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应用

2024-10-26

解释应用(共12篇)

解释应用 篇1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已成为三维地震勘探构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灵武矿区羊场湾井田采区补充勘探三维地震的原始资料品质好, 处理参数得当, 所得的三维地震数据分辨率和保真度高。为地震属性解释采区小构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多种属性综合解释, 使地震解释更加精确。

1 地质概况与地震地质条件

1.1 地质概况

井田全部被新生界地层所覆盖, 属隐伏式煤田。根据钻孔揭露显示, 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上田组 (T3s)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 (J2y) 、中统直罗组 (J2z) 、上统安定组 (J3a) 、白垩系下统宜君组 (K1y) 、第四系 (Q) 。其中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 地层平均厚度295m, 共含煤层32层[1]。

采区主体构造为一背斜构造, 期间伴有小型的褶曲。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共发现断层29条。

1.2 地震地质条件

勘探区内地形低缓平坦, 起伏不大, 多系风成垄状及新月形流动的沙丘, 间有植被固定、半固定沙丘, 形成沟坎相间、沙丘密布的地貌景观。勘探区有村庄分布对野外施工影响较大,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复杂。第四系由底部砾石层、中部黄土层、上部风积沙层等三个松散层组成, 在全区广泛分布, 且厚度较大。表浅层岩性非常干燥、松散。本区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复杂。区内煤层顶底板基本上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 可见煤层与围岩密度和速度差异较大, 波阻抗差异明显, 具备地震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本区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综上所述, 本区属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区。

2 地震属性分类[2~3]

地震属性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学者分别提出过不同的属性分类。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 可以根据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把地震属性分成八个类别:时间、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相关、吸收衰减、速度。地震属性的类型很多, 要根据解决的地质问题来选择相应的地震属性。

从现有的地震解释系统看, 所涉及到的地震基本属性有以下26种:均方根振幅、半幅能量、平均数量、最大数量、瞬时频率、瞬时相位、最大振幅、最小振幅、平均振幅、平均波峰数、平均波峰数、平均波谷数、平均波谷数、弧长、临界值、平均能量、零相位数、正负相位比率、优势频率、带宽、带宽、带宽、振幅和、正极性振幅和、负极性振幅和、能量和。

3 地震属性优选

从地震数据体中可以提取很多地震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地层物性特征的具体反映, 例如, 有反映储层含油气特征的地震属性, 有反映煤层厚度或断层、陷落柱特征变化的地震属性, 也有反映煤层吸收衰减的地震属性, 还有研究裂缝发育带的地震属性。因此, 针对具体问题, 必须从众多的地震属性中挑选一些有针对性的地震属性或属性组合, 即进行从多到少的地震属性优化分析。

4 地震属性技术在本次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断层的存在, 这不仅阻碍了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 而且有因断层的位置不明或偏差, 造成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可能, 以前受解释技术限制, 对小断层解释精度稍差。本次将通过地震层间属性分析技术对该采区的地震资料进行深入解释与分析。本次利用目前功能强大的Geoframe解释软件, 提取了26种地震属性, 最后经优化选择了对断层反映较好的8种地震属性参与了解释。这8种属性分别为:均方根振幅、最大数量、最大振幅、能量和、弧长、平均能量、正极性振幅和、负极性振幅和。落差小的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显示同相轴的扭动较小, 不易识别。在地震属性图上会出现属性值的渐变, 其渐变的走向与断层的走向基本一致。从图1可以看出当断层的落差大时在属性图上反映出明显的异常其属性值变化较大, 而落差较小的断层在属性图上异常也存在, 其属性值变化小。依靠属性图上的异常反应, 可以检查常规时间剖面解释的可靠程度, 大大地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和准确性。解释的3条断层, 在巷道的发掘过程下面的均得到了验证, 且解释的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充分体现了属性解释在识别小的断层的优势。

1) 1号断层三维解释正断层, 断距0~20m;巷道发掘正断层, 断距20m。

2) 2号断层三维解释正断层, 断距0~8m;巷道发掘正断层, 断距6m。

3) 3号断层三维解释正断层, 断距0~10m;巷道发掘正断层, 断距8m。

图1上部分为常规方法解释的2条断距较小断层, 下部分为利用4种地震属性参数 (均方根振幅、最大数量、能量和、弧长) 属性解释的成果, 绿色圈出2条断层为时间剖面解释的4号、5号断层, 多种属性参数综合解释, 大大地提高地震解释的可靠程度如图2所示。

本区解释的29条断层中落差小于10m的断层14条, 运用常规的解释手段很容易遗露小断层。运用多种属性解释和常规发法综合解释, 两种方法解释的结果, 做到相互检查, 相互验证。

5 结论

1) 对于品质较好的三维地震资料, 可以利用多种地震属性解释, 提高解释的精度。

2) 在三维地震多种属性综合解释, 在发现小断层上有很大的优势, 是以后的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的主要发展方向, 为以后矿井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神华宁煤集团羊场湾煤矿13采区及二分区深部补充地质勘探三维震勘探报告》[R].天水: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2010.

[2]张玉中, 杨永波.运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层厚度[J].煤炭技术, 2009.28 (3) 126-129.

[3]崔若飞, 李晋覃, 庞留彦.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31 (3) :267-270.

解释应用 篇2

当代英国的法律解释比较发达。这一方面与法律解释理论在全球法律界的复兴有直接关系,更主要的是因为其特有的判例法传统。仅就判例的适用来说,法律解释理论与方法用处并不太大,但在成文法越来越多、法律体系的构成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法律解释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成为判断法官水平高低、能否正确贯彻立法意图的基本标准。本文介绍的是在英国法律界广泛应用并有历史传统的三项法律解释基本规则,即字义规则、黄金规则和除弊规则。在法律条文存在含义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英国法官常用这三项规则之一对法律作出解释。在那些疑难案件中,不同规则的.适用可能导致不同结论,所以选择何种规则尤显重要。下面便是应用这三项规则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字义规则

字义规则(LITERALRULE)是所有法律解释规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根据这一规则,如果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是清楚的,即使该字面含义会导致明显的荒谬结果,法官也必须遵循该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实际上,把字义规则作为一项规则有些牵强,因为字义规则实际上就是“无解释”的规则,即如果法律的字面含义是清楚的,则不需要作任何解释。但是,在复杂的法律活动中,另外一些解释方法经常对这种“无解释”提出挑战,从而使法律的解释结论背离了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所以原来一贯的、无需阐明任何理由的做法便形成了一项实在的解释规则。以下是英国法官对这一规则的一些应用案例。

(一)怀特利诉查普尔案(1868)(Whiteley v Chapell)

某甲因为以一位已故选民的名义投票而被指控“冒充有投票权之选民”投票。高等法院分院的判决指出,对刑事法律应当本着有利于被告的原则作严格的解释。即使只从字义上看,由于已经死亡的选民不可能再“有投票权”,因此对被告的指控不能成立。

(二)伦敦及东北铁路公司诉贝里曼案(1946)(London &North―Eastern Railway v Berriman)

一名铁路员工在铁路线上给信号设施加油时被一列火车撞死,他的遗孀某乙认为铁路公司违反了法定义务,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有关规章规定,当安排工人“更换或修理铁轨”时,铁路公司应当放置警示标志。上诉法院的判决认为该规定应当适用于本案的情况,但上议院以3比2的多数撤销了上诉法院的判决,认为应当运用字义解释规则处理本案,即有关规章的规定的情况不包括本案中的死者给铁路信号装置加油的情况。

(三)费希尔诉贝尔案(1960)(Fisher v Bell)

一个商店老板因在其店铺橱窗里展示了一个带有价格标签的弹簧刀而被指控“提供销售攻击性武器”,违反了《攻击性武器限制法》(1959)。高等法院分院在判决中指出,“提供销售”一语应取其字面含义,以保持其与合同法中的用语一致的含义,而且被告将弹簧刀展示在橱窗中无异于一种交易邀请。尽管这种纯粹字义的解释方法可能引起该条款与《攻击性武器限制法》中的其他条款发生矛盾致使其他条款无法适用,但这种方法与解释刑事法律条款通常采用的严格方法是一致的。

(四)沃尔沃克诉贾尔斯案(1970)(Wallwork v Giles)

为维护交通安全而制定的一些关于“呼吸试验”的法律实施初期,某D因拒绝做这种呼吸实验而受到指控。被告拒绝配合的理由是:法律规定,“身着制服的警官”要求司机做呼吸试验时,司机应当服从。而要求某D做这种试验的警官虽然穿着警察的上衣、裤子,但没有戴头盔。治安法官在判决中认为,警民执行此类职务时不戴头盔,。因此应当认定该警官没有“身着制服”,据此宣判某D无罪。但是,高等法院分院认为,立法机关制定该法律时的意图十分清楚,即警官必须身着制服以易于识别,即使不戴头盔但不影响他人识别其为警官,因此认为被告人某D构成犯罪,并将该案发回重审。

二、黄金规则

黄金规则(GOLDEN  RULE)是指,如果运用字义解释规则出现荒谬的结果时,法官应当寻求字词的其他含义以避免荒谬结论的出现。布莱克本勋爵在1878年的一份判决中指出,黄金规则就是将整个成文法看作一体,赋予那些字词通常的含义,除非仅仅考虑文字本身会产生很大的矛盾、荒谬或者麻烦并足以使法官意识到不能在通常含义下使用该字词。

解释应用 篇3

【关键词】测井;模型; 二次解释

近年来,中国各油区储量套改一般采用岩心分析与生产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建立测井二次解释模型,以期在进行测井资料定性和定量解释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满足勘探和开发的要求。但各油区由于受取心,试油资料和测井资料的限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最终解释模型也各不相同。

1.对储层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校正

储层非均质特征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结果能否准确反映储层特征意义重大,它决定开发方案的部署与老油田的挖潜对策,有效的方法是用取心井分析化验资料去检验解释结果,油田实验测定空气渗透率与测井解释渗透率对比,其平均绝对偏差4。8平均相对偏差1,5,其解释精度可以 满足开发阶段油藏描述需要。测井 环境如井径,井壁粗糟度和围岩等不可避免地对各种测井曲线产生影响,使测井曲线发生歪曲,至使直接用这些测井曲线难以取得较好 的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效果。目前,用计算机对测井曲线环境影响进行自动校正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理论研究或建立数学模型校正软件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在中子,密度与声波孔隙度测井中,声波测井曲线受井眼影响较小,但当扩径严重或井壁极不规则时,声波时差明显增大。对此,可采用类似密度测井曲线的编辑方法来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首先计算出解释层段的声波时差上限值;再采取逐点检验与近似校正的方法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感应电导率薄层响应校正的方法是,首先假设井下将地层为层状分布,地层电阻率沿径向变化不大,其沿井深方向呈台阶状变化。测量的视地层电阻率,地层厚度,围岩电阻率及仪器响应的函数。根据感应线圈系在井下产生电场的分布规律,可以认为目的层与围岩在井下电场中属于并联关系,即测量的地层视电导率为目的层电导率与围岩电导率的加权和。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所有井的测井曲线很难保证是用同一类型的仪器,相同的标准刻度器以及统一的操作方式进行测量和可度的,故各井测井数据间必然存在以刻度因素为主的误差。当利用关键井及标准层建立各类测井数据的油区分布模式后,便可以采用相关分析技术对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校正刻度不统一带来的误差,使测井资料在全油区范围内具有统一的刻度。岩心分析数据的深度归位表明,钻井取心深度与测井深度是两个独立的系统,通常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误差。所谓岩心深度归位就是把岩心深度校正到测井深度上来。深度误差常用曲线相关分析法进行计算,也可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对比移动曲线来进行深度校正。将岩心数据在计算机终端屏幕上按深度画成杆状线,并且有与声波测井曲线相同的纵横向比例,然后通过移动杆状图,使其与声波曲线变化趋势吻合时所对应的深度归位值。

2.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的建立

要建立岩心分析地质参数与测井参数的统计关系,首先须进行单项分析找出最能反映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泥质含量和粒度中值等地质参数的主要测井曲线,然后选择适当的测井资料来建立具体的解释模型。

2.1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利用油井的生产资料,通过测井解释的含水饱和度。生产井一般为下套管井,现有测井技术很难在套管井中测得反映中,高含水率产层含油饱和度的电阻率信息。为此,可用试采资料估算产层的含油饱和度。从理论上说,含油饱和度指的是原始地层的含油饱和度。实际上也可指当产层生产的液流含水率在某一特定经济极限时的含油饱和度。从理论上说,含油饱和度指的是原始地层的含油饱和度。实际上也可 指当产层生产的液流含水率在某一特定经济极限时的含油饱和度。利用馆陶组5口井31快岩样的渗透率资料和以产水率低于40%时对应的含油饱和度试油资料,建立求解含油饱和度的解释模型。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解释模型为(省略)。

2.2孔隙度解释模型

首先,建立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相关联。即在岩心归位及声波曲线标准化的基础上,读取岩心分析孔隙度样品对应的声波时差值,对声波时差与孔隙度进行单相关分析,统计样品123个,有效样品110个,表明该目的层段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相关性好。在高12快(相关系数为0.9118)和高17快(相关系数为0.8499)的表达式分别为(省略)。其次,建立地层压实校正系数与深度相关联。该区目的层埋藏深度浅,为1000~1350m,欠压实作用强,因此用声波时差计算机孔隙度应进行压实校正。可采用威利公式计算取心井不同程度的压实校正系数,其中骨架声波时差取值182us/m,流体声波时差取值620us/m,并按照深度与压实校正系数的对应数值进行拟合,求取无分析化验资料井层的压实校正系数,拟合结果表达式为(省略)。压实校正后的孔隙度,即反映储层储集性能的孔隙度,可由应用声波时差测得孔隙度除以压实校正系数得到。

2.3渗透率解释模型

在一定压差下,储层渗透率可表征为流体通过岩石的能力。其值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岩石颗粒间空隙的连通性,取决于胶结物的性质与含量;二是孔喉截面积,取决于岩石颗粒分选和平均粒径。综合两方面因素可知,储层渗透率与粒度中值,泥質含量及孔隙度等多个参数有关,因此采用单相关与多元回归相结合方法建立渗透率模型。

第一步,研究实测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性。高12快(相关系数为0.8117),高17快(相关系数为0.9008)渗透率与孔隙度呈对数关系。第二步,研究渗透率与粒度中值相关性。通过取心井实测粒度中值,分选系数,泥质含量与渗透率单相关分析表明:渗透率与粒度中值相关性最好。第三步,研究渗透率与孔隙度及粒度中值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将孔隙度,粒度中值引入渗透率建模中。分析回归结果,高17快孔隙度为主因变量,引入粒度中值为附因变量,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系数由0.9008下降到0.678,因此本次渗透率建模只优选孔隙度一个参数;高12快渗透率与孔隙度,粒度中值相关性好,多元回归分析引入这两个参数,相关系数由0.8524提高到0.918.实测孔隙度用压实校正后的孔隙度代替,粒度中值取对应层位实测值,则可求得对应层段的渗透率。随着净围压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压力下渗透率变化的幅度不一致,如18-2-5井岩心,当压力由3.5mpa上升到7.0mpa时渗透率的下降率为45.5%;而当压力由7.0mpa上升至10.0mpa时渗透率的下降率仅为6.7%,说明储层的临界应力为7.0mpa,净围压的伤害率为10%~77%,应力敏感程度从弱到强均有。为此,在采油时必须适当地控制生产压差;当地层孔隙度压力比原始孔隙压力低7.0mpa时应及时采取注水等措施,保持地层能量,避免由于孔隙压力减少和有效围压的增大导致天然裂缝渗透率发生不可逆的降低影响开采效果。

建立解释模型是测井二次解释的重要工作。通过数理统计,作图分析,经验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建立的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对储量套改提供了比较精确可靠的储层参数。另外,也认识到含油饱和度的解释精度与地层水电阻率,地层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和油水粘度比等的解释精度有关。因此,应深入研究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以提高测井解释的精度。

生产测井解释与应用 篇4

1 软件结构及功能简介

油气田投入开发以后, 为了了解生产测井和注入井的工作状态及时掌握油层的出力状况和水淹程度需要进行生产动态测井。生产测井解释平台软件是集成化软件系统, 主要包括6个基本的文件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数据处理、显示、图形输出、数据格式转换。

(1) 文件管理模块主要由为把各项测试项目数据绘制成曲线的曲线参数表, 分析数据和资料的解释成表, 打印纸设置, 重要文件备份, 文件删除。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包括编辑曲线参数、管柱结构、理论井温曲线、曲线深度校正、数据段截取、十字光标、管柱元件等。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应用于校正、编辑、解释测井曲线, 使测井曲线解释图成型。

(2) 显示模块可以提高生产测井解释的效率, 更好的识别多格式的原始数据, 自动统计识别数据的项目和数据总量, 使得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地提高。显示模块主要绘制测井曲线、查看原始数据, 它可以自动生成曲线参数表, 确定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 显示模块是生产测井解释的重要的环节之一。图形输出模块可以把各种生产测井解释的结果生成各种图片文件或者以图片的格式保存, 更好的打印输出测井成果图和解释成果表。图形输出模块中解释成果表主要以以Ex cel格式存储, 使得我们在互联网上更好的应用分析生产测井解释成果, 为研究生产测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可以用于读取各厂家仪器不同存储格式的测井数据, 由于各个厂家不同的数字测井仪和数控测井仪给数据分析和建库带来了困难。目前可转换西安存储测井仪和北航数控测井数据、电子部22所数控数据等多家数据, 另外, 软件留有数据接口, 可扩充其它数字测井仪的测井数据。

2 生产测井应用范围

生产测井是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的主要技术手段, 生产测井解释是生产测井解释现场分析的良好的工具, 较好地实现读取多家数字测井仪器的数据格式, 帮助分析数据, 有利于石油的开发与管理。生产测井主要应用于存储式数字测井仪、存储式数字测井仪和多条测井曲线叠加对比分析。

(1) 存储式数字测井仪主要是存储式井温仪, 存储式井温仪的主要操作过程将设置好的存储式井温仪用试井钢丝将仪器下至测试层段, 将采集到的井温、伽玛、磁定位、含水等多种参数存储于仪器内。测试完毕后, 将数据通讯到计算机内, 即能得到井深、井温、伽玛、磁定位、含水等测井曲线。存储式井温仪可以减少工作人员, 提高工作系效率。

(2) 数控测井仪是生产测井工艺较普遍、较先进的一种测井系统, 它可以监测测井的质量和测井的曲线读取其测井数据, 进行深度校正、曲线解释、数据入库、成果图打印, 提高测井的精确度何准确度。数控测井仪是以车载计算机为核心, 配合其他直读式井下测井仪及各种外围设备来完成各种不同的测井工作。

(3) 生产测井解释平台根据以上两类测井仪的特点, 可以多条测井曲线叠加对比分析将措施前后的测井曲线叠加在同一平面上分析, 判断其措施效果。或将历史测井曲线叠加, 可分析井筒结构及生产层位的演变过程。生产测井解释平台根据可以应用于各种油层的分析, 提高了测井资料校正、分析的可靠性同时也实现了单井不同时期的测井资料对比分析, 为测试井井况动态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图形资料。

3 结语

生产测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把各种测井数据分析应用于油田开发的过程, 它直接关系到了油田的开发与管理。生产测井解释平台也受到了现场解释人员的青睐, 它把数字测井仪的使用和现场解释人员的需要结合起来, 对于现场解释人员分析数据, 了解测井的状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也可以很好地解决现场仪器多而杂的局面, 便于在多家测井仪生产厂家、测井公司的多种测井项目中推广使用, 从而也提高了现场测试的准确度。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管理平台、数据处理、显示、图形输出、数据格式转换、规范测井解释成果图的标准、规范了测井资料的保存、验收标准都离不开生产测井解释平台。生产测井贯穿于油气开发的全过程, 适合于进行动态监测。它可以提高油气田的最终最终采收率, 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好的油气田重要手段。对于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 制定调整挖潜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生产测井解释与应用是关系到石油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我国生产测井数据建库比较困难, 解释成果图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数字化测井仪种类多、成果图格式各异。因此集成化软件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的现状, 使得数据管理、资料分析、解释成果图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更好地应用于石油开发与管理。

关键词:生产测井,解释平台,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志宏, 陶丽玲, 葛广涛, 袁业启.生产测井解释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 (05)

[2]邹存友, 郭海敏.水平井生产测井数据解释模型与实例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 (04)

[3]聂锐利, 郑华, 李洪娟.国外生产测井技术发展趋势[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 (06)

[4]赵亮, 吴锡令, 汪中浩.生产测井多井解释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01)

经济应用文写作名词解释 篇5

文书。

2.上行书: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3.平行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递送的文书。

4.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命令、决定、通告、提示等)

5.发文字号:又称公文编号,发文机关同一年段公文排列的顺序号。(国发 [1997]2号)

6.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

7.主题词:是标示公文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的关键性词语。

8.签发:是发文机关领导人经过审核,在同意发出的文稿上签字的步骤。(机关正职领导人,或授权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

9.注发:是指对领导人签发的文件如何印制、如何发出、发送范围等提出具体 意见的批注过程。

10.呈报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单纯向二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而不要求转发的报告。11.呈报性报告:是指针对涉及面广,特别是涉及其他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工作,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请上级机关审阅并批转有关机关的报告。12.去函:是指本机关为询问事项或请求批准而主动制发的函。

13.复函:是指为答复受文机关提出的问题或回复批准事项而被动制发的函。

14.简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

15.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报告。

16.工作计划:是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段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17.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成绩、问题、经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

18.综合性总结:对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和评价的总结。19.专题性总结:对某个时期的某个方面情况所进行的专门反映和评析的总结。1.公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定体式的公务

20.经济新闻:是指迅速及时地反映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富有社会意义的重要事实的报道。21.动态新闻:及时报道国内外经济的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的消息。

22.综合新闻:是指从各个侧面反映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的综合经济情况的新闻文体。

23.典型新闻:对经济领域中一定时期内比较突出的单位、人物或事物所作的重

点报道,并从中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的新闻文体。24.评述新闻:是指在报道事实的同时作适当评价的新闻体裁。

25.产品说明书:用以介绍产品性能、构造、用途、规格、使用和保管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一种文字材料。

26.经济预测报告:在对一定时期的客观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掌握的经济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后,所写出的评估和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报告。

27.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以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正确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以现实和历史的计划、会计、统计资料以及有关的原始记录和调查材料的依据,对某一地位、行业、单位或部门的所有经济活动或某一项经济活动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写出的反映分析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

28.经济合同:是指平等民主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定立的合同。

29.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并作必要的测算,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从而写出的反映这一可行性研究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30.招标书:招标人在进行某项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或合作经营业务或大批物资交易之前,所发布的用以公布项目内容及其要求、标准和条件以期择优选择和取送的文书。

31.投标书: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书的要求,提出的应标能力和条件,投送给招标单位的文字材料。

32.审计报告: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空间或是某一项审计工作后,向委托者或授权者提交的全面反映审计情况、分析结论、评价结果及处理意见的书面报告。

33.涉外经济文书;是指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等各种对外经济往来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书材料。(意向书、备忘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贸易合同、国际劳务活动等)

34.涉外贸易合同:在实施对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活动之前,当事人所定理的明确规定双方在贸易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书。

35.中外合资经营合同: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同中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投资设立合资企业时,为明确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定立的合同。

36.起诉状:是原告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及其理由和依据,以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一种书状。

37.答辩状:是指被告或被上诉人,针对原告人或上诉人提出的诉状请求及其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答复或辩驳的一种文书。

38.上诉状:是指诉讼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不服,依照法律程序和规定的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重新审判的书状。

39.申诉状:是指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或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效力的法院判决或裁定不服,认为存在错误,向人民法院提请重新审查案件的书状。

40.经济工作研究:针对某一个现实经济问题加以研究,探明存在问题的原因,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推进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提交经济效益的一种文体。

41.经济论文:是对各种经济现象及观念进行研究,并表述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文章。它既是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凭信,又是反映经济研究成果的工具。

42.观察:是指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出发,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自然条件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能动的考察活动,是经济论文写作获取资料的基本途径之一。

43.实验:是写作经济论文获取资料的基本途径之一,即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人为地创造条件,控制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

解释应用 篇6

关键词:静态效应 地表不均匀体 中值滤波

1.引言

在大地电磁测深勘探中,由于地表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使实测视电阻率值发生畸变,这种畸变一般在双对数坐标中表现为向上(或向下)平移一个固定的值,相当于整条曲线乘以某一系数,因此在数据解释中不得不考虑这种静位移的影响。如何压制甚至消除这种影响,成为大地电磁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压制静位移的方法,静态效应的校正方法目前有:空间滤波法,中值滤波法,汉宁滤波法,EMAP滤波法,相位换算电阻率法,磁场实测资料法(不常用),曲线平移法,小波分析法,联合反演方法,直接二维反演方法,方向滤波法,带相位的滑动滤波法等。这些方法的校正原理和对资料的要求各有不同,其校正结果也有所差异。

2.静态效应的特征

要进行静态校正,首先必须对其特性有所了解,查阅资料总结,静态效应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征:

1.浅部的小规模的电性不均匀体在大地电磁测深过程中会产生静态效应;

2.静态效应使视电阻率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数值,这个数值与频率无关。

3.静态效应只影响电场数据的观测,而不影响磁场数据的观测;

4.在双对数坐标系中,视电阻率曲线会沿视电阻率轴上下整体偏移,不改变曲线形态,而相位曲线不受影响;

5.静态效应的影响从浅部一直到深部,在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上,静态效应表现为直立的密集的视电阻率等值线,或垂直的纺锤形局部封闭等值线,或更为复杂的形态。总的图像特征是横向范围不大的陡立密集等值线。

6.在严格的二维地质条件下,只有TM方式受影响。在三维条件下,TE和TM方式都受到影响。

7.在低阻静态体上方的视电阻率曲线整体向下偏移,在静态体两侧的视电阻率曲线反而有小幅度的向上偏移,静态效应在低阻静态体靠近源的一侧影响范围大于远离源的另一侧。

8.在高阻静态体上方的视电阻率曲线整体向上偏移,曲线中低频段偏移值小于高频段,在两侧的视电阻率曲线会有小幅度的向下偏移,静态效应在高阻静态体远离源的一侧影响范围大于靠近源的一侧。

3.模型校正及分析

1)简单模型

模型一为水平界面地表存在低阻体模型静态效应正演模拟及校正,模型中地表0点处存在一个电阻率为10欧姆米大小为40X4米得低阻体,在地下2000米处有一水平界面,界面上方電阻率100欧姆米,下方电阻率为1000欧姆米。模型二为倾斜界面地表存在两个低阻体模型静态效应正演模拟及校正,在地表-600至-400点及400至600点处有两个电阻率为20欧姆米的水平低阻体,地下有一倾斜的界面,界面上有两个突起。

由模型一和二的结果可以看出,TM模式受静态效应的影响非常严重,等值线图上呈现向下延伸很深的低阻条带,对地下的纵向电性界面有较大的干扰作用,严重阻碍了地下界面的探测。经过静态校正后的图形基本消除了静态效应,基本能够反映地下界面形态和深部的异常体电性分布特征。

2)复杂模型

模型三为复杂地电模型,模型四为一复杂地电模型与地表三个不均匀体的AMT正演计算模型。模型中地面有三个不均匀体电阻率依次为30、500、30欧姆米,其大小依次为100×50米、200×50米及100×50米。做出视电阻率断面图后可见TE模式视电阻率静态效应相对较弱,不论低阻体、高阻体其向下延伸到约10Hz就结束了。下部较好的反映了下部的地电特征。而在浅层视电阻率断面图很复杂,反映了静态效应的结果。而TM模式的视电阻率断面图,从上到下都很复杂,其主要是静态效应造成的结果,宏观上看,整体视电阻率零乱,看不出下部的地电特征。

由静态效应校正后的结果与之前的对比可见,TM模式静态效应校正后的视电阻率结果与无静态效应的结果相似度较高,静校正效果较好;而TE模式的相似度相对较低,其中的静态效应尚未完全校正掉。

4.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出:

(1)浅层电性不均匀体的存在使视电阻率曲线产生严重畸变,在二维情况下,这种静态效应影响尤其表现为TM模式的电场中, 如不加以校正,将会使深部构造严重失真。

(2)在静校正前,如果能够很好地判别出引起静态效应的地表不均匀体为高阻体还是低阻体时,将对静校正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为高阻体,则校正的幅度相对要小一些,但如果为低阻体,则校正幅度相对要大些。

(3)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具体地质信息,比较多种静校正结果,有选择地对某一测线或某一工区运用综合静校。

参考文献:

[1]李韦文.浅层电性不均匀体对大地电磁测深的影响及其校正[M].电磁方法研究与进展,1993:125-133.

[2]苏鸿尧,何展翔.表层电性不均匀对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畸变研究[J].2000,19(3):103-106.

[3]解海军,陈明生,阎述.利用小波分析压制静态效应[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26(4):61-65.

[4]陈清礼,张翔,胡文宝.南方碳酸盐岩区大地电磁测深曲线静态偏移校正[N].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21(3):30-32.

[5]Bostick,F.X.,Electromagnetic Array Profiling(EMAP),(56th)SEG Annual Meeting Expanded Technical Program Abstracts with Bilgraphics,1986:60-61.

轻烃综合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篇7

1 轻烃自动定性及解释方法分析

轻烃是一种构成十分复杂的混合物, 且在C9以前的化合物多达100多个, 通过对各化合物的色谱峰的峰值以及峰高等进行检测分析。由于所测量的数值过多, 如何从而以上这些测得的信息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应用轻烃参数识别储层的流体性质, 主要依据的是烃中的一些成分在与不同的流质中的含量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 而找出这些参数需要的是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反应出这种变化, 因此, 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轻烃中所含有的各种化学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对于储层中原油烃类物质的储存控制因素的基础上的。

轻烃组分自身特特性 (如其沸点、溶解度等的基本题型) 决定了轻烃在通过的储层所面临的压力、温度等储藏情况下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 通过找出这些细微的变化就可以作为判别轻烃参数的理论依据。C1~C4之间的烃类常温下为气体, 而C9以后的烃类物质的化学特性相对较为稳定, 因此无法通过其在不同储层的变化来作为轻烃参数的理论依据, 而在两者之间的一些烃类是轻烃中储量最大且组分最全面的, 最适合通过测量其变化来得出所需的参数。

2 储层原油烃类特征的主控因素及影响因素

储层原油由烃源岩生成排出后运移到储层中聚集, 在转运的过程中其会受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的控制, 而后在储层中受到各种作用 (如热演化作用、水洗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 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我们认为在同一区域的原油所承受的变化都是相同的, 因此, 通过对样品进行分析即可得到需要的储层的数据。

3 建立起原油烃类参数的综合解释模板

根据不同成因类型及不同演化阶段的轻烃特征, 将其根据以上特性来进行划分, 并将这些总结归纳成各个区块的轻烃解释模板。在建立模板时, 根据不同的轻烃中组分的物理与化学形式以及烃类物质在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因素, 表1列举了12个比较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指标作为评价样品流质性质的优选参数。

以上这一解释模板是由气层限定值;限定值;指标权重表等四部分组成的, 能够从储层气层的评价、储层的含油性评价以及不同的流体性质表现出不同的烃类特征等等方面对油层进行表述。以上这些参数指标对解释结果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还为每个指标设定一个权重值。权重值指的就是这些指标间的相对的解释重要性, 相当于给每个指标附上一个分数一样, 分数高的, 对解释的重要性就大, 分数低的, 对解释的重要性就小。以上模板中指标是可以增加和减少的, 以及根据不同的油田, 不同的地质特征, 模板中的最大值和权重值是可以进行灵活调整的, 这样才能提高模板的适用性以及解释的符合率。

结语

在原油的勘探过程中, 通过使用过轻烃综合解释的方法能够实现对于轻烃类物质色谱峰的快速、准确的识别, 通过利用轻烃类物质的物理与化学特性能够快速的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 从而保证录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轻烃分析技术应用在储层流体性质评价中, 解释评价参数选取是影响其解释符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建立多参数综合解释模板自动进行储层流体性质的评价方法, 对流体性质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 为轻烃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借鉴。

关键词:轻烃分析,参数选取,解释模板

参考文献

[1]李玉桓, 夏亮.轻烃分析技术在勘探上的应用[J].录井工程, 2005, 16 (01) :5-8.

[2]郎东升, 岳兴举, 等.油气水层定量评价录井新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50-55.

解释应用 篇8

自1994年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推广应用以来, 在各大矿区迅速得到推广, 并成为采区构造勘探的首选技术。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1年10月, 全国共完成三维地震勘探项目150个, 面积460km2, 物理点45万个[1]。但是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方法仍采用以“骨干”剖面的网格“层解释”为主, 通过解释一张张二维剖面来描绘三维地震资料, 认识三维空间, 这样就很难从三维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构造和地层特征, 很容易忽视一些构造细节;且用抽稀的二维剖面来解释三维资料是对三维数据体中丰富的三维地质信息的极大浪费;不仅工作效率低, 解释成果精度低, 还往往造成断层的可靠性低。

1996年以来, 国内外地球物理专业研究人员逐步提出了“全三维解释”、“体解释”思路, 并探索了解释方法[2,3,4,5,6,7], 包括精细合成记录制作、设置拾取种子点, 层位自动、半自动追踪, 三维可视化解释、线面体交互分析等, 主要应用于浅层的河道砂体、特殊岩性体等描述, 袁淑琴 (2006) 在歧口凹陷利用连片三维开展了层序地层三维体解释研究, 提高了岩性油藏的描述精度和钻探成功率[7]。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尤其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而言, 由于地下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地震勘探成本的投入少和地震资料品质的制约, 大部分解释人员仍倾向于采用手工解释, 认为在解释中可以更多、更灵活地处理构造组合关系, 可以使解释成果更加合理、准确。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体解释”方法并未得到推广应用。

本文以淮北矿务局祁南煤矿某采区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经过原始资料重新处理, 对原解释方法进行改良, 采用体解释方法, 重点应用于主采煤层的小构造精细刻画, 解决了小断层不易识别、断点位置不易确定的难题;并应用于火成岩侵入的预测研究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体解释方法

三维地震勘探是一个间接的物探方法, 而理想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应该是融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多个专业, 包括构造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且遵循从宏观了解到微观研究, 再到宏观升华的认识过程[4]。丰富的煤田采掘资料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目前对于三维地震资料体解释比较统一的认识是:“以三维可视化立体显示为基础, 以地质研究对象为目标, 从点、线、面、体等多渠道以及数据体的多侧面, 全方位解剖三维地震数据体, 最终获得三维可视化成果展示等”[8]。换句话说, 就是从传统三维地震解释中的二维骨干剖面解释中跳出来, 突破解释方法的局限, 直接利用三维空间中数据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解释、综合研究并表现成果。三维地震资料体解释方法是以三维可视化为工具, 以地质观点为主线, 结合煤矿丰富的采掘资料, 初步了解主要构造方向, 并充分利用地震属性等方法, 尤其是方差体[9,10,11,12,13,14,15]、蚂蚁体、局部构造熵等不连续性检测技术在小构造解释过程中的优势, 采用多种解释方法相互验证, 综合分析, 以达到对三维数据体的精细刻画。

经过多个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项目的实践, 摸索出了一套能够基本满足期望的三维地震资料体解释方法 (图1) 。这套方法是对以往资料解释方法的改良, 并充分发挥现代解释技术, 特别是可视化技术的使用, 使得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认识从平面延伸到三维空间, 并利用多个数据体、多种地震属性进行地质解释, 多方法进行相互验证。在构造解释前, 充分了解该资料的特点及该矿区主要构造方向、是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等地质信息, 运用多种方法对资料进行可视化浏览 (以勘探线为主或以连井剖面为主) , 确定构造宏观特征, 初步发现地质异常信息及部位, 继而确立主干解释剖面方向及其网度。在构造解释过程中, 以主干剖面构造解释为主, 在可能的条件下自动追踪层位, 多方位动态检查解释质量, 修订解释结果。在小构造解释过程中, 充分发挥现代新技术的优势, 利用方差体、蚂蚁体、局部构造熵等方法技术对小断裂 (裂缝) 进行多方法检测和比对, 不仅可以参照不同属性体的时间切片, 还可以借助于自动层位追踪的结果进行沿层切片的显示, 并结合实际炮检点关系图, 分析村庄、水塘等障碍物对资料的影响程度, 对小构造综合分析, 去伪存真。利用不同的显示技术客观地揭示了反射层上断层面之间的相互切割、搭配和组合关系, 并结合层位信息确定该构造与该层位的空间交切位置, 最终形成需要的各种地质图件。

2 体解释关键技术

(1) 层位标定技术。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工作是三维地震体解释工作的基础, 是将已有的地质资料和地震剖面结合起来的桥梁。三维地震资料空间标定要比常规二维地震剖面的标定更直观、更清楚。尤其是钻井钻进过程中钻遇不同煤层时, 往往受到孔斜的影响, 使得钻遇不同煤层的空间位置不同, 不可能是垂直的, 甚至有时其平面投影点之间的距离达几十至一百多米, 这就需要对井轨迹进行计算, 从而达到三维空间上的层位标定, 确保层位标定准确。

(2) 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以层位标定工作为基础, 精确标定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地质含义, 以连井或勘探线剖面为主, 设置不同的种子点, 根据地震资料的品质情况选用不同的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能够快速地对标定好的反射波层位进行自动追踪解释。目前, 进行层位自动追踪的主要方法有:波形特征法、相关系数法、最大能量法和平面波分解法等。波形特征法对资料品质要求较高, 相关系数法和最大能量法对资料品质要求不高, 而平面波分解法能够适用于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的数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层位自动追踪, 都需要必要的检查工作来消除该过程中的误差。也可以对数据体进行分块, 然后逐块进行层位追踪, 最终达到对全部数据体的层位追踪效果。

(3) 断裂解释技术。断裂的解释是按照空间上断层面的展布来处理的, 可从方差数据体、瞬时相位数据体、地震振幅属性体解释, 以减少断裂空间组合而引起的多解性问题。断裂系统的空间解释, 尤其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所解释的断裂关系进行空间浏览, 能够更为客观、高效地掌握断裂之间的相互切割关系, 断裂的尖灭等现象。在小断裂的研究识别中, 利用方差体 (或相干体) 、蚂蚁体、局部构造熵等技术并结合多种地震属性、立体的层位特征、倾角变化等多种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并通过多方法对比分析, 相互验证, 筛选一些小的假构造现象, 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断裂解释的具体过程: (1) 主干剖面断裂解释。在层位标定的基础上, 通过对数据体进行浏览, 初步掌握主要的构造发育方向, 初步确定断裂解释方向。 (2) 断层插值。根据所确定的主要断裂解释方向, 解释主要断裂, 并进行空间插值和检查。 (3) 层位自动追踪。以连井剖面上钻孔层位标定的结果作为层位自动追踪的种子点, 也可以加密种子点, 必要时可分块进行层位追踪, 达到对数据体的层位追踪结果。 (4) 三维可视化检查。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所解释的构造等地质现象进行检查, 以确保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5) 多数据体多方法小断层识别。可利用多种方法如蚂蚁算法、方差体技术等对数据体进行分析, 以期达到对小构造的精确刻画。 (6) 三维可视化成果分析与展示。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检查构造空间关系, 并与主要目的层 (煤层) 进行交切等空间关系的确定, 在检查无误的基础上通过时深转换得到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等地质成果。

3 应用实例

(1) 概况。祁南煤矿某采区地层总体走向北西, 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 采区中部发育了较为宽缓的向斜—背斜, 背斜顶部遭到剥蚀, 之后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新生界地层。该煤矿位于宿南向斜的西南部,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 构造复杂。

(2) 层位标定。利用钻孔声波时差曲线,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利用井轨迹曲线进行空间标定, 并与三维空间数据体进行对比, 确定各反射波的地质含义 (图2) 。

(3) 主干断裂解释。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震数据体进行浏览, 初步了解构造格局, 确定主干剖面方向 (不一定沿数据Inline或者Crossline方向) , 按照一定的间隔 (距离) 进行断层解释, 并将所解释的断层进行空间插值, 并组合成断层面, 再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体进行检查, 以确保对主干断裂的控制。

(4) 多属性小断裂提取。采用方差体、蚂蚁追踪技术和局部构造熵技术对数据体中的不连续性进行检测, 以期反映构造分布特征, 并对反映出来的小断层进行综合分析, 借助于实际材料图中的炮检点实际位置, 分析野外施工时障碍物对资料的影响范围, 并对变观范围及其影响范围内的不可靠小断层进行剔除, 最后形成小断裂的平面展布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 在方差体沿层切片上, 断裂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在蚂蚁追踪平面上, 所预测的断裂较方差体更为清晰可见, 能定性表征小断裂的展布特征。在局部构造熵属性平面上 (图4) , 所预测的断裂也有明显的反映。通过对比这几种属性方法的结果, 可对预测出的断裂进行综合分析, 剔除构造假象后, 得到全区构造发育图。

(5) 属性分析。通过精细的层位标定后, 在连井剖面 (或勘探线剖面) 上种植层位种子点, 采用自动、半自动追踪方法对采区范围内的反射波进行追踪, 并提取多种属性 (振幅属性、弧长属性、最大能量属性等) , 结合钻孔资料, 对岩浆岩侵入范围进行比对, 研究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图5为地震数据提取的振幅属性局部放大图, 20-21-5孔为岩浆岩侵入, 21-22-4孔、08-8孔中该主采煤层未有岩浆岩侵入, 其结果与属性预测图上的结果较为一致 (其他钻孔深度未打到该煤层) 。

4 结论

三维地震解释体解释方法及其解释效率、解释精度是以往解释方法不能比拟的, 它为快速评价三维空间中的复杂构造、地质异常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1) 地震体解释方法能够充分挖掘数据体中的地质信息, 使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更加真实、合理。

(2) 地震体解释方法可大大缩短地震解释的周期, 并且能够较为客观地消除人为解释因素。

(3) 采用地震资料体解释方法能够有效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 有利于对构造空间组合关系的掌握。

(4) 采用多种方法对小构造进行分析、解释, 能够提高小构造的解释精度。

解释应用 篇9

近年来, 随着市场项目的不断拓展, 我们的任务越来越重, 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要想顺利、圆满完成工作, 就必须提高各技术人员的生产力。要想提高技术人员的生产效率, 就必须实现各资料的数据化及各数据结构之间的兼容性。本文通过对《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分析研究, 同时结合我队技术队伍普遍使用MapGis制图的特点, 利用LogDraw软件对《新疆伊南煤田察布查尔县加格斯台勘查区详查》项目中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处理, 并最终以有限的人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勘查报告所需的全部成果 (表格及图件) 。

2 煤田地质勘查要求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规范要求, 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需为煤田地质勘查报告提交煤层测井解释成果表、岩性剖面测井解释成果表、地球物理测井解释综合成果图图件 (纸制及电子板) ;各煤层定性、定厚解释图图件 (纸制及电子板) ;全区煤层对比图图件 (纸制及电子板) 资料等。

3 LogDraw软件特点

LogDraw是一个基于个人计算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适用于煤田测井或其它固体矿产测井的测井数据处理程序, 该系统在单孔测井资料处理方面功能强大。该程序集测井数据库管理、原始数据读入、成果数据导出、曲线计算、校正与刻度、插值与滤波、岩性分析、煤质分析等基本功能。该程序定义了各种“模板”, 加上丰富的、可以自由设置的“选项”, 使得用户可以定义本程序的所有参数, 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和方便性。最重要的是它在满足煤田地质和矿井地质的需要时, 还能在程序中实现了输出CAD、MAPGIS图形文件的功能, 使得用户可以将测井成果进入到其它地质图件中。

4 LogDraw应用实例

4.1 创建新数据库

首先利用LogDraw软件“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工具对所需要处理解释的钻孔新建一个数据库。LogDraw软件的数据库由文件头和数据体组成。文件头中保存了井号、曲线数以及各曲线的代号、起止深度、采样间隔和存放位置等信息。数据体按顺序存放各条曲线各个采样点的实际数据, 如果该点为空值, 则用900000.00表示。

4.2 数据读入

利用LogDraw软件“输入/输出”菜单下的“原始数据”读入地球物理测井原始测井数据, 该软件可以直接读入渭南煤田测井仪器厂、北京中地英捷测井仪器厂、上海测井仪器厂以及重庆测井仪器厂等国内知名测井仪器厂的测井数据。数据读入时, 可以根据不同仪器厂的测井数据选择相应的数据结构读入方式, 完成测井数据的录入工作。

4.3 系统版式定义

系统版式主要包括出图、编辑、解释版式定义。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报告实际需要通过LogDraw软件的视图菜单进行自定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版式的总宽度、岩性柱状的宽度和摆放位置、砂泥水成果的宽度和摆放位置、测井参数段的分区数目及各区宽度。对应出图总宽度还要有相应宽度的图头表格定义及图签表格定义出图、编辑、解释版式定义。

4.4 预处理及数学运算

4.4.1 预处理

测井过程中, 各种干扰 (如碰撞、强电磁干扰、计数系统误差等) 使原始数据失真, 在正式处理之前, 要进行编辑、修改, 消除失真数据。因此在进行测井曲线解释前很有必要对原始测井曲线进行预处理, 同时为了曲线解释需要进行必要的数学运算也是很关键的。

LogDraw软件系统的预处理菜单下包括屏幕编辑、全波列编辑、归一化、插值、滤波等功能 (如图一所示) 屏幕编辑也就是在曲线显示屏幕上直接对曲线进行编辑。

其主要功能包括曲线深度平移 (由于测井时不同探管间、探管与钻机间的零米点可能不一致, 这就造成曲线整体上移或下移, 要保持各曲线零米点一致, 需深度平移) 、曲线深度平差 (当深度传动系统有误差时, 曲线深度伸长或缩短, 需深度平差) 、去飞点 (测井数据记录异常点) 等常用处理工具, 去具体处理工具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 在显示的多条曲线中, 处于可编辑状态的只有一条, 需注意当前处于可编辑状态曲线并根据需要将其他曲线切换为被编辑曲线。

4.4.2 数学运算

LogDraw软件系统提供了诸多曲线初等函数计算工具:包括求和、对数、反对数、乘积与比例、倒数和幂函数, 这些计算函数均在同一窗口中用不同选项卡实现, 节省系统资源、方便用户操作, 可很方便的完成诸如单位换算、岩层性质分析等各种计算。

4.5 资料综合处理及解释

4.5.1 资料综合处理

LogDraw在“综合处理”菜单中集中了弹性参数计算、岩性分析和煤质分析等基本的煤田测井和其它固体矿产测井常用的分析计算方法如图三。

LogDraw为用户提供的体积密度计算、岩层弹性参数计算、自然伽玛校正和中子孔隙度校正等功能有着统一的界面, 不同的功能给出各自的选项卡。在每一个选项卡中均有深度范围设置区域。初始状态下, 起止深度为原始曲线的有效深度范围, 当原始曲线改变时, 如果深度范围未设置, 则自动将更新为选择曲线的有效数据范围。

由于这些计算一般使用专用曲线,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施工单位, 一般采用统一的命名, 因此, 在各选项卡中涉及到曲线代号的编辑区域, 如果要从数据库中挑选曲线, 需要双击该区域, 程序方给出一个数据库曲线的下拉式列表。

对于密度计算和中子伽玛刻度, 在选项卡中有一个显示刻度系数的数据网格, 如果需要编辑网格中的数据, 双击该待编辑的网格可以进入编辑状态。

LogDraw为每种计算提供了模板功能。和建立数据库、读入原始数据一样, 用户可以将使用的曲线代号、各种刻度和校正参数保存在模板中, 也可以用按钮定义一套自己的模板。

4.5.2 测井资料解释

LogDraw软件系统测井资料解释有“概率分层”、“岩性树识别分层”及“屏幕解释分层”三中, 为了解释的准确性, 我们一般采用“屏幕解释分层”法。

解释时可以同时调入多个层曲线同步解释, 在解释前一定要选择层曲线方可解释, 选择方法是“Shift+数字键”;或者点击某一个岩性柱状区域。

4.5.3 煤层解释

在对煤层进行解释时, 一般需建立三条层曲线:

(1) 层曲线名为LYE1, 用于存放第一种测井测井参数煤层解释成果。

(2) 层曲线名为LYE2, 用于存放第二种测井测井参数煤层解释成果。

(3) 层曲线名为LYER, 用于存放全孔解释成果。

通过代数和运算 (LYER=0.5×LYE1+0.5×LYE2) 求得煤层解释成果确定值。 (但要求LYE1与LYE2的层数相同, 对应层岩性一致, 才能求得正确结果。实现办法是:将解释好的LYE1层成果粘贴到LYE2中, 然后修改LYE2即可;或者是都放在一个模板内同步解释) 。

常数C值一般为零, 若不等于零, 则解释成果的深度值实现上或下平移。

4.5.4 岩性解释

解释时, 将横光标移到底界面处, 按F3确定, 然后输入与解释岩性相对应的岩性代码, 回车, 即完成这一层的解释。或击鼠标右键, 弹出右图四再点击“确定新岩层F3”弹输入与解释岩性相对于的岩性代码, 回车。重复此步骤, 直至完成全孔解释。

在屏幕显示比例转换过程中, 当前屏幕显示内容始终以当前十字光标为中心进行显示, 以实现解释点的准确定位。

4.6 解释成果

LogDraw软件系统解释成果包括成果表及测井图件。

4.6.1 综合解释成果表

调用层曲线LYER中数据, 自动生成煤层解释成果质量表并以电子表格形式保存。

4.6.2 煤层解释成果质量表

调用解释成果层曲线LYER和辅助层曲线LYE1及LYE2中的数据, 自动生成煤层解释成果质量表并以电子表格形式保存。

4.6.3 测井图件

在LogDraw软件系统的测井图件库中, 可以通过“添加图件”及图件中的“添加段落”工具添加自定义的各类测井成果图件。

首先是建图件标题:点击“属性”, 送入标题名称、图头、图签等。

其次是建图件主体内容:可建一段或多段成果图, 且纵向比例可以不同。

4.7 成果输出

LogDraw软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把测井图件输入为CADdxf文件和MapGis明码文件。

5 结论

(1) 在LogDraw软件系统的支持下, 作者在半个月内完成了44个成果表, 44件测井成果图件 (其中对比图5个) ,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 LogDraw软件系统是一套较为成熟的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解释软件。

(3) LogDraw软件系统可以把地球物理测井数据 (各参数曲线) 转换成我队技术人员熟悉的MapGis数据文件直接利用;以往的工作方式首先通过别的测井解释软件打印测井曲线成图, 然后扫描测井曲线, 再利用MapGis手工描绘数字化;现在利用LogDraw软件系统可以大大节约成图时间, 同时由于是数字化直接成图, 保障了图件的准确性。

(4) LogDraw软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来选择出图版式, 并送入出图比例和出图深度段。可以建立多个测井图件, 且每个图件可以包含多段混合比例曲线段。

(5) LogDraw软件系统只限于单孔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及做一些简单的对比图件, 要想满足煤田勘查项目的需要, 还得借作别的绘图软件, 如利用CGIS绘制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等, 利用MapGis对各图件就行修饰、修改等。

摘要:通过对《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的分析研究, 结合《新疆伊南煤田察布查尔县加格斯台勘查区详查》报告实际要求, 选用LogDraw软件系统对《新疆伊南煤田察布查尔县加格斯台勘查区详查》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处理, 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 较好的完成了项目所需的各项地球物理测井解释成果。

解释应用 篇10

1 应用测井曲线分析沉积环境的理论基础

岩层的粒度、分选性、泥质含量、垂向沉积序列、岩体的形态和分布等, 都是分析沉积环境的主要特征标志。岩层的这些成因标志是各种沉积环境的物理因素 (包括水动力因素, 风动力因素和冰川动力因素等) 作用的结果, 各种沉积环境的动力条件决定岩层的粒度、分选性及泥质含量等成因标志的变化, 同时也决定岩层的物理性质 (主要是密度, 导电性, 自然电位和自然放射性) 随之相应的变化,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测井曲线正是对钻孔中各种岩石的物理性质的客观记录。

应用测井曲线分析沉积环境, 是以测量钻孔中煤岩层的电阻率、自然电位和自然放射性等物理性质为基础, 将钻孔中煤岩层的物性特征以测井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分析研究判断, 将测井曲线所反映的有关沉积环境的重要成因标志信息, 如岩性、粒度变化、分选程度、胶结程度、层序关系等, 找出标志性特征, 用以分析鉴定沉积环境, 并且分析与成煤作用之间的关系, 找出该环境中具有成煤条件的区域及煤层厚度、煤质变化情况, 了解各种成因标志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变化, 为鉴定沉积环境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 煤岩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不同岩层在测井曲线上反映不同的特点, 可以通过测井曲线来判断岩层的粒度、分选性、泥质含量等。在电阻率曲线上反映高幅值, 对应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反映低幅值, 这是粗砂岩的物性特征, 定性为粗砂岩, 因为粗砂岩粒度较大, 泥质含量较低, 反映到测井曲线上应为高电阻率低放射性;在电阻率曲线上反映低幅值, 对应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反映高幅值, 这是颗粒较小泥质含量较高的岩性反映, 定为粉砂岩。岩层粒度逐渐由大变小, 泥质含量逐渐增加, 测井曲线也相应发生规律性变化。

通过对钻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 该区主要岩层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特征分别为:砾岩为高电阻率低自然伽玛幅值;细砂岩为中到中高电阻率幅值中自然伽玛幅值;中砂岩电阻率和自然伽玛幅值介于粗砂岩与细砂岩之间;火山角砾岩为中低电阻率幅值高自然伽玛幅值;火山碎屑岩为中电阻率幅值低自然伽玛幅值。人工伽玛曲线 (密度) 在该区主要用于判断煤层, 对其他岩层反映差异不明显仅作参考。

3 沉积环境分析

选取该区具有代表性的E B-8 0、E B-81、EB-3、EB-17、EB-5、EB-33钻孔测井曲线 (如图1中a、b、c) , 粗浅地分析本区的沉积环境的特征及成煤规律。

图1a宝泉东区测井曲线图:E B-8 0、EB-81, 图1b宝泉西区测井曲线图:EB-3、EB-17, 图1c宝泉上部层段测井曲线图:EB-5、EB-33

通过对比可以出看, 在电阻率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上, 有多处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形态组合, 在这里根据其形态将其命名为纵树形和箱形反映 (箭头标注处为纵树形, 括弧标注处为箱形) 。这些形态特征正是沉积环境成因标志在测井曲线上反映。

纵树形曲线所反映的岩性有粗砂岩、中和细砂岩、以及粉砂岩。在垂直层序上自下而上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 曲线底部平直, 上部渐变, 具有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正粒序特征, 这是河流沉积中的曲流河所具有的特征, 这种沉积是在河流的中下游, 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形成的。

从曲线反映的岩性及其厚度分析, 沉积物的颗粒较细, 厚度一般不大, 更迭速度较快, 说明沉积河道的坡度较缓, 水流速度很低, 水流的搬运能量较小, 泛滥平原沉积发育。

曲流河与煤炭的聚集有密切的关系, 在曲流河的冲击平原上, 煤炭大量聚集在河道边缘沼泽和废弃河道充填沼泽这两种环境之中, 成煤的有利地带均位于河道砂岩带的外侧并平行于河道砂岩分布。

上述垂直层序在剖面上多次出现, 从而形成多阶的旋回结构, 这是发育有多个煤层的原因。62号、65号、73号、110组、112号煤层都是在如此环境下形成的。

箱形曲线则是河流沉积中辫状河的充填砂坝反映。其测井曲线的顶、底界面为突变型, 呈高电阻率低自然伽玛幅值反映, 具备粗砂岩特征。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域, 坡度较大的地区, 冲击扇上更为发肓。从沉积物的颗粒和厚度比较大的这个特点看, 河道坡降较大, 而水流速度较高, 沉积物搬运量较大。这种情况下成煤条件一般较差, 因而没有重要的煤炭聚集。比如在EB-3、EB-17号钻孔的110号和112号煤层之间, EB-5、EB-33号钻孔的62号和65号煤层之间存在有箱形结构, 导致层间距加大, 且很少发育煤层。

4 结语

利用钻测井的岩性组合及测井曲线的响应值的对比分析, 将宝泉勘探区含煤段划分为河流沉积环境类型, 曲流河与煤炭的聚集有密切的关系, 在曲流河的冲击平原上, 煤炭大量聚集在河道边缘沼泽和废弃河道充填沼泽这两种环境之中, 垂直层序在剖面上多次出现, 从而形成多阶的旋回结构, 发育有多个煤层。

摘要:通过对钻测井的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的响应值的对比分析, 利用测井曲线对煤岩层的物性特征反映十分明显、准确的特点, 对宝泉勘探区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阐述了该区各沉积环境的特征及成煤规律。

解释应用 篇11

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的位阶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的立项来源:(一)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提出制定司法解释的要求;(二)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部门提出制定司法解释的建议;(三)各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提出制定司法解释的建议或者对法律应用问题的请示;(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制定司法解释的议案、提案;(五)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提出制定司法解释的建议;(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制定司法解释的其他情形。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制定司法解释的,应当层报高级人民法院,由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制定司法解释的建议或者对法律应用问题进行请示”,由以上立法解释提案的主体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的立项来源的主体比较可知,法律解释提案主体的级别很高,而司法解释的立项来源的主体则比较广泛,对级别没有特别的要求,甚至普通公民都可以提出制定司法解释的建议。

立法解释位阶高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关系决定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间认为对方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予以修改、废止的议案,或者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法律解释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可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有权要求其修改或废止,也可以以作出法律解释的形式解决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说明了立法解释的效力是高于司法解释的。

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检察解释的位阶关系

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为区别起见我们称为检察解释和审判解释。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做的司法解释以刑事法律为主,这与检察院的职能相关的。比较规范性法律文件效力高低的前提是对同一问题不同法律文件有不同规定,如果不同法律文件规范的是不同的问题就没有比较的前提。当检察解释与审判解释对于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规定,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关于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的效力地位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审判解释的效力高于检察解释。如有学者认为“人民法院对法律文本所作的解释是最终解释,其效力优于其它机关的解释。司法机关的裁决具有终局性,司法解释也应当事终局的,司法机关对法律文本所作的解释的效力应高于行政解释与检察解释”。[1]另一种观点认为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没有效力高低之分。[2]对于检察解释与审判解释二者效力高低问题,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决定。”决议表明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之间没有位阶高低、效力大小的区别。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审判权和检察权,其宪法地位平等,其作出的法律的解释的效力也应一样。另外,“具体应用的解释不同与立法和立法解释,它是基于审判权、检察权、行政权而产生的,因此其效力范围理应同审判权、检察权、行政权所能及的范围相同,不应超出审判权、检察权、行政权所能及的范围。具体来讲,就是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的解释,只能对各自的下级机关有约束力,不约束其它机关……如果行政机关、检察机关明知最高人民法院对某一法律条文的解释,为避免在诉讼中败诉,自觉尊重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当然是可以的。”[3]就实际情况而言,对检察解释与审判解释对同一问题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是存在的,二者间的效力关系无法做出谁高谁低的结论,这是由在诉讼活动中尤其是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二者的关系决定的。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例如对犯罪的构成标准,如果审判解释的标准高于检察解释,无疑最后定案以审判解释为准,此种情况审判解释的效力高于检察解释,这是由法院审判工作在诉讼中的终局地位决定的。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01年4月18日制定的《关于经济犯罪追诉标准的规定》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而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9月9日制定的《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骗取出口退税款在5万元以上的才构成犯罪”,可见两者的定罪标准相差是悬殊的,这必然影响公安的侦查工作、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工作,这对于维护法制统一是不利的。而相反的情况如果检察解释定罪的标准高于法院的定罪标准,则检察院认为不构成犯罪的案件法院认为构成犯罪,特別是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检察院认为不构成犯罪根本不会立案,更谈不上移送到法院审判了,这时审判解释就没有发挥效力的前提,因为审判解释发挥效力的前提是案件移送到了法院,而此时案件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如比较2006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可以发现二者就相同问题的规定明显不同,就环境监管失职案检察院《立案标准》规定“造成基本农田或者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10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耕地50亩以上,或者其它土地70亩以上被严重破坏”才立案,而《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土地5亩以上,其它农用地10亩以上,其它土地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应当追究形式责任”,可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司法解释犯罪标准比最高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定罪标准要高,这样的后果是很多法院认为够罪的案件进入不到刑事诉讼程序。正反两种情况的出现,对于打击犯罪保障和人权都不利,也不利于法制的统一,在实践中会导致司法工作人员十分困惑,甚至无所适从。因此,在对同一法律问题都有规定时,应由有关机关联合作出司法解释,或者规定某个机关的司法解释具有较高的效力是必要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司法实践中,检察解释和审判解释没有效力高低之分,因为各自机关都适用本系统的解释,最终什么解释在案件中起到决定作用,不是二者谁的解释效力高决定的,而是二者在诉讼中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的。在实际司法工作中,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相关法律问题没有司法解释时,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尊重甚至是遵从的;但如果最高检对同一问题也有相关解释,则必须服从最高检的解释,这是检察机关内部的领导体制决定的。当然在实践中当对一个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司法解释,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相关司法解释,法院在审理个案中一般也是尊重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的,这也体现二者相互配合的关系。虽然从理论上讲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应用于具体个案时,可能被法院的判决否定,实际上也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从案件最终效果看似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具有最终效力,但这种效力的发挥必然以案件能进入法院审判这一环节为前提的,无法作出审判解释高于检察解释的结论。

需要提到的是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不是行政机关,其对刑事法规所做的规范性解释的性质是什么,效力怎样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检察解释与审判解释存在的博弈关系,公安机关所做的有关刑事法规的解释与检察解释、审判解释也存在同样的博弈关系,这决定于宪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的定罪标准如果高于检察解释、审判解释,那么案件无法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即使检察院有立案监督的职能,但如果公安机关是根据公安部的解释性文件不予立案的,实践中检察院对于个案立案监督此时似乎也难发生作用。因此就同一法律问题如定罪标准问题,由相关机关作出统一的解释或者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具有较高的效力,检察解释效力次之,公安机关的解释再次之是必要,这可以有效的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按照程序提出异议,以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合法性问题

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的位阶关系

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对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分别作出了决定:行政解释是指“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可见行政解释的对象包括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的对象仅限于法律,二者存在重合,当行政主体和最高法院对同一法律作出解释,谁的效力更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行政解释与司法解释各自发生效力的领域看,二者没有效力高低之分。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务院,分别行使国家的审判权和行政权,其宪法地位平等。行政解释是基于行政权而产生的,因此其效力范围同行政权所能及的范围相同。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的解释,只能对各自的下级机关有约束力,不约束其它机关。如果行政机关明知最高人民法院对某一法律条文的解释,为避免在诉讼中败诉,自觉尊重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当然是可以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行政机关可否直接适用司法解释问题的批复》工商标字[2004]第14号在答复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中:“你局《关于行政办案机关可否以自己的名义适用司法解释对违法当事人进行处罚的请示》(吉工商标字[2003]83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司法解释是指由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对各级司法机关如何适用法律具有约束力。行政机关在办案时可以参考有关司法解释,但不宜直接适用司法解释。”这表明行政机关尊重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可以参照但不能直接引用的态度。

结语:立法解释的在法律解释中效力最高,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关键在于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行政解释的关系。理论上讲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行政解释各自在本系统有效,而其它机关的解释并不是本系统适用法律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检察院在诉讼中的后置地位以及法院诉讼终局的地位,为避免在诉讼中承担不利后果,其它机关对检察解释、审判解释给与尊重甚至实际的遵从,这反映了公权力间分工制约关系,解释在各自系统有效反映权力分工关系,司法的终局反映了司法权对行政权、检察权的制约,但这种制约不是单项的,而是双向的,行政权和检察权对司法权的制约反映在本系统对案件的過滤作用,使之不可能进入法院审判权运行的范围,限制了司法权作用的领域。因此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同一,规定法律解释的位阶关系是必要的。法院诉讼终局的地位,决定了法院是判断行为是否合法的最后机关,其对法律的解释对个案具有最终效力,因此对于同一法律问题不同机关都有解释,赋予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较高效力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应该加强对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应该在监督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是否合法的问题上有具体的体现,

以共同实现国家法制的统一。

注释:

[1]谢志红:《论司法解释的原则》,载《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2]赵秉志、李希慧:《关于完善刑事司法解释的研讨》,载《检察理论研究》1993年第4期。

解释应用 篇12

关键词:小断层,正演模拟,地震属性,落差,地震勘探

0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工作的开展, 利用地震资料已能查明、控制落差大于或等于10 m的断层, 其吻合率较高。在地震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利用地震资料已能控制落差大于或等于5 m的断层, 其吻合率在60%~75%[1], 为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奠基了基础。但随着煤矿机械化采煤的进行, 对地质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查明落差2~5 m的小断层, 这些小断层不仅影响综采工作, 还与瓦斯的聚集有密切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小断层识别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主要应用时频属性提取分析技术、地震频谱分解技术、地震相干分析技术、分频解释技术、瞬时属性分析技术、沿层相干属性分析法、沿层倾角方位角属性分析法、沿层剩余振幅属性分析法、低序级断层描述法、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近几何道几何特征分析技术、成像测井技术、正演模型分析技术等进行小断层识别[2,3,4,5,6,7,8,9]。

英、美、德、日、澳大利亚等国在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采区地质构造方面已进行了许多工作, 并应用于实践。美、英利用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术已能分辨深度10 m、落差为1 m的断层以及大于200 m的深度、2 m煤层中落差仅3 m的断层。欧共体和英国成立的断层分析小组利用地震勘探数据, 确定特定区域内落差1~5 m的断层的位置和数量[10]。

1 地震勘探分辨率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的小断层为落差2~5 m的断层。说到地震勘探能分辨最小断层的落差, 往往会想到纵向分辨率, 利用纵向分辨率来确定能解释的最小断层。按照传统的、基于声学介质假设的地震勘探理论, 3~5 m的断层已经超越了地震的分辨极限[11]。例如, 按照三维纵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传统的分辨率理论, 假设煤层反射纵波主频最高可达100 Hz, 频带能达到0~250 Hz, 对于P波速度为2 200 m/s的煤层, 要区分垂直断距<3 m、煤层上发育的断层, 理论上也是不可能的[12,13]。但在实际很多勘探实例中, 落差小于5 m的断层, 甚至3m左右的断层也时有发现, 并且被巷道揭露所证实[14,15]。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个人认为:纵向分辨率为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 与能分辨最小断层的落差有一定的区别。虽然厚度小于纵向分辨率的地层在时间剖面上分不开, 但是落差同样小的断层未必不能识别出来。因为只要有断层, 会引起时间剖面频率、相位等相关属性的变化, 根据其属性能识别断层;其次, 断层虽小, 但有一定的延展长度, 在平面上可造成一定长度的线性异常, 根据此异常可解释断层。因此, 纵向分辨率与最小能分辨的断层有一定的关系, 但绝不是相等的关系。

小断层在时间剖面上会造成何种异常, 时差和属性上有何反映?本文通过正演模拟和属性技术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2 小断层正演模拟

(1) 模型建立。首先制作一个简单的地质模型, 此模型共3层, 最上面为厚度340 m的煤系地层, 中间为2 m厚的煤层, 其下为煤系地层。煤层中间一条落差为2 m的断层, 把煤层错开。模型剖面长1 000 m, 此模型不考虑噪声影响, 不考虑子波的时变。地质模型参数见表1, 其结构如图1所示。

(2) 正演模拟。对此模型利用Tesseral软件进行垂直波场模拟。分别用25, 50, 75, 100, 200 Hz的子波计算, 获得相应的时间剖面。在25~100 Hz的子波所获得的时间剖面上, 断层处的同相轴时差特征不明显, 用肉眼看不出差异, 在200 Hz子波的时间剖面上放大后, 才能看出微弱的时差。所以对于2 m的小断层来说, 单从时差上看不出差异, 不能通过相位的错断和扭曲来解释断层。

由图2可看出, 100 Hz的子波在时间剖面上看不出2 m断层的时差特征, 在属性剖面上是否能显示, 带着这个问题, 在时间剖面上提取了多个属性, 对于不同属性的剖面, 分别用50, 100 Hz的子波剖面进行了对比。

3 属性分析

(1) 各种属性图上, 2 m的断层均有异常显示。在瞬时相位 (图3) 、响应相位 (图4) 、响应频率属性图上异常清晰;在瞬时频率、谱分解属性图上次之;在瞬时振幅属性上异常反映最差。

(2) 100 Hz子波属性剖面上的异常比50 Hz的明显 (图3、图4) 。

(3) 虽然这些属性对小断层有反映, 但同时也加大了噪音, 如图3 (b) 、图4 (b) 上的方框处, 这些地方为建立模型时, 层位有微小的变化, 变化幅度0.1 m。所以属性在放大小断层异常的同时, 也相应地放大了噪音, 这就要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要高。从对2 m小断层的正演模拟和所生成剖面属性分析结果来看:虽然2 m的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没有明显的时差, 但在属性剖面上明显的异常反映,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属性技术来解释小断层。

4 应用实例

(1) 勘探区概况。城郊煤矿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 设计开采能力240万t/a。区内地震地质条件良好, 特别是地表条件较好, 区内没有任何建筑物。2000年在城郊矿东112采区进行了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此项目于2001年4月完成, 面积1 km2。野外采用8线3炮, 12次叠加观测系统, Serel388仪器采集。到现在区内已基本采掘完毕, 验证情况良好, 实际揭露情况与以前解释的基本一致: (1) 实际揭露落差大于5 m的断层2条, 断层产状与三维地震完全一致; (2) 实际揭露落差3~5 m的断层5条, 产状与三维地震基本一致; (3) 实际揭露落差2~3 m的断层2条, 三维地震没有解释; (4) 实际揭露落差小于2 m的断层5条, 三维地震没有解释, 在三维时间剖面上没反映。本文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以前资料进行重新解释, 目的就是利用地震属性技术看是否能发现以前没解释的落差2~3 m的断层。

(2) 属性技术在解释小断层中的应用。首先对三维数据体进行了体属性分析, 分别提取了相干体、方差体、曲率体, 在各属性体上沿T2波提取了煤层的属性, 结合已揭露的断层, 发现方差属性、相干属性对小断层反映清楚, 去噪效果较好, 曲率属性效果差一点。落差大于3 m的断层在方差、相干属性上都有很好的显示, 尤其是以前没解释的一条差2~3m的断层, 在相干体属性上 (图5) 有显示, 但比较微弱, 相对应的时间剖面上T2波同相轴仅有微小的弯曲, 没有明显的时差 (图6) 。如此微小的变化, 以前解释单从时间剖面上是解释不出来的。其次又沿T2波提取了层面属性, 发现倾角属性、局部变化率属性、正值曲率属性、时差属性, 弧长属性和均方根振幅属性效果较好, 落差大于3 m的断层都有很好的显示, 落差小于3 m的2条断层没有反映。

不论是体属性, 还是层位属性都对3 m以上的断层有清晰的反映, 它不仅直观地反映了断层的发育方向、延伸长度及断裂构造破碎带宽度等, 且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成果客观, 尤其是对煤层中发育的小断层异常具有放大、雕刻的作用。这是常规解释无法达到的。

5 结论

(1) 从正演模拟的结果以及实际地震勘探效果分析可知, 落差2~5 m的断层利用三维地震是可解释的。地震属性技术是解释小断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直观反映了断层的发育方向、延伸长度及断裂构造破碎带宽度等, 且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成果客观。特别是对小断层有放大作用, 有利于小断层的解释, 但同时也放大了噪音, 要求地震资料有很高的信噪比。

上一篇:薄层水泥混凝土下一篇:集装箱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