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消息类(精选11篇)
短消息类 篇1
又上香山评稿,窗外38℃的高温,幸有好稿相伴,凭添一份清新爽气。
虽然本届消息数量不多,但还是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多年来,广电报刊因时效和题材的限制,部分一等奖不得不空缺。本届消息参评稿件整体质量上乘,其中不乏佳作,定评中有难以割舍之感,题材角度写法等也多有亮色。参评稿件共19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8篇。分析本届消息优稿,有以下特点:
1 抓住独特题材,发掘新闻价值
近年来,广电报的触角不断拓展,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力不断扩大,报道题材更为多样化、主流化,也折射出广电报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实力不断增强。获得一等奖的消息《青春版<牡丹亭>200场繁华谢幕!》以一部良辰美景般的昆曲经典,繁华谢幕的浓缩一刻,透视出近年来传统戏曲新生的重要文化现象,发人深省,余味悠长。“1部戏,6年,200场,40万观众,70%以上为青年观众无数精英文化人介入,辐射面扩展至大江南北,两岸三地,大洋彼岸——这是中国戏曲界绝无仅有的辉煌。”消息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浓墨重彩,“从昆曲申请世遗成功,到今天,整整10年,600年的昆曲终于走出了在寂静中被遗忘的宿命。而一出青春版《牡丹亭》,毫无疑问唱出了这十年触底反弹的最强音。”谋篇立足高远,布局精巧细致,语言华美凝练,的确是一篇经得起品味的佳作。另一篇一等奖消息《革命摇篮井冈山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报道井冈山以革命老区和风景胜地亮相西方世界,中国以艺术的方式,宣传国家新形象,题材新鲜,让人眼前一亮。这些重大特色题材出现在广电报刊,不可多得,让人欣喜。
2 精心加工素材,扬周报之优势
时效是周报消息的大敌,怎样摆脱劣势,利用好时长之优,获得一等奖的消息《烟台“最美女孩”救人善举感动中国》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实效性不强,但角度和写法就很考究,特别是对于素材的取舍,变动态传达为始末呈现。这是24岁烟台女孩刁娜感人至深的奋不顾身勇救伤者的故事,事件已发生一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介入,电视报没法去抢新闻,但记者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各种背景材料,素材应用合理,深度加工采写,多角度全过程展示,内容丰富完整,笔墨饱含深情。“……用一条腿,换一条命,值!……”大全景和小细节并重,多有点睛之笔。最平凡人最不平凡的事迹,呼唤社会良知,感人至深。
3 传统带电作业,延伸拓展新意
作为广播电视有效的延伸和补充,这是广电报的传统优势。许多广电报刊抓住了近年来广电改革和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深入浅出,写出了好文章。获消息一等奖的《1810黄金眼:网友要比观众看得早》反映广电借助新媒体的尝试,一档浙江公众收视率最高的民生新闻栏目,开通微博互动,展示传统媒体寻求突破之路。消息以新闻故事作为导语,悬念式开局,把业内动作,通过老百姓的语言娓娓道来,因为角度选取贴切,读来平实亲切、生动有趣。此外获得二等奖的消息《国内首部IPAD互动电影书<跟转山去旅行>受热捧》,展示广电进军新媒体产业,寻找市场突破口的全新尝试,颇有启发。获二等奖的消息《碧血先锋舍身成仁辛亥革命南京百年》记者以诗化的语言开篇,创新写法的导语,排比句式很有气势,先声夺人:“穿越辛亥百年,追溯南京史脉,一条流动的历史大河向人们涌来!她是……的收视亮点;她是……的电视栏目。她,就是《风云百年》。”不走寻常路的开机消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参与社会公益扩大媒体影响
各地广电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发起并参与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产生巨大的反响,这类题材近年来广电报颇多优稿。例如消息二等奖《浙江之声“告急!舟山蜜梨”大型公益行动圆满成功》也是一篇通过电视台呼吁,帮助梨农渡过难关的好新闻,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事件的方方面面,可读性强。即便部分三等奖作品也可圈可点,消息《滑县病残孤儿登上赴美飞机》这样开头:“3月9日4:30,在北京首都机场安检处,安阳电视台《一帮到底》栏目记者辛秀梅手推轮椅,走进了安检通道。轮椅上坐着的,就是她救助的滑县病残孤儿王一平。两小时之后,他们将乘国际航班飞往美国波士顿,小一平将在那里接受心脏手术。”很有吸引力的导语,干净简练,仿佛镜头语言的切换,电视台记者救助孤残儿童,记者爱心亲历并跟踪报道全过程,节目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广电报介入互动,也往往借“电势”扩大自身影响。
5 追踪社会新闻展示亲民魅力
每时每刻,百姓身边,社会万象,丰富多彩。这是大众的关注的焦点,也是取之不竭的活水。很多地市州广电报别具都市周报的风采。二等奖消息《盐荒谣言止市民分盐忙》,就以当事人最原汁原味的语言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有盐有味:“我以后再也不听信谣言了,可把我害苦了。”家住沧县礼堂附近的戴大姨为自己盲目跟风的行为后悔不已,“前两天我抢了200斤盐,现在还有很多囤在家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广电报走进千家万户,借助镜头和话筒的广度,发掘周报文字的深度,贴近生活,贴近市民,很能出彩。展示都市生活周报的独特魅力,广电报在这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可以开通自己的新闻热线,也可与广播电视热线互动,以及新闻背后的深度追踪。
本届评奖,消息也有些不足。有的时效性不够,写法还老套;最典型的就是节目开机开播消息平铺直叙,没有新意;还有的缺乏提炼,浪费了大好题材,非常可惜;有的采访不深入,还有过多编辑痕迹,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还有个别题文不统一,写作不够严谨,提法不妥,有明显的硬伤缺陷。所以要写好新闻,广电报刊的记者要多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价值,善于搜集和分析新闻素材,要抢的,不都是时间,更是角度和新意,要放大亮点,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提升亲和力和趣味性,减少程式化的报道,避免老调新闻的陈旧乏味,尽量增大信息的密度和含金量。从选题采访到谋篇布局,从标题制作到版面安排,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消息大多1500字以内,短小精悍,却最考验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功力。谋篇好消息,可展大气象。
参考文献
短消息类 篇2
消息类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篇幅小。消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
新闻五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 何)。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一)标题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对于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要求较低,只要能突出消息特点、说明消息事件就行)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注:标点符号正确规范。(特别是逗号句号、逗号顿号的区别等。)消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面。
3、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短消息类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写;问题
消息类电视新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新闻消息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用较小的篇幅表达出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以小见大,这样才能让观众了解事件的发展趋势。消息类电视新闻对新闻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性意义,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对消息类电视新闻采写过程中应该注意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和分析,让消息类电视新闻在社会中的价值更大。
一、准确交代新闻事件背景
电视新闻消息尽管播放时间比较短,但是背景非常全面。因此,交代背景信息已经成为消息类电视新闻必不可少的一 种方式,其对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突出,需要充分的表达和处理。对于一般性的新闻事件,其所表达的信息可能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但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并不能把事件完全还原,因此交代背景也为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信息提供了思路和基础。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和编写过程中,需要秉承简洁性和鲜明性的特点,用有概括性的语言去表达新闻事件,直接对新闻所发生的时间或者是人物关系以及社会背景等进行全面的交代,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信息。例如,在对一个以人物为主的事件进行播报时,需要对人物的姓名、年龄以及职务和职业等背景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这些新闻要素在电视新闻中不可或缺。抽象性信息的表达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因此,在消息类新闻信息中秉承上述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择最佳的新闻视角
新闻视角的选择对新闻价值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个 相同的新闻事件以及相同的画面在不同的人的笔下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因为不同的人所采用的角度、立场以及侧重点各有不同。某些判断力和观点上的偏差就会让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方向发生改变。例如,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有些报道在意识上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在前几年对朝鲜核武器的报道中,因为政治立场和视角的不同,媒体报道内容就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披露能够显现出记者的观点和政治立场。除此之外,记者的专业素质和新闻水平对新闻编写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总的来讲,除了虚假性的新闻和歪曲的新闻不能报道外,其他的新闻报道出现差异性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消息类新闻报道中,一定要确定新闻的视角,然后找出新闻的主题所在,其中要包含宏观性的观点,同时也要包含一些细微时态下的新闻报道。
三、有效地呈现出新闻的现场感
观众在观看消息类新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感受到新闻现场的情况,那么对新闻的理解和体验感就会更强。在消息类新闻报道的過程中,要想更多地吸引观众,就要利用直播的方式,对现场进行全面报道和直接采写,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新闻报道的独特之处。要运用语言文字对现场环境进行灵活的表达,突出画面感,烘托现场的氛围,增强现场对观众的渲染力。尤其是在现场同期声的采访过程中,也需要使用文字的方式进行串联,让现场有更多的响应。
除了新闻画面以外,记者还要给观众一种切实的感受,如冷暖、气味、触痛感等方面,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记者的编写能力和语言魅力,让消息类新闻更具有画面感,感染更多观众。例如,在2015年对天津港爆炸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电视观众能够看到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听到爆炸的声音,但不能感受到现场的真实温度,这就需要记者对此进行编写,通过内容和画面的描述让观众对现场温度有更多的感知力,以此感受到现场的紧张感和危险感。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要对同期声进行记录和使用,改变一些新闻给观众带来的假的印象,要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让观众的生活经验得到有效的验证,让新闻和真实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例如,某记者在报道农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交流养殖经验的过程中,题目为《农民在微信群中聊养殖》,其中就运用了同期声的方式,消息的报道是以记者和农民的对话形式展开的,这样的问答方式让观众对于消息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不同时段的不同手法选择
由于电视新闻自身的特点,在电视新闻传播时,必须考虑其传播的环境、效果、时段以及受众接受心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传播时段的不同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来制定,做到有所偏移、有所侧重。例如,早间新闻这样的节目应该主要是以“说”和“听”作为重点,强调其听觉信息,而使“看”的这一成分及画面效果略有删减,不必过于刻意有固定的时间来安稳地坐在电视机钱=前接收电视信息。一般都是一边听着一边做其他事情。因此就早间的电视新闻播报来说,徐突出其听觉信息,并要求语言内容相对完整,不用过于依赖画面支撑。
五、结语
本文对消息类电视新闻采写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准确交代新闻背景事件、选择最佳的新闻视角、有效地呈现出新闻的现场感。消息 类电视新闻的报道在编写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考虑多方 面的信息内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升编写记者 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养,采访的过程中尽量把最真实的事件 和现场的感受带给观众。这就需要记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多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和车间等,采寫各种各样的社会新 闻,并将其灵活地展现出来,培养和观众之间的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蔡力戈.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J].科技传播,2015,11(5):18-20.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结构探索 篇4
一、电视新闻的结构因素
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因素主要包括现场画面 (含同期声) 、记者现场述评、访问对象的同期声、电视新闻解说及其他因素五个方面。下面就这些结构要素的特点及优势进行简单论述。
1.现场画面 (含同期声音响)
伴随同期声的现场画面, 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结构元素之一。它体现了电视新闻声画兼备的特点, 满足了电视观众“耳闻目睹”的愿望。在西方新闻界更被称作电视新闻的“现金”, 具有不可代替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一结构因素也是安排新闻结构时应当优先考虑的因素。
2.记者现场述评 (也叫记者现场出镜报道)
记者出镜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在场”感, 是最具有电视特点, 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增强现场感、提高亲和力、增强实效性、强化线索的功能。在西方国家的电视新闻栏目中, 甚至要求每一条消息中记者都必须出镜作现场报道。他们认为, 记者首先应当是“在现场”的人。
3.访问对象同期声
访问对象的同期声具有传递信息、增强现场感、增强真实感、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4.电视新闻解说
其作用主要是将电视画面和同期声没有交代、无法交代的抽象信息通过配音的方式传达给观众。而对于深度报道而言, 电视新闻解说除了上述作用外, 还能将现场画面或访问对象的同期声之间的“缝隙”填平, 起到“缝合”的作用。
5.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四种结构因素外, 音乐、字幕、图形、图表、动画等其他视听因素, 也在新闻结构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电视新闻的结构模式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结构模式可分为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和非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一) 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1. 卫星直播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记者现场报道 (SNG连线现场画面) +主播提问+记者现场回答 (SNG连线现场画面)
这种结构方式不但将电视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达到了“零时差”的效果, 还产生了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改版后的《都市发现》之《生活新闻》中就十分重视这一报道手段和方式。每天晚上演播室的主持人与现场的直播车报道组连线, 对实时新闻事件做第一现场报道。
2. 现场报道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记者出镜介绍+现场画面 (画外解说) +访问对象同期声+现场画面 (画外解说)
与卫星直播报道相比, 现场报道式结构更加常见。虽然其时效性不如卫星直播式报道, 但由于从新闻采集到新闻播出之间有一个时间差, 因而在新闻资料的占有和新闻素材的取舍上就可以进行雕琢和打磨。《都市发现》庆祝建国60周年的特别节目——大型电视航拍特别节目《飞跃哈尔滨》中, 这一报道结构模式被大量地运用, 通过主播有机串联, 连接每一处航拍记者出镜解说报道, 不仅可视性强、现场感十足, 报道的整体风格和报道深度也能得以很全面地实现。
3. 解说词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现场 (画外解说)
这是我国电视新闻消息的传统模式, 也是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新闻栏目的主要结构模式。这种报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快速简洁, 以最为精炼概括的方式将新闻要素传递给观众。其缺点是缺乏现场感及亲和力, 没能体现出新闻传播的优势。
(二) 非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1. 个案导入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个案展示 (访问对象同期声) +面上情况介绍 (解说) +结论
个案导入式结构往往选取新闻主题与普通人的结合点作为切入口, 将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 使之具体化, 从而便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报道结构模式, 在当今民生新闻中十分常见, 它可以有效避免工作性报道的枯燥无味, 假、大、空之感。
《都市发现》在2008年的新年特别节目《2008民生》中, 就大量采用了这一报道结构。比如在《安居篇》中, 通过道外棚户区的老居民李大娘的个案讲述, 加上今昔居住条件的鲜明对比, 以点带面, 由点到面, 带出了市民安居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成效。
2. 点评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框架是:主播导语 (演播室) +主题简单陈述+有关人士点评
这种结构模式一般都强调对新闻主题的解释, 力求揭示某一现象的含义, 展示其发展趋势, 作出相关预测。充当点评的人多数是相关专业的专业学者或者社会舆论界人士。改版后的《都市发现》节目大量采用该模式, 具体设定为《麻辣评论》, 每天晚上主持人就当天的热点新闻直接连线小演播室的评论嘉宾对此事件进行点评, 进一步扩展了新闻的外延及深度。
三、电视新闻结构探索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 有多少种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的结构方式, 就会有多少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方式必须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其主要意义如下:
1.有利于保证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上拥有容易被市场识别的差异性竞争力
时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在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 拥有新颖、多变的结构方式显得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新闻结构常常能够使得新闻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平庸的新闻选题会因为巧妙的结构设计而不落俗套, 而对于各媒体蜂拥争夺的新闻热点, 更会因为新颖的结构设计而备受关注, 增强必看性。
2.有利于培养职业电视人的品牌意识
在现代经济中, 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企业来说,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强势品牌已成为保持战略领先优势的关键。媒体也不例外。电视新闻节目只有不断挖掘新的结构方式, 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日复一日才能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
3.有利于推进电视传媒的进步和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视新闻结构处于不断更新、转型之中。《新闻联播》继承了党报与广播新闻的传统, 融政治宣传与信息播报于一体, 兼具政治价值和信息价值;而新改版的央视新闻频道随着《朝文天下》、《整点新闻播报》、《晚间新闻》等栏目的相继推新, 使新闻报道视野不断拓宽, 信息比重日益加大,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新闻结构受到了冲击;以事实为主体, 将直接的意识形态宣传转变为潜移默化心理影响的新型新闻结构模式的确立, 也意味着电视新闻传播已从过去相对单向、一元的“传者本位”结构, 向多元结构方式转变。这些新型新闻结构形态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电视荧屏的多样性, 促进了电视媒体的进步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新闻结构转型的历史省察》艾红红 (山东大学文学院)
点击 短消息 今日调查 篇5
12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岳飞与文天祥当年是参加″民族战争″而非″反抗外敌战争″为由,不再将他们列为″民族英雄″,只承认戚继光、郑成功等为民族英雄。
12月6日当天,各家网站纷纷转载了这一消息,立即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论坛等地方,人们迫不及待地表达″惊奇″、″震惊″、″诧异″、″不可思议″等心情。为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作出解释:教育部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及2000年的《教学大纲》修订版均没有具体涉及岳飞、文天祥等不再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内容。一些媒体所传内容实际是指1996年《教学大纲》颁布后,为帮助教师了解历史学界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有关方面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学习指导》作为参考,《学习指导》收集的是部分专家、学者个人对涉及历史教学一些问题的看法,并不是《教学大纲》文件本身的内容。
——据《北京青年报》
″安全套皮筋″泛滥市场
今年40多岁的王女士是呼市旧城大南街的一个普通市民。前段时间她到大南街一批发市场,为其上中学的女儿购买头皮筋。经过讨价还价,王女士买了10根头皮筋。然而让王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她买回的头皮筋有一根出现拉丝,经过仔细观察,她发现头皮筋内的皮套颜色不对劲,进而全部拆开,看到的竟然是半只避孕套。
2002年12月4日下午2点30分,呼和浩特市锡林北路工商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通达批发市场内所有头饰批发商店进行检查,并查封8个饰品店,查获不合格头皮筋5600多袋。
——据《内蒙古晨报》
″食人鱼″危及黄河
最近,一种名为″食人鱼″的南美鱼类在广州、天津、南宁、沈阳、郑州、成都、重庆等我国多个大城市的宠物市场热卖,各地的相关管理部门与生态专家对此如临大敌。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南美亚马逊河,共有20余个不同品种。″食人鱼″长着锐利的牙齿,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钢制的钓鱼钩一口咬断。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锋利的尖齿,疯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为止。
近日,在陕西省合阳县洽川夏阳瀵黄河西岸发现了多个″食人鱼″繁殖基地,更为可怕的是,这些鱼池都临着黄河大堤而建,鱼池水通过地下排水管道直接排向黄河。——据新浪网
短消息
□NO.1新华网——观众最爱看天气预报
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的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天气预报排在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除爱看天气预报外,观众们收看得最多的电视节目类型依次是:国内新闻、电视剧、国际新闻、电影、大型直播类节目、综合文艺类节目、新闻评论类节目、法制类节目、歌舞音乐类节目。
□NO.2新浪网——咀嚼口香糖有助记忆
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2002年初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嚼口香糖者在记忆力测试中胜过不嚼口香糖者。研究人员认为,嚼口香糖时不断的咀嚼动作加快了心脏的运动,增加心脏向头部供应的血液量,从而促进大脑活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咀嚼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脑中负责分泌唾液的区域与记忆和学习有密切关系。
□NO.3新浪网——北京人网上购买者占三分之二
今年1至9月,在全部有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商品流通企业已经占到53.85%;网上交易走出低谷,按网上购买者地区分布分类,北京人网上购买者占三分之二。据对50家网站网上银行卡支付的情况统计,网上支付金额和笔数呈逐年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今年1至9月,网上支付金额和笔数分别为2000万元和15万笔。
□NO.4中新网——我国建设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
中国红十字会将把3.3亿元人民币的政府拨款大部分用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为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配型成功提供更多可能。预计到2009年底,骨髓库将具有50万人份的资料,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
□NO.5新华网--我国自杀率偏高
12月3日至9日在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举办的首次研讨会上,北京回龙观医院公布了他们7年的调查结果: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五位、15至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回龙观医院院长曹连元综合这些调查数据指出:″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而国际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
今日调查
男女分校,到底该不该?
在消失30年之后,在男女混合教育成为主流的今天,女子学校重新出现在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其中北京的女校已有3所。
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台北,单性学校的办学者无一例外地特别强调″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北京华夏女中校长李意如说:″办女校就是帮助女性从少女阶段就形成一个明确、敏感的社会性别视角,唤起新女性的自觉。″
当前中学生性萌动期提前,早恋行为的增多也是家长为孩子选择单性学校的重要原因。华夏女中一学生家长王力胜说:″女孩子的青春期问题多,上女校环境相对单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专注学习,孩子在这里,我放心而且省心。″北京、上海的单性学校,学生谈恋爱的比例也的确比两性学校低。
目前,全台湾共有单性学校20多所。因为历史悠久、名声大,且升学率高,这些单性学校自然成为台湾民众心目中的″明星″,每年都吸引大批拔尖的学生。
上海曾就单性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做过性格测量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校女生的性格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女中的学生并没有出现例如与异性交往存在障碍这样的问题。不过,与普通中学的女生相比,女中学生的自立能力普遍较强,她们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据新华网
艾滋病人有没有结婚的权利?
贵州省贵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琴化名和她健康的未婚夫近日成了新闻人物。对于他们该不该结婚,社会各界产生强烈争论。
如果夫妇双方在性生活中能百分之百地按正确的方法使用质量有保证的安全套,从理论上讲就可以避免婚内感染。当然,如果他们还想通过正常的性生活要孩子,那能否造成感染就是未知数了。
——郝阳(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处长)
用安全套防止夫妇间感染很难做到100%的安全,即使没有感染对方,在不采取医学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感染的几率平均是40%,应该说是很高的。
——张福杰(中国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与关怀室主任)
如果保证血液的安全、进行有保护的安全性行为、对怀孕妇女进行HIV监测和治疗,就基本上能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感染者向健康人的传播。
——丛亚丽(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
医学是不断进步的,这种进步正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观念。现在,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据官方公布已达100万人之多,我们应该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活状态持平等和宽容的态度,让他们享受和我们一样平等的受教育、就业、结婚、生子等权利。这将有利于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将会更有效地保护全社会。
——据《中国青年报》
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初探 篇6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的思想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 指的是把消息类新闻依据新闻价值的大小、观众接受习惯等因素考虑在内, 在一定时间内, 按照消息类新闻的内在规律优化组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消息类新闻节目, 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也要一定编排思想, 而编排艺术就是编排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电视新闻的编排思想主要包括下面这几点:
(一) 电视新闻的编排的全局观
广播电视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喉舌, 所以, 电视新闻的编排需立足全局, 需要有全局观念, 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党的方针和党的政策, 反应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切实做到“上传下达”和“上情下达”。
在我国各级电视台当中, 新闻类节目是最主要的自办节目, 消息类新闻节目的题材比较广泛, 内容较为丰富, 政治性和政策性比较强, 这就要求新闻类电视节目报道要把握大局, 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等要做到正确解读, 在深入了解新闻题材和内容的前提之下, 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 梳理消息类节目, 合理编排、精心编排, 确保消息类新闻节目符合全局要求, 做到“三贴近”, 以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需考虑受众理念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 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兴趣和接受心理。因此, 这就要求电视台要关注观众对于新闻类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要反应百姓的愿望和呼声, 及时反应老百姓关注的民热点、难点为, 对于突出的民生问题, 要有计划有意识的放到显著的位置和黄金时段, 集中报道某一个事实。宣传某一个主张等, 以引起各方的关注, 使问题尽可能快地得到解决。
二、早间和晚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一) 早间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编排
早间消息类新闻地电视新闻节目, 一般指的是在早上6点到9点之间播出的电视新闻。从人们的生活习惯讲, 早上六七点, 人们通常在为一天的生活紧张地准备着;从人们的心理上来说, 早上的心情将会决定接下来一天实践的心情总基调;而从受众的信息需求上来说, 在早上, 人们需要的通常是快餐式新闻类电视节目内容。这就要求电视节目编排着在新闻节目的内容、播出形式和编排上开动脑筋, 加强策划, 以满足早上受众的新闻需求。
(1) 内容的选择
早在十多年前, 中央电视台对早间观众收视内容偏好进行过一次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 新闻播报和天气预报是观众最为关注的两个电视节目类型;观众最愿意看这两类电视节目。按照分类, 新闻播报应划归为资讯类节目, 实效性非常强;而天气预报属于生活服务类咨询节目, 服务性应是其最高的追求。所以, 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 实效性原则。众所周知, 人们喜欢看那些实效性和新鲜度高的电视节目, 但同时, 人们早间比较匆忙、紧张, 所以, 电视节目需要播报信息量大新闻短讯, 才能有效满足早间新闻观众对于获取新鲜新闻的需求;其次, 服务性原则。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属性便是服务功能。对早间新闻节目来说, 其服务性应该更强, 这主要是因为早间人们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 早间新闻在节目报道时, 应尽可能贴近人们生活, 体现出人文关怀来。
(2) 形式的选择
根据早间新闻的特点和观众的心理, 应该在早间新闻的形式上加以选择。笔者认为, 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尝试三种形式:第一, 演播室的家庭化;第二, 多媒介的融合化;第三, 电视播报的广播化。
在文学作品中, 我们能够经常看到, 不少作家把我们的家比作是心灵栖息的港湾, 同时家也是人们经过一天的劳累, 可以尽情放松的地方。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也应当具有轻松的特点风格, 而演播室的家庭化设计和安排, 与这一风格“心有戚戚焉”。多媒介融合化, 针对早间电视观众想尽可能全面了解新闻资讯的心理。所以,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辑要广泛搜集消息, 创新新闻播报的形式, 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职业层次的观众需求。
(3) 编排原则
我们知道, 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特殊性, 使得节目编排具有一定独特性。早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排应遵循原则的原则有:第一, 多样性;第二, 灵活性;第三, 风格化;第四, 实用化。
在这四个原则中, 风格化的原则最为重要, 因为没有风格的新闻节目在任何时段都是不能立足的, 也不可能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看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新闻节目, 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无一不是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电视新闻节目。因此, 地方台的早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也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 晚间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晚间新闻通常指的是在晚上18点到19点之间播出的电视新闻。晚间新闻的报道应该以深入报道为主。但是中国晚间新闻的报道没有较为固定的时间, 但是晚间新闻也应该遵循电视节目报道的规律:
(1) 内容的选择
晚间新闻应该对一天下来发生的新闻进行准确、客观和全面地报道, 同时对一天的新闻进行汇总。因此, 这就决定了晚间新闻的涉及面非常广, 需要综合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新闻。
(2) 形式的选择
晚间新闻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新闻播出的时间、报道的题材以及新闻的实效性、信息的数量。新闻播报的风格上。晚间新闻的播出时间一般比较固定, 新闻所蕴含的信息量通常比较大;而在播出的体裁上, 一般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有系列报道、专题报道以及消息、简讯等多种形式。同时, 晚间新闻的实效性也非常强, 即对当天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进行报道。
(3) 节目的编排
对于晚间新闻来说, 节目的时长一般都在30分钟以上 (区县一级电视台时长会短一些, 一般在15分钟左右) 因此, 这就要求对新闻节目进行一定的研究与策划。首先, 新闻节目的结构和板块内容应固定下来, 这样有助于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其次, 重视新闻导视的精良制作, 深入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 增强节目的吸引力。
三、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次序分析
(一) 抓准头条
在新闻的播出次序上, 历来有“前重后轻”“先国内再国际”等惯例, 但这样的次序有很大弊端, 比如国际上的事件不一定比国内事件的新闻价值小;新闻头条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 头条的选择是否恰当, 关系到整个节目的收视率。
(二) 创造节奏
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中营造节奏, 就是增强变化:第一, 采用长短新闻的新闻形式;第二, 采用不同的报道方式, 如现场报道、同期声采访相结合;第三, 加强字幕和图表的应用。
(三) 分类组合
在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中, 可以将相关内容的新闻进行分类组合, 打包成一组具有相关信息的整体, 增大信息量, 形成一定的舆论声势, 增强宣传效果。
(四) 编写导读
在新闻节目播出开始时, 应有主播选播重要的新闻节目的标题, 帮助观众了解新闻的大概, 同时也可以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另外, 新闻节目之间也需要由一定的联系, 需要一定的串联。
结语: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各种社会新闻事件层出不穷, 给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 早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中, 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编排的思想、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次序, 此外, 还系统分析了早间和晚间消息类电视节目的编排。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萍.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J].记者摇篮 (广电视听) , 2013 (10)
[2]王雪梅.论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9 (13)
[3]董国斌.也谈消息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J].现代视听 (传播实务) , 2011 (4)
短消息类 篇7
1 消息类电视节目的特征分析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主要形式, 消息类电视新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并加以简短的文字, 在题材和形式上会存在很大差异, 内容选择多以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消息类电视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 有自己的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
1.1 迅速及时
实效性是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 随着电视媒介和现代电子媒介的不断发展, 对新闻报道的时间越来越有较高的要求。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与一般新闻节目相比, 其在实效性方面有独特优势。这就表示, 消息类新闻一般选用的内容为刚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电视媒介与传统的纸媒和广播媒介相比, 在速度上占有明显优势, 于是便充分利用这一点优势, 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 新闻记者要赶往现场进行及时报道, 保证其实效性。
1.2 语言简短精炼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除了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事件外, 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对其进行组织和报道, 这也是纸媒等无法比拟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与报纸的深度报道和其他新闻访谈类节目存在很大的区别, 它不能像深度报道那样用深邃大篇幅的论述, 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影响。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 必须在报道中选用精练的语言, 从而达到传播消息的效果。
1.3 题材较多
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基础较为广泛, 这种声像结合的媒介传播方式, 受众不分年龄、文化程度、政治立场及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都能满足其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因此,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涉及的方面较多, 在题材的选择上特警人们的生活实际, 并不断对其报道面进行拓宽和延伸, 深入到群众和人们的生活之中, 选择普通大众较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报道的主要方面, 从普通生活中抓典型报道, 这样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
结合上述消息类新闻的特点, 该类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收视率上做出大的突破, 必须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以发挥, 并结合受众的需求, 做到报道新颖吸引人。尤其是题材的新颖, 报道角度多样和视角广阔等。
2 消息类电视节目编辑原则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要制作和编辑的过程中, 也要遵循一定的编辑原则,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要性原则
面对锋范复杂的社会各类消息, 媒介很难将所有的信息向受众传播, 很多信息并无新闻价值。折旧要求新闻报道中要进行筛选和甄别, 将最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编排报道。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上较为简短, 实效性强, 更需要对新闻内容作出合理选择。简单地说, 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中主要需要突出的是“新闻当事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普遍性和显著性。即从普通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出特殊的有新闻价值的元素进行报道。
目前, 我国很多电视台的消息类新闻价目在这一点上受传统新闻报道的影响, 会议新闻在整各消息类新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并且画面单一, 文字内容也呈现公式化报道的特点, 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多, 是很多观众失去观看兴趣。
2.2 时空性原则
从受众角度来讲, 观众最感兴趣的新闻应该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时效性方面来说, 离新闻事件发生事件越近的小型其关注率也就越高。因此可以说, 新闻信息的价值与其信息含量、信息传输速度成正比例关系。消息类新闻在内容上并不能与深度报道等相比, 其内容承载量是有限的, 因此, 在编排上, 必须注意时间的把握, 从而提高关注率。
2.3 节奏感原则
节奏感是电视节目制作所追求的, 其主要包括外节奏和内节奏两方面内容。其中内节奏受到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其语速和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 新闻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 它讲求新闻语言的力度和速度, 还包括现场声的配合等。要对新闻的主题进行不断强化, 增加新闻的节奏感, 就需要消息类新闻报道中语言报道铿锵有力, 不拖沓, 现场感要强, 从而烘托报道的氛围;所谓的外节奏, 主要是在新闻内容的安排上, 要对重点新闻、非重点新闻进行区别对待, 并对政治类、经济类新闻, 长短新闻, 图像新闻与口播新闻等比例做好相应的调整, 使其合乎逻辑, 并考虑受众的接受习惯等。
在消息类新闻的编辑上, 内节奏一般比较容易做到, 但是外节奏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现较困难。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新闻长短的搭配和新闻“快”与“慢”之间的选择等, 把握好其节奏。
2.4 个性化原则
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价目的编辑上, 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目前,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和发展, 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很多新闻节目报道千篇一律, 重复的内容较多, 很多电视新闻甚至是将网站上的新闻或者其他电视节目中报道过的内容进行修改调整, 再次报道。这样不仅不能像受众传达及时有用的消息, 也降低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最终影响到整个电视节目的收视情况。个性化编辑要求新闻编辑在编排中在遵循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 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 思想要明确, 层次要分明, 分清新闻内容的主次, 这样就可以避免节目制作出来后杂乱无章没有逻辑;其次, 要做好新闻版块的构建, 电视节目编辑与报纸或其他文学期刊一样, 也需要构建一定的版块, 虽然在方法和编辑手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是具体的原则有很多类似之处。如将重要的新闻事件放在突出的位置, 按照事件重要程度或者事件顺序等一般原则进行编排。目前主要以时间顺序编辑为主。最后, 要具有创新思维。新闻节目的编排没有固定的模式, 编辑可以将其作为一件艺术品,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对其进行细致编排。
3 从受众角度做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措施
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的特点分析如下。
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 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及地域性等特点, 对其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 把握好大众心理, 能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编辑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参考。
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构成较为复杂, 其年龄构成、职位、政治面貌等跨度较大, 受众的心理等也比较复杂多变。很多受众将电视新闻节目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的便捷途径, 他们需要电视新闻节目为其提供更多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和消息, 并对节目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受众仅将电视节目作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 他们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或者是出于一种习惯、或者是作为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 他们对新闻节目的质量和信息的含量等并无太多要求, 但是对于趣味性较强的电视新闻节目, 更能吸引他们的观看兴趣。
根据受众的特点,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也要结合受众的特点, 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3.1 重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性
现场性赋予了新闻真实的生命。很多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报道中也不断注重现场新闻报道在整个报道中的比例, 发挥电视媒介的优势, 电视媒介在节目报道中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相结合, 这是广播、报纸等媒介无法比拟的。电视可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发生当时的现场的观看要求, 可以将现场的场面、事件的具体概况、声音、画面等结合, 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最后, 现场新闻记者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新闻事件加以解说、评价, 这种类似直播的方式, 让受众可以“目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此外, 这种报道方式中, 受众对将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整个事件过程中, 对新闻的实效性关注较小, 这也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介的功能。
3.2 注重新闻内容的本土化
新闻报道中, 内容为王。不管新闻形式如何变化, 在报道中还是要重视新闻内容。首先要保证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真实客观, 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内容时, 首先是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保证记者所采集的新闻真实可靠;其次, 要有针对性, 面对繁多的新闻信息, 编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选出新闻价值较大、受众兴趣较浓厚的新闻信息进行编排。
新闻报道的本土化也是媒介在常年发展中不断总结的又一传播规律。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电视台的辐射范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电视台覆盖范围较广, 收视人群较多, 受众基础较厚, 但是地市级电视台受其自身发展规模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 其影响范围较小。新闻报道节目要提高其收视率, 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节目, 这就需要重视新闻的本土化。所谓的新闻本土化, 针对央视来说, 就是在报道中对国内新闻和国外新闻的比例做好适当的调整, 以国内新闻报道为主, 将重点放在国内。对于地方电视台, 其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 主要以该地区与人们生活贴近度高的新闻事件报道为主, 主要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 贴近群众, 才能真正发挥电视的舆论导向作用, 同时也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具体的实践中, 有很多电视台一味地追求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在报道中没有注意好不同新闻的比例, 侧重于对国际社会方面的新闻的报道, 很多受众对此并无多大兴趣, 影响节目的收视情况。当然, 也有很多地方电视台等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 将新闻报道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还有一些地方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与节目编辑联系在一起, 关注本地区老百姓的生活, 同时也为地方人们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重视新闻的本土化, 并不是说在报道中排斥国际新闻或者非本地区的新闻信息, 只是强调不同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比例问题, 将主要精力向本土新闻倾斜。
3.3 报道中注意节目的互动性
传统意义的大众, 只是一味地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接收, 媒介也很少将受众纳入到新闻传播的环节之中。这也导致很多新闻节目报道中与实际脱节, 观众的观看兴趣并不大。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 在报道中也不断重视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电视新闻传播也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 对新闻报道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这一点在网络新闻的发展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很多网站新闻建立相应的民意社区或者网络互动平台, 受众在了解新闻信息的同时, 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加强媒介与受众的互动。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中, 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可以让受众与新闻记者或者主持人等进行交流, 表达自己的看法, 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还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形式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建立沟通的渠道, 这样也大大增加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亲和力, 提高了受众观看的兴趣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了解大众的心理需求, 并结合消息类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 重视新闻内容的创新, 并采用多种编辑手段, 了解受众所好, 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注意新闻节目形式的新颖, 并推动本土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
参考文献
[1]张淑梅.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初探[J].新闻传播, 2014, 5 (11) :175-176.
[2]高艺玮.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3 (12) :131.
[3]赵敏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科技传播, 2012, 19 (7) :17, 21.
[4]刘振杰.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4 (13) :79-80.
[5]赵敏杰.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城市地理, 2014, 04 (17) :95-97.
[6]李立.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神州, 2014, 06 (22) :220.
[7]纪晓静.“视说新语”:电视说新闻节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短消息类 篇8
1 准确交代新闻事件背景
电视新闻消息, 虽说时间较短, 但如缺少应有的背景信息, 那么它的新闻价值和意义很难充分表现处理[2]。一般性新闻背景因素通常是具有抽象性、间接性信息, 而电视新闻报道也无法通过大量信息、画面来还原或重建背景过程。所以, 消息类电视新闻文字稿的采写应尽量用简洁性、鲜明性、概括性语言, 直截了当的交代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社会背景、事物关系及新闻人物等基本信息。譬如: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业等背景信息, 电视画面无法清晰准确的予以传达, 而此类新闻要素又是不可或缺的。而文字语言的概括性、简洁性及范围性均为电视画面语言无法相比的, 尤其是抽象性新闻信息的传递, 其有着巨大的优势。因而, 采用消息稿来交代新闻背景信息, 更为适用。
2 选择最佳的新闻视角
相同的新闻事件, 相同的电视画面, 通常在不同风格记者的笔下, 往往采写的角度、立场、侧重点等也不尽相同, 有的甚至因其观点、判断力的不同, 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向、主题也是有明显差异的。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较多, 一些是由于政治立场出现的, 有意识的开展“利我”倾向或歪曲。比如:前两年对朝核问题的报道, 由于各国电视媒体的政治立场、视角的差异, 在报道上也是有所不同的。一些是由于新闻事件披露程度, 或存在隐瞒和误导造成的;同时, 也有一些因为记者采写水平和把控能力的差异所引起的。此外, 宣传政策中对报道分寸、口径等方面的限制。可以说, 除虚假新闻或歪曲外, 新闻报道出现以上差异均属于正常情况, 有其合理性。通常要求拟定明确的报道视角, 再筛选出最合适的新闻主题, 进而凸显其价值。尤其是采访设计角度, 不但要涵盖以往常见的宏观观点, 还应体现细微态势背景下的事件线索。
3 充分表现出现新闻现场感
消息类电视新闻报道, 应可充分反映出现场特性。此类新闻报道, 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吸引受众, 必须严格按照直播方式, 随时进行采写, 体现新闻现场感, 进而将新闻事件的真实状况全面、系统的展现在广大受众眼前。现场活动及其氛围, 是新时期电视新闻报道最具特色之处。它的文字语言虽无法直接表现出新闻现场的环境及气氛, 但可辅以现场画面、突出画面特点, 可实现现场气氛的强化及渲染效用。特别是现场同期声及现场采访应用, 更要通过文字来串联, 以实现有效的响应。而新闻画面外其他方面的影响, 往往在新闻现场记者的切身体验及感受, 尤其报道现场气味、冷暖、触感等, 均通过文字语言的魅力, 有效激发出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 调动其经验感受, 进而强化受众的现场感[3]。譬如: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报道, 电视观众可看到燃烧的火光, 听到噼啪的爆裂声, 却很难感受到现场温度, 附近仍在燃烧和爆炸的仓库, 而通过文字内容准确报道现场温度, 则会有效强化爆炸现场紧张感和危险感。
4 根据时段选用采写手法
电视媒体的传播需要充分考虑它的传播环境、时段、受众心理及报道效果。在不同时间段播出, 根据不同受众, 应及时有效的调整新闻方式的使用度及比重, 准确把握侧重点。譬如:有些新闻节目, 需特别突出“听觉信息”, 以“说”和“听”方式为主, 而“视觉”画面效果则不需特别突出。原因在于有些观众时间有限, 或手头工作较多, 不可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 通常是边做事边听新闻报道。因此, 此类新闻报道, 不但要突出听觉信息, 还应保持完整, 在较大程度上不依赖画面支持。时政新闻类电视节目通常是在晚间播出, 特别是地方性电视台, 应突出“视觉信息”, 即新闻画面, 重视画面感染力, 原因是该时段人们通常工作一天回到家有充足的时间, 可观看电视放松自己, 而通过特有新闻画面细节, 能系统全面的满足观众各方面认知新闻的需要。如针对不同受众的新闻报道, 比如:儿童、老人, 则需要在文字语言应用及报道语速上有所区别。消息类电视新闻稿件最为主要的是客观、全面的报道新闻事件, 文字稿效用虽重要, 但应有效避免个人主观立场、意向的显露, 特别是个人情绪或情感的表露。对于倾向性流露到新闻稿上必须要拿捏好, 尽量将主观立场或意向置于客观新闻的背后, 一旦过分表露, 则会影响新闻客观性, 也不利于受众对对新闻事件的真实信任。应积极做好“通过事实说话”, 个人主观立场或意向通常会隐蔽于新闻事实选择、侧重及强调中。相同的新闻事实, 个人主观立场或意向可通过叙事方式及角度, 在叙述中充分表现出来。
在新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 要求消息类电视新闻在采写中特别注意新闻背景、视角、现场感及采写手法的处理, 以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效果及价值。
参考文献
[1]任占文, 眭海霞.新媒介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12, 11 (6) :120-122.
[2]郭静.关于电视新闻人物专访采写的研究[J].新闻传播, 2014, 11 (7) :201-202.
短消息类 篇9
5月18日左右,有人以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小道消息,传宁波水产品检出霍乱菌,并已有多人因吃螺类水产得了管源线粒虫引起脑膜炎。对这一传闻,农业部高度重视,有关司局立即致电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情况。经该局证实,20日,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对这一消息已正式否认,他指出,经向有关部门和食品检验检疫机构全面了解核实,目前,宁波并没有检测出霍乱菌,也未发现有人因吃螺类水产品而引起脑膜炎的病例。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当前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请广大民众提高警惕,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员散布谣言扰乱民心,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和食品消费。另外,农业部还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本刊辑)
短消息类 篇10
关键字:短消息;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日益增大。现代远程教育这种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理想教育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得到极大的发展[1]。目前,国内远程教育的学生交互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电子邮件和BBS作为主要的服务手段和形式,尽管经过努力改进,但学生积极参与程度仍然不高。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短消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短消息技术迅速跨越了SMS(文本短消息)、EMS(增强文本短消息)和MMS(多媒体短消息) 这三个发展阶段,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与传播方式,可以说是异军突起。近年来我国己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大国,手机和短信的使用呈爆炸式增长,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利用短消息构建符合我国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平台,对于提高学生参与远程学习的有效手段,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学生之间协作式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育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二、短消息技术
短消息服务(SMS)是一种标准、廉价、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方式,在通信网络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客户可通过短消息很方便地获取到各类消息[2]。移动电话之间可以互相收发短信息,内容以文本、数字或二进制非文本数据为主。与语音传输以及传真一样,是移动通信网络所提供的一种重要电信业务。通过无线信道进行传输,由特定的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完成存储和转发功能。是一种普及程度很高的信息交互手段,其普及使用的程度大大超过计算机终端,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深受广大用户的喜欢。
1.短消息业务类型
常用的短消息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3]:点到点消息业务和外部信息源到手机业务。
(1)点到点消息业务。手机或特定手持设备之间相互发短消息。手机或特定手持设备将短消息经过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等设施发送到短消息服务中心,再由短消息服务中心将该短消息内容转发到目标地址。是一种由一个移动电话或手持设备发起并终止的长度受限制的发送方式。点到点消息业务是通过短消息中心的存储转发来实现短消息在手机或手持设备之间的相互传递。
(2)手机与外部信息源之间的短消息。主要指手机发送请求信息到外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将应答信息传递给手机。外部短信息实体(ESME),是基于TCP/IP协议网络或X.25网络开发的短信息应用系统(SMSAS)。手机与其他外部信息源之间要进行互发短信息,在外部信息源和短信息服务中心之间需要点对点协议(SMPP),将短信息内容直接发送到短信息服务中心,也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短信息点对点协议(CMPP)、中国联通短信息网关接口协议(SGIP),或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短信网关协议(SMGP)等接入互联网短信息网关(ISMG),再通过该网关接入短信息服务中心,最后,由短信息服务中心将短信息内容转发到目标地址。
2.短消息实现方法
短消息有两种实现办法[3]:一种是通过服务器连接无线发送模块直接发送,另一种是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网络建立短信息处理平台。前者单条信息手发时间长,可扩展性差。第二种方法节省时间、动态性、开放性、可拓展性较高。
3.短消息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
短消息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用户上行一条信息,经短信息中心(SMC)由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路由到短信息网关(SMG),再由SMG根据SP的特服号,经公共互联网路由到特定SP的短信息网关,SP的短信息接收模块监听到由用户上行的信息,将此信息转交给短信息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交给短信息发送模块分发给SMG,再由SMG路由到SMC,最后由SMC传递给用户。其中用户到SMC之间的通信采用GSM协议,而SMC到SMG以及接收模块,发送模块到SMG再到SMC之间的通信,中国移动遵循CMPP(China Mobile Message Peer to Peer Protocol)协议,中国联通遵循SGIP(Short Message Gateway Interface Protocol)协议,中国电信遵循SMGP(Short Message Gateway Protocol)协议。
短消息处理平台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4]:短信息接收模块、短信息业务处理模块、短信息发送模块。其中短信息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必须遵循相关移动通信的通信协议,如中国移动通信的CMPP协议、中国联通的SGIP协议和中国电信的SMGP。因此,对于短信息平台来说,主要就是开发短信息业务处理模块。
(1)短信息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分别支持中国移动的CMPP协议、中国联通的SGIP协议中国电信的SMGP协议,负责接收来自各自短信息网关的短信息,可同时接入多个短信网关,如接入北京移动的同时,也可接入上海移动,所谓的短信息接收模块实际就是一个服务器端的监听程序,同时在服务器端的不同端口监听来自不同短信息网关的信息。
(2)短信息业务处理模块
短信息业务处理模块是短信息处理平台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复杂的模块,负责对不同用户的各种消息进行分类处理。包括多个具体应用接口模块和多个转发模块。对不同的运营公司分别进行定时发送和分开转发。
(3)短信息发送模块
短信息发送模块主要是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发送到用户所在的运营商的短信息网关,与短信息接收模块一样,可以发送到多个不同运营商的短信息网关。
三、短消息在远程教育管理中的优势
1.操作方便、互动效果好、价格便宜
用手机发短信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任何拥有手机或小灵通的用户都会发短消息,不需要进行培训,老师想发信息时,只需通过平台输入相应的内容到学生手机号码,学生就能接收到相应的信息[5]。另外,学生也可以实时地接到老师发给他的信息,并及时地进行回复,在对多个学生进行发信息时,可以利用短信息处理平台中的群发功能,一次性地发送给所有学生,而不需要去逐个发送。一般情况下发送一条短信只需要0.1元,又有不少针对学生的更加优惠的校园卡,现在很多手机用户使用的是动感地带的套餐卡,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2.短信息的移动性、有效性
短信学习环境的移动性,对于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说,他的学习环境都不是固定的,当上课的时候,他有可能在外地出差,也有可能正在上班,短信息具有的移动性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身”,且“短、平、快”地进行学习,因此,才是真正地实现了学习自主性[6]。短信息的接收环境相对单纯,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学生接收到一条短信不知道内容的情况下,总有一种打开短信立即阅读的欲望,对信息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信息的有效阅读率较高,利用短信息的有效性为短信学习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短信息的这种特点,可以学生发送特定的学习内容,如学生之间可以用英语进行短信对话和单词、句子学习。
3.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学生在接受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难免要说明自己的个人情况,对于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也需要综合考虑到他们的隐私问题。平台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以及短信仅包含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的基本通知,并不涉及学生的相关隐私。而且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可以查看,如本班的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发布信息,管理人员可以修改学生的错误信息。所以平台的使用并不会对学生的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影响。
4.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现在开发的短信息处理平台非常注重人性化服务,学生可以定制各类短信,如每日笑话、天气预报、新闻时事等,也可以从中下载手机铃声、各类精美图片等[5]。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日或者其他节日等制定一些定时发送的短信,给学生最温馨的祝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四、结语
短信息提供的低成本的通信方式理应对教育产生影响,通过精心的设计,有可能对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新的手段或机会,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固然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中,学生有被动的一面,但学生也有及时获取学习相关信息的愿望。实践表明,只要老师发出的短信息有足够多的内容,学生也会有足够大的积极性进行参与。短信与已有的教学管理数据库在技术上容易结合,有可能给教学管理的某些环节提供便利、经济的新方式。在一些特定情景下,短信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便利工具和可能性。手机短信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相信将逐步增加,对教育蕴藏的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参考文献:
[1] 刘海苑.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6.
[2] 郑林芳,张宇,高金华.电子政务进程之短信息平台建设与推广[J].大众科技,2005,79(5):44-46.
[3] 关蕴强,聂瑞华,卢和琰,刘海星.短消息技术在移动远程教育上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6,9:86-89.
[4] 王敏,童小念.基于Servlets技术的短信平台开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82-84.
[5] 何晓君.利用短信平台进行远程教育管理[J].科技论坛),2005,17.
[6]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探索[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16(1):61-72.
短消息 篇11
西门子医疗集团新推出的Ysio不久前得到了FDA的510(k)市场准入证。这是一款数字X线系统,带有无线探测器(wi-D),可灵活放置。负责西门子血管造影术、心脏和X线系统的副总裁Claus Grill认为,这款系统通过简化X线摄影常规程序,可减少使用者的工作量,并能根据患者的需要通过交互式彩色触摸屏利用无线探测器和直观控制进行设定。西门子公司表示,Ysio相当于一个综合指挥中心,它拥有500余个自动定位系统,还有着电力辅助运转、独一无二的表格(table)设计,以及wi-D和便于系统使用的彩色触摸屏面板,从登记注册到图象数据管理,使用者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流程。
医疗市场中电源需求快速增长
英国敏思咨询公司(IMSResearch)的调查显示,中国医疗市场的商业电源销售额到2012年将增长至1.36亿美元以上。在此期间,医疗将成为所有电源应用领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复合年均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将达18.9%左右,但规模仍然较小。
(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www.imsresearch.com/press_release_details.html&press_id=122)
这项横断式研究注包括中老年男性和女性右膝部的MRI成像,超过三分之一的参加者存在一侧半月板撕裂或半月板损伤或切除的情况。报告中称,许多人在这之前的数月里并未感到膝盖疼痛或僵硬。接受骨关节炎X光检查的患者中,半月板损伤尤其普遍。因此,对年纪较大的患者进行膝盖疼痛的检查时,临床医生应该多关注半月板损伤。
注:横断式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指观察只涉及某一时间点的母群或现象的一个样本。
9月18日
CT结肠成像在大腺瘤和癌症检查中的准确性
在一项2600例无临床症状的研究中,参加者来自15个研究中心,年龄为50岁及50岁以上。比较CT结肠成像和光学结肠镜的检查结果发现,经光学结肠镜检查出的大结肠直肠腺瘤和腺癌的患者中,90%也同时被CT结肠成像检查出病变,另有10%的病例未能被CT结肠成像检查发现病灶。
9月25日
药物洗脱支架或裸金属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马萨诸塞州一项关于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报告表明,在被匹配的一组人群中,把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与接受裸金属支架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其死亡率和重复靶血管血运重建率(repeat target-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rates)明显较低,那些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没有ST段抬高(ST-segment elevation)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栓塞形成率得到了降低。
10月2日
Ⅰ型糖尿病的连续监测血糖和强化治疗
在这项随机性实验中,接受强化疗法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0~10.0%)被分为三个指定的年龄组,并被分配接受连续血糖监测或日常监测。26周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最先发生变化。连续监测血糖的同时,对成人进行改进的血糖控制,但对患Ⅰ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不进行血糖控制。
【短消息类】推荐阅读: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06-25
校园新闻写作:会议类消息05-21
运动会消息类的新闻稿09-28
地产短消息11-15
消息评析10-24
消息平台10-15
消息模型06-21
坏消息06-24
交换消息08-18
消息写作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