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自动控制

2024-10-12

安全自动控制(精选12篇)

安全自动控制 篇1

摘要:笔者结合影响安全生产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论述各要素在集成控制模式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集成控制模式,因素,安全,作用机理

安全施工是工程建设的第一要素, 虽影响安全控制的因素很多, 但有些施工单位只重视技术安全的保障, 而忽视施工安全的管理, 导致事故还是发生不断。因此只有建立一种合理的安全控制模式, 并运用施工实践当中, 才能有效的控制事故的频繁发生。

一、集成控制模式各因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对生产安全造成的因素主要在于安全组织及成员、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环境与安全文化等, 我们将安全事故致因进行集成控制, 旨在于实现安全目标。

1. 安全组织及成员

安全组织是当前开展各项安全管理活动的人的集合。只有构建完善的安全组织, 才能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职能, 避免多元管理和管理死角。

成员是组织的构成要素, 同时也是影响安全事故的最活跃的要素, 绝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成员自身问题造成的。因此, 在安全控制中, 组织建立和成员选择显得相当重要。

2. 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条件, 直观来看就是指各种安全设施, 配备了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备, 小型工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安全设施通常包括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现场临时用电布置等, 安全设备指配备限位装置或者漏电保护的机械;小型工具包括锯子、锤子等, 劳动保护包括安全帽、安全网、消防器材等。

安全生产条件是最早受到关注的安全因素, 是目前各级主管部门、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安全检查与安全评价中最常见、最易量化的内容。同时它是基础的安全因素, 直接或间接影响所有的安全人为因素。

3. 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是施工企业为了有效进行安全管理, 规范职工安全生产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企业和工程项目可以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来设置。基本上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即安全管理制度、机构与人员、安全技术、设备和设施、安全检查、安全资料、文明施工等。

4. 安全氛围

安全氛围最初定义为员工同他的工作环境一同分享的安全的精神观点;随后延伸为关于特定工作组织和被特定制度和行为指引的, 由组织强加于员工的一系列可演变的态度;接着又延伸为组织成员共同分享的工作环境和组织安全政策的信仰。由此可见, 安全氛围对企业员工具有无形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它可使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目标在员工中间形成共识, 使企业员工产生自控意识, 并指引他们向安全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前进。

5. 安全文化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内容是施工企业内部职工对安全问题所形成的整体的、一致的、长期的及较稳定的思维方式。

它是经过施工企业长期安全生产提炼出来的观念文化, 一旦形成, 就可以大大缩减安全投入, 而达到很高的安全保障, 因而有着最高的安全效益值。如, 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在安全理念上, 提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这就是一种观念文化, 它体现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没有搞好质量就没有企业生存的空间。质量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 施工质量影响到施工任务。同时, 安全是企业生命的保障, 既影响到企业能否保证生产质量, 也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它把质量置于单纯物质效益之上, 认为有质量才能有企业效益, 质量是效益的前提, 而把安全置于保障质量的位置, 也就是把安全当作所有工作的前提。

这种安全观念文化一旦建立, 对所有的企业员工而言, 无疑是一种思维惯性, 在日常行为中, 具有最迅速和最高效的执行力。但是, 它形成的时间较长, 需要施工活动不断积累沉淀才能形成。

二、集成控制各要素作用机理

安全事故集成控制要素之所以包含了安全生产条件、组织及成员、安全氛围、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文化, 是因为安全目标是诸要素的共同指向。他们之间虽存在互异性, 但也存在互补性。

1. 安全目标是要素集成的前提和约束条件在进行安全事故集成控制之前, 首先要明确安全目标。

从集成角度考虑, 安全目标是约束条件, 是集成控制的公共属性。各元素能够成为安全事故集成控制模式中的一元, 必然具备某种共同的性质, 否则, 诸元素则不能为该模式所包容, 集成控制模式也不会形成。安全目标是集成控制的出发点, 起到指导集成过程的作用。对于施工企业所有项目而言, 首先必须为该项目定义相对应的安全目标, 只有项目的安全目标实现了, 才能称之为“顺利完成项目”。

2. 集成控制模式各要素互异作用机理集成为

元素之和, 元素之间互不一致, 这是集成体的又一特征, 正是由于要素之间互异, 在集成中才能强化系统功能或者拓展系统功能。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集成控制模式中, 各个要素定义不同、作用不同;安全生产条件是基础物质条件, 安全组织及成员是最活跃的要素, 是人因要素的体现;安全氛围是安全生产条件、组织成员、制度影响下的现场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生产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重要规则;安全文化是组织长期安全生产形成的固有观念。这其中, 安全生产条件、组织及成员相互关联, 构成了集成控制模式的人因和物因要素。安全氛围则是安全生产条件和组织成员的集中强化, 安全生产制度对安全生产条件、组织及成员和安全氛围既有约束强化作用, 又拓展了集成控制的管理职能, 安全文化则是对安全生产制度的强化。正是互异性的存在, 使得在建立集成控制模式时不能忽略上述各要素的存在, 必须全部纳入集成控制模式之中。

3. 集成控制各要素互补作用机理, 没有要素之间互补关系的存在, 也就没有集成控制的意义。

在安全集成控制模式中各要素的互补机理主要包括:安全文化是对安全制度的有力补充, 安全价值观念能够弥补制度管理所不能规范的内容, 同时价值观念能够促使成员自觉而不是被动接受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对于那些还缺乏正确安全文化的组织或个人起到强制约束作用。安全氛围是良好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组织成员共同创造的, 同时又会影响组织构建, 成员选择和安全生产条件配备。而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组织及成员又是安全氛围构建的物因和人因的两大重要组成内容。

三、结语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 但在这发展的过程中, 工程建设领域只着重安全技术的保障, 却对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忽视,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得不到最佳的保证。构建工程安全事故集成控制模式, 认真分析工程事故影响因素, 探讨该模式在工程实践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从而可以减少施工时事故的发生率, 避免不必要经济损失;站在研究的角度来说, 集成控制模式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并且具有实际应用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图解[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

[2]张仕廉, 董勇, 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壮, 2005

[3]梁月清, 张开立.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安徽建筑, 2006 (05) .

[4]王德轩.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建筑, 2008 (08) .

安全自动控制 篇2

1、防护工具的准备

特殊防护工具:由于化纤厂都是强酸强碱的介质,需准备普通防酸服、防酸手套、防酸面罩(由我方购买,与甲方协调看是否办签证),密闭防护服(用于设备内检修,车间提供,由王正平负责联系)

普通工具:轴流风机(用于设备内通风,数量由检修计划确定),12V安全灯(用于设备内部检查),对讲机(设备内外通话),接火盆(分包自己准备,项目部适当准备几个),防火石棉布(车间提供),安全网、安全绳(用的时候在供应领)。

2、吊装安全

施工工具:W0714和玻璃钢罐的吊装需铺设走道板

吊装需要注意的事项:石墨换热器吊装的特殊防护(工程部将该项加到施工难点中),对吊件的外部处理以防对吊带的腐蚀,对吊车的检查以及执行“十不吊”。

3、安全标示的设置

4、作业票:检修开始前弄清办票的流程(安全部负责)。

二、质量控制重点的策划

1、工具

计量工具校验及标签的粘贴(换热器试压用的压力表应准备充足,以防试压时要填表号),检测工具准备(质检员要携带),烘干室(看是否可以利用金鼎公司的)。

2、标示:安全和质量的袖标要分开

3、焊工入场考试:提前着手分包焊工证问题及考试流程。

(质量策划未讨论完)

三、其他问题

1、需从1号变电室引电箱到08车间。

2、各分包需配备专业电工(无需办理电票),项目部总筹负责监督。

3、检修时设备内需搭设脚手架(工程部策划是要注明需进入设备的设备数量)

4、检修开始前准备适量松动剂(工程部提预算)。

安全自动控制 篇3

关键词: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自动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92-02

在我国钨矿井开采过程中安全供电保护一直都有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安全功能保护的进行离不开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简析

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了许多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系统应用意义、提升安全水平、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功能全面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

1.1 系统应用意义

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意义主要是:可以有效针对钨矿山井下直流架线并全线长时间通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自动化和遥感技术。除此之外,这一系统的应用意义还包括了能够更好地应用主控制器、换向开关、载波发射器组成的遥感控制装置,并且可以通过井下架线分段自动供电方式来合理的实现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

1.2 提升安全水平

提升安全水平是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意义所在。西方国家在采矿领域的安全技术较为先进,并且有一套成熟的安全保护措施,相比之下我国对井下架线安全保护供电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较晚。该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减少井下架线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促进与之相关的井下设备升级换代,从而提高矿山企业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1.3 系统工作原理

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有着自身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首先将井下裸露架线根据生产需要及现场实际合理分为若干段,并且确保每段相互独立,同时断电间距离不影响机车惯性滑过;然后在巷道壁上敷设一条安全电缆,每段独立裸露架线通过遥感控制装置与安全电缆相连。同时通过将非接触式电子标签安装在直流电机车上,根据机车电子标签信号及遥感信号识别装置和主控制器自动检测机车运行信号来实现井下架线分段自动供、停电,并且对井下架线供电系统出现的故障信号自动做出保护动作,最终形成一套井下架线安全保护模式。

1.4 系统功能全面

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自身的功能非常全面。如就地手动控制功能载波主控制器设置手动按钮控制,这意味着当有个别电机车的车载载波发射机出现故障并且不能正常发射载波控制信号时,为了能够使这一电机车有效通过,可以让工作人员按下这个按钮来使载波主控制器受控给架线送电,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电机车追尾或相撞意外发生,这就是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具备的众多的系统功能之一。

2 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

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硬件结构应用、合理设置程序、优化系统功能、提升节能水平等内容。下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对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进行了分析。

2.1 硬件结构应用

硬件结构应用是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在硬件结构应用的过程中其控制装置的组成部件较多,通常来说较为泛用的部件主要包括了控制器和换向开关等内容。

除此之外,在硬件结构应用的过程中当主控制器和主电源线路接通时,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同时确保其他开关的稳定性。另外,在硬件结构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中间档位是停止位。即其并不和输入有着直接的连接,而下档位是“检修”位,即主要进行与主电源的连接工作,与此相对应的上档位是“运行”位,载波主控器接口和架线主电源接口连接。

2.2 合理设置程序

合理设置程序对于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手动转换器进行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其能够对于架线的输出控制进行更加高效的控制。

除此之外,在合理设置程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通过对主控开关进行应用,来更好地实现对架线的输出控制。另外,在合理设置程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将独立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每个系统均根据识别到的电子标签信号进行工作。

2.3 优化系统功能

优化系统功能是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优化系统功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操作发射数字载波编码信号来合理的控制多达16个不同编码的载波主控器。除此之外,在优化系统功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受控架线的电源隔离功能载波主控制器在架线的遥控供电功能和不执行控制动作时能通过主控开关完全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在载波主控制器不执行动作的时候能防止井下工作人员触电。

2.4 提升节能水平

提升节能水平是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的重中之重。在提升节能水平的过程中,由于钨矿山中电力消耗占总能耗的比重较大,这意味着井下的架线供电时间长短也是节能降耗的重点。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系统能够实现直流架线网络各区段内有车有电、无车无电,减少因漏电等各种情况引起的电能消耗,直接提高了钨矿山经济效益。

3 结 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采矿行业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对于钨矿井下架线安全供电保护的自动控制系统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促进我国采矿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忍安.降低钨矿山供配电系统电耗的措施[J].中国钨业,2013,(7).

安全自动控制 篇4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安全联锁,化工,安全生产

1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

现阶段, 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出现了很多种类工艺, 各个化工企业具有不同种类的生产工艺, 相比较于以往的安全化工生产工艺来说, 我们研究和分析的安全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 安全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并且生产规模较大;二是, 安全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很长的周期, 而且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行的情况, 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三是, 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工艺条件, 很难全部满足高压、高温、易燃易爆、真空以及有毒害等条件, 应用在生产过程中的介质种类很多;四是, 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很复杂的生产环境, 一般来说都是处于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的环境下[1]。

2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一) 自动化控制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实际上就是依据规定指令或者程序自动进行化工生产的一种新技术, 依据运行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合理的分为全自动化控制和半自动化控制两大类。这种新的控制技术可以合理的运用到机械制造、生产控制过程以及管理过程控制等多方面。我国运用这种自动控制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已经发展了几十年, 主要包括创新和引进两种开发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主要有手工操作、机械控制以及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技术从简单的生产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复杂的生产系统[2]。目前, 在国内大部分化工企业中, 分散控制系统 (DCS) 、逻辑控制器 (PLC) 以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应用的相对比较广泛。其中逻辑控制器和分散控制系统是比较常见的。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可以进行存储的设备, 一般来说是一类编程, 可以适当作为内部存储程序, 执行逻辑、执行定时、执行顺序控制以及执行计算和算数的过程是基本主要功能。主要控制形式为模拟输入、输出方式或者数字输出、输入方式。逻辑控制器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具有很大性价比, 功能比较强;二是维修过程比较方便和简单;三是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主要适用于中小规模连续生产控制过程中以及间歇性生产的控制过程。一般来说, 具有比较大规模的化工生产控制过程主要使用的是分散控制系统。主要特点就是可以适当的融合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 从而很好的实现自动监控、自动生产、自动管理、自动操作以及分散控制, 相比较于逻辑控制器来说, 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 但是也具有很大的设备成本。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形式结构特点为多层分散、分散、自治合作以及危险分散, 比较适合使用在化肥、石油以及大型空分制氧的生产过程中[3]。以上的运行系统应该保持与生产过程一致, 从而全面实现自动控制, 以便于可以科学、有效地进行设备的智能化、微型化、开放化、数字化的自动管理, 这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逐渐成为未来化工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4]。

(二) 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安全联锁实际上是属于一种安全技术, 可以阻止排除安全隐患之前接触存在危险区域的行为, 或者在出现接触危险区域的时候可以自动排除安全隐患。现阶段, 在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就是紧急停车系统, 可以让设备在瞬间就能够停止运行, 从而保证不会发生一定的安全事故, 为了有效地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一般把紧急停车系统有机结合PLC系统、FCS系统、DCS系统, 可以在系统出现压力、温度或者液位超过规定范围或者毒害气体超过标准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报警, 适当启动安全联锁作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不断应用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艺参数等, 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由于手工操作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 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便于更好的实现高效、安全的化工生产。合理的结合工艺特点以及化工生产的特点, 应用安全联锁和自动化控制, 不断更新技术水平, 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小青.浅谈化工企业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改造[J].化工设计通讯, 2010, 36 (4) :49-51.

[2]王丽.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20) :185.

[3]姚爱凤, 郭所兰.浅谈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 2014 (35) :88.

安全控制措施 篇5

烟气控制是指所有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以减轻或消除火灾烟气危害的方法。建筑物发生火灾后,有效的烟气控制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的蔓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挡烟;二是排烟。挡烟是指用某些耐火性能好的物体或材料把烟气阻挡在某些限定区域,不让其流到对人或物产生危害的地方。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与起火区没有开口、缝隙或漏洞的区域。排烟就是使烟气沿着对人和物没有危害的通道排到建筑外,从而消除烟气的有害影响。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形式。

针对敞开楼梯间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从防止烟气通过敞开楼梯间向上部楼层蔓延的角度考虑,根据烟气控制的基本原理,解决该问题有两种可选方案:一是允许烟气进入敞开楼梯间,在敞开楼梯间设置排烟设施,将有毒有害的热烟气从敞开楼梯间排到室外;二是应用防烟设施阻止烟气进入敞开楼梯间。但是,如果把敞开楼梯间作为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在疏散时间内安全地从敞开楼梯间通过,这样就产生了第三种方案,即发生火灾时,应用防火防烟分隔措施将敞开楼梯间与起火层分隔开,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没有对敞开楼梯间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具体的规定。笔者提出了以下三种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法:

1、在敞开楼梯间外墙上部设置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烟垂壁。

2、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烟空气幕,以阻止烟气进入敞开楼梯间。

3、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火卷帘,将敞开楼梯间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几种方法的比较:

(1)在敞开楼梯间外墙上部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挡烟垂壁。

自然排烟方式是利用烟气产生的浮力,把火灾产生的烟气排出到室外,使其不能侵入上部楼层人员疏散通道内。该方式不需要机械通风设备,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简单易行,造价较低。其缺点是排烟效果将受到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室外风向、风速、室内外温度分布和所在楼层等的影响。但如果能够处理恰当,会是合理的防排烟方式之一。机械排烟方式是利用通风机进行强制性排烟,它不受室外环境条件的影响,排烟效果稳定,但需要有专门的通风设备、可靠的事故用电源及自动控制装置等,并需设专人进行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挡烟垂壁是指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是指火灾是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挡烟垂壁的作用是减慢烟气扩散的速度,提高防烟分区排烟口的吸烟效果。为了提高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应在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挡烟垂壁。在一些层高不是很高的商(市)场内,为了满足敞开楼梯间的使用功能和视觉要求,可以设活动挡烟垂壁,但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有效性。

(2)在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烟空气幕,以阻止烟气进入敞开楼梯间。

防烟的方法有挡烟垂壁防烟、正压送风防烟等。但挡烟垂壁只能起到延缓烟气蔓延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烟气向敞开楼梯间的蔓延;正压送风防烟适用于密闭性比较好的构造,敞开楼梯和各楼层都是连通的,不适合采用正压送风防烟。防烟空气幕的作用在于提高阻烟效率,使烟气在它面前难以通过。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具有隔烟、人员可自由出入隔烟场所和不影响视野等功能。可以有效阻止烟气的扩散,对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但防烟空气幕要达到以上效果,要有足够的风量和风速,在条件允许时,可选用此方法。设置防烟空气幕的优点是防烟效果好,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相关实验表明,防烟空气幕不仅防烟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也存在其缺点,需要有可靠的事故用电源、自动控制装置等,并需设专人进行维护管理,投资较高。

(3)在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火卷帘,将敞开楼梯间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如果火灾时敞开楼梯间用作疏散通道,则必须保证人员疏散时间内敞开楼梯间是安全的。对于商(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人员疏散时间比较长,而且商(市)场的空间结构形式、所售商品的类型、摆放形式等都是不确定的。从人员疏散行为知道,人员在安全疏散时习惯于原路返回;而从性能化设计的角度考虑,火灾场景不明确就无法确定敞开楼梯间的环境在火灾发生后多长时间内是安全的。所以,作为最保守的考虑,火灾时需要把敞开楼梯间与起火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7.4 楼梯间、楼梯和门

7.4.1 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7.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2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3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4 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5 其它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7.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4.1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 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

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除外);

安全自动控制 篇6

【摘 要】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在各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地区电网AVC系统的一般结构,并提出一系列针对AVC系统闭环运行的安全控制策略,对提升AVC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指导AVC建设,促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有着实际意义。

【关键字】电力系统,自动电压控制,安全策略

1、AVC系统概述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简称为AVC系统,主要用于对全网无功电压运行状态实施集中监控及计算分析,并从全局角度出发对地区电网的广域分散无功装置实施优化协调控制[1]。该系统可有效保证全网电压稳定,并提供优质的电压水平,且能切实提升电网的经济运行效益。可以说,AVC系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智能软件向闭环控制实践方向的科学拓展,也是地区电网无功电压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有效降低电网运行的不安全因素,合理实施对命令传输各环节的高智能控制,确保各级控制过程的可靠流畅运行,AVC系统采用了与SCADA/EMS平台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有效防止了调度运行人员因维护众多自动化系统而导致工作量大幅增加,进而避免了因大量复杂操作而引发各类不安全问题。

2、AVC系统工作流程

AVC系统与地区电网主站调度中心EMS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网络分析模块获取有效的控制模型,通过SCADA获取实时量测数据,并依据电网运行的实时状态展开在线的分析与计算。同时AVC可通过SCADA系统的远动通道输送遥调、遥控命令,对变电站的变压器分接头和低压侧容抗器开关进行合理操作,从而逐步实现全网无功电压的优化分布的目标。

3、AVC安全策略

3.1电網安全运行规范

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对主站调度软件,特别是自动控制软件的基本要求。AVC安全策略涉及主站系统安全、软件运行安全、电网安全等各个方面。AVC建立开放式的闭锁信号库,可以方便地自定义和增减闭锁信号,保证程序可靠运行和设备安全调节。

AVC运行管理规范[2]对安全策略的要求包括:支持主网电压过低闭锁。在220kV主网电压过低的情况下,AVC系统要闭锁220kV主变分头上调,同时尽量投入下属110kV及35kV站的电容器,禁止其主变分头上调,防止主网电压崩溃;考虑设备挂牌、检修、控制周期、动作次数等因素,对有上述异常的设备自动闭锁并提出告警;为了防止环流,对于并列运行的主变档位需进行交替调节;对于并列的电容器需进行循环投切;针对主变和电容器建立异常事件告警机制;主进程需自动周期检测并实时响应站端保护信号,根据信号特性(软闭锁/硬闭锁)闭锁相应设备并发出告警。软闭锁类型的闭锁可以自动复归,硬闭锁类型的闭锁需要手动复归;根据权限管理保证系统使用安全,没有配置AVC操作权限的用户不能进行AVC相关操作。

3.2AVC闭锁逻辑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应具备异常情况下闭锁相应设备的可靠措施与手段[3]。在下列条件时,应闭锁相应设备控制:当所控制的设备有保护信号动作;当控制命令发出超过一定的时间,控制设备不能动作;控制设备的动作次数超过规定的每天最大次数;变压器档位一次控制变化大于一档(即一次只能调节一档);控制设备有人工操作时;当控制设备量测数据无效、异常和明显错误时;在下列条件下,应闭锁区域内所有设备控制:区域关口无功功率超出设定的闭锁限值;

2、区域关口高压侧母线电压超出设定的闭锁限值。

AVC还应具备以下保护信号处理功能:能够处理保护信号,支持瞬动或自保持、自动复归等各类保护信号;能够根据设置的限制条件生成主站端闭锁信号,支持人工复归、自动复归两种类型;能够对站端保护信号与主站端闭锁信号进行合并,并以此判断无功设备是否可控。

3.3保护信号闭锁

AVC可以通过SCADA系统的远动通道接收站端保护信号,并将保护信号与控制设备关联,保护动作时闭锁关联设备,保护复归时可解锁。AVC可以方便地配置保护信号和控制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多对一,也可以一对多。

3.4异常事件闭锁

AVC需建立异常事件库,采取事件触发闭锁机制,并支持扩充。AVC考虑的闭锁事件包括:自动读取SCADA/EMS系统中设备检修牌,对检修设备自动闭锁,等待人工复位;根据设备相关联的开关刀闸状态进行网络拓扑,自动判断设备热/冷备用状态,热备用设备可在线控制,冷备用设备自动闭锁;

按安规/运规设计,当电容器和变压器控制次数达到日动作次数限值时,自动闭锁该设备并报警,防止控制次数频繁对设备造成损坏。日动作次数可人工设置并按时间段分配;

电容器和变压器遥控不成功,拒动超过设定次数则闭锁;

处于自控状态时,手工操作电容器或变压器将自动闭锁,即手动优先;

主变并列运行时,两台主变档位不一致时闭锁主变调节并告警。(当两台主变型号不一时,如一台主变7档,另一台主变为17档并列运行时,可人工设定并列档位对应状态);

3.5其他信号闭锁

除以上闭锁信号外,AVC还应考虑:

1、厂站工况退出、遥控遥调通道出现故障或平台出现其它故障时自动闭锁;

2、用户AVC应用权限,控制用户是否能进行AVC操作及置数,自动记录用户修改参数等操作信息,保证系统安全性。

3.6闭锁信号复归方式

闭锁信号的复归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自动复归方式,即由自动复归类型的站端保护信号和主站告警信号产生的闭锁,在所有保护信号和告警信号复归后,则闭锁总信号复归(相当于遥信分闸位置);另一种为手动复归方式,即由手动复归类型的站端保护信号和主站告警信号产生的闭锁,在保护信号和告警信号复归后,需在人工进行确认并复归后,闭锁总信号才能复归。

4、结语

安全闭环控制策略是电网调度自动化AVC系统安全性运行研究的主体内容,合理的闭环控制实践策略直接影响着AVC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在系统设计与应用实践中,我们只有从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及特征出发,树立提升系统安全性的科学实践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安全控制,才能最终促进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华,高宗和,戴则梅,等.基于控制模式的地区电网AVC系统设计及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5) : 77-80.

[2] 劳志春.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7,31(S1):239-240

安全自动控制 篇7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

引言

近年来, 电网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电网特征、运行特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系统特性日益复杂, 电网运行控制难度加大。由于电力调度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没有控制好这些安全风险, 就容易发生电网运行故障, 甚至会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从近年来的多起电力调度事故可以看出, 如果电力调度出现问题, 造成电力系统运行不稳, 进而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的现象, 给社会经济和稳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 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 有必要对电力调度的风险进行分析, 对其风险做出科学评估和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电力调度工作, 尤其是安全风险的辨识.风险的评估方法以及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调度的关键所在。

1 电力调度控制的现状

我国电力调度系统共分为五个层次, 包括国家电力调度数据一级网、区域二级网、省级三级网、地市四级网和县级五级网, 并且将各级发电厂和变电站纳入其中。这种电力运行方式是统一和分层相结合, 相辅相成构成的。

国内电力调度实行的是如图1所示的四级调度管理系统, 电网调控运行人员的总体素质直接关系着保障大电网安全的各项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到位。

从近年来全国的电力调度安全状况看来, 电力调度安全情况并不乐观, 电力调度的安全生产中, 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由于各种疏忽、经验缺乏或者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安全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 各种电网事故屡次发生。从历年来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 目前, 国内全部电力系统事故中误调度、误操作等事故占到了的40%左右,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风险控制概述

安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事故学理论, 风险控制理论是以高危险和隐患行业为研究对象的, 对于风险和隐患进行确认研究, 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从而起到控制风险, 减少事故, 保障安全的效果。安全风险控制主要有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两方面内容。

(1) 危险辨识。电力调度过程中, 人为因素对于安全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发布的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其中规定的生产过程中第5类危险因素与电力调度中的危险因素相关, 都属于行为性因素, 主要包括:指挥错误、操作失误、防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 风险评估。电力调度作为一个运行系统, 对该系统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确认系统内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于电力调度系统常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进行分析重大危险。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的分析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指标, 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度、事故发生的后果和风险性分值。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值在0.1~10, 并且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 如表1所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值在0.5~10之间, 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 如表2所示;发生事故的后果值在1~100之间, 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风险值分为五个等级。

风险管理实施在安全生产的不同环节, 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 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 (2) 损失发生中的应急管理———控制风险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尽可能减少损失。 (3) 损失发生后的事故管理———努力使损失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3 电力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控制过程中, 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系统内部的因素、人为因素等, 电力调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 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问题; (2) 管理上的不安全问题。

3.1 系统内部的安全问题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力调度逐渐实现自动化, 并且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但是系统内部的安全问题也不断显现, 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自身和环境两方面缺陷。其中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系统建设时埋下安全隐患, 并且系统对于安全问题的警告信息过多过杂, 导致许多真实的安全问题被掩盖来。并且系统设备存在老化的状况, 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间接导致安全性能降低,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加大。现在所使用的系统运行模式容易导致系统通道故障, 并且维修耗时较长, 在维修期间, 电力调度无法正常运行, 调度员的工作难以开展。其他系统内部的问题, 如设备发生故障, 监控设备发生故障, 信息传输故障以及其他后台系统发生紊乱的情况。

3.2 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问题

另外, 环境因素也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影响, 譬如人迹混杂、运行环境不良等情况, 设备要想安全运行, 就必须对电源进行相关的维护管理, 而这一方面也严重欠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调度监控网络还有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危险。其他自然因素包括狂风暴雨、水灾等情况也会影响到电力调度的安全。

3.3 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管理上的安全问题。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问题属于行为性危险,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要包括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等问题。

(1) 管理方式不完善, 所谓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随着新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设备和新模式, 因此管理模式也应该跟着进行更新。但是管理上的变化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由于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出现漏洞等情况, 对安全基础工作不重视, 并且一味的强调先进的设备而没有对安全隐患进行防范, 因此对于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发现, 并且技术管理不到位, 运行规程编写的不完善, 内容过于简单, 使得先进设备的使用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2) 操作失误, 电力调度的安全问题属于行为性危险,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调度员对于安全运行的重视程度不高, 不按章办事, 对于系统的运行方式并不完全清楚, 容易误下命令;当工作量大, 操作任务比较繁重时, 拟写调度指令票容易出现错误;在与现场进行核对的过程中, 由于现场汇报不清或交接班时没有交接清楚就匆忙进行操作等也容易造成错误。 (2) 调度员的责任心不强, 调度术语不规范, 存在过于依靠经验的现象。班组基础管理存在漏洞, 安全活动会开展不正常或流于形式, 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 规程制度执行不力;班组对于一二次设备台账资料管理不到位, 使调度员对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不熟悉。

4 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1 加强安全网建设

因为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属于人为性风险,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问题就要加强对人的管理: (1) 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 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新的电力形式下, 要从管理方面入手, 加强对安全控制的重视, 落实制度政策。制定符合上级规定和本电网实际的中心、专业、岗位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安全网各成员的安全职责, 提高安全工作能力。 (2) 要加强员工的技能和意识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网络活动, 加强安全网各成员的安全培训, 提高职工群体的素质水平, 重点培养对于系统运行故障的判断识别能力。

4.2 加大技术投入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深入, 因此对于二次设备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要加强技术投入, 以改进设备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 并且在电力调度过程中使新技术不断的成熟起来。首先要在采购环节把好关, 对于无质量证书的产品一律不得采购。在设备运行期间, 做好维护工作, 并且尽量改善设备环境, 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定期对电网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并且对系统要进行实时监控,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经发现, 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之泯灭于萌芽阶段。

4.3 增强风险规避制度建设

(1) 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不仅要在设备、员工素质和责任性上下功夫, 更要建设一套体系完备、运行有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 明确各方的责任, 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做到有章可依, 违章必究, 在制度下做到安全有保障。

(2) 加强电力调度现场的坚持和监督, 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 对于形式主义要严格杜绝, 对于管理上的漏洞要及时改进, 逐步转化管理模式, 轻人治而重规章制度, 并且不能一味的依靠设备的监控, 还要加强现场管理。

(3) 建立并完善一系列安全管理体系, 如安全责任体系及安全目标、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等, 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从风险管控方面着手, 切合实际, 认真开展电网调度安全分析、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分析、电网二次设备分析、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和危险点分析等工作, 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 结语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应不断加强电网安全管理, 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和电网调度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积极推进电网调度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本文对电力调度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并且简要的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宇鹏, 刘勇.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J].湖北电力, 2011 (2) .

[2]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网调控运行人员实用手册 (第一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1.

安全自动控制 篇8

1 化工安全生产特点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旗下的产业种类较多, 并且各产业之间的生产工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直接影响着化工行业的发展, 其主要的安全生产特点包括:第一, 安全生产的规模较大, 需要确保生产环节的连续性。第二, 化工安全生产的周期较长, 需要确保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确保安全生产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第三, 对化工安全生产的工艺要求较高, 需要同时满足高温、高压、真空和易燃易爆等要求, 面对不同的生产要求, 使用的介质种类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第四, 化工安全生产的环境较为复杂, 需要加强对腐蚀性和易燃易爆性环境进行合理控制[1]。

2 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控制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时化工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其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模型检测分析和仪表实时控制。其中模型检测分析在化工安全生产中, 能够实现对整个化工安全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监督, 能够实现对模型内部结构的明确和造成模型分析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处理事故的方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是实现动态监控, 有效处理生产故障的依据。仪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技术人员对化工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了解, 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仪表监控上的数据信息, 来进行各种决策, 以便更好的实现对各种安全隐患的处理[2]。

2.2 紧急停车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紧急停车安全系统在化工安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化工生产中常会出现较多的系统安全问题, 一旦发生故障, 需要及时进行检验和维修, 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停车系统, 待设备系统停止作业后, 维修人员便可以开展维修工作了。化工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会存在突然停止动力供应情况的产生, 会引发较多的安全事故, 需要充分运用紧急系统, 能够有效的解决由于突然行驶所产生的意外损失, 为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紧急停车系统在化工行业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需要独立设置, 不能与其他设备同时使用。并且相关的化工生产技术人员需要减少冗杂设备的使用, 对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动力保障, 充分发挥紧急刹车系统的作用。

2.3 安全自动化装置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安全自动化装置是化工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工行业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施工人员很难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故障, 需要通过安全装置来自动发出报警动作, 给人们提供安全信号。施工中安全自动化装置发出的主要报警动作有:对有毒气体进行密封保存、自动启动灭火装置等。通过安全自动化装置的使用, 能够及时处理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减少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能够确保化工行业各项工作的安全生产, 降低了安全事故的产生。

2.4 自动连锁报警装置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连锁报警装置是化工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化工行业的安全性较差,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 直接影响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在化工行业的各项生产环节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旦有环节出现问题, 将会导致整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 影响各项目的运作, 易引发爆炸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产生。需要将自动连锁报警装置应用到化工行业的各项生产环节中, 对各项生产事故进行有效预测, 对于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 能够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能够确保各项施工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

3 结语

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为了促进化工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需要加强对化工行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良好的应用效果, 需要明确化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明确自动化控制、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自动化装置和自动连锁报警装置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为化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华礼.自动化控制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及优化探索[J].河南科技, 2013, 04:106.

安全自动控制 篇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自动化控制技术逐渐应用与各行各业,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任一角落发感受到自动化控制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影响。化工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化工生产联系十分紧密。众所周知, 化学物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的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化工品生产工艺是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使用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是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化工生产企业必须综合使用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 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下文从化工安全生产特点分析着手, 对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作了总结。

一、化工安全生产特点分析

我国化工产业的种类非常多, 各化工产业使用的生产工艺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与相关行业化工安全生产工艺相比, 本文中介绍的化工安全生产工艺的特点主要有:第一, 化工安全生产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生产规模十分庞大;第二, 化工安全生产周期长, 其长期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 工艺过程十分注重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发挥;第三, 化工安全生产工艺条件很难满足, 通常需要同时具备高温、高压、真空、有毒有害以及易燃易爆等要求,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介质种类非常多;第四, 化工安全生产环境十分复杂, 通常会在腐蚀性环境和易燃易爆的条件下进行。

二、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实际生产过程因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从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工生产的控制、紧急停车系统的应用、安全自动化装置的应用以及自动连锁报警装置的应用着手, 对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1. 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工生产的控制

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工生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模型的检测分析和仪表的实时控制两方面。模型的监测分析要求对整个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 这个过程要求监督科控制人员在明确模型系统内部结构的前提下, 了解模型分析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系统转接知识库提供的材料在第一时间内找寻到合适的事故处理办法。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工生产的控制是实现动态监控和有效处理生产故障的依据。仪表的实时监控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随处可见的仪表设备, 仪表借助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反映出化工生产的实际状况, 有实际生产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根据仪表上的数据信息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2. 紧急停车系统的应用

紧急停车系统依据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假如某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检验和维修, 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内启动紧急停车系统, 设备停止作业后, 维修人员既可以开始维修工作。在实际生产必然存在突然停止动力供应的情况, 化工生产过程中这种突发事故很多, 紧急停车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因突然停止动力供应产生的意外损失, 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 还能为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化工生产中的紧急刹车系统不能与其他设备同时存在, 在保持独立设置的同时, 既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也不会因为系统突然启动引发的系统问题。最后, 化工生产技术人员还应该减少紧急刹车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冗余设备, 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动力保障。因此紧急刹车系统的使用必须坚持故障安全的原则, 只有保障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紧急刹车系统的作用。

3. 安全自动化装置的应用

安全自动化装置是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形式之一。安全自动化装置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目的有:第一,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如果施工人员很难发现安全隐患, 安全装置在接受到安全隐患信号后将会自动发出报警动作, 实际施工中安全自动化装置发出相应动作的事例有:对有毒气体进行密封隔离、发生火灾时自动启动灭火装置等。第二, 安全装置的自动化还能有效处理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难以解决的困难, 减少因施工人员亲自解决施工危害产生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减少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4. 自动连锁报警装置的应用

自动连锁报警装置是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化工生产长期处于高温和高压的状态之下, 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假如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 其他运作项目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从而引发爆炸或者火灾等安全事故。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产生了自动连锁报警系统, 该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预测带事故的发生地点, 并及时向工作人员发出事故警报, 管理人员在接受到警报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项施工设备的安全和施工工艺的顺利开展。

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化工产业的实际需求, 必须强化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这就要求建设者在明确化工安全生产特点的前提下, 了解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化工生产的控制、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自动化装置以及自动连锁报警装置中的应用, 为行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茜倩, 王晓南.浅谈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4, (10) .

调度自动化访问安全控制系统 篇10

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逐步推进的电力市场的发展,调度自动化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确保电网安全、经济、优质地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电网地域辽阔,越来越多的使用遥控操作,而且很多是闭环在线遥控操作。这些遥控操作对安全性要求高,一旦出现误操作,产生的电网事故和损失无法估量。调度自动化系统原有的安全访问方式是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方式,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密码可能被窃取、泄漏或被忘记;不能在线监测操作人员的身份等,由此可能发生无关人员的随意操作,无法保证遥控操作的准确性。针对此种安全隐患,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引入了人像识别技术。

1 人像识别的技术关键

人像识别技术是涉及相貌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光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新技术,它包含大量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从技术上突破了基于几何的局部特征识别技术。人像识别技术除了具有人的生物特征唯一性,还具有采集方便,事后监督,查询方便等优点,具有反应速度快、准确程度高,更易被人接受等特点。

(1)人脸图像在获取过程中受姿态、表情、装饰、光照、背景、遮挡和时间跨度的影响;人像识别技术关键在于复杂背景下动态多人脸的快速检测与识别。系统融合快速傅氏变换,双正交小波变换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采用快速推进式FWNN定位法,有效地克服了光照和背景条件变化对人脸检测和识别的影响。

(2)采用图象补偿技术和增强技术使得特征提取方法具有唯一性,是保证高识别率的关键。特征点定位如图1所示。

在特征点的定位上,使用了6个BP神经网络进行特征点定位。其中第1个用于瞳孔的定位,第2个用于眼角的定位,第3个用于眉心的定位,第4个用于眉角的定位,第5个用于鼻尖的定位,第6个用于嘴角的定位。使用“基于几何、代数和小波分析相互融合的算法”进行数据压缩降维和特征抽取;把人像检测定位技术、人像数据信息压缩和特征抽取技术、人像识别技术、图像压缩传输技术、人像信息检索和比对等高新技术整合在一起,提高识别速度。

(3)拟线性曲面拟合光照补偿方法。在人脸检测和识别中,光照条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克服光照补偿的约束,把平面拟合技术推广到拟线性曲面情况,更好地克服了光照影响。使用一种从粗到细、从整体到局部的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人脸光照补偿算法, 和已有的人脸光照补偿方法相比,此方法不用估计人脸表面的各种参数(如:反射率等),不用估计环境光的方向、强度和光源的性质(如:是否点光源、是否平行光、单光源还是多光源等)。同时本方法固有的特点决定了不会将一幅非人脸图像补偿为人脸图像,这是其他的一些光照补偿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理论和实验证明,本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人脸检测和识别中的光照补偿问题,使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具有运算效率高、把握性好、适应面宽的特点。

(4)波进式快速Fourier变换方法 (WFFT) 。在动态人脸检测中,由于包含人脸在内的图像函数随时间t快速变化,为了达到实时检测的效果,每秒至少应检测20帧以上,这对检测方法的运算速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改进传统的FFT方法,提出了波进式快速Fourier变换方法(WFFT),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该算法成功地实现了在复杂背景下动态人脸的快速检测和定位,已达到每秒可检测20帧以上。

(5)基于自相似组合标准脸特征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方法。BP神经网络分3层,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3个神经网络的结构完全相同,各层的拓朴结构为全互联模式,它们分别用于水平低频竖直低频信息、水平低频竖直高频信息、水平高频竖直低频信息数据的训练。为了保证分类器的稳定性和网络有良好的推广能力,同时避免神经网络中的过训练等问题的发生,初始时先将隐含层的神经元数设置为一个较小的值,学习一定次数后,不收敛再增加隐含层的神经元数,一直达到比较合理的隐单元数为止。

(6)局部特征的最优化匹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方法是采用双正交小波方法,进行滤波和特征分析。系统使用基于局部特征分析 (LFA) 与最优化匹配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估计出在识别人脸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特征点 (如瞳孔、眼角、眉心、眉角、嘴角等) ,之后利用Gabor小波的局部多尺度分析特性提取特征点的多尺度特征。这样人脸的每一个特征点就被一系列的Gabor小波系数所表示,最后对待识人脸与人脸库中人脸的相应特征点多尺度特征进行最优化匹配找出需要的人脸。这种算法提高了匹配的精度和识别的准确度。

2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调度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它已经成为电网调度运行人员管理、控制电网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它主要有以下的功能:

(1)数据采集和安全监视。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各厂站RTU送来的遥测、遥信、脉冲量等信息,可对遥测量进行计算处理;根据故障情况给出报警;实时描述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利于调度员了解电网运行状况,正确指挥电网操作,分析处理电网事故。

(2)控制功能。电网控制功能包括:实时对断路器、刀闸进行分合闸;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档位;电容器远方投切;复归现场设备等。采用远方控制功能,实时调节厂站端设备状态,把工作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投切电容器和调整主变分接头的及时性得到了根本保障,实现了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具有人工投退和调整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尤其对无人值班、少人值班变电所更加具有非常现实的作用。

这些控制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的安全性保证。因此,把人像识别技术应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加强调度自动化系统操作流程的严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工作流程

(1)人员信息建库。在客户端利用摄像机或数码像机录入调度自动化维护人员和运行人员的人脸图像,对不同的人脸按不同的角度、距离和光线强度录入3~5张。图像自动存入与用户名相对应的文件夹中。

(2)人员信息比对。当有人操作调度自动化系统时,系统先验证用户名和权限密码是否正确。若不正确,系统提示密码有误,不允许操作;若正确,将进行人像识别。采集操作人员的人脸信息,将信息提交给服务器,发送到操作控制接口进程,由其送往人像识别进程,等待人像验证结果。若人像比对通过,继续往下执行,可以操作调度自动化系统;否则,认为非法人员,终止此次操作。

(3)用户管理。人像比对通过后,根据用户的人脸特征检索结果和密码的安全级别,授予该用户相应的操作权限,用户进行相应操作。

(4)在线监测。操作人员成功登录后,系统对操作员实时监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操作者与登录时的人像进行比对,不成功时,系统会语音提示操作者离开并关闭集控站自动化系统。

(5)事后监督。事后可以用人像数据作为查询条件,检索对自动化系统的操作情况。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4 实现的功能

(1)安全登录。使用传统的密码与人像识别技术的串行逻辑,避免了密码泄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无关的人员因数据库中没有其人像信息,即使知道密码也无法操作调度自动化系统,为登录调度自动化系统增加了一道安全防线。保证了遥控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杜绝了无关人员的误触、误碰、误操作和越权操作,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访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手段。

(2)在线监测。操作人员操作调度自动化系统时,系统对操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系统每n秒钟扫描1次(此参数可修改),与登录时的人像进行比对,比对时不影响正常操作。若连续n次(此参数可修改)比对不成功,系统会语音提示操作者离开并自动退出操作。这种在线监测功能可以防止由于操作员登录后,中途临时离开而引起的误操作。

(3)事后监督与查询。人像可作为查询条件,事后对该用户进入系统的时间、次数、操作内容进行检索,记录在操作时自动生成,人像数据有效地解决了单一密码识别容易引发责任不易界定的问题,加强了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

5 结语

(1)软件设计基于现有的Windows平台下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保持自动化软件相对独立;增加人像识别进程和操作控制接口进程;

(2)各项参数是系统创建时一次完成,以后由系统管理员设置。系统管理员设置时同样需要经过人像识别的认证;

(3)人像识别技术应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密码结合,作为事先认证条件、事中监测、事后监督的条件,强化了系统的安全防护,增强了系统操作流程的严谨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4)在访问人员正常活动范围内不同位置和不同光线照射的情况下采集人像信息,可以提高识别通过率和拒识率;

(5)系统已在长春电网投入实际应用,收到很好工程效果。

摘要:为了克服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和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将人像识别技术引入调度自动化系统, 通过人像识别技术与传统密码的串行逻辑, 构建了访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更加完善的安全模式, 实现了访问的在线监测和事后监督等功能。运行结果表明, 该技术达到了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控制的正确性要求。

关键词:人像识别,调度自动化,安全防范,访问

参考文献

[1]张忠波, 马驷良, 董险峰.基于局部特征分析与最优化匹配的人脸识别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05, 43 (1) :59-67.

基坑支护安全控制要点 篇11

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310005

摘要:在城市建设项目中,设有深基坑所占比例逐年增多,如何解决深基础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建设部近几年的事故统计中,基坑、基槽及人工扩孔桩开挖施工,造成的坍塌占坍塌事故总数的60%,坍塌事故成了继“四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之后的第五大伤害。所以坍塌事故也已列入建设部专项治理内容。

以上基坑、基槽及人工扩孔桩三项施工造成的坍塌事故又以基坑施工造成的坍塌事故最为严重。其往往有突发性强、规模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

关键词:基坑支护;安全控制

在基坑开挖中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设计不合理。业主提供周边环境资料不准确;地质勘察提供的岩土设计参数、土层界限不准确或地下水文条件不准确,以至设计不合理;设计本身出差错,以至设计不合理。

未按设计施工。开挖程序不对、没按设计的开挖放坡比例或高度进行放坡;未按设计要求的分层高度进行开挖,也就是超挖,造成坍塌;未按设计要求的分块进行开挖,开挖面过大,造成坍塌;开挖面暴露时间过长;支撑设置或拆除不正确,造成坍塌;

支护结构未达到设计要求而进行开挖。如水泥搅拌桩的水泥用量不足、搅拌不均匀或养护期未足;围护桩桩长不够,强度不够;支撑位置不正确,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排水措施不力,止水帷幕有漏;土钉、锚杆质量不好。

周边环境条件变化及天灾。基坑边坡外侧超载或由于震动,破坏了土体的内聚力,引起土体结构破坏,造成的滑坡;台风、暴雨及洪水造成基坑坍塌。

为防止以上问题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控制。

一、设计方案

业主应尽力提供准确的周边环境资料,不要每次专家论证提出要进一步查明周边环境条件,却不知由谁去查;设计人员要对地质勘察提供的岩土设计参数、土层界限及地下水文条件进行复核;设计方案应严格校、审。

二、施工管理

1.基坑开挖之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以及周边环境确定支护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放坡要求、支护结构设计、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措施及监测要求等。

2.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针对施工工艺结合作业条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坍塌因素和作业人员的安全以及防止周边建筑、道路等产生不均匀沉降,设计制定具体可行措施,并在施工中付诸实施。

3.当地下室面积较大时,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和危险,必须认真制定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事故。如:

(1)工程场地狭窄,邻近建筑物多,大面积基坑的开挖,常使这些旧建筑物发生裂缝或不均匀沉降;

(2)基坑的深度不同,主楼较深,群房较浅,因而需仔细进行施工程序安排,有时先挖一部分浅坑,再加支撑或采用悬臂板桩;

(3)合理采用降水措施,以减少板桩上的土压力;

(4)当采用钢板桩时,合理解决位移和弯曲;

(5)除降低地下水位外,基坑内还需设置明沟和集水井,以排除暴雨突然而来的明水;

(6)大面积基坑应考虑配两路电源,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采取另一路电源,防止停止降水而发生事故。总之由于基坑加深,土侧压力下再加上地下水的出现,所以必须做专项支护设计以确保施工安全。

4.支护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不但直接影响施工的工期、造价,更主要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否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经上级审批。属深基坑时,必须经建委专家审批。

三、施工控制措施

1.临边保护

(1)当基坑施工深度达到2m及以上时,对坑边作业已构成危险,按照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的规定,应搭设临边防护设施。

(2)基坑周边搭的防护栏杆,从选材、搭设方式及牢固程度都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2.坑壁支护

不同深度的基坑和作业条件,所采取的支护方式也不同。

(1)原状土放坡

一般基坑深度小于3m时,可采用一次性放坡。当深度达到4~5m时,也可采用分级放坡。明挖放坡必须保证边坡的稳定,根据土的类别进行稳定计算确定安全系数。原状土放坡适用于较浅的基坑,对于深基坑可采用打桩、土钉墙或地下连续墙方法来确保边坡的稳定。

(2)排桩(护坡桩)

当周边无条件放坡时,可设计成挡土墙结构。可以采用预制桩或灌注桩,预制桩有钢筋混凝土桩和钢桩,当采用间隔排桩时,将桩与桩之间的土体固化形成成桩墙挡土结构。土体的固化方法可采用高压旋喷或深层搅拌法进行。固化后的土体不仅具有整体性好,同时可以阻止地下渗入基坑形成隔渗结构。桩墙结构实际上利用桩的入土深度形成悬臂结构,当基础较深时,可采用坑外拉锚或坑内支撑来保持护桩的稳定。

当用深层搅拌法进行土体的固化止水,不应先施工灌注桩,应先施工深层搅拌桩,确保灌注桩与搅拌桩完全搭接。护坡桩检验合格后方可土方开挖。

3.坑外拉锚与坑内支撑

(1)坑外拉锚:

用锚具将锚杆固定在桩的悬臂部分,将锚杆的另一端伸向基坑边坡稳定土层内锚固,以增加桩的稳定。土锚杆由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三部分组成,锚杆必须有足够长度,锚固段不能设置在土层的滑动面之内。锚杆应经设计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抗拔力。锚杆可以设计成一层或多层,采用坑外拉锚较采用坑内支撑法能有较好的机械开挖环境。

(2)坑内支撑:

为提高桩墙的稳定性,也常采用在坑内加设支撑的方法。坑内支撑可采用单层平面或多层支撑,支撑材料可采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对多层支撑要加强管理,混凝土支撑必须在上道支撑强度达80%时才可挖下层;对钢支撑严禁在负荷状态下焊接。

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就是在深层地下浇注一道钢筋混凝土墙,既可起挡土护壁又可起隔渗作用,还可以成为工程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也可以代替地下室墙的外模板。地连墙施工是利用成槽机械、按照建筑平面挖出一条长槽,用膨润土泥浆护壁,在槽內放入钢筋笼,然后浇注混凝土。施工时,可以分成若干单元(5~8m一段),最后将各段进行接头连接,形成一道地下连续墙。地连墙单幅之间的连接是施工的关键环节。

5.降、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常遇地下水,尤其深度施工处理不好不但影响基坑施工,还会给周边建筑造成沉降不均的危险。对地下水的控制方法一般有:排水、降水、隔渗。

(1)排水:开挖深度较浅时,可采用明排。沿槽底挖出两道水沟,每隔30~40m设置一集水井,用抽水设备将水抽走。有时深基坑施工,为排除雨季的暴雨突然而来的明水,也采用明排。

(2)降水:开挖深度大于3m时,土层透水性好,需要时,可采用井点降水。在基坑外设置降水管,管壁有孔并有过滤网,可以防止在抽水过程中将土粒带走,保持土体结构不被破坏。井点降水每级可降低水位4.5m,再深时,可采用多级降水,水量大时,也可采用深井降水。

当降水可能造成周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时,应在降水的同时采取回灌措施。回灌井是一个较长的穿孔井管,和井点的过滤管一样,井外填以适当级配的滤料,井口用粘土封口,防止空气进入。回灌与降水同时进行,并随时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以保持原有的地下水位不变。

坑内抽水:止水帷幕采用落底式,向下延伸到不透水层以内对坑内封闭时,不会造成周边建筑物、道路等沉降问题,可以坑外高水位坑内低水位干燥条件下作业。但最后封井技术上应注意防漏。

安全自动控制 篇12

原油的闪点范围比较宽, 闭口闪点在-30℃~34℃, 凝点高, 为甲B类易燃液体, 加热和发生火灾时, 热波现象明显, 当含水量在0.3%~4%时, 容易产生沸溢或喷溅, 同时原油还具有易膨胀、易扩散、易流溢、易聚集静电荷等特性, 这就说明火灾爆炸危险性是大型原油储罐主要也是最重要得危险因素。

发生着火事故的三个必要条件为:着火源、可燃物和空气。

着火源的问题可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 可燃物泄漏问题则必须在储罐设计建设过程中和投运安全检查及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泄漏的原油暴露在空气中, 即构成可燃物。原油泄漏, 在储运中发生较为频繁, 主要有冒罐跑油, 脱水跑油, 设备、管线、阀件损坏跑油, 以及密封不良造成油气挥发, 另外还存在着罐底开焊破裂、浮盘沉底等特大型泄漏事故的可能性。

腐蚀是发生泄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原油储罐内腐蚀情况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 罐底腐蚀情况最为严重, 大多为溃疡状的坑点腐蚀, 主要发生在焊接热影响区、凹陷及变形处;罐顶腐蚀次之, 为伴有孔蚀的不均匀全面腐蚀, 罐壁腐蚀最轻, 为均匀点蚀, 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 油与空气界面处。相对而言, 储罐底部的外腐蚀更为严重, 主要发生在边缘板与环梁基础接触的一面。

浮盘沉底及冒罐事故是浮顶油罐生产作业时非常忌讳的严重恶性设备事故之一。该类事故的发生, 一方面反映了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严重缺陷;另一方面又将造成大量原油泄漏, 严重影响生产、污染环境并构成火灾隐患。

我公司在建3具5万方罐即将投运, 距生产装置2.4 km, 周边还有相关单位大型原油储罐6具, 成品油储罐8具。3具5万方罐使用功能主要解决原建的8具万方储罐及供油泵不能满足生产装置加工量逐年递增现状, 这也说明3具大型原油储罐的重要作用, 如果在投运及正常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不但影响正常生产, 还会给周边单位安全生产、生活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所以投运期间的安全检查及使用时安全控制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2 安全检查

2.1 油罐基础及罐体

金属油罐是应用最多的储油罐。油罐基础均匀下沉量每年不超过10 mm;相邻两点 (间隔6 mm) 不均匀下沉量在未装油时, 其偏差不大于20 mm, 装满时, 其偏差不大于40 mm;锥面坡度不小于0.008。护坡要完整, 护坡石松脱、出现裂痕时, 应及时固定灌浆。还要经常检查砂垫层下的渗漏管有无油品渗出, 一经发现, 应立即采取措施, 清罐修理。

2.2 油罐的一般附件

扶梯、栏杆是专供操作人员上罐检尺、测量、取样巡检、维护而设置的。扶梯结实牢固、栏杆高度不低于1.2 m, 以便工人安全操作。人孔是清洁维修油罐时供操作人员进出油罐而设置的, 检修时人孔也可用于通风。透光孔设在罐顶, 在检修时用作采光通风。要求密封垫完好, 未老化和损坏, 无渗油和漏气。

量油管是为检尺、测量、取样所设, 安装在罐顶平台附近, 每个油罐只装一个量油管, 量油管平时应关闭, 计量和取样时打开。导尺槽应为有色金属制品, 固定牢靠, 平整无松动。盖与座密贴严实, 平时至少每3年更换一次密封垫。板式螺帽和压紧螺帽活动处润滑良好, 无干磨现象。

排水管是专门排除罐内积水和清除罐底污油残渣而设置, 排污孔是由直径600 mm的钢管对分制成, 平时可以从放水管排出底水, 清洗油罐时还可以清扫出污泥, 油罐常见清扫孔形式为齐平型清扫孔, 它是为清除罐底沉积物而设置的。虹吸防水栓和排污管每季度检查不于1次, 气温低于0℃时要经常巡查, 防止冷脆冻裂跑油, 阀门应不渗不漏, 防水栓的填涵要严密不漏。

胀油管起泄压作用, 用于收发油作业后不放空的管路, 为保证管路和阀门安全而设置的, 进气支管专门用于管路管路放空时进气, 直径为40 mm, 亦可设在泵前过滤器上。活门、升降管及其操纵装置的填涵密封要良好, 无渗油漏气现象。

消防泡沫室又称泡沫发生器, 是固定在油罐上的灭火装置, 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和设置避雷针等避雷设置。消防泡沫产生器每月检查1次, 要求玻璃未破坏, 固定严密无油气泄漏, 网罩完好无雀窝、尘土和冰霜。

油罐应有良好接地, 接地点不少于2处, 间距不大于30 m,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在油罐上罐扶梯开始处, 加装一段1m左右的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 将人体静电在上罐作业前通过扶手消散, 消散扶手与油罐防静电防雷电接地装置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加热盘管冬季使用前, 每罐系统试压1次, 实验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 检查无裂缝穿孔现象;不使用时应将排水端断开, 打开阀门, 经常检查有无渗油滴出。进出油连接管的连接处应无裂纹, 阀门要严密, 启闭灵活, 无滴漏现象。

2.3 油罐的专用附件

呼吸阀可保持油罐气体空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 以减少蒸发损失, 保证油罐安全, 机械式呼吸阀由压力阀和真空阀两部分组成。当罐内气体空间的压力超过油罐设计压力时, 压力阀被罐内气体顶开, 气体从罐内排出, 使罐内压力不再上升。当罐内气体空间压力低于设计的允许真空压力时, 大气压力顶开真空阀盘, 向罐内补入空气, 使压力不再下降, 以免油罐抽瘪。呼吸阀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 气温低于0℃时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大风、暴雨骤冷时立即检查阀盘平面与导杆应保持平稳, 升降自由, 不卡不涩。阀盘与阀座接触面不少于70%, 保证密封。平时尤其是冬天要经常对阀盘、阀座和阀杆进行擦拭, 防止锈蚀和水汽冻结。

当机械式呼吸阀因锈蚀或冻结而不能动作时, 通过液压式安全阀的作用可保证油罐的安全, 液压式安全阀的压力和真空值一般比机械式呼吸阀高出5%~10%.在正常情况下, 它是不动作的, 在机械式呼吸阀因阀盘锈蚀或卡住而发生故障或油罐收发作业出现罐内超压或真空度过大时, 它将起到油罐安全密封和防止油罐损坏的作用。液压安全阀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如发现保护网上有尘土、蛛丝、雀窝等应及时清除。

阻火器是一个装有铜、铝或其它高热容、导热良好的金属皱纹网箱体, 当火焰通过阻火器时, 金属皱纹网吸收燃烧气体的热量, 使火焰熄灭, 从而阻止外界的火焰经呼吸阀引入罐内。阻火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气温低于0℃时每月检查一次, 要求垫片密贴, 安装牢固, 螺栓无锈蚀。散热片间夹层的通道要清洁畅通, 无尘土、冰冻和腐烂。

呼吸挡板是为减少易挥发原油的蒸发损耗而设的节能装置, 它通常装在阻火器下面并伸入罐内, 在发油时如果液面下降过快, 吸入罐内的空气气流会冲散油面上的油气浓度层, 使原油蒸发加快, 在呼吸阀下面安装一挡板后, 可使吸入气流折向罐壁, 以免直接冲击油面。

加热器一般为用直径50~100 mm钢管制成的盘管, 是给高粘度、高凝点原油加温防凝提高其流动性的设备。浮顶油罐的浮盘下落至罐底前将有若干个支柱支撑, 支柱高度为0.9~1.8 m左右, 以使浮盘与罐底有空间, 方便进行检修、清洗或检定, 浮盘应无渗漏, 环状密封工作状态良好, 无破损浸油, 无翻折或脱落等现象。

中央排水管是安装在外浮顶油罐上的专用附件, 它装于浮顶中央下边, 为直径100 mm的几段钢管, 通过活动接头相连起来, 可随浮顶的升降而伸直和折曲, 通过它把积存在浮盘上的雨水和融化的积雪及时排走, 以防浮顶积水沉没。通气短管常装在罐顶中央, 呈“T”型, 为防止雨水和杂质进入, 通气口常朝下开, 使油罐直接和大气相通, 为油罐进行收发作业时的呼吸通道, 通气罐口径一般和进出油管的直径相同, 通气管截面上装有铜丝网或其它金属网封口, 平时要保证通气短管的畅通。

2.4 其它

浮顶储罐密封圈的火灾发生频率较高, 原因主要是密封不严, 引起油气浓度偏高。密封装置的可靠性和严密性如何, 对减少储液蒸发, 确保安全操作有重要作用。

防火堤的作用是在油品储罐发生爆炸或破罐事故时, 避免流出储罐外的液体四处漫流, 造成大面积火灾。因此, 防火堤应具有良好的闭合性, 油罐区的雨水排水管穿越防火堤处, 应设置能在堤外操纵的封闭装置。

大型原油储罐收付油速度很快, 为避免储罐冒顶事故和浮盘搁底事故的发生, 储罐应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 其报警高度应满足从报警开始10~15 min内不超过液位极限, 还应设液位极限联锁装置切断收 (付) 油阀。

原油通常含有较高比例的蜡, 油温降低时往往首先析出, 并凝结在罐壁上, 若未设刮蜡机构或刮蜡机构起不到作用, 当浮盘下降, 凝结在浮盘上部罐壁的蜡在阳光照射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会脱落到浮盘上, 一方面增加浮盘重量, 更主要的是在降水冲刷作用下, 将通过中央排水管排出, 因蜡凝固点较高, 极易堵塞中央排水管, 导致大量雨水不能及时排空, 引起浮盘沉底。因此, 对于重质原油的储运, 尽量减轻刮蜡加热系统对密封装置可能引起的加速老化现象。

3 安全控制

3.1 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水封井及排水闸当装置失去作用和不起作用时, 跑、冒的油品回收困难, 着火的油品通过水封井及排水闸外流, 扩大灾害范围。

防火堤和隔堤是阻止火油品外溢, 缩小灾害范围和回收部分跑、冒油品的有效设施。如发生坍塌。孔洞和裂缝, 枯草不及时清除, 都对安全构成威胁。

油泵房是机电设备集中、操作频繁, 最容易泄漏和散发油气的地方, 在通风不良和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的情况下, 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油泵超温超压运转, 泵体、油封渗漏, 防爆等级不够, 操作失误等, 均能引起跑油、着火及机泵损坏等事故。

消防道路宽度不够、设计不合理、道路损坏、不平、堵塞, 桥涵断裂、坍塌等情况, 在火灾条件下, 会影响消防车辆顺利通行, 贻误战机。

原油转输操作失误, 可能发生串油、跑油、冒罐事故。

3.2 安全控制点

罐区地坪排水管道在防火堤外应修建水封, 用来回收储罐跑、冒、漏油, 并防止着火油品蔓延。水封井应不渗漏, 水封层不应小于0.25 m, 沉淀层也不应小于0.25 m。经常检查水封井液面, 发现浮油要查明原因, 并及时抽出运走。排水闸要完好可靠, 每班都指定专人管理, 下雨时开启, 平时关闭, 并列入交接班内容。寒冷地区油库的水封井及排水闸要有防冻措施。

防火堤要定期巡查, 发现裂缝、坍塌、枯草等应及时修理、清除。堤上穿管处的预留孔, 要用不燃材料密封, 并应经常检查密封是否完好。

油泵房要通风良好, 必须按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配置防爆电气设备, 布线宜采用铠装或钢管埋没, 管沟在进入油泵房处必须设隔断墙, 操作通道和走台同安全通道结合考虑, 应坚固畅通, 油泵的基础要牢固, 运行中不颤动, 纵向和横向调平, 地脚螺栓紧固。对油泵, 静态时应按设备的完好标准进行检查;动态时应主要检查运行状态和技术参数, 如运转时轴承温升不得超过70℃, 填料涵的温度不得高出环境温度45℃。液环式真空油泵的叶片和泵壳的间隙不宜小于0.1 mm, 液不宜大于0.3 mm, 寒冷地区的液环介质, 冬天可用低凝点油品代替, 但气温高于0℃后, 应及时换成水, 减少蒸发损失, 避免泵体过热引起着火事故。设置可靠的报警和联络设施, 并至少应配置2只8 kg干粉或9 L泡沫灭火器。室内不得存放无关物品,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 不准用化纤织物擦拭地面和设备。

消防道路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路面、路肩完好、畅通, 对临时挤占消防道路, 要严格审批, 限期让出。道路靠储油罐的一侧, 不得种植针叶树和高植物, 种植其它树种时, 株距和位置应考虑灭火和冷却要求。定期检查道路边沟和桥涵, 清除淤积泥土杂物。

在原油转输及给生产装置供油操作时,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条款, 加强巡检, 仔细核定工艺流程, 初速应控制在1 m/s以内, 转输过程中, 应留意机泵压力、电流温度、定时检测油罐液位, 控制不超安全尺寸, 不间断沿作业流程巡检。

为了确保大型原油储罐顺利投运及使用安全, 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发生。在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加强施工过程监督,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减少设计施工过程形成安全缺陷的基础上, 安全检查和危险点控制是关键工作。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技术标准, 应采用检查表方法, 由专业技术人员逐项逐条检查, 并签字确认, 发现存在隐患及时整改, 使设施及施工中造成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安全控制要从岗位员工培训、操作能力、应急能力抓起, 培训要点是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实际操作严格执行“四有一卡”制度,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同时做好不间断巡检及管理人员走动管理, 危险点控制就必要对关键要害部位及操作实行专人管理、专人操作, 使关键要害部位的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况, 操作控制处于最好状态, 应急处理准备到位, 只有把以上三个环节工作做到位, 才能有效控制大型原油储罐事故发生。

摘要:大型原油储罐承载着甲B类易燃液体, 是炼化企业防火防爆重点要害设施。因设计、施工及客观原因, 存在发生着火、泄漏、浮盘下沉等隐患。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 通过进行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可消减或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用规范严谨的操作程序、实际的应急处置方法, 使存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大型原油储罐,安全检查,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志.油罐内腐蚀与防护[J].油气储运, 1996, 15 (7) :15-17.

[2]傅智敏, 黄金印.油罐区防火堤及排水对消防安全的影响[J].油气储运, 1998, 17 (4) :43-45.

[3]蒋杨贵.石油工人技术素质培训丛书:输油技术读本[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12) .

上一篇:基础德语教学下一篇:传输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