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安全控制

2024-10-15

全过程安全控制(精选12篇)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1

当前, 建设工程严峻的施工安全形势并未根本好转, 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主体之一的监理企业, 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安全监理的任务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 消除施工中的冒险性, 盲目性和随意性, 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对施工现场易发事故的危险源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有效杜绝各类安全隐患, 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 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涉及到施工现场所有与生产有关的人、单位、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及安全环境, 贯穿于施工生产全过程。因此安全监理自开工到竣工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存在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每道工序中。

1 实施安全监理的准备工作

1) 熟悉合同文件。监理企业应认真落实所承接的每项合同约定的安全监理业务, 对于已签订委托监理合同中有约定安全监理的, 应在工程监理规划中包含有安全监理方案, 并按项目特点和规范要求, 编制专项安全监理细则, 从制度管理、人员组织、现场监理、检查验收、监理资料等方面全面落实安全监理工作。

2) 了解现场施工环境, 对交通、供水、供电、地下管线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分析,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复核设计图纸。

4) 成立安全监督管理网络。总监理工程师作为第一责任人, 对委托监理合同约定的项目安全监理工作全面负责, 并配置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 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5) 制定安全监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记录和表格。

6) 调查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其他原因, 在施工开始之前, 深入现场, 确定风险控制点, 并有针对性地编制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7) 掌握新技术、新材料的工艺和标准。

8) 开工前召开现场会议, 使承包商了解安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程序和意见, 及监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2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监理的控制要点

1) 审查承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 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重大安全技术措施或专业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进入施工现场各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的证明文件;检查施工单位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已审定方案是否一致;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 若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情节严重的, 应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 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 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在工程造价控制中提示建设单位要有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资金的投入, 并应保证专款专用。

2) 审查工程开工是否具备条件, 如必须的施工机械、材料和主要人员都已到达现场, 并经过监理人员的检查, 处于安全状态, 施工安全设施已到位并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3) 审查承包商的工程进度计划, 为防止工程进度失控、赶工或超负荷运转而引发机械、人身伤害事故, 必须了解进场机具设备及技术装备是否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4) 审查施工承包商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 并正常运作。监理方应督促施工承包方做好施工安全检查、安全验收等安全管理工作, 而不是直接充当施工承包方的安全员。

3 施工进程中的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1) 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提前进行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掌握施工潜在的危险, 预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次数以及规模, 运用假设分析法判断危险实际发生时, 对工程造成的最大损失和影响, 以确定合理的安全风险控制点, 加强对特殊工种人员的上岗操作证件的检查。

2) 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监理部应制定如下工作制度:日常跟踪检查制度。现场监理人员应结合旁站、巡视工作, 认真做好安全监理记录, 并按监理规范规定做好安全监理资料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每月 (或每周) 进行一次安全、文明施工大检查活动,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讨论, 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安全、文明施工例会制度。在每周的工程例会上, 专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进行检查、讨论;安全监理日记制度、安全月报制度、总监理工程师定期巡查制度、安全验收制度、主要结构关键部分抽检制度、专题会议制度等。

3)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实施监理时, 应采取合理的监理措施实施程序, 掌握好尺度, 逐步渐进。

发出口头通知。在日常的现场巡视、检查工作中, 若发现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规定”的现象, 或安全事故隐患, 应首先及时口头通知施工方, 要求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事后应及时采用书面通知予以确认) 。签发书面通知、指令。在签发书面通知、指令时应注意文件的时效性。书面通知应采用“监理通知书”或“监理工作联系单”的形式。召开专题监理例会。当签发书面通知、指令后, 仍未采取措施整改时, 应当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召开专题监理例会, 对书面通知、指令中的内容, 结合“强制性条文规定”加以强调, 并形成例会纪要。签发“工程暂停令”。在签发书面通知、指令或召开专题例会后, 仍未及时整改、或拒不整改, 情况严重的, 应当要求施工方暂时停止施工, 并由总监签发“工程暂停令”, 同时报告建设单位。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告。若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 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向有关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可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

4) 安全监督检查的动态实时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是动态、实时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 时时刻刻都存在风险因素, 若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将会给工程带来损失, 所以安全工作必须天天抓、长抓不懈。

总之,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从监理准备工作、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过程中实施项目生产全过程、全面的安全监理控制, 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搞好监理工作, 进行安全监理动态控制, 充分发挥监理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 如有不当, 烦请指正。

摘要: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主体之一的监理企业, 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作用十分重要。安全监理的任务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 对施工现场易发事故的危险源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过程,监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孙忠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监理工作初探[J].建设监理, 2000.

[2]潘承仕, 张仕廉.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J].建筑经济, 2003.

[3]占勇.安全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内容[J].建筑安全, 2002.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2

努力推进我镇驻泸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在2012年上半年驻泸企业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

汪长炉 各位老总、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安全工作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12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突出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逐步培育安全文化,努力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以下几点:

一、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狠抓落实,2011年安全生产态势良好。

2011年,我镇驻泸企业在镇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原则,全年安全生产态势良好,做到了“几个基本确保”:基本确保了无火灾事故发生;基本确保了无盗窃、诈骗、抢劫案件发生;基本确保了无生产经营性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基本确保了无道路交通责任事故发生;确保了无人员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基本确保了无上访闹事和社会丑恶现象发生。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镇社会经就是的持续发展夯实了安全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进程,总结起来我们主要做了 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育培训,狠抓意识提高。

2011年,我镇驻泸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物流企业针对新的问题和特点,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明晰新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职责,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一是组织开展了多次安全生产集中培训会,对其间涉及的保管养护、车辆交通、防火防盗、防抢防骗等各个安全环节进行了系统培训,明晰了各岗位安全职责。二是每天利用各种会议时间对驾送员讲解安全知识,强化安全理念,树立安全意识,自觉执行安全措施,确保车辆交通安全。三是开展每月一次的驾驶员专题安全学习。各类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学习法规、分析案例、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牢固树立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完善安全措施,狠抓责任落实。

2011年,大部分企业新增设了安保部或技安科,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员,从而加大了安全工作的管理与执行力度,提高了安全工作事务的处理能力。坚持了安全工作“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考核原则,使安全工作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政府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各企业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特性,分别签定了重要岗位、车辆交通、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各类安全责任书,“责任书”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了实处,强化了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狠抓了“综治”工作,延伸了安全内涵;建立和完善了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做到了有备无患。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

突出车辆管理,狠抓交通安全。车辆管理一直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针对车辆管理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我们在 “六定”(定人、定车、定线、定量、定期维护保养、定责任制)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实行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是定期不定期开展驾驶员培训,加强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学习,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知识和意识。二是定期作好“三查”,即调度员督促驾驶员做好行车前的各项例行检查,驾驶员在填写车辆技术状况表和驾驶员身体状况表合格后方能领取派车单送货;行车中驾驶员密切注意车辆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于当日上报调度员和安全管理员;收车后驾驶员必须对车辆进行收车检查,并填写车辆技术状况表,然后停到指定位置。通过“三查”,无形的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避免了车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车辆的保养维修和报废淘汰。认真制定了车辆强制保养计划,督促驾驶员认真做好了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工作。

(四)加大检查力度,狠抓隐患整改。

进行地毯式检查,全面查找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隐患整改,提升了安全工作质量。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员参与的安全工作体会。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安全工作,把握安全规律,认清安全形式,强化安全措施,才能确保安全工作扎实有效。

——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安全,首先是人的生命安全。安全工作,首先是人的安全工作。安全发展,首先要“以人文本”。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缺少了人的安全,其他任何安全都将失去意义。

——必须标本兼治,治本清源。治标只能一时见效,治本才能“长治久安”。只有从源头上查找安全隐患,从本质上整改安全隐患,才能牢牢地筑起物流上的安全防线。

——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安全涉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种矛盾交织,各类问题繁多,必须集中精力,狠抓重点部位,狠抓薄弱环节,狠抓隐患整改,方能见到成效。

——必须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安全工作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工作,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集体作用,才能确保物流安全的持续平稳发展。

三、安全发展,流程管理,过程控制,切实抓好2012年的安全管理工作。

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之年,安全工作直接关系我镇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为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确保全年平安无事故,今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广泛深入人心。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全体员工更加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广泛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监督安全生产工作。

大力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继续推动安全生产各项要素落实到位。增加安全生产 教育培训投入,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月”的宣传教育和监督作用,保持正确的安全舆论导向。

充分发挥员工的管理监督作用,做到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流程前后对接之间相互监督,彼此提醒,使安全工作贯穿于物流的全过程。要落实员工的安全知情权和安全否决权,充分调动员工在安全管理和监督中的积极性,使员工的管理监督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二)制定安全规划,明确安全工作目标。

一是将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十二五”的总体规划,做到指标明确、项目清晰、资金到位、措施具体、体系健全、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二是量化考核安全生产绩效,做到奖惩逗硬。要建立安全业绩评价体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流程与流程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过程考核记录,定期进行安全绩效分析,严格实行逗硬奖惩。

三是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贯彻“科技兴安”思想。要大量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先进的安全设施,达到以先进代替落后,以现代代替传统;防止固步自封、节约安全成本的思想,强化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要通过先进安全科技的引入,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构建“文化引路、流程管理、过程控制”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要通过意识的提高,理念的深化,加强安全文化的培养,使安全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和自觉行为;要在文化引路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科学的流程管理,严格精细的过程控制,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构建完善的 职业安全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三)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主体。

一是推行部门负责人为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管理制度,做到安全工作与本部门业务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将安全工作贯穿于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始终。

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安全专职人员要深入各部门、各岗位、各流程,了解业务特点,与各部门一道探索安全管理标准;要通过调研制定岗位安全管理质量标准,细化安全职责;要制定业务流程安全管理质量标准,使安全工作始终贯穿于业务流程中;要制定设备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加强保养,延长使用寿命;要制定物料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减少物料损耗;要制定用火用电安全管理质量标准,消除火灾隐患。

(四)加强安全配合,突出安全重点环节。

要实行安保或技安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针对重点环节和薄弱问题进行重点监控的管理措施。一是继续突出车辆的管理监督,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法规,严格执行“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原则,杜绝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章现象,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继续突出仓库的管理监督。仓库涉及保管养护、防火防盗、环节多、流程杂,管理难度大。要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要定期开展电器电源线路检修;要定期测试各类报警系统;要加强作业的现场管理,努力确保仓库安全。

(五)贯彻安全奖惩,落实安全绩效挂钩。

安全奖惩措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宝之一。2012年要贯彻安 全生产风险金制度,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特点和形式的发展调整安全风险金的交纳金额。对严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没收或抵扣安全风险金;要继续执行安全月奖、年奖制度,加强平时的安全考核,认真执行逗硬奖惩,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六)强化流程管理,突出过程控制,为构建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夯实基础。

缺乏流程的管理,是粗放的管理;缺乏过程的监控,是不完善的监控。今年,要制定的安全管理流程,将安全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明晰每一岗位、每一程序、每一动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明晰安全管理人员每一阶段应该抓什么;明确上一流程应该为下一流程服务什么,下一流程应该为上一流程反馈什么。过程控制是安全管理的精髓,没有过程控制,安全将时时面临隐患。要通过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监督,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监督,流程与流程之间的监督,使每一岗位的每一项工作的全过程都处于安全监控之中,防止程序违规,确保结果安全。我们要自加压力,奋勇争先,要通过流程的制定、过程的控制、标准的推行、安全文化的建设、部门主体责任的落实和绩效考核的量化等工作,为构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夯实基础,提升安全管理质量。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3

关键词:烹饪制作 高温加热 有害物质 致癌物质 多环芳烃 污染

“民以食为天”,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卫生程度和烹调过程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与否。要使饮食营养科学合理化,对于食品来说除了要保证原材料之外,还应重视烹调过程中是否安全科学 ,而且,此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的环节还很多,譬如原材料保管不当、烹调时候的高温烹炸、熏烤等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大家知道,烹饪最简单的就是利用高温使原材料成熟,从而起到灭菌消毒作用,使食品能够安全放心食用。未熟的鸡蛋、隔夜的受污染的米饭、发芽的土豆、变质的肉类、药物残留的原料等食用之后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在烹调制作过程中有时环境污染容易造成食物变质,从而引起食物中毒,作为烹饪工作者尤其要注意。

1 烹饪过程中,保证原料的安全性,要防止亚硝酸盐类对原料的污染

正常情况下食物中亚硝酸盐不高,一般在10pg/kg以下。但对于一些特殊原料含量偏高,如腌制的咸菜、鱼类、肉类。在酸性PH值为3.4以下某些亚硝胺合成反应最适合,比如仲胺亚硝酸基化。在碱性和中性情况下,假如延长反应时间、增加反应浓度或有催化剂卤族离子及甲醛等羧基化合物存在时,也会形成亚硝胺。

亚硝酸盐和胺类等会合成亚硝胺的反应物。存在-N=结构的化合都可以起合成反应,如氨基酸胍酰、氨基甲酸乙酯、胺类等,其中叔胺和仲胺都会亚硝化。

水晶肴肉、火腿等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类,烟熏制品和烤制品制作过程中会有亚硝胺的形成。

2 根据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控制烹调温度

实验证明,腐败微生物停止生长的温度为50度;60℃以上时,微生物会逐渐死亡;63℃~65℃经30分钟或70℃经5~10分钟,或85℃~90℃经3分钟;100℃经1分钟,微生物细胞就会被杀死,在高温高压时经过一定的时间细菌的芽孢、霉菌的孢子会被杀灭。知道了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温度烹调食物。如:我们可以利用巴斯消毒法来加工制作奶制品 。

研究表明:原料在高温情况下时间长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都会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油不可长时间加热,因为食用油的温度范围大,菜肴制作过程中是很好的媒介物,原料与油脂结合会产生特殊芳香味的独特烹饪气味和口感。在烹调时如果温度不高、时间不长,油脂的透明度、色泽等不会有大的变化。相反长时间高温烹饪会对油脂产生较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新鲜植物油使用时,油温升高时候油面由平静转入到微微冒泡状,泡沫数量少而大,之后,泡沫消失,再转入微微冒泡烟状,油面呈透明状,清澈见底,多次加热过后颜色逐渐变浊、变暗,油也变得比较粘稠。加热时,油面快速生成大量的细小浓厚的泡沫,同时迅速产生油烟,原料下入颜色马上会变暗变深,这就是油脂的热变性,是油脂在高温下发生聚合、水解、缩合、分解等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在高温加热时,油脂慢慢部分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当油温升高到300℃以上时,脂肪酸分子开始脱水缩合成分子量大的醚型化合物,在350℃~360℃时,脂肪酸分子分解为低分子的酮类,醛类物质,同时,亦生成各种形式的聚合物。当然,油脂的发烟点亦随油脂的精炼程度、种类和使用情况的不同而稍有区别。一般在44℃~115℃温度之间原料的蛋白质处于正常的热变性状态,44℃——慢慢开始变性;54℃~60℃——热变性速度加快而且开始凝结;65℃~125℃——渐渐变成完全凝结。蛋白质的这种适度变性,有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不过如果加热温度过高过长,蛋白质进一步变性,蛋白质分子逐步脱水,断裂或热降解,使蛋白质脱去氨基,并有可能与碳水化合物的羰基结合形成色素复合物,发生非酶褐变,使食品色泽加深。所以烹调过程中要避免油温过高,烹炸时间过长。

3 消除或减少原料中对人有害的成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加工过程中少用香辛料、色素等调味,避免有害成分进入食品中。例如花椒、桂皮等香料,不用调味料,不用亚硝酸盐类等有害物质,烹制过程中不要色素。实验证明上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会对食品的安全性有影响。

4 控制食品的安全,防止多环芳烃对食品的污染

烹饪中产生危害性最大的有害化学物质便是多环芳烃。人们在用有机物进行高温烟熏烤制食品时,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将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另外熏烤的原料直接与火、烟接触,产生的多环芳烃会直接污染食物。随着熏烤时间的延长,多环芳烃由表及内,不断向原料内部渗透。尤其是牛羊肉等含油脂和胆固醇较多,在熏烤时,由于内部所含油脂的热聚作用,亦能产生苯并芘,其所含苯并芘更多。据相关统计发现,熏烤食品中苯并芘的含量:一般烤羊肉、烤红肠内含量0.18~0.62 g/kg,烤鹅和烤鸭用木材量上升最多,接下来为煤炉及炭炉,电炉烧制的量最少;烤乳猪如滴落油着火后,则含量为4.6~94.5g/kg,平均3.8g/kg。至于烟熏,烧烤食品所含多环芳烃较多且具有强致癌作用,特别是容易导致胃癌这一特点,已被一系列事实所证明。研究调查表明胃癌高发地,与人们经常吃自制的熏肉有关;例如喜欢吃熏鱼熏肉的一些地区都是胃癌高发地,这个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的证明。

5 烹饪过程调味时应正确投放味精

味精使用最佳温度为70~90度,温度过高加入,谷氨酸钠会在高温下转化为焦谷氨酸钠,会引起眩晕、恶心、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

我们要在烹饪过程中选择绿色健康的原料,同时在烹调制作过程中科学烹饪,使用天然调料,绝不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努力做到低碳、绿色、健康烹饪。

参考文献:

[1]彭景.烹饪营养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蒋云升.烹饪卫生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食品毒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

[4]家庭厨房百科知识[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5]林则普.烹饪化学知识[M].武汉商业出版社.

[6]烹饪基础[M].中国商业出版社.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4

怎样才能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成为每一个监理企业和每一位总监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人2004年到山西震益监理公司(原太钢监理公司)工作,2005年担任总监代表,2010年4月任总监理工程师,先后协助总监完成了太钢150万t不锈钢改造工程的外围动力介质管网改造和太钢2×300 MW发电机组建设工程的监理任务,不但保证了工程质量,也较好的完成了安全监理任务,6年来未发生一起人身事故,同时也杜绝了重大火灾事故,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好评。回顾6年来的监理历程,我的感受是:以法律为依据,以规范标准为准则,抓好过程控制,是搞好工程安全监理的有效方法。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存在较大差异性,就施工安全而言,存在以下特点:1)点多面广战线长,2005年~2006年太钢150万t不锈钢动力介质管网工程纵贯十里钢城,南北约10 km,东西约3 km;2007年初始建的2×300 MW发电机组工程北起太钢厂区赵庄路,南至古城门;2)工艺装备多,工种多杂,就动力介质管道而言,各类介质管道几十种,直径最大的2 800 mm,最小的50 mm,压力最高的17.4 MPa,最低的50 kPa,大多为架空管。2×300 MW发电机组按工艺流程有7个标段,且是我们公司第一次承揽这么大规模的电力工程。就工种而言有土建、钢结构、锅炉、汽机、机械、电气、热控及管道的安装、调试,几乎涉及了工程所有的工种;3)高空作业多,动力介质管网的安装、调试几乎全部在高空作业,如发电机组210 m高的烟囱、68 m高的汽包和锅炉房大板梁吊装、1号~9号输煤栈桥设备安装等几乎全部在高空作业;4)重量级起吊作业多,102 t的汽包吊装、48 t~72 t多根主厂房大板梁吊装、90余吨发电机定子吊装、大管径管道吊装等不但重量大而且吊装工艺复杂,吊装难度大;5)与生产交叉作业,有的动力介质管道就安装在原有管道旁,高炉焦炉煤气不但易燃易爆,且易发生中毒事故;6)深基坑开挖多,且深度超常,2×300 MW发电机组工程7个转运站和一条卸煤沟都是深基坑,其中最深的1号转运站深达22 m;7)施工单位多,人员多,施工队伍安全素质参差不齐。这些专业及队伍特点也是工程安全管理的难点,决定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针对这些难点、特点,如何才能确保施工安全,保证不发生重特大恶性事故,给业主和监理公司交一份比较满意的安全答卷,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监理体系

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施工实际的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细则,制定各级各专业安全监理责任,从监理部内部形成可靠的安全监管体系。我们成立了以总监为首的安全管理网络,从总监到安全监理,到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以及监理员,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向到人,横向到边;制定了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交底制度、监理旁站制度、监理巡视检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安全监理审查核验制度、现场安全例会制度、安全监理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安全检查与督促整改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援救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资料归档制度等,从制度上为监控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提供了保证。此外我们监理部聘用了曾经在太钢二级厂从事多年安全工作,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为安全监理工程师,明确了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的安全责任,形成了安全监理工程师抓重点,专业监理工程师抓专业安全的安全互补体系。

2 从源头抓起,严把安全资料报验关

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部“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不但赋予工程安全监理的法律依据,而且具体明确监理对施工单位应该审核的相关资料。我们将施工单位应该报验的安全资料列出目录,以“告知”的形式发给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逐项报验。特别是对其施工资质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上岗证,安全保证体系,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我们都从严审核。因为这些资料不仅反映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安全责任是否明确,而且也是施工安全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审核时对不合格的坚持重新报审,直到合格为止。

3 强化过程控制,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1)抓好单项安全措施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批。单措和方案都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危险情况而制定的,因此必须要求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决不允许网上下载,而且要求每一份单措前必须附有该工程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交底记录。安全监理在审单措前,首先看危险辨识是否与现场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相符,其次看安措是否针对危险辨识中的主要危险而制定,第三要看安措(方案)中的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是否签字,第四要看安措(方案)是否有交底记录,作业人员是否接受交底后本人签字。这样,就使安措制定既有针对性,又有可行性。

2)抓好施工单位安全体系的健康运行,从施工单位报验的安全体系看,基本都能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但我们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少数单位现场安全人员与报验的安全人员不符,有些人既无证,又不懂施工安全。还有总包单位使用的外协队伍中有的不配专职安全员,有的配备数量不足或不合格,这些都导致了现场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证明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运作不好。对此我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要求施工单位认真纠正,充分发挥他们安全自主管理能力。

3)过程控制抓重点、重点抓。尽量减少或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在抓施工单位安全自主管理体系运作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监理对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的基本职能。正常情况下我们采取安全巡视检查的形式,有目的地对易发事故的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现场的违章违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事故隐患。如在监理动力管网施工安全时我们把重点放在吊装和高空作业上,而对制作现场只是一般管理。在自备电厂施工监理中把监控的重点放在钢构、设备安装和立体交叉作业以及高处作业上,这样既突出抓了重点,又不撒手其他危险性较小的工程安全。另一方面对特别危险的作业采取了安全旁站,从始到终进行监控。

4)在充分发挥专职安全监理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专业监理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做到齐抓共管。在太钢厂区大些的监理部只配一名专职安全监理,由于点多面广一个人不可能全部管的过来,另一方面安全监理也不是全能,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安全必须由相关专业监理监控。

5)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监理的权力,从严管理,从严考核。在施工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施工单位和人员都能够照章办事,遵章守纪,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违章违制和事故隐患,对于一般性的违章违制和隐患我们通过口头通知和监理例会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一些比较严重的违章和隐患,或虽不严重但屡禁不止的违章隐患通过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按规定要求将整改情况进行书面回复,经监理检查合格后在回复单上签字认可。在前面所说的两个工程中共下监理通知单87份。对一些危及人身安全,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的安全问题,或监理通知单下发后仍不按要求整改的问题,我们书面建议甲方罚款或下达停工令,强行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总之,质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因此法律法规赋予监理安全责任与权力不能等闲视之。工程安全监理要从源头抓起,强化过程控制,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这样才能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生命与健康,保证工程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完成工程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摘要: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了工业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特点,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从制度,安全资料,过程控制等方面归纳了有效进行工程安全监理的经验,以期为同行人士提供指导。

关键词: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监理,安全资料,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5

3月22日,亚洲最大的石油展——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同期由《电气时代》杂志社主办,而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担任指导的《石油化工领域过程安全控制论坛》也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本次论坛在经过整整一天的精彩、热烈。论坛上共有8个大会发言,来自国内外的几位专家就“石油化工领域过程安全控制”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了体现各自过程安全控制技术发展的新思维、新趋势!

电气时代杂志社副社长陈大立先生,在嘉宾致辞中,对于本次论坛的主题、内容、与目的进行了介绍。使与会人员对本次论坛有了全面的了解。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秘书长陈明海先生也讲了话,他特别强调了企业安全的问题,希望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应当具有更高层次的安全理念,最后他还表示了对于论坛的祝贺。

北京化工大学博导,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所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吴重光教授则以“石油化工系统安全控制进展”为题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石油化工系统安全控制系统与技术的新进展与系统安全管理的新概念。并进一步介绍了HAZOP国际标准及应用、采用TRIZ理论的应用等内容。使大家对于石油化工系统安全控制领域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ABB(中国)有限公司客户事业部副总裁的陈夕先生,就“石油化工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问题介绍了ABB公司的节能增效的先进理念与成功案例(如、;系统集成驱动力-隐性技术等)。还介绍了ABB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历程。ABB公司是获得了TUV认证的企业。足以证明ABB功能安全管理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其产品、工程、项目组及安装皆采用最佳实践方法。

罗克韦尔自动化ICS Triplex中国区销售经理刘军先生,就“从安全控制到关键控制”问题报告了企业的理念与工作(如:北海石油项目应用的Trusted系统)。就过程安全与机器安全的问题介绍了对于“安全可靠性”的理解-对于过程控制如何提高其安全水平。介绍了“关键控制”的要点,强调“关键控制系统”是扩大了的“安全控制”,其涵盖了“过程安全”与“基础安全”。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黄步余则就“过程安全仪表系统设计”的问题介绍了石化工程建设中的过程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问题。特别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生命周期(IEC61508/IEC61511)问题,强调应用生命周期的观念来设计石油化工系统。贯穿于安全

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全过程。“健康、安全、环保”是我们从事安全工作的理念,“要考虑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不仅仅是仪器仪表,还有网络安全的问题。要“以人为本”,人是第一位的!同时,安全问题还要强调“团队精神”!

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经理李宇霖先生介绍了“过程安全控制”的问题。提出应当注意“过程安全控制”有一个成本问题。霍尼韦尔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安全系统。安全保护的层次、火气安全系统的应用等。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应当把火气安全系统纳入安全系统的范畴。

西门子过程自动化控制部经理姜荣怀先生,则就“过程自动化中的安全集成”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其中,特别就西门子过程自动化控制部专家关于“安全集成”的理念与“安全集成”的产品的特点,谈到过程自动化中的安全集成问题。从工艺出发,采用安全仪表系统,按照严格的等级区分。

通过上述演讲嘉宾的介绍,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柏林在总结时表示,未来,石油化工过程安全控制的发展趋势是:

一是以保障安全为目的,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方面加入和强化安全方面的模块,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安全监控、预警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即在现有的DCS上做二次开发,使标准化的DCS更加符合目前的生产实际。

二是信息管理方面,强化实时数据的分类采集,把生产控制信息与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信息化一体架构,解决企业的“信息化孤岛”问题。其中包括包括ERP、MES、OA、硬件、网络、安全等等。还应该建立安全专项网络数据库,利用网络平台把监控摄像头安装到需要监控的各个地方,对摄像画面进行智能化图像处理,发现不安全的迹象及时报警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石化企业集中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

三是完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如果放松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或环境的严重污染。完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已达到了设立本次论坛的目的。论坛上专家的报告围绕着“石油化工领域过程安全控制”的主题,提出一些新概念、新思想,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与论坛同期举行。展览品则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功能,通过本届主办单位举办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大家老朋友之间增进了新友谊、并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

作为企业,为了使以人为本的构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承担起保护职工安全的责任,实践证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负担,而

是为发展增添生产力,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品牌形象,提升软竞争力,对内可以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职工们爱厂如家,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部分,一个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对自己持续健康发展负责任的企业。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27-01

面对此种隋况,我国于2004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不仅健全和完善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规体系,而且还规范和提高了从事建设工程活动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更重要的是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可以有效地对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依法予以查处,对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罚,防止和减少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健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其基本原则是: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

(2)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原则;

(3)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原则;

(4)推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原则。

其法律结构为八章71条,即总则、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及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

目前,施工建设项目中的安全管理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了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四大控制之一,安全工作是衡量项目建设成败一个重要指标,项目建设中的安全控制就是一要坚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三违),即严格按照规程、规范组织施工,确保人身、设备安全,二要坚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建设项目的本身性能要安全可靠,实现项目设计意图,做到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三是要做到文明施工。

以上说明施工建设项目安全工作必要性,从另一方面讲,施工单位必须时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付法律责任。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于现场的安全的监控应该具备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程序和管理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一、内业资料方面的管理:

1、编制或存档的资料

(1)制定安全人员组织结构,

(2)按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安全交底。

(3)专职施工安全人员上岗证。

(4)按找建设工程规范要求编制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并经监理单位总监理负责人审批、签发。

(5)编制安全施工实施细则。

(6)制定安全例会制度和定期、不定期安全自检制度

二、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方面的管理:

现场的管理是和内业的管理相辅相成的,不能脱节的,负责现场安全的人员不能不填写、完善资料,负责内业资料的更不能闭门造车,弄虚作假。

(1)现场安全巡视。每天对现场进行安全巡视,并按相关规定做好《安全日志》。针对现场不同的施工部位,抓住各施工部位的安全控制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如建设项目主体施工时,临时用电、高空作业、塔吊、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架体的搭设、临边防护、底模板的拆除等都是巡视的重点。

(2)联合安全检查。由项目主管安全的副经理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现场负责安全的人员,对施工现场、民工宿合等进行联合安全大检查。并形成文字检查记录。

(3)安全例会。一般情况,可以将联合安全检查安排在安全例会之前,会上将联合安全检查时和平时巡视检查的安全情况进行通报。

以上两个方面略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程序,下面再谈一谈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手段。

一、事先预控。

事先预控是杜绝发生安全施工,减少因安全造成损失的最积极的、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在工程(分项工程或某种工序)施工前,进行安全交底,召开安全交底会(形成文字纪要)。将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深入浅出、语重心长的陈明厉害。

二、过程控制。

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主要是项目安全员加强过程中的巡视及安全的自检。并及时做好安全日志的记录。

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对安全生产统一的、高度的认识,经过全体施工人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对安全生产加强动态管理,就能够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全民.等.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解读[J].建筑,2004

[2]张万君.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2008

低温奶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篇7

本文以食品安全控制常用的管理方法,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来分析研究低温奶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办法。

1首要必备条件

这里的首要必备条件是指实施HACCP体系之前或过程中所需对食品安全必要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如牛奶运输车辆的卫生、冷库的环境卫生、包装材料的管理和交叉污染管理等。本文建立的HACCP体系是以企业实施了GMP、SSOP等管理规范为前提的。

2研究的起点与终点

研究的重点是流通领域,因此研究过程的起点是“成品库存”,终点是“消费者消费”。

3产品描述与预期用途

3.1本文研究的低温奶是以新鲜牛乳为原料制成的液体奶制品。

3.2分发销售方式:冷链销售。

3.3预期消费者:普通公众。

3.4食用方法:即开即饮。

4建立流通过程的流程图

根据对企业的现场调查,与生产和流通部门主管的深入访谈结果,以及低温奶出厂以后流通状况的调查,绘制低温奶流通过程的流程图(见图1)。本文所研究的低温奶的主要销售途径是商场和超市,而奶站配送的低温奶由于直接送奶到户,过程简单,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不大,本文对这一环节暂未作深入研究。整个流通过程的危害评估和关键控制点确认在零售这一环节只考虑了商场和超市。

5危害评估和关键控制点(CCPs)确认

低温奶主要的安全危害是微生物危害,本文对这一危害构成的风险可能增加的因素逐一加以分析,考虑各个参数对最终危害水平的影响而确定关键控制点。当某一操作的危害风险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会发生潜在风险可能时,则这一操作必须得到相应的控制,控制限值的确定会根据评估过程参数模型的修改,以及成本和效益的综合分析来决定。对于企业来说,消费者对低温奶的贮藏和饮食习惯都是很难把握的,也是力不从心的,因此除了在产品的外包装标明适宜的贮藏条件和保质期限以外,别无他法。但是鉴于低温奶这种产品的特殊性,即必须冷藏,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低温奶的知识以及合理的消费习惯。排除消费者消费阶段这一复杂、客观的难以有效把握的流通环节后,低温奶在流通领域的主要风险环节是超市零售阶段,详见表1。

注:“*”代表相关系数,它是由@RIS进行相关性排序分析得出的,用于展示风险因素对最终暴露量的影响。相关系数数值越大说明这一因素对暴露结果的影响越大,反之亦然。

6 HACCP控制图表及风险干预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表1确定了4个CCP,针对这些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关键限值、操作限值、监控措施和纠偏行动的控制图表见表2。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8

1 原辅材料控制

1.1 原料奶的控制

1.1.1 原料奶生产环境管理

奶牛场内的饲养区、生活区布置在上风、高燥处, 贮粪场和污水处理池应布置在下风较低处。场内的道路坚硬、平坦、无积水, 不得有明显杂物和牛粪堆积。牛舍、运动场、道路以外地带应绿化。牛舍应坚固耐用, 宽敞明亮, 排水通畅, 通风良好, 能有效地排出潮湿和污浊的空气。饲养区大门通道和人行通道设地面消毒池。定点堆放牛粪, 定期喷洒杀虫剂, 防止蚊蝇孳生。场内不得饲养奶牛以外的家畜家禽, 并防止其进入场区。场区内的环境卫生应保持清洁干净, 不堆放垃圾。牛舍要经常保持干净, 每次牛下槽后要及时清扫, 及时将牛粪清出牛舍堆放于贮粪场, 并做到牛舍、饲槽、墙壁、地面、牛栏杆无粪便污迹, 牛舍不得堆放垃圾。每天要对牛体进行1次刷拭或梳刮, 进入挤奶厅的奶牛身体及乳房区域要保持干净, 牛体无粪便、无污物。

1.1.2 奶牛饲养管理

奶牛饲养采取集中饲养管理 (即公司+奶源基地/奶牛场+养牛户) 方式, 实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机械化挤奶、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管理 (饲料、兽药) 的管理模式。规范奶牛饲养中的饲料、兽药、原料质量安全, 卫生防疫, 饮水、废弃物的处置, 奶牛健康福利等环节, 每一环节都制定有可操作性相关《指导书》为执行标准, 并有相关的运行记录作为追溯和验证依据。

1.1.3 挤奶要求

采取集中机械化挤奶方式, 挤奶前对贮奶罐、挤奶机及挤奶用具用82 ℃以上的热水消毒。挤奶后采用CIP碱酸循环清洗方式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洗。乳房炎病牛、注射抗生素病牛不得上机挤奶。抗生素牛奶挤出后必须单独处置, 不得交售乳品加工厂。挤出的牛奶需由专人管理, 且在2小时内降温至0~4 ℃并及时运往乳品加工厂。挤奶人员须经奶牛泌奶生理和挤奶操作工艺的培训, 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挤奶人员个人卫生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

1.1.4 原料奶的运输

采用专用原料奶冷槽车运输, 并由专人 (押奶员) 负责管理原料奶运输途中的安全。

1.1.5 原料奶的检测与验收

原料奶至乳品加工厂后由乳品厂组织专人验收, 验收项目包括感官、密度、酸度、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杂质度、掺杂掺假等指标, 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卫生指标菌落总数可规定每周抽测1次。验收合格标准依据《生乳》GB19301-2010执行。

1.1.6 原料奶的处理

对于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验收不合格的原料奶, 严格按照《按质论价》方案执行, 并对原料进行标准化处理, 通过处理检测理化指标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对于检测出的掺杂掺假 (糖、盐、淀粉、碱等) 行为, 经证实, 当场销毁该批牛奶。验收合格的原料奶应及时消毒或灭菌, 如未及时消毒或灭菌的, 必须冷至0~4 ℃储存, 但也不得超过12小时。

1.2 辅料及包装物的采购与控制

1.2.1 供应商的确定

辅料及包装物采购前必须确认供应商是否为合法的经营者, 是否具备生产许可证, 其经营范围是否与提供的证件内容相符。

1.2.2 辅料、添加剂及包装物评定与验收

首先对选定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允许使用的范围, 索取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及半年1次法定机构检验报告 (添加剂严格按《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要求, 确定添加剂使用名录后, 对供方进行评价后采购) 。制定索证索票制度、采购验收制度, 作好进销台帐、使用记录。

1.3 水质情况

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2 厂区及车间要求

2.1 企业场所要求

须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的水源的地区。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厂区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地区, 周围整洁, 无杂物堆放, 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 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 其距离可根据各类食品厂的特点由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另行规定;厂区道路应用水泥、沥清或砖石等硬质材料铺成, 清洁平整、无积水;厂区内垃圾应密闭式存放, 并远离生产区, 排污沟渠也应采用密闭式, 不得散发出异味, 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生活区、生产区要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畜;厕所保持清洁。

2.2 车间要求

生产车间或生产场地应当清洁卫生, 应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 如安装纱门、纱窗及挡鼠板、隔鼠网等措施;车间应有洗手、更衣设施, 洗手设施应为脚踩式或感应式, 洗手程序应制定程序张贴于洗手处, 洗手更衣设施应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应的地点, 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穿衣镜等, 车间入口处设有鞋消毒池;生产车间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 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 并用白瓷砖装修高度不低于1.5 m的墙裙, 要便于清洗, 窗台应设于地面1 m以上, 屋项及天花板不得有冷凝水滴落;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 (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 铺设, 无裂缝, 排水状况良好;生产车间内应光线充足, 工作台、敞开生产线及裸露食品上方的照明应有防护装置;不同清洁区的工器具不得交叉使用, 如低清洁区的工器具不得用于高清洁区的生产, 避免交叉污染;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出生产现场, 有害物质应当合理置放与处置;生产工艺布局应当合理, 各工序应减少迂回往返, 避免交叉污染。如设置专门人流、物流通道, 低清洁区人员不得去往高清洁区。

2.3 库房要求

2.3.1 库房应当整洁, 地面平滑无裂缝, 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设施, 湿度、温度符合原辅材料、成品的存放要求。

2.3.2 冷库应符合工艺要求, 存放冷库要安装有自动温度记录仪。自动温度记录仪在库内的探头, 应安放在库内温度最高和最易波动的位置, 如库门旁侧。同时要在库内安装有经校准的水银温度计, 以便与自动温度记录仪进行校对, 确保对库内温度监测的准确, 冷库管理人员要定时对库内温度进行观测记录。

2.3.3 库房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 防止相互混杂。一般应离地离墙10~20 cm, 与墙面、顶面之间要留有30~50 cm的距离。为便于仓储货物的识别, 各堆垛应挂牌标明本堆产品的品名、规格、产期、批号、数量等情况。实施“先进先出”的原则。添加剂设施专柜存放, 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物品。

3 生产设备要求

应具备相应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的相应生产设备, 且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直接接触食品的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 与食品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冷水管不宜在生产线和设备包装台上方, 防止冷凝水滴入食品。生产设备、辅助用工具应加强维护保养, 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4 人员要求

4.1 管理人员

了解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计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 了解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有关要求, 了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了解企业领导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了解产品标准、主要性能指标,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检验要求。

4.2 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生产操作人员

4.2.1 文化素质要求

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 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身体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经过相关专业卫生知识培训, 熟悉并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 能看懂相关技术文件, 能正确熟练进行生产操作, 能自觉执行食品生产人员卫生规定要求。

4.2.2 身体素质要求

每年至少要进行1次健康检查, 必要时还要作临时健康检查, 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凡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者, 必须调离加工、检验岗位, 痊愈后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和肠伤寒带菌者、细菌性痢疾和痢疾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屑性皮肤病、手有开放性创伤尚未愈合者。

4.2.3 个人卫生要求

生产、检验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 进车间必须穿着清洁的工作服、帽、鞋。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前, 要穿着专用的清洁的工作服, 更换工作鞋靴, 戴好工作帽, 头发不得外露, 不携带任何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加工供直接食用产品的人员, 尤其是在成品工段工作人员, 要戴口罩。为防止杂物混入产品中, 工作服应该无明扣, 并且前胸无口袋。工作服、帽不得由工人自行保管, 要由工厂统一清洗消毒, 统一发放。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用品不得带入车间, 并且不得化妆, 不得戴首饰、手表。工作前要进行认真的洗手、消毒, 上厕所后或做与生产无关的事后都要洗手消毒。

5 加工过程

应制定相关产品生产工艺规程, 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 制定监控管理办法 (监控记录、纠正记录) 。生产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进行操作, 关键控制点操作指导书粘贴于相应岗位显要处, 便于监控。

6 产品检验

应具备相应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如:天平 (0.1 g) 、分析天平 (0.1 mg) 、干燥箱、无菌室、微生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灭菌锅等。出厂检验设备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实验室布局合理 (微生物室必须达5 m2以上) 。相关检验设备在规定期限内检定和校准。规定产品感官、净含量、理化、微生物等检验项目标准方法以及半年“*”项目检验规定。检验人员带证上岗。

7 记录管理

所有原辅料采购验收、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必须有控制记录, 其记录能反映实际生产控制、检验过程, 所有记录保存期限至少2年。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填写错误记录不得随意涂改, 应在错误记录划一横线且能看清错误记录, 并在记录上方填写正确记录;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 应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各相关负责人签名栏目不允许空白。无关内容不准填写在记录上, 严格记录可追溯制。

8 卫生管理

8.1 生产加工卫生管理:

(1) 生产用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2) 保证加工设备、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包装材料、车间空气洁净度等卫生。 (3) 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即:车间布局合理, 生熟物料严格分开;工艺流程 (物流、人流、水流、气流等控的分离) ;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4) 手的清洗与消毒设施配备, 卫生间设施的维护与卫生的保持。 (5) 防止外来污染物的污染, 如粉尘、清洁剂、润滑油、燃料、杀虫剂、蚊虫、冷凝物等。 (6) 建立健全化学药品的购买、贮存、领用、使用制度。 (7) 员工的健康状况有效控制。 (8) 建立完善的防虫、防鼠设施, 制定有效的灭虫、防鼠计划。

8.2 储存与运输卫生控制

定期对储存食品仓库进行清洁, 保持仓库卫生, 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相互串味的产品、原料与成品不得同库存放。库内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 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运输车须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状况, 冷藏产品要用制冷或保温条件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

9小结

食品质量安全制涉及原辅料、包装物、加工过程、卫生、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控制, 环节众多复杂, 要做好食品工程这一良心工程, 需要的是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多环节的协调配合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过程装备控制系统安全完整性研究 篇9

2000年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功能安全基础标准IEC61508[1],该标准解决了困扰业内多年的对复杂安全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工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认为文献[1]实现了安全技术和管理理论的一大突破,其首次提出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将成为业内合同的必备条款。之后,欧洲首先采用该标准;2003年年底美国开始采用并同欧洲一样,将其列为安全行业强制性实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安全体系也将功能安全技术列为重点对象,相应的体系标准ISO 13849-1也已实施。功能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安全控制领域一个快速发展的技术热点。

1 标准简介

IEC61511标准全称为功能安全-过程工业安全仪表系统(Functional safety-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y)[2],是专门针对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它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继功能安全基础标准IEC61508之后推出的行业标准。对应的美国标准为ISA/84.00.01[3];全国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已经正式发布等同采用文献[2]的中国国家标准GB/T 21109[4],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等同文献[1]的国家标准为GB/T 20438[5]。

在过程工业中,仪表安全系统都被用来执行仪表安全功能。针对如果要使仪表能有效地用于仪表安全功能,该仪表应达到怎样的最低标准和性能水平的要求,文献[2]论述了过程工业仪表安全系统的应用。尽管在该标准中对安全仪表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都给出了详细的应用指南(包括从工艺规范要求、设计、制造、检验以及维修等各个阶段),并以附录的形式解释了SIL分析的相关信息。然而这种分析对于大多现场安全工程师而言,准确地理解这些标准并加以应用,是比较抽象的,实际应用尚有难度。笔者通过对一个具体的过程工业典型设备储罐安全系统的分析,系统说明该标准的应用,旨在给过程工业工程师应用功能安全标准提供借鉴。

挥发性易燃液体作为原料和产品普遍存在于化学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液体储罐。如石化生产企业的己烷、苯、乙烷、甲醇、乙醇、汽油以及丙酮等储罐,这些液体介质化学性质活跃,普遍存在易挥发、燃点低及易爆炸等特点,而且大多具有毒性,因此可挥发易燃液体储罐一般都属于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风险值高、波及面大、事故后果严重。储罐控制系统是储罐的关键部分,由于储罐普遍具有很高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必须为其配置高可靠性的安全仪表系统。安全仪表系统是储罐安全处理挥发性易燃液体的关键,其作用是保证挥发性易燃液体安全可靠地进行装卸和存储。笔者基于功能安全标准,对储罐安全仪表系统进行分析。

2 安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分析

在过程工业中,安全仪表系统(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IS)用于监测和控制工艺状态,以减轻或保护危险事件对人员、环境及工厂设施所造成的损害。与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asic Process Control System,BPCS)有所区别,BPCS系统用于满足生产功能、实时运行,以连续控制为主。笔者讨论的安全系统,一般由传感器、逻辑解算器和执行元件组成。

由于危险事件具有不同的发生频率和潜在的后果,因此不同的危险事件对于安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完整性等级要求也不尽相同。IEC61511将安全完整性定义为安全系统在规定期限内,规定条件下,正确执行所要求的安全功能的平均概率。安全系统的目的是将工艺过程的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水平(允许目标风险),如图1所示。

为满足不同情况下对安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水平(Safety Integrity Level,SIL)的要求,IEC标准给出了4种不同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4 为最高级,SIL1为最低级。表1给出了对应低要求模式和高要求(连续操作)模式安全完整性等级的目标失效数值。在过程工业中,安全仪表系统一般为非连续模式。但应该注意的是,如果要求率大于1次/年,或者大于两倍的检验测试周期,则应视为连续操作模式。

按照IEC标准,首先需要进行工艺过程的危险及风险分析,找出危险事件;并通过定性(或定量)方法确定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以及危险事件所导致的后果,从而确定过程的实际风险(Actual risk);通过对实际风险与可接受风险的比较,进一步定量确定安全系统的SIL水平。即,如果实际风险大于可接受风险,则需要安全仪表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安全功能以降低过程风险,或降低频率,或减轻后果的危害;然后,对需要进行分析以确定作为独立保护层(Independent Protection Layer,IPL)的安全仪表系统进行分析,以确定其SIL水平,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 己烷储罐安全完整性等级分析

笔者通过对一个化工过程的典型液体储罐进行分析[6],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的分析流程。

3.1 危险及风险分析

己烷从槽罐车中(容量为22 680kg)经由卸货泵3-40,进入储罐T-301,储罐容量为36 287kg。储罐周围设置堤坝,堤坝容量为54 418kg,可在储罐溢出时容纳己烷。卡车每4天卸货一次,大约每年90次。己烷由储罐经补充泵3-41进入工艺设备F-101。储罐液位由基本过程控制系统控制,储罐配备一个液位显示仪表(LI-80)和一个连接到控制室的高液位报警仪表(LAH-80)。操作时现场有两个操作员,一个操作员在现场操作传输过程,另一个在控制室通过计算机界面对工艺工程进行监控和操作。现场要求槽罐车司机也参与监督传输过程,储罐流程如图3所示[6]。

显然储罐的安全运行依赖于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的正常运行,一旦该系统失效,当储罐已没有足够的空间时,系统仍允许槽罐车向储罐输油,就会导致储罐液位持续升高,易燃性液体溢出到堤坝区域。堤坝具有较大空间,可为操作员检查到储罐溢出提供一定的时间。因此,初始引发事件为BPCS回路的失效,导致液体从储罐溢出到堤坝区域;如堤坝失效,液体会继续溢出至堤坝外,事件后果可以是泄漏或火灾,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3.2 保护层分析

己烷溢出可能导致大型的池火,考虑到己烷的低挥发性,在池外一般不易出现可燃蒸气云。由于己烷的闪点低,在操作温度条件下很可能出现闪火,并灼伤溢出区域的人员。因此,需要考虑燃烧的概率及人员在现场的概率及假设人员在现场时造成伤害的概率等。

己烷储罐溢出由控制系统失效引起,控制系统失效概率与系统检验的频率、工厂停车的频率等因素有关,本例中,选取初始事件的频率为每年一次[6]。初始事件BPCS回路的失效频率确定后,就可以建立包括保护层在内的事件树,并由此确定后续事件的发生频率(图4)。考虑两个独立保护层,一为操作员反应,二为堤坝;并确定事件树中涉及事件的概率,如对可燃性蒸气云,可能被火源点燃的概率;事件发生时人员暴露在危险区域的概率以及危险区域内人员被伤害的概率。

由图4可以看出,危险事件“液体溢出、起火、有人员伤亡”发生的概率为2.5×10-4次/年。该结果即为实际的风险值,因为该结果既包括了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值,又考虑了事件结果。

3.3 储罐安全仪表系统分析

通过对实际风险与可接受风险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计算,判断是否需要设置安全仪表系统;可接受风险为对应不同的事件后果,按照风险准则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值。假如计算出的实际风险小于可接受风险,可认为该事件风险低,不需要设置减轻保护层;但当计算出的实际风险超过可接受的风险时,则需要设置独立的减轻保护层。

对于该系统,最大可接受的风险值为1×10-5次/年。由于为低要求模式(小于1次/年),所需要的减轻保护层的要求时的平均失效概率为:

PFDavg≤F可接受风险/F实验风险=1×10-5/(2.5×10-4) =0.04

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作为保护层(如图3中SIF系统),其安全功能为SIF系统的逻辑解算器接收到来自液位传感器LI-95和LAH-95的液位信号,如检测到液位超高,则发出信号关闭远程隔断阀RBV,保证在BPCS失效时,保护系统的安全。

按照表1选取该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水平为SIL2,对应的PDF值为(1×10-3~1×10-2)/次,可以满足要求。由于篇幅所限,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和安全度等级验算不作说明。

4 结束语

介绍了功能安全标准IEC61508和IEC61511。通过对储存已挥发可燃性气体己烷的储罐系统进行分析,给出了功能安全标准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实例。首先,进行过程危害分析以确定潜在危险事件,然后综合考虑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危险事件发生所导致的后果,从而确定过程的实际风险;由于装置的实际风险大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因此需要安全系统来执行一定的安全功能,最后分析出该作为独立保护层(IPL)的安全系统,要求其安全完整性等级为SIL2。该应用实例可为过程工业安全工程师和仪控工程师应用功能安全标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IEC61508,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S].Geneva: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2010.

[2]IEC61511,Functional Safety-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y Sector[S].Geneva: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2003.

[3]ANSI/ISA-S84.01-2004,Application of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ies[S].Re-search Triangle Park,NC: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2004.

[4]GB/T21109-2007,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

[5]GB/T20438-2006,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

安全管理来源于精细的过程控制 篇10

关键词:水电检修,安全管理,精细的过程控制

随着国家能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 伴随着国内水电装机数量和容量的不断攀升, 也带来了水电检修行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 水电检修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也不断增大。如何行之有效的控制水电检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和目的

1. 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学原理、方法和手段, 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 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 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安全管理的目的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 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 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 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其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生产企业乃至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管理工作。

二、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随着水电检修项目的逐渐增多, 面临着所检修机组工况日趋复杂和缺陷类型的增多, 加之部分作业人员经验不足, 管理不到位, 在水电检修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 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潜在危险。目前, 多数水电检修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以下现状。

1. 安全体系不能与现阶段的形势相适应

随着水电检修的迅速发展, 检修公司所需要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 新的作业环境、不熟悉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 都给职工带来了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而传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新形势。

2. 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尚未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 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一个好的文化背景, 能够成为规范职工精神、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目前, 多数企业从管理层到职工层, 不少人员安全理念淡薄、安全知识匮乏, 在一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推广, 更难以在企业内部根深蒂固, 使得目前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

3. 安全责任绩效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内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导致不能安全根据安全责任轻重来建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 考核机制不能完全落实到个人,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工对安全管理的响应。

4. 安全管理未形成闭环管理

目前, 水电检修由于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长期分散, 安全管理多数为开环管理, 有部分闭环管理的环节, 其反馈的信息也不够真实、全面、及时。基于以上原因, 安全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信息交流不多, 导致管理者对生产现场情况、制度学习效果、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得不到及时反馈, 不能实时有目的地进行管理和调控。

三、安全管理的精细过程控制

安全管理的精细过程控制, 主要可以从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学习、生产管理方面进行提升。

1. 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改善安全宣传方式

安全宣传, 可以根据不同层次改善其宣传方式。针对管理层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技术人员, 宣传方式可以现有的文件、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正面宣传。对于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派驻工、临时用工, 其安全宣传可更多采用案例以及事故后果对个人、家庭的影响上进行侧面宣传。

2. 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意识、风险意识

作为水电检修作业环境是高危环境, 因此每一位职工都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时时刻刻不能掉以轻心, 干任何工作不能抱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图省事。侥幸心理就可能给事故可乘之机, 麻痹思想就可能埋下祸根, 省事则可能事故上身。

要提高以上意识, 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入手:

(1) 从思想深处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要上安全岗、标准岗, 干安全活、标准活, 干任何工作, 先想安全, 不盲目生产, 不突击生产的规范行为。

(2) 在行动上要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任何工作的开展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章必究, 有危险的地方要有规程、有措施、不玩胆大、不凭经验, 要时刻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从点滴的小事养成一种安全意识、自保意识, 然后上升到互保意识, 最终达到事事都有防范心理的防范意识。

如果上述三种意识在脑海里扎根, 在工作中养成习惯, 安全自然有了保障。因此,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

3. 健全安全培训机制

安全管理是个长效工作, 绝不是短期行为, 更不是个人行为, 是一项需要所有人长期共同努力的工作。因此, 借助于长期、重复的培训以强化职工安全理论和安全技能, 提升职工对安全事故的预知、认知以及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 必须形成闭环管理。通过基层职工很安全管理者的信息交流, 使安全管理者能更好地了解培训的效果, 评估培训方式的优缺点, 为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资料。

4. 强化安全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 应有强硬的管理制度作为考核和奖励的依据。在管理过程中, 应凭借铁腕管理, 奖罚硬兑现, 并依靠严格的纪律和监督将铁腕政策贯彻到底。同事, 要树立团队的安全意识, 企业里的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事事关己, 要从根本上杜绝“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理念。切实做到人人懂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重安全。

四、结束语

随着水电检修项目的不断增多, 水电检修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也不断增大。准确分析水电检修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 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能有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同时, 水电检修安全管理需要常怀战战兢兢、如履溥冰、如临深渊的危险意识, 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工程概算全过程控制研究 篇11

工程概算;工程控制;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程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十分普遍,大大影响了工程投资效益。建设项目造价控制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可研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只有控制好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才能实现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

1.工程超概原因分析

可研立项论证不足:未对项目进行系统的技术分析及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可研报告内容不完善、设备估算不详,建筑投资不实,凭经验估算总投资,致使项目决策缺乏科学性,直接影响立项审批的准确性。

设计漏项和变更:设计人员在项目立项后根据业主要求随意变更设计;设计单位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造价)责任。初步设计概算或编制粗糙,造成太多隐藏超标准和超投资,致使关键阶段投资失控并影响深远。

施工控制不力:工程建设项日通过招投选择的施工单位,虽然用总承包合同的办法对工程质量费用加以限定,但由于各种因索的影响,其费用很难实现合同规定,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购置设备材料中的高估冒算情况时有发生。

招标不规范:因设计图纸不全或招标人给定的投标文件编制时间较短,致使招标答疑规定项目估算项较多,暂定价不准,即未将应招标内容全而纳入招投标竞价中,为突破投资估算留有隐患,其招投标效果不明显,失去了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

2.工程概算全过程控制

可研立项阶段: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日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概算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概算控制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主要的任务是确立合理准确的投资估算。这就需要花较多的人力和精力进行项目的建材和设备等市场信息的调查,委托有经验的咨询单位、国家注册咨询师和造价师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和投资估算的编制。设计人员和可研编制人员都要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参与项目中,全面、系统、真实地收集资料,协助业主,尽最大可能准确决策。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阶段,设计费一般只占工程费用的6%,但对工程费用的影响度在75%以上。工程费用控制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控制、而且对于施工来说,设计阶段的控制如果不当,会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等一系列问题。

设计阶段要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脱离实际的倾向。建设单位应通过应用价值工程理论等对设计方案进行竞选比较、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技术方案;要实施限额设计、标准设计,设计单位应按照设计合同要求,承担设计技术经济责任,以该责任约束设计行为和设计成果,把握两个标准,即功能标准和价格标准,做到二者协调一致。保证保设计文件、施下图及设计概算准确无误,保证限额指标的实施。

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投资分解,设计经理根据设计任务书编制开工报告,向设计人员说明设计原则和费用控制限额,并按专业将费用限额下达到设计人员,要求设计人员对总图力案、主要构建物、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进行多力案比选,严格按照分解的费用限额进行设计,同时以单位工程为考核单元,做好单位工程内部平衡调整,提出节约费用的措施,力求将费用控制在限额内。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是控制工程量、施工图设计必须严格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原则、范围、内容、费用进行设计,批准的初步设计工程量是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的最高限额、实施时把初步设计工程量分解成单元,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设计优化。

招投标阶段: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不断提高工程量清单和标底的编制质量以及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切实防范托标或围标的情况;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力都有利润,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标;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选择信誉好、技术设计力量强、投标报价合理的专业队伍中标,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严格进行施工单位资质审查,必要时应进行实地考察。防范信誉差、施工质量低劣的施工单位混入到投标中。

施工阶段:通过招投标方式优选施工单位。造价控制人员要深入现场,多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掌握工程第一手资料,为竣工结算作准备。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严格审核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规范现场签证管理制度;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在每一变更设计之前,必须实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果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单,减少结算争执的现象;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和价格,保证材料质量、监督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工期,按合同时限和工程实际形象进度确认工程量,及时签发工程进度款拨付通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

全过程安全控制 篇12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在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 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对整个通信工程的施工和设计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重视安全管理, 减少事故的发生。

1 设计及施工过程的控制

设计阶段的管理对于设计方案的成熟和工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可以减少在施工中临时改变设计方案带来的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等问题, 在招标和投标中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

1.1 地铁通信施工设计

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取决于其服务对象的要求, 在保证整个地铁通信工程的使用寿命的基础上, 要确保工程设计的最优和建设成本的最低, 同时也要考虑到地铁投入使用以后的成本, 所以在设计中, 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

首先, 要确保设计的实用性, 项目工程的设计人员要通过加强与运营商的沟通, 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 设计应该尽可能满足需求, 在满足要求的同时, 还要确保建设和维修成本的最低, 要确保以后投入使用后的维修和更新换代的便利和低投入。

其次, 对工程进行系统性保障。地铁通信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要确保这种系统的完整性, 就必须在建设中坚持规划的总体性和实施的具体性。

再次, 兼顾通信工程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要利用先进技术确保地铁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 同时, 对于已经发展发展成熟的通信工程设备要多加以利用。

地铁通信施工设计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直接关系到地铁通信的正常运行。

(1) 地铁通信系统中要重视接口的处理, 地铁通信系统非常复杂, 有众多接口, 因此设计中要对接口进行严格处理, 对于接口的数量和类型以及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的容量, 要进行总体性规划, 确保其设计符合地铁的长远计划, 要确保给系统线路实现互联预先留出一定接口。

(2) 在设计换乘站时, 要考虑到地铁的信息显示系统和广播, 对于覆盖方式要具体设计。

(3) 实现地铁通信线路与工程中的其他线路相互融合, 地铁运营的主要趋势是逐渐实现网络化, 在设计地铁通信线路时, 要确保设计方案与该地区的总体线网规划相适应, 与其他线路相互合作, 有利于实现城市中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投资的重复无序。

(4)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要想实现地铁通信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稳定, 就要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防护, 要避免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的故障, 在设计和安装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使周围环境满足通信设备的要求, 注意防尘、防静电、防水、防磁, 对通信机房的室温、接地等也要注意, 可以利用空调、综合接地、静电地板、温湿度传感器等来保护设备。

1.2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要对通信设备和线路的安装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首先, 要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对施工中的操作和技术管理等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控制中要针对不同施工要求的工序设置不同的控制点, 如果某道工序施工难度较大且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就要设置质量监控和技术指导的重点对操作人员、施工材料、机器设备和施工工艺等进行重点控制;如果某道工序容易出现不合格产品或者有质量通病, 则要提前制定重点控制点, 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

其次, 工序和工程完成后要注意对质量进行检查, 工序的操作者和负责人要自行检查, 然后班组内的工作人员互相检查, 不同工序在交接时要进行检查, 施工中, 施工员和质检员也要进行巡查。

1.3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选择

地铁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的基础, 属于关键环节, 传输系统以光纤宽带业务为基础, 可以确保地铁运行所需要的信息得到有效传送。现今的主要地铁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有开放式传输系统、同步光数字传输网、异步传输模式和多业务传输模式。在选择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时候, 要具体分析各个模式的利弊, 看哪一种系统适合本传输工作需要。

虽然开放式传输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较差, 但是如果能保证业务接口层互联, 就能保证所有互联需求得到满足, 因此开放式传输系统的安装和操作技术适用于轨道交通传输网络, 这种模式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的市场价格也比较合理, 因此可以用于组建轨道交通运输组网。异步传输模式技术手法复杂, 且设备安装步骤较多, 加上IP技术对于问题解决的助力, 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容易, 所以设备复杂、技术难度较高的异步传输模式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同步光数字传输网的信道的速率是固定的而不是动态的, 不支持统计复用, 不支持总线型宽带数据, 因此应用中要考虑到这些特点。业务传送平台对宽带等多种数据的需求量比较大, 对一些视频业务要求也较高, 对于安装中的主要问题, 也可以有效地解决, 是值得广泛应用的一种传输模式。

由此可见, 在选择传输网技术的时候要对地铁传输网的业务要求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技术的选择要满足具体的业务的具体要求, 综合分析承载方式, 选择的技术要能够将这些承载方式有效集成。

2 地铁通信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地铁通信工程建设中要通过安全管理减少工程事故产生的几率。

首先, 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把生产责任落实下来, 组织和个人的责任要明晰化, 通过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 实现权责分明。

其次, 要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施工设备、通信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中如果发现问题, 要及时汇报,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注意安全隐患多发的环节和工序, 要给予足够重视, 把问题解决在萌发时期。派专人对工程中的关键设备和重要工序进行监督管理, 确保落实检修和维护工作。

再次, 增加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资金、人力投入。地铁通信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施工单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安全管理费用不足, 安全事故多发。在施工中, 要专门设置安全管理费用, 要实现专款专用。对工程中关键技术的质量和水平要严格控制和监督。

3 结语

地铁通信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控制和安全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要通过设计过程的优化和安全管理过程的严格化而提高建设的质量, 确保地铁的正常通信。

参考文献

[1]穆明英.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方法[J].今日科苑, 2009.

[2]陈永胜.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建议[J].机械管理开发, 2008.

[3]张滔.广州地铁3号线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应用厦分析[U].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

[4]杜思深.通信工程设计与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铁路移频下一篇:《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