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细表填报

2024-05-25

明细表填报(通用4篇)

明细表填报 篇1

境外所得税抵免的计算一直是企业所得税核算的难点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5号) 虽然规定详尽却较难理解运用, 而《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填报难度较大的一张附表, 但其填报说明又过于简单, 不利于实务操作。为此, 本文介绍了《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的具体填报方法, 并举例加以说明, 以供企业会计人员参考。

例:中国居民企业甲企业2009年境内本部取得纳税调整后所得额500万元, 从A国分支机构分回税后利润140万元 (A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 2008年A国分支机构发生经营亏损, 其中属于甲企业应承担的部分为20万元) ;从B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60万元、财产转让所得20万元 (B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 ;甲企业拥有设在C国的丁企业50%的股份, 丁企业2009年获利600万元, 向甲企业派发了108万元股息 (C国预提所得税税率为10%,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 。

请计算甲企业2008年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并填报《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 (不考虑以前年度境外所得税抵免情况) 。计算过程见下文, 填报结果如表所示。

金额单位:万元

1. 抵免方式。

境外所得首先需区分为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和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两类, 企业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采用直接抵免所得税法, 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采用间接抵免所得税法。企业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是指来源于境外分支机构实现的所得及来源于境外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等所得。企业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是指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需要说明的是, 境外所得税间接抵免的前提条件是居民企业对境外的被投资单位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否则不能抵免。上例中, 甲企业从A国分支机构分回的税后利润、从B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均属于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 应采取直接抵免方式;从设在C国的丁企业分回的股息所得属于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 应采取间接抵免方式。

2. 第1列“国家或地区”。

该列填报境外所得来源的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来源于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所得应当合并到一行填报, 这体现了分国不分项的征收原则, 即区分境外所得的来源地分别计算抵免, 不区分同一来源地境外所得的项目类别。上例中:填第1列时, 在“直接抵免”方式下填两行, A国、B国各占一行, 而B国取得的两种所得应合并填写;在“间接抵免”方式下填一行:C国。

3. 第2列“境外所得”。

该列填报企业来源于境外的税后所得。企业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填报时根据企业分部报表的相关项目直接填报;企业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应当根据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账、应收股利明细账、投资收益明细账等资料计算填报。上例中:A国第2列=140 (万元) ;B国第2列=60+20=80 (万元) ;C国第2列=108 (万元) 。如果上例假定从B国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得是-20万元, 根据分国不分项原则, 则B国第2列为40万元 (60-20) 。

4. 第3列“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

该列填报第2列“境外所得”换算成包含境外已纳企业所得税以及按照我国税收规定计算的含税所得。实际上等于按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确定的境外收入总额扣除与取得境外收入有关的各项合理支出后的余额。

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 如果所得来源国只征收企业所得税, 则第3列=第2列÷ (1-来源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如果所得来源国既征收企业所得税, 又征收预提所得税, 则第3列=第2列÷ (1-来源国预提所得税税率) ÷ (1-来源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上例中:A国第3列=第2列÷ (1-A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140÷ (1-30%) =200 (万元) ;B国第3列=第2列÷ (1-B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80÷ (1-20%) =100 (万元) ;C国第3列=第2列÷ (1-C国预提所得税税率) ÷ (1-B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108÷ (1-10%) ÷ (1-20%) =150 (万元) 。

5. 第4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该列填报按税收规定可以弥补的以前年度境外亏损额。财税[2009]125号规定, 在汇总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在境外同一国家 (地区) 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亏损, 不得抵减其境内或他国 (地区) 的应纳税所得额, 但可以用同一国家 (地区) 其他项目或以后年度的所得按规定弥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 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 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 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因此, 第4列填报该国以前五个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但不得超过第3列的金额。然而, 对于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 由于被投资企业发生的亏损投资企业不能抵免, 因此间接抵免方式下第4列是不填报的。上例中:A国分支机构2008年的亏损可以用2009年的所得弥补, A国第4列=20万元;B国以前年度没有亏损, 因此第4列不填;C国采用间接抵免方式, 因此第4列也不填。

6. 第5列“免税所得”。

该列填报按照税收规定予以免税的境外所得。对于按照税收规定予以免税的境外所得,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尚无具体规定。上例中, A、B、C三国均不存在免税所得, 因此第5列都不填。

7. 第6列“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该列填报境外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前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6列=第3列-第4列-第5列。上例中:A国第6列=200-20=180 (万元) ;B、C两国由于第4列、第5列是不填报的, 所以第5列与第3列金额相等。

8. 第7列“可弥补境内亏损”。

该列填报境外所得按照税收规定弥补境内亏损额。根据现行税法规定, 境内所得不能弥补境外亏损, 而境外所得却可以弥补境内亏损。本列的填报比较复杂,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例中, 境内本部纳税调整后所得额大于零, 没有亏损需要弥补, 因此A、B、C三国第7列都不填。上例如果假定境内本部用境外所得弥补亏损前的纳税调整后所得额是-500万元, 即A、B、C三国的所得都用来弥补境内亏损尚不够弥补, 则A国第7列=第6列=180万元, B国第7列=第6列=100万元, C国第7列=第6列=150万元。另外, 上例如果假定境内本部用境外所得弥补亏损前的纳税调整后所得额是-215万元, 即A、B、C三国的所得在弥补境内亏损后还有盈余, 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进行亏损弥补呢?我国目前尚无明文规定, 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各国弥补亏损前应纳税所得额 (即表中第6列) 的金额, 按比例分摊应弥补境内亏损的金额, 公式为:某国所得应弥补境内亏损的金额=境内亏损×该国弥补亏损前的应纳税所得额÷境外各盈利国弥补亏损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之和。则有:A国第7列=215×180÷ (180+100+150) =90 (万元) ;B国第7列=215×100÷ (180+100+150) =50 (万元) ;C国第7列=215×1 50÷ (180+100+150) =75 (万元) 。

9. 第8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该列填报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扣除可弥补境内亏损后的金额, 第8列=第6列-第7列。上例中, 由于第7列不填, 因此A、B、C三国第8列与第6列金额相等。

1 0. 第9列“税率”。

该列填报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25%。无论纳税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也无论纳税人的适用税率是多少, 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均按25%的法定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上例中, A、B、C三国第9列均填报25%。

1 1. 第10列“境外所得应纳税额”。

该列填报境外应纳税所得额与境内税法规定税率的乘积的金额, 第10列=第8列×第9列。上例中:A国第10列=第8列×25%=180×25%=45 (万元) ;B国第10列=第8列×25%=100×25%=25 (万元) ;C国第10列=第8列×25%=150×25%=37.5 (万元) 。

12. 第11列“境外所得可抵免税额”。

该列填报纳税人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的金额即境外所得按照所得来源国税收法律已经实际缴纳的所得性质的税款的金额。另外, 根据财税[2009]125号规定, 居民企业从与我国政府订立税收协定 (或安排) 的国家 (地区) 取得的所得, 按该国 (地区) 税收法律享受了免税或减税待遇, 且该免税或减税的数额按照税收协定规定应视同已缴税额在我国的应纳税额中抵免的, 该免税或减税数额可作为企业实际缴纳的境外所得税额用于办理税收抵免。例中:A国第11列=140÷ (1-30%) ×30%=60 (万元) ;B国第11列=60÷ (1-20%) ×20%+20÷ (1-20%) ×20%=20 (万元) ;C国第11列=预提所得税+企业所得税=108÷ (1-10%) ×10%+108÷ (1-10%) ÷ (1-20%) ×20%=42 (万元) 。

13. 第12列“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

抵免限额应按分国不分项原则计算, 计算公式为:某国 (地区) 所得税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 (地区) 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境内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申报表《主表》第30行“应纳税额”+本表第10列“境外所得应纳税额”来源于某国 (地区) 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表第8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主表》第25行“应纳税所得额”+本表第8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上述过程虽然繁琐, 却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错的。上例中, 因为甲企业境内本部既不存在以前年度亏损也不享受税收优惠, 所以甲企业《主表》第24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第28行“减免所得税额”、第29行“抵免所得税额”都是不填报的。因此, 境内所得按我国税法规定应纳税额=500×25%=125 (万元) ;境内所得应纳税所得额=500 (万元) ;A国抵免限额= (125+第10列) ×第8列÷ (500+第8列) = (125+45) ×180÷ (500+180) =45 (万元) ;B国抵免限额= (125+第10列) ×第8列÷ (500+第8列) = (125+25) ×100÷ (500+100) =25 (万元) ;C国抵免限额= (125+第10列) ×第8列÷ (500+第8列) = (125+37.5) ×150÷ (500+150) =37.5 (万元) 。

14. 第13列至16列。

第13列“本年可抵免的境外所得税款”填报本年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在本年度允许抵免的金额。第13列=第11列与第12列两者中之较小者。第14列“未超过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的余额”填报本年度在抵免限额内抵免完本年实际缴纳的境外所得税后, 可用于抵免以前年度结转的待抵免的所得税额。第15列“本年可抵免以前年度税额”填报本年可抵免以前年度未抵免、结转到本年度抵免的境外所得税额。第16列“前五年境外所得已缴税款未抵免余额”填报可结转以后年度抵免的境外所得税未抵免余额。

财税[2009]125号规定, 在计算实际应抵免的境外已缴纳和间接负担的所得税税额时, 企业在境外一国 (地区) 当年缴纳和间接负担的符合规定的所得税税额低于所计算的该国 (地区) 抵免限额的, 应以该项税额作为境外所得税抵免额从企业应纳税总额中据实抵免;超过抵免限额的, 当年应以抵免限额作为境外所得税抵免额进行抵免, 超过抵免限额的余额允许从次年起在连续五个纳税年度内, 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因此, 第13、14、15、16列的填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如果第11列大于或等于第12列, 则:第13列=第12列, 第14列不填, 第15列不填, 第16列=上年第16列-已超出抵补期的未抵免税款+第11列-第12列;如果第11列小于第12列, 则:第13列=第11列, 第14列=第12列-第11列, 第15列=第14列与上年第16列两者之较小者, 第16列=上年第16列-已超出抵补期的未抵免税款-第15列。不过, 在间接抵免方式下, 第14、15、16列都是不填的。

15. 第17列“定率抵免”。

该列适用于实行定率抵免境外所得税款的纳税人, 填报此列的纳税人不填报第11至16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5号, 2009-12-15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 国税函[2008]1081号, 2008-12-31

[3].尹磊, 尹引.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填报解析.财政监督, 2009;6

明细表填报 篇2

本表适用于执行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非营利企业会计制度以外的其它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非金融居民纳税人填报。纳税人应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外支出”。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计算填报。

2.第2行“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

3.第3行“销售商品成本”:填报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商品销售企业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开发产品(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除外)发生的成本也在此行填报。

4.第4行“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填报纳税人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成本。

5.第5行“提供劳务成本”:填报纳税人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活动发生的的主营业务成本。

6.第6行“建造合同成本”:填报纳税人建造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生产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

7.第7行“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填报纳税人在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使用费成本以及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租金成本。

8.第8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上述未列举的其他主营业务成本。

9.第9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其他业务成本。

10.第10行“材料销售成本”:填报纳税人销售材料、下脚料、废料、废旧物资等发生的成本。

11.第11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填报纳税人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应确认的其他业务成本。

12.第12行“出租固定资产成本”:填报纳税人将固定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形成的出租固定资产成本。

13.第13行“出租无形资产成本”:填报纳税人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出租无形资产成本。

14.第14行“包装物出租成本”:填报纳税人出租、出借包装物形成的包装物出租成本。

15.第15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上述未列举的其他业务成本。

16.第16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计入本科目核算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17.第17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填报纳税人处置非流动资产形成的净损失。

18.第18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填报纳税人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确认的净损失。

19.第19行“债务重组损失”:填报纳税人进行债务重组应确认的净损失。20.第20行“非常损失”:填报填报纳税人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的各项非正常的财产损失。

21.第21行“捐赠支出”:填报纳税人无偿给予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支出。

22.第22行“赞助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赞助支出。

23.第23行“罚没支出”:填报纳税人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对外支付的各项罚没支出。

24.第24行“坏帐损失”: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各项坏帐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25.第25行“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填报纳税人各项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26.第26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本期实际发生的在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其他损失及支出。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行=第2+9行。2.第2行=第3+5+6+7+8行。3.第9行=第10+12+13+14+15行。4.第16行=第17+18+„+26行。

(二)表间关系

明细表填报 篇3

一、境外所得税抵免方式

(一) 境外所得税的直接抵免

企业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采用直接抵免方式。企业直接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源于设立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取得的所得;一类是在境外未设立分支机构, 但有来源于境外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等所得。

即对于总分机构的境外收益, 其分机构不具有分配利润职能, 境外分支机构取得的各项所得, 不属于投资收益, 而属于经济收益, 作为营业利润, 应当计入所属年度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进行直接抵免。

(二) 境外所得税间接抵免

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 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 在抵免限额内抵免。

需要说明的是, 境外所得税间接抵免的前提条件是居民企业对境外的被投资企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否则不能抵免。

二、“控制”关系的财税差异

(一) 控制的范围不同

税法上说的“控制关系”是指, 各层企业直接持股、间接持股以及为计算居民企业间接持股总和比例的每一个单一持股, 均应达到20%的持股比例。

会计上, 在财务报告领域使用的“控制”一词, 主要是指统驭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获益。企业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 持有50%以上的表决权, 一般达到了控制的范围, 但是, 判断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形成控制时, 不仅仅是根据50%这个量化指标, 关键是综合考虑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日常经营管理特点等情况, 从实质上分析“控制关系”。

(二) 控制的算法不同

间接抵免的算法不仅适用于母公司从其子公司取得的股息, 也适用于母公司从其子公司所属的孙公司取得的股息, 即适用于从多层子公司取得的股息, 第3层以此类推。每一层都要计算认可的境外税收缴纳数额和间接抵免所应缴纳的税收数额。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股份采用连乘法计算, 而非会计上对股份公司的间接股份判断采用的相加方法。

例如, 我国母公司拥有某国子公司55%的股份, 子公司又拥有孙公司60%的股份。在这多层控股公司中, 每一层均拥有下一层20%以上的股份, 母公司与子公司属直接控制;母公司与孙公司属间接控制, 持股比例为33% (55%×60%) , 符合我国规定的20%持股比例, 可实行间接抵免。

若子公司只拥有孙公司30%的股份, 虽然母公司与孙公司也属间接控制, 但持股比例为16.5% (55%×30%) , 不符合我国规定的持股比例, 因此不能实行间接抵免。

三、案例解析《境外所得抵免计算明细表》的填报

居民企业甲2010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 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A国分支机构分回的税后利润70万元, A国税率为30%, 2009年甲企业应承担的A国分支机构经营亏损10万元;从B国 (未设立分支机构) 取得租金所得30万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0万元, B国税率为20%。甲企业拥有设在某C国子公司60%的股份, 子公司在相同纳税年度向甲企业派发了216万元股息, C国所得税税率为20%, 预提税税率为10%。假设甲企业2009年《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中, A、B、C三国的第16列均为0, 2010年三国也均无已超过5年抵补期的未抵免税额。请填报甲企业2010年《境外所得抵免计算明细表》 (表1) 。

金额单位:万元

解析:

1.第1列“国家或地区”:从A国分支机构取得的所得, 以及从B国取得租金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采用直接抵免方式;甲企业持有C国的被投资企业60%的股份, 有直接的“控制关系”, 应采用间接抵免方式。

2.第2列“境外所得”:填报来自境外的税后境外所得的金额。

A国第2列=70万元、B国第2列=40万元、C国第2列=216万元

3.第3列“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填报第2列境外所得换算成包含在境外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及按照我国税收规定计算的所得。

A国第3列=70÷ (1-30%) =100 (万元)

B国第3列=40÷ (1-20%) =50 (万元)

C国第3列=216÷ (1-10%) ÷ (1-20%) =300 (万元)

4.第4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境外所得按税收规定弥补以前年度境外亏损额。在汇总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在境外同一国家 (地区) 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亏损, 不得抵减其境内或他国 (地区) 的应纳税所得额, 但可以用同一国家 (地区) 其他项目或以后年度的所得按规定弥补, 抵补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即第4列只适用于总分机构直接抵免方式, 而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投资企业不得抵免, 因此间接抵免方式下第4列不得填报。A国2010年可以弥补2009年的亏损10万元, A国第4列=10万元, B国无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4列不填, C国采用间接抵免方式第4列不得填报。

5.第5列“免税所得”:填报按照税收规定予以免税的境外所得, 但现行税法尚无具体规定, A、B、C三国第5列一般不填。

6.第6列“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税所得额”:填报境外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前的应税所得额。第6列=第3列-第4列-第5列

A国第6列=100-10=90 (万元)

B、C国第4、第5列都为0, 所以第6列=第3列

7.第7列“可弥补境内亏损”:填报境外所得按税收规定弥补境内亏损额。境外盈利可以弥补境内亏损, 但境内盈利不得弥补境外亏损。本案例甲企业2010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 大于0, 无亏损可弥补。A、B、C三国第7列均不填。

8.第8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填报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扣除可弥补境内亏损后的金额。第8列=第6列-第7列, A、B、C三国第7列都没填, 第8列=第6列

9.第9列“税率”:填报纳税人境内税法规定的税率25%。我国法定税率只有一个25%, A、B、C三国此列均填25%。

10.第10列“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填报境外应纳税所得额与境内税法规定税率的乘积的金额。第10列=第8列×第9列

A国第10列=90×25%=22.5 (万元)

B国第10列=50×25%=12.5 (万元)

C国第10列=300×25%=75 (万元)

11.第11列“境外所得可抵免税额”:填报纳税人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的金额。

A国第11列=70÷ (1-30%) ×30%=30 (万元)

B国第11列=40÷ (1-20%) ×20%=10 (万元)

C国第11列=预提所得税+企业所得税216÷ (1-10%) ×10%+216÷ (1-10%) ÷ (1-20%) ×20%=84 (万元)

12.第12列“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 (地区) 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境内“应纳税额”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第30行“应纳税额”, 本案例2010年度境内应纳税额为100×25%=25 (万元) 。

境外“应纳税额”来自于本表《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第10列。

境内“应纳税所得额”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5行“应纳税所得额”, 本案例2010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

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来自于本表《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第8列。

抵免限额=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第30行+《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第10列) ×《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第8列÷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5行+《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第8列) 。

A国第12列= (25+22.5) ×90÷ (100+90) =22.5 (万元)

B国第12列= (25+12.5) ×50÷ (100+50) =12.5 (万元)

C国第12列= (25+75) ×300÷ (100+300) =75 (万元)

13.第13列“本年可抵免的境外所得税款”:填报本年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缴纳所得税, 在本年度允许抵免的金额。此列来自于第11列与12列较小者。

A国第13列=22.5万元、B国第13列=10万元、C国第13列=75万元

14.第14列“未超过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的余额”:填报本年度在抵免限额内抵免完境外所得税后, 可用于抵免以前年度结转的待抵免的所得税额。

第14列=第12列-第13列

A国、C国第14列都不填

B国第14列=12.5-10=2.5 (万元)

15、第15列“本年可抵免以前年度税额”:填报本年可抵免以前年度未抵免、结转到本年度抵免的境外所得税额。A、C国均不填。

B国第11列小于第12列, 第15列=第14列与上年第16列较小者。B国也不填。

16.第16列“前5年境外所得已缴税款未抵免余额”:填报可结转以后年度抵免的境外所得未抵免余额。根据财税[2009]125号《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超过抵免限额的余额允许从次年起在连续5个纳税年度内, 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的规定, 也就是说应先抵当年的, 有余额时才能用以前年度的结余。

A国第11列大于第12列, 第16列= (上年第16列-已超过5年抵补期的未抵免税额) +第11列-第12列=30-22.5=7.5 (万元)

B国第11列小于第12列, 第16列= (上年第16列-已超过5年抵补期的未抵免税额) -第15列=0

另外, 请注意, 在间接抵免方式下, 第14、15、16列均不填。C国为间接抵免方式, 在此不填。

明细表填报 篇4

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填报操作说明

通过网上申办平台进行产品首次申请,填写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操作说明如下:

第一步:进入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登记主界面 点击“主要零(元)部件”图标,进入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登记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查询本次所申报产品是否需要提交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

输入所报产品名称的关键词,查询是否需要提交产品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表,如下图所示。第三步:添加产品的产品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 1.A、B类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参见以下两图填报。

2.C、D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参见下图填报。3.信息修改。申报中填写错误信息,按照以下两图示修改。

点击修改图标进入下图所示界面,进行相关信息的修改。

4.查看填写信息。操作中需查看已填报信息,按照下图操作。

5.信息复制。需要复制产品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细信息时,按照下图操作。

上一篇:城市园林景观魅力下一篇:组合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