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

2024-10-26

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精选7篇)

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 篇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病, 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治疗效果常不理想。我们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本病4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 其中男31例, 女49例, 年龄52岁~83岁, 病程3个月~61年。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 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 (1) 重度高血压, 收缩压超过200 mm Hg和 (或) 有出血倾向者; (2) 心血管、肝、肾疾病和严重的精神病; (3) 颅内占位性病变, 眼部疾病, 脑梗死引起的头晕; (4) 妊娠哺乳期妇女, 有过敏史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的年龄、病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片/次 (甲磺酸倍他司汀6~12 mg) , 饭后服, 每日3次口服, 可视年龄、症状酌情增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 用法:静脉滴注, 一次200 mg, 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 m L溶解后使用, 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4周。

1.3 疗效判断[2]

治愈:眩晕停止, TCD检查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TCD检查均正常, 眩晕减少超过60%的频率和程度。有效:临床症状好转, TCD检查有所改善, 头晕程度和发作频率减少6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TCD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5.00%, 对照组为67.50%,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见表1。

2.2 2组患者经治疗TCD均有明显的改善, 但是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2.3 疹

对照组恶心、呕吐等肠道反应1例胃, 过敏性荨麻1例;治疗组胃肠道反应2例,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05) 。

3 讨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敏使朗) 是临床常用药物, 效果肯定, 其为血管扩张药, 属组胺衍生物, 选择性增加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 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增加血液流向内耳前庭和大脑, 从而减轻眩晕症状[3];还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 发挥抗过敏作用[4]。优点为可扩张血管, 但不增加血管通透性, 可显著改善脑、内耳血流量, 改善前庭功能, 减轻内耳眩晕。

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医药制剂, 具有纯度高、疗效好等特点, 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药理作用为: (1) 改善微循环, 具有活血化瘀, 扩张血管, 改善内耳前庭和大脑组织的血氧供应[5]。 (2) 调节组织修复与再生, 丹参多酚酸促使巨噬细胞活跃, 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 肉芽形成较成熟[6]。 (3) 耐缺氧作用, 可改善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 并预防细胞损害及脑水肿[7]。 (4) 抗炎作用, 能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溶酶体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 降低血中前列腺素F2α (PGF2α) 和前列腺素E1 (PGE1) 含量, 减少炎症渗出。 (5) 清除自由基, 具有对抗氧化功能[8], 对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可发挥保护细胞功能, 对氧化性胆固醇诱导的细胞损伤也有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好, 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建玲, 廖艳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6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11, 46 (10) :749.

[2]谢先龙.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21) :71-72.

[3]蔡奕.敏使朗与养血通脉汤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8) :28-29.

[4]散兴忠.天麻素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4) :5892.

[5]王淑兰, 薛麦富, 李汴生, 等.丹参多酚酸盐胞二磷胆碱尿激酶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7) :148-149.

[6]王强, 张一, 王榕, 等.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BDNF和GDNF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 20 (5) :272-274.

[7]周斌, 赵芳, 陈明, 等.丹参多酚酸盐对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J].广东医学, 2013, 34 (20) :3105-3108.

[8]王宏志, 何仁胜, 方春华, 等.奥曲肽与丹参多酚酸盐合用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氧自由基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3, 21 (7) :359-362.

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 年4 月~2015 年4 月接诊的112 例症状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症状性眩晕的临床标准[3]。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晃感、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两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57 例) 和对照组 (55 例) 。观察组中男27例, 女30例;年龄25.4~49.2岁, 平均年龄 (37.0±4.8) 岁;病程3 h~2 d, 平均病程 (1.1±0.3) d。对照组中男26 例, 女29 例;年龄27.2~48.6 岁, 平均年龄 (36.1±4.3) 岁;病程2.5 h~2.0 d, 平均病程 (1.3±0.4)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目的, 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①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 (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130, 6 mg/ 片]口服治疗, 病程2~5 h服用6 mg/ 次;病程>5 h服用12 mg/ 次。②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的同时配合服用氟桂利嗪 ( 深圳中联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1801, 5 mg/ 粒) 进行临床治疗, 取氟桂利嗪辅助治疗, 病程2~5 h服用5 mg/ 次;病程>5 h服用10 mg/ 次。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①对两组患者服药后的晕眩情况等进行观察。治愈:患者的晕眩状况消失, 恶心、呕吐等现象逐渐改善, 发病率降低。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并发症减少。有效:晕眩情况好转, 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且病态持续发展。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的眩晕消失时间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愈24 例, 显效18 例, 有效13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为96.5% ;对照组患者治愈18 例, 显效13 例, 有效12 例, 无效12 例, 总有效率为78.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579, P<0.05) 。

2.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眩晕消失时间1.8~3.7 h, 平均时间 (2.3±0.5) h ;对照组患者眩晕消失时间3.5~5.0 h, 平均时间 (4.1±0.8) h。观察组患者的眩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4.333, P<0.05) 。

3 讨论

症状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 有30% 的人都有眩晕的经历, 在症状性眩晕发病期间, 患者会明显感觉到眩晕, 神经性的眩晕症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4]。临床一般对患者予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药物治疗, 然而甲磺酸倍他司汀服用时易产生并发症, 且治愈率相比较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症状性眩晕, 治疗总有效率为9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 且眩晕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目前, 有学者[5]提出在症状性眩晕患者治疗过程中, 辅助联合氟桂利嗪来共同进行治疗, 对患者的眩晕及并发症现象有很好的改善, 并对病症的复发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症状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较好, 提高了治愈率,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了治疗时间, 治疗效果更加优越。

参考文献

[1]王有谦, 王杨.氟桂利嗪与盐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眩晕症68例疗效观察.临床合用药物杂志, 2010, 3 (19) :57.

[2]关亚云.盐酸倍他司汀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眩晕65例疗效观察.医学信息旬刊, 2011, 5 (5) :2678.

[3]许敏, 陆学胜.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 19 (3) :228-230.

[4]鲁铭, 刘玉溪, 朱子桥, 等.国产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9) :1-3.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效果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眩晕患者98例, 分为倍他司汀治疗组 (治疗组) 50例和山莨菪碱治疗组 (对照组) 48例。治疗组男21例, 女29例;年龄18~70岁, 平均40.5岁;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 0例 (4 0.0%)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5例 (3 0.0%) , 梅尼埃病8例 (1 6.0%) , 前庭神经元炎4例 (8.0%) , 不明原因3例 (6.0%) 。对照组年龄16~71岁, 平均39岁;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14例 (各占29.2%) , 梅尼埃病11例 (22.9%) , 前庭神经元炎5例 (10.4%) , 不明原因4例 (8.3%) 。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等相似。

1.2 治疗

治疗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含盐酸倍他司汀20mg) 静脉滴注, 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 偶有发作性加重, 头晕或轻微飘浮感;无效: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2 结果

治疗组50例显效26例 (52.0%) , 有效20例 (40.0%) , 无效4例 (8.0%) ;总有效46例 (92.0%) 。对照组48例显效16例 (33.3%) , 有效18例 (37.5%) , 无效14例 (2 9.2%) ;总有效3 4例 (7 0.8%) 。治疗组的显效率略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48, P>0.05)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7.32, P<0.01) 。

3 讨论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 是一种运动性错觉。当人体视觉系统、本体觉系统及前庭迷路系统三者中任一系统发生病变即可发生眩晕。临床引起眩晕的常见病因有梅尼埃病、迷路炎、药物中毒、晕动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等。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于眩晕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倍他司汀、纳洛酮、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等, 但疗效报道不一。本次研究表明, 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效果好于山莨菪碱。

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 篇4

关键词:盐酸倍他司汀,热降解杂质,定性检测

盐酸倍他司汀片( N - 甲基- 2 - 吡啶乙胺二盐酸盐,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主要用于美尼尔氏综合症,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并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 高血压所致直立性眩晕、耳鸣等亦有效[1,2,3],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盐酸倍他司汀片质量标准收载于英国药典2013 版[4]、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5]及国家药品标准等,根据药品评价抽验质量分析指导原则,2013 年度对盐酸倍他司汀片按现行标准检验,合格率为100% 。在研究中发现多批样品未知杂质含量高,现行标准收载的有关物质检查项,不能全面反应药品质量,查阅文献[6 - 8],建立了二维液质联用方法对热降解样品中杂质检查,对部分未知杂质定性测定。

1 实验

1. 1 仪器与试剂

包括岛津公司提供的LC - 20A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SPD - M20A),高压流路选择阀(FCV - 12AH × 3),色谱柱切换阀(FCV - 14AH × 2),LCMS - IT - TOF(离子阱- 飞行时间质谱)和LCMSsolution Ver. 3. 60(工作站)。

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编号: 100265 - 200602,杂质Ⅰ(乙烯吡啶)、杂质Ⅱ(2 - 羟乙基吡啶)、杂质Ⅲ(N - 甲基- 2 吡啶乙胺)由德国LGC Gmb H公司提供,选择四个4 个生产企业(厂家A、B、C、D) 的产品做热降解实验。乙腈为色谱纯; 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 2 实验方法

1. 2. 1 色谱条件

(1) 色谱柱( Inertsil ODS - 4,4. 6 mm I. D. × 250 mm,5 μm); 流动相: 0. 69 g醋酸铵溶解于1000 m L水中,用冰醋酸调p H到4. 7,加入4. 43 g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过滤后取600 m L与400 m L乙腈混匀即得。流速: 1 m L/min,柱温: 40 ℃ ,进样体积: 20 μL。

(2) 色谱柱(Shim - pack XR - ODS 2. 0 mm I. D. × 50 mm,2. 2 μm); 流动相: A - 0. 1% FA; B - ACN; 梯度洗脱,流速:0. 3 m L / min,柱温: 40 ℃ ,进样体积: 5 μL。

1. 2. 2 质谱条件

离子源: 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离子源电压: ESI + ,4. 5 k V; ESI - , - 3. 5 k V,检测器电压: 1. 6 k V。扫描范围:m / z 50 ~ 150; m / z 150 ~ 500。雾化气: 氮气1. 5 L / min,干燥气: 氮气10 L/min,碰撞气: 氩气。脱溶剂管温度: 200 ℃ ,加热模块温度: 200 ℃ 。校准方法: 自动调谐优化电压,外标法校准质量数。

1. 2. 32D - LC - IT - TOF系统分析

2D - LC - IT - TOF系统过程如系统流路图1 所示。

(1) LC 1st D初始状态,药物样品进样,采用色谱条件(1)测试。保证了主成分和杂质的保留时间与建立方法一致,因此,准确确定目标杂质。

(2) 收集1st D确定的杂质到loop 1,2,3,4,5,然后通过色谱条件(2)输液泵将loop环中的组分冲入到2D色谱柱上分离,并洗脱到MS中进行分析。

(3) 平衡1st D流路,准备进行溶剂的分析,得到空白数据。

(4) 将得到的空白数据与药物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杂质峰,并进行MS定性分析。

1. 2. 4 溶液的制备

称取105 ℃ 加热4 h后样品(厂家B,批号20130401) 细粉0. 15 g,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 L中约含0. 4 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见图2。

2 结果与讨论

2. 1 样品热降解实验

样品在40 ℃ 加速试验中发现,总杂质量增加,部分样品杂质1(相对保留时间0. 28)和杂质3(相对保留时间0. 70)增加量超过0. 1% 。样品粉末在60 ℃ 加热16 h后测定,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杂质量,厂家A生产的样品单个杂质或总杂质量均未明显增加,杂质1 增加量小于0. 2% ,其他杂质增加量小于0. 1% 。而其他三个生产厂家在相对保留时间0. 36 新增一个杂质(杂质2),杂质量约为0. 07% ~ 0. 10% ; 杂质1 明显增加,增加量大于1. 0% ; 在相对保留时间0. 70 的杂质3 增加量大于0. 1% 。厂家B生产的样品在相对保留时间0. 70 的杂质增加量大于1. 0% 。

在未加热样品中杂质1、杂质3 对总杂质量贡献较大,杂质2 量小于0. 1% ,为了对样品中杂质1 和杂质3 定性研究,将四个生产厂家的样品粉末及原料分别进行高温破坏(105 ℃ ,3 h),使杂质量增加足以进行定性研究。结果原料未见明显杂质增加,4 个样品粉末105 ℃ 加热3 h后颜色变黄,杂质1、杂质2、杂质3 等处杂质含量都明显增加,见色谱图2。

2. 2 质谱图分析

盐酸倍他司汀及其已知3 个杂质(杂质Ⅰ(乙烯吡啶)、杂质Ⅱ(2 - 羟乙基吡啶)、杂质Ⅲ(N - 甲基- 2 吡啶乙胺)),在质谱上均有很好的响应,但是未知杂质1 和未知杂质2 在质谱上却没有响应。未知杂质3 二维MS色谱图(m/z 150 ~ 500),见图3,未知杂质3 的多级质谱图ESI( + )见图4 ~ 图7。

3 结论

结合盐酸倍他司汀已知的三种杂质结构分析,用分子式预测软件分析,得到杂质3 可能的分子式为C14H22N2O5。其碎片离子m/z137. 1065 的分子式可能是C8H12N2,可能为倍他司汀。由杂质3 的分子式裂解规律(见图8) 推测出杂质3 可能的结构式见图9。考察盐酸倍他司汀片的辅料,由乳糖、蔗糖、淀粉、糊精、硬脂酸镁、羟丙基纤维素等组成,由此推测该杂质是在高温条件下由倍他司汀与样品辅料中的糖发生了缩合反应后产生的降解产物。

参考文献

[1]张廷志.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25-26.

[2]杨远君.社区应用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8):11.

[3]沈新秀,祖军,魏叶,等.盐酸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6):594-595.

[4]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British Pharmacopoeia 2013[S].2013:2469-247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69.

[6]王冬,董煜,钱小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片的有关物质[J].中国药业,2013,22(12):93-94.

[7]吴随凤,宋尚龙,王传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片的有关物质[J].化学分析计量,2005,14(3):31-33.

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 篇5

关键词:昂丹司琼,倍他司汀,眩晕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摇晃,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临床上,病因复杂,以梅尼埃病、颈椎病、后循环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等多见。我院自2009年5月以来采用昂丹司琼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2年7月就诊的眩晕症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5岁 ~84岁,平均65.8岁;伴有高血压42例,糖尿病12例;其中椎动脉供血不足35例,小脑梗死10例,梅尼埃病8例,良性位置性眩晕7例。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和肿瘤病变。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 女18例,年龄47.50岁±10.25岁;对照组男11例, 女19例,年龄44.36岁±9.1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CT检查。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北京万民欢医药有限公司)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昂丹司琼 (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8 mg加入0.9% 氯化钠1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3 d~7 d为1个疗程,7 d后观察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包括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恶心呕吐、日常生活及工作等情况变化,计算出各观察指标的积分与总积分。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我国学者王楚怀、卓大宏制定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显着进步: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自理;进步:症状、体征部分改善,生活需人照顾;无效:症状、体征完全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采 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8例,显着进步17例,进步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 3.3% 。对照组3 0例 ,基本痊愈5例 ,显着进步1 1例,进步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与总体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 论

人体的空间平衡和定向功能由视觉、本体感受器 (在肌腱、关节中)和前庭分析器的相互配合维持,而前庭系统起主导作用。一般来说,上述三个系统中任何一个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均可引起头昏,而只有前庭系统的外周部分,即前庭末梢感受器和前庭神经的病变才能引起旋转性眩晕。昂丹司琼是一种强效、高度选择性的5-HTs受体拮抗剂,它在结构上与5-羟色胺 (5-HT)相似,对脑内5-HT受体密集区孤束核、后极区及化学催吐区有高度选择性;同时昂丹司琼对多巴胺受体及其他5-HT受体亚型几乎无亲和力,避免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选择性阻断5-HT与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区和上消化道传入迷走神经上的5-HT受体,控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然而,临床发现,昂丹司琼在治疗呕吐的同时,对眩晕也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眩晕合并呕吐的患者。

眩晕的病理基础大部分是前庭系统的血供障碍、 血管痉挛、迷路水肿,引起前庭功能紊乱。5-HT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特别在大脑皮层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考虑眩晕发作时,颅内5-HT分泌增多,导致颅内血管收缩、痉挛、前庭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昂丹司琼通过拮抗5-HT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前庭系统血供而产生止眩晕作用。

5-HT作为一种神经递质,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两侧前庭感受器,从而不断向同侧的前庭神经核、红核、 网状结构、皮质下中枢、小脑等对称地发送等值的神经冲动,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姿势反射,维持人体的平衡。 神经冲动再由皮质下中枢向上传入大脑皮层。皮质平衡中枢在颞叶,但确切位置尚存争议,一般认为在颞上回的后上半部,颞顶交界处及岛叶的上部。前庭系统和其与中枢联系过程中的任何部位受生理性刺激或病理性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这种信息发送的两侧对称性或均衡性遭到破坏,其结果客观上表现为平衡紊乱, 主观感觉则表现为眩晕。考虑眩晕发作时,5-HT分泌紊乱,通过作用于前庭神经系统,使发放到大脑皮层的信息均衡性、对称性遭到破坏,从而诱发眩晕。昂丹司琼通过拮抗5-HT,提高前庭 感受器的 阈值,使其向网状结构或更高级中枢的冲动减少而产生止眩晕作用。

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门诊和住院22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颅多普勤超声检查符合血管痉挛性头痛诊断标准。其中男92例、女128例、年龄52~75岁、病程7~15年。将病例随机分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盐酸倍他司汀组(A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B组)各组11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A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mg,2次/d(上午、睡前),加服盐酸倍他司汀4mg,3次/d(上午、下午、睡前)。疗程均为8周,并分别于治疗前,后8周观察临床症状及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1.2.2 疗效评价

病症变化显效,服药期间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颅多普勤超声检查脑血流明显改变。有效:服药期间症状偶有减轻或改善,颅多普勤超声检查脑血流改变不明显。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以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率。

1.2.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血管性头痛是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

*通讯作者表1治疗8周后疗效症比较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A组11010190100%

B组1108322595%

网膜功能障碍[1]。是以反复发作,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经颅多普勤超声检查可见脑血流改变。

3.2 盐酸氟桂利嗪为新型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与桂利嗪同属二苯烷基氨类化合物,WHO将其归入第四类钙拮抗药。

其作用特点:抑制血管收缩,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收缩有持久的抑制作用;保护脑组织,脑组织缺血缺氧时可致大量钙离子流入细胞内而引起走钙超载,从而导致神经元损坏。本品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损伤[2]。

3.3 盐酸倍他司汀为组胺类药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

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3]。

3.4 血管痉挛性头痛作为一种功能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舒缩功能

阻碍的表现,即由于颅内血管的一过性收缩,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及5-羟色胺等一系列体液发生改变[4]。盐酸倍他司汀为组胺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又有抑制组胺的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和盐酸氟桂利嗪合用可增加疗效。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

[2]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组织.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631.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

甲磺酸倍他司汀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VBI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1)年龄在40岁以上;(2)有颈椎病、糖尿病、动脉硬化或高血压史;(3)既往无或有类似发作史;(4)晨起或转颈时易发;(5)突发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可伴耳鸣及视觉障碍,可有倾倒发作;(6)彩色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颅脑CT或MRI正常或有病灶不能解释上述症状。80例患者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3岁。既往病史:颈椎病40例、高血压50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22例、无明确病史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823A)口服8 mg,tid,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舒血宁注射液(北京双鹤药业,生产批号:090403)2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单用倍他司汀口服8mg,tid,疗程均为7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治疗眩晕的药物,但平时所使用的其他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可以继续服用。

1.3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晕或眩晕减轻,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 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头胀、乏力;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头胀、乏力,均能耐受,减慢药液滴速后症状均缓解或消失。亦未影响继续用药。两组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其他可有耳鸣、倾倒发作等,临床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是发展致脑梗死的危险信号,CT和MRI很难发现脑形态学上的变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颈椎病、动脉硬化、血管痉挛、血液黏滞度增高等,多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倍他司汀是组织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H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3]。对各种程度及发作频率的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缓解,并能改善局部脑血流量。舒血宁注射液是由银杏叶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主要为银杏黄酮苷及银杏内酯、白果内酯,有扩张心脑血管及毛细血管的作用,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对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松弛作用,从而增加耳蜗及前庭血流量,消除眩晕、耳鸣及平衡障碍,并有抑制血液凝固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4]。能起到调整血管张力、抑制血管壁通透性、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能保护脑组织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5]。两药合用可产生协同效应,改善脑循环的缺血缺氧状态,使症状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7.6%与84.2%(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倍他司汀、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在扩血管、抗凝、改善微循环、维持内耳平衡等方面起作用,较单用倍他司汀疗效改善,提高了治愈率,使用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斯著,刘宗惠译.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4

[3] Anang JM.Garbarge M.Thanh Quach T,et al.Actions of betahis-tine at histamine receptors in the brain[J].EurJPharm,1985;111(1):73

[4]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上一篇:教学反思与有效教学下一篇:贸易便利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