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论文

2024-07-21

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论文(精选12篇)

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论文 篇1

我国土壤污染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导致严重的土壤环境问题出现, 严重威胁着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和动物的实际健康。在此种情况下,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对土壤污染进行科学化的治理, 从而促进土壤的实际利用功能的有效发挥。

1 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特点

1.1 复合型污染出现

就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的实际特点来看, 持久性污染物、农药助剂对土壤环境产生看一定程度的危害, 长期施入土壤后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效应, 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和传递, 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城市污泥和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污水污泥逐渐向农业转移, 导致农业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 畜禽类有机废弃物中的兽药残留, 最终会进入土壤内部, 从而对土壤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人体危害较大, 尤其是抗生素类最为严重。

1.2 区域性土壤污染问题

近年来城市化逐渐快速发展, 土壤污染加剧, 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 我国逐渐出现区域性的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异常, 并且土壤污染风险较高, 导致农产品质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制约着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

1.3 农田土壤污染直接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从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大部分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农田面积较大, 还有部分农田受到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严重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长期污染灌溉造成了严重土壤环境问题, 土地重污染以及农产品超标问题严重威胁着社会群体的正常生产生活。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在长期污水灌溉下, 土壤呈现明显的微酸性, 在土壤表层积聚较多的重金属含量, 导致农产品受到严重污染, 实际质量严重超过国家相关食品卫生标准。

2 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现状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但关于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还没有制定和颁布。目前, 涉及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条款及规定只有少数。从我国土壤环境标准现状来看, 目前缺少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的集中居住区城市土壤环境标准, 不能满足城市土壤污染防治与污染场地清洁的需要。

3 土壤污染的可行性防治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土壤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下,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更好的改善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1 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建立并完善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整体情况, 国家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对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明确土壤污染现状和成因, 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土壤污染预防和治理。在实际治理过程中, 应当对土壤污染的种类、污染程度以及污染范围进行明确, 对土壤污染的控制区及控制对象进行合理的选择, 从而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 确保该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结合我国土壤特点及实际国情, 在国家相关土壤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环境保护体系, 切实加强我国土壤污染监测控制能力, 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数字信息网的建立, 从而提高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

3.2 开展土壤修复及综合治理试点示范操作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土壤环境管理的实际特点,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注重土壤与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并重, 促进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开发, 并进行综合治理试点的开展, 来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进社会资金, 促进土壤修复领域的整体发展, 促进土壤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

3.3 加大对土壤环境进行保护宣传力度

从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 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土壤环境管理的力度,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 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到环境保护宣传的重要内容, 切实提高社会群体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意识, 从而切实提高土壤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果。

4 结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 土壤污染问题俨然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严重制约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对社会群体的正常生活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对土壤环境进行管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土壤污染的防治效果, 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云.中国农业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武汉大学, 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 2007.

[2]董岩翔.浙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浙江国土资源, 2013.

[3]方堃, 刘潇威, 王静, 等.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主要污染物现状及防治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论文 篇2

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作 者:高翔云 汤志云 李建和 王力 GAO Xiang-yun TANG Zhi-yun LI Jian-he WANG Li 作者单位:高翔云,汤志云,GAO Xiang-yun,TANG Zhi-yun(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

李建和,王力,LI Jian-he,WANG Li(山东省邹平县国土资源局,山东,邹平,256200)

初探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篇3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居民生活治理;城市交通

目前,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在我国已日益突出,在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汽车人均拥有量逐渐增加使交通噪声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兴起从而建筑噪声也越来越多,治理城市噪声染污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针对交通产生的噪声、工业产生的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方面提出尽可能避免和治疗建议。

1.什么是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化生产中、建筑行业建筑施工中、交通运输业在运输中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干影响我们周围环境的一种环境噪声。声音污染与空气污染等化学污染有着不同本质,简单的来说噪声污染是在一定情况下形成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局部性等特点。

2.环境噪声的来源

对于城市环境噪声来说,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为交通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生活噪声和施工噪声等。

2.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的大小与开车速度有必然关系,随着车速而增加,低频率噪声的增加幅度低高频率噪声。在同样的速度下,变速器处于抵挡的时候,交通噪声就会越大,因为低挡位发动机的转速高噪声大。城市道路车速通常情况下来说不会太快,在同样的条件下,交通拥挤时候变速器处于挡位低,并且间断要加速运动,所以车辆拥挤时比车辆流畅时交通噪声要高一点。

2.2工业噪声来自于生产车间、建筑实施地等场所,他们产生的噪声更高,对车间的工人及周围的人带来较大的影响。

2.3社区生活的噪声。随着经济发展,群众业余活动也丰富起来。我们社区活动逐渐丰富也带来了很多噪声,把原本安静的社区变成了热闹的广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住人群的居住水平。

2.4 施工产生的噪声。对于部分建筑工地因尚未取得有关部门的环保审批的情况下,在不允许开展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浇灌水泥,锻造钻孔、打地基、扬沙及装卸东西或者持有某部分的的审批手续而进行其他部分的施工作业,这些施工所带来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周围人民的生活

3.噪声污染的危害

3.1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3.1.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刺激性污染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危害,能够造成大脑表层的协调失控,条件反射出现不正常情况有的会头晕目眩、心慌意乱、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经常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3.1.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知道噪声可以损害听力,实际上噪声也会对人们的视力有所损害。研究试验表明:当噪声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敏感性度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相对会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人瞳孔会放大,视力变模糊;而噪声达到115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由此可见,在噪声中生活的人们很容易眼睛疲劳、眼睛酸痛痛、眼花等眼损伤现象。同样,噪声还造成色觉、视觉发生异常变化。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色、蓝色、白色三色视野缩小了80%左右。

3.2噪声对动植物产生的影响。噪声也能对植物产生影响,使植物过早枯萎,使动物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强烈噪声能够促使动物死亡。鸟类在受到噪声污染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繁衍后代等。

4防止噪声污染额措施

4.1改善和控制交通噪声

4.1.1城区内的交通主次干线道路应合理,密度应适中。城区路边缘和相邻的建筑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距离,相距越小,噪声污染越大,对人们的伤害也就越大,与此同时禁止重型车、农用车出入市区与车辆喇叭的改良,也可以降低主干线交通噪声5分贝左右。

4.1.2对路边建筑物如居民区加装塑钢中空隔音玻璃或夹层玻璃。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玻璃外面的噪声污染,从而降低了室内的噪音。

4.1.3在公路两边种植花草,树木和植物形成绿化并带有吸收声音隔声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噪声。

4.1.4在普通的沥青公路上或者水泥路上铺建一层空隙率在20%-30%的沥青混和料,可以有效的吸收噪音相比之下,与普通路面相比,这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分贝 。

4.1.5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法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降声方法。声屏障降噪声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声。

4.2加强监察力度。对于防治工业噪声污染我们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在每年的预算资金中应有计划的集中一定的环保资金,再加上企业自筹资金,安排一批工业噪声治理项目并将一些噪声严重扰民的项目纳入噪声限期治理项目。与此同时监理部门实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和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对重点企业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可以使一些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逐不得到改善。

4.3对社会生活噪声的处理。结合“绿色社区”建设,鼓励相关部门和物业管理者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居民装修质量和居民区内跳广场舞等文化娱乐的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生活的噪声污染。加大对噪声扰民的管理,开展居民住宅公用配套设施低频噪声、固体声的管理。对汽车防盗报警器的音量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对居住区内居民室内装修的管理,防止居住区内噪声扰民。

4.4对于施工企业施工噪声的防治。对施工工地噪声进行严格管理。可以用封闭式的空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灌和锻造工作,建筑工地隔声和建筑声屏障等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对于产生的有关隔声降噪有关费用可以纳入工程预算。特别在中考、高考等非常时期,限制或禁止特定区域内的施工行为,把噪声降到最小化。加大规范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和条件,严格的控制夜间施工行为,加强夜间无证施工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分。在确保政府重点工程进度情况下,控制建设区域范围内夜间施工。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减少噪声污染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应大力加大措施采取经济、技术、行政的手段,以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为建设更好的城市生态绿色环境,加快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红红等.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38~40.

[3]魏蔚.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2012,1:43-47

[4]王丽萍,城市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J],2011年05期。

浅谈土壤环境污染原因与防治 篇4

关键词:土壤环境污染,原因,防治

1 土壤环境的污染

被污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降低产量和品质, 有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还能被植物体内积累, 进入食物链。有些污染物, 如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污染土壤会使土壤酸化, 影响作物对氮、磷、铁等元素的吸收, 而碱性粉尘污染土壤会使土壤碱化, 也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氮肥过量施用后大部分流失, 不仅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而且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人体中可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土壤污染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系统的生态平衡, 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和传播, 造成病害流行。土壤长期被污染后、微少物的少命活动受到抑制或破坏, 物理化学性质变差, 肥力下降, 土壤逐渐贫瘠化或盐渍化, 甚至变成荒漠。

1.1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一般重金属元素相对密度较大 (大于5) , 多数重金属都具有一定毒性, 稳定性强且不易分解, 一旦进入土壤很难排除, 且可被生物富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时, 由作物根部吸收向茎、叶、果实输送, 并产生危害作用, 有的表现为叶片枯黄, 生长发育受阻, 存的虽不影响产量, 但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畜产生毒害。

1.1.1 汞在土壤中的合量及迁移、转化

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机汞可还原为金属汞, 有机汞也能降解为金属汞。在正常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范围内, 汞能以元素汞存在, 这是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此外, 土壤中硫化汞是极难溶的, 所以有人把硫化汞看作土壤汞化物转化的最终产物。受汞污染的耕地, 绝大部分汞积累在耕层, 不易向深层迁移, 除沙土或土层较浅的耕地之外, 汞一般不会通过土壤污染地下水。

微生物在汞的甲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的温度、湿度、质地对于甲基化作用都有影响。一般来说, 在水分较多、质地较新的土壤中, 甲基汞含量比较少, 沙性土壤中甲基汞含量较多。在氧气充足的土壤中, 汞主要以Hg (OH) 2和Hg CL-的形式存在。受海水影响的土壤, 主要以Hg Cl3-和Hg Cl42-的形式存在。OH-和Cl-对汞的络合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汞化合物的溶解度, 提高汞的迁移能力。另外汞在土壤中易挥发, 挥发过程主要受微生物群体所调节。

1.1.2 镉在土壤中的含量及迁移、转化

镉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0.18mg/kg, 世界各地土壤镉的背景含量范围为0.01~0.7mg/kg, 一般土壤中镉的背景含量为0.06mg/kg, 但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有很大差异。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两大类:-是水溶性镉, 包括离子态如Cd Cl2, Cd (NO3) 2等和络合态的Cd Cl-等;二是难溶性镉, 包括Cd S、Cd (OH) 2及难溶性的鳌合物。镉的离子态和络合物易迁移, 易为作物吸收, 对生物危害大, 难溶性镉不易迁移, 也不易为作物吸收。镉的两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酸性条件下, 镉的溶解度增加, 作物对镉的吸收量相应增加, 使毒害增强。在碱性条件下, 镉的溶解度降低, 形成Cd (OH) 2沉淀, 作物难以吸收。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与镉的活性关系也很密切。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在水稻田还原条件下, 硫及硫酸盐肥料中的硫被还原, 产生了硫化氢, 镉与硫结合, 形成难溶性的硫化镉沉淀, 作物难以吸收。相反在田间处于氧化条件下 (稻田排水期及旱田) , 硫被氧化成硫酸, 使酸度增加, 镉以硫酸镉的形式存在, 易变为可溶性, 被植物吸收的也多。所以, 在农业生产中, 可采取旱改水、稻田淹水、施用有机质还原性肥料和含硫物质等措施, 来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

1.2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每年施用 (80~100) ×104吨化学农药。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是造成土壤农药污染的主要种类。这些农药无论以何种方式施用, 均会在土壤残留。进入土壤中的农药, 在被土壤固相物质吸附的同时, 还通过气体挥发、雨水淋溶等方式进入大气和水体, 进而污染生物。多数化学农药是剧毒的, 许多农药具有环境激素效应, 其残留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作用, 影响生殖繁衍。

1.3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地面积的扩大, 复种指数的提高, 化肥需要量日益增加。但由于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或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 化肥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

制造磷肥的磷矿原料, 常伴生有害元素氟和砷, 加工过程还可能带进其他重金属, 因此, 随着化肥尤其是磷肥使用的扩大, 引起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日渐增长。

1.3.2 导致营养失调。

许多地区农业施肥, 存在着化肥施用不平衡, 氮、磷、钾肥投入比例失调, 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其结果是土壤钾的急剧消耗, 作物生长不良, 且有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前体物No3-的积累。

2 土壤污染的防治

2.1 重金属污染防治

重金属污染防治首先应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清洁生产, 控制或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 从而在源头上控制重金属等有害污染源, 保证土壤环境不受污染。

2.2 农药污染防治

合理使用农药, 减少农药用量。特别是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是防治土壤和农作物污染不可缺少的环节。

发展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是解决农药对作物和土壤污染最根本的途径。农药在农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和残留时间与农药的性质密切相关。常用农药中有机重金属、有机氯 (除少数外) 性质稳定, 不易分解, 残留量高, 残留时间长, 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大。有些农药, 如除虫菊醋类杀虫剂、有机磷、有机氯制剂在环境中分解较快, 残留量低, 应发展和使用。另外, 目前也在研究开发天然活性物质, 如从鱼藤中提取的色藤梢作为农药, 这些天然物质易被微生物分解。另一种无公害农药, 即只对防治对象特有的酶系起抑制作用而对人畜无害的农药也己面世, 但为数不多。同时, 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这类技术不施或少施农药就能达到防治目的,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2.3 化肥污染防治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为了防止土壤、水体等的污染, 应合理施用化肥。为了切实防止通过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 对化肥有必要进行环境污染物含量的监测管理。此外, 还应采用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目前, 我国已有测土配方施肥、氮调控法、计算机推荐施肥等较好的计量施肥方法。采用这些方法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 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浪费,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篇5

(一)妥善处理泥砂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二)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它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三)使用密封式的圈筒管道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处废弃物,严禁由高处向下抛撒。

(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扬尘。

(五)施工现场(工作场所)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应做妥善处理,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做土方回填。

(六)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生产)机械,应当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轻噪声扰民和职业危害。

(七)运输散体、流体建筑材料或清运垃圾等,载体要严密,装运要适量,运输中不得撒漏飞扬,污染市容。建筑垃圾要清运到当地规定的地点卸放。

2.7、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对环境的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单位,事先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8、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9、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10、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城市建筑施工项目,项目部必须在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噪声排放申请。

2.1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区域内,禁止夜间(晚22:00至次日早6:00)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工作的,施工单位必须办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提前五日向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夜间施工许可事宜,批准后,夜间作业还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2.1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措施:

(一)合理摆放施工机械,把噪声降低到最低点。

(二)严格按规定时间施工,即早6:00至晚22:00。

(三)夜间施工必须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公告周围居民。

(四)施工现场不得产生与施工无关的噪声。

(五)在居民区施工,起床时不得吹哨、敲钟及大声喧哗。

(六)施工现场不得焚烧任何废弃物。

(七)饮水锅炉及炉灶必须符合消烟降尘规定。

(八)夜间照明设备要避免照射居民住房。

3、附则

3.1、本制度如与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不符的,以国家地方的规定为准。

3.2、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环保部。

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与防治 篇6

关键词:农村;污染;环保;建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快速,伴随着发展节奏而来的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因此,我国农村发展也在崭新的机遇下蓬勃发展[1]。但是,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导致农村的环境逐渐恶化[2]。另外一方面,我国本来就不是很重视农村环境的污染,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比,我国农村发展较为迟滞,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一、我国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

(一)现代化进程中产生污染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的真实写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已经大幅度减少,基本接近底线了[3]。实际生产当中,土地经营管理者为了增加土壤的产出,大幅度的使用农药和化肥,截止目前,我国基本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和农药最多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在化肥农药高密度使用的背后,还有各种化肥的构造混乱等实际情况。整体看来,化肥的利用率较低,很容易随着雨水等流失,农田的土壤污染情况因此诞生,不仅导致农田水土的污染,还会通过农田中水体的传导造成地下的水污染,也会污染空气。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基本使用约130万吨的农药,但是实际上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其他的一部分基本上是流入了水中或者土壤当中,严重破坏了土壤的营养结构,甚至是直接危害了人口的健康。另外,大棚农业在我国增多,大大地造成了地膜的损坏。近些年来,我国使用了世界上最大量的地膜,破坏了土质。还有很多地方将秸秆进行焚烧,又或者是直接丢弃在水中,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空气环境的损坏,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卫生[4]。

(二)人居环境污染

我国部分农村和小城镇聚集混乱,没有经过科学规划的布局导致居民的聚集杂乱无章,分区也不合理,并且忽视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理,直接丢弃导致生活垃圾流入周边的环境中,形成极其糟糕的环境[5]。从目前很多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居民喜欢随意丢弃垃圾,大多还是露天放置,生活脏水随意排放,居住的附近环境受到严重的毁坏,随着程度的加深,逐渐影响着地下水的质量,进而威胁着人们的卫生与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但是城市的污也在逐渐转向农村。

(三)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造成工业污染,威胁着农村的环境。乡镇上布局了一些中小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数时候是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极低的状态,同时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生产导致的工业垃圾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逐渐地严重威胁周边的环境[6]。近些年,乡镇中逐渐兴起发展集约化的蓄畜养殖,养殖者没有环保意识,随意排泄污染源污染地表水,更严重的是,这些牲畜排泄的粪便会带来疾病因子,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另外一方面,养殖所需的饲料含有大分量的化学元素,有时如果牲畜没有及时吸收就会流入周边环境当中,严重危害居住环境。

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建设法规、标准、管理制度及其支撑体系

首先,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的生活、牲畜养殖、工业发展等方面造成污染的环节,研究制定合适的法规制度,约束环境污染的行为,用法律法规的手段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的持续。目前,我国仅在新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说明[7],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涉及的法规,这个现实也揭露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保护缺失的问题,今后,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引以为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保证农村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二)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我国传统农业属于粗放型农业,发展中对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和优化。首先,了解农村的地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施肥、防治等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合理科学地使用化肥,控制数量,保证质量,提高化学的利用率;其次,在农村应该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实施清洁发展策略,确保乡镇工业结构的合理。

(三)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首先,面对生活垃圾,应该合理处理固体垃圾,集中分类进行处理;其次,将生活或者工业污水进行科学处理,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污水的处理;最后,注意牲畜的养殖的合理性。牲畜养殖要与当地的农村发展密切结合,根据本地乡镇的实际规划,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养殖方案。

(四)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

不同于城市设置的专项环境保护项目,有专门的财政拨款,农村环境保护没有固定的资金支持,也没有明确的集资对象。因此,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只能够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开展,建立一套专门服务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筹资方案,增加专项财政拨款的金额,还要自上而下将每个环节中涉及的各个部门的责任明确,建立完整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人口聚居地的环保基础设施。

(五)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

有了方案与法规之后,重点就是执行。法律重在发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与保护,坚决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严格惩治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各个环境保护的成果。实际上,农村与乡镇处于离城区较远的地方,管理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和限制,结合这一实际问题,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检查,监督各项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环保工作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媒体、电视、广播、教育媒介等等都可以用于农村环保知识的宣传和引导。另外还可以开展专项的环保知识下乡的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措施,让每个人心中都逐渐树立健康的环保观念,并且引导鼓励他们能够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束语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活,必须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保护农村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人力、物力投入,努力建设环境和谐的新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49-51.

[2]卢亚丽,薛惠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博弈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3):268-271.

[2]袁平.农业污染及其综合防控的环境经济学研究: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36-38.

[3]张欣,王绪龙,张巨勇.农户行为对农业生态的负面影响及优化对策[J].农村经济,2005,11(7):54-56.

[4]何立果.都江堰流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研究:兼对“府南河上游安龙可持续发展项目村”的考察[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7:23-27.

[5]刘建昌,陈伟琪,张珞平,等.构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手段研究: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186-190.

[6]黄德林,包菲.农业环境污染排放及其政策导向[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23.

室内环境污染及防治 篇7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质

要正确认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必须首先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物质 (如表l) 。

1. 甲醛。

由于人造板生产中所使用的胶粘剂90%都是脲醛树脂胶, 所以室内甲醛污染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导致嗅觉异常、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 此外还可损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2. 室内燃烧的产物CO、CO2等。

CO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有毒气体, 是由燃烧不完全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产生;CO2的浓度增高会引起人体不良反应。室内的CO、CO2污染常发生在有燃烧器的家庭或有地下车库的居室内。

3. 生物类的污染物。

室内建筑材料、空调设备和加湿器会有微生物滋生。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 空气微生物引发的疾病如头痛、发烧、哮喘、过敏性肺炎、过敏性皮炎以及传染性疾病等, 归纳起来可称之为“建筑物综合症”和“建筑物关联症”。

4. 石棉。

石棉具有良好的扩张强度、隔热性和耐腐蚀性。室内装饰材料有石棉水泥天花板、石棉隔音板等, 石棉是致癌物, 主要引起间皮癌和支气管肿瘤。

5. 可吸入的颗粒物质。

主要来源是香烟烟雾、复印机、排字和室内燃烧器、地下车库等以及户外渗入。其中香烟烟雾中大约有50种成分已经被确认为致癌物质。

6. 氡 (Radon) 及其子体。

人体受氡辐射主要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国际癌症机构已确认氡有致癌性, 美国环保署已将氡列为最危险的致癌因子。

7.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及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SVOCs) 。

现代装饰和结构材料以及家具用品和家用化学品, 如消毒水、杀虫剂、除臭喷剂、地毯清洁剂和地板蜡等都在向室内散发出大量VOCs污染气体。

二、措施与建议

1. 控制污染源。

(1)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应少吸烟或不吸烟, 少食煎炸食品, 可大大降低污染。

(2) 慎重选择建筑、装修材料及生活日化用品, 在选择装修材料时, 应考虑环保型生态建材。并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物。

(3) 空调房间使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可以改善室内环境。

2. 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 保证室内通风状况良好。

3. 改进净化技术。

其一, 光催化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有机物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已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其二, 改性活性炭吸附技术。通过各种改性, 能有效地吸附和消除多种室内低浓度的有害恶臭气体。

居室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篇8

1 造成居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专家介绍, 从目前检测分析,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居室环境污染的物质大致分为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生物物质三大类。近年来居室环境污染状况正在加剧,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建筑材料的污染:现代建筑中有2%~3%都含有石棉和氡, 10%左右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 这些会传染给建筑的使用者。另外, 有些材料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如:新型建筑材料如油漆、涂料、胶合板等中的苯、甲醛、放射性氡, 就是能致癌变的化学物质。

封闭建筑引起的污染:全封闭建筑隔绝了人与自然空气的直接接触, 通风不足, 使室内空气变得很是混浊。人如果较长时间在混浊空气中工作, 容易出现头痛、疲劳、嗜睡、鼻炎、眼睛不适等症, 有时还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另外, 封闭建筑采用自然光少, 一般采用日光灯和荧光灯, 其中的紫外线可以加速化学氧化, 产生室内的光化学烟雾, 会导致眼病、呼吸道系统炎症的发病率增加。

设备管道和室内通风不良的死角引起的污染:在死角处的阴暗环境里很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从而引起疾病的传播。在这些死角处, 细菌、霉菌和螨虫等有害生物, 随着空气的流动传播疾病, 危害人体健康。

室内装修材料和陈设引起的污染:许多装修材料会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 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调查表明, 刚装修的建筑物投入使用前6个月, 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高100倍, 易导致患“建筑综合症”、眼睛和鼻子不适、头痛、恶心和其它的不适应症, 甚至可至癌。

家用设备和电器引起的污染:如电磁辐射、燃烧引起的有毒气体等。现在煤灶、液化气灶、电灶很是普及, 这给家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些灶具的污染程度由重到分别是柴灶、煤灶、液化气灶、电灶。但电灶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如微波炉产生的电磁波是电磁波, 常接触微波炉的人会有头痛、疲倦、易怒现象。

2 防治误区

误区一:以为新房子通风一段时间就可以入住。装卸及家具板材中的有害气体不断的释放潜伏期长达3~15年, 因此简单的通风处理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误区二:以为自己在市场上买了空气清新剂之类的产品简单处理就可以高枕无忧。此类产品只能暂时中和空气中的异味和短暂降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掩盖了气味, 反而使人们丧失了警觉, 装修污染处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综合过程, 一种产品或一个步骤无法全面解决根本问题。

误区三:采用绿色家装就不会产生污染。事实上绿色家装材料仅仅是满足了污染物的最低排放标准, 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绿色建材, 如过度装修或有过多的家具将使空气污染超标。

3 防治方法

避免装修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新建的住宅都会存在一定的氡污染, 如果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 可以覆盖地面、密封裂缝, 从而降低室内氡浓度。石材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 故在装修时应慎重选择石材, 要索取产品放射合格证, 根据放射级进行石材选择。

正确避免建材污染:选购建材时, 要挑选无毒建材, 查看建材说明书, 了解建材的主要成分。另外, 要注意卧室一宜用塑料地板或壁纸, 因为在塑料地板或壁纸中加入了相当数量的增塑剂、稳定剂、防老化剂、防霉剂等, 这些是有害人体的, 如果剂量大一些, 还可能致癌。为减少建材污染可采取通风换气的方法来降低室内污染浓度, 或采取养花草来吸收与清除不同的有毒物质。

减少室内化学品用量:居室装修在注意美观时, 必须要符合卫生要求, 不要因装修而减少室内空气的流通量。装修材料多用自然物质, 少用化学物品, 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室内空气污染, 最好不搞封闭式装修。另外, 还要少用杀虫剂等化学物品。

控制厨房污染:厨房应安装拐角窗并经常打开, 以保持空气流通, 通风条件不良的应安装吸油烟机和排风扇, 以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使用煤气和液化气的家庭, 要经常检查通气管道和阀门, 以防气体泄漏。总之, 要保持厨房的通气与卫生。

用空气清新器性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果室内空气流通不好, 可安装空气净化器, 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空气净化器可过滤尘埃、细菌和有害气体, 同时还能释放有利健康的负氧离子, 使居室空气清新。

4 防治居室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和几点建议

合理安排居室内各房间的使用功能。设计中, 首先要注意空气流通, 对于厨房、卫生间, 要设计排风和强制换气。其次应依照简捷、实用的原则, 在装修设计时充分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

合理的选择装修时间。装修时间尽量选择在春末夏初, 因为夏天的温度高, 可以加快有害气体的释放。

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细节。施工时, 应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降低施工中粉尘、噪音、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每天打开窗户多通风, 减少有害物质在屋内的滞留时间。

合理选用绿色、环保、健康的装饰材料。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消费者更要小心, 尽量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 最好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 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绿色产品;选用不含甲醛的胶粘剂, 不含矿物纤维的石膏板材, 低甲醛含量的大芯板、饰面板等。

做好家电、家具、饰品的选购工作。应尽量选用节能无氟, 有环保标志的家电产品。应尽量选用符合整体风格的实木家具和玻璃制品 (相对于其它复合材料家具, 实木家具所含的有害物质要少得多) 。

做好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购买新房或装修新居后, 不要急于入住, 应该先找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听取专家的意见, 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还可根据居室、厨房、卫生间的不同污染物选用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如空气净化器、吸油烟机、臭氧消毒器等进行室内空气净化, 并且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

加强室内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现代居室的要求亦越高。加强居室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研究, 为营造一个统一、清新、和谐、温馨、健康的居住环境, 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

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论文 篇9

1土壤污染基本概述

以我国现在土壤环境来看, 土壤污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即: 重金属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和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锌、铜、汞、钴等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元素会通过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进入土壤, 进入土壤后却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分解, 反而会被微生物富集。土地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后, 再进行人工治理是非常困难的。放射性元素污染是指来源于大气层的化学物质, 例如核污染、原子能等化学物质所排放的废气、废渣等[1]。放射性元素污染的主要污染形式是, , 通过自然沉淀或者是废弃物堆积等, 进入到土壤中, 对土壤进行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就是指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其主要源于人畜的粪便所形成, 另外, 生活污水如果未经过处理, 尤其是医院污水, 也会使土壤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有机污染主要是指农药化肥的污染。目前我国农药种类繁多, 氨基甲酸酶类、有机磷农药、苯氧羧酸类、有机氯农药等都是常见的土地有机污染物。

2我国土壤环境现状及问题

2.1重金属及工业三废导致土地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国情、人口等众多特殊因素的影响, 目前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汽车的广泛使用, 汽油中添加了大量的防爆剂四乙基铅, 其会随着汽车尾气进入到土壤当中, 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因此, 常见的车流量较大的公路两侧都会形成比较明显的铅污染带。另外, 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 杀鼠剂、杀菌剂中都含有大量的砷, 使用后都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使土壤的砷含量不断升高。更有的工厂对土壤大量排放含汞的废水、铅污染、冶炼排放等, 这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 我国到现在为止, 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已经达到2000 ×104km2, 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2]。而因为工业三废造成的污染也达到700×104km2。直接影响了粮食的收成, 据不完全统计, 至少导致粮食每年减产100×108kg。

2.2大量有机化学农药导致土地污染严重

就现有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我国的有机农药施用总量达到132.1 ×104t, 平均的施用量为1.40g/m, 已经远超于发达国家。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种植结构的改变, 施用农药的计量是过去的1~2倍, 有的地方甚至更高。施用于农作物上的农药, 除了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外, 更多的是散落于农田土壤之中。经过检验, 使用过农药的植物, 即使后来停止使用农药, 在土壤中仍然可以检测出农药的成分。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植被中都会有农药的残留, 最后通过食物、饲料等进入人畜体内, 危害其健康。

2.3过量的使用有机肥料

据调查显示, 我国使用有机化学肥料的现象仍难以制止。在20世纪90年代时期, 氮肥在世界的施用量为8000×104t, 但我国却占世界总量的21.6%[3]。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 我国也有17个省的有机肥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标准, 甚至有四个省超出标准最大范围值。虽然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 但是由于个别省市的过量使用, 已经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不仅使土壤耕层变浅, 还导致耕作性变差、储水能力下降等等。一旦有不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就会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者直接转移地下, 当发生地面径流或者土壤风蚀时, 这些养分就会转移其他地方, 进而导致土壤的进一步污染。

2.4大气污染对土地影响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直接排向大气, 这些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反应就会形成酸雨, 降落到地面上就会导致土壤酸化。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加强土壤的修复技术

土壤是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的归宿。土壤中的污染物会向水体中流失或者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进行扩散。针对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 土壤环境的污染除了以防治为主之外, 还需要对已经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 来进一步加强土壤的防治与管理。

近些年来, 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土壤环境的污染, 也加大了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研究。美国投入的100多亿美元的上万个政府基金项目中, 有近千个是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研究。就目前来说, 世界环保产业的价值已经超过千亿美元, 而且呈不断上涨趋势, 可见土壤治理的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 国内的土壤修复技术还存在着诸多弊端, 例如, 采用物理化学法修复污染土壤不仅价格昂贵, 还会对土壤的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植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廉价而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该项技术正处于试验阶段, 并不成熟。因此, 要想彻底对土壤环境进行防治与治理, 就需要加大相关的投入, 着重开发, 使其尽快应用到土壤的实际修复中。

3.2建设健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统一了我国的土壤环境标准[5]。 但我国的显示情况是, 地域辽阔, 各个地域之间的土壤性质相差较大, 固定的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当下国情。因此, 我们迫切的需要一套健全的、适合我国当下实际情况的土壤环境质量评判标准。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特征制定不同的标准, 加大土壤环境的监测指标。

3.3完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的有关于土壤环境的保护法律中,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 但是却没有一部针对于土壤污染的有效法律法规。所以, 要制定一个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严格控污染物的排放, 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力度, 是有效控制土地环境污染重要手段。与此同时, 应当将土壤环境污染的监测、管理与治理列入政府的行政范围, 建设一个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3.4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目前, 我国人民普遍对环境能够保护的意识不够,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大量的宣传, 既可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使其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作出一份贡献, 也可以使全民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规范其自身行为。

4结语

我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根据国情现状, 合理的规划、 利用土地, 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制定一个有效的土壤环境防治措施, 提高全民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 以此来促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陈路阳.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科技风, 2011, 05:238.

[2]邹芳玉, 李惠.土壤环境激素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6:251-252+254.

[3]蔡美芳, 李开明, 谢丹平, 吴仁人.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S2:223-230.

[4]魏样, 韩霁昌, 张扬, 王晶, 杜宜春, 王欢元.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 02:11-15.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篇10

1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1.1 化肥对大气的污染

1.1.1 化肥对大气的污染是因化肥本身易分解挥发及施用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气态损失。

常用的氮肥如尿素、硫酸铵、氯化铵和硫酸氢铵等铵态氮肥, 在施用于农田的过程中会发生氨的气态损失;施用后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氨气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中;很大一部分有机、无机氮形态的硝酸盐进入土壤后, 在土壤微生物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亚硝酸盐, 同时转化成二氧化氮进入大气。此外, 化肥在贮运过程中的分解和风蚀也会造成污染物进入大气氨肥分解产生挥发的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气体, 会严重刺激人体的眼、鼻、喉及上呼吸道黏膜, 可导致气管、支气管发生病变, 使人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高浓度的氨也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1.1.2 破坏大气臭氧层。

氮肥施入土中后, 有一部分可能经过反硝化作用, 形成了氮气和氧化亚氮, 从土壤中逸散出来, 进入大气。氧化亚氮到达臭氧层后, 与臭氧发生作用, 生成一氧化氮, 使臭氧减少。由于臭氧层遭受破坏而不能阻止紫外线透过大气层,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 如使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多等。

1.2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1.2.1 增加土壤重金属和有毒元素。

重金属是化肥对土壤产生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 进入土壤后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 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 甚至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 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环境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Zn、Ni、Cu、Co和Cr。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 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 其中以磷肥为主, 我国目前施用的化肥中, 磷肥约占20%, 磷肥的生产原料为磷矿石, 它含有大量有害元素F和As, 同时磷矿石加工过程还会带进其他重金属, 如Cd、Hg、As、F, 特别是Cd。另外, 利用废酸生产的磷肥中还会带有三氯乙醛, 对作物会造成毒害。所以对用重金属含量高的磷矿石制造的磷肥要慎重使用, 以免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

1.2.2 导致营养失调, 造成土壤硝酸盐累积。

目前我国施用的化肥以氮肥为主, 而磷肥、钾肥和复合肥较少, 长期这样施用会造成土壤营养失调, 加剧土壤P、K的耗竭, 导致硝态氮累积。硝酸根本身无毒, 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 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亚硝酸根, 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 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同时, 硝酸根还可以在体内转变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 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癌变, 危害人体健康。

1.2.3 促进土壤酸化。

长期施用化肥还会加速土壤酸化。这一方面与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产生硝酸盐过程相关, 当氨态氮肥和许多有机氮肥转变成硝酸盐时, 释放出H+, 导致土壤酸化;另一方面, 一些生理酸性肥料, 比如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在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 增多, 许多耕地土壤的酸化与生理性肥料长期施用有关。同时, 长期施用KCl因作物选择吸收所造成的生理酸性的影响, 能使缓冲性小的中性土壤逐渐变酸。同样酸性土壤施用KCl后, K+会将土壤胶体上的H+、Al3+交换下来, 致使土壤溶液中H+、Al3+浓度迅速升高。此外, 氮肥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 可进行反硝化作用, 以氨气、氮气的形式进入大气, 大气中的氨气、氮气可经过氧化与水解作用转化成硝酸, 降落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酸化。化肥施用促进土壤酸化现象在酸性土壤中最为严重。土壤酸化后可加速Ca、Mg从耕作层淋溶, 从而降低盐基饱和度和土壤肥力。

1.2.4 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微生物是个体小而能量大的活体, 它们既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执行者, 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 具有转化有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大影响, 我国施用的化肥中以氮肥为主, 而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低, 这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1.3 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1.3.1 对地表水的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氮肥、磷肥, 会随农田排水进人河流湖泊, 水田中施用化肥会随排水直接进入水源;旱田施用过多的氮肥、磷肥, 会随人为灌溉和自然界暴雨冲刷造成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使地表水中营养物质逐渐增多,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及藻类大量繁殖, 消耗大量的氧, 致使水体中溶解氧下降, 水质恶化, 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严重时可导致鱼类死亡, 形成的厌氧性环境使好氧性生物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厌氧性生物大量增加, 改变水体生物种群, 从而破坏了水环境, 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1.3.2 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

主要是化肥施用于农田后, 发生解离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一般生成的阴离子为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这些阴离子因受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和腐殖质的排斥作用而易向下淋失;随着灌溉和自然降雨, 这些阴离子随淋失而进入地下水, 导致地下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磷酸盐含量增高。硝氮、亚硝氮的含量是反映地下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含量过高则会对人畜直接造成危害, 使人类发生病变,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 劣化农作物品质, 危及食品链安全

近年来, 由于化肥造成农产品内硝酸盐、亚硝酸盐残留, 危及人类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统称为硝态氮, 硝态氮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主要有2大危害:一是硝酸盐容易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将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使之失去输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二是亚硝酸盐与某些有机物结合, 形成亚硝胺, 是一种致癌的化学物质。由于肥料带入食品中的硝态氮危及到食物链安全, 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3 防治措施

3.1 强化环保意识, 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

目前, 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化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因此, 应加强教育, 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 调动广大公民参与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积极性。注重管理, 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 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 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3.2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 包括秸秆、动物粪便、绿肥等。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 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豆科绿肥, 比如实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粮草经济作物带状间作和根茬肥田等形式种植。另外, 作物秸秆本身含有较丰富的养分, 比如稻草含有0.5%~0.7%的氮、0.1%~0.2%的磷、1.5%的钾以及硫和硅等。因此, 推行秸秆还田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 从发展来看, 绿肥、油菜、大豆等作物秸秆还田前景较好, 应加以推广。

3.3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 在以有机肥为主的条件下, 产前提出施用各种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方法。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 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 减少化肥的浪费, 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值得推广。

3.4 施用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 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 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由于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 铵态氮的硝化变缓, 使氮素较常时间以铵的形式存在, 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

3.5 改进施肥方法

氮肥深施, 主要是指铵态氮肥和尿素肥料。据农业部统计, 在保持作物相同产量的情况下, 深施节肥的效果显著:氮铵深施可提高利用率31%~32%, 尿素可提高5.0%~12.7%, 硫铵可提高18.9%~22.5%。磷肥按照旱重水轻的原则集中施用, 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此外, 对于施肥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可采取施用石灰、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方法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还可以采用翻耕、客土深翻和换土等方法减少土壤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摘要:长期以来, 农村滥施化肥, 过量用肥现象相当普遍, 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 生产成本加大, 耕地地力下降, 更严重的是污染环境,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危及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从当前农业环境污染的基本现状、施肥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等方面针对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阐述, 旨在控制和减少施肥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肥料浪费, 保持农村生态环境,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肥,环境,危害,防治

参考文献

[1]董海燕, 侯纯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0) :98.

[2]李海峰.土壤化肥污染的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6 (10) :12.

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论文 篇11

随着工业化向内地快速推进,东部和沿海地区以前遇到的环境问题开始向内地蔓延。因此,也必须要有心理准备,提前采取一些措施,予以预防。

中部地区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改变。除草剂、杀虫剂、化肥大量使用,导致农村水体面源污染严重,一次性的除草剂、杀虫剂、肥料等塑料包装在田埂上常见。另外,为了迎合城镇和农村的生活需求,农民占用耕地或者破坏耕地,集约化养鱼、养虾、养畜禽的现象常见,饲料、药品的使用对水环境的质量产生威胁。

二是工业产业转移。上世纪农村80~90年代存在的一些小作坊式工厂,如小食品、小酒厂、小化工、畜禽养殖等在一些地方开始复燃。小工厂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但是大多属于国家规定要淘汰的设备和工艺。

三是生活方式改变。农村开始出现城市化的现象。不仅住房建设出现区域城市化,而且生活方式也开始城市化,包装食品、冲水马桶、烧煤烧气烧电、机动车辆、无线网络、有线电视等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产业的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虽然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带来一些环境压力,人畜的农家肥还田现象少见了。与此相反的是,在农村的一些坑坡边,随处可见自发形成的生活垃圾堆。一些地方通自来水后,农民就更不重视水环境的保护。

四是环保意识落后。目前,中部地区农民的环保意识总体落后于城镇。尽管农民在日常的交流中开始把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都知道丢的垃圾和排的污水会影响环境保护,但是仍然以“与我无关”的心态予以丢弃。

五是经济机制缺乏。目前,废纸、废塑料、包装材料、废铁等废品价格低廉,以前热门的农村废品回收生意不再引起农民的关注。在外打工的收入,远远大于挨家挨户回收废品的收入。由于卖不出钱,很多农村居民索性将废品予以丢弃。

常纪文

新中国首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博士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曾参与《物权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立法工作。先后出版《环境法律责任原理研究》《环境法原论》《市场经济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动物福利法》《环境法的新发展》《环境法前沿问题》等著作。

六是规划与基础设施没有跟上。农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粗放式的。在广大的乡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仍然一直没有得到全面有效地解决。乡镇的环境保护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资金紧缺,缺乏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农村面源污染开始加剧。

七是基层组织涣散。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能人”大量外出,农村的一些基层组织出现松散甚至瘫痪的局面,加上集体收入缺乏,在农村公益事业方面难有大的作为。基层政府的注意力大多也在引进工业上,对农业关注不足,导致农村生态自我平衡能力下降。

总体上来看,中部地区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农业发展仍然不足导致的问题,是生产和生活交汇产生的问题,是城乡一体化初期统筹能力不足产生的问题。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发展性。不要太过着急,也不能坐视不管。根据报道,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

在国家层面,“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今后五年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作了部署,提出“农村和城镇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并重”;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引下,一些部门正在编制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规划。这些工作,直面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的现实环境问题,用全局和发展的角度看待,统筹各方面的作用和积极性,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全面、均衡的解决。要实现这一点,建设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美丽乡村,有必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落实措施。

一是树立格局意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精细化。即在各专项规划中树立城乡环境保护并重的思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的最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采取国家补助、地方筹集、农民支付的方式筹办自来水供应、环境治理等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在人口集中居住且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水污染较大的地方,要建设地埋式等简易、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给农户和一些农村公共场所统一配发大中容量的垃圾桶,统一由村集体组织人员通过汽车定期收集垃圾,由乡镇转运,统一填埋或焚烧发电等,既防止了垃圾污染,也利用了垃圾的热值;调整农村水体环境保护规划和村镇规划,不允许在水体边设立农村旱厕。如有条件,在村民自愿的情况下,规范宅基地的使用,逐步推动村民集中居住,减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凡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地方,不得建设农村住房。构建城乡统筹的区域“活水”河沟网络,用加快流动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钱的问题是关键。

二是规范工业和农业产业发展。凡是利用农田开展集约化畜禽养殖的,必须按照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许可证申领等工作,要鼓励开展粪便等养殖废物资源化工作。凡是养殖鱼虾的,必须具有供排水设施,并保证沟渠排水的畅通性,防止养殖污染发生;乡镇统一按照“水十条”的规定建设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制定负面清单,规定在乡镇工业园区外禁止建设和运转的行业和企业类型,防治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三是开展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改革工作。修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农村固体废物防治的篇章,如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责任建立统筹城乡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网络的责任制度。建立村主任对本村集体区域环境污染负责的制度,并规定村、组建立垃圾管理责任人和补贴制度,借鉴城镇“门前三包”的做法,建立农村“门前三包”和“田前三包”的制度,即农户的房前屋后不得看见垃圾,否则处罚;承包的农田里面和农田边上不得有丢弃的农药、肥料等包装材料,否则处罚。修改《水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全农村供水网络,建立逐步向农村供应符合标准的自来水制度。修改《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全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通过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措施,通过环境经济政策解决环境问题,如征收自来水费、污水收集处理费和垃圾收集处理费。对确有经济困难的,要予以减免。

四是开展宣传培训和执法工作。各地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根据《立法法》授予的地方环境保护立法权,制定本地的垃圾和污水管理地方立法,规定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行为守则和处罚手段。对乡镇、村和村民小组的环境保护责任人开展培训,通过媒体、横幅、张贴画、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农民形成“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的引导。在此基础上,开展严格的执法,并通过约谈、督察、现场会的方式,解决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水环境污染与防治 篇12

1.1 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农村水污染严重

近年来, 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们熟悉的农家肥广泛被无机化肥所取代, 并且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除了部分被植物吸收和吸附外, 其余大部分都散落在土壞和水中, 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恶化, 并且在雨季随着水土流失进入地表水, 引起地表水水体的氮、磷含量增加, 导致富营养化;一部分渗入到地下水体中, 导致地下水质恶化。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农村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1.2 农村畜禽养殖业导致农村水污染严重

近年来, 农村畜禽养殖业规模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 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产业。但由于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由农民兴办, 规模偏小, 加之环保意识薄弱, 环保投入不足, 污染物防治技术落后导致大多数畜禽养殖企业产生的养殖废水甚至粪便以及相关的屠宰场废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 导致河道水体发臭、变黑, 严重富营养化, 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1.3 农村城镇化产生的污染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原来农村产生的大多为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和少量的生活废水, 并且可以大部分就地消化, 但目前随着大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及农村饮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广大农村也出现了和城区一样的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的现状, 有些地方还特别严重。

1.4 部分地区乡镇工业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 虽然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但出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 经营粗放, 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农村环境水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 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

1.5 农村广大群众水污染意识薄弱和农村有关水污染立法不健全

广大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差。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 我国现阶段农村水污染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 当地政府对本地农村水污染缺少严格的环境要求和约束,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立法尚处于空白, 现行法律法规针对农村的相关规定缺乏操作性, 给广大农村环保执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形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监管不到位的现状。

2 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2.1 改变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改变现有的粗放生产模式, 减少对化肥、农药的高度依赖, 大力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 推广循环农业生产, 积极实施秸杆还田技术, 农畜联合生产, 生物防治、测土施肥、节水灌溉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生产和使用, 研制高效低毒农药, 切实减少无机化肥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全面减少过度施肥和农药残留, 从而大幅减少氮、磷、农药进入地表水体的流失量, 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2.2 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

畜禽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规范处置是我国近来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 国务院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从立法角度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做出新的要求, 将彻底改变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管理力度不强的现状, 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宣传和执法工作, 合理布局, 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生产布局, 明确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重点区域、设施建设及防治措施。因地制宜的建设有机肥加工、沼气池、沼渣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存贮设施、粪便贮存设施、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雨污分流设施等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设施。

2.3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在农村探索出了一条垃圾处理的新路子, 对当地农村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农村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地区差异较大, 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人口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距县城较近的村庄, 宜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 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对人口分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村庄, 要优化分区, 加强指导, 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技术, 对可再生利用的要积极倡导循环利用, 对可以制肥的建立区域性的堆肥场, 不可回收利用的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建设小型的垃圾填埋设施, 实现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

2.4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的模式多种多样, 我国南北气侯差异较大, 降雨量极不均匀, 温差也大不一样, 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人口集中度也不一样, 所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处理方式, 切忌盲从。对人口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条件好、污水产生量大的村庄, 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对人口分散、经济落后、干旱地区、地形复杂的村庄, 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氧化塘等分散处理技术;

2.5 加强乡镇企业污水治理力度

乡镇企业突出的特点是分散, 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政府要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 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力推进乡镇企业入园 (乡镇工业集中区) , 建设园区集中的污水处理厂, 对企业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降低单个企业的治理成本, 同时有利于加强水污染的监管。从重从严处理乡镇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推动工业清洁生产。

3 结语

人类生活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 饮用水源质量下降, 目前, 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经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地使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土地、耕地遭受损失。为此, 解决好农村水污染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会娟.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 2009.

上一篇:LastCall下一篇:经济订购批量模型