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条件句

2024-06-28

英语条件句(精选6篇)

英语条件句 篇1

1 概述

被动句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陆俭明曾经说过“在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里, 把被动句看成是‘推动语言理论建设的杠杆’” (陆俭明, 2006) 。传统语法理论认为只要把宾语移位到主语的位置就可以完成主、被动转换形成被动句。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通过主、被动转换而形成的被动句虽然在句法结构上成立, 但是却不符合实际的语言使用和表达习惯。从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分析被动句转换的限制条件。

2 理论基础

在以乔姆斯基为代表人物的生成句法体系中, 学者们主张被动句的生成是为了赋格而产生的NP移位。根据乔姆斯基 (1981) 的格位过滤条件, 所有名词短语必须被赋予格位。内部论元虽被赋予了论旨, 但是由于动词形态的变化使其不能被赋予宾格。这样为了满足赋格的要求, 基础生成的名词短语移位到外部论元位置即主语位置。这个NP移位是满足格位的强制性移位, 同时这种移位也符合论旨准则。

3 被动句转换限制条件分析

如上所述, 英语被动句的生成是靠移位来完成的。但有时却存在一些转换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几个方面。

3.1 动词

一般来说, 被动化过程比状态性更侧重于事件性。表示状态的状态性动词如have, pssess, lack, fit等动词一般不用在被动句中, 而表示动态的动词多用在被动句。所以, 被动句多是动态性的。Lakoff认为中间动词由于其不及物性特性没有与之对应的被动句形式。有些中间结构 (middle constructions) 中的中间动词虽然也有及物性用法, 但是通过及物动词的形态变化形成的句子中的动词不是中间动词, 而是一个及物动词。此外有些动词只能用作被动形式。如 (1, 2) ,

(1) a.John has a book.

b.*A book is had by John.

(2) a.The clothes fit you.

b.*You are fitted by the clothes.

英语的相互动词如resemble, marry等都无与之对应的被动句形式。虽然这些动词具有及物性, 但是因为这些动词的及物性很低, 所以不能生成被动句。被动句生成过程中及物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被动句生成需要及物性的动词, 但是具有及物性的动词并不是都能生成被动句。例如 (3, 4) ,

(3) a.John resembles his father.

b.*His father is resembled by John.

(4) a.John married Mary.

b.*Mary was married by John.

3.2 宾语

被动句生成对宾语的性质也提出了一些限制。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作宾语的时候不能生成被动句, 因为这些宾语的移位违背生成句法的约束理论。根据约束理论照应语 (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 在管辖语域里必须受到约束如 (5) 和 (6) 。

(5) a.John praised himself.

b.*Himself was praised by John.

(6) a.They love each other.

b.*Each other is loved by them.

如上所述, 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作宾语的句子是不能生成被动句的, 但是有一种情况中充当宾语的反身代词可以移位到主语位置生成被动句即Picture-NP。这种情况是属于例外。Kuno主张Picture-NP由于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反身代词的移位操作是可行的。因此, (7) 中himself不是指John, 而是语境中存在的其他人。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 那么通过这种特殊名词短语的移位而生成的被动句应该是合法的。从句法角度分析Picture-NP时, 我们也可以找出特定的解释。如果我们假设Picture-NP基础生成于VP内部, 那么它所处的位置就比句子的逻辑主语生成的位置低, 故受到John的成分统治 (c-command) 。这种句法现象叫做逆约束 (backward binding) 。这种逆约束现象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只有心理动词如please, astonish等出现时才会出现逆约束现象。

(7) a.A picture of himself astonished John. (Haegeman 1991:242)

英语有大量的不及物动词和介词组合而成的介词性动词。这种动词主要分为介词动词 (prepositional verbs) 和短语动词 (phrasal verbs) 。其中介词动词被及物动词化 (transitivized) 以后和一般的及物动词一样可以自带宾语如look at, believe in等。因此, 基础生成的被动句宾语可以移位到句子的主语位置来满足格位的要求如 (8) 。

(8) Mary was looked at by John.

Quirk et al. (1985:163) 认为介词动词有及物性的时候也可以生成被动句, 但是宾语的性质有时限制被动句的生成。如介词动词带抽象意义的宾语时可以通过宾语移位生成被动句, 而具体的、直接的意义的宾语时则不然。如 (9) ,

(9) a.The problem was very carefully gone into by the engineers.

b.*The tunnel was very carefully gone into by the engineers.

3.3 语义方面

从句法的角度看, 只要句中的动词具有及物性就可以生成被动句。但是有些时候虽然在句法层面上完成了被动句生成的操作过程, 但是所获得的被动句和与之对应的主动句之间存在语义差异。包含量化词 (quantifiers) 的句子一般和相对作用域 (scope) 有关系。 (10a) 的意思是屋子里所有的人说两种语言, 因此可以理解所说的语言总数是大于两个。 (10b) 中总共两种语言被屋子里的人们所使用。由于两个句子中所涉及的相对作用域的差异, 虽然在句法层面上 (10b) 的被动句生成有可能, 但是 (10a, b) 在语义上存在差异。

(10) a.Everyone in this room speaks two languages.

b.Two languages are spoken by everyone in this room.

3.4 句法结构

英语有 (It) is said/reported/estimated that…的形式的句子。从句法理论上看, 这些句子是可以通过移位生成被动句。但是这类被动句的生成也是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实现。首先, 根据格过滤条件 (Case Filter) 所有名词性短语必须被赋予格位。但是从这个句型的特点看that引导的部分不是名词短语, 而是补语连词短语 (complementizer phrase) (传统语法中的主语从句) 。因此, 为了赋格的移位就没有必要了。换句话说, 这类that从句的移位不是强制性的 (其他由名词性短语的移位生成的被动句的移位属于强制性移位) 。从语义上看, that从句即使前置也不会影响全句的意思。

这类句子中移位的不可行性主要是因为受到句法结构的限制。如果that从句前置会造成头重脚轻的现象如 (11b) 。这是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的。所以 (It) is said/reported that…句型中that从句的移位是受到限制的。最后, 为了满足英语的句法推导过程 (英语是非零主语语言) 插入形式主语it如 (11a) 。

(11) a.It is said/reported that Mike won the game yesterday.

b.*That Mike won the game yesterday is said.

3.5 习语块

习语块尤其是包含宾语成分的习语块的句子的被动句生成也有限制条件。在习语块中宾语部分不能被动词赋予论旨角色 (theta role) , 因为习语块形成一个特定的语义与字面意义产生很大的不同如kick the bucket (死) , not give a damn (不在乎) 等包含宾语的习语块是不能拆开的。因此, 这类习语块的被动句生成也理所当然变得不可能如 (12) 和 (13) 。

(12) a.He kicked the bucket.

b.*The bucket was kicked by him.

(13) a.I don't give a damn.

b.*A damn is not given by me.

4 结论

本文以被动句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限制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英语被动句生成的一些限制条件。生成句法研究者们主张英语被动句的生成是通过强制性名词短语移位而生成的。但是事实上如文中谈到存在一系列被动句生成的限制条件。这种例外现象的存在说明普遍语法框架内还是存在语言的个别属性。

摘要:被动句的生成在生成句法理论框架中被认为与名词短语的移位有关。生成语法理论主张被动句的主语基础生成于内部论元位置, 之后为了满足格位才移位到被动句的外部论元位置。但是这种移位在有些特殊条件下显示出对移位的限制。主要从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些被动句的限制条件。

关键词:生成句法,被动句,限制条件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 《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邢福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Aarts, B.English Syntax and Argumentation2nd ed.London:Palgrave Publishers Ltd.2001.Chomsky, 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Foris.1981.

[3]Haegeman, L.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2nd ed.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1994.

[4]Hopper, P.J.and S.A.Thompson.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Language56.2.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1980.

[5]Ouhalla, J.Introducing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rom Rules to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London:Edward Arnold.1994.

英语条件句 篇2

if he had received six more votes, he would be our chairman now.

if we hadn’t got everything ready by now, we should be having a terrible time tomorrow.

有时假设的情况并不以条件从句表示, 而是通过一个介词短语来表示.

without music, the world would be a dull place.

we could have done better under more favorable conditions.

that would have been considered miraculous in the past.

but for the storm, we should have arrived earlier.

如果条件句从句中包含有 were, had, should 或could, 有时可把if省略掉, 并把were, had, should或could放在主语前面.

had we made adequate preparation, we might have succeeded.

should there be a flood, what should we do?

含蓄虚拟条件句面面观 篇3

1. 通过动词不定式短语表示虚拟条件

例如: You would be a fool to refuse his offer. 要是你拒绝他的提议,那就太傻了。

动词不定式to refuse his offer在句中充当状语,相当于一个条件状语从句:if you should refuse his offer。

2. 通过介词短语表示虚拟条件

例如:But for the storm, I would have arrived much earlier. 要不是那场暴雨,我早就到了。

句中的but for意为“如果没有……的话,要不是……的话”,but for the storm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if it had not been for the storm,表示对过去的虚拟。

例如:I wouldn’t have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without your help. 要是没有你的帮助,我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进步。

句中介词短语without your help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if you hadn’t helped me 或者 if there had not been for your help, 表示对过去的虚拟。

3. 通过连词otherwise, or, or else, though, although等表示虚拟条件

例如: She came to town yesterday, otherwise / or I would not have met her. 昨天她到城里来了,不然我就不会遇见她了。

句中的otherwise,or表示“否则的话”,相当于条件句if she hadn’t come,也是对过去的虚拟。

4. 通过名词性短语表示虚拟条件

例如:A few hours earlier and you would have seen the singer. 早来几个小时,你就可以看到那个歌星了。

名词性短语a few hours earlier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if you had come a few hours earlier。

5. 通过分词短语表示虚拟条件

例如:Given more attention, the trees could have grown better. 倘若给予更多的关心,这些树本来可以生长得更好的。

主句告诉我们事实上树木并未生长得很好,可见分词短语表达的是一个不成立的假设,其含义相当于条件句if they had been given more attention。

6. 通过when,unless, as if, lest, in case, on condition等词引导的从句来表示虚拟语气

例如:Take your coat just in case it should rain. 带着伞,以防下雨。

He speaks English so fluently as if he had studied English in England. 他英语说得太流利了,就好像他在英国学过英语一样。(实际上他以前没去过,从句是对过去的虚拟。)

但as if, as though后的从句也常用陈述语气,这是因为从句中的情况往往是可能发生的或可能被设想为真实的。

例如:It looks as if our side is going to win. 看上去我们队要赢了。

7. 虚拟条件暗含在上下文当中

例如:I would have attended the meeting, but I was too busy. 我本来要参加会议的,只是太忙了。

句中暗含了if I had not been too busy之意,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省略了虚拟条件句。

虚拟语气中还有一种用法,是只保留表示虚拟条件的从句,而省略表示结果的主句部分。“if only + 从句”便属于这种情况,这一句型意为“如果……该多好啊!”,表示的内容往往并没有发生,或不太可能发生,这也是一种虚拟的条件句。

例如:If only I had taken his advice. 我要是听他的话就好了。

If only I were a bird! 我如果是一只鸟就好了!

单项选择。

1. He is talking so much about America as if he________there.

A. had beenB. were

C. wasD. been

2. If only I________ to my parents! But I didn’t.

A. listenedB. had listened

C. should listenD. would listen

3. He paid for a seat, when he________ have entered for free.

A. couldB. would

C. mustD. need

4. ________the teacher’s help, I wouldn’t have passed the mid-term math exam.

A. Were it not forB. But

C. But forD. If only

5. Ten minutes earlier and they ________ the plane.

A. will catch

B. would catch

C. would have caught

D. will have caught

If条件句的原型论文 篇4

原型理论对范畴的划分和性质的界定提供了全新的视觉和方法: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的表征决定的,而是由原型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决定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罗凌萍,2009)。简单理解,就是原型是一切其他形式的根本,有着其他所有形式统一所有的特征,又是具有比其他形式更加典型、更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一个范畴的原型具有该范畴最多的共同属性。语言学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型理论:原型理论认知上的突出性,原型理论认知上的相似性,原型理论与基本范畴(罗凌萍,2009)。

认知语言学认为对于复句构式的形成来说,主观视点是第一位的起主导作用的东西,而客观实际则是第二位的,是被主观视点牵引的东西。条件句的形成和运用是客观外界事物自身的条件关系通过人们的认知作为媒介投影为语言规则的结果(高玲玲,2010)。If条件句是一个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和语用环境都很复杂微妙的语言现象。在条件句的描述中,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似乎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If条件句的原型研究中,语言学家分两个方面研究主从句:一是因果关系研究;二是逻辑关系研究。

一、因果关系研究

因果关系研究就是把if当做是从句是引起主句事态实现的原因或前提,而主句是该原因引起的结果(罗凌萍,2009)。如(以下例子均摘自与if条件句相关的论文,引用例子会注明出处,原创不注明出处):

(1)If I eat nothing,I will be hungry.(2)If you heal the ice,it melts.二、逻辑关系研究

语法意义的认知方式主要是抽象和类推,也是一种高度的认知概括。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认知成果(王德春,2009)。根据原型类别的认知目的,物质世界被分成很多种类,这种认知就是人们的经历。而“经历”正是原型分类的认知目的之根本,差异又是分类程序中的关键。

差异是要在原型中体现出来的,就如没有共性的事物就无法定义是否是同一领域,也就找不出它们有什么差异。确定事物是否在同一领域或者区分事物是否存在差异、有何种差异,都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在if条件句的研究中,逻辑关系分析不容忽视。这种关系的实质被广泛定义为“充分条件”,即从句事态的发生为主句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数学中学过的p是q的条件,p发生,q一定会发生,p不发生,q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为P是q的条件,所以q可以说是p的部分结果,但并不是完全由p所致(李淑静,2006)。

它们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条件关系就是if条件句原型的主要特征之一。条件具有模糊性,具体表现为该“条件”为促成另一事态的实现所提供的可能性大小,提供的可能性越大,就越是“条件”,反之,就越不是“条件”(罗凌萍,2008)。比如开放性if条件句又分成三大类:直接条件句、间接条件句和开放性if条件句的其他用法,这里我主要介绍直接条件句。

在开放性if条件句中,凡从句与主句关系密切,是主句动作赖以发生的条件的都应属于直接条件句的讨论范畴(戴静,夏蓉,2004)。我们把直接条件句作为if条件句的原型来研究,根据语义可以将直接条件句分为9类:

1.表示“现在条件”

主句的发生以现在条件为前提,谓语动词的动作与现在时间有关。如:

(1)She’s diving too deep.If she doesn’t stop immediately,she is going to be drowned.(她潜水潜的太深,若不立即停下来,她会被淹死的。)

(2)We are going to Paris if we have a holiday.(如果我们有假的话就去巴黎旅游。)

第一句是以迹象表明某事即将发生,第二句是用be going to 结构表示现在打算做某事,都与现在时间相关。

2.表示“将来条件”

在表示“将来”的条件句中,从句是条件,只有当条件存在时,主句的事情才会发生,这样的主句不能是将来时,只能在条件里使用将来时。

If I play football all the morning,I will be totally tired.(王庆龙,2014)

3.表示“现在的安排,将来的时态”

在此类条件句中,从句里的事情是将来发生的,主句所发生的事情是为将来发生的事做安排,没有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就不用做选择的安排,也就是说,从句是主句的必然条件,但从句不一定是主句的结果,谓语动词一般用be going to结构、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be to结构。

If you are planning to have you new production come into the market,you’d better have the patent already.4.表示“动作的完成”

在这种条件句中,谓语动词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用完成体表示主语动作的发生,以从句的结果为条件。

5.表示“意愿”

在表示意愿的条件句中,谓语动词一般用will或would结构。

Marry will go,if she will go.(刘红英,2003)

6.表示“预测”

在表示预测的条件句中,也可以用will结构表示。If he will arrive before 8:00,I can give him another chance.(刘红英,2003)

7.表示“习惯性行为”和“自然规律”

Water evaporates,if the temperature is up to 100 degree Celsius under normal condition.8.表示“机会”或者“不确定性”

在此类条件句中,一般表示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一般用should结构或非断定行词项。

I think that I can pass the exam,if the questions are not too difficult.9.用于规章制度、法律及准法律条文中,以示其严肃性

If a driver breaks the traffic rule,he shall lose 2 points.在直接条件句中,所有的例子都离不开if的用法原则。If条件句的原型就是以if所引导的从句作为条件,从而形成与主句的关系。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与if条件句的原型分不开。我们通常会用if...(then)...结构表示条件,在传统语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

(1)If it rains,the match will be canceled.(2)If it rained,the match would be canceled.(3)If it had rained,the match would have be canceled.(刘红英,2011)

在我看来,这样的条件句就是if条件句的原型。以上的九种情况都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与时间,事实,安排,条规等条件形成的。

比如上文举例的第一句话,其原型可以是“If she doesn’t stop,she will be drowned.”,把时间定为现在,把谓语动词以现在的时间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有了不同的语境,这是加入时间条件,把if的原型确切地融入语境。再如第5种表示意愿的完成,这就加入一种感情色彩,使得原本的句子更活跃。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if条件句的直接条件句,而我们就是把if条件句的直接条件句定义为if条件句的原型。

关于If条件句的时态问题 篇5

1.a. I’ll have to water the plants if they ____ (survive) the harsh winter.

b. The plants will be sold for high prices next spring if they ____ (survive) the harsh winter.

这两个句子中的if条件从句都是“if they ____ (survive) the harsh winter”。现在请读者试着在空格中填入survive的时态形式,稍后笔者将在下文的分析中公布答案。其实,即使不知道survive在这里该用什么时态,我们也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们先来比较这两句话的中文含义。

a句译文:这些植物要想活过今年寒冬的话,我就得给它们浇水。

b句译文:这些植物要是能活过今年寒冬的话,明年春天就能卖个高价。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这两句话,分析每句话中主从句之间的关系。

If从句与主句的先后关系分析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会有如下发现。

在a句中,主句所描述的情形必须先发生:必须先浇水,然后才有if条件从句所描述的情形发生——植物活过寒冬。换句话说,if从句是以主句为先决条件的。简言之,主句先发生,表条件;从句后发生,表结果。

在b句中,if条件从句所描述的情形必须先发生:植物必须活过寒冬,然后才有主句所描述的情形发生——植物卖出高价。换句话说,主句是以if从句为先决条件的。简言之,从句先发生,表条件;主句后发生,表结果。

由此可见,a、b两句的主句与从句所表达的条件与结果关系以及发生的时间先后正好相反。那么该采用何种动词时态形式来表达这样不同的逻辑关系以及时间先后呢?笔者为大家总结了如下两个if从句结构。

结构一:“if + do”条件句(从句表达条件,先发生)

我们常见的if条件句都是与上面b句一样,条件从句的谓语动作一般先于主句的谓语动作,因为正常的思维逻辑必然是先有条件,然后才有结果。简言之,if从句表示条件,先发生;主句表示结果,后发生。此时,主句往往采用一般将来时态will do,而从句采用一般现在时态do表示将来。因此,b句补充完整后如下所示:

b. The plants will be sold for high prices next spring if they survive the harsh winter.

结构二:“if + be to do”条件句(从句表达结果,后发生)

与b句完全相反,在a句中,主句表达条件,先发生;而if从句表示结果,后发生。此时,if从句要用be to do这个将来时态的形式。因此,a句补充完整后如下所示:

a. I’ll have to water the plants if they are to survive the harsh winter.

上述两个从句结构与各自主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归纳为下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句,在这个例句中,两种if从句同时出现。

2.If it doesn’t rain within the next few weeks, the crops will have to be watered if they are to survive.

要是未来几星期还不下雨,这些农作物要想存活的话,就必须得浇水了。

解析:我们看到,前一个if从句采用了一般现在时态的谓语形式doesn’t rain,而后一个if从句采用了将来时态的谓语形式are to survive,它们与主句谓语部分will have to be watered的时间先后顺序应该如下:首先是第一个if从句的doesn’t rain,然后是主句的be watered,最后是第二个if从句的survive。也就是说,三者之间应该是“不下雨——必须浇水——才能存活”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if + be to do”条件句用法特点总结

大家对于“if + be to do”句型可能比较陌生,该句型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下面笔者来具体分析。

特点一:主句先发生,表条件;从句后发生,表结果

这一特点上文反复说过,在此不再赘述。

特点二:主句谓语通常含有“不得不”“必须”等含义,常见的谓语包括will have to do、need to do、must do、be necessary等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这是2000年考研英语真题第五篇阅读理解文章的开头一段话。

3.If ambition is to be well regarded, the rewards of ambition—wealth, distinction, control over one’s destiny—must be deemed worthy of the sacrifices made on ambition’s behalf. If the tradition of ambition is to have vitality, it must be widely shared; and it especially must be highly regarded by people who are themselves admired, the educated not least among them.

个人的雄心如果想获得尊重,那么它的回报——财富、荣誉、对命运的掌控——必须被视作是值得为之牺牲的。胸怀雄心这一传统若想焕发生机,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必须能够被那些本身就受人尊敬的人士所推崇,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

这里两个if从句里面的谓语都采用了be to do的形式(is to be和is to have),对应的主句谓语都含有情态动词must。为什么会有这种对应关系呢?

其实,这涉及be to do这个结构的意义。该结构往往表示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加强语气的意味,相当于情态动词must或should,可以翻译成“一定得……”,所以与be to do呼应的主句往往会含有情态动词must或will have to,从而构成了“must/will have to do … if … be to do”的句子结构,表示“如果……一定得怎么样,那么……首先必须得怎么样”。

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句:

4.If humans are to survive as a species, we must address environmental issues now.

人类若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现在开始处理环境问题。

5.The first two must be equal for all who are being compared, if any comparison in terms of intelligence is to be made.

如果一定要从智力方面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对所有被比较者来说,前两个因素必须是一样的。

6.But if robots are to reach the next stage of laborsaving utility, they will have to operate with less human supervision and be able to make at least a few decisions for themselves—goals that pose a real challenge.

但是如果一定要机器人进一步节省劳力的话,它们必须能够在更少的人工监控下运行,并且至少能够独立地做一些决定——这些目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真正的挑战。

最后,请大家做下面这组练习,以巩固上面学到的if从句用法。

7. a. Liu Xiang needs to improve his technique if he ____ (win) gold at the next Olympics.

b. Liu Xiang has said that he will retire from athletics if he ____ (win) gold at the next Olympics.

正确答案如下:

a. Liu Xiang needs to improve his technique if he is to win gold at the next Olympics.

刘翔若是想在下一届奥运会夺金的话,就必须提高他的技术水平。

b. Liu Xiang has said that he will retire from athletics if he wins gold at the next Olympics.

迎战英语长难句汉译 篇6

笔译实务考试是考生备考重点,而长难句子的翻译又是难点。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正确理解,捋顺句子逻辑,更要翻译通顺,符合汉语习惯。

英语长句一般指的是各种复杂句,复杂句里可能有多个从句,从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可能包孕、嵌套,也可能并列、平行。因其并列成分多、修饰语多、逻辑层次多而结构复杂,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明确语法和语义的逻辑结构。

一、四步解析长难句

以下句为例: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echnology has also enabled fishermen to reach far deeper than

123 4

ever before, into areas where bottom trawls can destroy in minutes what has taken nature hundreds

56 7

and in some cases thousands of years to build.(2004年11月英语二级《笔译实务》)

第一步,找出句子主干。

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明确了主、谓、宾就不怕理解不了句子的原意。1. technology是主语,2. has enabled作谓语,3. fishermen作宾语。例句中的主谓宾结构比较简单,没有被状语和其他从句隔开。

第二步,找出句中所有的谓语结构、非谓语结构、介词短语和从句的引导词。

例句分了三级结构,主句套了两级从句,分别由where和what引导。所以上句三组谓语结构——A. has enabled; B. can destroy; C. has taken。介词短语有at the same time, in minutes和in some cases。

第三步,分析从句和短语的功能,即从句类型——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或状语从句等;以及词,短语和从句之间的关系。

以上句为例,4. to reach into是fishermen的宾补,5. where引导的是areas的定语从句,6. destroy是where从句的谓语,7. what引导destroy的宾语从句。

第四步,分析句子中是否有固定词组或固定搭配、插入语等其他成分。

这样分解细化后,长句变成了短句,难句变成了简单句,逻辑结构自然一目了然。

【参考译文】但与此同时,渔业人员也可以依靠技术到达比以前更深的地方,进行海底拖网捕捞,而此种深海捕捞则可在几分钟内就把大自然几百年乃至几千年产生的一切毁灭。

二、长难句翻译攻略四法

一般来说,翻译长句有顺序法、逆序法、分译法和综合法四种。现分别举例说明这四种方法。

顺序法

有些英语长句叙述的一连串动作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或按逻辑关系安排,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一致,可按原文顺序译出。

【例句】To fuse atoms together on the earth requires much higher temperature than in the sun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the sun's crushing gravitational pressure.

12345

【分析】按意群的关系,该句可以拆分为两层:第一层主句To fuse atoms together on the earth主语;requires谓语;much higher temperature宾语;第二层是in order to引导目的状语。上述两层意思的逻辑关系以及表达顺序基本上与汉语一致,只是形容词的比较级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把“in the sun”前置。

【参考译文】在地球上把原子熔聚在一起,要求比太阳内的温度高的多的温度,以补偿它所缺少的在太阳内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力压力。

逆序法

“逆序法”又称“倒置法”,主要指句子的前后倒置问题。有些英语长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习惯不同,甚至语序完全相反,这就必须从原文的后面译起,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

【例句】I didn't like the way he carried himself, loose and dreamlike all the time.

【分析】原句中“I didn't like”在前面,汉译的时候放在后面更符合汉语先摆事实、后议论的行文顺序。

【参考译文】他老是一副松松垮垮、恍恍惚惚的派头,叫我讨厌。

分译法

“分译法”又叫“拆译法”,有些英语长句的主句与从句或主句与修饰语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化为句子分开来叙述,这符合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为使意思连贯,有时还可适当增加词语。考生必须注意的是,分译的目的是化长为短、化整为零,消除译文的阻塞;分译后的译文必须连贯,有整体感。

【例句】The air seemed almost sticky from the scent of bursting buds.

【参考译文】花蕾初绽,散发出一股芳香,这时空气似乎给人一种粘糊糊的感觉。(黄邦杰:《译艺谭》)

【分析】原句中“from the scent of bursting buds”介词短语被拆译成了一个复句结构,且按因果关系的顺序放在译句的前面,其中“散发出”、“一股”是为了汉语表达的需要而增加。

综合法

有些英语长句顺译或逆译都不合适,分译也有困难,单纯的使用一种译法不能译出地道的汉语时,就应该仔细推敲,或按时间先后,或按逻辑顺序,有顺有逆地进行综合处理。

【例句】The phenomenon describes the way in which light physically scatters when it passes

12

through particle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that are 1/10 in diameter of the color of the light.

3

【分析】该句可以分解为四个部分——主句、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that引导particles的同位语从句。总体考虑之后,我们可以使用综合法来处理这个句子,即合译前三个部分,分译that从句,这样译出来的句子就非常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译文】这种现象说明了光线通过地球大气微粒时的物理散射方式。大气微粒的直径为有色光直径的十分之一。

另外,翻译长句时,还要注意调整语序。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原句拆分成多个较短的句子,并且要通过多个短句表达出原来长句的修饰关系和意思,汉语句子的逻辑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各语法单位在句中的顺序得以表现。

【例句】She could answer no more than a bare affirmative, so great was the emotion aroused in her at the thought of going through the world with him as his own familiar friend.(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参考译文】她听了这番话,想到将来他身行万里的时候,只有她自己是他的亲人,跟在他身边,她心里的感情就激动起来,嘴里说不出别的话来,只有答应一个是字的份儿。(张谷若译)

Tips:

1.各地口笔译报名时间不同,详细信息请注意查询http://www.catti.net.cn/。

2.考前一周打印准考证。

3.09年下半年考试时间(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11月14日

二、三级口译 上午 10:00-11:00《口译综合能力》

二级口译 下午 13:10入场完毕

13:10-13:30试带

13:30-14:30考试《口译实务》(交替传译) (同声传译,仅英语开设)

三级口译 13:10分入场完毕

13:10-13:30试带

13:30-14:00考试《口译实务》

11月15日

二、三级笔译 上午 9:30-11:30 《笔译综合能力》

上一篇:主观幸福感问卷下一篇:尤瑞克林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