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守法论文

2024-08-23

公民守法论文(精选5篇)

公民守法论文 篇1

2014年,党中央对“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怎样部署,公民守法的问题都始终是最基本的问题,成为坚守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只有进一步提升公民守法观念,增强法治积极性,才有助于形成全社会范围内的守法氛围,也才能引导公民将法律成为一种信仰坚守,最终加速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一、守法概念探析

守法也常常被称为遵守法律,指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依法享有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1]。关于“守法”的概念可以看出,法律没有特权,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违反和超越的。而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全民、全社会守法,这也是法治社会的最高境界,要从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情感等多个方面教导社会民众。而公民守法也有主动性和被动性之分,如果公民是因为外在压力而被强制守法,那么法律在此时就是义务性规定,属于被动形式的守法;如果公民是自身意愿强烈,自觉遵守法律约束,那么守法则是公民的主观行为,也是个人思想品德层次的具体体现。因此,全面守法不能单纯依靠强制力,而是要引导公民自觉守法,主动性和被动性守法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我国公民守法问题的具体表现

1. 守法意识较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法治化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法制建设也逐步走上了正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相关部门便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法律常识,经过三十年的普法教育,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升,守法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我国公民的守法更多地是“被动性”的,而能够将法律作为一种信仰来坚守的公民较少,只能说我国公民敬畏法律,但对于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认识,进而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律性不够,属于“消极”守法,这是我国全民守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 权力与守法错位。

我国还有一些公民没有理清权利和守法的关系,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依法治国社会,但“以权代法”现象却时有发生。在理论上,人们都知道法律高于一切,将法律看成是权力的来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干部拥有的权力却高于法律。那么,对于民众来讲,权力和法律哪个更应该追求和坚守就成为了民众疑问的焦点。因此,法律被行政权力干涉、左右、取代是法治社会必须杜绝的问题,即便是特权也不能覆盖法律,以弱化在全民守法道理上出现的各种阻碍[2]。

3. 情法间存在矛盾。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一切不外乎人情”等话语使公民在遵法守法过程中心理出现了偏差。情法间存在的矛盾使当前社会变成了“关系社会”,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看关系、找关系”。在这样的社会现状面前,人们自顾不暇,那么就很难再把法律看得至高无上,使法律在公众面前权威不足,人们遇事时选择不再信任法律,而是更愿意去“找关系、托熟人、走后门”,而在“人情社会”,这些非法途径确实有效。这样的思想,影响了全民守法体系的建立。

三、法治社会背景下引导公民守法的基本途径

1. 树立法律权威,领导干部带头守法。

首先,党员和国家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进一步明确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职责,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守法。虽然我国是共产党领导政权,但党和国家政权并不是相等的关系,党员干部不能向国家行政机关直接发号施令,要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先进性,要让党员干部首先遵守党纪和国法,才能领导人民遵纪守法。其次,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守法,积极发挥政府机关“上行下效”的作用,也只要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才能起到更好的社会效果,使公众充实对法律信心。再次,保证法律神圣而不可侵犯,法律的权威要在公众心中树立起来,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在我国的法治化社会进程中才能真正地将传统的人治转为现代的法治,在具体的法律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3]。

2. 培养公民守法精神,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法制化社会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才能根本解决法律问题,因此说,公民守法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思想建设工程。因此,首先要全面培养我国公民的守法精神,从而形成全社会范围的守法氛围,因为公民具备了守法精神才能保证守法行为和习惯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公民守法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信仰,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公民是缺乏守法精神的,长期的传统文化和国民意识影响,使得中国社会倾向于“轻法惧诉”,这种意识的根源是深植于传统社会中的,公民对于正式的律典和诉讼是陌生的,因此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去转化公民思想,改变传统的法律意识。其次,培养现代公民的道德意识,要从基本的道德规范入手,纠正公民的意识和行为。再次,进一步培养公民的规则与权利意识,让公民明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都会有人情存在,但是要全体公民一起讲规则、讲原则、讲秩序,那么我们的社会将离彻底的法制化越来越近,而如果公民只重视规则而忽视权利,那么规则也无法发挥作用。同时,我国受传统思想影响深远,公民重人情、重义务的意识较重,但是在现代的法治社会,却必须要培养公民的规则与权利意识,以提高公民综合素质为前提,加强法治宣传力度,深化公民法治教育。

3. 有法可依是守法的前提条件。

说起公民守法,必须要注意的是,其前提是“有法可依”,所谓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社会没有事先设置“规矩”,那么公民将无法遵循法律,如果我国整体的法律是缺失的,那么公民守法则无从谈起[4]。因此,必须要正视有法可依这一公民守法的前提条件,制定健全的法律,并对我国全体公民提出平等的守法要求,根据现有的法律体系,对公民进行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公民遵守法律。

4. 良好的法制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指一个社会整体法制运行状况良好,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环节的稳定运作,这些都与法律的遵守有密切的联系。从立法的角度分析,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够对公民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要求立法时注意现实生活、客观规律等因素对法律的制约;在执法司法角度来看,无论是行政机关人员,还是司法机关人员,他们的言行都会直接影响社会公民的行为,这是公民守法的基础,执法司法人员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办事。从法律监督方面来看,法律监督是检察督导手段,在法律行为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良好的法制环境增强了法律的威慑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法治社会背景下,全体公民守法不是难事,但是必须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一切特权和人情,建设现代法治社会。在制度建设方面、具体实施方面、精神培养方面,都要引导公民自觉守法,将法律上升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信仰,共同营造公民守法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江必新.严格依法办事:经由形式正义的实质法治观[J].法学研究,2013,(6):30-43.

[2]江必新,王红霞.法治社会建设论纲[J].中国社会科学,2014,(1):140-208.

[3]莫纪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笔谈之一全民守法与法治社会建设[J].改革,2014,(9):6-10.

[4]丘川颖.法治社会的公民文化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2):256-257.

公民守法论文 篇2

八(1)班

李梦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同学们,法无处不在,但不要将它变成生活的负担,而要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的人:因为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小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借助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将“法”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理性的守法公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挺起胸膛,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法在我心中’!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这个时代。

我们是学生,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候。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学习法律知识。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自我带头,推广法律;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不学恶风之习;不仅自己不违法,更要劝慰他人不触犯法律。

争当知法守法小公民知识竞赛 篇3

材料一: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水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持好水土,不让其流失,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怎样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呢?这就要加快森林的建设,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有人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正因为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巨大,在国家制定的森林法中指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材料二: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防护林按其作用不同,包括以下几种: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1 请简要回答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列举身边保护水土的真人真事。

2 请简要叙述—下我国已兴建或正兴建的防护林工程体系,并说明其意义。

答题须知

1 答题者请按照题目序号,用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在第6期登出)。

2 请参赛者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所在学校、通讯地址等,待全部填好后,把答题卡沿边框剪下放入信封,于2015年6月30日前(以当地邮戳日期为准)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学与玩》杂志社(邮编100035),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知识竞赛”(答题卡复印无效)。

3 参加活动的同学可以自己邮寄,也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邮寄。

奖励办法

公民守法论文 篇4

关键词:消费者,发票认识,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给海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诸多市县都在这股热浪的推动下, 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我们临近的海口、文昌、琼海、澄迈等市县都是受益者。海南省政府网数据显示, 2013年海口税收86.7亿、琼海17.8亿、文昌11.9亿、澄迈18.5亿、定安5.1亿, 定安在全省19个市县中排名13位, 还是比较落后的。这个数字刺痛了我们, 作为定安的一份子, 我们能为定安的发展做些什么呢?

在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兴趣小组的碰头会上, 我们小组成员翻阅了2014年9月份以来的海南日报, 我们注意到海南日报的广告版面有个遗失栏, 里面有很多遗失信息, 有身份证、毕业证、营业执照等, 但其中一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发票遗失。发票是什么?小组成员都瞪大了眼睛互相看了看, 谁也不知道答案。我们的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发票与税收紧密相连, 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 没有发票, 我们的税收就会受损, 没有良好的税收, 国家和地方就没有资金搞建设, 就不能改善居民生活, 可以说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直在思索能为定安的发展做点什么, 既然发票与税收的联系如此紧密, 我们就做发票的社会实践吧!小组成员一拍即合。确定了主题后, 我们小组成员先从网上查询了发票的相关知识, 对什么是发票、发票有什么作用有了直观印象。经过讨论, 我们决定对定城的消费者进行发票认识和使用的社会调查。

一尧我们制定的活动方案

二尧走访学生和居民

10月24日~10月31日, 我们利用周五放假时间, 分别来到定安中学、定安实验中学两所学生数量较多的学校和人流密集的天安百货广场, 通过口头了解学生与居民是否知道什么是发票, 平时是否有索要发票的习惯等, 大部分人表示对发票有一点了解但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我们在天安百货的实地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在天安超市出口处观察了半个小时, 在此期间购物的顾客只有一位到服务台开具了发票。而后我们来到一楼的肯德基, 坐在距离收银台较近的位置, 观察消费者是否索要发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 没有任何消费者索要发票。我们感慨:怪不得有新闻报道说肯德基每年在中国因为人们不索要发票而避税可达10多亿呢!小小的一个习惯竟可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这更让我们明确提高人们对税法相关知识的了解, 促成人们消费时索要发票是何等紧迫。

三尧问卷调查与分析

根据实地走访与观察的结果, 我们设计了定城镇消费者发票认识与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先在我校初中部发放问卷36份, 再利用周末时间外出发放问卷, 其中定安中学30份、定安实验中学30份、天安百货54份, 总共发放问卷150份, 收回问卷150份, 去除漏答题的无效问卷12份, 有效问卷总计138份。

在发放问卷过程中, 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较为容易, 学生都积极配合。但天安百货发的调查问卷就一波三折了, 一些人看我们穿着校服拿着一沓纸, 便表示出了不耐烦的态度, 我们还没问话, 他们便赶我们走;有一些人表示无奈, 说根本不懂发票是什么, 也不愿意跟我们谈话;有些人爱答不理;有些人推脱说没时间;有些人答到一半没耐心了……怎么办?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紧急商讨了对策, 首先调整心态, 多点耐心和微笑, 两两组合, 转换询问方式, 显示诚意。俗话说:“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而后大家在商场里分散开来, 各自寻找着调查对象。放眼望去商场内满是穿梭的思源学子, 我们的热情点燃了人们。两个小时匆匆过去, 我们的问卷终于完成了!

问卷的数据统计是我们遇到的又一挑战。统计过程中, 由于粗心数据总是出错。在老师的指导下, 我们耐下性子, 先后核对了几遍才将数据确认。这让我们懂得细心谨慎的重要性。

问卷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调查发票的认知使用情况, 那商家对发票是什么态度呢?我们对部分商家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因工作很忙, 工作中从没主动提示消费者可用小票换发票, 老板也没有要求。这说明商家特别善于利用人们的盲点和弱点为自己避税。

四尧走访地税局

为了解决问卷中反馈的问题, 我们小组成员对定安地税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访。定安地税局的王磊副局长和严文晶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就什么是发票、发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辨别真假发票、如何应对商家的避税行为, 以及如何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意识和行为等问题, 认真请教了两位专业人士。

通过王局长和严主任的解答,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国家对发票的定位, 发票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税收, 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了解到我们国家目前的发票样式, 及其不同的税种;了解到发票真伪的鉴别方法。特别是了解到, 长期以来, 我国公民一般都没有养成索要发票的习惯。这使部分经营者感到有机可乘, 采用不开具发票的手段来隐匿经营收入, 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当前, 如何应对商家的避税行为, 税务部门应采取什么有力措施, 作为广大民众又该如何去做, 才能保证国家和地方的正常税收。这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五尧我们的建议

为了建设美丽定安, 践行中国梦, 我们向当地政府部门建议———

1.构筑多元化的宣传网络, 扩大宣传范围。了解发票、税法知识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政府部门要向所有民众做好宣传。只靠税务机关的宣传太单薄, 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扩展宣传范围, 构建税法进社区, 进校园、进闹市区、进农村, 进网络平台的多元化宣传网络。尽最大努力让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了解发票和税法知识, 提升公民的发票税收素养。

2.转变宣传方式, 加大对普通发票使用的宣传力度。当前发票、税法的宣传多是纸质宣传单, 宣传语言比较刻板, 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我们建议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媒体, 以情景剧、小品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将发票、税法知识融汇其中进行宣传;还可定期举行一些发票税法知识竞赛, 奖励参赛人员;还可在所有商家的醒目位置做一些生动的宣传标语。总之, 要想法设法使广大消费者和用票单位能真正了解发票的用途, 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协助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3.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机制, 提升税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目前, 税收管理人员征管任务繁重, 对普通发票的管理存在一些漏洞。我们建议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 形成优势兵力, 加强对普通发票的宣传与管理。

4.加大发票检查力度和深度。现有发票管理与使用存在诸多漏洞, 我们建议税务机关在开展对企业税收检查时, 加大对发票的检查力度, 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进行, 让不法商户无机可乘。

5.加大发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现在很多商家利用各种手段避开发票,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票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小痛小痒商家是不会在意的, 我们建议加大惩处力度, 让商家“吃一堑长一智”。

6.设立有效的举报奖励制度。建议税务机关充分利用好12366等举报电话, 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对有价值的举报及时查处并向举报人反馈意见, 并实行重奖, 提高群众举报的积极性, 从而把所有的票据置于社会的监督管理之中, 为税收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六尧我们的行动

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我们梳理了思绪, 理清了思路, 先在学校做发票、税法宣传, 再到校外向老百姓做宣传。在校内, 把我们了解的发票知识做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宣传, 学校帮我们把整个调查做成了展板在全校宣传, 同学们对我们的讲解听得很认真, 也表示愿意向他们的亲朋传播发票、税法知识;在校外, 我们拿着印好的发票宣传资料来到塔岭的天安超市向前来购物的居民发放。让我们欣喜的是这次宣传没有遇到阻碍, 大家都很乐意接受我们的讲解并拿走宣传资料, 而且没有出现丢弃的现象, 队员们都很兴奋, 这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我们的行动是有效的,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为定安的建设贡献力量!

七尧活动感想

争做守法公民 篇5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阐述中提出了八荣八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条内容,是我们必须要时刻牢记和要做到的。

古语说得好: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去遵纪守法、不按章办事,那我们的社会何来安定,人民谈什么和谐,国家哪会有序发展。相反,如果人人遵章守法,国家依法办事,则国家和社会的规范和秩序就会得到良好遵守,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能得到保证,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社会将共享太平盛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公民,遵纪守法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有的人认为:遵纪守法就没有了自由,我需要自由和个性,因而我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园”的俗语。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个人的自由必须服从于社会法律、法规和规范的条件下,才能享有和保障自由。

当前,存在一些不遵纪守法的行为,例如:不遵纪守法,乱摆乱放,乱闯红灯,随意损坏公物,乱丢垃圾等。这不仅影响社会环境秩序,更影响了我们的世风。因此我们必须改掉这些不遵纪守法的行为。

为此,作为公民,我们要努力做到如下:

1、自觉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自我做起,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加强学习法规、法纪知识,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

3、倡导大家共同遵纪守法,当身边遇到了不遵纪守法的行为,要努力进行劝导,敢于同不遵纪守法的人和事作斗争。

上一篇:抗侵蚀方法下一篇: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