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安全(共12篇)
控制安全 篇1
摘要:笔者结合影响安全生产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论述各要素在集成控制模式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集成控制模式,因素,安全,作用机理
安全施工是工程建设的第一要素, 虽影响安全控制的因素很多, 但有些施工单位只重视技术安全的保障, 而忽视施工安全的管理, 导致事故还是发生不断。因此只有建立一种合理的安全控制模式, 并运用施工实践当中, 才能有效的控制事故的频繁发生。
一、集成控制模式各因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对生产安全造成的因素主要在于安全组织及成员、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环境与安全文化等, 我们将安全事故致因进行集成控制, 旨在于实现安全目标。
1. 安全组织及成员
安全组织是当前开展各项安全管理活动的人的集合。只有构建完善的安全组织, 才能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职能, 避免多元管理和管理死角。
成员是组织的构成要素, 同时也是影响安全事故的最活跃的要素, 绝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成员自身问题造成的。因此, 在安全控制中, 组织建立和成员选择显得相当重要。
2. 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条件, 直观来看就是指各种安全设施, 配备了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备, 小型工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安全设施通常包括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现场临时用电布置等, 安全设备指配备限位装置或者漏电保护的机械;小型工具包括锯子、锤子等, 劳动保护包括安全帽、安全网、消防器材等。
安全生产条件是最早受到关注的安全因素, 是目前各级主管部门、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中最常见、最易量化的内容。同时它是基础的安全因素, 直接或间接影响所有的安全人为因素。
3. 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是施工企业为了有效进行安全管理, 规范职工安全生产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企业和工程项目可以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来设置。基本上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即安全管理制度、机构与人员、安全技术、设备和设施、安全检查、安全资料、文明施工等。
4. 安全氛围
安全氛围最初定义为员工同他的工作环境一同分享的安全的精神观点;随后延伸为关于特定工作组织和被特定制度和行为指引的, 由组织强加于员工的一系列可演变的态度;接着又延伸为组织成员共同分享的工作环境和组织安全政策的信仰。由此可见, 安全氛围对企业员工具有无形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它可使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目标在员工中间形成共识, 使企业员工产生自控意识, 并指引他们向安全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前进。
5. 安全文化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内容是施工企业内部职工对安全问题所形成的整体的、一致的、长期的及较稳定的思维方式。
它是经过施工企业长期安全生产提炼出来的观念文化, 一旦形成, 就可以大大缩减安全投入, 而达到很高的安全保障, 因而有着最高的安全效益值。如, 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在安全理念上, 提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这就是一种观念文化, 它体现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没有搞好质量就没有企业生存的空间。质量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 施工质量影响到施工任务。同时, 安全是企业生命的保障, 既影响到企业能否保证生产质量, 也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它把质量置于单纯物质效益之上, 认为有质量才能有企业效益, 质量是效益的前提, 而把安全置于保障质量的位置, 也就是把安全当作所有工作的前提。
这种安全观念文化一旦建立, 对所有的企业员工而言, 无疑是一种思维惯性, 在日常行为中, 具有最迅速和最高效的执行力。但是, 它形成的时间较长, 需要施工活动不断积累沉淀才能形成。
二、集成控制各要素作用机理
安全事故集成控制要素之所以包含了安全生产条件、组织及成员、安全氛围、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文化, 是因为安全目标是诸要素的共同指向。他们之间虽存在互异性, 但也存在互补性。
1. 安全目标是要素集成的前提和约束条件在进行安全事故集成控制之前, 首先要明确安全目标。
从集成角度考虑, 安全目标是约束条件, 是集成控制的公共属性。各元素能够成为安全事故集成控制模式中的一元, 必然具备某种共同的性质, 否则, 诸元素则不能为该模式所包容, 集成控制模式也不会形成。安全目标是集成控制的出发点, 起到指导集成过程的作用。对于施工企业所有项目而言, 首先必须为该项目定义相对应的安全目标, 只有项目的安全目标实现了, 才能称之为“顺利完成项目”。
2. 集成控制模式各要素互异作用机理集成为
元素之和, 元素之间互不一致, 这是集成体的又一特征, 正是由于要素之间互异, 在集成中才能强化系统功能或者拓展系统功能。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集成控制模式中, 各个要素定义不同、作用不同;安全生产条件是基础物质条件, 安全组织及成员是最活跃的要素, 是人因要素的体现;安全氛围是安全生产条件、组织成员、制度影响下的现场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生产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重要规则;安全文化是组织长期安全生产形成的固有观念。这其中, 安全生产条件、组织及成员相互关联, 构成了集成控制模式的人因和物因要素。安全氛围则是安全生产条件和组织成员的集中强化, 安全生产制度对安全生产条件、组织及成员和安全氛围既有约束强化作用, 又拓展了集成控制的管理职能, 安全文化则是对安全生产制度的强化。正是互异性的存在, 使得在建立集成控制模式时不能忽略上述各要素的存在, 必须全部纳入集成控制模式之中。
3. 集成控制各要素互补作用机理, 没有要素之间互补关系的存在, 也就没有集成控制的意义。
在安全集成控制模式中各要素的互补机理主要包括:安全文化是对安全制度的有力补充, 安全价值观念能够弥补制度管理所不能规范的内容, 同时价值观念能够促使成员自觉而不是被动接受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对于那些还缺乏正确安全文化的组织或个人起到强制约束作用。安全氛围是良好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组织成员共同创造的, 同时又会影响组织构建, 成员选择和安全生产条件配备。而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组织及成员又是安全氛围构建的物因和人因的两大重要组成内容。
三、结语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 但在这发展的过程中, 工程建设领域只着重安全技术的保障, 却对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忽视,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得不到最佳的保证。构建工程安全事故集成控制模式, 认真分析工程事故影响因素, 探讨该模式在工程实践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从而可以减少施工时事故的发生率, 避免不必要经济损失;站在研究的角度来说, 集成控制模式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并且具有实际应用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图解[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
[2]张仕廉, 董勇, 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壮, 2005
[3]梁月清, 张开立.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安徽建筑, 2006 (05) .
[4]王德轩.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建筑, 2008 (08) .
控制安全 篇2
风险控制是P2P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使普惠金融得以实现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风险控制的目标,是保持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的指标范围内,使得扣除风险因素后的业务收益最大化。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最关心的是收益和风险。一个理财产品如何在实现高额投资回报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是投资者考虑的关键因素。
因此开心财富从创建之初就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长期的管理与业务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总结,结合中国借款人群的特点,形成一套严格的信用审核体系和严密的风控机制,针对贷前、贷中、贷后进行全程风险控制,从而获得了快速、平稳的发展,规模一步步扩大。
开心财富始终坚持将“风险暴露前置,早防范,早处理”的风险控制管理理念,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方面把握。
内部风险从道德和操作风险进行把控,建立风险预警及考核机制
外部风险从信用和市场风险进行把握,以人的因素作为重点评估标准
全民风控意识:开心财富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各级部门体系,以达到部门协助和部门监督为一体的绩效管理目标。尤其要分开设立信贷业务的前中后台部门,前台负责业务拓展,中台负责风险控制,后台负责审计监督。
完善的审批流程:开心财富按照金融业务的要求设计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按照业务受理与资信调查、资料录入、初审、评级计算、终审决策等程序来决定信贷政策:审批通过或拒绝贷款。在这些关键流程中,审查评估专员通过资料审查和信用评估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材料信息,再由考察专员实行尽职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全方位的掌握借款人的经济负担能力,最后,多方风控专员进行合约评定;同时也要在贷款调查、标准流程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确保各种授信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投资人在创造收益的同时安全最大化。
标准化信贷产品:开心财富根据不同人群,推出月息盈、季度红、半年盈和开心宝等产品。在办理客户手续时有严格的标准材料要求:身份证明、信用、收入、工作、住址及资产证明。
小额分散:开心财富坚持P2P理财的核心——分摊风险。小额分散即是根据金融办的要求借款金额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并且借款人的行业、地域分散,借款人的数量足够多。这样将投资者的投资金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出借,从根本上规避投资风险。
完善的贷后管理业务流程:开心财富在贷后也有明确的管理体系,包括首次检查、月度检查和异动抽查的监督体系,对还款拖延、经营业务发生异动、行业生态发生异动、发生重大诉讼的企业予以风险预警,以便尽早开展催收工作,防止违约损失的发生和扩大。还款风险金:开心财富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特设立了专门的还款风险金,当出借的资金出现回收问题时,可以选择用还款风险金补偿投资人本金和利息的损失。客户评级体系:开心财富制定了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搭建中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央行的征信数据和社会上的第三方企业经营信息数据,以利充分掌握贷款企业的风险特征。
一、020 三方托管 交易流程
.关于第三方支付介绍:
第三方支付托管系统,为P2P平台提供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后台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为投资人(借款人)开设虚拟账户,做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全隔离,建立完善及严谨的交易监控及预警等风控措施,最大程度规避P2P行业的资金池等三大风险,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二安全审核
电褥安全控制盒 篇3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设计一套电褥安全控制装置,减少事故的发生。从有了这个设计的想法到动手制作、调试,直至最后制成成品,我克服了很多困难,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更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我发明的电褥安全控制盒具备如下特点:
1.将市电引入插座与电褥之间,加入一个由温控探头和控制电路两大部分组成的“安全控制盒”;
2.该装置根据人体皮肤所能承受的温度为43℃,确定温控开关的控制温度为40℃;
3.根据实际温度实施对电褥子电源输入的控制,即当褥内温度达到40℃时,“安全控制盒”立即自动切断加热电源,以确保不致因累计热量过高而引发火灾、烫伤等意外事故;
4.对温度控制可采用自动、手动两种使用方式;
5.实用、易操作、成本低、性能安全可靠、日后功能易扩展。
控制安全 篇4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
引言
近年来, 电网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电网特征、运行特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系统特性日益复杂, 电网运行控制难度加大。由于电力调度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没有控制好这些安全风险, 就容易发生电网运行故障, 甚至会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从近年来的多起电力调度事故可以看出, 如果电力调度出现问题, 造成电力系统运行不稳, 进而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的现象, 给社会经济和稳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 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 有必要对电力调度的风险进行分析, 对其风险做出科学评估和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电力调度工作, 尤其是安全风险的辨识.风险的评估方法以及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调度的关键所在。
1 电力调度控制的现状
我国电力调度系统共分为五个层次, 包括国家电力调度数据一级网、区域二级网、省级三级网、地市四级网和县级五级网, 并且将各级发电厂和变电站纳入其中。这种电力运行方式是统一和分层相结合, 相辅相成构成的。
国内电力调度实行的是如图1所示的四级调度管理系统, 电网调控运行人员的总体素质直接关系着保障大电网安全的各项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到位。
从近年来全国的电力调度安全状况看来, 电力调度安全情况并不乐观, 电力调度的安全生产中, 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由于各种疏忽、经验缺乏或者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安全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 各种电网事故屡次发生。从历年来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 目前, 国内全部电力系统事故中误调度、误操作等事故占到了的40%左右,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风险控制概述
安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事故学理论, 风险控制理论是以高危险和隐患行业为研究对象的, 对于风险和隐患进行确认研究, 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从而起到控制风险, 减少事故, 保障安全的效果。安全风险控制主要有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两方面内容。
(1) 危险辨识。电力调度过程中, 人为因素对于安全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发布的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其中规定的生产过程中第5类危险因素与电力调度中的危险因素相关, 都属于行为性因素, 主要包括:指挥错误、操作失误、防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 风险评估。电力调度作为一个运行系统, 对该系统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确认系统内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于电力调度系统常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进行分析重大危险。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的分析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指标, 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度、事故发生的后果和风险性分值。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值在0.1~10, 并且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 如表1所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值在0.5~10之间, 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 如表2所示;发生事故的后果值在1~100之间, 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风险值分为五个等级。
风险管理实施在安全生产的不同环节, 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 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 (2) 损失发生中的应急管理———控制风险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尽可能减少损失。 (3) 损失发生后的事故管理———努力使损失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3 电力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控制过程中, 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系统内部的因素、人为因素等, 电力调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 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问题; (2) 管理上的不安全问题。
3.1 系统内部的安全问题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力调度逐渐实现自动化, 并且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但是系统内部的安全问题也不断显现, 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自身和环境两方面缺陷。其中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系统建设时埋下安全隐患, 并且系统对于安全问题的警告信息过多过杂, 导致许多真实的安全问题被掩盖来。并且系统设备存在老化的状况, 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间接导致安全性能降低,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加大。现在所使用的系统运行模式容易导致系统通道故障, 并且维修耗时较长, 在维修期间, 电力调度无法正常运行, 调度员的工作难以开展。其他系统内部的问题, 如设备发生故障, 监控设备发生故障, 信息传输故障以及其他后台系统发生紊乱的情况。
3.2 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问题
另外, 环境因素也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影响, 譬如人迹混杂、运行环境不良等情况, 设备要想安全运行, 就必须对电源进行相关的维护管理, 而这一方面也严重欠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调度监控网络还有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危险。其他自然因素包括狂风暴雨、水灾等情况也会影响到电力调度的安全。
3.3 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管理上的安全问题。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问题属于行为性危险,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要包括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等问题。
(1) 管理方式不完善, 所谓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随着新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设备和新模式, 因此管理模式也应该跟着进行更新。但是管理上的变化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由于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出现漏洞等情况, 对安全基础工作不重视, 并且一味的强调先进的设备而没有对安全隐患进行防范, 因此对于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发现, 并且技术管理不到位, 运行规程编写的不完善, 内容过于简单, 使得先进设备的使用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2) 操作失误, 电力调度的安全问题属于行为性危险,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调度员对于安全运行的重视程度不高, 不按章办事, 对于系统的运行方式并不完全清楚, 容易误下命令;当工作量大, 操作任务比较繁重时, 拟写调度指令票容易出现错误;在与现场进行核对的过程中, 由于现场汇报不清或交接班时没有交接清楚就匆忙进行操作等也容易造成错误。 (2) 调度员的责任心不强, 调度术语不规范, 存在过于依靠经验的现象。班组基础管理存在漏洞, 安全活动会开展不正常或流于形式, 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 规程制度执行不力;班组对于一二次设备台账资料管理不到位, 使调度员对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不熟悉。
4 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1 加强安全网建设
因为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属于人为性风险,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问题就要加强对人的管理: (1) 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 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新的电力形式下, 要从管理方面入手, 加强对安全控制的重视, 落实制度政策。制定符合上级规定和本电网实际的中心、专业、岗位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安全网各成员的安全职责, 提高安全工作能力。 (2) 要加强员工的技能和意识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网络活动, 加强安全网各成员的安全培训, 提高职工群体的素质水平, 重点培养对于系统运行故障的判断识别能力。
4.2 加大技术投入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深入, 因此对于二次设备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要加强技术投入, 以改进设备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 并且在电力调度过程中使新技术不断的成熟起来。首先要在采购环节把好关, 对于无质量证书的产品一律不得采购。在设备运行期间, 做好维护工作, 并且尽量改善设备环境, 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定期对电网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并且对系统要进行实时监控,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经发现, 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之泯灭于萌芽阶段。
4.3 增强风险规避制度建设
(1) 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不仅要在设备、员工素质和责任性上下功夫, 更要建设一套体系完备、运行有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 明确各方的责任, 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做到有章可依, 违章必究, 在制度下做到安全有保障。
(2) 加强电力调度现场的坚持和监督, 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 对于形式主义要严格杜绝, 对于管理上的漏洞要及时改进, 逐步转化管理模式, 轻人治而重规章制度, 并且不能一味的依靠设备的监控, 还要加强现场管理。
(3) 建立并完善一系列安全管理体系, 如安全责任体系及安全目标、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等, 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从风险管控方面着手, 切合实际, 认真开展电网调度安全分析、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分析、电网二次设备分析、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和危险点分析等工作, 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 结语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应不断加强电网安全管理, 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和电网调度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积极推进电网调度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本文对电力调度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并且简要的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宇鹏, 刘勇.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J].湖北电力, 2011 (2) .
[2]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网调控运行人员实用手册 (第一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1.
监理的安全控制 篇5
一、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要审查施工单位有关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
2、要善于发现和处理施工安全隐患;
3、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1、要审查施工单位有关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
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的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国家明令提出的七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附上安全计算、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要善于发现和处理施工安全隐患
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情况严重的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且及时(立即)向建设单位报告。施工单位拒绝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就要不怕得罪业主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直至向安监局报告。
如果发现安全隐患不制止,也不采取措施就是监理失职;或者虽然采取措施,但是未留下书面记录等有关证据资料,就不能证明监理在安全管理方面已有作为。只要出了安全事故,监理就跑不了,就得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而且责任的大小有事故的性质及造成的直接损失大小决定。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有如下十项监理要注意:
1、施工单位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
3、施工单位应保证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的资金投入;
4、项目经理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施工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6、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
7、施工单位必须在临边、洞口和危险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装置;
8、现场的临建设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还要加强现场消防管理;
9、人性化管理,施工单位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品;
10、施工机械及提升设施组装完成后,必须经相关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以上工作哪一项未作好都可能出现安全隐患,连累监理付出学的教训。因此监理必须认真对待,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书面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停工、向建设单位汇报、直至安监局,来减少和规避风险责任。
由于安全隐患和质量事故往往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监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管质量的同时也把安全抓起来;或者是在管安全的同时也把质量管起来,才能减少和杜绝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事故。从而达到减少监理责任的目的。
3、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监理工作四大依据之首,监理必须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全力贯彻、据此监理。特别是当建设单位委托安全监理业务时,所有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包括<安全生产法>和<条例>,都是监理对工程参建各方是否履行安全责任的监督管理依据。否则一旦出现问题有可能把我们送进监狱。
二、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行为
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的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因素。常见有如下情况;
A、心理-----懒散、粗心、冒险 B、生理-----视觉、听觉、体能、疾病
C、能力-----知识技能、资格、应变能力不能适应工作或工作要求。
2、人的不安全行为: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为13大类:
A、操作失误、忽视警告 B、使用不安全设备 C、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D、攀坐安全位置 E、在吊物下作业、停留 F、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G、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H、物体存放不当 L、安全的装束
J、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设备等物质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类型有:
1、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的防护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施工现场环境不良
(三)、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就是管理缺陷 它作为间接原因主要有:
1、技术上的缺陷
2、教育上的缺陷
3、管理工作的缺陷
4、社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的缺陷
三、监理对施工安全的控制应从何下手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相遇就会导致事故的出现。因此,施工安全控制就得从人的不安全因素抓起、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 消除不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加强技能培训、严查持证上岗;
(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1、检查落实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分解到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制及横向各部门责任制;
2、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执行特种作业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的分类,持证上岗;
(三)、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1、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包括土方开挖、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临边洞口作业、高处作业及料具存放等的安全防护要求;
2、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塔吊及主要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技术及管理要求;
3、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四)、一定要同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通过安全技术管理,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各类安全防护用品,施工机械、设施、临时用电等的检查验收予以实现。
(五)、采取隔离措施: 使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不相遇,就必须建立各种劳动防护管理制度。
四、施工现场监理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现场总结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和规定主要有七个方面:
1、安全生产的六大纪律
2、施工现场的“十不准”
3、安全控制十大禁令
4、十项安全技术措施
5、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十项操作要求规定
6、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
7、气割、电焊“十不烧”规定
(一)、安全生产的六大纪律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2m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安全扣;
3、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4、各中电动工具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接零(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5、不懂的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6、吊装区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吊臂垂直下方不准站人。
(二)、施工现场的“十不准”
1、不准从正在起吊、吊运中的物件下通过;
2、不准从高处往下跳或者奔跑作业;
3、不准设有防护的外墙和外壁等建筑上行走;
4、不准站在小推车等不稳定的物体上操作;
5、不准攀爬起重臂、绳索、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随同运料的吊盘及吊装物上下;
6、不准进入挂有“禁止出入”或设有危险警示标志的区域、场所;
7、不准在重要的运输通道上或上下行走通道上逗留;
8、未经许可不准私自进入非本单位作业区域或管理区域,尤其是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9、严禁在无照明设置、无足够采光条件的区域、场所内行走、逗留;
10、不准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三)、安全控制十大禁令
1、严禁穿木屐、拖鞋、高跟鞋及不戴安全帽人员进记入施工现场作业;
2、严禁一切人员在提升架、提升机的吊篮下或吊物下作业、站立、行走;
3、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开动任何施工机械及驳接、拆除电线、电器;
4、严禁在操作现场玩耍、吵闹和从高处抛掷物料、碎石、工具、砂浆等一切物件;
5、严禁土方不按规定放坡或不加支撑的深基坑开挖施工;
6、严禁在不设栏杆或无其他安全措施的高空作业;
7、严禁在未设安全措施的同一部位同时进行上下交叉作业;
8、严禁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9、严禁在靠近高压电源的危险区域进行冒险作业及不穿绝缘鞋进行机动水磨石等作业,严禁用手直接提拿灯头;
10、严禁在有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的场所和木工棚、仓库内吸烟、生火。
(四)、十项安全技术措施
1、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
2、机械设备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3、塔吊等起重吊装设备必须有限位保险装置,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4、架设电线线路必须符合当地电业局的规定,电气设备必须全部接零或接地;
5、电动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6、脚手架材料和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7、在建工程的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四口)必须有防护设施;
8、各种缆风绳及其设备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9、严禁打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不准穿硬底或带钉易滑鞋靴;
10、施工现场的悬崖、陡坎等危险地区要设置警戒标志,夜间要设警示灯。(五)、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十项操作要求规定
1、新工人未经三级安全(企业、项目、班组)教育,复工换岗人员未经安全岗位教育,不得盲目操作;
2、特殊工种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转猛的安全培训,无有效的安全上岗操作证,不得盲目操作;
3、施工环境和作业对象情况不清,施工前无安全措施或交底不清不盲目操作;
4、新技术、新规范、新设备、新材料、新岗位无安全措施,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教育、不得盲目操作;
5、安全帽、安全带等作业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落实,不得盲目操作;
6、脚手架、吊篮、塔吊、井字架、龙门架、外用电梯、起重机械、电焊机、钢筋机械、木工机械、搅拌机、打桩机等设施设备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完成后,未经验收合格,不得盲目操作;
7、作业场所安全防护设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不排除,威胁人身财产安全时不得盲目操作;
8、凡是上级或管理干部违章指挥,有冒险作业情况时,不得盲目操作;
9、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禁火区作业、易燃易爆作业、爆破作业、有毒或窒息危险的罪业、和科研实验等其他危险作业的,都应由上级指派,并经安全交底;未经指派批准、未经安全交底和无安全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操作;
10、隐患为消除、有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不安全因素时不得盲目操作;
(六)、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
1、起重臂吊起的重物下有人停留或行走,不准吊;
2、起重指挥要由技术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担任,无指挥或信号不清,不准吊;
3、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单头捆扎或捆扎不牢靠,不准吊;
4、多孔板、积灰斗、手首推翻斗车不用四点起吊或大模板外挂不用卸甲不准吊,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准双拼吊;
5、吊砌块必须使用安全可靠的砌块夹具,吊砖必须使用砖笼,并码放整齐。木砖、预埋件等零星物件要用盛器堆放稳妥。叠放不齐、不准吊;
6、楼板、大梁等吊物上站人,不准吊;
7、埋入地面的板桩、井点管等以及粘连、附着的物件不准吊;
8、多机作业,要保证所吊的重物距离不小于3m;(目前应有防碰撞装置);
9、六级以上的的强风区不准吊;(新规定为四级)
10、斜拉重物或超过机械允许负荷不准吊;(七)、气割、电焊“十不烧”规定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金属焊接、切割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不准进行焊接、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的情况的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4、焊工不了解焊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6、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冷却层、隔热设备的部分,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7、有压力或有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进行焊、割作业;,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作业时,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分,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五、监理工作中安全控制要注意的问题
一、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
A、对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B、在施工中认真贯彻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和企业管理制度;
C、针对项目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要求,严格履行安全考核指标;
D、认真落实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和设备验收使用制度; E、领导、组织安全检查; F、发生事故及时上报。
2)、项目专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A、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B、组织安全生产,开展安全检查;
C、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督促检查有关人员执行; D、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
E、参与现场的防护设施、器具、机械设备的检验检测验收工作。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度
要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万米以下1人;1—5万平米至少2人;5万平米以上至少3人。还要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电工、焊工、起重机(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架子工、爆破工。
4、起重机械设备设施验收制度 施工单位在使用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之前,应当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使用租赁设备的由施工单位和出租单位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登记。
5、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工程。
6、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概况、作业特点、施工方法、危险点、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等情况向作业工长、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
7、消防安全制度
8、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9、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二、安全技术措施审查
1、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要体现项目的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队伍素质,按施工部位列出施工的危险点,针对各危险点制定具体措施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2、安全技术交底 要注意
A、安全交底要与施工技术交底一并进行,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与补充; B、对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C、针对施工作业条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不能过于简单、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要有书面材料并且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专职安全各留一份为据。
3、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A、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工程
当深度超过5米及其以上或小于5米但是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土方开挖与支护工程应在组织专家(5人以上)进行论证、审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B、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米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提升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3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三、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的内容;
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查伤亡事故。
2、安全检查的主要方法
主要查看管理记录、持证山岗、现场标识、“三宝”使用情况、四口与临边的防护情况。
3、塔机的拆装及使用情况
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要在塔机装拆之前对以下的资料进行审核: 1)、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证明;
2)、拆装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
3)、拆装单位持证上岗人员证书;
4)、塔机装拆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5)、装拆单位与使用单位所签订的装拆合同及与施工总包单位所签订的安全协议书:
6)、装拆单位的建筑起重机械装拆工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7)、塔机装拆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8)、螺栓的检测合格报告。
监理单位每月至少一次对塔机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施工项目部每周至少一次对塔机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
1)、检查塔机的基础是否牢固、是否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设置;
2)、各类连接是否齐全、牢固、有效、特别是吊臂、平衡臂的销轴连接、吊臂 各节之间的销轴或螺栓连接、塔身的标准节之间销轴或螺栓;
3)、金属结构是否有变化,特别是检查塔身的主肢、耳板处、塔身的变截面处、上下转台的支座处是否有老化、裂纹;
4)、检查附墙设置是否符合要求,钢丝绳是否老化,限制器、两保险丝等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灵活可靠。
4、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1)、起重机械司机所持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操作项目必须与司机的起重机型相符合;
2)、严禁超负荷使用起重机械设备,不准斜拉、斜吊;
3)、作业前要对起重机械、工具绳索、起吊物的捆绑作全面的检查;
4)、要对起重机械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5)、起重机整机的定期检验检测至少2年进行一次,安全装置的检验检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6)、从事起重机械安装的单位,必须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安装活动结束后,安装、租赁、使用单位要组织验收,合格后由各方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投入使用;
7)、严防塔式起重机的倾覆、断臂:
原因分析:
a、基础强度不足或失稳(譬如地耐力不够、基础混凝土强度不足、基础由于积水下沉;混凝土的强度应该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b、超载起吊;
c、违章斜吊导致起重力矩增大;
d、由于力矩限制器失灵或被关闭造成司机操作盲目和超载起吊; e、起重指挥失误或者与司机配合不当; f、装拆管理不严,人员未经培训或盲目拆装。
8)、塔吊停用时,吊物必须落地,不准悬在空中。
5、施工升降机(人货两用电梯)的安装与使用管理
1)、要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GB10053及说明书的规定依次进行不少于两节导轨标准节的接高试验;
2)、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扶墙连接,导轨架顶部分不得超过说明书规定的高度;
3)、吊笼顶部应装设安全开关、当人在吊笼顶部作业时,安全开关要处于吊笼不能启动的断路状态;
4)、有对重的施工升降机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吊笼处于无对重运行时,应严格控制吊笼内载荷及避免超速刹车;
5)、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导轨架作业不得与铺设或拆除各楼层通道作业上下同时进行。当搭设或拆除楼层通道时,吊笼严禁运行;
6)、施工升降机拆除前,应对各机构,制动器及扶墙进行检查,确认正常时方可进行从拆除作业;
7)、施工升降机应该安装限速器、安全钩、制动器、限位开关、龙门连锁装置、停层门(或停层栏杆)、底层防护栏杆、缓冲装置、地面出入口防护棚等安全防护装置;
8)、凡是新安装的施工升降机,应进行额定荷载下的坠落试验。长在使用的施工升降机,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至少应三个月)进行一次额定荷载下的坠落试验;
9)、施工升降机的操作、使用要符合下列规定:
a、每班使用前要对施工电梯的金属结构、导轨接头、吊笼、电源、控制开关在零位、连锁机构等进行检查,并进行空在运行试验及试验制动器的可靠度; b、施工升降机额定荷载试验在每班首次载重运行时,应从最底层开始上升,不得自上而下运行,当吊笼升高离地面1---2米时,停机试验制动器的可靠性; c、施工升降机吊笼进门明显处要标表明限载重量和允许乘人数量,司机必须经核定后方可运行,严禁超载运行;
d、施工升降机司机应按指挥信号操作,作业运行前应鸣声示意,司机离机前必须将吊笼降在到底层,并且切断电源、锁好电箱;
e、施工升降机的防坠安全器,不的任意拆检调整,要按规定期限,由生产厂家或指定的认可单位进行鉴定或检修。
四、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要点
1、土方及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
1)、边坡支护要有设计计算书;
2)、深基坑(挖深超过5米)四周设防护栏杆(不小于1.2米),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3)、在电力、通信电缆2米内或燃气、热力给排水管道1米内必须在业主人员的监护下人工开挖;
4)、基坑边的1.5米内不得堆土、堆料、停放机具、堆土的高度不得超过1.5米;
5)、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监测-----周围结构的完整性及强度、维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沉降。
2、结构工程安全施工技术
1)、每个砌筑班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米,冬季不得超过1,5米;
2)、在临街面、人行道或居民区施工,起重机覆盖范围内操作人员较集中的地方(钢筋加工棚、搅拌站、施工电梯口等)必须搭设牢固的防护棚;
3)、模板支撑中要注意斜撑(三角形才具有稳定性);
4)、4米以上或两层以上的模板安装要设安全防护网或防护栏杆;
5)、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下安装或拆卸模板;
6)、在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洞口要进行防护;
7)、操作人员不允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
8)、不许在墙顶、梁顶或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杆的模板上行走;
9)、模板上的堆物不易过多或集中;
10)、绑扎钢筋时不得站在模板、或箍筋上操作,也不准将木料或其他插入箍筋内作为立人板;
11)、在离楼面2米以上浇注混凝土时,要搭设操作平台,并有安全防护设施。
3、临边高处作业与洞口作业安全防护
1)、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
a、基坑周边、料台、挑平台周边、雨棚与挑檐边等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b、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设置安全防护;
c、井架与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d、地面通道上部都要搭设安全防护棚。
2)、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
a、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 b、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井道内要设置两层一个硬防护。
3)、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
1、脚手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高处作业、物体打击、整体倒塌、(特别是升降)、火灾;
2、脚手架应特别注意螺栓拧紧、斜撑、连墙杆件(高度超过24米的双排脚手架必须与强性连接),基础扫地杆、脚手架探头板(150mm)与类型。
3、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梁要经过计算(弯矩、固定)。
施工安全管理资料
目前常规作法是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所列的10个检查项目名称顺序排列: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项目管理
3、施工组织设计
4、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5、安全检查
6、安全教育
7、班前安全活动
8、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9、工伤事故的处理
10、安全标志
浅论调度安全风险控制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风险 调度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调度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机构,每个调度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在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调度员发生误判断误调度引起误操作,将会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人身、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1 电网调度存在的安全风险
1.1 调度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规程不认真执行,换班时未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调度系统的运行状态一知半解,某些情况下判断失误,误下命令;在使用逐项命令,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复杂的课题,要么就是频频出错,拟写的调度命令错误率高;现场校核时,由于现场回报不清或班组之间未严格执行交底工作,对现场情况没有清楚的认知,致使操作失误。
1.2 受所在地区气候多变易发雷暴雨天气、电网运行面临的严峻缺电形势等因素影响,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1.3 班组基础管理存在漏洞,安全会议未形成常态机制,或流于形式,调度员严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对操作规程执行不力;班组对于一二次资料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力调度运行缺乏必要的依据。
1.4 调度员缺乏责任意识。反对违章作业的信念不坚定。在调度管理工作中,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各道工序之间手续、证件不齐全,误送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多个班组从事线路工作时,工作结束时未全部回报工作终结就送电,或者用户在未得到当班调度许可就在用户专用线上工作,致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2 风险控制的措施
2.1 始终坚持“精、准、细、严”的安全调度理念,把调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四个加强”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把好调度安全操作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2.1.1 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规程,明确各类生产、作业的关键节点和风险预控点,从停电检修计划安排、检修申请受理、电网方式及继保安排、调度指令票填写、调度指令下达、设备检修开工、设备检修竣工、新设备启动送电8个环节,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办理,实行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2.1.2 加强电网风险预控管理。认真梳理电网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变电站供电方式,加强特殊方式安全防护,防范电网故障停电风险;结合月度检修计划,当电网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时,同步进行电网安全分析,开展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制定安全控制要求和应对措施;对于因停电检修造成的单主变、单母线、单线路等风险较大的电网运行方式,制定并落实好风险防控措施,严防因风险预控措施不完善造成电网停电事故。
2.1.3 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针对复杂的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及调度操作,提前做好电网的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误调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及人身伤亡事故,防止人为责任电网事故。在用电高峰期,电力单位应该全面进入迎峰度夏保供电状态,合理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加大重载线路和设备的巡视力度,安排足够的抢修人员和车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2 加强调控员安全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调控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在调控员值与值之间每天进行一次“一日一问答”,每周组织一次事故预想,每月开展一次反事故演习;认真组织调控员学习上级下发的事故通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调控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整体业务素质。
2.3 电力调度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2.3.1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电气设备的性能、参数、功能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认知,了解电网的运行方式及特殊运行方式,设计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事故演练,不断优化电力调度模式。
2.3.2 对工作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熟悉所负责工作领域的电网运行模式,熟悉内桥接线变电站的自投及变压器保护配置原则、单母线分段和内桥接线的区别、单母线分段的变压器保护和自投配置原理、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保护配置及GIS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等专业知识,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时时关注天气变化,电力调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要心中有数,并想好处理措施,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可以及时应对,防止事故恶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3 熟练掌握电力调度操作规程,工作态度端正,坚持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典型事故案例、工作环境及危险点危险源分析等安全知识,调度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并与同行交流,寻求解决策略,定期排查调度隐患,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3.4 要对自身定位、职责履行有形象而深入的了解,应紧跟时代形式及时转变职业心态观念、主动适应变化,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从工作中感悟企业与人生的和谐与魅力。
2.3.5 重视集体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尤其是人身安全问题,不能以包代管、似管非管;要全面执行设备质量和运维质量管控制度,以提升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2.4 提高管理水平,为调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4.1 充分认识保证电网安全对电网企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安全基础工作,真正抓好安全生产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落实“可控、能控、在控”的工作要求。
2.4.2 以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要求严抓专业管理,及时提出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坚决杜绝重复性事故的发生。
2.4.3 严格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公司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危险源管控、应急管理等13个要素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为调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结束语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搞好电力安全调度,必须认真提高调度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调度安全生产管理,其次就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遵循电网管理制度,最后要多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并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深入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电力系统调度规程汇编[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5月.
[2]王世帧.电网调度运行技术[M].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控制安全 篇7
原油的闪点范围比较宽, 闭口闪点在-30℃~34℃, 凝点高, 为甲B类易燃液体, 加热和发生火灾时, 热波现象明显, 当含水量在0.3%~4%时, 容易产生沸溢或喷溅, 同时原油还具有易膨胀、易扩散、易流溢、易聚集静电荷等特性, 这就说明火灾爆炸危险性是大型原油储罐主要也是最重要得危险因素。
发生着火事故的三个必要条件为:着火源、可燃物和空气。
着火源的问题可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 可燃物泄漏问题则必须在储罐设计建设过程中和投运安全检查及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泄漏的原油暴露在空气中, 即构成可燃物。原油泄漏, 在储运中发生较为频繁, 主要有冒罐跑油, 脱水跑油, 设备、管线、阀件损坏跑油, 以及密封不良造成油气挥发, 另外还存在着罐底开焊破裂、浮盘沉底等特大型泄漏事故的可能性。
腐蚀是发生泄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原油储罐内腐蚀情况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 罐底腐蚀情况最为严重, 大多为溃疡状的坑点腐蚀, 主要发生在焊接热影响区、凹陷及变形处;罐顶腐蚀次之, 为伴有孔蚀的不均匀全面腐蚀, 罐壁腐蚀最轻, 为均匀点蚀, 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 油与空气界面处。相对而言, 储罐底部的外腐蚀更为严重, 主要发生在边缘板与环梁基础接触的一面。
浮盘沉底及冒罐事故是浮顶油罐生产作业时非常忌讳的严重恶性设备事故之一。该类事故的发生, 一方面反映了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严重缺陷;另一方面又将造成大量原油泄漏, 严重影响生产、污染环境并构成火灾隐患。
我公司在建3具5万方罐即将投运, 距生产装置2.4 km, 周边还有相关单位大型原油储罐6具, 成品油储罐8具。3具5万方罐使用功能主要解决原建的8具万方储罐及供油泵不能满足生产装置加工量逐年递增现状, 这也说明3具大型原油储罐的重要作用, 如果在投运及正常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不但影响正常生产, 还会给周边单位安全生产、生活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所以投运期间的安全检查及使用时安全控制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2 安全检查
2.1 油罐基础及罐体
金属油罐是应用最多的储油罐。油罐基础均匀下沉量每年不超过10 mm;相邻两点 (间隔6 mm) 不均匀下沉量在未装油时, 其偏差不大于20 mm, 装满时, 其偏差不大于40 mm;锥面坡度不小于0.008。护坡要完整, 护坡石松脱、出现裂痕时, 应及时固定灌浆。还要经常检查砂垫层下的渗漏管有无油品渗出, 一经发现, 应立即采取措施, 清罐修理。
2.2 油罐的一般附件
扶梯、栏杆是专供操作人员上罐检尺、测量、取样巡检、维护而设置的。扶梯结实牢固、栏杆高度不低于1.2 m, 以便工人安全操作。人孔是清洁维修油罐时供操作人员进出油罐而设置的, 检修时人孔也可用于通风。透光孔设在罐顶, 在检修时用作采光通风。要求密封垫完好, 未老化和损坏, 无渗油和漏气。
量油管是为检尺、测量、取样所设, 安装在罐顶平台附近, 每个油罐只装一个量油管, 量油管平时应关闭, 计量和取样时打开。导尺槽应为有色金属制品, 固定牢靠, 平整无松动。盖与座密贴严实, 平时至少每3年更换一次密封垫。板式螺帽和压紧螺帽活动处润滑良好, 无干磨现象。
排水管是专门排除罐内积水和清除罐底污油残渣而设置, 排污孔是由直径600 mm的钢管对分制成, 平时可以从放水管排出底水, 清洗油罐时还可以清扫出污泥, 油罐常见清扫孔形式为齐平型清扫孔, 它是为清除罐底沉积物而设置的。虹吸防水栓和排污管每季度检查不于1次, 气温低于0℃时要经常巡查, 防止冷脆冻裂跑油, 阀门应不渗不漏, 防水栓的填涵要严密不漏。
胀油管起泄压作用, 用于收发油作业后不放空的管路, 为保证管路和阀门安全而设置的, 进气支管专门用于管路管路放空时进气, 直径为40 mm, 亦可设在泵前过滤器上。活门、升降管及其操纵装置的填涵密封要良好, 无渗油漏气现象。
消防泡沫室又称泡沫发生器, 是固定在油罐上的灭火装置, 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和设置避雷针等避雷设置。消防泡沫产生器每月检查1次, 要求玻璃未破坏, 固定严密无油气泄漏, 网罩完好无雀窝、尘土和冰霜。
油罐应有良好接地, 接地点不少于2处, 间距不大于30 m,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在油罐上罐扶梯开始处, 加装一段1m左右的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 将人体静电在上罐作业前通过扶手消散, 消散扶手与油罐防静电防雷电接地装置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加热盘管冬季使用前, 每罐系统试压1次, 实验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 检查无裂缝穿孔现象;不使用时应将排水端断开, 打开阀门, 经常检查有无渗油滴出。进出油连接管的连接处应无裂纹, 阀门要严密, 启闭灵活, 无滴漏现象。
2.3 油罐的专用附件
呼吸阀可保持油罐气体空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 以减少蒸发损失, 保证油罐安全, 机械式呼吸阀由压力阀和真空阀两部分组成。当罐内气体空间的压力超过油罐设计压力时, 压力阀被罐内气体顶开, 气体从罐内排出, 使罐内压力不再上升。当罐内气体空间压力低于设计的允许真空压力时, 大气压力顶开真空阀盘, 向罐内补入空气, 使压力不再下降, 以免油罐抽瘪。呼吸阀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 气温低于0℃时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大风、暴雨骤冷时立即检查阀盘平面与导杆应保持平稳, 升降自由, 不卡不涩。阀盘与阀座接触面不少于70%, 保证密封。平时尤其是冬天要经常对阀盘、阀座和阀杆进行擦拭, 防止锈蚀和水汽冻结。
当机械式呼吸阀因锈蚀或冻结而不能动作时, 通过液压式安全阀的作用可保证油罐的安全, 液压式安全阀的压力和真空值一般比机械式呼吸阀高出5%~10%.在正常情况下, 它是不动作的, 在机械式呼吸阀因阀盘锈蚀或卡住而发生故障或油罐收发作业出现罐内超压或真空度过大时, 它将起到油罐安全密封和防止油罐损坏的作用。液压安全阀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如发现保护网上有尘土、蛛丝、雀窝等应及时清除。
阻火器是一个装有铜、铝或其它高热容、导热良好的金属皱纹网箱体, 当火焰通过阻火器时, 金属皱纹网吸收燃烧气体的热量, 使火焰熄灭, 从而阻止外界的火焰经呼吸阀引入罐内。阻火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气温低于0℃时每月检查一次, 要求垫片密贴, 安装牢固, 螺栓无锈蚀。散热片间夹层的通道要清洁畅通, 无尘土、冰冻和腐烂。
呼吸挡板是为减少易挥发原油的蒸发损耗而设的节能装置, 它通常装在阻火器下面并伸入罐内, 在发油时如果液面下降过快, 吸入罐内的空气气流会冲散油面上的油气浓度层, 使原油蒸发加快, 在呼吸阀下面安装一挡板后, 可使吸入气流折向罐壁, 以免直接冲击油面。
加热器一般为用直径50~100 mm钢管制成的盘管, 是给高粘度、高凝点原油加温防凝提高其流动性的设备。浮顶油罐的浮盘下落至罐底前将有若干个支柱支撑, 支柱高度为0.9~1.8 m左右, 以使浮盘与罐底有空间, 方便进行检修、清洗或检定, 浮盘应无渗漏, 环状密封工作状态良好, 无破损浸油, 无翻折或脱落等现象。
中央排水管是安装在外浮顶油罐上的专用附件, 它装于浮顶中央下边, 为直径100 mm的几段钢管, 通过活动接头相连起来, 可随浮顶的升降而伸直和折曲, 通过它把积存在浮盘上的雨水和融化的积雪及时排走, 以防浮顶积水沉没。通气短管常装在罐顶中央, 呈“T”型, 为防止雨水和杂质进入, 通气口常朝下开, 使油罐直接和大气相通, 为油罐进行收发作业时的呼吸通道, 通气罐口径一般和进出油管的直径相同, 通气管截面上装有铜丝网或其它金属网封口, 平时要保证通气短管的畅通。
2.4 其它
浮顶储罐密封圈的火灾发生频率较高, 原因主要是密封不严, 引起油气浓度偏高。密封装置的可靠性和严密性如何, 对减少储液蒸发, 确保安全操作有重要作用。
防火堤的作用是在油品储罐发生爆炸或破罐事故时, 避免流出储罐外的液体四处漫流, 造成大面积火灾。因此, 防火堤应具有良好的闭合性, 油罐区的雨水排水管穿越防火堤处, 应设置能在堤外操纵的封闭装置。
大型原油储罐收付油速度很快, 为避免储罐冒顶事故和浮盘搁底事故的发生, 储罐应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 其报警高度应满足从报警开始10~15 min内不超过液位极限, 还应设液位极限联锁装置切断收 (付) 油阀。
原油通常含有较高比例的蜡, 油温降低时往往首先析出, 并凝结在罐壁上, 若未设刮蜡机构或刮蜡机构起不到作用, 当浮盘下降, 凝结在浮盘上部罐壁的蜡在阳光照射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会脱落到浮盘上, 一方面增加浮盘重量, 更主要的是在降水冲刷作用下, 将通过中央排水管排出, 因蜡凝固点较高, 极易堵塞中央排水管, 导致大量雨水不能及时排空, 引起浮盘沉底。因此, 对于重质原油的储运, 尽量减轻刮蜡加热系统对密封装置可能引起的加速老化现象。
3 安全控制
3.1 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水封井及排水闸当装置失去作用和不起作用时, 跑、冒的油品回收困难, 着火的油品通过水封井及排水闸外流, 扩大灾害范围。
防火堤和隔堤是阻止火油品外溢, 缩小灾害范围和回收部分跑、冒油品的有效设施。如发生坍塌。孔洞和裂缝, 枯草不及时清除, 都对安全构成威胁。
油泵房是机电设备集中、操作频繁, 最容易泄漏和散发油气的地方, 在通风不良和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的情况下, 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油泵超温超压运转, 泵体、油封渗漏, 防爆等级不够, 操作失误等, 均能引起跑油、着火及机泵损坏等事故。
消防道路宽度不够、设计不合理、道路损坏、不平、堵塞, 桥涵断裂、坍塌等情况, 在火灾条件下, 会影响消防车辆顺利通行, 贻误战机。
原油转输操作失误, 可能发生串油、跑油、冒罐事故。
3.2 安全控制点
罐区地坪排水管道在防火堤外应修建水封, 用来回收储罐跑、冒、漏油, 并防止着火油品蔓延。水封井应不渗漏, 水封层不应小于0.25 m, 沉淀层也不应小于0.25 m。经常检查水封井液面, 发现浮油要查明原因, 并及时抽出运走。排水闸要完好可靠, 每班都指定专人管理, 下雨时开启, 平时关闭, 并列入交接班内容。寒冷地区油库的水封井及排水闸要有防冻措施。
防火堤要定期巡查, 发现裂缝、坍塌、枯草等应及时修理、清除。堤上穿管处的预留孔, 要用不燃材料密封, 并应经常检查密封是否完好。
油泵房要通风良好, 必须按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配置防爆电气设备, 布线宜采用铠装或钢管埋没, 管沟在进入油泵房处必须设隔断墙, 操作通道和走台同安全通道结合考虑, 应坚固畅通, 油泵的基础要牢固, 运行中不颤动, 纵向和横向调平, 地脚螺栓紧固。对油泵, 静态时应按设备的完好标准进行检查;动态时应主要检查运行状态和技术参数, 如运转时轴承温升不得超过70℃, 填料涵的温度不得高出环境温度45℃。液环式真空油泵的叶片和泵壳的间隙不宜小于0.1 mm, 液不宜大于0.3 mm, 寒冷地区的液环介质, 冬天可用低凝点油品代替, 但气温高于0℃后, 应及时换成水, 减少蒸发损失, 避免泵体过热引起着火事故。设置可靠的报警和联络设施, 并至少应配置2只8 kg干粉或9 L泡沫灭火器。室内不得存放无关物品,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 不准用化纤织物擦拭地面和设备。
消防道路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路面、路肩完好、畅通, 对临时挤占消防道路, 要严格审批, 限期让出。道路靠储油罐的一侧, 不得种植针叶树和高植物, 种植其它树种时, 株距和位置应考虑灭火和冷却要求。定期检查道路边沟和桥涵, 清除淤积泥土杂物。
在原油转输及给生产装置供油操作时,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条款, 加强巡检, 仔细核定工艺流程, 初速应控制在1 m/s以内, 转输过程中, 应留意机泵压力、电流温度、定时检测油罐液位, 控制不超安全尺寸, 不间断沿作业流程巡检。
为了确保大型原油储罐顺利投运及使用安全, 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发生。在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加强施工过程监督,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减少设计施工过程形成安全缺陷的基础上, 安全检查和危险点控制是关键工作。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技术标准, 应采用检查表方法, 由专业技术人员逐项逐条检查, 并签字确认, 发现存在隐患及时整改, 使设施及施工中造成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安全控制要从岗位员工培训、操作能力、应急能力抓起, 培训要点是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实际操作严格执行“四有一卡”制度,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同时做好不间断巡检及管理人员走动管理, 危险点控制就必要对关键要害部位及操作实行专人管理、专人操作, 使关键要害部位的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况, 操作控制处于最好状态, 应急处理准备到位, 只有把以上三个环节工作做到位, 才能有效控制大型原油储罐事故发生。
摘要:大型原油储罐承载着甲B类易燃液体, 是炼化企业防火防爆重点要害设施。因设计、施工及客观原因, 存在发生着火、泄漏、浮盘下沉等隐患。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 通过进行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可消减或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用规范严谨的操作程序、实际的应急处置方法, 使存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大型原油储罐,安全检查,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志.油罐内腐蚀与防护[J].油气储运, 1996, 15 (7) :15-17.
[2]傅智敏, 黄金印.油罐区防火堤及排水对消防安全的影响[J].油气储运, 1998, 17 (4) :43-45.
[3]蒋杨贵.石油工人技术素质培训丛书:输油技术读本[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12) .
浅谈桥梁施工安全控制与安全监理 篇8
关键词:桥梁工程,安全控制,安全管理
随着交通事业迅速发展, 桥梁工程建设的比重也逐年增加, 由于桥梁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和带来经济损失, 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做到对人、物和环境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因此, 了解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加强对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桥梁施工过程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基坑开挖时边坡处理不到位, 造成基坑坍塌;基坑周围缺少围护设施和安全标示标牌;
(2) 由于架桥设备或支架承载能力以及安全宽度不够, 导致墩柱施工过程中坍塌或坠落现象;
(3) 在需要放置安全网和防坠网的施工位置, 没有按照规定实行梁体制安, 导致人员和机械设备坠落事故;
(4) 由于员工缺乏安全意识, 出现未配备安保设备, 不文明生产等现象, 如10m以上作业时未加设安全网, 导致附属设施施工出现一系列安全事故[1]。
2 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 基坑开挖安全监理措施
作者参与监理的陆泾河桥为新建桥梁, 位于规划河道上, 跨径为3孔8+8+8米简支桥梁, 桥宽6.6米, 与河道方向正交。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扩大基础, 桥墩为实心墩。桥梁基坑深度超过4米, 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基础开挖前, 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相关规范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经监理审批后再进行施工;在开挖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安全防护, 如保持挖掘机作业安全距离、沿基坑周围置安全防护等;基坑开挖完成后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防止出现坑塌;要求施工单位上报施工方案的同时上报应急预案, 在出现塌方或洪水等危险情况时, 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2 防高处坠落安全监理措施
陆泾河桥桥台顶面与地面高差5米, 桥台施工属于高处作业;在桥台施工之前, 要求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检查投入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在施工过程中未经监理许可不得擅自拆除高处作业防护设施;高处作业人员需按规定着装, 穿软底防滑鞋, 系上安全带, 如:桥台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振捣等;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或悬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使用物料应堆放平稳,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物件一律先行撤除或固定;存在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2.3 架梁施工安全监理措施
陆泾河桥桥面为8米预制混凝土板梁, 中板约7t, 边板约8t, 采用汽车式起重机进行吊装铺设, 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架梁施工前, 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相关规范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经监理审批后再进行施工;督促施工单位派专业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吊装机械设备, 所有进场机械设备都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超负荷等野蛮作业;特殊工种作业人员 (起重工、指挥员、吊车司机等) 必须按规定经过培训并持有效证书上岗。
架梁施工要满足以下要求: (1) 梁体吊装时, 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用品。 (2) 要严格按照高空作业管理规定和起重器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机械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3) 在吊梁时应先试吊、吊点钢丝受载吨位要大于梁板的吨位, 起吊时, 吊钩中心应垂直于梁板中心位置 (吊钩要有防脱钩装置) ;在安梁时, 施工人员一定要分工明确, 采取定人、定岗、定机械, 要服从技术人员指导, 服从指挥人员正确指挥, 同时还要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正确管理。
梁板吊装过程中, 如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或施工现场发生重大险情时, 现场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止吊装。安全监理人员要对吊装施工作业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按规程操作、各项安全措施、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并对检查项目、存在问题、处理方法等情况详细记录。
3 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桥梁施工受环境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复合影响, 应充分利用群体心理, 通过培养安全骨干提高整体安全意识, 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通过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和员工技能, 合理安排劳动强度, 杜绝过劳现象, 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部署有针对性的技能考核;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预防事故发生, 坚决淘汰高耗能, 污染严重, 技术改造不经济的设备, 定期正确保养机械设备, 特种设备需经过安全检测后才能投入使用[2]。
(2)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管理。首先, 施工企业在思想上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工程建设和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其次, 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开展日常安全检查, 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 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力争把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第三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使其知道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安全事故应急措施;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力图在施工中避免安全事故。
(3)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规范施工行为。除了加强对现有公路桥梁施工的施工的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外, 还要建立专门针对特殊条件的规章制度。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 坚决杜绝无证施工、越级施工、边设计边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擅自修改设计等不法行为, 在施工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有问题及时提出, 以防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在现场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配套措施安全施工, 施工中不能随意更改设计, 改变图样, 遇到特殊问题时应向上级报告, 经批准后再进行操作,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
4 结论
安全管理是桥梁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 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桥梁施工的安全控制要兼顾人员和物两个方面, 秉承“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不仅要提高安全管理的理论水平, 更应当将理论措施付诸实践, 结合法律、经济、文化和科技手段进行安全管理, 有利于真正在工程实践中取得实效, 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章照宏, 龚先兵.桥梁施工安全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 2000, 26 (2) :46-47.
[2]陈跃昌, 李麟达.公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J].价值工程, 2011, 15∶92.
散养畜禽生物安全控制 篇9
1 畜禽散养现状
2012年, 十堰市畜禽饲养量约为5 349.710万头 (只) 、出栏 (笼) 量约为3 125.664万头 (只) , 具体见表1。据统计, 全市共有各类规模养殖场14 316个, 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仅867个。散养畜禽出栏量占总出栏量比重高达75.06%, 其中猪81.78%、牛90.63%、羊90.08%、肉鸡74.06%。不同养殖类型畜禽出栏比重见表2。
2 生物安全的意义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畜禽群体健康的系统化的新理论。生物安全体系则是指采取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和防污染措施, 是预防传染病及防止污染物传入养殖场的专业术语, 涵盖了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2个方面。简而言之, 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饲养方式和管理措施在内的防止疫病发生的良好生产管理体系。其意义主要在于:一是有效防止和杜绝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保障动物健康生长;二是有效降低动物发病率、死亡率, 保障投入品质量, 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三是保障动物产品无害、安全、环保;四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
注:全市蛋鸡场450个, 其中标准化规模蛋鸡场77个。
3 存在的问题
散养户绝大多数为农户, 由于其缺乏资金、防疫观念淡薄、文化水平不高, 且多数仅以畜禽养殖为副业, 因此散养畜禽生物安全隐患多、风险大。
3.1 防疫隐患
个别村级兽医由于责任心不强或因工作量大、图省事, 防疫时将疫苗交由农户让其自防, 而农户大多不懂免疫技术、不按规定操作, 免疫效果很难保证。
3.2 补栏风险
绝大多数散养户在引种、补栏时, 既不申报, 又不采取隔离观察措施, 且引种渠道复杂、随意性大, 极易将染疫畜禽引入, 从而引发疫病。另外, 由于农户补栏不能做到及时报告, 很容易出现漏防。
3.3 人畜混居
庭院式养殖是散养户的又一特征。庭院式养殖虽节省人力、财力, 便于管理;但是由于畜禽栏舍与居室近在咫尺, 人畜接触频繁, 人畜之间极易相互影响, 引发生物安全问题。
3.4 畜禽混养
畜禽混养的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 而且多为家畜圈养和家禽散养模式。畜禽混养, 隔离无措, 很容易相互传播疫病。
3.5 环境较差
散养户由于仅将饲养畜禽作为副业, 故极少投入, 栏舍一般较为简陋, 通风、卫生等条件较差, 消毒不严甚至不进行消毒, 粪便处理不及时且不规范, 给饲养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3.6 信息不畅
散养户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即便场内发生疫病, 其信息也不能够及时传递。若遇重大疫情, 因信息延误, 极易导致扩散。
3.7 观念滞后
多数散养户对畜禽生物安全认识不足, 受传统观念影响, 养殖者往往关注的是所养畜禽健康与否, 而忽视公共卫生安全和自然生态环境安全。
3.8 管理漏洞
由于散养户饲养量少、点多面广, 加之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管理起来成本较高。相对规模化养殖场而言, 散养户往往成为监督管理的“软肋”和“盲区”。
3.9 投入品隐患
由于散养户大多缺乏专业人才与相关知识, 故而在选用疫苗、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过程中, 甄别能力差, 乱购、滥用现象较为普遍, 从而加大了畜禽生物安全的风险。
3.1 0 无害化处理难
散养户由于缺乏化尸池等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 对病死动物的处理不规范, 加之业主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观念淡薄, 少数农户或小型养殖场业主甚至低价出售、随意抛弃病死动物, 对周边环境和社会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威胁。
4 对策
4.1 强化认识, 健全散养畜禽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一是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尤其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认真履责履职, 做到规模场、散养户“两手抓、两手硬”。二是探索当前散养畜禽生物安全有效管理方法。对散养户管理多调研、多探索, 并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散养畜禽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4.2 加强宣传, 普及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和法律法规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宣传与普及教育, 是增强散养农户及小型养殖场业主生物安全观念、提高其防范意识的重要环节与途径。通过强化宣教工作, 促进散养农户及小型养殖场能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 保证其在饲养管理中科学操作, 并在生产实践中依法经营。
4.3 严格执法, 加大散养畜禽生物安全监管力度
严格管理、严格执法, 是保证散养畜禽生物安全的关键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监管责任制, 明确责任, 确保安全;二是在宣传教育的同时, 对瞒报疫情、出售或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及拒绝防疫等违法行为, 严格依法予以惩处。
4.4 加大扶持, 完善散养畜禽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控制安全 篇10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承包方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并组织好分项分部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检查承包方各项安全措施到位情况, 和关键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指令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订立安全协议。检查承包方的其它各项安全工作, 如防火、防洪, 冬防寒夏防暑及卫生防疫等。监理部选派得力的工程师, 从事安全监理工作, 并建立岗位责任。
2 施工阶段安全监理要点
工程项目开工后, 在全面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时, 要着重审查安全操作规程, 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责任到人, 安全设备到位。受业主委托, 安全监理工程师代表业主全权处理施工中的违章操作现象, 同时也有义务协助承包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方法有:
2.1 审查各类有关施工安全的文件, 审查
进场作业的各单位资质及他们对各工序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人员配备。
2.2 审查在本工程拟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2.3 审查承包商在工序交接检的安全报告。
2.4 跟踪检查, 签办安全技术证书;对每道工序的安全事宜予以确认。
在施工中, 如遇下列情况, 负责安全的监理工程师, 可下达暂时停工指令, 安全监理工程师在下达“暂时停工指令”后, 及时上报总监办, 请总监代表复核后, 补发书面停工令或撤消。施工中出现安全异常, 经检查指出, 未见改进或改进措施不合要求者;已发生事故未处理而继续施工者;安全措施未经检查, 或无措施擅自施工者;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盲目施工者;擅自变更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构件者;未经资质审查进场的分包人员, 擅自施工者。
2.5 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有:
2.5.1 脚手架。
脚手架是高空作业中必不可少的设施, 脚手搭设不牢, 不稳以及使用不当, 都容易出现事故, 因此脚手架是安全监理的重点之一。
首先, 脚手结构搭设前对所用材料, 都要认真挑选, 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脚手架搭设要牢固、稳定, 不仅要有足够的堆料、操作、运输使用面积, 同时又能确保在各种天气和规定荷载下, 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 并且拆、装方便。
脚手架起用前, 要经常检查, 使用严格控制堆料, 不得超载, 上下层交叉作业时, 要按规定设防护网, 发现主杆沉陷、悬空, 节点松动, 歪斜变形等, 要停止操作, 认真加固好后使用, 大风、大雾、大雨天应暂停使用。
2.5.2 高空作业。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高空作业往往是在所难免的, 而高空作业防护不当, 往往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安全监理工作中, 特别注意此环节中的临边作业, 洞口作业及悬空操作。临边作业。建筑物的外墙、阳台、窗台等往往需临边施工, 在临边作业时, 要按安全规程设置, 可靠的防护栏、防护网并装安全门。洞口作业。对施工中预留的洞口, 要按规定设置护栏, 护栏上装明显标志及通道门, 洞口要加安全盖, 防止从洞口坠物伤人。悬空作业。对悬空作业所用的防护设施, 如吊篮、吊笼、平台、绳索、塔架等均应认真核查, 确保安全无误, 方准使用, 且勿存有侥幸心理。
2.5.3 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
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所引起的事故, 也是近年来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要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 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对于其他一些中小型机械等, 也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临时施工用电要按规定安装、接线, 并做好保护接地, 设专人管理, 以避免触电伤亡事故。
2.5.4 落实防火责任制, 设立消防组织人
员, 消防器材准备充分, 不得挪用, 制定明火使用审批制度, 焊接作业要有人负责防护防火灾事故发生。
3 安全控制具体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审核施工现场项目部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3.1.2 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重点对坑开挖和脚手架;模版支撑体系、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塔式起重机、人货电梯、临时用电等工程或部位进行审查。
3.1.3 监理安全文明检查制度和安全会议
制度, 项目安全生产组建每周召开各方参加的项目安全例会;对本周的安全检查情况予以审查, 并核查已出现的安全问题是否已按要求进行整改, 同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安全。
3.1.4 通过“合理定制, 进行牧师检查”的辅助措施做好安全文明、环境保护。
3.2 组织措施。
3.2.1 监理健全监理组织, 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 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
3.2.2 监理部设定安全文明生产安全文明负责人, 常抓不懈。
3.2.3 编制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细则。
3.2.4 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文明安全生产的意识。
3.3 经济措施。
3.3.1 制定安全公约, 明确要求、责任, 明确奖惩规定。
开工前监理组织业主、施工各方召开会议, 制定“本工程安全文明管理规定”, 提出具体的文明工地的要求, 要求应具体, 切和实际, 不搞花架子。并制定具体的奖惩条款, 对违反安全作业规定的行为的奖惩应具有具体的奖惩数额。
3.3.2 组织联合检查组, 定期 (每月至少两次) 对工地检查, 有违规者严格执行奖惩。
3.4 合同措施。
3.4.1 协助业主签订好施工合同, 对合同中设计施工安全的条款, 应严禁, 不出现对业主不利的条款。
3.4.2 做好工程安全记录, 保存好各种安全管理文件。
3.4.3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上报和处理。
3.4.4 平时注意收集有关安全信息的资料, 进行分析, 提交给予有关部门参考, 便于作出正确决策。
小结
一个又一个实例告诉我们, 作为建设工程监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论从国家或社会要求, 还是从监理公司自身利益着想, 搞好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刻不容缓。加强监理监管, 强化安全意识, 是每一个工程人员必须牢记在心的准则。
鸭场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篇11
鸭场应根据生产功能分区规划,各区之间要建立最佳的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规划时应根据地势和主导风向合理分区,生活区安排在上风口,接着是办公区、生产区、疾病卫生管理区。各功能区内的建筑物也应根据地势、地形、风向等合理布局,各建筑物间留足采光、通风、消防、卫生防疫间距。场内运送饲料等的清洁道与运送粪便、垫料等的污道应分设。鸭舍朝向最好是南偏东或偏西不超过10°,以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避免西晒太阳的影响。
1 鸭场选址和布局
鸭场应建立在地势较高、干燥、采光充分、易排水、隔离条件良好的区域。鸭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场,1km以内无屠宰场、肉食品加工厂或其它畜牧场等污染源。鸭场距离干线公路、学校、医院、乡镇居民区等设施至少1km以上,距离村庄至少500m以上。鸭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鸭场不允许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2 鸭场卫生要求
鸭场分为生活区(办公区)和生产区。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上风向,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鸭处区应在生产区和生活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两区之间应相对隔开,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在中间种植花草,设置绿化地带。生产区最好要有围墙,场内道路应分清洁道和非清洁道(污道),两者互不交叉,清洁道用于运输活鸭、饲料、产品,非清洁道用于运输粪便、死鸭等污物。加强卫生防疫工作,进入生产区内必须换衣服、换水靴、消毒。
鸭场周边环境、鸭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 标准提出的指标要求,饮水水质应符合NY5027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每日清洗饮水设备,保证饮水设备清洁。
3 鸭舍建筑
鸭舍墙体坚固,内墙壁表面平整光滑,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耐腐蚀,不含有有毒物质。舍内建筑结构应利于通风换气,并具有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鸭舍宽度通常为8~10m,有的建设到12m宽,长度视需要而定,一般不超过120m,内部分隔多采用矮墙或低隔网栅,最基本的要求是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便于饲养管理,容易消毒和经济耐用。一个完整的平养鸭舍应包括鸭舍、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三部分,这三部分面积的比例一般为1:1.5~2:1.5~2,肉用仔鸭舍可不设路上和水上运动场。
4 养鸭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养鸭场的主要废弃物是鸭粪和污水,鸭粪可以经过高温堆肥等无害化处理后肥田,也可以经必要的消毒后喂鱼;污水可经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等手段处理后直接排放或循环使用。
5 卫生防疫
5.1 多级隔离的防疫设施 场外、大门口设车辆冲洗场、车轮消毒池、冲洗消毒设备。场内各功能区及出入口设车轮消毒池、冲洗消毒设备,修建物品交接间、人员淋浴消毒室、传入式的专用饲料库、垫料库。禽舍等房舍出入口设有脚踏消毒池、洗手消毒盆、消毒喷壶、冲刷消毒设备。净污接近处有明确标示,建隔离物,设消毒池。
5.2 兽医卫生基础设施 建立兽医实验室,有专用房舍、设备和人员;建专用的病死禽处理设施,如尸井、焚尸炉等,防止污染扩散。
5.3 其他常用卫生消毒设施 如各生产区、各功能区的器具冲洗场、浸泡池、熏蒸室、洗刷灭菌设备等;建封闭式、水冲式厕所。
5.4 常用消毒方法和程序 日常消毒。烧、泡、煮、埋、洗、刷、喷、熏、紫外线、阳光、发酵等。发生传染时的消毒原则:早、快、严、小;隔、封、消、杀。在隔离的前提下消毒,先喷药后清扫,用消毒剂连续多次冲洗消毒后封闭门窗。饲养员走污道出场,不与外人接触,彻底淋浴、消毒、更衣后,经主管同意再回无疫区。发生传染病的禽舍至少空舍4周以上才能重新使用。
清扫是一切消毒工作的基础,务必要安全彻底,更不要因清扫使污染扩散。清扫应自上而下、由里到外。干燥时,先撒水再清扫,明显污染的撒药后再清扫。对污染物初步消毒后再运出处理。清扫后清洗。对附着物要边刷边洗或高压冲洗,严重污染的用消毒液清洗。冲洗应自上而下、由里到外,完全彻底,不使污染扩散。
5.5 一般冲洗程序 喷洒消毒液→清水冲洗→洗涤剂刷洗→清水冲洗→消毒剂冲洗→清水冲洗。
5.6 对清洗人员要求 作业中不擅自离开岗位,不与他人接触,工作服就地消毒,走污道回指定场所,淋浴洗澡消毒,更衣后再回净区或生活区。
6 小环境控制
场区四季绿化、美化,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进风口处种植高、低植物或与水塘相结合,以改善进入空气质量;出风口处建沉淀池、高低植物与墙壁攀岩植物相结合,以沉淀、吸附空气中的污物;场内空地及密闭式禽舍之间可种植瓜果、蔬菜或其它有益植物;开放式禽舍之间的植物应控制在30cm之下。
档案利用安全控制研究 篇12
关键词:档案利用,档案安全,管理控制
档案利用安全问题之所以最难控制,这是由档案利用工作的性质,即档案利用安全控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利用者的复杂性决定的。利用工作中档案直接或间接与档案利用者接触,因而利用者决定了档案利用的安全控制效果。档案利用安全控制涉及档案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档案利用实体安全问题
(一)反复利用中自然损坏。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环节,在各种方式的利用过程中,档案会遇到几下几种不可避免的自然损坏。
第一,反复装订。在进馆扫描过程中或是在利用复制过程中,都存在反复拆卸、装订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档案的自然损坏。第二,反复翻阅、折叠。在查阅过程中,利用者对档案纸张进行反复地翻阅、折叠,对档案纸张的寿命有着必然的影响。第三,复印、扫描。复印和扫描过程中,有加热或强光照射等对档案实体安全不利、影响档案纸张寿命的影响因素。
(二)提供利用过程中无意损坏、遗失。
在档案利用过程中,由于利用者缺乏档案专业知识或是疏忽而导致的档案无意损坏、遗失,也是可能发生的情况。第一,撕毁。以财会凭证为例,由于财会凭证本身包含档案纸张各不相同,有的纸张薄而脆,利用者在翻阅过程中无意间可能撕坏档案纸张。此外还有可能因为装订原因,有些装订不宜拆卸,但是档案信息被装订遮挡,因此只能尽量减少将档案纸张遮挡部分破坏以获取档案信息。第二,借阅环境简陋。目前来看,很多基层档案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阅档室。利用者在办公室查阅档案,来往人多复杂,难免会有意外情况发生。第三,利用者缺乏专业知识。如利用者一次借阅多份档案,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无意间将档案混淆装盒,致使档案工作人员找不到相应档案。此外,利用者可能无意间将水、油等污物沾染到档案上,或是在查阅档案的时候吸烟,给档案安全带来隐患。
(三)个别利用者故意损坏、盗窃。
个别档案利用者可能会故意涂改、损坏、盗窃档案。如高校教学档案中记录学生成绩、毕业获取学位情况、奖惩信息等档案,与个人利益相关,存在被篡改、盗窃的危险。另外,少数利用者因个人习惯,故意在档案上勾画、涂改、做标记、折叠档案。因此在利用档案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监督,但查阅利用者过多时,工作人员的精力有限,这种情况是很难控制。
一般情况下,档案不外借,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外借,这时以上三种方式对档案的损坏都处于不可控的状态,因此,以外借方式提供利用,一定要慎重。
二、档案利用信息安全问题
(一)开放查阅权限不明确。
很多基层档案部门,对于馆藏档案是否能提供利用,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权限划分。有些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档案信息,或者有些涉及个人不宜公开隐私的个人信息,不该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被提供利用。此外,档案密级层次不分明,档案工作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不注意核实利用者身份信息,导致档案信息泄露。
(二)电子档案利用安全风险。
随着电子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子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电子档案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拷贝、传输和在线利用数字化档案。
电子档案利用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存在着安全风险。一是电子档案易于复制,一旦泄密,后果很严重。二是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电子档案的传播风险是不可控的。如果拷贝的份数越多,存在的风险就越大。违背了档案的保密性原则。三是电子档案易于修改,若非法篡改、添加、删除信息用于其他用途,违背了档案真实性原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利用者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档案工作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利用者对应有的查档手续,如需提供委托书、介绍信、身份证件等证明材料了解认识不清,认为工作人员故意为难,导致工作难以开展;甚至有的利用者不听从档案工作人员的劝阻,随意对档案内容进行拍照复制,并传播到网络上,使得单位或个人档案信息泄密,对档案涉及单位或当事人造成不可预估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档案利用安全控制
(一)利用中保护档案原件。
首先,保护档案原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利用,不能一味地为了保护档案安全而影响档案利用,档案只有在利用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但是为了维护档案实体安全,应当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注意保护档案原件,根据实际遇到的情况,采取科学的方式提供利用。对于进馆纸质档案,首先要进行数字化备份。一般不外借原件,对于经常利用的档案使用复制件和扫描打印件提供利用。
其次,对于前来查阅档案的利用者,档案工作人员应当耐心教授查阅档案的正确方式方法,尽量减少档案的无意损毁、混淆和遗失,并严格监督利用过程中的行为,不得随意撕毁档案。
最后,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恶意损坏、篡改、盗窃档案或其他不文明的阅档行为,要从核实利用者身份信息和阅档权限入手进行预防。如果发生了损坏档案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对档案实体进行抢救和修复。
(二)规范档案利用制度。
规范统一对于利用者的借阅权限、借阅程序、借阅范围、借阅方式等,均形成规章制度,做到档案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并严格执行借阅规章制度。对于馆藏档案哪些应该提供利用哪些不该提供利用,哪些部门可以提供利用哪些部门不能提供利用,进行明确的规定和权限划分。细化单位内部档案密级层次,档案工作人员要熟悉相关权限划分,注意核查利用者的身份信息、密级层次和访问权限,严格执行代办手续,从源头上进行安全控制。
(三)完善相关质量标准。
在档案标准体系中要把档案利用安全列入重要位置,遵循科学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参照国际、国内、地方和行业的相关安全标准,制定档案利用的安全技术标准,使之成为符合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性、指导性的质量标准体系。
(四)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拷贝。
电子档案一般不提供拷贝利用,如单位内部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拷贝复制,必须利用计算机加密技术进行加密。此外,还有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在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核实上进行运用。如果是在线利用方式应当对访问控制权限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权限开放控制。
(五)加强档案安全文化宣传教育。
档案部门应当在单位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知识宣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新媒体等进行档案专业知识的宣传,增强档案安全保护意识,确保国家、集体秘密和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注重在部门文化建设中,通过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强化档案从业人员的认同与遵守,经过安全文化的熏陶,真正把信息安全理念内化,就会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约束、抵制上述不安全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包立霞.浅谈电子档案的利用与安全防范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3(3):107-107.
[2]张艳欣.档案安全文化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3(5):75-78.
[3]江涛,刘爱娟.浅谈科技档案利用中的原件保护[J].档案,2012(6):56-57.
[4]冯琦峰.电子档案利用安全控制研究[J].浙江档案,2012(8):56-57.
[5]马保杉.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1(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