有关的简单实验。

2 辅导员针对中学生群体开展的展品讲解与交流

针对中学生群体的讲解与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引导他们综合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分析研究一个系统 (展品) , 从而增进他们分析研究自然事物的能力。讲解与交流的难点是如何让观众达到专注的快乐。

中学生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按皮亚杰的观点, 中学生群体认知阶段基本上属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 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 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 智力发展趋于成熟。

2)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的科学类科目结构内容不一样, 因此掌握的科学概念与知识的程度不一样, 运用科学方法与实验方法的能力也不一样。

3) 他们比儿时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 在校学习也积累了很多知识, 能够对周围事物作出解释。

4) 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 他们这个阶段, 脑会发生重大变化。这阶段是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关键阶段。

根据以上特点和讲解目的, 针对这个群体开展的展品讲解与交流, 辅导员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如何讲解。

1) 很多展品展示的科学原理、定律, 如果他们已经在课本上学习了。只要他们看了展品的说明牌, 那么这件展品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立体的教材或示范性的实验, 看不到虚假的线索、幻想的破灭和失败。因此, 辅导员如果把讲解的重点还是放在讲述这件展品展示的科学原理、定律, 那么估计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也难以引起他们专注去思考。

2) 辅导员讲解时, 可以考虑把展品作为一个系统, 引导他们把展品看成一个系统, 综合运用他们学过的知识, 补充他们没有学过的知识, 和他们一起交流与讨论。通过这种较为深度的分析研究, 引起他们专注地探究和分析, 增进他们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例如, 展示涡流现象的展品“摆动的环”, 辅导员和他们一起操作和观察后, 引导他们分析展品的构造。展品主要构成:架子、带有铝圆片的单摆、磁体。这件展品是展示带铝片单摆在磁体旁运动的情形, 因此可以把它按时间来分割, 分析和研究一个运动周期。在整个分析过程中, 需要综合运用单摆周期运动、磁体特性、能量守恒、能量转换、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知识。通过这样的讲解与交流, 除了加深他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增进他们没学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领悟一些科学方法。

3) 很多展品都趋向于掩盖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针对中学生的讲解与交流,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方面的介绍。

3 辅导员针对成年人群体开展的展品讲解与交流

针对成年人群体的讲解与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和他们一起重温学生年代课本上的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讲解与交流的难点是如何让观众重拾在校时的心态和感受。

成年人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智力发展已成熟。

2) 已经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正规教育, 如果不是从事专业工作, 在校学到的很多知识已逐渐模糊, 但没有消失。

3) 积累了相当多的生活经验。

根据以上特点和讲解目的, 针对这个群体开展的展品讲解与交流, 辅导员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如何讲解。

1) 辅导员和观众一起回忆在校时学过的知识。

2) 重点讲解展品展示的原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上面所述的展示涡流现象的“摆动的环”时, 可以介绍涡流制动、电磁炉、变压器为何要尽量减少涡流电流。

展品讲解方式多种多样, 辅导员也应有各自讲解特色。一次成功的展品讲解就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 这次讲解的教育目的是什么?2) 分析观众特点再讲解。3) 能否使观众心情愉悦。

参考文献

[1]伯纳德·希尔, 科斯特.当代科学中心[M].徐善衍, 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斯滕伯格 (Sternberg, R.J.) .认知心理学[M].杨炳钧,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交叉口延误下一篇: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